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作决心书

工作决心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0 14:54:37

工作决心书

工作决心书篇(1)

二年的时间匆匆过去了,我已经从一个未婚青年变成了初生孩子的父亲。很多个不眠夜晚我都在想着曾经的过失,或是怎样面对未来的挑战。是的,挑战。虽然工作的好与坏不是毅力所能决定的。这次重新又站在起跑线上的我,对未来有一种期盼,在那之前应该有10倍的时间去准备,去学习。这一次,我仍然是个学生,学习能给我身心,学习给了我头脑,学习给了我感觉,是感受世界的感觉,学习工作给了我感情,通过工作之余也给了我对人生的感悟。学习工作的快乐在于使你成长。在没有工作的日子,过了二年,除了觉得自己老了两岁之外,不一定会又特别正面的、特别积极的体会。但学习(工作)就不一样了,大部分同事,过了1-2年,就升级了,换到了更高的职位,新的办公室,新的同事,去面对新的问题和更大的挑战。

工作的快乐还在于不同的事情可以和不同的知识联系起来,也许你会花一星期的时间去读完一本书,但你不会花几年乃至一生的时间去了解这个社会。总而言之,希望x总可以知道我是特别珍惜这种学习的环境和机会。学习(工作)是一种快乐,工作是一种感觉,工作是一种发现,在学校的学习是一种很短暂的事,而工作则是我今后二十-三十年里必须做的事。我会开始努力工作,学习同事、x总您的处事方法。我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而且越学习就越知道应该怎么样学习。

【工作决心书范文二】

首先,我很感谢你们给了我这样一个工作的机会,使我成为你们中的一员。作为新加入的一名员工,我虽然暂时还不是很明确工作的流程于操作,但我对自己很有信心——我会干的很出色。这么说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很喜欢这份工作以及这里的工作环境。我知道餐饮业,尤其是火锅店的工作对卫生要求极高。因此,在这方面我会严格要求自己。

开业前,清洁做到无死角,木见本色钢见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开业后从服务技能,专业知识上来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微笑来迎接顾客,狐狸顾客至上的观念,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员工,为你们贡献我微薄的力量。还有,就是餐饮服务工作员工流动性很强,这一直是你们所苦恼的事情。这点我十分很理解。我是一个比较喜欢稳定的人,希望可以有个稳定的工作一直工作下去。

我是一个比较能够吃苦耐劳的人,对工作很细心。并且这份工作是充满快乐的,每天大家一起上班,下班,一起为顾客服务。每位顾客都有其自己的特点与要求,我们都会认真的细心服务。通过对他们的服务和倾听,我会在工作中积极听取意见和建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

我决心决不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在工作中不要作假按时把工作完成,要做每件事要自己事实求是,要和自己的同事团结互相学习,我们要把工作做到目地,我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自觉自愿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营造团结严谨、勤奋求实,作为基层员工的我们一定要坚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之中,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生活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把工作干得更出色地完成,维护好优秀员工的形象。

我在工作中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增强工作观念,自觉维护公司正常秩序和工作秩序,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之中,作为公司的一员,我一定会坚定信念、积极进取、诚实守信、刻苦学习,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加高涨的青春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投入到迎评促建的工作之中,为公司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公司工作奉献我们的微薄之力!!我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和公司的各项挑战,克服困难,为实现公司发展而努力.弘扬艰苦奋斗作风,我养成良好的工作观念和工作行动,在工作中勤奋学习和有责任心能多提高生产,在工作中要认真细致避免出现差错,我要说无论怎样我都要把这份份工作做好,那是我做为一个员工的责任。

【工作决心书范文三】

公司领导,各位同事:

今天公司在这里隆重举办《卓越团队---规范化管理项目启动大会》,我怀着无比激动心情聆听公司领导和专家的发言,作为公司重要岗位之一,也是公司管理人员,我真心的希望公司在杨总带领下,在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之下,每年能快速,稳健,超常规的发展,我目睹公司创业之来走过点点滴滴的不平凡一天有一天,公司领导在新时代的市场经济中提出重要的指示和思路。我决定在以后工作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决心如下:

1、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各种的思路、方针、政策,及时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团结同事,坚决按照公司领导的工作部署去开展工作。

2、认真做好的各种工作,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扎实抓好住公司赋予各项的工作,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带头作用,誓拿成绩说话。

3、认真做好其他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遵守和贯彻落实各项公司运营制度和部门规章,努力做到工作职业化、运营流程化、落实细致化、目标责任化,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4、严于律已、团结同志,在工作、生活、学习上时时处处按一个公司管理者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辜负公司领导对我的培养和教育,

工作决心书篇(2)

2、每半年至少向党支部汇报培养情况,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品质、现实表现等作出鉴定

3、在入党积极分子符合发展条件时,向党支部提出确定为发展对象的建议。

4、在接收预备党员、预备期满转正的支部大会上如实汇报培养结果,并提出能否发展、转正的明确意见。

5、如培养人存在对新发展党员疏于培养,或弄虚作假、故意隐瞒等情况,自愿接受组织处理。

6、组织召开支委会研究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

7、掌握和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现实表现,加强教育、培养,指出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落实。

8、在确定发展对象前,认真征求培养人的意见;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做好发展对象的政审、公示工作;及时将拟接收为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相关材料报上级党组织审查。

9、主持召开支部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双推发展对象,决定能否将发展对象接收为预备党员,能否将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并及时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工作决心书篇(3)

首先,我很感谢你们给了我这样一个工作的机会,使我成为你们中的一员。作为新加入的一名员工,我虽然暂时还不是很明确工作的流程于操作,但我对自己很有信心——我会干的很出色。这么说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很喜欢这份工作以及这里的工作环境。

我知道餐饮业,尤其是火锅店的工作对卫生要求极高。因此,在这方面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开业前,清洁做到无死角,木见本色钢见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开业后从服务技能,专业知识上来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微笑来迎接顾客,狐狸顾客至上的观念,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员工,为你们贡献我微薄的力量。

还有,就是餐饮服务工作员工流动性很强,这一直是你们所苦恼的事情。这点我十分很理解。我是一个比较喜欢稳定的人,希望可以有个稳定的工作一直工作下去。我是一个比较能够吃苦耐劳的人,对工作很细心。并且这份工作是充满快乐的,每天大家一起上班,下班,一起为顾客服务。每位顾客都有其自己的特点与要求,我们都会认真的细心服务。通过对他们的服务和倾听,我会在工作中积极听取意见和建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

我决心决不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在工作中不要作假按时把工作完成,要做每件事要自己事实求是,要和自己的同事团结互相学习,我们要把工作做到目地,我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自觉自愿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营造团结严谨、勤奋求实,作为基层员工的我们一定要坚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之中,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生活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把工作干得更出色地完成,维护好优秀员工的形象。我在工作中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增强工作观念,自觉维护公司正常秩序和工作秩序,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之中, 作为公司的一员,我一定会坚定信念、积极进取、诚实守信、刻苦学习,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加高涨的青春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投入到迎评促建的工作之中,为公司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公司工作奉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我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和公司的各项挑战,克服困难,为实现公司发展而努力. 弘扬艰苦奋斗作风,我养成良好的工作观念和工作行动,在工作中勤奋学习和有责任心能多提高生产,在工作中要认真细致避免出现差错,我要说无论怎样我都要把这份份工作做好,那是我做为一个员工的责任。

工作决心书篇(4)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管理创新

 

引言

进行管理创新是目前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与学校的其他管理一样,高职院校图书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项职能中都普遍地存在着创新的问题,高职院校图书馆只有不断创新,积极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管理,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才能真正发挥其职能。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和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事业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模式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组织结构创新、信息资源管理创新、文化建设创新以及管理手段创新等内容。其管理模式、管理制度、服务方式和文化建设等内容的创新目标,是形成一套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和规范的工作方法,实现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服务工作规范化,推动高职院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1.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体系形成的背景

