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商贸物流专员工作计划

商贸物流专员工作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01 15:04:52

商贸物流专员工作计划

商贸物流专员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对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明确服务内容,完善管理制度,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促进流动人口守法经营、依法生育、合法发展。

二、工作目标

1、菜市场和综合市场:管理单位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流动人口日常服务管理工作,准确掌握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分会),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街道和市场管理单位共同开展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2、大型商业街区:管理单位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流动人口日常服务管理工作,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派出所应利用当地社区警务室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准确掌握商业街区流动人口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和计划生育信息。街道和商业街区管理单位共同开展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3、大型物流综合市场:市场管理单位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流动人口日常服务管理工作,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派出所应利用市场警务室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准确掌握市场流动人口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和计划生育信息。街道和市场管理单位共同开展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三、工作安排

(一)摸底清查阶段(9月上旬)。开发区、各街道对本辖区内集贸市场(包括批发零售市场、物流市场及菜场等)开展清查工作,摸清集贸市场内流动人口数(育龄和已婚育龄妇女数、生育和性别比),集贸市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和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情况。认真总结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主要经验和做法,理清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打算。

(二)组织实施阶段(9月中旬至11月)。按照本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进行贯彻落实。大力宣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省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办法》等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市场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和计生协会(分会)组织建设,实现流动人口协会覆盖面达85%,提升流动人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水平;建立和完善集贸市场流动人口台帐,更新维护集贸市场宣传阵地。

(三)监督检查阶段(12月)。区集贸市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将成立联合督查组,依照本意见和目标管理考核相关要求对各地集贸市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开展考核评估,推出典型,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全面提升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成立集贸市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集贸市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问题。

(二)明确工作职责。综治部门要加强对集贸市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帮助解决。人口计生部门要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负责制定市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方案;指导和协助各市场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建设和服务阵地建设;组织对市场专(兼)职计生工作人员计生政策、业务能力等培训;组织协调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估工作。公安部门要督促市场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流动人口协管员;按照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工作要求,借助市场管理部门力量,共同做好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登记和上传工作。商务、工商等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抓好集贸市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和计划生育协会建设,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制度;工商部门要向同级人口计生部门提供18-49周岁外来人口中成年育龄妇女的个体工商户登记信息。

商贸物流专员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 商贸基地 人才支撑体系 机制

商贸业具体指在我国第三产业中发挥商品流通功能的行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餐饮业、仓储业、对外贸易等,与物流业的联系非常紧密。目前梧州市存在着商贸物流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人才比重较低,学历层次偏低 , 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更新慢等现实问题;而且梧州市位于广西的东南部,离广西首府较远,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同时临近广东,人才容易流失。据2007年梧州市统计局的统计,每10万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5174人,从事商贸物流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是屈指可数,无法满足商贸物流业的需求。因此,构建以人才资源为核心 ,通过政策、资金、市场、环境、服务、教育、培训、激励等因素建立起来的科学的研才、引才、育才、用才支撑体系,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对梧州市商贸基地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梧州市区域性商贸基地人才支撑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缺乏科学的人才观。对人才推动经济的作用认识不够,尚未真正形成重视人才规划、以人为本的意识。

2.人才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人才市场机制、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培训机制和人才使用机制等尚未健全。

3.资金投入不足。人才创业环境、人才引进和开发资金投入等难以适应实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难度。

4.人才教育制度和体系不够完善。普通高等院校、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专业人员供应数量未能及时顺应市场需求,继续教育主要采取以商贸物流知识的教育、培训等短期强化培训方式,导致接受培训人员掌握的知识缺乏系统性,缺乏深度和广度,业务水平难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构建梧州市区域性商贸基地人才支撑体系的对策和措施

梧州市商贸基地要解决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就必须建立全面系统的人才支撑体系,通过政策、资金的倾斜和市场、环境的改善,为人才的挖掘、引进、培养和使用服务,最终达到促进梧州市区域性商贸基地发展的目的。

1.规范和完善人才市场机制

(1)构建人才宏观调控机制

成立以梧州市委和市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基础、以梧州市委组织部、梧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梧州市人事局、梧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梧州学院、梧州职业学院等高等院校为依托的人才研究中心,根据梧州市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战略,分析研究商贸基地发展对人才资源开发的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资源规划,提出可行性对策, 加强宏观调控;并及时根据规划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人才资源规划。

(2)健全人才政策法规体系

要勇于破除影响人才创造力发挥的体制, 积极推进人才制度、政策、机制、手段的创新, 不断优化和完善以人才竞争、人才评价、人才使用、人才流动、人才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法规体系,并抓好相关政策的细化、分解、配套、补充,形成人才工作的政策体系。

(3)健全人才开发机制

改革以行政手段配置人才资源为主的人才开发机制,加快建立开放、灵活的市场配置机制, 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用人单位通过市场自主择人和人才进入市场自主择业,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才自身价值与商贸物流企业发展需求相匹配。

(4)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运行机制

发展人才市场中介组织, 健全中介服务体系,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的作用达到人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健全配套的人才市场管理法规和运作规则;建立人事争议法规 ,为人才市场的发育和发展保驾护航;加强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 促进人才市场向信息网络型方向发展。

(5)树立 “以人为本” 的服务理念

人才交流中心应强化服务功能,对商贸基地急需专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商贸物流人才,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具有本科和大专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可先在本地落户后择业,两年内免交人事服务费;引进的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才,不受编制限制,专业技术职务可直接聘任;留学回国的优秀博士,可由有关部门协调安排工作。

2.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1)完善人才需求信息采集机制

梧州建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后,梧州经济有可能成为通道经济。梧州市商贸基地除了采用传统的贸易手段外,更多地需要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发挥它的区域性商贸集散地的作用。因此,大量需要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物流等学科以及这些学科领域相互交叉学科的专业技术人才。梧州市人才交流中心应定期通过电子化政府门户网站人才需求岗位目录,组织相关单位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方式, 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

(2)完善聚才机制

①加强政策导向聚才。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和现有人才到商贸物流企业就业;鼓励在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到商贸物流企业中兼职,或通过其他方式为商贸物流企业服务;充分利用选聘和挂职服务的渠道,从经济发达地区、知名高校引进商贸物流人才来梧州挂职锻炼,为梧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

②坚持以事业聚集人才。要抓住当前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东部产业转移、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建设的机遇,做好商贸物流工作,进一步拓宽商贸物流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和空间,吸引商贸物流人才到梧州干事创业,努力形成商贸物流产业在人才规模、层次、结构和水平上的综合优势。

③加大人才引进资金投入。以优惠的待遇大力吸引国内外商贸物流优秀人才:对引进的高职称、高学位人才, 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定年限的工作合同后, 市财政一次性给予安家费, 并根据项目情况给予科研启动经费,实现人才优势与商贸经济的相互促进。

④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城市交通、卫生状况,营造最佳人居环境;尽力为中青年商贸物流专家的父母、配偶和子女户口迁入,子女入学,配偶就业提供便利;为商贸物流专家提供良好的培训、疗养、保健服务。

(3)完善柔性引才引智机制

①制定促进人才柔性流动的政策措施,鼓励国内外优秀商贸物流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在不改变与原单位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兼职、短期聘用、人才租赁、科研项目(课题)承包、技术承包、合作研究、培训讲学、决策咨询等多种方式为我市经济发展服务。

②通过政府、民间、中介等多种渠道,广泛建立人才交流与合作关系,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我市商贸基地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

