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民远动考察报告

农民远动考察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20 00:24:17

农民远动考察报告

农民远动考察报告篇(1)

一、引言

引言部分即平时我们写文章时所说的冒,应包括此次外出考察的目的,什么人员参加,到什么地方去,重点考察什么内容等。如本报告在引言部分所写的某县组织各乡镇、有关部门负责人赴外地就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以及新农村建设进行实地考察,让人知道了此次外出考察的主旨所在,读起来让人一目了然。

二、被考察方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及成功经验

此部分最主要的是要把被考察方工作中的与众不同之处及成功经验写出来。如本报告所写考察团的感受是当地的思想解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势头猛,改革开放力度大,令人震撼,发人深省,为什么当地发展迅速呢?仔细探究,主要做法是当地的干部群众观念新、思路活,加快发展的势头猛、气魄大,招商引资的措施硬、方法多,争先创优的状态好,劲头足。外出考察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反思自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如??市各县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主要有:超前的思想意识造就了干大事业的大气魄,外向型的经济格局提升了发展速度,完备的发展载体奠定了腾飞的基础,永不懈怠的精神铸就了前进的动力,优越的创业环境推动了经济的跨越发展。总结经验部分是考察报告的重头戏,一定要写深,写透,写全,切忌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那样就达不到外出考察学习的目的,也不可能给没有参加考察的同志以启示,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对照先进找差距,下一步拟采取的措施

外出考察结束后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人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搞好结合,使之成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反思工作、改进工作的契机,这里面就有一个如何落实的过程,即下一步怎么办、怎么干,如何加速发展的问题。外出考察的目的就是对照先进找差距,通过此次考察,该县委、县政府就找到了加快发展的方向和下一步拟采取的有效措施“六个突破”。即:在解放思想上实现新突破;在以工强县上实现新突破;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在破解瓶颈上实现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狠抓落实上求突破。

需要注意的是,外出考察报告中要选好典型事例,尽量用典型引路,事实说话,因为事实胜于雄辨,典型最具代表性。本篇考察报告中就多次例举了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具体事例,用了大量数据来说明当地的发展态势好、速度快,效果非常直观,比泛泛的讲要生动的多,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考察报告范文(二)

××,男,**年6月出生,汉族,××人,**年8月参加工作,**年8月入党,在职大专,**年8月××师专函授中文专业毕业,现任××劳动人事局副局长。该同志主要表现是:

一、能自觉坚持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该同志能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加以应用。该同志在多个部门工作任职过,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都能以极大的热情和钻劲,学习本专业的知识,适应新的工作。由于他热爱学习,勤于思考,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二、政治立场坚定,能与党组织保持一致。该同志讲政治、讲正气、讲党性,在历次重大的政治事件中都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文革”中没有参加造反组织和“打、砸、抢”活动;在“六四”动乱期间,坚持反对动乱;本人以及亲属没有参加“FLG”及其他邪教组织。

三、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该同志在实际工作中能较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独挡一面地开展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任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和劳动人事局副局长期间,根据上级领导交办的工作,提出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劳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途径和办法。协调解决了××村因劳力安置长期上访的问题,在招商引资和协调服务工作中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四、工作认真,事业心强,业绩突出。该同志无论在原经协委工作,还是在××工作期间,都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出色地完成组织交给各项任务,先后被授予全省经协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招商引资先进个人;在主持劳动人事局工作期间,先后被市人事局授予人事年报工作先进单位、工资统计先进单位,被××授予招商引资先进集体、文明创建先进集体;在国防工办工作期间,受到省国防工办多次表彰。

五、作风严谨,遵纪守法,清正廉洁。该同志不论是在上班工作时间,还是八小时以外,均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任劳动人事局副局长、国防工办副主任期间,作为单位主持工作的牵头人,能做到办事不推诿,遇难不回避,身先士卒,为人表率。能与其他同志处理好工作关系,在科学分工的基础,坚持协作和配合,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围绕××招商引资,协调服务和基础建设的重点工作,立足岗位职责和领导交办的工作,献计献策。在招商引资、协调服务中能够做到既热情服务,又坚持原则,工作中一般不接受吃请。在负责××办公楼建设和购置办公楼用品工作中,坚持按规定办事,办事谈事,多人参加,公开透明;签合同订协议,讲程序、讲原则,逐级汇报,做到不贪不占,不损害集体利益,努力做到清正廉洁。

考察报告范文(三)

今年3月,先后到一些县市进行考察,就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要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使之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农村中小学教师,是目前我国农村人数最多的“知识密集性”群体。他们的状况如何,不但关系当今农村人口的总体素质,而且直接影响农村的未来前途。如果不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不会有高的起点。

《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而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师,必须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一项带基础性、先导性、长效性的工程。

近些年来,我省农村教育投入加大,办学条件改善,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础依然薄弱,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农村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不高,一些农村学校难以留住学生,辍学率有所回升。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安心农村教育的师资队伍,以巩固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加快改变农村教育基础薄弱的状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保证农村中小学有足额师资。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诸多结构性矛盾,有待积极化解。

一、是农村中小学师资紧缺。省编制、财政、教育三家按XX年在校学生数核定了某市教职工编制,而XX年该市学生人数比XX年增加13.5万余人,教师编制却未增加。有些县,即使编制未满,招聘录用也受到限制,某县实有教职工比核定编制数少409人。据测算,该县“十一五”期间初中教师需补充600人,小学教师需补充1500人。

二是教师的学科配置失衡。一些农村中小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等课程停开或开课不足,勉强开了课的也没有专任教师任教,只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授,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某市农村小学仅英语教师就缺300名。

三、是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某市一些县、区农村教师50岁以上者占45%,某县一些乡镇小学教师平均年龄52岁。老的将退休,青壮的想进城,新的进不来,出现断档趋势。有不少教师体弱多病,某县一所中学初中仅有的四位化学教师,分别患有肺结核、乙肝、肝硬化,还得坚持工作。

四、是农村中小学高、中级职称的职数比例远低于城市学校。按现行规定,农村初中的高级职数设置比县城初中少8-13%;农村初中的中级职数设置比县城初中少3-8%。农村小学的中级职数设置比县城小学少8%。实行评聘分开后,取得高、中级职称资格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获得相应聘任的几率远低于县城同等条件的教师,有的农村教师获得高、中级职称资格后,要等6-8年才得到聘任。于是人心思走,拿到职称证书的中青年教师设法调到聘任几率高的城市或县城学校去;而在农村学校守老营者,年老病弱的比例大增。有关部门应抓紧落实XX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国务院决定》),“适当提高乡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农民远动考察报告篇(2)

一位中国转业军官购买了私家汽车,又下海开了一家旅游出租汽车公司。这件事在改革开放初期是一条不胫而走的新闻。刘华云在30多年前已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军改商。

