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游戏心得体会

游戏心得体会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7 11:18:49

游戏心得体会

游戏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户外体育游戏;主导者;无拘无束;身心放松;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1-0067-01

户外体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最离不开的活动,教育家杜威说过“幼儿阶段生活即户外体育游戏,户外体育游戏即生活”,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是对幼儿生活的反映,其生活经验是幼儿户外体育游戏的基础和源泉,幼儿户外体育游戏可保障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促进身体发展,提高技能,同时在户外体育游戏中孩子的身心得到放松,更容易发挥想象、创造奇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对于各领域教育目标的要求,则强调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充分体现了对”培养幼儿学习情趣,引导幼儿快乐生活“的要求,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充分运用户外体育游戏化的组织,引导孩子在户外体育游戏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体验成功,并愿意、主动进行创新。

玩是孩子的天性,缺少户外体育游戏的孩子不是快乐的孩子,失去快乐的孩子身心是不健康的。可现在能让孩子真正放松玩开心的户外体育游戏并不多。星期天,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为孩子报各种特长班,不管孩子是否感兴趣是否愿意,让孩子学舞蹈、学钢琴、学画画,剥夺了孩子玩的时间,就算有时间有的父母也因为担心不安全或者会弄脏了衣服不卫生等理由不让孩子出去玩,让孩子们失去了与小伙伴嬉戏户外体育游戏的快乐时光。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应该可以尽情的户外体育游戏尽情的玩了,但很多时候孩子们玩得并不开心、不尽兴,因为各种原因老师会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教育目的的给孩子安排一些户外体育游戏,在这样的户外体育游戏中,我们的老师往往给孩子们设计好户外体育游戏的内容,并且制定出户外体育游戏的规则和目标,让孩子们按老师的意愿去“玩”。在这样的户外体育游戏中孩子是被动的,他们会只是按照老师的规则和要求去做。例如:老师让孩子们做运果子的体育户外体育游戏,老师会事先备好课制定出户外体育游戏的规则,跟孩子讲清规则后,让孩子们钻过“山洞”走过“小桥”将果子运回来,目的是提高孩子钻的技能和走平衡木的技能。户外体育游戏中孩子们只是被动地完成任务,缺乏主动性,对户外体育游戏的兴趣并不大,孩子身心不能放松,不能投入的玩,老师累,孩子烦,当然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久而久之,孩子们会成为依赖性强没有主见的孩子,会成为技能高,但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

户外体育游戏的目的是什么?很多老师会说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技能,学到什么知识。我觉得户外体育游戏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孩子们快乐开心,并在此基础上自由的发展。这样的户外体育游戏才是有益于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真正令孩子们喜欢的户外体育游戏是不受大人支配的户外体育游戏,让孩子自己做户外体育游戏的主导者,他们自己决定户外体育游戏内容,自己制定户外体育游戏规则,自己分配角色和任务,尽管他们的户外体育游戏内容在成人眼里很简单似乎没有多大意义,规则也不是很合理,但关键那是他们感兴趣的、自愿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们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户外体育游戏里面,在户外体育游戏中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心情愉快,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们可以无拘无束的发挥想象,创造奇迹。所以我们不要给户外体育游戏提太多的要求和目标,放开手让孩子自己玩,在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孩子们会发挥出潜质,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给我们带来惊喜。因此家长和老师要放手给孩子自由户外体育游戏的机会。

当然放开手并不代表老师什么也不做了,老师可以给孩子尽可能地提供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游戏材料、玩具、道具等。例如在小班的区角中,投放各种搜集来的废旧电话和手机,这样区角活动时自然就有孩子去关注该区域,在孩子们经过一番议论争辩和协商之后,几个孩子就玩起了打电话的户外体育游戏,乐乐小朋友能说会道组织力强,自然用她的能力征服了大家当了活动的“组织者”,她给每个小伙伴安排了不同的角色和任务,确定了“爸爸”、“妈妈”和“孩子”“老师”,按照他们的生活经验玩得很开心。在整个户外体育游戏当中老师只是提供了道具,孩子们就能自己玩户外体育游戏了,老师没有干扰孩子的户外体育游戏,他们是户外体育游戏真正的主人,但是在户外体育游戏中孩子们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不但交往能力有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提高,也发挥出了想象力,而且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每个孩子都很开心快乐。