③建立专家组织。通过梧州的人才和梧州在外工作的人才推荐和介绍商贸物流专家,建立专家组织。

④技术合作。鼓励人才以专利、 技术、 成果等要素参与分配或折算股本参与分红。

3.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1)实现人才培养+形式多样化

开展大规模人才培训既要立足本地培训资源, 依托梧州学院和梧州职业学院, 充分发挥我市师资力量的作用,又要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人才智力开展人才培训服务, 同时也要选送部分有发展前途的优秀人才赴区内外乃至国外高等院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选送人才至经济发达地区进修、学习,或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等等, 形成立体化人才培训模式。

(2)健全人才教育制度和体系

①建立完善的多层次普通高等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专科教育,努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商贸物流专业教育层次。研究生教育目前只能是联合其他高校办学,主要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科研人员和高等学校教师,培养的重点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知识结构的人才;大学本科教育主要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应该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比较宽的知识面和比较强的适应性;专科层次教育主要培养中级管理人员,培养的重点是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②加强和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

梧州学院增设成人教育学院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梧州职业学院一起,承担梧州市商贸物流从业人员的在职与继续教育培训重任。同时还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办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与共享。

成人教育既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又要重视基本理论的提高,帮助现有商贸物流从业人员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或将非商贸物流专业的人员培养为梧州市商贸基地发展所需的人才,扩大商贸物流人才队伍。职业教育的重点是专业技能,可采取短期培训或长期培训的形式,并分不同的层次培养,科学设计培训内容,把学和用更好地结合起来,使从业人员不断适应商贸物流技术与管理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③建立从业资格认证制度

商贸物流组织、机构、团体协会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组织各种系统的培训, 将参加商贸物流培训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作为商贸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上岗基本资格。

(3)注重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设置

重点设置、建设符合区域性商贸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和核心课程,以及具有明显支撑作用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物流管理、公共管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数学等学科,并注意加强学科专业交叉、渗透与整合,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设置相应的。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的划分可以更细一些。

(4)建立“双元制”教学模式

“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根本标志是学生一边在学校接受包括文化知识在内的教育 ,一边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二者交替进行。梧州市商贸基地的人才培养以梧州学院和梧州职业学院为依托 ,在学生毕业前安排职业技能培训 ,毕业后很快就可以为商贸企业所用,实现“零距离上岗”。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议梧州学院成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引进人才力度,构建以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内容的教师培养长效机制,给教师创造机会条件,提供时间、经费,鼓励和帮助教师提升学位、职称层次和提高教育、教学、科研、实践、创新能力,最终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 )文件要求的生师比18:1以下,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和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分别占专任教师的30%以上的教师学位、职称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

(6)成立专门研究机构

在梧州学院成立商贸物流研究所,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建立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对国内外商贸物流形势、政策法规、理论前沿、方式方法和梧州市及周边商贸环境等相关资料的搜集和详尽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向梧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梧州市区域性商贸基地发展的战略、对策和政策建议;承担商贸物流方面的研究项目和专项课题;充分联系商贸物流管理方面的实际,为企业提供各类咨询服务,从而保证梧州市区域性商贸基地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构建人才使用机制, 为发挥人才作用创造良好环境

(1)营造有利于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 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和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体制环境。必须遵循商贸物流人才成长规律, 不断改善人才的工作条件, 着力建立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崇尚成功、包容失败的用人制度, 创建鼓励人才想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服务环境。

(2)要协调好各类人才的利益关系, 创造能够实现人人成才的良好发展环境。

①既要多渠道吸引外地人才, 又要切实保护好本地现有人才的积极性, 防止出现因待遇不均导致人才流失的现象发生。

②既要发挥好高级人才的领军作用, 又要重视一般人才的基础性地位, 关心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才的正当利益。

③既要注意加强人才的业务知识、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育, 又要注意实现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全面发展,使各类人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三、结语

梧州市商贸基地要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为梧州市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傅为忠唐国跃张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人才支撑体系研究[J].北京:科技和产业,2007(4)

[2]宫银峰 刘长发:努力构建实施跨越式发展的人才支撑机制[J].河南:领导科学,2007(11)

[3]白世贞 陈化飞: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研究[J].黑龙江:商业研究,2004(20)

商贸物流专员工作计划篇(3)

一是理清工作思路。商贸流通服务业的繁荣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实现XX流通业的跳跃式发展,必须把商贸流通业与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基础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用城市建设,激活、繁荣商贸服务业,同时通过引进商贸大项目,促进城市建设,服务工农业生产。

二是明确发展目标。根据XX实际,确立了商贸发展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商贸业增加值占本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商贸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不断提高,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年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增长15以上的奋斗目标。

三是制定商贸发展规划。根据地理位置、区位优势和业态发展状况,确立了在城区西部规划建设以服务于现代工业为目标的工业品批发市场组团,在城区南部建设以服务于现代农业为目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组团,在市区建设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六个各具特色的商贸服务区域,在城乡结合部和乡镇驻地规范完善首集市场,在镇村发展连锁经营网点。

四是出台扶持政策。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培强骨干流通企业推进流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包括财政、税收扶持在内的一系列培强骨干流通企业和连锁企业经营发展的优惠政策,优化了流通发展环境,推动了流通业的快速发展。

二、龙头带动、龙身舞动,大项目建设与完善城乡市场网络相结合,构筑商贸大舞台

一是龙头带动,加快建设商贸流通大项目。自上海联华、湖南醴陵花炮、江苏新世纪服饰超市、曲阜梦工场摄影、江西正邦集团、临沂一家人超市落户XX后,来XX投资的市外商贸企业逐年增多。今年以来,又先后开工建设了联华超市二期、汇丰大酒店、明天商贸城、荣峰大酒店、金鼎商务广场、春天城市花园、桃园商务酒店、银座XX商厦、平阳国际商业中心、联华家电城等十个商贸大项目,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利税1亿元,安置6000人就业。XX百货大楼与山东银座合作,将现百货大楼全部拆除,原地新建一栋地下一层、地上五层、总面积2万平方米的营业大楼。建成后将成为集休闲、餐饮、购物为一体的高档豪华购物广场。该工程总投资6000万元,由山东银座经营,预计年商品经营额2亿元,利税1000万元,安置1000人就业,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明天商贸城一期工程装饰家居市场6万平方米设施基本完工,今年9月投入使用,平阳国际商业中心总投资2亿元,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将于年底开业,明天商贸城和平阳市场建成后将与青龙路市场功能互补,基本搭起XX市场建设的骨架.