后来过了10年,他投资数亿组建大型农业基地。这种发展大规模农业“拖拉斯”在国外很多,当地乡亲百姓是最大的获益者,他这个“致富不忘乡亲”的良心企业家,因此更成了政商界的新闻人物。

转眼又是10年,刘华云已成为坐拥多家大公司的董事长,再不是一般创新型商人,也不是简单的良心企业家。他在花甲之年不忘初心,穷尽心血踏遍中国的山水,致力研究中国“三农”问题,并写下《中国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担起的责任叫遂行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曾创造出世界领先的农业文明。”刘华云一直为托起优秀民族的农业文明而津津乐道。

如同许多吃苦耐劳的企业家一样,刘华云出身于江汉大地的农村,土地养于斯,其情忠于农。也如同许多做大做强的成功企业家一样,他当过兵,忠于纪律,更投身理想。这就有了他这个从土地上出来的军人的价值取向,能闯能干能想能做,而最终在他衣食无忧之日,重新回馈于土地,并奏响了他建设中国新农村的人生乐章。

刘华云在《报告》的附件中,专门有一段陈述:“我们早就在为中国贫困县献计献策:近10多年来,我们考察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74个地级市,1332个区、旗、县,与65位省部领导,370多位地区市长、书记,1630位县长、书记谈农业、文化、旅游县城经济,深感脱贫中国贫困县任重道远!”

这一系列的数字,外加数十万字考察报告和附件,反映了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意识。如果没有家国天下的情怀,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使命,刘华云完全可以在大洋东岸听涛,在红海钓鱼,在红磨坊品浆。但他在年过半百之后,下定决心“撸起袖子”去拥抱这块贫困而富饶的土地。

从1993年投资资产2.8亿的“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先行,到在北京港澳中心进行的中国新农村建设探索,再到呈请中央在贫困县建立脱贫试验区……当年那个从乡村走出来的小伙子、在军营历炼成钢的好军人、在商场滚爬出来的梦想者,几乎把自己美好的时光、热血和责任,与这个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意愿同向同行,同德同心,同呼吸共命运,并以强大生命力遂行着国家使命。

奉献的智慧叫先行

对于“三农”问题,刘华云的概括是基于土、潜于族、始于村,而破解“三农”,他则强调策于国、桥于商、利于民。开口不凡,开卷有益。刘华云对中国“三农”熟烂于心,直抵核心。

“我早年融入改革大潮,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历程成长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受益者,更是支持者、践行者和助推者”。刘华云在给国务院的建议中简单介绍了自己的简历,同时也展示了他一直低调做事,且秘而不宣的过去。这也是他顺势而为、聚智发力的真实写照。

在改革之初,刘华云响应邓小平同志裁军百万的号召,回到故乡,从商近40年,无不良记录,他认为这是一个商人的根本。他长夜燃灯舞文泼墨啃诗书,尤为喜爱当年一大批实业爱国者的传记,并在大量企业家涌进城时,他却逆向支农托农扶助农村产业。对此,他几乎倾其所囊,毕其所力,筑其所基。

“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讲到‘郡县治、天下安’,这使我们过去不懈的追求找到了根本的源头。所谓县域经济,起初热闹于科技创新、经济唱戏、文化搭台,但安定天下之重还是‘三农’,这时我们便加快了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刘华云谈起《中国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由梦想正逐步化为现实时,他十分强调这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嬗变中的撞碰,以及智慧与时势的交运。

《中国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开篇点明主题:“在高速增长的中国国民经济中,中国农业相对滞后。从某种意义上讲,拖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后腿。中国农业发展状况堪忧,这也正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重任。”

《报告》纵论上下千年,古今中外,紧扣“三农”起势。接着,紧施中国新农村建设之策,从新农村乡村整体建设、到乡村企业发展方向、投融资模式及整合县域经济等娓娓纵论。最后,诘问“三农”向何处而去。

《报告》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切实看到随着我国工业化向中后期高端工业化水平升级,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势头减弱,城市吸纳与农民回流到成双向剪刀差。所以,他提出国有经济主导下混合制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在新的条件下需要进一步完备与重构。以此为据确立“以商为桥”的新理念、“以桥带链”的新概念、“以链兴县”的新观念,并身体力行,始成正果。

托起的担当叫力行

有了理想与智慧,再没有比担当更具有内涵的词汇。这个担当,既是担当历史的重任,也是担当破解中国“三农”难题的决心。刘华云不善夸夸其谈,坐而论道,生命蓬勃着一种舍我取谁的担当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国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中如气贯长虹。

当党的十再次把农村改革上升到战略地位以来,刘华云挽着裤脚穿行在希望的田野,几乎不余遗力。他先后发展了亿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新农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拓展了皇明太阳谷旅游服份有限公司、海南旅游包机公司、山西华襄农旅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内蒙白音旅游产业股份公司等一系列实体,全面开展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

纳鲜銎笠悼展的诸多项目,包括金融、交通、地产、种养、加工、制造、物流等多个领域,刘氏集团成为了中国“经营最宽”的企业,但最具特色和引以这个团队自豪的,正是由“公司+农户+基地”而演化的“土地+生态+旅游+互联网+”等,堪称中国新农村建设综合性模式与致富机制。

踏寻中国乡村,刘华云开设了大黄河漂流、白天鹅观景区、瑶人山国家森林公园、福寿山国家森林公园、三潭大贵寺国家森林公园、大洪山黑龙潭风景区、鸡公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列山风景区、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区、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徐家河旅游渡假区、封江风景区及景区中的宾馆、别墅、度假村等,留下一个又一个让人叹服的开发项目。

借着全国精准扶贫的东风,刘华云扩张到区域经济,签定了仰韶大峡谷、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九龙洞风景区、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鸡冠洞国家森林公园、金丝大峡谷生态游,凭祥国家森林公园、江苏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宁夏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云南易门国家森林公园,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幕阜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等,一系列的创举,更是其《报告》的真凭实据。

农民远动考察报告篇(3)

1、开展五五普法活动

一是制定规划,组建机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专题听取“五五”普法规划准备情况的汇报,开展专项调研,召开“五五”普法动员大会。制定相应的普法规划,建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的全县法制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五五”普法宣讲组,将普法工作落到了实处。二是营造氛围,做好铺垫。举办《法制园地》电视法制专题节目,开办《仪陇报》,县司法局、县法建办与相关部门一同利用综治宣传月、“12.4”法制宣传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时机举办大型街头法制宣传活动,散发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围绕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和身边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营造普法氛围。三是突出重点,法治仪陇。县级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坚持县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对县管干部,新任命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重点进行依法行政法律法规的教育和考试,重点抓好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全县征订二万余册《农民常用法律知识读本》,分发到广大农村,以村、社、院落为单位组织学习,强化农村法制建设,普法并举,确定试点,抓好“法治县”的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四是围绕中心,平安建设。我县政法部门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严打整治”斗争,每年均集中召开1-2次公判公处大会,加强市场管理,打击假冒伪劣,县各单位健全了各项内部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行为的指导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进行县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建设,为平安仪陇的建设作出了有力的贡献。

