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6 16:00:41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F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9-0108-02

摘要:我国经济与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特别是高级财务管理的地位日趋重要。高级财务管理的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现状梳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并从理论、专题和综合案例三个方面构建了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

关键词:高级财务管理 课程内容体系 综合案例

一、引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构成企业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财务管理专业在各高等财经院校普遍开设,一些综合性大学的商学院或者管理学院等也以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为时尚。会计学专业普遍开设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与之对照,财务管理专业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开设方面差异较大,大多数院校开设了财务管理学、高级财务管理,还有少数院校开设了三门财务管理课程即财务管理学、中级财务管理与高级财务管理。可以看出不同的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课程特别是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开设方面存在分歧,在课程内容与体系方面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不仅如此,有些高等院校开设的管理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理论与方法、财务理论与案例等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在内容方面也存在较多的重叠。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对高级财务管理课题体系设计与构建在高级财务管理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现状与分析

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理念差异较大,从而造成了教材内容安排的差异也非常大。例如,陆正飞教授等编著的《高级财务管理》以介绍财务理论、经验证据以及购并专题为主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重点介绍和讨论财务管理的核心理论和实务问题,主要内容包括:风险报酬原理与资本成本、资本结构、融资行为与融资战略、股利理论与政策、资本预算与投资战略、内部财务理论与营运资金战略、内部资本市场与集团企业财务管控。下篇重点介绍和讨论公司购并和重组中的财务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购并的基本理论、购并的财务战略、购并的价值评估、购并的交易结构设计、杠杆收购、公司重组与反购并。

王化成教授等编著的《高级财务管理学》从财务管理假设入手,通过财务管理假设将高级财务管理同初级财务管理和中级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划分。凡是符合财务管理假设内容的都放入初级与中级财务管理中,凡是对财务管理假设有突破的内容,都放入高级财务管理中。因此,本书主要讲述一些专门性的问题,内容包括:企业并购财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以及企业破产、重组与清算等内容。

汤谷良教授等编著的《高级财务管理学》的内容设计吸收了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体现了财务理论发展和实际创新。刘志远教授编著的《高级财务管理》以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流程与企业的生命周期为线索,即按照“基本理论投资管理融资管理价值管理与财务风险管理扩张与重组”安排章节。同时,每一主要问题都讲述其理论基础、相关实证(经验)研究成果和政策涵义,并且,围绕我国财务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作深入的剖析与探讨。张先治教授等编著的《高级财务管理》定位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即培养财务总监;突出了基于价值的资本经营与管理控制的主线,明确了治理与财务战略是高级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要构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体系,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对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高级性如何界定。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看看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开设的主要内容,国内高等学校开设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对原有财务会计内容进行横向补充与纵向延伸的一种以新出现的特殊业务为主的财务会计,主要内容包括合并会计、租赁会计、外币业务会计、物价变动会计、生物资产会计、油气开采会计、保险合同会计、重组清算会计、股利支付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等。那么高级财务管理是否也按照上述思路进行特殊业务与专门问题罗列的体系建设呢?我们的观点是,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课程内容有本质的区别,财务会计本质是为投资者、债券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的对外报告会计,其工作核心是编制财务报告,而财务管理本质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财务会计应用性强,而财务管理不仅应用性强,而且理论性也强,因此,在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上不能也不应该相同。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既要体现出理论性,又要体现出实务性;既要体现出系统性,又要体现出专题性。

三、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由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特殊性,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可以从理论、专题和综合案例三个层面入手。在理论与专题篇里面既有理论及分析、又有实证研究以及相对应的小型案例与中型案例,在综合案例篇中的案例要有跨章节内容的综合性案例。

(一)理论篇内容设计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理论博大精深。1958年,美国的两位教授Modigliani和Miller合作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价值和投资理论》的文章,开创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同时也奠定了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基础。两位学者也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从此以后,学者们在以上两位教授的研究基础上,展开了对公司融资、投资等理论的研究,使得财务管理理论日益成熟、系统与完善。

财务管理理论涵盖的内容很丰富,笔者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构建了财务管理理论篇。理论篇的内容包括融资与资本结构理论、资本预算与投资理论、营运资本与内部财务理论、股利理论、并购与反并购理论、行为公司财务理论、资产定价与组合理论、期权定价理论、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对于理论篇中的每一种理论都进行阐述其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每一章的内容包括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论发展、实证研究、贡献与不足之处、中型案例与分析。另外,小型案例嵌入章节之中与其相关的知识点对应。理论发展与实证研究内容包括中外专家与学者对理论深入与拓展的研究,以及包括专家学者与笔者最新的研究成果。

(二)专题篇内容设计

财务管理不仅理论博大精深,而且实践性也非常强。专题篇的内容借鉴王化成教授的观点,从财务管理假设入手,凡是对财务管理假设有突破的内容,都放入高级财务管理专题篇中进行论述。专题篇的内容包括企业并购运作与估值、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公司清算与重组、国际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财务预警与风险管理、财务造假与甄别。对于每个专题的知识点和相应内容进行阐述,并配备小型案例;每章结尾配有中型案例及其分析。

(三)综合案例篇内容设计

案例分析法,是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首先提出并开发,用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培养企业高层管理者。案例分析法后来被许多公司借鉴用于培养企业的员工,明显地提高了员工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案例分析法结合文献资料对单一或者多个对象进行分析,得出一般性和普遍性规律的方法。案例分析法具有系统性,把研究对象视作一个系统,或者是系统的一部分,来发现其中的因果关系;案例分析法能够给研究者提供系统的观点,通过对研究对象尽可能地完全直接地考察与思考,从而能够建立起比较深入和全面的理解。现在被普遍应用到财务管理的教学与研究之中,在高级财务管理的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在理论篇和专题篇中的每一章都配有与章节内容对应的小型案例和中型案例。但是,这里的综合案例是跨章节内容的大型案例,例如案例内容涉及企业融资、企业投资与公司治理等综合型的案例。综合大型案例综合性强、知识点多,可以把理论篇与专题篇中的内容整合起来,方便学生进行前后知识点的贯通学习,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将理论、专题和综合案例的内容结合起来,构建的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如下图所示。

