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3 11:15:26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微课 行业培训 开发 知识特点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21-01

随着烟草行业培训的发展,特别是行业员工经过“十二五”的大规模轮训,专题培训,传统的培训形式已经缺乏对学员的吸引力。近几年4G网络的普及,行业员工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知识不断提升,微课是一种新型的培训资源类型,适合烟草行业培训需求,能及时把烟草行业的政策、技术、管理方法、专业知识精准送达培训学员。微课通过行业培训师的精心设计,以易于接受的形式,使行业员工在观看微课中得到培训,从而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达到培训的目的。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资源类型,正逐渐成为当前培训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培训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受到广大培训师和学员的高度关注。但目前微课对于烟草行业培训领域,仍是一种静态的微型视频课程,没有通过有效的平台和培训方式突破时空限制,和行业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有机结合,实现学员灵活自主学习。如何将微课融入行业移动培训教学,促进培训价值的最大化,这是烟草行业培训工作者更应深入思考探索的问题。

一、行业微课培训的现状

2014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网络培训工作的通知》,为贯彻落实通知精神,行业省局(公司)迅速推进网络教育培训建设,部分省局建立了烟草网络学院。2016年2月中国烟草网络学院移动学习平台正式启动。为了加快行业网络培训平台课程资源开发建设,近两年中国烟草学会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网络课件竞赛”,行业内单位及其所属培训机构专兼职教师,以及教育培训工作者积极参加,网络学院拥有了一部分微课资源。

当前微课培训缺乏的仍然是资源,特别是高质量的微课培训资源。微课资源仍不能满足烟草行业干部职工个性化网络学习的需求。

二、提高培训师制作开发微课的水平

微课资源的质量是由制作者的水平决定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培训师微课的制作开发水平。加强对培训师的培训,以河南省烟草职工培训中心为代表的烟草行业培训机构,近几年每年均组织多期专业培训师和企业内训师微课制作培训班、微课设计提升班。通过培训、交流、微课评比,使行业培训师掌握了微课制的方法和技巧。

三、依据先进的培训理念,设计制作微课

微课设计制作的核心理念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要求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但落实到每一节具体的微课课堂设计方面,培训师还需要首先明确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理念也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确立,没有培训师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支撑的微课,只是一节传统课程压缩了的“浓缩课”,只增加了精美的音像画面而已。好的微课应是学员所需要的优质学习资源,它是出自一线优秀培训师经过精心策划与制作的创新工作成果。

四、依据知识特点开发微课

根据专业及学科的不同特点开发微课。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如以行业制度、规范为内容培训微课和行业一线技能类培训微课,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制度类可采用案例分析,对技能类则应从操作规范及步骤、方法等为重点。

烟草农业、卷烟工业、烟草专卖、卷烟营销、烟草物流各专业都有自身的特点,开发不同专业的微课要以本专业的培训师为主,相同专业不同的培训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会不同,采取的培训手段与微课教学素材也是多种多样,有的培训师知识、阅历丰富,信手沾来就把培训知识点讲得清楚透彻;有的培训师善长动手实践,身体历行中就把技能传授给了学员;有的培训师微机技术高超,设计的3D模型、教学软件让学员信服。烟草行业的微课制作应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依据知识特点开发微课,不同的专业灵活采用不同的微课表现形式,相同的知识点有不同的微课内容,让学员选择自己能理解的微课内容去学习。通过微课在行业培训中的应用,达到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掌握知识、拓展知识视野,提高技能的目的。

五、把握微课的开发重点

许多行业培训师把更多重心放在微课制作技术上,过分强调视频声音和画面的精美,编辑时间和精力投入过多,甚至把培训的全程对话都打上字幕,而对微课的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却重视不足,导致微课的培训效果和学习效果不佳。行业微课程的设计关键是要从培训目标制定、学员分析、内容需求分析、教学媒体选择等方面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产生符合“让培训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微课设计制作理念,确保微课程能够适满足学员的实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

六、微课开发将改变行业培训模式

微课从最初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资源类型,随着行业对微课培训实践与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逐步运用到“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等培训改革项目中,将在行业培训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行业培训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培训与教研方式,突破培训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 培训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实操指导、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内训师培训、研修、行业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行业培训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员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员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行业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和学习方式。

微课具有“主题突出、内容聚集、设计精细、针对性强”等突出的特点。如果行业培训师能够不断提升技能、表达能力和制作微课的水平,还有不断给学员灌输网络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员的自我素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相信,开发高质量的微课将为烟草行业教育培训工作和广大干部职工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力支持,极大地促进行业培训的发展。

参考文献: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培训;混合学习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4-0060-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育领域的变革正在朝着教育信息化的方向不断深入,教育领域中的信息处理、储存、加工和传播全部数字化。2007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师教学工作重点由课堂讲授转为为学生自主学习构建信息化环境和数字化资源支撑。外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制约其外语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和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层次。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经之一,因此要充分发挥培训平台的作用,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在传统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过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不足。

一、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过程存在的问题

集中培训是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形式,其有一定优势,主要体现在受训教师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习时间,其次面授能为受训教师提供直接面对面交流,解决受训教师实际问题。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培训对象差异性大、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的一刀切,信息技术培训很难满足差异性较大的受训教师的个性需求。

