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低保季度工作总结

低保季度工作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23 14:48:31

低保季度工作总结

低保季度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建筑施工;主体阶段;冬施;措施

一、前言

随着日益增长的建筑需求,为了更快的满足人们的建筑需求,即使在冬季也将进行建筑施工。但是在冬季将面临着种种困难,这些困难对于建筑质量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建筑过程中的混凝土施工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一般情况下在冬季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冬季施工必须确保工程质量,做到安全生产。冬季施工的措施方案使工程经济控制合理,使增加的费用最少,并尽量减少能源消耗,缩短工期。

2.工程部分雨、污水管线处于冬季施工,因此必须生产计划中统一安排,并提前落实,做到合理搭接,尽量减少冬季施工的作业面。

3.已确定进入冬期施工的项 目,在冬季施工材料、设备落实后,要保证施工力量,做到连续施工,避免造成不必的浪费。

4.编制冬季施工方案,应根据工程特点及冬季施工信息的反馈情况,布置年度冬期施工原则及实施方针,根据公司总的原则,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编制冬季施工方案,编制一般工程冬季试措施和重点工程的单位工程冬期施工方案,主要内容有:冬期施工生产任务特点部署,主要的冬期施工方法,热源设备计划,保温材料、外加剂材料计划,冬期施工人员培训计划,施工管理工作,冬期施工项目及热源安排。

5.外加剂的准备材料部门应根据计划采购订货,其他资源的准备:保温、覆盖材料的设备,根据工程任务特点及主要施工方法,确定保温、覆盖材料的用量,编制计划,组织进场存放和保管。

6 .施工现场所有准备工作,必须在砼浇筑前完成,达到进入冬期施工的条件。现场准备要求:原料加热设备符合要求,保温围护好;外加剂有储备,保管好,无破裂:供水消防管线,模板的保温措旖已完成;测温工作已开始进行,测温记录齐全,现场生活设施做好入冬准备,并符合安全消防要求,未完成工序进入冬期施工前应停在合理部位。

7.冬季施工计划管理,进入冬期施工前,将冬季施工准备工作项 目和用工纳入生产计划和用工计划,并结合各级施工方案,统一安排生产计划。冬季施工过程中严格按 《冬期施工技术规定》中的要求和冬期施工方案确定的原则和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8.外加剂的管理,冬季施工使用市售成品,禁止使用现场无计量临时配制的外加剂。外购的成品复合外加剂,必须有鉴定材料和试验资料。

9.测温与保温管理

在整个冬期试过程中项目组织专人进行测温工作,负责测温人员应每天测温情况通知工地负责人,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测温记录最后由技术员归入技术档案,测温项目:每日实测室外最低、最高温度。

三、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的基本原理

混凝土在负温作用下,内部水分冻结成冰,体积膨胀,产生的冻胀应力破坏了混凝土内部结构,使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遭受到损害,引起混凝土的冻害。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主要是研究混凝土在养护硬化期间遭受冻害,其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强度以及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等性能的损失,降低强度与防止措施。混凝土遭受冻害的条件是温度、水和混凝土内部的孔隙,而温度是必要的条件。

1. 温度对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影响

混凝土的强度只有在正温养护条件下,才能持续不断的增长,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凝土强度的增长速度加快。

2.冻害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遭受冻害,强度停止增长;正温条件恢复,解冻后的混凝土强度仍然能继续增长,但其强度则有明显的降低。混凝土浇注后立即遭受冻害,其内部产生大量微裂纹,将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耐久性。因此,新浇筑的混凝土必须防止遭受冻害。

3.混凝土允许受冻临界强度

混凝土早期遭受冻害后,其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强度将有较大的损失,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都要有降低。

混凝土允许受冻临界强度是指新浇注混凝土在受冻前达到某一初始强度值,然后遭到冻结,当恢复正温养护后,混凝土强度仍会继续增长,经28d标养后,其后期强度可达到强度等级的95%以上,这一受冻前的初始强化值叫做混凝土允许受冻临界强度。

四、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

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的实质是指在自然气温条件下采取防风、防干、保温、防冻等措施,尽量制造正温的养护环境,使混凝土能得以凝结和硬化。混凝土冬期施工期限即可定为:当年的初冬季节,连续5 d稳定低于5℃的初始日至翌年早春季节,连续5 d稳定低于5℃的终止日,即为混凝土冬季施工的具体日期。混凝土工程冬施采用两种养护期间不加热的方法。

1.蓄热法

利于混凝土搅拌物所积蓄的热量及水泥水化热量,采取保温覆盖、棚罩加强维护或利用未冻土的热量等措施,使混凝土得到相当一段时间的低正温养护。

特点:1)原材料加热视气温条件(进行热工计算);2)用一般或高效保温材料覆盖于塑料薄膜上;3)防止水分和热量散失,使混凝土温度降至O℃时要达到受冻临界强度;4)混凝土强化慢,但费用低。

适宜条件:1)自然气温不低于一15℃;2)地面以下的工程;3)大体积混凝土和表面系数不大于5的结构。

2.掺化学外加剂法

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掺入适量的有机或无机化学外加剂,既能降低混凝土中液相的冰点,又能促使水泥水化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并保证混凝土在低温、负温养护期间达到要求的强度。

特点:1)原材料加热视气温条件;2)以防冻剂为主,适当覆盖保温;3)混凝土温度降低至冰点前应达到临界强度。

适宜条件:1)自然气温不低子一20℃,混凝土冰点在一15℃以内;2)外加剂品种、性能应于结构特点及施工条件相适应;3)表面系数不大于5的结构。

五、结语

总的来说,即使在冬季进行建筑施工,最主要的建筑施工还是混凝土施工。因此,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将关系着整个工程的建筑质量。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在冬季的混凝土的施工措施的研究,以便更好的提高建筑质量,确保安全。

参考文献:

低保季度工作总结篇(2)

关键字:钢结构;冬季;焊接施工技术

Abstract: the project of steel structure welding construction in winter, because the impact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tempera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is difficult. In this regard, the use of cold weld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welding stee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winter. The low temperature welding technology research, put forward the need to pay attention and improvement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steel structure; winter; weld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

钢结构的冬季焊接施工由于受到环境和温度情况的制约,施工难度大,受到了社会和工程方面人士的广泛关注。针对于冬季钢结构焊接施工情况,本文提到了冬季低温焊接技术,这个技术是钢结构在冬季进行焊接的一项重要焊接技术。但在其实施的过程中,低温焊接技术会对焊接的金属产生危害,其危害最为显著的表现形式是脆断和裂纹。所以,如果不能够有效的控制低温焊接的施工质量,就可能为钢结构的安全留下不确定的隐患,需要在施工中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不要在三向应力的状态下进行焊接作业;一个是尽量的提高钢结构构件和焊接环境的实际温度。对此,本文将具体的对钢结构冬季低温焊接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钢结构冬季焊接施工特点

