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5:39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篇(1)

[关键词]流行音乐 流行唱法 审美观念 教学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加快,流行音乐已经成为文化艺术领域中一股强劲势力,其地位也越来越高。各高校为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逐渐把流行音乐演唱纳入到声乐教学中。不过流行音乐演唱的教学还处于摸索起步阶段。现根据本人多年执教的经验,谈谈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改进教学观念

目前,流行音乐演唱在教学观念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声乐独特魅力的培养,难以让不同年龄的人群产生共鸣,因此,流行音乐演唱缺乏个性表现,体现不出原汁原味的亲和力。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流行音乐演唱的教学观念。首先,正确认识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美声和民族的演唱教学是流行音乐发声和演唱技巧的基础,但并不代表流行音乐演唱教学是声乐教学的附庸,如果按照传统声乐教学方式,是不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流行音乐作品内涵的。流行音乐演唱教学要求在借鉴民族和美声唱法的一些基本技巧的基础上,找到属于流行音乐演唱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其次,端正演唱教学的观念,譬如有些人推崇流行音乐演唱方式的随意性,认为演唱方法的讲究会让音乐失去流行和时尚的味道,事实上这种观念是片面的。尽管流行音乐演唱没有其他声乐表演那样相对的固定模式,但学生只有在科学掌握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才能够将流行歌曲的内在表现力挖掘出来,真正实现流行音乐演唱方法的传承。最后,正确认识流行音乐演唱技能和理论的结合,在理论学习铺垫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演唱实践,两者结合在一起展开综合教学,才能培养出复合型的流行音乐演唱人才。

二、加强艺术实践

“脱离实践的歌唱教学是徒劳的、本末倒置的,实践是最终的目的”。①教学都是为实践服务的,流行音乐演唱的流行性、时尚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它必须在实践演出中、时代潮流中去发展、成熟。流行演唱讲究个性鲜明,最主要的是歌手还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学生在初学阶段以模仿为主,逐步学习后就要慢慢确立自己的风格。如王菲的声音纯净空灵、韩磊的声音大气十足、韩红的声音收放自如、杨坤的声音沙哑柔情,流行歌手个性十足的声音打破了民美唱法“千人一面”的音色和声线,这也是大家喜爱它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自身风格的确立很大程度要在艺术实践中得以实现。新生的“民通”和“美通”唱法也是在艺术实践中,根据时代的变化和潮流的更新而产生的,如今也逐渐成为流行音乐演唱的一种新形式,像谭晶、汤灿、祖海,她们的演唱就加入了流行演唱的方法。另外,流行演唱表演形式的多样性,舞台形式的多元化,也决定了流行演唱必须走上舞台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舞美、灯光、音响甚至高科技的加入,组成了流行音乐演唱的新形式。单纯的课堂教学、音乐厅演出,远远不能满足流行演唱的要求和发展。在教学中让学生走出去,走进市场、走向大众是非常重要且不能舍弃的一个环节。

三、注重基础素质的培养

可以说几乎每个学习音乐的人,都要首先学会识谱,这就会提到乐理、视唱练耳等相关学科。这些相关科目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掌握音高、音程、调式节奏等音乐基本要素,并通过视唱和练耳课提高听觉和发音上音高的准确性。我们常说,一个歌者必须有一副好的耳朵,其意义就在于歌者的音准和节奏是其歌唱的首要元素。歌唱技术是依托音乐得以表现,音乐本身是音高、节奏形成的旋律,人声发音就必须与音乐相结合,逐渐使听力达到能够很好地分辨音高、音色等方面的能力,这是学习音乐与歌唱的开始。因此,基础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这也是培养歌手乐感的一种重要环节。

四、夯实声音的基础

对声音基础的训练可以有几个阶段。“声音基础训练是歌唱行为的一切出发点”。②初级发声训练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音域不要太宽,只要呼吸能够均匀地支持发声,不太单独强调发声器官某一部分的作用就可以。呼吸还讲究一定的方法,并且歌唱需要一定的呼吸能力和气息的运用能力。即便是初级的歌唱者也必须建立良好的呼吸支持,才能把音乐演唱完整,才能在字上给气。因为,流行音乐演唱更多的是字与气的融合,而美声唱法更多的讲究共鸣(腔体)与字的结合。应当明确,有了呼吸的支持,但不等于有了能够完成歌唱的呼吸能力。呼吸作用于嗓音,这样才可以发声,有好的嗓音没有好的呼吸也是发不出好的声音的,更谈不到好的歌唱。

中级程度的发声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嗓音与呼吸配合的张力和柔韧性,达到能够控制声音的强弱、大小、高低等因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驾驭住作品,才能表现音乐的婉转起伏,高亢嘹亮,以及各种音调不同、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很多音乐人不赞同流行演唱带有方法,那样会使音乐和表现不自然,失去音乐本身的感染力。其实不然,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方法无定式,能力皆需之。试想,当歌手能力达不到演唱作品要求时,必然流露出声音、呼吸等方面的缺陷,甚至造成音准、节奏的各种问题,这也就让我们自然想到了歌者歌唱能力的缺陷,而歌唱能力就是来自于方法和训练。再有,方法运用不成熟会给人的印象有些刻板或做作,这在民族唱法歌手中比较明显,流行歌手大多是在声与字的结合上容易出问题,而字声结合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气息的问题。

高级阶段的发声训练是在获得呼吸、声音等歌唱能力的前提下,使之升华的阶段,这个阶段属于寻找自我定位阶段。通过初级和中级阶段的训练,歌者已经了解自己的声音特点,可以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嗓音的演唱风格,如:爵士、摇滚、布鲁斯、民谣、音乐剧等。能够将自己最靓丽的光彩展现出来,并以此带动多风格的演唱。这个阶段是需要歌者不断摸索和巩固的阶段,并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个性”方面下功夫,同时兼顾风格与技术结合。如:杨坤演唱的《无所谓》与央视第十五届青歌赛王晰演唱的《无所谓》是同一首歌曲,音乐与风格理论上讲是一样的,但是两位歌者演唱的效果大不相同。听前者的演唱,好像在诉说自己对情感无所谓,其实内心很纠结,还没有从漩涡里挣脱出来的感受;而后者给人的感觉是心里的纠结已经过去,心态轻松释然。其根本原因是歌手的声音特点,前者略带沙哑的嗓音给人不安定的感受,声音在哽咽之中流露出悲伤色彩;后者嗓音浑厚,松弛流畅,给人稳定和飘逸感。

五、深挖作品的情感表达

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是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③由此可见,情感是一种精神状态,它是人们内心感受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比如激动、高兴、悲伤等等。流行音乐歌唱的情感表达主要是指演唱者对作品所持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即从作品的音乐语言和歌词中获得的不同程度的生理或者心理体验,并以歌唱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自古以来,歌唱活动作为一门情感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的观众,其目的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人们深刻的真实情感。流行音乐演唱更是情感的艺术,因此,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在准确把握基本的歌唱技巧基础上,争取做到以情促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情感表达的效果。因为流行音乐演唱中的情感性地位至关重要。

