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跨国公司经营论文

跨国公司经营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02 03:39:06

跨国公司经营论文

跨国公司经营论文篇(1)

【论文摘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间的贸易交流越来越频繁。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但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贸易活动中引起道德方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从宏观调控、微观治理着手解决跨国经营的伦理问题。 【论文关键词】 道德 跨国经营 随着国际间经济交往的范围日益扩大,跨国公司的伦理道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到目前为止还不存在一种被普遍接受的伦理体系可以作为跨国公司管理者进行涉及伦理问题的决策指南。 一、国外的经营道德理念 国外对跨国经营道德的评价一般存在两大理论。一是功利论,主要以行为后果来判断行为的道德合理性。二是道义论,主要从处理事物的动机来审查是否道德,行为的后果则不作为依据。并从直觉和经验中归纳出人们应当共同遵守的责任和义务,以这些义务的履行与否来判断行为正确与否。 理查德·T·德·乔治列举了美国的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问题上通常所持有的三种观点:(1)“入乡随俗”(WheninRome)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伦理规范是因地而异的,不存在任何普遍的伦理规范。在他国从事经营,应当服从该国所实施的法律。(2)“正义美国人”(Rightous American)的观点。这一观点认为在国外经营的美国公司应当像在美国一样,严格坚持在美国适用的行为准则。(3)“天真不道德者”(Naiveimmoralist)的观点。这一观点认为跨国公司不必服从任何道德准则,因为那会导致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对跨国经营道德的评价还包括托马斯·唐纳森和托马斯·W·邓斐提出的综合社会契约论,它认为行为规范是从人或社会共有的目标、观念和态度中产生的,用以维护社会道德秩序所必需的社会契约。综合社会契约论主张事物对与错及某行为恶与善的判断标准,要因不同社团而有异。 二、跨国公司在华营销中的产品所引发的相关道德问题 1.可持续发展问题。尤其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指环境问题。一些跨国公司将会对母国的环境造成污染的产业和产品转移到中国境内进行生产,然后再返销母国,对中国的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 2.跨国公司滥用市场优势地位限制竞争行为。跨国公司已对我国各行业的垄断达到惊人的程度,其表现在:一是直接遏制了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二是有可能获取到关系国计民生重要行业不宜对外披露的信息,大大增加了国家经济安全的潜在风险。 3.侵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利用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对资金和技术的垄断,控制着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经济部门。甚至控制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从而侵蚀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三、跨国公司义利观调节措施 为更好实现互利双赢,跨国公司在自身的经营活动中,首先应了解并遵守东道国的道德规范,至少不能违背所在国家的伦理道德要求。这能体现出:在“正其义,而利自在”中保证经济活动的方向;“谋其利,而有其义”中,增加经济活动效益。要提高在华跨国公司的营销道德水准,我们应从宏观调控、微观治理两大方面着手处理: 1.国家宏观调控监管机制 (1)完善中国的市场机制。中国改革开放时间只有20多年,市场竞争程度、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发育的程度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在竞争中的行为越是受到其他企业和消费者的监督和制约,市场机制的优化为道德营销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2)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尚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纵容了在华跨国公司的不道德行为。道德不像法律那样有国家的强制力做后盾去实施,道德的约束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有时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只有通过健全的法律和法规才能做到既对不法商家给予应有的制裁又能督促道德更好地在它们的商业活动中加以实施。 2.微观方面的调节方法 (1)跨国公司的自我约束。道德准则的最终实施者还是跨国公司自身,并且要与公司的营销功能相适应并做到具体化。跨国公司可以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来督促道德营销的实施,跨国公司通过设计伦理工具来支持和评价管理者决策的道德性,并且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来评定和筛选候选方案,最终可得出最符合伦理道德的营销决策方案。这样就能确保最终决策的道德水平。 (2)加强消费者教育。实际上消费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最为关键,如果大多数消费者不关心自己的权利或不知道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权益,那么即使有完善的法律也难以解 决营销中的不道德行为。加强消费者的教育不仅要加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帮助消费者识别营销道德缺失行为并做有力的斗争,同时要教育我们的消费者成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让他们在消费中培养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合理的消费方式。 3.企业家经营德性中仁爱情怀的培育。由于受儒家及墨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以仁义作为基本的德性要求。这个德性要求体现在具体的德目中就是要在人格品性中形成仁爱的情怀。在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我们能把儒家所推崇的“仁爱”与西方文化中形成的“自爱”情感这两者内在统一起来,那么我们就可以期待在人格修养中出现一种新的德性境界。这种自爱与仁爱相统一的人格塑造情感正是一个真正跨国经营企业家在自我德性中所必须具备的。 4.社会舆论监督。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新闻媒体是一支重要的监督力量。在规范跨国公司的营销行为方面,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起到了约束跨国公司非道德营销行为的蔓延。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媒体在宣传跨国公司投资带来的积极影响的同时,监督其的某些不良行为,抑制其行为对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甚至是中国政治的影响。

跨国公司经营论文篇(2)

