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视觉形象设计论文

视觉形象设计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16 19:05:41

视觉形象设计论文

视觉形象设计论文篇(1)

利用标志的各种变形效果作为辅助图形,利用标志图形的多次强调与重复,使整体形象变化多端却又不失统一格调。目前在诸多利用这种设计手段的效果中,墨尔本城市形象设计是一个成功设计的代表。它以蓝绿色作为城市品牌形象的主色调来凸显其绿化覆盖率高达40%的海滨城市之地域内涵。在整套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中的辅助图形从多个角度变化来阐解字母M的视觉效果,各种设计效果就像光影般地折射出不同的风貌,其散发性的线条具有可延伸的特性,或平面或立体,或色块或线条,无论在黑色或白色的背景下其标志皆可展现出多样的变化,所以说墨尔本形象应用多元的切割面技巧形成的几何造型,在视觉设计延伸中应用得相当透彻。这种辅助图形或借助于变化多端的字母M,或从变形标志中取出几何色块进行透明度的变化,从而体现墨尔本城市的活力、新潮和现代化,在静止的平面设计中加入情节、光影、几何等元素,使得辅助图形不再是僵化不变的图案,而是立体和表情丰富的视觉符号,不再是充当背景图形或装饰图案,而是表现出其灵活的适应性与极强的延展性优势,整体设计运用灵活而又高度统一。如果说标志设计是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系统中的灵魂,那这些变化多端的辅助图形则是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支撑骨架,是能够深入体现视觉识别系统的良好途径和手段。所以说,现代设计师应通过各种设计手段努力缩小标志和辅助图形之间的具体界限,以增强品牌的统一视觉识别效果。

二、大胆运用色彩变化和微妙的造型设计,结合不同的形态变化,传达统一的形象内涵感受,体现设计意境。

如MonsterMilk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利用三个辅助标志配合一个基本标志,来进行各种应用设计。辅助图形的设计既是对于标志的形象卡通化的造型,又是可以独立运用作为海报传播的图案。辅助图形的设计有所变化,但是给人的意境感受与品牌形象的设计里一致的、俏皮可爱的品牌形象,更容易让人亲近。这种设计手段能延续系统化的视觉观念,同时增加人们对于品牌形象的想象力,使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更加丰富、饱满和富于变化。所以在设计时设计师应当意识到没必要过分地强调辅助图形与logo之间的主次关系和功能层次,无需刻意强调logo的色彩,重要的是受众接受设计的程度,以及设计效果在受众头脑中所形成的品牌形象,这不是一个图形或者一种色彩可以完全表达清楚的。

三、根据品牌形象设计的理念需要,变换辅助图形设计的内容,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辅助图形不再被规范为某种特有的造型和颜色,而是结合实际设计需求进行变化。匈牙利MYDll室内建筑工作室视觉形象全套视觉形象都是围绕标志MYD和11进行变化,其辅助图形并不以某一种图形为视觉中心,而是分别采用和室内建筑设计相关的字母、剪影图案和立体图案作为创意的视觉元素,文字和图案采用相同的设计色调,具有很强的视觉识别性。辅助图形在各种应用中也比较灵活,体现出设计的灵动性,效果不拘一格。所以在品牌形象设计中,既保持形象的整体性,又根据其使用的具体产品的不同,变换辅助图形,不再规范辅助图形的具体内容和具体描绘方法及效果,这样既在表现效果上体现形象设计的系统性,又能丰富视觉效果。利用立体化、动态化的表现形式展现辅助图形。辅助图形的展示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模式,应该保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相符的动态发展和革新,传统的纸质印刷品已经不是辅助品牌视觉形象传达和辅助图形应用的唯一媒介,应该有更为丰富的形式。例如,巴西AlmeidaFrana工程公司品牌形象设计中标志和辅助图形的设计联系非常紧密,辅助图形是在标志的基础上设计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像是形式各异的建筑工程,传递品牌本身的含义,又像是道路崎岖的迷宫,补充品牌中尚未传递的内涵信息。在展示上采用gif动画的展示效果,显现辅助图形多变的形态,既不超越核心标志符号,还要作为辅助图形出现在大家的视角内,并且具有个性化特征。所以,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无论是投影、手机、电脑、网络这些科技的出现,都促使辅助图形的展示从传统的平面化形式,逐渐变得多元化、立体化。一切可以想象的表现形式也许都可以成为品牌形象的宣传方式,从而使品牌形象传播的形式更加丰富,表现力也更强,使立体和动态的事物更具活力,从大众的审美视觉上说,具有张力与多维感知的识别形象,会带来更强烈的新鲜感和刺激感,更能让人长时间记忆。

四、结语

视觉形象设计论文篇(2)