六、强调流行音乐演唱的细节化

“演唱细节是指演唱中具有能够让人品味咀嚼的成分,也就是在行腔、咬字、气息、力度、感情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一些特殊的个性化处理。”④不同歌手演唱同一首歌最能体现出细节的差异,没有细节的歌手只是用声音唱歌,而有细节的歌手则是用心唱歌。但是,所有的演唱细节都是通过声乐技巧来表现的,若声音的能力达不到,细节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演唱没有技巧是不行的,但是有了技巧而不会处理也会失去演唱的意义。声音条件可以是天生的,但是演唱细节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和积累,从声音的感悟上升到心灵的感悟,才能体现出细节化的演唱能力。所以说要唱好一首歌,除了必须通过反复磨练来获得好的音质音色外,更要注重细节的问题。细节问题也是当下流行音乐演唱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很多声乐教师只重视声音的技巧,而忽略了演唱的细节,教师没有概念,学生自然也就得不到引导。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演唱细节的处理是不可教的,是在日常的训练、学习中长期积累的结果。让学生树立起细节化、个性化的演唱概念值得提出。

七、结语

流行音乐演唱与其它唱法的共通性和个性特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流行唱法声音训练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其一,要在切实掌握各种唱法共通性发声方法的同时,认识和把握流行唱法声音训练的规律,努力改变自发的用嗓习惯,将自己习惯性用嗓方式纳入科学发声的轨道;其二,要从共通的发声规律中,努力寻找流行唱法声音的个性特点,即从呼吸状态、发音位置,以及歌唱的运动状态等方面,寻找流行歌曲演唱的合理性和最佳点;其三,无论个人喜好,流行唱法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喜爱的演唱方式,其多样性、大众性的演唱特点显而易见,已经成为受众人数最多的音乐文化形式,对其教学的研究也是音乐文化建设中迫在眉睫的一项要务。

参考文献

[1]刘刚.《声乐》[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

[2]张亦乐.《流行音乐演唱教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

[3]尤静波.《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4]王长周.《音乐表演》[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5]李兴宇.《流行唱法教学曲集》[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注释:

① 刘德山著《流行音乐演唱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16页。

②张振明主编《声学文化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58页.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篇(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 无论在西洋古典、民族还是流行音乐方面, 为了满足大众不同层次的欣赏需要, 在当今的舞台上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声乐表演形式涌现。 跨界 和 混搭 的占据了当今综艺舞台的一席之地, 而且还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为全国乃至国际声乐舞台提供优秀演唱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 也慢慢地意识到, 为了适应音乐文化和音乐市场发展而需要开启唱法和作品` 混搭 , 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美声、民族与流行三种唱法与风格 混搭 的教学

1.三种唱法的含义与特点所谓的 美声、民族、流行 三种唱法, 笔者认为主要指的是作品风格的明显区分以及为之所运用的声音。首先, 美声唱法 一词出自意大利语Be l c a n t 。 , 意思是 美妙的歌声或歌唱 , 是在1 7、18 世纪意大利歌剧兴起而广泛流传的, 直至20 世纪初传入我国。现在的 美声唱法 , 更多的是指演唱外国歌剧、艺术歌曲或者是运用这种演唱风格来演绎相似风格的中国歌剧和艺术歌曲。美声唱法注重声音的通畅,将呼吸、共鸣、咬字技巧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嗓音歌唱的生理技能, 声音华丽洪亮、集中而富有穿透力, 声音在延长过程中要有富有空间和适度的 颤音 。

其次, 因为中国民歌是由各民族在各自历史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各有传承和不同的地域性歌曲作品, 所以, 简单地说民族唱法就是如何演唱这些风格迥异作品的唱法。民族唱法含义较广, 通常包括有中国的戏曲唱腔、当代民族新唱法、说唱和原生态唱法等, 主要强调 以字行腔 字正腔圆 韵味风情 ,口咽腔的着力点比较靠前, 咬字要求清晰, 字和声融洽; 声音色调明亮, 音色甜润, 这是我国民族声乐史上约定俗成的审美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特别是西洋声乐发声方法的引进, 现代的民族声乐作品融入了很多美声唱法的元素, 大众对民族唱法的审美也有了一定的变化。第三, 流行唱法, 是指现代社会对演唱流行歌曲的一种审美的统称。也就指的是一般流行歌手所用的演唱方法和表演手段。声音比较自然, 近似说话, 中声区使用真声, 使用混声和假声的声区要比美声和民族唱法要高许多。特别是中低声区较少使用共鸣, 故音量较小, 演唱时必须借助电声扩音器, 演出形式多样化, 独唱、二人或多人组合等, 常配以舞蹈动作。20 世纪80 年代,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文化上的禁锢被解除, 港台通俗音乐一拥而进, 形成热潮。由于音乐风格富有活力, 而且更多地展示人们的心声和人性的自由, 所以很快就风靡了全国。一大批通俗歌手不断涌现, 并且风格各异, 五彩缤纷。流行歌曲从此也受到了人民以及音乐界的极大关注和重视。

2.创新教学的目的与重要性如果把传统的美声、民族与流行唱法更好的融合在一起,,t 昆搭 出更好的艺术表现形式, 让传统唱法也通俗。让更多的人可以欣赏高雅古典音乐和各民族不同风格韵味歌谣的同时, 也把流行音乐变得让那些喜爱传统唱法的人们也可以接受和喜欢,让唱法与风格的 混搭 成为一种新的音乐时尚。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中外音乐文化交流活动, 许多优秀的外国声乐作品被介绍到我国, 而我们民族声乐也得以传播出去。其中, 唱法与风格的 混搭 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它既可以让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得以交融, 又可以让大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另一方面, 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能在一、二线歌剧院担任歌剧演员的是凤毛麟角, 余下的不少人签约演艺公司或当上了 自由人 演员的, 这部分学生如果能以不同唱法和风格演出, 定能更适应市场和增加其竞争力。所以, 研究美声、民族与流行三种唱法与风格 混搭 的教学对于声乐专业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在国外, 很早就有了这样大胆创新的表演形式, 比较成熟的例子有: 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鲁契亚诺.帕瓦罗蒂曾举办 帕瓦罗蒂和他的朋友们演唱会 这次的演唱会不再是单纯的传统美声唱法, 而是更多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相结合, 受邀出场的来宾横跨流行、爵士、古典、摇滚、民谣等多个领域,既有像瑞奇马丁、玛丽亚凯莉这样的流行乐坛大咖, 也有像B.B.K工N G这样的爵士泰斗, 更有像野人花园这样的音乐奇才,他们之间的共同点: 均是世界顶尖的艺人, 演唱风格各不相同, 各自拥有巨大的人气和影响力。这次音乐会大胆创新给全世界喜爱古典音乐带来了一阵全新感受的音乐风潮, 让传统的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完美地融合的在了一起, 让不同风格的簇拥者耳目一新。现在, 我国不少音乐人也转向了 混搭唱法的表演形式,比如说2 0 1 3 年中央电视星光大道的总冠军美声四季组合, 他们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支跨界组合。 美声四季 由4 名成员组成,全部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美声高材生。因为接受过高水准的专业训练, 演唱功底深厚, 组合的声音也达到了和谐统一。他们改编演唱了世界名曲《我的太阳) 和《今夜无人入眠》, 熟悉的旋律, 不同的演绎, 演唱风格上既融合了现代时尚的元素, 又不失古典风范的高贵, 在一首作品中同时用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演唱, 转换自如, 让人感觉焕然一新。

