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1 17:10:10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篇(1)

1.东莞地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

1.1东莞共享工程的概况与建设目标;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东莞市分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根据国务院、文化部的要求,结合地区实际和图书馆发展趋向,依托全市城乡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镇级基层服务点和村级基层服务点三级网络建设,形成了城市帮助农村、中心带动基层、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1.2如今东莞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

从03年开始,东莞市共享工程分中心充分依托东莞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大力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截至2008年下半年,东莞32个镇(街)图书馆都已经成为基层服务点,实现镇级全覆盖率100%,镇、村两级基层服务点共达到123个。按照国家共享工程中心的要求,我们的基层服务点在硬件设备和服务效果上都已经达到一级标准,文化共享工程服务与东莞当地的图书馆之城建设相结合,共同促进,收到良好的效果。

1.3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简介;

东莞地区在行政架构上分为市、镇、村三级,东莞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东莞分中心设在东莞图书馆内)是由市财政资助的公益型事业单位,目前东莞图书馆下属的分馆共有40个(其中镇级分馆26个,村、企业、学校分馆14个)。随着市委、市政府关于东莞打造图书馆之城的目标的实施,总分馆在业务上的往来越来越频繁,使得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变得密不可分,利用已经成形的总分馆网络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东莞走的是一条有东莞特色的共享工程建设之路。

2.依托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

2.1依托总分馆体系,把镇级图书馆改造成基层服务点;

从2003年起东莞着力构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截至2008年下半年,已经加入总分馆体系成为分馆的图书馆达到40个,镇一级分馆达26个。已经建成的分馆从设备、人员和服务上都符合共享工程的要求。利用好现有的图书馆总分馆网络,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必定事半功倍。东莞的镇(街)共有32个,我们通过对总分馆体系下26个镇(街)图书馆的整改,并对余下未加入总分馆体系的6个镇加以督促并进行适当扶持(举办培训班、现场辅导、搞活动、赠书、赠设备),终于在2007年下半年使得东莞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镇一级覆盖率实现100%。

2.2以镇(街)图书馆为依托,发挥其辐射作用,向农村推广共享工程;

在建设村级基层服务点过程中,我们发现村基层图书馆的场地、人员素质、设备等都相对落后,如何选做在农村推广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道难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到镇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具有地缘上的优势,他们比较熟悉自己本镇的村和社区的情况,因此,因此我们充分与镇级分馆合作,由他们负责大部分农村基层服务点的推广与建设工作,而我们主要负责最后的验收和支援。

举例:在东莞市常平镇,我们依靠常平分馆的工作人员对本镇的情况了解的优势,把选点、与村委会协商、人员培训、设备配置要求等工作都交由常平馆承担,我们分中心负责验收授牌和监督。截至2008年下半年,常平镇的桥梓村、金美村、下墟村、塘角村、板石村、东田丽园社区等都以加入成为基层服务点(按照当时的要求每个镇要有2个村建成基层点,常平镇超额完成了任务)。另外在此基础上,常平馆还发展了常平勤上集团、常平运城制版厂、常平宝丽美化工公司、常平振兴中学、黄水职业中学、常平第一小学等企业、学校图书馆成为基层服务点,把优秀的文化资源送到企业、学校中去。以镇(街)图书馆为依托,发挥其辐射作用,建设农村级基层服务点是东莞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来的方法。

2.3以丰富的电子资源为卖点,"推销"共享工程,吸引基层加入成为服务点;

共享工程的建设的目的就是给人民群众带去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新兴的电子资源服务,能很好地祢补传统图书馆服务的不足,给群众带来新的接受文化资源的方式。东莞分中心拥有着丰富的电子资源,包括:各类题材的影视资源和课件,30万种电子图书,龙源、维普等电子期刊和各种电子报纸数据库。随着社会的进步,基层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已很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的需求,我们打着"凡是加入成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图书馆,都能免费使用中心的电子资源"的口号,以此来吸引基层积极主动申请加入成为服务点,这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树立了共享工程就是给人们带来丰富文化资源的形象。

3.依托总分馆体系,提升共享工程服务效果;

3.1定期组织培训班,通过考核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

由于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以提高人员素质。通过现场培训和每年一次的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给他们介绍文化共享工程概况、数字资源的使用和网上上报系统等,在集中培训时通过上机考试、颁发合格证书等形式加深基层人员对共享工程的重视,从而提升基层服务点的人员素质。

