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控专业论文

数控专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01 10:12:19

数控专业论文

数控专业论文篇(1)

论文摘要:首先论述了数控技术目前的发展趋势以及制造业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状况,然后从基本思路的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课程体系的开发、实验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对笔者所在学校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论文关键词:数控技术;专业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过程

一、专业建设的背景

数控技术自20世纪中叶出现以来,给机械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现在,数控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同时,数控技术也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物质,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实力,先进的数控技术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数控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以及工艺、编程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数控人才,特别是既懂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培养任务主要是由高职高专院校来承担的。

然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培养的数控专业学生并不能满足制造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要求,分析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我国的高职教育长期以来延续了普通教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重知识而轻技能;第二,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没有真正明确数控技术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素质和技能。由此,造成了学校培养出的学生缺乏职业特色,而不能迅速地适应岗位需求。因此,数控技术专业的改革和建设势在必行。

二、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在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内外先进高职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确定了山东英才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即以制造业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数控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岗位适应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以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核心,构建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挥本校的优势,将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办学定位准确、培养方案科学、办学条件完备、特色鲜明、产学研结合紧密、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强、作用大的骨干专业。

通过深入到本地区机械制造业企业一线的调研、分析和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回访,我们得到了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岗位为: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保养;CAD/CAM软件应用。在结合了我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掌握现代数控技术人员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实际工作能力突出,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数控编程、操作、维修、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

我校的数控技术专业自2005年开始招生起,一直是专业建设的重点。目前,该专业在师资力量、实习实训条件、优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都有较为扎实的建设基础。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数控人才的需求,我们将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及实验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1.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与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不断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因此,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我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而校企合作则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才能了解数控技术的应用状况,了解企业对数控人才职业技能的需求,从而为专业建设提供正确的思路;还可以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同时也为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践以及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校在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两方面的措施。

(1)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

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高层管理人员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本专业的建设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指导;并对专业教学计划、主干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安排进行审核;指导实践性教学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协助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岗位的安排。

另外,根据需要,聘用企业理论知识宽、实践能力强的高级技术人才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优越的师资条件。

(2)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实践性教学,特别是与专业核心课程相关的实践性教学,必须要给学生创造实际生产的环境。因此,我们建立了一批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顶岗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借助企业优势,在拓展了教学空间的同时,也让学生接受到了企业“真刀真枪”的实战训练,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适应岗位的能力。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我校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核心部分,其设计和开发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决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确定了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我们遵循“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原则,以核心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首先,确定我校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职业岗位为:数控机床操作工和数控加工工艺员;然后,根据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提取典型工作任务(项目),例如数控加工工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分析零件图纸、获取加工信息、确定加工方案、制定工艺文件;最后,通过分析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课程的优化和整合以及教学计划的修订,从而逐步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重点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课程的优化和整合。

课程的优化和整合应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强化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先进性原则。其中,理论教学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注重实用性;实训教学方面,充分利用校内机械实训中心,加大实训量,保证实践性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50%,并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重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增强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和教学效果。

(2)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具有引领本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是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校的数控技术本专业已经有“机械制图”、“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大学物理”、“工程力学”、“工程数学”、“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七门课程通过了校级精品课验收。争取在今后几年内,专业所属的课程多数可以达到校级精品课的标准,对于已有的校级精品课程,也将分阶段、分层次地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融合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讲授法、现场示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类比法、分组教学、“一帮一”教学等。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另外,我们也组织教师不断充实和完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库、实训指导书以及拓展学习资料等教学资源,并建立了精品课程网页,将优质课程资源在校园网上实现共享。使课程的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充分整合,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和测试,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4)教材建设。

教材的选用和编写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优先选用适合本专业的、基于工作工程的高职高专优秀教材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写具有我校特色的教材。目前,已经正式出版并应用于教学的有《机械工程实训教程》、《机械设计基础》、《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教程》、《大学物理实验》、《AutoCAD工程制图教程》等教材,以及《数控实训指导书》等校本教材。还有部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型教材正在积极编写中。

