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残疾人培训总结

残疾人培训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05 12:48:36

残疾人培训总结

残疾人培训总结篇(1)

半年来,我县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在县残联的高度重视和市残联的精心指导下,紧扣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以强化培训质量为手段,以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为目标,开拓创新,求真实务,稳步推进我县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

截止目前,我县共举办残疾人培训班5期,培训残疾人409人,完成培训任务量(511人)的80%。实现残疾人就业375人,完成就业任务量(337人)的111%。其中:

1.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班,培训残疾人16人,就业15人。

2.贫困残疾妇女精工织补培训班,培训残疾人46人,就业46人。

3.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共举办三期,培训残疾人347人,就业314人。

另,报送市残联培训学习24人,就业19人。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做好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县残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2019年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责任,做到专人负责。

2、加大宣传力度

为充分调动全县残疾人提高学习各项技能的积极性,形成残疾人自立、自强、自谋出路的良好局面,我们通过公示栏、电话通知、下乡入户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培训中除了对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还设置“残疾人自立自强”的激励小课堂,在普及残疾人就业培训政策的同时,引深残疾人就业创业成功案例,极大的鼓舞了残疾人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3、积极开展摸底调查

为了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培训工作,我县残联通过摸底调查,一是将有劳动能力及参与培训能力的二、三、四级残疾人员,尤其是贫困残疾人员,确定为培训和扶持的重点对象;二是大量收集整理残疾人培训意向,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制定贴合残疾人切身利益的培训项目。

4、认真组织就业培训工作

(1)每期培训前做好残疾学员的摸底筛查,确定培训对象,制定培训项目,选择培训地点等工作,以最大限度的考虑残疾人利益,确保做到精准培训。

(2)培训期间,认真加强培训督导工作力度,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充实,通俗易懂,确保了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培训内容和形式上,贴近残疾人利益,增加“残疾人自强、自立”激励小课堂及师生互动环节,现场答疑,且根据残疾人需求,灵活授课形式,及时增加新的培训内容。

(4)部分培训邀请企业亲临培训现场,详解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等,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

(5)用心做好残疾人培训的全程服务工作,每次培训安排五名工作人员负责安保及服务,保障学员专心上课及人身安全。在精工织补培训中,年轻的学员母亲带着几个月大的婴儿参加培训,为了保障学员能认真听课,培训期间都有我们工作人员专职帮其照顾孩子。

(5)认真做好培训的档案整理及归档工作,努力做到严谨、细致,零失误。

5、做好残疾人就业指导

协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税务、民政、教委、扶贫等部门制定残疾人就业政策,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总结推广地方残疾人就业经验,指导地方开展残疾人就业工作,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就业、公益岗位就业、社区就业、居家就业、辅助性就业等多元化就业。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上半年的五期培训班培训效果显著,受到残疾人的一致好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1、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思想认识、文化基础都比较低,身体状况也有着很大不同,培训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才能满足更多残疾人的需求。

2、培训班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3、残疾人的就业意识还比较薄弱,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很多残疾人不敢也不愿走出家门,订单式培训推进有困难。

3、扶贫、再就业、阳光工程等项目培训的残疾人信息收集工作还不到位,培训的残疾人数量还不能准确掌握。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1、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倡导求真务实精神,了解残疾人的情况,解决残疾人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

2、全面加大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各项投入,深入贯彻落实好各项针对残疾人的专项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困补保障等工作。

3、继续开展有益于残疾人身心健康、丰富多彩的培训项目,确保今年培训任务的圆满完成。

总之,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培训理念,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全面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和增加收入,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圆满完成今年的就业培训任务。

 

残疾人培训总结篇(2)

2011年,中国残联通过开展“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年”主题活动,进一步掌握了城镇就业年龄段残疾人的底数和就业培训状况,推进了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加大了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力度,完善了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服务体系,残疾人实现稳定、有效和体面的就业。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程凯在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调研时指出,“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年主题活动有效推进,促进城镇残疾人就业工作实现了新进展”。

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培训就业基础得到加强。各级残联及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通过入户调查、在基层社区服务大厅设置窗口办理登记等方式,开展了城镇残疾人就业和培训状况调查摸底。全国共入户调查就业年龄段残疾人468万多名,城镇残疾人当年新就业18.77万余名,准确掌握了城镇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失业的底数实情。

岗位开发取得进展。各地残联加强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沟通,及时掌握用人单位用工需求,同时通过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的空岗开发、创业岗位开发、庇护性行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发等渠道,全面收集用人单位用工信息,定期向残疾人公布。全国共开发残疾人岗位17.5万多个。

