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事业单位培训心得体会

事业单位培训心得体会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13 12:41:20

事业单位培训心得体会

事业单位培训心得体会篇(1)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事业单位不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事业单位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事业单位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一

为了使我们尽快适应和理解本职工作,县人事局特地对我们进行了岗前培训。这次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岗前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职业道德讲解,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与发展,事业单位职称申报与程序,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心理适应沟通协调公共礼仪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通过培训学习,让我自己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主要表现在政治理论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日常行为修养得到进一步提高,有效掌握了工作中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

这次培训的内容都是我们今后开展工作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我对所学内容的总体感受是:摆正心态,事业单位并非意味了铁饭碗、终身制,必须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技能、素质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在工作中端正态度,提升政治修养,增强服务意识。

一、政治鉴别能力是前提

作为一名事业单位新进的工作人员,要想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绩,思想上明辨是非,业务上有所进步。政治鉴别能力是指在政治上分辨是非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分清主流和逆流、真理和谬误、真善美和假恶丑。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是国_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事业的建设者,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只有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养成关注时事习惯,坚定理想信念,面对生活中的是是非非,错综复杂的事物和各种疑难问题,才能头脑清晰,分清是非,才会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理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抓住事物本质和规律,为自己的言行作出正确的判断,不走弯路,不违背规律,不至于在生活和工作中迷失方向。

二、沟通协调能力是基础。

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群体里的,社会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有关专家也曾说:“一个人的成功,85%取决于人际关系的状况。”因此,沟通协调能力就成为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也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沟通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是人类行为的基础,它使人类相互了解,增进感情;协调是沟通的延伸,是沟通的目的,它可以消除人们之间的误解和隔阂,使人们形成相互合作的合力,提高人类行为的效力。作为一名事业单位工作者,接触面广,面对的人和事多,人际关系也相对较为广泛,这就对个人的沟通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加强与领导、同事、朋友和家人的沟通,才能与人和谐相处,得到对方信任,才会有好的工作成绩,也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愉快、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如果离开与他人的交往,我们将很难在这个社会上做成任何事情。

三、树立终身学习目标。

学无止境,人生在世需要不断学习,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学习在先,发展在后。授课老师、学者们扎实的理论知识、深厚的文化素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在授课过程中都从不同角度和视野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员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在学习中要做到温故而知新,不断给自己充电,注入新鲜血液,更新知识和思想观念,做到与时俱进,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目前我国正在倡导建设学习型党政,基层单位也在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工作人员更是不能列外,要重点加强对科学理论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知识的学习。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学习意识和习惯,抽出时间进行学习和充电是必须的和必要的,要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提高认识、武装头脑、拓宽思路、拓展视野,从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激发做好各项工作的热情,做一个工作和生活的强者。

四、提高了认识加快了角色转变。

通过学习人社局、党校领导在开班典礼上关于事业单位职能定位及事业单位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行为要求的讲话?我清晰地了解了此次事业单位招考的具体过程和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一定会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做好手中的每一项工作,遇到困难勇敢面对,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以更好地服务人民。

五、增长了知识,提高了以后工作效率。

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群体里的,社会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有关专家也曾说“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人际关系的状况。”因此,沟通协调能力就成为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也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沟通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是人类行为的基础,它使人类相互了解,增进感情,协调是沟通的延伸,是沟通的目的,它可以消除人们之间的误解和隔阂,使人们形成相互合作的合力,提高人类行为的效力。

六、礼仪应该从点滴做起,使之融入生活。

礼仪作为一种特殊的沟通语言,反映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得体的行为在日常交往中会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仅仅认识到其好处是不够的,必须在这个认识的前提下,时刻叮嘱自己要把礼仪广泛落实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把良好的礼仪习惯从点滴做起,把礼仪融入生活。争取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事业单位工作者。

总之,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从上述几方面做起。在工作中要做到遇事不慌、纠缠不怒、悲喜有节、热情迎送人民群众,为其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信任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好社保工作。

事业单位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二

20_年3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机关事业单位新录用人才培训班”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我接受了“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在这紧张、充实的培训中,不但学到了各方面的有关知识,提高了认识,更得到了很多的启发:

首先,培训首期,张县长一席长达三个小时的教导给了我深刻的思想认识,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话语,让我的心灵为之震撼,他从做人,做事,教育,生活,工作,学习,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谈了这次培训的目的及要求,让我从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洗礼,这不仅仅是一个艰辛的成长历程,更是一次学习的历程,进步的历程,作为一名事业单位录用人员,让我深刻的明白,不仅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就能很好把工作做好,最重要的是自身的素质,做人,做事方面,有时候就是一个个坚持的细节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工作来不得一丝的马虎,尤其是我们这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要学习的还很多,要谦虚,谨慎,要懂得提高自己,要懂得人情世故,从学校这个小社会融入工作岗位这个大社会,一定要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要懂得在其岗位上,就要尽职尽责,学会与人相处,戒骄戒躁,学会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这些都是书本上没有的,这些都是生活的经验,短短一席话真的给了我们这些录用人员很大的帮助,我会牢记这些教导,在以后的工作中,尽心尽力提高自己,更好的工作,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其次,各位老师对我们从一个个重要话题,给了我们知识方面的教导:

第一:从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方面认识很多,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道德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不是有:父慈子孝,尊老爱幼,立志励学,执之以恒,自强不息,用于创新,仁以待人,以礼敬人,诚实守信,见利思义,公忠为国,反对外族侵略,修身为本,严于律己。职业道德更是做事的根本,它具有行业性,多样性,明确性,我作为一名从医人员,更能深深的体会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是贯穿我事业一生的誓言,这是永不改变的誓言,我会永远谨记誓言,制定自己的人生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工作中要提高自身素质,还要从职业礼仪方面提高自己,礼仪,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相互表达尊重,友好,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而遵从的行为方式,行为准则和活动程序的综合。而公务礼仪,是公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被大家公认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和活动程序的总称。作为一个国家工作人员,不管什么行业,都要注意自己的公共形象礼仪即:仪容礼仪,仪表礼仪,仪态礼仪,称呼与介绍礼仪,公务接待与拜访礼仪。这重要的一课,给了我内在与外在共同的认识,我会努力学习这些知识,在工作中不断贯穿始终,从而提高自己,在工作中更好的风险自己。

第二:我们这些人员大部分都是生于农村,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从农村中走出来,踏上工作道路,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再次回归农村,奉献农村,就要更加的了解农村的建设,农村的发展,因此”十二五农村基层人员队伍振兴计划”也成为我们必须了解的一课。它的总的指导思想:一是扩大队伍规模,二是提高队伍质量。为农村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留得住人得“强大队伍。要去实现,就得靠我们这些工作人员不断努力,不畏艰辛,勇于克服困难,在基层岗位上,尽心尽责,服务于农村,服务于人民。

