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全科医学教学

全科医学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3 11:17:23

全科医学教学

全科医学教学篇(1)

[关键词]全科医学教育;临床医学教育;区别;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末,一些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渐成为这些国家及地区的主要疾病。慢性病患者的增多,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压力,急切需要政府、社会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全科医学应运而生。全科医学主要面向社区与家庭,是融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学等的一门综合性医学学科[1]。全科医学不仅是疾病诊治的研究,还是对疾病的病因预防、康复保健、人文关怀等一系列的研究。随着医学文化体系及医学模式的进一步发生转变,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为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该模式不仅认识到病人因素,还考虑到病人的环境因素以及由社会因素带来的对疾病的影响。全科医学于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入国内,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高等医学院校及三甲综合医院起步与发展[3]。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全国各地的基层医院对全科医生需求越来越大,出现了全科医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全科医学经过几十年的摸索与发展,我国培养全科医生的主要模式为“5+3”,即5年的临床医学教育+3年的全科规范化培训,还有基础医疗卫生人员通过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后获得全科医生的执业资格等培养模式[4]。想要培养出一名优秀的全科医生,全科医学的教育体系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教学的经验,总结全科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之间的区别,提出不同的看法,为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

一、全科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的区别

(一)教学的目的和对象不同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我们要清楚以下几个问题:我们的教学对象是谁,我们面对的学生基础水平怎么样,我们将培养出什么类型的学生等。临床医学专业性强、临床医学教育实用性强,因为我们培养的对象是临床医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二级或三级的医院工作,这些医院的病人大多数从基层医院转诊而来,他们的病情有的危重,有的疑难,这要求临床医生的临床理论知识扎实深厚,学以致用,从容处理这些疑难危重病人。而全科医学的教学主要面对的人群是全科医学生,无论是“5+3”教育模式,还是全科医学转岗培训方式,完成结业后服务的对象是社区和家庭,主要的工作任务是预防保健、疾病防治等,治疗的疾病多为一些常见病与慢性病。全科医学生要求掌握临床知识的广度,不要求其深度,整体上看全科医学生对临床医学知识的掌握度要求更高,对于一个全科医学教师来说,要求掌握临床医学知识更全、具备的教学能力更强,全科医学教师不仅要带动学生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帮助学员掌握分析疾病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影响疾病的环境社会因素,才能全面地处置病人、合理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不同

临床医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将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包括内外妇儿等各门学科的知识点。临床医学教学方式主要通过面授。临床医学教学首先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个学科的纵向知识,然后是学生进入临床科室见习、实习,进行临床医学实践。全科医学教学与临床医学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教学内容上的不同。全科医生培养一般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全科医学理论学习,主要内容为全科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肿瘤学、计算机基础等;第二阶段为内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皮肤科学、康复医学等临床专业理论学习;第三阶段为社区实践[5]。全科医学的教学方式也不同,虽然全科医学教学理念由临床医学教学发展而来,全科医学教学大多通过面授方式讲解理论知识,但是全科医学教学发展至今已数十年的历程,目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以病例导向讨论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翻转课堂学习法、全景式教学、慕课形式教学、社区学习等[6-9]。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备课时间,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课前预习理论知识、课间激烈讨论或者是辩论,最后通过老师的总结方式加深和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会快速轻松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这样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

全科医学教育的根本在于全科医学教学,教学的进步才有医学教育的发展。然而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政策倾斜、政府宣传,学校、教师对全科医学的重视力度,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等。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不足具体有以下方面。

(一)国家的政策支持

国家一直重视全科医学的建设,目前全科医学建设有长足的进步,但是一些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比如教学基地以旧改新、设备设施陈旧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全科医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全科医学发展初期没有更好的落脚点,全科培训基地选址偏僻,教学设施陈旧。在全科医学发展初期,人们的普遍认识是全科医学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从而全科医学的发展在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及医院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国家出面,国家加大资金的投入用于基础建设,并予以政策性倾斜,降低报考全科医学的考生录取门槛、毕业后定向工作等;需要政府对全科医学科的大力宣传,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全科医学前期建设投入是巨大的,全科医学对人类生命健康、社会进步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二)高校对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

部分高等医学院校比较重视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与投入,全科医学教育相对薄弱。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讲授方式仍然是全科医学教学的主流。以板书、幻灯片形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会存在诸多弊端,如学生不能抓住学习的重点、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容易遗忘知识点等情况。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理论课教师大多为中级以上临床医师经过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合格后上岗教学,教学过程或多或少采用临床医学教学思维上课,缺乏全科医学的全局观与大局观,影响全科医学的教学质量。全科医学教学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方式才可能使全科医学教育突飞猛进地发展。