2、常委会举办法制讲座

为帮助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进一步了解、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立法情况,提高常委会立法质量,**月*日,县常委会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法制讲座,**、**和其他常委会组成人员参加了讲座。会上从法的制定历程、法律体制、监管体制、各部门职责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浅出的讲解,讲座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站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高度,充分认识法制建设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

二、切实履行监督职能,优化城乡发展环境

1、听取专项工作报告

根据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审查批准人民检察院在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是人民检察院接受人大监督的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为了加强人大监督力度,努力拓展工作报告的范围,除了每年人代会上听取和审议检察院的全面工作外,根据检察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还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的听取和审议检察机关专项工作报告。过去三年中我们就我县检察院队伍建设、惩治职务犯罪、办公基建等方面的工作,听取了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检察工作成绩,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指明了改进方向,对需要人大支持的事项做到了不遗余力。经过努力,为检察机关解决了干警职级、办公经费等多方面的困难。遇有紧急事项,依靠检察机关自身力量不足以有效解决的,检察机关也应该及时向人大报告,并坚持在实践中摸索完善,形成规范的紧急工作报告制度。紧急工作一般包括发生了重大集体上访事件、干群冲突激烈事件、重大责任事故以及其他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等。

2、认真开展执法检查、视察

执法检查既是对执法情况的一种监督,也是对全体公民进行民主法制教育的一种形式。仪陇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委工作大局,坚持“抓准、抓精、抓实”的工作思路,认真开展“视察、调查、执法检查”,始终贴近民生搞视察,解决民利求实效,将检查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通过听取和审议村委会对决策执行情况的报告,列席村“两委”联席会议,参与村集体资产拍卖、发包和建设规划、招标、工程结算等村务管理重要环节,审核村级财务开支情况,每季度定期向村党支部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切实加强与促进了执法部门依法行政、按章办事。

3、关注民生问题

一是救扶弱势群体。全面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和残疾五保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把他们全部纳入城镇低保救助。目前已有**户困难家庭,每人每月享受到了人平不低于*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还向民政部门争取了*万多元物资,建立爱心救助超市,向社区**多户特困人员每月免费发放价值**元的生活必需品。社区还为**户住房困难居民家庭申请了住房补贴,为*名军队转业干部和退伍志愿兵申请了政府补助。二是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特别关爱留守儿童,与阆长精英教育学校联合开办了仪陇精英特长教育学校,使8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得到了特别培养。三是关心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建立就业服务网点实现再就业,目前已开发岗位96个,建立网点87个。着力解决失地失业居民的就业问题。

三、树立开拓创新理念,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1、探索司法监督方式、有效发挥检察职能。

为了加强司法廉政建设,畅通监督渠道,方便群众监督,遏制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公正,仪陇县人民法院在亲民、便民、护民、利民方面创出新方法,推出新举措,实行《廉政监督卡》制度。人民法院在立案庭审查立案后,即向双方当事人发放《廉政监督卡》和已付邮资的信封,使当事人不需要花任何费用就可对法官在办案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全程监督。《廉政监督卡》中注明有无吃请受礼,有无要求报销消费单据,有无指定律师收取费用,有无在非办公时间、地点单独会见案件当事人及人,有无故意拖延审理时间或其他程序违法,有无索贿受贿,有无枉法裁判等内容。当发现法官在办案过程中有接受对方当事人的吃请、受礼或、欺压当事人、枉法裁判行为的,当事人即可在诉讼过程中或案结后,将所发现的问题填入《廉政监督卡》,邮寄或送交该院纪检组、监察室。在接到举报或投诉后,即刻进行核实查处,在一个月内将查处结果反馈当事人。对当事人反映的因法官的不文明行为使其情感受到伤害的,法院派出院领导带领该法官亲自登门致歉。仪陇县人民法院通过“学理论、找差距、求创新”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把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让全社会来监督法官的行为,增强司法透明度,净化司法环境。保障审判工作向着公正、高效、廉洁、文明的方向发展。

2、完善民主管村机制、推进村民自治进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村民自治就是关键的一环,而真正实现村民自治就要构建其民主保障机制。**年来,仪陇县积极完善民主管村机制,大力推进了村民自治的进程。一是干部民选。村民参与村里重大事项的讨论决定、直接选举村干部、对村里的领导班子和各种事项行使监督,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权、保障村民会议的决策权、落实村委会的执行权、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完全让农民做主,村里的事农民说了算。二是大事民议。在村务上,群众充分参与,干部要认真收集听取各方意见,农民有了自,大大增强了积极性,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三是政绩民评。县委规定,基层干部“年初承诺、半年自评、年终测评”,由全体党员和2/3以上村民参加测评,结合承诺、践诺情况对村干部进行实绩考核和满意度测评,结果与年度考核、职务升降、经济奖惩直接挂钩。“政绩民评,堵塞了有的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拿工资不做事,工作磨洋工的漏洞。”通过政绩民评,群众对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满意率分别达到97.8%和97.6%。四是报酬民定。仪陇县对村干部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制,村干部报酬分为60%的基本报酬和40%的绩效报酬,基本报酬按月打卡直发,绩效报酬按照“民评政绩、以绩定酬”的原则,由乡镇结合群众满意度测评和实绩考核,年终一次性发放。对群众满意率低于60%或实绩考核低于60分的,取消绩效报酬;对群众满意率高的优秀村干部实行养老保险和退休补贴制度,20**年发放村干部养老金**万元,兑现村干部退休补贴**万元。

