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路基路面论文

路基路面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1 17:10:23

路基路面论文

路基路面论文篇(1)

论文摘要:文章结合工作实践,主要从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等方面探讨了路基工程技术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影响,从而说明路基修筑质量的高低和防排水设计科学与否对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起了重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路基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管理 目前,我国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问题突出,除重载和施工因素外,大多与路面性能及排水有关。路基结构物不仅是实现车辆能在道路上行驶提供基本的条件,而且是路面的支撑结构物,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路基修筑质量的高低和防排水设计科学与否对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持路基的整体稳定和变形小,防排水设计科学,本人就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浅谈路基工程技术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影响。 一、规划方面的影响 1.据路网内路基的现有情况,分析为达到规划期预定的目标状况所需的资源(资金、材料、劳力等)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 2.计划在给定的预算水平条件下使路网内路面服务水平达到最佳,所需安排的新建和改建项目及其对策方案。 当我们修建一条路,在计划工期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如工程建在我省多雨地区,应该给路基一个沉降期,就是经过一个雨季的稳定期,这样对路基日后形成的沉降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二、设计方面的影响 1.根据路线设计确定路基填挖高度和顶宽,结合沿线岩质和土质情况,设计路基横断面形状和边坡坡度。 在确定路基填挖高度时,我们必须对沿线岩质和土质进行勘探,根据地质情况来指导路基的设计,土质不行的地方,通过验算不用处理的路基极限填土高度可以达到多少,如不够,软土地基必须处理,如何处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采取换填土、抛石挤淤、排水固结等。 在挖方地段,挖到设计标高时,我认为必须再挖下去至少30cm,然后再返填30cm好的土质,这样有利于提高挖方地段路基的稳定性。 2.据沿线地形、地表径流而后地下水情况,进行道路排水系统的布置以及地面和地下排水构造物的设计。 土石方是公路建设中使用最高的筑路材料,而水对土石方路基有百害而无一利,诸如冲刷路基边坡,路基坍塌沉陷等,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须进行排水系统完整性设计。 (1)路线设计对排水系统的考虑,包括路堑段纵坡度宜20.3%,路线纵坡度宜≤2%,凹曲线底部宜设计在涵洞处,并在边坡上设急流槽,超高段尽量避免设在路堑地段,原则上要求考虑加深边沟。 路基设计对排水系统的考虑,应适合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施工期防水排水的路基保护,应考虑底基层完成后的排水全幅设计透水性碎石料或硬路肩上设必要数量的盲沟;另一方面是使用期的排水考虑:一是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的设置桩号范围及其断面尺寸,除采用标准断面外,对那些有排洪要求的部分作专项设计;二是地下水位较高的四季堑区段,主要是反映风化岩地段路堑,对边沟采取加深或边沟下设盲沟(渗沟)或渗沟下铺30cm厚的砂砾垫层,以截断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 (3)桥涵路线交叉工程设计对排水系统的考虑,桥涵设计主要看桥涵工程能否满意公路灌溉和排洪的需要,以及交叉工程在与边沟、排水沟交叉时采取明沟或暗沟形式。 (4)路面设计对排水系统的考虑。在一些高等级公路上,由于在公路中央设有绿化分隔带,在中央分隔带里,为了排水,先在中央铺一层土工布,后在土工布上设纵向带有渗孔的导管,把导管与早

路基路面论文篇(2)

在压实环节中,进行压路机的压实质量控制,对碾压次数进行增加,会提升压路机的碾压质量,对施工效果进行保证。随着压路机重量的不断增加,土及其路面材料的最佳含水量会不断的降低,其最大干容重也会发生变化,需要针对这种现象进行限度的考虑。在一定标准下出现这种情况下,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即使继续进行压路机重量的增加,其最佳含水量也不会发生改变。通过对土及其路面结构材料的含水量的控制,更有利于提升其压实度。为了保证路面的碾压质量,需要对碾压层的厚度、碾压层数等进行考虑。