除了材料外,还要给孩子提供宽阔的户外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场地。例如老师给孩子们准备足够多的呼啦圈,让孩子们在宽阔的户外草地上玩,老师不要限制玩法。经验所得,如果让孩子们自己利用呼啦圈来户外体育游戏,孩子们会很活跃的玩,开始孩子们会用腰摇呼啦圈,然后在腿上摇,胳膊上摇,脖子上摇,有的滚着玩,有的孩子套在身上连起来开火车玩,还可以放在地上跳圈玩,还可以摇着当绳跳,拿着圈来做健美操等,孩子们会玩出很多的花样,而且很开心不觉得累,在轻轻松松的气氛中,不仅掌握了技能,还发挥出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游戏心得体会篇(2)

论文摘要: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竞争性、智力性、约束性等特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运用体育游戏,有助于大学生自信心、探索精神与创造性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和智力的发展,有助于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它可以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辅助教材内容被推广运用。

体育游戏是以体育动作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的特殊的体育活动[Ci7。它具有健身性、趣味性、智力性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中小学体育课的辅助教学。而在大学体育课中往往被忽视。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后期,除了青年期具有的不稳定心理状态外,更有来自大学生特殊社会角色的压力和特点。因此,他们内心常常充满矛盾和冲突。由于处理冲突的经验不足,这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会产生心理失衡,导致心理疾病。据1989年国家教委对全国12. 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20. 23 0 o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纪宏(1998年)对北京师范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24. 62%的新生有心理问题Cz7。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不相信自己等。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体育教师也要担负起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任。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以它健身、娱乐、教育的功能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它都是集体进行的,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相互交往,能加深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在体育课中科学的增加游戏教学可以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体育游戏可以作为辅助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手段,也可以成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锻炼方式。

1体育游戏的特点

1. 1趣味性

趣味是游戏的第一特性,没有趣味也就无所谓游戏。体育游戏能满足游戏者好奇和好胜的心理需求。它的趣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游戏包括各种实物及不同类型的动作和活动,刺激人的感观,引人捧腹大笑产生愉。(2)游戏动作的难度性,采用限制条件、提出要求等,能够使人积极参加活动,聚精会神于游戏。(3)游戏的情景性,游戏者可以通过自身的动作获得乐趣并很快进入角色,还可以不受压抑地实现自己的愿望,使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身临其境的角色效应。<4)游戏的惊险性,惊险的动作能有效地”刺激“与吸引学生,能使人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而出现紧张、兴奋及集中注意力。

1. 2竞争性

体育游戏具有在明确的规则约束下公平竞争的特点。体育游戏常以胜负作为结束方式,在游戏过程中参赛者需要克服外界物质障碍、个人生理障碍和心理障碍,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突出重围赢得胜利。但这种胜与负和输与赢不同,不会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游戏的竞争性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优秀品质和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在体育教学中适当穿插体育游戏对学生心理发展有积极意义。

1. 3智力性

不少的体育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智力因素,如集中注意力练习游戏、穿越障碍接力游戏等,都需要有急智才能快速、准确的完成游戏。在一些竞争游戏中必须开动脑筋、启发思维在游戏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选出最佳方案来战胜对手。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兴奋性,经常参加体育游戏可以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抑制兴奋的转换,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激活游戏者更多的脑部细胞,使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得以改善和提高[,〕。

1. 4约束性和公平性

游戏总是受一定规则和要求的制约。规则能够约束犯规行为,维护游戏的安全,保证双方的公平竞争。规则可以调节游戏者之间的关系,让每一个游戏者都能达到心理平衡。

2体育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

2. 1体育游戏有助于启发思维,促进智力发展

体育游戏是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过程,它取决于大脑皮层对内、外感受器所产生的各种信号的分析能力。在游戏中,学生的创造力、认识力和接受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和锻炼,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智力发展,如组间接力跑、算术接力跑等游戏可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和应变能力。

2. 2体育游戏有助于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通过游戏可以在快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体格、体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增强自信心。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学生体育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害怕做出的身体练习别扭好笑,在游戏过程中不敢参与练习,敷衍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对基础差的学生平均分组,加强个别辅导循循善诱,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另一方面应营造融洽轻松的游戏气氛,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使每个学生在游戏中获得良好的心理定势;还可运用激励机制,对学生取得的不同程度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及时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