3、关注基层政权建设、催生组建农村社区

总书记视察仪陇时作出“一定要把故居保护好,一定要把故里建设好”的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提出“仪陇两年内要有大变化”目标。面对神圣使命,从2004年底起,仪陇县通过“全省农村党建综合示范县”活动,对新时期打造服务型农村基层干部的新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仪陇县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固本强基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一是改善了农村社区环境。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试点村都发动村民自觉在主要道路两旁及沟渠上种植了各种树木,美化绿化了居住环境。如新政镇九岭场社区村民,沿居民道路修建垃圾箱30个,投入资金4万元,净化了乡村卫生,改善了卫生环境条件。又新政镇庙子梁村,户户村民自觉改造生活条件,美化居住环境,成为远近闻名的卫生村、绿化村、文明村。二是改善了农村社区交通状况。以前各乡村的道路,很少有水泥路,大多是泥泞难行。现在,在农村社区实施的畅通工程,使农村社区的交通得到了彻底改善,每个村都通上了水泥路,再也不见泥泞路了,家家户户都可以车进车出了。三是完善了农村社区的公益设施。农村社区试点村建设,使许多村完善了公益设施。如每个村均建立了村民学校,购置了桌椅。维修了村广播设施,维修架起了一些闲置的线路和广播喇叭。完善了村务公开栏的公开制度等。这些措施和做法,获得了社区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四是丰富了社区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农村社区试点村,开展了拔河、扭秧歌、唱地花鼓等文体活动,原来那些农闲时打牌赌博的现象没有了,人们都投入到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中,陶冶了村民的情操。五是增修了农村社区富民工程。以前村民烧柴草做饭,现在农村社区村民用上了电和沼气,由有关部门补助,解决了做饭的难题。改厕改水改电等,都在各村实施,给村民带来了好的生活条件。六是加强了社区治安防范宣传。建立了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联防队伍。健全了治保、帮教、调解、法律服务等群众组织,做好社区矫正、禁毒、消防以及矛盾排查、调处工作。落实了流动人口登记管理、教育服务等各项措施。通过农村社区的建设,一是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社区民主管理。使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得到了加强,有效地促进了民主管理,现在的工作,一切村务由村民自主,积极参与,没有了过去那种“强制式的干部意愿”。广大村民有了自和发言权,村民的参政议政,有效地保证了社区村民民力的实施。同时,村委会依靠村民的自主参与和监督,真正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七是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社区村风文明。农村社区的建设,使广大村民的集体意识和互助意识得到加强和回归,人际关系、人与人、家与家、组与组、村与村,变得更为和谐。在社区村民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村民们健康向上的生活越来越好,落后的陋习已被摒弃。尤其是“五好家庭”、“十星级农户”的评比,促进了人际关系的改善。科技信息的传播,为村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村民生产生活进一步稳定发展,为农村社区建设更添了活力。二是有效地健全了社区服务设施。每个农村社区不少于300平方米的综合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卫生服务站、社区党员活动站等。配套村民议事、教育培训、文体活动、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纠纷调解等功能设施。

农民远动考察报告篇(4)

“”后,中央领导层形成共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包括利用国外的有利因素,加快经济发展

1966至1976年的结束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又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指导下徘徊了两年。这种局面同广大干部群众要求纠正“”的“左”倾错误,迅速消除严重后果的强烈呼声极不适应,同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奋斗了几十年的早日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也极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尽快结束徘徊局面,迈出新的前进步伐,使党和国家的历史来一个根本性的转折,实现中华民族新的崛起和腾飞。

当全国上下重新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最高奋斗目标时,中央领导层把眼光投向了国外。1977年9月29日,邓小平在会见英籍作家韩素音时说,我们已经损失了20年或者30年时间,再不能搞关门主义,不能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新的科技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那末,我们就是有希望的。1978年2月,邓小平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草案)》经济部分的会议。他指出:对于欧洲共同市场,要迅速派人去进行技术考察。对于共同市场,对于日本、美国,要专门成立一个班子,不干别的事,集中力量,专门研究。要注意国际动态,现在是对我们最有利的时机。总之,要抓紧时间,多争取一年时间都合算。3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挪威外交大臣时说,要接近当前世界科学技术水平不是很容易的事。我们不能闭关自守,我们要善于学习,要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包括国际上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要同先进国家交往合作。4月19日,在中央政治局讨论《今后八年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的规划要点》时,邓小平插话指出:我已经说了多次,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做得好一些快一些……目前的时机是有利的。粉碎“”以后,思想解放了,可以拿资本主义国家行之有效的办法为我们所用。要想一想,现在思想解放得够不够,到底还有什么障碍,看看上层建筑、生产技术方面存在什么问题。有些事情不能总在北京转圈子,一拖就一两年,要尽快研究解决。

邓小平关于走出国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思想,代表了当时中央领导层大多数人的心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包括利用国外的有利因素,加快经济发展”的思想渐成共识。在中央决策层,当时在对外开放问题上的决心已经下定,他们思索和考虑的不是要不要开放,而是怎么搞对外开放。恰好“真理的检验标准”与“两个凡是”的日益激烈的交锋打开了人们思想解放的闸门,最终促使中央领导层到国外和港澳地区去寻求开放的最佳模式。于是,在1978年,一个又一个的考察团相继从北京启程了。

国家计委向中央政治局作的关于经济计划的汇报要点中提出“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到国外去考察”的任务,掀起出访活动的高潮

1978年2月16日,国家计委向中央政治局作的关于经济计划的汇报要点中提出 “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到国外去考察”的任务,得到了中央的批准。据当时的国务院港澳办公室统计,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中国政府派到国外和香港考察的人员共达529批,3213人,其中专程去港考察的有112批,共824人。13位副总理和副委员长以上的领导人,先后21次访问了51个国家,连邓小平也连续4次出访,先后访问了缅甸、尼泊尔、朝鲜、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

在一系列目不暇接的出访活动中,对中央确定改革开放的决策影响较大的,是被称为改革开放“侦察兵”的三路考察团。一路是国家计委和外贸部组织的以国家计委副主任段云为团长的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另一路为中央联络部副部长李一氓任团长,联络部副部长乔石和国家科委副主任于光远任副团长的赴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考察团,再一路就是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亲自率领的赴法国、西德、瑞士、丹麦、比利时的西欧五国考察团。以对西欧和南斯拉夫的考察为标志,中国高层的出访活动进入高潮。

1978年4月初,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前往香港、澳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考察组的目的很明确:探索弹丸之地的香港、澳门经济飞速发展的奥秘,吸取有益的经验。考察组成员亲眼目睹了港澳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尤其是香港在耕地和资源奇缺的情况下,却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资金,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使考察组成员的思想倍受震撼。

5月31日,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回到北京,写出一份《港澳经济考察报告(汇报提纲)》上报中央。报告强调: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对港澳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报告内容称:“广东省的宝安县、珠海县紧邻港澳,发展出口商品生产,条件十分有利,是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比不上的。”提出可借鉴港澳的经验,把宝安、珠海划为出口基地,力争经过三五年努力,在内地建设成具有相当水平的对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吸引港澳同胞的游览区。报告呼吁“现在要解放思想,放手干了”,从现在起,要把经济工作放到重要日程上,作为一个重点来抓,以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6月3日,中央政治局听取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的汇报。汇报指出,港澳发展比较快的主要原因是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和廉价劳动力,并大胆建议:对宝安和珠海两个出口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有必要实行某些特殊管理办法”,把两个县改为省辖市,派得力干部加强领导力量;进出口直接与我驻港澳贸易机构联系,不再事事上报;两县所需原材料、设备由广东省负责,有困难的可以用贷款通过港澳进口,物资免税,手续简化;出口创汇部分留给当地;对到两地的港澳同胞和外宾只凭港澳居民证和护照,检查从宽,简化手续;恢复1967年被废止的边境小额贸易和给渔民一部分外汇。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主要领导人同意考察组的建议,还作了批示说“总的同意”,要求“说干就干,把它办起来”。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的报告和汇报,实际上第一次提出了在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的设想,是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思想的伟大起步。