4.创新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如何让传统唱法与通俗唱法更好的融合混搭, 做到既 高雅 也 流行 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说, 有以下三方面:如何用美声唱法演唱流行歌曲并做一些适合美声演唱的改编。如何用民族唱法演唱流行歌曲并作一些适合民族声乐演唱的改编。如何用美声与民族、流行唱法三种唱法相融合共同演绎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关于以上三种唱法如何互相取长补短, 融合到一起, 混搭 出更新颖的歌唱表演效果; 怎样把传统的美声民族唱法流行化, 让更多的大众人群特别是年轻人去接受和喜爱, 让传统唱法更好地在大众流行音乐文化中有更好地发展。

另一方面, 就是怎样把大众容易接受的流行唱法通过古典或传统民音乐理论大众文艺族音乐的载体而变得高雅一些, 但是又不失去流行音乐的味道,让一些喜欢传统唱法的人群也能喜欢上流行音乐。总而言之就是让 传统 和 时尚 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搭配别致雅趣的音乐效果。我们的宗旨就是让高雅音乐也通俗, 通俗音乐也高雅, 达到真正的互相融合, 让不同的欣赏人群都喜欢都热爱。

5.创新教学模式的教材选择通过研究国内外关于跨界 混搭 的一些典型成功的案例,分析他们表演方式和演唱歌曲以及融合在一起的方法方式, 再根据自身声音、表演能力进行一些改编。比如用流行的唱法和音乐风格演绎广西民歌, 或者在流行音乐作品中加入广西本土的民族音乐元素, 甚至不同声部以不同的唱法同时出现一首民族或流行作品中。所以, 选出大家都喜爱的美声、民族和流行的作品改编和二度创作是创新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材的选用方面, 首先是传统的西方古典歌剧、艺术歌曲以及中国地方民歌曲集是教学选用的基础, 比如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 声乐曲选集)。其次, 是中外音乐剧类教材, 有《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通用教材: 西方音乐剧演唱鉴赏教程: 独唱、合唱卷》(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中国音乐剧声乐教材(套装共2册) 》( 知识产权出版社) 《流行音乐演唱教程: 英语流行歌曲选(女生篇)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第三, 《外国现代流行合唱精品集(古典名曲新篇) 》《中国现代流行合唱9 首》, 这两本曲集是根据欧洲古典作品、中国民歌、名歌、名曲改编的摇滚、爵士、现代流行合唱曲集音乐精髓的同时, 充分展示出爵士、摇滚现代流行合唱的和声特点与节奏韵律。第四, 本土音乐参考的教材推荐: 《广西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教材》( 广西艺术学院内部教材) 《广西民族音乐新作声乐篇》( 广西艺术学院内部教材) 《音乐语境融族域 傅磐声乐作品集》( 现代教育出版社)。

6.舞台实践应用舞台实践是检验教学模式改革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小组课以及音乐会的形式来展示 混搭唱法的舞台效果。小组课形式是把一个年级的演唱、流行专业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先由学生选择曲目后再任课老师把关来确定课堂的联系曲目, 以小型汇报音乐会的形式检验舞台效果。音乐会形式分两种, 一是在校内的大舞台上展演, 通过一个学年的小组课的磨练与沉淀, 两个专业的学生组合一起展现一台唱法、表演 混搭 形式的音乐会。二是挑选优秀节目在更大的舞台来展示, 现在的电视台节目、各类全国性的歌唱比赛等等越来越青睐这种 混搭 组合的表演形式。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篇(3)

【关键词】 流行唱法 技巧 情感

如何唱好歌?是笔者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流行歌曲,它很时尚,又生活化,让大家感到亲切,感觉比学习美声、民族唱法的门槛低。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上了流行歌,很多院校也开设了流行唱法专业,针对教授流行唱法的著作、论文和教学光盘也不胜枚举。笔者认为,流行唱法是对所有授课声乐老师个人素养要求最高的一种唱法,因为流行音乐,尤其是大陆流行音乐的积淀太浅,作品美学内涵差别太大,但对听众审美价值观的影响又太强,这就势必更加要求教师以更高的专业水平、更完善的美学修养与更深够文化积淀为指导;且流行唱法的本质并不在于完美,统一声音造型的建立,而在于情感的显现、流通(这种流通方式有时是通过听觉传达,有时是通过视觉传达)。因此,流行唱法的教学势必要把情感训练贯穿始终。

(一)针对不同培养对象流行唱法训练中技术与情感的关系

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流行唱法教学中情感与技巧的关系有些不同,这里的不同类型,主要指的从事专业流行唱法学习的学生以及流行歌曲爱好者。

1.培养专业人才的角度,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做到技术与情感并重。对于从事专业流行唱法学习的学生而言。技术的培养是使其在演唱时区别于一般爱好者的最大特征。但情感的显现与流通却是其能否真正成为一名歌手的关键所在。而且,对于专业的流行歌手而言,情感的传达并不只是通过声音,还体现在演唱过程中舞台表演的整体视觉方面。大多数从事演唱专业学习的学生,常常把技术的锤炼放在首位,有时甚至觉得技术是唯一性的。这种想法在流行音乐并不适用,因为流行歌曲演唱的关键并不在于音高,而在于演唱的风格和情感。因此,在流行唱法专业的教学时,要注意技巧与情感并重。

2.展业余爱好的角度出发,教唱流行歌曲的重点,是对作品情感的准确投射与传达。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教学对象的个人特点,从技术上加以辅助,为其整体演唱增光添彩。对于流行歌曲爱好者而言,喜欢一首歌(抛去对歌手的个人崇拜这一因素),往往是对旋律与歌词共同构建的作品意境产生了某种情绪情感方面的共鸣。当这种情绪还无法具体言说的时候,歌曲演唱和训练的重点,体现在对这一情绪的把握与体现。当这种情绪深化为一种确定的情感之后,演唱和训练的重点则体现在对这一情感的准确传达方面。当然,不管是情绪还是情感的传达指的都不是单一的声音造型,而是包括其在内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语言。

在对流行唱法教学中情感与技术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界定之后,笔者接下来具体谈一谈自己对情感培养与技术培养的思考。

(二)流行音乐教学中情感与演唱技术的培养

1.情感的培养

在流行音乐教学情感的培养方面,教师要做的,更多的是选择和引导的工作。所谓选择,是跟据学生的兴趣、年龄、性格、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选择其在情感方面能够驾驭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因为只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了作品的内涵与作品产生共鸣,才有可能在演唱时很好的表现作品的思想。所谓引导,是指在学生还未达到能够准确、深刻把握作品情感,但又对作品产生共鸣时,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而后根据情况,选择是否更换作品进行演唱教学(这种现象往往在业余爱好者中出现频率较高)。

