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校素描教学

高校素描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2 17:40:29

高校素描教学

高校素描教学篇(1)

关键词:高校;素描教学;创新

当前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作为一种绘画形式,素描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审美性,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素描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的。素描教学应与文化的总体发展情况以及审美趣味关注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对应,从素描作品中反映出价值取向以及审美判断的标准,在此环境下,素描也不断发展。现今社会创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高校素描教学也应积极创新,进而促进高校美术教学事业的顺利发展。

一、高校素描教学的现状

首先缺乏明确的素描教学目标。高校美术教育中,素描是一项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把握绘画的规律,这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素描教学需要以强化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前提,让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1],提高学生素描学习的兴趣。但是目前的高校美术素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对事物的外形描绘能力,对于素描本身的研究和分析重视不足,使得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也不够科学,学生的注意力都在事物的表面上,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与创造。其次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性不足。素描是利用点、线以及面等对作品进行创造的,使画面更具吸引力,并且能够将创作者的艺术水平得到很好的反应。素描使思想与情感的有效表达方式,与创新也密切相关,因此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是十分必要以及重要的。但是当前的素描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认识不足,教学缺乏创新性,虽然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能力的全面提升与培养上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美术教育的进步都是极为不利的。最后高校素描教学中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促进素描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科学的定位学生,但是目前的教学评价方式只是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评价,评价的主观性比较强,而且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作业的表面质量,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策略

1、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实现阶段式的教学模式

当前高校需要认识到素描教学是要以艺术审美作为前提,在指导学生的素描技巧以及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感受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提升,对素描的本质进行分析与理解,这是高校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效果的全面实现,高校素描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阶段式的教学,最开始,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的基础绘画能力得到巩固,通过写生进行练习。到了中期,就要加强学生对素描艺术语言以及风格的认识与理解,通过临摹、自由创作指导学生训练[3]。高级阶段后,就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作能力,让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开展各种展览活动等,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提升。

2、紧跟时代步伐,创新素描绘画形式

素描教学的开展能够将艺术文明的发展与繁荣展现出来,并且在设计以及创作领域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变迁,高校素描教学也应积极创新与改革,传统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紧跟时展的步伐,学习和吸收先进的艺术思想与理念,明确素描未来发展的方向。传统的素描教学中,教师都是让学生从一点作为观察点,绘制的素描图画在整体构图、透视、大小等方面都满足要求,这些规定的出现能够使素描绘画更加科学严谨,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素描观察以及绘画方式,让学生使用夸张、对比等方法,使素描绘画更加灵活,使画面更加生动,使素描的表现力得以提升。

3、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创新

艺术发展要以创新作为核心,当前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性不强,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不同材料、工具的特点进行熟悉,让学生敢于使用不同的材料以及工具进行创作,使素描作品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实现创新的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平台进行创意表达。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提出绝对化的要求限制,使学生的创作不会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能够在开放性的环境氛围中强化自己的创造能力。

4、完善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的素描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的主观性和偶然性比较强,新时期,高校应积极完善评价机制和方式,实现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如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加针对性的发展与创作。

三、结束语

当前,艺术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也显得十分重要。应明确素描教学的主要目标,紧跟时代步伐,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创新,实现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平.高校素描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5,01:56-57.

[2]何继业.高校素描教学创新——高校美术教学的重要一步[J].大众文艺,2015,01:212-213.

