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管理工作交流材料

管理工作交流材料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4 15:13:45

管理工作交流材料

管理工作交流材料篇(1)

2004年开始,我们大力推行“四制双联”(报告登记制、定期汇报制、目标管理制、民主评议制,县内联建、县外联管)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创新工程,有效地解决了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等突出问题,推进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着眼管活,实施“双联”,建立健全组织网络

农村党员的外出流动,决定了对其教育管理方式必须从静态封闭式转变为动态开放式。为此,我们力求建立起反映灵敏、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开放性立体型动态管理机制,对农村流动党员进行安“家”落“户”,让他们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

1、县内联建,形成“三位一体”管理网络。县内联建的主要办法和目的就是,在本县范围内构建县委组织部、基层党委、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管理机制。通过县委组织部宏观管理,基层党委和支部抓日常工作落实,形成对农村流动党员的“一体化”管理。首先,在本县范围内建立起“卡、站、库、中心”,构建县、乡、村三级流动党员联建联管立体管理网络。目前,村级为每一名外出流动党员建有信息管理卡,乡镇建有流动党员管理站,并配备了微机,并建有乡镇流动党员流动分布网络图和组织管理网络图。县委组织部建有全县流动党员信息资料库,将全县1700多名农村流动党员资料分类输入微机,进行动态管理;同时专门建立“黄梅县流动党员网络教育管理中心”网站,定期及时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实行流动党员远程教育,为外出流动党员开展活动提供平台。其次,建立驻外党组织。我们突破“单位建党组织”单一模式,对县外流动党员,按照全县流动党员的分布及从业特点,区别情况建立驻外党组织。一是帮建。对在同一地区从业党员较多,统一建立党支部。分路镇根据本镇党员流入江西九江相对集中的实际,建立了驻九江赣北大市场流动党员党支部。并推选了一名思想品质好、带动能力强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镇党委书记亲自把驻外党支部的牌子挂到了省外,并送去了学习活动资料。二是派建。对驻外企业(公司)固定,且党员较多,派驻党支部书记依托企业(公司)建立驻外流动党支部。大河镇把一名原镇企管会的党员干部派驻武汉,任驻武汉建筑公司党支部书记,负责全镇从事建筑行业的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三是联建。对党员人数少、驻地比较分散的,按照驻地相邻、行业相近、便于管理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或党小组。全县已在县外建立驻外党支部19个,党小组22个。同时,在本县乡镇之间流动的670名农村党员,也落实到了非公有制企业和街道社区党组织。

2、县外联管,形成“双向互动”管理机制。对分散外出,且外出地党员较少,不便建立党组织的实行流出地和流入地联合管理。一是对党员单独外出,时间在3个月至6个月的,或时间在6个月以上,不便转移正式组织关系的,发放《流动党员管理手册》,证明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地或单位党的组织生活;二是对党员外出务工或经商活动,有固定地点,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使用党组织关系介绍信,转移正式组织关系,接受外出所在地或单位的教育管理。针对“托管”较难落实的问题,我们积极与外出流动党员联系,通过对其单位或所在地党组织寄发流动党员管理信函,帮助联系流入地党组织为外出党员填写《流动党员管理手册》和接收参加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活动等,形成了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双向沟通反馈、密切配合、共同负责的双向管理机制。目前,我们与300多名单独外出、不便于管理的党员进行了联系,寄发《流动党员管理手册》260本,并向外出党员所在单位或所在地党组织寄发信函,收到回复130多份,较好地掌握了流动党员思想工作情况。

二、着眼管实,推行“四制”,完善教育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适合流动党员特点的教育管理制度,是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基础。为此,我们贴近实际,全面推行“四制”。

1、推行报告登记制,把外出流向掌握好。我们要求党员外出及时向所在支部报告,说明外出的原因、时间和去向,支部按照“流动党员登记册”的要求,对外出党员的外出时间、去向、从事行业、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逐项进行登记,建好流动党员档案。为了做好登记工作,全县印制流动党员登记表15000张,流动党员信息管理卡5000份,流动党员登记册1200本,《流动党员管理手册》12000本,保证了每名农村流动党员有登记表、有管理卡、有手册。在全县统一部署下,对流动党员以乡镇为单位,村支部上门入户进行全面登记,共建立流动党员信息管理卡3700份,发放《流动党员管理手册》1100多本。

2、推行定期汇报制,把外出状况把握好。我们要求流动党员每半年至少与村支部联系一次。为了畅通联系渠道,各村支部为每名流动党员确定了联系责任人,负责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及时传达有关精神,并作好登记。全县共确定流动党员联系责任人951人,村支部班子成员占95%以上,通过党员的思想汇报,有效地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

3、推行目标管理制,把党员责任落实好。根据外出党员的实际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确定年度工作目标,通过交任务、压担子,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流动党员的积极性。蔡山镇为党员提出了“提供一条信息,引进一批项目,奉献一份爱心,带领一批群众致富”的“四个一”工作目标,下新、苦竹等5个乡镇分别向流动党员寄出了《致外出流动党员一封信》,制定了十项目标,由外出党员从中选取三项,蜒螺地村5名外出党员选择为村宜兴陶瓷有限公司提品销售信息、引入资金;五祖镇3名外出党员在打工的同时,不忘组织交给的任务,联合引进外地客商到村办厂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

4、推行民主评议制,把党员形象树立好。我们将流动党员纳入党员民主评议体系,按照“五评两票三公示”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要求,对外出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完成各项任务、“双建双带”活动情况、缴纳党费、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情况进行实绩公示和认真评议。在评议过程中,我们坚持外出党员回乡评议制度,对因客观原因不能回家参加评议的,由联系责任人通报其外出情况,反馈评议结果。近年来,全县共有2000多名农村流动党员回乡参加了党员民主评议,其中,300多名被评为优秀党员,20名外出党员的创业事迹在县电视台进行了宣传报道,37名外出不报告、不汇报,不履行党员义务,组织观念淡薄的党员被评为不合格党员,并作出限期改正的处置。