(三)全科医学生的认识

全科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科认识不足,对全科医学的学习价值观理解不深刻,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没有很好的规划。有研究发现,定向全科医学生职业成熟度较低者所占比例占62%、成熟度较高者仅约13.0%[10]。由此看出,一门学科教育不仅要有对学生理论技能的培训,还要有思想政治的培养。全科医学的思想教育对一名全科医生尤为重要。全科医学生要转变传统的临床医学思维观念,学生需要热爱和充分理解全科医学这门学科,全科医学更多是服务于社区与基层,走家串户、建立健康档案,看似每天做的平凡的事情,实际是保障人类健康的伟大事业。

三、全科医学教育的未来发展与需要

(一)对全科医学教育事业的重视

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首先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教育事业的基础,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根据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建设多层级的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包括三级医院、县级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2010年6月国家印发了《关于发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计划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医学人才。2011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发展目标。经过正规系统培训以及定向性培养安排,目前全科医学教育初见成效。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根本,学科发展需要注重全科医学教育的师资培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新的学科发展之初,教师的作用尤其重要。全科医学师资的综合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全科医生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高校全科医学基础课教师、临床教师和全科教学基地教师。作为独立单位的教师,在承担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中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一些教师从未接受过系统、全面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且缺乏全科医学理念,不能很好地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全科医学思维。我们需要通过制订优惠政策、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引进全科医学人才等措施来加强对全科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肿瘤学、计算机基础等;第二阶段为内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皮肤科学、康复医学等临床专业理论学习;第三阶段为社区实践[5]。全科医学的教学方式也不同,虽然全科医学教学理念由临床医学教学发展而来,全科医学教学大多通过面授方式讲解理论知识,但是全科医学教学发展至今已数十年的历程,目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以病例导向讨论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翻转课堂学习法、全景式教学、慕课形式教学、社区学习等[6-9]。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备课时间,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课前预习理论知识、课间激烈讨论或者是辩论,最后通过老师的总结方式加深和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会快速轻松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这样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

全科医学教育的根本在于全科医学教学,教学的进步才有医学教育的发展。然而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政策倾斜、政府宣传,学校、教师对全科医学的重视力度,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等。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不足具体有以下方面。

(一)国家的政策支持

国家一直重视全科医学的建设,目前全科医学建设有长足的进步,但是一些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比如教学基地以旧改新、设备设施陈旧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全科医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全科医学发展初期没有更好的落脚点,全科培训基地选址偏僻,教学设施陈旧。在全科医学发展初期,人们的普遍认识是全科医学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从而全科医学的发展在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及医院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国家出面,国家加大资金的投入用于基础建设,并予以政策性倾斜,降低报考全科医学的考生录取门槛、毕业后定向工作等;需要政府对全科医学科的大力宣传,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全科医学前期建设投入是巨大的,全科医学对人类生命健康、社会进步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二)高校对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

部分高等医学院校比较重视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与投入,全科医学教育相对薄弱。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讲授方式仍然是全科医学教学的主流。以板书、幻灯片形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会存在诸多弊端,如学生不能抓住学习的重点、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容易遗忘知识点等情况。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理论课教师大多为中级以上临床医师经过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合格后上岗教学,教学过程或多或少采用临床医学教学思维上课,缺乏全科医学的全局观与大局观,影响全科医学的教学质量。全科医学教学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方式才可能使全科医学教育突飞猛进地发展。

(三)全科医学生的认识

全科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科认识不足,对全科医学的学习价值观理解不深刻,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没有很好的规划。有研究发现,定向全科医学生职业成熟度较低者所占比例占62%、成熟度较高者仅约13.0%[10]。由此看出,一门学科教育不仅要有对学生理论技能的培训,还要有思想政治的培养。全科医学的思想教育对一名全科医生尤为重要。全科医学生要转变传统的临床医学思维观念,学生需要热爱和充分理解全科医学这门学科,全科医学更多是服务于社区与基层,走家串户、建立健康档案,看似每天做的平凡的事情,实际是保障人类健康的伟大事业。

三、全科医学教育的未来发展与需要

(一)对全科医学教育事业的重视

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首先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教育事业的基础,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根据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建设多层级的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包括三级医院、县级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2010年6月国家印发了《关于发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计划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医学人才。2011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发展目标。经过正规系统培训以及定向性培养安排,目前全科医学教育初见成效。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根本,学科发展需要注重全科医学教育的师资培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新的学科发展之初,教师的作用尤其重要。全科医学师资的综合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全科医生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高校全科医学基础课教师、临床教师和全科教学基地教师。作为独立单位的教师,在承担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中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一些教师从未接受过系统、全面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且缺乏全科医学理念,不能很好地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全科医学思维。我们需要通过制订优惠政策、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引进全科医学人才等措施来加强对全科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争.浅谈全科医学概论教学的体会[J].青年时代,2016(21):173.

[2]汤志萍,黄婉霞,王富云.现代医学模式对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J].中外医学研究,2014(32):153-155.