3.2不拘形式,以创新的服务方式服务群众;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由于东莞的情况与西部地区不同。西部地区有专门资金用于购买卫星电视,并利用卫星接受信号播放影视资源的方式开展服务;而位于珠三角的东莞经济较为发达,没有国家资金的扶持,只能依托自身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这是我们东莞的特色之路。由于总分馆体系下,馆与馆之间可实现资源的全市大流通,因此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形式也可以创新,我们的服务形式包括:免费上局域网观看课件、每周末播放热门电影、定期开展巡回展览、光盘外借、电子资源凭证免费使用、开展少儿影视专场、生活知识讲座等等。

4.对东莞共享工程建设的经验总结;

4.1依托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事实证明,利用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是可行的。传统的图书馆与共享工程服务相结合不但能增加图书馆的魅力,而且避免了文化建设的重复投资,节省人力与财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4.2共享工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目前,东莞在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不足。由于东莞地区经济较发达、休闲方式较多、家庭电脑和有线电视的较普及,所有对图书馆的依赖性不大。绝大多数人在选择文化消遣方式时会优先选择电视、上网等,对于到图书馆利用各种资源的动力不足。此外,共享工程所能提供的电影吸引力不够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4.3对进一步完善共享工程服务的探讨;

在共享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利用新的方式来推进共享工程建设。利用东莞地区互联网线路发达的特点,可考虑利用网络来传播共享工程优秀的文化资源,这比现在的光盘播放、硬盘拷贝播放的方式要快得多。所以,我们设想使用IPTV(网络电视)的形式,使广大市民只要能上网,就能随时观看地到共享工程的影视资源。以后无论在家、网吧还是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都可以通过IPTV来点播自己喜欢看的节目。我们期望不久的将来能使用上类似IPTV这样的手段来推进共享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国平.江苏省"共享工程"基层网点的建设与发展[J]新世纪图书馆,2006,(06).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篇(2)

 

[论文摘要]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都是国家实施的重大文化教育工程,本文对这三项工程的资源整合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指出,加强三大资源整合是县级公共图书馆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当务之急。

1三项国家重大文化教育工程

1. 1现状

    由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用数字技术组织的,以网络形式的,具有双向使用功能的文化创新工程。也是一项惠民工程和德政工程。它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网络传送到城市农村的基层文化单位,最大限度的为社会公众所享用,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工程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实现以国家中心、省级中心为龙头,市级分中心为枢纽,县、市公共图书馆为基础,农村乡村和城市社区文化站、图书室为重点的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农村乡村的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汇聚其它文化机构的各类优秀文化资源,以及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让公众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民,通过“天网”或“地网”可以方便快捷的享受文化信息资源。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在新形势下实施的造福亿万农民群众的一项功在当代、惠及长远的富民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创新工程。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是由国家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实施的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教育均等,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惠民工程。

    这三项工程的实施,给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是,我们也看到,在繁荣的背后,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1.2存在问题

    1.2.1财力资源的重复投入和发展不平衡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都是国家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虽然由不同的主管部门实施的,但国家财政部均参与其中,其设备的投人均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分担的,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中央财政的投人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实施过程中,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互补隶属。虽然牵头实施的部门不同、工作重点不同,但三者的服务对象是基本上是农村最基本的群众,在服务平台、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内容、终端设置等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经过几年建设,贵州省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中心现已具备资源接受、制作、、人员培训的能力,数字资源总量近6.8tb。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从2006年10月全面启动以来,目前已建立了省级“先锋在线”前端播出平台,收集整理了可供基层收看学习的各类教学节目2800多个小时,建成乡镇、村和城市的街道、社区等基层党组织终端站点18000个,计划到2007年底完成终端站点16000个,约占全部建设任务的90% ,2008年将完成全部终端站点建设任务,基本形成全省城乡一体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贵州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也基本上普及到村级小学,基层网点也达到20000多个。目前,我省已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这三项工程中,无论是建立的乡镇和村级网点,还是数字资源,都处于较低水平。一个村既有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点又有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点的现象普遍存在,且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相比较,设备投人和发展状况也不平衡。