高校素描教学篇(2)

关键词:基础素描;素描审美;造型方法

素描是绘画艺术的基础,有着无可超越的地位,基础素描教学也是众多院校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素描绘画涵盖的题材极其广泛,从静物、石膏到人体绘画,从风景到建筑,处处都能体现对造型的要求和审美的能力。对于学习素描的学生来说,在造型技巧中学习审美,同时在审美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造型技艺。素描既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同时也是学习绘画,解决众多问题的必经之路,素描需要解决的问题几乎包罗绘画中的全部,形体结构、比例关系、透视关系、解剖结构、点线面的应用、黑白灰层次、空间塑造等。

一、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

长久以来,学习素描都是以写实为开始,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客观描写写生对象,构图之后比例关系是第一个步骤,不管静物还是石膏像,亦或是风景,比例透视关系是首要解决问题,只有在大的框架内抓住对象的基本比例和透视关系,接下来的形体塑造才具有写实意义。绘画过程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是自主能动性得到发挥的过程。手脑眼并用,抓住对象的内在关联,各素描关系的合理统一是需要整体和局部观察、刻画相交替的,既需要遵循客观对象,又需要在现实中去提炼。所以,观察是绘画的前提,学习绘画也是重构观察方法的过程。绘画形式因人而异,观察方法跟艺术家的创作也有先天的联系。敏锐的观察力是深入绘画的一个重要能力。高校素描基础课的侧重点理应放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上。素描的学习不能是技艺的不停重复。重复性训练最后出来的只是有着扎实技艺的匠才。学生的观察力也是学生总体能力的一个反应,任何艺术形式的实践都需要跟理论知识相结合,这种结合是内在的积累。比如,除了素描相关的课程以外,美术史论,美术批评理论,设计学,哲学等课程都是很好的培养学生认识对象、观察对象的途径。

二、素描是造型思想和观念的延伸

在高校中基础素描解决的一般是造型写实问题,这个是最低层次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素描的目的不是为了客观还原对象,而是能够更好的创造“对象”,绘画专业学习素描是尽可能从主观中去理解和认识对象。这种创造、理解或认识的目的都是去延伸自身对艺术的感悟,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造型艺术。每一个人对艺术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在艺术领域去追求和毕生挖掘的都是这种“另类”,所以在基础素描中,也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素描绘画。启发式、,逆向思维、或是延展性教学都是应该加强和实践的方向。素描既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体系存在,也是加强各艺术形式之间联系的纽带。在艺术院校里不乏基础较好,技艺强的学生,但是对于创作缺乏与之匹配的能力,这也是院校教学的一种失败,建立完善的素描教学体系不单单是看学生能够客观的描绘出什么,更应该关注学生在看的时候能够想到什么,这既能让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进行创作,也能打破学生对于素描绘画狭隘的简单认知。艺术主张和艺术理解需要教师去引导,通过学生对自己的绘画意识的培养逐渐到艺术主张的培养,并能够不断的更新已知的思维观念,通过观察,用心去感受作品的内在。

三、基础素描教学的手段与形式

素描教学需要系统、严谨、完整的过程,讲究循序渐进和正确的观察及作画习惯,新生入学带来考前班的素描绘画习惯,极其讲究方法而不是所谓的“观察”。一个地方或是一个考前班出来的学生几乎统一的作画工具,统一的画风,统一的作画步骤和方法。这已经脱离了绘画中对“观察“的要求,不管是静物还是石膏又或是人物写生,打轮廓都是切直线,铺大调子都是一遍遍的画颜色,画面中心或是近的区域必然是重点塑造的亮点。这明显已经进入到素描的“套路“中来了。基础素描绘画讲究的是结构及体块关系的表达,以这个目标为中心,不要求线条排的多美,画面多么干净。基础素描的要求说来不高,无非是解决轮廓、形体与结构、明暗关系以及空间的塑造。通过绘画者的观察,把实际的对象搬到画面上来,这个过程重点考虑的是“观察”的问题。以人物写生为例,每个人都千差万别,去抄表面的光影或是黑白,无法画出紧凑、质感、立体的人物形象,缺少精神气。观察要建立在良好的解剖知识下,才能更加主动的把客观对象变为具有一定个人审美的绘画作品。另外,画的像不像的问题是初学者以及大众作为衡量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指标。个人认为画的像不像只是绘画过程的一个附属“产品”,遵循和掌握以上造型能力,画的像就会必然产生。其实通过大师的作品我们也能发现其中的解剖也不尽准确,但是这并不会影响作品的美感,相反,还能增加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德加“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形体的观察”。这也从而证实,素描其实就是发现的行为,准确也只是感觉上的准,而不是客观的准。在素描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并不是简单的描出外形;素描不是单单由轮廓组成。画素描,更多的是思考和理解的过程,同时也需要时常停下来,否则很容易过犹不及。刚刚进入校园的新生,对绘画的套路都很熟悉,可能身边的应试高手是他们崇拜的偶像,但是问及德加、安格尔、丢勒,了解的也许就不多了。大师经典的作品是我们学习的源泉,临摹其作品是学习的的门槛,大师的作品超越了所有的时代。