三、着眼管好,加强服务,扩大教育管理成效

在推行“四制双联”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流出地党组织教育管理为主,实施“外出务工--建功立业--回乡创业”的三步走战略方针,坚持把教育好、服务好和引导好流动党员放在第一位,努力使流动党员奋发有为,确保流动党员出得去、立得住、回得来。

1、营造环境,让流动党员“出得去”。一是鼓励党员走出去。有针对性地印发了《黄梅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暂行办法》,将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接转、组织生活、评议监督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支持和保护党员合理流动。二是有组织送出去。及时为外出党员提供劳务信息服务,以流动党员管理站为依托,及时收集、整理、全国各地就业信息1200余条,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劳务输出1100多人。三是为外出党员排忧解难。各村党支部及时了解外出党员的实际困难,并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使外出党员安心在外务工。

管理工作交流材料篇(2)

过去的一年宁乡十三中是丰收的,我校二本第一次划线上线人数达144人,超年初目标69人,加上省外艺术二本上线人数达到168人,创下了宁乡十三中建校史上新的辉煌;过去的一年宁乡十三中是快乐的,我校已成功通过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我校督查,成为市示范性高中,并通过省示范性高中评估的初检,同时还获得了市级以上荣誉12项,学校文学社继评为省首届优秀校园文学社团,又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学社团五十佳;过去的一年宁乡十三中是幸福的,学校政通人和,全年无一起安全事故,学生基本告别了打架、骂人等不良行为,创设了优雅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面对一年来十三中的成功,我们冷静思考,这些荣耀恰是我们对“兴办人民满意教育”宗旨的承诺,恰是我们“让每个学生享受平等教育,让每个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让每个教职员工愉快地工作,让每个教职员工幸福地生活”的办学理念在实践中的升华,下面我就十三中学校管理方面的些些许许谈点肤浅的看法,权作抛砖引玉吧。

一、思想统一是坚定信念的源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思想会指引事业向正常的轨道发展,能够促进事业的更高跨越。同样,一所优秀的学校亦需要正确的舆论来导向。

首先,全校上下统一认识,树立学校发展的幸福观。我们在学校教职工大会上多次向全体教职工阐释,尽管学校存在资金缺口,负债累累和由此带来的一些矛盾等现实困难,但是作为一所整体搬迁的新校,有着县委、县政府重视,教育局政策扶持等优势,学校会争取一切可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超常规的发展,学校的困难是暂时的,希望是永恒的。老师们现在都能爱岗敬业,在别的学校为留不住优秀教师而担忧时,我校没有一个教师申请调往别的单位,确保了教师队伍的稳定,为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次,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构建教师工作的幸福观。教师的健康持续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没有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我们一再强调,教师的幸福不只是来自于工资和其它物质待遇,而应是一个综合体现。教师在人际关系和谐的工作环境中生活是幸福的;教师在有序的校本教研中进行教研是幸福的;教师与新课改成长是幸福的;教师在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中是幸福的……通过这样一些前沿思想的熏陶,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陈旧的幸福观,树立了新型的综合的“大幸福观”,从而在处理小家与大家、个人与集体的矛盾上,教师们都能摆正位置,辨明主次,以“学校利益高于一切”、“学校发展是个人幸福的保障”等观点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

再次就是从学生全面发展角度,构建教师业绩的幸福观。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最高追求,也是和谐教育价值的体现。学生的成长是全体学生全面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不仅是在知识上的积累发展,更应是学生能够和谐生存、和谐做人。我们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各项活动,让他们学有所长,在学习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成长。我们改革学生评价标准,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在我们的词语中没有“差生”,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平等施教,平等受教。全体学生都有所进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就是教师最大的幸福。

二、人本关怀是管理立校的源泉

以人为本,无论是作为一个口号,还是一种理念或一种管理方式,它都是符合人的心理需求的,它是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学生的情感纽带。我们认为坚持管理立校必须是以领导示范、人文关怀、民主管理为基础,努力在工作中让师生感受到发展上的关注,物质上的关怀,心理上的关心。

一是发扬领导的身先士卒表率作用,以人格魅力鼓舞人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众看干部”,这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道理。我们学校有一支锐意进取、刻苦务实、求真团结的领导班子,每个行政班子成员工作上爱岗敬业,业务上务实求精,作风上廉洁自律,要求职工做到的,行政领导务必先做到。例如每天早晨,行政人员中总有一个或几个先于师生在晨光中迎接一天工作的到来;校级领导每周必须有2个晚上与值日教师值通宵班,保证学生优良的学习环境;坚决杜绝工作之中的一切娱乐活动等等。

二是实行“民心”工程,以人文关怀感动人心。要想教职员工能够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到教育教学中去,学校一定要知其需,知其想,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幸福生活。我校考虑到很多教职员工因住房问题给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学校在经费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多方协商,筹措700多万资金,兴建了安居工程;又如每学期安排一次教职工全面体检,事虽小,但教师享受的是来自学校的关怀,得到的是健康;组织开展家校联谊会,由校长作学校工作报告,向家属介绍教职工工作情况、学校发展情况。并且学校事无巨细,处处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教师生日或是生病住院,学校都会发短信慰问或亲自登门看望,一束鲜花,一声祝福,一个蛋糕……但都能让职工充分感到学校的温暖,从而更加激发努力建设学校的责任心,教书育人的进取心。

