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20 13:41:42

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篇(1)

“双语”的英文表达为“bilingual”,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解释是:一个懂得听、说、读、写,但通常也有他的一种语言知识和能力比另一种语言好的情况。[2]早在公元一世纪,罗马著名的教育家昆体良,就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BilingualEducation)问题。他所提出的“双语”是指希腊语和拉丁语。昆体良主张,在语言的学习上应先难后易。时至今日,为了适应时代、社会的需求、变化,我们提出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所谓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在幼儿首先习得母语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的兴趣和敏感性以及初步的双语口语交际能力,旨在培养幼儿听说双语的兴趣,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前儿童双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和国际间交往的日趋频繁,一个以汉、英两种语言为媒介的双语教育正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阶段蓬勃兴起。双语教育成为了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与趋势,更是21世纪培养适应全球一体化,是世界激烈竞争中取胜人才的需要。而许多生理学家和教育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幼儿期是人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双语教育将是总的趋势,势不可挡。而据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在我国,有80%的以上的幼儿园和家长对学前儿童的杀、双语教育表示赞同。

(二)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理论基础。

学前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因此,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应该是在发展母语的同时所进行的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它是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发展母语的同时,为幼儿提供良好第二语言学习环境,通过幼儿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方式,将第二语言的意识灌输给幼儿,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以及其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有研究表明,0—9岁是儿童语言发展发重要时期,特别是5岁半左右是儿童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每个孩子都有形成两种以上语言中枢的可能性。但是,孩子在这一敏感期内若未获得第二语言的刺激,则第二语言的中枢机能就不可能转入活跃状态。[3]可见学前期儿童不仅有能力并学习第二语言,而且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另外,根据彭菲尔德(Penfield)和米勒(B.Milner)等人的调查,学前儿童似乎有一种“转换机制”[4],如果他们的左半球语言中枢受到损伤,言语中枢就会转换到右半球,其语言能力仍然可以发展,只是不那么完善。而若成人的左脑受损伤,则会出现失语症,而且语言机能不能恢复。

神经生理学研究证明,最初儿童的大脑两半球都存在着发生语言的形态学基础。对患病儿童施行大脑部分剖离手术研究发现,10岁前的儿童仍能恢复语言能力,而10岁以后则会形成永久的言语缺陷。这一实验表明,儿童的语言中枢尚未定位,此时大脑的可塑性使得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可以不受大脑语言中枢定位的影响,大脑的两半球都可以参与语言的学习。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双语教育不易受母语的干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在此时期幼儿对语言学习刺激特别敏感,故而在生理心理上也较易接受这种刺激,从而建立与该种刺激联结的行为(形成经验和知识)。因此在这一时期对幼儿实施双语教育,可以使儿童的语言的获得更轻松、更容易,发展也更迅速。

(三)双语学习对学前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学前期幼儿具有惊人的学习潜力,一些专家认为,让学前期儿童大量接触外语将会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语言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对学前期儿童进行双语教育有助于儿童思维的发展。拥有两种语言的儿童思维的灵活性比只拥有一种语言的儿童要强。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对此进行对比:“如果允许你给事物任意起名字的话,你是否可以把“狗”称为“母牛”,而把“母牛”成为“狗”?”有50%的双语儿童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而单语儿童作出肯定回答的只有20%,差别产生的原因在于双语儿童能较早的意识到物体与名称之间是一种语言代码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并不是天然形成的,但单语儿童这方面的意识明显比双语儿童要差[5]。

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还是交际的工具。双语学习是在真实的或者模拟的社会情景中进行的,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见双语的学习不仅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

三、开展双语教育注意的问题

(一)合格、称职的师资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保证有合格的、高水平的幼儿教师。所谓称职的师资就是“外语教师幼教化,幼儿教师外教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能胜任学前双语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能力:一是熟知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状况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能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组织活动,并通过双语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有较为扎实的外语基础,能运用规范的语音进行正确示范,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随机灵活运用,能了解外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习俗、传统,等等。

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师资相当匮乏,因此我人为应大力开展双语师资培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专门师资,是促进双语教育发展的关键。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高等院校里的学生,使其具备相当的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知识,把学前双语教育设置为独立的专业,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前双语师资现状;其次,在学前师资培训内容上,特别要考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重视应用性内容,强调英语口语化,包括一日活动组织用语、教学用语、日常交际用语等等。

(二)教育教学的方法应灵活多样,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对学前儿童实施外语教育时所要采用的方法与成人不同,施用于成人的教学方法在幼儿身上是完全行不通的,但是同时不同的教学方法又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对于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必须要寓教于娱乐,寓教于生活中,寓教于应用,这样才能让学前儿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形成对第二语言的兴趣和愿望。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6]同时,幼儿期儿童是认知能力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他们的思维方式又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并不严格强调知道的逻辑体系与知道的掌握程度,强调的是孩子们构建知识时的感受性,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对语言的兴趣及敏感性,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因此,学前儿童的外语教学应尽量采用游戏化、生活化、情景化教学。如儿童节快到了,可以以儿童节为主题开展主题活动,其主题就是“Children’sDay”,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及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明白“Children’sDay”的意义,并学会说;当然可以选则国外的文化进行游戏教学等,如当圣诞节来临之际,多组织一些有关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了解圣诞节的来历,学会说圣诞节相关的句子,如“MerryChristmas”等等。

双语教学的教师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语言的完整性,用外语来学习外语,而不是借助于母语。保持语言的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对培养幼儿的语言是相当重要的。例如:你一边洗苹果一边对孩子说:“I’mwashinganapple.Doyouwanttoeatit?”会比教师先用汉语把要说的话要做的事说清楚后再告诉幼儿要好的多。前一种方法保持了语言的完整性,使幼儿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而不知不觉得学会可外语。而后一种做法即会让幼儿有种除母语以外的语言不是很重要的想大,不仅降低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还会引起语言上的混淆[7]。

另一方面在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教材的选取方面也是尤为重要,要根据学前儿童本身身心发展的特点,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选择对学前儿童有利的,让其感兴趣的教材。再结合教材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发到及至。

(三)明确双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初步的外语听说能力

从教学目标上看,以培养学前儿童兴趣以及语言是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主要目标。兴趣的培养是幼儿学好第二语言的关键。而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幼儿喜欢以快乐的方式接受新知,他们是在玩耍中得到知识、锻炼能力等。其次,孩子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在直接感知和实际行动中进行的。结合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让孩子在直观中感知、在游戏中记忆的方法,潜移默化地产生学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当孩子积累了若干个动物单词后,教师可自编一个边讲边练边玩的儿歌:Icanrunlikeahorse;Icanwalklikeaduck;Icanjumplikeafrog;Icanswimlikeafish……。