“鸟巢”国家体育场主要采取的就是钢结构,其钢结构所应用钢的总量大约是42000吨,期间所应用的强钢的种类达到6种。钢结构造型呈双曲面马鞍形结构,且该钢结构的构建多是复杂节点和弯曲构建,所以其钢结构的应力情况异常复杂,难于掌握和控制。并且,该钢结构所采用的焊接形式为全焊接形式,且钢板多为厚板。因施工工期长,所以其中约1/4的钢结构施工必然要经历冬季施工。如果在冬季采用常用的焊接技术,势必需要实施保温措施,这对于控制整个施工成本是非常不利的,且还需要进行焊接的防风处理。因而在冬季进行钢结构的施工需要采取低温焊接技术的应用,才能够确保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成本和施工效率等的有效控制。

钢结构冬季低温焊接技术的试验

对钢结构冬季低温焊接技术的试验分析

以往对于焊接质量影响因素的判断中,对于环境温度的影响都看的十分的重要。因而,致使冬季焊接的应用发展时间就相对的比较短。其实,环境温度并不是影响焊接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通过预热和后热母材的形式来进行,以此来保证焊接的质量。而母材的预热温度对于焊接质量则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这需要通过厚度差异、环境强度以及温度指标等来进行综合的考虑,以保证钢材可以有准确的预热温度,从而保证焊接的质量。其次,通过厚板(60毫米)和薄板(20毫米)的对比可知,薄板的焊接受环境的影响较小。

钢结构冬季焊接技术的试验结果

确定冬季焊接施工的极限温度

通过低温焊接技术的试验可以知道,该钢结构工程所能够承受的施工最低温度是零下15摄氏度。而在美国,钢结构所能够接受的焊接施工极限温度是零下20摄氏度。通过对比可以知道,我国的冬季低温焊接技术所应用的钢材的抗低温能力是足够的,但在极限温度中工作的时间会影响焊接工人的操作技术、测温仪设备等的正常施工作业情况。因此,我国只能够将冬季的焊接施工的极限温度定位零下15摄氏度。

冬季温度环境会对焊接接头产生影响

因为受到低温环境的影响,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势必会出现问题,这就可能使焊接接头的综合性能降低,使其不能够符合焊接施工的要求。

热温度的控制是焊接质量的保证

在低温焊接中,需要对钢材进行预热处理和后热处理。如果预热和后热处理都不能够准确的控制和均匀的分布,则会严重的影响焊接质量。

钢结构冬季低温焊接技术的应用原则

虽然在进行现场低温焊接施工前进行了低温焊接技术的试验,但往往试验的结果与现场焊接施工结果不相符。因而,如果只是依靠试验结果进行现场焊接施工的话,会对现场焊接施工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在实际的现场焊接施工中,不但要注意低温焊接而造成的冷裂纹的问题,还需要注意由应力作用而造成的热裂纹。因而,在现场焊接施工中,需要注意以下的应用原则:

(一)为了减少应力作用对焊接施工的影响,应该结合钢结构的特点进行焊接施工顺序的合理编排,这样可以使应力作用能够均匀的分布,从而减少其对焊接施工质量的影响。

(二)虽然低温焊接技术适用于冬季严寒温度下进行焊接作业,但为了提高焊接质量和焊缝的综合指标,保证钢材的正常温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可以采用不同的钢材预热方式来提高焊接周围环境的温度。

(三)预热方式的选择,也会影响焊接施工的质量。譬如,电加热的预热方式就比火焰加热的预热方式更具有应用的优势。电加热的预热方式可以使需要预热的区域能够保持均匀受热,且温度的调控是可控制的,不会像火焰加热的预热方式致使受热区域过热,造成结构构件的变形等。因此,在冬季进行焊接施工时,一般都需要采用电加热的预热方式。

(四)在焊接施工中,由于应力和氢的作用,会使焊缝产生延迟裂纹,需要对钢结构进行刚性固定来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此外,对于厚度小于40毫米的厚板,需要及时的进行焊接后的紧急保温缓冷处理;对于厚度大于40毫米的厚板,需要及时的进行焊接后的紧急后热和保温缓冷处理。这样可以放缓焊缝的冷却速度,使致使焊缝出现延迟裂纹的氢能够缓慢逸出。

(五)如上所述,氢是造成焊缝延迟裂纹的主要因素之一,会根据铁素体组织、马氏体以及贝氏体等的变化而逐渐的降低。特别是在异种钢的焊接施工中,由于钢材组织结构形态不同,所以受热影响后氢的浓度值也会不同,在焊接中会因为浓度值的不同而造成分布不均的情况,致使焊缝出现延迟裂纹。对此,则需要在钢材的选择上,和进行钢材的预热和后热上进行特别注意。

(六)热量的控制也是保证焊接质量的一个有效控制途径。如下图所示,通过值来控制热的输入量。

钢结构冬季低温焊接技术的现场施工规程

冬季低温焊接施工前,人员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冬季低温焊接前,需要进行低温焊接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教育,以及低温焊接的适应性训练。训练所需钢板的厚度大于25毫米,训练包括立、横、仰等焊接位置的训练,并需要对焊接成果进行UT检测和外观检测等,通过检验标准则确定为焊接合格。其次,焊接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严寒的抵抗能力和防滑能力,这不仅需要通过防寒用品的准备和倒班时间的合理安排,也需要焊接工作人员自身具备很高的防寒质素。再次,对于焊接质量和焊接安全需要安排专人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对焊接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准确的判断。此外,在下雪天气下进行焊接作业时,需要对雪和冰进行及时的清理,以保证焊接的安全和焊接作业的顺利进行。

冬季低温焊接施工前,焊接设备的准备工作

焊接设备在使用前需要进行加热保温处理,使焊接设备一直保持在正常的温度下。其次,气瓶的存储也需要进行加热保温处理,以保证气瓶气体在焊接过程中能够稳定流畅的输出。此外,通过上面的叙述可以知道,测温仪由于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中工作,会受到温度的影响而无法正常工作,需要注意其的加热保温处理,以保证在焊接施工中的正常使用。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低温焊接技术成熟,但仍存在着一些技术难点,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优化。在低温焊接技术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焊接焊缝质量的保证,而在焊接前后进行预热处理和后热处理则是焊接质量保证的关键,也是低温焊接技术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冯关明,代丽霞.钢结构工程冬季低温焊接技术[J].电焊机,2013(3).

[2] 秦俭.建筑工程钢结构冬期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4).

[3] 曹立鹏.谈钢结构冬季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3(6).