一、追溯扇文化 中国扇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溯至汉代。早在汉代,丝织手工业的发达为扇面的用料提供了多样性,当时流行用绢、素、绫等面料制作的团扇,不着任何笔墨彩绘,色尚素白。丝绸优良的物理性能,又带有艺术平朴高雅的审美特性,很大程度上引起了书画家强烈的表现欲望,因此丝绸成为中国书画艺术特定的表现载体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东汉,丝织品上除了虫、草、花、鸟等图案之外,还有文字,其中文字大多吉祥用语,如“延年益寿”“长乐明光”等,这些图案和文字的使用对素白扇面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东汉名赋家张衡在《扇赋》中写道:“寤兹竹以成扇,乃画象而造仪。惟规上而矩下,播采烂以杂施。”可见,书画家已在扇面上画象施彩,在保留扇子的功能的同时,注重对扇子的美化装饰。咏扇题材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 则是扇文化萌发的重要标志。扇子作为载体逐渐进入了文人的视野,他们写诗作画,表达心境和意境,同时也不自觉地赋予了扇子神秘的文化色彩。理应,扇子就不再是一种普通的、不起眼的用具,而是在文人的推动下、文化的渲染下“变身”为一种承载文化价值与文化美学的物体。扇文化由此出现。 二、文化视角下扇子的审美特征 (一)功能美。一般而言,人们设计和生产产品时,最先考虑的因素或者说其产品必须具备的两个特征:一是产品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二是产品的物质形体。功能是产品的使用价值,是产品之所以作为有用物而存在的最根本的属性。任何设计产品都具有某种功能,比如纽扣能使人避寒,建筑物能提供人居住。如果一种产品不能满足人的所需,那么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它就是废品。但是有用的东西不一定就是美的,是需要转化的。从审美设计学的角度来看,针对一件使用产品的设计是否具有“功能美”,除了这件产品必须有它的实用性外,还需人们在使用这件产品时感到方便、顺手,并充满愉悦,产生美感。从一个方面看,就是设计产品必须实用。如扇子,它要能纳凉,便于手拿,方便扇风等等,但从另一个方面看,还有一个美不美的问题,在使用中,能符合自身的规律就是美的。这不仅仅在乎你在扇子上画了怎样的装饰图案?功能美是以人体工程学为基础的,一个产品的实用不实用根本上决定于人的需要不需要,决定于满足人的需要的程度。如果你设计的产品跟本就是不能满足人的使用,不存在它的使用价值了就更谈不上美不美了。 (二)形式美。形式美与产品的功能并不注定互相排斥,它们可以是相辅相成的,比如:一些外观形式很好看的产品,实用起来也往往是方便的。这类产品,它们的功能正是依附在合理的形式结构上。这里必须区分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的形式结构,一是产品的表层外观。可以说审美设计的任务主要是为产品的功能需要找合适的形式结构。一种产品可能有无限的多种的形式结构,但适合于功能的最完美的形式和结构应该是有限的。 (三)意味美。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说到:“美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可见,美离不开历史的积淀。扇子的美也不仅仅在于其功能的适用和外观的雅致,还在于这种美背后隐藏的传统文化。扇子的艺术设计与文化有着难解难分的关系。扇子是工艺品与艺术品的统一体,它融诗词、书法、国画等艺术为一体,汲取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也受到了文人平实朴质的生活情趣和自然清新的审美观念的影响,既其具有精巧雅致的艺术效果,又具有古朴深厚的文化韵味,蕴含着高雅的美学价值。 三、文化视角下“扇”品牌形象的设计原则 (一)创新性。“扇”品牌形象设计的过程是一项创新的过程,在努力挖掘扇文化的独特观念同时,运用新颖别致的实施手段才能脱颖而出,才能有效获得消费群体的认同,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独树一帜。此次“扇”品牌形象设计研究,课题组将课题名称定为“千扇万水”,取自千山万水的谐音,将扇子作为载体来表现山水文化的意境,同时,这种独特的意境也为扇子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文化魅力。从产品设计角度出发,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点。 (二)差异性。随着市场同质化商品的日益激烈竞争,差异化、个性化的品牌往往更能获得消费者更多的关注与亲睐。形式独特、功能简单、品牌形象与众不同已成为首要条件,这就对设计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此次课题中,团队成员必须深入了解扇文化,对比研究市场上扇品牌形象设计的情况,同时吸取国内外优秀与失败的品牌设计案例。通过市场走访调研、浏览图书与网络,课题组了解到市场上的扇品牌定位单一;扇子的包装结构形式与材料简单;扇子海报和宣传册的设计文化性挖掘不够,往往是作为附属物而出现等问题,课题组将品牌名称定为“千扇万水”,在设计过程中,以扇子设计为主,将千扇万水浑厚、简约的特性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融入到海报、书籍、包装的设计之中,以丰富的表现手法赋予了扇子深厚的文化底蕴,极大地提升了扇品牌的设计形象。 (三)系统性。扇文化由于其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对于设计者来说视角众多,着手困难。因此,课题组利用系统性分析,有步骤地完成了对扇文化的资料调查、分析、取材以及对视觉形象设计形式及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确立,提取了山、水、水墨等元素,使扇文化真正成为品牌形象设计的潜在动力。“扇”品牌形象设计系统是运用系统的、统一的视觉符号系统。这套系统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为基础要素部分,其核心内容为扇品牌标志、标准色彩、辅助色彩、辅助图形等。标志采用“扇”这一元素的创意变形。主要从平面构成的角度, 通过色块间大小对比,字体大小间的对比,对复杂笔画去繁从简,将“千扇万水”四字融入扇形之中,以达到视觉点的平衡。为了追求简约统一的风格,所以在标准字中进行创意变形,没有墨守成规选择固有字体,而是用线条组合成创意字体,独立而统一,统一而变化。二为应用要素部分,其中包括包装设计、宣传册设计等内容。采用手绘水墨的笔法,通过点线面图形组合,将元素始终贯穿于整个设计中,塑造一个统一、独特而又具有深厚文化的扇品牌形象。 作者:温浩 曹君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视觉形象设计论文篇(3)