    1.2.2受人才资源的限制,工程的效益发挥不够理想

    三项工程基本上都是依托计算机网络或者卫星传输、有线电视网络传输为手段的高新技术来实现资源共享的。但是,在农村,特别是在贵州这样的西部贫困地区,县、乡镇的计算机人才十分缺乏,甚至有的乡村干部对计算机的认识还停留在表象阶段,威宁县支中心仅有3名工作人员,下属650个村级网点,几乎没有人懂得计算机的一般操作程序,各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点的工作人员也是有教师兼任的。各乡镇、村技术人员因工作关系,经常变动,往往接受共享工程培训的人很快离开现在工作岗位。由于人才匾乏,一些偏远山区的乡镇因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需要花很长时间到县城维修,甚至有的因经费困难干脆不去维修,形成设备闲置。据2007年9月的调查,威宁县650个村级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点,正常开展活动的不足70%,甚至个别村几乎全年役有开展活动。这种状况不仅不能发挥作用,而且造成国有资源极大的浪费。

    1.2.3数字资源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存在着重复建设的现象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小学远程教育都把数字资源建设作为工程实施的重点,各自都在建立自己的数字资源。虽然各自的资源建设重点不同,但由于役有统筹规划,有许多数字资源仍然是重复的,打开各级各自的网站和镜像站,相同或者似曾相识的数字资源随处可见。特别是电子图书、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重复量较大。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资源传输也随之多样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远通联发[2006]1号)和贵州省委组织部、省远程办、省文化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黔组通〔2007]10号)要求,加强对“两项工程”的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避免重复投资、资源浪费,推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优势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步骤。通过对“两项工程”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组织管理等资源进行整合,将有效地扩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覆盖面,丰富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目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汇集各类资源达35tb;“十一五”期间将达100t$以上,每个基层用户将拥有5万种以上电子图书、9000部以上数字视频节目和40个以上多媒体数据库的文化资源),提升“两项工程”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2加强三大资源整合是县级公共图书馆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当务之急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小学远程教育相比较,虽然目前的发展规模、普及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就数字资源建设看,无论是数字资源数量,还是涉及社会领域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如何进行资源整合,就成了当务之急。

   令人高兴的是,进行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领导层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多次出台资源整合的相关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必须坚持“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指导原则,充分整合各系统各部门现有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管理队伍、站点场所、技术和资金等资源,多方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因此,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资源整合,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

    扎实做好资源整合,既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正确政绩观,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资源,避免重复投资、资源浪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作用,构建“远教搭台、部门唱戏、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多赢,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健康协调发展。最近,贵州省委组织部、贵州省文化厅已经就资源整合问题发出通知,拉开了资源整合的大幕。共享工程贵州省分中心还与省农业厅、省计生委、省环保局、省科协、省烟科所、省疾控中心等相关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商讨我省资源库建立的问题并达成一致意见,全力配合共享工程贵州省文化资源建设。利用共享工程平台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我认为:资源整合,要立足于实现“多赢”,坚持统筹规划、密切合作的原则,明确资源整合工作任务,重点加大整合和协作力度,真正使“几张皮”变成“一张皮”。

2. 1整合墓础设施和网络资源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在省、市、县三级“先锋在线”前端播出平台上进行对接,实现远程教育资源与文化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电视上网”工程终端站点同时作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基层服务网点,为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播放文化信息资源。实行“一站(点)两牌”,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实现统筹规划、共同建设、共同使用。中小学远程教育播出平台要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播出平台对接,让文化信息资源和党员干部教育资源进校园。

    我省于2006年底建立遍及遵义全市的“文化共享工程”县级分中心、基层分中心以及基层服务网点,初步搭建起市、县(区)、镇(乡)、村四级网络构架,成为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运行五年来,第一家达到了“全区域覆盖”的地级市。2007年,国家中心再次向遵义市8个县配送了8套文化共享工程设备。2008年,8个县下辖114个乡镇全部配备文化共享工程设备,进一步完善了遵义市文化共享工程网络服务体系。

    遵义市文化共享工程网络服务体系建立以来,各支中心、基层分中心以及基层服务网点因地制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为改变遵义市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状况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基层广大群众的欢迎,被有关媒体誉为“流动的数字图书馆”。