由于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实施直观教学、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教学的全过程都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沟通,这就使得幼儿在没有教学任务压力的情况下,自然轻松地学习语言。另一方面鉴于幼儿有天生的好奇心,一种新的语言本身对他们就有强烈的吸引力,这对他们兴趣的培养也是一个有利的条件。实验说明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加,幼儿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也在增强,并促进了汉语的学习。遵循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就要,就要强调听说领先、以听促说、听说结合的原则。当儿童在早期逐渐获得学习第二语言的兴趣后,就会逐渐用所获得的语言同母语者同老师以及他们的伙伴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情感交流,这个时候教师或是家长一定要给予幼儿一定的鼓励与肯定,让幼儿在经常性的使用中,逐渐形成了第二语言的思维习惯,从而促进了第二语言的习得和发展,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同时,家庭也是学前儿童学好第二语言的关键。

生活中有许多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家长要有目的地选择日常的事物,作为激发幼儿兴趣的素材。如逛超市时,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的眼光,适时地用双语来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如在游玩时,家长要主动地运用英语问候语向外国友人、朋友打招呼,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问候语的使用。又如,孩子喜欢看卡通片,家长可选择卡通和英语相溶的碟片,让孩子在看看、玩玩中习得英语。

(四)开展多形式的活动

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幼儿活动主要以兴趣活动为主。通过活动,儿童可以获得身心自由,处于精神愉悦状态。

自由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形式生动,范围广泛的生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在自由自在的情景中自由学习是相当重要的,不能让幼儿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双语教育的学习。

当然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活动都应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水平、需要以及内容的不同而选择。教师或是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而采取适合的有效的活动方式来促进幼儿第二语言的学习,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五)创设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

有人说,教育实质上是环境的再造。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刺激性原则[8]。儿童的语言习得特别需要有大量的无处不在的听、说、读的多重语言信息的刺激。即要求为幼儿提供时时复现的语言环境,不仅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有机渗透,同时在儿童接触的其他环境中也要尽可能地出现,使语言多次循环,不断得到强化。可见环境的创造相当的重要。环境的创造主要是指物质环境的创设和精神环境的创设。物质环境包括场地、电教设备、操作材料(图片、粘贴、手偶、服装等)、教师用书、儿童用书、家长用书以及各种印象资料等。精神环境指的是:创设一个能够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的语言学习环境;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爱说、并能够得到积极应答的语言交往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接纳、自由、宽松、和谐、关怀、鼓励、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要利用一切条件尽可能为学前儿童创设丰富的外语学习环境。学前儿童学习语言主要靠“习得”而不是“学得”,就是说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上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然习得的语言机会。如在活动室播放外语歌曲或儿歌,选播英语录音带、电脑软件等。在区域角投放双语故事书、卡片等,让儿童耳濡目染的认知环境。

另外在家庭方面,创设学习第二语言的情景,也是促进幼儿学好第二语言的关键。与孩子形成一种良好、亲切的个人感情交往的氛围。多与他们玩,多给他们讲故事。在玩玩讲讲中自然渗透已学会的英语内容,互动中给孩子把听到、看到的内容进行充分复述的机会。如:将孩子已学会的单词标贴在家中相应的物件上,创设语言学习的氛围,增加孩子看、说、练的机会。又如,孩子前几天刚学会rabbit,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讲rabbit的故事,做rabbit的动作,看rabbit的图书等等。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练习、运用已学会的英语。

总之,同其他教育活动形式一样,对学前儿童实施双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它该成为对全面发展有益的教育过程。虽然学前儿童具有学习第二语言的潜能,但是同时需要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社会全方位的支持与努力,发挥教育合力,摆脱目前存在的误区,正确处理好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关系,学前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幼儿在快乐中学习第二语言,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享受快乐。

双语教育篇(2)

关键词: 双语者 双语教育

一、引言

目前,在我国的大、中、小学中正掀起一股“双语教育”的热潮,不少“双语学校”、“双语班”应运而生,许多家长也争先恐后将自己的孩子送进这样的学校或班级。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对外交流也日趋广泛而深入,对外向型的人才,特别是精通国际通用语言――英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很高。据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介绍,我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除了出台中外合作办学办法外,还将提高所培养人才的国际竞争能力。于是那些既精通汉语和汉语文化,又通晓外语和外国文化的双语者,必将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人才。

什么样的人才是双语者,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双语教育?下面本文对此作一个比较详细的分析。

二、双语者

简单来说,双语即两种语言,双语者指能够流利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如果某人使用一种语言的流利程度比另一种语言高,或者他很少甚至从不使用他掌握的另一种语言,那么这个人属于双语者的范畴吗?双语的界定并不像表面看来这样简单。

《牛津英文字典》中这样解释:“双语”作为形容词指能够流利地使用两种语言,或者指(某文章)由两种语言书写,还可以用来形容使用两种语言的国家或地区;“双语”作为名词指流利使用两种语言的人。《朗文英文字典》中的解释:“双语”形容物时指包含两种语言或由两种语言表达;形容人时指能够像母语者一样流利地使用两种语言。这两个定义都强调两种语言使用的流利性,另外也有定义强调两种语言使用的均衡性。《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中的定义: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中,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举例来说:他可能:A)使用一种语言来读和写,而用另一种语言来听、说。B)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不同的语言,如在家使用一种语言,在工作单位使用另一种语言。C)在不同的交际需要下使用不同的语言,如在谈论学校生活时使用一种语言,谈论个人情感时使用另一种语言。双语者两种语言的使用依讲话对象、讲话场所和讲话目的而定。语言使用的频率和场所决定其运用的熟练程度,因此双语者两种语言的熟练程度在不同场所有差别是很自然的现象。

双语者这一定义本身就很不明确。柯林・贝克(Colin Baker)指出双语能力与双语使用之间有一个基本的差别。某些双语者两种语言都很流利,但是非常偏爱使用其中一种;另一些双语者两种语言的流利性都不高,但是频繁在两种语言间转换。因此不能把人简单区分为单语者和双语者。

判断一个人是否双语者的标准应由分类的目的决定。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态度存在差别:可能排斥也可能接纳。当仅有一种本地语言存在时,政府可能希望双语者数量尽可能多,因为人数越多越能说明政府语言计划实施的成功性。但是在一个以压制、同化为目的的社会中,双语者的人数越少越好。

三、与双语相关的概念

双语涉及两种语言。通常情况下,它们分别是说话者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或外语)。在中国,双语主要指的是汉语和英语。

1.第一语言

第一语言(本族语、母语或当地语)指人最先习得的语言,而人就是此种语言的母语者。通常儿童在家庭习得第一语言的基本知识。第一语言是思想的基础,是教育的中心环节。有些儿童自出生起或者很小就学习两种语言,对他来讲两种语言都是母语,这样就成为自然双语者。

2.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指除第一语言或者本族语言之外习得的任何一种语言。它经常因为地理或社会原因而使用。语言学家赖恩伯格(Eric Lenneberg)在其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中提出的第二语言是指语言使用者青春期过后有意识地学习或使用的语言,大部分情况下很难达到与第一语言相当的熟练程度和理解力。目前,英语作为世界上最普遍的第二语言,被广泛使用在因特网、电视广播、国际航空等领域。

