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个性化阅读教学

个性化阅读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30 16:05:42

个性化阅读教学

个性化阅读教学篇(1)

一、多角度激活——个性化阅读的准备

在阅读教学中,常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读不懂,二是说不出。读不懂,是因为缺少必要的文化储备和资源支持;说不出,大多是出于个体心理障碍。激活一潭死水,投下石子就会泛起圈圈涟漪,激活学生的阅读感受、审美体验,同样也需要“石子”。

1.排除心理障碍。面对作品,即使有个人的独特见解,却不敢交流,怕人嘲笑,久而久之,导致心理痼疾,个体的顿悟在再三的遮遮掩掩中消失殆尽了。阅读教学必须让阅读主体明白:个体文化差异、社会时代背景的差异都会导致对作品理解上的差异,有差异才是正常的,教科书的结论并非绝对权威。

2.倡导教学民主。在课堂阅读层面上,师生的地位没有高下之分,教师能理解的,学生并非不能理解,学生不明白的,教师不一定就能明白。平等对话的心灵之约,原创思维的火花自成燎原之势;教师要求学生奴役般地绝对接受,学生的个性压抑在劫难逃。

3.提供交流平台。试问,从小学到高中,所学课文,学生步入社会后还能记得老师的哪些讲解的呢?如果还有印象的话,也只是朦胧地记得某篇文章“我”曾经读过。唯有交流,思想与思想交锋,观点与观点碰撞,学生才会刻骨铭心。交流需要三方面的保障:一是时间保障,课堂务必留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二是舞台保障,要让学生有交流的场所、有任务的定向;三是机遇的保障,人人都有大显身手展示风采的机会,要调动绝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二、独特的体验——个性化阅读的开展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因为任何他人都无法替代阅读主体的阅读感受。

1.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释放生命活力。阅读时学生应该将自己置身于作品之中,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情感体验,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让学生体会题目的含义,并将自己置于“我”的位置上,思考“我”将怎么办。这样,学生可以说出自己的体验,同时学生在感情上与作者取得了共鸣,培养了学生面对困难积极想办法、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2.发展学生阅读教学的个性,符合其规律、特点

(1)引导学生批注阅读。批注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内容、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重点语句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具有了很大的自,想怎么批注都由自己做出决定。学生通过有疑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了个性品质的发展。

(2)强化学生阅读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阅读过程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有三个途径可以实现阅读的反思和调控。一是学生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正确吗?还有没有其他的见解?从而调整、深化阅读活动。二是同学间的合作交流,通过互动、交流,发现他人的长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三是教师的点拨和调节。

三、多元化评价标准——个性化阅读的评价

评价标准个人化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工作,也就意味着要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随时记录每个学生的阅读表现,研究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做出综合评价。档案袋评价是一种很好的个性化评价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学生平时课堂参与情况和表现的记录、学生自我阅读能力评价小结、学生的读书笔记、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家长的反馈等,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应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语文学习档案袋,全面记录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历程,把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阅读考试的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阅读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鼓励性建议。如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评价项目,见下表:

个性化阅读教学篇(2)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的是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可见读者间的个体差异构成了阅读的认知理解差异。那么多学生,各有个性,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个性化理解,这也是现代教育者所应具有的素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个性化阅读的最好说明。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倡导个性化的阅读”呢?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把思考、发现、批判的权利教给学生,激发他们潜在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刮起“头脑风暴”。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再是追求统一答案、呆板无生气的答问过程,而是一个多角度、多侧面、高密度的交流对话过程,是学生个性特点的自由展现的过程。我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营造学生自主发挥的氛围,尊重他们的个性化选择,并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引导他们进行合理化的想象、联想,以创造他们自己的“哈姆雷特”。

一、注重营造自主发挥的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师要善于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氛围,把阅读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与教师自由交流的风气,切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领会课文的原汁原味。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语言要亲切自然,贴近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激起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向往。多用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多用商讨式、征询式话语进行教学。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差异,灵活、多变地营造出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氛围,让学生以最佳的心境投入到学习中去,来凸显学生的阅读个性。如我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提问:“你还能用别的语言来赞美春天吗?”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说出属于自己的赞美春天的语言,给学生提供了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发展自我、表现自我的天地,从而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总之,新课标指导下的阅读课,要营造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氛围,注意阅读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接轨。从学生的接受、发展角度出发,注重情感的激励,注重学生、教师、文本的平等对话,注重学生能动地去感受、去理解、去欣赏、去获得属于自己的带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审美体验和独特理解。