1.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处于知识更新迅速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知识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日新月异, 技术的半衰期已经变得非常短暂, 一项新的技术很快就会过时。教师信息技术的更新是教师培训中的一大难题。显然依靠传统的统一组织面授培训是很难解决问题,并且面对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培训模式的成本也非常大,效率非常低。因此通过有效的培训模式方法开展培训,以使教师自身信息技术及时更新,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2.教师培训的组织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常常在规定时间地点进行集中面授。这种形式便于教师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交流,遇到学习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同伴或者培训教师的帮助指导。但是在实际过程中,集中培训的形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职业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自身就很难避免时间的冲突问题,教师作为成人,角色具有多面性,工作具有多样性,自身工作安排、家庭等原因使得教师很难保证培训期间全身心投入学习。因此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应该考虑面授及对个体自主学习的支持,如除了面授,还应该为受训教师自主学习提供学习材料和技术的支持,才有可能解决时间冲突的问题。

3.培训内容与方法与受训个体差异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大部分教师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专门学习技术,教师不需要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信息技术,每个教师没必要也不可能成为信息技术专家。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培训的内容必须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已经是教师培训形成的共识。正因如此,培训的内容具有集中性,培训组织者往往采用统一的培训内容和统一的培训步调,没有考虑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个体差异。受训教师往往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单位部门、不同的年龄等,他们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学习能力,他们面对统一的培训内容反应各异,有的感觉学习重复,有的学习困难跟不上教学进度,有的感觉内容太浅薄。

4.培训内容与教师学习的取向

教师作为一个成熟个体,具有强烈的认知需求并具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取向。他们的学习动机非常明确:我为什么需要学习,学习能够给我带来什么帮助。目的性和功利性直接影响了受训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选择及其学习的积极性。信息技术培训内容的设计在整体层面上大致符合受训教师的共同目标,在知识细分层面上又要满足教师个体学以致用,因此培训内容要以问题为中心,紧密结合教师实际需要,解决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应用中的问题。必须针对教师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培训课程供教师自主选择学习,才能尽可能达到受训教师们的个体需求。

综合上述几个问题分析,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需要综合考虑面授培训和自主学习、内容的多选择性、学习的自主性。

二、微课的特点及应用优势

“微课”是从可汗学院“翻转课堂”中涌现出的新概念,以视频为载体,融合教学过程中的媒体资源,讲授一个知识点的“小”课堂。 “微课”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

1.内容精悍短小,易于学习

传统的一节课一般约长45分钟,而微课时间较短,一般在10分钟左右,不会超过20分钟,语言也较精炼,直接讲授知识点,主题集中,学习效率也很高。微课由于时间短、经过压缩处理后数据量小,适合在线播放及存储到各种移动终端设备,方便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的学习”,适合师生进行教与学的反思和研究。

2.便于选择学习内容与进度

成人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也有一定知识基础,个体差异性很大。在教师培训中,很难通过传统的教学形式满足受训教师的个性需求。通过微课将教学内容分解成知识点,便于受训教师直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相应水平学习内容直接进入学习。例如在讲授某个软件技术时,有基础的教师可以跳过基础的学习,选择其他的学习内容;没有基础的则需要认真学习好基础的知识才有可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3.微课打破传统课堂观念和教学模式

“微课”的概念冲破了现有的课堂观念,课堂不再是仅仅局限于40分钟或者50分钟作为一节课,而是以一个教学知识点为一个课程。微课将教学过程进一步分解,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体现。学生可以利用教师制作的微课先进行自主学习思考,然后教师再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难点问题,改变了传统由教师先讲学生再思考练习的过程。

三、信息技术培训中微课的应用实践

随着近年来教学信息化的普及,教师在外语教学中使用的媒体也由磁带和光盘过渡到全数字化的时代,音频和视频媒体在外语课程教学中高频率使用,教师对音视频媒体应用需求大,他们常常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来处理各种音视频教学资源,因此教师非常需要掌握相应的技术,提高教学资源制作效率,达到教学使用需求。笔者所在高校的信息技术培训面向全校教师,包括外语类学科专业的教师及其他学科的教师,因此培训对象个性差异非常大,笔者作为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主讲教师之一,为解决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遇到的上述问题,笔者在《音频教学资源的利用》的培训中应用微课开展混合教学的信息技术培训。

1.混合学习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1]混合学习不仅关注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的实现,还关注传递学习信息的方法或媒体,对教学与学习的要素进行优化、选择与组合。结合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培训过程中应用混合学习的理念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过程进行设计,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资源要素的优势进行组合,有效解决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助微课的优势,开展应用混合学习模式的方法解决教师学习个性化差异、学习时间碎片化及网络学习等问题。

2.微课的设计制作过程

(1)对课程知识进行结构分解

内容分解上,首先根据内容联系,按照单元模块划分,在单元基础上,按照相应的知识点划分,其次按照内容的难易程度及教师教学应用需求。并且有些模块要求必须掌握,例如软件基本操作。

