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音乐课教学论文

音乐课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18 16:38:45

音乐课教学论文

音乐课教学论文篇(1)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

近几年来,大家关于普通学校(非音乐专业)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任务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以增强学生的素质为主呢,还是以掌握音乐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主?这一争论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音乐课堂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原则与体系,到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与评价,都涉及到这两个方面。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对音乐课堂教学、学校音乐教育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认为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实质上就是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目标,本文试图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进行初步的探讨。探讨的重点在于寻求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正确指导思想和思维方式,而不在于目标本身。其主要目的是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以便在今后的进一步讨论中逐步统一认识。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层次划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称之为系统,都可以作为系统来进行考察。一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我们把音乐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无疑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音乐课堂教学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系统,整个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又是从属于更高一层次的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的,而学校音乐教育系统又从属于更大的学校教育系统。研究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首先必须明确在什么层次上进行。作为一定层次的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在研究考察它的目标时,必须了解其与所属的更多层次和其下属层次的关系。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以后,我们才能从全局出发、从系统出发来研究考察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各层次的目标,才不至于把“学校音乐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一次音乐课”这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相互混淆。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属性

认识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属性,是确定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基础。对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进行哲学分析,具有下列一些重要属性。

(一)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多向性

任何一个系统,当输入尚未确定之前,其输出就具有多样性,此时的系统处于中介状态。系统的输出可以理解为系统的功能,也可以理解为系统的目标。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在尚未引进主观条件时,其目标也具有多样性。所谓多样性就是指处于中介状态的系统,可以向多方向运动变化,或具有多种目标。当然,这种多向性不是无规律的,它是由系统的内外条件所决定的。要使事物(系统)向某一目标运动变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事物内部具有的可能性,一个是促使事物运动变化的外部因素。处于中介状态的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下述多种功能:

1.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2.发展多向思维,启迪智慧的增长。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感情、审美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

5.促成个性自由和谐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必须指出,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上述功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正效应。这些条件是否出现,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问题我们将在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制约性中作进一步的分析。此外,了解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多向性,其目的在于充分开发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功能,提高系统的具体效应,而不是用这一功能去排斥和否认另一功能。这是我们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最根本的目的。

(二)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制约性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多向性是从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来分析的,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依靠系统所属各个层次的各个组成部分或称之为子系统来实现的。但音乐课堂教学系统下属子系统的功能是由输入的条件来决定的,而输入的条件又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因而使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也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首先是受到来自学校音乐教育和学校教育大系统的制约。音乐课堂教学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虽然占有重要地位,但必须服从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的需要,承受学校音乐系统所赋予的任务。例如学校音乐教育系统需要音乐课堂教学,以便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组成部分的音乐课堂教学就必须实现这一目标。这是任何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的关键所在。

其次,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还受音乐师资的数量和质量、教学环境、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的时数、时间安排等因素的制约。在确定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各层次的目标时,都必须充分分析上述的有关条件。特别是在确定一节音乐课的目标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必须从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众多目标中做出必要的选择,确定课堂的重点目标。

此外,音乐课堂教学必须协同学校的德育、智育系统,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服务。任何不考虑音乐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层次及与其他众多子系统的关系,试图摆脱学校教育大系统的制约而孤立地确定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都是片面的。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制约性告诉我们,在确定目标时,必须全面系统地考虑问题,顾及各有关方面的相互关系,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样才能把目标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之上。

(三)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对立统一性

对立统一性是一切事物、一切系统最本质的属性,众多的目标以对立统一的关系存在于音乐课堂教学系统之中。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对立,是由于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条件才能实现而引起的。这种对立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突出地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例如,把一次音乐课的目标确定为重点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就要求选择和安排大量的教习,大量的教习必须有相应的时间保证。但一次课的时间是一个常数,基础知识教习占用的时间多了,进行别的教学内容的时间就少了,因而别的教学目标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反之亦然。但是,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各项目标之间不仅存在对立的一面,而且也存在统一的一面。例如,思想觉悟的提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又如,学生掌握了学习音乐的理论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而学生审美能力的改善、素质的提高,又有助于加速音乐知识、技能技术的掌握,它们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般说来,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同一时间上;而目标的统一,则主要表现在时间的先后顺序上。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对立统一告诉我们,在研究考察目标时,既要看到目标之间相互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目标之间相互统一的一面。任何只强调一面而否定或忽视另一面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与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目标的确定及相互关系