2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体系的健全

在现阶段公路工程路面压实过程中,进行压实技术模块的优化是必要的,路面质量与压实作业质量密切相关,进行摊铺速度及其压路机碾压长度的控制,保证好这两者的协调性。这样即使应对较高的气温,也可以满足压实作业的质量工作需要。在实际施工中,碾压环节也容易出现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牯轮现象,可以利用碾压轮的洒水进行控制。在路面沥青混合料的施工环节中,如果路面的沥青混合料表层没有冷却完毕,就不能进行相当重量物体的放置,避免往上面放油料、矿料等物体。在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如果无法确定压路机的压实性,就需要进行振动夯板的应用,进一步的提升压实性。这就需要针对路面沥青的出场温度等进行碾压段的长度控制,保证公路工程质量的优化。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环节中,进行压实质量的控制非常必要,这可以进行相关质量检测方法的应用,比如进行核子密度仪法等的应用,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路基路面的整体压实度的控制。这种方法是需要做好压实质量的检测工作,比如需要进行测定层的厚度控制。在沥青表面层的压实密度控制过程中,进行散射法的测定非常必要。在土基层材料的压实控制过程中,可以进行直接透射的方法应用。做好相关的测试,比如进行仪器位置的确定,保证仪器的预热工作。可以按照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测试位置的确定,进行仪器的预热,再进行核子仪测试位置的放置。通过对仪器测量及其测量数据的应用,保证路面的整体密实度。测量设备要进行打开,按照相关的测量方案进行工作,保证对测量结果的读取,要保证核子密度仪器的良好工作及其放置。在路基路面压实过程中,进行灌砂法也能保证路面的压实质量,但是这种测量方法具备一定的局限性。其不能进行填石路堤的路基路面施工。要进行这种方法的应用,需要进行一定规格的均匀砂的配制,并且按照一定的高度进行测试,从而落实好路基路面的压实质量检测工作。为了保证公路工程的路基路面压实性,进行压实度的控制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这需要满足路基填土及其路面结构材料的应用需要,满足公路路基用土的需要。需要针对土的塑性指标、土层的有机质含量等进行分析,保证路基的填筑,对公路进行修建。在路面结构层的施工中,进行碎石、砾石集料质量的控制是必要的,这也要进行级配的控制,保证结构层的良好密实性,以提升其强度及其稳定性。在路堤的填筑环节中,进行堤基的碾压是必要的,这样能够保证路面的足够强度。在路堤填筑环节中,需要注意到不同层次的路基的压实施工。比如在第二层路面碾压中,如果进行重型压路机的不合理应用,很可能就出现土层的坍塌情况,这种情况可能随着碾压遍数的增加而不断严重。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做好含水量的试验工作也是必要的,主要有烘干法及其酒精燃烧法。通过方法的应用,可以进行土层的含水量的检测,这种方法比较快捷简易,但是,不适合进行有机质土层的检测,在一些施工工程中应用比较普遍。标准击实试验分轻型和重型两种试验方法,采用哪种方法,应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或工程科学试验的实际需要选定。在一般情况下,加水法也是比较好测试手段。在施工过程中,土层可以反复进行使用。但是不能反复使用比较容易击碎的试料。针对高含量的土,为了保证试验的良好性,可以进行减水法的应用,这种方法适合进行试料的干燥处理。在方法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不同土样的含水量状态的采集。这里需要明确好含水量及其干密度的关系,从而进行着两者关系图的确立,这里可以进行曲线的设置,做好相关的计算及其重做工作。合理选择压实机具和采用正确的压实方法,采用的压实机具应先轻后重,以便能适应土体强度的增长。碾压速度应先慢后快,以免样土被机械推走。组织压实机具合理的工作路线,直线段一般先两侧后中间,以便保持路拱;在弯道部分没有超高时,由低的一侧开始逐渐向高的一侧碾压。相邻的两次轮迹应重叠轮宽的三分之一,保证压实均匀不得漏压,对于压不到的边角,应辅以人工或小型机械夯实。

3结束语

路基路面论文篇(3)