3.外语

外语指不是当地人使用的语言,如英语在中国是外语。它还可以指不是某人在其本国使用的语言,如对于生活在中国的英语母语者来说汉语是外语。

4.官方语言

官方语言也是与双语教育密切相关的概念。它指在某国家、政府或地区享有独特法律地位的语言,通常是国家立法机构使用的语言。一些前英法殖民地国家的官方语言通常不是其民族语言或国内普遍使用的语言。世界上约半数的国家有官方语言,还有些国家存在不只一种官方语言,而瑞典、美国等一些国家由于某些原因则没有官方语言。

官方语言和教育语言也存在差别,二者不可互换。教育语言是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它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该地区

的官方语言。

四、双语教育的含义

双语教育的概念来自于美国。美国国会早在1968年就通过了有关双语教育的法案。当然,这项法案的出台是有其背景的。当时在美国的国土上,来自于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的英语水平有限,不能和那些同龄精通英语的伙伴拥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因而无法真正融入美国社会。颁布这项法案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政府干预,进行语言引导,以帮助那些移民及其后代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教育机会,减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双语教育呢?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双语教育的界定不下几十种。

在《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双语教育的定义为在学校里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授知识性科目。双语教育包括各种不同的类型和模式:(1)学校里仅使用一种学校语言,这种语言不是学生的家庭语言。这种模式叫做沉浸式双语教育。(2)学生刚入学时使用其家庭语言教学,然后逐渐在某些科目上使用学校语言,另外一些科目仍旧使用家庭语言。这种模式叫做保持性双语教育。(3)学生入学时部分或者全部采用其家庭语言教学,然后仅仅使用学校语言。这种模式叫做过渡式双语教育。如果学校语言是一种标准化的方言,而学生家庭语言是另一种不同方言(如黑人英语),这种教育也可以称为双方言教育。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认为,双语教育定义的最低必要标准,应该是一种在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用语的教育方法。教学中使用两种语言,这两种语言不一定同时使用,不必在同一学期内使用,而是应该在各个年级连贯地使用。《教育词典》中指出,双语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够同等熟练地使用两门语言的教育,每门语言的课业应该各占一半。

语言教育专家斯诺(Snow)认为双语教育是“复杂现象的简单标志”。双语教育包括两种情况:使用并推广两种语言的教育和针对少数语言学生的教育。两者的区别在于目的不同。第一种情况下课堂指导的目的是推行双语主义,而第二种情况下教室里有双语学生,但是课程中并不提倡双语主义。双语教育是这两种情况的统称,因此这个术语很不明确也不严密。

双语教育的成功范例有很多。如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法语沉浸法模式(the French Immersion Model)”。众所周知,法语和英语是加拿大两种官方语言。而在当时,为了帮助该省一些说英语的孩子学会法语,学校通过七、八年的沉浸法教育,居然使他们的法语水平和以法语为母语的学生相当。再比如号称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它之所以能发展得如此迅速,是和它实施的双语教育分不开的。在新加坡,英语是它的主导语言,母语(华语)则是传递文化传统的语言。全民性的双语教育给民众带来西方先进的理念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民众更加自觉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的大潮之中。

双语教育的各种不同定义都包括以下三条基本特征:(1)在教学中使用至少两种语言;(2)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双语者;(3)双语教育是一种教育体制,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而双语教育又是社会、经济、教育、文化和政治大框架的构成部分。只有解释了双语教育模式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和经济政治因素,我们才能够理解双语教育及双语教育的重要性。

五、关于双语教育在中国实施的几点建议

笔者通过对双语教育及对中国国情的分析,提出双语教育在中国实施的几点建议。

1.认清国情,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育。考虑到中国人口众多,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历史影响深远等种种原因,中国实施的双语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英语和母语能够得到共同、协调发展。

2.深入调研,制定出符合大、中、小学学生实际的双语教育计划。现在有的地方连什么是真正的双语教育还没搞懂,就开始大张旗鼓地开办什么双语学校、双语班了,这对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一种浪费。

3.注重提高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目前在大、中、小学中能用英语上课的教师比例还很小。各地应下大力度狠抓师资力量的培训。

4.全民动员,给双语教育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从国内外双语教育研究的结果不难看出: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助于双语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个人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Longm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Colin Baker,Key Issues in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Education.England:Multilingual Matters,1988.

[3]Founda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3rd Edition.Buffalo:Multilingual Matters,1993.

[4]王斌华编著.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高一虹.“1+1>2”外语学习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双语教育篇(3)

中共县委员会县人民政府

(5月16日)

尊敬的马文华司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正当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紧扣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动员全县各级党政和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力开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新局面之际,教育部民族教育司马文华司长一行不辞辛劳来到边疆考察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使我们倍受激励和鼓舞!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全县83万各族人民,对马文华司长和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根据调研组下发的调研提纲,就县基本情况、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特别是双语教育情况向各位领导作汇报:

一、县基本情况

县位于新疆西南边陲,昆仑山北麓,帕米尔高原南缘,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布古里沙漠之间的叶尔羌河冲积扇平原中上游,总面积8955.69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人口大县,也是部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29个乡镇、491个行政村、25个社区,户籍人口83万,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6.3%。

始建于西周初年,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曾几度成为西域闻名遐迩的部落国,先后称为国、渠沙国、叶尔羌汗王国,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军事驻守重地,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的故乡。县光热水土资源丰富,粮食、棉花、巴旦姆、杏、核桃等优质农产品享有盛誉,是中国巴旦姆之乡。矿藏、旅游资源丰富,有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叶尔羌汗国王陵等文物保护遗址。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喀什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为前提,坚定不移打造喀什南部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努力打造“双百”工程(工业产值100亿元、农业产值100亿元),大力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贸富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文化塑县”战略,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争先,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呈现出实力增强、民生改善、投资加大、效益提升、活力彰显、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8.02亿元,增长13.9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4亿元,增长3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2亿元,增长24.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力争实现全县生产总值57.5亿元,增长1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1亿元,增长24.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9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增收800元,确保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富民强县的战略地位优先发展,牢固树立“科教兴县、人才强县”理念,不断加大投入,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整合资源,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开创了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324所(其中学前双语幼儿园112所,小学161所,初级中学31所,普通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工学校1所);在校(园)学生152124人(其中在园幼儿21447人,小学生78818人,初中生41614人,普通高中在校生7133人,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3112人);现有教职工9949名(其中幼儿园484名,小学4956名,初中3989名,高中520名)。全县有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29所。

基础教育扎实推进,全县小学、初中适龄少儿入学率分别达到99.68%、99.3%,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4.03%。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普通高考专科及以上上线率达88.9%,本科上线率达58.4%(较提高了18.4%);以来累计向各类中职院校输送学生6671名,高中阶段入学率由的34%提高到46.2%。教师素质逐年提高,—学年,全县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23%、98.81%,中小学新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为100%。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启动城南教学园区建设,实施学前双语幼儿园、校安工程、抗震加固改新建、

薄弱学校、教师周转房等项目,以来累计落实建设资金33443万元,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严格落实“校财局管校用”的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确保资金的高效安全运转,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资金的使用效益。,全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累计落实资金9466.6万元(上级补助8828.3万元,县级配套638.3万元),为123897名中小学生免除了学杂费、课本费,10098名贫困家庭的学生享受到生活补助。三、县双语教育发展情况