二是龙身舞动,调整规范市场布局。随着XX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城市化水平不断加快,市民的收入也不断提高,原有的消费品市场已远远不能适应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交易杂乱拥挤、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等问题随之而来。平阳市场的拆除重建拉开了作为商贸流通“龙身”的各类市场改造的帷幕。城区各村居、企业纷纷利用有利场地,自筹资金建设市场。去年8月以来,已有向阳市场、银河市场、中心商贸市场、不夜城西市场、益康副食品批发市场、朝阳市场等8个市场相继建成并开市,不但有效的解决了占道经营、阻碍交通、污染环境问题,而且,由于市场经营定位的细分,扩大了经营规模,形成了明显的聚集效应,市场交易空前活跃。到目前,XX已建设并规范完善了108处市场,其中,农村大集22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39处,工业品专业市场44处,大型综合市场3处,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综合与专业相配套,分类明确、各具特色的市场体系。上半年,预计实现集市贸易成交额30亿元,同比增长21。

三是龙尾摆动,广设连锁经营网点。在大型商贸建设项目、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XX的推进流通现代化工程也风起云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展起来,烟草专卖、早餐工程、碘盐专营、农资配送、药业连锁、超市下伸等业务的开展,都以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服务为核心,引领了XX流通现代化的进程。目前已形成成品油、碘盐、烟草、农资、药业、肉食、民爆器材、烟花爆竹等8类商品连锁经营体系,全市连锁店铺发展到3000多家,各类加盟店、专卖店、便利店20__多家,连锁经营额6.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12以上。XX青云购物中心有限公司作为XX商贸零售业的龙头企业,抓住商务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契机,作为全国第一批试点企业,在开发区开工建设了物流配送中心,开展包装加工业务,同时广设连锁配送网点,今年将设立联华超市乡镇店20家、村级店50家,对镇村店的配送率达到40以上,实现了配送一体化、管理网络化、经营现代化。XX农资公司则一头连着生产企业,一头连着村级网点,投资300万元建立农资配送中心,与全国30余个农资厂家、科研单位建立了“双总”业务关系,农资品种60余个,同时,在全市设立农资连锁配送服务站60处,农资代销网点526处,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服 务网络。今年已销售各种化肥6万吨、农药120吨,农地膜200吨,XX农资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

三、加强领导、内引外联,启动民间资本与扩大招商引资相结合,提高商贸流通承载力

XX市委、市政府清醒的认识到,商贸流通行业若没有众多的知名企业入驻XX、没有大的资金注入是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于这种认识,XX政府一方面以城市旧村改造为契机,以较少的城建投资启动民间资本注入流通业,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方面给商贸各部门及城区各村居加任务、压担子,其中给商贸局的招商引资任务由去年的500万元,猛增至今年的3000万元,促使各部门、单位、村居利用各种渠道、采取不同形式对外招商。

鲁中五金商贸城是浙江宝华集团投资6亿元建设的鲁中地区最大的机电五金市场,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投资1.5亿元,一期工程将于今年9月建成开市。鲁中五金商贸城的开发建设,吸引了108名浙江客商前来XX考察投资、经商兴业,目前浙江时代装饰广场已签订协议,与明天商贸城联合经营5万平方米设施,将要入驻鲁中五金商贸城经商的浙商已达到40多家,为该市场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生产经营再创安全年,未发生任何责任事故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观念,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商贸局与全部管理单位签订安全状,并把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局机关每周一次局长办公会议始终把安全作为首要议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安全检查中发出整改指令书13份,提出安全隐患整改建议50余条,并督促企业限期整改,从而保证了企业安全生产经营。

五、三个文明建设一齐抓,稳定了商贸干部职工队伍

始终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齐抓,各项工作分工明确,并有专人靠上落实,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干劲。

党建纪检工作。一是加强领导组织,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领导小组,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制定了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及时召开会议,传达上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工作实处。三是多管齐下,坚持反腐倡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八条规定,认真清理住房及通讯工具,制止大吃大喝,控制会议,庆典、考察学习,号召企业停建一切非生产性基建项目,节约资金、发展经营。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礼品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申报率、登记率均为100。四是领导干部自觉带头遵守党纪国法,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从超标接待。全年未发生一起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

计划生育工作。深入落实《计划生育法》,积极做好社区的计划生育管理、流动人口、离下岗职工和空挂户的计划生育管理,积极配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泰安市的大检查。年初组织开展了“优质服务月”检查活动,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保证了全年计划生育各项指标的完成。计划生育率、节育措施落实率、统计质量合格率、流动人口发证率、验证率均达到100。

行风评议工作。严格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精密组织,狠抓落实,针对全市的评议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商贸局班子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党委会办公会和全体工作人员会议,对反馈情况及时通报,并逐条逐项进行了对照检查,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原则,能改的立即整改,对不了解商贸局职能而造成的误解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经过班子全体成员反复梳理、集体讨论、分析研究行评建议,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

稳定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挂帅,明确专职工作人员,设立接访电话,制定《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领导接访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重大问题请示汇报制度、人民来信来访接待等制度。二是建立工作包保责任制,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把工作与领导干部晋级、提拔、评优、奖惩直接挂钩,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完善接访制度,每月的5日和20日为接访日,设立接访办公室,做到了随访随接,天天有人接访,人民来信主要领导亲自阅批专人落实,重大案件班子集体研究,班子成员分片包案,一包到底,确保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四是抓源头,把矛盾解决在基层,从企业党员干部中挑选了60名政治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的同志,担任信息员,赢得工作主动权。对重复上访户和上访老户进行排查登记调查摸底,明确包案领导和责任人,限时落实整改稳控措施和解决办法。五是实施送温暖工程,对弱势群体及特困职工,实行结对子帮扶,办理再就业优待证以及按规定办理最低生活保障等办法,尽最大努力解决其困难。六是认真做好部队转业干部和对越参战军人这一特殊群体的上访工作。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各单位主要领导亲自靠上抓,除了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外,想 方设法切实解决了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并实行全方位的稳控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七是严格(每月16日)苗头排查制度,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真正杜绝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

存在问题:

一是市属商贸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企业规模小、竞争能力弱,缺乏骨干项目、龙头企业。市属商业、粮食、供销、物资四部门所属企业大部分亏损或微利,利润没有过百万元企业。双管医药、石油、烟草、盐业四部门,除烟草、石油效益较好外,其他基本处于守摊状态。二是遗留问题普遍较多、历史包袱重。市属四部门有1万多名员工,人员多、底子薄,集资、养老金、工资等历史问题成堆,基本处于保持稳定即为成绩这么一种状态。而双管四部门中,医药公司连年亏损,长期发不出工资。盐业公司基本没有净资产,发展潜力很小。石油公司目前成为泰安公司的报账单位,不是独立法人。

下半年工作安排

1、抓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业。对现在正在建设的商贸大项目靠上服务,保证每个项目如期实现投资计划。

2、抓内部挖潜,运用市场手段盘活存量资产。

3、抓企业改革,健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4、抓行业作风,提升机关服务水平。

商贸物流专员工作计划篇(4)

2012年以来,全市商务系统干职工面对国际金融债务危机,以及国内经济温和通胀、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和我市商务经济指标基数不断大幅抬高的形势,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努力开拓创新,努力创优争先,保持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强劲增长,大力整顿市场,文明执法促进市场秩序逐步走向规范,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一、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限上企业支撑增强。到月底,全市限上企业家数达到111家,比年底净增26家,比商务局成立前的年净增百余家,预计全年可以达到120家左右;限上企业1-10月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22.85亿元,同比增长54.55%,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12%,比同期29%占比增加10个百分点,是分家前年的3倍,预计全年可达到25亿元以上。

(二)国内贸易稳步攀升。元至10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94亿元,同比增长18.56%,占全年计划72.8亿元的78.3%,随着年终旺季市场的到来,预计12月底累计可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8%以上。

(三)外贸出口强劲增长。1—10月,全市已完成外贸自营出口总额9847万美元,同比增长24.4%;其中,化工和电子机械行业整体上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1-10月完成数分别占全年考核目标的138.8%和154.2%;有5家企业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包括隆华公司、开元公司、南星公司、伊诺唯盛公司、江峡船舶机械公司,1-10月完成数分别占全年目标的329.8%、155.6%、117.7%、163.4%、204.1%。全市1-10月外贸自营出口实际完成数占全年考核目标的91%,月平均完成全年目标的9%,按此进度,11月份即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将提前一个月进入2012年。