四、素描表现语言以及媒介的探知

素描既是相对独立又是融入到各类艺术范畴中的艺术形式,其带有的艺术表现语言及方式也是通过绘画方式及媒介表现出来的。画面形式语言的研究和训练在高校的基础教学中也是应当被重视和培养的。通常面对写实绘画,画者更多的是关注物体本身,很容易造成画面局部的割裂,整个画面的构成关系应当是和谐且统一的。素描是一种用单色或少量色彩绘画材料描绘生活所见真实事物或所感的绘画形式,其使用材料有干性与湿性两大类,其中干性材料有铅笔、炭笔、粉笔、粉彩笔、蜡笔、炭精笔、银笔等,而湿性材料有水墨、钢笔、签字笔、苇笔、翮笔、竹笔、圆珠笔等,习惯上素描是以单色画为主。尝试众多的表现方式,运用更多的媒介进行素描创作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货。即使是在同一主题下进行创作,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媒介来表现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即使是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机理效果下传达出的质感差异也会很大,这就给素描提供了很大的施展空间和舞台。素描的绘画空间被扩大,表现语言相对也得到了扩大。研究各个时期的素描,研究不同材料带来的质感各机理效果,打破习惯性思维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和语言方式,同时通过此来技法和提高创造空间。

参考文献:

[1]蒂尔•塞勒,克劳迪亚•贝迪著.《当代素描新概念训练教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2.

高校素描教学篇(3)

素描是美术院校的基础课,受到美术学院的高度重视。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所以素描基础课教学的效果,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高度和深度。素描教学与其他专业课一样,存在教与学的问题,所以一个合格的老师在素描教学的能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怎样教,必然会带动学生的怎样学,在有限的课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素描的表现技法及提高自己造型能力。但现在单一的素描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美术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怎么使素描教学更有意义,这就对教师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一、在素描教学中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理解

大部分美术专业的学生,在高考短期强化之后,对于素描的理解过于狭隘,学生的潜意识里就是怎样画才能构图饱满、造型准确,黑白灰关系强烈和画面要有空间等。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素描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美术理论是不可缺乏,否则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很多学生对素描的概念与学习作用都很模糊,素描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一概不知,这会严重限制他们后阶段的学习,因为要达到任何一个专业的深度和高度,必须得有系统和完整的理论支撑。在基础课教学阶段必须及时补充和修正,使其理论知识系统化、体系化。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懂得素描是什么,为什么要学素描,学好素描将会有什么用,这才使基础教学更有意义。

在素描教学过程中,系统讲述中外美术史方面的知识,学生了解艺术发展的前因后果,用多媒体演示,东西方的传统和现代的各个流派级代表画家的艺术风格,引导学生对前人艺术的鉴赏和学习,在不同风格的素描艺术的鉴赏之中,使不同学生产生各自的艺术共鸣。使学生懂得如果没有经过多年的人体解剖研究和艺术文化熏陶,达?芬奇是不能创作出《蒙娜丽莎》那样伟大不朽的作品,没有印象主义色彩方面的探索和东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就很难产生高更、凡高那样伟大的艺术家。要学习传统的理论和实践,追求前沿艺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懂得任何艺术的学习,都离不开对大师艺术的鉴赏和学习,在大师素描艺术的学习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塑造自己。

