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控技术教学论文

数控技术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12 16:28:53

数控技术教学论文

数控技术教学论文篇(1)

何谓情境教学法?何川(2010)在《浅谈情境教学法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中提出:“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或创设实际情形,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陈亚峰(2012)在《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认为:“情境教学法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教学过程,通过创建典型的场景,根据教学目的,认真设计教学环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学生喜闻乐见并能准确表达教学内容的语言娓娓道来,从而实现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所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上述概念界定,笔者更赞同陈亚峰的看法。

2情境教学法在中职数控技术应用课堂中的具体践行策略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数控技术应用课堂中的践行策略有很多。笔者总结其中的几种策略,论述如下:

2.1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与我们的中职数控技术应用教学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多媒体俨然已经成为我们中职数控技术应用教学必不可少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完全可以在数控技术应用课堂中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执教制图设计中的装配图以及剖视图相关内容的时候,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用图片进行展示的话,那么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中职生来说则是很难接受和掌握相关知识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决定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事先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通过这个多媒体课件把切割以及装配的过程用动画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同学们。通过这个多媒体教学情境的创设,同学们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中职生的课堂学习兴趣。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对于我们的中职数控技术应用教学来说仅仅只是一种常用手段,这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下功夫,只有制作出精美的、符合教学实际的课件才能真正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结合师生讨论创设情境

除了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之外,在中职数控技术应用课堂中我们还可以结合师生讨论创设情境。在中职数控技术应用课堂中,对于一些重难点问题我们必须要进行适当的师生讨论,最终通过师生讨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例如,一次在上读图课的时候,笔者结合师生讨论创设了这样一个情节:首先在黑板上根据相关的视图补画所缺的视图或图线向同学们呈现出几道问题,并且对于问题的设置有多个答案。然后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同学们讨论完毕之后,笔者再和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结合师生讨论创设情境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师生讨论的主题必须要经过精心的预设,讨论的主题也必须要有价值。否则不仅不能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可能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

2.3结合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中职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尽可能多的结合动手操作创设情境。最终让同学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当中巩固和实践自身已学知识。例如,数控编程指令一般分为用于非圆曲线表面加工的宏程序指令、可以由操作者定义的子程序指令、多个表面多次走刀加工的复合循环指令、单一表面简单循环的加工指令以及单一表面单一走刀的简单指令等。并且这些指令在不同情况之下的适用条件也不尽相同。为了有效培养中职生选择合适的加工指令进行数控编程的能力,笔者给出了很多种不同的条件和要求让同学们进行具体的动手操作和研究。通过相关的动手操作,中职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仅得到了有效提升,其中的绝大多数同学也能够顺利、有效地编制出符合数控加工实际生产要求的数控程序。这就是结合动手操作创设情境所产生的具体效果,它对于提高中职生的数控技术应用能力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当中应经常性地结合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3结语

数控技术教学论文篇(2)

参考文献是说作者在写作或者编辑论文的过程当中引用相关学术研究信息来源,作者在引用前人的劳动成果时,在文中引用的地方要做上标注,最后在论文的末尾依次列出参考文献,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数控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数控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任建平.现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2]杨文明.数控加工及数控机床的维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92.

[3]刘永久.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FANU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 安荣,张信群.数控加工仿真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4):67-70.

[5] 李永祥,王峰,兰菲,等.虚拟仿真系统教学法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26-331.

[6] 邓岐杏,陈伟珍,张海明.数控课程项目化教学中数控仿真系统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2011(12):133-134.

数控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吴金娇,刘树青.虚拟数控机床在数控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1:75-77.

[2]王卫东,李海清.虚拟现实技术在数控维修软件开发与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31-34.

[3]顾东阁.浅议虚拟数控机床在数控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20:167.

[4]姚兴军,刘连军,张凤阳.虚拟数控机床的开发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2010,06:101-103.

[5]周汝德.大理州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

[6]杨锐英,刘福军.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

数控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李金华,姚芳萍.虚实结合的数控机床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5(04):65-67.

[2]周忠博,王红军,黄民.数控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3(01):82-86.

[3]滕凯.具有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功能的数控仿真软件的设计[J].机床与液压,2012(02):107-110.

[4]王飞,侯文宝,白春艳.西门子802D数控系统在激光加工机床中的应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7,06:57-59.