3.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我院投入了大量资金于2007年建成了机械加工实训中心,设有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加工、焊接、CAD、控制技术及机械原理六个区,总建筑面积4700㎡。其中,数控加工实训区拥有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花等主要教学设备,并配置了FANUC、广州数控等多种数控系统。同时,还建设了多个数控加工仿真实验室和CAD/CAM实验室,每个实验室内均配置60台电脑,并安装了AutoCAD、UG、CAXA、上海宇龙数控仿真系统等多种专业软件。经过几年的不断扩建和更新,该实训中心已建设成为一个具备真实生产环境,能满足教学需要,并兼有生产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功能的先进的实践教学基地。

另外,我校还积极开发一些设备先进、管理先进、技术先进、环境良好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如青岛海信集团、山东力诺集团等。技能性较强的部分课程的学习及学生的顶岗实习任务都可在合作企业内进行,确保“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4.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将专业建设的成果真正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为此,我院开展了多项措施来加强教师队伍,并已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专业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

首先,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通过继续攻读更高学历、外派到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学习或参与各种校内外的师资培训班等形式来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其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职业技能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能力。并定期组织教师技能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教师通过本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获取相应的证书。同时,聘请相关院校、科研所或企业的学者、专家和高级技术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聘用制度。

数控专业论文篇(2)

关键词:做学教合一 中职数控职业课程 课程开发

课 题:本文系第三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课例开发和实践研究》(编号ZZZ3)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中职专业课程体系是按照学科式将同一专业不同课程按照门类顺序进行排列。这样的课程体系对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是比较恰当的,但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偏弱的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却是不合适的。笔者学校在数控专业教学实践中,依据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重构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职数控专业技术逻辑课程体系,打造职业课程,实现中职数控专业课程有效教学。

一、概述

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中职数控专业职业课程是以数控专业职业为主线,将数控专业理论与职业技能相融合,学生所做(职业技能)与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密切联系。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企业典型数控加工产品作为学习项目,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以“做”字当头、“学”贯始终、相机而“教”的策略实施职业技能、专业理论教学,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秩序、关键能力等基本劳动要素实施职业评价。让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达到职业岗位要求。

二、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中职数控专业职业课程特点

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中职数控专业职业课程是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从职业层面构建理实融合的项目化教学体系,是由一系列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项目)组成,通过工作任务(项目)将职业课程所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联系在一起,实施理实融合的项目化教学。

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中职数控专业职业课程是体验的课程,是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悟到、领悟到、思考到职业需求的课程。它的学习过程就是工作过程,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通过工作实现学习,通过学习体验职业需求。

三、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中职数控专业职业课程体系结构的构建

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中职数控专业职业课程体系结构是按照技术逻辑建构的。通过对课程学习共同体的分析、对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对相关行业企业的深度调研确定学生所需拥有的数控专业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后进行构建的。

对于中职数控专业学生而言,需要拥有行业通用能力(识读图样的能力、手工加工能力、普通机床操作和加工能力等)和职业特定能力(数控机床操作和加工能力、手工和自动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等)。因此中职数控专业课程应该是在职业技能(钳工、车工、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基础之上融合专业理论知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形成的,其体系结构是由一系列职业课程(钳工、车工、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组成。

四、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中职数控专业职业课程的开发

1.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中职数控专业职业课程内容的开发

职业课程内容的开发是基于职业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确定一系列能够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下完成的数控加工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产品作为学习项目。学习项目作为职业课程的载体,它应该具有用于学习一定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功能,同时又能与职业岗位结合起来,实现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做与学统一。

2.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中职数控专业职业课程实施的策略

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中职数控专业职业课程的实施需要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构建真实的工作情境,通过工作任务让学生认识职业,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让学生的能力达到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达成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职业课程目标。

职业课程实施的策略有很多。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中职数控专业职业课程的实施应该从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机融合理论实践知识等方面来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职业课程的有效教学。

首先是班级文化企业化。班级文化以其无形的控制力、感染力、凝聚力,规范着师生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倾向,对学生的工作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价值观念、行为习惯、道德情操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班级文化企业化,能够使学生在充满希望、合作、竞争的环境中认真学习工作,对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

