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神经解剖学论文

神经解剖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7 18:04:58

神经解剖学论文

神经解剖学论文篇(1)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珋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数据资料对比使用χ2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腕管正中神经横截面积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桡尺关节平面分别为(0.10±0.02)、(0.06±0.01)cm2,豌豆骨平面分别为(0.15±0.03)、(0.08±0.02)cm2,钩骨钩平面分别为(0.12±0.02)、(0.06±0.02)cm2,两组比较,P均<0.01。

2.2不同病情程度腕管综合征患者腕横韧带厚度、正中神经扁平率比较轻、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钩骨钩平面腕横韧带厚度分别为(0.40±0.02)、(0.43±0.03)、(0.46±0.03)cm,正中神经扁平率分别为3.32%±0.43%、3.47%±0.23%、3.69%±0.12%,轻、中、重度间比较,P均<0.05;轻、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豌豆骨平面腕横韧带厚度分别为(0.30±0.02)、(0.36±0.06)、(0.40±0.03)cm,正中神经扁平率分别为2.87%±0.34%、3.12%±0.43%、3.33%±0.11%,轻、中、重度间比较,P均<0.05。

3讨论

腕管是一个狭窄坚韧的骨纤维性隧道,位于腕部腹侧腕横韧带与背侧腕骨间的一个解剖间隙,缺乏伸展性和对压力的缓冲作用。正中神经在管道位置表浅,故腕管容积的减少或内容物体积的增大均可致正中神经卡压,造成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是外周神经病变之一,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3]。传统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主要通过电生理检查患者肢感觉、运动功能等,但电生理检查的局限性是只能评价正中神经功能状况,不能反映正中神经的形态学变化,且电生理检查存在有创性、无法提示神经卡压的原因等缺点[4]。因此可能造成假阴性结果,使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病情加重;另外,由于在进行电生理检查时实际操作测量过程中的误差、解剖变异及患者自身生理学因素的影响,常出现诊断结果与临床检查不一致。临床要求采用更精确、更方便、更无创性的技术来确诊腕管综合征[5],且临床医生希望在术前能了解正中神经的形态学变化。超声诊断仪的发展及使用,为腕管综合征诊断提供了直观的声像图,有利于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6]。

目前,有关超声定量分析腕管综合征患者腕横韧带改变的报道很少,超声诊断腕管综合征主要测量参数有正中神经在腕管入口和出口平面横截面积、膨胀率和屈肌支持带厚度等[7]。本研究通过对比腕管综合征患者与健康者在超声诊断中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变化,发现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在桡尺关节、豌豆骨、钩骨钩平面的横截面积均明显增大,说明正中神经肿胀增粗。已有研究[8]证实,腕管综合征高频超声最特异的声像图改变是正中神经在腕部呈弥漫或局限性肿胀、回声减低,在腕屈肌支持带的近端明显增宽。研究[9]认为,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肿胀在超声声像图上表现为神经厚度增加,面积增大,定量评价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神经干的粗细变化,横截面积更加可靠。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进一步说明腕管综合征患者在正中神经横截面积有明显异常。因正中神经是紧贴腕横韧带深面通过,通过测定腕横韧带增厚程度可间接反映正中神经受压程度。通过测算正中神经扁平率可反映正中神经变形程度。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在钩骨钩平面与豌豆骨平面的腕横韧带厚度和正中神经扁平率均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者,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在钩骨钩平面与豌豆骨平面的腕横韧带厚度和正中神经扁平率均明显高于轻度者,说明随着病情加重,正中神经受压变形严重。

神经解剖学论文篇(2)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1.1理论教学

在解剖学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讲解解剖学发展史的内容,组织学生观看宣传教育片,或聘请解剖学专家开展讲座等,潜移默化地将人文教育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解剖学家的思想和业绩,旨在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病人、追求真理、求知创新的精神[3].PBL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案例进行自主学习.我们在解剖学教学中也开设了PBL课程.教案选用临床的真实案例,并结合社会、伦理、心理以及医患关系等问题,在探讨案例时,引导学生从医生的角度展开思考,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1.2实验教学

1.2.1改善实验室环境解剖学实验课主要是解剖尸体及触摸观察器官结构.尸体常用防腐剂福尔马林,杀菌效果好,防腐作用强,对各组织的固定硬化效果也好,但对人体的皮肤、感官、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等均有严重的毒害.我们在建设解剖实验室时,注重优化实验室环境,营造人文教育氛围.比如在实验室摆放了具有吸附甲醛功能的花草;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虚拟实验系统、通风系统等先进的教学设备;用无色、无味、无刺激性、不易腐烂的塑化标本替代传统的解剖学标本教学.以上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福尔马林的毒副作用,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环境.1.2.2心理疏导医学新生初次接触尸体标本会有恐惧心理,刺鼻的甲醛气味会使他们产生厌恶心理.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加强对初学解剖学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性,逐渐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2.3宣誓仪式“是谁告诉了我们真实的人体结构,是谁在默默的为我们传承着医学知识,这就是我们的无语体师.”虽然尸体已经没有了物质生命,但是其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好的阐释了人文精神的内涵[4].因此,在每学期开学初,学生第一次进入解剖学实验室接触人体标本之际,我们解剖实验室要求:所有教师和学生均必须身穿白大褂,整齐肃立,向这些为医学解剖教育献身的遗体致哀,并进行课前宣誓.通过举行宣誓仪式,引导学生对尸体标本有了正确科学的认识,也真正的能够带着感恩的心去理解和掌握人体的正常结构,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学生也更深切感悟“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内涵[5],从而更加尊重生命,敬畏生命.1.2.4磨难教育我们要求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清理尸体及残件的工作,并定期参加从尸体池内取送、搬运尸体等劳动,鼓励学生克服娇气,勇敢面对甲醛的刺鼻气味和尸体臭味,引导学生将来在临床一线工作时,不能因为怕脏、怕累、怕麻烦而贻误患者的病情.1.2.5临床医生参与带教我们定期邀请临床医生参与实验课的教学,临床医生在尸体标本上模拟手术操作,耐心讲解重点步骤,并指导学生具体操作,引导学生明确医务工作者应肩负的职责和义务,树立以人为本,患者为本,呵护生命,尊重患者人格和权利的理念,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1.2.6小组尸体解剖在分组解剖和观察标本的过程中,我们采取“小组尸体解剖”形式,要求学生“以实验室为手术室”,对待尸体像对待具有鲜活生命的人,模拟手术操作和讲解时务必科学严谨,在解剖操作过程发生失误时,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查找分析失误的原因以及失误可能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后果,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团队意识、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1.2.7实验室开放我们注重解剖实验室的有效利用,不断挖掘解剖实验室的可利用资源,增加实验室开放项目,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既满足学生继续学习课堂上未掌握的内容,又让学生有机会在实验室里设计和开发自己感兴趣的创新性实验项目,从而引导学生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创新意识.

