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社区学习计划

社区学习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11 11:52:06

社区学习计划

社区学习计划篇(1)

按照上级创先争优的活动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发挥好理论教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作用,同时更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解决实际问题为工作目标,不断创新学习模式,凝心聚智做工作,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基础。

二、学习内容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通过自学、集中学习、学习辅导和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实质,着力解决影响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保证学习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2、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

3、认真学习掌握教育法律法规。认真学习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法治社区工作进程。

4、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及时、深入的学习“创先争优”的重要讲话,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深化改革。不断丰富知识积累,拓宽学习领域,强化业务素质,提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能力,努力做科研型领导。

三、学习措施及要求

1、完善制度,精心组织。做到“四有四落实”,即学习有组织、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确保内容落实、时间落实、人员落实、地点落实。做到每月学习4次,坚持做好学习笔记,坚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保证集中学习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抓好落实;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做到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

社区学习计划篇(2)

把学习贯串活动始终。进一步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学深,学透必读书目,拓展学习内容,深进学习,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自我分析能力和自觉性,进步广大党员群

众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在树立科学发展观理想、增强科学发展信心、凝聚科学发展共叫上取得新的进步。二、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

1、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在前一阶段学习实践的基础上,采取召开座谈会、登门走访、书面征询、个别谈心、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在更大范围内广泛深进征求各方面对于推动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建议。

2、紧扣工作实际,深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查找开展各项专题活动和个人在深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题目,落实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体措施方面存在的题目,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题目,党性党风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题目,通过民主生活会进一步分析题目、总结经验、明确方向。

3、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班子成员开展谈题目、找原因、提建议活动。重点开展“八查八看”活动,即:查学习,看科学发展观熟悉深不深;查思想,看科学发展的观念牢不牢;差思想,看科学发展的路径对不对;查措施,看科学发展的行动快不快;查机制,看科学发展的动力活不活;查特色,看科学发展观服务项目行不行;查实绩,看科学发展的成效好不好;查作风,看科学发展的工作实不实。同时,召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体的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思想、学习、工作、纪律、作风等方面查找题目,从日常工作、思想觉悟上分析原因,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明确努力方向。三、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1、撰写并形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运用深进调研,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民主生活会的成果,以检查分析题目和清理科学发展思路为重点,深进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进一步明确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工作要求,提出解决题目、推动发展的具体措施,形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

2、社区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并经办事处审阅把关后,采取适当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在充分吸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召开支部扩大会议,进一步研究讨论,反复写该完善,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评议稿。四、组织群众评议

社区学习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党组织的学习力、创造力、战斗力。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学习先进经验,制定创建实施方案、意见,广泛宣传发动,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结合社区特色,突出重点,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推广实施阶段

结合实际,围绕各部门职责分工,制定创建计划,认真开展工作,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全面成果。

(三)达标验收阶段

要充分做好各种资料信息收集工作,档案整理要规范。

四、工作要求

1、分类指导,科学安排

在社区党员群众中,更新学习观念、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载体,带动社区党员群众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要通过优化整合学习资源、统筹开展学习活动等途径,进一步扩大社区党组织学习的覆盖面。要依托市民学校等阵地,切实提高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认真组织,健全机制

结合《

社区党总支

2011年7月1日

精神,建立健全各项学习制度,明确具体要求,保证时间、提高质量,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要健全完善学习制度。保证学习讨论的时间和质量。建立健全学习考勤制度。认真做好学习记录及考勤,保证学习的出席率,认真做好每次集中学习的登记和学习考勤记录,强化考勤意识,处理好工学矛盾。

3、丰富形式,持续运作

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运用知识竞赛、参观考察等广大党员喜闻乐见的手段,特别是结合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活动开展和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契机,不断丰富工作抓手。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共读好书活动,通过开展书评、读书交流、推荐好书评选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五、学习内容

1、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把学习成果社区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社区党员的理论素养。

2、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准确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干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深入学习实践,把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3、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全过程,融入到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

社区学习计划篇(4)