其次是教学过程工作化。职业课程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师傅)根据职业要求和学情,指导学生认识职业岗位需求,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学生自身职业素养的过程。因此职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就是工作过程的再现,它是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掌握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感受职业岗位要求,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职业课程学习的意义,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目的,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最后是项目完成理实一体化。职业课程的每个学习项目都需要一定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才能完成。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中职数控专业职业课程学习项目的实施是围绕“做”来训练职业技能和传授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做”字当头、“学”贯始终、相机而“教”将职业技能与专业理论知识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学习,实现职业课程的有效教学。

3.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中职数控专业职业课程的评价

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中职数控专业职业课程评价是对学生在工作学习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积极的工作学习态度等方面作出的职业能力评价。具体的评价内容包括职业岗位的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秩序、关键能力等相关的基本劳动要素。

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中职数控专业职业课程评价的过程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在评价过程中通过教师指导性职业能力评价和学生自主性职业能力评价,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通过组间和组内职业能力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竞争力,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数控专业论文篇(3)

关键字:技工;数控专业;实训教学

技工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各岗位培养各种各样的技术型人才,这就要求技工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实训能力,这样进入社会工作岗位之后才能最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针对数控专业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因此技工学校在培养数控专业学生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实训技能的培养。笔者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先对技工学校数控专业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种改进措施,从而更好地做好数控专业的教学工作。

一、技工学校现状分析

随着近几年高校和普高的冲击,技工学校在招生问题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招生难、生源质量差,所招学生大部分都是中考落榜生或者厌学却未到工作年纪的学生,这无疑给技工学校的教学创造了巨大的挑战。同时技工学校毕业生在社会的认可度普遍较低,也为技工学校的招生造成负面的影响,最终结果导致大部分学生在技工学校毕业后,既没有掌握好扎实的专业技能,又难以符合社会上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形成学生就业难现象。因此,如何因材施教,提高其教学质量,是当今技工学校办学的重中之重。

二、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

(一)软、硬件条件不足,致使发展受限

目前大多数的技工学校虽然都有开设了数控实训教学,但是其实训设备却极度缺乏,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以及数控线切割机的数量均不能满足开展数控实践教学的需要[1]。同时教师队伍建设的不齐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有的大部分技工学校都是文化课、专业基础课教师多,专业课、实习课教师少,两者比例通常在3:1,理论型教师偏多,这样的师资现状,必然影响学校的特色发展。

综上所述,技工学校在教师的建设、教学设备的配备上,直接体现了其软、硬件条件上都存在不足,影响其自身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单一,理论、实训无法相结合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技工学校在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体系上仍不是很完善,依旧存在诸多的问题。大多学校教学模式的单一,致使开设实践课程更多只是辅助理论知识的验证,实训教学投入力度不够,直接导致学生在实训课上没有真正去掌握技能的操作,而是把实训学习当做一种消遣和娱乐,从而使理论、实训教学相脱节,最终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还使实训课程的开设犹如“鸡肋”般的存在,去之可惜,但存在又意义不大,处于相对尴尬的地位。

三、提高技工学校数控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潮流下,数控专业的技能型人才,铁定将成为未来职场上的“香饽饽”,如何提高技工学校在数控专业教学质量,让学生不仅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能有一手扎实的实训技能,是技工学校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个新的指导方针,笔者结合多年来教学工作经验,认为技工学校必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增加数控设备的投入,为教学活动奠定基础,最后开展一体化教学,让学生能够“现学现用”,掌握理论、实训知识,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一)加强数控专业双师型队伍建设

1.数控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优势

当前技工学校数控专业教师的配比远远不符合标准要求,如何做到师资队伍的全面建设,必须积极推动“双师型”教师的步伐。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影响职业教育职能的实施和体现,而且关系到高等职业学校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的质量[2]。

“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技师相比较就相对于一个能文能武的全才与一个文弱书生或武夫之间的差距,具体体现如表1所示,能够清楚得看出数控专业“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技师之间的差距是相对较为明显的。

2.数控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数控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立,是提高数控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他能更好地契合当今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全面。因此培养数控专业“双师型”教师刻不容缓。

技工学校在数控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做到:(1)制定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培养培训制度,使现有数控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转变。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2)组织数控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的有关职业资格的培训考试,除了获得相关技术的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专业工种高级工或者更高水平外,还能积极、主动的根据行业的需求标准、职教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3)深化校企合作,让教学丰富的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直接参与技术开发、技术转化与技术改造,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校兼职,教授学生最新技术技能(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从社会上招聘具备“双师型”能力的专业人员加入我校教师队伍。通过自身的培养、外界的招聘,从而达到数控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目的。