第三:这是个法制的社会,不光需要自己各自其岗位上的专业知识外,更要去了解一些法律的有关知识及遇到应急事件时所特有的一种能力。首先生活与工作中处处离不开法,作为国家公务人员必须依法行政,要严格遵照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行事即: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体现人性化精神,不能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一切要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要勤学提高素质,成为一个有涵养,严于律己,依法办事,坚持效率优先,体现服务精神,为人民服务,做人民满意的国家工作人员。其次不管哪行哪业都会遇到紧急事件,如何提高应急能力,党校老师给了我们深刻的传授,要从修内修外两方面着力提高自己的应急能力,在平时工作中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从各个方面加紧学习,锻炼自己,强化自己,以利于自己在本职工作中更好的服务。

最后,非常感谢县领导,县务部门各位老师及市人事局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这么一位岗前培训人员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自己,了解自己,提高自己,能够更好的制定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努力学习做人,做事,成为一名合格的国家工作人员,做人民满意的一员,我会好好的珍惜这次培训的机会,好好领会培训精神,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的将来作贡献,让国家在世界上立于强国之林,让我在工作中,生活中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迎接新的挑战,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成熟,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事业单位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三

担任此次培训主讲人的是人社厅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各个大学的教授们,那精心准备的教案、那一次次深入浅出的讲解无不凝聚着他们多年的工作经验、无不体现着他们在教学上严谨、认真、负责的精神。这次培训解答了我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也为我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实了基础。以下是此次培训后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明确角色,加快转变;适应岗位

通过学习杨处长在开班典礼上的讲话与事业单位相关文件以及事业单位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行为要求的课程,我清晰地了解了事业单位的含义、招考过程、入职后的社会保障以及事业单位相关文件,让我们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有了一定了解,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具备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端正了态度,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而为今后的工作夯实了基础。

二、增长技术知识,提高工作能力

为了让我们尽快地了解掌握履行职责所必须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本次培训在三天的时间里安排了大量的学习内容。例如:曾国平教授视频课程:当好部下的艺术、田瑞华副教授沟通与协调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踏上工作岗位后,要把职业以事业经营,做到敬业、乐业、勤业、精业;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中,除了真诚和尊重,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领会到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本着以诚待人的原则,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三、加强业务,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和根本,对于一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至关重要。通过这三天来的培训我感觉、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学习,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不断充实我们的思想,完善自身素质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高个人能力与业务水平。不能把学习的知识仅停留在书本上,要把所学、所知运用到工作实践当中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始终保持一种虚心的学习态度,在工作中遇到棘手的事情要积极向领导、同事请教、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借鉴工作经验,尽快了解岗位上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快速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我会以这次培训为起点,在以后的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发挥应有的作用,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也对我们美丽的黔东南的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献出自己微薄的一份力;争取成为21世纪的,与时俱进的;优秀的事业单位工作者。

事业单位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四

我很荣幸的参加了_市妇幼保健院两个星期的脱产培训。在此期间获益良多,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为人处事,还交得了良师益友。短暂的培训结束了,可是在培训中的体会却深深的影响着我,为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点燃了引路的明灯。通过此次的培训我对_的文化、发展历史及_的概况、_的办院宗旨、服务理念及愿景,都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

在培训期间,护理部老师们将课程为我们分为了两部分,理论课程和技术操作课程,使我们更好的掌握知识,能更好的将理论和操作相结合。

理论课程让我们对护理工作的泛泛认识深入到我们日常工作的系统流程,加强了我们的理论基础,理论课程不仅让我增加了各项应急情况的处理措施,也让我们了解了各项工作的操作程序、护理核心制度、护理质量管理、护理纠纷的防范和处理、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优质护理服务等。为我们明确了护士工作的职责,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责任心和我们的执行力。作为一名护士不仅仅要学好专业知识,也要脑勤、眼勤、口勤、手勤,更要细心、有爱心、有耐心、责任心,这样不仅仅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也能全面的提高专业素养,更能够更好地服务与患者。

操作课程使我们从操作的不规范、概念不清、无菌观念不强到大家都能够掌握。老师放操作视频和让我们写操作流程让我们提前预习,老师们手把手的教学,分步骤的讲解,大家分组练习和同学们一一操作,老师们一一点评,及时的指出我们操作的不足之处,规范我们的操作步骤,加强我们的无菌观念,让我们真正的体会到课前有预习,操作有指导,课后有总结。各位老师用他们娴熟与优雅的操作手法,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的操作理念,了解到了护士是一个优雅与智慧、果断与坚毅并存的职业。让我意识到,自己还需奋斗,学习和工作都应保持有紧迫感。

这次的培训也使我们的执业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我们能够快速的成长为一名有修养、有素质、有能力、有水平的护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帮助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专业的价值和自身的价值。作为一名临床护士,我们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应该给与病人亲人般的关怀,时刻了解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需求,要用我们的爱心去帮助每一位患者。这不仅仅能提高_的护理质量,同时给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也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将医嘱和护理的执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也将护理优质服务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因此,建立良好的工作与人际关系对我们的个人专业素养的提高和服务质量,服务意识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很多时候一定的量变会发生质变,因此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一定要多元化,才能更好预防与患者的矛盾和解决我们在患者沟通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

我们中国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因此礼仪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显现的更为明确。礼仪在我们护士工作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礼仪作为一种特殊的沟通语言,在我们与患者接触的很多时候,礼仪不仅仅使病人感觉到赏心悦目,也使病人感到尊重和体谅,这也是我们护士素质的体现,因此我们要将礼仪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举手投足皆为礼。

老师们将他们的知识与临床经验都传授给了我们,那我们就是站在巨人肩上的人,应该看得更远,做得更好,将老师们的精华吸收转为自己的能量,这样我们才能在护理的这条道路上走的更好更远。人生的路上充满坎坷,这次的培训犹如强有力的跳板,会使我们越过一个又一个阻碍。我很荣幸能够参加到这次培训,其中的老师传授给我们的一切,会避免我们走很多的弯路。

这次的培训只是开始,我期待之后在临床的每一天,那将是我的老师,实践是检验我们的标准。

事业单位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五

按照要求,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初任培训,在这紧张、充实的培训中,我以严谨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比较好的完成了培训任务,对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做好新工作充满了信心。

一是政治理论、法律意识素养有所提高。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合格的事业单位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和法律意识素养。应该熟知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清各种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善于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培训期间,通过对必备理论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让我深刻领会了事业单位的内涵,为我照亮了前进努力的方向。在具体工作中,我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责任意识,依法行政,尽职尽责,廉洁奉公,公正办事,努力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