二、尊重个性化选择

尊重选择是体现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学生生活经历、个人爱好、知识储备、认知水平的差异,他们语言发展的内在需要也就不同,我们不能规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而应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让他们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以使他们对作品作更好地主观审视,进行创造性、批判性的理解,从而提出独到的见解和观点。我在组织学生赏析朱自清的《春》时,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和感受。学生很踊跃,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或喜欢花下蜜蜂赶闹之态,或喜欢春风中鸟儿兴奋之情,或陶醉于春天美丽的景色,或感受着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学生尽情选其所好,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去发现、去建构,获得了对春天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及时对他们的个性化理解予以肯定,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事实上阅读本身就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满足了他们的这种特殊需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何必要给学生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呢?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只要言之有理,均可予以认可。

三、改革传统评价,鼓励大胆创新

从本质上讲,阅读是读者对文本的再创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多一点开放性,少一点约束性,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再想象、再创造的空间,努力启发,巧妙点拨,放手让学生讨论争鸣,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学生的回答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要给予充分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如教学《谈骨气》一文时,我问:“课文举出文天祥的事例,目的是什么?”教材及参考书的答案都是:“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但想不到有一学生大胆举手发言:“我认为:作者列举此例错误,文天祥是中国人,元人也是中国人,所以不可以用文天祥宁死不降元的例子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我赞赏了这位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批评的精神。在学习《孔乙己》时,有一位学生指出:“书上说孔乙己的悲剧是科举制度的罪恶,那么为什么在同样的制度下,有的读书人(蒲松龄)考不上就罢手,看来本文并非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还有一些学生指出:“孔乙己的悲剧到底是社会的还是个人的?缺乏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才是孔乙己悲剧的核心原因。”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权威观点的挑战精神,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态度,闪耀着创新思维的光芒。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挖掘作品存在的多义性,放手让学生讨论争鸣,敢于怀疑教材、怀疑权威,敢于标新立异。即便学生在此过程中有无数“出错”行为,也应悦纳、理解、分析、解决之,使学生从“出错”中走向成功。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只能制造“产品”,而不能塑造出“艺术品”。

四、鼓励合理化的想象

个性化阅读教学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个性化阅读 新课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不仅仅是理解作者意思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解自我的过程。读者在阅读活动中不仅要再现文本所描述的世界,更要创造一个有我存在的、与自我情感息息相通的、有叫生化特点的世界。阅读就是创造,就是表现,就是认识世界与寻求自我的存在,就是发展与生长。读者在这一仓吐造与表现性的活动中,充分展现着自我的布日生。所以,阅读活动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

一、个性化阅读对阅读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阅读教学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重教师作用轻学生个性化体验,“费时多而收效”,微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阅读观突出了阅读活动中读者的主体性地位和课文意义解读的开放性,这为阅读教学中师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个性化阅读解放了教师。他们无需再把课文和教学参考书当作‘怪经”,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需要来灵活设计自己的教学,充分展现自我的教学个性;他们无需为了让学生掌握课后习题的正确答案而绞尽脑汁,无需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些考试重点,可以把教学主要目标放在发展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素养上,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在快乐中阅读;他们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发表对于问题的不同看法,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放飞,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他们无需再喋喋不休地去八股式地分析和讲解课文,可以创造出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方式。他们教学着并快乐着,因为在教学中,他们看到了自我丰满的个性。

个性化阅读也解放了学生。他们再也不必为完成那些大量的、标准化的习题而赓战到深夜,可以把大量的课外时间用来读自己喜欢读的书,而不必害怕被老师和家长斥责为不好好学习;他们再也不必为了迎合教师的教学需要,在本没有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而装作很悲痛或很快乐地样子,去拿腔拿调地读书;似门再也不必费尽心思地去寻找那些认为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可以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争辩中来加深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自由地抒发自己对于课文问题的不同见解。

二、个性化阅读顺应新课改的发展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是读者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等权利。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与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说个性化阅读顺应新课改的发展。

三、个性化阅读促进文本、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

个性化阅读认为,阅读是作为不同个性主体的读者和作者在一定语境下以文本为媒介进行的间接性对话。通过对话,读者逐步深入文本的语义层、现象层和意蕴层,实现对于文本言表之意、言里之意和言外之意的理解。文本的意义是在不同主体视域融合的过程中产生的。阅读理解是一种双向的、动态的和开放的活动。