(二)增加数控设备投入,为教学奠定基础

技工学校的数控专业旨在培养数控机床操作员、数控编程工艺员、数控设备维修员、模具加工员等专业型人才,因此配备齐全的设备是保证数控专业教学的前提,只有设备齐全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然而大多数的技工学校虽然开设了数控实践教学,但是其实训设备却极度缺乏,要么缺少卧式车床、要么缺少立式升降铣床,缺胳膊断腿的现象严重。因此技工学校必须增加数控设备的投入,这才能更好地推动数控专业的教学工作,从而更好地培养数控专业技术型人才。

(三)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

“现学现用”

一体化教学是高效的利用教学资源,实现理论与实训操作有机结合、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3],该模式的开展,让学生直接在实验室或者实训车间内进行知识的学习,同时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训交替进行,充分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现学现用”,避免了以往学生把实训学习当做一种消遣和娱乐,从而使理论、实训教学相脱节的现象的发生。

1.教材课程一体化

教材课程一体化的建立,有利于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规范对接,依旧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将能力拓展、专业核心、文化基础各种课程相结合,使数控专业的六门专业课程《机械零件的普车加工》《简单零件的数控车削》、《复杂零件的数控车削》《配合件的数控车削》、《机械零件的数铣加工》《机械零件造型与数控加工》由简单到复杂、由生手到熟练,进而为数控专业的五个模块奠定知识基础,同时将实践实训课程融入到各模块中去,实现课程标准的一体化。

2.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

课程的制定必须投入到教学中来才能体现其作用,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摒弃了原有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的现象,直接将理论和实践在同一个空间和实践内完成,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通常采用在每完成一个技能教学活动后,立即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训内直接进行实际操作,考验学生知识掌握能力。例如在《数控机床的种类、结构及用途》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分组贴标签的形式,对实训室内的数控机床进行辨认,同时指出它们由哪些部分组成。

通过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避免了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直接有效链接,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和掌握数控知识。

四、总结

如何培养称职的社会数控专业蓝领人才,就必须提高技工学校在数控专业实践实训教学的质量,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技工学校软、硬件设施不齐全;教学模式单一,理论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直接给技工学校数控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认为要“复兴”技工学校的数控专业发展,必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这就犹如有了兵;然后增加数控设备的投入,让这些兵有了打战的武器;最后再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指导,让兵力充沛的数控师资队伍在教学的道路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黄永成.中职数控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西部,2012(11),1.

数控专业论文篇(4)

[关键词]:数控技术 教学改革 人才

一、数控专业人才的就业形势

据报道,我国要达到“十五”目标,达到15%的数控化,还需要约70万台数控机床,所缺数控机床的人才短缺达100万。因此,数控方面的人才肯定有着稳定的需求量。而借助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当进入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调整时期,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匹配、培养相当数量的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职业人才,成为迫切要求。而对于数控加工专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实践能力,更要掌握系统而扎实的机加理论知识。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的从研究开发到使用维修的各个层次的数控技术人才。

二、对数控技术人才的分类

1.金领层(数控通才)

金领人才的要求是:精通数控编程员、数控操作技工和数控维护、维修人员所需掌握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广,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机械结构设计和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并且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机床厂数控机床产品开发的机电设计主管。

2.灰领层

(1)数控编程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二维CAD/CAM软件如UG、ProE等,熟练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

(2)数控机床维护人员: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能进行PLC和参数设置。清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维修。适合作为工厂设备处工程技术人员。

3.蓝领层

数控机床操作技工: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修。

三、高职数控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生产一线的数控技术人才,从事数控加工、数控一般编程,数控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数控加工技术管理的中高维修应用专门人才。数控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下列基本能力:(1)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2)数控一般编程能力;(3)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能力。还应具备下列专业综合能力:(1)普通机床的使用能力;(2)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能力;(3)计算机操作及应有能力;(4)CAD/CAM等软件的使用能力;(5)数控专业外语的使用能力,同时应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目前,我国通过对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及用人单位的调查,了解到数控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教学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其应用;实践教学中缺乏对数控设备的检修、调试、故障分析能力和数控加工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目前培养的数控人才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如缺乏工艺意识,工艺知识欠缺,数控加工只停留在理论上;(2)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精,针对性不强,如数控加工专业,不能很熟练地、正确地操作典型数控设备,要进行举一反三就更加困难;(3)对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掌握不够,如对ProE软件的应用不够了解,缺乏高速切削技术概念。