(四)惠农政策深入民心。1-10月,家电下乡累计销售各种家电103478件(台),销售额2.49亿元,补贴金额3223.6万元;家电以旧换新累计销售各种家电18550件(台),销售金额5478.65万元,补贴金额513.53万元。

(五)物流业来势较好。一是产业队伍迅速壮大。物流业协会联络企业达到60家,其中加盟会员企业已经达到25家。二是细分行业初现锋芒。荣昌肉联厂冷冻物流承担起供应市区10几万市民日常生活肉食品的重任,同时也起到加强储备,保障供应、打击投机,平抑物价、稳定市场肉价的蓄水池作用;适当扩大了七星台冷库容量,使之成为该镇大蒜和油脂品等特色农产品的大本营。三是物流配送中心龙头企业的建设紧锣密鼓,湖北东方超市东方大厦投资2.2亿元、楼高31层,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承担着为全市164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配送商品的重任,目前进入拆迁阶段。四是物流产业总量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到2012年9月底,我市注册的物流企业、个体经营户80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拥有资产总额近6亿元,物流吞吐量5000多万吨,物流业务收入10亿元。其中,限额以上的物流企业10几家,主营业务收入7亿元,资产总计3亿元。目前正以现有几家大型物流企业和已经成立的物流协会为载体,引进大型物流投资者,拟将兴港物流、安宁物流、紫荆岭铁路物流打造成年吞吐千万吨、年营业收入10亿元的大型物流企业;仙女综合物流园区的前期选址、规划正在进行之中,安福寺果蔬等农产品物流园和姚港工业品物流园正在调查论证和积极筹备之中。

(六)新兴消费热点形成。主要是加快汽车交易市场和农机汽摩配市场建设,目前,和润置业有限公司投资6200万元兴建的汽摩城一期项目,目前已完成总进度的60%,已投入3000多万元,9月份已竣工,预计11月份试营业。该项目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10000万元,年利税1300万元,就业人数200人。今年初已建成营业的湖北汇海名流汽车城,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30亩,展厅2700平方米,维修车间3600平方米维修车间,货车专用维修车间361平方米,长安汽车专用展厅1178平方米,室外展场4000平方米,停车区1152平方米,2012年1月中旬正式营业。目前已吸引了23个品牌乘用车、5个品牌微型车、8个品牌货车等进驻,月均销售70台左右,售后服务月均300台次。

(七)利用外资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市利用外资总额为1141万美元,同比增长42.3%,占年年计划1840万美元的62%,顺利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1-10月利用外资总额1341万美元,占市政府年度考核目标的84%,预计到12月底,利用外资总额可达到1600万美元以上,可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八)项目建设紧锣密鼓。今年除了动员全局人员服务于东方超市东方广场在建商贸项目外,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跟踪在谈和在签项目。今年除上述两个汽车城项目已建成外,先后引进立项湖北禾溢置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我市投资建设集农资、五金机电和金属材料、建材家居、生活日杂四大特色市场于一体,以物流为核心,以商务会展、信息、客运、餐饮、生活服务相配套的规模化、特色化、多功能、集约型商贸集群项目。该项目占地200亩;计划总投资额3亿元,建筑总面积14万平方米,工程分两期建成,项目建成后年营业额将达3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以上,年创税收1500万元以上;9月上旬,市政府领导带队,市商务局随同前往北京开展项目招商,引进北京九州德邦投资有限公司在开发建设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拟投资5亿元,项目占地500亩,项目建成后年交易额60亿元以上,年利税1亿元,可提供1万人就业,可带动5万农民致富。市商务局还与台资企业万顺顾问开发有限公司和昌勳企业有限公司投资业主多次就节能环保项目投资事宜洽谈,多轮磋商,目前已到省环保部门争取通过环评。该项目总投资2000万美元以上,占地30亩以上,投产后实现年税收千万元以上。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推进产业集聚升级。以我市医用纺织、食品加工和精细化工三大外贸出口板块为依托,着力推进以奥美为龙头的医用纺织产业集群,形成我省最大的医用敷料出口基地。今年奥美公司增资1000万美元项目已完工,重点加强了设备改造和产品提档升级,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基础上扩大规模,2012年1-10月,纺织服装产业累计完成自营出口额达4819.6万美元,将近占全市出口总额的一半,仅出口大户奥美公司一家企业就完成4623.8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四成以上;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扩规和技改后,效益提升明显,鸿新食品元至10月自营出口额达111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精细化工行业出口1-10增势最强劲,全行业整体实际完成数比同期增长76.8%;高科技企业开元公司经过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元至10月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4.4%。三大支柱产业形成我市对外贸易的强大支撑。

(二)积极开展调查研究。配合市政协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对全市服务业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全面摸底,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量合理化建议。一周召开一次局务会,通报工作进展;及时全面分析商务经济运行情况,把握发展趋势;通过调查研究,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大胆提出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的若干条建议,科学总结我市外资外贸外经发展的成功经验;以搞好专题汇报与情况综合为方式,及时查找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及时制定对策措施。完成了《市冲刺全国百强县市商务工作方案》,《四届市委商务工作成绩经验总结及五届市委商务工作思路、目标、措施建议》,《新华社专家学者组织的“城市建设与承接产业转移、结构调整等方面”座谈建议》,参与市政协组织大型调研形成的《推进质量兴市,实现科学发展》调研文章,参与市商标战略示范城市调研活动撰写了《外向型企业商标战略经验谈》,参与市委统战部组织的民企转型大家谈撰写了《浅谈商贸企业新形势下发展方式的转型》等,均从不同角度以翔实的数据、完整的资料、严谨的分析和科学的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

(三)全面推进作风建设。制定新的优化环境奖考评制度,成立考核领导小组,一月一评分计奖,并公示,重点是及时保质完成两办督查室和项目办、优化办的考核内容,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2号、7号、8号文件要求落实每项工作;同时开展“两评”活动。根据市委“千名干部进万户”工作整体部署,市商务局高度重视并迅速到位,进驻问安镇覃家山村,与当地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力所能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机关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挤出两万元帮助村里挖沟清淤9000多米,确保全村春耕备耕工作顺利进行,并帮助8户特困户解决生活困难。为纪念建党90周年,全市内外贸规模企业有18个,出动演员300人,参加红歌大合唱商务方阵,牺牲营业时间或休息时间排练演出,极大地了凝聚了人心。以“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反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十个全覆盖”工作、“党务政务公开”、“争先创优”、“优化环境考核评奖”和“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回头看”等活动为抓手,以教育和预防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和反腐倡廉工作制度,强化约束机制,今年共汇编党务工作制度188条,聘请专家上党课一次,举办一期机关党员春训班,3月份顺利开通电子监察和网络审批业务,上传网上公开政务信息,办好了两期廉政宣传专栏和一期反腐黑板报,两期党务政务宣传黑板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氛围。每周二12点钟以前都及时向市招商局报项目信息,每月25日以前向市项目办报项目简介、项目进度表、项目建设综合自评分数,每月20日左右向市招商局报项目台账和项目建设综合报表;通过自评打分和向各部门上报项目情况,将每个项目的立项备案登记、投资业主、投资领域、投资规模、批准情况、拆迁情况、建设招标及其监理情况、项目建设进度和变化情况等,都登记在案,公开公示,全部置于各级监督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广泛监督之下,从而确保了我系统项目建设的健康运行。根据市商务局紧急通知精神,按照湖北省商务厅关于创建行风建设示范单位的方案,市商务局自年5月成立并运转以来,积极开展政风行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年市行风民主评议活动38个经济管理类考核单位中名列第七名,在68个考核单位中名列第11名,为创建全省商务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来,我局围绕省厅创建方案和指标内容评价标准,扎实认真地开展了创建活动,推动商务系统的行风建设再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月申请参与了“全省商务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活动,力争以优异成绩获取“全省商务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称号。全省商务系统将评出7个示范单位。

