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流行文化论文

流行文化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7 18:03:32

流行文化论文

流行文化论文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流行化生活化

一、前言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如何在完成语文课程教学任务的同中,同时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需求呢?当前,高中大多是90后学生,这些学生讲究个性、另类、思想古怪,标新立异,讲究时髦等,笔者认为只有从他们思想和行为特征出发,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才能一举两得。

二、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2.1教学观念误区

当前很多高中语文老师教学观念存在误区,认为语文就是要学语法,重在理论而不是应用。很多高中语文教学出现过“满堂灌”继而“满堂问”的“一言堂”现象,随之又有“习题热”,唯考试论,有“泛语文”,唯生活论。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课堂的喧嚣失去了思维的真正流动。“一讲到底”到“一问到底”的“一言堂”现象中,教师权威地位没有改变,牢牢掌握课堂的主动权,问题设置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走向固定而唯一的答案。过往的“一言堂”,现在有些课堂“群言堂”的表面繁华,教师的游离状态,都不是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正常模式,它都是语文教学中或左或右的极端化,都忽视了语文学习的对象——学生的真实需要和真实感受,未能从学生角度出发,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的误区,使语文教学本质离初衷越走越远,以致出现偏离。

2.2教学方式陈旧

由于高考升学的压力,教学理念的落后,使得现在我们一些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还是以“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设计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掌握课堂的发言权,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分析替代真正的主体——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语文课堂上多是注重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孤立讲解,一味重视知识积累和答题战术的积累,忽略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审美体验,使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主体性没有充分体现,语文教学课堂成了教师的传声筒,使学生对语文缺乏积极性,学习兴趣不高。

2.3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当前语文教学课程很多内容还是延续老一辈的文章,比如说鲁迅的文章,因其特定的时代性、斗争性、人民性,其内容对现在90后的学生有很强的时代距离感,学生根本不可能通过简单的文字,深刻体会其中的含义和价值。还有一些古文对于90后的学生来说理解很困难,现在由于网络普及,网络语言的泛滥,使得古文学习受到冲击,学生对于网言热衷度胜过诗词歌赋,而且现在是现代背景,古诗词所体现的时代背景,学生根本无法理解。

三、语文教学流行化转变

综上所述,对于教学理念、方式和内容上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语文教学要向流行化转变。如何转变,笔者认为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3.1教学观念更新

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于现在的90后学生已经不合时宜,笔者认为不管哪个学科的老师,其主体对象都是学生,要站在学生角度想问题是立足点,不管哪个时代都一样。所以,老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立场,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站在学生角度,进行理念更新,最好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从中找到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的想法,通过他们想法,来改变自己教学观念和态度。具体措施:最近学生流行什么,在讨论什么,从中体现什么文化底蕴,通过对同学的讲解,使同学知道语文也可以生活化,流行化的。

3.2教学内容贴近实际

对90后学生来说有时代距离的文章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兴趣和上课的积极性,笔者建议在内容上尽量可以选些当代比较热门的小说节选或优秀网文选读。例如韩寒、郭敬明等当代学生的偶像作家的文章。这些文章一方面符合当代背景,另一方面学生对这些明星的作品原本就有兴趣,如果加上老师专业的引导,使之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渗杂流行元素的话,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对语文实用性大大加强。

3.3教学方式多元化

所谓教学方式多元化,就是指语文老师要打破传统“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学习方式,面对语文不同的课程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拿高中生比较头痛的古诗词来说,笔者建议可以采取一位高中化学老师的做法。这位化学老师,把曲子和化学口诀形成在一起,引起网友的热捧。据那位化学老师说,化学公式对于学生很难用单纯记忆记下来,一直是他很头痛的事。后来看见周杰伦唱的青花瓷很受学生喜欢,朗朗上口。所以决定用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用周杰伦的词换上化学公式,结果同学们现在记得化学公式歌了,教学效果也大大增加。

笔者认为此法也可适用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用中学生现在最爱听的流行歌曲配上古诗词,以提高高中生记忆古诗词的能力。现在流行歌曲充斥着校园文化,与其让中学生死记硬背文诌诌的古诗词,不如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巧妙运用流行乐曲搭配古典诗词,让同学唱出来,这样对古诗词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语文教学一定要与时俱进,添加流行元素,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上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讨厌学习变爱上学习。希望这亦能被其他学科的老师加以借鉴之。

参考文献:

流行文化论文篇(2)

[论文摘要]

一、从解放到迷茫—

流行 音乐 是伴随 现代 工业 发展 而兴起的一种都市音乐,作为工业化社会文化现象之一的流行音乐 自然 摆脱不了现代工业文明打上的深刻烙印。流行音乐从创作、制作到生产、消费,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人,制作商、音乐人和歌手之间从一开始就发生了 经济 关系,这一点它同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具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包括歌手的包装、宣传等等一系列的环节,无不带有强烈的商业色彩,可以说,流行音乐在市场的带动下已经形成了一个蕴涵巨大商业利润的文化产业。既然流行音乐是一种文化商品,就以获取最大商业利润为目的,因此,流行音乐的商品属性就决定了它的消费特点,它以适应人们的消遣、娱乐的感性需要而发展,并不以思想性、现实性和社会性为主旨,这样,流行音乐的标准化和快餐性特征就显露无疑了。