    为确保遵义市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利用最大化,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得到实惠,遵义市开拓思路,强化全局意识,打破条块和部门的局限,实施了文化共享工程与遵义市广电网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国际互联网的整合,实现了“多网合一、一网多用”的目标,创建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探索出一条西部地区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新途径,在2006年6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经验交流会”上,被国务委员陈至立誉为“遵义模式”。

2. 2整合数字资源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省级“先锋在线”播出平台主页面,设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专题栏目,播出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供的资源。在各地州、县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大量数字文化信息资源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中小学远程教育服务,并不断开发整合资源。在数字资源建设上,根据各自的工作重点,既有分工,又有协作。

2. 3整合基层站点管理资源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的组织管理上,各县级支中心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一规划,相互协调,共同管理,共同服务。要科学制订基层站点的活动安排,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妥善处理相互的关系,合理安排收看时间,统一组织服务活动,确保服务管理和组织活动健康有效开展。要积极探索和总结工作规律,努力形成基层站点正常运行和维护的长效机制。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篇(3)

笔者分析了目前基层图书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探讨了“共享工程”在图书馆建设中为其所带来的帮助。发现“共享工程”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对现基层图书馆的建设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共享工程在图书馆的应用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群众对“共享工程”认知度不高、领导对其重视不够、技术力量缺乏、以及运行经费有待解决等。如果说为了让共享工程在图书馆中更好的应用,那么对其面临的问题解决是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共享工程的内涵 ;共享工程实施的益处 ;应用面临的问题;解决对策 ;总结

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内涵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称“共享工程”), 其主要内容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利用覆盖全国的网络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共享工程”提供的资源为数字资源,提供主体为各级图书馆,因此,“共享工程”与各级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目前分布在城市社区、广大农村的基层图书馆、文化站,由于经费短缺、人才匮乏等原因,普遍面临瘫痪危机。而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划,广大基层图书馆才是“共享工程”的主体。“共享工程”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文化全面创新工程,它的建设将开辟一个信息技术在文化领域全面应用的新局面。因此,为了让共享工程在图书馆中更好的应用,那么对其面临的问题解决是刻不容缓的。

二、共享工程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的益处

“共享工程”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所带来益处,使“共享工程”在图书馆的应用成为必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共享工程”的优点逐渐体现出来。这里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1)“共享工程”促进基层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步伐 (2)“共享工程”丰富、扩充基层图书馆的馆藏数字资源 (3)“共享工程”拓展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1、“共享工程”促进基层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共享工程”是一项以数字化的方式对文化资源重新整合的资源共享工程。 它与基层文化设施网点建设、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紧密相关,互为促进。并且为基层图书馆在未来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

2、“共享工程”扩充了基层图书馆的馆藏数字资源 。

基层图书馆“共享工程”通过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可彻底消除不同地区在获取文化信息资源上的不平等,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并且共享工程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弥补了乡镇图书馆文献信息量不足的问题。

3、“共享工程”拓展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在“共享工程”支持之下,基层图书馆在满足读者基本的咨询需求与娱乐的同时,可以对网上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促进图书馆业务向更深层次推进。例如,对于农民读者所需的农业科技、养殖技术、致富信息等;使基层群众能方便地享受到“共享工程”中的戏曲、电影、文艺演出等节目以及农业实用技术和科技知识;通过“共享工程”上网,为农民查询农业信息,为农民及时提供农业市场信息等。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论述,让我们进一步的明白“共享工程”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未来关于图书馆的发展中,“共享工程”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也是势在必然的。

三、“共享工程” 在图书馆中的应用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基层图书馆应借“共享工程”之东风迅猛的发展,“共享工程”的实施为基层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发展方向。然而,“共享工程”在基层图书馆的应用过程中是并不是想象中一帆风顺的。例如:群众对“共享工程”认知度不高、领导对其重视不够、技术力量缺乏、以及运行经费有待解决等。

为了使其进一步发展,面对这些问题作为相应的工作人员“该如何面对去解决它”成为当前最刻不容缓的任务。

1、当前基层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经费短缺 :

很多地方领导对基层图书馆的作用认识不够,对基层图书馆的投入极少,甚至没有。有些基层图书馆馆舍设施简陋,办馆经费得不到保障;有些基层馆开馆后缺少后继资金,不能添置新书。基层图书馆资金瓶颈制约的问题,是相当普遍存在的问题。