1998年初,受龙岗区委、区政府的委托,由我牵头组织了一个课题调研组,对平湖物流基地的开发建设做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研,并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组建了基地建设指挥部进行实质性操作。目前,平湖物流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总结这一段的工作实践,结合深圳的客观实际,在这里,我想就深圳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战略和平湖物流基地的发展思路谈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深圳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的一个重要前题,也是深圳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所提出的客观需要。 经过20年的发展建设,深圳的国民经济实力快速加强,已形成全国区域性的金融、贸易、运输、信息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的雏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优惠政策、区位优势和体制优势这三个迄今为止支撑深圳发展的立足点,正在逐渐受到削弱,如何充分利用特区建立以来积累起来的大量财富,特别是完善的交通运输、市政和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以及巨额的金融和产业资本,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向,以确保和强化深切!在全国经济建设格局 中的重要地位,已经成了深圳在世纪之交紧要关口面对着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大问题。 1998年5月,省委八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将深圳建设成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相对于过去提出的“窗口”、“试验场”、“排头兵”等定位形象,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的定位,是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和更现实的实践体验中对深圳市未来发展模式的高度概括和准确界定。根据世界经济中心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深圳的客观实际,要实现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有赖于金融中心、高科技中心和物流中心的三足鼎立。目前,深圳的金融和高科技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但做为发展经济中心城市作用的重要一翼,物流业却是始终是“藏在深闺无人识”,发展相对滞后。正是在这些深刻的背景下,1998年6月,深圳市委二届八次全会(扩大)提出,要充分利用港口、铁路、公路、机场等物流基础设施,把深圳建设成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城市。应该说,这一战略的提出,既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具有时代的紧迫性。一、物流是经济发展的支柱。20世纪以前,物流的先天条件成了经济发展的决定条件,经济获得繁荣并能保持繁荣的地区,首先是物流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区。21世纪,人类已经有足够的能力,为尚未开发的地区创造良好的物流条件,以促使该地区的经济繁荣。从这个意义上讲,物流中心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是可以互相置换的两个概念,像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荷兰的鹿特丹,既是经济中心,也是物流中心。深圳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可以 以物流产业的发展做牵引力,带动相关的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可以实现深圳同地区间、国际间的人员、文化、物质的交往,沟通人们的思想、激活创新意识一、融合区域文化,从而使深圳从物流中心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甚至国际性城市过渡。 二、深港两地是互惠互利互补的关系,但从两地的历史地位。 现实差异和未来作用上看,两地更显依托关系,所谓“唇齿相依”。目前,新加坡、台湾等地都在竭力发展转口贸易和航运事业,准备取代香港的国际营运中心地位。深圳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可以为香港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当然,深圳与香港在物流产业的发展方面,既有相互竞争的一面,又有在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中共同发展的一面,深圳应通过港口间的联运和京九铁路,实现香港与内地的经贸联系,形成深港物流产业相互促进的态势,进一步提高香港与深圳的国际竞争力。 三。围绕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这一根本目标。深圳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比如,利用良好的交通基础优势和地位优势,带动京九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比如,通过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商品成本、增强商业竞争力,从根本上扭转当前深圳社会商品零售量不旺的局面等等。在这里,还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特区的政策优势,实现全局

路基路面论文篇(4)

Abstract: Teaching reform is a must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t present.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a kind of student-centered method, with which teachers offer guidance and organization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while students learn in an independent and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 and an atmosphere of discussion and conversation. In the present teaching reform situation, it is a teaching method worth trying.

关键词: 公路概论;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

Key words: overview of highway;teaching reform;project;teach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283-02

0 引言

《公路概论》这门课是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将会使初进中职校门的新同学对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这个专业有个初步的认识及专业性了解,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而项目教学法,是将理论与实训有机的结合起来,围绕具体工程项目组织展开教学和实践,使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指导和组织的作用,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中的项目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与探索创新精神。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用项目教学法对第三章第二节这节内容进行授课。

1 《公路概论》

这门课的内容包括:公路的基本组成与分级;道路平、纵、横断面线形;路基的基本形式及施工方法;路面的类型与施工方法简介;桥梁的基本组成和分类;桥梁上、下部构造组成;桥梁施工方法简介及交通工程设施和公路环境保护。而本节讲的是《路基的基本形式及有关规定》,在全教材中处于重点学习内容,通过对路基的基本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能从实际中区分路堤、路堑、半填半挖这几种常见的路基形式,明确路基宽度和高度的规定。

2 对学生的特点的分析

①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因为没能考进高中,退而求其次选择来中职学校读书。因此,很多学生文化基础课如数学和英语等课程普遍较差,他们对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起来更感费力。

②缺乏学习主动性。由于多数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扎实的基础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进入中职阶段后,对新环境、新教师、新教材、新教法难以适应。而经常性的学习困难,容易产生自卑等负面情绪,更是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同时,现在的中职生普遍意志力较差,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一遇到困难,就想退缩或放弃。

③缺乏自信心。中职生在以前的初中大都认为自己不行,在严重缺乏自信的情况下使他们越来越不愿意学习,甚至害怕学习,这样的心态,何谈学习积极性。

面对学生的这种状态,作为专业课教师首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现阶段通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使自己获得一技之长,将来可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然后,给学生讲一些我们学校的历届优秀毕业生的成功事例,以真实的人和事激励他们。同时,在语言、神态以及肢体语言上对学生的鼓励,无疑也会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克服困难的动力。当学生获得鼓励或成功的满足感后,会得到内心的快乐,从而渐渐把被动的不快乐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快乐的学习。