(四)大力申报专项资金。为了帮助我市内贸及外贸外资企业进一步发挥其优势做大做强,市商务局积极为企业申报各项扶持资金。为酒业申报的“中华老字号”项目资金已获批50万元。为市奥美公司和天元罐头有限公司分别申报了医用凡士林烧伤纱布技术研发和新鲜青豆罐头研发两个技术性知识流程国际服务外包项目资金。本次为上述两家近几年外贸出口龙头企业申报国际服务外包项目资金总额合计为76.05万元,其中,奥美公司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资金45万元,天元公司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资金为31.05万元。积极帮助具备条件的四家外贸企业,向市商务局提交了2012年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项目申报明细,申报项目共7个,申报总金额30万元。同时,大力扶持外资企业湖北锐辉科技有限公司与德国比比高锯业有限公司合资,总经理约瑟夫.亚力克在我市仙女工业区进行了立项考察洽谈和风险评估,今年5月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并按程序报送相关材料至市商务局申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其实施条例,经市商务局认真核实,9月份正式下文同意批准成立。该公司总投资12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

(五)积极对接工业园区。竭尽全力搞好白洋工业园项目建设、配套服务和沟通协调。根据园区整体规划,以园区公共设施为载体,招商引进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里的出口型、外资型企业;主动跟踪服务现有已经落户园区的企业,协助其中的外向型企业办理好进出口自营业务,争取年底园区有1家以上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资或外贸企业。根据深水港和专线铁路建设进展情况,积极向上级业务部门争取,及时为园区出口企业配套开设口岸和集装箱业务。根据我局“十二五”在白洋的物流规划,适当增加和提前启动白洋工业园区的物流业项目,做到工业园中有物流园,为园区大运量的化工和机械装备业配套物流项目,争取2012年发展2家年营业额过千万元的骨干物流企业。根据白洋工业园内工业项目的建设进度与所住企业职工人数,提前布局与园区生产生活消费配套的商业网点,包括生产业和生活业,准备在园区用一年时间培植1-2家限上商贸企业,实现园区内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亿元以上。

(六)大力开展专项整治。一是整顿商业预付卡,反贿赂反洗钱。督促市内7家发卡企业按《单用途预付卡自查登记表》,对照企业实际发卡情况进行逐项登记填写。采取现场检查的方式,通过查阅发卡企业工商登记、发卡制度、发卡记录等相关材料,询问发卡企业负责人和具体经办人员等方式掌握第一手材料。共现场检查了7家企业,其中,重点企业5家,购卡实名制落实企业数3家,非现金购卡制落实企业数3家,限额发行制度落实企业数3家;同时召开了一次与发卡企业及部分消费者代表的座谈会,了解单用途预付卡市场存在的问题。从北山超市、国贸和中百三家企业检查结果来看,购卡规范制度均已落实,年,三家企业共完成营业收入近3000万元,资产总额1500万元左右,预付卡售卖总金额近百万元,发卡数量近5000张,预付卡结算金额约为100万元,均在规范发行范围以内,没有任何举报和投诉现象。二是安全生产工作整顿。多次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各级人大、政府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精神,宣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认真组织学习了服务业规范化及其商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本知识,组织全流通领域限上商贸企业开展了“百家商店无假货”等系列提高服务质量活动,在全系统牢固树立“顾客即上帝”、“民以食为天”的质量安全意识;积极开展“质量万里行”等活动,切实增强全系统“重质量、讲诚信”的意识,帮助经营者认识到质量安全关系自身形象,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三是加强对酒类流通的专项整治。到目前为止,酒类经营企业已经备案的达到1204家,上传到湖北酒业管理信息网上的备案登记数达237家,占比100%;目前我们共领取各类《随附单》累计11件,550本,27500份。酒类批发企业领用《随附单》的有12家,酒类零售企业索取《随附单》的有118家,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累计60人次,检查销售单位27家,检查餐饮单位29家,检查进口商2家。四是对瘦肉精的专项整治。专门召开了“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会议,成立了“瘦肉精”整治工作专班,局长覃传发任组长,副局长何亚任副组长,市场秩序科为成员单位。对全市16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坚持从生猪的源头抓起,建立了长效监管机制,主要是把好“三关”,把好猪源关,严禁从已经曝光的河南孟州等四县签订购销协议。把好生猪养殖户筛选关,选择与信誉好,不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的养殖户订购生猪。把好生猪购进关,购进的生猪除了随附合法的“生猪检疫证明”、“车辆消毒证明和非疫区证明外”,还必须随附生猪产地有关部门出具的“瘦肉精”批检合格证明原件。五是对生猪定点屠宰的整治。在屠宰环节认真查找问题,建立完善了投诉、举报管理制度,收集畜禽屠宰存在的问题和案件线索,针对突出问题及时调查处理。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各项主要商务经济指标虽然基本完成任务,但没有发挥出最好水平,没有充分挖掘出发展潜力。统计口径及范围有待拓展,赋予商贸流通更宽广的含义,限上企业要抓住文化体育旅游体制改革的机遇,将不同行业的服务性企业都纳入统计范畴,将粮棉油等农产品、食盐、农机汽车销售等大经营户都培植成商贸规模企业。同时拍卖、典当、生猪等特种行业仍然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明等问题,划行归口的大流通、大商务体制急需整合。

五、2012年商务工作的初步安排

(一)主要思路:以新一届领导班子换届为动力,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为中心,以明年国家加快出台扩大内需政策和消费年为机遇,以加快建设“一主两翼七节点”商贸网点为重点,优先建设商贸流通基础设施新项目和消费升级新热点项目,突出科学配置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新能源环保产品出口基地资源,强化商务综合执法和对各类内外贸企业规范、合法生产经营的主管职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二)工作目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6亿元,增幅20%,力争突破百亿大关;限上企业新增20家,总数达到130家以上,限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亿元以上,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保持在40%左右;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2亿美元,增幅15%以上;利用外资在今年的基础上有所增长,力争达到2116万美元。

(三)具体措施:

1、加快商贸业大发展。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商贸流通和物流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各级各地经济新的增长极和重要支柱产业。商务部内贸规划已上升到部级规划,而且是5年翻一番,年增长20%。而我市近几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年增长速度一直在18%左右徘徊,达不到全国平均增长水平,这既与中部崛起和省域副中心沿江城市带建设不相符,也与工业强市建设和发展流通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不相协调,更与经济转型科学发展不一致,必须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加快我市商贸业高速发展,超常规增长。