(2)微课的教学设计

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不仅是教给教师一个操作技能步骤,而且要把技术培训和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教师要使用技术, 仅仅掌握技术技能是不够的, 他们得了解什么可以让他们把技术转化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方面的知识不仅仅是技术能做什么, 更重要的是技术能够帮他们做什么。因此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把软件技术和教学应用结合起来,不仅让教师知道这个技术操作,而且让他们明白怎么为教学服务。在软件演示模块,要以教学实践的真实应用为例子进行演示。如本培训根据教师日常教学需要录制编辑一个期末考试听力题为实例,将音频编辑、录音、声音输出等关键技术结合起来,使教师容易理解,培训学习技能又能直接为教学实践所用。

(3)微课程的制作

由于本培训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特别是软件操作是教师学习的难点,因此需要将教学过程中的演示操作进行录屏。微课的制作软件选择Camtasia Studio,该软件提供了强大的屏幕录像、视频的剪辑和编辑、视频菜单制作、视频剧场和视频播放功能等。使用该软件进行屏幕操作的录制和配音,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剪辑,添加过场动画、说明字幕,最后可以输出MP4格式的视频文件。对于讲解演示型的微课,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要跟随鼠标的运动,其次尽量避免鼠标光标的随意移动,以免造成学习干扰。因此在制作过程中,鼠标的点击和移动速度不能过快,应该在点击执行的菜单命令上有适当停顿,其次是通过软件可以设置点击鼠标动态效果和声音,便于学习者清楚鼠标的动作。

3.微课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模式

(1)微课支持面授培训。在面授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主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方法,具体的技术问题交给微课来完成,学员通过对微课的学习直接获得具体的操作技能和技术。将培训教师从基本操作演示中解放出来,为学员解决疑问和难点问题。

(2)微课可以辅助学员进行个性化学习。由于学员的学习水平差异性较大,因此将培训的主题内容分解成以知识点为基本单位的微课,完成满足学员个性化需求,包括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进度的自我把握,充分体现以学习为中心的培训模式。

(3)把微课到网络培训平台上,使培训不再仅仅局限于面授,为广大教师都提供了开放式的空间,拓展培训范围。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及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网络教育的功能。

(4)微课支持教师的实践过程。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微课程直接找到相应的技术指点进行学习,为教学应用提供最有效直接的技术指导。

四、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实践效果

通过应用微课支持面授培训过程中,面授培训课堂气氛大大改善。通过和以往的面授培训过程比较,面授培训过程出现了以下的重大转变:

培训教师对受训教师的手把手的教学情况大大减少,主要精力集中在解答一些难点的技术问题和综合应用的方法。学员提问的问题更多集中在高层次的技术综合运用上,如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运用技术更好改善资源制作效果等,不再是一些简单的操作步骤。

微课的应用使得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学习上有了更多的自由度,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可以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学习步调等多维度上做自由选择,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听主讲教师授课这一唯一学习方式,受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都能选择到符合自己学习目的和追求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而不至于存在重复学习或者困难学习,充分发挥了混合学习模式的优势。

五、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应用微课大大提升了培训的效果,解决了不同教师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开展电子化学习,避免培训过程中一刀切的现象,提升了面授效率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微课可以为学员提供教师课堂重现,学员通过微课可以将没有理解或者忘记的知识和操作技能重新学习,有效减低了对培训讲师的依赖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和学习兴趣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进度慢的学员可以借助微课对教师讲授课程进行重复观看学习,基础较好的学员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超前学习,或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在利用微课进行混合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讲教师的点拨作用,也充分发挥了受训教师的学习主体作用。通过网络平台微课拓展了培训范围,延伸了培训实效,方便教师点播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2]赵勇,雷静.国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经验教训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

[3]肖安庆.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2012(2).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篇(3)

1.1培训制度不健全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教师培训制度普遍不健全、不完善,培训计划经常变动,“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两种现象同时并存。作为真正培训主角的教师也处在被动的局面,在时间、地点、费用等培训的关键问题上不能很大程度的自主,使教师对学校的培训政策、培训计划信心不足,对培训活动失去兴趣,甚至漠不关心。

1.2培训形式单一

多数学校的师资培训还停留在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上,培训方式主要为教研室活动、同行之间相互听课、督导听课等,这些活动由于缺乏较好的操作性与规范性,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甚至名存实亡。这些都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1.3缺乏有效的考核和评价

不能对教师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挫伤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微格教学在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2.1微格教学的准备

2.1.1微格教学原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2.1.2制定微格教学计划。微格教学区别于传统集中培训的地方,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具体单一的技能,并逐项进行训练,必要时对某一单项技能进行多次反复强化训练,当每种技能都掌握后,再进行整体练习,最后形成综合的技能,这是一项具大的工程。因此需要制定微格教学计划,有目的、有规则地进行培训。