2构建人文素质考核体系

我们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构建人文素质的考核评估标准.即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时,除了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占比重以外,也加入了人文素养方面的考核,从而形成人人讲人文,处处讲人文的新局面.

3培养“社会—学校—社团”三位一体的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的社会性、广泛性、大众性、互动性,有重要的价值引导和行为驱动作用.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暑假“三下乡”医疗卫生服务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民族地区.近年来,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先后前往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乡镇卫生院、自治区拉萨市、日喀则市、青海乐都县、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等民族地区.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健康知识宣传、医疗服务等方式,积极参与医疗实践,培养科研和专业兴趣,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从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教师们通过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既教书又育人,既传业又传道,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通过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既陶冶了情操,又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总之,解剖学处处体现了丰富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我们将继续挖掘解剖学课程在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中所起到的作用,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作出努力.

作者:白静雅 海向军 汪玉堂 何进全 何烨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天宝,李方,张宏等.解剖学教学中的医学人文教育[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4):3692-3693.

[2]赵振富,金哲,谢苗等.解剖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解剖学研究,2012,34(5):376-378.

[3]王守安,车艳,钟震亚等.解剖学教学中加强医学生素质培育的体会[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260-262.

神经解剖学论文篇(3)

关键词:人文教育;护理;人体解剖课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一转变促使我们更加重视医学人文教育。护理学也在此模式指导下,更加重视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综合因素。护理的本质在于关怀。现代护理教育的核心亦是人文关怀教育。目前,各大医学院校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专门开设了人文课程(多以选修课形式出现),还有不少医学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在护理专业课的教授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专门开设人文课程和在专业课上下工夫固然重要,但往往忽视了医学基础课在此方面的潜在作用。护生进校学习的第1年,首先接触到的恰恰是医学基础课程, 其中《人体解剖学》,作为每个护生步入医学殿堂后接触到的第一门课程,其实有着重要意义。刚刚进入医学院校的护生们,大多年龄较小,思想单纯,积极向上,解剖课无疑是实施护生人文教育启蒙,培养人文关怀精神的理想场所。

1 目前医学高等院校护理专业解剖课现状

1.1教学形式和教学设施 目前,各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课教学形式基本相同,多为理论课结合实验课教学,实验课又因学校的不同而略有差异,有的学校为护生专门安排有尸体解剖实验课,有的学校则没有。老师在理论课上教授解剖学专业知识,然后在实验课中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实验课上,护生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通常4~6人,组内成员共享一个实验台和一组人体标本,老师结合标本实物对理论课上讲到的人体器官和部位再次讲解,使学生能够形象感知,加深理解和记忆。教学的目的要求也不涉及人文精神培养方面的内容。同时,各高等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实验课硬件设施完善,配有多媒体和各种标本实物。

1.2护生对待人体标本的态度 护生在解剖实验课上接触到的人体标本,一般是经过防腐处理后的实物和少量人造标本。解剖实验室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神秘、新奇、而又恐怖的,因此,初到实验室的学生对待标本的态度通常是谨慎小心、甚至诚惶诚恐。随着上课次数的增加,绝大多数学生开始对实验室里的一切习以为常,对人体标本产生了麻木感。学生常常会和自己"喜欢"的人体标本合影,并在拍照时做各种搞怪动作,仿佛是在旅游景点留念;不少同学对待标本动作轻浮,对尸体肆意评论、取笑;甚至有学生拿人体头骨当木鱼敲击取乐,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由于防腐剂福尔马林有一种特殊的刺激性气味,使得一些初到实验室的同学对人体标本以及实验室的环境有一种不舒适感,甚至是厌恶感,这可能会对他们今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精神的塑造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2 不良现象原因分析

2.1忽视第一堂课 很多高等医学院校的护生表示,在第一节解剖理论课以及第一次解剖实验课上,老师们都是"直奔主题",在简单介绍完自己的姓名后,就开始教授专业知识,没有任何启发或教育护生缅怀逝者的行动。这实际上错过了进行人文关怀教育的宝贵时机。老师们对于逝者乃至生命所表现出的漠然态度,或许会在学生的思想中产生消极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是长远的,可能会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面对患者时体现出来。