二是提高了思想、职业道德认识。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初任培训不仅仅是法定要求,更是转变角色走上工作岗位,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不仅要快更要彻底,要从根本上克服自身意识上潜在的优越感,树立责任意识。严于律己,严格遵守纪律,踏实学习,以良好的品德树立个人良好的形象。在工作岗位上要正确的定位自己,用开放的心态,实干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三是树立了不断学习进步的理念。此次培训课程内容丰富,注重基础理论的同时更强调与实际相结合,对我以往不了解的知识做了全面详尽的讲解。通过对必备能力系列课程的学习,使我认识到职业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更新知识储备,练就各种本领,全面提升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本职工作。要向书本学习,在阅读中提高智慧能力;向实践学习,在工作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向同事学习,在沟通中提高协调能力;向群众学习,在联系中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还要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多途径提高自身能力。

四是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快速适应工作。在培训学习中,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如何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光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多实践。要珍惜岗位,踏实工作,既要忌眼高手低,又要防患得患失,正确认识事业和自身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要在思想上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忘廉洁自律,做到始终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查字典返回查字典首页>>

以上就是我在初任培训中的一些心得体会,短短一周的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让我受益匪浅。既增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又懂得了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自己身份的转变,以及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如何保持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高效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不断的鞭策自己,正视自己的短板,努力学习先进理论知识,改进不足之处,提高工作能力,做一名合格优秀的事业单位人员。

事业单位培训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 需求分析 培训体系

一、事业单位含义及特征

“事业单位”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组织形式。经专家学者考证,“事业单位”一词首次出现在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关于1954年国家决算和1955年国家预算的报告》中,自此事业单位一词逐步开始广泛使用。1998年国务院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对事业单位的定义即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它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现有事业单位包括教育事业单位、科技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等18大类,126万个事业单位在职人员4000万余人。事业单位是我国各类人才的主要集中地,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阵地。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各项人事制度,对建设高素质、社会化的人才队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在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队伍所具备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日益成为决定事业单位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事业单位稳步发展的进程中,应始终把提升员工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作为单位生存、发展和创新的核心任务,培训体系的建设对于组织发展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员工的知识、技能等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事业单位有计划的运用培训手段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为事业单位竞争力和组织效益的提高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国内外培训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外培训体系现状

国外的培训体系建设,虽然受各国国情、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的影响而不尽相同,但都是把培养高素质员工队伍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逐步建立并完善了较为完备的培训体系。美国培训开发协会研究调查表明,组织在培训中每投入1元钱将收获25元的回报;美国生产力提高的26%是由于对员工和管理者进行有效的培训。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不同素质的员工对降低成本的作用不大相同,一般员工的作用是5%,受过培训的是10-15%,受过良好培训的是30%,并且受过良好培训员工的工作效率是初始效率的6倍。通过对国外现有培训现状的了解和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

培训原则一致化。目前,各国培训的原则愈来愈趋于一致,都强调有的放矢,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理论与实践紧密配合。

培训前进行系统的需求调查。从用人单位需求和个人需求出发,调查组织与员工面对的现实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规划,以达到实用有效的培训目的。

培训形式多样化。在培训方式上,各国的培训形式比较灵活,既有常规性的培训,也有员工根据自身需要提出的选择性培训;既有公共行政学院专门组织的培训,也有通过其他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既有专家学者指导的一至两年的系统培训,也有短短几天的专项业务培训。

培训内容全面化。国外在培训的内容上注重全面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而不是偏重于政治理论知识。其培训内容丰富多彩:有提高理论素养的基础知识培训,有提高专业技能的专业知识培训,有提高实践技能的依法行政培训,有培养员工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职业道德培训,还有提高员工反应能力、机智能力的智力训练等。

2.我国事业单位培训体系现状

我国事业单位当前的培训体系建设有待完善,有些事业单位甚至没有完整的培训体系,培训工作只局限于某一个培训项目或某一项培训要求,忽视培训体系的战略性、长远性和适用性。由于培训体系的不完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缺乏有力支撑,难以获得努力创新的兴趣点,从而可能导致员工无法进取向上,组织发展缓慢。通过对现有培训现状的了解和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

未进行系统的培训需求分析。很多事业单位往往忽视课程与本单位的适用程度,并且在培训前未做培训需求调查分析,选择了不适合本单位或员工的培训课程,使培训难见实效。

培训内容及形式较为单一。事业单位组织的人力资源培训通常是理论型培训,基本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缺少针对方向型人才及针对特定岗位的专业性、技能性、知识性的培训。

培训有效性有待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培训内容与员工发展需要出现脱节,导致单位培训显现出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及缺乏培训后的效果评估,导致培训有效性得不到保证。

对培训讲师较为依赖。我国事业单位培训的现状经常是外请一位老师,找一间教室就完成了一次培训,忽视了培训内容是否是学员真正的培训需求。培训讲师只是培训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一部分,培训内容应根据单位与员工的具体需要和现实情况制定。

3.培训体系的发展趋势

面对当下国内外培训体系建设的现状,培训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下:

从重视“学习内容”到注重“学习效率”。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由于知识更新的变化速度逐渐超过了员工的学习速度,从而引发了员工在学习能力上的不适应。因此,培训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在重视培训内容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学习效率。

(2)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第一,开展培训需求调查。根据所选择的培训需求调查方式,分层次、按步骤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第二,分析培训需求。主要关注受训员工的现状、受训员工存在的问题、受训员工的期望等内容,并根据单位、部门、个人三个层次进行沟通访谈工作。第三,汇总培训需求意见,确认培训需求。

(3)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通过对培训需求调查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及培训需求分析结果,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2.合理制定人员培训计划

明确培训需求后,制定培训计划,保证培训需求能真实的反映在培训计划中,并且得到落实。培训计划的制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培训目标、培训计划的制定。

(1)制定年度培训目标。通过对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将培训的一般需求转变为单位培训的总体目标,并建立具体的、可衡量的培训目标,培训目标的制定一般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

(2)制定各类人员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后,就需要制定培训计划,将培训目标转化成可操作的行为。培训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的培训计划是依照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设立培训课程、编制培训预算;短期培训计划则根据事业单位的现有发展状况进行调整,对培训内容、活动进行具体规划。

3.综合设定人员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教案设计是一项具体、细致的系统性工作,也是决定整个培训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培训课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受训者个人经历与背景、岗位与职责要求等方面的因素。

(1)根据岗位类别确定培训层级。在事业单位中,可根据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将其分为高、中、初三个层级,例如:管理人员可依次分为处级领导、科级干部、一般管理人员等进行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此分为高级、中级、初级等进行培训;工勤人员可分为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等进行培训。

(2)结合培训层级制定培训课程。结合岗位类别及培训层级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主要包含增值培训、专业培训、岗位培训、岗前培训等,具体如下:第一,增值培训。这类培训课程针对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高级层次人员,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与科技发展趋势、成果、国家及行业的政策法规有关的适应性、拓展性培训。第二,专业培训。这类培训课程针对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中级层次人员,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行业最新知识、职业技能的提高、职业素养的提升。第三,岗位培训。这类课程主要针对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初级层次人员,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及任职资格考试培训等。第四,岗前培训。这类培训课程主要针对新入职员工,根据调查显示,各类岗位人员认为新员工培训应包括组织介绍、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4.加强培训实施的过程管理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必须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本,以方法创新为途径,以严格管理为手段,从而实现单位与个人的共同提升。