2. 演唱技巧书的培养

在流行唱法演唱技巧方面,笔者认为,虽然流行唱法的重点不在高音,但高音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除了高音,流行歌手在演唱技巧的训练方面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放松、位置、支点和风格。其中前三点是唱好高音的基础(尤其是对于男声而言)。

①放松

放松指的是在演唱流行歌曲时,身体要时刻保持放松的状态。这里所说的放松并不是松懈,而是说无论是练声还是演唱,都要保持身体的自然,不能过度紧张和僵硬。尤其是在换气,特别是在高音区换气时,一定要做到换气当下,身体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这样才能很好做到支撑。具体放松的状态需要演唱者自己来把握,但从面部表情和体态语言上我们起码可以看出:提肩,挺胸,更脖子还有面部表情突然变化,这些都应属于不放松的范畴。流行音乐不同于美声、民族唱法的很大一点,就是其演唱的自然和放松,这种自然和放松,是正真按照身体的反应而生发,不需添加,也正因为如此,流行歌曲才会让人们感到更加亲切。

② 位置

位置指的是演唱流行歌曲时必须要注意声音的高位置。不管演唱什么风格的流行音乐作品,声音的高位置都是必需的。这是区别歌唱和日常聊天的关键。尤其是很多流行音乐作品,本身旋律线的走向和日常说话的语调线就极为吻合,如果不注意演唱声音的高位置,就不能表现作品的情感。这也是很多人觉得,明明感觉很好唱的歌,却总是唱不好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用说话的感觉唱歌,是通过说话这一日常动作使学生找到自然放松的状态,而“说着唱”的“唱”就是在放松的基础上,把声音的位置唱上去。那声音的高位置到底在哪里?流行音乐演唱所用的共鸣,主要是口腔共鸣,这与美声、民族唱法的共鸣腔体较为不同。因此,声音的高位置所要求的最基础的一点,就是声音必须从口腔上颚中发出,而不能从下巴唱出来。声音从上颚唱出来是流行唱法对声音位置的最起码要求,如果想进一步在高音区获得很好的头腔共鸣,就必须在训练初期,能够做到自然的从上颚唱歌。

③ 支点

支点指的是对歌唱气息的要求,气息是歌唱最基础的一环,气息不稳,音准就会出问题,长音就无法持续,较长的乐句就无法演唱。流行音乐的支点的训练,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美声、民族唱法对歌唱气息的训练手段,但不必像这两种唱法一样把歌唱的气息的支点放得那么深,可以根据歌手自身歌唱的感觉,寻找气息支点的位置。诚然,较深的支点当然可以获得更好的气息支持,但这都必须在歌手感到自然的基础之上,否则,就需要调整气息支点的位置,以保证歌唱自然放松的状态。

④ 风格

流行音乐演唱风格是指,流行音乐演唱者(歌手)在歌唱、表演过程中(行为层面)形成的,并以人声音乐化的音响运动为手段(音乐形态层面),反应歌唱者的歌唱艺术审美观,并表现出鲜明且相对稳定的一些个性特征,这些特征具体包括演唱者的声音造型及演唱技术应用的某些特征2。

在流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对“风格”问题的理解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流行唱法的教学一定要注意培养和塑造歌者富有个性化的演唱风格,即:演唱的“风格”,这是歌唱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是要求流行唱法的教学在面对不同风格类型的流行音乐时,能够把握其主要特点(包括语言的、节奏的、情感内容的、演唱特有处理方式等等),并最终达到“唱什么像什么,唱什么是什么”的目的。这是指作品的“风格”。其中“演唱风格”是对声乐表演艺术领域音乐作品二度创作的评判,是有演唱者在演绎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一些“特征”1也是笔者认为的,一个优秀的流行音乐歌手所必备的素质。

面对音乐风格的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对流行音乐的不同风格,例如:爵士、布鲁斯、民谣、摇滚、说唱等的主要特征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还要根据教学对象自身特点综合考量是否与其演唱作品的风格能够融合。因为,流行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个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歌手,而不是一个作品,因此,一切必须从歌手的角度出发,在遵循音乐风格的基础上,更大地张扬歌手的个性。助推其个人演唱风格的定型。

以上是笔者根据个人经验所总结的对于流行歌手演唱技巧训练的四个步骤。但正如文章开始所提到的,流行歌曲的教学是一个美育的过程,流行歌曲的演唱是一个情感显现和传递的过程。而流行歌曲在现代社会商业利益和复杂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其作品的审美价值良莠不齐。但由于他的受众往往多为价值观和审美观尚未成熟和定型的青少年亚文化群体,极易出于新鲜,刺激,猎奇的心理而被一些格调低下的作品所影响,进而阻碍其良好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必须在自身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和良好道德观、审美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技术上的教学和精神上的引导。教唱更重要的教“人”。

参考文献: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篇(4)

关键词:音乐剧唱法;声乐教学;乐感;气感;质感;气息;控制;共鸣

中图分类号:J617.2文献标识码:A

Developing "Three Senses" in Musical Singing Education

ZHANG Jin

近年来,随着音乐剧在国内的逐渐升温,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我国的一些专业高校相继开设了音乐剧专业,音乐剧也逐渐走进专业的声乐教学课堂。音乐剧由于其发展历史的变迁,形成了其独具风格的“音乐剧唱法”①,即在美声唱法基础上的融合了爵士、乡村等各种流行风格的演唱。这种唱法比美声唱法更能接近时代与大众,又比通俗唱法高雅,同时也囊括了欧美流行唱法中的所有风格,这种“传统”和“现代“的融合的演唱方式在声乐课堂受到许多同学的喜爱和传唱。由于音乐剧声乐作品在演唱风格与演唱方法上与传统声乐的不同,体现在声乐教学的课堂上也和传统声乐教学有所区别。关于音乐剧的声乐教学在我国仍属摸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套标准的教学理论,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学习思考中得出以下教学论点与方法,正象潘乃宪教授在他的《声乐探索之路》中所强调的声乐演唱之本为“三感”――“乐感”、“气感”、“质感”,对于带有流行演唱风格的音乐剧演唱这三方面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三感”的培养笔者认为一方面必须要借鉴传统声乐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有创新的教学理念与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及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

