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高校英语教学方式创新研究

高校英语教学方式创新研究

时间:2022-11-14 14:33:29
高校英语教学方式创新研究

长期以来评价高校教育是否合格的指标当中就涉及就业效果和就业成果,但从目前的英语教育发展形势来看,高校的就业前景并不容乐观。要想真正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和其他部门进行通力合作,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以市场发展作为导向,紧紧关注教育质量和特色化教学要求,在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当中建立新时期的教育体系,才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让更多的外语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一、基于就业导向的英语教学依据

(一)核心概念

就业导向指的是高校的各项教育工作,要适应就业市场和职业岗位需要让教育类型和专业设计得到合理的管控和调节,减少市场需求量小的专业招生人数扩大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招生人数。从这一角度来看,做好专业设置本质上就是高校进行教育发展的核心,是基于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所做出的专业调整。在高校确立以就业方向为导向的课程教育体系之后,会在教学管理,就业一体化管理等各项工作当中明确学科发展方向,保障授课效率。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时期的人才不仅要具有稳定的专业技能,同时要求这些人才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英语作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门语言,对于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自然处于提升状态。特别是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未来的高校教育始终要以就业为导向,对英语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培养符合市场和行业发展要求的专业技能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体系和结构这类完善的教育层次,能够基于最高层次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出更多素质良好的科学研究型人才和应用技能型人才。而高校内部的英语授课教学目标,就是以实用和应用作为核心,让学生掌握基础英语知识和技能,学会如何查阅专业英语资料进行翻译或阅读,甚至涉足于一些基本的涉外交际过程。我国高校的英语课程发展始终遵循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新时期的教学计划,更多关注有目的性的交际和语言表达,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文化交流意识培育[1]。

(二)理论依据

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颁发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教育改革意见,并且在相关文件当中明确提到了要进行高质量的全方位改革,使英语教学能够满足现代职业对人才考核的现实需要。因此,就业导向课程发展观理论长期以来被作为高校内部的教学参考依据,旨在为市场培养出更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无论是课程开发、专业设置、教学过程还是考核评价工作,都需要和市场需求进行动态结合,真实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标准。科学方法下的课程设置,往往会从市场当中的岗位需求作为出发点,使学生在各项实践当中能够尽快体验到对应的工作项目,提升个人综合素养。与此同时,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也不再是以单纯的考核为主,而是通过综合反思的方式,将能力态度和知识评估进行有机结合,关注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之间的关联性,完成动态化和发展化评估。综合来看,课程设置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让未来的教学具有严谨性和针对性,在课程体系当中加入更多的语言技能或文化课程,使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拥有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二、基于就业导向的英语教学框架构建

(一)教学思想与目标分析

英语教学模式需要以指导思想作为基础,辅助教师在建立教学模式的过程当中,也应该通过指导思想来明确学生的就业要求,使教学工作能够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亲身实践。而从教学目标来看,基于就业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要想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就需要重点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提升英语综合素质。这表明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当中,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核心组成部分,原有的旧课程体系应进行综合改革,构建起系统化和全面化的课程标准,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能力[2]。例如,从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来看,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并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着重学生对实际生活当中常见的英语技能进行掌握。特别是在职业岗位需求基础之上,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注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爱好、兴趣与主观体验。例如,可以将国际通用的高校教育模块化体系融入当前的教育领域,让学生完成基础英语学习之后再展开专业英语的学习。其中基础英语模块当中包含听力部分和口语部分,目的在于夯实学生语言基础,掌握基本通用英语技能,能够完成日常英语会话和简单的涉外业务。而专业英语模块则侧重于专业技能训练,例如,掌握市场营销和对外营销当中所常用的英语句式和英语术语等,或是主动寻找专业文献完成阅读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被加入到选修模块当中,使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得到对应的提升和扩展。

(二)基于能力要求展开查漏补缺

很多学生英语基础能力比较薄弱,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欠缺,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应充分考虑每一名学生的接受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必追求过难和过多的知识,而是以实用性为基本目的以就业为导向。例如,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就可以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整合,然后融入交互讨论模块,巩固学生各个方面的缺陷和不足[3]。课前环节的重点在于微课预习或小组学习,课中环节的重点则放在多媒体授课和小组讨论,课后环节的重点在于课堂检测或线上检测。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环节均能得到教育辅助,使授课手段具有多样性,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能力。以多媒体授课为例,多媒体授课手段的优势在于模拟不同类型的职业场景,使学生在情境当中感悟未来的就业环境和工作岗位需求,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突破原有的学习限制,完成自主预习和自主复习,对自身学习成果进行反思评估之后与教师进行共同反馈。部分学校还会以就业为导向准确识别企业内部的英语需求,包括商务英语、民航英语、酒店英语、物流英语、旅游英语等,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英语应用场合与要求。学校在校企对接当中应通过对应的流程,在实习阶段提升学生的专项英语能力。具体来看学校内部的学习是为了掌握专业的英语技能,而企业实习阶段则要让学生掌握岗位工作当中常用的英语知识[4]。