3 课堂安排

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图片,让同学们说出这几幅图片中路基的不同之处,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内容:路基横断面形式。由于填挖情况的不同,路基横断面形式可分为路堤、路堑、半填半挖和不填不挖等四种形式。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路堤、路堑、半填半挖路基的示意图及实物图,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区分和辨认不同的路基横断面形式。此时再趁热打铁,启发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道路,比如城建学校的大坡,或者自己家乡的乡村道路,哪些是路堤、路堑、半填半挖、不填不挖。(以学生熟悉的现象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②通过对路基基本形式的认识,让同学们放开思路,畅所欲言,说说组成路基的材料都有哪些、它们各自的优缺点,然后我再总结和补充路堤的几种类型以及在选择路堤填料时各种填料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路堑施工时的注意事项及其类型。

③学习路基宽度的概念(用讲述结合图示的形式),并利用多媒体给同学们展示各种等级公路的路基宽度示意图及路基宽度表,让同学们讨论公路路基宽度的确定根据什么来定?各种不同等级的公路路基宽度有什么不同?然后我再进行总结。

④由上节课所学的土基的干湿类型引出路基高度的概念,路基高度表示的是路堤的填筑高度或路堑的开挖深度。并且以画图的形式启发学生,由学生说出路基高度指的是路基中心线处设计高程与原地面高程之差,因为原地面沿横断面方向往往是倾斜的,因此在路基宽度范围内,两侧的高差常有差别。从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出发,路基上部土层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路基高度应根据临界高度,并结合公路沿线具体条件和排水及防护措施,确定路堤的最小填土高度。

⑤用图片结合讲解的形式介绍路基边坡的表示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后得出结论:边坡越缓,稳定性越好呢还是边坡越陡稳定性越好?然后,我再举例告诉大家,边坡越缓稳定性越好,但工程数量增大,而且边坡过缓使坡面暴露面积太大,易受雨雪侵蚀。最后总结:路基边坡坡度的正确确定对路基的稳定性和工程的经济合理性至关重要!边坡坡率的表示方法是以两点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之比来表示。边坡坡度的大小,取决于边坡土质、岩石的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和边坡的高度。

为了加深对本节重点内容的记忆,我给学生举一个例子,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假设有一高速公路从北至南横穿我校操场而过,路基的设计标高在操场1号篮球架下边缘处,让学生讨论操场篮球场、校门口的大坡、三号宿舍楼旁边的山坡处将会是路基的哪种横断面形式。这时候学生们就会展开热烈的讨论。至此,本节课安排的内容全部学习完毕,然后由我和同学一起对本节课所学的全部知识点进行回顾。并布置一道课后观察并思考题。

4 总结

在一堂课中既有老师的讲解,也有学生的讨论和见解,课后还给了学生思考和观察的机会;讲课过程中既有文字性的概念,又有图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图片既有示意图,也有实物图,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实物图和示意图,从调整学生的视觉感上对学生的注意力也进行了吸引。整个一堂课学生参与其中,气氛热烈,人人都有事可做。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目的才会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振华.菏泽信息工程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N].菏泽日报,2008-01-27(004).

路基路面论文篇(5)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 工学结合 教学改革

一、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定位

教育部2006年第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①。可见高职院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专业理论能力,更是实践应用能力。对于高等职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亦不再是理论性的研究型人才,而是具有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二、本课程在道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

路基路面工程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包括路基路面工程的基本概念(相关专业术语)、基础设计理论、试验检测等内容,与公路行业实践联系紧密。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目标,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工程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一方面授课教师要主动吸收路基路面工程领域里的最新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等,使课程教学内容不断充实,不至于和工程实践脱节,这样学生才能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为增强学生相关的实践能力,本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有路基路面工程的实践性环节。通过课堂理论教学、识图能力培养、现场实习、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初步具备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和原理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路基路面工程》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路基路面工程》是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该课程开设于2006年,因此课程建设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尽管按照学院发展要求,先后两次修订了适合本专业及学生基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取得了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但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由于学生对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如《公路工程识图》《公路勘测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结构设计原理》《道路材料》等)没有很好地掌握,致使学生学习和教师教授本课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衔接困难。此外,该本课程中的部分理论对学生的数学、力学知识和抽象思维要求较高。例如,按照我国现行行业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规定沥青路面结构设计采用双圆均布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状连续体系理论进行计算,高速、一级、二级公路的路面结构以路表面回弹弯沉值和沥青混凝土层的层底抗拉应力及半刚性材料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进行路面结构厚度设计②。学生学习了这部分知识之后,往往对该理论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怎样用仍然很模糊。