一、深入学习

把学习贯穿活动始终。进一步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学深,学透必读书目,拓展学习内容,深入学习,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自我分析能力和自觉性,提高广大党员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在树立科学发展观理想、增强科学发展信心、凝聚科学发展共识上取得新的进步。

二、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

1、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在前一阶段学习实践的基础上,采取召开座谈会、登门走访、书面征询、个别谈心、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在更大范围内广泛深入征求各方面对于推动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建议。

2、紧扣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查找开展各项专题活动和个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体措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民主生活会进一步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明确方向。

3、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班子成员开展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活动。重点开展“八查八看”活动,即:查学习,看科学发展观认识深不深;查思想,看科学发展的观念牢不牢;差思想,看科学发展的路径对不对;查措施,看科学发展的行动快不快;查机制,看科学发展的动力活不活;查特色,看科学发展观服务项目行不行;查实绩,看科学发展的成效好不好;查作风,看科学发展的工作实不实。同时,召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体的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思想、学习、工作、纪律、作风等方面查找问题,从日常工作、思想觉悟上分析原因,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明确努力方向。

三、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1、撰写并形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运用深入调研,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民主生活会的成果,以检查分析问题和清理科学发展思路为重点,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明确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工作要求,提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具体措施,形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

2、社区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并经办事处审阅把关后,采取适当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在充分吸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召开支部扩大会议,进一步研究讨论,反复写该完善,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评议稿。

四、组织群众评议

社区学习计划篇(5)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城市住宅区

详细规划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0065-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推进,当前城市建设呈现出复杂性、社会性、文化性、技术性等复合特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2011年将城市规划学列为一级学科,使得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由主要培养“工程型人才”的目标逐步向“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实践型人才”、“社会型人才”的“四才”体系变迁,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教学面临新的任务。

一、城市住宅区详细规划设计课程在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作用

课程设计部分是针对学生所学的城市住宅区详细规划理论课程而安排的一个综合学习和训练阶段,是由建筑设计向城市规划设计过渡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城市建设的认知思维由注重单体建筑转向对城市建筑群体空间组织、城市运行的宏观把握。

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使学生掌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相关的规范和设计要求;培养学生详细规划方案创作、图纸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区专题调研,培养学生调查分析问题、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调研报告撰写能力。课程安排为80个课时,集学习、深化、拓宽和综合为一体,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调查分析能力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检验,同时也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参考。

二、目前城市住宅区详细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低年级的基础课程过于重视物质空间教学训练,在社会经济空间的扩展方面认识不足

现阶段很多院校的城市规划专业在一、二年级时主要是进行建筑学基础训练,重视的是单体和局部,对城市的综合性、复合性认识不足,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衔接出现断层,需要相当长时间来适应。这从对城市居住区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和规划设计中得到体现,大部分学生缺乏宏观思维,着眼点多在细节,如住宅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停车位方面,很少放在整体布局、交通组织、公共场所规划上。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较难掌控整体布局,方案制定速度慢。

(二)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社会现状有出入

理论课中的组团—居住小区—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模式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社会的房地产开发中比较少见,商品房一般以“地块”为单位开发,规模达不到小区规模却仍然冠以“某某小区”名称,使得学生在做实际案例分析时容易模糊了“小区”的规模和概念,进而在设计时影响到如教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的完善程度。

(三)学生缺乏对规范的正确认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是居住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课程开展之初才学习、了解规范在规划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各种“要求”和“数据”往往知之不详、理解不够透彻,设计中或者过分受到规范的束缚,或者不能灵活运用,缺少灵活应变。

(四)片面追求高档环境建设

从学生选择的调查案例来看,受当前社会的影响巨大,学生选择的案例90%以上是高档小区,对老城区内稍旧的小区和经济适用房小区关注非常少。规划设计作业方案追求高档环境的建设,突出环境景观创造、标志性节点等,配建设施布局对居民日常使用方便性、舒适性考虑不够,反映出学生对城市规划的公共性、政策性等内涵理解和了解不足,对城市社会问题如老年化、保障房建设要求等关注较少,还没有很好建立城市规划的公共价值取向,人文关注不够,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引导。