财务管理及其相关理论是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基础。我们构建的内容体系中,既包括经典的财务管理理论,也包括与财务管理相关的金融理论。在此基础上,对财务管理的各个专题进行阐述。最后,综合案例贯穿理论篇与专题篇的相关内容。Z

参考文献:

[1]陆正飞,朱凯,童盼.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王化成,程小可,刘亭立,裘益政.高级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汤谷良,韩慧博.高级财务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刘志远.高级财务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篇(2)

Key words: accounting courses;teaching goal;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an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197-03

0 引言

经济学大类专业是目前财经类乃至综合类大学中几乎均要开设的专业,而会计系列课程无疑是该专业必须设置的课程。会计系列课程一般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部分院校也称为《财务会计》课程,下文统称为《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三门课程。这些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是为了将学生从对财务知识懵懂无知的高中毕业生状态快速引入能熟练操作财务岗位、合理进行职业判断、正确进行会计实务处理的高度,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职业规划的愿景。但是目前很多院校不能做到会计系列课程由某位老师持续担任,从而容易在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上缺乏系统性、逻辑性;在教学内容体系的安排上出现重复或遗漏。从学生现状和社会需求出发探讨会计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1 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

教学目标是指师生通过教学互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评价师生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它会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布局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和影响学生就业前景的关键因素。

1.1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课程是经济学类专业都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往往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一门专业课,但是部分非财务管理和非会计专业等的学生在后续不一定继续学习《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从就业的角度而言,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不一定从事财务会计岗位,所以授课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受众的学习目的。笔者认为《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围绕凭证、账簿和报表之间的关系,穿插介绍常见实务处理,最后在学生真正理解会计分录和三大书面载体真实涵义的基础上再提炼会计理论中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定义,同时能帮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中的《会计基础》科目。

1.2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往往是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专业等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它在会计系列课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它既是前期《基础会计》课程中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也是后期《高级财务会计》实务操作的铺垫。《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为运用基础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职业判断的能力,熟练进行常见业务的会计处理和编制基本财务报表,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读上市公司的年报及其附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课堂教学难度和深度基本达到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中级会计实务》科目水平。

1.3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往往是会计学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的必修专业课。在浙江树人大学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该课程则作为专业选修课。它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第五学期选择的“财务会计方向”模块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而对于选择另一模块――“公司理财”方向模块的学生则不作要求。所以该课程的开设其实是为了学生对将来的就业做指导性的规划,选择会计模块的学生较倾向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岗位。鉴于这些前提,《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在掌握中级财务会计内容的基础上熟练灵活掌握一些特殊经济业务、特殊经营方式和特殊时期的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使学生在会计专业知识层面上进一步升华,为学生从初中级会计师走向注册会计师做准备,同时通过课程学习能引导学生从核算型人才转向管理型人才,课堂教学难度和深度基本达到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会计》科目水平。

2 教学内容的有效编排

会计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编排应和上述教学目标相吻合。在面对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生以及在不同宏观环境前提下适时作出相应的微调。

2.1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综观不同版本的《基础会计》教材,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包括会计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基础、会计计量属性等);会计等式及会计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2.1.1 注重实践性

参加《基础会计》课程学习的学生不一定是将来要从事财务岗位的学生,他们的培养计划中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拓宽他们的视野,对会计岗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他们学习其他课程补充专业知识,为他们就业提供一个专业技能。所以教学过程应着重围绕会计书面载体的形成,指导学生熟悉报表的项目数据和最初的原始凭证之间的关系,讲授如何根据常见会计业务进行会计实务操作,而对于会计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和减少课时。

2.1.2 贴近现实性

在就业环境日趋严峻的今天,拥有几张含金量较高的证书无疑是必要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所以基础会计课程讲授内容在所选教材的基础上,应同时关注当时会计政策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会计知识,讲课中尽量穿插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大纲和考试习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充实教学内容,促使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课件,另一方面也可以明确学生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2.1.3 关注连贯性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较易重复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等章节,当然讲述方法显著不同。比如基础会计中借贷记账法运用的讲解旨在从资金的筹集、采购、生产、销售、利润计算及利润分配等环节分别举例从而加强学生对借贷记账法的理解,尽管这些内容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还会再次涉及,但是基础会计课程中又是不可或缺,所以讲解的深度和难度把握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作为会计系列入门课程,基础会计讲解中对于上述内容不易讲得过深过细,只需注重常规,无需涉及特例。有些几乎没有难度的内容可以放在基础会计课程中,以便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有更宽裕的课时,比如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有些基础会计课程暂时难以理解的内容则可以放在后续中级财务会计中讲解,比如固定资产增值税的问题,财产清查中涉及坏账准备的处理等。

2.2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系列课程中教学内容最庞大,安排课时量最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本身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一般来说,不同版本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多在绪论的基础上,依次安排货币资金、存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和财务报告等章节。确定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时,宜把握以下原则:

2.2.1 强调普适性

《中级财务会计》涉及的经济业务应是企业普遍存在的经常发生的业务,安排的教学内容旨在能解决企业的常见问题。无论从资金筹集还是到资金运用,无论是发行股票还是购买债券,无论是采购设备还是销售商品,涉及到的经济事项和业务无疑是很多公司包括上市公司日常的问题,所以这些教学内容的分析必须讲得透彻和实际,强调的是普遍适用性,而非高大上。

2.2.2 突出实用性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基础会计》有很大的区别,它的顺序基本是从报表出发,依次讲授的是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再次讲授的是利润表的收入、费用和利润项目,显然这样编排的用意既能和会计具体准则相吻合,也突出了教学目标――最终为了指导学生完成基本报表的编制。所以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必须时时关注各个章节和报表之间的关系,能将会计分录与报表项目有机联系,通俗而言,把报表比作一个拼图的话,那么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都应该是拼图中的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在如今急功近利的高校学习中,教师有义务时刻给学生灌输这个观念,以便扭转学生将财务会计的学习停滞在背诵分录的怪圈中。