县双语教育在喀什地区开展较早。1997年在佰什坎特镇中心小学开办了第一个双语班,在佰什坎特镇建成自治区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双语小学,同年,在县第二中学(汉语系中学)开设了双语实验班。以来,随着自治区推进双语教育步伐的加快,我县大力推进民汉合校和双语学校建设步伐,新建双语小学1所、民汉合校中小学3所。在坚持抓好中小学双语教育的同时,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积极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先后兴建双语幼儿园161所。在国家、自治区和地区的大力支持下,双语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范围试点到大面积推开的跨越式发展,双语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县双语教育呈现出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双语教育覆盖及衔接情况

,全县在92所中小学校开设了192个双语班,4360名学生接受双语教育;有学前双语幼儿园96所(包括网通幼儿园、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220个班,接受双语教育的幼儿6659名,占全县少数民族5-6岁幼儿总数的49.8%,当年升入小学一年级双语班的幼儿占63%。

,全县在161所中小学校开设了801个双语班,28891名学生接受双语教育,占全县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20%;有学前双语幼儿园147所(其中包括58所网通幼儿园,现已就近合并到项目幼儿园),616个班,接受双语教育的幼儿20647名,占全县少数民族5-6岁幼儿总数的88.3%,当年升入小学一年级双语班的幼儿占73%。

,全县在128所中小学校开设了663个双语班,25076名学生接受双语教育,占全县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20%;有学前双语幼儿园112所,646个班,接受双语教育的幼儿21447名,占全县少数民族5-6岁幼儿总数的83.3%,当年升入初中一年级双语班的小学双语班毕业生占70%。

(二)双语班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情况

结合本县实际,目前我县采用模式一、模式二两种双语教学模式。现有的双语小学、有条件的民汉合校中小学、附设在汉语系学校的双语实验班采用模式二教学,全部使用汉语授课,同时开设维语文课程,保证少数民族母语教学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并行、并重。其它中小学校均采用模式一教学,汉语及理科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它学科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

(三)双语教师待遇享受情况

1、我县现行的教师工资主要是以本人的职称(聘任岗位)、工龄计算。教师津贴(绩效工资)在参照聘任岗位的同时,注重向农村教师倾斜(县直学校教师发放当月绩效工资的70%,农村学校教师发放当月绩效工作的80%,剩余部分均纳入年终考核范围,与个人年度工作表现、业绩和贡献大小挂钩,实行奖励性分配)。各级各类学校双语教师与其他教学岗位教师均享受同等待遇。

2、教师所享受的相关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均根据国家规定的比例执行(其中医疗保险6.5%;失业保险2%;工伤保险0.5%;生育保险0.3%;住房公积金12%)。

3、健全关怀机制,积极创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372户教职工每户补贴1万元购房款。计划在“十二五”期间为教育系统建设6000套限价商品房,重点解决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目前,首批3564套正在分配入住之中。同时,加快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双语教师生活条件。为偏远乡镇教师发放交通费补助,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四)双语特岗教师、学前双语教师配备情况

实际到岗特岗教师111名、学前双语教师119名。有91名特岗教师在农村中小学工作(其中村级小学66人),有109名学前双语教师在农村幼儿园工作。自愿留任特岗教师90人,占该年度双语特岗教师的81%;自愿留任学前双语教师110人,占该年度学前双语教师的92.4%。

实际到岗特岗教师77名、学前双语教师589名。有76名特岗教师在村级小学工作,有519名学前双语教师在农村幼儿园工作。自愿留任特岗教师65人,占该年度双语特岗教师的84.4%;自愿留任学前双语教师550人,占该年度学前双语教师的93.3%。

(五)双语教师培训情况

为适应双语教学工作的需要,我县积极开展双语师资培训。以来,全县接受各级各类培训的学前、中小学双语教师共计455名(幼儿园124名,小学194名,初中137名),其中参加部级培训24名,自治区级96名,地区级120名,县级125名,援疆省市培训90名。

在双语教师培训名额分配上,注重向农村学校尤其是村级小学倾斜,目的是通过培训提高农村学校双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的有机衔接奠定基础。在参加培训的全部455名双语教师中,来自农村学校的教师有427名,占参训教师总数的94%。特别要说明的是,参加培训的村级小学双语教师多达180名(部级11名,自治区级43名,县级40名,援疆省市培训86名),占小学段参训教师总数的93%,占参训教师总数的40%。

(六)中小学双语教材建设及双语教育资源开发建设情况

在大力推进双语教育的同时,我县致力于加强中小学双语教材建设工作,通过召开双语教材使用情况研讨会、双语骨干教师座谈会,开展双语教材调研活动以及下发双语教材建设征求意见稿等途径,搜集基层双语教师对现行双语教材的意见建议,及时汇总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反馈。

通过与师生座谈、调研、走访等方式,我们了解到,师生普遍认为目前使用的双语教材难度较大,课文量相对较多,教材内容大多较为抽象、偏离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实际,导致大部分学生理解掌握较为吃力,甚至个别学生有厌学情绪;双语教学中免费的教辅资料(练习册、测试卷)等相对偏少,农村中小学校尤其紧缺;各学段之间双语教材不配套(除汉语教材以外,其余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课程均使用人教版教材),特别是理科双语课程人教版教材难度偏高。

地处南疆,由于历史、自然以及经济等因素制约,双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为将双语教学不断推向深入,我们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强双语教育资源开发建设,一是充分利用畅言智能语音教具、上海韬图汉语动漫教程、远程教育设备等,加

大双语教育资源开发和使用;二是争取上海市对口援助,在上海市宣传系统支持下,长江商学院向我县捐赠近4万册图书,在部分中小学校建立汉语图书室。(七)双语教育实名制实施情况

一是抓好培训指导。按照自治区教育厅安排部署,我县先后组织实名制管理专题培训6期,累计培训双语教育实名制管理人员700余人次。

二是抓好数据采集。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县师生实名制信息统计工作实施方案》,编写了《县教育系统师生实名制统计系统信息填写及指标解释说明》,确保数据采集工作顺利实施。指派专人对数据信息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并及时上报自治区教育厅。

双语教育实名制管理数据库建成后,我县同步建立动态监测、管理机制,以每学年全县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为依据,每年更新一次。借助于数据库的建立,我县在中小学学籍管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各类培训名额分配、hsk达标率统计等工作中,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八)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中小学计算机教室项目和“班班通”项目建设为主体,我县计划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学校拥有计算机教室,并接入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全县中小学75%以上的双语班具有“班班通”设备。目前,我县已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室(一期)9间(套);配备“班班通”设备20套。

(九)国家及援建项目双语幼儿园实施情况

得益于国家、自治区和对口援建省市对学前双语教育的关怀和支持,以来,我县先后兴建学前双语幼儿园161所,总建筑面积15.76万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其中国家项目幼儿园159所,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51亿元;上海援建项目幼儿园1所,建筑面积2716.3平方米,投入资金400万元。另外,我县自筹资金400万元,新建幼儿园1所,建筑面积2716.3平方米。目前,通过竣工验收的139所幼儿园中已有108所投入使用(均为国家投资项目),共配备学前双语教师708名。