基地建设“遍地开花”。各地普遍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和措施,以社会化培训为重点,依托社会资源,开展残疾人培训基地和就业实习、见习基地建设。2011年,全国已建3437个基地,其中省级135个,市级864个,区县级2438个。部分省市与人社部门所属骨干技术院校建立起了以技能为基础、以就业为目标的有学历、有职业资格认证资质的“双证”职业培训体制。如南宁市残联将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定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残联也与该学院合作创办了“广西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建立起残疾人从中专到大专、从初级工到高级工的职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各地集思广益、开动脑筋、不断探索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新模式。如上海市残疾人劳动服务中心与徐汇区业余大学、中国出版蓝桥创意产业园共建残疾青年职业见习基地,探索学校、企业、残联三位一体合作的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的残疾人人才培养模式。

类别化培训有效开展。针对劳动力市场需要,残疾人特性和类别化培训需求,各地开展了各类培训。针对盲人开展心理咨询师、盲人计算机、盲人按摩师英语函授、盲人按摩、钢琴调律师等培训;针对肢体残疾人,开展残疾人速录师、网络创业、IT动漫、呼叫座席员等培训;针对听力残疾人,开展义齿加工、网络编辑,QQ居家就业客服、淘宝“云客服”等培训。类别化培训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更有效地推动了各类别残疾人就业。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与美国海德里盲人学校中国福州分校合作,启动盲人按摩师英语函授培训项目,全国共培训250名盲人按摩师,提高了涉外按摩服务水平。

培训品牌逐步树立。各地结合当地经济区域特色和产业特点,扶植并依托适合安置残疾人的企业作为培训基地,打造了一批优质培训品牌,培训的残疾人专业特长突出、技术精湛、符合市场需求、容易稳定就业,有效地推动了当地残疾人规模就业。如吉林省的“千家万户巧手工程”、和青海的唐卡绘画培训、甘肃的高原特色蔬菜培训、陕西的兵马俑仿制培训等。这些优质培训品牌项目,带动安置了一大批残疾人就业,社会反响强烈。其中,“千家万户巧手工程”还得到国务院总理的高度肯定。

就业扶助收效明显。全国共组织专场招聘会4048场,为残疾人安排职业介绍近38.4万次,开展跟踪回访服务19.4万多人次。通过跟踪帮扶,关注培训后的残疾人就业情况和政策落实情况,为用人单位提供就业环境及设施设备改造补贴、岗位支持服务等,帮助残疾人稳定就业岗位。60%以上的省份实现了残疾人稳岗率不低于80%的目标。

活动中的主要措施

健全组织,统筹推进。一是建立核心指挥运行体系。建立以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为指导,以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为主要组织实施部门,以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技术服务中心为技术保障部门的指挥运行体系。二是督促各地建立组织领导体系。按照中国残联的要求,各地加强了对培训就业年活动的领导,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各项活动的组织实施,确保培训就业年各项活动扎实有效。

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各地加强了部门间的协调配台,积极协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共同制定出台本地“培训就业年”活动方案,并将“培训就业年”各项活动纳入到各级政府职业培训和促进就业的年度计划与相关惠民工程中。如安徽省残联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委、省总工会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就业服务”活动的通知》;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关于表彰全省十佳残疾人创业之星和就业基地的通报》;联合省机构编制委员会、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下发《关于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能力建设的通知》。通过与各部门共同签发文件,形成部门合力,有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浙江省残联会同省统计局、省财政厅下发《关于开展全省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与需求实名制登记工作的通知》,使实名制统计管理工作在政策、组织、经费等方面得到切实的加强。

健全制度,实名统计。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建立了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状况的统计制度,协调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技术服务中心设计运行统计软件,要求各地每个季度汇总一次信息,年底全面汇总。截至2011年11月30日,各地通过开展人户调查、建档立卡、实名填报等工作,累计录入培训残疾人数超过13.6万名,就业人数近37.5万名;当年未就业残疾人接受培训近5.4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3.8万余人,培训就业率71.06%。

分类指导,协调解决。针对各地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开展特点,分别进行指导,对山东、湖南、安徽等地进行调研,了解地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各地提出来的问题分门别类,通过出台专项文件、召开专题性工作会议、提出专门解决方案等方式予以解决。

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

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是前提。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领导高度重视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工作,多次对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工作做出重要批示。王新宪书记、王乃坤常务副理事长多次听取教育就业部和就业服务指导中心有关工作汇报;程凯副理事长多次赴各地实际调研,了解残疾人就业培训情况。这鼓舞了全国残联系统就业服务机构干部的工作热情,确保了培训就业年活动的顺利实施。

转变观念、创新机制是动力。各地残联结合本地区的产业特点和优势,准确把握规律,积极探索方法,在工作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上采取了一系列突破。如江西省南昌市残联坚持“三高”标准,即“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服务、高效率实施”,提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残联实施”的工作模式,高标准、高水平地推进培训和就业工作。

精心组织、协调配合是保障。培训就业年活动实施前,各级残联组织就争取政府及各部门的支持,将培训就业年活动纳入专项就业援助计划。实施过程中,各级残联组织又争取部门支持,为残疾人出台普惠加特惠的政策。各级政府及部门也以高度的责任意识,与残联组织共同努力,帮扶残疾人实现就业。