[3]徐静,周亚夫,葛运运,等.国外全科医学教育和全科医生培训情况分析及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7):3155-3158.

[4]王良君.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9):5-6.

[5]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成果报告[J].大学(学术版),2012(4):84-89.

[6]齐殿君,张联红,王爽,等.“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社区为导向”全科医学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418-420,424.

[7]陈英,赵磊.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全科医学基本方法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8):195-197.

[8]杨琳琳,谢军,王大明,等.全景式教学在全科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7):847-851.

[9]陈沁竹,徐王国,王燕.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10):1013-1017.

全科医学教学篇(2)

关键词:全科医学;背景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338-01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

1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老年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成为日益迫切的问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的实施,人们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着医学专科的不断分化,对疑难重症的解决不断有所突破,但医患关系淡漠却成为越来越普遍的问题。DICON教授总结说:“任何国家的医疗保健系统若不是以受过良好训练的全科医生为基础,便注定要付出高昂的代价[1]。在我国,合格的全科医生十分匮乏,注册全科医疗科的执业医师仅有8万余名,占执业医师总数的4.3%。在重视基层卫生的国家和地区,全科医生一般可占到医师总数的1/3甚至1/2以上。而我国医学院校专科生毕业后大部分将走向社区和农村,通过全科医学教育对其未来从事的工作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

2当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2.1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医学院校中学生的全科医学知识教育普及程度不高,而医学院校目前仍是全科医学学术发展和人才教育培训的中心,这样根本不利于全科医师后备队伍的培养。大多数医学院校中没有建立全科医学专业,缺乏专职的师资培训队伍,主要任务落在了有经验的专科医师肩上,而这些临床兼职教师既缺乏系统的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又缺乏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经验,这样的培训教育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2],2012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建立中国特色全科医生制度作出了全方位的顶层设计,,确立了“一种模式、两条路径、三个统一、四条渠道”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因此,在高等医学院校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全科医学体系,建立稳定、高素质的全科医学教师队伍已经迫在眉睫。

2.2教学内容的现状和改革:目前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和培养模式仅是在临床医学专业上的调整,缺乏以新的模式为特征的全科医学的理念。目前,全科医学的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重复内容较多,教材更新速度较慢,明显落后于学科发展。应重新编写适合全科医学教育的大纲和实验大纲,精简教学内容,要求主讲教师坚持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为标准,分层次讲授,妥善安排教材内容[3]。此外,全科医学也应以当前实际情况为依据,修正原有教材的不足,逐渐形成全科医学专业特色、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的适宜教材。课程设置要考虑到整个基层的健康需求,服务特征及专业标准。将培养目标与所需知识与技术有机结合,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练习,培养成为具有职业操守、人文素养、学科综合、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能力要素有机融合的全科医生

2.3教学方法的改革:我国医学高校主要还是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甚至灌输为主,通常的填鸭式、一言堂等方法;它重在知识本身的传达,容易忽视学生个人兴趣、爱好、能力及个性,所以,总是使学生处于被动中,因而常常被现代人所诟病。

鉴于毕业生今后面临的对象为基层群众,工作的主要场所在社区,其教育应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并通过讲授与研讨式的的结合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新的教学方法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习惯,教会其学习方法,使其终身受益[4]。 在理论课教学中改进传统的课堂学习,引入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其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新的教学方法应该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2.4完善全科医学社区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实习是培养成为合格医生的重要环节,教学基地的建设质量将直接影响培训的质量。当前,全国各地的社区教学基地尚不能满足全科医学生培养的要求,不仅缺乏专业教师,也无规范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教学基地的规模上也远远不能满足培训的需求。因此,加快全科医学的培训基地建设是各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当务之急。

新的社区医学教育模式要求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区和家庭进行调查研究、健康教育、医学咨询等。通过亲身经历,从中体会其中的乐趣,进而适应新的医学模式下对全科医生的要求。努力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复合型全科医学人才[6]。 

参考文献

[1]孟群,解江林,吴沛新,等.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现状与思考[J].医学教育杂志,2005,(6):68-70

[2]梁万年,吴永浩,李蔚东,等.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位与发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4,7 (1):4-10

[3]俞爱月,周瑾,王岚,等.发挥高等医学院校优势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教学[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11):29-31

[4]李林.愉快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07):60

全科医学教学篇(3)