[5]杨勇,王时龙,周杰,等.基于自动编程系统的大型滚齿机热误差补偿[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03:569-576.

数控技术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改革;数控技术

一、绪论

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与工程性很强的课程,是前面所学课程的整合与应用。通过对十几所高等学校的调研,数控技术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①由于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等设备价格昂贵,数控技术的教学基本只限于课堂教学。即其教学模式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堂授课。②由于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数控模拟器的应用,讲理论课的同时适当增加了数控实践教学的比重,课内实验采用模拟编程器,实习可以上机床实际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为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上海大学通过四五年的摸索,将网络平台应用于数控理论与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用厂校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经过两年的实践与调研,结果显示,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工程能力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1.课程理论的网络教学改革

本课程在两年之前建立了数控技术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为公共网,学生在家里与学校均能登录。在数控网络平台上设立下面几个板块:数控技术的课程大纲、数控技术的学习要求与参考文献、数控技术的前沿课题、数控技术的相关课程、数控技术的基础知识、数控技术课件、数控技术视频与图片,网络教室、网上答疑、课程公告、课程作业、数控杂志等内容。这些内容可分为三层结构,它们分别是知识理解层、知识应用层与研究学习层。数控技术大纲主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内容等,将以前只有老师指定的内容放到学生面前,使得学生一开始就知道本课程该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如课程大纲中提到学习本课程要与机电一体化的工程实践相结合,该内容一方面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去思考,另一方面也督促教师在讲课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去讲解。数控技术的前沿课题板块中,介绍一些与数控技术相关的技术内容如无人化工厂(FMF)、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工业机器人、纳米技术等,以及这些数控技术在国防工业、机电工程等方面的典型应用,使得学生大大增加了学习兴趣和爱国激情,由此产生危机感与紧迫感。数控技术相关课程板块主要介绍数控技术包含了哪几门课的内容,即要学好数控技术,必须将相关课程学好,使得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数控技术在课程中的地位。网络教室板块是将相关课程的教学课件或授课视频挂于网上,使得学生能在网上将相关课程的内容再进行一次补习。如讲到数控系统的时候,网络教室板块上就上传了微机原理的讲稿,学生将微机原理的复习与数控系统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复习,另一方面理解了原来所学知识的工程应用。网上答疑是老师与学生联系的桥梁,老师每天上网,将学生在作业中、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作及时回答,同时,老师也及时了解了讲课的效果。数控技术的基础知识板块,是老师让学生自学的内容板块,在40课时中没讲到的内容,老师在基础知识中详细地讲述,学生只要根据老师布置的自学内容,上该板块就可以网上学习。数控杂志内容,主要与外网链接,在每期杂志上,能阅读到数控技术的动态、关键技术的突破状况、典型数控系统的培训等相关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技术前沿、网络教室、数控基础知识、网上答疑等板块均为互动板块。如在技术前沿板块,如学生发现最新的内容,可以将其摘录下来,上传到该板块,内容就可以实现共享。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该学习活动中,将平时成绩的评定与在网上发的帖子相结合,使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

2.课程实验的网络教学改革

教学实验是对理论学习的有效补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思考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一般的学校对实验相当重视,我们也不例外。在数控机床的实验环节的网络教学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种为虚拟实验,另外一种为操作实验。数控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采用虚拟实验与操作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验教学中,采用软件实现虚拟的实验教学,如数控机床换刀机械手的机构组成实验。实验采用虚拟实验的形式,教师主要是制订实验的工况、零部件及要实现的目标,学生可以在零件库中选取零件进行组装,最终形成实验目标所要求的换刀机械手形式与功能。数控编程有其特殊性,数控系统多种多样,虽然系统的性能等方面不同,但其系统指令大同小异,所以,老师在讲理论课的时候一般重点讲授编程方法与技巧。在编程时,学生编制的程序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当然也存在很多的错误,实验老师如果察看每个学生的问题,可能来不及。网络平台就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老师可以将实验的要求、示范编程等内容通过网络实时传送到每台学生机上,学生可以通过讲解与编程切换的方式,将屏幕切到编程界面,就可以进行编程。如果有问题,根据优先原则,可以上传到教师机上,老师可以将修改好的内容发送到该台学生机上,实现了实验中与学生的实时互动。