残疾人培训总结篇(3)

(一)全面完成“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任务并进行检查督导。

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各项康复配套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适时组织对各地进行“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检查督导,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展,总结经验,发现、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完成各项康复工作任务,为“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奠定基础。

(二)组织制定“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规划。

组织管理人员和有关专家,开展调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确“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总体思路,确定任务目标、主要措施和经费规模,制定“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规划、配套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

(三)加强康复制度建设与政策研究。

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制定工作。加强与卫生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等部委的沟通协调,继续做好条例的调研、资料收集、课题研究、条文修改和上报等各项工作,努力在残疾人康复立法和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同时,结合国家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的政策及各省落实中央7号文件实施意见,加强残疾人医疗及康复保障制度建设,积极将有关残疾人康复的内容纳入其中,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受益面和长效机制的建立。

(四)做好康复人才培养工作。

按照多途径、多形式培养;抓两头带中间;面向基层、面向中西部的基本原则,继续组织实施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如期完成年度各项任务,重点完成社区康复协调员10万名以上的培训任务。认真落实《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及实施细则要求。着力推动康复知识和技能进学校、进课堂、进医院、进社区。积极申报康复咨询师、辅助器具适配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师等职种。做好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工作,全面实施培训学分管理和社区康复协调员持证上岗。筹备并召开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五)推进残疾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

与卫生部等有关部委联合制定并完善康复机构建设规范、康复机构准入办法和康复机构管理办法。开展各级各类残疾人康复机构检查验收工作,促进其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好“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和中国红十字会援建四川灾区康复机构项目工作。各地按照有关规范和要求,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各级各类残疾人康复机构的定位、发展方向,充分整合资源,不断加强康复机构的软硬件建设。

(六)加大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力度。

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积极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培育活动的同时,探索和总结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做法和经验,带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扎实、有效、深入地全面开展,在城市社区主要解决康复服务质量,在农村社区主要解决康复服务覆盖面。不断深化康复服务内涵,探索有特色、满足社区残疾人需求的康复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特别是通过开展农村康复示范县培育活动,突破农村地区社区康复工作。

(七)做好各类康复救助项目。

与卫生部共同做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重点解决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复明问题。大力推进白内障无障碍县、市、省创建工作,努力实现三年内白内障患者“发现一例,复明一例”的目标。参与全国防盲治盲工作规划的总结验收。

做好残疾人事业专项公益金项目、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辅助器具服务车配置项目、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等各类救助项目工作,适时进行督导检查,总结推广经验,发现存在问题,采取措施予以改正。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以项目工作带动康复救助制度建设和各地残疾人康复救助水平的提高。

(八)推动残疾预防工作,宣传普及康复知识。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出生缺陷防治和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同时,协调卫生部、国家计生委等部门,共同开展儿童残疾预防工作调研,制定儿童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探索建立卫生、计生、残联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体系,形成早预防、早筛查、早转介、早治疗、早康复的工作机制。利用各种媒体,并制作康复宣传折页、张贴画、音像制品等,宣传残疾人康复事业和康复项目,向公众、残疾人及其亲友普及康复知识。组织编印藏、维等少数民族版康复知识手册和宣传材料,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进程。

二、各业务领域工作

(一)组织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十一五”终期检查,督导各地完成“十一五”社区康复任务;全面推动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深化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成果,重点加强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和第二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进行检查验收;完善充实社区康复服务内容,提高社区康复质量,使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在社区得到满足。加大社区康复协调员培养力度,规范培训内容,编制《中国社区康

复协调员工作手册》。(二)完成60万例白内障复明手术,其中贫困患者免费手术7万例,并做好贫困患者手术数据统计工作。与卫生部认真组织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重点解决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复明问题。指导各地进一步推进白内障无障碍创建工作,对白内障无障碍县、市、省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参与全国防盲治盲工作规划的总结验收工作。为2万名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6000名。完善地级残联低视力康复部建设工作。筹备“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三期视力康复项目工作,扩大项目和国际狮子会影响。举办第二届国际低视力康复论坛,开展20__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低视力康复知识。对6000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依据《创建全国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示范地(市、州、盟)、县(市、区)工作标准》,推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示范市县创建工作。推广使用《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任职标准》、《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效果评估标准》、《国家盲杖标准》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培训教材》,指导地方科学、规范地开展训练指导师培训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扩大社区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

(三)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主动将听力语言残疾康复工作纳入残疾人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大局。全力以赴,确保听力语言残疾康复国家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省级聋儿康复中心职能,带动基层聋儿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创新聋儿康复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高度重视听障儿童康复保障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服务机制。

(四)实施“公益金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公益金麻风畸残矫治手术”项目并进行督导检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推进项目的深入开展。认真组织实施肢体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选好定点康复机构,加强业务指导,抓紧贫困脑瘫儿童的筛查和救助审批工作;举办脑瘫儿童康复技术培训,编发康复指导读物和音像制品,指导各地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开展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和康复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康复效果。