在工业社会,流行音乐和其他商品一样,是在竞争中发展起来的,当一首歌曲取得成功之后便会成为其他歌曲争相效仿的对象,创作技巧、类型、音乐元素等都成了被模仿的对象,直到最后具化为一种标准,所以模仿也是流行音乐的一个特点,并且是造成音乐结构标准化的一个根本原因。[3]<p225,另外,流行音乐的娱乐性与其商品性是密不可分的。在消费型的社会中,只要娱乐性 艺术 拥有大量的受众群,就有可能成为获利极高的商品。由于在当代社会音乐生活中,流行音乐的娱乐是其它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无法相比的,它拥有最为庞大的受众群,这也就意味着流行音乐具有其他任何一种音乐形式所不可相比的市场。流行音乐一旦进人消费市场,以商品的面貌出现时,就具备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使流行音乐的商品属性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较,显得更突出。

(二)流行音乐的亚文化特征

流行文化论文篇(3)

[论文摘要]重点分析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周期的前期设备管理、控制风量、负荷以及锅炉防磨等运行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前言

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锅炉,采用流态化循环燃烧,燃料适应性好,可燃用烟煤、无烟煤、贫煤,也可燃用褐煤、煤泥、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且燃烧效率高,达94%。由于采用低温燃烧,大幅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另一显著特点是可燃用高硫煤,通过向炉内添加石灰石,显著地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以达到良好的环保效果。另外,灰渣活性较好,可以用做水泥等材料的掺合料。纵观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情况,磨损严重和运行周期短的问题已成为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炉膛水冷壁、省煤器、过热器的磨损,耐火材料的脱落损坏等。下面结合我公司2台哈锅产260t/h和两台东锅产41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情况,分析一下循环流化床锅炉延长运行周期,稳定生产方法。

二、注重设备前期管理

(一)搞好设备的进厂检验

目前,由于国家加强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政策上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倾斜,循环流化床锅炉纷纷上马,很大程度上拉动了锅炉市场。特别是循环流化床锅炉,行情紧俏,供不应求。许多锅炉厂超出生产能力,为此,各锅炉用户应严把进厂检验这一关。尤其是易磨损部件、承压部件的检验,详查随机资料,特别是出厂检验报告,以确保整体质量,为以后的长周期运行做好基础保障。

(二)严格建设安装标准

在锅炉的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安装规程。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尺寸,膨胀缝,一定要严格控制。因为电站锅炉的蒸汽初参数较高,钢材的热膨胀值较大。稍有偏差,很容易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变形损坏。这主要集中在让管道的弯头部位或焊接部位。另外,要注意施工的工序,要有先有后。

(三)筑炉工作及耐火材料

由于近些年循环流化床锅炉行业的兴旺发达,耐火材料市场表现活跃,各商家纷纷抢占市场,热闹异常。在短短十余年中,耐火材料的生产厂家,从产量到质量,从品种到规模,都有了迅猛的发展。市场上有时出现鱼目混珠、以假乱真的现象,为此用户要谨慎招标采购。建议在选择耐火材料时,应当详细而广泛的进行考察论证,确保用上货真价实、性能优良的耐火材料,确保锅炉不至于因耐火材料而影响长周期运行。在选择好耐火材料供方的基础上,还要注重耐火材料的施工工艺,因为这也直接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基于以上两点,要重点作好耐火材料的养护工作,人们习惯上在筑炉结束,将外护板全部焊接完成后,按部就班地进行烘炉。殊不知,水蒸气在护板内侧反复蒸发与冷凝,影响耐火材料的烘干与烧结。为此,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在烘炉结束后再做外护板。或者在护板上预留排气孔,保障水汽的及时排除。根据耐火材料的固有特性及施工工艺,制定适宜的烘炉曲线,并严格按烘炉曲线进行。特别是在投煤初期,一定要限制升温速度。往往有些厂家,在启炉的过程中,迫不及待的过早投煤,没有达到煤的燃点,由于反应滞后。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一旦达到着火点,则发生爆燃现象.炉膛突然严重正压,床层温度急剧上升,温升高达100℃/min。对耐火材料和锅炉受热面产生强烈的热冲击,对炉体产生损伤性的破坏。

三、运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控制适宜的床温

在运行过程中要加强对料层温度监视,一般将料层温度控制在850℃-950℃之间,温度过高,容易使流化床体结焦造成停炉事故;温度太低易发生低温结焦及灭火。必须严格控制料层温度最高不能超过970℃,最低不应低于800℃。在锅炉运行中,当料层温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调节给煤量、一次风量及送回燃烧室的返料量,调整料层温度在控制范围之内。如料层温度超过970℃时,应适当减少给煤量、相应增加一次风量并减少返料量,使料层温度降低;如料层温度低于800℃时,应首先检查是否有断煤现象,并适当增加给煤量,减少一次风量,加大返料量,使料层温度升高。一旦料层温度低于700℃,应做压火处理,需待查明温度降低原因并排除后再启动。

(二)控制适宜的负荷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负荷最好不要超过额定负荷,以控制在80~95%为理想。在此负荷下,操作稳定,效率较高,磨损较轻,运行周期较长。因为,在超负荷情况下,循环倍率增加,流化风量加大,存在后燃现象,造成后部高温,甚者造成返料器结焦,危及锅炉的安全运行。