(十)教育援疆双语项目安排情况

1、项目援建。实施塔尕尔其乡双语小学宿舍楼、操场项目,投入援建资金900万元,新建5000平方米宿舍楼(目前已进入主体建设阶段)和250米塑胶跑道(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实施一中、三中、五中图书楼综合楼项目,计划投入援建资金1500万元,建设面积5000平方米,目前已进入装修阶段,预计7月交付使用。实施县第六幼儿园项目,占地面积20亩,投入援建资金400万元,目前已进入装修阶段。

2、智力援建。累计选派90名双语骨干教师到上海培训;争取上海援建四县少数民族双语骨干教师强化脱产培训项目,首批培训90人。实施上海韬图汉语动漫教程项目,累计投入援建资金50万元,首批试点学校20所,试点学校16所。

3、社会力量援建。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双语奖教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双语教师,我县有90名教师受到表彰奖励。上海永翊基础工程建筑有限公司累计出资15万元,赞助县第一、二届少儿双语艺术节。

(十一)为提高双语教育质量、教师素质,推进双语教育衔接所采取的措施、效果及自我分析评估

一是补充师资。通过补充教师考试、特岗教师计划、学前双语教师招聘等途径,多渠道补充双语教师,优先解决双语教师数量短缺问题。采取调剂、支教等方式,统筹管理、合理调配双语师资,将参加双语培训教师、新补充教师安排到双语教学岗位,重点充实小学低年级双语教学岗位,着力解决幼儿园到小学双语教育衔接的师资问题,确保双语教育的有序推进。通过补充新鲜血液,双语教师队伍越发充满活力。

二是强化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精心遴选双语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双语教师培训。积极争取对口援建省市大力支持,通过强化培训,受训教师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明显增强,双语授课能力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三是加强督导,狠抓教研。制定《县学前及中小学双语教学专项督导提纲》,深入基层检查督导,规范双语教学行为。加强调研力度,收集第一手资料,为积极稳步推进双语教学提供有效依据。通过送课下乡、优质课比赛、教学能手大赛等方式,加强双语教科研,有效提高了双语教学质量。在双语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中,双语班学生汉语水平达标率逐年提升。

四是营造氛围。举办双语口语大赛、少儿双语艺术节等活动,营造学双语、用双语的良好氛围。通过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介,大力宣传党和政府支持双语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宣传我县在内初班、内高班招生考试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大力宣传佰什坎特镇双语学校等“名校”的典型效应,激发少数民族群众学习汉语的积极性,疆内初中班、内地高中班考试报名人数逐年增加。

为保证双语教育质量和效果,我县坚持积极、稳妥、有效推进的原则,实事求是,不急于求成,“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及时对全县各中小学双语班开设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对于部分因双语师资无法保障、合格的双语教师短缺,导致双语教育质量较低、效果很差的学校,经过仔细分析、认真评估,我县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对这类教育质量较低、效果很差的双语班进行调整,确保推进质量和效果。应该说,现阶段“20%的中小学双语教育覆盖率”符合我县双语师资的实际情况,是我县尊重教育规律,用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指导双语教育工作的具体体现。

四、面临的突出困难

1、双语师资结构性短缺。近年来,我县通过补充教师考试、人才引进、特岗教师招聘等途径新增教师5000余名,基本解决了教师数量短缺的问题,但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中小学双语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汉语水平不达标,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差,无法按照双语教学要求组织好课堂教学;部分双语教师因理科专业知识水平不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欠缺等原因,不能很好地胜任理科双语教学工作。此外,因普通班汉语课时量增加、小学低年级合格的双语师资短缺问题至今未能彻底解决,严重影响了我县学前与小学起始年级双语教育的有机衔接。随着双语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双语教师汉语教学能力偏低、合格双语教师短缺已成为制约双语教育发展的瓶颈。

2、学前双语教师数量短缺。目前我县幼儿园有646个班,学前双语教师484人(不含新招录的第三批学前双语教师298人),保育员134人,农村双语幼儿园大部分班级平均只有一名教师负责,在尽力管理好幼儿生活的同时,根本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此外,新招聘的学前双语教师很多是非幼教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普遍缺乏幼儿教学经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较为严重,导致学前双语教育质量偏低。

为确保学前双语教育质量,按照班师比“两教一保”测算,应配备学前双语教师1292人,实有484人,目前缺编808人;应配备保育员646人,实有134人,缺少512人。

到秋季,预计全县在园幼儿28000名,按照班均30名幼儿、班师比“两教一保”测算,应配备学前双语教师1867人,实有782人(含新招录第三批学前双语教师298人),实际缺编1085人;应配备保育员933人,实有134人,实际缺少799人。

3、农村双语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双语教师工作、生活在农村,待遇低、条件艰苦,且双语教学压力大、任务重,但事实上双语教师与其他教学岗位教师享受的工资、津贴待遇相同,导致双语教学岗位缺乏吸引力,存在着“下不去、留不住”现象,汉语水平较高且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流失问题尤为突出,影响了双语教育的推进步伐。

目前我县教师队伍中来自外县市的教师接近5000人,他们家在外地且大多是年轻教师,对住房问题尤为关注。但是,虽然我县实施了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由于项目学校目前只有4所,只能解决一小部分农村教师住房问题,其余大多数教师的住房问题近期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此外,虽然我县实行了限价商品房政策,但真正有住房申购意愿的大部分是青年教师,尤其以外地教师居多,他们参加工作时间短、经济基础相对单薄,现行限价商品房的价格对于他们来讲仍然偏高,由于无力支付房款购房积极性普遍不高。住房问题无法有效解决也是导致农村双语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4、双语教学语言环境差。位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南疆地区,广大农村普遍缺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语言环境,特别是农村少数民族学生校外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差,学生汉语听说能力难以跟进,甚至部分双语水平较好的教师因长期生活在农村导致汉语水平下降。

5、资金短缺。我县自起开始实施学前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根据国家投资计划,按照每平方米1000元(含直接费和间接费用)的标准实施。、项目资金略有结余,这批结余资金均用于幼儿园大门、围墙、地面硬化等附属设施工程。近年来,由于原材料及人工工资不断上涨等因素,现阶段项目工程中标价已经达到每平方米1200-1300元左右,因此,、项目幼儿园土建资金缺口合计1012.09万元(40.87万元,971.22万元),附属设施资金缺口达914.44万元。由于县是国定贫困县,县财政资金有限,请求上级解决这部分缺口资金。

五、几点建议

1、建议加大双语教师及教材教法培训力度。在现有基础上,拓宽双语教师培训渠道,增加部级、自治区级和地区级双语骨干教师培训名额,丰富培训内容,强化培训效果,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由于新编双语教材使用后的教材教法培训工作相对滞后,建议加大新编教材的教育教学培训。

2、建议扩大双语教师定向招生培训、免费定向培养力度。进一步扩大免费师范生中定向生的比例,为边远地区、农村学校补充教师。拓宽师范生就业政策,建议面向生源地,通过定向就业、免考入编、免收学费等方式,为农村学校选派一批下得去、留得住、适应双语教学需求的教师。

3、建议严把双语教师“入口关”,严格落实新聘任双语教师的相关资质标准,确保新聘任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4、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按照幼儿园办园标准,落实编制,为幼儿园配齐配强所需人员。

5、建议提高农村双语教师待遇,稳定双语教师队伍。由自治区统一制定学前及中小学双语教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实施并增加双语教师岗位津贴,提高农村教师职称晋升名额比例,增强双语教育岗位的吸引力。

6、将农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以满足农村教师的住房需求,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实现住有所居,切实达到“下得去、留得住”的目标。

7、建议加大寄宿制双语学校投资建设力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氛围。

各位领导,作为喀什地区率先开展双语教学的县之一,我县在国家、自治区、地区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在双语教育工作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毕竟是一个人口大县和部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我们的双语教育工作基础依然薄弱,实现双语教育科学推进、跨越式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地区关于双语教育工作的有关精神,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推进双语教育,切实把双语教育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民心项目抓紧抓好,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应有贡献!