(一)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目标的确定

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社会对学生的音乐要求来确定的。学校音乐系统目标概括起来主要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革命理想,陶冶高尚的情操,启迪智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其理由如下:

1.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精神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2.音乐是一种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美音响运动形式。它积淀着的情感和理想,是一定社会内容的特殊反映。受教育者参与的感知、联想、想象以及理解等心理过程可以得到良好的塑造,促成个性品质向着完善和优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在音乐排练和演出活动中,既可以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协作关系,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也可以使他们的个性品质受到锻炼和检验。各种音乐技能的训练还有助于学生的自制力、毅力、耐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促进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3.由于音乐不是单向思维的载体,因此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心智活动存在着多种思维方式的参与。诸如音乐的无语义性有助于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向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音乐与数学的某些对应、比例关系和内在联系,又可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这种多向思维的交替运用,可以调节大脑兴奋和抑制功能的平衡。结合联想、意向、记忆、想象等多种心理过程,有促进智力开发的作用。

4.健康优美的音乐对在校学生生理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愉快轻松的审美享受,有消除疲劳、调节精神的功效。听觉训练可以训练学生敏锐的视听觉,使二者具有灵敏、准确、协调同步的反应能力,从而达到“耳聪目明”的效应。

(二)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确定

根据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功能及其所处的层次,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使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提高音乐表现意识,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正确的音乐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学校音乐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实现学校音乐系统的目标服务。

确定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主要根据是看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实现对提高学校音乐系统整体功能所起的作用。在系统中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之和,是任何一个系统最基本的特征。学校音乐教育系统既然作为一个系统,那么它就不应该是各有关部分的简单相加或堆砌,而要求音乐课堂教学等各有关部分有分工有合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加强,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和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

“系统中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之和”,这是系统论最基本的观点,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系统论也就失去它应有的价值了。所以我们在设计音乐课堂教学系统时,必须服从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的要求。因此,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音乐系统的整体功能,为实现学校音乐系统的目标服务,是确定和评价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根本依

据。

(三)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与学校音乐系统目标存在质的同一性和量的差异性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和学校音乐系统虽然具有不同层次的隶属关系,但就其所要达到的目标来看,在性质上却具有同一性,这是由于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程度不同地承担着学校音乐系统的各项任务。因此,当我们将学校音乐和音乐课堂教学的任务抽象概括成目标时,就会发现他们在性质上惊人的相似。也许正因为这样,人们才把为时不多的音乐课堂教学看作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形式。

然而,音乐课堂教学和学校音乐教育毕竟是处于不同层次上的系统,两者的范围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也不尽相同,尽管其目标在性质上具有同一性,但两者决不能等同、混淆和相互代替。它们之间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在量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性。虽然音乐课堂教学系统承担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各项任务,但当我们对其所完成任务的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时(可以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来表示)就会发现,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只能完成学校音乐教育系统各项目标所要达到的部分数据,而且无论从整体上或是从部分上其差异程度都是很大的。

了解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和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目标质的同一性和量的差异性,对我们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目标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数学意义。

总之,运用系统论方法,为研究和建立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改变了过去以“音乐研究音乐”的思维方式。音乐课堂教学作为学校音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和确立必须以有利于提高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为根本依据。

参考文献:

[1]曹理著《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

音乐课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生态式;地域因与文化;课程观

1 地域音乐文化教学“生态性”概述

1.1 课堂教学的“生态性”表征

生态学,自20世纪成为一门初具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发展至今已硕果累累,其独特的思想和观点在相近的学科领域影响深刻。随着学科融合趋势的不断加强,生态学的思想在诸多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研究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前的教育科学领域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思想来研究教学实践,也不失为一种创新之举。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中介、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的生态系统。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与影响,在生态场和心理场内不断地进行信息传递、能量交换、物质循环,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全方位的目的。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课堂也不例外,教师把教学内容以各种方式,展示、传递给学生,学生亦以各种方式主动或者被动地吸收音乐文化知识、技能、人文精神等,此过程是信息从教师传递给学生、学生吸收能量的过程。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教师又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调整自己的课堂行为或教学节奏,从而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这又属于教师从学生因素中吸取能量、获取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课堂教学环境也是学生吸收能量的生态场,经过教师精心布置的课堂环境,往往是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做准备的,是一种隐形课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一种间接、隐性的方式从课堂环境里获取信息,受其感染、吸收能量、取得进步。课堂环境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学生从课堂环境中吸取能量,获得进步,课堂环境也因为学生的进步不断地被优化,这是学生与课堂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交换、能量交换的过程。可见,教学课堂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1.2 地域音乐文化的“生态性”表征