三是实施民主管理,以主人翁精神调动人心。学校的管理不是“卡、压”,要走科学、规范、民主之路,要营造一种美好、信任、关怀、理解的和谐健康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每个教工愉快工作。学校充分发挥党组织和教代会的民主监督职能,在学校重大问题上,集体讨论,民主决策,交由教代会表决,形成决议后,再实施。学校开设了“校长信箱”,广纳良言,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学校还建立校务公开制度,成立了学校监审组,全面监督学校经费的使用;成立了学校经审组,每期期末对学校账目进行审查,将审查结果在教职工大会上公布。在物资购买上采取集体采购制,在用车上实行公务用车派遣制等,“阳光”理财,公开透明。近两年来,学校提质扩容,吸引了不少县内外才俊,我们在教师聘任上,坚持公正严谨、不唯资历、不论关系,只依实绩与能力,教师管理实行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创立人才数据库等管理制度。而在学生的管理上,我们也一改以往的“唯分数论”,实行班级、寝室星级评比制,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以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校的民主和谐健康氛围,真正做到全面发展、真正享受平等教育。

三、人才培养是内涵发展的源泉

首先是行政班子的建设。一所优秀的学校离不开一支强有力、善于创造、懂得欣赏、乐于协作的领导班子。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精英型”“服务型”的领导队伍。如通过保先教育加强队伍的自身素质,提高政治修养和领导修养;实行集体学习制度,每月集中定期培训,加大对自己部门工作的反思和总结;领导之间推行相互谈心制,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改进工作方法;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聆听专家讲座,更新理念;学校人事科加大对行政领导的考核力度,建立《宁乡十三中部门科室动态考核条例》,实行问责制,从资料的送交、计划完成情况、创造性开展工作等方面,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评价,这样形成层层有责任,事事有人管的良好运行机制,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干好干坏、干多干少都一样”的僵局,实行“庸者下,能者上”的竞争机制。

再就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倡导建设“学习型”的组织,注重校本培训和校外学习相结合,促进教师主动发展,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创设良好平台。首先是加强队伍思想政治的学习,全体教职工会的第一个议程便是组织教师的政治学习;经常开展对政策、方针、法规等的业务学习考试,从而在政治思想上保障教师的健康成长。其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我们实施了青年教师“六个一”工程,师徒结拜制,推行教学“六环节”活动,举办校内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等,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第三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相信,培训是教师最好的福利,我们聘请了县内外专家和教授来校讲学,也不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第四提倡自学,积极组织教研教改,每年寒暑假都布置了教职工假期作业,来期开学由人事科统一收缴检查评优。尽管学校经费困难,但一直鼓励教师参与教研教改,学校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的一切方便,目前学校共有科研课题7个。学校每年还召开教学与德育经验交流会,互相切蹉,互通有无。第五,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改革教师评价标准,实行过程与绩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宁乡十三中教师动态考核条例》的评价制度,在制度上规范,工作上评价,精神上激励教师,完全避免了凭主观印象评价教师的制度。

四、服务第一是管理高效的源泉

学校要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的功能,就要有服务精神,要把服务当成一种职责,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于教职工的幸福工作,服务于学校的快速发展。我们以师生是否满意为唯一评价标准。

为学生服务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努力为学生享受平等教育、实现全面发展创设良好舞台。如学校领导的24小时行政值班制;教育教学中的教学常规检查制、教师考勤制;学生评价的星级制;食堂的人本管理,热情服务;寝室的规范管理,住宿条件的改善;实验室、电教设备的充分利用;图书室的全天侯开放;社会实践活动学科兴趣特长小组和多姿多彩的文体科技活动,甚至学校环境布置和建设等都充分考虑适应学生成长,利于学生发展。版权所有

管理工作交流材料篇(3)

公安局戒毒康复基地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公安局戒毒康复基地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自国家禁毒委、公安部做出戒毒康复场所建设部署以来,**市公安局在省、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把建设戒毒康复场所作为戒毒康复工作的根本举措,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充分利用局属监所现有资源,统筹规划,理清思路,狠抓基础建设,尽快建成戒毒康复基地,探索了一条戒毒康复基地管理工作的路子,实现了员工生活社区化,教育培训学校化,康复劳动工厂化的目标。一、积极争取支持,立足现有条件,整合资源,尽快安置康复人员**戒毒康复基地工作受到了公安部和省委、省政府、省公安厅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公安部监管局张卫航局长亲临**进行指导,要求我们**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作为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模范戒毒所,在戒毒康复工作中也要走在全国前列,要尽快将戒毒康复工作开展起来。禁毒局杨凤瑞局长专门听取了我们**戒毒康复基地的筹建工作汇报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鲍绍坤,副省长陈芸,省公安厅厅长牛纪刚、副厅长李清等领导多次过问并到现场调研,决定将全省公安机关唯一的戒毒康复项目设在我市,依托强制隔离戒毒所建设,并在中央补助资金未到位前,省政府先行解决了400万元配套资金。这是我们**市公安局莫大的荣誉,是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充分信任,我们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党委把建设戒毒康复场所作为戒毒康复工作的根本举措,作为拯救生命、营造和谐的一个重要途径,想方设法,挖掘潜力,整合资源,高效有序抓好康复场所基础设施建设。市委书记刘可清、市长李建国亲临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市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为基地建设解决配套资金400万元。市公安局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公安局长陈加瑶为组长的福建(**)戒毒康复基地建设筹备小组,加强了领导,全力以赴推进戒毒康复基地建设。市公安局研究制定了见效快、耗资少的建设方案,积极筹措资金200万元,先行启动建设项目。市直监管部门全警动员,将局属五个监所资源进行整合。鉴于第二看守所与收容教育所相邻,为便于戒毒康复基地今后的管理工作,我们将收容教育所与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了置换,将第二看守所迁出,在第二看守所的基础上改建戒毒康复基地,从而使戒毒康复基地既与强制隔离戒毒所相邻,形成规模,便于管理,又使戒毒康复基地从强制隔离戒毒所中独立出来,为康复员工提供了不同于强制隔离戒毒的工作和生活环境。7月改建工程动工,仅用3个月时间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10月10日,戒毒康复基地开始运行;12月26日,福建(**)戒毒康复基地正式挂牌,并在民政部门注册为芗城区前景社区。二、以人为本,强化功能,营造拴心留人的社区环境在建设戒毒康复基地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历来重视人文关怀的优势和特点,重视康复员工身心健康,努力构建社区环境的和谐气氛,使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社区的人性化管理模式使康复员工重新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我们用较短的时间尽力改善康复员工的生活环境,完善社区功能,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社区环境。利用原第二看守所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约3700平方米的场所进行改建,将办公楼改造成康复员工宿舍。在社区内营造五个一环境即: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美化环境,在社区内植树种花,修建花台,建造绿化带,安装庭院灯,保持社区内四季树木扶疏,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与外面的社区环境没有区别,给居民(员工)优雅的感观和美的心灵陶冶,使他们从中得到珍爱生命的启示。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社区管委会对待居民(员工)平等公正,像父母对待子女、老师对待学生一样,尊重他们的人格,关爱他们的生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满足他们的正当需求,以人文教育管理方法增强他们的自尊,给他们营造一个安心、宽松的心理环境。一个育人的学习环境。在社区内设立教室、学习活动室、技能培训室等,定期举办禁毒法律知识、健康知识、科学和生产知识等讲座,组织学习时事政策,开辟学习园地、开办小广播站、自办小报,通过多渠道的教育学习和心得交流方式,引导居民(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常年举办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班,培养居民(员工)的谋生技能,增强他们自强、自立、自爱、自尊的观念,为他们回归社会打牢基础。一个怡人的文化环境。社区内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康乐球室、棋牌室、健身房、文化茶座、图书阅览室、影视娱乐厅、网吧等文体娱乐设施;在社区大门内外的墙上、服务大厅喷绘反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图画和励志名言、标语口号等;在员工宿舍区设置文化走廊,挂上健康向上内容的书法、图画等精美作品,从而使居民(员工)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一个舒适有序的生活环境。在社区内设置医疗卫生室、心理咨