【关键词】全科医学教学;医用化学;教学研究

在全科医学模式下,要求全科医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因此对医学基础课医用化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用化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化学的学习,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的,都是极为重要的。医用化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与医学有关的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及技能,为医学各专业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本文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学生就业方向的特殊性及学生自身化学基础的情况,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实验项目的开设、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各方面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精选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医用化学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淡化化学学科的独立性,为医科学生理解生命过程中的化学过程奠定必要的化学基础。并围绕培养目标,本着必需、够用原则,立足于化学为医学服务,即以化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为中心,将化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平行讲解,为实现医学学科的专业培养目标打下较坚实的基础。如渗透压与人体电解质平衡关系、缓冲溶液与人体酸碱平衡关系,利用化学知识中的渗透压概念,从医学角度分析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如何维系人体细胞内外水盐平衡、体液平衡等生理现象,使学生从中体会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几年的理论教学后,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下内容还可以再讲述详细些:溶液的渗透压、缓冲溶液、溶胶和高分子化合物、烃及其含氧衍生物、含氮有机物。因为这些内容是医学生的后继课程,如: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的基础。

二、实验项目的设置和实验教学

医用化学的教学,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在实验项目的设置方面有针对性的开设了六个实验:“溶液的配制及玻璃仪器的洗涤”、“缓冲溶液的性质及pH测定”、“胶体分散系及其性质”都是实用性很强的实验,“硫酸铜的制备及结晶水的含量测定”、“阿司匹林的合成”既与学生的医学专业相契合,又能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合成的理解和实践。“有机分子模型的建造”则通过建造有机化合物的球棍模型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重要有机物的结构与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

实验教学中,课堂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思维方式、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带着问题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对于实验中的每一现象、问题,都要求学生如实地记录,如实地书写实验报告。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分析上下功夫,针对出现的异常现象、结果进行分析。

三、理论教学

(一)引导学生掌握适用的学习方法

现行的教育体制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接受方式上,不愿主动去理解;在对知识的掌握方式上,往往采用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所以大一的学生首要的问题是实现思维方法的转变,培养大一新生建立关联思维、发散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以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前,要先向学生介绍学习医用化学的方法,要求学生多记、多练、多问、多动手、多上网。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医用化学学习内容抽象、复杂,且难以理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得这门课程的讲授和学习都有一定难度。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性、高效性、简便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在医用化学课堂中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医用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使之发挥最大优势,将计算机模拟技术与医用化学巧妙结合在一起,向学生形象生动的演示和表达课程内容,以较多与医学相关实例帮助他们解决难点,掌握重点。但采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要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盲目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只有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多媒体技术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优势。

(三)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提问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通过提问式的引导,使学生主动摄取知识,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讲授每章节内容之前,教师先提出紧扣教学内容且与临床实践紧密相联的问题,诱发学生想象,启发他们思维。

教师每次课快结束时都给学生提供一定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课堂讨论,由教师答疑得出结论。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不仅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听课中的疑问,提高学生的课堂吸收率,而且还能检验教师的授课效果,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使教学双方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课堂教学。

(四)案例教学

作为医学生,对医学的相关内容自然很感兴趣。如果忽视教材中有关医学知识的讲授,脱离实际,仅仅就化学讲化学,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强化与医学关系密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突出化学在医学上的应用,联系化学应用于医学的最新进展,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基础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当然,在案例的选取时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内容要与所学知识有关,难易程度要与学习知识的深浅相关,篇幅大小与教学时间相适应。通过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最后还会归纳总结,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点。

参考文献:

全科医学教学篇(4)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 农村医生 医学人类学

随着近现代自然科学的进步,现代医学成为全球性医学体系,并使其源起的西方医学具备了全球性意义。相比之下,传统中国医学面临了近百年的挺废之争,说明医学体系不仅仅以生物医学的普适性规律作为其核心,更以其人文性而有了实实在在的灵性与价值和根植的生命力。故而医学需要在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定义中进行综合考量,并通过医学的地方文化性视角重新审视现代医学的地方性意义。因此农村全科医生培养即要面临此种新视角下的文化挑战而成为医学教育个新的内容之一。

一、医学文化与医学服务

医学人类学的观点认为,不同地方的医疗体系有不同的独特文化现象―某个社会的成员们共享的思考,判断和行为模式,因为引起疾病的原因可能是环境因素或病菌,病人的生理状况或他人恶意加害的行为,然而,起界定作用的却不是病人的身体状况,行为或有害的环境突发事件―这种种可能引起疾病的原因―而是病人自身的主观感受和判断价值。因此克莱曼认为:如果要使人们得到恰当的医学治疗,理解病人对疾病与治疗所持的观念就十分必要。而这种文化的特征,就是地方性疾病解释,需要把病患的主观感受做为医生服务不可或缺的部分来对待,而这就是医学的人文性,即医学以文化的方式对人给予尊重对人身体,精神,心理给予尊重和关照,因此西方希波克拉底强调“医生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上的”,而中国唐代药王孙思邈则强调“大医精诚”。由于病患自身的主观感受和价值判断将直接影响世纪的医学实践和效果,而主观感受和价值判断在不同社会的文化背景中具有主观意识上的文化差异性,因此医学实践将决定不同文化中医学体系将回答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既体现医学的人文性,所以医学服务因医学的文化性而必须要在地方性语境中体现价值,即通过医学服务的地方性而达人文化的医学服务。