2. 3体育游戏有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认识自己的所有身心状况,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与发展的水平程度,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力三种心理成分。体育游戏具有竟赛的因素和一定的情节,这无疑增加了它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但游戏总是受一定规则和要求制约,规则本身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渗透着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观、道德观和民族精神等,可以调节游戏者之间的关系,而在体育游戏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在规则的约束下,得以健康的发展。例如,学生在游戏中获胜,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再如,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必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要求的制约,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必然会产生一种规则意识,从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2. 4体育游戏有助于大学生探索精神与创造性的培养

创造性,更多地可以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乐于探索的精神。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探索思考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游戏有助于学生探索精神与创造性的培养[[4]。因为体育游戏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像的空间和场所,可以养成学生乐于探索与想像,勇于创造的态度与精神。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创编游戏,游戏要求新颖独特,不拘一格,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学生在自编游戏的过程中,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绞尽脑汁,发挥想象。如果经常这么做,学生的创造力必然得到发展。在自编的游戏中,个性也得到表现。而在让学生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胆识、表现欲、个性特点等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2. 5体育游戏有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各种学习、考试压力的影响及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独立自闭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多,参加各种群体活动的时间大大减少,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增大[[s]。在体育游戏中,一方面学生们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游戏中学生之间可以做到相互团结友爱、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有利于人际交往和沟通。另一方面,在游戏规则和要求的约束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平等的,人与人之间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佳空间。由此可见,大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来结识更多的同学、朋友,大家和睦相处、友爱互助,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令人心情舒畅,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

2. 6体育游戏有助于消除或减缓大学生的不良学习情绪

学习情绪是指个体对学习情感的意识倾向,表现为对学习的喜恶感受和体验。不良的学习绪是对学习产生厌恶、痛苦、不愉快的感觉,它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对学习显然是起阻碍作用的。体育游戏中,学生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从游戏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可以在游戏中排泄不良情绪,释放学习的压力。因为体育游戏特别能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忘我而自然地表现自己,陶冶其中从而促成情绪宣泄;还使学生有机会观察他人的情绪反应,并分担他人的情绪、情感,从而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保持愉悦、平静的心理。因此体育游戏可以消除或减缓学生的不良学习情绪,有利于良好的学习情绪培养。

2. 7体育游戏有助于消除大学生心理障碍

独生子女群体己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主体,他们相当多的存在着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在当代知识经济学习化的社会,繁重的学习压力和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不但使很多大学生诱发悲观失望、忧郁孤独等心理障碍,还会使他们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Cs}。体育游戏种类繁多,方法各异。参与者可以通过走、跑、跳、投、爬越等形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有助于他们摆脱压抑、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获取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保持心理平衡,以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游戏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精神;身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5B-0069-03

教育心理研究发现,3―6岁的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普遍活泼好动、对周围新事物好奇心强。把握好这一时期的教育,才能使得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这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有效融入游戏精神,实现寓教于乐。教师应该关注幼儿差异,尊重个体,对于游戏设计要进行动态调整,同时教师也应该扮演好自我角色。

一、基于差异,设计个性游戏

以幼儿为中心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在创设游戏环境时必须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符合孩子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的游戏环境,关注孩子之间的差异,设计个性化游戏,使游戏能够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学习,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心理特点有所不同,男孩子比较喜欢激烈的游戏,而女孩子可能比较喜欢一些温和的游戏。因此,我结合男孩子和女孩子的身心特点,为男孩子设置了一个军队角色游戏,游戏分为红蓝两军,蓝军负责保护驻地,而红军负责侵入蓝军领地,以水枪为武器。我事先为学生明确了游戏规则,并且告诉他们游戏过程中要保护好自己也不能故意伤害对方。之后男孩子自由结组分成两队,游戏过程中孩子特别兴奋,红军奋力侵入蓝军阵营,而蓝军也不甘示弱团结一致保护领地,最终蓝军获胜。游戏结束后我问孩子有什么收获,一位蓝队的孩子回答:“我很开心,因为我和我的同伴一起守住了领地。”而红队的一位孩子则回答:“虽然我们没有成功,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队员团结一致,下次一定成功。”这个符合孩子心理的游戏让他们体验到了快乐,懂得了团结。