二、在素描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位从艺者的素质修养的高低和审美能力息息相关,只有高水平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才能创作和欣赏高层次的艺术作品,因为只有高于一般人的审美能力,才能用艺术形式表现平常人发现不到的美。在素描中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得培养学生的强烈的审美意识和敏锐的观察力,这样才能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优秀的作品,丰富学生的绘画语言。

1.在教学实践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整个课程的学习,教师应当对学生审美意识进行正确的启发和引导,加强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不要单纯地追求狭窄技术上训练和单一的基本功训练,应不断的丰富素描教学内容,打破常规建立新的基本功训练方式。如在课程训练加入设计素描、具象素描、意向素描、表现素描等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观察力、想像力。更要注重自由创作,促使学生用绘画者的眼光观察客观自然形态,从内在结构中加深认识,并准确的把握客体形体、结构、质感、量感、明暗及比例,在不断加强比例感的过程中,也要懂得这种准确比例不是绝对准确,而是对客观物象的一种抽离,是在绘画过程中对事物本质上的认识而非表象的观察。要学会分析判断包含在客观物象中本质内在艺术的精神性和形式美感,发现物象的形与形之间的节律感、力度感、深厚感,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教师在教学中对审美能力的培养起主导作用,利用现代的教学技术,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引导学生看古今中外大师经典素描作品,展示其经典绘画作品,给学生分析其艺术精神与作品表现的完美结合,让学生理解大师绘画作品的内涵,并转化为自我精神的表达。在讲述的过程不能以偏概全,陈述自己太多观点,要让学生自己思考优秀作品的味道、观念及艺术家的情感,把这些想法逐渐转化为自己的绘画语言,个性鲜明地表达自己艺术创作。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文化典籍和艺术理论等书籍,结合自身的阅历、个性、爱好、绘画倾向,并针对某个艺术时期,某种艺术风格、某个艺术大师,有针对性地研究、借鉴和学习绘画技法,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三、在素描教学中对技法和工具材料的掌握

学习大师的杰作要懂得,高超的艺术造诣是高度的视觉敏锐和炉火纯青的绘画技法的结合。虽然好的素描未必是要素复杂的,不过掌握了技法和工具,画家的选择机会就多一些,以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学会正确的技法并做到贯通,举一反三,应该去除错误的方法和认识。在技法正确的前提下,素描能让画家用视觉手段真实可信地表达思想,同时培养对绘画,对视觉的自信。

素描的技法是学习素描时首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完成一张完整素描作品时,它不仅要求灵活的使用各种工具材料,而且要求技法娴熟。科学的素描方法步骤,使学生在绘画中的每个过程,都由眼、脑、手和谐统一来完成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只有扎实地用科学态度掌握素描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后,才能对客观物象的个性化理解和表达。素描技法的主要特点是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素描教学应从简单的几何体或静物,通过对它们的形体结构和调子变化规律的掌握,来举一反三,理解复杂的形体。

灵活的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对表现主题具有一定的意义。有了顺手的工具,多数任务都可以轻松的完成。传统素描过分注重绘画技法,工具材料比较单一,多局限于铅笔、炭笔和素描纸张等,使画面效果表现的过于单调。现代素描教学,应打破常规多使用一些新的材料和工具,来开拓素描语言的表达能力,应拓宽学生对于素描材料的思路,大胆尝试各种新材料和工具,比如毛笔、刷子、纸笔、布类、墨、高光笔、有色纸、刀片、板刷、钢笔、粉画笔、针形笔等等。在素描其他材料的运用上,如水彩和坦培拉制作肌理,底料类(丙烯)、色粉笔末、碳条粉等,从不同材料的性能的探究来开拓素描的表现手段。通过学生对素描材料的拓宽式训练,打破学生对素描认识上的单一,打开了学生的绘画思维,逐渐加强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

高校素描教学篇(4)