我国的地域音乐文化都来源于人民的集体创造,来源于生活实践、来源于地域风俗人情,这不同于西方的音乐作品,以专业的音乐家艺术创作为主。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地域音乐文化的特点――生活形态的艺术。地域音乐文化会渗透到地方劳动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各种节日庆典、庄严的宗教祭祀活动、上山狩猎、下地播种、驱魔祈神都要音乐艺术来渲染气氛。地域音乐文化源于生活,乡土生活是其产生的背景。人、音乐、生活融为一体,分不清是人在音乐中生活,还是在生活中享受音乐,音乐即生活。音乐从地域乡土人们的生活中吸取信息、获取能量,不断地被创作、改编、流传,乡土生活因为音乐艺术的存在更加丰富多彩,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不断获取能量劳动、娱乐、成长再投入到音乐艺术的创作中去。由此,地域音乐文化形成了一个“人、生活、音乐”的生态系统。

2 地域音乐文化“生态式”教学优势

2.1 保持地域音乐文化的完整性

社会学家研究表明:地域性、乡土性人文文化一旦从它们所赖以存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孤立出来,它们就不能够再得到发展,它们就会失去原有的生气,可见在传承地域性音乐文化的过程中,不能把它从其所依赖的环境中剥离出来。同样,也有专家指出,解读地域性人文文化必须将其放入地方人民的文化框架内,若将其从地方文化背景中分离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不能领略其中的精髓。地域音乐文化必须放在其地方人民文化的生态系统中解读。通过记录在纸质资料、图书馆、电子产品上的方式来解读地域音乐文化,间接导致充满生气的地域音乐文化丧失了其“活性”和完整性。

地域音乐文化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用“生态性”的视野来对待地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的教育教学,是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融入教育教学实践领域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地方音乐文化的时候,要以全面的角度来审视人、音乐、文化的关系。若地域音乐文化教育脱离了所依赖的人文背景来教学,将直接导致音乐文化完整性的切割,也必然阻碍学生完整性的成长。

2.2 促进学生生命的“完整性”成长

地域音乐文化生态式教学,就是要以一种“生态性”的视野来看待地域音乐文化的教育教学。地域音乐文化的生态系统中的因素有“人、音乐、生活、社会”,学生在这样的视野中学习音乐,与传统的注重知识与技能的音乐课堂有天壤之别。“生态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生态式教学下,学生感觉不是在枯燥地学习,而是在接触、在感受地方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学生在“音乐、生活”中感受、感知生命的价值。

音乐教育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人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感受、体悟、熏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受教育“科学主义”的影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音乐课程教学普遍显示出重“技术”,轻文化;重“知识”,轻感受的特点,这实质上是人文教育的病态表现。音乐教学必须重视人文文化的熏染,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音乐教育实践中,倘若学生的感受、体验缺位,实质上就偏离了音乐作为一门人文教育学科的宗旨。地域音乐文化教育,以“生态式”教学理念,把地方音乐艺术形式完整地带入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感受平台――“人、生活、音乐”。“生态式”地域音乐文化教学,利于促进学生生命的完整性成长。

2.3 提高“教”的效率

地域音乐文化“生态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了教师“教”的效率。在“生态式”教学理念下,教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地方人民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价值态度都进入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范畴。教师的课前准备从微观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转向了全方位的地方文化,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得到了质的飞跃。

加之学生学的方式由传统的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方式转变为感受音乐文化、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仅有利于课堂管理,而且间接刺激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可见,地域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中“生态式”教学这一创新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教”的积极性。

3 地域音乐文化“生态式”教学思考

音乐课教学论文篇(3)

(一)准确使用音乐教学术语

专业型教学语言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工具,准确使用专业术语,是各行业人员技术水平的基本体现,在音乐课堂上的专业型语言,更应该注重专业术语的使用。要是教师均使用生活化语言、俗称等代替专业术语,一方面体现不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感,另一方面给学生留下“音乐课就是唱歌”的片面印象,更不利于音乐人才的培养。例如生活化语言中将三声部称作“上面的”声部、“中间的”声部以及“下面的”声部,而专业术语应该叫“高、中、低声部”。