关键词:视觉传达;平面设计;视觉语言;图形;色彩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184-01

视觉传达设计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显得更具有意义和价值。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更频繁,视觉传达设计就像是是一个传达使者,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紧密地联系起来,对文化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视觉传达设计和平面设计之间的联系

视觉传达设计顾名思义是给人看的设计,是一种告知形式的设计。这种设计起源于19世纪中叶欧美印刷美术设计,也可以认为是平面设计的延伸。这种设计是从视觉的角度传达给人的一种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科学技术给的视觉带来到了巨大的冲击。视觉传达设计和平面设计虽然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二者并不存在对立的矛盾。在世界范围内,平面设计一词已经成为了公认的词汇。平面设计就是指的在空间中的一种设计活动。而说到视觉传达设计,它和平面设计相比更具有直观性,更感性。但是有一点是不会变化的,那就是其中用到的最基本的设计元素的相关知识。一、视觉传达设计和平面设计之间的联系

视觉传达设计顾名思义是给人看的设计,是一种告知形式的设计。这种设计起源于19世纪中叶欧美印刷美术设计,也可以认为是平面设计的延伸。这种设计是从视觉的角度传达给人的一种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科学技术给的视觉带来到了巨大的冲击。视觉传达设计和平面设计虽然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二者并不存在对立的矛盾。在世界范围内,平面设计一词已经成为了公认的词汇。平面设计就是指的在空间中的一种设计活动。而说到视觉传达设计,它和平面设计相比更具有直观性,更感性。但是有一点是不会变化的,那就是其中用到的最基本的设计元素的相关知识。

二、视觉语言

现论首先看中的视觉的感受。而在把握平面设计的时候,其实是根据平面设计最基本的特性为出发点,并将视觉语言作为一种标准进行研究的设计。平面设计更看重的是一种对视觉上的追求,它是智慧和感性的结合。对于平面设计来说,视觉语言含有丰富的思想和情感,甚至可以界定整个设计所要传达出的一种意念,是实现设计者和观看者有效沟通的一种媒介。

有人将视觉语言看作是艺术的母语。平面设计将视觉语言作为一个基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使设计者的思想表达地更加顺畅。因此,研究视觉语言是衡量平面设计研传播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图形的美感

说到图形,大家并不陌生,这种被誉为“世界语”的事物是没有国界和民族之分,因为无论老弱病残,文化程度高低,都能够看懂图形。可以说,图形比文字更能传达出信息,具有具体性和直接性。图形所能表达出的很多东西是文字表达不出来的。我们可以说点比较精致,而线富有张力,这些都是源于运动的因素,但是语言是很难企及的。而图形就不同了,无论是简单的图形害死比较抽象的图形,都能够表达出设计者的内在意蕴。虽然图形构成只是图形设计的基础,但是却是视觉语言的造型文法。在造型的整个过程中,点线面在空间中的整体效果的呈现是由这三者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和排列关系决定的。设计者根据自己的顿悟和想象设计出来的一种形象体现出了作者的主观思想和真实情感,然后外化出的一种艺术形象。因此,图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表达设计者内涵观念和情感的视觉语言。

四、色彩的美感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是一种特别吸引人们眼球的一种传达要素。正如心理学家所说的,“颜色直觉对人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在我们的视觉审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情绪。”由此可见,色彩传达要比图形传达和文字传达的效果要好很多。比如,在销售产品时,那些包装色彩特别吸引人们眼球的商品往往销售的比较快。

色彩的美感体现在三个方面:视觉上的审美效果、结构上的象征作用以及情感的表现力。虽然象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但是也包含着审美文化的传统要素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因素。这些虽然并不是构成色彩美的主要因素,但是却在漫长的历史文化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色彩和形态分析的问题,我们要明确他们都能够传达表情,但是二者也具有一些区别,即形态比色彩更有效,但是就表情作用而言,色彩又较具有优势。

总之,最基本的设计元素语言、图形和色彩,是设计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将这些基本元素编排成一个整体,并给人一种震撼的视觉效果,使人能够在视觉美感中感到欣慰和愉悦,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视觉形象设计论文篇(4)

关键词:图形化,视觉化,易读性,商品化

 