(五)认真组织实施智力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指导各地选好定点康复机构,抓紧贫困智力残疾儿童的筛查和救助审批工作,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启动;做好项目实施的业务指导,举办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技术培训,编发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读物和培训教材;继续做好第三批10个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养护试点机构的检查验收工作,促进省市残联康复中心拓展智力残疾儿童康复业务,提高康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以点带面,推进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

残疾人培训总结篇(4)

《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未来5年我国城镇新就业残疾人100万人的任务目标。在总体就业形势严峻、残疾人在就业竞争中又处于相对弱势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目标殊非易事。“十二五”开局之年举办的这届竞赛,无疑是残疾人职业能力的形象宣传。一件件精湛的作品,一定是比瞬间的视觉冲击更有说服力的。

劳动和创造是阳光底下最美好的事,劳动者和创造者是阳光底下最美丽的人。残疾人的劳动和创造亦然,残疾人劳动者和创造者亦然。

秀技艺 更秀精神

结束紧张的比赛,谈到参赛感想,来自湖南省长沙市的刺绣选手易勤波声音哽咽,眼中泪光闪现:感谢大家,让我们能够参加这个比赛,展示我们残疾人的风采,能够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

6月11日至12日,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江苏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致信强调,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通过竞赛活动大力推动和促进残疾人就业。

回良玉在致竞赛组委会的贺信中指出,残疾人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他们同样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或缺的建设者。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对于激励广大残疾人加强知识技能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更好地融入参与社会生活,共创共享社会文明成果,对于全社会更好地了解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客观认识残疾人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大力推动残疾人就业、改善残疾人民生。

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组委会主任王新宪在开幕辞中说,组织开展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旨在大力弘扬残疾人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精神,向全社会充分展示残疾人的精湛技艺,从而为残疾人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国残联将会同有关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保护和促进法规政策,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我们坚信,在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引导下,将有更多的残疾人通过就业创业实现人生价值,各行各业也必将涌现出更多的残疾人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

本届竞赛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共同主办,江苏省人民政府承办。竞赛共设置计算机、工艺美术、服装、手工制作、其他类等5大类30个竞赛项目。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的各行各业的788名残疾人选手参加竞赛,向社会展示我国残疾人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和高超不凡、娴熟精湛的职业技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第八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举办地韩国组委会的官员也分别派代表观摩了竞赛活动。

经过两天的角逐,共有235名选手取得竞赛个人奖项(包括组委会特设的个人拼搏奖),33个代表团获得团体奖,江苏、上海、吉林代表团分列团体总分前三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获得各项目第一名的30名选手授予了“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在闭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说,本次竞赛全体残疾人选手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赛出了友谊,是一届高质量、高水平的赛会。竞赛使全社会对残疾人的职业技能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提高了用人单位承担安置残疾人就业义务的意识和责任。通过本次竞赛,也进一步营造了关心、关爱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出席开幕式。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残联常务副理事长王乃坤,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江苏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和省政协的有关领导同志,以及各省区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出席竞赛开幕式。张海迪、李学勇、王新宪、信长星等领导还共同出席了以“开启幸福之门”为主题的全国残疾人就业及技能培训成果展暨首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启动仪式,并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展览和残疾人技能展示。

据了解,本届竞赛的部分优胜选手将代表我国参加今年9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第八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我国作为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的发起国和成员国之一,从1989年起,先后举办了4次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并实现了与国际大赛的同步与接轨。据统计,我国先后参加第二至第七届国际竞赛,共夺得金牌24枚、银牌39枚、铜牌35枚。

“开启幸福之门”

走进主题为“开启幸福之门”的全国残疾人就业及技能培训成果展暨首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活动区,人们会发现时间过得很快。记者去的时候是展能节的最后一天,部分内容已经撤走,但仍感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留意一下身边的观众,从白发苍苍的老者,到满眼好奇的稚童,都能一一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有些平时不怎么出门的残疾人朋友,也相约看展,来分享一下骄傲。

展能节于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当天在南京开幕,与技能竞赛活动互相呼应,成为本届竞赛的亮点之一。

活动分为残疾人就业和培训成果展览、残疾人技能和才艺展示、残疾人企业产品展销三部分。其中展览部分充分运用声光电和多媒体技术,利用实物、图片、大屏幕等全方位、多视角地反映近年来全国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的成就,记录了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改革发展的轨迹。另外专设“时代风采人物展厅”和“技能作品展厅”,介绍了一批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残疾人典型和全国残疾人职业节能高手在国内外各类职业技能比赛中的获奖作品。展示部分则集中了诸多残疾人能工巧匠,现场表演精湛技艺,吸引了许多人驻足观看,人群中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展销部分汇集了全国各地残疾人工艺美术作品、企业产品向观众销售。