选题依据:上个世纪初期以来,欧美跨国公司纷纷扩大海外投资,利用东道国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生产产品,向其他国家销售产品。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名列前茅的500多家跨国企业中有200多家企业来华投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纷纷贯彻“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的战略,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纷纷投资。目前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包括:营销本土化,品牌本土化,人员本土化,采购和生产本土化,技术研发本土化,利益本土化。跨国公司被誉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在世界经济中扮演了至为重要的角色。

研究意义:1.知道跨国公司的形成于发展 2.明白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 3.明晰跨国公司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 4.了解以及掌握跨国公司在华的经营战略 5.知道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的原因以及战略特点 6.清楚跨国公司本土化的 7.洞悉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弊端 8.文化需求以及转移问题始终是根本。

选题的研究现状(应该是主要参考文献中的观点综述,即文献综述)

1.近10年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魅力的新兴市场之一,吸引诸多跨国公司纷至沓来。据统计,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00多家落户中国。

2.中国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协议使用外资高达4700亿美元,实际引进外资1700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超过28 万家,实际已运行14万家,从业人数达1700万。世界名列前茅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近200家来华投资。

3.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跨国经营将成为各国企业常用的经营方式。企业跨国经营必然要面对和处理交叉文化(cross-culture)问题。

4. 近一二十年间,虽然各国在跨国经营的人事战略上各有特点,但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在跨国公司可供选择的诸如人才母国化、人才国际化等人事战略中,人才本土化战略的影响越来越大。外国学者的调查表明,44家美国跨国公司中有43家都雇用了当地人员作为高级管理者。

5.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本土化经营的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对本国的经济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主要内容如下:

一、 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略写)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跨国公司雏形

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跨国公司的发展

3. 冷战时期跨国公司的推进

4. 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最新进展

二、 跨国公司本土化的重要性

(一)跨国公司的概念

(二)本土化的概念

(三)跨国公司本土化原因

1.本土化有利于合理充分的利用生产要素。

2.有利于绕过贸易壁垒。

3.可能得到东道国政策支持。

4.克服文化的差异。

三、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营销本土化

(二)品牌本土化

(三)人员本土化

1.人员选聘本土化

2.本土员工的培训

3.本土员工的管理

(四)采购和生产本土化

(五)技术研发本土化

(六)利益本土化

五、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重点)

(一)积极影响

1.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的进程

2.引进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理念和方式

3.促进了不同文化的融合与管理变革

4.使得各国资源共享

5.促进中国人力紫云水平的提高

(二)消极影响

1.跨国公司相互间建立了策略性技术联盟,形成技术垄断以在东道国获取更大的利润。

2.有可能导致跨国公司的垄断

3.学校国外先进技术受阻碍

4.有可能产生跨国公司投资风险的转移

(三)对消极影响企业以及政府应该采取的政策

研究思路如下:主要是根据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的现状,本土化经营的主要措施,本土化对经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等等方面,针对这些研究成果和自己对本土化经营这一话题独到的见解相结合,对我国目前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某些某些方面有所启示。

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创新点: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实质研究以及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的弊端。

重点: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具体战略方式以及特点,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原因及跨国公司本土化对我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的影响。

难点: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稍快,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也随着经济的变化而相应的做出调整,弊端也会慢慢出现,资料相对欠缺,对某些措施不能尽快的了解。

研究进程安排(按学校统一安排来写)

第一阶段:2019年1月12日—2019年2月10日 搜集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2019年2月11日—2019年3月25日 论文第一稿

第三阶段:2019年3月26日—2019年4月8日 论文第二稿

第四阶段:2019年4月9日—2019年4月13日 论文第三稿

第五阶段:2019年4月14日—2019年4月20日 论文定稿

主要参考文献(格式不对)

【1】扬大楷,刘庆生,蒋萍 国际投资学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王彦.浅析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在华经营本土化战略 吉林: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3】张新民,张建平.跨国经营理论与战略分析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跨国公司经营论文篇(3)

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以及企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经营的高级形式,跨国经营是企业充分利用产品生命周期的需要,是实现国际资源转移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充分挖掘并综合利用自身优势的必然结果。20世纪60~70年代,跨国公司作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出现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其治理结构不仅代表着最先进的方向,也具有其复杂性——特别是跨国经营中母公司及子公司的治理结构。同时,今天在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企业不仅面对的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竞争,也存在走出去跨国经营的情况,这时世界各国的跨国公司的治理机制无疑是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跨国公司治理结构境外子公司治理比较研究

Abstract:

Multinationaloperationisanoutcomeofeconomyglobalizationandenterprisesdevelopinginacertainhistorystage.It’stheadvancedmodewhenenterprisesparticipateinternationalmarketoperation.Multinationaloperationistherequirementforenterprisestoexploitlifeofproductssufficiently,theeffectivemeanstotransferinternationalresource,andtheinfallibleresultforenterprisestothoroughlyunearthandutilizeownadvantages.WhentheMNCsasacan’tbeneglectfulpowerappearsontheinternationalpolityandeconomyarenain60-70years20century,itscorporategovernancenotonlyrepresentsthemostadvanceddirectionbutalsohasitscomplexity—especiallythecorporategovernanceoftheparentcompanyandsubsidiarycompanyinmultinationaloperation.Atthesametime,thechineseenterprisesnotonlyfacethecompetitionoftheMNCsinChinesemarketundertheeconomicglobalization,butalsohavetogoouttomultinationaloperate,here,thecorporategovernanceintheworldmustbegooduseforreference.