(二)任课教师实践经验欠缺

目前担任该课程教学的专职教师均为高校的硕士毕业生,在本科院校中均接受以学科理论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由于毕业之后,从“学校”到“学校”的就业过程导致几乎没有较系统的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就出现了专业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就决定了在授课过程中对理论知识讲授得较为全面和系统,但是在实践环节中出于“藏拙”而敷衍了事。再加上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总体来看均比较薄弱,自学能力较差,传统课堂中“填鸭式”的理论无异于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较为滞后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而就课程建设而言,邀请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修订课程标准,按照企业需求优化课程内容、参与实践教学环节越来越需要加以重视,这也是我院目前亟待推进的步骤,只有这样才能够不“闭门造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

三、工学结合《路基路面工程》教学模式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重组设计

遵循学生职业理论培养的基本规律,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淡化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界限,按照突出职业定向性的基本思路重新整合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和企业专家的探讨,结合本课程自身特点,具体实施方法是首先在课程每部分理论教学开始引入对应知识点的工程实践施工图纸(图片)作为教学内容的切入点,然后在分析设计成果(施工图)的基础上展开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其次,在课程重点设计理论环节,例如路基挡土墙设计、沥青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知识点学习之后以案例的形式加强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并安排设计内容让学生自行进行课程设计。同时将部分课时搬到施工现场进行讲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同步渗透课程内容中所涉及的现行行业标准和规范,课程专业术语部分采用双语教学增强学生的国际化理念。

(二)课程内容的学时比例的重分配

《路基路面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工程性较强的课程。讲授《路基路面工程》课程除了应进行系统的课堂教学,增加实地参观之外,还包括实践环节(课程设计)辅助教学内容。按照我院现行(2012)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本课程划分为专业课程中的B类课程(即“理实一体化”课程),其中理论40学时,实践32学时,共72课时。具体学时分配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理论教学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

在讲授《路基路面工程》时,采用多媒体授课,围绕每部分知识的特点讲授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每个知识点“项目”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最后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与点评,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即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学会自己思考,了解应学会哪些理论和方法,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例如,路基排水设计部分,在理论学习之后要求学生课后通过网络、实地照片或者其他方式收集路基排水设施的图片,并详细说明是哪种形式,自行分析总结其功能及设置方式要点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加大实习环节的改革力度

由于学生缺乏对工程实践的感性认识,必须重视课内外实习实训环节。创造性地应用“我听见的会忘记,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循序渐进的思维模式将公路工程实践融于本课程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理论教学环节过程中应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认识实习,条件不具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照)片、施工图纸、模型、现场录像、施工动画等方式完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路基路面构造的认识。主要包括土基、路堤(上路堤、下路堤、下路床、上路床)、路堑、路肩、路基边坡及相应的防护设施、构筑物(挡土墙、护脚、砌石护坡等)、各种排水设施(边沟、截水沟、急流槽、排水沟等)、路面结构层次(面层、基层、垫层)、路面种类(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路拱、超高、加宽、中央分隔带等。2.在道路施工现场或道路建筑材料生产场所认识的道路材料。主要包括粉土、粘土、砂土、碎石、泥结碎石、石灰、粉煤灰、二灰土、二灰碎石、石灰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碎石、水泥混凝土和各种沥青类混合料等。

(五)切实提高课程设计质量

我院考虑到专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现状,要求实践教学部分由具有一线施工或设计经验的行业外聘教师承担,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设计任务布置,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学生的分析计算,将理论课堂上所学的有关路基路面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融为一体。与此同时,校内专职教师也可以向外聘教师学习交流实践知识,加快双师素质的提高速度。

上述理论教学、工程图纸、现场实习及行业教师指导课程设计等环节的工学结合内容相辅相成,通过学习,学生可更好地掌握《路基路面工程》的主要内容。

经过几年的摸索,目前《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从最初单一的板书理论讲授到多媒体讲授,辅以组织学生现场实习和行业外聘教师组织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完善,现在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工学结合课程教学体系,相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注释:

①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参考文献:

[1]周娟,李燕.路基路面工程[M](第二版).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2.