2、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通过向各级对口业务部门争取各类专项资金,通过争取本市财政支持,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刺激民间资本进入,通过招商引进内资、外资等途径,在城市新区和仙女园区大力兴建农贸批发市场,着手沿民主大道CBD商圈建设,新建与鄂西旅游圈相配套的星级宾馆酒店,配套新崛起的闹市中心各类超市,引进各地各类资金投入消费升级新兴服务业,鼓励大型商贸企业进驻,延伸其分支机构,建立连锁经营,或兼并重组我市各类小型商贸网点;鼓励国内外工业500强企业在我市设立总经销、总店(点),活跃市场。

3、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在全市198个行政村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消费便捷需要,继续建设“万村千乡”农家店和农资农家店,以家电下乡刺激农村消费政策为突破口,以电动车及建材下乡政策的即将推出为机遇,大力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力争农产品进城进超市和工业品下乡双向同步快速增长。

4、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强化服务和政策倾斜,扶持小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即以“小进限”工程和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重点限上企业规模为重点。出台水、电、路等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税、费、土地等地方优惠政策,扶持更多的小企业进入限上企业之列,力争明年形成2个以上年销售额过8000万元和6个3000万元以上的商贸支柱骨干大企业,以及8个以上年缴税过百万元的商贸企业税收大户。

5、继续保持出口强势。重点扶持医用纺织集群、农产品深加工等扩规和技术改造,提档升级纺织服装、水产品等加工贸易产业,加大服务外包贸易的比重,大力引进世界500强,利用外资新上新能源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形成我市新的外贸出口新优势。

商贸物流专员工作计划篇(5)

针对广州市十二五规划颁布后,广州市的物流业出现的新特点,从零担物流业、电子商务物流业、会展物流业和综合运输体系等4个方面,分析了在这些领域的物流人才需求特点,并给出了物流人才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

物流业特点;物流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02102

1 引言

广东省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20多年的经济建设使其成为生产密集、交通发达的地区,其物流量之大,发展速度之快,位居全国前列。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和中心城市,物流业的发展一直都走在全省的前列,并且广州市近年的重大规划都将物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先扶持和发展。

2010年,国家发改委将广州列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要将其建成亚洲物流中心。《广州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进一步强化现代物流的功能,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全球辐射力的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门户城市,成为国内外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交汇中枢。在《广州市服务业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表示,现代物流是广州市服务业“十二五”重点发展的领域,要发挥广州市作为华南地区主要物资集散地和国际贸易枢纽的优势,建成立足珠三角、辐射华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现代物流中心。

2 广州物流人才供需现状

国家人力需求研究表明,今后一段时期,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熟悉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以及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将更加紧俏,物流专业人才是12类紧缺人才之一,尤其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总需求量超过60万人。但因现代物流起步较晚,导致国内物流企业人才的匮乏与产业高速增长的不协调,使得人才成为很多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对比中国和美国的物流人才受教育程度,我国多数物流从业者是高中及中专学历,而美国更多的是学士和硕士学历,更有很多拥有正式资格证书的从业者。我国从2000年才正式引入物流专业人才认证,实战型的物流人才已被定位为紧缺人才。

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从岗位层次上看,可以分为高级物流人才、中级物流人才、初级物流人才和一般物流操作人员4个层次。目前,广州的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招聘单位对初级物流人才和一般物流操作人员的能力和经验要求不高,很多人可以胜任这类岗位,所以这类人才并不缺乏,能够从事储运物流活动的人数可以达到几十万。但掌握一定信息技术、懂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熟悉供应链管理和贸易规程,具有物流综合管理能力,而且能管理团队的中、高级物流人才是较为缺乏的。

针对广州市当前的物流业出现的新特点,各需求领域的物流人才需求也会有所差别。

3 基于广州市物流业新特点的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广州市物流产业的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贸业基础雄厚,带来商贸物流繁荣发展;二是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货运交通枢纽中心,影响力辐射全球。在商贸物流方面的新特点主要体现在对零担物流、快递业、城市配送物流、会展物流等的要求上。

3.1 零担物流业

近年广州市批发零售业发展势头良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且连年占据全省第一的地位。2005年广州市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总额为7369亿元,到2012年达到31800亿元,比2005年翻了四番以上,占全省批发零售业总额的452%。

商品的贸易和销售需要物流的支持和最终实现,批发零售业的繁荣必然产生巨大的物流需求,尤其是零担物流业务。目前据公开数据,我国每年零担市场规模达5000多亿元,总体市场规模庞大。广州这一全国的交通枢纽城市,依赖于繁荣的商贸批发零售业,其零担物流必然有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也将带动全国零担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促进行业的竞合、重组。

零担业务中近八成的业务量是由公路运输完成的,但零担行业目前是中国公路货运中最混乱的一部分,很多企业运营水平不高,所需的物流岗位主要有运输、装卸搬运、计划调度、仓管、开单、单据管理、物流客服等。零担物流当前的基层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流动性较大。但随着行业的规范和提升,对从业者的要求也会有所提升,不仅要能够吃苦耐劳,还应具备基础的物流理论知识和技能,员工稳定性较高。同时,对零担物流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会更高,要求要有较强的计划调度运营能力、揽货营销能力、线路系统规划能力等。

3.2 电子商务物流业

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9.9万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到2017年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21.6万亿元。随着网民购物习惯的日益养成,网络购物相关规范的逐步建立及网络购物环境的日渐改善,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将开始逐渐进入成熟期。同时,随着传统企业大规模进入电商行业,中国西部省份及中东部三四线城市的网络购物潜力也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移动网络购物日益便捷,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整体还将保持相对较快增长。

在2012年的《中国城市网购发展环境报告》中,结合经济发展、人口、消费、收入、互联网渗透等多方面因素,对2300个城市进行综合考量,最终得出网购环境情况,广州是4个一线城市之一。此外,《广州市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工作分工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将广州打造成珠三角电子商务中心的核心城市、亚太地区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在2012年,广州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就已近万亿元,目前,广州市已有电子商务服务企业1800多家,涌现出环球市场、唯品会、梦芭莎等一批全国知名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

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将极大地促进快递业和城市配送业的发展,因为大量的网上购物需要仰赖快递和城市配送系统送达消费者手中。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是品种多、批量小、批次多,运送线路复杂,所需的物流岗位主要涉及物流配送中心管理、拣选、仓管、收派员、配送运输、计划调度、物流客服等。电子商务物流中手工拣选的配送系统对基层从业者的要求相对不高,但自动化拣选的配送系统要求员工对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现代化的设备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有系统优化能力。另外,电子商务物流中高级人才在系统规划、配送中心建设、品类管理、配送管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3.3 会展物流业

会展业以其强大的关联影响和经济带动,逐渐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方式,近年会展经济规模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广州作为南中国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国内三大会展中心城市之一,拥有国内一流的会展基础设施,展会内容也兼容并包,展览类别涉及机电、电子、汽车、家具、美容等30多个行业。目前,广州市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产业基础,把会展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培育。

会展具有时间特定、企业众多、地点分散、展品量小等特点。特别是国际性的展览,由于涉及到进出口报关、国际运输、保险、展品再处理等环节,需要由会展物流服务商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以期使用最低的成本完成展品的及时调度、运输、仓储、包装、清关、布展、运回、保险等各个环节的服务及适时监控等任务。这就要求有实力的专业物流公司不断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承担会展物流服务的重任。但目前我国的会展物流与国外同行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各类会展所采用的物流运作仍然是传统的展品物流模式。中国众多的物流供应商提供的会展物流服务也只能达到会展运输商的水平,而不具备会展物流服务商的功能。