(2)服务手段落后:

调查显示,大多数基层图书馆的管理体制依然陈旧,管理手段落后,加之缺乏现代的设施设备和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滞后,严重制约了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向前发展。

(3)专业人才匮乏:

从总体上看,目前基层图书馆人员结构中“老、弱、病、残”的现象有所减少,但人才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专业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制约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功能的发挥。

(4)相应的政府领导对其不了解:

“共享工程”应及基层图书馆的发展需求便在很早就实施了。然而,在很多地方领导对基层图书馆的作用认识不够,对基层图书馆的投入极少,甚至没有。

2、相应的对策。

首先,作为政府应加大投入 ,作为相应的工作人员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财政的支持,努力使乡镇图书馆的设施设备现代化是必须的。并且要充分整合现有社区、农村信息网络,避免重复建设 。其次“共享工程”分中心要加快对馆藏虚拟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最后要加强区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支“共享工程”基层队伍。

同时,利用“共享工程”国家中心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省级中心自建的特色资源,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全面实施,利用数字电视、有线电视等技术传播文化数字资源,使“共享工程”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源进入千家万户。 加强对馆藏虚拟数字文化资源与“共享工程”数字资源的整合,努力使馆藏数字资源通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系统服务社会公众。

相信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针对性解决,“共享工程”在基层图书馆中的应用和发展会有进一步深层次的发展。

总结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网上信息服务。因此,在文化共享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应用和服务为中心的方针,大力开展网上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共享工程合法利用数字文献资源模式,使读者可以方便地获得读者所需要的文献,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最便于操作的方式为广大读者提供网上文献和知识信息服务,极大地延伸图书馆的情报服务职能,大大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从而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罗少波.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的主体作用.图书馆论坛.2004(10);

[2]符骏.21世纪乡镇图书馆发展趋势探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2)。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篇(4)

论文摘要:在介绍廊坊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现状基础上,阐述了资源共享的意义,分析了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研究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精神,由河北省文化厅、财政厅联合实施的一项文化创新工程。河北省“共享工程”将整合河北地区的传统文化及各类文化信息资源,建成互联网上的河北地区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通过卫星及互联网等方式实现河北地区与全国各地的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最终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为大众服务的目标。

    廊坊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分中心()是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的市级分中心,亦是廊坊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管理中心。廊坊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分中心在市文化局、财政局统一领导下。以廊坊市图书馆的网络资源服务平台为依托,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各种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通过全市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设施和社会各界网络传输系统进行文化信息的传输,形成由市级分中心、基层分中心组成的网络,使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校园、走进农村,最大限度地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省范围的共建共享。

    廊坊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分中心作为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管理中心,负责全市资源汇总、提供资源服务、数字资源建设、培训建设和网络平台建设、基层中心平台建设等工作。在“共享工程”建设过程中,具体的工作情况有几点:

    第一,以国家、省调拨设备为基础,建立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为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更好地利用国家、省、市三级文化信息资源,经市文化局、市财政局共同研究,决定依托县级图书馆的人员和场地,以县馆为基础,在我市10个县(市、区)分别建立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心,使其成为文化信息资源的接收地和源。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点工作:一是资金筹措。为搭建好更加完善的网络平台.先后两次召开了各县(市、区)文化(体)局、财政局主管局长会议,布置工作,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目前各县资金已全部到位。二是组织保障。为把工作落到实处,市文化局成立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领导小组,明确市图书馆为主要承办单位,具体负责全市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三是技术保证。为更好地做好共享中心的日常维护工作,市图书馆近期举办各县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班,以便做好日后的网络维护、设备保养,确保共享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二,以“共享工程”发展为契机,推动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廊坊市作为“共享工程”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决心下大力气做好我市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让文化信息资源传播到每个乡(镇)、村(街)。

   为推动工作的落实,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试点工作,市文化局抽调了专门人员具体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了解了全市乡镇村概况,摸清了通信线路铺设情况。二是研究了网络搭建拓扑方案,确定了共享工程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案。三是在霸州市建成县、乡、村三级试点,目前霸州已建成5个乡镇,3个村街共8个试点。