3.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从课本、实验室走向工程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到工厂、生产第一线去,了解数控设备及加工情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课程的实践环节分为两个部分,一为参观型,另外一种为操作型。由于纪律及生产任务等原因,不允许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工厂的设备,但通过参观工人的操作与编程,同样得到许多知识与经验。如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从国外进口的数控镗床能实现上下、左右、前后及旋转运动,学生通过参观加工与编程,了解了加工过程中指令与动作之间的关系,了解了编程工艺与加工路线之间的关系,理解了对刀点、换刀点、机床原点、编程原点、坐标平移等内容。又如学生在参观上海机电一体工程有限公司的美国辛辛那堤10-VC数控铣削加工中心时,机械手能实现自动换刀,了解了机械手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通过现场教学,学生掌握了数控加工工艺的制订等内容,同时也了解了10-VC铣削加工中心的工作原理、编程与操作方法,理解了直流伺服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学生每年的暑期均前往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进行为期一周的操作实习,针对的是真正的数控设备,教师一对一教学。学生通过操作实习,不但掌握了数控系统各部分的功能、数控系统中的速度环与位置环之间的关系、不同系统的数控编程,而且体会了伺服系统的控制的优势。

三、结束语

通过对“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思考,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具有研究型本科特色的适应机电专业教学要求的课程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控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广灵.数控专业实践环节的综合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4):62—64.

数控技术教学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一体化,数控,探索

 

随着越来越多高精尖技术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使用,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科技装备,已成为我国制造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虽然我国的数控机床的使用率还不如欧美发达国家,但是随着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凸现,数控机床的使用率将持续增长,成为我国制造业的主力军。随着数控机床普及率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需要大量懂得数控编程与机床操作的高级技术工人。中等职业学校便面临着为国家培养高级数控技术工人的新的挑战。

传统的中职数控教学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数控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被相对分开,各成一体。导致学生跟着理论老师学完一个学期的理论之后,利用期末集中到数控车间跟着实践老师再学习实践。因为数控技术对于中职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时候,积极性普遍不高。通常一本书的理论学完了,真正掌握的学生很少。而期末到车间实践的时候,很多学会的东西也已经忘了很多。这样一来,导致学生觉得数控技术难学,普遍抱有恐惧心理,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找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不好的症结后,我校从2005年开学以数控专业为试点教育教学论文,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即把数控专业学生第二年所学的专业课分成数控车削技术、数控铣削技术、钳工技术、电器与PLC、CAD/CAM等若干素质技能模块。将这些素质模块全部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并进,每一个模块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由一个老师全部完成。学生在学习每一模块时,先由老师讲解当天所学理论,学生掌握后就直接到车间实验室进行实践练习。经过近几年的试点,我校数控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相比以前有很大提高,学习效果也显著改善。

但是随着这几年一体化教学的展开,其中的不足也在教学中显现出来。数控专业学生所学的素质技能模块彼此相对独立,学生由于个人兴趣不同等原因,往往只对其中的几个模块感兴趣,而对剩余的模块提不起学习兴趣,造成学习过程中的偏科。这样一来,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便失去了意义。为此,我校机械系的教师以近五年一体化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对数控一体化教学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与尝试。

我们从学生在技能模块学习中偏科的问题着手,分析学生偏科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学生个人的兴趣不同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致。因此,在假期中,我系老师积极探索,把学生第二学年所学习的若干模块进行了整体规划。以数控车削技术和数控铣削技术两个模块为主线,把钳工技术、电器与PLC、CAD/CAM等模块的内容穿插在数控车削技术与数控铣削技术的学习中。

具体实施的步骤分为:首先,数控专业的学生升入二年级学习后,我系老师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对学生进行素质技能模块学习前的动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动员大会上,老师会向学生介绍整个技能模块学习的总目标。总目标的实施依靠具体项目进行落实。具体的项目是由我系老师在假期中经过细致筛选,以数控中级工国家职业标准为考核依据,设计出的由轴类零件和平面轮廓零件组成的配合工件。通过把配合工件的内容分解,其中的知识点主要由学生将要学习的技能模块组成。接下来,学生在进行每个模块学习的第一节课里,专业老师都会向学生详细介绍学生所学模块在整个总体项目中所占的地位,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如何完成所分配的目标。