由于会展业务涉及商务、法律、贸易、营销、管理等诸多专业,会展物流业务几乎囊括了运输、保管、保险等所有的物流环节,这些都对会展物流服务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的会展物流服务提供商是一种新兴的高端物流行业,目前国内专业人才不足,符合参展商要求的会展物流经理人更是凤毛麟角。一个完整的会展物流方案是运输、保管、保险、商贸、广告的集合,这就要求会展物流从业人员不但要有广博的商贸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除了掌握一般物流知识,具有一般物流技术与管理技能外,还必须对会展业有所了解。对于会展物流服务需要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需要多方位、多形式的培养,才能造就高水平的专业会展物流人才,给会展商提供更高水准的全程物流服务。

3.4 综合运输业

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广东的交通枢纽城市,连年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保持高速增长。广州市的陆海空枢纽型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2013年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次,累计完成货邮吞吐量45万吨,同比增长72%,创历年来货物处理量新高。2012年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4.35亿吨和1455万标箱;而截至2013年9月,广州港口就已完成货物吞吐量4095.34万吨,同比增长3.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24.44万标箱,同比增长2.4%。广州南站及武广高铁投入运营,广州作为国家四大铁路主枢纽之一的地位不断增强,同时,以广州为中心的城际轨道交通线网日趋完善,公路网络四通八达。

在广州市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广州市要完善现代化空港、海港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构筑白云空港、南沙海港、广州铁路主枢纽为主骨架的门户枢纽,拓展国际航运服务,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与港澳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中心。

交通运输系统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运运输、航空运输等多种方式,目前的基层从业人员大多学历、素质较低。但进入综合交通运输时代,对其从业者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运输设备更加多样化、专业化,并且配备车载监控系统,要去操作者能够学习并适应新型的设备和系统;对中高级管理者来说,对运输资源的整合能力、综合运输方案的设计和执行能力、货源的组织能力、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结语

当前广东省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升级转型的重要阶段,要大力发展服务业,而现代物流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快速地发展和提升。发展中的现代物流业需要大量不同层次的物流人才,尤其是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广东省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高等教育院校都开设了物流专业,很多教育机构和企业也会提供相应的短期物流职业和技能培训。但整体来说,在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上比较缓慢,市场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较少,而且层次较低,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由于物流教育和培训的缺乏,能够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方案的中高级物流人才较少,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在未来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中,对在校学生应更注重实干性和物流道德的培养,避免眼高手低的问题;对企业在职培训则应更注重知识更新、系统整合优化能力的培养等。

参考文献

商贸物流专员工作计划篇(6)

一、我区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业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

1、具备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区位优势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结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武汉新港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等一系列省重大战略的部署,与城镇体系、产业布局相协调,黄州区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和干线航道为主骨架,运输枢纽和港站为主要节点,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合理、衔接紧密、便捷通畅、安全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截至2019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1624.97公里,路网密度达450公里/百平方公里,居省市前列。按行政等级划分,其中:国道35.03公里,省道73.56公里,县道164.74公里,乡道439.54公里,专用公路8公里,村道904.1公里。按公路技术等级划分,其中:高速公路21公里,一级公路119.17公里,二级公路100.35公里,三级公路415.51公里,四级公路989.94公里,公路形成“三纵三横”格局。境内河流适航通航里程57.87公里,其中长江36.67公里,内河(巴河)21.23公里。境内长江岸线36.67公里, 宜港长江岸线20.89公里,目前已利用11.06公里,生产性码头泊位占用7.9公里(包括已建和在建码头)。已建码头主要集中在唐家渡港区黄冈长江大桥下游及张家湾港区的鄂黄长江大桥下游。适于近期开发的深水岸线主要集中在唐家渡港区。内河(巴河)岸线总长约21.2公里。

按照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监空经济区的形成建设的要求,铁路枢纽建设的全面提速,鄂州机场、监港新城、G347陶巴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推进,黄州作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的作用日益显现,为快速发展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经济特别是工业快速发展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支撑。疫情防控之后,随着各项政策的扶持,黄州经济增长进入加速期,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3-5%。2018年全区生产总值为235.42亿元。随着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预计未来我区工业仍将保持高位增长。经济特别是工业快速发展,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了需求,拓展了空间。

3、当前的宏观政策、环境十分有利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是物流业作为唯一的服务行业进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二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和武汉经济圈、黄团浠一体化、临空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将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更好的支撑。三是黄州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契机。

4、近几年我区物流业呈现出总量初具规模、速度日趋加快、质量日益提高的态势。

从总量看:到2020年,黄州港已建泊位30个(其中生产性泊位24个,功能性泊位6个),在建生产性泊位6个,最大靠泊能力5000吨级,预计在建码头建成后港口吞吐能力将达到2000万吨/年:道路普货运输企业297家,普货车6002辆。危货运输企业13家,危货运输车726辆;全区现有港口经营企业12家,水运企业9家,水运服务企业1家,拥有各类运输船舶248艘45万载重吨。从流量看,2020年全区总货运量达1136.4万吨。

从质量看:涌现了一批发展较好的企业,如黄冈市如峰汽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50台车以上运输公司45家;

一批机制灵活、经营规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正在萌芽;

随着顺风机场的建设,一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也将入驻黄州经营;

原来从事传统运输业务的东方运输集团,也正在转换角色,成立东捷物流公司,逐步加快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运输方式的转变。占地500百亩的物流园区及货运站场,如顺风物流园、监港新城联运中心正在谋划建设,现有大型物流园,如丁湖三路国盛物流园、西湖五路黄商物流园和中环路宇阔物流园都在满负荷运行。货运车辆运力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厢式、罐式、集装箱、冷藏、重型半挂牵引、大型物件等专用车辆吨位数已占据区营运货车总吨位数的小半壁江山。危货运输企业初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车辆实行了公司化经营和管理。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1、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2019年,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845:47服务业占比上升7个百分点。初步形成食品和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纺织服装体育用品、商贸物流、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农产品加工园区被纳入全省四个一批工程。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大润发、世纪联华等落户,黄州商城实施改造,东坡外滩新商圈形成,南湖汽车城初具规模。改造提升了陈潭秋故居、李四光纪念馆、安国寺等景区,建成千叶湖、袁家铺、幸福、东方园林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規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38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发展到102家,

2、商业设施较齐全,大商贸、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2019年底,区拥有各类中心商业区20余个,业态包括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大型专业店和仓储会员店;连锁农家店30余家,乡级覆盖率达到100%;

商业街30余条。

3、市场主体日益壮大。考棚服装街、胜利街休闲、奥康精品、青砖湖建材料等形成规模。中商、中百、大润发、黄商等国内知名零售企业陆续入驻;

二、我区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业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我区物流业近年来虽有较快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低水平、粗放型发展阶段,处于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过渡阶段。具体表现为物流成本过高(2019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8.3%,深圳市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5.9%,同期美国、日本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0%不到,而我市及区却高达20%(2019年)),运力结构不太合理,对道路运输依赖过大,物流的外部负效应(如能源浪费、空气污染、交通堵塞等)增加。困扰物流业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主要有:

1、物流管理体制亟需完善。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行业与区域限制,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而现状是分行业运输管理方式和分部门管理体制并存,各部门、各行业各管一块、各自为政、政出多门。市及区物流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造成衔接不畅、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致使物流运行系统环节多、周转慢、费用高、服务差,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2、物流供需结构不平衡,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一方面,受观念的制约和信任机制缺失的影响,大多数工商企业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