[2]杨国良.“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实践探讨[J].教研教改,2009:43.

[3]于洪宾.应用型本科《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5):189-(转)410.

[4]刘平清,谭明术,许亚非.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3T模式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96-202.

[5]邱克.基于高教大众化背景的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9(5):5-15.

路基路面论文篇(6)

关键词:多年冻土、内热阻、温度变化率

Abstract: As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and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put into use, engineering on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permafrost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In this paper, recent international in the prevention of permafrost new research results was summarized and concluded, expounds the permafrost hazard prevention methods of basic principle for China's permafrost roadbed disease management study is forecasted.

Key word: permafrost; internal thermal resistance; temperature alteration ratio

中图分类号:S1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

1 引言

近50余年来,我国大批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致力于冻土路基工程研究和实践,开展了长期的研究工作,使我国冻土地区筑路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丰硕成果,产生了许多冻土路基工程的基础创新理论,形成了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工程勘测、设计与施工的一套独特的技术。这些研究成果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工程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为建设青藏铁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建成通车是冻土路基工程研究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冻土路基研究的进步和成熟,青藏铁路工程将我国冻土路基工程的研究和实践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将回顾我国冻土路基工程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提出了本学科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需重点关注之处.

2冻土路基治理研究现状

2.1冻土路基设计理论

多年来,青藏和青康公路冻土区公路修筑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单纯依靠增加热阻(增加路堤高度、使用保温材料)保护冻土的方法是一种消极的方法。在气候转暖的背景下,这种方法难以保证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堤的稳定性,特别在高温冻土区,大量的工程实践已证明,这种消极方法的成功率不高。程国栋在多年冻土分布研究中发现,局地因素影响可造成多年冻土的“异常”分布,局地因素通过影响辐射、对流和传导过程而影响冻土的地温,长期作用所形成的后果可决定多年冻土的存在与否。受此研究成果的启示,在青藏铁路建设中,程国栋等创造性地提出了冷却路基新思路,并设计了通过调控辐射、调控对流和调控传导实现冷却路基的一整套技术措施,从根本上为解决高温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关键技术难题提供了科学途径。青藏铁路的建设很好地体现了“冷却地基”的原则,设计思想应由“被动保温”转向“主动降温”,工程大量采用块石路基、随时护坡、热管路基等具有“冷却地基”效用的新路基结构,确保了青藏铁路工程的顺利通车和正常运营。鉴于青藏铁路建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马巍等提出了动态设计的新理念,并应用在青藏铁路工程实际设计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青藏铁路的动态设计及信息化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即冻土铁路路基的观测环节、评价环节、预报及建议环节和管理环节。冻土路基设计的理论创新为将青藏铁路建设成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础。

2.2冻土路基稳定性技术

冻土路基设计理论的创新催生了一大批新的冻土路基稳定性技术的诞生,而工程的大规模应用也为研究和评价新技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相关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相继在国内外冻土学权威刊物发表。从理论上讲,传热有3种基本形式,即传导、对流和辐射。通过改变路基结构或材料来调节路基与外界环境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热交换方式均可有效地实现对路基温度场的调控。

调控传导的保温法是应用最早、最普遍的冻土路基稳定性技术,通过在路基内铺设隔热材料可以有效减少传入路基下多年冻土热量,延缓多年冻土升温和退化,减小路基下多年冻土的人为上限,从而对多年冻土区起到一定保护作用。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在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首次开展保温材料对路基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1992年在青藏公路昆仑山越岭地段将保温材料铺设于实体道路工程进行试验研究。保温法作为一种被动保护冻土的措施,对路基下多年冻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其隔冷、隔热的工程特性对路基工程有利也有弊,在全球转暖的背景下,可以延缓多年冻土的退化,但改变不了退化的趋势,特别不适宜在高温冻土区采用,保温法存在着一个适用范围的问题。温智等运用带相变热传导方程的有限元数值解法,基于年平均气温给出了多年冻土区青藏高原公路和铁路路基工程中EPS保温板的适用范围,并建议了保温板铺设的适宜位置、厚度、宽度和施工季节。

遮阳板(棚)是调控辐射的有效措施,对其长期效果的评价和研究是近几年来的热点。刘建坤等对遮阳棚的长期效果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遮阳棚可以有效地降低路基温度,使冻土的人为上限抬升。陈继等就青藏铁路阴阳坡太阳辐射量对比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阴阳坡太阳辐射差异十分明显。冯文杰等针对遮阳板(棚)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室内试验和数值分析表明,遮阳板(棚)是今后冻土区加固路基的有效措施之一。