    第三,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全面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试点建设工作。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是提升我市文化事业乃至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工作对廊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扎实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进一步加强“共建共享中心廊坊分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分三步推进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在“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即2006年,以各县图书馆为阵地,建成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为以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在全市各地铺开做好准备;2007年廊坊市95个乡镇全部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2008-2010年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每年建成700个村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终端客户,真正做到村村通网络,户户通信息,文化资源进万家,从而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搞高市民文化素质。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篇(5)

论文摘要:随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我省的深入实施。出现了一些认识上、投入上、机制上的困难和问题。结合云南的实际,就如何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出了几点看法。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工程,其主要内容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和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共享工程服务网络.以卫星网、互联网、有线电视及数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各类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数字化、均等化的公益文化服务。笔者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图书馆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就如何实施好文化共享工程谈几点看法。

1 建立健全文化共事工程的保障机制

1.1制定云南省各级支中心和农文网培学校管理办法

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与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通知相衔接。上世纪80年代云南省文化厅制定的《云南省州、市图书馆工作条例》和<云南省县级图书馆工作条例》分别成了各级政府实施图书馆建设的政策依据。因此,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及时制定下发关于文化共享工程的管理办法,将能够敦促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

1.2增加共享工程人员编制

近几年来,随着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和古籍保护工作的相继开展,进一步加大了各级图书馆的工作量。WWw.133229.coM但是,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却严重不足。目前,云南省欠发达州市图书馆在职人员普遍仅有20人左右,县级图书馆仅有6人左右。以临沧市为例,市图书馆有20人,双江、镇康县2个图书馆仅有4人,无论开展文化共享工程、古籍保护工程,还是日常图书馆工作。都显得人手不足、力不从心。为此,建议云南省文化厅与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尽快联合下发关于增加文化共享工程人员编制的政策文件,保障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的正常运转。

1.3将各级共享工程支中心纳入政府编制机构进行管理

文化共享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项德政工程、创新工程、民心工程。要做好省、州(市)、县、乡(镇)各级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首先应将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编制机构进行设置和管理,确保编制、人员、经费的落实。

1.4建立文化共享工程督导机制

省、州(市)文化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县、乡、村实施共享工程进行检查、督促和调研,帮助协调解决问题,这也是保障基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1.5建立健全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建设的工作机制

1.5.1理清文化站人员管理体制。2003年政府机构改革以来,将文化站人员划归乡(镇)政府管理,脱离了县文化局的管理。但是由于这种改变,导致近几年来文化站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以临沧市为例.全市95%的文化站人员被当地政府安排去做林改、核桃种植、烤烟种植等工作,文化站仅有“一站一人”,图书室则长期关门不开放,致使文化部、财政部“送书下乡”工程所赠送的图书发挥不了作用。为此,要建好农文网培学校,首先必须理顺管理关系,将文化站人员的管理权收归县文化局,确保文化站人员能够专职开展文化服务、图书借阅.尤其是农文网培学校建设工作。

1.5.2增加人员编制。随着农文网培学校建设向村一级普及,每个乡镇必须配备3名人员,才能保障农文网培学校图书借阅、教学培训、辅导村级分校建设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1.5.3建立长效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将农文网培学校的建设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保障农文网培学校建设的维护费、网络费、电费等日常运行费用。比如由于支付不起网络费,临沧市沧源县9个乡镇农文网培学校正常开放的只有2个。因此,将农文网培学校建设经费纳人当地财政预算的同时,省、州(市)级财政还应给予一定的补助。

1.5.4将农文网培学校建设纳入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只有乡镇领导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才能做好具体建设工作。

2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通过认真总结建国以来图书馆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必须重视解决好几个难题:

2.1关于硬件的问题

我省三分之二以上的州(市)、县级图书馆普遍存在硬件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许多图书馆勉强达到国家三级图书馆的最低要求,大部分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存在“一张桌子、一个工作人员、一间小房子、一千册陈旧藏书”的落后状况。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为此,在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工作中,要认真汲取经验教训,切实加强硬件投人,按照国家标准,认真配置好相关设施设备。

2.2人的问题

要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一方面加强基层工作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做好读者服务工作.这也正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所必须解决的“软件”问题。

2.3服务的问题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篇(6)

论文摘要:随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我省的深入实施。出现了一些认识上、投入上、机制上的困难和问题。结合云南的实际,就如何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出了几点看法。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工程,其主要内容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和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共享工程服务网络.以卫星网、互联网、有线电视及数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各类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数字化、均等化的公益文化服务。笔者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图书馆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就如何实施好文化共享工程谈几点看法。