双语教育篇(4)

[摘要]:语言的多样性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学前儿童的双于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然而在我国虽然学前儿童的双于教育已经普及,但由于学前儿童双于教育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人们对双语教育的理解上也存在较大的偏差。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本文将从双语教育的概念出发,阐述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理论基础,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在对学前儿童实施双语教育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前儿童 双语教育 关键期

现代社会是知道全球化的社会,同时也是双语以至多语的社会。“双语教育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它既是民族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 [1]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双语教育受到了相当广泛的重视,双语教育的低龄化也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开展双语教育成为我国学前语言教育的“热点”。

一、双语教育的概念。

“双语”的英文表达为“bilingual”,英国着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解释是:一个懂得听、说、读、写,但通常也有他的一种语言知识和能力比另一种语言好的情况。[2]早在公元一世纪,罗马着名的教育家昆体良,就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问题。他所提出的“双语”是指希腊语和拉丁语。昆体良主张,在语言的学习上应先难后易。时至今日,为了适应时代、社会的需求、变化,我们提出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所谓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在幼儿首先习得母语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的兴趣和敏感性以及初步的双语口语交际能力,旨在培养幼儿听说双语的兴趣,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前儿童双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和国际间交往的日趋频繁,一个以汉、英两种语言为媒介的双语教育正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阶段蓬勃兴起。双语教育成为了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与趋势,更是21世纪培养适应全球一体化,是世界激烈竞争中取胜人才的需要。而许多生理学家和教育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幼儿期是人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双语教育将是总的趋势,势不可挡。而据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在我国,有80%的以上的幼儿园和家长对学前儿童的杀、双语教育表示赞同。

(二)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理论基础。

学前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因此,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应该是在发展母语的同时所进行的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它是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发展母语的同时,为幼儿提供良好第二语言学习环境,通过幼儿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方式,将第二语言的意识灌输给幼儿,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以及其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有研究表明,0—9岁是儿童语言发展发重要时期,特别是5岁半左右是儿童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每个孩子都有形成两种以上语言中枢的可能性。但是,

孩子在这一敏感期内若未获得第二语言的刺激,则第二语言的中枢机能就不可能转入 活跃状态。[3]可见学前期儿童不仅有能力并学习第二语言,而且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

另外,根据彭菲尔德(Penfield)和米勒(B.Milner)等人的调查,学前儿童似乎有一种“转换机制”[4],如果他们的左半球语言中枢受到损伤,言语中枢就会转换到右半球,

其语言能力仍然可以发展,只是不那么完善。而若成人的左脑受损伤,则会出现失语症,

而且语言机能不能恢复。

神经生理学研究证明,最初儿童的大脑两半球都存在着发生语言的形态学基础。对患病儿童施行大脑部分剖离手术研究发现,10岁前的儿童仍能恢复语言能力,而10岁以后则会形成永久的言语缺陷。这一实验表明,儿童的语言中枢尚未定位,此时大脑的可塑性使得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可以不受大脑语言中枢定位的影响,大脑的两半球都可以参与语言的学习。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双语教育不易受母语的干扰。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在此时期幼儿对语言学习刺激特别敏感,故而在生理心理上也较易接受这种刺激,从而建立与该种刺激联结的行为(形成经验和知识)。因此在这一时期对幼儿实施双语教育,可以使儿童的语言的获得更轻松、更容易,发展也更迅速。

(三)双语学习对学前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学前期幼儿具有惊人的学习潜力,一些专家认为,让学前期儿童大量接触外语将会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语言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对学前期儿童进行双语教育有助于儿童思维的发展。拥有两种语言的儿童思维的灵活性比只拥有一种语言的儿童要强。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对此进行对比:“如果允许你给事物任意起名字的话,你是否可以把“狗”称为“母牛”,而把“母牛”成为“狗”?”有50%的双语儿童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而单语儿童作出肯定回答的只有20%,差别产生的原因在于双语儿童能较早的意识到物体与名称之间是一种语言代码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并不是天然形成的,但单语儿童这方面的意识明显比双语儿童要差[5]。

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还是交际的工具。双语学习是在真实的或者模拟的社会情景中进行的,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见双语的学习不仅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

三、开展双语教育注意的问题

(一) 合格、称职的师资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保证有合格的、高水平的幼儿教师。所谓称职的师资就是 “外语教师幼教化,幼儿教师外教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能胜任学前双语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能力:一是熟知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状况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能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组织活动,并通过双语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有较为扎实的外语基础,能运用规范的语音进行正确示范,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随机灵活运用,能了解外语国家的 文化背景、习俗、传统,等等。

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师资相当匮乏,因此我人为应大力开展双语师资培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专门师资,是促进双语教育发展的关键。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高等院校里的学生,使其具备相当的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知识,把学前双语教育设置为独立的专业,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前双语师资现状;其次,在学前师资培训内容上,特别要考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重视应用性内容,强调英语口语化,包括一日活动组织用语、教学用语、日常交际用语等等。

(二) 教育教学的方法应灵活多样,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对学前儿童实施外语教育时所要采用的方法与成人不同,施用于成人的教学方法在幼儿身上是完全行不通的,但是同时不同的教学方法又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对于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必须要寓教于娱乐,寓教于生活中,寓教于应用,这样才能让学前儿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形成对第二语言的兴趣和愿望。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6]同时,幼儿期儿童是认知能力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他们的思维方式又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并不严格强调知道的逻辑体系与知道的掌握程度,强调的是孩子们构建知识时的感受性,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对语言的兴趣及敏感性,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因此,学前儿童的外语教学应尽量采用游戏化、生活化、情景化教学。如儿童节快到了,可以以儿童节为主题开展主题活动,其主题就是“Children’s Day ”,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及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明白“Children’s Day ”的意义,并学会说;当然可以选则国外的文化进行游戏教学等,如当圣诞节来临之际,多组织一些有关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了解圣诞节的来历,学会说圣诞节相关的句子,如“Merry Christmas”等等。