2.1.3确定技能培训内容,制订技能评价标准。

2.2微格教学的实施

2.2.1布置教学场所,必须具备摄像机、三角架、电视机(电脑或多媒体)等基本设备。

2.2.2将受训教师分组,每个小组5~10人。

2.2.3确定训练技能,编写教案。

2.2.4提供示范。指导教师先展示技能评价标准,然后播放一段生动形象、规范有趣的教学示范录像片,在播放录像的同时,指导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示范录像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2.2.5微型课堂实践。10分钟左右。一名受训教师讲课,其他教师听课,主持人录像、计时、时间一到马上结束(无论是否讲完)。2.2.6重放录像,自我分析,讨论评价。所有教师一起观看录像,观看完毕后,先由受训教师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剖析,说出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指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再由指导教师引导其他教师对受训教师讲课的表现做出平等、客观、公正的评价,先提肯定意见,再提中肯的建设性意见,指导教师做好记录,然后进行总结或作精辟点评并记录,最后将记录交给受训教师保存。

2.2.7根据反馈记录修改教案,重新进行微型课堂实践,重新评价,如此循环,直至掌握所培训的教学技能。

2.2.8其他教师轮流接受训练。

3结果

目前我校成立了师资培训专门机构,初步建立了一支培训队伍,制订了较完善的微格教学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评价标准,对我校专、兼职教师进行了初期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1)90.4%的教师认为培训形式很好,尤其是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医疗工作本身就繁忙,还要不断地更新新业务新技术和进行科学研究,压力越来越大,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参加传统的集中培训。而采用微格教学的形式培训,培训场所随机,培训时间灵活,可根据自己的工作空隙时间或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工作地点安排培训,能够保证自己在兼顾临床工作的同时顺利完成培训。

(2)80.3%的教师认为培训一针见血,能深刻认识自己的缺点,并决心改正。以往督导办老师听课提出的意见,自己没有直观的感受,因而很难予以充分重视,即使重视了也没有机会立即改正。而采用微格教学培训,自己身上的优势与劣势能通过录像亲眼目睹,印象深刻,从而决心改正,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3)94.6%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很适用,涉及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项技能。

(4)76.7%的教师认为培训成效显著。费时不是太多,但实践机会多,能进行再循环练习,不断改进,确确实实提高了教学技能。

(5)88.9%的教师认为在教学技能提高的同时体会到了教学的乐趣,并使教育理论知识得到了更新。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的授课艺术发生了变化,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总体满意度,78%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16%的学生认为“满意”,6%的学生认为“一般”。

4讨论

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D.Allen和他的同事A.Eve在1963年提出,是一种以教育学理论为基础,以现代视听技术(如录像等)为手段,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培训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它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单一的技能,对每一技能提出训练目标,并逐项进行训练,必要时甚至对某一单项技能进行多次反复强化训练,当每种技能都掌握后,再进行整体练习,最后形成综合技能。通常将参加培训的教师分成若干小组,对每组每一教师轮流进行培训。培训时,受训教师进行10分钟左右的“微格教学”,用摄像机将实况当场摄录下来,随后小组成员一起反复观看录像,观看完毕后,先由受训教师做出自我评价,再由指导教师引导其他教师作出客观、公正的讨论和评议。这样,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的训练就变得可被观察、分析和评价,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也可进行选择性的模拟。微格教学在教学技能培训中具有很大优势:

(1)理论联系实际。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使教育教学理论得到具体地贯彻和实现。

(2)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微格教学把一堂课的各教学环节和各种技能分别独立进行训练,每次只训练1~2种技能,便于受训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并通过反复训练、反馈与讨论,更容易完成训练任务。

(3)多层次反馈系统、及时准确。微格教学利用录像真实而准确地记录了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一结束便可立即回放教学录像,受训教师作为“第三者”参与反馈(这是别人的评价不可比拟的,受训教师跳出当事人范围亲自观察自己的讲课,直接看清自己讲课中存在的问题,因而印象深刻,易于改正),并与同组其他教师和指导教师一起讨论作出评价,反馈全面客观。

(4)实践性强,缩短教师成长时间。进入再循环练习时,扬长避短,激浊扬清,反复实践,直至达标,使受训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提高。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微课;中小学;教师培训;应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259-02

教师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师培训则是教师队伍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工程部要求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实施全员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培训融合的培训模式在中小学教师培训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笔者利用微课方式,对中小学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微课进行信息处理、存储和加工,探讨一种创新培训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微课及中小学教师培训

1.微课的定义和作用。微课指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立足于计算机技术、移动终端、高速网络基础之上的,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个特定知识点、教学环节而开展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活动。微课是介于文本学习和动漫娱乐学习之间的一种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微课具有以下特点:(1)资源存储量大、内容丰富。微课内容可以由文字、画面共同构成,也可以由音乐、视频共同组建而成。在背景音乐衬托下,受教者可以通过多元画面来学习知识,激发思维和联想,进而达到学习内化的目的。(2)时间短。微课内容简短精练,文字内容大多不会超过500字符,长度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受教者利用移动终端设备随时进行“碎片化学习”,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决定学习进度。(3)资源结构情景化、传播多样性等特点。微课虽然简短,但是它也要遵守课程设计基本特征,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构建独立完整的课题,以利于受教者进行个别学习或按照学习需求进行课程组合。在传播方式上,微课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提电脑、手机等移动媒体来传播,这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总之,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和必要补充,它使课堂教学突破了空间和时间限制,是最为有效的一种课程形态。