对流调控是近几年研究最多的路基稳定性技术,许多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室内外试验研究工作,发展的相关技术措施主要有块石路基、热管路基、通风管路基,并在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等冻土区路基工程中广泛应用。研究发现,块碎石层的降温作用不仅与热边界条件有关,而且降温机理往往取决于边界特性(开放与封闭状态):顶部封闭或无风条件下块碎石层以自然对流降温为主,而顶部开放且外界有风的条件下以受迫对流降温为主。除了室内的试验研究,还开展了大量的块石路基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的实体试验以验证其致冷机理。热虹吸管技术(俗称热管)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广泛用于土木工程中的无需外加动力源的冷冻技术,冻土区年平均气温低、冷季时间长,非常有利用热管的散热,在青藏铁路、青藏公路以及东北地区的输变电塔基工程中应用广泛。李永强等对热管在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试验路基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证实热管对降低基底温度、保护多年冻土具有较明显的效果。盛煜等采用带相变热传导有限元方法的热管路基温度场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热管路基可以抵消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可以保证路基下伏冻土不发生融化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温智等还对热管保温板复合结构路基在高温冻土区的适用性进行了模拟计算。通风路基也是通过调控对流来冷却路基的技术措施之一,我国科学家开展了一系列的室内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对其冷却路基机理和效果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全球变暖情景下的长期可靠性进行了模拟计算。俞祁浩等创造性地发明了加装温控隔热门的通风路基,有效改善了通风路基的降温能力和应用效果。

3 中国冻土路基研究展望

青藏铁路的建设为如何修筑多年冻土路基提供了广阔的试验平台,不论从冻土路基设计理论、计算理论、路基稳定性技术等方面,还是新材料、新技术使用方面都可使冻土区路基修筑技术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虽然现有的冻土知识和冻土区路基修筑技术为寒区工程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目前的研究更多的是瞄准国家需求而开展的应用研究,近年来我国在冻土基础理论方面投入的研究力量很有限。事实上,基础理论是应用研究的基础和关键,放松基础理论研究的冻土路基研究将会失去坚实的基础。在冻土的热质迁移方面,土冻结过程中所发生的复杂的物理、力学和化学现象和过程还不能很好的解释和模拟,更精准的仪器和设备有待于研制,创新的试验方法需要去发展块石路基、通风路基等在青藏铁路等工程中广泛采用,其降温机理和长期有效性尚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认识,这方面的研究将为未来的冻土路基稳定性评价预测和病害整治提供有效的指导,也可以为以后冻土区其它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迄今为止,冻土的水热力耦合问题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已经提出了多个水热力耦合模型和水热耦合模型,但其中的部分耦合关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水热力耦合作用过和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模型参数的研究也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去研究冻土路基问题是近几年的热点,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有有限单元法、有限差分法、边界元法等,建立了众多的数值计算模型。数值模拟研究有经济、迅速的优点,可以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拓展室内外试验研究成果,弥补室内外试验和监测的不足,可以根据现有资料预测预报未来,并给出一定可行度的研究结论。不过,众多的数值计算模型往往是研究者为解决特定的问题而设计,其方法和参数千差万别,应用的领域大多局限于研究领域,大多的数值模型缺乏有效的实际工程检验和验证,数值计算的成果可信度较差,往往不被工程界作为主要的工程决策依据。迄今为止,尚没有一款研究界和工程界广泛认可的冻土路基模拟平台,在模型的开发和集成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努力。变量、参数和边界条件是数值研究的基础和关键,由于冻土基础理论水平和试验条件的限制,许多机理性问题尚未解决,参数和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还不能准确确定,所有这些都需要开展大量的室内外基础研究。

参考文献

[1]窦明健,胡长顺.多年冻土路基设计原则及其应用[J].冰川冻土,2001,23(4):4O2―406.

[2]程国栋,何平.多年冻土地区线性工程建设[J].冰川冻土,2001,23(3):213―217.

[3]吴青柏、李新、李文君.垒球气候变化下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变化响应模型的研究[J],冰川冻土,2001,23(1):1―6

[4]刘永峰,丁靖康,赫贵生,等.聚笨乙稀隔热层在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中的应用[J].冰川冻土,2000.22(Supp1.):26―32.