低保季度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冬季施工特点弊病措施

每年的冬季,区域气温将达到0摄氏度以下,最低气温可以达到零下30摄氏度,加大了各专业的施工难度,同时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对整个工程的进度极为不利,通常出现的弊病有:

1、低温下结构、管道焊接易产生质量缺陷;

2、冬季试压吹扫不及时,管道易冻裂;

3、气温过低,电气仪表设备、元器件冻坏,电缆绝缘层脆裂。

因此为避免这些弊病的出现,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防范措施。

一冬季施工的准备工作

(一)冬季施工特点

1、冬季施工由于施工条件及环境不利,是工程质量事故的多发季节。

2、质量事故出现的隐蔽性、滞后性。

3、冬季施工的计划性和准备工作时间性强。

(二)冬季施工准备工作

1、组织措施

1.1、进行冬季施工的工程项目,在入冬前应组织专人编制冬季施工方案。方案确定后,要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向队组进行交底。

1.2、进入冬季施工前,对施工人员应专门组织技术业务培训,学习本工作范围内的有关知识,明确职责,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

1.3、与当地气象台站保持联系,及时接收天气预报,防止寒流突然袭击。

2、图纸准备

凡进行冬季施工的工程项目,必须复核施工图纸,查对其是否能适应冬季施工要求。

3、现场准备

3.1、提前组织有关机具和保温材料进场。

3.2、搭建加热用的临时房或棚,敷设加热管道,对各种加热的材料、设备要检查其安全可靠性。

3.3、工程材料做好保温防冻工作。

二冬季施工专业技术措施

1、钢结构制作安装

1.1 进行钢材外观检查时,不论钢板、扁钢、型钢表面均不得有结疤、裂纹、折叠、分层等缺陷。

1.2 对于在负温下施工的重要结构,所使用的焊条其含氢量有特殊要求时,应在400℃温度下烘焙干1―2h,然后置于80---100℃的烘箱中保存,使用时如在外面超过2h,亦应重新烘焙。焊条的烘焙次数不宜超过3次。

1.3 钢结构进行放样前应进行校核施工图纸,必要时尚需根据气温情况,对尺寸进行计算修正。

1.4、普通碳素结构钢工作地点温度低于-20℃,低合金钢工作地点温度低于-15℃时,不得剪切、冲孔,普通碳素结构钢工作地点温度低于-16℃,低合金结构钢工作地点温度低于-12℃时,不得进行冷矫正和冷弯曲。

1.5、构件的组装必须按照工艺规定顺序进行,由里向外扩展组拼。焊接结构如在负温下组拼时,预留焊缝收缩值宜由试验确定。

1.6、零件组装必须把焊缝两侧各50mm内的铁锈、毛刺、泥土、油污、冰雪等清理干净,并保持接缝干燥,没有残留水分。

1.7、在焊接时必须在焊缝两端设置的起弧板和熄弧板上进行起弧和熄弧操作。严禁在母材上起弧和熄灭弧。

1.8、负温度下露天焊接钢结构时,宜搭设临时防护棚。雨水、雪花严禁飘落在炽热的焊缝上。每条焊缝焊完后,应立即采取保温措施(敷设石棉灰、石棉布等),使其缓慢降温。焊缝温度降到自然气温前不得碰到雨雪。

1.9、当钢板厚度大于9mm时,应采用多层焊接工艺,焊缝由下往上逐层堆焊,并注意控制层间温度。为防止降温过快产生缺陷,原则上一条焊缝应一次焊完,不得中断, 在再次施焊时,应先进行处理,清除焊接缺陷,合格后方可按焊接工艺规定再继续施焊。

1.10、由厚钢板组成的结构,在负温下焊接完成后,应立即进行焊后热处理。范围应在焊缝的两侧板厚的2~3倍范围内,用乙炔火焰进行烘烤,加热温度为150~300℃,保持1~2h。

1.11、当构件在负温下进行热矫正时,钢材加热矫正温度应控制在750~900℃(暗樱红色)之间,加热矫正后应保温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1.12、在低于0℃的钢结构件上涂刷防腐涂层前,应进行涂刷工艺实验。涂刷时必须将构件表面的铁锈、油污、边沿孔洞的飞边毛刺等清除干净,并保持构件表面干燥。雨雪天气或构件上有薄冰时,不得进行涂刷工作。

1.13、构件上有积雪、结冰、结露时,安装前应清除干净,但不得损伤涂层。

1.14、在负温度下安装钢结构的专用机具应按负温度要求进行检验。

1.15、在负温度下安装钢结构时,柱子、主梁、支撑等大构件安装等大构件安装后应立即进行校正。校正后立即进行永久固定。当天安装的构件,要形成空间稳定体系,保证钢结构的安装质量和结构的安全。

2、设备安装

2.1、室内设备安装工程,根据情况进行电暖器、暖气或煤炭炉升温,使室内温度尽量达到常温,然后再行施工。但要保证室内一定的通风,防止煤气中毒事故。

2.2、设备二次灌浆时,对设备基础部分搭设保温蓬,在保温蓬内采取蒸气养护或其它加温防冻措施。

2.3、已就位的设备冻结前应排除积水,封闭设备开口,未安装的设备入库或苫盖保存。

2.4、利用起重机具吊装必须编写技术措施,吊装前要进行技术交底。

2.5、冬季地锚应埋设在平稳、干燥的地方,埋设锚固定点回填土要夯实。

2.6、冬季使用起重栀杆工作时,应注意栀杆底部不能支撑着冰面上。吊装时应将被吊物上的霜雪清扫干净,使之保持干燥,以防在吊装过程中吊装锁具打滑。

2.7、遇到六级以上大风,大雾、大雪等恶劣天气,应停止高空及吊装作业。

2.8、不准用起重机去吊拔埋在地下或冻结在地面或设备上的东西。

2.9、设备支架或垫铁之间的焊接必须遵守钢结构施工的有关规定及措施。

3、管道安装工程

3.1、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进度、质量,根据需要现场制作挡风篷,挡风篷应制作牢靠,防止风进入,影响施焊;焊接作业时管口两端进行封堵,防止形成通堂风。

3.2、工艺阀门试压合格后,不得漏天存放,应存放在防护棚内。

3.3、冬季一般不宜进行水压试验,在征得设计的同意下,尽量采用同等条件下的气压试验,特殊情况要进行水压试验的管道安装工程,要考虑试压过程中的结冰问题,所以在试压管道内注入水之后通过通入蒸汽进行加温,以保证试压过程中的管内温度,以防结冰,试压结束后将水排尽并用压缩空气吹干,防止结冻。

3.4、凡做完水压试验的管道和阀门,应完全清除积水,若积水清除不干净时,应用压缩空气除净,防止因存水造成冻裂,参加水压试验的阀门在积水清除后要将阀门开启。

3.5、管沟回填土,管顶上部500MM以内不得回填直径大于100毫米的块石和冻土块,500毫米以上部分回填石块和冻土不得其中,用机械,机械不得在管沟上行走。

3.6、管配件上有积雪、结冰、结露时,安装前应清除干净,但不得损伤涂层。

3.7、在负温度下安装使用的专用机具应按负温度要求进行检验。

3.8、工艺管道低温下焊接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环境温度,焊缝冷却速度过快将使焊缝淬硬、性能下降甚至生裂纹,导致严重的质量事故。因此特制定以下技术措施:

3.8.1、调整焊接工艺,焊前预热和焊后保温。焊前预热的加热范围,应以焊缝中心为基准侧不应小于焊件厚度的3倍,热源采用火焰,将待焊件预热到15度以上,手感或是用红外温度计在背面测量。控制层间温度不小于60度,当焊缝在低温下停留时间过长,必须重新预热。