2.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培训是成人教育的一种,遵循了成人教育的基本特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对象是中小学任课教师,培训目的是培训继续教育理论、途径和方法,推广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习意愿和教学能力。中小学教师培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在内容方面一定要突出中小学的教学主题,要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实践性。在培训学习中,教师不但要能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系统地去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和专业教学技能,还要主动去接受他人的学习指导和帮助,积极进行自我反思。概括来说,中小学教师培训需要教师在学习中有效激发学习愿望,不断更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培训目的。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都是以集体培训为主,培训方式有理论灌输、合作探究、自学辅导等。这些以传递接受和示范模仿为主的培训方式,忽略了教师的特殊需求,加上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所以起到的实际作用并不大。利用微课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可以更好地呈现知识的规律性、形象化,很容易使受教者了解知识的本质和内在关联,因此,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微课也成为教师培训尤其是远程教育和网络研修社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

二、微课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具体应用

1.科学进行微课程定位。微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微课制作者需要对微课进行科学定位。在对微课进行科学定位前,微课制作者首先要明白自身在微课制作、教师教学培训中扮演的角色,一方面保证微课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系统性,一方面合理选择知识呈现形式以增强课件的视觉效果。再者,微课制作者要秉承开放学习理念,对微课受教者进行准确定位,认真分析中小学教师研修需求,同时结合中小学教师的知识和背景、学习任务,深入挖掘微课资源,针对不同受教者的不同需求,突出微课资源的供给差异,并将课程应用、应用效果都归纳到设计步骤中去,以确保微课应用的内在动力。总之,微课不是简单的用计算机教学来代替课堂教学,它本质上更像是模块化教学。在微课整合和设计中,微课制作者也要积极利用微片段的形式来表现教学内容,并着重体现微课与内容宽泛的传统课堂之间的区别,注意片段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重点围绕一个知识点或重点、难点来制作课件,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打好基础。

2.微课研发与制作。微课资源研发是微课应用的第一步,在微课资源研发中,研发人员和制作人员要以提升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为宗旨,以教学理念、教育技术为教学培训的中心,整合有利于教师学习的教育资源,为教师培训活动开展提供便利。这就要求微课研发人员认清当前微课研发和制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课程资源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实效性差等问题,制定科学的微课资源建设规划,整合现有优质课程资源,有序推进微课资源开发,然后结合教学培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如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育观等,打造形式多样、层次分明、高效优质的微课内容。再则,在微课制作中,制作者要遵循教育规律,结合教学改革前沿最新理论成果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面向全体教师,精心进行课程建构与设计,形成较为实用的培训内容。通常来讲,中小学教师培训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如数学专业知识、英语专业知识、语文专业知识等。(2)专业能力,如教学策略、教学研究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3)教师师德修养和专业理念,如传统师德传承与宣传教育、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和践行等。在制作微课时,制作者要把握好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脉搏,形成极具前瞻性的课程培训体系,并在利用图片、影像增强微课课件趣味性的同时,避免无关信息的出现,以确保学习者能高效学习。

3.利用微课开展培训。微课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集中培训阶段,二是远程培训或网络研修阶段。在面授培训中,培训主讲者只需要掌握微课播放形式、计算机操作技能就可以将主要问题交给微课来完成。利用微课,培训教师可以将自己从繁重的理论教学中解救出来,还可以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详解,特别是在暑假期间进行的培训项目,可以利用微课来保障实践性课程和一线示范课程的示范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集中面授培训阶段,教师要结合微课内容做好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设置,如在培训前认真熟悉微课内容,明确培训任务及培训目标达成的可能性,并在培训结束后结合内容设置一些难易适当的问题和教学任务。在远程培训或网络研修培训中,培训机构首先要在远程培训网站或网络研修社区上构建相应的版块,或将微课上传到网络培训平台上,然后再开展在线培训或交流,并允许广大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自己使用微课课件进行自主选学。微课培训目的的实现与传统课堂一样,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反馈机制,包括培训评价和诊断机制,这就要求培训机构、单位对微课资源进行针对性分析,并构建微课教学任务、作业提交、评价与反馈途径,通过在线交流、讨论提交形成的“动态”反馈教学效果。

4.合理使用微课。微课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益补充,培训单位可以微课为基础,引导受训教师从不同的环节入手,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进程。一般来说,培训机构将微课资源上传到网上后,教师可以在家里、学校等任何地方,利用视频软件、网盘、移动设备等分享或利用课程资源,并利用在线交流工具,如QQ、微信等,与其他学员进行交流和沟通,或向受训教师寻求最有效的指导。在遇到难解的问题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播放器的暂停、快进、倒退等功能调整学习进度,以加深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参考文献:

[1]侯晓丹.微课程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篇(5)