四、加强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针对以上各类数控人才需求的状况,迫切需要我们对现时的数控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提高数控行业的整体素质。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构建以培养数控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一方面,对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按“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综合整合;另一方面,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增加习题课、讨论课、现场课教学。通过开设综合实验课,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突出应用性、实用性,以提高学生对新工艺、新方法的适应能力、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行双证书制。通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考证,既可拿到就业的“敲门砖”,又可以把理论知识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

3.建立产学结合的教学基地。建立以校内实训中心为基地、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教育、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学生的质量。必须建立一支精干的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稳定的双师型队伍。除加大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引进的力度外,更应注意从生产一线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

针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建议:(1)对参与教改的老师进行培训。基础课教师应了解专业,掌握基础理论在专业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技术基础课理论和专业课教师应熟悉专业、熟悉生产、掌握专业发展前沿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应该鼓励教师攻读定向和在职研究生。(2)确定专业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着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3)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要求教师既能上理论课又能上实验(训)课。对老师来源一方面可以选派出教师参加工程实践,推运专业教师在工程中从事生产、管理和技术工作,切实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促进双师队伍形成。

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数控机床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装备。数控专业教学,就是要以提高新时代具有高素质的数控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探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高职教育模式为主题,以改革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核心,以培养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特点,以校企紧密结合所建立的共享、双赢的机制为人才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海根,程国标,方珠芳.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数控专业论文篇(5)

关键词 数控 理论与实践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 numerical control professional

zhang xiaohong

(jiangx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ganzhou, jiangxi 361000)

abstract c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apply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on faculty, curriculum, training conditions, and other supporting materials.

key words numerical control; theory and practice; application

现阶段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方法已经打破了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大体上概括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从这些教学方法来看,单科独立式专业课体系,已不再适应现代数控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以职业发展为前提下,出现了综合化和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根据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企业对劳动者的具体要求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融合,把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化,既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组织学校的教学,通过合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企业用人的需求。从现阶段的教学效果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师队伍双师型、课程设置模块化、实训基地企业化、自主研发实训教材。

1 教师队伍双师型

“双师”型教师标准的界定:一是必须持有双证。即相应学段的教师资格证,所教专业相应等级的行业从业资格证。二是应具有“双素质”。即应有人民教师高尚的师德师风及渊博的专业文化素质,应具备相应行业的职业道德及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本领。三是应具有“双能力”。即教育科研能力,行业管理和技术革新能力。数控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从专业技术上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工艺分析及手动编程教学能力;实际操作数控设备能力;维护与维修机床能力;自动编程教学能力;仿真加工能力;教材研究开发能力。从综合素质上应具备: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对行业职业的认识、基础知识能力,并能应用于不同性质和层次的教学环节中;善于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创新的技能,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现阶段的双师型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送专业教师到各数控设备公司培训,结合数控机床生产、研究开发等,让教师参与其中,让教师的理论知识充实到公司技术创新当中;加强校企合作,派专业教师项岗锻炼,到企业积累行业工作经验,弥补专业实践在工作中的不足等。

2 课程设置模块化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发应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应适应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提高效益的需求,也要适应扩大就业和再就业需求的需要;应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围绕岗位需求和品德修养等内容进行,以服务社会为基点。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学校教学条件、职业教育规律进行优化,把学生实际掌握操作能力最大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大化,针对现有的岗位需求来设置模块化,又必须具有一定课堂适应性的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优点在于:可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便于不同层次教学阶段的课程衔接;并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非重点内容,把培养综合能力所需知识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把新课程用模块化教学的形式进行设置,确定教学大纲,在大纲里必须确定每个模块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特定技能。从工种上分可分为金工实训教学模块、数控车实训模块,数控铣实训模块、加工中心实训模块。以数控铣实训模块为例:此模块的目标确定让学生达到数控铣操作工高级工技能水平,使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市级、省级以上技能大赛。此模块包括绪论、简单轮廓类零件的加工、典型零件的孔加工、型腔件与槽类零件的加工、计算