3.8.2、按照确定的各钢种焊接施工的最低环境温度,针对部分管道将在冬季施工,对达不到要求的必须采取采暖措施保证环境温度,焊接专业现拟定如下措施在施工中执行:

(1)、小口径管道焊接措施

a、对于比较集中的焊接项目必须采用防火篷布搭设防寒棚,防寒棚要求四周密闭,四角用铁丝进行绑扎、固定;

b、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在防寒棚内应加设碘钨灯或电暖器,以此提高环境温度;

c、当环境温度在0℃及以下的低温中进行壁厚大于或等于6mm的合金钢管子、管件焊接时,除按3.8.1执行时,焊口焊前预热温度还要在原预热规定值上提高30℃~50℃;

d、当环境温度在-10℃及以下低温下壁厚小于6mm的耐热钢管子焊接时,除应加设碘钨灯提高环境温度外,还应对焊口适当进行火焰预热;

e、当环境温度在5℃及以下异种钢焊接时,预热温度应该按照焊接性能较差或合金成分较高的一侧选择,焊口焊前预热温度还要在原预热规定值上提高30℃~50℃;

f、对于需要进行热处理的焊口,焊后应立即进行热处理;若不能立即进行热处理,则应立即进行后热处理;

g、对于部分特殊材质、困难位置或难以采取密闭挡风、取暖等情况的分散管道,可以采取电加热法,并扩大加热范围;

h、高合金焊口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中午气温相对较高期间,避免夜间施工;

i、低温下合金钢焊口焊接时,须用温度计、红外测温仪对焊接场所环境温度进行监控。

(2)、大、中口径管道焊接措施

a、当环境温度在-10℃及以下低温下壁厚大于15mm的碳素钢管焊接时,应对焊口适当进行预热;

b、当环境温度在0℃及以下低温下对需要进行焊后热处理的大口径耐热钢、碳素钢焊接时,除应按3.8.1要求进行提高环境温度,还应按规定进行预热。

c、冬季多层焊接应连接施焊,其中每一层焊道焊完后应及时清理,如发现有影响焊接质量的缺陷,必须清除后再焊。

d、雪后应清除作业区积雪,施焊前,焊口的积雪和冰霜要清理干净,潮湿部位干后,方可施焊。

4、电气、电信和仪表安装工程

4.1、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进度、质量,根据需要现场制作挡风篷,挡风篷应制作牢靠,防止风进入,影响施工。

4.2、电气仪表设备要安装牢固,并做好防护措施,加防护盖的需及时加防护盖,对于有保护箱的仪表设备,仪表保护箱盖要关好,不宜将保护箱盖长久打开。

4.3、电气仪表中需要焊接的工艺,必须执行冬季焊接的有关要求,尤其仪表的导压管,要严格执行第3部分工艺管道焊接有关要求。

4.4、室内作业时,可采用电取暖方式以利于施工及施工质量的保证,在安装工艺、安装设备及元器件有温度要求时,可在空调或暖气开通后再进行施工。对于已安装的设备及元器件,必须采取一定的电取暖方式对室内进行升温。

4.5、根据天气情况,尽量选择天气暖和时进行室外作业,天气寒冷时进行室内作业。

4.6、电缆敷设:根据规范要求,电力电缆在平均气温低于0℃是禁止敷设,控制电缆在平均气温低于-10℃是禁止敷设。在平均气温基本都低于0℃的地方,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保证施工质量,需制定以下措施:

1)、根据天气情况,尽量选择在在气温回升,满足电缆敷设条件下进行电缆敷设。

2)、在天气状况不利的情况下,为了便于电缆的保护和敷设,以及工程的顺利进行可以根据整个工程单元的布局,在统一存放电缆的地方搭设一保温棚,在保温棚内通蒸气、暖气或用电暖器升温,必要的时候可搭设火盆,保证在电缆的敷设过程中不因为电缆温度过低而导致绝缘层脆裂。或通过其他的保温措施保证电缆敷设的顺利进行。

3)、气温降低,电缆绝缘层硬化,在接线的时候应该采取局部电取暖的方式对电缆进行升温,保证工程质量。

4)、冬季施工,由于雨雪天气比较频繁,要注意对劳动成果的防护和保护以及对施工材料的保管和回收。

低保季度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太阳能建筑热量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太阳能建筑的面积日趋增大,建筑节能是近年来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向,也是当代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国家发展的第二步和第三步战略目标,并引导我国建筑业与建筑技术随同世界大潮流迅速前进,太阳能建筑的节能具有很好的前景,大有可为。

我国地域宽广,房屋建筑规模巨大,约有一半建筑位于北方“三北”地区,由于气候原因,每年约有4—6个月的采暖期,该地区规定设置集中采暖系统,以往习惯称之为集中采暖地区。中部地区(冬冷夏热地区),即长江流域地区,虽然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但相对湿度较高,冬季湿冷,而夏季又酷热。该地区属于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包括长江上游在内,涉及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面积180万k平方米,人口近4亿。年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40%,人均产值及人均收入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往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该地区一般城镇住宅围护结构无保温措施,也不设置采暖设施,因此冬夏季室内热环境条件相当差。南方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气候炎热,降温则是主要解决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集中采暖地区城镇住宅围护结构保温、气密性较差,供热系统效率较低,单位面积的采暖能耗要高得多。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建房最多的国家,近年来每年全国建成城镇住宅2亿平方米以上,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建筑热环境的舒适性要求愈趋迫切,中部地区冬季采暖势在必行,各地“空调热”也日渐高涨。所以,如何尽量利用太阳能、合理建筑设计,对北方集中采暖地区可以减少采暖、空调能耗;而对于中部及南部地区,改善室内热环境条件,达到低水平的室内舒适参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我国从80年代起,对城镇多层住宅应用被动太阳能进行采暖及降温技术已有研究,先后在石家庄、滩纺及杭州等处建成了试点建筑,较好的改善了室内热环境条件。当时的技术路线是由热工外算开始,进而建造示范建筑以验证效果。国外从70年代初期起,投入了相当的力量进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工作,应用动态模拟计算,进行建筑热工参数计算分析,进而可以预测室内环境参数,获得应用被动太阳能的最佳建筑设计方案,同时也建设示范建筑以验证软件的可信性。这类从合理建筑及热工设计着手,在增加有限的建设投资下,尽量利用被动太阳能来达到低水平的室内冬夏热环境条件的住宅,这里称为“节能住宅”。

一、各种参数对空温的影响

为了进行参数研究,首先确定了一个基础方案,即对条状住宅建筑模型,取其南向主立面外窗的窗墙比为30.3%,单层窗,外墙与屋面传热系数均为0.83w/(℃??*平方米),换气次数为1.1次h,不考虑内部蓄热量。在进行参数分析时,固定其他参数,仅变化一个参数来分析对室温的影响。

内部蓄热量

蓄热量会影响室温,特别是对最高室温有影响。冬季,内部蓄热量会使月最高温度降低,而使月最低温度升高,至于月平均温度,则略有升高。显然,内部蓄热量可以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条件。对夏季来说,蓄热量同样也降低了月最高温度及升高了月最低温度,而月平均温度则无多大影响。当建筑模型中一个住户内蓄热量相当于100平方米、200mm厚混凝土墙时,可使八月份住宅最高温度下降3c左右,可使一月份住宅最低温度升高2.8℃,这将对室内热环境有较大的改善。

换气次数

可以预见,增加换气次数会使冬季室内热环境变差,但能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对夏季来说,换气次数由1.1次h增加到10次h,可使八月份月最高温度降低4.4℃、月平均温度下降4.8℃,月最低温度下降7.8C.显然,冬季换气次数越低越好,如果园护结构、门窗密闭性好,换气次数可以降低到1.5次/h,此时与1.1次h相比,室温可提高2—3C.