1978年3月11日,中共中央联络部副部长李一氓率领中国共产党党的工作者访问团前往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进行访问。在南斯拉夫,访问团了解到南社会经济制度的特点是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企业工人自治。企业的工人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它选出的工人委员会对企业进行管理,掌握生产、分配、人事、财务等权,经理对工人委员会负责。自治制度的基础是社会所有制。南共联盟认为,社会所有制不是国家所有制,也不是集体所有制,社会所有制的生产资料属于整个社会,为全体参加劳动的人所有。

3月31日,访问团离开贝尔格莱德前往罗马尼亚访问。在罗马尼亚,访问团同罗马尼亚高级党校、社会政治科学院、历史和社会政治研究所、劳动部、全国科技委员会的负责人举行了会见和座谈,还参观了许多工农业单位。在经济体制方面,最引起访问团注意的是他们的劳动报酬制度。罗马尼亚不用工资这个概念,这一点同南斯拉夫是相同的,但是他们用劳动报酬这个概念,这又同南斯拉夫不一样。而且,工人组织了劳动者代表大会监督工厂生产,厂长、经理、部长的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考察这些人的指标也由上一级来制定。此外,用净产值代替总产值来衡量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也是访问团此前从未听说的。总之,访问团对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总的印象是,人家这些年发展得比我们快。

4月10日,访问团回国,很快向中央提交了《中国共产党党的工作者访问团对南斯拉夫考察的报告》。这份报告全面、客观地介绍了南斯拉夫政治、经济现状和改革措施。其中指出,南共联盟把马列主义原理和本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经过不断实践,创造了以社会主义自治为中心的南斯拉夫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报告认为斯大林企图把苏联经济体制的模式强加给南斯拉夫,被铁托坚决拒绝,但南斯拉夫不失为社会主义国家,南共不失为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党,我们过去跟着苏联否认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对的。因此,报告提议恢复中南两党之间的关系。

中央政治局对这份《报告》极为重视,指出:“南近几年来强调计划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通过自下而上层层协调,制定社会计划。同时,南仍实行市场经济,力求掌握价值规律。南主张以计划限制市场经济的自发势力,以市场经济弥补计划的局限性。”“南共联盟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通过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实行无产阶级,在坚决镇压一切敌对势力的同时,充分发扬无产阶级的民主的一面;发挥社会计划对国民经济的指导作用;贯彻实行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应当肯定,南共联盟是马列主义的党,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认同了报告中提出的“同样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可以有多种模式”,这也意味着在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问题上,中共中央的观点有了变化。这对于党内在思想认识上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起了作用,更对即将开始的改革开放工作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三路考察团中,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赴西欧五国考察团,由于是建国后中国首次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所以规格最高,也最引人注目。其主要成员包括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农业部部长张根生,国家建委副主任彭敏和办公厅主任李灏,北京市副市长叶林,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王全国,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杨波等,共30人。出访前,邓小平听取谷牧和钱正英、彭敏等汇报前往西欧五国访问的准备工作情况。邓小平强调:访问中,要广泛接触,详细调查,深入研究一些问题。好的也看,坏的也看,看看人家的现代工业发展到什么水平了,也看看他们的经济工作是怎样的。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验、好的经验,我们应当把它学回来。从5月2日到6月6日,代表团先后访问了法国、西德、瑞士、比利时、丹麦五国的25个城市。一个多月的访问,使代表团成员眼界大开,所见所闻深深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

谷牧一行在西欧五国参观的项目以工业交通为主,在参观中确实看到不少先进的东西,从电力、冶金、机械,到公路、机场、港口等。就港口来说,参观了法国马赛附近的福斯新港、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丹麦的哥本哈根港和埃斯堡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不莱梅港。这些港口的共同特点是机械化程度高。此外,这次参观的电站比较多,有火力发电站、水电站和核电站,在参观中对西欧工厂、企业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获得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农业方面,访问团注意到西欧这几个国家对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者的技术培训十分重视。比如,法国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重要的一环是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和培训农业人员,提高农庄的管理水平和使用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瑞士规定,只有经过一定劳动和考核及格的农业学校毕业生才能取得独立经营农庄的资格。丹麦建立了全国性的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生产单位的联络网,农业科研单位聘请的农业顾问经常为农民提供如何改进农业生产的意见,农业科研成果也通过这个联络网加以推广。谷牧在访问中多次表示,我国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主要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但同时也要虚心学习外国的一切先进的东西。

通过欧洲之行,考察团达成的共识是:我们现在具有的经济技术水平,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大体上落后20年,从按人口平均的生产水平讲,差距就更大了。6月30日,中央政治局开会,专门听取考察团的汇报。谷牧着重讲了三点:第一,二战后,西欧发达国家的经济确有很大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这些国家相比,我国大大落后了,形势咄咄逼人;这些国家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管理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第二,他们的资金、技术、商品要找市场,都看好与中国的关系,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这个良机。第三,国际经济运行中有许多通用的办法,包括补偿贸易、生产合作、吸收国外投资等,我们可以研究利用。听了谷牧的汇报后,、、李先念等均表示,该是下决心采取措施实行的时候了。随后,邓小平单独听取了谷牧的汇报,指示:引进这件事要做,下决心向外国借点钱搞建设,要抓紧时间。

谷牧的秘书胡光宝后来曾说:这次出访,为后来紧抓不舍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打开了思路,为创办经济特区以至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东西。

  考察强化了中央领导层的紧迫意识和改革意识,直接推动了国务院务虚会的召开

1978年的出访高潮是中国在封闭半封闭几十年以后,再一次打开国门看世界,再一次向西方学习。考察团带回来的信息使中央领导层的思想发生了强烈“地震”,中国这才如梦方醒,对中外经济科技之间的巨大差距有了真实认知。正如王全国后来回忆说:“闭关自守,总以为自己是世界强国,动不动就支援第三世界,总认为资本主义腐朽没落,可走出国门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你中国属于世界落后的那2/3!”