简而言之,在从建筑设计转向规划设计之初,学生普遍缺乏城市空间概念、公共价值观、社会人文理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帮助他们掌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知识技能和树立良好的城市规划设计的公共价值观。

三、项目教学法的引入

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学习困难。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成为向导和顾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的这些特点契合了城市规划专业的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城市住宅区详细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居住小区规划这一设计项目展开,设计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完成,可以将每个阶段的任务设计为若干子项,过程简单明了,学生按照任务逐个进行,既能够掌握住宅区规划设计的知识,又能充分锻炼综合能力。

四、引入项目教学法的城市住宅区详细规划教学内容设计

项目教学法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教学任务,建立一套较明确的教学任务要求和成果体系,将各项要求分解成各种子任务,强化课程设计过程的控制和各个阶段的评估工作,根据课时和难度的考虑,常常以居住小区规划为教学项目。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各种资料,按照任务要求完成即可,教师则以此测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专业设计能力,培养城市规划专业综合素质。教学安排见表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规划方案中增加对老年化、社会公平等社会需要的反映,兼顾房地产开发和公共价值取向进行详细设计,提高方案的可行性。

从教学效果看,引入项目教学法后,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各个设计阶段思路清晰,学习兴趣提高了,城市规划设计能力和职业道德、公共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锻炼。

在我国市场经济影响和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新理念、新形态、新需求、新功能在冲击着传统居住小区规划理论的方方面面。在这一背景下,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即理性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还应该具备正确的职业道德、公共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这种综合能力的形成需要在教学过程当中逐步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晶,吴晓,姚玲玲.论城市住宅区详细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11(6)

[2]蔺宁.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高教论坛,2009(12)

【项目支持】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1JGA049)。

社区学习计划篇(6)

(一)实习目的

通过几个月的设计院的实习,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来了解城市规划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加深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认识,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相联系,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以便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发展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检验在校的学习所获得的成果,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提高综合设计的技能,以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

(二)实习任务

1.全面深入的了解城市规划相关工作的意义,熟悉现行业单位方案设计方法和规划实务操作技能,使学生对城市规划相关工作实践有较全面的感性认识。

2.进一步消化和掌握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检查我们对学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也检查了我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应变能力。

3、培养实践中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计算机绘图技能,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今后较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4、提高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踏实、谨慎、认真的工作态度,给帮助我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观念。

二、 实习内容

1. 了解设计院的工作程序,规划师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了解设计院的不同工种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合作方式。

2.了解有关城市规划的法规、规范、标准,结合实习工作,在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的具体安排下,学习运用计算机绘图,进行规划设计方案的绘制。

3.指导老师检查指导实习工作。

三、 实习时间

四、 实习地点、单位

地点: 单位:

五、 实习过程

从陌生到熟悉,从理论到实践,从简单绘图到参与方案的设计,一次次的认识,一次次的检讨,不断认识,不断实践,最终达到两者较好的结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所经历的整个实习过程。

对于学习了差不多四年城市规划专业的我们,可以说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所有有关城市规划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基本也都有所涉猎。但是,由于刚开始,不论是对环境还是实际项目的陌生,使得自己无从下手,在实习的前几天,所做的只是辅助工作,仅作一些简单的电脑绘图,随着一步步的熟悉,也开始多多向别人请教,学着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方案中,同时,随着不断地磨练,我的方案设计水平有所提高,除此之外,也学会了一些快捷键绘图。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规划设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计算机绘图能力比较熟练,设计也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规划设计时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那么,当一名合格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城市规划设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与实际紧密结合性和可操作性。离开现场实际情况,其它一切都为零,设计不只是一味的绘图,更不是一味的照抄照搬。

进入公司后,是在规划设计部以实习生的职位在岗工作。在了解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后,对城市规划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接触,也使我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六、 实习心得与体会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自己对环境不熟悉且对规划实务不是很了解,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不知如何下手,所以刚开始的工作进度是比较慢的,但是在总工的带领指导下,同事的帮助下,很快的对需要做的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实习过程中,由于工作经验少,现实中操作性不强,所以,我所接触的项目主要是新农村规划等一系列相对较简单且又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将理论知识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从刚开始的仅做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绘图,到参与实际项目的调研,再到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一步步积累。