(三)教材建设与教材选择

教材和学生学科素养之间具有密切关联,高校内部的英语教材建设过程当中,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建设规划,确保教材有关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虽然当前高校当中所使用的都是公共英语规划教材,在内容上缺乏灵活性和实用性,但未来高校内部可以对接国家标准进行对应的创新开发。例如,和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企业的生产资料和部分信息,对教材当中已经过时的内容进行综合调整,并且增加某些市场当中的动态化内容。例如,原有教材当中的现金交易部分就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因为当代社会移动支付已经非常广泛,很多场合下并不需要完全进行现金交易,所以对应的英语知识也会与之前有所差异。这表明课程结构、课程目标、以及教材建设选择都需要进行重新规划,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三、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方式创新

(一)重视学科知识传授过程的就业能力培养

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学生,因此在未来的高校英语教学环节,需要关注学生在学科知识之外的就业能力教育,让学生既具有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激情,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岗位工作能力。对此教师需要科学地为学生制定英语学习计划,规划职业生涯,根据就业需求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同时学生在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时能够清晰地认知英语学习的功能,根据自身条件探索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道路,把英语学习和就业进行有机结合[5]。无论学生在毕业之后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选择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都需要科学制定英语课程评价标准和证书制度,对此作为高校内部的英语教育机构,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要基于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双重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适应力。例如,提升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育等,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前就可以具有完善的岗位工作能力。

(二)改善英语教学的现实条件

高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需要突出高校教育的职业性和实用性,让高校教育人员一方面具有良好的专业才能应对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改善英语教学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氛围。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必然要让学生提前适应市场发展动态规律,融入公共英语学习以提升个人英语素养,准确利用教学资源与时俱进地融入各类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很多学校都已经配置了现代化教学设施,模拟真实的语言情境环境,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英语情境能力,利用网络联通学校和企业完成英语教学的立体化,让学生能够在企业实习阶段同样接触英语学科内容。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要适应当代学生的特点,就需要让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双方需要秉承人才培养的创新要求,认真考虑到合作细节,在学校中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在企业中锻炼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才能对未来就业当中的英语应用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政府部门和全社会范围内的其他机构也应该共同发挥合作效应,全方位调动各个参与主体的积极性,重视就业导向与社会支持对学科的帮助作用[6]。

(三)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高校教师能够凭借着个人的素质和教学经验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高职业素养的学生,满足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当前高校英语师资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公共英语教师直接担任专业英语教学工作,二是由专业英语专家学者或企事业单位的英语工作者转型担任英语教学工作。在此背景之下,仍然要加大师资建设队伍力度,并且达到高校内部的教育目标,满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21世纪的第1个教育规划当中就明确提到,教育部门要健全培训机构的内部培训体系,落实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方案,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对此教师自身要与时俱进调整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准确理解社会范围内的岗位工作新需求和市场动态[7]。学校也可以帮助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会议或国际国内竞赛,教师直接进入企业内部完成实践操作学习有关知识提升操作能力,并将这些内容间接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四、结语

高校教育在就业导向趋势下需充分满足市场需求,为社会输送对应的优秀人才,所以在教育环节应该确保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得到锻炼和提升,让学生拥有优良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英语学科知识,并且熟练掌握英语应用能力,在对应的工作领域将英语作为一项科学的辅助工具。

参考文献

[1]颜红梅,袁筱凤.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行业英语教学方法设计[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1):110-112.

[2]李男.基于就业导向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策略分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4):57-58.

[3]易明勇.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双创”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126-128.

[4]杜明甫.基于就业导向的创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3.

[5]龚菊芳.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国贸专业为例[J].海外英语(上),2020(2):20-21.

[6]赵素妮,连俊峰,黄泽云,等.职业能力培养视域下的高校英语课程改革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2016(12):233-235.

[7]李晓丽.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5):150-151.

作者:李燕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英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