1.图形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

封面设计是人们对书籍的最初印象,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占有不容忽视的位置。它的作用不光是保护、装饰、美化书籍,而且更重要的是承载书籍形象、反映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而在所有的视觉信息当中,图形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凸显方式,纵观市场上可以看到的书籍封面设计,无不充斥着以图形为主流的形式,宣告着读图时代的到来。

图形是书籍封面设计中能够强化主题的一种重要元素。好的封面图形设计应该在审美的基础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让人耳目一新。在书籍封面图形设计中最重要的是研读封面图形与书籍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符合读者审美要求、具有时代感的封面设计。不能仅仅只是图片的华丽拼接,而是书籍内容精髓的视觉形象化的再现体现作品气质,使作品得到升华。因此图形在书籍封面设计的潜力是巨大的,好的图形是一本书形象的体现,对书籍封面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图形在书籍封面设计应用的形式

图形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其表现的形式,只有变化翻新的图形应用手段,才能不断的刺激读者和消费者的视觉。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满足人们视觉更替的需求。才能真正抓住当代设计的脉搏。论文格式。然而在书籍封面设计的领域图形应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在此体系之下,具体对以下几种应用形式进行分析。

2.1规则及不规则图形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根据一般情况,在书籍封面设计中,规则和不规则构成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这种互补关系有着格式塔心理学上的深层依据。规则的图形倾向于稳定、静止、秩序、规律,但一味强调规则会导致画面语言的单调和刻板;不规则的图形倾向于活泼、生动,但走向极端就会干扰正常的视觉秩序。秩序感是人们审美知觉活动中的一条最基本心理学原则,在这种知觉过程中,过于单调常见的图像引不起人的知觉兴趣,太杂乱的图像又使人茫然,因此书籍封面图形设计的审美要求就建立在这种简单与复杂、规则与不规则之间。论文格式。所以不规则图形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灵活应用可以让其变的灵活多变。很好的应用规则及不规则会让书籍封面设计产生活跃的气氛,会带动阅读者的情绪。论文格式。巧妙的应用规则及不规则图形会让封面整个版面的气氛活跃起来。

2.2正负图形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正负图形是平面设计设计所特有的设计手段,以自己独特的具有很强感染力的简洁图形语言传达多重信息,通过逆向思维深化读者印象。这种图形之间巧妙、奇特的构合,要比精确地描绘物像更为不易,在全神贯注于一个物形的同时又能注意到之外的空白处所形成的负形,让视觉进行多重阅读,在图形中寻找、回味,领略其中的妙处,是图形创意特有的亮点。将这样的视觉语言引入到书籍封面设计当中,必然在短时间内吸引读者的视线,不仅如此,读者还会在图形的寻找、玩味过程中体会设计师的设计意图,更加完善的理解设计主题。

2.3变异图形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书籍封面设计中设计师们除了运用写实图形﹑变形图形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外,还常常运用变异图形这一比较特殊的构形手法来表达自己特有的设计意图。在图形设计中循规蹈矩的美丽图片虽然因能轻松的给人和谐,安定的视觉享受,而被广大读者所接受,但是在视觉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沉闷缺乏变化的形象难以激起人们了解它们的愿望,大脑会把司空见惯的常规信息处理掉,而把更加新鲜有趣,人们未经熟悉的需要学习了解的信息储备起来。变异图形是一种不同于常规的图形,是在传统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变异的一种图形,由于其反传统的思维方法、超常规的构形方式,对于夸张、变形和奇特的形象,视觉和大脑都会处于紧张和兴奋状态,记忆将它存储的可能性显然更大。变异图形设计正是利用了视知觉的这一特点,把寻常的东西设计成与我们的习惯性思维相背离的不寻常形象, 它的反常立刻吸引人们的注意,复杂怪异的形象使人产生某种联想并给予其个性化的寓意和象征,使审美境界又上了一个层次。在消费市场上也在不断的获的认可。

2.4文字图形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文字的图形化设计,是以文字为基点从而进行的设计,把文字进行图形化的设计,是以文字的意思和大体的造型,来体现的,所以文字的图形化设计,会让文字有另一种新的视觉表现,突破他以往的造型,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视觉表现。

使文字的图像化设计具有文字传词答意的准确性的同时又同时具有图形语言表达的抽象性。文字的图形化在现代书籍封面设计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同样也能够达到精准的传达书籍内容信息的意图。把文字本身当作一种图形来对待,再加上其本身的文字内涵进行图形变化含义的延伸。在汉字结构上的图形化,创意化,让人们对已有的汉字熟悉的基础上想象变化后的另一种含义。

3.书籍封面设计传统图形与现代图形的结合

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国书籍封面设计要想融入国际现代设计的大舞台,更好地与世界设计进行交流、沟通,成为世界艺术舞台上的一朵奇葩,就必须在加快熟悉国际通用的设计语言的同时,深度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对两者进行有益的补充、结构、重组。传统图形(纹样)在书籍封面的应用让书籍封面变的有内涵,体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传统的图形加以视觉的表现手法,从新的打散、分割后就变的非常现代化,非常的新颖。传统的图形与现代的图形相结合本身就非常符合中国的国情,会让书籍封面设计本身就非常的具有表现力,很有穿透性,视觉冲击力强。

4.结论

图形设计在书籍的封面设计中起到了很大帮助,因为他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功能,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将书籍封面设计图形化,视觉化,在第一时间就引起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而使书籍在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所以只有把图形设计依附在书籍封面设计,才可能使书籍被人们记住,因而图形在书籍封面设计的应用是有很大前景。

参考文献

[1]岳虹.平面设计之图形设计浅谈.西北美术出版社,2005.