1 建立健全文化共事工程的保障机制

1.1制定云南省各级支中心和农文网培学校管理办法

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与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通知相衔接。上世纪80年代云南省文化厅制定的《云南省州、市图书馆工作条例》和

1.2增加共享工程人员编制

近几年来,随着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和古籍保护工作的相继开展,进一步加大了各级图书馆的工作量。但是,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却严重不足。目前,云南省欠发达州市图书馆在职人员普遍仅有20人左右,县级图书馆仅有6人左右。以临沧市为例,市图书馆有20人,双江、镇康县2个图书馆仅有4人,无论开展文化共享工程、古籍保护工程,还是日常图书馆工作。都显得人手不足、力不从心。为此,建议云南省文化厅与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尽快联合下发关于增加文化共享工程人员编制的政策文件,保障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的正常运转。

1.3将各级共享工程支中心纳入政府编制机构进行管理

文化共享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项德政工程、创新工程、民心工程。要做好省、州(市)、县、乡(镇)各级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首先应将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编制机构进行设置和管理,确保编制、人员、经费的落实。

1.4建立文化共享工程督导机制

省、州(市)文化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县、乡、村实施共享工程进行检查、督促和调研,帮助协调解决问题,这也是保障基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1.5建立健全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建设的工作机制

1.5.1理清文化站人员管理体制。2003年政府机构改革以来,将文化站人员划归乡(镇)政府管理,脱离了县文化局的管理。但是由于这种改变,导致近几年来文化站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以临沧市为例.全市95%的文化站人员被当地政府安排去做林改、核桃种植、烤烟种植等工作,文化站仅有“一站一人”,图书室则长期关门不开放,致使文化部、财政部“送书下乡”工程所赠送的图书发挥不了作用。为此,要建好农文网培学校,首先必须理顺管理关系,将文化站人员的管理权收归县文化局,确保文化站人员能够专职开展文化服务、图书借阅.尤其是农文网培学校建设工作。

1.5.2增加人员编制。随着农文网培学校建设向村一级普及,每个乡镇必须配备3名人员,才能保障农文网培学校图书借阅、教学培训、辅导村级分校建设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1.5.3建立长效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将农文网培学校的建设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保障农文网培学校建设的维护费、网络费、电费等日常运行费用。比如由于支付不起网络费,临沧市沧源县9个乡镇农文网培学校正常开放的只有2个。因此,将农文网培学校建设经费纳人当地财政预算的同时,省、州(市)级财政还应给予一定的补助。

1.5.4将农文网培学校建设纳入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只有乡镇领导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才能做好具体建设工作。

2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通过认真总结建国以来图书馆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必须重视解决好几个难题:

2.1关于硬件的问题

我省三分之二以上的州(市)、县级图书馆普遍存在硬件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许多图书馆勉强达到国家三级图书馆的最低要求,大部分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存在“一张桌子、一个工作人员、一间小房子、一千册陈旧藏书”的落后状况。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为此,在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工作中,要认真汲取经验教训,切实加强硬件投人,按照国家标准,认真配置好相关设施设备。

2.2人的问题

要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一方面加强基层工作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做好读者服务工作.这也正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所必须解决的“软件”问题。

2.3服务的问题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篇(7)

论文关健词:文化共享工程:张家港市;发展现状

2002年8月,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了一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新工程。这就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自张家港市被列为全国:丈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县(市)以来,该市坚持把文化共享工程作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以创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市为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积极推进文化共享工程

1 加快发展文化共享工程的现实意义

第一.加快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是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该市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但由于历史、地域、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少数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仍然比较贫乏。许多农民家庭除了一台电视机相伴以外.基本没有什么文化活动;政府部门组织的“村村演”、“月月映”和“送书下乡”对他们来说,也只能是杯水车薪。“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将通过互联网.使老百姓可以经常性方便快捷地享受到丰富精美的“文化大餐”.从而较好地实现了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了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二,加快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工作的努力方向。《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张家港市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各项文化工作始终在全国处于前列.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农村文化阵地“八个一”工程已经先人一拍.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方面也理应快人一步。加快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张家港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第三.加快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是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有力举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信息、思想、知识传播中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重要性.已经渐渐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于这样的阵地.如果先进的主流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去占领。而文化共享工程正是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汇聚了数以万计优秀的电子图书、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和影视节目等资源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广泛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因此。作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和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中惟一的县级市.应加快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去占领思想文化的网络空间.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2 目前全市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情况