刚进入公司时,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用计算机修改图纸和把其他的一些手绘图纸的矢量化。这样,不仅巩固了之前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而且还学会了运用快捷键,进行简便快捷的完成图纸的工作任务。同时,在做平面图时,不仅能够快速的完成任务而且还学会了色彩的搭配以及对于建筑小品、绿化等景观的平面布局。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并且将多门学科综合运用,使之协调统一。

随后,又有机会跟着工作组去进行现场调研,然后,对地块进行充分的前期分析。调查研究也是对城市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过程,调查研究所获得的基础资料是城市规划定性、定量分析的主要依据。由于城市的情况十分复杂,进行调查研究既要有实事求是和深入实际的精神,又要讲究合理的工作方法,要有针对性,切忌盲目繁琐。

于是又较全面的切身体验并掌握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方面。调查研究一般有三个方面:首先,现场踏勘。以便对城市的概貌、新发展地区和原有地区有明确的形象概念,了解地块现状中重要的工程。其次,对于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主要同当地的城市规划部门进行协调,同时获得其所积累的资料和有关主管部门所提供的专业性资料。另外,在所得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将收集到的各类资料和现场踏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系统的分析整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定性到定量研究城市发展的内在决定性因素,从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是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的核心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快,新农村规划也不断兴起,城市的更新也同步进行着。在公司实习期间,由于经验不够丰富,且缺乏对实际项目的把握,并且对农村的现状有部分了解,因此,实习期间,所接触的项目大多是新农村规划以及城市的旧区规划等,在校期间,所做的课题,大部分是对新地块的规划,在做规划时,只是结合周边的情况进行全新的系统规划,而不需考虑现状的处理,因此,在实习期间,无论是新农村规划还是城市旧区的改造,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学习新知识的机会。

新农村规划与城市旧住区的改造面临着相似的问题,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旧住区,这种对于地块的在开发不同于一般空地上新建的住区,它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复杂性,长期性和阶段性及综合性。由于旧住区中含有一定历史年代的住宅建筑、公共配套设施和住区外部环境等,其在开发的复杂性不仅在于需要对再开发地区的现状的物质环境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而且还涉及大量社会的、历史的和政策方面的一些其他问题,对于像新农村规划之类的项目,除了分析现状的不足之处外,也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等因素,如,居民的动迁等。因此,在规划时,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调整,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环境质量。着力为居民提供现代化优越的居住环境与氛围,营造生态社区,健康社区,伦理社区,集成社区,艺术社区,景观社区,文化社区等主题。特别强调建筑的功能和居民的生活习惯,以求达到规划、建筑、景观、室内设计的统一。

对于新农村规划,针对其分散、无序的现状,要整理土地使用功能,节约耕地、少占农田、集约土地;对原有村庄土地利用率比较低、居住比较分散。通过迁村并点来节约大量土地。需要完善的配套设施,方便群众生活;原有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建设施较为欠缺,主要表现在道路系统不够完善,电力只可满足目前所需,邮政、通讯、文化、科技、教育、商业设施较为欠缺。同时,村容村貌需要改观;原有村庄村容村貌较差,破旧建筑较多,道路两侧不够整洁,绿化率达不到省定标准,排水不便,发展受到限制。改善居住环境,优化交通条件;原有部分村庄交通不畅,道路硬化率较低,个别住户出行不大方便,村庄整体环境质量较差。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将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向农村延伸,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通过社区平台,把服务送到农村、把文明带进农户、把科技传给农民、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完善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农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对于住区规划,在规划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原则:创造以人的居住行为为核心的内、外部空间环境,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开发的综合效益。同时,规划与单体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住宅小区。此外,还应具有超前意识,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含量,考虑地方气候与习俗等特点,力求建筑风格的创新与整体结构的和谐统一。同时考虑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可能性。将近期开发和远期发展相结合,从整个规划区范围和周边环境综合考虑,采用组团式布局,以利于滚动开发,分期建设。