2.2.3 重视连贯性

这一点和上述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安排方面的用意类似。《中级财务会计》在许多教学内容的讲解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弹性,讲解与否、讲解的深度和难度和前期《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以及后期《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安排都有密切的联系。比如长期股权投资。这个章节往往是《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难度最大、预备课时量最多的章节。这个内容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几乎很少涉及,但是《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必须作为重点,而且其中涉及企业合并和权益法的内容和后续的《高级财务会计》的企业合并及合并报表编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授课教师在设计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必须提到这个深层关系,提醒学生企业合并对后期的影响以及成本法权益法之间的转换。

2.3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高级财务会计》的重要特征是会计假设的松动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延伸。它在讲解绪论的基础上主要涉及的是跨越单一会计主体的业务、仅在某类企业中存在的特殊业务、在某一特定时期发生的业务、一些特殊经营行业的业务等。综观各个版本的教材多有差异,但也有共有的教学内容,一般主要包括:企业合并和合并报表的编制、外币业务、租赁、所得税和物价变动会计等。而对于课时量,各个高校也有不同的设置,总体而言多为每周2-3个课时,针对这些特点,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讲解上需注意以下几点:

2.3.1 实务和理论的并重

《高级财务会计》的讲解内容已经突破了《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中多次提到的四大假设和八大信息质量要求,讲解中应有所提示。该课程涉及的经济业务尽管多有特殊性,但也不是罕见,在上市公司案例中多有出现,所以讲授中教师应结合授课内容导入实际案例,并在课后布置学生搜集案例进行分析,以便将看似深奥的讲授知识点予以落地。

2.3.2 温故知新,循序渐进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有部分章节是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加深,比如《中级财务会计》中的利润和《高级财务会计》中的所得税;比如《中级财务会计》中的固定资产和《高级财务会计》中的租赁,等等。所以在涉及这部分知识点时,授课教师需耐心指导学生对旧知识予以温习,了解两门专业课程知识点之间的交叉和重叠,提升分析问题的高度,逐步加深对复杂事项的理解,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

2.3.3 精讲甚于泛讲

一般高校培养计划中分配给《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课时量和这门课程自身的内容和难度并不是很匹配,所以笔者认为选择教学内容和讲解方法时应注重 “精”,抛弃“泛”,即授课内容不在于章节的多少,而在于学生是否消化。尤其是企业合并和合并报表编制这些章节,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因为这些内容较突出的体现了前后课程的连贯也较典型的呈现了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运用,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理解的重要提升,也是进行案例教学非常适合的内容。授课教师针对这些内容应不遗余力的分配更多课时和精力讲授,使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不可点到为止。

3 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和落实教学内容的桥梁,它不应该是固化的而应该是灵活变通、与时俱进的。笔者在浙江树人大学一直担任会计系列课程的讲授,且已经完成了数轮从《基础会计》到《中级财务会计》再到《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完整讲解,体会如下:

3.1 《基础会计》课程的实操性重于理论性

《基础会计》课程作为敲门砖,实践操作能力的考察一定程度上比卷面考察更为重要。在综合能力评定时,应加重实操所占比重,期末考试中应尽可能改变考核方式,缩小卷面答题所占比重,增加实际操作的分值。比如,期末测试时,可以给学生准备一套较为基本的,却能体现某企业一个月完整业务的原始凭证,并脱离课本上的业务表述,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对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科目汇总表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体现课程的专业性,也能杜绝学生考前临阵磨枪的尴尬。

3.2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习题和实践并重性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知识点繁多,不能照搬《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模式。它的教学过程需要习题操练和实践操练的并重。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手段依附于三个载体:习题库、案例库和手工模拟实训。习题库主要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是非题等客观题题库,涵盖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所有章节和知识点,且对所有题目指明涉及的知识点和难度系数,学生平时可以进入相关校园内网进行操练,教师可以在期中和期末时设定参数和时间安排学生网上考试。案例库主要是考察学生搜集、分析案例的能力,题目预设并每轮修订,要求学生成立学习小组,上交案例汇报作业并在课堂上演讲,小组相互提问,教师打分作为学生最后综合评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模拟实训作为一门实训课程,给予专门的学分和课时,实质上是《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手段的延伸,它是以一套完整而有一定难度的工业企业资料为模板,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套手工资料,并以此作为后续会计电算化实训的素材。总体而言,《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手段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做题、做账、做案例的多面手。

3.3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案例讨论式优于理论讲解式

《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类似于专题式,每个专题的选取角度和讲解深度都关系着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每个专题的讲解前授课教师都应导入目前上市公司的真实案例,激发学生进行案例研究的兴趣;讲解后,授课教师应布置搜集和分析案例的任务,比如在企业合并和合并报表编制章节,笔者要求学生案例讨论的内容要求是“分析文稿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①选题依据;②合并动因分析;③合并方法;④合并事项分析;⑤结论;⑥附录,包含小组讨论问题及其解决方式、小组活动方式等,可根据本组特色有所创新。”《高级财务会计》的授课对象一般为高年级的会计或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所以案例讨论的要求不可过细,否则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案例汇报的效果。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篇(3)

―、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内在逻辑

按照信息系统论的观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分别是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其中,财务会计亦称“对外报告会计”,它以主体已发生或已完成的交易与事项中的财务数据作为输人,按照公认会计原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运用若干普遍接受的会计惯例,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进行加工,最终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将有助于决策和反映受托责任的信息输出给主体外部的使用者。由于财务会计以财务报表作为对外报告信息的主要载体,因此,笔者认为,财务会计系列课程设计应立足于财务报表,按照会计核算程序的不同环节,“基础会计”课程主要解决从凭证到报表的记录这一环节的问题,而“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则应解决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三个环节的问题。