增强夜间通风

降低夏季室温的一个措施是增强夜间通风,计算了三种方案,一是全天以1.1次/h换气,第二种方案全天以10次/hh换气,第三种方案则采取白天(早6一晚2l时)1.1次h换气,夜间(晚21一晨6时)加强通风至10次h.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内部蓄热量较大时,第三方案与第一方案相比,月最高温度下降3.7C,月平均温度下降5.2℃,而月最低温度下降达7.7℃。可见增强夜间通风对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是十分奏效的。

南窗面积

窗户开启面积既与热损失量有关,也与通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的太阳得热量有关。太阳辐射得热量与窗户朝向有密切的关系,相比之下热损失与朝向的关系就不那么密切了。这里分析南向窗户面积对室温的影响。计算三种不同的窗墙比,它们分别是9.3%、30.3%及60.5%。冬季工况计算表明,窗墙比由19.3%增大至60.5%后,一月份最高温度升高3.6℃,平均温度升高2.7℃,而最低温度提高2.5℃的夏季来说,月最高温度、月平均温度及月最低温度分别要提高1.6℃、0.9℃及0.4℃。

由此可见,南向窗墙比大且具有较大内部蓄热量时,可以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条件;至于夏季,南向窗户面积增大会提高一点室温,使室内热环境条件略为变差—点。

主立面朝向

主立面朝向不仅对冬季有影响,而且对夏季也有影响。主立面朝东及朝西时室温相同,与主立面朝南及朝北相比,室内热环境条件都要来得差。对于冬季来说,主立面朝南为最佳。

水平遮阳板伸出长度

夏季除了采用加大通风量来降低室温外,另一条途径是在窗户上方设置遮阳板,以减少太阳入射量。计算了不同伸出长度(水平方向)一月及八月份室温情况。由计算可以得出,水平遮阳板对夏季有明显改善室内热环境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同时也使冬季室内热环境变差。夏季时,水平遮阳板的伸出长度由0,0.4,0.9及1.5m变化时月平均温度可分别降低1.0,2.0及2.2℃,但冬季却也相应降低了月平均温度0.2,0.7及2.2℃。

窗户的层数

增加窗户层数将减少热损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太阳得热量。采用单层宙及双层宙作计算比较,发现双层窗对冬季室温略有改善(一月份平均室温增加0.9℃),但同样使夏季室温略有变差(八月份平均室温升高0.7℃)。

外墙、屋面外表面颜色

外墙、屋面外表面涂成白色会有助于降低夏季室温。进行二种方案比较计算,一种采用吸收率为o.8的深色外表面,另一种吸收率为浅色外表面。计算结果表明,浅色表面可使夏季室内热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同时也使冬季情况变差。在二方案中外墙及屋面传热系数均采取0.83w平方米,八月份平均室温可降低2℃,但一月份平均室温也降低了1.3℃。外墙与屋面保温越好,这种影响将越小。

外墙与屋面热工设计

采用三种方案进行比较计算,

第一方案为外墙与屋面的传热系数及均为0.83w/(℃。m),

第二方案外墙K=0.83w/(℃。m),屋面K=0.28w/(℃。m),

第三方案外墙与屋面K值均为0.28w/(℃。平方米)。

由计算可以看出,屋面保温对降低夏季顶层室温的影响尤其大,第二方案与第一方案相比,八月份月最高温度下降7℃,平均温度下降0.4℃,但月最低温度上升了6℃。从冬季情况看,保温改善有利于室温提高,第三方案与第一方案相比,一月份平均室温升高1.1℃,5最低温度升高了2.4℃,但月最高温度有所下降(5℃)。顶层天花板表面温度受屋面保温影响甚大,对于屋面有很好保温的场合K=0.28w/(℃。m3),在年最热日下午14时,天花板内表面温度仅只比室温高0.5℃,但K=0.83w/(℃。m)的屋面来说,要高出3.8℃。如果采用外墙及=0.74w/(℃。m),屋面X=0.63w/(℃。m),并具有较大的内部莆热量,应用双层窗,加强夜间通风(晚21时至凌晨6时,换气次数为10次/h),此时最热日下午14时室温为37.2℃,天花板内表面温度只有33.6℃,室内热环境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

二、节能住宅设计原则

根据以上参数研究,提出如下设计原则:

1.冬季换气次数应该尽可能低,而夏季则尽可能高。

2.如果具有较大的内部蓄热量,对夏季来说,较好的方案是白天(早6时至晚2l时)维持较低的换气次数,面夜间(晚2l时至晨6时)宜加强通风增加换气次数。

3.内部蓄热量对冬、夏季来说均能减少室温的波动幅度,即降低最高温度,升高最低温度,但对平均温度影响甚小,总的来说,内部首热量能改善室内热环境。

4.采用水平遮阳板来降低夏季室温并不是好的措施,因为它同时较冬季室内效环境变差,除非遮阳板在冬季时可以移开。

5.尽管外墙、屋面外表面涂以浅色可以降低夏季室温,但同时也降低了冬季室温,因面不推荐这种做法。

6.采取南立面大比例的窗墙比,并设计成具有较大内部蓄热量境,对夏季稍为不利。

7.主立面窗户朝南为最佳,朝东及朝西效果最差。

8.窗户、外墙及屋面保温能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特别是屋面保温可以明显地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

三、几个推荐的节能住宅方案

被动太阳能(房)节能住宅方案

参数研究优化计算了北京地区应用被动太阳能采暖的可能性,即研究了是否可能在不设置采暖设备时月平均室温达到16℃。计算结果表明是可能的,其建筑设计参数如下:

1.南立面宙墙比60.5%。

2.具有较大内部蓄热量,相当于户(建筑面积73.1平方米)具有200mm厚混凝土墙体的苦热量

3.双层窗。

4.外墙与屋面的传热系数K=0.28w/(℃。平方米)。

5.冬季换气次数0.5次/h,夏季早6一晚21时换气次数1.1次/h,晚21次/h.