(三)运行过程中的参数调整

基于循环流化床的燃烧机理,需要合理的控制炉膛差压、料层差压、流化风量、循环倍率、蒸发量。如果炉膛差压过低,有可能是返料量不够,分离效率低造成的。这将同时造成尾部受热面的加速磨损,过热器、省煤器的磨损泄漏。料层差压偏低,则炉膛蓄热量少,一旦给煤出现问题,容易灭火。如果料层差压偏高,则需较大的流化风量,又增加动力消耗和磨损。事实证明,超负荷运行,得不偿失,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四)控制好入炉煤的颗粒度

由于一些厂家为了节省投资将给煤由两级破碎改为一级破碎,造成给煤颗粒度太大,有的颗粒度竟达30~50mm,严重影响了床料的流化,易造成结焦现象的发生,堵塞落渣管,甚至造成大面积结焦而停炉。所以控制好入炉煤的颗粒度是至关重要的。有的电厂在原煤破碎前上了筛分设备进行破碎前预筛分,这不仅减少了破碎机的磨损而且减少了厂用电的消耗。

(五)杜绝野蛮开停炉

强行降温、急剧升温、快速升压都危及到锅炉的安全运行。锅炉故障停炉后,急于检修,强制通风降温,由于各部位的膨胀系数不一致、温度不一致,很容易造成炉墙,炉管的损坏。另外,在锅炉启动时,急于求成,快速升压、升温,膨胀不到位,损坏锅炉。特别是点火初期,过早投煤造成煤炭爆燃,床温骤然升高。强大的热冲击,造成耐火材料快速膨胀,产生皲裂或金属焊缝拉伤。

四、关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防磨问题

(一)水冷壁的防磨

根据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机理,炉膛内是典型的气固两相流,高强度的物料反混,对膜式水冷壁产生冲刷磨蚀。通常的处理办法是在卫燃带覆盖耐火材料,结果造成磨损区域上移,只好再次覆盖耐火材料,如此反复,最终以传热面积减少更换水冷壁管而告终。另一种办法是进行喷涂耐磨材料,但喷涂材料的上部区域磨损较严重。目前,尚没有发现经济实用的解决办法。

(二)分离器的防磨

在炉膛出口处,为了达到较高的气固分离效率,对高温烟气进行节流加速,对中心筒和分离器产生磨损。使中心筒变形穿孔和旋风分离器耐火材料的损坏。为此,在旋风分离器耐火材料的施工中,选择耐磨性能强的材料,同时要严格控制烟气进口和中心筒的安装尺寸。

(三)过热器的防磨

分离后的烟气,经扩压以5~10m/s的速度冲向过热器,在通过第一排过热器管后,流通截面减小,烟气节流加速,冲刷磨损第二排管;同时伴随着局部小面积的急剧磨损。可以在第二排过热器管前加装防磨罩,同时调整运行风量,避免烟气流通偏流,形成烟气走廊。

(四)省煤器的磨损

与过热器相类似,一般采取加防磨罩的办法进行处理。比较好一点的办法是采用热管式省煤器。

流行文化论文篇(4)

一、“青花”的符号化运用并非今朝

青花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中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一般来说,青花瓷的特点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是纹饰永不褪色;三是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四是不含铅、砷等有毒元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五是不但适合装饰餐具、茶具等日用瓷,而且也适合装饰花瓶、大缸等陈设瓷;六是其制作原料含钴,而钴是蕴藏丰富的天然矿物质。青花的这些特点,从原材料的选择和挖掘、到制作流程和工序都很容易使其成为我国广泛流行的瓷器种类。

众所周知,“青”在传统五行中属木,代表着东方。在季节中又对应着春季,意义上可延展为新鲜、朝气等,如青苗、青春、青年、青娥(少女)等等。而从民俗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看,青色的最佳解释就是素色,朴实、洁净、高贵而不花哨。在具体的运用中,往往代表着广泛、公正、高雅或美好的积极意义。比如古代将史书典籍称为“青史”,将有才华、有气节的人称为“青云居士”,将对人或物的欣赏称作“青睐”。因此,即便在中国古代,与其说“青”是一种色彩词汇,不如说“青”是一项与色彩有关的意指词汇,即符号。在这个符号里面,有着广泛的意义和所指。

青花瓷相对于其它瓷品之所以更具文化代表性,主要在于它在民间流传更广,艺术品质和层次更为丰富,也更具普及意义。因此其就更具文化符号的多种内涵。可以说,历史发展演变到今天,青花瓷作为文化符号,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它广泛的意义和符号所指自古就有。我们今天对其符号内涵的演变与延展的研究,也就是对青花瓷制造历史的研究。

二、流行文化的特点促进了青花内涵的延展

所谓流行文化,是消费文化、大众文化、休闲文化、都市文化、区域文化、奢侈文化、现代物质文化、亚文化以及流行的生活方式与品味等诸多概念所组成的整体概念。这个整体概念应具备一定的流行节奏与周期,在一定的区域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群体中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广泛传播起来的意向性共识文化。