询室、亲情招待所、超市、洗衣房、盥洗室、太阳能热水浴室等生活设施,并制定一日生活规范,从而为居民(员工)营造一个便捷、温馨和健康有序的生活环境。在草坪上,员工完成一天劳动之后三五成群地围坐着海阔天空、天南地北地聊天,好不惬意,此情此景俨然就是一个宁静的生活小区。三、科学管理,身心兼治,建立戒毒康复工作新机制针对戒毒康复人员是特殊病人的特点,我们积极探索生理脱毒、心理矫治和劳动康复相结合的戒毒康复新机制,通过社区化、人性化和企业化的管理,努力营造身心兼治、爱心感化、文化陶冶、社会救助的戒毒康复工作格局,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氛围,得到戒毒康复员工及家属的信任和欢迎。一是社区化管理。在康复基地,我们将康复人员视为居民,把他们称作员工。这些特殊居民,有的原来是强制戒毒期满人员,有的是社会上的吸毒人员。他们进入社区,必须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家属担保,社区居(村)委会、社区民警和戒毒康复基地审查同意,由五方共同签订协议书。康复基地通过协议方式对员工进行管理和约束,我们要求未经五方中的任何一方同意,都不得提前解除康复协议。戒毒康复期限一般为1-2年,期限届满后可视康复情况商议续签协议。为了使康复基地成为康复员工的温暖之家,我们设立了前景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警务室,并由社区员工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居民自律委员会,建立了《居民守则》、《社区安全管理》、《出入社区登记》等10项规章制度,引导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达到集中管理与民主管理的有机统一。管教民警从细节入手,与康复员工零距离接触,打成一片,让员工觉得是自己在管理自己,是我自愿来康复戒毒,从而消除了他们内心的逆反心理。同时,注重营造外紧内松的人文社区氛围,做到大封闭下的大开放。大封闭是指康复员工不能随便出社区大门,外出必须请假且严格请假条件,严防流进社区。大开放是指社区式管理,社区内功能齐全,康复员工可以在社区自由活动,可以谈恋爱、结婚,家属可以来陪住等等。同时,寓教于乐,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两次给员工集体过生日,安排小礼物和蛋糕点心等,在基地的多功能娱乐厅组织员工唱歌、跳舞、表演节目,使社区居民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二是实行等级化管理。康复期间实行分级管理,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特级四个级别进行管理。建立计分考核制度,根据计分考核情况可以晋级、留级或降级。一是初级(培训期,3个月):进行生理脱毒、体能恢复、心理矫正、适应性训练,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劳动技能培训等。二是中级(适应期,半年):主要安排在基地内劳动康复。三是高级(自理期,一年):除在基地内劳动外,白天可以由戒毒康复基地统一组织到周边企业学习培训,根据个人特长、爱好,学到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为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晚上要求回基地住宿。四是特级(回归前准备期,3个月):可以安排到基地以外的企业就业,进行回归社会前适应性训练。三是实行企业化管理。为了培育康复员工的劳动热情和生产技能,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信念,我们多方努力,主动联系,积极引进生产项目,与**跃庆彩印有限公司合作办厂,厂方投入400多万元,建成四个车间,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组装6条生产流水线,生产已成规模,产品出口欧美地区。基地与厂方签订合作协议,若生产量不足,厂方承诺保障每名员工每月600元的最低工资,超过部分按实际劳动量支付计件工资。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确保生产安全有序运行。现在员工每月生产收入近800元,用劳动收入保证员工的伙食费、医疗费、津贴、文体活动、生日晚会等费用,每月伙食费标准300元,初、中、高级三个阶段还分别发给津贴100元、150元、200元。有效地解决了戒毒康复员工自食其力的问题,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虽然他们领到的津贴不多,但这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汗水换来的,他们感到很实在,在员工中形成劳动为荣、好逸为耻的良好风尚。一年来,我们朝着员工生活社区化,教育培训学校化,康复劳动工厂化的目标,积极努力,大胆尝试,取得初步效果。一是员工安心。康复基地创建一年来,先后安置了82名自愿进入前景社区的康复人员,其中17名协议期满回归社会。目前基地还有65名员工,其中有58名签订了二年的康复协议。他们思想稳定,工作安心,生活有序,精神面貌良好。