一、让“送教下乡”的实施方案与“校本研修”制度对接

在“国培计划(2016)”汨罗市“送教下乡”培训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汨罗市教育局和汨罗市教师发展中心通过训前调研,发现了少数学校重教学、轻教研,个别校长不能带头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校本研修成了年轻教师的事,成了教研组长的专利,成了有职称评聘需求的教师群体的事,部分学校的教研活动流于表面形式,完全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督导等实际问题。据此,汨罗市教师发展中心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讨论“送教下乡”培训的最佳切入点,将制度建设与“送教下乡”培训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汨罗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建立健全了“送教下乡”培训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校本研修的目的要求、组织分工、责任分工、监督评估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形成教师教育股、教师发展中心、基础教育管理与研究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培训专家团队、乡村学校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汨罗市教师发展中心成为了上下联系、多层面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在县级层面,一是突出了教育局的领导职责;二是突出了教师发展中心的学术职责。在基层学校的实践层面,我们首先要求各送培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制度;其次是将基地学校和送培学校的校长确立为校本研修的第一任人;最后是建立校本研修激励约束机制,在“送教下乡”培训实施方案中,对各送培学校的校本研修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使研修制度建设成为了培训实施的有力保障。

二、让“送教下乡”的领导意识与“校本研修”思维对接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负责人对“送教下乡”培训的认识和管理水平,汨罗市教育局分管队伍建设的副局长牵头,教师股组织召开了有全市各乡镇联校校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以及“送教下乡”培训基地学校校长参加的专题会议,明确了“送教下乡”培训与“校本研修”对接的工作思路、工作责任,并要求基地学校拿出切实可行的承办实施方案,基地学校与送培学校均制定符合校情的“校本研修”对接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基地学校的场地准备、接待服务、后勤保障工作、各送培学校的“校本研修”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三、让“送教下乡”的基地学校与“校本研修”平台对接

校本研修的基本场所是教师所在学校,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交流平台。校本研修的宗旨与根本目的是“基于学校”,校本研修的起点与根基是“为了学校”,校本研修的活动状态与主体是“在学校中”。在汨罗市“送教下乡”培训五大项目的九个班级中,都不同形式地组织基地学校的教师,积极参加“示范教学”和“研课磨课”的学习活动。他们以学校为校本研修的基地,从学校出发,在学校中,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坚持以校为本,在“示范教学”阶段,各个基地学校的教师都参加了听评课活动,在“研课磨课”阶段,许多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了研磨活动,并当即收集整理文字材料形成了完整的校本研修活动记录;汨罗市长乐镇中心小学、汨罗市罗城学校、汨罗市汨罗镇中心小学等送培学校都发动教师投身课堂教学打磨活动,做到了以学定培,以研促训,以评促改,使校本研修有主题、有内容、有实效。学员李瑛告诉我们,本学期汨罗市白塘乡中心小学积极构建了校本教研制度,采用单周大教研,双周小教研的形式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讨,在大教研中主要针对学校大层面的教学问题探索,小教研则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组织老师进行集体备课、听课磨课、教学问题探索等,加强了教研组团队建设、课堂诊断、课后反思等多方面的研究,这样集中加分散的形式,贴合了教师们的教学实际,通过“送教下乡”培训搭建的平台,学员们的教学水平获得了更加长足的发展。

四、让“送教下乡”的专家团队与“校本研修”角色对接

校本研修的三条基本途径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汨罗市2016年的“送教下乡”活动,在培训者团队成员的聘任上,以域外培训专家团队为引领,以本地培训专家团队为支撑,初中数学、小学语文、中小学音乐、初中班主任、幼儿园教师五个培训项目所聘请的本土培训者,都来自基层教学一线,都是近几年本市的名师,有些甚至是连续几届名师,可以说是骨干中的骨干、名师中的名师,他们不仅仅课上得好,培训、微讲座样样都行,对教材、对学情、对校情、对校本研修、对学员需求都了如指掌、烂熟于心。而且,榜样就在身边,可学、可亲、可敬,在“送教下乡”培训中他们是学科专家,在学校中,他们又是通过“校本研修”成长起来的教学骨干,由他们来组建专家团队,实际上也是一个教研组长,既是引领的专家,又是互助的同伴,所以,他们的送教才最有针对性、实效性,最受一线教师的欢迎。

五、让“送教下乡”的阶段活动与“校本研修”模式对接

在“送教下乡”培训中,我们坚持按需施训、立足乡村的原则,强调前瞻性与实效性相结合,阶段性与持续性相结合,专业引领,能力转换,实践指导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等实践性特征。针对乡村教师教学与教研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按照问题诊断―通识研修―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体提升,共六个模块的课程设计方式进行培训。例如:为落实“研课磨课”环节,积极贯彻汨罗市“送教下乡”培训的 “三以原则”:课堂研磨,以学定教;培训实施,以研促训;人人展示,以评促改。培训者按片区分小组进行校本指导,要求“个个参与、人人展示”,使每一个学员都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校本研修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问题-设计-实践-反思”四个环节,与“送教下乡”培训的模式殊途同归,极其吻合,按照理论指导实践,反思总结后再实践,再提高的研修过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求短期行为,但求持续发展,着力帮助农村教师营造终身学习、校本发展的良好环境,引领农村教师结成专业发展的跨校联盟和常态的教学教研共同体。

六、让“送教下乡”的培训课程与“校本研修”资源对接

汨罗市的“送教下乡”培训项目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驱动、以案例为载体,设计和实施好一系列着眼于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活动,以实践课程为主体,省级专家引领和一线骨干教师示范,全体学员参与,开展研课磨课、学术沙龙、岗位实践、校本论坛为主要方式的培训,并把师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才艺展示、信息技术等课程都编排在培训过程中。