Keyword:MNC(MultinationalCorporation)corporategovernancesubsidiarycompanygovernancecomparativelystudy

目录:

1、论文的基本概念...4

1.1问题的提出...4

1.2跨国公司的内涵和定义...5

1.3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概念...6

1.3.1公司治理与企业业绩...6

1.3.2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7

2有关国外跨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8

2.1国外跨国公司母公司治理结构...8

2.2、国外跨国公司母公司治理机制综述...8

2.2.1英美的市场监控模式...9

2.2.2德日的内部监控模式...10

2.3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化...11

3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发展...12

3.1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现状...12

3.2国内对国外跨国公司母公司治理结构的借鉴...13

3.3我国的实践...14

4、国外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治理机制及我国公司跨国经营案例...17

4.1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治理机制...17

4.2跨国公司在华三资子公司治理模式...17

4.2.1母公司为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18

4.2.2公司治理的本土化...20

4.3案例分析——首钢...21

结论...23

跨国公司经营论文篇(4)

论文摘要:跨国公司到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股权安排选择是其首先要进行的战略决策之一。股权安排不仅影响投资各方投资的积极性,也能影响到投资者资本投入水平、技术转移的程度,以及收益的分配等一系列问题,合适的股权安排是实现跨国公司海外经营收益最大化的核心所在。

关于跨国公司股权安排选择理论的研究大多是静态的,关注的是跨国公司初次的股权选择,而且侧重的是某个因素对股权安排的影响。近年来,国外的研究开始关注跨国公司进人之后股权的动态选择问题。国内关于跨国公司股权安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在华的跨国公司的实证研究上,但在分析过程中仍然侧重于进入时的股权安排。跨国公司在海外经营股权安排的选择,实际是—个以跨国公司母公司为主体,以全球经营战略为利益指向,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不断进行决策的动态过程这个动态的决策不仅包括跨国公司不断增加股权直至独资的行为,而且还包括减少股权以至撤出资本的行为。

一、 跨国公司海外经营的股权安排

由于股权安排直接与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等相联系因此合适的股权安排成为跨国公司海外经营的关键,也是跨国公司对海外子公司实现控制权进而实现其全球战略的核心要素。而其他控制手段,如关键职位的任命权、技术和资源分配权等,大多是股权的衍生物。一般地,跨国公司海外经营的股权安排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全部拥有。通常是指母公司全部拥有或拥有子公司 95%以上的股份,此时子公司即为跨 国公司的独资公司。对于跨国公司来讲,独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可以直接掌控,能够完全实施跨国公司的整体战略,避免合资等方式引起的矛盾与冲突,并独享超额利润。但由于现在世界各国民族主义情绪强盛,当地市场情况变幻莫测,因此独资子公司承受的风险较大。

二是部分拥有。通常是指母公司拥有子公司股权在 5% 一95%之间。按照具体拥有股权的多少,还可分为多数股权形式,通常为股权的 50% 一95%;对等拥有,即母公司与合伙人各拥有子公司 50%的股权;少数股权形式,通常为股权的5% 一50%。在部分股权拥有下,跨国公司能充分利用当地合伙人的资源和优势,而且更容易被当地政府和人们所接受。但是部分拥有时双方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也不利于跨国公司的统一控制和协调。

三是非股权安排 (契约经营)。通常指母公司不拥有 ,或只拥有子公司 5%以下的股权。非股权安排方式往往被视为股权安排的特例。在该方式下,跨国公司往往通过如特许授权、特许经营、合同制造等方式实现海外经营。该方式风险比较小,而且使得跨国公司在股权参与受限制或不被允许的情况下,仍能参与当地的生产经营活动。但对跨国公司来说,实施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最小。

二、跨国公司选择不同股权安排的因素

(一)东道国方面的因素。

1. 政治 因素。主要指东道国政府的政局是否稳定,当地的民族主义情绪如何等。如果东道国政局不是很稳定,而且当地民族主义情绪比较高涨,那么,跨国公司往往不会考虑独资的方式,而更倾向于合资或非股权安排方式。

2. 经济 因素。包括东道国的信用度,对跨国公司投资的政策规定,当地合伙人情况等。东道国信用度包括东道国是否存在 金融 抑制,货币稳定情况怎样。当地合伙人情况主要看其是否具有当地市场、营销渠道、融资能力、与政府的关系等方面的优势,看其与跨国公司的经营目标和理念是否一致等。