今年4月,康复员工黄其福父亲病危,我们专门派民警陪同他回家看望,并送上200元的慰问金,他父亲躺在床上流着眼泪对黄其福说:政府对我们这么好,你回去一定要听民警的话。他父亲去世时,我们康复基地还送了花圈和慰问金,黄其福倍受感动,办完丧事后他自己马上回到基地。康复人员邱某在生理戒毒后担心自己复吸主动要求到前景社区生活,他说:要彻底告别对的心理依赖,我自己根本做不到,只要一看到那东西(指)我就忍不住,只有到了这里,我才觉得安全,只有在这里,我才觉得自己象个人,我渴望自己是一个健康的人,渴望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我衷心感谢国家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给了我们一个与完全隔绝的空间,躲避诱惑的安全港湾无毒的净土。邱某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出了前景社区里很多人的心声。目前邱某在民警的关心和教育帮助下,身心获得康复,逐渐走上正常人的生活轨道,并收获了一份甜美的爱情,他于今年3月份申请出去结婚,婚后在妻子的支持下继续在前景社区康复,并且当选为社区居民自律委员会的会长。二是家庭满意。康复基地运行以来,有许多员工的父母或配偶前来探望和陪同,他们目睹亲人在这和谐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真切感受到亲人的康复成效,无不交口称赞,满意而归。目前已有6对员工结婚,其中3对男女双方都是康复员工,基地为他们举行隆重而简朴的婚礼,胜似亲人的祝福让他们铭记于心,目前还有6对员工正在谈恋爱。女员工王惠娜因吸毒屡戒屡吸,丈夫失去希望与其离婚,经过基地的康复生活,她丈夫看到希望与她复婚。她在日记中写道我感谢政府为我们开办了这个社区,让我们从生理到心理能够更好地戒除毒瘾,更快地融入社会。员工陈纲吸毒已十年,多次进出戒毒所、劳教所,就是戒不了,他父亲来基地看望后,非常高兴地说有这样的环境,把儿子放在这里,我一百个放心。今年春节,为了充分体现对康复员工的人文关怀,我们大胆决定让员工全部回家与亲人团聚,感受亲情的温暖。60名康复员工放假3天回家过年,其中57名员工按时回到基地,其他3人在父母的劝说下稍后也回到基地继续康复。可以说,戒毒康复基地让绝望的父母又燃起了对孩子的希望,仿佛让他们找回了失去的孩子,充满了失而复得的惊喜,他们对戒毒康复基地的工作非常支持,全力配合。三是社会反响良好。基地运行一年来,有效地减少了社会上吸毒人员的违法犯罪,提高了戒断巩固率,促进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各级人大、政协、学校、医院、社会团体和省内外兄弟单位30多批次前来考察参观,对基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生活环境给予肯定和赞扬。中央、省市电视台先后对戒毒康复基地进行宣传报道,央视十二套《法治视界》栏目以心灵社区为题进行专门报道,省内外、香港等地吸毒人员本人或亲属打来电话咨询前景社区情况,主动要求前来社区康复。来自安溪的吸毒人员吴圣贤(女,25岁),由于吸毒多年,曾到省内外多家戒毒所戒毒,未见成效,她父母感到非常困惑,从互联网上了解**戒毒康复基地后,动员她来**戒毒,虽然她是聋哑残疾人,日常生活与他人交流有困难,但我们还是热情地接纳了她。经过1个月的精心治疗,哑吧女很快就脱毒康复了,她父亲来看望后,非常高兴,动员其女儿留在社区康复至今。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继续推进戒毒康复场所项目建设。福建(**)戒毒康复基地已落实建设资金1220万元,其中中央基建补助420万元,省、市各投资400万元。目前,两幢康复员工宿舍楼今年11月底封顶,明年3月底竣工投入使用,宿舍楼建筑面积5422平方米,床位320张,按2人一间标准房进行配备。同时,经芗城区政府同意,在基地西侧征地80亩,用于戒毒康复基地扩建用地,现正在办理征地手续。二是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不断探索戒毒康复工作新模式,努力提高戒毒康复工作成效。三是创新戒毒康复基地功能。戒毒康复基地同时又命名为芗城区前景社区,目的就是要增加基地的社区戒毒康复功能,依法接收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以便节省社会资源,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管理和提高戒毒康复工作的成效。四是解决戒毒康复员工低保、医保问题。争取把戒毒康复员工列入低保及医保等社会保障。我们在国家发改委资金到位之前,自力更生,不等不靠,通过改扩建现有场所,先行开展戒毒康复工作,接收了一批康复人员,积累了管理经验,从中看到了戒毒康复场所工作的光明前景,对戒毒康复工作充满了信心。新的康复大楼建成后,我们将加大安置力度,扩大安置范围,将安置对象从**扩大到全省,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大工作力度。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按照会议的要求,虚心汲取兄弟单位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把戒毒康复场所建设好、发展好,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管理工作交流材料篇(4)