关注差异,设置个性游戏,才能让孩子真正体验到快乐,引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到知识,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动态调整,实现有效互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一个人每天重复做一件事情,时间长了即使再喜欢也会出现厌烦心理。同样如果教师经常带领孩子玩同样的游戏,即使孩子刚开始非常喜欢玩,时间久了,孩子们也会厌烦,这样就体现不出这个游戏的教育意义了。因此,教师要经常对游戏进行动态调整,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促进孩子和游戏的有效互动,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孩子经常在学校玩一些荡秋千,老鹰捉小鸡之类的游戏,久而久之孩子们都不喜欢这些游戏了。因此,为了引起孩子的兴趣,我专门根据节日设置了不同主题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不同节日的习俗和特点。比如去年植树节时我带领孩子们去郊外参观植树活动,在参观过程中,虽然孩子们还小做不了什么重活,但是令我震惊和感动的是他们竟然主动帮助大人扶树苗、浇水,一整天下来孩子们没有觉得累反而表现得非常开心和自豪。我问其中一个孩子:“你为什么这么开心啊,教师在这里植了一天树都非常累,你不累吗?”孩子回答:“我虽然很累,但是能够和大家一起植树我更加开心。”听到孩子的回答我既开心又欣慰,没有白白辜负我带他们出来玩。而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身心也在健康发展。

想要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健康的成长,就要充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对游戏充满新鲜感,而这需要教师对游戏活动不断进行调整,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游戏中实现有效互动。

三、引导参与,获得情感体验

年龄差异往往会产生代沟,这是我们公认的,因此游戏活动仅仅由教师凭借个人意愿设置,往往不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不能使得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而想要真正使得孩子@得情感上的体验,引起孩子的兴趣,就需要让孩子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的设置上来。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游戏创设,这样才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获得情感体验。

例如以前我在设置游戏时往往不会征询孩子的意见,更加不会让孩子参与到游戏的布置上来,因为我觉得孩子们还小,不懂得什么游戏好,只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但是后来我渐渐发现孩子们对我自主设置的游戏不感兴趣,于是我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先让孩子将想要玩的游戏写到纸条上交给我,然后再选出适合集体玩的游戏。就像孩子都比较喜欢玩“医院游戏”,我就事先准备好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自己的衣服和道具,这样孩子在整个过程中表现非常积极。孩子们不仅获得了参与游戏的快乐,还获得了情感上的体验。

教师通过转变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游戏的设置上来,不仅可以让孩子体会到亲自动手的快乐,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更加可以让孩子得到情感上的体验和提升。

四、转换角色,捕捉即时生成

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白自身存在的价值。同时教师要理解教师存在的意义是为孩子们服务,引领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特别是幼儿教师要更加明确在游戏教育过程中自身扮演的角色,将幼儿视作独立的个体,切不可因为幼儿年龄小而不尊重他们的想法。教师在扮演好自身角色的同时,也要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及时处理,这样才能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例如有一次我在班里开展关于“使用餐巾纸好还是使用手帕好”的辩论赛活动,我在其中的角色是一个裁判员,规范游戏秩序。由于餐巾纸和手帕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孩子们对此次辩论游戏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孩子们在课下也收集到了许多资料。辩论也非常激烈,其中正方围绕使用餐巾纸较方便以及各餐厅基本都提供餐巾纸来维护自己的观点,而反方则以手帕更加卫生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正方辩论。但是在比赛的过程中出现了秩序混乱的局面,于是我就根据游戏规则对不遵守规则的同学进行适当的扣分,而后大家都对游戏规则重视起来了。游戏结束后,我告诉孩子虽然发表自己的想法很重要,但是也要遵守游戏规则。这场辩论游戏,我在其中扮演教师和裁判的角色,在教师和裁判之间自由切换角色,及时处理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游戏心得体会篇(4)

一、游戏的理论

儿童的活动有三种基本形式:游戏、学习、劳动。儿童在与成人的交往中,越来越渴望参加成人社会的一些活动,可是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限制了儿童参加成人活动的可能性,就在这样的矛盾中产生了为儿童特有的活动形式――游戏。儿童游戏时,既能在假想的情景里自由自在地从事自己所向往的活动,如开火车、烧饭、当学生、又可以不受真实活动中许多条件的限制,如工具、技能和体力的限制;既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又能真切地重现或体验成人生活中的一些感情与关系;既可满足认知的欲望,又能真切地重现或体验成人生活中的一些感情与关系;既可满足认知的欲望,又能获得身体上的快乐。所以,游戏是一种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为了满足认识和身体需要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活动。