[2]刘赞爱,刘婷.传统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启示.装饰,2004.

[3]孙彤辉.书装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4]王友江.平面设计基础.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5]邱承德,邱世红.书籍装帧书设计.印刷工业出版社,2007.

视觉形象设计论文篇(5)

关键词:景观设计;绿化种植

一、现代造型的核心理论——构成理论

作为视觉艺术的研究理论,构成理论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理论基础,它的研究对象是视觉形象,是以塑造视觉形象为主要功能的研究方法。构成理论起源于西方,成熟于20世纪初的德国包豪斯学院,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被引入中国,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设计中。

二、园林种植设计中构成理论的具体运用

1.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在园林种植设计中的运用

平面形式的形成原则主要包括规模、对称、团结、和谐、对比、联想、意境等。这样的视觉造型方式可以形成鲜明的视觉凝点,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可以很好地控制视觉形象集中于中心或者扩散于四周。任何完善的模型都具有协调的比例、适当的规模和完美的造型,适当的规模和比例关系可以增强图像的变化,往往更能产生稳定的、对称形式的视觉形式,体现自然、干净、整洁、和谐的本质,形成庄严、典雅的风格,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感觉,符合传统的视觉习惯,可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一些作品强调个性,追求变化、活跃和刺激,这就需要一种统一的设计,让美感看起来更加强烈。作品缺乏统一的设计变化,往往会让观众失去兴趣。所谓对比是对模型元素特征的强调,强调造型元素的不同之处。设计师需要扩展自身的联想思维,引发观众对图像的深入观察,进而延长其思考时间,使其想象到其他事物。

2.园林种植设计中平面构成基本形式的运用

在花园的设计中常常能看到景观绿化种植设计的不同形式。种植设计是一种运用植物材料的手法。设计应注重产生和谐变化的效果,太多的重复则会让人产生单调的感觉。重复的近似带来一种细微的变化,对于重复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这意味着不打破规则。塑造近似形象可以形成整体的统一感,产生一种让人不知不觉的细节变化,这样就会产生活跃和自然的美感。不仅如此,这样的视觉造型方式也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凝点,可以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使视觉形象集中于中心。有时也要打破规律性的重复,在秩序上形成轻微的对比关系。相关技术的运用可以使设计的图片非常生动。对比指的是形象或空间之间的比较,是具有自身属性的因素产生的相对状态,从而尽显张力,具有刺激性和鲜明的个性。一些设计者试图对事物的一个特殊点进行设计,运用强调、夸张、对比的因素,使设计的构成手法个性鲜明。

3.种植设计中的颜色属性

(1)颜色在种植设计中使用的不同属性颜色属性其实就是色调、明度、纯度等因素。将颜色属性元素运用于绿化种植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是种植设计中的重要手段。植物配置是否有效,取决于色相、明度等元素之间的关系变化。因此,在绿化种植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在相邻区域出现类似的植物,尤其是两种具有低明度色彩的植物。不同色相和明度的植物,匹配效果更佳。在室内空间,如果高纯度颜色的植物较多,会使人感觉实际空间较小,而要想使空间变大,应该选用低纯度颜色的植物。(2)种植设计的表达中如何使用正确的颜色不同颜色的植物塑造不同的园林景观,不同的植物颜色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颜色是园林景观展示的重中之重,设计者可以通过植物的颜色表达情感,而观者对色彩的感觉和反应是衡量颜色运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植物颜色的设计增强景观的表现力。总而言之,构成是造型理论的核心思想,因此,在园林景观绿化种植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围绕这一核心思想完成植物的搭配与运用,要根据园林种植设计的实际要求,选择植物的种类和色系,尽可能地刺激观赏者的视觉感官,从而达到园林建造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卫涛.造型基础理论在园林种植设计中的应用探析.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11).