(1)多措并举,完善制度。将单位的培训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人才激励制度等有效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培训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2)统筹计划,有效安排。结合单位《培训计划》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由人力资源部统筹计划,以部门为单位细化安排,将培训计划逐步分解到每个季度、每个月,以确保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

5.建立健全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整个培训流程的监控和反馈,也为下一次培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1)结合岗位特点,选择适当评估方式。调查显示,专业技术岗位的员工有65%选择调查问卷,管理岗位的员工有50%选择心得报告,工勤技能岗位的员工60%选择比较考试。事业单位可根据单位实际及员工需求,结合各类岗位特点,选择适合的效果评估方式。

(2)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效果评估确定是否已经完成预先设定的培训目标,结合员工对于培训工作的反馈,不断总结培训过程的不足之处并逐步完善,为下一年度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定期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合理制定人员培训计划、综合设定人员培训课程、加强培训实施的过程管理、建立健全培训效果评估机制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培训体系,能够实现事业单位与员工共同发展的要求,为事业单位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发展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使人才培养工作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增强员工对组织认同感的同时,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徐颂陶等.神圣的天职――中国现代人事管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209

[2]徐芳.培训与开发的理论与技术[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朱朝霞.论培训机制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

[4]任莉星.浅论我国事业单位人员培训的价值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012(33)

事业单位培训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研究

事业单位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1]。它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流通加速,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是最核心的资源,一个事业单位要很好的履行社会服务职能,不断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归根结底取决于其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然而,通过对事业单位的培训现状分析,发现其培训存在着诸多问题,往往是员工抱怨培训流于形式,而认为培训花销不少但成效有限。因此,事业单位若想吸引并留住人才,探索有效的培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培训,本质上是与员工之间的一种博弈。需要付出人力、物力及财力,渴望得到员工更高的工作效率,促进内部员工的和谐关系、增强凝聚力,以提升整体效率。员工需付出时间代价,甚至牺牲部分工作效益,希望能够掌握必要知识技能,在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为个人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表-1中的值为与员工关于培训的收益,其中,若员工希望参加培训,可是不组织,那么对员工而言,可能需要额外的精力进行自学甚至离职,因此收益记为-1。此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解[2],分别为1和0,即组织培训且员工参加和不组织员工也不参加。由于与员工双方都是希望进步的,因此若要使得两方利益共赢,需要建立合理的培训体系,激发员工积极性参与其中。

1 事业单位员工培训的必要性

1.1 培训是吸引人才、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求的途径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五类,依次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排列[3]。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人们的生存需要也逐渐提升到了寻求自我实现和发展的重要阶段。经相关调查发现:现代年轻人找工作,更多地是关心自己在这份工作中能否得到锻炼、学到本领,是否有机会提升自己,以便将来能够胜任更重要的岗位,实现自我价值。在事业单位中,不论是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还是工勤岗位的工作人员,都渴望通过培训,得到自我提升,由此可见培训是吸引人才、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求的有效途径。

1.2 培训能够增强战斗力,有效解决问题

研究统计发现,工作中存在错误,80%是员工不懂相关法律、政策和违反程序操作造成的[4]。通过培训,可以学到相关法律、政策,掌握操作程序和正确的工作方法,纠正错误和不良的工作习惯,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此外,培训能够使得新入职员工更快融入这个集体,构造和谐共进的氛围,减少人员外流。

美国权威机构监测,培训的投资回报率一般在33%左右。人力资本是一个单位中最重要的资本,通过培训,可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同时,培训为员工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管理层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的双向沟通,不仅可以有效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还可以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并传承优秀的文化。

2 事业单位员工培训普遍存的在问题

2.1 培训方式单一、疏于讲师队伍建设

培训师资的专业程度和培训形式的多样化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当前事业单位的培训仍以沉闷单向的课堂集中授课为主。很多单位出于节约的想法,一般没有设置专职培训师或聘请兼职讲师,而是选择本行业内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员工负责培训授课,单位内部缺乏一支相对稳定的专职或兼职讲师队伍,由于授课老师缺乏专业的授课知识和授课技巧,平时又疏于对培训教材的开发,培训时教材东拼西凑,培训内容又多以空泛无物的理论居多,必然使员工对培训失去兴趣,难以保证培训的效果,未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2.2 培训缺乏针对性、目的性

多数事业单位在制订培训计划之前没有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个别单位即使有,也仅仅是发放一个简单的需求调查表,由员工填写,并没有从组织战略目标、工作中的实际需求以及员工个人需求三方面着手对培训需求进行科学分析,而是根据经验设置课程和教学方案,导致员工重复学习或者是去参加学习严重超出自己接受能力的知识技能[5]。

2.3 培训缺少评价与反馈

培训工作经常是虎头蛇尾,有时确实做了培训前需求调查和宣传,也不乏花费大量资金聘请培训讲师,但却忽略了培训之后的评价与反馈;员工往往认为培训的意义在于获得证书,而忽略了培训的实质。一旦获得所需要的证书,员工进一步提高自我甚至应用从培训中获得技能的积极性就消失了。所以每个单位要通过建立一种有效地考评机制,尽量改变员工“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动机。

3 事业单位员工培训对策研究

相对于企业,事业单位也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人员流动小,对于技能的认知与沉淀均较企业更加深刻,因此事业单位的培训往往重复性低,无须像企业一样反复对新员工进行大范围的基础培训;可利用资源多,与学校等公共事业关系紧密,方便科学知识的对外交流。

事业单位需要构建一个完整可持续发展的培训体系,首先应该树立培训的理念;其次建立合理的培训计划;最后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以及适当的考核方式。

3.1 培训理念

树立科学的培训理念,提高对培训的重视程度,这是建立任何一种培训体系的思想基础。首先事业单位培训应从管理者的培训入手,使其观念改变,理解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的意义。其次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对培训做宏观的、长期发展的战略布局。最后,要明确培训工作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培训与被培训是所有管理者及员工均拥有的权利和义务。

3.2 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的制定,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系统性和前瞻性。培训不仅仅是为了目前的需要,更要考虑将来的长远发展。要根据整体战略和长期计划,系统性地制定各部门、各岗位的培训发展计划;要制定涵盖所有员工的、持续的、经常性的培训机制。

培训计划的制定,一是要符合当前的实际需求,既要考虑当前工作需要,又要考虑到长远发展的需求。二是要具有针对性。考虑不同受训者的意愿、能力和岗位工作的具体需求,选择不同的培训方法和培训形式,设定不同的培训课程和培训目标。三是要具有远见。根据未来需求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培训员工对未来岗位流动或更高职位升迁的能力。