(二)发挥肢体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广义上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音乐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小的艺术舞台,在舞台上肢体语言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教师要善于并指导学生准确运用肢体语言来增强舞台表现力和音乐艺术的美感[3]。肢体的伸展舒张均要与音乐节奏旋律相协调,与音乐不协调的肢体语言显得生硬,甚至“画蛇添足”,因此要用准确的肢体语言让学生享受音乐艺术的美。

(三)善于运用诗化语言描述音乐作品

要善于运用诗歌般美妙的语言描绘音乐场景,让学生沉浸在浓郁的语言环境之中。如音乐作品葫芦丝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师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描述:“宁静的夜空,月光皎洁,江水缓缓的流淌,在月光下晶莹剔透,如何的月光,宛如缓缓流动的江水,化成美妙的雨滴倾洒在凤尾竹上,凤尾竹斑驳的影子在晚风中摇曳,向舞动的绿色精灵……”这样的描述一下子让学生置身于美妙的意境中,受到教育与感染。

二、适当运用时代型网络语言,让音乐课堂接地气,传播正能量

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网络语言正在逐步改变并影响着人们的语言环境,音乐课堂作为一个小的艺术传承和音乐教育平台,音乐教师也应该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音乐后备人才和传播弘扬时代精神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为己任。

(一)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运用网络词汇沟通

恰当使用网络词汇并不是一味地迎合,而是借助网络词汇更好地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恰当的运用网络热词能使得授课与时俱进,比如用“给力”等词汇对学生进行表扬等。

(二)要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要关注社会发展

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学习以“中国梦”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将音乐课堂巧妙地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相结合,自然体现社会面貌和时代气息,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和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情操。

(三)使用健康、文明、积极的网络语言

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还应该注意使用健康、文明、向上的网络词汇,不能将具有骂人、歧视等负面意思的词汇带入课堂,不论那种语言,语言之美都以文明向上为最基本的前提。

三、重视语速语调

在课堂上,正确把握语速语调尤为重要,不恰当的语速让学生听课往往精神不振、一惊一乍或者昏昏欲睡。语速过快则让人不知所云,显得敷衍行事、照本宣科,语速过慢则显得有气无力、缺乏激情;语调过低学生难以听到或者打不起精神,语调过高则显得粗糙高亢,缺乏美感。因此,适当把握语速语调,是保证课堂语言美的重要方面,多快多高为宜,因人因环境而异,但总的原则是要符合教学课程的情景情节,强调重点时高亢、直述事实时平直、长串排比时明快、优雅安静时缓慢。抑扬顿挫、字正腔圆的语言,往往给人以心旷神怡、心潮澎湃的感受,能激发学生对于课堂的热爱。

四、结束语

音乐课教学论文篇(4)

如果给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划分一下等级的话,小学阶段属于启蒙级别,中学阶段的音乐课才真正是入门级别。

小学阶段音乐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发声练习,并且能够通过跟唱的方式学习一些基础的儿童歌曲。这一阶段的课程展开,主要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这阶段的主要教学目也只是启发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中学阶段的音乐课才开始正式将乐理知识和音乐赏析的内容由浅入深的作為教学内容引入课堂。这时学生对音乐已经有过启蒙接触,对较为枯燥晦涩的乐理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条件,更容易让学生保持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同时也面临一个较为尴尬的问题,就是课时安排太少。每个周的课时安排中,音乐课只有四十五分钟的学习时间,需要涵盖复习导入、新课讲解、课堂活动等多项内容。这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来说是一项较大的教学欠缺。

2.微课对于推动初中音乐教学的意义

与课程改革同时推进的是我们对于教学设施的更新换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基本在义务教学阶段普及,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课程教学当中。例如:在线授课、电子课堂助手、幻灯片、短视频等等。

其中较为突出、热门的新教学手段为在线授课。被人们熟知的主要有慕课与微课等授课模式。"慕课"主要为国内外顶尖高校的课程内容资源共享,对于初中阶段的课程学习基本没有涉及。