流行文化首先是一种大众文化,也即是平民文化,它是当代社会高度文明、民主化进程发展到特定时期的必然结果。这种民主与平等主要表现为:1、具备广泛的包容,融汇并消解了各类型文化间的隔阂,唯一的界定法则就是是否能获得大众认可,或曰“流行”。2、在“流行”的进程中服从于传播的有效性,而超越了时空、民族与地域间差异的限制。3、流行文化讲究效率,知识的合法性在流行过程中往往处于滞后或是被忽略的,对是否流行起决定作用的是知识的意向性与符号的使用。

作为当代文化的代表性符号,青花的基本审美属性在使用过程中被顺利地转嫁与移情,并广泛地适用于各个文化领域。举例来说,现代社会提倡平民文化,如通过网络而流行起来的“山寨文化”,素色青花的质朴感恰好与之对应,很容易获取广大网民的好感并被认可;同时,青花的素色本身就是去除色彩后对形象抽象化的提炼,艺术特征明显,加上图案化的抽象符型又更带来理解上的趣味性,这就使得青花具备了一定的精英文化特质;而这种趣味性更多地体现于视觉呈现,在逻辑推导上远不及数理逻辑或是哲学那样的晦涩难懂,这也促使其与当代的快餐文化产生了切合,加上它在审美上特有的高雅气质,很自然地具备了小资情调的典型特征,成为了中产阶级使用的高频词汇。

还需指出的是,出于现代工业产业化的需要,作为视觉符号的青花概念由于审美特征的支配,使其形象与名称背离,被广义地运用于对上述延展的比拟。这也是青花概念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必然现象,它不再仅仅植根于传统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环境之中,而是以“基因”或“灵魂”的形式全面地散布于现代商业与生活当中。

三、青花作为符号的具体运用

在当今社会,青花多以符号的形式集中呈现于视听传播媒体,如影视剧、歌曲、广告、包装等多方面的流行文化形式。这种运用既有从概念出发,将青花内涵层层分解,提取所需意指重新编码的创作行为,也有立足于将传统青花瓷视觉再现的造型与设计行为,两者互为补充,共同繁衍。下面以青花符号在设计领域与其它文化领域的具体案例来加以分析说明。

设计领域

青花符号在设计领域的运用可谓极其广泛,由于它的视觉形象在审美属性上非常具有大众亲和力,加上其文化内涵丰富,所以受到各门类设计师的青睐。

陶瓷器皿原初的功能就是用于细碎物件与液体的装载,所以在包装设计中运用青花元素就显得极为自然。通过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品牌的白酒企业都有青花样式的包装设计,其它类型的包装设计中运用青花元素的种类涉及食品包装、医药与保健品、茶叶、手提袋、书籍、信封、电子产品等等。这些产品多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借助青花图案的符号化意指,揭示了商业与文化合璧的设计理念与销售目标。

最热衷于青花符号的门类当属服装设计。近年来,从韩国的设计师安德烈·金到意大利著名设计师罗伯特,在设计上都与青花符号有着亲密的接触;著名品牌美特斯邦威以及西班牙皇家品牌LOEWE都有名曰“青花”系列的成衣。青花符号与服装的结合相得益彰,色彩明快而清新,淡雅而通透,在创造时尚的同时也建构了靓丽的当代流行文化氛围。

在环境与工业造型设计方面,以青花符号为典型装饰手法的使用也极为广泛,青花装饰的墙面与室内布艺随处可见,还涉及了诸如惠普打印机贴膜,方正国雅、神州万图U盘,谭木匠产品,厨卫用具,旅游纪念品等等众多产品。可以说,小到饰品,大到个性十足的汽车装饰均有青花符号的身影。

从种类繁多、数量广泛的设计案例来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青花正充斥着设计领域的方方面面,装扮着人们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

其他文化领域

就广义而言,对青花符号的使用与研究都应归属于文化范畴,本文中符号化的青花元素在当代文化领域的运用将视野锁定为影视、文学、音乐与舞蹈等方面。

影视方面:以陶瓷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为数不多,但在影片的命名上编导们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青花”,这种撞车现象绝非偶然,应该是编剧们共同关注青花的文化符号作用及其丰富内涵与所指的结果。如2005年杨子、李若彤主演的影片《青花》与同年赵本夫原创剧本,赵雅芝、斯琴高娃主演的电视剧《青花》的相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趣的是,两部影视作品都是从女性的角度来展开故事讲述的,这似乎也暗示着青花与女性间的映射关系。

文学方面:所有影视剧目都离不开文学剧本或小说的参与,话剧《青瓷》、音乐剧《再见,青花镇》都是由小说改编而成,歌曲《青花瓷》的词作者方文山的相关书籍《青花瓷——隐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也于2008年出版。在文学领域,更多的青花符号出现在诗集、散文集中。

音乐与舞蹈方面:提及与青花有关的音乐创作,很多人一定会想到周杰伦的经典曲目《青花瓷》与周传雄演唱的歌曲《青花》。尤其是前者,一度被认为是将青花符号与流行概念捆绑推广的始作俑者,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它促进了青花概念的年轻化与现代性,彻底将传统的青花符号引入到流行与时尚领域,并在很大范围上拓展了人们对青花的理解。与青花有关的舞蹈与表演也极为丰富,除了舞蹈《青花舞》、《梅瓶·青花谱》以外,比较著名的还有中央电视台2009年元宵晚会上的舞蹈《青花》。而著名的舞蹈编导苏时进也在几年前联合江西省歌舞剧院创作演出了以瓷文化为内容的大型舞剧《瓷魂》。