在CAD/CAM模块的学习中,老师会把学生要完成的总的配合工件的三维实体造型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首先从直观感受到学习完所有模块后所要完成的配合工件的造型。然后,老师会把配合工件的实体造型进行逐步分解,最终分解成学生所要学习CAD/CAM模块中的最基本的知识点,使学生明白,通过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开始学习,逐步深化,最终才能完成整体的配合工件的实体造型。学生通过对CAD/CAM模块中零件的实体造型有了了解后教育教学论文,在钳工技术的学习中,首先从要完成的配合零件的毛坯入手。老师发给每名学生原始毛坯。学生通过学习钳工技术的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锪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研磨、测量等知识后,对原始毛坯进行加工,以保证在数控车削和数控铣削加工中对毛坯的精度质量要求。得到达到精度要求的毛坯后,学生就开始在数控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从数控机床的组成、基本操作、数控程序编制、自动加工和精度控制等知识点开始由浅入深地学习。学生学习数控车削技术和数控铣削技术同时,同步开始电器与PLC的学习。电器与PLC主要包括各种电器元件、控制电路和PLC编程。而这些知识点恰恰涉及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的电器控制部分。在学生学习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操作的同时理解机床动作的原理,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学生根据第二学年开始时的总项目介绍,逐步随着一体化教学的进行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由于总目标划分了若干小的模块化目标。当学生由于兴趣或其他原因完不成其中某一模块学习时,就会造成后面的模块学习无法进行,进而影响了整个总体目标的达成。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还引入了团队竞争,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当完成一个基本模块学习实践后,各个小组会进行评比排名。基于以上两点,学生在学习中偏科的现象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比以往有大幅提高。学生考取两个或多个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也有大幅提高。

事实证明我校在一体化教学中引入总项目引领各个分项目的一体化教学尝试非常成功。但毕竟只是尝试,肯定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不断改进与完善。只有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断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使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始终立于国际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孙文堂数控加工专业教学之我见[J] 职业教育研究,2004,2

[2]马春峰,于宏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探讨[J] 辽宁高职学报,2007,9

数控技术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数控技术 高职课程教育 课程校本化

一、高职课程校本化开发的概念界定

高职课程校本化开发的概念是基于课本教程开发的理论基础,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实际而得出的教育方式。高职课程校本化开发的具体内容是通过高职教育有关的工作人员之间的分工合作,针对改善高职学校的课程教育品质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活动的开展要结合高职学校的教学实际,并通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紧密配合,有效地实施校本化课程方案。校本化课程方案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材料的改善、学习活动方式的设计以及对学生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

二、数控技术课程校本化开发的具体要求

在高职数控技术课程的教育中,为有效实现校本化开发,应首先掌握高职学校的教学现状,通过对高职教育长期发展的研究,有效落实对高职教育发展现状的统计工作,如课程的开发理念、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学校教研活动情况等,结合高职教育的教学现状实现对数控技术课程的校本化开发。在高职教育数控技术校本化开发的过程中,应注重对高职教育数控技术开发理论的梳理,通过理论梳理得出数控技术校本化开发的侧重点。在总结数控技术校本化开发重点的过程中,要按照高职学校的数控技术课程要求进行开发,结合高职学校教育发展实际,保证校本化开发的实用性。

在对高职教育数控技术进行校本化开发的过程中,还要结合先进的高职教育课程校本化理论,以先进的校本化理论为指导开展数控技术课程的校本化开发。数控技术课程校本化开发,要注重在开发的实践过程中发现课程里的技术问题,并通过校本化开发加以解决。问题的出现说明了数控技术在校本化开发中存在缺陷,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技术问题加以解决是进一步完善数控技术课程校本化的重要途径。在高职教育数控技术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中,由于课程校本化的实质是改进高职学校的教育方式,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数控技术课程的校本化开发要遵从高职学校的教育策略,基于其课程开展的基础进行有效的课程校本开发。

三、高职教育数控技术课程校本化开发方式探析

由于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校本化开发在课程审评模式中存在多方面缺陷,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职教育的高效进行,因此在高职数控技术课程校本化开发中,应对积极有效的开发方式进行探析。为积极有效地开展高职数控技术课程校本化开发,首先应摆脱传统教育模式下知识点审核与考察的教育模式,将课程教育的重心转向对学生专业性技能的培养,以此强调高职数控技术课程校本化开发中理论和实践的完整性。在校本化开发中,要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教师及学校领导通过开展课程校本化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建立能够高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模式来保证数控技术课程校本化的有效开发。