3.社会文化因素。主要指东道国的语言,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及对外来文化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等。一般来说,东道国与跨国公司母国的社会文化差异越显著,跨国公司越不会选择独资的方式。

(二)跨国公司自身的因素

1.竞争优势。当跨国公司具有 工业 产权与知识产权优势时,一般会选择在东道国建立独资经营 企业 ,既能保护其新技术和产权,也可以获得新市场带来的超额利润。反之,若转移到东道国的技术、产品已相对过时,往往不太会考虑独资的方式。如果跨国公司拥有在东道国从事经营所必需的主要资源,就不太会选择跟别人分享股权的方式;如果以利用当地的资源为主,那么大多会采用合资方式。

2.全球战略目标。若跨国公司以增加对东道国经营环境适应能力和进人当地市场为战略目标的话,往往会倾向于选择合资经营或非股权安排方式,以充分利用东道国当地合伙人的优势;有些跨国公司期望能在全球实施统一的调度和控制,避免不同市场之间的冲突,此时往往会倾向于全部股权或多数股权形式。

3.跨国管理的经验。如果跨国公司在海外一直倾向于某种方式如独资经营,在这方面具备了大量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那么其在新的东道国的股权选择上也会倾向于原来的方式。而在同一个东道国,也存在着管理经验的渐进积累过程。随着对东道国制度、政策、文化、市场等进一步了解,跨国公司会逐步减少对当地合伙人的依赖,并倾向于提高股权比例。

4. 历史 传承。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跨国公司也会表现出对股权的不同偏好。比如美国的跨国公司一直以来比较偏好建立拥有全部股权的子公司,以利于其获得控制关键的决策;而日本或欧洲的跨国公司则更注重人际关系及互助合作,往往会采取合资经营等方式。

跨国公司经营论文篇(5)

关键词:跨国公司,营销本土化

 

一、品牌本土化策略

品牌是产品战略的一个主要课题,由于其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往往将其从产品策略中分离出来。跨国公司自进入中国以来,十分注重适应中国独有的国情,主动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要、偏好和支付能力等因素,为产品准确定位,不遗余力地在产品生产、包装设计、商标名称、广告宣传等各个环节增加品牌的文化投入,从而创造出本土化的品牌。科技论文。为此,企业要针对当地的目标群体对品牌进行文化的本土化渗透,使产品品牌同当地的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增加消费者在心理上的认同感。

首先在品牌本土化经营方面,做的最为成功的应该是宝洁公司。从1988年宝洁进入中国市场后,它产品品牌方面本土化的确不遗余力,在宝洁铺天盖地的广告中,看不到“美国”的字样。而且,中国宝洁模特无一人是西方人,其已尽得东方神韵的润妍品牌更是令国内品牌汗颜。其次在品牌名称的选择方面,跨国公司在华更多地考虑其品牌文化的本土化,给其产品起中国化的名字,使其品牌对中国消费者更具亲和力,这些本土化的洋品牌一看就容易和中国的文化、名称联系起来,让消费者从文化上先不抵制它。如COCA-COLA公司,其产品进入中国,译成经典的“可口可乐”。这个译名采取了双声叠韵方式,音意双佳,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又显示了饮料的功效和中国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雪碧”是可口可乐公司“sprite”饮料,在美国十分畅销,但“sprite”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魔鬼”、“小妖精”,为了挺进中国,他们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进行论证,经过几个方案的筛选,最终决定将其直接译音为“雪碧”,意为纯洁清凉之意。再次在品牌推广方面,跨国公司的主要策略是根据当地市场状况以确定自己在当地的品牌发展规划,用当地特有的媒体加大品牌的推广力度。

二、产品和服务本土化策略

大多数跨国公司在刚进入中国市场之时,都是以产品标准策略为主,并不专为中国市场设计产品,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跨国公司不得不根据不同目标市场环境的差别和需求特点,生产和销售迎合当地消费者特点的产品,大力推行产品差异化、本土化策略。科技论文。

跨国公司产品和服务本土化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根据我国的消费者偏好,文化特征,风格习惯,对标准化产品或服务加以适当修正和本土化改造。二是根据我国国内市场情况,开发具有当地特点的新产品。例如与麦当劳相比,肯德基为适应中国人口味、饮食结构、就餐习惯、消费特点,从枸杞南瓜粥、川香辣子鸡、老北京鸡肉卷到老鸭汤,仅一年就推出了20多款“中国特色”的长短线产品。

三、渠道本土化策略

渠道的作用是完成产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的转移,并且弥合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和信息差距。一个良好的渠道不但可以降低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而节省交易费用,而且可以通过有效配置有限的资源,提高绩效。中国的商业体系较为零散,市场运作不够规范,许多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忽视了中国销售渠道的特殊性,结果吃了大苦头。因此,跨国企业在我国进行销售时,必须考虑各地区分销渠道的差异。跨国公司分销商品时以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分销渠道来进行,或与当地商业企业合作或另辟渠道,并尽量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以缩短渠道提高效益。