二、农村全科医生培养与医学人文

农村是固定居住区成员形成的社会网络,不同区域间的文化,生活方式也因此区别开来。农村微环境,形成了一个微小的文化系统,其成员对疾病的解释和观念,防治的经验和技术等所形成的系数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因此社区服务需要以人文的视角展开,着手于不同的文化团体对农村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引发医患冲突。农村全科医生即为立足于社区,服务于社区的医务人员,农村全科医生需要掌握跨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极强的文化适应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应对不同的身心问题的求助,将医学科学技术及其医学文化融入社区,即自身需要濡化在社区的文化中,并促进社区对现代医学文化与传统观念或社区文化的融合,及促进现代医学观念和文化在社区的涵化,即所谓的将现代医学文化的全球性意义,发展根植为地方性意义,如此才能促进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带入社区,是农村全科医生扎根社区,服务社区,进而“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农村全科医生的医疗活动将面临文化适应的挑战,同时社区成员也会对农村全科医生所持有的医学技术和观念产生不适应和抵触,及产生文化冲突,导致医疗活动失败或者医疗活动减效,进而可能增加纠纷和不信任。农村全科医生在文化和观念上将处于被包围的境地,进而在冲突中成为弱势,使其医疗活动的管理和运转变得极其不稳定。所以医患双方在社区的交互,需要农村全科医生在医学人文领域有较强的处置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利于工作开展。

三、如何开展农村全科医生的人文教育

针对农村社区机构面临的困境和农村全科医生工作开展的现状,笔者认为,只能通过农村全科医生的培养和提升才能解决此类问题,即农村全科医生培养必须注重医学人文教育。而这种人文教育并不是现成的教条和规范的灌输,也不是在教师课堂或者实习医院病房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在社会现实文化背景的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深刻的体验式把握,将人文医学教育的场景和文化背景作为农村全科医生除医学技能和理论学习之外的重要部分进行设置并付诸实践。笔者认为课通过以下几点来把握:一,去除医学唯技术主义的偏执,以医学的技术性和文化性双重定义树立人才培养的理念。二,在农村全科医生的培养目标中将人文沭阳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在人才规格的顶层设计上确立其地位和重要性。三,将社区文化的融入能力,现场观察能力,现场处置等能力的规训作为农村全科医生培养的实践内容之一,开设医学社会学课程,掌握基本的医学社会学研究和洞察能力,促进农村全科医生医学活动和医学文化传播的技巧和能力。四,将传统文化习俗,传统医学价值观,传统生活方式的了解作为选修课开设,增加其文化适应和能力和融入能力。五,制定教育规训方案和模式,必须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体验式过程为主要方式,展开医学人文教育,增加社区见习和社区文化相关的学习环节。六,制定相关的非笔试性考核方式,以强化和引导人才培养机制的走向和深度。总之需要在以现场为主的教育环境中,完成对农村全科医生医学人才素质的提升,才能真正促进农村全科医生走进社区,服务社区,扎根社区,解决社区医疗服务人才匮乏,社区医疗服务难以发展的窘境。

总之,众多教育理论和医学实践活动研究中,医学人类学在基层医生人文素质培养中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在当前现代医学突飞猛进的当下,需要增强人文医学素养以便深入社区,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居民,解决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些问题。希望此论证对基层医生的培养有些许启发。

参考文献:

[1]张亚斌,石凯,黄义玲,谢莎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及对策探讨[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01).

全科医学教学篇(5)

【关键词】全科医学;案例教学法;实践研究

全科医学是一个融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全科医学教育的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国外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早,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有四种教育形式: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知识教育、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全科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满足社区与家庭的基本医疗保健、卫生服务需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尤其适合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与推广。

1全科医学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并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经济学、管理学、 法学等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法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宗旨,根据教学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全科医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重点在于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呈现典型的临床案例,在教师的教学启示下,引导学生进入问病、查体、 设定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的模拟情境,引导学生的综合性医学逻辑思维、推理判断能力,在全科医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达到全科医学的教育目标。

2全科医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2.1案例的设计要突出特性

(1)典型性。案例不在大小,关键是看所选案例的内容能否展示全科医学的教学内涵,一个好的案例,必然表现一个明确的目标和鲜明的主题,通过案例的展示,引领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并能利用课程中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横向联系,案例的典型性能够达到强化教学行为的目的, 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快速吸收。

(2)真实性。所谓真实即该案例应当是来源于临床实际,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所学内容的理论体系,并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医疗实际活动中,分门别类地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临床实例,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便展开深入的讨论,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3)多样性。选择的案例既可以是正面诊断、防治的范例, 也可以是误诊的案例,既可以是有确切解决方案的案例, 也可以是有争议颇大, 解决方法不唯一的案例。这样多样化的案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一例误诊为胆囊炎、胆囊结石而导致死亡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案例,它所强调的是腹痛的鉴别诊断,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凸显急腹症与腹外疾病鉴别的重要,使学生的临床思维由局部向整体扩展,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全科医学工作的丰富复杂性,有助于开扩和提升学生的思考广度与深度, 避免产生单一化和模式化的固定思维模式, 培养学生的全科医学思维能力。