具体而言,“基础会计”实质为初级财务会计,是“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的基础,其重点在会计记录这一环节,以掌握簿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核心,兼顾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级财务会计”以法人企业(非金融企业)的常规业务为依托,其重点是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以掌握通用性的确认标准、计量规则及报表编制方法为核心;“高级财务会计”实质为特殊财务会计,以非法人企业或者法人企业的非常规业务为背景,主要由特殊主体会计(如集团合并报表会计、总分支机构会计等)、特殊业务会计(如衍生工具会计、重整和清算会计等)和特殊呈报会计(如分部报告、中期报告等)等三项内容组成,其核心是特殊情形下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

二、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财务会计教学的目标导向

高等会计教育的目标由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决定,具体地说是由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决定。在我国,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的规定,会计教育的目标是知识传输和能力培养的双主导型。财务会计教学目标是会计教育目标中的一个子目标,是会计教育目标的具体化。笔者认为,给学生讲授最新的会计知识是“与时俱进”思维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反映,“理论导向型”或“实务导向型”的教学模式对于本科阶段的财务会计教学并不恰当,其目标定位应是“准则导向”。

事实上,“理论导向型”和“实务导向型”教学模式本质上都是将会计准则视为纯粹的技术规范:前者就会计论会计,试图从理论上演绎出最优会计准则;后者侧重于如何具体应用会计准则;而“准则导向”的目标定位不仅将会计准则视为技术规范,更重要的是考虑准则的经济后果及准则制定权的争夺,只有正确把握会计准则的这一内涵特征,才能真正实现会计教育的知识传输和能力培养的双主导型目标。

(二)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

1.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学、财务学和审计学等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学科人门指导”课程的学习,能够使本科生知道大学四年应该学习哪些课程、这些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应该如何拓展知识结构等问题,帮助他们及早树立专业意识,形成专业思维(刘海生,2006)。因此,“基础会计”课程应作为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人门课程而非专业人门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尤其是要让学生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程序的记录环节,即从原始凭证开始到财务报表结束这一过程,为进一步学习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后续课程的奠定基础。

2.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学、财务学和审计学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可概括为:学生应在学习“基础会计”的基础上,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标准及计量规则以及财务报表的列报和编制;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处理法人企业的通用类财务会计问题的能力(包括会计政策的选择能力以及对财务报表的理解能力),以便较好地适应日后从事企业日常财务舍计工作的需要,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继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后开设的又一门会计类专业课程,是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和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的选修课程。其中的“髙级”二字表明了这门课程的层次和难度,也说明了这门课程所涵盖的教学内容,课程主要涉及会计领域的一些“难”(会计难题)、“特”(特殊业务)、“新”(前沿领域专题)内容,是对中级财务会计一般性会计业务和财务报告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特殊主体、特殊业务及特殊呈报情形下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计量及报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应对复杂财务会计问题的适应能力。'

三、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

财务会计本质上是以财务报表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对外报告会计,其知识体系的核心是财务报表各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其中基础会计”课程主要针对财务报表要素的记录;“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则分别针对通用性和非通用性的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按照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的不同,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分工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四、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师资队伍建设

财务会计是一门融理论性、方法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独立学科,以准则为导向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自身对会计准则性质的认识,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既要有丰厚扎实的会计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在教学实践中,该课程的教学师资大多数是走出校门后直接进入课堂,缺乏与会计实务界的联系与沟通。这样的师资来源有两点不足:一是所学的理论知识由于缺乏实践应用而略显生涩,在教学过程中容易照本宣科;二是没有会计实践经验,对准则的理解容易停留在技术层面,缺乏对其经济后果的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当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加强与职业界的合作。高校应与会计职业界建立联系和交流机制。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鼓励会计教师每年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兼职一段时间,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会计实务,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务能力;邀请会计职业界的资深人士来学校讲学;组织有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参加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二是会计教师应积极主动进行社会调查。在社会调查中,会计教师可以接触到实际的会计案例并将其加以总结,只有经过自己实际体会与总结的会计案例,在课堂上讲授起来才会是丰富多彩的。三是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不同教师的知识结构、理论和实践水平各不相同,加强横向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无疑将有助于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二)教材建设

财务会计教学改革需要有配套的教材予以支持,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从目前情况看,一方面,《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教材仍沿袭着“理论阐述+规范(准则、制度)解释+会计处理举例”的套路来编写,形式刻板,体裁单一;另一方面,缺乏对教材提及的会计学关联知识的阐述和解释,内容过于集中、单薄。会计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学科门类,必然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认为,“学校中的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认同这一教育理念,就会统一财务会计教材的指导思想,使教材内容朝着稳定性方向发展,更多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精髓,教学内容也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三)以提高职业判断力为核心,推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革新

新会计准则在其会计理念、体系结构以及具体内容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同时也使得会计自由裁量权加大,从而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所谓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的情况下,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惯例等会计标准并运用自身知识和经验,充分考虑企业现实与未来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对经济交易和事项进行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其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使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决策。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级财务会计 课程改革 思路

[作者简介]齐励(1983- ),女,福建福州人,江西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会计教育。(江西 南昌 33002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131-02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中层次较高、难度较大的一门专业课程,以“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税法”等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复杂经济业务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进行教学。

一、“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的现状及原因

在本科院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属于“财务会计”范畴,学习的是会计核算中的特殊问题、疑难问题以及新问题。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目前该门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笔者所在高职院校及周边的几所高职院校近几年纷纷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取消了“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安排。据了解,取消该课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认为,大部分高职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中小企业工作,“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所涉及的许多内容如合并报表、物价变动会计等在就业时难以遇到。既然教学内容在工作中用到的几率较小,而且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存在相当的难度,将它从专业教学计划中取消,教师和学生的负担都可以减轻。第二,“2+1”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内教学安排不理想。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将“2+1”人才培养模式运用在各个专业的教学改革上,会计专业也不例外。“2+1”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指高校与实习单位合作培养人才,在培养时间上为在校培养2年,在实习单位顶岗实训1年。该模式作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创新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各个高职院校得到了广泛运用。但这种模式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由3年缩短为2年,如何在有限的校内教学时间内安排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专业知识成了改革的难题。部分高校未对这一难题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解决,只是简单地保留认为最为核心的课程,粗暴地取消了一些“不重要”的课程,如“高级财务会计”课程。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设“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必要性