通过对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进行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图书馆员不同程度的存在缺乏系统思考图书馆工作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抓住图书馆工作问题本质的能力,缺乏独立提供解决图书馆工作问题方案的能力信息传播,缺乏准确提出解决核心问题流程的能力,缺乏准确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资料的能力,缺乏解决核心问题时统筹安排的能力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的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缺乏系统的、基本的图书管理工作标准。

通过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进行调查与分析,我们还发现成为优秀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能力水平具有基本的规律:他们知道企业需要解决什么图书管理问题,了解解决这些图书管理问题的工作思路,掌握解决图书管理问题的方法,具有解决图书管理问题的措施,最终都能达到图书管理问题的良好解决。当我们进一步对图书管理工作进行细分研究,就会发现每一图书管理工作事实具有普遍的规律和规范的解决办法,只需要形成完整的模式,将图书管理问题标准化,解决图书管理问题的思路标准化,解决图书管理问题的方法标准化,解决图书管理问题的措施标准化,就必然实现图书管理问题的规范解决。这一思想的实施,就形成了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工作标准。

2.我国图书馆工作标准研究和应用现状

图书馆标准,是指为在图书馆服务和管理过程中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基于我国图书馆的特点,我国图书馆的标准体系应当由图书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三部分组成。

图书馆技术标准,是指对图书馆工作中所涉及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它是一种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我国目前图书馆关键词表、机读目录格式、文献编目规则、网络检索标准、图书馆应用软件、数字图书馆建设等标准。图书馆技术标准是图书馆的基础标准,通常由国家有关部门或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全国统一执行论文开题报告。

图书馆管理标准,是对图书馆工作中所涉及的管理事项制定的标准。我国目前图书馆主要的管理标准有公共图书馆评估与定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数字资源加工规范、图书分类、管理用术语、服务规范、安全规范和定额等标准。图书馆管理标准通常也应由国家有关部门或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全国统一执行。

图书馆工作标准,则是针对图书馆的特定工作岗位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遵循标准规定的基本要素制定的工作规范。由于不同地区和图书馆的工作有较大的差别,即使同一工作,各个单位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对各个单位的图书馆而言信息传播,最能促使工作规范化的图书馆工作标准,应当由本单位或区域性的行业协会来制定,在制定范围内执行,如建立公共图书馆工作标准、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工作标准、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标准等。尽管图书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能够从宏观上推进高职院校图书馆标准化,但对一个单位而言,实施图书馆标准化的关键是有效的制定和实施图书馆工作标准。

图书管理工作标准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目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图书馆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有关部门先后颁发了一系列有关图书馆方面的文件,这些条例、规程、规范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法规”的作用,从宏观上规定了图书馆的性质、地位、作用、运作机制、经费预算、人员资格认定、绩效评测等事项,对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作为从微观上规定图书馆及其馆员办理各项业务工作的具体规范和要求的“工作标准”化建设,所涉及的内容较少,与其他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

2008年12月,全国图书馆标准化委员会成立暨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标志着我国图书馆行业的标准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会议指出,目前我国的图书馆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图书馆之一,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我们用来保障图书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制度规范建设 ,尤其是标准规范的建设存在着明显的不相适应之处。到目前为止,我国出台的图书馆行业相关标准规范有30余项,而仅国际标准化组织就已陆续出台了关于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标准规范160项。另外,我们在专业标准化技术人员储备和研制能力、标准化制定或修订渠道、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规范的比率、标准化宣传推广力度、标准规范的服务绩效方面,都亟待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提高。

3.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的内容

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是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定工作岗位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制定的工作规范。它是将每一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事项的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相关地点、相关资料、工作时限、工作目标以及业务办理流程等工作要素进行有机结合的方式。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工作标准的内容构成,应当是针对实际工作中发生的每一工作事项,从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工作目标、工作标准相关因素(工作开始和结束时间、相关工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相关工作地点)、解决该问题的相关资料(事前准备资料、事中运用资料、事后产生资料)、解决问题的业务处理流程等多方面来进行标准化系统分析,最终达到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问题的良好解决。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工作核心目标”:指完成某项工作需要产生的最终结果或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作为完成该项工作的标志性成果。