2.2教师在课堂上不提人文教育 据笔者了解,除了在第一堂课上缺乏缅怀逝者的行动,在之后的人体解剖学课堂上,很少有老师能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播撒人文关怀的"种子",仍旧是"就事论事",只讲知识,不提人文。这不仅使得课堂上缺少了生气,也忽略了一个进行人文教育的便利机会。人体解剖学在课程内容上具有一定特殊性,学生在面对人体器官和尸体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伦理方面的思考,如果教师能抓住时机,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有关人性和生命思考的课堂上向学生灌输人文关怀思想,一定会产生不错的教学效果。

2.3部分老师的职业倦怠和麻木感 "由于解剖学科相对其他基础学科环境恶劣、内容枯燥,相对临床学科待遇较低,大多数解剖学教师或多或少会出现教学倦怠情绪,出现对教学冷漠、刻意地在自己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1]。有些老师可能在上课时无意间将自己的消极情绪(比如,他们面对人体标本时表现出的冷漠和不敬)传递给了学生。"如在教学过程中言语不严肃, 有时拿尸体的形态开玩笑, 对尸体评头论足,不按操作程序,心不在焉,甚至动作粗鲁或轻佻等。"[2]不少年轻教师对于学生不尊重人体标本和逝者的表现过于宽容,多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甚至有个别教师加入到学生的"胡闹"行列。神圣的医学生誓言和南丁格尔誓词在那一刻被严重践踏。

2.4大一护生年龄普遍较小 刚入校的护生由于年纪轻,大多思想单纯幼稚,好奇心强,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同时又喜欢标新立异和与众不同。因此,当他们见到人体尸体和器官标本时,会很自然地想去"搞怪",他们的行为可能并没有恶意,但是长此以往就会在他们心里埋下漠视生命,将患者物化的种子。 学校在此方面需要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5学校缺乏人文氛围 人文理念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播,更要随时随地渗透,在大环境里营造人文气氛,使人文精神深入人心。

3 将人文关怀教育融入人体解剖学

以上种种不良现象不容忽视,必须加以遏制和纠正。护理专业的解剖课教学内容和理念有待改进,为此,笔者提出了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3.1重视第一堂课 "人体解剖学作为早期的、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 使医学生在解剖教学中受到医学人文教育的熏陶, 则是责无旁贷的。"[1]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解剖课对于护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们可以在护生的第一节解剖实验课上,举行一个缅怀死者的仪式。其实,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国内的人体解剖课上,就有着向器官、遗体捐献者或逝者表达敬意的传统,比如在开始上课前举行简朴的默哀仪式。如今,这一传统却被我们丢弃、遗忘。老师可以在进行教学之前,先向学生讲述人体尸体和器官标本的来源,尤其突出器官、遗体捐献者的无私与高尚,让学生们明白自己(包括老师在内)都是这些逝者的受益人,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才有了宝贵的学习机会。随后,老师带领全体同学起立默哀三分钟,以示对"无语良师"的感恩和敬意。为了避免学生将人体标本和尸体物化,在每一组摆放人体尸体的实验台上和每一组人体标本上,都贴上死者的年龄以及一句对其人生闪光点的赞美之辞,让护生们能深刻感受到这些标本都曾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每一具尸体都曾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使学生从心底里产生敬畏之情。

3.2在课堂上传播人文理念 解剖课实际上是对护生传播"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理念、进行人文关怀情境式教学的一个理想场所。在理论课上,老师们可以在讲解枯燥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入与之相关的医学史内容,医学史与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医学史作为一门医学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记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即时进行人文教育。在实验课上,老师要言传身教。无论从言语还是行动上,都要表现出对逝者的感恩和敬畏。在进行解剖操作前,老师带领护生集体默哀,然后严格按照手术的操作手法实施解剖,动作轻柔,态度严肃认真,营造出一种庄严的气氛。同时,及时制止和严厉批评学生的各种不敬行为。

3.3营造人文氛围 好的教学氛围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专门的说教更有感染力,更有利于思想和精神的传播。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妨建立一座解剖馆或者在校史馆里开辟一块区域专门用来表达对逝者和遗体捐献者的敬意。

3.3.1建立人体解剖学馆 对此,可以借鉴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做法,该校经过7年努力筹建出一座解剖学馆,旨在向学生传授人体解剖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在馆前右侧草坪中有华陀像,在馆前左侧的松林之中有为捐献遗体者建立的石碑,誉为"敬遗石",碑座用花岗岩筑成,上面雕刻着捐献遗体者的姓名。在馆内的庭中设有医学生的'誓言墙'、'图谱墙'、'传统墙'、'创业墙'和 '题词墙'。"[3]在护生刚刚进校还未开始接触人体解剖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护生以班为单位参观解剖学馆,为护生讲述遗体捐献者的事迹,带领护生庄严宣读"医学生誓词"和"南丁格尔誓言"。随后,在第一节人体解剖实验课结束时,要求每一个学生结合自己之前的参观感悟,完成一个小手工制作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并将优秀的小制作展示在解剖学馆或解剖学实验室的专门橱窗里,供学生们欣赏和相互交流心得。

3.3.2在校史馆内开辟人体解剖学展区。在该区域呈现各种敬畏生命的名言警句并辅以优秀医者的图片,重点呈现器官、遗体捐献者的事迹。教师或解说员深情并茂地讲解捐献者事迹的同时,可以播放感人肺腑的音乐,渲染神圣庄严的氛围。