在众多的青花音乐与表演形式中,景德镇的瓷乐表演也比较具有文化研究价值,它将音乐演奏时乐器的使用限制于陶瓷器具,如瓷瓯、瓷罄、瓷笛、瓷编钟、瓷二胡等,演奏的多为中国的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再现了传统陶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视听一体化情境。

纵观当代文化活动中对青花元素的使用,莫不是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生动感人的文艺佳作,在围绕青花瓷众多符号化元素的挖掘过程中,创作者或借其典、取其意,亦或用其型、仿其色,不仅体现了作品对我国传统审美与民族文化的继承,更直接展示了意味深长的当代文化视角与丰富多样的符号化提炼。

参考文献:

1.(法)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王东亮等译,三联书店 1999年版。

2. 杨永春:《说陶论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流行文化论文篇(5)

一、校园流行文化及其特征

校园流行文化是指高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得到同辈群体认可的,包括行为模式、心理特征和生活形态等。主要包括流行产业、流行新品以及流行话语。它的特征主要有:

1.多元化。各种西方的思潮、话语、主义共同构成了多元的话语空间,使得校园流行文化多元化和多种标准,这容易造成大学生价值选择的迷茫。

2.世俗化。在高校校园流行文化中更多的是其娱乐性和对现实社会的调侃,网络运营商为了获得高点击率从而摄取商业利益,其传播的所谓流行文化往往是以迎合大众的感官愉悦程度为检验标准的,这样势必导致世俗、庸俗文化产品的产生与流行。

3.虚幻化。在目前快节奏、就业难、压力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往往会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大学生一旦对某种流行文化产生兴趣,常常会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并且极易产生浮躁的心态。对流行文化的过分沉溺,容易导致大学生逃避现实生活,去追求一种虚幻的、不切实际的精神需要。

4.娱乐化。流行文化的娱乐化特征极易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对于一些非理性的文化现象,大学生不是用自己的理性去反思,而是当做一种娱乐和调侃来追捧。而这样的非理性的文化现象对一些优良传统也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二、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积极影响

1.校园流行文化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当前大学生比较关注的文化现象、社会事件等引入课堂、将部分优秀、先进的流行文化元素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知识,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提高大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密切大学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2]

2.校园流行文化有利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

校园流行文化具有形式多样化、内容生活化、交流娱乐化、平等互动化等特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借鉴校园流行文化的这些特点,利用网络、短信等丰富课程教学方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3.校园流行文化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教学氛围的建立

把校园流行文化引入政治理论课课堂,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与校园流行文化相结合也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把校园流行文化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活跃和丰富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校园环境,促进校园文明建设,形成和谐教学氛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消极影响

1.校园流行文化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地位受到挑战

校园流行文化虽然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但是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的兴起促进了校园流行文化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网络游戏、青春偶像剧、网络影视、流行音乐、偶像崇拜等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而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普及率和关注度却不是很高,校园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从而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3]

2.校园流行文化影响了正常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秩序

目前,大学生逃课现象严重,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逃课的原因有些同学是因为热衷于网上聊天或网络游戏等,手机文化、网络文化等校园流行文化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正常秩序。

3.校园流行文化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他们,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道德观。目前,校园中流行的考证热文化,热衷于计算机、英语这些实用性课程的学习,导致某些大学生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加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没有什么功利性,很多学生认为学与不学这门课程都没有关系,这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四、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校园流行文化的特征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特别是积极影响,进一步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借助校园流行文化中的先进元素,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生活化、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增强互动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流行文化,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增强教学内容的社会现实性和生活化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其教学内容长期与社会现实生活脱节,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而校园流行文化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难点,满足了大学生对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借鉴流行文化的这一特征,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学生现实生活,把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公平正义问题等社会热点引入课堂,增强教学内容的社会现实性和生活化,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多样性和互动化

要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提高教学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借助网络、短信丰富教学手段,可以通过网上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为教育素材,如将反映强烈的社会事件引入课堂,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文化、短信文化来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短信、QQ、微博、微信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能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发言权和选择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对话、交流、讨论式等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对各种信息进行甄别、筛选、扬弃与吸收,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使其自身文化素质和发展过程成为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自动化过程。[4]

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课程教学和校园流行文化

校园流行文化的思想多元化使得大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认同感变弱, 校园流行文化在给大学生群体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带来了多元思想观念。 其中一些不良思想如利己主义、实用主义、悲观主义等观念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日常生活中,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政治性和主导化,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导作用,培养大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课程教学和引领校园流行文化, 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流行文化,要切实做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校园文化的主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校园流行文化的主流精神,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学生的人生准则。

流行文化论文篇(6)

关键词: 语文数学 初中古诗文教学 流行文化

优秀的古诗文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品,对提高国人的文化素养有重要作用,熏陶中国人的性情,培养中国人的人格,塑造中国人的精神。堂堂五千年文明世代延续传承,传统文化之功诚不可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一代青少年沉迷于日韩影视、各种各样网络游戏,还有娱乐八卦、追星等流行风,从而漠视传统文化,讨厌学习古诗文,确有陷入文化虚无主义的危险。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扭转这一切。