提升技能 促进就业

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举办期间,以“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为主题的全国残疾人技能与就业高层研讨会在南京市召开。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残联名誉主席邓朴方为研讨会发来贺信。邓朴方在贺信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残疾人就业是维护残疾人劳动权益、改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生活状况、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基础。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残疾人就业快速发展,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就业格局初步形成,就业服务网络逐步健全,

但残疾人就业难、就业稳定性差、就业层次不高的总体形势并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上仍存在着对残疾人就业的歧视,侵犯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推动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促进残疾人就业依然任重道远。

邓朴方认为,利用举办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之机,召开全国残疾人技能与就业高层研讨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的目的不仅是要展示残疾人的职业技能水平,诠释

“你能,我也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竞赛活动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残疾人的潜能与比较优势,提高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责任意识,履行法律义务。研讨会的举办可以更好地延伸技能竞赛的这一作用。同时,邓朴方希望通过全国残疾人技能与就业高层研讨会,能够进一步理清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保护和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残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民政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中国就业促进会、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残联承办。旨在深入探究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提升残疾人技能水平,进而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举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莉新出席研讨会并做主旨发言。国务院研究室、教育部、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上海社科院、南京大学、江苏省社科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各省(市、区)残联理事长、副理事长、教育就业部门负责同志等近200人参加研讨会。

研讨会上,各相关部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从开发残疾人特殊比较优势、推动残疾人青少年职业教育、积极落实和完善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税收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建立残疾人就业援助体系、促进和扩大残疾人“劳动保障型”就业等不同角度对我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未来五年残疾人就业面临挑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认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进行安排,同时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是需要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困难群体提供特殊的社会保护,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实施特殊保护、特殊政策不仅不与公平原则相矛盾,恰恰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由之路。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指出,“十一五”期间,残疾人就业状况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179万,多元化的残疾人就业格局初步形成。残疾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5年间共有376万人次城乡残疾人得到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有近50万人次获得各类职业资格。“十二五”期间,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就业不足、就业层次低、稳定性差等问题仍将成为残疾人就业面临的主要困难。面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新形势,残疾人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亟待提高。他认为,“十二五”期间要认真组织实施好城镇残疾人百万就业工程,通过调整完善各项残疾人就业保护和促进政策措施,加大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奖惩力度,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明确一定比例用于残疾人就业;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加快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

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

中国残联程凯副理事长指出,应逐步建立面向各用人单位的残疾人岗位开发、就业申报及公示等制度,建立完善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岗位预留制度,同时通过提供支持和设施设备补贴等促进政策,降低吸纳残疾人就业单位的用工成本,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开发岗位招录残疾人。

国务院研究室乔尚奎副司长建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情况差的用人单位,可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基数提高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至4倍,使用人单位在“安人”与“交金”之间做出理性选择。

加强职业培训 促进残疾人就业

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认为,加强职业培训是残疾人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积极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健全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确保未升入高中、高等院校的残疾学生都能接受职业培训。大力开展社会化培训并加强创业培训,积极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和服务,引导职业院校、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采取订单式、委托式、储备式的培训方式,根据残疾人身体特点和个性化需求,科学合理安排培训项目和计划,全面提高残疾人的技能素质,促进残疾人就业。

教育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司葛道凯司长认为,残疾人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不断满足残疾人职业教育的需求,着力提高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质量。他建议提升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创新残疾人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法律社会咨询中心王振主任建议,残疾人就业工作必须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以企业实际需要为导向,变革传统的残疾人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更大程度地满足企业用人新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优化残疾人培训模式、推行全程化实训和见习机制,加强技能培训项目开发,提升残疾人技能水平,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

中央财经大学黄震教授认为,残疾人并非我们常人眼中的弱势群体,而是具有特殊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源。在新的残疾人就业观下,运用特殊比较优势原理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有利于不断提升残疾人职业水平和职业潜能,促进残疾人就业。

公益性岗位将成残疾人就业新渠道

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建议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全国就业工作总体部署,各级人社部门应支持帮助残联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组织残疾人就业援助专项活动。他强调,就业困难残疾人需要政府通过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来安排就业,通过政府提供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来给予帮助。

国务院研究室乔尚奎副司长建议,对长期失业的特困残疾人,需要由政府直接实施就业援助:一是将政府购买的公益岗位明确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作为拓展残疾人就业的一项刚性政策。二是为促进残疾人在公益岗位上稳定就业,应保障其基本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或平均工资水平,并为其提供社会保险补贴。有条件的地方还应为其提供额外的岗位补贴,并在规划社区服务网点时,提供岗位预留和租金补贴。三是残疾人公益岗位开发的重点应放在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领域,将街道、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纳入公益岗位开发,享受政策优惠。落实和完善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税收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法规司丛明司长认为,财税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颁布后,扩大了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范围;扩大了鼓励安置就业的残疾人范围;优化了鼓励残疾人就业的税收优惠方式;突出了将保障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重要条件。但这一政策还有不完善的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如规定的增值税退税最高限额的标准偏低等。税务总局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和完善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力争使政策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起到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效果。