考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许多人明白了,正是在中国开展一个又一个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期间,日本经济从50年代开始,保持了近30年的持续增长,亚洲四小龙的经济从60年代开始了近20年的快速增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但没有一天天地烂下去,反而迅速摆脱了70年代中期的经济危机。相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却政局不稳,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这一系列情况使中国的领导人意识到,资本主义的那一套东西并不是大毒草,尤其是经济制度方面的做法很值得借鉴。要求出国考察的人共同研究,提出几条,在国务院务虚,一面议,一面定了就办。

1978年7月6日至9月9日,国务院务虚会召开,这是酝酿改革开放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研究加快中国四个现代化的速度问题。9月9日,李先念在总结讲话中提出:“为了大大加快我们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的速度,必须积极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这比关起门来,样样自己从头摸索的爬行主义,要快不知多少倍。”正是在这次务虚会上,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我国首次提出对外开放。

农民远动考察报告篇(5)

校团委2006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为贯彻、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全国学联等5部门《关于组织开展2006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团委于6月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06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通知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作了全面的阐述,并对活动主题、内容形式作出了初步的规划;校团委紧接着又在七月下发了“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方案对暑期社会实践的安排作了周密的部署,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采取不同的方针路线,开展丰富多彩,不同内容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旨在加强我校青年同学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他们将在实践活动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我院组织“新农村建设”博士生考察服务团于7月8日至11日在连云港东海县进行为期四天的新农村建设实地考察。同学们本着“磨练自我,服务农村,造福社会”的宗旨,认真扎实地组织开展了本次暑期“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活动。

(一)筹措准备阶段——未雨绸缪、加强组织

1、认真动员,精心组队。按照惯例,本次的实践活动除博士生外,主要由04级本科生组成。由于本科生对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相对有限,因此加大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必要。通过文件通知,材料学习,使得全院本科二年级的同学对社会实践有了全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早在6月底,本科生部的报名工作就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报名人数众多,远远超出需要的人数。经过对所有报名者各方面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评定,最终确定了成员名单。7月7日,在院团委学生会例会上,辅导员庄森老师就暑期“三下乡”人员名单进行了口头通知,会后学生会办公室正式下发通知,正式确定了高杰、陈琼、甘立胜等十名本科生成为队员。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实践服务工作的不同需求,学院还召集了不同年级,不同的学历的成员,总共有两位老师、四名博士生、一名硕士生和十名本科生组成了新农村建设考察服务团。

2、加强组织、明确分工。考虑到服务团成员特殊的专业背景和应对考察的实际情况,新农村建设考察服务团一行17人被分成两个小组,每一组有一位老师带队,分别前往连云港市东海县不同的乡镇进行实地考察。在深入各个村走访农户的时候,分工则更加细致,每个小组都又被分为三个小分队,分别前往不同的农户家进行调研。同时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考察团内部也成立了专家组、宣传组、博士组、本科生组等,各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社会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

3、熟悉情况,拟定实践内容。新农村建设考察服务团在下乡之前,就通过因特网查询了东海县以及石榴镇、房山镇的详细情况,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拟定了以科技支农和农业区域规划为主的活动内容,选择了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农村现状问卷调研和召开新农村建设主题座谈会三个调查步骤。

4、领导重视、专家指导。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在动员大会上,院领导对此次“三下乡”做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要求各队在“三下乡”活动中不但要规范化,还要基地化、科学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领导的一席讲话鼓舞了“三下乡”志愿者,也使得我们在下乡过程中要注意许多以往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学院还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带队进行指导,保证实践工作的顺利完成。另外,还邀请前两年参加过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同学在全院召开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经验总结交流会,为这届服务团成员提前热身。

5、积极准备调研问卷、宣传资料。为将此次考察活动进一步深入进行,考察服务团精心准备了调查问卷。指导老师和队员们一起,在学习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材料的同时,通过网络、相关书籍、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条文,以及学院专家、学者的建议,编辑整理了“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另外为达到“送科技到户”目的,服务员团结合当地实际,通过精心挑选,还带去很多科技宣传资料,向当地群众发放。

(二)实地考察阶段——不畏艰苦,依托专业为农民服务

1、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农业生产排忧解困

7月9日上午,在团县委李书记的带领下,第一小组前往县城郊石榴镇进行参观考察。镇韩书记负责接待工作。农经站范站长对石榴镇农业生产状况作了一个简要介绍。石榴镇地处城郊,利用地理位置及交通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现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种植以简易拱棚等为主。农业企业,大户养殖少,种植面积广。接着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参观了当地的蔬菜种植基地和果树栽培基地。

行动一、参观西榴村蔬菜种植基地。据该村村委李书记介绍,村蔬菜种植面积近2000亩,全村共3922亩土地。在11。5期间,村委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未来4年内,争取在不增强群众负担的情况下投资30万建立西榴村蔬菜基地;新建四个电站;修两道共5000米的水渠,解决缺水问题;普及沼气,减少污染,变废为宝;植面积扩大到三千亩以上,进一步规范种植。规划一个约50亩的市场,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预期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在该村7组村民孙秀梅的豇豆田中,我们看到,豇豆长势喜人,据她介绍,她家种植豇豆4分地,此季连续收获能达到1800元。换季后,可以种植水萝卜,季收入能够达到2500元。考察团成员们在了解了豇豆的生产情况之后向孙秀梅讲解了在豇豆种植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并告诉她一些比较先进的,科学的生产方法,最后还向她赠予了农业科技读物,希望能够帮助农民朋友更好的从事农业生产。

行动二、参观杨圩村果树栽培基地。该镇桃树种植面积达80亩。据包产大户李兰廷介绍,当地土质适于种桃,尤其是黄桃,品质好,个头大,成熟期早,头年亩产达2000斤,第二年就能达4000斤,第五到第七年就能达10000斤。他已投资7万元在自已的40亩桃园上。但在实际栽培中,他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他种植的黄桃虽然口味香甜,但是因为侵染病虫害,卖相不好,只能销往罐头厂进行深加工。除此之外,由于黄桃采收后,果肉容易变软,在自然条件下贮存期限不宜超过一天,大大影响了其经济价值。他也曾请了技术人员帮其处理,但是光治虫不治病,效果并不明显。见到南农大学生,他分外热情地介绍了自身情况,并希望师生能为他提供帮助。实践队员们返校后经过多方求证,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法,并以信件的方式告知了李兰廷。

与此同时,第二小组一行7人在县农业局刑局长的带领下,由农学院段平华老师带队,前往房山镇。在房山镇政府,尹镇长对该镇的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队员们先后走访了兴谷村和山前村。通过与农户的深入交谈,队员们了解了该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在调研的同时服务团还针对农户的需要发放了一些农业科技书籍、回答了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受到了农民的广泛欢迎。

2、走访农户,深入进行访问调查

7.9下午,新农村建设博士考察服务团一行17人兵分两路分别去东海县不同的乡镇深入农户进行调研.第一小组7人跟着带队老师去了石榴镇.上午参观了蔬菜种植基地和桃园之后,队员们就马不停蹄的带上调查问卷,农业科技读物和一些赠与农民朋友的相关资料开始了调研工作。

第一小组又分成了三个小分队,开始入户调查。一开始村民有抵触情绪,觉得调研是搞形式主义,经过队员们的耐心开导,和农民朋友们坦诚交流,他们才逐渐不再拘束不安,而且还向队员们诉说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在调查中大家发现村子里大部分村民的生活还算富足,但是贫困现象还是客观存在的。