一、音乐剧演唱中的“乐感”及其培养

对于音乐剧演员来说除了有专业化的声乐技能,丰富的嗓音表现力之外,敏锐的乐感、深刻的音乐感悟力都是必备的本领。“美国音乐剧之父”杰罗姆•科恩在音乐剧创作之初就敏锐地洞察到,音乐剧的音乐应该与剧情融为一体才能符合戏剧人物的形象特征,所以音乐剧中的演唱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表达感情,符合人物性格,而且要优美动听。而音乐剧本身“大众化”音乐风格特质更需要以情动人,用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拉近角色与观众的距离。在美声唱法中原本作为体现“情”的“声”,本该是手段,却成了追求的目的,由于歌曲技巧越来越高,难度越来愈大,从而逐渐拉开与群众的距离。而在音乐剧唱法中技巧不是最终目的,“声”是为“情”服务的,我们这里所指的乐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和“情”划等号的,因为乐感是“情”表达的基点,在演唱中对歌曲乐思的理解、对曲中“情”的深刻把握与表达直接影响到“音乐感染力”的大小,唯有乐感之深刻才能令听者动“情”。笔者认为乐感在音乐剧歌唱艺术中应该比音色、技巧更重要,而乐感的培养除了有天生直觉的天赋、也需要后天演唱技巧的运用及很好的音乐素养的积淀,必须经过有意识去学习才能获得。

(1)通过声乐技巧上的运用

后天的乐感培养也可以通过一些声乐的技巧进行改善和提高,也就是说可以运用技巧来弥补乐感的不足。良好乐感的表现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要有对音量、音域、音色的把握能力,在基础的音阶、音程发声练习中,除了传统声乐教学中的基本要求外,我们还可以训练学生控制音量与力度的对比,如自然声区的p―mp-mf―f弱声不虚,强声不散;控制声音色彩亮―暗,厚―薄,浓―淡的变化,既能唱出柔情似水的抒情段落,也能唱激情澎湃的高潮部分,通过在线条、对比、真声―混声―假声之间自如的变化达到动听的、多层次的乐感表达。

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如“气声”、“抽泣”、“颤音”、“哑音”等这些细微的音乐表现及“修饰音”的唱法,去进一步塑造歌曲中的细腻感人情绪的表达。如“抽泣”这种特殊的演唱,吸气主要在鼻咽腔,呼气的力度较浅且弱,用这种呼吸方法演唱出来的声音急而短促,可以形象地表达生活中哭泣和悲伤的情绪,在音乐剧中大部分表示悲伤情绪的唱段都会用到这种类型的修饰音。

(2)对音乐剧中歌曲与角色的理解

“情”的表达的深度往往是乐感级别的鉴定准绳,“情”字的概括应是直觉的乐感加上对作品的理解,再加上生活体验三者的总和。②一个具有“音乐感染力”的演唱,一定是歌者自我投入歌曲情境,融入角色人物真实情感的表达过程。要做到对音乐剧中剧目歌曲的了解,首先要做到对整首歌曲乐思的整体直觉把握,对旋律的走向,旋律线条的发展做一个研究,因为曲调是否“动听”是打动听众的首要条件;其次是对歌词内涵的理解,如何做到通过对歌词内容的理解而达到把整首歌的情绪的起承转合表现出来,记得一位知名演唱者说道:要把每首歌的歌词内容都编成一个故事,在台上演唱时就是在演绎这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独特的内容,当然唱起来就有着不一样的感觉了。对一个音乐素养不高,内心又缺乏对生活、对情感有着深刻感受的歌者,以为只要背熟了歌词,拉开喉咙就唱,没有任何对歌曲的理解和处理,这自然感动不了自己也感动不了别人,更谈不上什么“音乐感染力”了,而这一点往往是由于以往长期“重技术轻文化”的国内声乐教学观念所容易忽视的。另一方面,由于音乐剧与歌剧不同的是音乐剧更重视戏剧性,不同的剧目有着不同的戏剧性发展,而不同的人物也需要不同的性格特征去塑造,音乐剧中的唱段都是为塑造角色而服务的,所以教师在帮助同学学唱歌曲本身的同时,也应帮助他们去理解整部剧的内涵与人物角色的特征,这样才能在演唱时由内而外的把“声情并茂”的“情”字表达出来。

二、音乐剧演唱中的“质感”及其培养

由于音乐剧的风格、流派众多,它的演唱又是一种美声基础上融合了流行唱法风格的唱腔,其多元性表现在唱法上也有着各具风格的个性发挥,但不管对于任何一种演唱方法来说,它对“美好”声音的追求都是共通的,也就是声音的“质感”。美声唱法的产生是为了模仿古希腊剧场般的戏剧效果,所以它对声音的要求是全共鸣下宏亮有穿透力的声音,音色要上要有“浓度”、“纯度”、“光亮度”,高低声区声音的统一性;而音乐剧唱法则有声音具多层次的特点,音区与音量上注重强弱的对比,不一定要声区的统一,真假声可以自由的转换等,音色也不一定都要求很优美,如《钟楼怪人》中的男主角嘎罗(garou)就是用沙哑的流行唱法来演绎的。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通过对传统声乐教学与音乐剧声乐教学的共性和个性的研究找出音乐剧声乐演唱中关于声音“质感”的训练方法。

(1)传统声乐与音乐剧声乐声音要求的共性之处

任何一种唱法从现象上有着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本质是一样的。无论美声唱法还是流行唱法好的声音都是能让听众能感觉到清晰的“质感”。也就是演唱时声音充分靠前。正如保加利亚著名声乐教师波轮巴罗夫曾说过:歌唱的秘密是“靠前,再靠前”。并且这种靠前的同时声音还必须是“高度集中的”,焦点越集中的声音不管用不用话筒声音的质量都是高的,而不管音量的放大与缩小,也都是通过这个小小的聚音点的亮与暗来控制体现的。这样唱者在扩大音量时,音质仍能聚而不散;在减弱音量时,如“气声”是仍能保持“磁性质感”的声音,它的训练可以通过“hm”的哼鸣音阶练习来完成,先由“hm”找到靠前的“焦点”后逐步带入五个元音加以训练,课堂效果较好。其次,为获得通畅流利的声音传统唱法和音乐剧唱法都要求要打开喉咙,并使喉头相对保持稳定。当然音乐剧唱法中的打开喉咙不需要象美声唱法中那么夸张的“喉头下沉基础”上的打开以求得腔体的全共鸣,但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持歌唱时“管道”的通畅,也可使音质得到充分的共鸣,特别在流行唱法的高音区不会出现“阻塞”“闷哑”的声音。

(2)与传统声乐声音要求的不同之处

首先,音乐剧演唱用的更多的是“真声区”,演唱要求亲切地,娓娓道来般的“说话”态度,所以加强对自然声区音色、音质的训练是音乐剧声乐教学中的重点,这并不是对“唱”要求的降低,相反,“音乐剧的演唱需要用自然声,象普通说话一样松弛、自然,需要的声乐技巧其实更高”③,和美声唱法中“基音”的“掩盖”不同,音乐剧声乐作品中部分中低声区都运用真声演唱,它反而要求歌者自身“基音”的暴露,当然这种“基音”也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大白嗓子”,它应是在咽喉腔共鸣、胸腔共鸣中的柔和混厚甚至可以是沙哑的声音。在平时的发声练习中可运用八度、十度的音程练习,训练从真声―混声――假声的自然过渡。