在高职数控技术课程校本化开发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和学校领导应积极参与到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中,通过因校制宜等有效手段,对校本化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与实施,并根据高职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数控技术课程内容加以修改,使之能够充分适应学生课程学习的实际情况,并经过数控技术课程的校本化开发,有效提升高职学校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四、高职教育数控技术课程校本化发展前景展望

近年来,笔者学校陆续与无锡华光汽车部件集团公司、江苏锦绣铝业有限公司、无锡新大中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办学,并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工作。目前已开发成功的主要课程有:数控车/铣削编程与加工技术、CAD/CAM软件应用技术基础、气动与液压技术、机械测量技术等课程,而且这些课程均成为无锡市精品课程或优秀课程,并得到了推广。

伴随着我国高职课程校本化开发的日渐普及,校本化理念将会在我国的教育发展中受到广泛关注,在校本化实践模式的不断发展中,数控技术课程校本化将会得到不断创新,并在创新模式的有力推动下挖掘出高职课程教育的发展优势,通过优势发展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机结合,实现对学科教育和技术课程的深入探究。

通过高职教育数控技术课程校本化开发现状分析可见,学校数控技术课程的校本化开发应在顺应国家课程校本化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创造性实践,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应注重与学校教育实际的有机结合,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下有力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数控技术教学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数控技术 仿真软件 数控教学

论文摘要:初学者在数控实习教学过程中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机床和人身伤害。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基于虚拟现实的仿真软件,是利用计算机来模拟实际的加工过程。采用数控仿真软件教学,不仅降低了运行成本,而且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在各种仿真过程中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加工生产技术。训练学生实习操作的技能技巧,有利于数控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一种模拟软件,它不可能完全代替实训。

数控技术自问世以来,给世界各国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现在数控技术已成为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核心,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企业的制造能力、适应市场能力和竞争能力都是建立在数控技术之上。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掌握现代化制造技术的人才,特别对一线数控技术工人的需求量非常大,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具有高技能的技术人才。但许多中职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只能传授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欠缺。因此,探索出一种投入小、见效快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数控教学中应用数控仿真软件在的优点

要学好一门技术就要经过大量的实习实践,而数控技术更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良好实习环境是数控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而数控实习设备属于的高科技产品,价格高,一台数控车或数控铣至少在10万左右,而一台数控加工中心要30万左右,多则达数百万。一般中职学校购置数量不多的几台设备让学生实习。从数量上和成本安全性上考虑,都不大适合学生的普及性教学和实训。如果数控机床的实训完全按照实操进行,需购置大量设备来满足学生实习,这样投入大、消耗多、成本高,一般学校难以承受,而使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解决此不足的主要途径。它既能解决实训设备不足、学生实习时间少的问题,又能解决初学者由于对数控系统及操作面板不熟悉而造成安全问题,提高学生对数控系统操作及控制面板的熟悉度,让学生大胆地通过仿真对所编程序进行验证,使实习的安排达到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编程能力,使数控技术的教学投入少、见效快,是一种经济实用、安全可靠、功能多样的教学辅助工具。

二、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方法

在学习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前,一般是学生完成了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如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等)、专业基础实训教学(如钳工,普通车工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仿真教学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训练学生实习操作的技能技巧。怎样运用好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使其发挥最好效果,具体应做如下几点:

1.在数控教学初期

在教学初期,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学习数控编程的理论知识(如指令格式、编程方法等问题),一般安排15课时左右。但同时在教学中应穿插数控仿真系统的学习,仿真系统主要解决软件的安装及基本的使用问题。可先用多媒体将数控仿真软件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使学生对仿真软件的使用有全面的了解,然后让学生上机练习仿真软件的使用。