农户甲,31岁妇女,家有四个小孩,第一胎是一个女孩,现在十来岁,第二胎是三胞胎儿子.现在只有四五岁.家庭贫困,丈夫为了养家糊口外出打工,家里农活和抚养小孩的重担都由她一人承担,婆婆不帮助其照顾小孩,平时都是邻居帮忙才把小孩拉扯大。她曾要求村政府帮助其调解这一纠纷,并且已经缴纳了200元钱的手续费,可是政府却迟迟没有为其解决问题,甲因此认为政府乱收费,不为农民办实事。

农户乙,51岁妇女,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生活也不和睦,经常因为经济问题而发生争执,说到这里,乙潸然泪下,为自己的悲惨遭遇而感到痛苦不堪,她很希望能够住到镇上,但是因为没有钱,这个愿望不能实现。

农户丙,以前的老村支书,备受大家的爱戴,是大家公认的不贪污,不受贿,不拿公家的一针一线的好干部。但是退休以后基本生活却得不到保障,他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救济。

农户丁,他种植的西红柿因为病虫害而溃烂,严重影响了西红柿的经济效益。目前,这一病虫害没有办法根治,丁希望得到时间队员们的帮助,解决这个难题。队员们已经把情况详实记录下来,并在返校后的第三天通过多种途径找到了解决方法,并告知了农户丁。

村民中部分人不满意现在的生活状况,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知之甚少,并没有亲身体会到实际效果,觉得只是一个形式而已。但是由于近年来上级加大了检查力度,乱收费现象有了很大改观。可是村民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公共设施十分欠缺,教育情况也不容乐观,村里只有小学一到三年级,看病也只有一家小小的门诊,每家都是用自家建设的简易厕所,不但不卫生,而且不方便,环境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村里的垃圾长期没有人清理,很影响村容。

第二小组在房山镇进行问卷调研。通过调研,队员们了解到,该地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在规划好的350亩地上建设好整齐的房舍、便利的交通、完备的公共设施等,真正达到新农村要求的“发展生产、经济增收、管理民主,整洁卫生、乡风良好”的标准。调研的同时队员们和农户热情交流,可以看到农户对新农村建设的满意和对未来的期待。

3、举行座谈,加强与地方政府联系

新农村建设考察服务团多次与当地政府举行座谈会,既交流了经验,也加强了与当地政府的联系。

7月8日晚,服务团与东海县团县委和县农业局的各位领导共同召开座谈会,会议就如何实施和开展“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问题展开,双方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会上,邢局长简要向大家介绍了东海县的当前农业发展状况和农村建设情况,客观的分析了当地农村建设以及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征对这些问题,大家展开讨论,提出了一些合理可行的方案:新农村建设不仅要趋利,更要弊害。优势要进一步发展,问题更需要尽快解决,而服务团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去解决问题的。

东海县团县委和农业局的领导们肯定了服务团此行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明确表示要大力支持服务团的工作,并积极配合接下来的的下乡调研活动,给队员们的工作减轻一些压力与负担.县团委和农业局表示一定辅助和配合服务团的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并尽可能得为大家提供一切能够提供的资料和文献.

本次座谈会取得了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为今后下乡调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也加深了我们对当地实际情况的了解,使调研工作得以更加顺利的展开。

7月10日上午,服务团与连云港东海县当地政府召开座谈会。会议由农业局党组李书记主持,东海县王副县长在座谈会上了发表了重要讲话。

王副县长在座谈会上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作了重要报告,在报告中他对东海县的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作了总体规划,从粮食生产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政府政策引导到龙头企业扶持等众多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并且以图表的形式分发给在座所有与会者,让大家都参与到东海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大讨论中。

会上,实践服务团的成员们就水稻种植,蔬菜栽培等问题和与会的作物栽培专家,植物保护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发展东海县的特色产业蔬菜、瓜果生产献计献策。同时,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生产在东海县的实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高度评价了东海县农业产业所取得了成果,并进一步展望了东海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景。

本次座谈会是对这四天来的实践活动的总结,肯定了大家在考察服务过程中做出的成绩,同时也让大家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考察服务工作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三)实践总结阶段——认真总结,让实践效果更加深入

在2006年暑期炎热的日子里,在团省委的关怀指导、学院领导的关心以及连云港当地政府支持下,在带队老师和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给连云港的农民朋友带去了知识,带去了技术;为当地农民朋友解决了一些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为农民朋友办了几件实事。

2.和当地政府加强了联系,为以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开了一个好头。

3.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献计献策,为农业区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尽快实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4.通过深入农户问卷调研或得了很多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手资料,为农村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珍贵材料。

5.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不仅宣传了农学院,更提升了南京农业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南京农业大学始终活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上。

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受到当地政府以及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受到社会各界以及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其中,新华社、新华网、新浪网、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西部在线等媒体都对这次农学院赴连云港考察进行了详细报道,在我校新闻网的要闻导读上也可以看到相关链接。

农民远动考察报告篇(6)

1976年3月8日,我正在北京前门饭店参加与第二次地下核试验有关的会议。

是日深夜,中国科学院值班室打电话紧急通知我,吉林市出了一件大事。有三个大火球划破天空坠落到地面,接着很多石头从天而降,落在了吉林市北郊人口密集的工业区、邻近的县和公社。当地的群众比较恐慌,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吉林省科委电告中科院,希望派一个科学考察队到吉林考察,确定事件的性质。中科院领导决定,请我担任考察队队长,并提出参加考察队的学科与人员名单,第二天就带领考察队赶赴现场。

于是,我当即提出建议,请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培善、陶克捷,地球化学研究所谢先德、戴楂模、周小霞,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北京天文馆卞德培、伊世同和北京大学张淑媛等专家、学者一起参加考察。他们分别是矿物学家、岩石学家、地球化学家和天文学家,研究领域覆盖了与陨石相关的专业。另外,中国科学院还邀请了新华社记者,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人员随同科学考察队工作。

兵贵神速。3月9日中午,科学考察队全体人员在机场集合,下午即赶到了长春。吉林省科委向我们介绍了情况,初步判断,这是一场大规模的陨石雨。随后我们立即赶赴吉林市,准备第二天开始进行现场勘查、访问目击者,并收集陨石。

现场考察的初步印象

通过一个星期的现场考察,我们对吉林陨石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大致得到了一些结果。

在1976年3月8日15时,吉林陨石母体冲人大气层后,在距离地面大约19千米的高空爆裂成大大小小的碎块向地面洒落。其中三个最大的碎块,在全部碎块的最前端飞行,形成三个火球突然出现在吉林市的上空,第一个火球形同满月,后面跟着两个足球大小的火球,从东偏南方向朝着地面降落,有100多万人看到了这种奇异的天象。当时这三个火球光芒耀眼,后面拖着不长的尾焰,还伴随着巨大的、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持续比较长时间的隆隆轰鸣声,最终降落在陨石分布区的最西端。这片陨石碎片的分布区长72千米,宽8千米,分布面积近50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陨石雨。而且陨石是按重量依次分布的,具有典型的规则分布。从陨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来看,吉林陨石属于普通球粒陨石。