前文中提到,在初中阶段的音乐学习中的主要内容是一些基础乐理知识和对音乐的赏析课程。所以在课程进行当中需要让学生观看较多的经典音乐作品或者专业知识讲解视频。

3.微课在音乐课堂内外的不同应用

对于微课的应用不能一概而论,应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对微课的内容进行不同的安排。灵活的使用微课,能更好的让其为课堂内外的教学服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堂中,主要利用微课重点突出的特点。由于初中音乐课课上时间紧任务中的现状,课堂时间分配上要特别注意控制 "讲"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来提问、练习、分享交流,用课上时间为学生营造好的音乐学习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例如:在学习《二泉映月》这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微课"视频重点讲解乐曲创作背景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通过片段赏析的形式,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看法阐述对乐曲内容的理解。最后由老师帮助学生点播出现的理解偏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总结。

在课堂外,充分发挥微课生动、内容广泛的特点。没有了老师的监管和督促,学生本身的学习自觉性就会随之下降。这时能支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动力就是兴趣。所以在课下安排学生进行观看的微课视频一定要尽量包含趣味成分或者符合初中生的兴趣内容。我们任然以《二泉映月》的学习为例,对阿炳的介绍和二胡这一乐器的介绍也属于这一课的学习内容,并且在教学内容中也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但这部分内容更适合放在课外学习时段让学生进行自学,从而对课上的内容不会感觉陌生。如果安排正统的人物简介视频,能去完成这种课下内容的学生一定少之又少。如果我们利用微课涵盖内容广泛的特点,用较为轻松俏皮的微课视频作为课下观看作业或者干脆让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编辑加工制作成新的微课视频进行交流学习。这样一来,不仅让课下的学习具备了趣味性,还具有了一定的挑战性。能更好的督促学生自觉完成课下学习内容。

4.微课对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外意义

通过前文的讨论与在真实堂中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初中音乐的学习只依赖于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对音乐的学习充分渗透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部分,才能更好的让音乐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道路上出力。

初中音乐的课堂时间,主要是用来解决和解答课本当中安排的既定知识的。更深入的学习和感受音乐的时间其实主要还是课外的学习时间。合理利用可以很好的帮助弥补课堂教学的欠缺。只是补充还不够,内容太多容易混乱给学生的接受和学习带来不便。具有条理、重点突出、结构框架完整的微课就是学生课外学习音乐的最好手段模式。微课对于课堂外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课堂教学的先锋。在进行课程内容预习时给学生安排微课学习,可以快速让学生掌握课程学习重点,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准备。例如:在学习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就可以以微课的形式,在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们了解完成国歌的过程。并让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了解一些其他国家国歌的来历,或者国旗、国徽的来历小故事。

音乐课教学论文篇(5)

1、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不少国内高校音乐课程中都存在音乐教育非艺术化倾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课程的外在价值,忽视了音乐课程本质的、内在的价值。例如,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忽略了音乐课程教育对培养学生创造力,开发学生潜能,完善学生人格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音乐教育中片面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的培养。

2、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封闭单一,死板不活泼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平衡,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自己对知识点的讲解是否到位,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性较低;只重视对学生音乐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这种单一死板,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实现音乐课程的自身价值。

二、国内高校音乐课程教学的要点

1、注重平衡教师角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只是一味的追求知识的传授,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兴趣。由于当前大学生是极富有个性的一代,时代感强,那么要提高其对音乐课程的兴趣,一方面是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所谓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讲授的内容与当代较流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为了让学生了解手风琴的音色,教师可以不选择传统的手风琴的独奏专业作品,而是选择学生们较熟悉的通俗歌曲《白桦林》,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到陌生,提高学生兴趣。所谓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就是指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尽可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音乐。要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所谓实践出真知,通过学生亲自体会的成果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且,音乐艺术本就是表演艺术,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切实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2、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仅仅以教师讲解音乐知识,传授音乐技巧为主,而是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发他们的音乐潜力。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体验式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课堂讨论式、作品赏评式、教材延伸式。课堂讨论式,主要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情境氛围中吸引学生情感的投入,最后进行课堂讨论。在此过程在,教师不仅仅是指导者,更是学习的参与者,以此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探索的状态之中。作品赏评式,主要是通过讲座的形式,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自己表演并予以评价,让学生在表演和赏评中加强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教材延伸式教学,主要是以教材为基础,对教材内容予以延伸。例如,对同等类型的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对同一作者作品的评价等等。