3.3.3改善解剖实验室教学环境,让实验室不再难闻。有不少教师认为解剖实验室里的"醛辣尸臭"气味有助于学生克服怕脏怕臭怕吃苦的心理。实际上据笔者了解,国内解剖实验室里特有的难闻气味使得一些护生(女生是护理专业学生的绝大多数)一开始就从感官上产生了对人体尸体和器官标本的厌恶和恐惧,甚至不愿触碰,这些逝者在他们头脑中的最突出印象可能就只剩下"难闻"二字,那么尊重逝者、敬畏生命的感恩教育之效果或许就会被大大削弱,这对其今后医学人文关怀精神的塑造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在美国医学院校的解剖实验室里,"学生在做解剖时, 尸体标本需暂时保存, 所用的防腐保存液可向公司购买或自行配制,保存液中有香料、不含福尔马林。教学环境整洁卫生, 中央空调调节室温, 实验室没有刺鼻激的福尔马林气味。"在此,为何不效仿美国医学院校的做法,在防腐剂中添加香料,让人体标本不再难闻、改善解剖实验室的环境呢?这不仅有助于护生更好地感知生命的美好和神圣,也更有助于感恩、敬畏和缅怀逝者。

3.4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主要包括情感,意志和认识三个方面。人文关怀能力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关怀是护理的本质,是护理的核心思想,是护士必须具备的执业能力,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5]"美国学者Beck 进行Meta分析得出,学生受教育期间,对其关怀能力的培养影响最大的是教师的关怀榜样作用。"[6]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一方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医学院校可以为解剖学教师开设人文教育培训班或定期讲座;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平时注重加强个人修养,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情感、意志、认识等方面的人格魅力去引导、激发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3.5增加教学目标 将"护生学会感恩逝者,敬畏生命"作为一项人体解剖课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师们更加重视课堂上的人文关怀教育。同时,在人体解剖学的期末考题中加入一道新的简答题,要求护生结合护理的本质内涵和人体解剖学,阐述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人体解剖学可以说是每一个护生步入医学殿堂后接触到的第一门医学课程。人体解剖学课堂是一个对护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的绝佳平台,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人性,理解和感悟生命的生动场所。重视第一堂课、播撒人文理念、营造人文氛围、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学质量、增加教学目标,所有的举措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出更多优秀护理人员。护理人文教育任重道远,仅凭一门解剖课的改善是远远不够的,在不久的将来人文教育势必会很好地渗透到每一门医学课程中,使人文关怀理念真正深植于每一名护生的心中,并在其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张胜昌, 钟震亚 , 黄秀峰, 等.浅论解剖学教师应具有的"非专业素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17(2):67.

[2]金红,李伦,刘铭,杨智.尊重人体尸体: 人体解剖教学的伦理原则[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3):33.

[3]王凤臣,王维峰,钟震亚,等. 解剖学教学中融入医德教育的探索[J]. 解剖科学进展,2010,16(6):582.

[4]张炎.中美长学制医学生解剖学课程的比较与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81.

神经解剖学论文篇(4)

关键词:解剖学;新大纲;教学思路

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中职卫校各专业学生入学后都要学习的医学基础课程,对学生能否产生浓厚的医学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解剖学教学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都将涉及人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因此教学中不应过多删减内容。解剖学是典型的形态学学科,在完成好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保证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和质量。针对新教材和新大纲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本文着重探讨了新形势下解剖学的一些教学思路,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旨在提高教学设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现介绍如下。

1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新大纲规划的教学计划中,部分章节的规划与我校实际不能有机融合。如运动系统章节理论教学规划为2学时、实践教学规划为8学时,由于我校解剖实验室资源远不能满足众多班级的实践教学需求,加之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自学能力低下、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等特点,本章节难以采用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教研组讨论后决定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导。新大纲的绪论只规划了1学时的理论教学,教师在完成好章节教学内容的同时,想要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科特色等方面进行延伸,难免过于仓促。再如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等章节,如果分章节独立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由于实践教学资源有限与教学班级众多的矛盾,实验室难以统一有序地安排实践教学活动,因此将部分章节整合后统一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较为合理。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既要保证学科的完整性和应有的教学质量,又要充分结合学校资源和学生实际,并确保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将显微镜使用也作为单独的实践学习项目开展,不考虑与其他科目教学的重复性,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又加重了解剖学学时少而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和负担。

2新教材特点浅析

目前解剖学所使用的新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任晖、袁耀华主编的第三版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全国规划教材[1]。与往年解剖学教材相比,为了缓解教学学时缩减而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许多教学内容已经进行了大幅度精简和压缩,新教材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删除了胚胎学概要内容。第二,各章节设置了“解剖应用”内容,加强了解剖学与临床的联系,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第三,删减了繁琐的部分章节内容,体现了从“十二五”到“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立项教材的“基本、必需、够用”的原则。如颅底的内面观和外面观,只要求做到指认部分结构名称,删减了过多的文字叙述;多数骨骼肌只交待了大置和功能;脑神经以表格形式概括性质、分布及损伤表现;内脏运动神经仅以表格形式进行比较说明;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仅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强调了各级神经元的位置。但笔者认为,部分章节内容仍未能充分坚持“基本、必需、够用”的原则,教材内容仍显繁多,如脉管系统、感觉器、生殖系统、脊神经等,需要任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一步精简和提炼。

3教学思路探讨

3.1进行分层教学,有效降低学习难度

在保证解剖学教学基本框架和教学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教与学的任务都十分繁重。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基础差和自学能力低下的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进行了两个层面的调整:一是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即需要识记的学习内容,如重要的名词、与临床联系紧密的知识点、解剖学常考知识点等;二是实践能力要求,即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重在看图,在实训室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指认的一些结构名称,该部分知识对于学生学习的要求可相应放低。通过两年来的教学尝试,课堂教与学的压力和难度均有所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学习目标也更加明确,特别适用于教学任务繁重的运动系统和脉管系统等章节。解剖学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按此开展分层教学,但需要注意某些知识点既是理论掌握的重点,也是实践学习的重点,需要教师着重进行讲授。