视觉形象设计论文篇(6)

一、 理念传递基础解析

(一)视觉流程式理念传递

纵览国内外优秀的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不难发现这些优秀电影海报平面设计有着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均能够以平面设计技法统御各层次、各视角、各区块的视觉元素,使之能够在深度融合、深度协同、深度交互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创作者主观理念对于观众意识的被动传递。这种理念传递在电影海报平面设计出现之初,显然已经属于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进阶技法,而随着现代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与时俱进,这种技法事实上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者的一种基本技能,这种技能所依赖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视觉流程。透过对视觉流程的梳理可知,视觉流程主要可分为线性视觉流程、中心往复视觉流程、导向散构视觉流程等。其中,最为简单也最为锐利的就是线性视觉流程,中心往复视觉流程则更具视觉连续性,导向散构视觉流程则较好地融汇了上述二者的特质,呈现出一种多线性与中心往复性并行的特征,可见,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视觉流程是理念传递的架构基石。

(二)视觉影响式理念传递

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视觉流程,为理念传递提供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架构基石,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理念传递,首先必须遵循视觉流程,在视觉流程的恰当选择与架构之上,方能进行视觉影响的进阶式研究。在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作品中,无论是色彩还是图形,甚至即便是文字也必然会对观众产生由视觉所感知到的影响,这种影响显然来源于人类视觉感知的应激或激发而造成的心理反应。恰是人类的视觉存在着的这种基于各种视觉效应的,在心理反射作用之下的心理反应机制,才为电影平面设计视觉影响理念传递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支撑。视觉影响式的理念传递,其实是一种横跨视觉、审美、艺术、心理等诸多领域的多重交叉的一门科学,将视觉影响代入电影海报平面设计可以透过视觉更佳地传达信息,借以实现以设计视觉艺术传递理念的意图。[1]比如,特殊年代下的特殊电影海报设计,就充分地体现了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理念传递的视觉影响的不可或缺性。

(三)视觉唤醒式理念传递

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虽然从视觉艺术上来看,首先表现为一种技术性质,但是,从艺术理论视角而言,电影海报平面设计其实更是一种感性工学,而且是一种将观众的意向加以预测并以设计美学形诸于设计形态而令观众获得预期的视觉感受,同时,能将这种视觉感受更多地转化为观影行动的一种感性认知。视觉技术传递理念至观众之后,必然会由观众的主观因素,及其主观心理视角深度发掘观众的被动观感与主动需求,由这种被观感与主动需求之中获得基于视觉的设计特质,再由这种基于视觉的设计特质以技术加以实施。在具体的视觉唤醒式理念传递的建构过程中,首先应着手建构本能理念的视觉初接触的传递,然后再由这种视觉最初接触的本能跃升至视觉行为传递层面,最后再由视觉行为传递层面演进至视觉反思层面,以形成针对观众观感与需求双重体验的视觉唤醒式理念传递,从而完成电影海报平面设计针对视觉功能的最初的与最基础的理念传递。

二、 理念传递进阶诠解

(一)视觉情感式的理念传递

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表现技术,其显性地必然需要在视觉呈现的支撑之下,在视觉流程、视觉影响、视觉唤醒等的理念传递过程中,实现其形诸于技术之上的艺术价值。从电影海报平面设计来看,这种基础的理念传递既符合绝大多数电影海报的设计主旨,同时,也为绝大多数电影海报的理念传递完成了其基础性的价值链的生产过程。但是,从未来电影海报平面设计发展的趋向观察,融入视觉情感性已经成为一种大势所趋,传递情感已经成为一种来源于观众的对于创作者而言被动式的需求。电影海报设计从其诞生之日起,即与视觉情感产生了一种无法割舍的联系,只不过最初的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情感,更具隐性的潜意识性的被动特质。为实现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视觉情感性,就必须由设计心理学、色彩心理学、视觉美学等理论入手,透过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中的视觉传达要素,来实现视觉情感的理念传递。

(二)视觉浸润式的理念传递

视觉情感的理念传递,最大限度地拉近了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与观众之间的相对心理距离,使得观众由视觉情感,产生了一种由视觉升格了的情感上的精神满足。而这种附带了情感的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作品,进而透过视浸润更能够带给观众一种情感升华了的精神与精神享受。从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而言,相对于平面设计技法,情感仅仅只是一种形诸于视觉要素的潜意识牵系。由视觉情感而视觉浸润,还需要围绕着情感这一核心进行更加深度的挖掘提炼,使得各视觉要素之间能够协同表达,从而形成一种由视觉创意、视觉图示、视觉图景、视觉语言等,统一建构起来的一种由渐进式视觉表达所进行的视觉渗透,并在视觉渗透的不断强化、不断延展、不断演进的过程之中,并在传播学与社会学的深度融合之下,方能形成一种视觉浸润的理念传递。

(三)视觉启迪式的理念传递

视觉情感与视觉浸润分别为视觉理念传递提供了情感依托与浸润延展,这两种进阶式的由外而内的理念传递为进一步的视觉启迪建构了最基本的视觉美学依托与视觉审美基础,当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视觉,由此开始侵入观众的视界之后,就将开启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视觉,对思想情感与思维意识的这样或那样的干预,从实现技法上,可以使用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视觉冲击、视觉对比、视觉矛盾、视觉反衬、视觉异构、视觉异质等等技法,形成一种视觉技术所承托的,视觉文化所浸染的,视觉艺术所渲染的,从创作者心灵放射而出,又能够直入观众心灵的那种视觉艺术感染之下的视觉启迪。视觉启迪以其直指人心、震撼心灵的视觉力量,为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作品带来了迷人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进而完成了电影海报平面设计针对视觉意识的进阶的与较为高级的理念传递。[2]