四、促销本土化策略

促销在营销诸多要素中最富有灵活多变性、最能花样翻新、最具创意性。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营销中凭借其雄厚的资金、丰富的经验、先进的科技、高超的谋略、全球性的资源配置、在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特点深入了解、对中国文化精髓透彻把握的基础上,将促销策略的本土化运用得炉火纯青。

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消费结构、城乡市场需求差距较大、消费者对名人模仿效应较强、对价格较为敏感以及消费的趋同性、个性化同时存在等特点,跨国公司选择合适的媒介,还创造了许许多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本土化促销手段和方法,并根据所在地区的风俗习惯、民族节日适时地推出符合当地情况的促销策略, 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如大量免费样品派送, 别出心裁的馈赠, 高频率的广告播出, 鲜艳夺目的户外广告, 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巧妙运用。

五、公关本土化策略

在市场评估阶段和战略投资阶段,高层政府公关是跨国公司极为重视的战略性行动。跨国公司特别重视中国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特殊的重要地位,十分重视搞好政府的公共关系活动,在进入中国市场或新的高级领导人上任时,都会千方百计地争取与中国政府高层面对面沟通的机会,以争取到政府的支持或认可。基于对中国国情的透彻了解,针对政府的公共关系活动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打通同中央政府的关系,赢得最高决策者的支持;二是处理好与公司所在地各级政府的关系,利用自身优势为政府排忧解难,关心并积极促进当地社会的发展。同时,这种沟通过程通过媒体的报道也提升了自身在中国市场的地位,等于做了一笔性价比最好的形象广告。当跨国公司在中国经营遇到重大危机和挫折时,这种良好的公共关系也能有助于他们化险为夷。

跨国公司公共关系本土化的另一个重点是回报社会,塑造做中国优秀公司的良好形象。科技论文。围绕这一主题, 各跨国公司都使尽浑身解数, 持之以恒地开展一系列公共关系活动, 获得社会公众的赞誉。如 IBM公司推出的“ 共享大学研究资助项目”, 索尼的“ 高等学校优秀学生(索尼)奖学金”, 宝洁的“飘柔之星全国竞耀”以及强生在福建、陕西投巨资建立的数所希望小学等, 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对跨国公司的信任和认同。公共关系营销极大地促进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跨国公司深知他们的营销经营活动只有真正融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当中, 才能在中国成功地开展各项业务。跨国公司“ 营销本土化”战略及其具体措施从表层看, 加剧了我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 但也带来了全新的营销理念。我国企业要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 不断学习和借鉴跨国公司的先进营销管理思想, 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以便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并且走向世界。

跨国公司在产品战略,人才战略、品牌战略、渠道战略、价格战略、促销战略等方面大力推行本土化,以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力求通过本土化的营销组合,科学的市场定位,在自己的细分市场上获得品牌、产品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我国企业只有不断借鉴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失败教训,才能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成功。面对入世后跨国公司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本土化经营战略,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趋利避害,规范与引导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行为,保障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跨国公司经营论文篇(6)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实施跨国经营的我国企业越来越多,相对于国外大型的跨国公司,我国企业无论在发展规模上还是在发展理念上都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一方面自身条件的限制决定了其在经济发展中越到很多困难,另一方面面临着我国国内市场萎缩、生产成本上升的现实问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跨国经营对我国中小企业改善管理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开拓产品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一定要以自身发展的实际条件为基础,积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吸收借鉴先进管理经验,降低生产成本,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跨国经营模式。

【关键词】

跨国经营;中小企业;一体化;风险控制

在传统的概念中,跨国公司应该是公司规模庞大、组织机构复杂、销售机构遍布全球的企业类型,但在现实中,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设立外国分支机构、开拓国外市场,使得跨国公司概念的外延日益变得模糊。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但加速,实施鼓励企业走出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把企业发展视角放在全世界各个角落。如何界定这类企业,特别是走出国门的中小企业类型?如何对这类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等问题也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理论和实践界面临的课题。

1 跨国经营中小企业的类型界定

具有跨国组织结构、销售结构的中小企业是否属于跨国公司?早期关于跨国公司的看法有很多种,包含从地域国际性、股权国际性、管理国际性、经营国际性等较多加以认识的多重观点,但无论从以上哪个角度来界定跨国公司的定义都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 联合国关于跨国公司的定义为:跨国公司系指由在两各个或更多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得以具有一致政策和共同战略;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的结合,使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有效影响,特别是分享知识资源和分享负担。从以上关于跨国公司定义的表述可以总结出,跨国公司应该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在数量上,跨国公司要求由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实体组成;在运营方式上,跨国公司要求统一体系下运行,具有共同发展战略;三在组织联系上,不同地域实体要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分享资源和负担。

根据以上有关跨国公司定义和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跨国经营中的中小企业进行类型界定。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企业发展策略之一,根据跨国公司的定义和特征,跨国公司对公司规模和外国分支机构的数量并没有限制,主要是侧重于企业经营策略上的统一、地点上跨国、跨地区性,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完全可以达到这个标准,符合跨国公司的定义和内涵。