四、节能住宅方案设计原则

由参数研究的结果提出如下设计原则:

1.冬季换气次数宜低(v=0.8次/h),夏季换气次数宜高(v=20次h)(借助于打开宙户利用自然穿堂风)。

2.从防止出现结露危险性观点来看,冬季换气次数至少保持0.8次h.

3.增加内部蓄热量可使室内温度被动减弱,使夏季及冬季的最高温度下降,使最低温度升高,不过,内部蓄热量对平均温度的影响甚微。总之,内部蓄热量可以使室内热环境条件得到改善。

4.与较小的南向窗户相比,加大南向窗户面积,并配以相对较高的内部蓄热量,可以较好的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条件。这种做法只是稍微使夏季室内热环境条件变差。

5.选择建筑南向主立面为最佳,而主立面东向或西向为最差。

6.南向窗户上部的水平遮阳板对改善夏季室内环境的作用不明显,除非在冬季时可以移开。

7.为了避免冬季卧室及起居室出现结露,在安排厨房、浴室、厕所位置时要注意与主要使用房间的隔断,并合理利用穿堂风,最好设置机械排风装置。

低保季度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移动式钻井平台 钻井 海洋环境 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047-02

移动式钻井平台可以在不同海域移动作业,根据《海上移动平台入级与建造规范》的要求,目前国内设计的移动式钻井平台多为无冰期作业。海上钻井设备投资高、建造周期长,目前不能满足现有海洋石油的开发速度,需要钻井平台在冬季仍然坚持海上作业,以满足海上石油开发的需求。冬季海上作业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海冰对结构物的影响;低温对钻井作业的影响;海上结冰对作业期间应急的影响。通过对冬季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可以为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提供安全支持。

1 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特点

移动式钻井平台设计为无冰期平台,在冬季开展海上作业会受所在海域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大,其冬季钻井作业有如下特点。

(1)自升式钻井平台钻井作业属于滩海海域钻井作业,冬季钻井作业具有一般海洋钻井的风险,需要满足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颁布的安全规定和要求;(2)冬季钻井作业期间环境温度低,作业期间各种管线、罐体等可能发生冻堵,因此需做好防冻保温措施;(3)渤海海域冬季可能会出现海冰,这对无冰期设计钻井平台影响非常大。海冰可能会损坏钻井平台结构,特别是坐底式钻井平台,其桩柱结构多,受冰载荷影响显著;(4)冬季钻井期间,部分守护船停靠码头存在结冰的可能,受潮位和海冰影响守护船可能不能根据平台要求及时到达平台海域实施守护;(5)海冰可能会对冬季海上钻井作业的物资供应、应急救援、钻井船撤离等产生影响。

2 冬季钻井作业安全风险分析技术路线

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风险分析依据海洋石油生产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和规范,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出发,采用系统化的方法全面总结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的特点,从钻井平台的设备设施、钻井作业、安全管理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渤海海域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的风险水平,提出有效且可操作的措施。

2.1 设施设备风险分析

冬季钻井作业的设施设备风险主要是由于冬季海冰对平台结构的影响和低温对设施设备作业能力的影响。针对此类风险,钻井平台冬季作业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控制。

(1)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需要加强设备管理,如针对冬季钻井作业编制“策划书”和“冬季作业计划书”等,对冬季钻井作业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定明确的要求;(2)冬季钻井作业前须选用满足海上作业要求的较为先进设备设施,制订设备台帐和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并针对冬季钻井作业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

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过程中,为保障作业安全和作业工期,必须强化设施设备的管理。针对冬季设备设施的管理,需要对以下几点进行重点考虑。

(1)作业前严格执行专业设备检验的规定,作好冬季钻井作业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2)作业前对钻井平台的设备设施进行专项检查,及时整改设备问题,以降低冬季钻井作业的风险水平;(3)针对冬季钻井作业海上环境的不同(如低温等),作业人员需加强作业现场的设备检查、保养管理,增加海上检查和保养的工作力度;(4)目前国内设计的钻井平台允许作业时的日平均最低环境温度均不低于-10℃,且无海冰,当作业环境条件不满足要求时,立即停止作业,当接到冰情预报时及时启动应急程序,提前安排应急撤离准备工作;(5)冬季钻井过程中,需制订完善的钻井平台设备设施冬季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设备设施作业时性能良好。

2.2 冬季钻井作业风险分析

移动式钻井平台大多均设计为无冰期作业,相对来说缺乏冬季钻井作业经验,因此业主须针对平台特点及冬季海上生产制订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和应急预案、冬季设备操作规程,并对生产设施采取良好的电热保温及有效的防冻措施。本文利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对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进行风险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又称初步危险分析,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括性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前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可以比较全面的辨识作业期间的危险有害因素,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低保季度工作总结篇(6)

摘要:太阳能建筑热量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太阳能建筑的面积日趋增大,建筑节能是近年来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向,也是当代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国家发展的第二步和第三步战略目标,并引导我国建筑业和建筑技术随同世界大潮流迅速前进,太阳能建筑的节能具有很好的前景,大有可为。

我国地域宽广,房屋建筑规模巨大,约有一半建筑位于北方“三北”地区,由于气候原因,每年约有4—6个月的采暖期,该地区规定设置集中采暖系统,以往习惯称之为集中采暖地区。中部地区(冬冷夏热地区),即长江流域地区,虽然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但相对湿度较高,冬季湿冷,而夏季又酷热。该地区属于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包括长江上游在内,涉及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面积180万k平方米,人口近4亿。年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40%,人均产值及人均收入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往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该地区一般城镇住宅围护结构无保温办法,也不设置采暖设施,因此冬夏季室内热环境条件相当差。南方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气候炎热,降温则是主要解决的新问题。

和发达国家相比,集中采暖地区城镇住宅围护结构保温、气密性较差,供热系统效率较低,单位面积的采暖能耗要高得多。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建房最多的国家,近年来每年全国建成城镇住宅2亿平方米以上,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建筑热环境的舒适性要求愈趋迫切,中部地区冬季采暖势在必行,各地“空调热”也日渐高涨。所以,如何尽量利用太阳能、合理建筑设计,对北方集中采暖地区可以减少采暖、空调能耗;而对于中部及南部地区,改善室内热环境条件,达到低水平的室内舒适参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我国从80年代起,对城镇多层住宅应用被动太阳能进行采暖及降温技术已有探究,先后在石家庄、滩纺及杭州等处建成了试点建筑,较好的改善了室内热环境条件。当时的技术路线是由热工外算开始,进而建造示范建筑以验证效果。国外从70年代初期起,投入了相当的力量进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工作,应用动态模拟计算,进行建筑热工参数计算分析,进而可以猜测室内环境参数,获得应用被动太阳能的最佳建筑设计方案,同时也建设示范建筑以验证软件的可信性。这类从合理建筑及热工设计着手,在增加有限的建设投资下,尽量利用被动太阳能来达到低水平的室内冬夏热环境条件的住宅,这里称为“节能住宅”。