一、流行文化对古诗文教学冲击的表现分析

流行文化对古诗文教学冲击的一大背景是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日趋多元,相比于传统文化,流行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彩,很容易获得公众的喜爱,在社会中快速流传发展。初中生对社会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兴趣,但同时又迷惘、困惑,流行文化契合了他们的心理需要,某种程度上成了他们观察世界、体验内心的一个媒介和窗口,他们开始狂热崇拜和刻意模仿影视明星,而不是学术明星;追捧那些远远的层层包装的“超女”、“快男”,而不是身边的榜样;青睐博客、流行语和时尚阅读,而不是经典名著。

部分孩子对以古诗文为代表的传统经典文化敬而远之。传统文化在少年儿童的头脑中逐渐淡化,传统的一些价值观念开始不被他们认同,甚至被他们恶搞。部分少年儿童,甚至一些成年人身上体现出来的理想淡化、追求享乐、功利化意识等都是传统文化淡薄的表现。令人担忧的是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方面没有被他们接受,而时尚文化中极端的和消极的东西却使他们趋之若鹜。

流行文化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既有利又有弊。从正面来看,正向的流行文化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展了他们思维,对初中生的个性发展是助力;从负面来看,低俗的流行文化动摇甚至颠覆了社会固有价值标准,混淆了学生的思想,轻则影响学业和成长,重则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从表面看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两条线似乎是相背而行、相互排斥的,但实践中,两者却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最近几年,在流行文化的包装与推动下,“读经热”、“汉语热”、“历史热”在各地掀起飓风,成为新的流行热点。这些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只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就可以和谐统一。

二、如何看待流行文化的冲击

1.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无需排斥和拒绝流行文化介入

主流文化并没有完全排斥明星和他们创造出来的流行文化,周杰伦的《蜗牛》被收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读本,罗大佑的歌曲《现象七十二变》甚至被选入新版《大学语文》。初中语文老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抱持客观谨慎、兼容并蓄的态度审视流行文化,取其精华、用其精华。这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勇敢面对流行文化,善于选择、精于利用其积极有用的部分,在思想意识、道德情感、文化知识等各层面对学生加以引导。

2.初中经典古诗文的教学要善于借助流行文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向学生准确生动且通俗易懂地阐释包括古诗文在内的传统文化,这需要借助流行文化这一工具。要向“90后”、“00后”阐释经典,教学语言需深入浅出,以使经典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要做到这一点,就需将传统经典文化与现实的生活连接沟通,流行正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可以看到现实的每一个侧面,流行也是现实的风向标,可以预测现实的发展,让学生通过流行文化看身边的人物和事件,通过周遭的人、事、物理解古诗文,才能发掘以古诗文为代表的传统经典文化中富有时代价值的内涵,传统文化经典才能在年轻一代心中扎根,从而获得永恒的生命力。

当代初中生对传统经典阅读不够,电子游戏、网络小说、流行文化等所谓“后现代文化”占据了他们本应有的阅读时间。究此缘由,应试教育是其中主要的一个,加上社会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的心理让学生无法真正静下心来进入经典。具有国学素养的学生更有内涵,更受欢迎。初中古诗文教学借助流行文化这一“外壳”,这可以作为改变语文教育一直重“语”轻“文”这一痼疾,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层次。

3.初中经典古诗文的教学要善于借助市场

经典曾经因为大家接受而流行才变成今天的经典,换而言之,经典也可以流行,就今天的社会来说,市场力量之大已经充分展现,古诗文教学也可以借助市场的力量,市场将赋予它新的时代的生命。市场完全能够提供各种形式的更多更好的作品,通过市场的力量将经典古诗文呈现给学生,其方式、力度都容易被学生接受,让他们在对古诗文的了解、感知中潜移默化,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初中语文教师应主动成为这一市场的积极参与者。这一群体需成为社会传统文化教育宣传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培育出传统文化新的消费群体,并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和文化经营模式,把富有内在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象展现在初中生面前,求新求变求发展,使古诗文能够赢得初中生的喜爱。

“90后”、“00后”这一代人对传统文化进入通俗文化领域并不排斥,这一代人有文化上的认同感,从传统文化所衍生出的影视剧、网络小说或流行音乐等流行文化形式,面向新新一代的接受度上本身就没有障碍,这一代人对新的事物的接受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为故事原型的在线游戏就很受他们喜爱,以青花瓷为题材的流行歌曲,都普遍引起青少年的关注与喜爱,很多流行歌曲的曲调和歌词都源于传统文化经典。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最初也是因为流行于市井人才最后才被公众接受。古典风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充满了古典趣味和悠远醇厚的意境,可以将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流行文化的创作上,借以提升其文化内涵,从而提升流行文化的品质,改变市场对于流行文化的“低俗”成见。

三、将流行文化引入古诗文教学

科技与文化快速发展,新新一代接受多样文化的熏陶。流行文化首先带给孩子们五彩缤纷的生活,孩子们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也在潜移默化被改变,孩子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其个人品格在形成过程中在重塑。但不等同于低俗,更不等于“下三烂”,但世俗与低俗两者之间的距离太近,世俗近乎低俗,因此,令人担忧的正是这一点,而且已经发生:初中孩子的审美趣味和道德情感极容易解构崇高,迈向世俗,甚至从世俗走向低俗。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传统经典中感受文明的灿烂与深邃,感悟生命的勇气和力量,寻求生命的精神支柱。