3.3 培训方式

培训要体现出多样性、层次性,针对性的采用适合的方式;要灵活、生动、活泼,易于被员工接受;要紧密联系实际,形成双方良性互动,彻底摆脱传统授课模式中的弊端。

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也提倡采用网络在线学习的培训方式。网络在线学习的优势明显,一方面解决了工学矛盾,方便学员随时随地、反复地学习;另一方面网络在线学习课程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可以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而且培训费用低廉。此外,也可以建立内部的培训系统,辅助管理的培训,具备设计培训计划、组织员工报名、课件上传下载、提问与解答,考核与评价等功能。

3.4 考核方式

卡帕切克提出培训评估的四个标准[6]:第一是学员的反映,一般是以问卷或者网络系统的形式开展,了解学员对课程内容、培训教室、环境等满意程度。第二是学习标准,是指评估学员对课程的吸收程度。第三是行为标准,即评估培训后学员工作行为的变化。第四个标准是结果,这指的是培训后组织的变化,包括下属的满意度增高、生产率上升、浪费减少和销售额上升等。事业单位可以按照此标准对培训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以后的培训提供有效的参考标准。

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如对考核成绩优异的学员、学员反馈良好的培训教师给予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嘉奖,使培训更具有目的性与实效性;培训成绩与员工绩效挂钩,嘉奖培训中表现优异的学员;要求员工主动进行工作经验与技巧分享,并可以此作为员工晋升考核的标准。

4 结束语

人力资源是一个最重要的资源,事业单位要很好的履行社会服务职能,不断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必须依赖于卓有成效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对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增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展文化具有巨大促进作用。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通过树立科学的培训理念、订立系统化的培训计划、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建立合理有效的反馈激励机制,进行有效的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进一步提高单位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令第411号,《事业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2004年6月27日

[2]约翰·福布斯·纳什.《非合作博弈》,1950

[3]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1943

[4]彭梅芳.浅论事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06期

事业单位培训心得体会篇(4)

摘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合理开展,可以充分发挥和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潜能、改善组织整体绩效。针对当前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理念缺乏、忽视人才合理利用、培训内容及方式滞后、培训评估和反馈机制有待完善、培训机构的开放性及竞争度低及在培训开放方面存在的其他问题,给出了事业单位改进培训与开发水平的相应对策和建议,希望对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 培训 开发

中图法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是指那些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手段,补充和提高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胜任特质,激发其潜在的创造力,促进员工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对组织的归属感与责任感,从而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实现组织人力资本增值和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培训与开发的重点在于“通过有计划的学习、分析,确保并帮助员工个人提高关键技术和能力,以便胜任现在和将来的工作。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系统包括两个核心、三个层面、四个环节。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系统的构建应以企业发展战略、培训与开发系统战略规划、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职位分析为基础。培训与开发具体实施通常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活动组织实施以及培训效果评估四个环节。

事业单位作为公益性部门,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服务与管理职能,事业单位职能的高效履行和社会服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归根到底取决于工作人员水平的高低。因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只有使职工的知识、 技能、 态度等各个方面得以提升,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社会服务需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绩效与组织整体绩效目的。

一、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意义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工作中,培训主要是侧重于对员工知识、技能、态度等各方面在较短时间内进行的改善与提升,以更好适应职工完成现有工作;开发则侧重于对职工潜能的激发以满足从事未来某一职位的条件,协助员工为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论培训还是开发,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事业单位所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本投资行为,是单位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管理行为,在于更好地使人力资源所具有的知识、技能等充分发挥和激发潜能。

随着人力资源在事业单位中作用的日益凸显,通过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实现单位发展与职工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既是事业单位激励员工、充分调动现有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途径,也是事业单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时有利于培育和强化职工对于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事业单位改善组织整体绩效的关键措施。

二、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直都是政府重视的工作,但是从整体上来讲,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目前已进入的社会发展改革关键时期形势提出的需要相比,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内地的医院、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大部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制约着各类优质人才潜能的发挥。其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培训活动,缺乏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理念的引领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培训活动主要还是停留在单一的培训层,培训系统建构过程中对职员的能力、知识、岗位等分析仅限于表层,使得培训需求分析失真,未能真正发挥提高单位员工的胜任力作用;人力资源的深层次开发理念缺位,使得培训工作的远景效应不足,培训内容通常为一次性、阶段性的活动,并未将培训视为对一种连续开发和素质教育延续的过程。事业单位对于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所持功利性特点往往导致对于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体系建设缺乏长远规划,不重视长远利益。

2.注重人才引进,忽视人才的合理流动与配置

未能根据事业单位战略发展及人才自身长远发展的需求,导致开发针对性不强,短期化行为严重,造成过度开发与开发滞后现象同时并存,难以满足员工职业发展的需求和事业单位自身实现持续发展的需求。换句话来讲,培训与开发活动只有将成果真正地转化为员工的实际行为才能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即使员工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但在实际工作表现中仍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主动能动性和巨大的潜能。同时,事业单位权力过于集中化的特点和民主机制建设的相对滞后,很大程度上导致人力资源难以得到合理的利用,限制了人力资源的发挥。

3.培训方式滞后,缺乏科学有效的需求分析

据统计,事业单位在组织培训前,鲜有进行相关的培训需求调查,相关部门也未征求过其关于培训工作方面的意见,因此培训工作的统一性被反复强调,没有充分考虑岗位差异,培训工作与受培训群体的匹配度较低。培训内容上主要集中在理论知识或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培训,不注重人的潜能的开发;培训方式上,主要以传统讲授式教学为主,现代的培训方式运用程度并不普及。人力资源培训的开展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的差距,也一定程度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了对于培训的片面认识,不利于培训工作的改进和改善。

4.培训评估不足,有待完善反馈机制

从实践来看,较少有针对培训工作效果的考核及评价,评估主体方面,主要是以“谁培训谁评估”为原则,使评估结果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评估结果常常流于表格形式之上,难以对提高培训质量产生实质性的约束和激励效用;培训效果评估结果信息尚未建立双向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培训结果较难与考核和晋升挂钩。

三、提高事业单位培训与开发水平的对策思考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对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新部署。我国事业单位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关键性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是事业单位适应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事业单位培训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和人事部门负责人主动进行反思,进一步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特殊要求,积极探索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职工培训与开发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为单位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的人才支撑。为提高事业单位培训与开发水平,本文结合当前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仅供参考。

1.加强事业单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树立、培育及强化

在把人力资源放在更为突出的战略性位置的基础上,重视人力资源与培训对于职工才能和潜能发挥的重要性,使得职工能在更为公平、广阔的平台中实现自我发展,人尽其才。尤其是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层要注重自我修养的提升,积极主动学习各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模式,要把职工培训与开发作为实现人力资本保值、增值的最为重要的途径,高度重视培训与开发工作。明确培训目标,确立绩效管理导向,全面审视原有培训体系,建立实践中与人才素质需求、持续学习及职业发展的需要相应的胜任力框架,解决以往“为培训而培训”、“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坚持“能力建设”为核心指导思想,将强化“能力建设”理念贯穿在培训整个过程中,通过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培训内容来加强公务员能力素质的建设。