3.2将一些解剖学内容放在生理学中进行补充和强化

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密切,解剖学重在形态结构的学习,而生理学重在生理功能的学习,通常中职卫生学校两门课程的教师为同一教研组的任课教师。由于在第一学期开设的解剖学具有教学时间紧而教学任务重的特点,加之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适应从中学到中职学习特点的转换,学生往往在第一学期医学课程的学习中表现出接受能力低下的特点。因此,解剖学的一些教学内容应该放在第二学期开设的生理学课程中进行补充、加强和完善。如对肌组织的学习,解剖学和生理学都将讲授骨骼肌的微细结构,若在第一学期开设的解剖学中设置过高的教学要求,将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将部分对于学生而言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放到第二学期开设的生理学中进行讲授是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择。解剖学和生理学两门课程重复性教学内容较多,虽然在学习要求方面有所侧重,但许多解剖学内容完全可以放在生理学中进行补充和强化。如血细胞、血液循环、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胃液、胸膜腔、肾单位、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生殖等。如何加强两门课程的纵横联系,使其相辅相成,从而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并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是教研组及任课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提炼和反思的问题。

3.3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

目前我校解剖学教学资源仍无法满足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所开展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如运动系统骨骼肌的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应侧重于重要骨骼肌的功能、形成的特殊结构以及临床联系,而骨骼肌的起止、位置和形态应在实践教学中有所侧重和完善。如体循环的动脉和静脉,由于血管的走行、毗邻、分支分布、临床联系等内容繁多,倘若全部进行理论教学,学生很快就会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该部分内容的理论教学应侧重于实用性和临床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需要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对比、编制记忆口诀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再如教学内容繁多的脊神经和脑神经,教学特点也是如此,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从而保障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

3.4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

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如某些前后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先放一放”的原则,在后续相应章节的教学中进行补充和完善。如开学第一周要讲授的四大基本组织、各组织的分布特点及功能会涉及后期要陆续学习的器官和结构,教师可以先采取“勾勾书、放一放”的原则,待后期学习相关内容时再进行补充和强化。再如解剖学涉及许多临床疾病,检查和操作,其他学科知识如酶、动作电位、激素、受体、神经递质等,深入浅出地讲授和解释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针对解剖学教学内容繁多的特点,学生的课堂学习应遵循“多看、多听、少写”的原则,即多看教材图例及教学用图、多听教师讲解,不应设置大量要求学生书写的内容。此外,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及制作的课件应尽量依据教材,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

4讨论

4.1关于教考分离

我校近年来逐步开始用教考分离制度对教学进行量化测评,各项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也不断完善。但就目前中职学校而言,想让畏学、厌学和滞学多年的“双差生”在短期的校内学习过程中迅速成长为勤学好问的好学生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特别是第一学期学生正处于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的转型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漫长的教育引导过程,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2关于解剖学与生理学

由于解剖学与生理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联系紧密,若由同一名教师承担相同班级的解剖学与生理学教学任务,那么两门课程相辅相成、补充加强的教学工作将会做得更好,学生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教师的教学特点和要求。

4.3关于有效开展解剖学实践教学

实践学习的多数内容已经由任课教师在课堂进行了讲授,实践教学应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学什么,通过实践教学来加强和巩固课堂所学。实验课教师及任课教师不应在实践教学中占用学生过多时间再进行重复的理论讲解,应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做好解答和指导工作,每次实践课应安排相应时间进行检查提问,以检测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

4.4关于解剖学课件

目前我校解剖学课堂教学已经完全淘汰了以往的挂图讲授形式,多媒体课堂已经全面普及,充分利用课件和教学图片开展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由于解剖学课堂教学涉及大量图片、视频,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将会大幅度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现阶段教学课件已成为解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需要收集大量高质量的教学用图,制作精良的教学课件。

作者:周建文 单位:临沧卫生学校

神经解剖学论文篇(5)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学习;重要环节

系统解剖学主要描述人体宏观形态结构的一门学科[1],只有清楚的了解人体形态的结构才能很好的把握结构功能;并且只有清楚的了解器官的具置也才能够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系统解剖学不仅是医学生接触医学最早的启蒙课,同时也是必修课,对学生熟练掌握局部解剖学、外科学、妇产科学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系统解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内容大多较抽象,结构繁琐及复杂,难以理解,这使得对于刚解除医学的学生来说,感觉学习系统解剖学非常的困难。为此,应掌握系统解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提高学习效率。

1系统解剖学的特点

1.1系统解剖学是以记忆为主的医学学科。由于系统解剖学中的专业术语众多,特别是上和下、上端和下端;前和后、背侧与腹侧等,这些专业术语都需要在学习中熟记,进而在临床中达到应用。加上其内容大多较抽象及难懂,较为繁琐复杂。若从微观上看中枢神经系统对十二对神经由细胞核团组成,并且每一个细胞核团都具有特定的位置,不可更改;若从宏观上看,伸进系统中对十二对脑神经的起止点,所支配的肌肉及其范围都有着自己一定的位置,每一条神经也有着支配范围,错综复杂,只有对这些知识乱熟于心,才能在临床中不出错误[2]。为以后的外科学、妇产科学及局部解剖学奠定一定基础。