残疾人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现状;扶持政策;思路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残疾人就业及就业扶持政策现状分析

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是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以莆田市涵江区为例,涵江区现辖14个乡镇、街道、管委会,199个行政村(社区),面积752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人,其中残疾人26283人,占总人口6.25%。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占总数的46.8%。其中残疾人集中就业占6.8%,按比例就业占14.7%,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占35.8%,失业、未就业占42.7%。

(一)集中就业:福利企业是残疾人集中就业的主渠道。在特定时期缓解了残疾人就业困难问题。近年来福利企业经历多次转型和政策调整,对解决残疾人就业发挥的作用有逐步退化的现象。2010年之前在涵江区属地管理的福利企业有19家,2012年后有16家,企业存活率下降15%。2010年之前福利企业共安置残疾人1875人,安置率占全区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7.1%,当前共安置残疾人1795人,安置率占全区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6.8%,下降0.3%。个别福利企业存在与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但私下协议,按最低工资标准发放,不用在岗达到安置残疾人就业比例,赚取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损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按比例就业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按比例就业是以安置为主、收金为辅的调节政策。根据国家规定: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按不少于本单位职工总数1.6%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规定比例的须交纳残保金。企业在没有适当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缴纳残保金作为代偿社会责任来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涵江区目前共有机关、企事业等各类用人单位共2028家,其中有安置残疾人的企业469家占23%,共安置残疾人2133人;缴纳残保金单位1135家占55.9%;其余424家单位为无安置无缴纳单位。数据显示残保金平均每年递增15.6%。形成就业人数不增,残保金递增的怪象。

(三)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涵江区当前有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5122人,其中城镇登记就业823人。农村登记就业4299人,未就业残疾人5868人,占就业年龄残疾人的42.7%。由于残疾人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职业技能水平较为单一,从事的工作替代性高。农村残疾人实用技能培训大部分采取大班制,基本存在短、平、快现象,培训效果不显著。据调查显示,登记就业残疾人也处于就业、失业、再就业的不稳定状态,人均工资为1150元上下,工资水平是健全人工资的50%—70%左右。特别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转变,残疾人由于技能单一,成为下岗的排头兵。部分失业残疾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据调查数据显示涵江区共发生残疾人参与的犯罪案件2010年9件13人,2011年13件18人,2012年9件19人呈逐年递增趋势,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二、创新政策扶持残疾人就业优势视角的思路。

(一)巩固和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基于当前残疾人就业结构,在政策扶持优势视角下探讨完善残疾人就业扶持途径以期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1.专产专营就业政策:优先采购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生产的产品与服务,如国家救灾物资,福利产品等,提高福利企业的生产线和利润空间。2.开展专项技能培训: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调研企业需求,根据企业需求做好专项培训,用现金直补的方式给予企业相应的培训费,形成企业自主培训长效机制,提高残疾人实际就业能力。3.强化优惠政策:通过优惠电价,社保、免息贷款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企业发展。以莆田涵江鑫祥工贸有限公司为例,2011年共安置残疾人95人,享受2011年中央康复扶贫贷款200万元贴息12.62万元;2012年共安置残疾人118人,较2011年残疾人安置率增长24.2%,被省政府列为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并获得5万元奖励补助,通过政策的激励导向促进福利企业更多安置残疾人。

(二)推行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安置残疾人就业既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也是一项社会责任。做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减免残保金及国家税收优惠,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单位的社会形象。利用近年来残保金持续增长的趋势,落实奖惩措施。对超比例安置的部分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对安置一名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并签定一年劳动合同的企业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奖励。涵江区有36家企业受惠,增强企业对按比例安置残疾人的信心。

(三)扶持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就业、社区就业、居家就业、辅就业等就业形式将成为残疾人就业新的增长点,缓解残疾人就业的结构性矛盾。1.增加点对点专项扶助。将有自主创业愿望的残疾人列为专项扶助对象,依托乡镇定点扶助残疾人。近年来在芦镇梅样村开展的茶叶种植项目,除理论培训外,邀请农科院,农办专家下乡入户,开展指导示范培训。在茶季来临时下到田间,引导残疾人掌握制茶工艺和流程。几年来经扶持的茶户每年创收数万元,成为该镇残疾人中的“万元户”。2.培养电子商务残疾人:针对残疾人生理、教育程度、对时空间限制较少等特性,满足残疾人创业就业的需求。辅助电子商务系列培训及实操课程:使残疾人熟悉初级电脑操作、增强与他人沟通能力;电子商务创业专题培训, 培养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提高实际创业能力,帮助残疾人提升电子平台的运营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一批残疾人通过开设网店或担任网店客服实现居家就业。

通过创新残疾人扶助政策充分有效地挖掘残疾人创造潜力,提高残疾人就业层次,扩展残疾人就业渠道,基本实现了由提供福利和现金补助为主向转化为残疾人创造与健全人享有同等就业机会转变,为残疾人创造真正的无障碍工作及生活环境。做好托底保障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残疾人工作文件选编.