教师培训的教W资源是师资资源和课程资源在培训活动中的动态表现,通过培训者的有效选择和使用,使得师资资源和课程资源从“静态”变为“动态”。首先,教学资源由培训者与学员共同建构,在研修过程中重视课堂互动和师生对话,帮助学员建立新旧经验的联系。许多学员在培训期间感受到了“学习情境”与“工作情景”的联结体验,这种培训方式,可以从“仿真”状态有效迁移到“真实”状态,体现出培训的有效性。其次,教学资源体现学员之间共建共享。“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班级为学员建立了“学习共同体”,学员的课例、课件、心得体会都可以在班级QQ群和学习小组共享,这些认识和经验的分享,闪烁着教育教学领域的思想火花,其智慧在班级交流和应用中得到升华。最后,示范教学与研课磨课是教师培训的重要阶段,在这两个核心环节中,我们选取加工了许多有代表性的资源。

七、让“送教下乡”的学员发展与“校本研修”成果对接

从知识的复杂性来看,教师培训要建立在对学员认知独特性的认识基础上,为学员提供获得知识的多种不同途径和机会,汨罗市的“送教下乡”培训活动拓宽了学员的研修视野,要求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五个一”:一节汇报课;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一份研课磨课记录;一次微创新教研论文;一堂微课视频。在“送教下乡”培训的五大项目九个班级的600名学员中,通过说课、微课展示、小组赛课等多种形式,累计完成研磨课560节次,评选优质课75节、精品课40节,组织专家讲座21次,生成“微案例、微故事、微视频”等资料436份,形成了培训理论、案例、游戏、故事、文本、PPT课件等学习成果,使学员的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与学校的的校本研修成果对接起来,汨罗市将这些资源打包或者刻制光盘,免费下发到各个中小学、幼儿园,为它们提供了校本研修的第一手资料,最终实现了帮助乡村教师,帮助乡村孩子的目的。

在2016年省、地、市级教学竞赛中,汨罗市第二中学熊立红老师参加湖南省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以第1名获化学课一等奖。汨罗教师参加岳阳市“金鹗杯”教学竞赛,有6个学科获一等奖,居岳阳市前列。汨罗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奖选手80%是参加了“送教下乡”培训的学员,充分证明了我们的示范教学与研课磨课是卓有成效的。

2016年12月3日,我们组织600名参训教师,齐聚在汨罗市电影院,参加了“总结提升”的培训,湖南省教育厅国培办黄佑生主任亲临现场指导工作,由五个项目的部分参培学员作为代表,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分班级、分科目,采取文艺节目、朗颂、师生同台讲故事、PPT课件展示、视频汇报等方式,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了各班的学习成果,特别是初中班主任培训项目班级,通过对“乡村特色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家校沟通策略”等问题的研究,使参培老师在“班会课如何上?班级活动如何组织?”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在总结提升的环节中,汨罗市红花乡露水坡中学的李美英老师和班上的学生同台讲述教育故事,就很好地诠释了教学相长的内涵,整个活动受到了省国培办黄佑生主任、汨罗市教育局领导、学科首席专家和全体学员的高度评价。

八、让“送教下乡”的财力保障与“校本研修”经费对接

汨罗市本级财政,严格按照教师工资总额的1.5%拨付教师培训经费,学校按不低于公用经费的8%列支培训经费。同时,本地教师培训经费与“国培计划”专项经费,均归口管理、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在经费监管上,汨罗市教育局牵头建立了专项经费跟踪审核制度,做到了年初有预算规划,年中有督查指标,年终有考核奖惩,为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切实保障。2016年我们争取财政专项资金400余万元,在汨罗市教师发展中心兴建了一栋培训楼,竣工后投入使用。投资4300万元建设好了全市中小学的“三通两平台”(班班通)工程,大力提升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使乡村学校的校本研修驶入了互联网时代。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篇(6)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培训实效性为工作重点,以“聚焦高效课堂,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目标,以提升师德修养、研修教师专业标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研修高效课堂模式、研修专业技能、推动读书活动等板块为主要内容,创新培训模式,优化管理机制,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师资保障。

二、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

三、培训目标

培训中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有效学习评价”为主题,通过多种培训形式,紧贴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切实提高校本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结合“微课 ”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以及对“网络同步助学”资源的研究、整合和使用,增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使用业务水平。

(1)实践性知识的校本研修。以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切入口,抓住师生沟通与交流、课堂组织与管理、教学设计与实施、作业布置与反馈、听课评课有效学习评价等教育教学基本环节,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改进,最终达到丰富教师教育教学智慧和提高课堂教学机智的研修目标。

(2)发展性知识的校本研修。围绕师德修养、教师礼仪、人文艺术知识、科学技术知识、保健知识、自我发展规划、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开展校本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师德修养、学识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以高素质的教师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3)研究性知识的校本研修。通过开展以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反思研究等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修,帮助教师理解、接受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知识和方法,并主动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去解决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校本培训进一步推进以好于学习、善于研究为导向的教研组文化建设。