1.“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开设是学生职称考试、升学考试以及就业考试的需要。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都是以考试为主,其中初级和中级职称获得仅以职称考试是否通过作为评定标准,高级职称评定则是考评结合。在考试内容上,除了初级职称考试未涉及“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知识外,从中级职称考试开始,合并报表、外币业务等“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知识都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为了学生将来更容易通过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在校内教学时传授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此外,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找工作时参加企业考试,都会涉及“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相关内容。为了满足学生将来各种考试的需要,“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开设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2.“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开设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在就业起点上,虽然目前高职学生略低于本科学生,但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个人的努力奋斗,他们都有机会成为单位的会计主管、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等高级财务人才。处于这些“高级”岗位,工作不再局限于单位日常经济业务的处理,必须具有处理综合环境下复杂经济业务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仅靠经验的累积是不够的,更需要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学习的支撑。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考虑,“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有助于他们将来完成从基层财务人员到高级财务人才的角色转变。

三、高职院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改革思路

1.教学内容改革――以学生需要为导向。“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至今尚未统一,不同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大差别。“高级财务会计”包含内容很广,如果所有相关内容都在课堂上逐一讲解,有限的教学时间是无法满足的。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精挑细选。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应以今后学生的工作和考试需要为导向,“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也应如此。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经过比较多种不同的代表性教材,笔者从中选取了三个实用性最强且各种职称考试中常见的内容进行教学,内容分别是合并会计、外币业务会计和租赁会计。其中,合并会计主要涉及企业合并业务、合并报表编制、集团内部业务等企业集团常见的经济业务处理方法;外币业务会计主要涉及外币业务处理、外币报表编制等外贸企业或国际企业常见的经济业务处理方法;租赁会计主要涉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些内容在各种教材中均有介绍,也是实际工作中和各种考试中最容易遇到的经济业务,实用性非常强。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应重点讲解这些内容,其他内容只要简单介绍或并入其他课程讲解即可。如通货膨胀会计使用率较低,作为会计理论简单介绍即可;所得税会计可并入“税法”课程进行讲解。

2.教学方法改革――以案例教学为主导。对于“高级财务会计”这种有一定难度的课程,高职学生仅靠教师讲解来理解教学内容确实比较困难。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参与性等优点,将其引入“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并辅以多媒体、网络、沙盘等现代教学手段,必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具体来说,“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案例教学可分为理论准备、案例分析和案例讲解三个阶段。在理论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案例相关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借助图像、动画、影音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形象生动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分析阶段,由教师提供案例资料,并给予必要的分析指导,安排学生小组或独立完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及独立思考、分工合作的能力,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引入沙盘教学,从而更真实地模拟实际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在案例讲解阶段,可先由学生进行案例相互讲解,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这一阶段的教学还可以借助网络手段,如利用教学博客或在线答疑等网络手段,在课后仍然可以与学生进行案例探讨。

3.考核方式改革――以技能考核为重点。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仍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作为“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传统的考核方式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却忽略了学生专业技能操作水平。“高级财务会计”作为实用性很强的“财务会计”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面对复杂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专业技能的掌握比理论知识的记忆更为重要。因此,打破现行课程考核方式的定式,建立新的以专业技能为主要评判标准的考核模式尤为重要。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笔者建议,“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可以建立多层次的考核模式。在考核模式设计上,专业操作能力应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占课程成绩的主要比重,理论知识考核则作为能力考核的补充,占最终成绩的小部分。其中,技能考核由校内模拟实验考核和校外实践考核构成。通过校内模拟实际经济业务,考核学生编制合并报表、处理外币业务等专项技能;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实地操作,考核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处理复杂经济业务的综合能力。此外,理论知识考核也不应由期末一次性卷面测验成绩决定。教师可以在学期内安排多次理论测试,从而更客观地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程成绩考核上,还要考虑学生平时的表现,如是否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提问、是否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是否按时完成作业等。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虽然被公认为是会计专业难度最大的课程,但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这门课,对于教师而言是巨大的挑战。但笔者坚信,通过适当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掌握该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财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兴强.高级财务会计:第二版[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2]何海东.高级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篇(5)

关键词:独立学院 财务会计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13-02

1 独立学院教学的特点

独立学院多为民办大学,即通常所说的“三本”大学。所以相对于一本、二本大学,独立学院由于学费较高,学生家境好,兴趣较多,接受能力较强。但是自学能力不够,学些基础较薄弱,学习主动性和毅力较低。而且要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所以独立学院在财务会计教学上,应当注重知识教学的易理解和循序渐进,注重跟实际相结合,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要注重对实际会计工作能力的培养,以提高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 独立学院财务会计教学课程现状及问题思考

2.1 财务会计教学课程现状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财务会计教学的基本模式基本是采取本科财务会计教学的方式、方法,主要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为教学顺序和主体。各独立学院虽然在财务会计理论教学方面进行了强化,但在财务实践教学方面却并没有体现出独立学院教育的特色,忽视了理念与实际工作的相结合。

在现行的财务会计教学模式下,独立学院教育一直还处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之下,学生还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所学的理解与实际的经济业务操作相脱离,缺乏岗位实践操作能力。针对独立学院教学的整体模式,财务教学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把财务会计课程具体内容进行整合,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探究适合独立学院财务会计教学课程模式势在必行。