1.2系统解剖学的名词术语较多。鉴于系统解剖学有着很多相似及相近的术语,如:枕骨大孔、卵圆孔、孔有圆孔、颈静脉孔、梨状隐窝、咽隐窝、项韧带黄韧带、椎弓间的棘上韧带等。同时,系统解剖学中也有大量表面含义与实际含义相差较大的名词,如:危险三角、胸骨角等。无论是相似的还是难记忆的,对于医学生来说都需要掌握的。

1.3系统解剖学具有形象性。系统解剖学课堂中所讲的人体结构都能够具体到实际实物的形状及结构,让学生能够更接近现实。如:十二指肠整体上呈现出"C"形,上肢的四边孔,肾似蚕豆;乙状结肠全长呈现出乙字形。

2学习系统解剖学的重要环节

2.1联想学习 所谓联想学习也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将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如在学习翼点的过程中,看到"H"形可联想到系统解剖学中有很多类似"H"形的结构,像脊髓灰质、肝的形状等;还如在学习颈外动脉时,较为特殊,与其同名的颈内静脉没有相伴行,进而简称为"同名不伴行";还有一些"伴行不同名"的结构,及神经与内动脉之间的不同名。通过此种联想方法能够较好的将各种相似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而加强记忆。

2.2形象比喻学习 由于系统解剖学是一门较宏观的形态学,其结构较为复杂,难以记忆,加上内容较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学习时没有兴趣。为此,可采用形象比喻的方式来学习,通过该方式能够将抽象化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如学习女性成人子宫的形态时,其直肠与膀胱之间呈现屈状,类似深鞠躬的姿势,膝关节半月也显示为"C"状,肝门部位的三条沟形成一个"H"形,通过该形状都可联想成具体的事物来加强记忆。

2.3全面学习重点突出 系统解剖学的课程内容较多,加上学习经历有限,若全部将书本上的知识都掌握以及记忆,也是不现实的,为此,应学会全面学习,重点突出,学会舍弃。首先对课本所讲内容进行认识,弄清楚课本所讲的重点,整体把握课本所讲的知识主线;其次,对于大纲所要求了解的内容只需要弄清楚讲的是什么就行,没有必要对其进行内在研究。最后,采取不同层次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学习的压力,同时还能够增强学习的兴趣。

2.4前瞻后联学习 所谓前瞻后联学习就是以问题为中心,将前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对其进行综合分类,将不同章节不同性质的问题,归纳在一起,加深对问题的全面理解。例如:在学习胃这一节内容时,可将胃的形态结构、位置、神经支配以及血液供应等知识点,应将其归纳在一起,最终对胃内部有一个全面及清晰的了解。

3结论

总而言之,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在上学期间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是今后所学生物学、外科学及妇产科学的基础。由于这一部分知识较为枯燥及复杂,针对知识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神经解剖学论文篇(6)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再次手术; 喉返神经损伤

[中图分类号] R5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7562(2010)04-0347-03

doi:10.3969/j.issn.1671-7562.2010.04.007

Clinical analysis of prevention of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injury in

reoperation of thyroid surgery on 116 cases

LIU Limin, WU Chi, ZENG Xiaobing, ZHU Yongqi, LIU Yamin, CHEN Yo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Baoshan Central Hospital of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9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vention of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 injury in reoperation of thyroid surgery. Methods: In this study, 116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1980 to december 2009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LN exposure group (51 cases) and RLN nonexposure group (65 cases). 38 cases of thyroid cancer and 27 cases of benign thyroid neoplasm were in RLN nonexposure group. 35 cases of thyroid cancer and 16 cases of benign thyroid neoplasm were in RLN exposure group. Results: 8 cases of thyroid cancer (21.1%) suffered from RLN injury in nonexposure group, one case of thyroid cancer (2.9%) suffered from RLN injury in exposure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0.05). Conclusion: Exposure of RLN can greatly decrease RLN injury in reoperation of thyroid cancer.

[Key words] thyroid disease; reoperation;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injury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甲状腺再次手术时,由于原手术区解剖关系不清,极易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如何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率是头颈外科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甲状腺再次手术的经验,探讨防止喉返神经损伤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8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完成甲状腺手术1 832例,再次手术116例,占总体的6.3%。其中男51例,女65例,年龄25~73岁,平均45.1岁,再次手术距首次手术时间为1周~10年。再手术病人分为喉返神经未解剖组65例和解剖组51例。其中甲状腺癌再次手术者73例,占再手术病例的62.9%。甲状腺癌再手术病例中未解剖组38例,占再手术病例的32.8%;解剖组35例,占再手术病例的30.2%。良性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者43例,占再手术病例的37.1%。其中未解剖组27例,占再手术病例的23.3%;解剖组16例,占再手术病例的13.8%。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病例中23例为初次手术Ⅵ区淋巴结未清扫,而术后CT发现Ⅵ区有淋巴结转移;27例术中病理为良性,术后病理为癌而再次手术;15例为术后残留;8例为术后复发。病理类型:恶性病变中状癌64例,滤泡状癌8例,髓样癌1例。良性甲状腺疾病中甲状腺腺瘤18例,结节性甲状肿15例,甲状腺机能亢进7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伴肿块3例。术前均经甲状腺B超或CT检查证实。所有病人术前均经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双侧声带运动,其中1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有左侧声带麻痹。

1.2 手术情况

43例良性病变,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17例,单侧甲状腺全切除术15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11例,其中未解剖组病人有29例采用完全囊外甲状腺切除法[1]。甲状腺状癌和滤泡状癌局限于一侧的行腺叶加峡部切除66例,病变位于双侧的行甲状腺全切除6例,其中解剖组状癌34例皆行Ⅵ区淋巴结清扫。髓样癌行甲状腺全切除1例。喉返神经双侧显露者5例,皆行气管切开,术后3 d堵管者4例,术后1周堵管者1例。术后1周拔管者4例,术后1月拔管者1例。单侧显露者46例,未行气管切开,手术共显露喉返神经56根。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A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部分数据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