实际中的规划项目与学校里所做的课题设计有极大的不同,在实际规划中,要充分协调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考虑以达到经济、效率最大化。然而,学校中课题的设计是一个理想情况下的设计,没有考虑经济、造价等因素,是一种理想的概念性的规划。

在实习过程中,主要参与了现状的调查研究,及部分分析图图纸的制作,同时对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整理,为地块的规划做好充足的准备。实习过程中,查看了大量资料,深入了解了城市规划及住区规划设计的相关规范和要求,对各种规范和要求进行理解并结合实际运用,同时浏览了大量相关的实际项目方案,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真正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同时,在实际的规划中,参与了多个不同地块的项目,了解不同地域的风情,不论是在调研过程中还是规划设计中,了解了更宽领域的设计理念,及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气象、地质、地形特征,相应地进行设计。要保留其特色,充分展现其文化;同时,南方城市与北方城市,由于地域差别,气候气象、地形地貌等有很大差别,不论是建筑还是规划等,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貌,适应当地的气候特点,建设适宜民居的、生态的、永续的居民住区。

除此之外,还对规划设计进行了各种功能结构分析、道路交通分析、绿化景观分析、及空间结构等分析并绘制图纸。同时领会了多门学科的综合与协调统一。并且对城市规划的相关专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随着在规划公司实习的经验慢慢增长。在实习的后期,我在几个同事的带领及帮助下,参与并完成了整个新农村规划的全部过程,共同完成了整套方案。

总体来说,在这次规划设计院的实习让我收获很多。首先,这次实习达到了我设定给自己的最低要求:初步了解到规划设计院的架构设置和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设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认识到一些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规划师、景观设计师等等。其次,我还提高自己对电脑制图软件的应用水平,大大提高了计算机制图的速率,并学到了一些以前从来没有学过的制图软件,能够更好地灵活的运用各种软件进行高效的制图。除此之外,在多次的修整制图的过程当中,让我加深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认识。

在实习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之外,还要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这次实习时间短暂,因此并没有多少时间让我对规划院的同事进行详尽的交流,只有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交流尽可能的了解一些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对本专业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及社会需求有了更深的了解。除此之外,在我实习的这段时间里,还有两次聚餐和一次集体户外活动的机会,我也积极参加了,这多少也会增加我与同事之间的交流。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认识到了一批设计人员,相信这是我在实习中获得的宝贵的人际关系资源;相信我能够充分吸取这次实习的经验和教训,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完善自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成为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年青人。让我放开了眼界,用专业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

通过对城市规划这项工作更深的认识之后,也使我对未来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加强自己的方案设计水平,并且,充分利用图书馆以及网络资料,多关注一些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培养认识的超前能力,此外,要多加注重言语表达能力,为以后更好地发展打好基础。

七、 实习总结

两个月的时间很快都过去了,实习也到了尾声,但是通过这次实习,我获得了不少的心得认知和感悟:

首先,要学会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要将理论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同时,在工作中,要以负责任、端正的态度对待问题。因为城市规划是一个具有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它作为对未来区域发展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一旦城市规划的最终成果进行实施后,若遇到问题,将很难及时的进行更正。它对未来应当有较好的正确的指导作用。

其次,在规划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做大量的现状调研,要充分认识到现状中的不足,然后在设计方案时,不但要改进现状的不足,而且,要有超前的眼光,使得最终的规划能够适应规划期限内相应的变化需求。

再次,我充分意识到了,作为一名设计人员所应该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规划设计部门是特殊的,每接到一个项目都要通过与各种阶层的人运用各种不同的交流手段获得与项目有关的基础资料。只有足够的精准的基础资料,才能设计出更合理的、切合实际的设计方案。而在汇报方案时候也需要对甲方和领导解释出与项目有关的详细的信息。所以在与各个阶层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取得想要获得的基本信息。

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我要多练练自己的交际能力,同时,在课堂中也要积极地参与方案汇报,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水平。

社区学习计划篇(7)