一、各种参数对空温的影响

为了进行参数探究,首先确定了一个基础方案,即对条状住宅建筑模型,取其南向主立面外窗的窗墙比为30.3%,单层窗,外墙和屋面传热系数均为0.83w/(℃??*平方米),换气次数为1.1次h,不考虑内部蓄热量。在进行参数分析时,固定其他参数,仅变化一个参数来分析对室温的影响。

内部蓄热量

蓄热量会影响室温,非凡是对最高室温有影响。冬季,内部蓄热量会使月最高温度降低,而使月最低温度升高,至于月平均温度,则略有升高。显然,内部蓄热量可以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条件。对夏季来说,蓄热量同样也降低了月最高温度及升高了月最低温度,而月平均温度则无多大影响。当建筑模型中一个住户内蓄热量相当于100平方米、200mm厚混凝土墙时,可使八月份住宅最高温度下降3c左右,可使一月份住宅最低温度升高2.8℃,这将对室内热环境有较大的改善。

换气次数

可以预见,增加换气次数会使冬季室内热环境变差,但能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对夏季来说,换气次数由1.1次h增加到10次h,可使八月份月最高温度降低4.4℃、月平均温度下降4.8℃,月最低温度下降7.8C.显然,冬季换气次数越低越好,假如园护结构、门窗密闭性好,换气次数可以降低到1.5次/h,此时和1.1次h相比,室温可提高2—3C.

增强夜间通风

降低夏季室温的一个办法是增强夜间通风,计算了三种方案,一是全天以1.1次/h换气,第二种方案全天以10次/hh换气,第三种方案则采取白天(早6一晚2l时)1.1次h换气,夜间(晚21一晨6时)加强通风至10次h.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内部蓄热量较大时,第三方案和第一方案相比,月最高温度下降3.7C,月平均温度下降5.2℃,而月最低温度下降达7.7℃。可见增强夜间通风对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是十分奏效的。

南窗面积

窗户开启面积既和热损失量有关,也和通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的太阳得热量有关。太阳辐射得热量和窗户朝向有密切的关系,相比之下热损失和朝向的关系就不那么密切了。这里分析南向窗户面积对室温的影响。计算三种不同的窗墙比,它们分别是9.3%、30.3%及60.5%。冬季工况计算表明,窗墙比由19.3%增大至60.5%后,一月份最高温度升高3.6℃,平均温度升高2.7℃,而最低温度提高2.5℃的夏季来说,月最高温度、月平均温度及月最低温度分别要提高1.6℃、0.9℃及0.4℃。

由此可见,南向窗墙比大且具有较大内部蓄热量时,可以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条件;至于夏季,南向窗户面积增大会提高一点室温,使室内热环境条件略为变差—点。

主立面朝向

主立面朝向不仅对冬季有影响,而且对夏季也有影响。主立面朝东及朝西时室温相同,和主立面朝南及朝北相比,室内热环境条件都要来得差。对于冬季来说,主立面朝南为最佳。

水平遮阳板伸出长度

夏季除了采用加大通风量来降低室温外,另一条途径是在窗户上方设置遮阳板,以减少太阳入射量。计算了不同伸出长度(水平方向)一月及八月份室温情况。由计算可以得出,水平遮阳板对夏季有明显改善室内热环境的功能,但遗憾的是,同时也使冬季室内热环境变差。夏季时,水平遮阳板的伸出长度由0,0.4,0.9及1.5m变化时月平均温度可分别降低1.0,2.0及2.2℃,但冬季却也相应降低了月平均温度0.2,0.7及2.2℃。

窗户的层数

增加窗户层数将减少热损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太阳得热量。采用单层宙及双层宙作计算比较,发现双层窗对冬季室温略有改善(一月份平均室温增加0.9℃),但同样使夏季室温略有变差(八月份平均室温升高0.7℃)。

外墙、屋面外表面颜色

外墙、屋面外表面涂成白色会有助于降低夏季室温。进行二种方案比较计算,一种采用吸收率为o.8的深色外表面,另一种吸收率为浅色外表面。计算结果表明,浅色表面可使夏季室内热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同时也使冬季情况变差。在二方案中外墙及屋面传热系数均采取0.83w平方米,八月份平均室温可降低2℃,但一月份平均室温也降低了1.3℃。外墙和屋面保温越好,这种影响将越小。

外墙和屋面热工设计

采用三种方案进行比较计算,

第一方案为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及均为0.83w/(℃。m),

第二方案外墙K=0.83w/(℃。m),屋面K=0.28w/(℃。m),

第三方案外墙和屋面K值均为0.28w/(℃。平方米)。

由计算可以看出,屋面保温对降低夏季顶层室温的影响尤其大,第二方案和第一方案相比,八月份月最高温度下降7℃,平均温度下降0.4℃,但月最低温度上升了6℃。从冬季情况看,保温改善有利于室温提高,第三方案和第一方案相比,一月份平均室温升高1.1℃,5最低温度升高了2.4℃,但月最高温度有所下降(5℃)。顶层天花板表面温度受屋面保温影响甚大,对于屋面有很好保温的场合K=0.28w/(℃。m3),在年最热日下午14时,天花板内表面温度仅只比室温高0.5℃,但K=0.83w/(℃。m)的屋面来说,要高出3.8℃。假如采用外墙及=0.74w/(℃。m),屋面X=0.63w/(℃。m),并具有较大的内部莆热量,应用双层窗,加强夜间通风(晚21时至凌晨6时,换气次数为10次/h),此时最热日下午14时室温为37.2℃,天花板内表面温度只有33.6℃,室内热环境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

二、节能住宅设计原则

根据以上参数探究,提出如下设计原则摘要:

1.冬季换气次数应该尽可能低,而夏季则尽可能高。

2.假如具有较大的内部蓄热量,对夏季来说,较好的方案是白天(早6时至晚2l时)维持较低的换气次数,面夜间(晚2l时至晨6时)宜加强通风增加换气次数。

3.内部蓄热量对冬、夏季来说均能减少室温的波动幅度,即降低最高温度,升高最低温度,但对平均温度影响甚小,总的来说,内部首热量能改善室内热环境。

4.采用水平遮阳板来降低夏季室温并不是好的办法,因为它同时较冬季室内效环境变差,除非遮阳板在冬季时可以移开。

5.尽管外墙、屋面外表面涂以浅色可以降低夏季室温,但同时也降低了冬季室温,因面不推荐这种做法。

6.采取南立面大比例的窗墙比,并设计成具有较大内部蓄热量境,对夏季稍为不利。

7.主立面窗户朝南为最佳,朝东及朝西效果最差。

8.窗户、外墙及屋面保温能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非凡是屋面保温可以明显地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

三、几个推荐的节能住宅方案

被动太阳能(房)节能住宅方案

参数探究优化计算了北京地区应用被动太阳能采暖的可能性,即探究了是否可能在不设置采暖设备时月平均室温达到16℃。计算结果表明是可能的,其建筑设计参数如下摘要:

1.南立面宙墙比60.5%。

2.具有较大内部蓄热量,相当于户(建筑面积73.1平方米)具有200mm厚混凝土墙体的苦热量

3.双层窗。

4.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K=0.28w/(℃。平方米)。

5.冬季换气次数0.5次/h,夏季早6一晚21时换气次数1.1次/h,晚21次/h.