② “工作标准相关因素”:指运行该项工作标准时,涉及到的工作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完成这项工作所涉及的相关工作单位、相关地点和相关人员等。

③“工作标准所需资料”:指运行该项工作标准时涉及的相关资料,分为事前准备资料、事中产生资料、事后结果资料、技术要求资料和内部控制措施等,其中技术要求资料是完成此项工作涉及的法律法规管理标准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等信息传播,是进行该业务处理的行为准则。

④“工作标准流程”:是工作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指完成每一工作所需进行的各个步骤与环节。对每一项具体工作而言,应当明确该项工作开始的标志,该项工作有哪几个步骤或环节,各步骤或环节的工作排序,该项工作的结束标志等。

4.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的制定

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是应当在总结图书管理实践中先进、规范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并在形成中不断吸收先进,不断改进,又用来指导图书管理工作,这种先进性科学特征应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虽然不同地区、不同高职院校、不同岗位的图书馆工作基础和条件不相同,但都可以在工作标准的指导下规范性的开展工作,通过工作标准促使工作人员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形成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的方法应是采用整合与归纳思想,把需要解决问题的各个工作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再对这个整体进行分解与排序,形成科学工作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只有对工作各种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工作对象。

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不仅对特定工作的工作目标、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方面提出系统要求,也应当对特定工作整体把握专业技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出要求。

5.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的效用

通过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制定和运用图书管理工作标准,可以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起到以下效用: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论文开题报告。通过运用图书管理工作标准,解决图书管理人员缺乏对全局或事件整体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与能力,缺乏积极思维与主动思维,表现在工作上的被动与狭隘。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准确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通过运用图书管理工作标准,解决图书管理人员不能准确抓住问题的本质,对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缺乏驾驭能力。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独立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通过运用图书管理工作标准,解决图书管理人员缺乏了解和把握提出完整解决图书管理工作方案的能力。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准确提出解决问题核心流程的能力。通过运用图书管理工作标准,解决图书管理人员不了解或不能准确描述解决图书管理工作核心流程的问题。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准确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资料的能力。通过运用图书管理工作标准,解决图书管理人员不了解或不能准确描述解决图书管理工作问题需要的资料,对图书管理工作缺乏系统准确的掌握。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缺乏解决核心问题的统筹安排的能力。通过运用图书管理工作标准信息传播,解决图书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系统思路训练,解决图书管理工作问题顾此失彼,缺乏统筹处理好各方因素的能力。

结语: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针对实际工作单位发生的每一图书管理事项制定的业务办理规范,是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操作方法。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的创新思维方式,对每一图书管理事项,都能从需要解决什么图书管理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工作核心目标、工作开始时间、工作结束时间、相关工作地点、相关工作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解决该问题涉及的事前准备资料、事中产生资料、事后结果资料、技术要求资料,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等多方面来进行标准化系统分析,最终达到图书管理问题的良好解决。有人说,一个标准会带来一个名牌,一个标准会赢得一个市场,一个标准会改变一种生活,一个标准也会改变个世界。我们相信,随着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的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将有助于改变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模式,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静.全国图书馆标准化委员会成立.[N]中国文化报.2008.12.21.

[2]王平.图书馆标准化工作探.[J]图书馆学研究.2005(2)14-15

工作决心书篇(5)

秘书工作性质如下(一)秘书工作的辅助性

秘书工作的辅助性是指秘书工作在领导工作中所具有的辅助性。秘书工作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它是由于统治阶级和领导群体为了满足其自身工作运转需求而产生的。这就决定了秘书人员在处理解决任何问题的时候,都需要根据领导者的意图和需求来做,而不是代替领导者作出决定。即使秘书人员对某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也需要经过领导机关权衡确定后才能执行。秘书工作机构或秘书人员只能站在辅助的位置上行使职能,既不能缺位,也不能错位,更不能越位。秘书工作人员需要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努力发挥好秘书工作在领导工作中的参谋辅助作用。