素描课程是美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绘画的形式、初衷以及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写实素描教育的地位受到了很大冲击,境地也日益尴尬。面对这样一个时代,高校必须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素描教学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期找到有效的改善对策,让我国高校素描教育摆脱目前的困境。

1在高校素描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现代教育提倡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找到一种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而素描教学体系就有着独有的教学思路,高校素描教学一直以来都走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不仅对于社会未来发展趋势有着超强的洞察力,也教育出了很多高水平、高学位的美术专业人才。素描是美术教育中一门最基础的课程,是培养美术专业人才过程中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也是培养美术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进行抽象化和视觉化表达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美术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例如,物象课程学习主要是以“写生”为主,就是将物象之间的实际关系表现出来。所以,在物象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会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如学生的素描基础水平不足,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培养美术专业学生创新思维时,不能盲目地进行推崇,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正如著名画家倪贴德先生所说“高校美术教育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需要确保学生拥有扎实的素描基础。其次让学生学会把素描的感觉正确地体现出来,并赋予超强的艺术感”,这两方面内容就是高校素描教学创新和继承之间关系密切的具体表现。因此,高校素描教学应该在继承素描绘画的前提下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以满足多元化的背景下,社会对于高校素描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与时展相适应的美术专业人才。

2采用先进的素描理念指导学生学习

高校素描课程教学的开展应该依据先进指导理念进行,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学生对素描的认知与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艺术成就。所以,高校素描教就应该打破高考模式和传统素描观念的制约,让学生重新认识素描课程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热情,提高高校素描教学的效率。因此,高校教师进行素描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理论基础的构建,还应该对相关的图片资料与素描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采用直观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学生学到苹果素描时,教师不仅要将素描苹果技巧讲授给学生,还应该找一些有关苹果素描的图片和资料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到苹果素描过程和最终的素描效果,让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有效的拓展。

3充分运用材料和媒介进行素描教学

素描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与其参考素描事物材质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在传统素描教学中却恰恰忽略了素描材质的重要性。在素描教学中由于材料特性的不同,素描后的效果也会存在的很大的差异,所以在高校素描教中,高校教师应该指引学生打破单一性的绘画习惯,勇于尝试用一些新型材料和工具进行素描。例如,采用拼贴、影印等现代科技技术将素描用全新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素描创作其实也是一次材料和技法的发现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如地将自己的思想意境充分地表达出来,进而创造出更优秀的素描作品。

4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进行素描教学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素描教学都是以“写生”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而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内容比较狭隘,难以和现代素描要求的创造性思维与多元化的表达形式相适应,面对这样的局面,高校素描教师就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善。例如,采用构成素描教学、材料教学以及超现实想象等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在高校素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融入其他的艺术类型。例如,将中国独有的水墨画教学引入素描教学课堂,让高校学生学会用中国人传统的眼光对素描进行审视,进而有效提高高校素描教学的文化含量。此外,素描教学的题材不应该只限于石膏,应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更多的角度去发掘描绘对象和领域,让高校素描教学向着象征性、人文性的方向发展,激发高校学生对学素描课程的兴趣,并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充分地调动出来,开拓学生创造思维,开发学生潜在艺术创造能力。

5结束语

高校素描教学篇(5)

一、高校素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的不明确

在美术教育的大框架中,素描是一项基础内容。在基本技巧的训练之外,学会在实践中分析、把握和总结绘画的规律,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素描教学应在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让他们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到内里的本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当前中国高校的素描教学中,教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描绘事物外形的能力,对素描本质的分析与研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使得教学的内容有所偏颇,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事物的表象上,缺乏对素描这一绘画形式的理解和再创造。

(二)教学观念陈旧

“契斯恰柯夫素描体系”的引进曾促进了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陈旧、单一化的素描教学观念无法适应当代大众的艺术审美需求。被动式的作画消耗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教师的强势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机械式的练习方式更让教学处于迟钝和僵化的状态。高校应当认识到地域与文化的差异性,一味照搬国外旧有的素描教学模式,只会使本国的素描教学逐渐脱节于时代的发展。只有扎根于本土的传统文化,结合实际国情,广泛吸收现代化的先进教学经验,高校的素描教学水平才能逐步提高。