 ——昌吉州教育局加强中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校德育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平台。近年来,昌吉州各中小学坚持把班级德育作为学校“大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班级德育工作机制、加强班级德育队伍建设、改进班级德育工作方法、拓展班级德育工作内涵,有效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升了教书育人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行政推动,完善班级德育工作机制

近年来,我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班级德育工作,坚持把班级德育作为常规工作来抓,不断完善班级德育工作机制。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在州、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成立思政科、学校成立德育处,实施德育工作校长“一把手”工程,明确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健全团队组织、学生会组织、班委会组织、各类志愿者服务小队等学生自主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班级德育管理网络,从而形成了校长亲自抓,德育主任具体抓,班主任时时抓、学生自我抓的德育工作局面。二是同步安排落实。州教育局每年下发的《德育工作要点》,单独对班级德育工作做重点安排,每年都要开展一次以班级德育为主题的州级经验交流现场会。同时,建立了班级、班主任及学生考核制度,将学生日常行为、班级及个人卫生等小学生一日常规的落实情况纳入到对班级管理的综合考核,并作为班主任量化工作的重要依据。三是大力表彰激励。每年,我州都对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以及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进行评选表彰,近三年,共表彰了优秀班级185个、优秀班主任280人次、优秀班干部250人次、三好学生770人次。特别是2012年,我州出资120万元对先进学校、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通过大张旗鼓的表彰,进一步激励了广大班主任和教师教书育人以及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二、强化培训,加强班级德育队伍建设

加强班级德育工作,德育队伍素质是关键。近年来,我州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的专业培训,着力加强班级德育队伍建设。一是打造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通过实施师德教育、名师培养、激励奖励、青蓝工程、创先争优等教师文化工程,采取专家讲座、国培骨干、校本培训、外出考察等方式,着力培养一批政治佳、人格佳、管理佳、育人佳、班风佳、威信佳、学风佳、师生关系佳、教学成绩佳的班主任队伍。2012年,我州选送28名班主任、德育骨干赴福建培训,并把德育骨干培训工作纳入援疆省市培训规划。今后,我州将每两年组织一期德育骨干福建培训班。近三年来,我州共选派300余名班主任参加国家和自治区级的专业培训。二是抓好班级任课教师队伍。各学科教师都担负着渗透德育的重任,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班级德育工作者,我们要求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以教材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同时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德育工作,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并将学科教书育人成绩纳入班级学期德育工作质量考核量化。三是培养专业化的德育辅导员队伍。我州各学校都建立了德育辅导员队伍,辅导员分担不同的职责,在校园和学校关键部位实行动态管理,监督纠正学生言行,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安全行为习惯等,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心理、行为等疏导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育人质量。

三、创新方式,不断改进班级德育工作方法

一是深入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教育内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面对不同班级的学生个性特点,认真研究学科教育以内隐的、随机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处理“晓理”、“激情”与“导行”的关系,在传授知识、培养素质、发展能力过程中,通过形象感染、情感诱发、观念形成等途径,渗透教育情感和德育内涵。二是积极开发地方、校本德育教材。要求各校坚持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开发适合本校使用的校本德育教材,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诵读经典诗文,诠释中华文化,规范学生言行。如昌吉市三小开发了读经典书、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系列校本课程(1套34册) 、呼图壁县一小开发了书香伴我伴成长经典与我同行(上、下册)校本教材等。目前,我州各学校已开发德育教材百余册,其中7所学校的8个校本教材在2012年自治区优秀地方德育课教材评比中获奖,昌吉州教育局荣获优秀组织奖。三是不断加强班级德育课题研究。针对学生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积极开展了学生养成教育、特殊学生教育、问题学生转化等有一定实效性的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了班级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2012年自治区德育课题结题活动中,我州12个德育课题顺利结题。四是开展家庭教育,形成班级德育合力。2010年,我州全面启动了和谐家庭教育工程。各学校均成立了学校、年级组和班级三级联动的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立了家长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组织,使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学校和班级的组织管理中,形成了家校育人的德育教育合力。

四、突出特色,拓展班级德育工作内涵

管理工作交流材料篇(5)

大家上午好!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交流汇报如下。

一、六合区物业管理基本情况

20__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六合县和大厂区合并成立六合区。五年来,我们作为区级行业主管部门秉承“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积极培育和规范我区的物业管理市场,使之呈现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出现了健康、规范、有序的良好态势。目前全区现有物管企业40家,累计托管各类项目小区42个,面积360万平方米。其中,省优小区1个,市优小区、大厦4个。新建商品住宅区物业管理维修资金累计归集3500万元,累计使用33万元。

二、我们的基本做法

建区初期,我区的物业管理行业面临一系列的制约因素:一是部分老小区规模不大、配套不全,不便于物业管理活动的开展;二是我区物业管理服务费收费标准低,个别老旧小区不足0.1元/平方米·月;三是部分业主“花钱买服务”的意识淡薄,欠缴物业管理费现象严重,全区平均收缴率不到30;四是部分物业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偏低,业主认可率不足50;五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应向最终用主收取的行政性收费,强行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先行垫付后再向业主收缴,企业不堪重负。这些因素造成我区物业管理市场一度存在物业管理服务费收费标准低、服务费收缴率低、物业管理水平偏低的“三低”局面,企业亏损面更达80%。面对上述困境,我局着力从建章立制、分类指导和超前介入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创新,积极推进破解难题:

1、采取多种措施,广泛宣传物业管理政策法规

我们认为,宣传行业政策法规是使其得到物业企业和广大业主的认可,使他们进而提高执行自觉性的前提,这应该是行政主管部门的第一任务。近年来我们面向企业、面向业主、面向社会,加大了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力度。一是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20__年10月建局伊始,我们即提请区政府出台了《六合区物业管理办法》、《六合区物业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等规定,并组织深入广泛的宣传。20__年9月《物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建设部、省、市亦相继出台新的行业配套法规,我们均及时加以宣传贯彻。二是建立日常的业务学习制度。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坚持每月一次的物业管理企业负责人例会制度,学习政策法规,交流工作经验,研讨困难问题。通过例会,大家统一了认识,增强了行业归属感和凝聚力,提高了企业的业务能力;三是强化物业管理的行业培训。通过组织参加全市的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资格教育、继续教育等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从而促进全区的行业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四是建立长期固定的宣传阵地。我局在区内报刊《都市文化报》上设立每月一期的房产之窗专版,作为物业行业宣传的长期阵地,刊登政策法规,选登物业论文,培育物业消费意识;与此同时,我们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局检查、调研工作的机会,呼吁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在我区物业管理有偿消费意识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物业管理服务费收缴率达到了80。