[2]《残疾人研究》杂志,主办单位: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

残疾人培训总结篇(6)

(-)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应当贯彻国家提出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使残疾人劳动就业逐步普及、稳定、合理”的工作方针。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残疾人劳动就业的主要目标是,到2005年,城镇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向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95%左右,残疾人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农村残疾人劳动生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全市残疾人就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依法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三)驻在本市行政区域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及其他用人单位必须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6%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含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各类单一和混和型经济所有制的企业。安排1名一级盲人的,按照安排2名残疾人计算。安排的残疾人以持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一制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为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由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负责管理,同级残疾人联合会设立的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四)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应当按规定办理录用手续,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为其安排适宜的工种和岗位,保证其在转正、定级、职称评定、晋级、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生活福利等方面,享受与其他职工同等的待遇。除单位停产、被兼并、被撤消或者宣告破产的以外,不得安排残疾职工下岗,对已下岗的残疾人应按规定保障其基本生活,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组织再就业培训并优先推荐就业。依法解除劳动关系和人事关系的,应当报单位所在地残疾人联合会备案。

(五)凡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应按实际差额比例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标准按统计部门公布的全市上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额计算。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必须按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款通知书载明的数额、期限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期限、数额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从单位经费中列支;企业从管理费中列支。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确有困难的单位,须向同级财政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提出申请,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残疾人联合会审批后,予以缓交或减免,缓交时间不超过3个月。

(六)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必须用于下列事项:一是补贴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二是奖励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及在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三是扶持残疾人集体就业、个人经营或合伙经营;四是补贴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经费开支和用于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其他开支。

(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属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平调、挤占或挪用。

(八)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按属地原则,除市属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城乡经济组织和中央、省、外地驻青单位由市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负责实施外,其他单位按属地由所在市、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实施。

(九)根据《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规定,市及市、区残疾人联合会受本级人民政府的委托,行使该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做出行政处理决定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职责。

(十)建立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度工作制度。独立核算单位应当在每年4月30日前,向当地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报送上年度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和残疾职工花名册。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必须在当年的6月30日前向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并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

(十一)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在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中,要密切协作,各司其职,主动承担社会义务。劳动保障部门要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切实纳入全市劳动就业规划,列入劳动年检和劳动监察范围;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和使用的监督与管理;人事部门要积极为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国家机关公开招考公务员时,根据用人单位岗位需要,可适当考试录用残疾人;法制部门要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当地行政执法范围;市统计局要将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全市统计范围,及时查处有关统计违规行为;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发社区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要建立人大检查、政协视察制度,加大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力度。

三、继续扶持和稳定集中就业

(十二)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对福利企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和返还办法。

(十三)按照国家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进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要求,加快福利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步伐,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改制后的福利企业,要保持社会福利属性,坚持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宗旨,保障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不断改善残疾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福利状况,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和保值增值;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在资金、人才、信息、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保护。

(十四)通过必要的指令性计划,将一些风险较小的社会专用和政府采购的适合残疾人生产的产品指定由福利企业专门生产。

(十五)福利企业要切实采取措施避免残疾职工下岗、失业,对特困福利企业的富余残疾职工,可通过其他福利企业和分散安置的渠道进行安置。

(十六)民政、税务、工商、残联要做好福利企业的年检认证和清理整顿工作,认真清理假冒福利企业,维护国家扶持保护福利企业政策的严肃性。

四、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

(十七)对适合残疾人就业的行业,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确定部分岗位,作为特别扶助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

(十八)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市残联、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工商局《关于转发<关于积极扶持残疾人个人或自愿组织起来从事个体经营的通知>的通知》和市地税局、市残联《关于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减免税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给予优先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免收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用,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建立残疾人个人或自愿组织起来就业扶持专项资金,适当给予启动资金扶持等优惠。对其经营所需的场地、摊位租金等,相关部门应予以优惠和扶持。

五、扶持农村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

(十九)有关部门要将扶持农村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与扶贫解困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方式扶持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等多种形式的生产劳动。各级政府扶贫办、财政、残联等部门要在政策、资金、物资、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要把残疾人扶贫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对已解决温饱的农村残疾人,要根据他们的特点继续扶持其从事生产劳动,防止返贫现象。

(二十)各地在规划和发展小城镇时,要积极吸纳农村残疾人就业,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也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六、以发展盲人按摩为重点,积极帮助盲人就业

(二十一)市残联负责全市盲人按摩工作的行业管理,对盲人从事按摩工作要给予特别扶助并加强管理。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盲人按摩人员的培训、技术鉴定和就业工作。宾馆、酒店、浴室、保健康乐及美容美发场所和社会医疗机构的按摩推拿室等有按摩业务的服务行业,要优先录用具有按摩技术并持有相应执业资格证书的盲人按摩人员。盲人按摩人员开办个体和私营按摩机构的,除享受个体或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优惠待遇外,其他有关部门应给予减免卫生清洁费、治安管理费、公益事业费等。