2.1实施特点

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是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在积极加快发展全市文化共享工程的进程中,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目标明确。为加大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力度.经市委研究,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市政府副市长任副组长,各级职能部门任成员的市文化共享工程领导小组。各镇及各村(社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制订出相关工作方案,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部门配合,保障到位。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才能完成。特别是财政部门加大了对共享工程的支持力度,建立共享工程专项资金,及时给予经费保障。目前,全市各单位用于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经费达326.7万元.其中有105万元用于市支中心的建设和发展.重点支持市级支中心数字资源加工与整合、软硬件平台建设以及基层服务网点建设等工作.并保障其正常运转。

三是队伍精干,运转顺利。为提高共享工程的管理水平,加强技术培训、咨询和服务工作,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操作员队伍,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市支中心组织开展了全市各基层示范点操作员的培训班。目前,全市已有256名操作员已取得上岗资格证书.有力地保障了各基层网点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别是为抓好这次培训,市支中心还专门组织骨干主持编写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操作员简明读本》,这是江苏省关于文化共享工程自编的面向镇、村的第一本基层点操作员读本,目前已通过省中心有关技术负责人的审核。

四是技术先进,体系完整。为保证系统配置的科学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张家港市加大了对市支中心的建设力度。目前,市支中心在硬件上,拥有卫星接收系统1套、资源服务器1台、多媒体点播服务器1台、硬件防火墙1台、投影仪2台,影碟机2台、电脑130台、磁盘陈列实际容量6tb、网络带宽1o0兆,实现了与文化共:享工程全国各大中心以及全市各基层点的通畅连接。在软件上,建成了张家港市文化共享工程网页,自建了音乐在线、视频在线、长江戏曲网、电子阅报等数据库.采购了人民日报电子版数据库,以及深受读者喜爱、具有1000余种人文类大众期刊的龙源期刊数据库。此外.还有走进农村、维普学术期刊等共享数据库该网页的开通,不仅方便了读者利用数字资源.同时有利于建设和推广文化共享工程这一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对全市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发挥重要作用。

五是加强宣传,氛围浓厚。为进一步抓好文化共享工程,市支中心还专门编辑出刊《创建简报》,每周一期,及时反映各基层点的创建动态:同时,还利用一报三台专题介绍共享工程知识、宣传典型和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良好的舆论氛围。特别是在9月17日由文化部召开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服务工作座谈会上.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栋材作为江苏全省农民的惟一代表,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基层点建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的发言,详细介绍了该村在文化共享工程上的具体做法.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该市广大农民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得到的实惠。

2.2建设方法

目前.张家港市采用的主要办法是卫星接收和网络传输相结合。卫星主要用于市支中心与国家中心的资源下载。省分中心、苏州市支中心以及镇村基层点采用网络传输。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文化共享工程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主要表现在“三个结合”。

一是文化共享工程与全市镇、村文化“八个一”工程建设相结合。2006年,我们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镇、村(社区)文化体育建设的意见》及《关于进一步加强镇、村(社区)文化体育建设的实施细则》,明确了农村文化阵地“八个一”工程的具体要求.其中“两个一”即一个综合教育培训室、一个图书阅览室就是结合了共享工程建设提出的,它可以满足共享工程的定时定点播放和信息查阅两大功能要求。经过两年的创建,全市180个行政村中已有102个村达到“八个一”工程建设标准。

二是镇级基层服务点与市图书馆镇级分馆建设相结合。2004年,结合共享工程,我们启动了市图书馆镇级分馆建设。在全省率先采用电信局vpn专线组成局域网的办法.突破了普及共享工程基层点的瓶颈.实现了市馆与分馆之间书目数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全市已经建办分馆8家,面积都在200平方米以上.每个分馆除了综合外借室、报刊阅览室以外.都设有电子阅览室.分别配置有电脑10台以上.市图书馆与分馆之间采用图书外借和信息查阅“一卡通”市图书馆和镇级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做法得到了江苏省文化厅的肯定,并在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