2.教学中期

经过初期的系统学习后,学生基本掌握了数控机床面板及数控仿真系统的操作方法,数控教学应将理论与仿真有机结合起来,理论教学以编程方法和工艺为主,而仿真训练主要进行程序的输入、校验等练习,同时让学生了解不同数控系统(如法那克、西门子、广数、华中等)的操作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3.教学后期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只是一种模拟教学软件,是对加工过程的模拟,并非真实的加工过程,它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学,尤其是数控加工实训。在数控教学中,往往由于过分依赖仿真系统,而忽视了机床加工练习。因为仿真系统与实际机床有着本质的区别,仿真系统无法替代学生在机床上加工时的真实感受,特别在切削用量的选择方面。因此,教学后期要合理安排时间,将仿真训练与实际数控机床操作训练有机结合,尽量让学生在机床上进行零件的加工训练,而仿真系统此时只是对程序验证的工具,学生可先在仿真系统上将零件模拟加工出来,然后再上机床实际加工,这样可以保证程序的正确性,减少在加工的过程中因程序问题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总之,把数控仿真软件用于数控教学中,将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但同时要正确处理仿真与实际操作的关系,不能用仿真软件完全代替数控实习,应合理安排仿真与实际操作的时间。教育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和设备,以最少的成本,培养具有现代化数控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的新型机电一体化人才,是我们职业教育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劳动部职业技能开发司.数控车床生产实践.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1997

3.劳动和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数控加工工艺学.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2000

数控技术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数控技术 教学改革 人才

一、数控专业人才的就业形势

据报道,我国要达到“十五”目标,达到15%的数控化,还需要约70万台数控机床,所缺数控机床的人才短缺达100万。因此,数控方面的人才肯定有着稳定的需求量。而借助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当进入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调整时期,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匹配、培养相当数量的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职业人才,成为迫切要求。而对于数控加工专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实践能力,更要掌握系统而扎实的机加理论知识。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的从研究开发到使用维修的各个层次的数控技术人才。

二、对数控技术人才的分类

1.金领层(数控通才)

金领人才的要求是:精通数控编程员、数控操作技工和数控维护、维修人员所需掌握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广,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机械结构设计和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并且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机床厂数控机床产品开发的机电设计主管。

2.灰领层

(1)数控编程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二维CAD/CAM软件如UG、ProE等,熟练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

(2)数控机床维护人员: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能进行PLC和参数设置。清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维修。适合作为工厂设备处工程技术人员。

3.蓝领层

数控机床操作技工: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修。

三、高职数控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生产一线的数控技术人才,从事数控加工、数控一般编程,数控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数控加工技术管理的中高维修应用专门人才。数控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下列基本能力:(1)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2)数控一般编程能力;(3)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能力。还应具备下列专业综合能力:(1)普通机床的使用能力;(2)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能力;(3)计算机操作及应有能力;(4)CAD/CAM等软件的使用能力;(5)数控专业外语的使用能力,同时应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目前,我国通过对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及用人单位的调查,了解到数控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教学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其应用;实践教学中缺乏对数控设备的检修、调试、故障分析能力和数控加工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目前培养的数控人才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如缺乏工艺意识,工艺知识欠缺,数控加工只停留在理论上;(2)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精,针对性不强,如数控加工专业,不能很熟练地、正确地操作典型数控设备,要进行举一反三就更加困难;(3)对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掌握不够,如对ProE软件的应用不够了解,缺乏高速切削技术概念。

四、加强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针对以上各类数控人才需求的状况,迫切需要我们对现时的数控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提高数控行业的整体素质。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构建以培养数控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一方面,对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按“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综合整合;另一方面,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增加习题课、讨论课、现场课教学。通过开设综合实验课,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突出应用性、实用性,以提高学生对新工艺、新方法的适应能力、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行双证书制。通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考证,既可拿到就业的“敲门砖”,又可以把理论知识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

3.建立产学结合的教学基地。建立以校内实训中心为基地、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教育、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学生的质量。必须建立一支精干的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稳定的双师型队伍。除加大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引进的力度外,更应注意从生产一线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

针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建议:(1)对参与教改的老师进行培训。基础课教师应了解专业,掌握基础理论在专业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技术基础课理论和专业课教师应熟悉专业、熟悉生产、掌握专业发展前沿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应该鼓励教师攻读定向和在职研究生。(2)确定专业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着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3)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要求教师既能上理论课又能上实验(训)课。对老师来源一方面可以选派出教师参加工程实践,推运专业教师在工程中从事生产、管理和技术工作,切实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促进双师队伍形成。

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数控机床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装备。数控专业教学,就是要以提高新时代具有高素质的数控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探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高职教育模式为主题,以改革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核心,以培养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特点,以校企紧密结合所建立的共享、双赢的机制为人才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海根,程国标,方珠芳.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