2.合理充分地使用单位现有人员,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单位应着手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对单位现有人力资源做好全面盘点,准确把握职工的特点及个性化需求,提高职业与岗位的匹配度、加强绩效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建设等,最大发挥职工现有能力。全面把握和推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单位选人、用人机制,从体制上保障和更有效地推进培训与开发工作的进行,实现提高单位绩效和实现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进一步的,打破干部部门化,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统筹用好各类干部资源,增强干部工作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3.进行科学的培训开发需求分析,合理选择培训开发内容与方式

要基于单位当前及未来长远发展的需求,准确把握单位工作的特点,既要保持适当超前性的原则,合理把握培训开发的速度使之能真正地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优秀人才支撑,又要考虑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合理规划和安排职工的培训与开发工作,规划中对于培训开发的相关内容要作好相应的规定,包括培训开发时间、地点、经费预算、参与人员、方法、内容等,保证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比如针对医院,可以将与医生培训工作相关的需求信息分类整理,结合医生级别、年龄、工作性质、胜任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进行差异化的培训方案设计,力争达到“按需施教”的目标,这样既可提高培训效率,又有助于培训资源优化配置。在方法的选择上,要积极探索发掘,选取出认可度高、受众积极响应的培训方法,避免出现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授课方式。注重培训与开发过程的互动性和双向交流,积极采用企业培训开发中的各类先进模式,如案例教学、主题研讨、角色扮演、现场模拟、情景模拟教学、拓展训练、实地考察等较为新颖的互动性、研讨性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受训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升培训质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严格依据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制度和规划的相关规定,由相关人员进行专职管理。尤其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培训开发工作的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要积极参与,保障培训效果。

4.重视培训开发效果的评估和考核工作,建立培训过程及结果并重的评估、激励机制

培训评估和激励需要从培训过程和结果两大方面统筹进行。在培训过程的评估方面,可以考虑每隔一定的时间节点,由培训的管理部门及时对培训进展及学员意见反馈进行了解和收集,通过访谈、问卷、信件回收等形式向组织者、培训主体、培训对象等了解各自对培训工作的组织、效果的评价,结合大家的反馈对培训工作进行适度修正;在培训结果的评估方面,要对当期培训的结果进行考察衡量,评判培训工作是否实现预期目标,具体可包括培训对象对培训工作的总体感受及评价、培训对象的培训收获、培训工作对培训对象能力提升的效用、培训对象的个人绩效提升程度等方面。

在培训开发工作完成后,需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培训开发效果进行转化的组织氛围。同时要及时做好培训与开发的考核,根据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考核方法。但不论是何种考核方式,都需将考核结果作为职工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使员工真正地具有将培训与开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职工参与培训开发和将成果进行积极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总结与归纳本轮培训与开发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吸取经验和教训,用以指导下一轮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开发。

5.建立稳定的培训资源支持体系,提升培训工作的能动性

目前针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培训机构开放度和竞争性均有所不足,培训的软硬件设施尚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多元化培训机构有助于事业单位培训教育资源的共享并做到优势互补,建立稳定的培训资源支持体系,提升培训共组能动性,试行事业单位培训工作的项目化运作,对培训工作公开招标并进行合同化管理,引入市场化培训模式,从而促进服务提供者间的互相竞争,逐步提高服务质量,鼓励社会机构的参与,形成以行政院校为核心、涵盖各级行政院校、各级党校、高等学校及各类培训机构在内的培训服务主体,促进事业单位培训工作的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程度的实现,彼此间强化交流,增进对教学经验及培训内容了解和竞争。

四、结语

事业单位是公益性部门,其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关系着单位职能的高效履行和社会服务水平,科学的培训与开发可以使事业单位人员的因素正常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是一个涉及到多个层面的由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组成的,包括培育开发需求分析、规划与方案设计、 实践、成果转化、考核、优化等环节,因此只有实现各个环节间的相互配合与支持,才能真正地达到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目标。事业单位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制定科学的培训与开发计划,要针对自身情况,制定完善的培训与开发机制,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落实到位,注重培训与开发的长期效益,着眼于单位的未来发展,从深层次挖掘员工的潜能,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尊重人才。

参考文献

[1]常满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探讨[J].经济视角,2012(4):137-138

[2]王颖.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7

[3] 周涛.人力资源开发专业人员持续专业发展研究——基于生活体验研究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4]韦燕勤,曾品红.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152-142

[5] 刘波.员工胜任力成熟度模型(SC-MM)及其相关模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3

[6]沙永明.基于素质模型的员工培训与开发研究[J].商业经济.2013(10):88-90

[7] 杨峰.基层公务员胜任力现状研究及管理对策探析[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事业单位培训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素质现状;培养;思考

在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做得如何,不仅关系着单位自身的正常运转和未来发展,还影响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而会计人员的能力素质又是影响会计工作效果的关键因素,而现阶段很多单位的会计能力在整体下滑,其主要原因是会计不轻易换岗,他们普遍抱着“铁饭碗”的态度,没有危机意识,财务知识学与不学一个样,造成单位经济情况与收支反映不真实,不准确,不利于领导决策;同时很多会计做帐是以“领导”为准,监管制度流于形式,造成单位各种经济问题突出。因此,加强对会计能力提升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自身素质

一是加强业务学习与培训。一方面,作为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应该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如了解会计业务相关的新法律法规,学习会计基础业务,学习最新财务会计知识, 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掌握最新的会计业务流程,加强理论知识对会计实践工作的指导,更新自己知识结构,不断夯实会计业务基础。另一方面,财务会计应加强电算化专业技能提升,熟练掌握新的会计软件,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水平,从而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此外,还有强化会计人员的货币时间意识,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资金的价值效益,从而为推动行政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撑。

二、强化培训管理

一是创新培训方式。事业单位应根据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注重培训规划,坚持长远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个别培训与集体培训相结合,加强与会计业务指导部门的沟通联系,如同系统或同单位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可以轮岗:同系统或同单位会计人员就专业知识及在工作实务中遇到问题一段时间组织开个有实质意义的座谈会,还有让会计人员做心得体会等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促使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二是强化培训管理。为确保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加强培训管理。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应保证培训内容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培训的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且不能走过场,搞花架子,避免培训流于形式,从而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培训效果。特别是要强化培训管理制度创新,用学分制代替满堂灌,用全程监督跟踪督查代替事后监督,并注重培训结果的运用,将培训结果与会计员的评先评优、升职加薪等联系起来,从而增强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强化德法教育