二、游戏的种类

1.按照游戏进行的目的性分类

(1)创造性游戏。这是由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游戏,目的是为了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如办“娃娃家”,开公共食堂,当宇航员等。

(2)建筑性游戏。是创造性游戏中的一种形式,利用建筑材料(如积木、石头、沙子)建造各种建筑物。通过儿童在建筑中的想象与模拟,发展儿童的设计才能,培养有关的技能和技巧。

(3)教学游戏。结合教学目的而从事的游戏活动。可以有计划地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等良好的智力品质。

(4)活动性游戏。是发展儿童体力的一种游戏,通过这类游戏可使儿童掌握基本的身体动作,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等,使动作更加正确、灵活。还能培养勇敢、坚毅、关心集体等个性品质。

此外,还有表演性游戏、娱乐性游戏、智慧游戏等。

2.按智力发展水平分类

(1)感官接受新奇的、愉快的刺激引起的游戏。如手舞足蹈,反复撕纸头、敲打手中拿着的物体,反复扔掉拾起的东西,逗引时的嬉笑等。

(2)简单动作模仿的游戏。有直接模仿,如仿照成人用筷、汤匙吃饭;有延缓模仿,若看过电视后,复演演员几个令他高兴的动作。

(3)象征性游戏。利用表象和语言等象征性符号做游戏。如办家家、折叠手绢。

(4)创造性游戏。如搭积木、主题游戏等。

3.按社会化程度分类

(1)无所用心的行为。儿童不是在做游戏,而在注视碰巧暂时引起他兴趣的事情。如没有发生令人兴奋的事情,他就玩弄自己的身体,在椅子上爬上爬下,东站站西望望。

(2)旁观者行为。儿童观看其他儿童的游戏,有时还与正在游戏的儿童谈话、出主意、提问题,但自己并不参加游戏。

(3)单独一人的游戏。独自一人专心玩自己的玩具,根本不注意别人在干什么。

(4)平行游戏。儿童在别的游戏儿童旁边玩,互相不影响、不干预,各按各的方式玩。

(5)联合游戏。儿童在一起玩同样的或类似的游戏,但每个人可以按自己的愿望玩,没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

(6)合作性游戏。儿童组织起来,为了达到某个具体目标所做的游戏。游戏时有领导,有组织、有分工。游戏成员有属于这个小组或不属于这个小组的明显意识。

三、游戏的作用

游戏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游戏可以推动儿童认知的发展,允许儿童自由地探索各种客体,解决问题。其次,游戏可以推动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在想象性游戏中,儿童学会了解别人,还可实践一下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最后,游戏还可以使儿童解决一些情绪上的问题,在没有成人的威胁下,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的冲突。

1.游戏和认知的发展

儿童在游戏时早期表现出来的探索性与好奇心的差异可能跟儿童以后的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的差异有联系。一个在游戏中喜欢积极探索的幼儿进学校后很有可能成为好奇的、爱冒险的、有创造性的小学生。而那些在蹒跚学步时经常受到成人限制,不愿对周围环境探究的孩子,以后在个性、社会关系方面的发展可能就差一些。

2.游戏和社会能力

游戏,尤其是想象性游戏在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可以在假象的情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各种角色,体验各种角色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游戏还可以教会儿童如何在游戏集体里发挥自己的作用,学会如何使自己的行动与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及别的儿童相协调。游戏是幼儿自由结伴进行的,它能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例:游戏“幼儿园”,幼儿扮“老师”不仅模仿老师上课,带孩子做游戏,也模仿着老师体贴、爱护学生的情感、态度等。这使幼儿的情感不断得到丰富。又如游戏“理发店”让幼儿扮“理发师傅”和“顾客”,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充分开展游戏。这样做,能帮助幼儿了解到社会分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热情地为别人服务和对别人为自己的服务表示谢意。从中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评价自己和他人以及正确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