双语教学的教师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语言的完整性,用外语来学习外语,而不是借助于母语。保持语言的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对培养幼儿的语言是相当重要的。例如:你一边洗苹果一边对孩子说:“I’m washing an apple.Do you want to eat it ?”会比教师先用汉语把要说的话要做的事说清楚后再告诉幼儿要好的多。前一种方法保持了语言的完整性,使幼儿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而不知不觉得学会可外语。而后一种做法即会让幼儿有种除母语以外的语言不是很重要的想大,不仅降低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还会引起语言上的混淆[7]。

另一方面在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教材的选取方面也是尤为重要,要根据学前儿童本身身心发展的特点,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选择对学前儿童有利的,让其感兴趣的教材。再结合教材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发到及至。

(三)明确双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初步的外语听说能力

从教学目标上看,以培养学前儿童兴趣以及语言是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主要目标。兴趣的培养是幼儿学好第二语言的关键。而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幼儿喜欢以快乐的方式接受新知,他们是在玩耍中得到知识、锻炼能力等。其次,孩子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在直接感知和实际行动中进行的。结合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让孩子在直观中感知、在游戏中记忆的方法,潜移默化地产生学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当孩子积累了若干个动物单词后,教师可自编一个边讲边练边玩的儿歌:I can run like a horse ;I can walk like a duck;I can jump like a frog ;I can swim like a fish……。

由于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实施直观教学、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教学的全过程都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沟通,这就使得幼儿在没有教学任务压力的情况下,自然轻松地学习语言。另一方面鉴于幼儿有天生的好奇心,一种新的语言本身对他们就有强烈的吸引力,这对他们兴趣的培养也是一个有利的条件。实验说明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加,幼儿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也在增强,并促进了汉语的学习。遵循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就要,就要强调听说领先、以听促说、听说结合的原则。当儿童在早期逐渐获得学习第二语言的兴趣后,就会逐渐用所获得的语言同母语者同老师以及他们的伙伴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情感交流,这个时候教师或是家长一定要给予幼儿一定的鼓励与肯定,让幼儿在经常性的使用中,逐渐形成了第二语言的思维习惯,从而促进了第二语言的习得和发展,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同时,家庭也是学前儿童学好第二语言的关键 。

生活中有许多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家长要有目的地选择日常的事物,作为激发幼儿兴趣的素材。如逛超市时,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的眼光,适时地用双语来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如在游玩时,家长要主动地运用英语问候语向外国友人、朋友打招呼,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问候语的使用。又如,孩子喜欢看卡通片,家长可选择卡通和英语相溶的碟片,让孩子在看看、玩玩中习得英语。

(四)开展多形式的活动

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幼儿活动主要以兴趣活动为主。通过活动,儿童可以获得身心自由,处于精神愉悦状态。

自由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形式生动,范围广泛的生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在自由自在的情景中自由学习是相当重要的,不能让幼儿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双语教育的学习。

当然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活动都应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水平、需要以及内容的不同而选择。教师或是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而采取适合的有效的活动方式来促进幼儿第二语言的学习,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创设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

有人说,教育实质上是环境的再造。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刺激性原则[8]。儿童的语言习得特别需要有大量的无处不在的听、说、读的多重语言信息的刺激。即要求为幼儿提供时时复现的语言环境,不仅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有机渗透,同时在儿童接触的其他环境中也要尽可能地出现,使语言多次循环,不断得到强化。可见环境的创造相当的重要。环境的创造主要是指物质环境的创设和精神环境的创设 。物质环境包括场地、电教设备、操作材料(图片、粘贴、手偶、服装等)、教师用书、儿童用书、家长用书以及各种印象资料等。精神环境指的是:创设一个能够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的语言学习环境;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爱说、并能够得到积极应答的语言交往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接纳、自由、宽松、和谐、关怀、鼓励、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要利用一切条件尽可能为学前儿童创设丰富的外语学习环境。学前儿童学习语言主要靠“习得”而不是“学得”,就是说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上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然习得的语言机会。如在活动室播放外语歌曲或儿歌,选播英语录音带、电脑软件等。在区域角投放双语故事书、卡片等,让儿童耳濡目染的认知环境。

另外在家庭方面,创设学习第二语言的情景,也是促进幼儿学好第二语言的关键。与孩子形成一种良好、亲切的个人感情交往的氛围。多与他们玩,多给他们讲故事。在玩玩讲讲中自然渗透已学会的英语内容,互动中给孩子把听到、看到的内容进行充分复述的机会。如:将孩子已学会的单词标贴在家中相应的物件上,创设语言学习的氛围,增加孩子看、说、练的机会。又如,孩子前几天刚学会rabbit,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讲rabbit的故事,做rabbit的动作,看rabbit的图书等等。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练习、运用已学会的英语。

总之,同其他教育活动形式一样,对学前儿童实施双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它该成为对全面发展有益的教育过程。虽然学前儿童具有学习第二语言的潜能,但是同时需要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社会全方位的支持与努力,发挥教育合力,摆脱目前存在的误区,正确处理好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关系,学前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幼儿在快乐中学习第二语言,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享受快乐。

参考文献:

[1]郭卫东.论双语教育的功能[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4,(3)

[2]任良玉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4—3,3:78—79

[3]彭杜宏,刘电芝.家园结合的第二语言获得模式探究[J].早期教育,2002,12

[4]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5]张婷.论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J].济南大学学报,2002,12(6)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Z]

双语教育篇(5)

双语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作为一名双语班的英语教师和班主任,我认为在双语教学中,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同时也是给学习者创造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第二语言, 这就是双语教学的标志。

第一、采用原版教材

近些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更为自由与宽广获得知识的途径.在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强烈要求下,我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与学科相关的外文资料,我注意到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学科的同时既增强了英语阅读的理解能力,又及时了解到国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课后,我有时也布置一些双语作业,例如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搜索外文信息,作为学科知识的课外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技能的培养。

第二、创造双语环境

教育环境是人格的魔术师。校园中一景一物,皆具教育意涵,对学生的培养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作为双语班的班主任,我注重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通过精心设计班级环境和各种形式的班队活动,让每一面墙,每一件物,每一句口号,每一个标记,都使学生感到换了一个全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班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

我根据学生的自由组合,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自己收集双语材料布置班级的墙面、板报和英语角。有时,我也提一些参考意见。一轮下来再进行评选。这样使他们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不由自主的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习英语的广度和深度。

我还不定时地组织学生收看英语影视节目和收听英语广播;在班会课上组织英语故事会、朗诵会。在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文化节等活动中,我鼓励他们多拿出些有质量的英语节目,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这点谈不上技巧和经验,但它对于双语教学特别重要,尤其在我校,双语教学还是处于初步阶段,没有太多的氛围,学生英语基础不是太好,若不能做好自己和学生双方面的思想工作,往往会出现半途而废,虎头蛇尾的境况。对于教师,必须自己清晰地认识到双语教学的目的,端正好自己的教学动机,不能只为课程、专业建设,甚至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量。要做到对双语充满激情,必须有良好、单纯地动机,对于我个人,当初教学的目的,完全只因自己喜欢英语,热爱英语,而非其它,只有这样,才会勇敢面对、解决以后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对于学生,必须让他们明白双语教学的意义、目的以及英语和专业英语等对他们今后学习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工作都必须在双语课开课之前做好,而且不能空洞,教师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真正从心里上能够接受双语的教学,对双语产生一定的兴趣和期待。

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但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来看,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张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我们应当看到,外语教学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必然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对中学生来说,打好英语基础是至关重要的,是决定双语教学是否能向着大家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一个重要保证。

第四、注重自身修养

双语教育篇(6)

和加拿大许多希望孩子从小接受双语教育的父母一样,Rebecca夫妇在女儿出生之前就决定要让孩子在双语(德语和英语)的环境中成长。所以孩子一出生,Rebecca夫妇就用德语和孩子交流,孩子们所说的第一个单词也是德语。当然,孩子上托儿所和幼儿园后,每天使用英语的时间和环境也多了起来,他们的英语突飞猛进,不久就成了会说双语的孩子。

其实在我的加拿大朋友中,会讲两三种语言的家庭非常多,有的甚至精通四门语言。我儿子也精通中文、英语和法语,会一些日语。那么,加拿大人是如何培养双语或者多语孩子的呢?