四、培训内容

由学校统一实施组织,紧紧围绕“有效学习评价”主题,围绕“网上晒课”、名师教学、读书活动、专家讲座等板块进行专题研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第一板块:以网上晒课为平台,展示“有效学习评价”。

1.“微课”技术的培训与指导。

2.培训形式:专家报告、观看实录、视频制作。原则上每位教师都要摄制一节“微课”,摄制或者研备一节“优课”。“微课”、“优课”并分别在20xx年9月1日和20xx年11月1日前上传在校园网上。

第二板块:以名师课例为抓手,辐射“有效学习评价”。

1.名师的课虽然设计迥异,风格不一,但是无一不把“有效学习评价”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通过观摩学习名师对学生学习多元化的有效评价,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与名师的差距。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

2.培训形式:案例研究、观看实录、仿课赛课、课堂再现。

第三板块:以读书活动为契机,交流“有效学习评价”。

1.主要目的:教师读书,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积淀自己作为一种特殊身份的内在专业底蕴,提升其专业素养,乃至整个生命价值,而不是为了呈现其身份所需的外在表征。有鉴于此,教师读书不能追求形式上的热闹,重在切合自身需要。总体要求是:有精有略,因需制宜;眼到心到,读到实处;言意兼得,读出真效。

2. 活动形式:开设读书沙龙、撰写心得体会。各校要结合实际,遴选优质图书引导教师阅读,从中汲取营养。培训期间可以结合主题,选择相关专业书籍,要鼓励老师们积极撰写读书心得,并将读书心得上传至学校校本培训“读书活动”专栏,并通过举办读书沙龙活动,让教师畅谈读书的收获,分享彼此的经验,感悟读书的乐趣。大力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五、培训考核

(1)校本研修参与录(由学校设计)。以课例研修为重点,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方式,包括教学与学习活动设计、实施、评价、改进四个方面。

(2)总结提升改进单(由学校设计)。教师个人填写,学校审核。包括主题活动、主要收获、效果评价等,引导教师对本学年校本研修进行实践反思与经验总结。

(3)每位教师摄制的“微课”或者“优课”上传到校园网。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微课;微格教学;师范生;教学技能

一、微课介入的缘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对于师范生而言,他们对教学模式的建构还处在初级阶段或未形成固有模式,比较容易接受新的理念与方式,因此对师范生进行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职前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目前全国高校对师范生进行师范技能培训的重要手段是微格教学。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师范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接受更多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为了让他们能够顺应时展的需要,不仅要让师范生尽量在入职之前突破传统教学的思维和观念,而且在微格实训中还要引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师范技能的训练中,将日益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实训中,培养学生紧跟教育前沿的思想意识,将他们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和展示。

什么是微课?目前国内的认识并不统一,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在线教学视频。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国内微课程实践的先行者胡铁生认为,微课是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受课时的制约和限制,微课主要应用在模拟实际教学技能的训练中。

二、微课的实施

微格教学是对师范技能训练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微课”又是逐渐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将“微课”引入微格教学不仅适应了微格教学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微格教学的质量,也符合不断更新的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由于微课是对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的阐释,以短小、精悍为特点,学生在模拟实际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学设计时,努力将“微课”与微格教学更好地融合,不断提高制作微课的教育技术和水平。具体实施步骤分为五步:第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自主选择一节中学课程,以便更好地、自由地、较有深度地发挥所学的知识,在实训环节中,更能松弛有度,游刃有余。第二,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潜心研究,精心设计需要做微课视频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第三,微视频的录制。虽然知识点和教学环节的不同,微课的技术表达也应有所不同,但是对师范生来说这个难度还很大,这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第四,录制完成后,以MP4、M4V、MP3、GIF等格式,将录制的视频输出为最终的视频文件。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每人手里都有一部智能手机,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将视频传到微信或QQ上。每位学生既可以对其他学生的微视频提出更合理化的修改建议,也要对其他学生的微视频提出的教学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参与。在微格模拟实际教学的实训中,每位学生都集老师和学生双重身份于一体,不仅可以精心设计自己的课程,而且还会努力做一个称职的“学生”,将自己转化为一个中学生,配合其他学生的教学实践,以期使微格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五,师生对整个模拟教学过程以及微课的运用进行整体评价,使教学相长在微格教学中充分体现。

三、教学反思

在微格教学实训中引入微课的教学模式,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考验。微课在我国高校的应用尚未普遍,更谈不上成熟,微视频、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等完整的微课教学资源尚未形成,教师也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在微格教学中,将微课和传统课堂教学互相融合、补充,更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接受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课程整合能力,尽量展示个性化的教学风采。接受传统教育方式成长起来的师范生们既要接受各种教学技能的训练,又要转变教育理念,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实训中,难度很大。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微课分为10类,分别为讲授类、练习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探究学习类,师范生在较短的微格实训中将这些微课类型较熟练地驾驭和运用也是不现实。但是信息化进程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课程改革也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高师院校在培养新课程合格师范生的途径上就必须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寻求高效培养策略,以培养出更多合格而优秀的师范生,为国家的基础教育输送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