少数企业即使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也只是把部分物流服务业务进行外包,导致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制约了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区物流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和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不多,主导市场发展的大型运输企业和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现代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缺乏。另外,冷链物流等专业化物流储运能力明显不足。

3、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区及市里尚没有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专门政策。

4、物流专业人才短缺。企业缺乏物流管理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教育机构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社会上缺乏专业咨询机构,政府缺乏专业物流管理与规划人员。

5、物流基础工作亟需加强。一是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运条件建设仍需加强,航道等级低、港口基础设施薄弱、分布不合理状况亟需改变。二是全区尚未建立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信息化程度不高。三是物流统计工作薄弱,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四是物流园区、货运站场规划建设相对滞后,布局不尽合理。五是全区尚没有一家出口加工区或B型保税物流中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6、行业自律不够,市场竞争不规范。由于我区只是在道路运管局挂牌物流局,没有物流行业协会,行业影响力弱,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物流低端市场竞争激烈,不同程度存在压价竞争、偷漏税、超载严重和的现象。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形势较好,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1、市场结构功能尚需完善。一是市场的产业带动效益和集聚效应不明显。生产资料、生产要素等大型专业性市场少,与支柱产业关联度不强。二是社区商业基础设施数量不足。三是商业特色有待加强。商业地块开发、建筑外观设计、专业形象设计等方面缺乏统筹策划和开发,导致商业的特色不明显,形象不鲜明。大多数商业设施在定位上只是一般消费和购物,大众化业态多,品牌差异和特色差异不明显。高附加值的高端消费品市场供应不足。

2、商业规划得不到有效执行,商业布局不够合理。一是商业规划的执行往往让位于招商引资的需要;二是政府规划部门监管职责不明,开发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常不按商业规划建设便民网点或建后改作他用;三是可以错位经营的大型百货店集聚效应不明显,以经营快速消费品为主的连锁超市却往往扎堆;四是现有商业设施呈老城聚集、新区不足的状态。

3、消费环境亟需改善。不少商业设施交通条件欠佳,停车设施不足,疏导客流的空间狭窄;为顾客服务的软硬件设施和条件不足,如绿化、休闲娱乐设施、标牌指示、货物托管站等;部分市场布局凌乱,卫生状况很差。

三、加快发展我区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的若干建议

为实现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把我区打造成名符其实的全省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在全省有重要影响的商贸中心,提出如下建议:

(一)关于发展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1、强化意识,明确定位。实践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我区当前而言,是发挥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加快融入武汉经济圈建设的迫切需要,是调整经济结构、优化投资环境、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市区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应提高对发展物流业必要性、迫切性的认识,树立物流意识,增强大力发展物流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我区物流业的发展定位,一是明确物流产业为我市区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二是充分发挥黄冈市区作为全省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作用,加强与其他物流节点城市特别是鄂州、黄石、武汉的分工合作,构建湖北东部地区物流区;三是把物流业作为构建黄冈市区融入不治经济圈的先导,融入长三角的切入点。

2、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建议市区政府尽快成立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沟通信息,统筹协调各部门出台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协调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

3、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建议在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指导下,尽快编制、出台市及区物流业的发展规划,以规划统一引领黄冈市区物流业快速、有序发展。要根据黄冈市区发展战略和武汉经济圈建设目标,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布局等因素,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抓住新建、改扩建高铁站、铁路货运站场、黄州港、顺丰机场和城市道路大建设的难得机遇,加强铁路、港口、公路和机场转运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完善中转联运设施,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及城际通道与市区道路的无缝对接和高效贯通。在高速公路与进出城干道的公路运输节点,建物流转运中心、货运站场;在大型企业、专业批发市场周边建现代化配送中心。

4、整合资源,夯实基础。一是加快建设具有引领作用的大型码头,加快空港建设,加快铁路专用货运线的建设,以优化我区货运运力结构,提高物流运输能力。二是规划和建设快速物流园、经济园区的快速公路系统,实行客货分流。三是鼓励社会资金按照规划建设物流园区、货运站场,政府给予土地使用方面的优惠和便利,并投入一定的前期开发资金。四是整合现有资源,加快由政府主导建设全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并通过与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和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相互衔接、相互支持,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物流信息系统,同时实现与周边中心城市的物流信息平台相衔接。五是利用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快临港新城物流区和保税区建设。六是加强物流主管部门和协会的力量,完善物流统计工作。

5、创新机制,培育主体。要通过创新机制来培育物流市场,扶持市场主体。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大力培育、引进和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服务创新和技术、装备改造,提供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和物流增值服务。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加强资源整合,鼓励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加强物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6、政策保障,促进发展。建议市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专门意见与政策,明确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确定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制定符合实际的财政、税收、用地等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建议通过设立财政引导资金,用于扶持物流中心、物流项目、物流技术创新、物流信息化及物流高新技术应用项目等的建设,在土地政策方面,针对物流园区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具有一定公益性的特征,建议将物流园区、货运站场和城市配送中心建设用地纳入市区总体发展规划,并在地价上予以优惠,对特殊仓储用地予以保留。

7、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升组织化水平。政府应鼓励物流行业协会进一步发展会员,扩大行业影响力,支持协会发挥作用:一是行业调研与统计,在政府统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行业统计,为政府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二是咨询服务,如物流信息、提供信息咨询。三是行业规范,从自律的角度制订各项行业规范制度,在市场准入、退出等方面发挥把关作用,在行业的标准化运作、守法经营、受理行业投诉方面担当主角,如企业等级标准的制订、评定,企业信用考核,标准化体系的推广。四是行业教育和培训。五是联络与交流,组织各类行业交流、研讨、宣传推介活动,为行业与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交流建立渠道,寻求支持。

商贸物流专员工作计划篇(7)

一、加大领导力度,丰富组织架构

**年我们即成立了商贸秩序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唐维露副县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在县经济和商务局,明确了责任,细化了任务到县经济和商务局,县公安局、工商局和环保局等成员单位。在**年,我工作组要保证现在组织架构不散,加大组织领导力度的同时,计划吸纳商贸流通企业、商贸市场管理人员、行业带头人等社会人士为成员,丰富组织架构。进一步的扩大管理面,细化责任,集合各方力量做好商贸秩序治理工作。

二、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成果保持

**年的商贸秩序整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年计划建立环境治理、环境保持、思想改变、行为文明等“七项制度”的长效机制。除了每年定期的大扫除,日常的小保洁,更重要的是计划制定商贸环境秩序监管体系,奖惩细则及环境卫生考核办法。通过制度规范进行长期的监督管理,保持集中整治成果。通过提高经营者及人民群众的素质,改变脏乱思想,培养文明卫生习惯来巩固整治成果。

三、加强宣传教育,组织群众参与

环境治理,人人有责。环境治理,人人参与才能从根本上搞好环境卫生。**年商贸秩序治理组一个重点计划是加强环境治理的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参与环境治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共建“幸福家园”的氛围。以多种方式发动群众的积极性,让广大人民群众乐于参与,积极参与,为环境治理取得胜利奠定最广大的群众基础。

四、突出整治重点,细化整治措施

一是针对目前县城综合市场不能满足居民购买要求,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问题,计划**年,在充分考虑论证及县政府统筹安排下,力争选择在合适地点建设新的综合市场,分流原综合市场需求,减轻原综合市场承载压力,为彻底治理好原综合市场的环境卫生提供良好的设施保证。

二是计划**年全面完成各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规范乡镇农贸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