机自动编程等项目来实施教学。

3 实训基地企业化

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获得实际工作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它关系到学生经过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后专业能力的养成,而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专业实习的质量保证。依托数控专业能力形成的实习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在校实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能力培进行培养。数控加工实训的教学要有与数控专业和在校生人数规模相适应的设备和学习场地。把实训基地与企业生产规划作为参考,强调企业的生产空间和生产时间,这就要求保证作为课堂的实训场地要有各类工位,和与生产相配套的必要的教学设施。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教、学、做”合一课程建设的要求,建设能够满足在校生实践训练、教师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就业与再就业培训需求的校内实训基地。依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并加强内涵建设。通过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借鉴企业管理方法,形成企业的职业氛围,可以形成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培养职业意识、职业素质。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编程、调试及维修等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的同时,学习了解数控机床的电器控制原理和主要电气元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数控系统的简单调试与电气故障的诊断、排除能力。

4 自主研发实训教材

我校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调整了课程中的理论、实验和实训课的比例,并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观点,根据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原有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结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推出了教师以课程测评的形式,教师根据所教授的课程编写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教材。在选择课程的实项目时,应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方向考虑,通过企业调研、了解岗位需求、再根据本校实训场地的工位进行教学任务和目标的构建,将理论课程的知识点分解到实践教学任务中去。对内容的选取根据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学校实训条件、竞赛必需要用为原则进行适当的调整,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实训教材中。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在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不断探讨,灵活应用,为我校职业能力测试的职业教育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教学改革中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不过,改革需要融入更多的新职教理念,更多的教育方法,更快地转变思路,拓展思维。我们在进行职业能力测评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和其它教学法都可以在数控技术专业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魏建森,李自鹏.高职实训教学法中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初探.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4).

[2] 尹相坤,李水晟.专业课程模块化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

数控专业论文篇(6)

【关键词】 数控专业;一体化;模块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01

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的中等职业学校一般仍旧沿袭普通中学常用的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严密性。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使得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学生抱怨老师讲的理论知识枯燥乏味,什么都没听懂。现在,精密机械制造业广泛采用先进的数控技术,劳动力市场出现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严重短缺的局面。中职学校作为“蓝领”——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人的培养基地,应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的事实,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模式,快速高效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技术工人。

二、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步引入“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模式

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标准要求,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该项技能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数控加工技术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全部达到中级操作工技能水平,使部分优秀学生达到高级工技能水平。围绕这一总目标,根据工作过程导向,将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进行整合,然后将任务层层分解,按其包含的基本技能,将数控加工技术教学划分为五个模块:制图技能模块、机加工操作实训模块、CAD/CAM软件应用模块、数控设备操作实训模块、数控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实训模块。

1、制图技能模块

制图技能模块主要包括机械制图、公差与测量、机械设计基础、Auto CAD等相关知识。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人员的语言,是从事机械工程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数控专业是非常典型的机械专业,从事该专业的人员将长期与机械制图接触。因此制图模块的技能培养要在中职数控专业重视起来,并成为中职学校学生的内在基本职业素质。制图技能模块对数控专业学生的培养重点应放在看图、识图及测量的技能上。为了能使制图技能模块的培养目标充分实现,该模块应在整个知识内容讲授后,设计一个制图模块综合实训项目,以提高学生对该技能的掌握水平。

2、机加工操作实训模块

机加工操作实训模块主要包括钳工实训模块、普通车工实训模块、普通铣工实训模块及刨工和磨工实训模块等相应机加工技能操作实训。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自动化的数控机床却离不开传统的车、铣、刨、磨等加工技术。因此,传统的金属加工理论与实践技能,是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为此,从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构建以金工实习为重点,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相结合的机加工操作技术训练模块,通过机加工操作技术训练模块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图、绘图、工件测量与精度检验、普通机床操作、工艺分析、切削用量选择等机械加工工艺能力。