古诗文离我们的生活毕竟比较遥远,所以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否则很难真正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更难钻研。神奇的是,一旦古诗文与电视、电影、歌曲等流行文化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深深根植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往往就会散发出巨大且独特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地将以古诗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精髓注入现代流行文化外壳,就会使流行文化拥有真正内涵,从而改变流行文化内涵固有的淡薄,提升流行文化的品位,从而减轻其副作用。

在初中教育教学目标下,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古诗文教学中应根据现有教学材料,充分体认和挖掘其现代意义,沟通古诗文教学与现代生活,正确、科学并且“艺术性”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接受、亲近以古诗文为代表的祖国传统文化:对祖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教学中要注入新的属于这个时代的活力和精神,使古诗文有更积极的内涵;对祖国传统文化中的腐朽有害的部分,教学中就要理性分辨、扬弃。

我们要带领学生走进古诗文,从古诗文流淌的旋律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豪放婉约,走进历史上一个个伟大的灵魂。在和屈原、辛弃疾的对话中,理解爱国主义的高亢和痛楚;在和陶渊明、王维交流中,感受生活情趣的高洁脱俗;在和李白、苏轼同醉中,体验生活情态的豁达。我们要带领学生从纷繁不定的流行中沉淀下来,去除身心的轻浮,品出其中的韵味,升华其道德情感,提升其人生品味,超越其精神气度,向新一代传递祖国传统文化和精神。

四、结语

如果在流行文化中加入一些传统元素,便增加了流行文化的蕴意深度;如果在传统文化中加入一些流行元素,就可以淡化传统文化的老旧古板。我们要认识到,当下浮躁的心理使得流行文化存在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则易于形成流行文化过于商业化的倾向,这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引入流行文化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效果,提高学生对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辨识和鉴赏能力,绝不能背离这一初衷,否则极有可能导致流行文化在校园泛滥,最终导致教育庸俗化。

参考文献:

流行文化论文篇(7)

[关键词]文化适应 理论模式 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082-02

文化适应研究作为跨文化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在其他领域诸如人类学p政治学p社会学等都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全球化进程加快,不同文明,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促成了此研究增多的趋势。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并存,相互交融成为主要趋势。面对此种形态,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下的群体都面临着心理和行为方式的选择,这也促成了文化融合,逐渐形成多种文化形态的原因。本文主要探讨Berry的文化适应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我国当今“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启示。

一、文化适应内涵

19世纪末,来自美国民族事务局的J.W.Powell提出了“文化适应”的定义。他认为文化适应是指来自外文化者对新文化中的行为模式所导致的心理变化。在此基础上,Redfield, Linton和 Herskovits于1936年对文化适应重新进行了定义,他们认为文化适应是指由个体组成,且具有不同文化的两个群体之间,发生持续、直接的文化接触,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模式发生变化的现象。从早期对文化适应的概念不难看出,其重点强调主流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巨大影响,而主流文化影响相对较小,我们称之为文化适应的单维度模式。John.Schuman提出的文化适应理论则从教育领域详细探讨了文化适应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在其理论中,他提出影响人们去学习异文化中的第二语言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社会距离,另一方面是心理距离。John.Schuman将社会距离分为社会显性、结合方式、封闭性、凝聚性、学习者社团规模的大小、文化和谐性、社团的态度和打算居留时限等因素,社会距离代表着学习者社团相对于目的语社团而言的地位,或者学习者被目的语社团容纳并与之接触的程度,这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创造第二语言的环境去提高学习者对异语言的敏感度;心理距离指的是学习者个人对目的语及其社团的总体心理感受,重点强调个人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重要性,其包括语言震惊、文化震惊、动机、自我透性。心理距离的作用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作用没有社会距离大,当社会距离对二语学习者没有起到明显作用的情况下,心理距离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简而言之,John.Schuman的理论从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阐释了文化适应对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及意义,对我国外语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

二、Berry文化适应理论

Berry的文化理论模式在此前单维度理论模式的基础上对文化适应理论进行了发展,也就是我们提及最多的双维度模型。该模型将文化适应研究的理论层次推上一个更加全面细致的层次。Berry根据两种不同文化相互碰撞,个体所产生的反应态度为依据,进行两个维度的考量,即保持传统文化和身份的倾向性与其他民族文化群体交流的倾向性。在Berry研究结果看来,两种研究倾向性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两种不同文化相互碰撞时,个体在保持原有民族文化的同时,认可并且接受其他文化是互不影响的,其个体的文化身份具有相互独立性,也会伴随着不同文化的认可程度变化而变化。