2 结 果

术后两组病人共有11例出现喉返神经的损伤,损伤率为9.5%。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未解剖组8例有一侧声带麻痹,出现声音嘶哑,无双侧声带麻痹。其中6例经保守治疗2周恢复正常,1例经保守治疗3个月恢复正常,皆为暂时性损伤;有1例永久性损伤,虽重新进行了喉返神经的吻合术,术后随访3年以上仍未恢复,喉镜检查见声带麻痹。未解剖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21.1%,其中暂时性损伤率18.4%,永久性损伤率2.6%。解剖组有1例暂时性损伤,经保守治疗2周恢复正常。解剖组暂时性损伤率为2.9%,两组之间的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皆无手术死亡,死亡率为0。

3 讨 论

甲状腺癌初次手术不当,未做到肿瘤的根治及中央区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常须再次处理[2]。由于再次手术中手术区域的瘢痕形成和解剖结构紊乱,周围组织水肿,常使喉返神经与腺体、肿瘤或中央区淋巴结粘连,易造成损伤,本组有9例病人出现损伤。吕新生等[3-5]认为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切除术中可显著降低喉返神经的损伤率。本组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未解剖组损伤率为21.1%,解剖组损伤率为2.9%,两组之间的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在良性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中,由于手术不需要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以紧贴甲状腺后被膜操作,本组在未解剖组病人中有29例采用完全囊外甲状腺切除[1]的方法而无神经损伤。本组中未解剖组与解剖组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良性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意义不大。但未解剖组有2例病变位于甲状腺背侧出现暂时性损伤,故病变位于甲状腺背侧应考虑常规显露喉返神经[6]。

防止再次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的体会:(1) 再次手术时止血要在直视下进行,勿过多使用吸引器,切忌盲目粗暴钳夹和缝合。(2) 在处理血管和神经时应掌握自前向后、由下向上、由浅入深交替进行的原则。(3) 使用电刀在气管、神经附近操作时,不宜用电凝止血,细小血管最好结扎[7],注意避免因组织过热而引起神经灼伤。(4) 缝合甲状腺残部时,应避免腺体组织的大块钳夹与结扎,以免喉返神经受压或牵拉成角。(5) 寻找神经可顺着其解剖路径且与其平行,在初次手术未打开部位易找到神经。另外,循喉返神经的解剖路径利用甲状软骨下角和甲状腺下动脉作为标志寻找,易找到神经[3]。

[参考文献]

[1] 王,刘东峰,张建勋,等.完全囊外甲状腺切除术的术式探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4):211-213.

[2] 朱永学,陈小平,王玉龙,等.甲状腺状癌首次手术治疗不当的第二次处理[J].中国癌症杂志,2007,17(8):644-646.

[3] 吕新生,李新营,王志明,等.甲状腺手术所致喉返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5):301-303.

[4] 殷玉林,李庆宏,唐平章.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解剖198例报告[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9(9):385-386.

[5] 徐先发,王询,王春燕,等.甲状腺外科无喉返神经损伤的可能性[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13(6):357-360.

神经解剖学论文篇(7)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医学人文

医学是最富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科学[4]。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将承担起救死扶伤、维护人民健康的神圣使命,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敬佑生命、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崇高精神。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仁爱之心,形成良好的医德,做当之无愧的“白衣天使”。人体解剖学是医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推进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培养既有优秀专业能力又有高尚人文素养的医务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重要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关注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使其形成符合国家意志和社会形态发展要求的社会实践活动。医学人文是一门医学和人文学的交叉学科,专门研究医学与人文关系及从人文观念角度出发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思考、剖析,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专业人才。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这对推进医学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是医学人文教育的基础支撑,医学人文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与拓展,两者存在目标统一、内容同构、过程并行、功能互渗的耦合,高度统一于医学教育教学实践中[5],两者协同发展既是对教学瓶颈的突破、新医学模式的顺应,又是学科创新的基础、育人格局的依托[6]。并且对于医学教育来说,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马列哲学思想、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元素。因此,医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充分、有效地无缝对接、融合,即医学课程思政。这既符合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政治要求,又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有利于培育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并具有高尚品格和人道主义情怀的医学人才。2.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核心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位置毗邻关系和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分析探讨,大多设置在医学教育早期,是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该课程要求学生从认识标本和尸体开始,全面、准确掌握人体形态和结构,将静止固化的知识动态化地学活,并能够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与应用评价。这就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同时还要坚持进化发展、形态与功能相互影响、局部与整体统一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7]。因此,开展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在学生心中播下感恩与生命、责任与使命的种子,能够为后续人文素养和政治素质的培养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人体解剖学有自身的学科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文精神。人体解剖学研究的对象是人,通过参透人体之美领悟生命之美,即运用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指导维护生命健康的实践。随着医学教育理念的转变,医疗服务模式逐渐发展为“以患者为中心”,医务人员的德行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就医体验与医务的工作质量,也与个人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紧密联系。诚然,人体解剖学课程不仅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更多地关注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等思政素质的培育。因此,开展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是顺应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符合提高医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人文素养,培养其成为一名合格医务人员的要求。