一是加强道德教育。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成效。如果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出现问题,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没有坚守住职业道德底线,就可能会给单位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影响,也会严重损坏会计形象和发展前途。因此,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鼓励其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堂堂正正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二是加强法纪教育。会计是直接与单位财务相接触的核心工作,容易对会计人员造成巨大的诱惑和压力,如果处理不当,漠视法纪,就可能出现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失职渎职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因此,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法纪教育,定期组织会计法纪法规的学习,增强会计人员及单位领导干部的法纪观念,提高会计人员依法履职尽责的能力。此外,建议国家加强对会计法律法规的立法建设,及时废除、修订已有法律法规条款,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和新要求,及时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将会计关进制度的笼子,从根本上降低会计职业风险。

四、强化机构建设

作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是基础保障工作,更是关系单位经济命脉的核心工作。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从对行政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对单位的会计机构建设。不论单位大小,都应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并加强会计专业化队伍建设。会计队伍人员结构是影响会计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改善事业单位会计岗位设置,对会计人员的机构比例进行调整。作为会计人员,既要受所在单位的领导管理,又要受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管理,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岗位等级和人员结构设置时,都应加强与财政部门和人社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得当相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通过统一设置的方式,加强集中调控,使会计行业在事业单位形成岗位层次清晰,利用人才培养的结构管理体系,从而促使会计人才队伍的不断发展。

五、强化绩效管理

一是实行绩效管理。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管理,将会计人员工作绩效与个人绩效工资待遇相挂钩,与评先评优相捆绑,对于会计业务能力强,会计工作业绩优秀的会计人员,应该予以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以此作为职称晋升、工资晋级的重要依据,以此增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会计业务较差,工作表现不优,业绩不好的人员,应该在绩效工资上予以体现,以此增强会计人员工作的责任感。二是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人性化关怀,从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多方位关心关爱会计人员,了解其困难和疾苦,帮助其排忧解难, 使其充分感受到单位的温暖和关爱,增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凝聚力,提升会计工作的战斗力,从而更好地为行政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财务保障。

六、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能力的高低是影响会计工作效果的主要因素,加强会计能力提升是新形势下做好会计工作的需要,是推动行政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财务会计能力建设的重要作用。在新时期背景下,作为会计人员,应该增强自我提升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自主学习和各种培训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单位,应该高度重视财务会计工作,为会计能力提升构建优越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卯萍.如何提高单位会计人员素质[J].现代经济信息,2014,15:74.

[2]张静.浅谈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现代经济信息,2014,08:75.

事业单位培训心得体会篇(6)

一、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

新组建的人社局党委提出了“组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培训中心,整合培训职能和机构,健全培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一个门类齐全、专业化程度较高、法定培训、公共培训和市场化培训并举的具有镇江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大培训体系”的总体目标。针对当前人社培训工作的实际以及镇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紧紧围绕致力于民生幸福、服务转型升级的总要求,按照中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部署,坚持“整合职能,促进发展;优化资源,统筹运行;注重实效,突出重点;同类归并,优势集中”的基本原则。法定培训当标兵,公共培训创规模,市场培训塑品牌,助推人社培训事业科学发展,将“大培训”进行到底。

二、现状与问题

随着整个培训市场大需求、重品牌、强技能、高价值、多变化等特点开始显现,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深化整合发展的攻坚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已经开始束缚和制约人社培训工作的科学发展。

1.“大培训”格局初步形成,但职责未能全部到位

领导重视、分级管理、分类负责、政策指导、整体推进、项目化运作的大培训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但由于培训机制方面的原因,不能确保职责完全落实到位。

2.“三大培训”快速发展,但尚未实现做大做强

2011年,培训中心共计开办各类培训班逾70个,培训4.8万余人次。法定培训(各类在职公务员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继续教育)、公共培训(创业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市场化培训(各类人事应试培训、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学历学位教育、企事业单位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企业内训及公开课、户外拓展训练、出国境专题培训等)“三大培训”快速发展,但是培训规模较之苏南发达地区仍然偏小,全省、全国范围内的特色亮点工作和品牌项目很少,尤其是市场化培训规模小、品种少,缺乏竞争力。

3.培训工作得到认可,但上下联动缺乏机制

“大培训”工作作为镇江市人社局党委精心布局、整合实施的“五大建设”之一,得到了局系统和外界的广泛支持和认可。市人社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牵头13个相关职能处室、单位,组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大培训工作协调小组,为高效解决大培训各项工作组织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促进局机关职能处室和局属单位与培训中心之间的沟通协调和良好协作、形成合力推进大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培训中心的管理机制只限于市直一级,自上而下没有建立起整合培训资源的人社部门分级管理的大培训纵向体系。

三、推动培训工作科学发展的举措

1.发挥职能优势,推进法定培训纵深发展

在法定培训日益成熟的今天,只有继续发挥职能优势,真正做“优”培训,才能保障社会事业科学发展。一是不断创新培训内容。2012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能力建设培训确定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读本》和《公务员依法行政读本》两门必修课;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确定了以“低碳经济”为主题,培训内容设置紧跟形势,同时又通过提供上百门选修课程来满足不同学员个体的多样化需求。二是不断拓展培训对象。根据公务员的职务和岗位,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实施全员普训、岗位专项技能培训、专题培训、干部初任和任职培训、对流培训等各类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领域由原先的机关、事业单位向医疗、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全方位拓展,目前已经实现了医疗系统全覆盖,教育系统基本覆盖。三是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推广网络培训,解决工学矛盾,提高培训效率和服务水平,获得国家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的高度赞许;定期举办“人才讲坛”等专题讲座,传播知识、集聚人才、提升素质;新增户外拓展训练,磨砺个人意志,提升团队协作。四是不断规范培训管理。公务员培训坚持分级分类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公务员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将公务员培训情况与其上岗、任职、晋升、考核等紧密联系。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则通过不断总结完善、规范工作流程,及时调整配套服务,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验证管理为契机,督促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内容与学时任务。

2.整合培训资源,全力拓展公共培训的规模和效果

以促进就业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出发点,2011年培训中心紧扣镇江市商贸业发展的契机,主动开拓市场,重点做好了综合百货类公司、大型连锁超市以及生产制造型企业新聘人员的培训工作。为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效果,将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培训专业上适应就业需求,对原有的15个培训专业(工种)进行扩展,增设经纪人、物业管理员、保安员、月嫂、家政服务员等专业。二是与企业、社区、机关、学校联合开展培训工作,继续做好插花艺术、市场营销、办公自动化、会计电算化、收银员、营业员等培训工作。三是针对企业用工需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职业能力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为镇江市打造创新创业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3.运用市场机制,突出抓好市场化培训品牌效应

事业单位培训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高校 民办非企业单位 社会培训 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182-02