(二十二)按照市人事局、市卫生局、市中医药管理局、市残联《关于转发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做好医疗按摩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工作和医疗按摩人员的培养发展工作。

七、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全面服务

(二十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将残疾人劳动就业纳入全市劳动力市场管理体系,积极对残疾人开展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技能鉴定、劳动事务等工作,促进残疾人就业。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强化职业指导工作,并为残疾人设立职业介绍专窗,优先提供就业服务。

(二十四)各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是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服务的专门机构,是劳动就业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同级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认真做好残疾人求职登记、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跟踪统计等服务;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职能,逐步实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与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介绍机构信息联网,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八、认真做好残疾人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

(二十五)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和技术,是残疾人实现就业的重要条件,要将残疾人的职业培训纳入全市职业技能开发总体规划,加强领导,大力支持,努力提高培训水平。

(二十六)劳动保障部门开办的或利用其他社会力量开办的职业培训机构,要将培训残疾人纳入计划随班培训,根据市场需要和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可单独开设培训班;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要具备特殊的培训手段和条件,为在普通培训机构中难以接受培训的残疾人提供培训;各类培训机构对残疾人应按最低标准收取培训费,对生活特别困难的,应酌情给予减免。各有关部门及企业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要切实抓好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在岗与转岗残疾职工的职业培训,并为其在培训或进修期间的学习、生活提供保障。

(二十七)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以乡(镇)为单位,依托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与扶贫解困相结合,对残疾人进行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

残疾人培训总结篇(7)

一、目前残疾人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6.34%。如果按三口之家算,平均下来5个家庭中就会有一个家庭中有残疾人。残疾人数量多,目前全国各级残联的管理工作人员特别少,为残疾人建立档案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量,不少单位只是对他们进行一个简单的登记记录,残疾人档案管理处于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从1991年开始,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各级残联也会举行相应的活动,这部法律实施超过20多年了,但是不少残疾人并不知晓。各级残疾单位举行一些就业培训的时候,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也有一些人因为自卑不愿意接触社会,而残联只对前来登记的残疾人进行登记管理,没有对所有的残疾人进行有效的登记,残疾人的整体就业率情况也无从知晓。这也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二、残疾人技能培训就业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关爱残疾人是一个国家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残疾人口基数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残疾人事业也得到了发展,但是整体状况的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建立残疾人技能培训就业档案有利于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残疾人培训就业档案能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残疾人的就业现状、就业需求,便于相关残联单位针对残疾人的特点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来提高残疾人劳动技能,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有利于建立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制度,改善对残疾人的服务,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

三、如何加强残疾人技能培训就业档案管理

(一)残疾人管理部门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各级单位要重视残疾人培训就业档案管理,残疾人档案涉及了残疾人各个方面:就业档案、培训档案、残疾证、健康档案等,加强对档案的管理能够方面残联日后对这些培训人员进行跟踪,也方面工作人员的查询。为了加强残联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政府部门应该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年度残联单位的考核目标上,让他们从心里上重视。

(二)残联向社会各界加强对残联的宣传力度

定期组织各级残联的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进社区、下乡对残疾人一些基本权利进行宣传,让他们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从而打消心里的疑虑,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中来。为了建立完整的档案系统,工作人员要做摸底调查,对残疾人的家庭情况、残疾等级、以及心里特点、就业意向、技能特征等进行了解登记。

(三)利用电子计算机建立残疾人就业培训系统

随着电脑的普及,无论是家庭还是办公,慢慢的走向自动化、网络化,这也给残疾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便利。各级政府和单位在网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网站,国家政策信息也会定期在网上公布,企业单位招聘信息动态也能够即时了解,这也给残疾人就业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最重要的是,利用网络,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可以把残疾人的就业信息以及相关技能在网络的有关平台进行展示,方便各用人单位进行查找,这样能够增加残疾人就业的机会。

(四)提高残疾人职业培训就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

定期组织残疾人培训就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举办相关的座谈交流会,大家在会议上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提出解决的办法;同时如果有哪些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也可以在会上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在工作中能够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大家工作的效率。建立完善的残疾人档案管理制度,制定管理规则,可依据档案部门的《归档文件管理规则》,结合残疾人培训就业工作的实际需求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档案制》,确定档案管理范围、划分保管期限,从而科学有效的管理。

(五)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档案的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部门以及财政单位每年对县市单位的残联下拨残疾人就业管理保障金,设置相关的管理档案工作岗位,给予一定的工资标准,由专人进行统一管理;或者可以进行一些培训,聘请残疾人自己去管理自己的档案。这样不仅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也解决了一部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如果没有物力以及人力的保障,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档案的管理只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