(二)秘书工作的枢纽性

秘书工作的枢纽性是指秘书工作在机关工作中具有枢纽性作用。由于秘书工作部门是整个机关工作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和组织保障,因此只有秘书工作井然有序,高质量、高效率地运转,才能够实现整个机关工作的各项职能,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左右协调、步调统一,并带动职能部门同步运转。这种枢纽与核心地位决定了秘书工作的重要性。

(三)秘书工作的机要性

秘书工作是一项机要性很强的工作,这点主要是针对秘书工作的具体内容而言的。汉语中秘书一词,包含有秘密的意思,而英语中的secretary(秘书)一词中的词干secret,意思也是秘密。因此,单从秘书一词的字面意思就可以反映出秘书工作的机要性。由于秘书工作是辅助领导工作的,而各级领导中枢都是机密核心。秘书部门是各级领导中枢的综合办事机关,秘书人员在领导身边工作,必然要接触到各种机密。特别是重要部门领导人的秘书,由于掌握更多的重要情况,其机要性更强。

(四)秘书工作的政治性

秘书工作的政治性是针对秘书工作人员本身而格外强调的。这是因为秘书部门处于核心要害部门,秘书人员在领导身边工作,接触到工作中的机密核心文件也会很多。这就需要在对秘书工作人员的选拔和任用上要格外慎重,要求其能够做到政治上绝对忠实可靠,有高度的保密观念,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严守各种机密。此外,我们党和国家对秘书人员的选用条件还专门制定颁发了机要秘书工作的规定,其中,任用前要进行政治审查,任用后要经常进行保密教育,都是出于秘书工作的客观现实需要。

秘书工作特征介绍

(一)秘书工作的本质特征

秘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本质区别在于秘书工作从属于一定的领导机关或领导者,并为领导工作提供综合辅助性服务。因此,综合辅助性服务是秘书工作的本质属性。其具体体现为:(1)所有秘书工作都要围绕领导工作展开。领导工作涉及哪里,其工作范围就要扩展或延伸到哪里。(2)能够参加领导班子的各种会议并共同研究问题,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只有发言权而无表决权,更无决定权。(3)秘书人员在处理任何问题时,一般只能根据领导的意图和指示的精神办理,不能超越职权范围自作主张。

工作决心书篇(6)

总体上看,新一届县级党委班子面貌新、活力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普遍得到增强,常委基本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执政水平,运行情况良好。大家对中央改革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表示赞同,并积极付诸实践。但常委分工负责制作为一种新的运行机制,在具体操作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还处于摸索阶段,各地普遍感到吃不准,基本上都还未能形成成熟的实施意见和操作办法。

调研中,不少领导同志对落实好常委分工负责制这一新的运行机制,在思想上和操作中还存在一些困惑,主要是:

1.分工上出现“两难”。一是对专职副书记的分工难把握。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常委直接向书记和常委会负责,专职副书记的分工和职责怎么确定?如果分管党务工作,组织、宣传等不少重要党务工作已由其他常委负责,如何分管?如果仍然分管组织、宣传等工作,势必又出现分工重叠问题。如果是仅负责其他常委未能分管的诸如工、青、妇等工作,又与其作为专职负责党委工作副书记的地位不相适应,容易出现“专职不专”的现象,实职可能“虚设”。同时,也与干部配备中要求其资历和能力相对较强的情况不相符。还有书记授权的问题,实际运行中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书记授权充分,专职副书记很忙,疲于应付各种会议及事务;另一种情况是书记授权较小,专职副书记则显得清闲,没有多少事可干。二是对常委是否分管政府工作难把握。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后,常委在分管党委工作的同时,是否分管政府工作?不少在县级领导岗位工作的同志认为,常委不分管政府某一方面工作,就成为事实上的党委部门领导;而分管政府某一方面工作,又必然涉及政府部门,依然存在多头领导的问题。

2.工作上呈现“三个不适应”。一是上级部门不适应。有关部门在部署工作时,仍沿用以前惯例,比如有些行业会议还要求分管书记参加,而不是通知分管相应工作的常委。二是常委自身不适应。以前上面有分管书记,自己更多的是执行,而现在则是决策与执行,存在怕越位的心理,不敢大胆决策。三是下属部门和干部群众不适应。传统观念中行业和部门会议副书记不参加就显得党委不重视,还认为常委是部门领导,有事就找书记,等等。