3.游戏与情绪

游戏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游戏教学;体验;探索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66-011.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幼儿园游戏教学是将游戏的机制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不是游戏与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游戏与学习的联结点上,将游戏与学习统一起来。幼儿园游戏被纳入教学活动的范畴,以幼儿的主动学习和主体性发展为主要特征,体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兴趣与能力并重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活动范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与学科或与幼儿身心发展有关的学习经验,而且游戏活动本身的方式方法就是幼儿学习的对象与内容,被看作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游戏不仅是课程实施的途径,也是课程生成的重要源泉。

游戏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真正依据游戏中的幼儿生理心理规律,选择、创设游戏和安排好游戏的难易和先后;游戏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集体和个别的游戏过程达到一定的身心成长目标;游戏教学的目标,对于作为游戏主体的儿童来说,游戏教学的目标是内在的,为游戏而游戏,而对于教育者来说,游戏教学是儿童发展的手段,即游戏教学的外在目标--发展目标。游戏既是目的,又成为手段。游戏能在多大程度上与教学和谐相融,依赖于目的和手段的这种协调一致。要使游戏最大程度发挥它独特的教育性,发挥其别的活动无可替代的功能,那便要让游戏成为游戏。只有这样,它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效果。也就是,只有当它本身是儿童活动的内在目标时,它才是最合适的教学手段。

游戏是儿童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儿童用自己熟悉的图式去整合外部的信息,同时通过学习又可进一步调整和发展自己的图式,使他们的认知结构逐步得以发展和完善起来。在游戏教学中所开展的同伴之间的交往活动是促进他们早期社会的一种重要的契机。在游戏教学中儿童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进行各种尝试,积累体验,为选择最适宜的发展道路奠定基础。游戏教学互动模式以主体性发展为核心,游戏活动为重点,兴趣乐学为动力,师生互动为前提,由告诉式教学向探究式教学转变、由认知性教学向交往性教学转变、由抽象化教学向形象化教学转变。通过幼儿与环境的作用,通过幼儿满足需要的主动活动来实现目标。

2.通过游戏教学可以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

游戏是幼儿获得经验的最自然,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对幼儿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都有着积极的强化作用。因为游戏富有趣味性,形式生动活泼,最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喜欢在大自然中游戏,在游戏中进行环境教育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一方面,游戏活动的特点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幼儿喜爱游戏,游戏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因而把生态环境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合到游戏中,通过具体,形象,充满儿童情趣的游戏活动,将能使幼儿从中受到教育。

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萌发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在这过程中逐步意识到环境道德的行为准则和观念,如知道要爱护绿化,爱清洁,讲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杂物,节约用水用电等,知道怎样做对环境有利,怎样做对环境不利,懂得保护环境是好的,损坏环境是不好的。这些以科学知识为背景建立起来的道德情感会在孩子的心灵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可以左右他的一生。

幼儿生性好动,如果要求幼儿长时间地呆坐学习,幼儿会感到困倦和烦躁,而在游戏中学习,能事幼儿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自然地掌握知识。在游戏中进行环保教育能满足幼儿求知的渴望,他们渴望了解周围的一切,老师充分利用幼儿好奇好问的特点,以思维导入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摸一摸,便能使幼儿玩的过程中增加对环境的科学知识。对幼儿来说,兴趣是推动他们学习的最根本动力。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的知识,不再是机械的被动知识记忆,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在知识和情感两个层面中获得提高,游戏既训练了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扩展了幼儿环境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更激发和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了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教师针对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教师应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在引导幼儿认识自然的同时,教会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发展感知能力,在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尝试的过程中获得直接体验和感受。要设置鲜明对比的环境,让环境在幼儿在比较中获得环境意识,客观现实中的香与臭,美与臭,整洁与肮脏,净水与污水,乐音与噪音等都相对地存在,让幼儿置身种种对比活动中更能深刻接受直观,形象的生态环境教育,从而增强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的意识。

3.幼儿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

科学小实验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一种方法,也是幼儿感兴趣的一种活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以简易的用具和简单的材料,通过简便的操作模拟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科学小实验简单易行,要求低,具有游戏性和趣味性。幼儿通过观察、亲自操作实验,可以发现简单的科学现象,感知和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引起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观察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手脑并用,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创造活动的诱发剂,也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

教师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还要引导个别能力差的幼儿进行操作体验,对于幼儿不正确的操作方法不要给予过多的干涉,相反,要以朋友的身份关注和指导其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体验思维的再创造过程。