2.2案例的组织实施要科学合理

(1)恰当把握案例使用时机: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必须首先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对理论知识透彻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开展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达到教学目的。对诊断学、内科学等临床医学的教学,疾病的发病原因、机理、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基本知识的串讲是必不可少的,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只有在与传统教学法的相互补充中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2)恰当采用案例教学组织形式: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 根据传授知识、欲解决教学问题不同,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1)列举案例方式。这些案例较为简单, 能直接说明讲授的理论。列举案例的目的在于揭示现象, 说明问题, 举一反三,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2)讲评案例方式。讲评案例方式是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某一教学内容而对某一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强调相关规则的运用及医学逻辑推理过程,逐渐形成全科医学思维。(3)讨论案例方式。讨论案例方式是指对某一教学单元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后, 为了加强学习印象, 巩固学习效果, 检验学习水平而组织学生针对案例进行讨论的方式。通过对案例的讨论, 让每一位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独立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

(3)恰当掌控案例教学节奏:着重强调教学时间、内容与形式的掌控。由于学时数和课堂时间的限制,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对整个教学进度安排井然有序,还要求教师具有全盘驾驭的能力。要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医学理论素养解析问题,避免就事论事不得要领;课堂分析时,要控制课堂讨论的中心与主线,避免纷纭离题万里,及时提出关键问题,或调整思考问题的方向;适时归纳学生的建议或见解,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观点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还要在课堂讨论出现冷场或过于激烈时,适时介入,要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来分配讨论时间,运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有效控制课堂讨论的进程,争取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全科医学教学中运用案件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我们就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辽宁医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全科医学专业在校学生及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学员,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86份。

89%的学生认为案例法教学激发了学习兴趣,促使其带着问题主动地听课,主动地思考;93%的学生认为案例法教学能够提高理论知识的临床应用能力,有助于工作实践能力提高;84%的学生认为案例法教学有助于构建整体医学理论知识体系,为以后的全科医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92%的学生认为案例法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在全科医学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科意识、临床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为学生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学生尽早进入职业角色,满足社会工作岗位需求;同时也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给任课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推动教师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和改进教学工作,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医学事业是个飞速发展的行业,教师与学生的终生学习理念与习惯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在医学教育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华,祝善珠.中英美全科医学运行模式的比较[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6,4(3):177

全科医学教学篇(6)

关键词:辩论式教学;全科医学概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项目来源:湖南省教育厅课题[2010]243

1.辩论式教学的内涵及优点

1.1 辩论式教学的内涵

辩论式教学法是教师、学生就某一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分析、讨论、辩驳及总结,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辩论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收集资料,突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了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了理论知识面,也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与沟通。

1.2 辩论式教学的优点

1.2.1 提高课堂的吸引力,突出学生学习自主性辩论式教学从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锻炼自己;辩论赛中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大大超过课堂上教师教授的内容和课本信息,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地探索未知的能力;辩论式教学结合实践,将学生普遍关心的医疗体制改革等问题引入课堂,使抽象的制度原则转化成富有活力的热点问题,使理论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有效衔接;辩论式教学特有的创造性、挑战性、对立性特点正切合了大学生的思维特点,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把学生从“厌学”变得“乐学”。

1.2.2 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

辩论式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辩题的选择与设置,辩论后的点评与总结方面具有极大的引导性,不仅能够反映出教师知识面的宽窄,也能反映教师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另外教师需对辩论过程进行调控,在学生的辩论中发现新材料、新问题,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检视反思自身,优化教学理念。

2.在全科医学概论中开展辩论式教学的意义

全科医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学科,面向社区与家庭,其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讲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全科医学概论是全科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临床专业学生中开设全科医学概论,是医学模式转变及医学生就业方向转移的必然要求,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与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健康问题的全科医学处理,了解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和全科医生的角色,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为学生在毕业后愿意到基层就业,并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奠定理论基础。课堂教学中运用辩论式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技巧与增强学生的思维和应变能力,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在课前通过图书馆、网络资源和相关网站及杂志查阅相关文献,获取相关前沿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全科医学的浓厚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能为全科医学辩论式教学积累经验,促进辩论式教学在全科医学教学中的普及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3.辩论式教学在全科医学概论中的运用