(一)社区教育政策发展:三个阶段的演变历程台湾地区社区教育政策发展经过40余载的演进,经历了三个历史演变过程(如表1内容)。第一阶段是社区教育政策的产生阶段,以《民生主义现阶段社会政策》的为标志,开展以生产建设、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福利康乐为内容的乡村基层社区民生建设本土实践。尤其在社区教育文化民生建设方面,一是补助设置学龄前儿童幼儿园和托儿所;二是社区成人识字补习教育;三是补充国民小学校舍与设备;四是实施缝纫、发网编织、雕刻、洗染、农机操作等生产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二阶段是社区教育发展政策的本土推进阶段,以《社区发展工作纲要》的为标志,重点实施“社区发展工作政策”,同时“以国家为中心”构建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社区教育发展组织体系。在社区教育文化方面,实施社区教育培训、扩充学校教育与设备、举办儿童乐园(幼儿园、公园、游泳池、运动场)、提倡文体运动、建立社区教育活动中心、保护养女和推行四健会的七大社区教育项目等。第三阶段是社区教育发展政策的完善阶段,以《社区总体营造政策计划》为标志,台湾社区教育发展政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演进时期。这一阶段重点实施“社区总体营造计划”“新故乡社区营造计划”和“健康社区六星计划”等三个社区教育发展创新政策。三大政策在社区教育发展建设方面相辅相成、交织与递进。主要内容:一是强化乡镇及社区教育文化和县市教育文化活动与设施建设;二是由台“教育部”社教司负责组建社区大学;三是由台“文建会”负责推动县市政府社区教育总体营造计划,包括城乡社区终身教育发展、社区教育技能培训、社区大学建设(专业、教材、课程、实践项目、就业等)等内容。四是实施都市E时代社区人才培育计划、社区人力资源计划、建立社区教育学习体系计划、社区教育文化资源活用计划、社区营造人才培育计划、客家教育文化振兴计划、社区终身学习计划等,由此可见,台湾社区教育政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从农村社区教育到都市社区教育、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向综合内容的演进。伴随着教育发展改革的需要和社区发展的兴起,大陆社区教育政策发展也经历了三个历史演变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创阶段,即社区教育理念的形成阶段。以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首次提出教育与校外社区资源相结合,为各类教育尤其为学校德育教育服务。此阶段政策主要围绕学校正规教育和学校外(社区教育)、学校后(家庭)教育并举,各类教育应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阶段是探索阶段,以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标志,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教育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一阶段的社区教育政策旨在强化社会对教育功能的扩展,体现社区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社区教育第三阶段是完善阶段,这一时期的社区教育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开始全面介入[3],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三个重要文件为标志,大陆社区教育政策开始纵深发展。提出建设社区教育试验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目标和政策措施;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课程开发建设[4],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最终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等具体而丰富的社区教育发展政策。

(二)社区教育发展: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及实施台湾社区教育立法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社区教育立法与政策制定实施相适应。即社区教育立法做到政策随着法律紧密运转,特别根据不同时期制定(修订)的终身教育或社区教育内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制定不同的终身(社区)教育政策。由表2可知,台湾2002年6月专门制定颁布了《终身教育法》,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为台湾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性质、作用、实施内容、发展前景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台湾40余年来的社区教育政策采用法规形式的少,而采取政策、纲要、计划、白皮书等形式的社区教育具体实施内容多,这既便于政策的执行与操作,显示政策的灵活性,又与其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环境相适应。如台“行政院”1968年5月实施的《社区发展工作纲要》要求城乡社区实施职业训练,加强辅导就业,提高生产技术,加强社会教育,以裕民生。1983年4月修订的《社区发展工作纲领》强调社区教育有效运用各种资源,设置社区教育文化中心、社区妈妈教育中心、改善家教(家政、家计)、推行社区卫生教育、举办成人补习教育等一系列精神教育伦理建设;1991年9月修订的《社区发展工作纲要》指出:“社区发展系社区居民基于共同需要,循自动与互助精神,配合政府行政支持、技术指导,有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以提高社区居民教育素养。”[5]在此政策指导下,设置社区托儿所、普及岛内幼稚园、设置社区教育投入资金、设置社区妈妈教室、开设社区大学、开展社区居民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推动社区教育福利的文化建设。与台湾类似,大陆社区教育发展与其立法、政策的制定实施相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9条规定:“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这就决定了以社区教育为重要载体和主要内容的成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尽管没有专门涉及社区教育内容,但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等相关内容间接说明了社区教育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同时,大陆也采取规划纲要、计划、若干意见、决定等形式发展社区教育,其政策内容与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相适应。如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此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员的频繁流动,职业变更的加快,促使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成为社区教育的新使命,其功能与内容不断丰富。又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以此为契机,实施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社区教育又赋予了素质教育的新内涵,即从满足职业技能需要向满足人民生活中的全面需要,从校内学校正规教育功能向校外社区教育的“补充”功能转化[6]。