例如,小朋友在生活中会发现许多科学。为什么沙发有弹性?为什么轮子都是圆形?如果用方形或三角形做轮子会怎样?为什么有光的地方就会有影子呢?为什么影子有的时候长,有的时候短?当我们仔细观察和思考的时候,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了解。 在"我们身边的科学"这个课程活动中,我们希望通过以生活中常见的科学为话题,从生活中幼儿常接触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可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游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幼儿的游戏意识、游戏能力、游戏习惯和游戏性的个性品质。通过实行游戏教学,幼儿将获得举重若轻的心性、处变不惊的心态、灵活机巧的心智、幽默坦然的心境和乐观向上的志趣。参考文献

游戏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游戏

游戏是与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和取得愉快为目的的。幼儿总是在情绪积极时做游戏,通过游戏活动获得更大快乐,所以它是没有负担的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和身体的享乐,它可以使幼儿摆脱强制性,幼儿可以随自己的兴趣和力量进行游戏和停止游戏,变换游戏,幼儿可对游戏的种类、内容、玩法等进行创造、更新。游戏在儿童生长和发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会影响着儿童的智力发展,小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外界不断的刺激。游戏是小儿不可缺少的活动,游戏既可使小儿娱乐,又可促进小儿的成长。古往今来,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没有不做游戏的孩子,也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孩子,孩子们离不开游戏,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花儿离不开太阳。可见游戏在幼儿园中对儿童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早期有关游戏的学说将儿童对游戏的需要看作是生物性的本能驱动,心理学游戏理论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认识与发展,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情绪、情感占据着游戏的中心地位;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思维和观念是游戏的核心所在;文化生态理论强调儿童游戏的社会情境(家庭、邻里、学校等);进化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高等动物机体未成熟时的一种正常活动。尽管不同的理论流派对游戏的性质、内容和组织形式有不同的观点,但他们都认为儿童积极参加游戏活动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游戏不仅促进儿童身体运动技能的发展,而且对认知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形成都有重要意义。

一、游戏可建构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理解,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与好奇,这种兴趣与好奇是理解环境、接纳环境、影响环境的表现,游戏可满足孩子们这种认知发展上的需要,在游戏中孩子可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操作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想象来模仿和表现周围的人与事物,游戏中扩展和加深了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通过“玩滑梯”、“搭积木”等游戏,在嘻笑中体验着高低变换,在摆弄中感受着球体与圆的区别。再如,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充分展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医生的耐心、病人的痛苦、老人的苍老,在稚童口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孩子们通过生动具体的游戏行为,感知和建构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发展了智力。

二、游戏可满足孩子生理发展需要,促进其健康成长

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器官能得到很好的锻炼。由于儿童担任游戏中某一角色,为完成这一任务,他的动作要求更富有目的性和积极性,使身体的运动器官得到很好的发展。

由于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孩子们在生理上要求不断地变换姿势。在游戏中孩子可以自由地变换姿势,开心地多次重复自己感兴趣的动作,这无疑是一种享受。在自由、开心的游戏中,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调整到了最佳水平,从而避免厌烦和疲劳,使躯体感到舒适和愉快。比如:通过“猫咪睡觉我不吵”、“老鹰抓小鸡”、“捞鱼”等游戏,发展了孩子们爬、慢走、跑、跳、钻等基本动作和技能,锻炼了孩子肌肉的活动能力,促进了四肢的协调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游戏可满足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其社交能力的发展

人际交往需要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游戏是孩子人际发展需要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这种需要寻求满足的途径。“母子游戏”是成人与孩子最初交往的典型形式,在与成人共同的游戏中,孩子可以体验到成人的爱,形成对成人进一步的信任与依恋。“过家家”则完全是发生在孩子们中间的角色游戏,在当妈妈、当爸爸、当孩子的感觉中形成了一个小集体的共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相互配合,发展了同伴之间团结友好的关系。通过游戏使孩子们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和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逐渐掌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促进了互相谦让、协调、合作等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四、游戏可满足孩子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促进其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发展

在游戏中,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也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游戏对于孩子不仅仅是好玩,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可以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孩子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对物或人产生影响时,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快乐。如孩子利用游戏材料做出了成果时,会产生自豪感,享受成功的快乐。如果失败了,在游戏中也不会产生任何负担,不会造成任何损失,可以重玩。因此,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可以使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