2、实施分类指导,着力营造规范有序的行业发展环境

我们认为,一个行业的发展必须是健康规范的,才能是可持续的。作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我们责无旁贷,必须做行业发展的后盾和市场秩序的“守夜人”,保护好业主和物业企业的合法权益。在行业发展环境的建设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物业创优活动,提升行业服务水平。从20__年开始,我区开展了创建省优、市优、区优项目的品牌创建活动。拿出行政资金,对创建成功的企业给予1000-5000元的奖励,目前累计创省优小区1个,市优项目4个,区优小区6个。在全区先后评选了2家优秀物管企业、5名物管标兵,形成学有榜样、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了我区的整体物业管理水平。

二是大力推行物业管理招投标,促进物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我区新建商品住宅小区均依法进行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工作,累计依法实施邀标、议标项目22个,面积170万平方米,新建小区物业管理托管率达到了100。

三是破解老小区管理难问题,提高物业服务费收缴率。众所周知,老小区的物业管理一直是困扰政府、业主及企业的一个难题:政府希望通过实施物业管理提高老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业主只愿意接受服务却不习惯交费、企业由于老小区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而亏损经营难以为继。因此,需要着力发现、扶植、培养一批特别能啃硬骨头的企业,来解决“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这个难题。我们区的一家民营企业——顺宝物业公司应运而生,该企业在区内共承接10个小区,其中3万平方米以下的小区就有6个。别人管不下去的小区,他拾起来,却能个个小区不亏损,它的法定代表人李红军说,他们的法宝是抓住保安、保洁和维修这三个业主最基本的需求。他们管的小区,门卫室保安24小时不脱岗、不睡觉,业主随时下楼倒垃

圾都会发现垃圾桶是空的,业主需要水电维修时随喊随到。他们对老小区的介入往往是从承诺“先服务三个月再收费”开始的。业主对顺宝物业的广泛认可在区内一时形成了“李红军现象”,我们将顺宝物业的做法在区内报刊进行专题宣传、介绍、推广,目前区内业界形成的认识是,新企业的介入常常从接手二手小区开始,老小区的业主是否认可成为检验其实力的试金石。

四是坚决查处违规违法行为,净化行业发展环境。对于发现的侵犯业益的行为坚决查处。20__年10月,我们查处了一起物业公司擅自收取业主半地下室自行车库保证金的案件,清退保证金240万元。并在区内报刊、行业会议上进行了通报,取得了较强的警示效果。

3、超前介入,努力化解物业管理的潜在矛盾

管理工作交流材料篇(6)

一、当前机关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思路不清,认识不到位。机关个别党组织在党员管理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上还存在偏差,总认为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的中心,党员教育管理抓不抓无关大局。工作中,“一手硬,一手软”,厚此薄彼,由此减弱了经济工作发展的思想动力,模糊了工作发展的方向。

2、标准不高,管理不到位。个别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的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存有得过且过的思想。党的日常生活制度不能认真坚持,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党员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欠缺,党员的先进性不突出。表现在:群众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低下,纪律松弛,甚至个别党员思想觉悟还不如普通同志。

3、工作守旧,思想解放不到位。依然沉浸在“每月一次党费、每月一次党员大会”的老套路当中,工作缺乏热情,缺乏创新,没有力度。思想不够解放,新办法不多,抱守老框框、老思路,工作深不进、沉不下,浮在面上。特别是个别党组织忽视党员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的差异,工作中只会“一勺烩”、“一锅煮”,不求针对性和有效性。

4、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在党员管理教育的组织、实施、考核、工作形式和要求上缺乏长效机制,在工作载体上创新研究不够,特别是有的党组织没有建立党员管理激励、约束机制,使管理教育工作长期处于“临时突击”的状态。在党员管理工作的监督上,还没有建全相关的监督制度,缺乏有效的制约。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在机关党组织基层党支部的人员配备上,没有及时将有朝气,善管理的同志纳入支部班子当中。以至于有的支部观念陈旧,方法落后,对广大党员没有形成有效的吸引力。个别支部自身建设的紧迫性认识不强,工作力度不够,抓学习,抓教育,抓提高上没有新点子,支部一班人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还有的支部成员一门心思忙业务工作,没有拿出足够的精力抓党员管理。

2、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力度。个别支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只注重普遍性教育,忽视了个别人的工作,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个人的思想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与解决党员干部的实际困难有效地结合起来。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研究和探讨,没有使党员管理教育入脑入心的内容,没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甚至个别支部对党员的思想动态不过问、不了解。

3、党内生活制度坚持不够。有的支部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失之于宽,严肃性不强。有的支部不能坚持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对思想消极,工作落后的党员基本没有触动,甚至个别支部连“”也不能正常进行。因此,使党员管理工作的效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4、管理工作的意识不强。个别支部对经常性的党员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工作不积极,不出问题不过问。在日常工作中,对参加组织活动不积极的党员和缺席党员也不批评,不补课,放任自流。个别支部对党员没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没有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党员管理的目标要求不明确。

三、工作中应采取的对策

1、提高认识。机关的党的组织应当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从对“三个代表”的深刻认识中,进一步深刻理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全面提高机关党的建设水平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尤其是党的十六大对党的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管理方式,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已经成为当前机关党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实现十六大提出各项工作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机关党的组织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按照规定,高标准,严要求,以自觉的行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规范管理。要通过组织学习、争先创优、思想交流、目标管理等形式多样的管理与教育方式,大力提高每个党员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提高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先锋作用的能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要坚持以人为本,抓党员管理教育。机关党的组织要掌握并运用管理学、心理学等有关知识与技能,从帮助每个党员获得事业成功这一目的出发,满腔热情地及时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并给予具体实在的指导和帮助,关心广大党员同志切身的利益和长远利益。