其次,音乐剧演唱和传统声乐所用到的共鸣腔也有所不同,美声唱法要求的是“全共鸣”,尤其是头声,音色圆润光滑,有穿透力,强弱明暗变化能力强;而音乐剧演唱中,是“管道”通畅中的各共鸣腔即可混合也可局部的运用,如低音区多用胸腔共鸣,中声区多用口腔、咽喉腔,音区往上再逐渐到鼻腔、头腔,而且也会因不同的音乐风格,如乡村、爵士或摇滚而有不同的共鸣腔运用。由于有现代耳麦这些外在“共鸣腔”的放大作用,歌者歌唱时不需要大音量,而应更注重音质、音色上的细腻处理。

音乐剧唱法由于其多种风格与其时尚潮流的需要,在歌者自身的嗓音层次、色彩的变化上也要有所体现,这就需要歌者结合自身声带特点,利用声道、共鸣、气息、声音在纵向腔体“着力点“的不同进行变化组合与调节,这种身体内各发声器官的调节是很微妙的,但它也是能够体现歌者自身控制水平与带有“个人标签式”的声音风格。

三、音乐剧演唱中的“气感”及其培养

“呼吸是歌唱之本”,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时,气息的运用是演唱歌曲的前提。早在《乐府杂录》就提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氲自脐间出,乃候乃噫其词………”气息作为演唱的根本和支点,在任何演唱中都不会变化。在音乐剧唱法中,呼吸的运用与美声唱法没有本质的变化,但由于音乐剧本身音乐风格的多变且在演唱风格上偏向于流行唱法风格,所以在气息的要求上和传统声乐还是有所不同的。但本质上,它们都要做到“声音靠在气上”,每个声音的发出要“先有气再有声,声终于气前”。此外对气息的保持以及气息的流动性这都和传统声乐教学的发声要求是一样的。由于不需要全共鸣,音乐剧唱法中的气息需求量也相对少一些,这就比传统声乐的技能训练要简单一些。

(1)音乐剧演唱中气息的灵活运用

由于音乐剧源于欧洲的轻歌剧,其演唱风格也表现在美声基础上的流行风格演唱,在大量的音乐剧作品中仍采用与美声唱法相同的深呼吸支持――也叫“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尤其在高音区这样的呼吸方法的采用可具有很强的爆发力,情绪的表达上更富戏剧性和张力。和美声唱法中贯彻始终的深呼吸支持的状态不同的是,音乐剧由于其目的主要在“抒绪”、“制造气氛”上,其音域不宽,在很多抒情的段落和中声区,音乐剧唱法又往往采用流行唱法中较浅的呼吸支持的“气声唱法”,这种呼吸的支持因为借助于话筒能使演唱者的发音吐字清晰、有亲切感而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再加上音乐剧演唱技巧上真假声的快速转换、跳跃技巧、连续跨越八度音区的声音展现,那么对气息的强弱控制,深、浅呼吸支持的灵活的运用在音乐剧声乐教学中气息的训练中要得以加强。此外由于音乐剧演唱中大量的“修饰音”的运用,从呼吸的运用技术来讲,每一种的“修饰音”的呼气又有着不同的变化,如音乐剧唱法中的“气声”所要求的吐气,就是让大量的气息和声音同时出来,造成音色略暗、朦胧的效果;而“呐喊”的呼吸位置都在腰腹部,并且呼吸的力度是较强且深的,这种呼吸方式在摇滚风格性强的音乐剧作品中运用的较多,如60-70年代的音乐剧。

(2)音乐剧动态表演状态下的气息运用

“能歌善舞,唱演俱佳”是对一个音乐剧演员必备的条件。在许多情况下,“载歌载舞,边唱边演”是音乐剧表演艺术区别于歌剧、话剧、舞剧等其它舞台剧的根本之处。相对于静态的演唱,音乐剧中大量曲目的演唱是要在大幅度形体动作的同时去完成的,这是音乐剧声乐教学中要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动态的表演相对于静态的演唱其呼吸、发声都会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如果气息无法得到很好的控制之下,会影响到吐字、共鸣位置等基本功的变形,导致艺术表现力下降。如何做到舞蹈动作的状态下发声的气息调节呢?我认为首先还是要培养学生对“载歌载舞”状态下气息量需求的适应,因为舞与唱同时进行时,特别象音乐剧中舞蹈多为节奏快、动作幅度大的情况下,呼吸的进气量也要随之增大。我们在课堂上可以经常要求学生边走边唱,或自编一些动作配合演唱,以适应舞台上真正表演时的气息大小、深浅调节状态;另外一点关键的就是要找出舞蹈与唱歌同时作用的气息支点,跳舞与唱都需要呼吸,但它们的支点不同。舞蹈时腰板要挺立,后腰处有一个用力的支点,而在歌唱时的气息需要建立在腰腹周围一圈,我们在训练中可以要求在声乐演唱中挺直后腰的情况下,让舞蹈的气息支点来适应歌唱的气息支点,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协调之后,找出气息支点的平衡点,再加上上面提到的气息强化训练,到演出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在舞台上自如的表演下来。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不习惯、不协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才能做到控制自如的完美结合。

音乐剧的声乐教学对国内的声乐教育界都还处于学习与摸索阶段,它可以运用传统声乐教学中基本的科学发声方法,但由于它不既隶属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也不隶属于通俗唱法,从演唱形式和方法来说是多元性和现代性的,我们很难用一种教学模式去束缚它,作为音乐剧演唱的声乐教学,更需要用创新教学的思想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完善,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中国音乐剧人才!

① 居其宏《音乐剧,我为你疯狂》,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篇(5)

当然音乐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根据我本人上音乐课的经验,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认为音乐鉴赏也应“唱”起来。如能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唱”起来,音乐教学的效果会更好,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和积累能得到加强,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理解音乐、达到很好的鉴赏音乐的效果。

音乐鉴赏的教学过程,既要重视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也要重视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和积累。音乐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不断发展和不断积累的。“唱”的过程是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过程,是学生感受、体会音乐的重要过程,也是提高音乐记忆的重要过程,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法。那如何来完成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唱”呢?根据我个人经验,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在听赏的基础上模唱主旋律

仔细聆听音乐后,在听赏的基础上,模唱音乐,关注音乐的流动性和情绪的变化,小声模唱,感受音乐的美感和韵味;可伴随音乐模唱起来,伴随音乐动起来,陶醉在音乐中。如: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让学生跟着旋律小声模唱,感受小姐妹在风雪中赶着羊群艰难行走和与风雪抗争的英雄形象。《第六节鼓乐铿锵》模唱《童谣》,让学生体会民间音乐的乐趣。

二、在听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唱谱

教师可以把乐谱制作成卡片,有条件的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等方法把主旋律展示出来,指导学生唱谱。让学生区分相似的乐句,学习乐谱里复杂的节奏、节拍、音高和相关的乐理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演唱、手势、表情来准确视唱乐谱,分析乐谱,更加理性的掌握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思想和风格,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达到鉴赏音乐的目的。