五、游戏能促进幼儿美感的创造力的发展

游戏心得体会篇(7)

一、对体育游戏的选择与运用

虽然体育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并不是任何形式都适合体育教学活动,为了使体育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选择体育游戏时应注意选择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游戏的动作、情节、规则和组织方法都要与学生的身体条件、认知能力和心理负荷相适应[3]。只有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体育教学效果。由于传统的游戏学生们经常接触,必然失去它的新鲜感,很多学生可能就不愿意参与到游戏中来。例如,贴膏药游戏经常会出现只有几个学生跑、追,而其他学生只是呆呆地站在原地的现象,这样就不能达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提高学生们的兴奋点,也必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各个阶段运用的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可知,大多数实习生把体育游戏用于准备活动,通过准备活动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况,把学生的兴奋性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使学生从心理和生理上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准备[4]。在准备活动选择一些体育游戏代替传统的慢跑,例如跑动中的“听数抱团”、“螺旋形跑”、“钻山洞”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跑出快乐、跑出兴趣,很有效地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可是在课堂的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使用体育游戏所占的比例很少,大家都忽视了体育游戏在这两部分的功效。不懂得将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创新教学

二、体育游戏在课上各个部分所具有的功效

1、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所具有的功效

一节课的准备部分是整堂体育课的开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准备活动中穿插体育游戏,可以代替传统的准备活动,让学生在不断快乐的刺激中尽快进入运动状态。安排一些游戏如“大渔网”、“你追我赶”、“蛇形跑”等,同样是跑动,同样能达到热身效果,但相对于传统慢跑来说,可避免枯燥、厌倦以及课堂呆板沉闷气氛,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5],从而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所具有的功效

基本部分是整堂体育课的重头戏,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体育课教学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动作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6],因此体育游戏的运用,可以改善教学气氛,使单调、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活泼,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在基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所传授的是一些技术类项目或素质类项目,如果一直练习这些内容,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从而不会认真对待,所以在适当的时机就需要老师添加一点“兴奋剂”[7],安排一些跟本练习项目有关的游戏就会起到良好效果。

3、体育游戏在结束部分所具有的功效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游戏法用于整理活动。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机能尽快恢复,在大脑皮质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运动中枢的抑制,促进其恢复[8]。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安排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对于心理、机体的放松具有独特的功效,可以使人体更快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如“惊弓之鸟”、“背背悠”、“冥想”等游戏使运动器官和肌肉得到放松,使人体恢复到较好的身心状态。学生在紧张而愉快的气氛中,具有一定的“兴趣保留”结束体育课,以较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其它课程的学习。

合理利用体育游戏。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如果能加工合理科学的运用,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气氛中去实践,必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如果将体育游戏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同时教师也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健身作用,有着很好的实用价值。科学的组织体育游戏。在进行体育游戏时要做到科学、准确、有针对性,有利于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10]。同时体育游戏的组织应具有普遍性,引导人要定时、定次轮转,避免有少数人包揽的现象发生,以保证每个学生参加游戏练习的机会相等。根据教学各个阶段的出发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体育游戏进行深入研究,平时多加积累、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创编一些游戏运用到教学中去,认真研究并不断提高体育游戏的质量,努力使之成为体育教学活动中有效的辅助手段。体育游戏与创新教学相结合。在准备活动部分运用体育游戏即能达到热身、活动筋骨的效果,又避免了枯燥呆板沉闷的课堂气氛,是学生的兴趣、身体机能的能力有所提高;而在基本部分穿插体育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热情,同时使学生学会了相互配合,是学生明白体育不仅代表着竞争,也需要互助;体育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让学生在情绪上得到调节,在体力上得到恢复,能够尽快消除疲劳,并且保持一定的运动热情。体育游戏在课堂上只要合理科学的运用,无论在哪个环节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说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不光在准备部分使用体育游戏,还得懂得创新教学,将体育游戏与体育游戏有机结合在一起。

把握体育游戏的“度”,注意游戏负荷的适宜性。游戏的趣味性主要来源于其竞争性。竞争性越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气氛就越热烈。但在强调竞争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安全问题,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这也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能够。这就要求教师在游戏内容的组合、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天气、场地等情况,全面观察和及时调控,精心策划,加强纪律要求,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