在加拿大,父母为了培养双语孩子也是各尽其能,付出很大的努力。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加拿大父母经常采用的方法,给国内的父母做参考。

1.“一人一语”

这是加拿大家庭双语教育中最常见的一种教育方法。父母双方各使用一种语言,并坚持不懈地用选定的语言和孩子交流。比如,邻居Perry和来自俄国的妻子Natalie有两个孩子Julie和Andy。Perry和孩子讲英语,而Natalie和孩子讲俄语。Natalie的妈妈不会英语,但每年都会在加拿大呆上三个月,陪伴外孙们。由于Julie和Andy经常能够得到妈妈和外婆的俄语熏陶,所以两个孩子的俄语都非常棒。

在选用这个方法时,如果父母中只有一人会说非主流语言,那么这个选择比较方便。比如Perry夫妇中,妻子会俄语,而丈夫不会俄语,那么妻子就担负起教孩子第二门语言的责任。但如果父母双方都会一门外语:比如妈妈会日语,爸爸会西班牙语,那么理想的情况是:每天和孩子在一起比较多的父母一方,来承担教导孩子的第二外语学习。

如果国内的父母,对自己的英语有一定的信心,那么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父母中的一位只说英语,另一方则只说汉语。

2.家庭内使用非主流语言,家庭之外使用主流语言

在加拿大,有些家庭(特别是移民家庭)为了确保孩子掌握父母的母语(也就是非主流语言),从小只和孩子使用自己的母语交流。

上面所说的Rebecca家就是如此:Dave和Rebecca每天在家和孩子使用德语交谈,让孩子在家庭中长期接受德语教育。许多海外华人的家庭,为了让孩子学会中文,也多采用这种方法,父母在家和孩子用中文交流,而孩子在家庭之外使用加拿大的主流语言英语或法语与人交流。这样孩子接受两种语言的输入,从而成为会双语的孩子。

国内有英语能力的父母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把家庭语言设置为英语,而孩子到了外面就可以使用汉语。孩子在父母英语的熏陶下,从小掌握两门语言。

3.特定的地方讲特定的语言

父母和孩子在不同的地方,讲不同的语言。这种方法在多语境家庭中比较常用。比如在我家,我的母语是中文,儿子一出生,我就和他讲中文,由于那时我是全职妈妈,每天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儿子所说的第一个单词是中文。现在只要我和儿子两个人在一起时,就用中文交流。而老公则用英语和儿子交流。如果我们三个人一起讨论问题时,就使用英语。儿子从一年级起,受到了浸透式法语教育,所以儿子在学校时会同时使用法语和英语。

在加拿大,有些孩子上学之后,英语的词汇和语句多了起来,就变得不愿在自己的伙伴面前,或者公共场所与父母用母语交流,特定的地方讲特定的语言为双语孩子提供了一个私密的空间,孩子可以毫无顾虑地和父母在自己喜欢的地方讲非主流语言。

4.定时讲不同的语言

在加拿大的双语家庭中,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定时讲不同语言的方法。比如,父母和孩子约定:每天上午起床之后,睡觉之前,父母和孩子用法语交流。也可以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时,讲一种语言,而做手工时,使用另一种语言。

5.混合性组合

在加拿大,也有许多双语家庭没有具体的模式,家庭中每个成员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使用自己喜欢的语言交流。

双语教育篇(7)

    1.始终以学科知识教学为首要目标

    双语教学应以实现学科教学目标为首,其次才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教学中英语的使用应以学生能够很好理解专业知识为前提,不能本末倒置,将专业课程沦为专业英语词汇课。国际私法的双语教学应是用英语学习国际私法理论,而不是将国际私法的内容作为单纯的英语学习材料。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对于知识的吸收程度,单纯用英语进行没有国际私法专业教学目标、没有充实的国际私法内容的教学不符合双语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与效果。双语教学是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让学生接触英语,语言环境的完备性和学习过程的连贯性,使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更加合理而又轻松地完成,方法更科学,效果也更好。在国际私法双语教学中英语作为教育语言应是指被用做媒介语言来传播知识的某一种具体的语言。对于教育语言,只要能达到自信地表达、有效地与人沟通即可。

    2.双语教学中两种语言的分离与结合

    目前我国“双语教学”一般是从广义上界定,现阶段我国教师多在双语教学中同时使用两种语言,因此要注意处理好二者的使用量与结合使用的方式。将母语和英语有机结合起来,始终以学科知识教学为首要目标,淡化教学语言的使用对专业知识传授的影响。(1)应分清中、英文的范围,划清二者界限国际私法双语教学中运用两种语言,其中一种通常为学生的母语———中文,还有一种是其同时在学习的语言———英语。中文和英语的表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相应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也存在差别。两种语言的频繁交替,会给学生带来困扰。在双语课上应尽量不采用母语,遇到复杂的问题首先选择运用简单的英语表达,把沟通作为首要目的。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用英语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尤其是用英语理解英国的国际私法制度。对英语语言的使用注重完整性,可对某些章节进行完整的外语授课,并不断扩大使用范围。此时,学生得到语境支持的程度大大提高,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呈比较自然的状态,学生使用的语言也逐渐完整。(2)中、英文结合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二者独立空间实践证明,当教师授课时使用的英语大大超出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的时候,如果再一味强调英语语言的使用量,学生会感到疲惫、失落,最终选择放弃。在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教学的同时,对于较为复杂的理论问题,可以考虑结合中文教学,以期过渡为纯英语教学。中、英文结合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二者独立空间。遇有复杂理论,先用英语讲解激发学生兴趣,然后用中文进行简要的小结,帮助学生对照理解,使学生逐步适应双语教学;或是先用中文概括理论,然后再用英语讲解案例。相对于理论,案例较为生动。并且可以在用英文讲解案例的同时渗透和印证理论。通过中文概述,学生对于知识内容已有大致认识,在运用英文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会使用英语思维思考问题、理解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即时翻译效果并不理想,应避免翻译教学法。因为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学生会自动选择熟悉的母语来接收和处理信息,而完全排斥听不懂的第二语言。这样的双语教学只能以浪费课堂时间、达不到双语教学目标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