2.2 财务会计教学课程问题思考

2.2.1 教学重点不明显

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能够对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进行正确的核算、处理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因此,财务会计教学倾向于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在实际教学中,偏向于对理论的学习,其教学重点并不明显,忽视了学生专业性能力的培养,财务会计教学与其他专业的教学相比,缺乏专业性课程特点。

2.2.2 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

在多数的独立学院院校中,会计专业和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都开设了财务会计课程。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对学生的教育目标不同、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也不相同。因此,财务会计的课程教学应与学生专业及目标等而有所不同。但在实际教学中,财务会计课程都由会计专业老师进行教学,而多数的会计专业老师为了节省备课时间,通常给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学生教学时都用相同的思路和教学方式。这样,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有时很难接受和吸收财务会计课程的真谛,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这样的教学方法缺乏明确的目标,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2.3 教学课程体系结构不清晰

财务会计包括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三个课程分高,而这三个课程在内容上存在相互深入和交叉。比如,课程中的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等相关理论内容都分别在三个课程中有提及到,而且涉及到的基本内容也差异不大,教学课程的体系结构划分尚不清晰。

2.2.4 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是根据会计要素的分类进行设置。但在实际工作中,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可能会涉及到多个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这样就会造成不同章节中重复出现同一笔经济业务,这样势必会造成教学课程量的虚增和教学内容发生混乱。此外,某些内容对某一类或全部会计业务的描述,从结构上来看属于一个整体,但在实际的独立学院教材中却将这些内容进行了拆分,使得财务会计教学课程内容设置更加的不合理。

2.2.5 理论与实际缺乏整合性

在独立学院的财务会计教学中,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设置存在倾向性。初级的财务会计教材对原理、概念介绍较多,而相对于财务会计实务的操作内容显得较为简单且内容较少;而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其内容和难度加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理解和运用;与此同时,在高级财务会计教材中,本应是专业理论与实务实现统一,但实际却是初级、中级财务会计材料中对理论与实务内容的重复描述,并没有真正体现出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根本。另外,财务会计教学理论与实际财务工作操作缺乏整合性,学生并没有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

3 独立学院财务会计教学课程改革的探究

3.1 明确教学目标,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

会计专业教学应倾向于实践学习,加强学生的实务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对财务会计教学课程的学习,能够达到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处理日常经济业务的能力,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独立学院学生能够很快的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与此同时,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也应该作到充分调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以实际工作需要为核心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强化对会计信息方面的理解、分析与灵活运用,使学生明确会计信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借助会计信息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企业决策。

3.2 对财务会计教学课程进行体系结构重组

初级财务会计,顾名思义就是财务会计的最初学习,与会计基础和会计原理课程相类似。中级财务会计其实是财务会计教学课程体系的主要核心,同时也是,大多数独立学院和其他学校关于财务会计教学课程的重点,因此,就其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才是财务会计教学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课程中,应当适当的加入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相关知识学习。由于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管理,而企业的管理更是建立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之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更是当前企业管理的会计责任。所以,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掌握会计业务的核算内容,还应让学生掌握学习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知识,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的能力。

高级财务会计是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常规延伸,因此,应当学习的内容包括:租赁、或有事项、外币折算、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等方面知识。在这部分教学中,应当结合社会上实际发生的企业案例,来让学生们切实认识并领悟到高级财务会计在企业重大资本运作与纳税筹划、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3.3 提高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与校外单位建立良好关系,成立校外实习单位,定期安排学生进行工作实践。课程内容学习应与学生的定期实习相结合,既要加强财务会计业务核算方面的学习,还要全面的配合定点实习单位的工作,使学生能够将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等工作环节操作与财务会计教学课程内容联合起来,加深学生对财务会计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解。

3.4 提高学生兴趣,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财务会计教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规范性,老师应当摒弃旧的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PPT等多媒体方式进行直观的教学,利用文字、声音、图像于一身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与学生更好的进行沟通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性学习,让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学习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

3.5 加强独立学院财务会计教师综合教学水平

财务工作是随国家经济的变化而变化的,财务会计老师也要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而转化教学。这就要求财务会计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了解国家最新经济形势和财务会计工作方面的最新改革内容。学校应当适时的开展学习培训,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和教研部门,并充分调动和发挥整个教研室的最大的作用,进行相互交流、沟通教学经验、教学手段及方法等,提高独立学院财务会计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小云.关于独立学院的会计教学改革探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7):69.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篇(6)

【关键词】 会计教学现状;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式; 实施方案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笔者在学习《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基础上,结合二十多年来从事会计专业教学工作的经历,分析了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研究提出了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一、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联系实际并结合学科具体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将文件精神落到实处。笔者在对唐山市部分企事业单位调研(调研报告另文)、结合会计教学分析发现,在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下列情况:

(一)一般企事业单位不支持会计专业学生的工学结合

学生到企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实习,由于业务不熟不能给其增效,还难免给其会计等部门增加工作量,且企事业单位不愿让学生知悉其商业秘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不愿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性人才,甚至是与自己竞争的人才;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费用不能列入成本,也不能减免教育附加税,抑制了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所以,该实习很难使学生了解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仅重复性地处理简单的经济业务,达不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模拟实习的会计业务重复操作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包括言语理解、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思维策略),目前大部分学校推行模拟实习。但一般未能涵盖会计课程以外的更多课程,且重复处理的会计业务操作多,有的虽增加了一些诸如投资、减值准备等业务操作也是少之又少欠缺系统性,该模拟实习很难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面对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实际情况,面对高职高专教育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笔者提出了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二、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将会计专业部分或绝大部分课程进行整合,以穿插整个会计专业课程的主体任务为驱动,以将任务划分为若干应用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进而完成任务项目的教学模式。

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先从部分课程整合提出主体任务,再划分为若干应用项目试点开始,在不断总结、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到绝大部分课程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一)会计专业部分课程整合后的主体任务

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有:《计算机知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经济应用文写作》、《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经济数学》等,对上列课程进行整合后,可以提出如下主体任务:

1.整合《计算机知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课程,提出如下任务:根据企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利用手工和电算化会计软件,进行成本计算、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披露。