长期以来,各高校都是采取以学校名义直接承办的模式来开展社会培训业务,即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将培训费用纳入学校收入总盘子,并通过下一年度部门预算制订开支计划。在新形势新政策下继续按照这种模式运作,开始出现越来越明显的弊端,主要有:一是各高校普遍执行工资总量控制的绩效工资收入分配制度,难以调动教职工开展培训业务的积极性。二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培训政策和培训市场的变化。高校作为纳入预算体制的事业单位,一般在每年9至12月编制次年收支预算,而这样往往不能完全预测次年培训政策的变化、培训市场的调整等,束缚了应对培训市场的灵活应变能力。因此,改革高校现行培训管理体制,成立一个有别于高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培训机构,可以作为激发体制机制活力,提高高校社会培训服务效率与质量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

一、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培训机构的途径

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培训机构,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解决:一是向上级编制部门申请成立学校专门培训中心,作为学院具有法人资格的二级事业单位。这种模式与高校现行体制和机构性质是一致的,很难激发活力、产生显著效果。而且在当前深化改革、精简机构、压缩编制的形势下,走这一途径基本上不可行,上级很难批准。二是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成立教育培训公司,作为学院出资举办的校办企业。创办企业可以成为一个独立法人培训机构,解决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问题,可避免以学校事业单位身份开展培训业务带来的一系列消极问题,有利于调动员工开展培训业务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学校承担的经营风险。但是虽然解决了经营管理体制的问题,可是将社会培训业务当作营利性的产业来办,功利性明显,社会公信力低,社会影响也不好。同时还面临养人、税收和缴纳场地、设备使用管理费等负担,企业生存发展压力较大。三是向民政部门登记成立非营利性质、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培训机构。这样可以使用“培训中心”名称,既树立较好的社会公信力,又解决了独立核算的经营管理体制问题,便于更高效率地开展培训业务。同时,由于属于非营利性单位,培训收入的税费缴纳相对于企业有所降低。综上所述,选择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高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培训机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

二、高校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可行性

(一)事业单位可以依法举办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从此规定可以看出,作为事业单位的高校是有资格举办民办非企业单位的。

(二)高校可以使用工会经费登记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会经费为非国有资产,满足登记要求。根据《中国工会章程》(2013年10月22日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第七章“工会经费和资产”第三十八条规定:工会资产是社会团体资产。《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工会资产界定与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由工会经费形成的资产,属于工会资产,不进行国有资产登记,由工会组织进行财产清查登记和管理”。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规定,非民办非企业单位必须拥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合法财产,且其合法财产中的非国有资产份额不得低于总财产的三分之二。因此,只要工会经费出资超过注册资金的67%即能满足登记要求。

(三)高校工会可以举办企业或经济实体。我国《工会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正)第五章第四十二条和《中国工会章程》(2013年10月22日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第七章第三十六条均明确:工会经费的来源包括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中国工会章程》总则明确:工会兴办的企业、事业,坚持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为推进工运事业服务。《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税务局关于工会兴办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及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基层工会……可以兴办为职工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也可以兴办国家政策允许、社会需要的其他企业……工会兴办企业的资金,可用工会结余经费,事业发展基金,也可采取集资入股等多种方式解决”。

(四)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可以出资部分资金与学校工会共同申请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规定,注册资本可以有三分之一为国有资金。而高校举办企业或经济实体符合有关政策法规。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第六十三条规定,高等学校所办产业或转让知识产权以及收益,用于高等学校办学。教育部先后下发《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组建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做好2009年度直属高校产业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了高校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规范化建设内容、组织领导等方面的要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可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但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申请。因此,高校经过规定程序可以出资占注册资金的33%,作为合作的一方参与培训机构的组织管理。

三、高校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可能会面临以下困难和问题:第一,申办民办非企业单位,需要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同意,为是否申报成功带来了不确定性。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三条规定: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登记。高校主管单位一般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作为行政机关,在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兼任企业职务等政策规定高压形势下,需要对一个民间资金控股的混合经济体进行审查和监管,可以想象得出,这是给了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出了一道难题。第二,以非国有Y金为主导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为高校参与组织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根据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注册资金大部分为非国有资产,高校投入的资金仅占33%,高校如何在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发挥积极作用,提升社会培训的效率与质量,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课题。第三,高校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涉及事业编制人员使用、干部调配、工资收入分配、投资收益分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诸多难题。需要深入研究政策措施,稳妥处理好。

四、高校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承接社会培训业务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沟通解释,积极争取有关各方对高校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培训机构的理解和支持。社会培训工作要坚持以服务教学、服务行业和服务社会为目的,以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为目标。要加强向上级行政主管领导的沟通汇报,对内主动做好宣传解释,让上级、本校及社会各方认识到,高校作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与要求事企分开的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有所不同,高校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培训机构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做强做优社会培训,有利于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有利于高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努力使有关各方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积极支持高校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培训机构。

(二)学校层面加强组织领导,将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培训机构纳入校办产业范畴实施管理。一是成立由书记、校长牵头的校办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或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内的校办产业有关发展规划、重大对外投资、人事任免等重大议题的研究决策;二是领导小组下设产业管理机构,具体代表学校对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培训机构在内的产业发展进行指导、管理、检查和监督。

(三)明确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培训机构的职责任务。由该机构代表学校统筹负责全校干部职工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其他企业培训业务的组织管理工作,独立核算,自主经营。

(四)规范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培训机构人事安排。可以参照教育部等国家相关规定,规范处理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培训机构的人事工作。《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学校和产业之间建立开放的人员流动机制,实行双向流动……高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向企业委派技术骨干和主要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仍可保留学校事业编制”。为了打消在编人员的顾虑,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实行学校在编人员到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培训机构工作的,保留其事业编制;而新进人员一律以培训机构名义聘用,按民办非企业单位相关要求进行管理。

(五)参照企业要求进行薪酬分配,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问题的通知》明确:“对确因特殊需要而保留学校事业单位身份的个别专业技术人员,经学校批准,可以在企业任职……在企业任职期间,不再享受学校的工Y福利待遇,改按企业工资福利待遇的规定执行”。《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在企业工作的学校事业编制人员的工资晋升、提拔任用、职务职称评聘等,要结合企业工作特点进行……鼓励和支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符合高校企业发展特点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因此,对在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培训机构工作的在编人员,可按企业要求和贡献大小进行薪酬分配,其所领取的事业编制财政收入,研究采取向学校或企业捐赠、折算为企业收入或上缴财政部门等方式处理。其他企业聘用人员应按照企业经营管理要求进行薪酬分配。

(六)建立产权清晰的法人治理结构。工会和学校按照出资份额比例享有资产收益,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培训机构租借学校的办公场所、设备,严格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机制灵活的管理体系,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和有效的激励、监督、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健.高校教育培训市场化转型探讨[J].时代教育,2015(19)

[2]林红志.高校社会培训市场化运作研究[J].华章,2010(24)

[3]杜晓成.以市场运作推进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办学模式创新[J].继续教育,2014(2)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5B086);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项目(20131603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