二、大陆发展社区教育的政策借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扩展交流内容,创新合作模式,学习相互经验,促进教育事业共同发展。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6号)也提出,加强社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注意学习借鉴国内外开展社区教育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理论。因此,借鉴台湾社区教育在宏观政策上的成熟经验和成功做法,完善大陆社区教育发展政策,更好地为发展社区教育服务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一)社区教育发展:法律的保障与完善台湾重视教育立法尤其终身教育立法的保障机制建设,以实现社区终身学习的制度化和法制化。2002年6月专门制定了《终身学习法》,共计23条。涵盖社区教育在内的终身教育立法宗旨、主管机关、相关词义、各级主管机关职责、终身学习机构(各种媒体)的权利义务、物质保障、政策保障等内容;而大陆在此方面显得滞后,亟需完善自身在社区教育或终身教育领域的立法,以法定保障社区教育的规范、健康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继续教育法制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制定终身学习、社区教育、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法律。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促进本地区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改革开放以来,尽管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这些法律中的某些条款虽然涉及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内容,但大多只是原则性的抽象规定,仅仅涉及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没有针对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社区教育)系统而完善的法律法规。基于此,有必要借鉴台湾经验,通过专门立法的形式,制定规范、完善的《全民终身教育法》,制定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加强人才终身教育培养、适应国家发展和全球发展的需要。鉴于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应专门规定社区教育的机构种类、教育目标与任务、课程规划、经费保障、鉴定与认证、监督、评鉴、奖惩、政策保障等内容,同时辅之以教育、财政、税收、捐赠、价格等其它相关配套的政策法规[7],专门构建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政策法规体系。

(二)社区教育发展:政策的完善与推动社区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与服务,既具有部分公共产品与私人需求的特征,又与其它公共服务一样具有提供上的非排他性,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它置身于整个社会系统之中,也与外部社会生活形态相联系[8],因而其效用的不可分性及具有较大的外溢性和正的外部效应,这就决定了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由政府和受益者共同承担。作为政府理应承担部分的成本与服务,同时借助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工具,支持与推动社区教育发展[9]。借鉴台湾有益的做法,完善大陆的社区教育政策体系。第一,社区教育的公益性客观上要求加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投入,将社区教育经费纳入经常性财政专户中给予法定保障。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它会因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变化而有所不同[10],因而应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社区教育专项经费,通过财政纵向转移与横向转移的方式用于扶持老少边穷落后地区社区学院发展,以实现大陆社区教育服务的均等化,保障城乡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推进城乡教育公平,建立和谐社会[11]。第二,政府设立“社区教育发展基金”,借助财税政策杠杆引导机制,吸引境内外社会民间资本投资社区教育发展,在校舍土地、房屋、人才引进、办学资金、收入利润等方面给予其减免税、纳税期限、投资抵免等一系列的税收优惠待遇。第三,在办学筹融资方面,政府在财政政策上给予社区教育机构融资的低息或无息优惠贷款,在税收政策上对银行金融机构积极放贷扶持社区教育发展的,给予其减免税优惠待遇。第四,社会民间机构或个人捐赠给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区机构和社区学校用于社区教育发展的,其捐赠额给予全额税前扣除,以激励企业、单位或个人捐赠社区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五,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发展社区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政府精神与物质奖励与表彰,以鼓励社区教育主体的积极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