3、CAD/CAM软件应用模块

CAD/CAM软件应用模块主要包括Auto CAD、CAXA及数控仿真等几个方面实训。CAD/CAM是数控技术发展的方向,对学生进行CAD/CAM的教学及技能培训是数控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CAD/CAM教学软件,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机械制图和零件工艺分析,在计算机上通过仿真软件模拟实际,掌握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的基本编程和基本操作,初步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培养学生对数控机床的感性认识。目前可用于CAD/CAM设计的软件有CAXA、Master CAM、Pro-Engineer、UG等,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其中的两种软件。

4、数控设备操作实训模块

经过前面几个模块的训练后,学生具备了机械绘图、识图和工量具的使用和读数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的知识和数控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构建以数控中级工认证强化训练为重点,数控机床、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等课程相结合的数控设备操作实训模块:以数控车床为主体,具有数控铣床、电火花、线切割等数控实训;通过数控机床基本操作,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项目的学习与训练,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面板操作、零件程序的编辑和对零件的自动加工,能读懂绘制中等复杂零件图与装配图;能制定数控加工工艺;能正确选择和安装刀具,并确定切削参数;通过对各种典型零件的加工,达到数控中级工认证的能力要求。

5、数控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实训模块

数控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实训模块主要包括有机械部件的维护、液压气压系统维护、数控系统的维护等相关知识。目前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不仅是只会操作数控设备,还要求员工们具备一定的数控设备维护与保养的能力,而数控设备是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结构较复杂的先进加工设备,是企业的重点、关键设备。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可使设备保守良好的技术状态,延缓劣化进程,及时发现和消灭故障隐患,从而保证安全运行。因此,在实训课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交叉的一体化教学,同时引入企业对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相关内容,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环境下掌握数控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的相关知识,能解决日常使用中出现的一般故障。

三、引入一体化,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初步成效

数控专业教学中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法的引入,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先理论,后技能”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课的课堂搬到车间,实现“车间”即“课堂”,采用现场教学法,边教边学边做,边听边看边练,有针对性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有效激发学生对操作技能课的兴趣,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习更主动、更用功,使教学质量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可使学生就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为学生、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实训中模块式教学法的引入,可加强相关科目教师的协调配合,从根本上避免重复教学;教学模块选择目的性强,可强化教学针对性,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模块要求开展教研、教改,使教学更贴近企业和学生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增杰:《构建职校数控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机械职业教育》2007年第12期。

[2]李海欧,刘军华:《浅谈焊接专业实训教学中的模块化教学》。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3]《“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的应用》。论文先生网。

[4]肖军民《高职数控专业技能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

数控专业论文篇(7)

【关键词】高职;数控;改革;专业课

一、对本专业课程改革的总体设想和对专业培养目标论证的设想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新时代具有高素质的数控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探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高职教育模式为主题,以改革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核心,以培养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特点,以校企紧密结合所建立的共享、双赢的机制为人才培养途径。

(二)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生产一线,从事数控加工、数控一般编程,数控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数控加工技术管理的中高维修应用专门人才。学生应具备下列基本能力:(1)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2)数控一般编程能力;(3)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能力。还应具备下列专业综合能力:(1)普通机床的使用能力;(2)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能力;(3)计算机操作及应有能力;(4)CAD/CAM等软件的使用能力;(5)数控专业外语的使用能力,同时应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二、课程内容模块化改革的计划和安排

(一)理论教学方面

1.主线:在整个教改过程中,以培养数控行业工程第一线所需的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主线,摆脱学科本位模式,把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训练贯穿三年的教学过程。

2.体系:是指方案中分别构建了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体系。计划中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教学比为5.8:4.2(包括实验课时数)。体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在培养应用性人才方面的两个支撑点。

3.循环:是指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环节的三次螺旋式产学结合循环。第一学年:理论教学——基本工种操作技能训练与数控机床认识实习;第二学年:理论教学——专业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第三学年:理论教学——数控机床拆装、工程素质专业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三次循环体现了三个层次和三个飞跃,专业教育做到了三年不断线。安排上符合教学规律,教学内容上从基础到专业,技能培训从传统到先进。