三、 理念传递高级阐释

(一)视觉表象式的理念传递

视觉表象会形成一种十分微妙的,只可意会却无法言传的差异,这种差异其实也象征着针对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更加精细的微观层面。同时,视觉表象也预示着电影海报平面设计创作者将在创作过程之中,更应将较多的精力与艺术工作重心,放置在研究视觉表象式的理念传递上来。现代平面设计理念传递的进阶诠解,仅仅表达了一种表层视觉的通感,而更高级的平面设计理念显然需要透过高级平面设计视觉语言,方能实现更深度的视觉沉浸传递,这种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细节化与精细化的运用就是开启视觉表象理念传递的一把金钥匙。而无论是视觉流程、视觉影响、视觉唤醒,抑或是视觉情感、视觉浸润、视觉启迪等等都仅仅只是一种基于视觉表象式的理念传递,更深层次的视觉艺术显然需要透过视觉表象升华为视觉意象方能更加隐性且持久地加以传递。[3]

(二)视觉意象式的理念传递

相对于视觉表象的意识影响,视觉意象其实更像是一种基于潜意识的艺术影响。视觉表象的意识影响,虽然更具主观性、主动性、主导性,但是视觉意象的潜意识却更具自发性、自主性、自动性,当然,孰优孰劣是显而易见的。形诸于视觉意象的先声夺人,就其视觉效果而言,反而比表象化的直白对观众的影响更隐性、更深入、更持久,由此可见,意象显然是优于表象的一种最佳式的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表达。抛却表象理念传递的准确、清晰、醒目,视觉意象理念传递,显然更着重于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作品中深层次的气质、风格、审美等,隐性的更具意蕴的艺术化表达,而这些更具意蕴的艺术化表达显然才是真正能够触动观众心灵的真正的能动因子。由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艺术的表象进入到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艺术心理意象层面完成了形而上的基于视觉意象的理念传递。

(三)视觉沉浸式的理念传递

针对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视觉表象与视觉意象,分别代表了视觉理念传递的像与象、形与神,同时,亦分别代表了全貌与概括、具体与抽象。显然,表象更具现实质感,而意象则更具有较为强烈的超现实的感受力、感染力、感召力。从这种意义上而言,意象反而更能够透过形而上的精神境界层面对观众产生更强烈、更深刻、更可持续的潜意识影响。并且这种潜意识的影响不仅无法估量,而且无法抑制与掩盖,而这也是世界各大电影公司不惜血本着力于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这些电影公司显然旨在打造出一份能够令观众在欣赏到电影海报这一平面设计作品之后即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视觉沉浸。可见,情感固然能够打动人心,但意象升华后的沉浸却反而更能够触及心灵,视觉沉浸式的理念传递最终完成了电影海报平面设计,针对视觉意象的更加进阶的与最为高级的理念传递。[4]

视觉形象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诗歌 平面设计 《设计诗》 跨媒介叙事

[中图分类号]I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066-02

2011年出版的《设计诗》①2013年在网络迅速走红,作者朱赢椿以语言图像化的形式创作了36首诗,如此新颖的模式引起了大众的热烈关注。《设计诗》可归类为视觉诗。学者Cuddon.J.A.这样定义“视觉诗”:诗人为了使自己的诗更好地让读者解码,根据诗歌的艺术形式特点,将其赋予绘画感,这种具有绘画感的诗称为视觉诗。②诗歌是音、义、形、境相融合的一种创作艺术,音即指诗歌所表现出来的声音,属于听觉范畴;义指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念、情思、心志;形即代表声音和意义的形状,属于视觉范畴;境指诗歌的意境。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传统诗歌和视觉诗的差异更多地表现在“形”的创作上,视觉诗充分利用各种视觉符号进行表情达意。在《设计诗》一书中,作者通过文字本身的字形变化或透过排列组合文字和符号,将诗歌这一文学形式和平面设计这一视觉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融合,从而达到跨媒介叙事的效果。

在此,有必要对“平面设计”做一个界定:所谓“平面设计”,所指的是在平面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二维空间中各个元素的设计和这些元素组合的布局设计,其中包括字体设计、版面编排、插图、摄影的釆用,而所有这些内容的核心是在于传达信息、指导、劝说等,而它的表现方式则是以现代印刷技术达到的。③平面设计以“信息的视觉呈现”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具体包括字体设计、编排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和标志设计等。

下文将对《设计诗》中“平面设计”和诗歌创作这种跨媒介叙事展开讨论,深究其怎样以“形”统“音、义、境”。

一、以“形”传“音”