三、在听赏音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唱主题旋律

欣赏音乐时,最让我们容易记住的是音乐的主题旋律,而音乐主题旋律,正是音乐作品的魂,音乐作品的精髓所在。学生能背唱音乐主题旋律,是学生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的好办法,对于学生音乐素材的积累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作品的发展和变化,更容易对作品产生兴趣,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作品。使作品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四、在听的基础上教师范唱并引导学生演唱

在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中,很少有老师范唱作品,大家总是让学生听教材提供的音像材料,再匆匆讲解,再让学生理解分析,很难真正达到音乐鉴赏的目的,学生也觉得枯燥无味,这时老师能合理安排范唱,让学生有现场感,效果就会有所不同。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篇(6)

在我国,声乐演唱方法的划分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为了明确比赛的分组,将歌手划分成了后来广为使用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后又根据形势的发展增加了原生态演唱形式。

1.美声唱法(BelCanto)。其产生于意大利,具有充足的呼吸支持,丰满、明亮的共鸣,清晰、真切的咬字,洪亮而能致远的声音音质等特点。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曾讲过,当代的美声歌唱,给人的一个鲜明的印象是声音通畅、自如、丰满;音质优美、悦耳、动听,音域既宽广而强弱幅度又很大。Belcanto,这个名词的含义已得到扩大而泛指一种优越的、美好的、科学的歌唱方法。事实上belcanto这个意大利字并不单指“声”。Belcanto译成英文是beautifulsinging,而不是beautifulvoice。因此把它译成中文时,应为“美好的歌唱”或“美丽的歌唱”更恰当。但遗憾的是,我们已把belcanto译成了“美声”或“美声唱法”,意义便缩小到“声”上去了,同时又使人误以为这一唱法只讲究声音的悦耳、好听。周先生强调,学习美声唱法的目的是唱好中文歌曲,只要我们坚持在belcanto的方法基础上注意安放好汉语的字,一种真正字正腔圆的优异唱法,一定能逐渐摸索、建立起来¨J。尚家骧在《欧洲声乐发展史》中指出,美声唱法是为适应演唱当时所创作的宣叙调和抒情性音乐剧而产生的,所以美声唱法是歌剧的产物,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物。“美声”不仅是一种歌唱的技巧,一种歌唱的风格,而且是一定的美学原则和艺术思想的体现。古意大利美声学派,首先应该被看作是一个文艺思想、艺术理想的学派,然后才被视为歌唱学派。

2.民族唱法。广义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同时包括中国民族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演唱形式。狭义的民族声乐艺术,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现代人所说的“民族唱法”,通常我们所说的民族唱法即是此类。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也包括戏曲演唱和曲艺演唱),同时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由两者融会贯通而成。

3.流行唱法(又名通俗唱法)。流行唱法始于中国20世纪30年代并得到广泛的流传。开始叫流行歌曲唱法,后来称通俗唱法,为适应与国际接轨,现在又改回流行歌曲唱法,简称流行唱法。它的风格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演唱风格追求自然、随意,强调用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歌唱,从而体现声音的个性化与特色,感情自然流露,表演有很强的即兴性和煽动性,主要利用话筒等音响设备扩大制造声音效果,并且经常借助舞蹈、和声、电子乐队伴奏和一些高科技手段渲染舞台气氛。应该说流行唱法是一门集音乐、形体、舞蹈、表演等于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由于它的这些有别于美声,民族唱法的现代时尚,贴近人们生活的表演风格,使得流行唱法比起其他唱法具有更强的娱乐性和商业性,加上流行唱法入门比较容易,一些简单的流行歌曲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也可以自如演唱,所以,流行演唱受到大众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

4.原生态演唱形式。原生态演唱即是我国民间的民歌演唱形式,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创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点:演唱形式多样,有合唱、重唱、对唱、独唱、表演唱等;题材丰富多彩,有号子、山歌、小调等;地域分布广泛,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演唱声音质朴、真诚、明亮、感染力强。

二、演唱方法的新特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国外艺术形式的进入,国内艺术的繁荣,我国文化艺术形式也丰富多彩。声乐艺术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与多样。从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演唱实践来看,出现了各种唱法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趋势。

1.艺术歌曲流行化

艺术歌曲是音乐史上一种特定的体裁。这种区别于歌剧和民歌的歌曲形式,具体说是指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歌词都是采用诗人的作品(如歌德等大师),所以内涵丰富,艺术价值较高。这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艺术歌曲的特质决定它的演唱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音质,细腻的声线,清晰的咬字与恰当的情绪表达能力。因此,能否唱好艺术歌曲是衡量一名合格歌唱家的重要标志,如德奥作曲家舒伯特、舒曼及我国作曲家黄自、赵元任、陆在易等作品。本文所论及的艺术歌曲也包括国内外艺术性较强的民族歌曲和美声歌曲。这些原本由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歌唱家演唱的艺术性较强的艺术歌曲,近些年来流行歌手也经常作为自己的演唱曲目,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认可。这种现象使一些艺术价值较高但普及性不强的声乐作品走到了大众的面前,得到了广大青年观众的喜爱,拉近了严肃音乐与大众的距离,为普及严肃音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有人认为,这样演唱破坏了原有的艺术性,如:莎拉•布莱曼演唱的歌剧咏叹调《月亮颂》,我国流行歌手演唱的民歌、艺术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我像雪花天上来》、《怀念战友》、《我爱你中国》等。

2.流行歌曲艺术化

首先,交响乐队与流行歌手组合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后期,流行歌唱艺术高雅化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各种流行音乐交响乐音乐会的举办,促使流行音乐与交响乐走到了一起。各种高级别音乐大奖赛以及红色经典歌曲等都能体现流行音乐的高雅趋向。2000年6月24日,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了“流行六月听听演唱会”。这次演唱会将古典交响乐队与流行歌手进行组合,一些流行歌手与交响乐队合作演唱自己的成名之作。[212000年7月12日,中国第一家专供流行音乐演出的固定剧场——中国流行音乐厅,在京创建,乔羽为中国流行音乐厅题写厅名,并寄语“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次,近些年来一些经典的流行歌曲也由美声和民族歌唱家搬到了舞台、音乐会、电视屏幕上。这种做法给流行歌曲的演唱增添了新的形式和活力,也使流行歌曲的艺术性得到提升,内涵也更为丰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廖昌永演唱的《台》,吴碧霞演唱的《橄榄树》,杨曙光演唱的《在水一方》,泽旺多吉演唱的《天路》等。

3.民族唱法美声化

民族歌曲的演唱要突出我国歌曲的民族性,在发声方法上要符合汉语发声规则、语言习惯,在歌曲演唱上要体现民族韵味、民族气派。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学习或从事民族歌曲演唱的学生和演员运用了较多的美声唱法的元素来演唱一些美声特点非常突出的歌曲,如阎维文演唱的《举杯吧朋友》、《我像雪花天上来》,常思思演唱的《玛依拉变奏曲》、《春天的芭蕾》,王宏伟演唱的《把一切献给党》等。这些歌曲如果没有良好的美声唱法训练做基础,演唱是非常困难的,几乎无法完成。