3.1 辩题的设计及课前准备

3.1.1 辩题的设计

辩论式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结合教学要求和大学生知识经验、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辩题,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辩题的设计。首先,应注意辩题应能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又能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能引起学生思想共鸣,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其次,辩题观点应有较大分歧,使学生产生思维冲突,引领学生通过思考、推理、论证得出科学的结论。最后,通过辩论,能够促进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加强对全科医学概论基本框架的深入理解。我们曾在全科医学绪论、全科医学中医患关系沟通技能等章节开展辩论式教学,设计“我国将来的卫生事业是以全科为主,还是以专科为主”、“医学发展是以疾病治愈为主,还是以促进健康为主”等辩题。课堂辩论激烈,经课后反馈,教学效果良好。

3.1.2 课前动员和准备

在辨题确定以后,教师提前一到两周向学生公布,因辩题具有专业性,教师需对辩题进行初步分析,引导学生确立观点,同时阐明辩论的规则,并对辩论的形式、人员分组、程序等进行适当的安排。课后,学生根据题目查阅文献,分析、综合后确定自己的辩论观点,推选辩论代表。主辩人除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外,还要听取本组其他同学的意见与看法,抓住问题的关键,提出假设及结论,以便在辩论时能够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能有力地反驳对方辩手。

3.1.3 课堂辩论

由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双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之后,要求所有未参与辩论的学员积极进行讨论,此外,教师应该将一些被辩论者忽略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自由讨论,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虽然,在辩论式教学中,不可能每个同学都能参与表达,但是每个同学都能参与思考,如果学生能集中精力倾听别人要点、重点、漏洞,积极思考,即使不发言,思维能力照样能培养。

3.1.4 辩论的点评和总结

辩论的点评分为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学生评委在辩论准备和辩论中积极思考,发现辩论中的闪光点与不足,并分享自己在辩论准备中了解到的知识。

4.辩论式教学在全科医学概论课堂运用的思考

4.1 设计好辩题的规模,使更多学生参与辩论赛

辩论式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很重要。我校临床班学生采用大班授课,人数在150名左右,而一般的辩论赛,正反双方的辩手为3-4名,一场辩论最多8名学生参加。作为观众的其他同学在辩论前不能积极查阅文献和资料,在辩论中也难以深入思考问题,很难从辩论式教学中受益。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做法是:除去主持记录2名,评委5名,剩余同学分成正反双方,各推选10名同学做代表进行主辩,其他同学作为后备力量,双方代表依次阐述自己的论点和论据,其他同学可以随时补充己方观点或反驳对方观点并且在自由辩论发挥重要力量。在辩论赛中未发言同学在教师点评后以作业形式将课前准备材料及本次课堂心得进行总结。全体同学广泛参与在竞赛式辩论中,既能促进同学间的团队合作,又保证辩论参与的广泛性。

4.2 辩论的点评和总结

教师的点评和总结在辩论中起导向作用。在点评时,首先应该肯定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以及辩论中思想的闪光点。其次,对同学们的课前准备、立论角度、论据、创新思维及团队协作等进行点评,指出辩论内容方面的具体不足,并示鼓励。最后,对辩论内容进行总结,对同学们发言中的一些明显的认识错误予以纠正,深化同学们对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的理解与认同[1]。辩论的过程事实上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在辩论结束后通过辩论总结,能够使同学们对辩题的理解更加系统化。适时引导双方换位思考,认识到对方观点中合理和科学的成分,培养学生全面、辨证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4.3 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辩题的现实性

辩题除了具有可辩性,还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样才能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对同学们今后的工作才会有作用。因此,尽量让同学们共同参与到辩题的设计中来。让他们从感兴趣的现象或者问题出发形成辩题。另外,辩论式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能提高教学效果,同学们能够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如与案例教学法的联合运用可从案例中产生辩题,也能增加辩论的生动性和情境性[2]。

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储备,有针对性地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课堂教学摆脱空洞无味。

参考文献

全科医学教学篇(7)

移动通讯及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医学微课成为医学生未来自主学习和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章就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分析了在全科医学教育中实施医学微课的可行性,阐明实施意义。

关键词:

医学微课;全科医学教育;可行性分析

“医学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学习模式,在全科医生的自主学习与继续教育中将展现其独特的魅力,长远地促进全科医学的发展,解决全科医学教育所面临的难题。

1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现状

全科医学是指为个人及其家庭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个体化和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时,所运用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它主要研究社区中的常见健康问题、以及综合性地解决这些健康问题所需要的观念、方法和技能[1]。上个世纪60年代末全科医学在美国开始兴起后,全科医学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普及,1980年代末进入我国。全科医学自进入我国以来,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1988年,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医院建立了第一个社区居民全科医疗站。1993年,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全科医学在我国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1999年12月27日-29日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第一次会议,这标志着全科医学教育工作在我国的正式启动[2]。卫生部先后颁布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试行)》和《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这些使全科医生教育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此后,又有相关文件陆续颁布。尽管我国颁布了很多有关全科医学的政策性文件,但我国高校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仍处于明显滞后的状态。全科医学人才数量十分匮乏,质量也亟待提高,这些都是阻碍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瓶颈[3]。