3.思想上存在“两种担心”。一种是担心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如果没有完善的与之相配套的常委会决策议事制度和机制,有可能会出现党委书记更加集权;另一种是担心书记办公会议取消后,没有了常委会之前的议事层次,也就没有了原书记办公会所发挥出的酝酿、协调和化解矛盾、统一思想的作用,有可能会使提交到常委会讨论的事项意见分散,难以形成决策。两种担心相比较,前一种担心更大一些。

4.运行上显得不规范。目前,一些地方仍然保留书记办公会,开会时除一正两副书记外,涉及哪个常委分管的工作,就吸收该常委参加;一些地方虽把书记办公会改为协调会、碰头会等不同称谓,但和书记办公会的功能一样,就是在常委会决策前充当个别酝酿和重要决策的角色;还有一些地方是由书记、副书记、人大及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等形式。

上述困惑的存在,我们认为主要是对常委分工负责制这一新体制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到位。不少人对常委分工负责制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局限于如何分工上,对这一制度的内涵把握得不准,吃得不透,由此认为不好分工、不知怎么分,这是造成“分工难”的根本原因。

通过调研,我们对落实好常委分工负责制这一新体制有了进一步认识。要落实好常委分工负责制,必须在继承以往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按照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在实践中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深化思想认识。应组织市县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持协调高效运转,增强整体合力”;“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等内容,深刻领会这一新体制的基本要义和科学内涵,正确把握其基本要求,以便准确贯彻落实这一制度。要注意把党委常委分工负责制与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区分开来,防止出现按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思维习惯理解常委分工负责制,使落实常委分工负责制的工作陷入误区。

第二,积极进行实践探索。落实常委分工负责制的基础是分好工,但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是分工问题,因此不能就分工而研究分工。而应该从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入手来研究。要健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确保决策内容、决策规则、决策程序、决策方法符合和有关规定,不断提高常委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主要应健全和完善三项机制:一是决策保障机制,内容包括科学确定决策内容(比如重大事项的界定)、常委会决策程序、民主决策制度等;二是决策落实机制,内容包括决策由谁落实、谁来督办等;三是协调沟通机制,内容包括如何沟通、谁来协调等。这样,通过建立完善一整套科学的常委会决策内容、程序和执行工作机制,再来研究常委作为其中一个承接载体应承担的职责,就更科学合理,也易于确定常委的分工及其职责。

第三,科学调整“三会”职责。应对常委会、全委会和党代会的职责进行进一步调整和明确。对常委会进一步增加议事和执行职责,即负责协调常委之间互相配合、互通情况,负责提出需要提请全委会进行审议决策的事项,负责贯彻执行全委会作出的各项决策,负责推荐、提名干部和决定干部任免,负责对需要由常委会讨论决定的事项进行决策。将全委会定位为决策机构,即负责对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干部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等进行讨论决定,负责对需要党委作出决策的其他事项进行讨论决定。按照这一职责,需要对现行的全委会召开时间进行调整,即将原来每年召开两次改为每季度召开一次或按需要召开,以保证党委决策效率。党代会为党内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对涉及地方国民经济社会重大事项以及需要党代会讨论决定的事项进行决策。

第四,规范专职副书记的主要职责。专职副书记是书记的主要助手,应协助书记处理重大事务,受书记或常委会委托,负责协调涉及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作、主持重要工作或重大活动。其具体职责应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协助书记抓好党务工作,负责党委日常工作。二是参与本地区重要干部任免、重要案件处理、重要工作等重大事项决策前的个别酝酿和决策后的协调落实。三是分管其他常委没有分管的党务工作。