4.模块:是指理论教学体系下的四个课程模块,即人文社科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计算机应用模块、数控技术与数控机床专业知识模块。四个模块强调内在联系,横向分工合作,纵向衔接贯通,压缩了理论课时数,有利于掌握实用知识。人文社科模块有《哲学基础知识》(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市场营销》、《英语》;专业基础知识模块有《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电子电工》、《机械基础》(含液压)、〈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低压电器》;计算机应用模块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单片微型计算机、CAXA或AUTOCAD、《MASTERCAM》;数控技术专业知识模块有《数控车床与编程》、《机械电气控制与PLC》、《传感器与精密检测技术》、《铣削编程》、《数控控制》。

(二)实践教学方面

第一学期钳工实践,时间为4周;第二学期车工实践,时间为4周;第三学期电路、电火花和数控仿真实践,时间分别2周、1周和2周;第四学期数控车床实践,时间为4周;第五学期为加工中心/铣和数控机床设备的安装调试(可用木体)、维修保养和修理实习考试,时间分别为2周和4周;第六学期毕业设计与CAD/CAM/CNC一体化技术应用,整个一学期。

三、设备模块化改革的计划

设备模块化改革的计划(教学工厂及专业操作室、专业工作室等的建设方案):(1)CAXA电子图版×节点;(2)数控纺真×节点;(3)数控车床×台(法拉克);(4)数控车床×台(西门子);(5)数控铣床×台;(6)MASTERCAM×节点;(7)加工中心/铣×台。

四、专业师资模块化改革的计划

师资队伍的教育,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要具备很强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开发能力。必须建立一支精干的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科学技术、学术水平的、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针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建议:(1)对参与教改的老师进行培训。基础课教师应了解专业,掌握基础理论在专业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技术基础课理论和专业课教师应熟悉专业、熟悉生产、掌握专业发展前沿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应该鼓励教师攻读定向和在职研究生。(2)确定专业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着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3)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要求教师既能上理论课又能上实验(训)课。对老师来源一方面可以选派出教师参加工程实践,推运专业教师在工程中从事生产、管理和技术工作,切实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促进双师队伍形成。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一)教学过程

讲解——示范——模拟——练习——总结;教学活动组织可以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间可开展相互交流讨论。

转贴于

(二)编写教学指南

每学期开学发给学生,上面写明本课程的地位、目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参考书目、考试方法、教学手段等。让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前就对本门课程有一个总体了解,便于明确学习目标,进行自我学习与评价。

(三)改革考试方法、考试内容和评分方法

根据课程的不同,可以把过去传统的闭卷考试改为闭开卷结合。同时对部分课程实行教考分离,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成绩的评估方面都要占一定的比例。质量评价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要改变以课程终极考试成绩作为学科成绩的传统做法,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强化过程考核。部分由理论教学和训练项目共同组成的核心课程,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可由各技能训练项目的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按权重综合评定。如数控控制,平时成绩占20%,平时测试占10%,课堂提问占10%,实验考核占10%,期未考试占50%。

(四)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运用老师导学(启发、诱导和讨论)、学生自学、共同讨论、共同分析、学生归纳、老师总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让教师尽可能地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任课老师结束一轮任教后,写出教学心得小结,上交教研室并记入本人工作量。

(六)以就业为导向

即根据本专业毕业生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群)的应知、应会和能力要求设置课程内容。为了增强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超前性。

(七)贯彻“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即学生将来要做什么就学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在专业教学中,简化原理阐述,删除无实用价值的陈旧内容和繁冗计算,充实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教学,强化专业技能的培训。

(八)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核心课程由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项目组成,彻底改变理论、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构和内容既能保证理论实践一体化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又可为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提供操作平台。

六、对学生评价方式进行改革的方案和设想

(一)数控设备操作员

数控设备操作员需要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较强的质量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一定的生产经验。

(二)数控工艺员、编程员

数控工艺员、编程员需要具有相关技能等级证书、熟悉数控加工工艺、掌握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技术、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掌握班组生产管理一般知识。

(三)数控设备维修员

数控设备维修员需要具有相关技能等级证书、熟悉数控设备及其系统的结构、功能、主要参数的设定等知识、具备相关设备安装调试与检测的初步能力、掌握数控设备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技术。

总之,以技能证书与毕业证结合,实行双证或多证书教育。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对学生数控机床操作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完成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

七、预计完成的时间和成果的可预见性

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及实践,同学们应该能够扎实地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校也能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数控实用人才。 参考方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