Berry根据个体针对不同文化碰撞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列出四种文化适应的策略:整合(integration),同化(assimilation),分离(separation)和边缘化(marginalization),并对四种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从非主流文化族群的角度,整合是指文化适应中的个体既重视保持传统文化,也注重与其他群体进行日常的交往;同化是指个体不愿意保持他们原来的文化认同,却与其他文化群体有频繁的交往;分离是指个体重视自己原有文化,希望避免与其他群体进行交流;边缘化是指个体既不能保持原来文化,又不被其他群体文化所接受。Berry从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交流的角度对四种策略进行了阐释。当主流文化实行熔炉策略时,非主流群体会采取同化;当主流文化实行种族隔离时,非主流会采取分离;当主流文化实行排外策略时,非主流文化会采取边缘化;而当主流文化实行多元文化主义策略时,非主流群体会采取整合策略。我们站在世界文明的角度去考虑Berry的这种文化策略,世界有可能会产生四种可能的结果:世界文化同质化――非主流社会逐渐趋同于主流社会(同化);相互的改变――全球化导致交流双方的某些方面的趋同,共享一些特质的同时有保留了各自的独特之处(融合);相互排斥――非主流群体抗拒主流群体的影响并与之隔离,或主流群体无法与非主流群体交往;主流支配――非主流文化被毁灭,并且不能融入主流文化,其成员丧失了文化纽带(被边缘化)。

此文化适应理论也从一个侧面迎合了萨缪尔・亨廷顿在其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其从政治学角度将世界冲突的根源归结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建议美国当局重视文明,文化的力量,探讨在世界范围内美国文化输出的可能性,倡导文化主宰世界,采取文化措施让异文化群体接受美国文化,但同时他也提出世界在将来不会出现同一的普世文化,而是会出现几个由超级大国主导的文明圈,世界的冲突也会集中在这几大文明圈之内。基于世界文化的角度,出于对美国安全考虑,其大胆预测未来世界对美国构成主要威胁将会来自两大文明,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其观点认为世界冲突与矛盾在将来也主要会集中在此两大文明之中。当今世界格局保持“一超多强”的局面,但是地区冲突与矛盾不断出现,主要集中在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周边,这一点印证了其预测的准确性。萨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与Berry的文化适应理论某些方面不谋而合。几大文明圈的形成,需要在其文化圈内采取整合同化的策略,文明圈才会得以形成,文化圈内部又会有许多小型文化圈之间的交融与碰撞,最终会归于大文化圈之中。当然,Berry所提出的世界同质化假设在萨缪尔・亨廷顿的理论中被完全否定,单一的普世文化不会出现,文化如同世界格局一样,会出现多极化的局面,这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

三、Berry 的文化适应理论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启示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由中国国家主席于2013年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此倡议提出后,得到了沿线国家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一带一路”不仅仅可以实现沿线国家经济利益上的互惠,也必将会对世界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此战略构想沿线会经过中国华夏文明、印度古文明、伊斯兰文明、欧罗巴文明乃至非洲文明等引导人类世界进程的文明圈,多种文化并存于文明圈内,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创造出形态各异的民族文化,结合上文提到的Berry的文化适应理论,本着“经济为重,文化先行”的原则,助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做好以下几点启示工作。

(一)提倡文化整合,促进文化包容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要经过形态各异的文化圈,在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人们,语言p思维方式等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此种差异往往容易造成误解和摩擦。文化整合是文化交流中最理想的状态,在两种文化相互交流时,个体既重视保持传统文化,也注重与其他群体进行日常的交往。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我国企业必将走出国门,与华夏文明之外的人们进行经济,文化上交往,此刻我们的国民其文化身份不仅仅代表其个人,更多地会带有国家身份的文化标签,这就需要我们“走出去”的企业及个人时刻牢记我们国人的文化身份,表现出我们大国国民的风范,将我们华夏文明的优秀特点及品质带到异国他乡;同时也应该加强与沿线国家民众的交往,深化友谊,表达出我们国人谋求和平发展的诚意,扩大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的深度及广度。

(二)提倡文化平等,弱化文化主流与非主流

文化不论历史长短,影响大小都应该尊重,平等对待,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由下层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世界文化有发展程度的差异,但其地位应该一律平等。“一带一路”沿线文化呈现出文化迥异并存的局面,我们应该本着“文化平等,文化共荣”的原则,不强调谁是主流文化,谁是非主流文化,最大程度加深文化合作,避免冲突与摩擦,表现出我们与其他文化群体求和平,求发展,求共荣的诚意,消除其他文化群体在遇到外来文化时所采取的分离或者边缘化策略,强化与其他文化群体的“命运共同w”意识。

(三)提倡文化多极化,避免世界文化同质化

政治学中提出世界格局将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而世界文化也将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作用,加强与沿线各文化群体交往合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各文化群体优秀特点,招揽各方优秀人才,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持,发展自身文化同时,也促进其他文化的繁荣,达到文化共荣的局面,避免Berry理论中的世界文化趋于类同,是对世界文化的拯救,也是对“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具体实施。

四、结语

Berry的文化适应理论详细地阐释了两种文化相互碰撞交流时,个体采取的行为方式和态度所有可能造成的理论结果,这也是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我们所研究真正达到的跨文化交际的结果,我们所要达到的跨文化交际的结果,文化适应理论都有所概括,应用到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之中,需要我们在Berry文化适应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文化因素,本着“经济为重,文化先行”的策略,发扬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尊重和包容沿线其他文化,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早日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Berry J. Acculturation: Living successfully in Two Cul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2005

[2]Berry J.Immigration Acculturation and Adaptation.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1997.

[3]黄永红.跨文化交际学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4]Iris Varner Linda Beamer.全球工作环境下的跨文化沟通[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Linell Davis.中西文化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6]Larry A.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and Lisa A. Stefani.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A Study of “One Belt, One Road” Based on Berry’s Accultu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