第五,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目标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对地方党委领导班子的职能进行科学界定,并按照“授权充分、各负其责”的原则,根据每个常委的能力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做到工作量大致均衡,责、权、利相互统一。每个常委负责某个方面的工作,分管本部门和与本部门有直接联系的工作部门,贯彻执行常委会、全委会作出的决策。如常委组织部长应负责组织工作,协助书记抓好干部工作,分管老干部工作。同时,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党政之间的关系,切实解决好党政分工重叠的问题。在具体职责分工上,对于兼任政府副职的常委,其工作分工和职责定位,应以政府为主,所分工负责的政府工作,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其他常委不再分管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是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抓好分管工作。在出现涉及多个常委的综合工作时,应按照“谁牵头、谁负责”的原则,由主管常委负责协调沟通并抓好落实,相关的常委要主动支持、积极配合。

第六,改善党委对经济社会工作的领导方式。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党委要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求从宏观上明确党委和政府的不同职责,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对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经常性工作由政府及其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决策和管理。在操作层面,党委对中心工作的领导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涉及经济社会工作的政策性、全局性的问题由全委会、常委会或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二是通过党政交叉任职的常委领导经济社会工作,直接参与管理具体经济社会事务。三是经济社会工作报告制度,政府每季度应向同级党委常委会报告一次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及重大事宜落实情况,重大问题随时报告。四是为经济社会工作提供思想、组织等方面的保证。

工作决心书篇(7)

总体上看,新一届县级党委班子面貌新、活力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普遍得到增强,常委基本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执政水平,运行情况良好。大家对中央改革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表示赞同,并积极付诸实践。但常委分工负责制作为一种新的运行机制,在具体操作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还处于摸索阶段,各地普遍感到吃不准,基本上都还未能形成成熟的实施意见和操作办法。

调研中,不少领导同志对落实好常委分工负责制这一新的运行机制,在思想上和操作中还存在一些困惑,主要是:

1.分工上出现“两难”。一是对专职副书记的分工难把握。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常委直接向书记和常委会负责,专职副书记的分工和职责怎么确定?如果分管党务工作,组织、宣传等不少重要党务工作已由其他常委负责,如何分管?如果仍然分管组织、宣传等工作,势必又出现分工重叠问题。如果是仅负责其他常委未能分管的诸如工、青、妇等工作,又与其作为专职负责党委工作副书记的地位不相适应,容易出现“专职不专”的现象,实职可能“虚设”。同时,也与干部配备中要求其资历和能力相对较强的情况不相符。还有书记授权的问题,实际运行中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书记授权充分,专职副书记很忙,疲于应付各种会议及事务;另一种情况是书记授权较小,专职副书记则显得清闲,没有多少事可干。二是对常委是否分管政府工作难把握。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后,常委在分管党委工作的同时,是否分管政府工作?不少在县级领导岗位工作的同志认为,常委不分管政府某一方面工作,就成为事实上的党委部门领导;而分管政府某一方面工作,又必然涉及政府部门,依然存在多头领导的问题。

2.工作上呈现“三个不适应”。一是上级部门不适应。有关部门在部署工作时,仍沿用以前惯例,比如有些行业会议还要求分管书记参加,而不是通知分管相应工作的常委。二是常委自身不适应。以前上面有分管书记,自己更多的是执行,而现在则是决策与执行,存在怕越位的心理,不敢大胆决策。三是下属部门和干部群众不适应。传统观念中行业和部门会议副书记不参加就显得党委不重视,还认为常委是部门领导,有事就找书记,等等。

3.思想上存在“两种担心”。一种是担心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如果没有完善的与之相配套的常委会决策议事制度和机制,有可能会出现党委书记更加集权;另一种是担心书记办公会议取消后,没有了常委会之前的议事层次,也就没有了原书记办公会所发挥出的酝酿、协调和化解矛盾、统一思想的作用,有可能会使提交到常委会讨论的事项意见分散,难以形成决策。两种担心相比较,前一种担心更大一些。

4.运行上显得不规范。目前,一些地方仍然保留书记办公会,开会时除一正两副书记外,涉及哪个常委分管的工作,就吸收该常委参加;一些地方虽把书记办公会改为协调会、碰头会等不同称谓,但和书记办公会的功能一样,就是在常委会决策前充当个别酝酿和重要决策的角色;还有一些地方是由书记、副书记、人大及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等形式。