文字符号是形、音、义三者的结合,文字的出现,让“音”和“义”视觉化。在《小蜜蜂》一诗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平面设计这一视觉传达形式,“音”的效果被凸显(图1)④。作者使用拟声词“碰碰”“嗡嗡”,来模拟小蜜蜂与玻璃的碰撞声和小蜜蜂自身所发出的“嗡嗡”声。为了表现小蜜蜂一整个下午都在撞击着玻璃,作者重复使用“碰碰”“嗡嗡”。如果作者只停留在重复使用拟声词这一层面,那《小蜜蜂》一诗中的以“形”传“音”并不明显,其作为视觉诗的特征也不具备。《小蜜蜂》中最妙的就是作者通过平面设计中的版面设计,将“碰碰”“嗡嗡”呈分散型排列,这呈现出小蜜蜂的活动空间;作者通过平面设计中的字体设计,将诗歌下方的文字缩小,一个连接符将处于诗歌最底部的小蜜蜂和最小的“嗡”字相连接,表现小蜜蜂的“嗡嗡”声越来越小,暗示小蜜蜂生命活力的逐渐减弱。从这首诗的视觉呈现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一只小蜜蜂在紧闭的空间中的挣扎以及挣扎之后的筋疲力尽。

图1

二、以“形”表“义”

以“形”表“义”是视觉诗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在《设计诗》一书中比比皆是。在《念头》一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书籍的装订线把“眼”“耳”“鼻”“舌”“身”这几个字一一捆绑,下边写着“难以束缚的是‘念头’”,“念头”二字分布于装订线的两侧(图2)。读者可以通过作者的设计,了解作者要传达的意义:被束缚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可以象征失明、失聪、嗅觉的失灵、被剥夺的话语权、行动的自由等,这些都是可以被束缚的,被剥夺的,但惟有念头、创意不可被束缚,这暗合作者在书的开篇所写的“想象另一种可能”,作者在创作中传达鼓励创新、想象之意。

图2

在《窗里与窗外》一诗中,作者描写了列车飞驰中窗里窗外的对比,对于窗外的表现,作者利用平面设计中常用的手法“虚化”将描写窗外之景的八个字“青山、绿树、老牛、农夫”进行模糊化处理,将列车飞驰而过乘客所看到的窗外之景视觉化,将窗外的动与窗里的静相对比,凸显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静止的对立统一,将瞬间和永恒以视觉呈现出来。(图3)

图3

三、以“形”绘“境”

意境的基本性质就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⑤,诗歌意境的创造离不开意象。《周易·系辞上》最早提到“立象尽意”的问题:“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周易·系辞下》中“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虽然这个“象”与后来的“图象”还有差别,但中国艺术的“形象”“图形”却源于这个“象”。在《一小时车程》这首诗中,作者正是意识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所以“立象以尽意”,这里的“象”侧重于“图形”的理解(图4)。这首诗只有短短的两行,第一行:初恋那一天,我送你去车站,我紧握你的手,默默不语一小时的车程;第二行:分手那一天,我送你去车站,我背对你的背,默默不语一小时的车程。从语言理解,这首诗描写了两个场景,初恋和分手时车站的送别,同是默默不语一小时的车程,我们只能从初恋时的紧紧握手和分手时背对背来感知到这对恋人感情的疏离,此外一无所知。但是我们能够在视觉上,从这首诗的字距间来感受到诗歌所要传达的意境,诗歌的第一行字距越来越紧密,到结尾时,有些字甚至重叠;在诗歌的第二行,字距越来越大。从这两行诗紧密和疏离的字距对比中,象征了这对恋人在初恋时的如胶似漆到分手时的形同陌路。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初恋和分手这两个不同的场景中,这对恋人对“一小时车程”的心理感知是不同的,第一行诗表现出恋人对“一小时车程”的相聚时间之短的不满,第二行诗却可以看出分手时两人对“一小时车程”时间之长的煎熬。这首诗利用“平面设计”将作者所要表现的意境表露无遗,达到以“形”绘“境”的跨媒介叙事效果。

人的视觉活动总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探求,在媒介迅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类更加享受视觉上的愉悦。与图形相比,文字显得单调乏味,这也是如今文学式微的原因之一,而诗歌更是处于文学的边缘位置。视觉诗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状,因其以融合图文的创作形式给读者带来新颖的阅读模式。每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有赖于创新,朱赢椿的《设计诗》之所以走红,原因是其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阅读享受。视觉诗在“诗”的创作中,注重以“形”来表达诗歌所具有的特性:音、义、境,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形”可传音、表义、绘境,而“形”的塑造有赖于平面设计这一视觉传达形式的运用,在《设计诗》一书中,我们看到诗歌这一文学样式和平面设计的融合,最终达到跨媒介叙事的效果。

注释:

①朱赢椿.设计诗[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②Cuddon,J.A.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revised edition. Harmondsworth,England:Penguin Books,1979:495.

③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第10页.

④本文所选图片皆来自《设计诗》一书.

⑤张节末.论宗白华中国美学理念的形而上学品格[J].文艺研究,2002(5):30.

【参考文献】

[1]董卫星.视觉形态语义[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2]谭捍卫.漫谈西方视觉诗[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