[5]丁靖康,赫贵生.年平均气温临界值――设计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堤临界高度的一个重要因素[J].冰川I冻土,2000,22(4);333―339.

[6]周幼吾,郭东信,邱国庆,等.中国冻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7.

[7]窦明健,胡长顺,何子文,等.青藏公路多年冻土段路基病害分布规律[J] .冰川冻土,2002,24(6):780-783.

[8]张鲁新,原思成,杨永平.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变形裂缝发生机理及其防治[J].第四纪研究,2003,23(6):604-610.

[9]李治平.多年冻土地区道路病害及其防治对策[J].东北公路,2003,26(4):69-70.

[10]刘建坤,童长江,房建宏.寒区岩土工程引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22]孙立民.保温材料在青藏铁路路基[J].冰川冻土,2003,25(S1):54-58.

[11]陈继,盛煜,程国栋.从地表能量平衡各分量特点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工程中的冻土保护措施[J].冰川冻土,2006,28(2):223-228.

[12]米隆,赖远明,张克华.冻土通风路基温度场的三维非线性分析[J].冰川冻土,2002,24(6):765-769.

[13]程国栋.局地因素对多年冻土分布的影响及其对青藏铁路设计的启示[J].中国科学(D辑),2003,33(6):602-607.

[14]马巍,程国栋,吴青柏.多年冻土地区主动冷却地基方法研究[J].冰川冻土,2002,24(5):579-587.

[15]马巍,程国栋,吴青柏.青藏铁路建设中动态设计思路及其应用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4,26(4):537-540.

[16]吴青柏,赵世运,马巍,等.青藏铁路块石路基结构的冷却效果监测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5,27(12):1386-1390.

路基路面论文篇(7)

论文摘要: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同志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同志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同志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提高了全党同志对奉本路线的认识水平。

党的十三大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同志毫不动摇地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本路线,为开创世纪之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同志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本路线的

内容l991年,同志在庆祝建党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了党的基本纲领的雏形,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1997年9月,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作了具体阐述,并明确概括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和具体化。面对新世纪,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党的行动纲领,进一步拓展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本路线。

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具体依据是:

(一)理论方面

首先是思想。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根据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的目标,曾规定和提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纲领性要求。同志借鉴了的这种理论表达方式,在庆祝建党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其次是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和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在形成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过程中,对于在现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作出许多精辟、深刻的论述。诸如,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不能顾此失彼,单打一。提出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等等。这就是说,邓小平理论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建设、全面发展的理论。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党在新世纪之初的行动纲领,邓小平理论是其理论依据之一。

(二)实践方面

其一,是吸取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过程中偏离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训。诸如,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某些时期中,存在“一手硬、一手软”,一软一硬不相称的问题;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过程中,存在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多,讲“富强、民主、文明”的目标少的倾向;讲金钱多,讲勤劳致富、合法经营少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克服主观性、片面性和不规范性,全面、完整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基本政策进行了规范,对党的基本路线雍分展开论述菏具体化,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使、全党同志髓够更加完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党的基本路线。

其二。是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执政十几年来的基本经验,面对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本路线。

二、同志充分阐发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统一论.提高了全党同志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水平

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在讲到党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任务时,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重提党的最高纲领,把党的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与党的最高纲领统一起来,从而把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同志指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这里,同志高度概括了我们党的各个历史阶段在这一问题上的理论与实践:第一既提出党的长远奋斗目标—-—最高纲领,又提出党的近期目标——最低纲领。第二,明确指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关系,即现在为最低纲领而努力,是为了实现最高纲领这一大目标。放松了今日为最低纲领的奋斗,就是放松了为最高纲领的奋斗。以往,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虽然坚持了二者的统一,但并没有在理论上明确提出‘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的论断。同志第一次明确作出这样的新概括、新论断、新总结,是对我们党在这一理论问题上的继承和发展。深化了我们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任务的认识,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但是为了完成当前的历史任务,而且也是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做贡献。为我们党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任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志提出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相统一的依据是:

(一)理论方面

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完成最低纲领规定的目标和任务,是实现最高纲领规定的目标的必经阶段和步骤;而最高纲领的目标和任务又指导、规范着共产党人更好地实现最低纲领的目标和任务。共产党人为最高纲领的目标奋斗,只能为在实现最高纲领远大目标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历史任务,即最低纲领的任务而奋斗。在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任务,把我国社会向着共产主义的目标推进了一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而奋斗。

(二)实践方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