上述困惑的存在,我们认为主要是对常委分工负责制这一新体制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到位。不少人对常委分工负责制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局限于如何分工上,对这一制度的内涵把握得不准,吃得不透,由此认为不好分工、不知怎么分,这是造成“分工难”的根本原因。

通过调研,我们对落实好常委分工负责制这一新体制有了进一步认识。要落实好常委分工负责制,必须在继承以往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按照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在实践中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深化思想认识。应组织市县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持协调高效运转,增强整体合力”;“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等内容,深刻领会这一新体制的基本要义和科学内涵,正确把握其基本要求,以便准确贯彻落实这一制度。要注意把党委常委分工负责制与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区分开来,防止出现按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思维习惯理解常委分工负责制,使落实常委分工负责制的工作陷入误区。

第二,积极进行实践探索。落实常委分工负责制的基础是分好工,但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是分工问题,因此不能就分工而研究分工。而应该从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入手来研究。要健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确保决策内容、决策规则、决策程序、决策方法符合和有关规定,不断提高常委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主要应健全和完善三项机制:一是决策保障机制,内容包括科学确定决策内容(比如重大事项的界定)、常委会决策程序、民主决策制度等;二是决策落实机制,内容包括决策由谁落实、谁来督办等;三是协调沟通机制,内容包括如何沟通、谁来协调等。这样,通过建立完善一整套科学的常委会决策内容、程序和执行工作机制,再来研究常委作为其中一个承接载体应承担的职责,就更科学合理,也易于确定常委的分工及其职责。

三,科学调整“三会”职责。应对常委会、全委会和党代会的职责进行进一步调整和明确。对常委会进一步增加议事和执行职责,即负责协调常委之间互相配合、互通情况,负责提出需要提请全委会进行审议决策的事项,负责贯彻执行全委会作出的各项决策,负责推荐、提名干部和决定干部任免,负责对需要由常委会讨论决定的事项进行决策。将全委会定位为决策机构,即负责对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干部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等进行讨论决定,负责对需要党委作出决策的其他事项进行讨论决定。按照这一职责,需要对现行的全委会召开时间进行调整,即将原来每年召开两次改为每季度召开一次或按需要召开,以保证党委决策效率。党代会为党内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对涉及地方国民经济社会重大事项以及需要党代会讨论决定的事项进行决策。

第四,规范专职副书记的主要职责。专职副书记是书记的主要助手,应协助书记处理重大事务,受书记或常委会委托,负责协调涉及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作、主持重要工作或重大活动。其具体职责应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协助书记抓好党务工作,负责党委日常工作。二是参与本地区重要干部任免、重要案件处理、重要工作等重大事项决策前的个别酝酿和决策后的协调落实。三是分管其他常委没有分管的党务工作。

第五,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目标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对地方党委领导班子的职能进行科学界定,并按照“授权充分、各负其责”的原则,根据每个常委的能力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做到工作量大致均衡,责、权、利相互统一。每个常委负责某个方面的工作,分管本部门和与本部门有直接联系的工作部门,贯彻执行常委会、全委会作出的决策。如常委组织部长应负责组织工作,协助书记抓好干部工作,分管老干部工作。同时,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党政之间的关系,切实解决好党政分工重叠的问题。在具体职责分工上,对于兼任政府副职的常委,其工作分工和职责定位,应以政府为主,所分工负责的政府工作,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其他常委不再分管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是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抓好分管工作。在出现涉及多个常委的综合工作时,应按照“谁牵头、谁负责”的原则,由主管常委负责协调沟通并抓好落实,相关的常委要主动支持、积极配合。

第六,改善党委对经济社会工作的领导方式。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党委要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求从宏观上明确党委和政府的不同职责,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对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经常性工作由政府及其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决策和管理。在操作层面,党委对中心工作的领导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涉及经济社会工作的政策性、全局性的问题由全委会、常委会或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二是通过党政交叉任职的常委领导经济社会工作,直接参与管理具体经济社会事务。三是经济社会工作报告制度,政府每季度应向同级党委常委会报告一次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及重大事宜落实情况,重大问题随时报告。四是为经济社会工作提供思想、组织等方面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