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完全符合现代跨国公司的范畴,其运营方式也符合现代跨国公司理论,中小企要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现代跨国公司理论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运行理念和方式,促进企业发展。

2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很多,能够实施跨国经营的中小企业是一些经营理念先进、经营方式高效、企业发展创新性较强的企业,这些高质量的企业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寻求更为广阔的市场,适时开展走出去战略,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2.1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机遇

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策略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经营理念上,跨国经营能够使中小企业接触不同地域的企业发展理念,完善固有发展方式,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次在经营方式上,跨国经营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原料采购、工厂设置、人员调度等方面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进一步开拓了企业产品市场。再次,在经营策略上,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使企业可以在全球内合理配置资源、调配产品,更好的根据各国、各地区发展的条件和特点减少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最后,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企业成长的必经阶段。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特征使全球企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企业走出去的发展趋势已不能避免,中小企业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实施走出去,可以积累经验、提高企业知名度,为企业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实施跨国经营,中小企业能够丰富原料来源和产品市场,有效控制生产和市场风险。

2.2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挑战

中小企业在经营规模和管理方式上的落后会成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短板,使得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在企业管理上,中小企业受限于企业规模,不能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的管理创新,企业的现代治理结构不完善,使得企业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倾斜于产品的生产,而在管理、研发等方面缺少投入。其次,在调配资源上,中小企业的产品比较单一,跨国公司经营的规模化收益难以完全发挥作用。而中小企业经营的直线型特点也决定了跨国经营的资源选择、人员调配等方面具有范围较窄。再次,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决定了企业跨国经营的广度和深度。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资金需求周期较短等特点决定了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较大困难,实施跨国经营后,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融资市场,提高信誉度,环节资金需求。最后,实施跨国经营会使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国际系统风险的影响,对中小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对策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是调整发展策略、转变发展方式的体现,但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时间较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跨国发展的进程较为落后,在跨国经营理念、方式以及风险掌控等方面经验较少,不少企业遭受失败结果。中小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积极借鉴国内外跨国公司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探索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道路。

3.1 建立科学的统筹战略理念

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其中就包括成本的控制和产品市场的开拓,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能够很好的帮助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开拓市场。中小企业在实施走出去策略之前要充分谋划,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确定对外跨国经营的步骤和方式,确定各分支机构与母国公司的关系和各自的职能定位,综合考虑设立分支机构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文环境、发展环境、政治环境以及该国和地区的货币、语言、汇率和投资政策等,在结合自身需求和投资国需求的基础上完成调查研究。中小企业在发展分支机构要本着适量的原则,受限于企业发展规模小,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中小企业发展分支机构要从企业稳定材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国外市场等现实需要上进行谋划。

3.2 建立现代企业治理制度

中小企业受限于自身规模小、产品单一的特点,通过开展走出战略,吸收借鉴外国先进的公司治理观念,形成稳定、高效的治理结构有助于企业长远健康发展。中小企业中积极转变观念,摈弃传统的家族式生产观念,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治理模式,与世界先进、通行的公司治理模式接轨。通过跨国经营,可以很好的倒逼中小企业完成改制阵痛,加快企业发展进程。中小企业要努力控制运营成本,可以对现行大型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加以改造,形成适合自身发展和需求的治理结构,合理确定管理的深度和宽度,并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发展,对自身治理结构进行调整。

3.3 积累企业发展风险管控能力

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面临很多困难,面对不同的经济环境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如何快速适应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外国重视程度和大型跨国公司有一定的差别,所以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等领域形成特点,对分支机构的设立地点、环境、文化等方面深入了解调研。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会面临很多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投资风险以及融资风险等。对中小企业而言,在发达国家建立分支机构的门槛和成本较高,一般都选在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分支机构,而这些国家的政治稳定性、政治和政策的风险同发达国家相差较大,所以正确评估投资国的政治风险和融资风险对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至关重要。在政治风险管控上,中小企业要对投资国进行社会制度、民族结构等进行评估,选择政治制度稳定、民族成分单一的国家。在融资风险管控方面,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跨国经营的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融资市场,不断拓展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来源,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获得安全的资金来源,减少融资风险。

3.4 探索符合科学的盈利观念

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要同当地社会、政府建立融洽的关系,本着共赢的方式制定发展策略,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人民需求,在此基础上实现双方的共赢。要建立企业责任制度,经济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公益事业,获取当地政府和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为了避免矛盾,往往采取雇佣母国人到投资国工作,避免同当地政府、人民打交道实施,这种做法不利于企业在当地的长远发展,也增加了企业人员的流动成本。中小企业要积极建立本土化生产理念,利用投资国的人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增加投资国的就业,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在投资国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跨国公司经营论文篇(7)