四、节能住宅方案设计原则

由参数探究的结果提出如下设计原则摘要:

1.冬季换气次数宜低(v=0.8次/h),夏季换气次数宜高(v=20次h)(借助于打开宙户利用自然穿堂风)。

2.从防止出现结露危险性观点来看,冬季换气次数至少保持0.8次h.

3.增加内部蓄热量可使室内温度被动减弱,使夏季及冬季的最高温度下降,使最低温度升高,不过,内部蓄热量对平均温度的影响甚微。总之,内部蓄热量可以使室内热环境条件得到改善。

4.和较小的南向窗户相比,加大南向窗户面积,并配以相对较高的内部蓄热量,可以较好的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条件。这种做法只是稍微使夏季室内热环境条件变差。

5.选择建筑南向主立面为最佳,而主立面东向或西向为最差。

6.南向窗户上部的水平遮阳板对改善夏季室内环境的功能不明显,除非在冬季时可以移开。

7.为了避免冬季卧室及起居室出现结露,在布置厨房、浴室、厕所位置时要注重和主要使用房间的隔断,并合理利用穿堂风,最好设置机械排风装置。

低保季度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

夏热冬暖地区位于我国南部,在北纬27°以南,东经97°以东部分地区,包括海南全境、广东大部、广西大部、福建南部、云南小部分以及香港、澳门与台湾。该地区夏季漫长,冬季寒冷时间很短,甚至几乎没有冬季,长年气温高且湿度大,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小,太阳辐射强烈,雨量充沛。最热月平均温度25℃~29℃,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10℃,累年日平均温度大于等于25℃的天数为100~200d。由此可见,这一地区的建筑必须充分满足夏季的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但对于夏热冬暖地区的北区可兼顾。

1.夏热冬暖地区的气候特征与既有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状况

冬季的采暖要求。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普遍采用240mm或180mm厚实心普通砖或190mm厚空心普通砖墙,其传热系数值K>1.8W/(m2・K),隔热性能比较差,尤其是西向的墙体在夏季其内表面温度可达到35℃~36℃,接近夏季室外计算温度的最高值。传统预制板架空通风屋顶[K=3.0W/(m2・K)]虽有一定的隔热效果,但在夏季高温炎热的气候条件下,经实测其内表面最高温度可达40T;左右,对人体产生明显的热辐射。与围护结构墙体相比,门窗的热阻远低于墙体,是隔热的薄弱环节。由于既有建筑的门窗多采用单层铝合金窗[K=6.25W/(m2・K)],有的还是气密性很差的木窗、钢窗,空调的耗能近一半是该处引起的。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建筑由于护结构(包括门窗部分)的传热系数偏大,门窗气密性差,屋顶隔热性能不足,在炎热的夏季室内气温超过30℃,有的甚至高过33℃~35℃,远高于夏季室内热舒适温度的上限28t,不仅使该地区夏季室内热环境难以满足人们的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需要,而且造成空调能耗的巨大浪费。

2.墙体节能改造技术

根据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计算:Q=K(ti- te)F可知,要降低传热量,必须减少传热系数K的值、护结构的面积F以及室内外的温差(ti- te)。由于外墙围护结构面积占整个建筑表面积的比例较大,对于一幢层数在6层的单元式住宅,外墙面积约占整个建筑护结构面积的65%,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这一比例将进一步增大。同时,通过外墙传热所造成的能耗损失约占建筑护结构总能耗损失的50%。由此可见,加强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对提高建筑节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对既有建筑外墙的节能改造,可通过提高建筑外墙的总热阻、设置通风隔热墙以及外遮阳等技术措施来达到减少能耗的目的。对外墙的节能改造可采取加设隔热层的做法,使其传热系数值K=1.0W/(m2・K);对于相对平整大片的东、西墙面还可采用通风隔热墙的做法,若在通风墙体的顶部与底部设置可开闭的通风口,在冬季关闭通风口还能起到保温墙的作用。

从围护结构内表面平均温度计算公式Qi=t i + ( tsa-t i)R i/R可知,为降低室内内表面温度包,除了增大围护结构的总热阻只外,还叮以采取降低室外平均综合温度乙的方法。为此,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还可以通过对外墙采取遮阳和对外墙进行浅色饰面的措施,降低太阳对外墙的辐射强度及减少外墙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以达到降低室外综合温度的目的,其中采用绿色藤蔓植物遮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利用绿色植物的生态隔热措施,不仅能遮阳,降低太阳对护结构的辐射强度,而且由于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蒸腾作用,降低了遮阳构件对周围环境的太阳辐射反射和热转移量,从而有利于改善建筑外部的热环境,进而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此外,若遮阳设施采用用具有光电转换功能的太阳能光伏电磁板,不仅遮阳还能利用太阳能。

3.屋顶节能改造技术

与外墙面相比,屋面所占建筑外表面面积的比例,虽低于墙体,但由于所处的位置特殊,对建筑的能耗影响较大。既有建筑的屋面隔热多采用预制板架空通风隔热屋顶,未设保温隔热材料,其传热系数K=3.0W/(m2・K),远低于该地区目前现行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值K≤1.0W/(m2・K)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K≤0.9W/(m2・K)的要求。在炎热的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别使屋顶表面的综合温度高达70℃~80℃,顶层室内温度要比下层的室内温度高出3℃~4℃,增加了顶层房间的空调能耗。因此,提高既有建筑的屋面隔热性能,对改善顶层的热环境和降低建筑的能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窗户节能改造技术

窗户与其他建筑护结构相比,由于其传热系数大,气密性差,且太阳辐射透过率高,因此是建筑隔热的最薄弱环节。目前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建筑的窗户普遍为单层铝合金窗,其传热系数K值高达6.0~6.5W/(m2・K)。早期建造的建筑有的还是采用钢窗或木窗,气密性就更差。针对上述窗户节能存在的问题,应从减小其传热系数、提高气密性以及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等方面着手进行节能改造。

5.改善既有建筑外部环境,减弱室外热湿作用

室内热环境总是受到室外热湿作用的影响,尤其在门窗开启时其影响更甚。为改善建筑内部的热环境和降低由于外部热湿环境的不利影响所造成的建筑能耗,除了上述的提高建筑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外,还可以通过改善既有建筑外部环境的小气候、减弱室外的热湿作用来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对既有建筑的外部环境改造可采取在其周围种植被乔木、将硬地改为透水性铺砖地面、在建筑外墙进行垂直绿化、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在建筑的周边设置水体等。以上这些措施都能起剑减弱太阳对建筑的热辐射和降低室外综合温度的作用。

6. 结语

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一项长期的且量大面广的工作。为使该项工作真正得以落实,充分发挥其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还必须加强有关政策方面的研究,以政策扶持推动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开展。应采取各项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建立专门的建筑节能工程公司从事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