全科医学教育面临着众多的问题[4]。首先,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薄弱,全科医生师资队伍中只有42%的教师其所学专业是临床医学,并且多数临床兼职教师缺乏带教全科医生的经验。其次,对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知识的教育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全国高等院校中只有少部分开设了全科医学课程,且选修课居多。再次,社区教学基地发展也不平衡。全国社区教学基地的数量和质量都远不能满足全科医师培训的要求。最后,基层卫生队伍庞大,未来全科医生培训任务非常艰巨。因此,大力培养全科医学人才,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新医改和医学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2医学微课的特点

2.1医学微课简介近年来,从风靡全球的翻转课堂中涌现出微课一词。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5]。与国内的微课相近,在国外也有KhanAcademy、TED-Ed视频资源等类似微课的网络资源。全国高校教师网培中心举办的微课大赛,使微课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和应用[6]。而“医学微课”就是以微课的形式来制作医学小课程,说明和解决医学问题。“医学微课”的大量涌现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医学的学习资源,大大提高了获得资源的便利性。

2.2医学微课的特点微课的特点众家说法不一,公认的是其服务于自主学习,兼顾移动学习的需求;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资源构成“情景化”等特点。微课以教学视频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组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7]。医学微课除具备上述通用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医学作为一门为人类服务的特殊专业,更明确了人自身的特点,极其鲜明的以人为直接服务的对象,不仅制作内容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还要做到医学知识理论的深入浅出和形象具体,此外,还涉及到医学伦理知识等。

3医学微课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发展可行性分析

3.1全科医学对医学微课的需求伴随着网络信息的迅捷发展,微博、微信和微电影等的出现,人们对移动微内容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传统意义上的医学课堂教学也出现了适应性的变化。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其研究的对象是人,这就使之与其它学科有着明显的不同。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和人民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加大,需要医学生掌握的医学知识越来越多,但是,医学生在学生时期所学习的知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只能应用到10%左右。这就要求医学生今后必须通过自主学习或继续教育以补充更多的新知识。全科医学教育更是迫切的需要医学微课系统的介入。

3.2医学微课用于全科医学教育的优势

3.2.1时间方便,地点灵活由于医学微课主要服务于自主学习,又同时兼顾移动学习。其每个教学知识点的内容少,资源容量小,每次学习所需时间短,具体学习知识点的进度和数量能够自行控制。所以,全科医生可以利用点滴的时间来进行需求性的自主学习。并且,医学微课可以在线或离线学习,也可随时随地开始或中止,它对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无固定要求,这与学生时代的课堂教育需要大块时间来进行学习完全不同。这种小、短而精的医学微课更适合全科医生的自主继续学习。医学微课的情景化教育也使全科医生乐于继续学习,进行自我提升。此外,医学微课线上学习中的互动环节,也极大方便了全科医生随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其临床工作。医学微课本身所具有的上述多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使之在全科医学教育中一经出现,必然会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3.2.2浅显易懂,易学易记医学微课资源构成具有情景化的特点。医学微课在制作时,就有明确的目的性、明确的教学设计、完整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此外,还附有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等。所以,医学微课虽然只是在线或离线的自主学习方式,但其营造了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全科医学教育中全科医生及基层社区医疗工作人员在应用时如在课堂一样,身临其境,容易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易解决之前所提到的全科医学教育中的问题。

3.2.3个性学习,资源丰富全科医生就职于基层医院或服务于社区医疗,要求他们在工作中具备全方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要跟上医学科学发展的快捷知识体系。但全科医生在传统的医学教育中所学的知识体系,在毕业时很多都已过时,只有少部分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而且每个全科医生对知识的需要也各不相同。但医学微课恰好可以补充这一需求,按需学习,满足个性化需要。同时医学微课网络学习资源丰富,可以自由下载,大大地满足了全科医生对知识的提升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3全科医学教育中医学微课应用的现实意义对于全科医学生或全科医生而言,医学微课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因此,医学微课在未来全科医学教育中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8]。在庞大的医学信息中,医学微课的实施必将给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继续深造学习起到良好地推动作用。但适合全科医学生或全科医生进行学习的全科医学微课还处于极其缺乏的状态,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力开发这方面的资源,以便于更有效的为全科医学教育服务,为基层卫生事业人才的培养发展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谢庆文,施榕.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探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8):75-76.

[2]张文康.统一思想锐意进取开创全科医学教育新局面———张文康部长在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卫生人才,2000,16(1):4-6.

[3]黄星,韦波,张海英,等.构建系统化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6):633-635.

[4]刘小平,路孝琴,黄亚芳,等.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的问题与建议[J].继续医学教育,2010,24(6):4-6.

[5]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5):26-32.

[6]全国高校教师网培中心.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EB/OL].

[7]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