2.整合《经济应用文写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分析》课程,提出如下任务:运用手工或计算机相关软件对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

3.整合《计算机网络基础》、《管理会计》、《经济数学》课程,提出如下任务:运用手工或计算机相关软件预测经济活动。

任务驱动使学习目标得到明确,在学习的各阶段围绕一个既定目标,有重点地学习相关知识和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二)会计专业部分课程整合后主体任务下的项目导向

主体任务下的各个项目导向内容应该能自成一体,构建全方位的融入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结构,明确项目涉及的学科内容,完成项目时间、方式、考核方法等,以便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施过程中,学生比较容易地把握,教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帮助。

将会计专业部分课程整合后提出任务驱动的主体任务,在主体任务下将课程整合为六个项目,整合课程的目的在于,节约基础课程课时,增加专业课程动手操作课时,实现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

按学期完成六个项目导向的学业后,分五个级次考评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五次考评方案如下:

1.完成第一至第二个项目导向学业的为第一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评学生本级次的会计职业能力,评定成绩最高为70分。

2.完成第一至第三个项目导向学业的为第二级,第三学期期末考评学生本级次的会计职业能力,评定成绩最高为80分。

3.完成第一至第四个项目导向学业的为第三级,第四学期期末考评学生本级次的会计职业能力,评定成绩最高为90分。

4.完成第一至第五个项目导向学业的为第四级,第五学期期末考评学生本级次的会计职业能力,评定成绩最高为95分。

5.完成第一至第六个项目导向学业的为第五级,第六学期期末考评学生本级次的会计职业能力,评定成绩最高为100分。

毕业论文成绩按会计职业能力成绩

×60%+毕业论文分数×40%计算。

三、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一)第一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计算机知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会计》。

2.导向内容

(1)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面对企业日常简单的经济业务、事项,审核或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开设并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装订后的记账凭证(附相关原始凭证)、会计账簿、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4.完成时间

第一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计算机知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期末成绩=平时成绩×40%+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60%

《基础会计》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操作技能分数×80%

(二)第二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上》。

2.导向内容

⑴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⑵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项以前项目导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在第一项目3.⑵资料基础上,处理出纳岗位业务核算,存货、日常销售、应收预付业务核算及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岗位的业务核算,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较简单的业务核算;电算会计核算上机操作。

⑶考取会计证和会计电算化证。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会计账簿、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电算会计核算提交机打装订后的记账凭证(附相关原始凭证)、提交会计账簿、报表信息存储盘。

(3)跟班听课学习或自学会计证、会计电算化证考试课程。

4.完成时间

第二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会计电算化》期末成绩=上机操作成绩×40%+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30%+会计电算化证×30%

《财务会计上》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

+操作技能分数×80%

第一级会计职业能力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会计证、电算化证×30%+操作技能分数×50%)×80%

(三)第三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经济应用文写作》、《财务会计下》和《成本会计》。

2.导向内容

(1)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项以前项目导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在第二项目3.⑵资料基础上,处理流动和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与政府补贴、利润及其分配业务核算、编写财务会计报告;销业务核算和产品生产成本计算。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会计账簿、利润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有关附表;提交产品成本核算的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产成品入库单等;提交纸质和电子版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4.完成时间

第三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经济应用文写作》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

×20%+会计报表附注×40%+财务情况说明书×40%

《财务会计下》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

+操作技能分数×80%

《成本会计》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操作技能分数×80%

第二级会计职业能力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会计操作技能分数×50%+成本会计操作技能分数×30%)×85%

(四)第四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会计报表分析》和《经济数学》。

2.导向内容

(1)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项以前项目导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利用第三项目3.⑵资料,运用经济数学理论,分析会计报表、编写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或电子版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

4.完成时间

第四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经济数学》期末成绩=平时成绩×40%

+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60%

《会计报表分析》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

×20%+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80%

第三级会计职业能力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注1]

×80%)×90%

[注1]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所用基础数据与第三项目3.⑵数据不符的,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成绩按不高于60分评定。

(五)第五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财务管理》。

2.导向内容

(1)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项以前项目导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利用第三项目3.⑵资料,运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完成财务管理实务操作。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或电子版财务管理分析报告、预测方案等。

4.完成时间

第五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期末成绩=平时成绩×40%+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60%

《财务管理》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财务管理分析报告、预测方案×80%

第四级会计职业能力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财务管理分析报告、预测方案[注2]×80%)×95%

[注2]财务管理分析报告、预测方案所用基础数据与第三项目3.⑵数据不符的,财务管理分析报告、预测方案成绩按不高于60分评定。

(六)第六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和《管理会计》。

2.导向内容

(1)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项以前项目导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利用第三项目3.⑵资料,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完成管理会计实务操作。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或自学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或电子版管理会计分析、预测、决策报告。

4.完成时间

第六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计算机网络基础》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

×30%+平时上机操作成绩×70%

《管理会计》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80%

第五级会计职业能力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管理会计分析、预测、决策报告 [注3]×80%)×100%

[注3] 管理会计实训报告所用基础数据与第三项目3.⑵数据不符的,管理会计实训报告成绩按不高于60分评定。

结束语:世界是综合的,在实际生活中找不到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也找不到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一直以来,教师多侧重于对所教课程的探究和分析,忽略了课程之间的联系;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旨在改变传统的教与学,使学生成为“我要学”的学习主体。

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对会计专业全部课程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等问题将另文研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改革之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一线教师吾将上下而求索,为完成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奉献绵薄之力。

【参考资料】

[1] 邓泽民,侯金柱,著.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 邓泽民.侯金柱,著.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篇(7)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 教学改革 课程衔接 课堂教学 现代技术运用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涉及的内容较多、难度较大。2006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后,使《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更加全面,难度进一步加深。本人长期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独立学院学生思维活跃、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与探索。