3、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学生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利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并且多添加一些让学生自主创编的环节。让学生在自我探索,自我创编的基础上发现音乐课程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另外,还要改善教学的评价机制,在课堂教学中善于用“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在基于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创造和想象予以总结和评价。

三、小结

音乐课教学论文篇(6)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单一的教学设计,往往导致学生感觉音乐课堂枯燥,对音乐课产生抵触情绪。为此,我们可以设计多样的教学形式,增加音乐课堂的灵活性,让学生乐于上音乐课,在音乐课上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例如,在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时,教师就设计先由少数民族的学生演唱自己民族的歌曲环节。这样,激发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采用互动式音乐教学

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增加互动的方式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例如,采用游戏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音乐教学中,与同学、老师共同欣赏音乐。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会更加的投入,更加敢于表达自己对音乐的见解。

三、注意课堂教学的超越性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主渠道,有的人还提出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但教师课前课后的工作并未按规定的深入,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就学生而言课堂确实是主阵地,主渠道,但教师的工作的真正重点应该放在课外,对此分析就不难理解,教师对教学知识的分析,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与水平的论断及教学活动设计,是一项细致而富于创造性的工作,需要大量分析、调研。这样主动地在该环节上让学生当主角,自己导演,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充分运用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作用下,养成良好的分析、研究问题的兴趣形成富于个性的特质。因此,注重课堂教学的超越性,也是注重课堂教学的前提。

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增加情感投入

人类的情感有调节、感染、迁移等多种功能。现在的音乐教学中强调通过熏陶感染成形,潜移默化以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无论是唱歌教学还是欣赏教学,都离不开一个“情”字,离不开情感功能的运用。课堂教学只是“授业”只是信息上的交流,而没有“传道”没有师生之间及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情感交流,不注重发挥情感的重要作用,就不能完成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使命。六、注重拓展自身教学能力

(一)转换角色,彰显学生个性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教材为工具,对学生进行传授式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教学方法会大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而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这样,学生才能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扩展自身知识的储备

随着课改的深入不仅对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样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知课本内容,还要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素养。这样,才能更灵活的处理教材,扩展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

(三)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艺

音乐课教学论文篇(7)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优美准确的语言能够传达有效的知识。在有限的课堂时空里,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为辅的阶段。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重视自身修养,规范语法,理清逻辑关系,用词准确,精确掌握知识,准确表达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及时准确的接收到信息。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有很多字义相似的术语,但是他们表达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节拍”与“节奏”,这两个词语在音乐教学中所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这种时候,就要靠着教师准确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使学生明确的分清这两个词语之间的异同点。另外,教师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进行教学,讲在点子上,紧扣教学目的,抓点带面,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输送最有用的知识,增强知识传授的透明度,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接收到全面的知识。

二、多媒体与乐器想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经济与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已经能够普及到教学应用中,全国大部分的学校也能够用得起一些简单的乐器。教师要合理应用这样的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与乐器相配合,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的声音、影像、图片和文字等,通过听觉与视觉等感官的全方面刺激,都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教师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不能够喧宾夺主,教师应该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能够使学生过度依赖多媒体,受制于多媒体,这样反而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教师适当使用乐器配合教学,比如说钢琴、手风琴、笛子、口琴、吉他等,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学生实时的了解一些乐器的特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比如对于《金孔雀轻轻跳》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入傣族文化的相关知识,并采用葫芦丝演奏,同时,向学生普及关于葫芦丝该种乐器的起源、声色特点以及演奏方法等等。

三、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性格和特点,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每一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这都是学生很宝贵的财富,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特质和优缺点,能够自主的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学习。教师要避免传统式的“生产线”培养,以培养出各种类型的新型人才。比如,在教授一首歌曲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喜欢哼唱,有的学生可能只喜欢唱谱,有的学生只喜欢唱歌词,这都只是学生对自己喜好的一种表现方式。教师应该要尊重学生的这种表现,对于喜欢谱学生,引导他去学习更多关于谱曲的知识,而对于喜欢歌词的学生,可以引导他去感受歌词中的美,并鼓励他能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兴趣爱好去尝试填词。更有一些学生喜欢用舞蹈去诠释自己喜欢的歌曲,教师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跟着节拍跳舞。至于怎么跳,那是学生自主的想象空间,教师要以欣赏鼓励为主,只要在主要的关键点给予指导就行了。

四、总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