阅读活动本质上是读者与文本(作者)在一定语境中的对话与交流,文本的意义在这种相互交流中诞生。读者与作者无法面对面进行交流。所以,阅读活动的对话更多呈现为读者的自我对话。因为作者在创作文本的过程中总是把自己的思想转换到文本结构中去,成为一个潜在的“宾我”,所以读者阅读时的主要任务是:将自我与投射于文本结构中的“宾我”进行对话。正是因为读者与作者对话的间接性,所以减少了对话双方的相互牵制,加之时空的非同一性(语境的不同),这就给意义的解读带来了巨大的创造空间。所以,读者的解读必然存在多样性。

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观,己经登上了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历史舞台。个性化阅读突破了“作者中心”和“读者中心”二元对立思想的局限,强调了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强调了读者理解的多样性和意义生成的不确定性。这种新的阅读观将势必会给我国传统阅读教学带来一次新的冲击。

参考文献:

[1]陈雪峰,艾永梅.新课程下的小学阅读教学探究[J].教育感悟.2008(1).

个性化阅读教学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教学;策略

阅读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一张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应用性文本阅读等等,就是作文也需要大量的阅读作为铺垫才能写得好。阅读很重要,但学生们的阅读往往存在很多盲区,这需要老师的引导。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必要性

早在30多年前,教育界就已经认识到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尤其是语文这门学科,更加离不开大量的阅读。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谈读书》里认为读书可以怡情,可以傅彩,可以长才。就目前的教育来看,大量的阅读对语文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书读得多了,自然就能理解文章的意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对于写作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素材。从个人的发展来看,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提高人的个人修养,也能提高人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书读得多了,就好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自然能看得远、看得深。所以,在小学时,如果教师能够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对学生一生都是有益的。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面临的困境

个性化阅读虽好,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个性化阅读还面临着困境。很多小学生对阅读没什么兴趣,课余的时间不是献给了游戏,就是捐给了动画片。家长给孩子买的很多课外书被束之高阁,老师在课堂上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学生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就算有的学生知道要阅读,也在课余的时间看了书,有的可能看了许多书,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思考,阅读只是个认字的过程,字认完了不知道书里讲了什么,更不知道作品有什么深刻的内涵。这样只不过是把阅读当做任务,阅读的怡情、长才功能完全没有体现。这只是在做无用功。有的学生看书没有选择性,这样反而会将学生引入歧途。这些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都会遇到,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又能够对症下药。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

(一)教师要了解自己学生的需求。阅读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每个学生的需求是不一样。所以教师给班上的孩子开的参考书目也应该是个性化的,要符合学生的兴趣。有的小学生比较活跃,爱冒险,那么可以给孩子推荐《鲁宾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之类的书。有的小学生喜欢科幻,凡尔纳的科幻三部曲就是和好的选择。有的小学生从小就喜欢古典诗词,那么让孩子读一读唐诗宋词,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给学生们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书籍,他们自然会乐意去看。与其每学期强迫全班同学看那么几本固定的书,不如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关注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学生不是不爱读书,他只是有自己的兴趣。

(二)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教师一直让孩子多读书,家长们也在孩子的身后念叨让孩子多看书。但我们也要反思一下,在让孩子看书之前,我们有没有教孩子该怎样看书。有的孩子看完一本书后,获益匪浅,从中明白了很多道理,也积累了很多知识。有的孩子看完一本书后可能不知所言。阅读的方法很重要。朱熹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很多孩子拿着一本书读,心却在书之外。读书一定要静下心来。然后,要边读边思考。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甚至可以想一想如果是我,我会怎样写。对于书中的一些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可以摘抄下来,积累素材。看到一些有共鸣之处,可以在旁批注,随笔写一些感想。这样读书,自然会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一些学生读书前是盲目的,]有目的,那么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就容易分心,不知道哪里是重点。在读书前,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那么学生在读书时,就会有所注重,有所思考。虽然是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但这样下来,学生在读完一本书后,不至于掉进云里雾里。培养学生这种习惯,也是在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四)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书学生们只会读一遍,过几个月也许学生就忘了。所以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以后不断地复习自己的读书笔记,也是对书中内容的回顾,久而久之,就能够真正记住,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孩子是有一定的惰性,教师要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克服惰性,勤动笔。读和写是有密切联系的,在看完一本书后,教师鼓励学生写一写,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提高。

(五)多加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需要合作,需要交流。一个人闭门读一本书,那么他就只知道这一本书的知识。如果学生们能够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那么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了解更多的知识。有的学生通过听同学的介绍,也许还会拓展自己的兴趣范围,也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这种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让学生们爱上阅读,让知识之水更加灵动。