[关键词]文化差异FDI进入模式文献综述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对企业和国家的发展也将产生愈加重要的作用。而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的选择,是外资在进入东道国市场时进行的核心决策,对跨国经营的成败产生直接的影响。进入模式的选择同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因素,公司规模,跨国经营经验,行业资金密集度等等。其中,国内学者对文化因素的研究还比较少,而西方学术界对此也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笔者认为,随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而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具有其独特的意识形态,文化渊源,这些差异对中国招商引资将会产生不同影响,值得我们重视。而近年来,外资的进入模式由合资方式向独资方式过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又是由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思考。因而笔者试图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文化差异会如何影响FDI进入模式(主要在合资与独资的选择上)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综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一)文化差异越大越容易导致合资形式

1.Johanson和Vahhe(1977、1990) [7]

该文通过对几家瑞典跨国公司的案例研究发现,跨国公司在进入国外市场时的模式选择往往受到“心理距离”(psychicdistance)的影响,心理距离阻隔了跨国公司和东道国市场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得跨国公司发现向东道国子企业传递技术和管理经验变得困难。此外,由于社会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也会使跨国公司的经理们往往低估海外投资的价值。为了避免海外经营失败,跨国公司通常会采取谨慎性的投资策略,降低在东道国投入资源的强度和控制度,比如寻求与东道国企业进行合作,利用东道国企业与政府、供应商、消费者的良好关系来开拓当地市场。

2.Anderson和coughlan(1987) [2]

该文指出跨国公司在文化差异大的国家投资, 获得当地知识非常困难,因此偏好于合资经营方式。在文化差异大的国家投资, 还会因为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增加投资的风险, 跨国公司倾向于利用合资形式以规避风险。该文考察了日本和东南亚市场发现当美国跨国公司进入文化差异较大的日本和东南亚市场时,多数选择了合资方式。

3.Kogut和Singh(1988) [8]

该文发现跨国公司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心理距离是管理者在东道国经营中对成本和不确定性的主观感知。在心理距离大的国家投资, 管理者认为外部的风险大, 在投资时要尽量减少对资源的承诺水平, 倾向于合资方式;该文通过对228项进入美国的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文化差异与选择建立合资企业的可能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二)文化差异越大越容易导致独资形式

1.母国中心论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们认为,文化上的差异使得跨国公司的经理们不信任东道国的合作方,他们宁愿采取高控制的进入模式,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Bivens and Lovell,1966) [3]。

2.交易成本理论

持这一理论的学者认为,文化差异增加了低控制模式下的内部不确定性,产生了高额的交易成本,如增加与合作方信息交流的成本、控制合作方的成本、监督合作方的成本,此时采取集中化的决策程序和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来规避交易成本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其中也不乏实证证明:

(1)Padmanabhan和cho(1996) [9]分析了文化差异对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发现在文化差异越大的东道国,日本制造业企业选择独资方式的可能性越大。

(2)Erramilli等(1997) [5]对韩国跨国企业的研究表明,高文化距离与高股权进入方式正相关。

(3)Anand和Delios(1997) [1] 的研究也发现,与进入亚洲市场相比,在进入北美和西欧国家市场时,日本企业更愿意采取独资进入模式。

(三)文化差异与FDI进入模式无直接关系

Brouthers(2000) [4]的研究表明文化差异与跨国公司的投资模式选择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三、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一)在华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文化解释

潘镇、鲁明泓《世界经济》[10]

该文以1990一2000年间江苏省3452家外资企业为样本,分析了投资国文化、投资国与中国的文化差异对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来自控制性权力偏好型和风险喜好型国家的外资偏爱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那些本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差异越大的国家,外资越有可能采取合资方式来规避跨国经营中的风险;另外,随着合作的扩大和延展,中国吸引外资经验的丰富降低了外资进入后的经营风险,从而促使它们越来越多地采取独资进入模式。

该文的发现说明,对于进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而言,文化差异既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静态的角度来看,文化背景不同固然使得跨国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困难,并使它们在选择进入模式时表现出谨慎的控制观和风险观;但随着东道国经营环境的优化和改善,文化差异将表现出其动态的特征,即国外投资者所受到的文化差异困扰将会越来越小,由此对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也会产生变化。

(二)东道国文化环境对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行为的影响

周凌霄《亚太经济》[11]

该文将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中的收购模式亦纳入讨论范围。表明当东道国与母国文化差距较小时,新建投资是一种更好的方式,可以最大化公司特有优势。相反,当东道国与母国文化差距较大时,则应该采取收购方式来减少风险。

文章也列举了学术界关于持股比例这一问题上的分歧(但并未表明自己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东道国与母国文化差异越大,跨国公司在投资时更希望增加在子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其理由是文化差异越大,在对投资进行组合管理时会增加公司的交易与经营成本并加大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风险。为了最小化交易成本,文化上的巨大差距使跨国公司在进入时选择更大的控制权。Pan(1996)通过对中国外资企业的研究发现,文化差异越大,外国投资者越有可能要求在合资企业中拥有 50% 或者是更多的股份。