在这三个火球中,“吉林一号”陨石飞行在最前端,落地时撞出一个直径2米的坑,穿过了3米厚的冻土层,深埋在地下。根据当地地震台的记录,一号陨石的着地时间是1976年3月8日15时2分36秒。

为了确定陨石在地下的位置,我们安排了磁力仪探测一号撞击坑周围的磁异常,随后再用挖掘机开挖撞击的深坑,并用吊车吊出了一号陨石。挖掘后经过测量,一号陨石撞入地下6.5米深,重达177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

这场陨石雨虽大,但非常令人惊奇的是,这成千上万块陨石碎块落在500平方千米的吉林市北郊和临近的县与公社,却没有任何人员和房屋因陨石坠落而受到损伤。有一户农家居屋,四块陨石沿四个屋角落下,却偏偏没有砸到屋顶的瓦片;一位农民上山打柴回来,将柴火捆成一捆背在身后,恰好一块陨石砸在背后的柴捆上,而农民却毫发未损;一群鹅在麦田里寻食,有三块陨石砸在鹅群中,鹅群受惊吓而四处奔走,却没有一只鹅受到伤害,地面也没有发现一根鹅毛。

还有一棵树的树枝被降落的陨石砸断,这使得我们可以据此测量陨石降落的准确方位,并估计降落的速度。

当地群众:陨石是总理的化身

关于吉林陨石雨的科学考察告一段落后,我向吉林市的广大干部、学生、工人和农民做了多场关于陨石雨的科普报告,向他们介绍吉林陨石雨的科学知识,解答他们的疑问。每次做完报告后,都有一大批听众围着我,热情地提问,热烈地讨论,发表他们的看法,表述他们真挚的感情,这使得我深受感动。

有一位听众,满怀敬仰,充满自信地告诉我:“你说吉林陨石母体是在3月8日1 5时进入大气层,在高空爆裂,形成千万块碎片,降落到地面。你知道吗?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当一个伟人逝世后,他的星就会落下来。总理是1月8日逝世的,3月8日才降落到地面,落了整整两个月,说明在很高很高的天上。落下来的时侯,有火球、雷鸣闪电,气势宏伟,非常壮观,所以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

另一位听众激动地对我讲:“吉林一号陨石重177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你说得太对了,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总理!”

一位年岁比较大的听众对我深情地说:“吉林陨石雨的分布面积达到50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的一场陨石雨。你知道这说明什么吗?是上天告诉我们,高瞻远瞩,一心为民,德高望重,功勋卓著,他的为人和他的光辉让他成为了在世界上有最大影响的总理。”

还有听众对我讲:“你说吉林陨石雨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不对呀!总理的星落下来了,才有吉林陨石雨!”

听众还告诉我:“成千上万块陨石碎块降落在100多万人居住的地区,但是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没有受到丝毫损伤,这是一个大奇迹。表明了总理一心爱人民,永远把群众装在心里。”

如此这般的话还有很多。当地群众把吉林陨石看成是的化身,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赞扬的高风亮节。

对此,我没有直接回答听众的提问,只是饱含热泪,频频点头。我深深地理解和尊重群众的真挚感情,人们心中蕴藏着的对的爱戴和思念,让我也受到了极大的感动、震撼、鼓舞和激励。

农民远动考察报告篇(7)

【关键词】地理教学 学生 社会实践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84-01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复杂的地质地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复杂的地质地貌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影响着地区的降水、光照、耕地的数量分布,对大规模发展种植业限制较大,粮食产量不足。另一方面又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直接影响着地区的商品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是湘西地区长期以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难以实现对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经济综合发展的症结所在。

复杂的地形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诸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复杂的地形地貌有利于农、林、牧、渔、猎等多种经济的综合发展;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和栽培以及多种经济林木和用材林的发展;有利于山区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多种环保、健康、高效的农业发展模式的推广和发展。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利于多种矿产资源的储藏和分布,矿产资源丰富。复杂的山区地形使河流多险滩、瀑布,水流湍急,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有利于对河流梯级开发,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质地貌孕育了大量的旅游资源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和资源,这里的山水将面貌一新,夕日的“穷山恶水”将会变成今日的“山清水秀”。夕日落后、单一、自给自足的经济将转变成今日综合开发健康、养生、营养的生态农业和商品经济。

二、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对当地的地形进行实地综合考察

教育教学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理教育教学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尤为突出。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的培养。为实现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并对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方式方法做了明确具体的布置。

1.明确考察内容。将考察内容分为六个主题:①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②地质地貌与气候,③地质地貌与交通,④地质地貌与河流,⑤地质地貌与人类活动方式,⑥地质与矿藏。

2.社会实践调查范围。对学校周边地区以及学生自己家乡进行考察。

3.社会实践考察时间。双休日和节假日。

4.学生分组及社会实践考察任务分工。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别负责对以上六个主题进行考察。

(1)考察前的准备工作。指导学生写好考察计划书,设计考察路线图。要求各考察小组根据各自的考察内容设计考察方案、准备考察器材和考察表。考察方案中要求学生在考察区内选定三至五个考察点,确定考察方式和时间、小组成员的分工等。因考察内容不同,所需器材和小组成员分工也不尽相同,每个小组要根据自己的考察内容做好周密细致的安排。老师对每个小组的计划要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指导。

确定考察点的考察内容:根据计划中所选考察点,明确该点的主要考察内容。如:第一小组考察内容主要是“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所选考察点必需要有较为明显的断层构造或山地公路的明显剖面处,这样才能更加容易观测到地质构造状况。

确定考察方式:一方面到相关部门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一些自然地理状况,然后再到考察点进行现场考察。

明确考察时间:何时到何相关部门找资料,何时到实地搞调查。

器材准备:主要是摄像机或照相机、录音机、卷尺、绳子、小铁锤、纸、笔、食品和水等。

小组成员分工:安排好相关人员分别负责摄像、录音、测量、笔录和后勤等工作,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2)实施考察工作。该阶段的工作重点,一是考察工作。安排学生按考察计划书中的设想一项一项地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可对考察内容或对象做适当调整,做好考察工作。二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考察过程中应做好人身安全考虑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安全隐患的能力,并学会一些基本的应急手段和自救方法,在考察过程中尽量有教师或家长陪同。

三、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动脑筋,提升能力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遇事敢想,有独特的见解,但因与外界联系较少,自卑感较为明显,因此在他们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意见时总是显得十分的拘束。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心,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掌握着当地地质地貌的第一手材料,有依据就有发言权,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机会。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享受工作的乐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笔者对本次考察活动又做了进一步的工作安排。

1.各小组将自己考察所获得的材料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通过制作和展示课件,看到自已的作品,无不感到成就的喜悦和乐趣,更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