四、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突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掌握对学生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方法,一方面需要把握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在个性化阅读教学展开过程中需要紧密联系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尊重文本意义与文本语言的形式。这对培养学生个性阅读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杨群;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J];考试与评价;2014年06期

个性化阅读教学篇(5)

首先是“占有”, 就是学生“要读”。就像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样,即让学生大量阅读,占有大量信息,为个性化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丰富的阅读量,广泛的阅读面,能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源泉。教师应充分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如,提供阅读书目,建议学生间交换藏书,为学生选择不同国别、时代的作者,不同体裁、题材、风格流派的作品,鼓励学生“互补”阅读――读自己不感兴趣的或平时涉猎很少的作品等。但是,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各类书籍,浩如烟海,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又很重,时间精力都有限,因此课外读物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将《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作为中学生课外的必读书目。此外,还可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优秀作品进行阅读,如,《草房子》、《狼图腾》等。

其次是阅读内容、阅读形式、阅读时间和空间的开放。高中生不像小学生,他们阅读的时间有限,更何况他们已经有了自我阅读的意识,所以不必拘泥于按部就班的阅读要求,在内容、时间、空间、形式等方面可以灵活处理。在语文教学中,可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的时间作为阅读课,阅读课上学生可以自由阅读报刊杂志等,从中汲取他们想要的知识,而他们也会徜徉在自己的书籍中乐此不疲。同时,还可安排“每日一句”活动,就是每天上课前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他(她)喜欢的一个句子,上课时和大家分享一下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这样,不是让一个学生,而是让更多的学生学会了更多的好句子。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讲,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收益。学生可以把课外的阅读材料和阅读问题带到课内,也可以把课内的内容和问题向课外延伸。学生还可以用其他学科的信息来解答语文,也可以用语文的思维来关照其他学科,实现课内外、科内外的互动互补。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而今的课程改革,把以往的“以知识体系”为本,变为“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充分体现了一种人文主义精神。而学生主体性的张扬更离不开教师主导的参与,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蕴涵的人文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气息。那么,对于教师来说,要做好下面几点: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心灵的放飞营造良好的环境

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学习方式、情感需求、生活经验等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不可能一致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读《红楼梦》,“红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学家看见宫闱秘事。”对此,教师要构建安全、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参与思考、交流,使课堂教学成为多边交流、多向流动的过程。教师在个性化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个性、教材的个性,创建和谐的氛围,做到有序与无序的统一、乱与静的统一、思与议的统一。有的教师怕课堂乱,对这个问题应该区别对待:在组织讨论的时候,鼓励全班学生乱起来,鼓励学生大声争论、辩论,能争到面红耳赤、互不相让为最好,这样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境界,杂念放下,全心投入,也只有这样,学生才充分地利用了身边的又一学习资源――合作伙伴;当然有乱也有静,有议也有思,当教师教鞭一指,全班又进入有序状态,倾听别人的陈述,接受教师的点拨,沉入静静的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教书,自己是在服务,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满意,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下“神坛”,与学生的目光平视,做学生的伙伴朋友。走到学生中去,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热情鼓励学生敢于说,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还要善做一个“引导”者,认真倾听学生的“芸芸众声”,善于觉察他们独特新颖的视觉,捕捉有价值的问题。为学生搭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在“仁者”、“智者”的交流碰撞中,悟出“真谛”。这样,学生的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彰显。

二、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个性化阅读,为学生个性的张扬安上翅膀

要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性,阅读方法指导很重要,好的方法是良好阅读的必要条件。课外阅读不能书单一开就完事大吉,要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就一定要做课外阅读指导,尤其对那些有一定深度的课外读物更应如此。对有些读物,教师事先点一点,指导一下,学生阅读起来就省力得多,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对有些读物,如果教师在学生阅读后做些分析评价,学生会豁然开朗。就辅导形式而言,可以多种多样,如,开设专题讲座,出黑板报,等等。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这不但有益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个性化阅读教学篇(6)

关键词:语文 个性化 阅读 教学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个性化阅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如何建构小学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研究与探索的问题。那么,如何建构小学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一、加强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认识

1、什么是个性化阅读?