二、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现路径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根本目标。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基础主干课程,涵盖了人体的各局部和九大系统的人体结构知识,融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实践性为一体,是开展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因此,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不仅要关注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更要体现情感、价值、素质培养的指导性、引领性和达成度,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服务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的医学人才。2.加强师资建设“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学生的培养者、引导者和影响者。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教师是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关键环节,要开展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就必须依靠专业课教师在授课中深度整合、渗透、融入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传播医生职业道德和医学人文精神。专业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直接决定了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效果。因此,专业教师必须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提高思政素养。首先,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鼓励教师树立正确观念,主动深入学习、研讨、交流课程思政的政策、形势、思路、模式、经验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力。其次,加大对教师课程思政的培训。发挥学校、院系层面引领和指导作用,建立教师培训机制和制度,以定期开展教学思想讨论会、邀请专家作专题报告等形式,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培训和学习,使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及各类课程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最后,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估。建立学校、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督导制度,实现督导和同行共同评价。通过督导组和系部与教研室听课、填写评议表,对思政目标体现、思政元素融合、思政成效展示等情况进行评议并及时反馈,促进教师针对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与改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3.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设计是成功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要素合理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人体解剖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坚持少而精、点线面贯穿、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无缝衔接的原则,通过网络、图书、研讨等途径挖掘知识内容中蕴藏的传奇故事、典型案例、人物事迹、临床例子等思政素材,精心提炼和构思,并将其中思政元素与知识内容有机融合,优化教学设计。人体解剖学以“理论课程学习—实验课程操作—专业社会实践”的形式实施,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将思政元素贯穿到每个教学环节,既有各自的侧重点又一脉相承。理论课程学习主要以故事、人物、案例等思政素材教学为主,注重人文思想和素养的塑造与培养。在实验操作课程中以临床例子教学为主,侧重人文精神的应用,使学生形成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与尊重患者、善待患者的行为习惯与自觉。例如,在讲授颈部解剖结构操作时,设计“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模拟实验,采用协作学习,既要求学生手法轻柔、准确,做到人性化切除,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共处。在专业社会实践环节,主要通过第二课堂,例如,对大体部分结构进行标本制作,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达到活学活用,使学生领悟用知识与技能服务于患者的真谛,明白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传承仁心仁术的医德医风。4.完善教学内容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对未知充满好奇、喜欢接受新事物,其思想可塑性强。教师要深度研究课程特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完善教学内容。人体解剖学要在专业教学内容中渗透、贯穿思政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体现新思想、新成果,注重与医学人文教育相结合,适时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不断引导学生辩证地理解、分析与思考一些社会现象,润物无声,开展好课程思政教学。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人体解剖学的绪论涉及到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通过讲好发展简史,让学生认知我国在人体解剖学领域作出的贡献,了解我国灿烂的文明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启迪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事业中。融入生命美学教育。人体解剖学是关乎生命的学科。将生命美学教育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通过观看《无语良师》、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将生命美学教育内化于心、实践于行,培养学生具备对人类生命的尊重、敬仰、关爱与维护的神圣感和责任心,真正理解敬畏生命的意义和医者仁心的使命。融入科学精神教育。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的学科,需要伟大的执着奉献精神。人体解剖学在各系统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通过讲述科学家科研的艰难历程和感人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事实、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理性精神和执着追求、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无私奉献精神。人体解剖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因此,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还应融入医学伦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社会责任、爱岗敬业、健康中国、团结友爱、仁道博爱、严谨奉公、时代精神等思政教育,达到立德树人之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致力于服务健康中国的医学人才。例如,在呼吸系统的教学中引入新冠肺炎疫情,讲好抗疫战场上白衣战士的先进事迹和英雄壮歌,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使命感,增强学生的职业自信心和社会责任与担当。5.创新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春风化雨般融入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使学生在情感、心理上产生共鸣,促进学生认知、行为自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成效。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学生的主动性及师生的交互性缺失,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思维发展。开展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导向,注重学生的有效参与和主动作为,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可以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体悟“以生命为重、以患者为先”的深刻内涵,从而塑造良好的医学人文精神,提高道德素养[8]。具体而言,开展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启发式、探究式、翻转式、讨论式、案例式、协作式、问题导向式(PBL)、混合式、情景模拟与角色体验等多维教学方法,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并辅以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使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当中。例如,学习“女性子宫动脉和输尿管的位置关系”内容时,采用PBL、协作学习和角色扮演教学法,创设场景,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学生开展课堂小组讨论,子宫动脉和输尿管的交叉关系,手术结扎错的后果,怎样最大限度地补救,如何处理医患关系,教师面对学生的讨论与角色扮演进行指导、评价和总结。如此,在教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关爱女性、敬畏生命的职业情操及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和责任心。6.丰富考核方式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导向指标。将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体系有机结合,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以评促学,利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提升课程思政的成效。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考核应突出以人为本,注重教学质量信息运用、反馈和改进,主要从课程目标达成度和学生学习满意度两个方面进行测评,且遵循注重形成性评价、体现结果性评价、实现评价主客体多元化等原则。在课程目标达成度方面,首先将课程思政相关内容融入课程考核中。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思政指标,减少识记性知识的考核,加大材料分析、问题论述、实践性与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强调活学活用。例如,在考察“老年人防跌倒日”的内容时,以材料分析的形式考查学生是否掌握“髋关节骨折作为最后的骨折”是老年人跌倒后导致卧床不起的重要原因,如此可以对课程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查并在题干中融入思政元素。其次,设计一套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师自我评价量表,评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等方面的完成情况,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提高。在学生学习满意度方面,设计一份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思政知识点掌握、思政情感行为自觉、思政素质提升等)和对教师的评价(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合的内容、方法、活动等),以及对整体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建议。在课程结束后开展调查,以此为改进课程建设的依据。

三、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