另一种观点认为,东道国与母国文化差异越大,跨国公司出于风险的考虑会减少自己的股权比例。在文化差距大的东道国市场中放松对子公司的控制可以作为减少不确定性和信息交换成本的一种手段。Brouthers(2003)在对西欧国家跨国公司进行的研究中发现,制造业的跨国公司在进入文化差异较大的中东欧国家时更愿意选择合资经营方式而不是全资子公司。

(三)文化差异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独资化倾向

王 俊《国际贸易问题》[12]

该文从文化距离和心理距离这两个方面来界定文化差异,在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跨国公司母国与我国的文化差异对其进入模式的影响。

转贴于 根据 Hofstede(1980) [6] 提出的用各国的权力距离指数(PDI)、个人主义指数(IDV)、男权主义指数(MAS)、不确定性规避指数(UAI)4个维度的变量来表征各国的文化距离;采用跨国公司母国与我国的不确定规避指数之差(UAID)作为心理距离的替代变量。

以2004 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销售收入排名前 500 名的企业为样本, 以文化距离和心理距离为解释变量,建立 logit 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跨国公司母国与我国的文化距离越大, 其在华投资越倾向于合资经营, 而跨国公司母国与我国的心理距离越大, 其在华投资越倾向于独资经营。

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独资化倾向日益增强,恰好反映了外商对我国经济的良好预期, 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降低了跨国公司投资的不确定性,在这种外部环境下选择独资方式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同时, 跨国公司的独资化还反映了外国投资者在华经营若干年后, 合资企业内部的冲突逐渐扩大, 合资经营的交易成本迅速上升。因此,跨国公司扩大合资经营中的股份或直接变更为独资经营是情理之中的选择。

四、综合评析

总而言之,国际上对文化差异如何影响FDI进入模式的研究各执一词:对文化差异与采用合资形式的关系的讨论既有支持正向的也有支持反向的,同时也存在根本没有关系的论点,且均各有数据实证作为支持。而中国学者在探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时,通常认为母国与东道国文化差异越大,越倾向采取合资形式,而实证研究亦证明了这点。对于目前我国FDI由合资转向独资的趋势,多数学者认为是有据可依的,那是因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降低了跨国公司投资的不确定性,经营环境的优化和改善使国外投资者对我国经济的预期变的更好。

对于上述研究需要做出说明的是:在衡量各国文化差异时大部分学者采用的是最具有广泛影响力的Hofstede指标。那是Hofstede根据1967一1978年对116000名IBM雇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提出的4个刻画各国文化的维度:a.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反映一国管理者对权力的态度。来自权力距离高国家的经理,在组织中往往以领导人自居,善于控制下属,喜欢获得较大的权力;b.个人主义(inpidualism)反映一国管理者与人合作的态度。来自个人主义色彩强烈国家的经理,比较关心个人利益,相信成功来源于自我的奋斗;c.不确定性的避免(uncertainly avoidance)反映一国管理者对待和处理不确定环境的态度。来自于不确定性避免程度较高国家的管理者,大多是风险规避的,通常会采用严格的内部规章制度来处理不确定性的问题;d.男性主义(masculinity)反映一国管理者对社会中男性角色的态度。如果一个国家中的男性居于主导地位,而女性只负责和处理一些支持性的社会活动时,那么这个国家就是男性主义国家。

然而也正是基于此,笔者认为上述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的研究还是有所缺憾的,因为Hofstede的研究并没有给出中国的文化分值,他们的著作是取香港和台湾地区文化维度值的平均值近似地代表祖国大陆的文化维度值的,在模型回归中,来源国与中国的文化差异值为各国文化纬度值与香港和台湾地区文化纬度分值的平均值之差的绝对数,这对检验结果的精确性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果我们能对中国整体文化作一个调查评估,得出数值,将对此项研究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 Anand, J. and Delios, A. “Location Specificity and the Transferability of Downstream Assets to Foreign Subsidiari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8, 1997

[2] Anderson E. and Coughlan, T.“International Market Entry and Expansion via Independent or Integrated Channels of Distribution.”Journal of Marketing 51,1987

[3] Bivens, D. K. and Lovell, E. Joint Ventures with Foreign Partners, New York: The National Industrial Conference Board, 1966.

[4] Brouthers, K. D. & Brouthers, L. E.“Acquisition or Greenfield start-up Institutional, cultural and transaction cost influenc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5].Erramilli, M. K. “Nationality end Subsidiary Ownership Patterns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7, 1996.

[6].Hofstede, Greet. Culture's Consequences. Newbury Park. Calf; SagePublications,1980.

[7] Johanson,J. and Vahlne, J. 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 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Market”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8, 1977

——“Th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nternational Market Review 7 , 1990

[8] Kogut,B. and Singh,H.“The effect of National Culture on the Choice of Entry Mod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1988

[9] Padmanabhan, P. end Cho, K. R. “Ownership Strategy for a Foreign Affiliat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Japanese Firms.” International Review 36, 1996

[10]潘镇 鲁明泓.在华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文化解释[J].世界经济 2006,2

[11]周凌霄.东道国文化环境对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行为的影响[J].亚太经济2007,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