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过程,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是一种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的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包括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过程的个性化等等。理想的阅读境界,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阅读的个性,主要体现在对文章的理解上,他们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观点,虽然这些理解很可能不同于教参、教师的解释,但却表明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就是一种很典型的个性化阅读现象。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家庭环境、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导致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格外珍惜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2、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个性的张扬,更重视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也越来越需要有个性、不满足于现状、敢于打破常规的,有知识、有思维、有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一定要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2)阅读教学本质的需要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它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对书面符号产生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是有很强的个性化行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的积累,面对同一个作品,自然会各取所需,进而产生不同的阅读期待和阅读感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且《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的这一理念无疑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本质的回归。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体验,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交流。

传统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同一性”,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要求班级所有学生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进行交流,并主观地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学生的答案要符合教师的答案,不符合的便被无情地否定。这样,学生被引入教师自己的语言思维陷阱,严重钝化了学生的个性。

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互动。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角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阅读与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建构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识,使学生在一种自由而和谐的氛围中深入体验,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张扬个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或朗读,或争论,或动手操作,或进行游戏表演,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含义,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

2、营造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3、实施对话策略

阅读教学中包含着三个层面的对话关系: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样的多重对话,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体与文本直接对话为中心的关系,其他的对话都只是为了给学生的个体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不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它们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

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直接接触古今中外大量优秀范文的好时机。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带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向老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讲解给学生听,也不应该是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拆成若干小问题来步步紧逼的向学生追问,最终仍是让学生被动的认同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总之,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与课本直接对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过程,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和“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个性化阅读教学篇(7)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个性化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理念,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主观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行为,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悟与体会。这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将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阅读与主动思考的时间,与文本展开积极的对话,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感悟与体会,这样更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更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现我结合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几乎都将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文章内容循序渐进地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总结出标准答案。教师的详细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的锻炼,学生几乎都是被动听讲,基本没有自主阅读的时间。新的课改环境下要求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环境,帮助学生认识杜会,加强课上沟通,使得语文与生活更大程度上达到契合。只有构建和谐、良好且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阅读氛围,才能够帮助学生加深思考,自主探究文意,主动分析文章,表达内在情感,分享阅读感受。只有个性化的阅读才能够让学生体会文本的精华,找到自身的感觉,体会其中情感。

二、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大胆质疑

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所以,在课文问题设计上,应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对教师的提问,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学生能作出准确的回答。但在开放性问题上,往往事与愿违,这个时候,一定要宽容,一定要耐心。只要学生的回答能自圆其说,即使是违背主旨的回答,我们也应该给予学生鼓励,而不应一味的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统一学生。

三、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指导,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边想边读,可以是边表演边读,可以集体读、个人读,也可以是批注阅读。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自主、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无奈。

四、强调个性化的朗读方式

个性化阅读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中的活动,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朗读。朗读是理解文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无疑是表现学生对文本理解和内心感受的有效形式。学生摇头晃脑地读,抑扬顿挫地读,咬文嚼字地读,甚至是带有表演和夸张地读,无一不是展示学生个性独特体验的亮点。通过个性化朗读,学生不但读出了个性,也深刻感悟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展现出来,不仅要读出个性,也要让其他人感受到你的独特理解。我想,这才是《新课标》提出个性化阅读的主旨所在。

五、在拓展延伸中发展学生阅读个性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思维拓展和个性发展,既是新课标下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也是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效运用。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拓展延伸,发展个性,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带着感触和答案走回课堂,进行分析总结。 例如,教学古诗《黄鹤楼送别》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私下收集有关送别话题的文章或诗歌,选择自己喜欢的去了解、去研读,比较各种风格的送别诗句的区别,引导学生正确地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由此发展学生更为自由和多样的个性。

教师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要避免将多姿多彩的文本内容转变成“千人一腔”的结论,不要让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被苍白空泛的文字概念所取代。在小学生学习文字和言语表达的重要阶段培养个性化的阅读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经过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消化,逐渐形成个体的认知,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将学生的差异性和不同的学习方法有机整合,才能在拓展延伸知识层面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个性。

六、构建多元化的阅读评价体系

个性化阅读评价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尽可能地去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在个性阅读评价中我们要树立多元化评价观,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评价,评价的内容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应是一种发展的、全面的、动态的评价体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把重视“知识”评价向重视“人”的课堂评价进行转变,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和谐的发展环境。

总之,阅读是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应该更加开放,更加具有活力。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坚定不移地把握这一本质属性,求真务实,让小学生从正襟危坐的“三味书屋”走向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也会因为个性之花的绽放而变成孕育无限生机的智慧沃土。

参考文献:

[1]张丽.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学周刊・C, 2013(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