管理工作交流材料篇(7)

一、管理制度的改革与落实

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是医院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为此,检验科需要一套完整而严格的现代化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检验科的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它们对检验科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帮助,然而还要重点注意以下问题。

1.制度要落实到实处。

不能作为上墙和检查宣传之用,要铭刻在每一位检验工作人员的心中,作为判定医学检验工作者的标准之一,使每一个检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按照标准办事要让规章制度来管人,而不是单纯人来管人。

2.规范化的检验科的实验室设置。

长期以来,检验科内部实验室的设置是由各医疗机构自行设置的,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检验科医学的发展,实验室的设置应规范化、科学化。

3.建立检验医学人才。

现代化建设已人为本,任何一个现代化的医疗单位都必须有一批现代化的人才,检验科现代化建设必须有一批现代化知识的人才,这就要求从事检验的人员要更新观念,首先要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学习、了解国际上的法律法规。我国已培养一批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医学检验人才,为检验科的现代化建设补充了新的血液,但基于医学检验技术及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贫乏,目前从事医学检验的人较多,而从事医学检验科管理的人才较少,这就要由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自身培养相结合来解放,培训和教育出一批德、才兼备的医学检验管理人才,来加快现代化检验科建设的步伐。

二、规范化的技术文档

规范化的技术文档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检验科日常管理规范中有许多明确条款,但这些条款大部分是指导性的,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应参考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文档管理技术,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和传统习惯,制定检验科技术,文档的内容和格式,强调规范化尤其要同先进的管理手段相一致,而且建立严格文档管理制度,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这些技术文档主要包括:规范化的检验科操作规程;规范化的监督机制;规范化的报告管理制度;规范化的样本管理制度;规范化的质量保证体系;规范化的成本管理制度等。当然这些规范化的文档需要广泛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并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和完善,以便既结合我国国情又同国际接轨。

三、全面管理工作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检验质量是医院正确医治病人的重要依据,在医疗事故处理中,医学检验报告具有一定法律效果,但医学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不仅同检验人员素质有关,也同非检验人员有关。因此,医学检验质量管理应是全院范围内的全面质量管理,抓好全面质量管理重要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医学检验全面质量管理领导班子。

加强领导和不断提高全体职工质量意识,并同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相配套,使质量管理工作贯穿整个日常工作中。

2.建立规范化的医学检验的监督机制。

由于医学检验报告具有法律效果,而目前我国并无相应的监督机制,来保证检验质量,因此希望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医学检验质量的监督方法和相应的法规。

3.培养并设立内审员,建立规范化的内部审核规范。

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采用国际惯例进行内审,应派人参加内审员培训班,在取得内审员资格后,主要抓质量控制工作,其任务工作范围以及同其他工作人员的关系。

4.建立规范化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认证制度。

由于医学检验的复杂性,不便于采用计量制度进行认可,在发达的国家都有相应的认证,以对实验室资格进行认可,为此,我国政府于年月正式成立了实验室认可委员会,并有主管实验室工作的中国行政主管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实施实验室国家认可工作,对认证通过的实验室包括检验人员都应该领取相应的资格认证书,持有相应资格证书,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可以从事的医学检验项目。

5.建立规范化的实验室内部和实验室之间的质量控制措施。

仪器设备试剂的管理。医学检验设备和仪器,试剂是产生误差的重要因素,也是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国家或省实验室管理方法中都有相应的条款,这些条款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在执行过程中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市场上各种医学检验仪器、试剂品种多,权威机构认证的广度及深度尚有差距,使用单位在采购过程中比较其优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各个临床实验室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仪器设备,试剂的采购,鉴定、维护、认证等实验室内部的质量管理,由于各地实验室的条件不一,操作人员水平各异,因此,对测量不确定度的估计应由实验室自身完成以达到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目的,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相应的法规,技术手段和措施都应完善,特别是质量控制有利于分析,了解误差的来源,了解检测过程是否在控,判断测量数据是否准确,以保证和不断提高检验质量的目的。

实验室之间的质量控制。实验室之间的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对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否有效及实验室测量数据的误差是否得到控制进行综合评价,各级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就是对所属各个实验室质量的一个评价,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关键是怎样组织好,落实好。

四、成本管理

盈利性的意愿是以盈利和服务为目的,评价其经营好坏效益是关键,而成本是影响效益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检验科的成本是由医院进行管理和控制,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下,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将成为目标管理内容之一,把成本管理转化为目标管理。为了尽快实现医学检验管理的现代化,需要尽快制定成本管理制度,检验科内部进行成本核算,从而提高检验工作效益,在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工作中,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明确成本的重要构成,把重点放在成本控制上;指定成本控制计划和相应落实措施,做好成本的合理分配并落实到每个实验室;要积极要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及目标管理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技术,全面经济核算技术等。

五、计算机网络管理

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医院的财务、人事、商务较好的应用,在检验科的使用,还刚刚开始,但它在医学检验数据的采集、处理、查询、汇总等方面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建立检验科管理信息系统时,应把检验科管理系统当作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典型结构是医院信息系统连接信息共享,为了便于同其它单位的信息共享,其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具备数据为服务等功能,检验科可设一个服务器,用于检验科数据的管理并编入医院服务器中,作为医院检验科管理信息系统,它应具有以下功能:

1.数据的采集和录入。

对大、中型检验仪器应能及时的、自动的将检验结果、样本情况等数据传入系统。

2.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在该系统中需采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对检验科有关数据实施统一管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