4.美声演唱民族化

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以演唱西洋歌剧和艺术歌曲见长,与民族声乐有着明显的不同。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以学习和演唱美声歌曲为专长的歌唱家或演员,纷纷在各种不同的演出场合演唱民族风格十足的我国民歌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美声唱法演员的演唱曲目和范围,使美声唱法这种源于西洋的演唱方法走进了中国大众的音乐世界,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声乐艺术。如殷秀梅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北大荒人的歌》,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戴玉强和孙丽英演唱的《婚誓》等。总之,各种唱法和歌曲的演唱融合越来越明显,相互借鉴也成为普遍现象,有的歌唱家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演唱各种声乐作品的经历和能力,如中西合璧的吴碧霞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因而唱法之间的界限也相对模糊起来了。这种现象的出现,给从事声乐教学与演唱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培养适应新形势的歌唱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三、思考与对策

1.正视现状,破除瓶颈,解放思想,树立演唱方法是为演唱作品服务的思想,技术服从艺术。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人们习惯将学生按唱法划分为美声唱法专业(声歌系)和民族唱法专业(民声系)及流行唱法系或音乐剧系。在教学上也是各自分开,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各不相同,教学曲目也大相径庭。形成了美声唱法的学生对民族声乐了解不多,民族唱法的学生对西洋声乐知之甚少,形成了彼此相对独立互不联系的两个声乐体系。这种教学方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造成了学非所用,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局面。我们认为在现代的声乐教学中要强调方法为演唱作品服务,技术服从艺术的思想。学习美声唱法的同学要学习民族唱法的技巧,学习民族唱法的同学也要掌握美声唱法的基本技能。要做到唱什么像什么。

2.打牢声乐演唱的基础,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中国唱法是基础。中国唱法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声乐传统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和教学方法手段,在深入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它既不同于我国民族声乐的传统唱法,又和民族声乐的自然唱法有着密切联系,亦即是目前普遍称谓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唱法”。这种唱法既能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歌曲,又能演唱艺术性很强的艺术歌曲、歌剧及一些难度较大的创作歌曲,并能适应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这种唱法也是目前我国各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所采用的主流方法。在我国几代声乐教育家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将其完善并趋于成熟,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中国民族声乐体系。它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性,是具有中国民族气派的声乐体系,是中国声乐艺术的努力方向和发展趋势。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篇(7)

关键词:高校;合唱教学;现状;发展方向

高校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和艺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状及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随着高校音乐教学的不断发展,使相应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尤其是高校合唱教学,已经引来多方关注和重视。但是在实际合唱教学仍然出现教学缺乏趣味性、合唱教学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学形式单一和创新意识差等问题,这也是目前我国高校合唱教学现状。所以,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合唱教学经验,对高校合唱教学现状和未来发展做出了详细分析,并简要分析相应的措施。

一、高校合唱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1.生源音乐素养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随着扩招政策在高校的普及,使很多高校招进很多全国各地的音乐专业学生。因生源的不同,导致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不同,如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专业知识水平较低,歌唱技能水平较高;而来自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音乐专业学生,其专业知识水平较高,但歌唱水平却在一定程度上不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这使很多高校原有的音乐教学方法及模式,无法满足多元化素养学生的培养需求,致使高校合唱教学效果一般。

2.高校合唱教学的形式过于单一

因为高校艺术教育一直得不到相应的重视,使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形式一直得不到完善和更新,导致高校合唱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多源地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合唱教学,同时各个地区音乐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参差不齐,也是造成高校单一合唱教学形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主要原因。合唱教学形式单一主要体现在演唱方法和课程设计单一,导致教学失去积极性和特色,无法实现不同专业素质学生相互融合。

3.高校合唱教学的创新意识差

虽然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但是合唱教学依然没有得到强有效的创新改革,很多高校合唱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比重都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合唱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另外,高校内外合唱实践活动太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合唱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不但不利于学生合唱综合能力的提高,还不利于学生与老师有效交流,这充分体现出高校合唱教学缺乏创新意识、创新差等创新方面的弊端。

二、推进高校合唱教学创新策略分析

1.实现高校合唱的多元化教学

单一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多源地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提高需求和要求,所以高校进行合唱教学时,要不断完善、更新和创造更多的教学方法,以实现高校合唱的多元化教学。实现合唱教学多元化的具体措如下:第一,将比较容易理解的传统音乐内容传授给学生,以实现学生音乐内涵的培养;第二,将现时代较为流行且被学生喜欢的通俗音乐融入到合唱教学,以提高学学习积极性,实现对曲式等的详细分析。

2.创新高校合唱教学形式并建立交叉教学方法

第一,老师要对传统音乐曲目进行详细研究,并结合现在流行曲式及节奏,重新编排传统音乐曲目,以达到合唱教学形式创新的目的;第二,老师要将传统合唱曲目通过多种渠道转换成学生熟悉的音乐演唱方式;第三,要将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结合进行合唱教学,实现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进而实现交叉教学方法的建立与实施。

3.提高师生互并丰富校外拓展

第一,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组织合唱团,其组织是通过选拔的方法实现,对于非专业但音乐能力很强的学生,要积极鼓励和拉动其参与合唱训练,以达到校内合唱教学扩展目的;第二,老师要增进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实现合唱团团员之间的密切关系,以保证合唱团的健康稳定发展;第三,老师除了在校内进行合唱教学扩展以外,还要增加校外实践活动,并且活动的类型可以多样化,不一定是音乐活动,以增强学生音乐艺术魅力。例如“大学生艺术节”等活动。

三、高校合唱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1.整体训练向个性化训练的转变

随着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个,高校合唱教学将从整体训练向个性化训练发展,实现学生个人音乐魅力、合唱个性和合唱能力等的综合性提高和发展。实现合唱教学过于整体性的转变

2.课堂固定模式向开放化教学模式的转变

现在很多高校为适应不同地源学生素质提高要求,纷纷对传统的固定合唱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和转变,慢慢将固定课堂开放化,实现课堂固定模式向开放模式的转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合唱协调能力和合唱形式创新意识,这是高校合唱教学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3.单一化训练向统一化训练的转变

现在很多高校因为在合唱教学中,对学生只进行声音上的训练,而忽略了合唱层次感等的训练,所以在未来合唱教学将实现统一化训练,即所有合唱技巧统一训练。主要转变方向:第一,理论知识的统一化训,即统一规划和训练所有合唱理论知识;第二,各种要素的统一化训练,即要保证合唱艺术的统一性、平衡性和和谐兴,这要求教师要提高对统一化训练的重视度和关注度,也就是说在合唱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发声形式的统一、音色表现的统一、节奏的统一、速度的统一和表情的统一。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合唱教学现状及问题,要求高校合唱教学老师要提高对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和音乐艺术审美能力提高的关注和重视。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老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利用新型教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合唱教学质量,要不断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音乐魅力和素质。另外,还要方丰富自己在其他方面的知识,以此不断拓展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进而实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合唱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亮. 高校合唱教学现状与创新发展[J]. 音乐创作,2016,11:168-170.

[2]李乐. 谈谈我国合唱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J]. 黄河之声,2012,07: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