一、文华学院《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改革历程

文华学院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的独立院校,其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均由华中科技大学负责。在办学初期,会计学专业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的大力支持。在人才培养上,主要参考了华中科技大学会计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并聘请主校区的专职教师参与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文华学院办学早期,该课程的教材与课时(48课时)都按华中科技大学会计系教学计划设置,然而随着办学的深入,授课教师与学生增均反映出一些教学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教材与课时上。首先教材难度偏大,理论性教学内容较多,而实践性教学内容不多;其次课时不够,教师为了赶进度,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太满,学生对教学内容不能完全消化吸收。经过会计系教师的调查研究后,从07年开始增加课时至64课时。2008年文华学院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中级财务会计》在此次修改中,教学课时大幅增加到128学时,并分两个学期完成,同时选取东北财经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的教材为该课程的指定教材。与国内其他财经类大学教材相比,该教材在实践运用部分较为详细,适合独立院校的学生学习。

经过我系教师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已形成适合文华学院自身特点的应用型教学课程,突出专业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培养。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衔接的安排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之前,学生必需先要学习《基础会计学》课程。然而根据几届学生的教学反馈,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基础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之间的衔接上存在较大问题。

经过分析研究,我们发现之前的《基础会计学》在会计核算的内容上偏于简单,且我系设置的课时也少(仅设40课时)。于是我系根据独立院校学生的特点,自行组织编写了《基础会计》教材,并将课时增加到56学时。新编教材坚持理论够用,着重应用的原则,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而编写。在内容上安排上,突出了会计的循环和具体业务处理。在会计理论部分,以学生真实经营的服务业为例,介绍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在会计循环部分,以商品流通业为例,介绍了会计处理的完整流程;在企业各类经济活动的会计处理部分,以制造业为例,介绍各账户的具体运用,并在会计实务部分以具体的单、证的形式将整个制造业案例加以综合汇总。教材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对会计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中级财务会计》的具体教学内容安排上,重点突出资产与收入两大会计要素的讲解,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与运用。在课时的安排上,将一半的教学课时安排具体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的讲解,并将传统的按资产流动性教学顺序的讲解重新安排,将其中内容较难的《金融资产》部分放到资产的最后课时讲解。会计基础理论与资产的教学任务安排在《中级财务会计(上)》中,设64学时,其他部分安排在《中级财务会计(下)》中,设64学时,分别两个学期进行教学。

在完成《中级财务会计》课堂教学后,分别设置了《会计案例教学》、《会计信息系统》和《EXECL在会计和财务管理中的运用》课程,强化学生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实践运用,以及在实践运用中熟练利用财务软件和EXCEL的能力,为《中级财务会计》在实践中的运用打下坚实基础。另外购买《会计综合实验》软件,内设服务业、商品流通业、制造业等规模不同的6套账,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锻炼学生业务处理能力。

三、《中级财务会计》课堂教学的管理与经验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教材中的内容,掌握所学的知识,结合在企业会计实务中,我系对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好第一次课十分关键。第一次课要阐述课程重要性、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提起学生的兴趣。另外要将各章节内容之间的关系交待清楚,形成课程的逻辑体系。中级财务会计虽然内容繁杂,但有较强的逻辑性。财务会计的核心是报表,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就是围绕着报表和报表的六大要素来展开,课程主要内容就是各要素的具体科目的初始确认、计量、报告。学生掌握了这个规律,学习起来就会思路清,学习的积极性就高。

每次课的前5分钟也十分的关键,学生刚进教室,思想还很散漫,通过前5分钟的内容回顾,可使学生马上进行学习状态,进入积极的思绪状态。

(二)做好教学案例的收集与积累

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记录,因此在教学中,对于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如果能以案例的形式导入,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到目前为止,本人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与报刊上,收集了近百个案例,以备在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引入。通过案例导入的教学,学生的专注度有大大的提高。

(三)注意技能与管理知识的结合

财务会计主要讲各种业务的会计处理,会计处理是技能层面,但在讲解会计处理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讲讲相应的管理知识,比如在费用的报销、存货的采购上进行发票控制、价格控制,就可以为企业减少费用支出,管理出效益。学生学习了规范的会计处理后,能看到知识的实际运用,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

(四)科学合理分配授课时间

科学研究,人在学习时的注意力一般是以20分钟为一个段落,中间要休息几分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每节课的前20分钟为一个最佳授课时间段,重点讲理论方面的知识,后20分钟,以案例讲解、习题讲解为主,或安排学习讨论。这样安排下来,学生学习也不太累,同时一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五)注意与学生的互动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系要求教师要十分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因为上课的效果在学生的互动中能充分反应的出来,提问是较为常见有效的方式。上课效果好的时候,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回答问题踊跃,上课效果较差的时候,注意力分散,不愿意回答问题。这个时候就利用下课的间隙,到学生中去交流一下,看问题出在哪里,是讲的太快,还是有地方没讲透彻。有时候学生的思维和老师的思维不一样,这个时候,就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对现代技术的利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网络资源的运用、PPT制作技术、以及EXECL的运用成为现代《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必须掌握技术。

授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搭建《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方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使教学效果能及时的反馈,并通过教学平台布置和修改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如QQ、微博、微信等工具,了解学生并回答学生的疑问。我系已经购买了精品课程教学软件,解决了教学平台搭建的技术问题。

目前文华学院教室都有多媒体,对年青教师都要求用PPT教学,因此对PPT教学的掌握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考核的一部分。每年文华学院都要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其中重要一个评分值就是PPT的制作。我系要求青年教学熟悉PPT的制作,并不断提高PPT教学的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使用EXCEL进行教学演示及账务处理,以提高学生对EXCEL的重视,并引导学生使用EXCEL。如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教学中,可利用EXCEL中的IRR函数求实际利率。同时在期末账务处理时,能运用EXECL进行排序和分类汇总,快速形成科目汇总表,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

《中级财务会计》是高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对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目标的独立院校而言,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是课程教学研究的核心,只有进一步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与探索,才能更好的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企业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