(三)缺乏创新

在优秀的素描作品中,点、线、面等元素的创新性运用,不仅能使画面更具吸引力,还能反映出创作者良好的艺术素养。作为一种传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素描与创新精神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素描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极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一些高校仍在坚持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同时也难以兼顾各个学生的情况。在缺乏创新的环境中,尽管学生能应付学校的课业,但很难形成较为全面的素描创作能力。可见,缺乏创新的素描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成长,不利于高校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素描教育的思考和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推行阶段式教学

首先,高校应该明确素描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艺术审美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素描技巧的训练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普及,培养学生形成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对素描艺术本质的理解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素描教学计划中,结构、比例、透视和明暗等有关于写生的知识内容循环往复、逐渐加深,这使得教学的周期过长。为了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高校可以将奉行经验主义的重复式素描教学逐步过渡到更为合理的阶段式教学。初期,教师可以以巩固基础作画能力为目的,以写生为主开展习作课。中期,为了深化学生对素描艺术语言以及美术风格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通过临摹、临写和自由作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训练。在高级阶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是主要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赛事,通过组织各种展览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与时俱进,革新素描作画方式

素描的发展并非停滞在某一个时段,时间的变化为这一绘画艺术增添更丰富的意蕴。素描教学不仅能体现艺术文明的繁荣,在现今的设计创作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不断变迁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素描教学不应拘泥于陈旧的观念,为了更好地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高校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了解和吸收新的艺术思想,把握素描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例如,可以试着去改变传统素描的观察方法和作画方式。在过去,素描教学一直规定学生要以某一点作为观察点,而图画中的物体则要符合透视规律,长短、高矮等方面的表现都要合乎情理。虽然这些规定让素描显得较为科学严谨,却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去观察和描绘这个世界,通过重组、对比和夸张等方法,活用绘画技巧,让画面变得生动而富于变化,增强素描的表现力。

(三)鼓励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核心要素。为了改变我国高校素描教学缺乏创新的现状,教师应引导学生熟悉不同材料和工具的特性,启发学生尝试使用不同材质的画纸和画笔进行探索。通过开发不同材料的肌理特质,素描作品能表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观感,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媒体和雕塑等平台来表现多样的创意。此外,学生的个性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在创新导向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绝对化的规则限制,弱化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多元和开放的环境中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结语

高校素描教学篇(6)

一、简述艺术设计专业素描与传统素描

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设计素描以及传统式绘画素描并不完全相同,其间既是联系的,却又有一定的区别。这两者的训练目的及其教学内容和表现方式均不同:其一,训练目的不同。可以说传统式素描多采用线条和明暗等手段进行造型,亦或者是透视和虚实方式展开造型,其目的主要是加强学生对基础造型能力的训练,促使其画面更具艺术表达效果。但是设计素描训练时更加注重实用性,其更强调设计师意图及其思维符号的呈现;其二,教学内容不同。传统素描教学内容均是石膏几何体训练和静物组合训练,再是相应的石膏像训练和人物训练,注重递进式的深化学生学习。但设计专业素描训练内容是与专业具体方向结合的,其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强调灵活的运用实物模型或者是图片资料等,再将其打散和重组,且于练习中采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以此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及其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其三,表现方式不同。传统素描教学活动中多是统一性绘画经验讲授,强调示范以及技法的讲解,再是其各个专业学生课堂指导及其训练,注重画面视觉效果,采用明暗层次呈现物象的细节层次感。而设计专业素描则强调其专业性,其目的主要是理解和分析,再是各种物象结构关系呈现,并不会突出明暗光影,其间比例和尺度以及规格要求极其严,多采用十分明确且简洁的线条,以此方式呈现素描形体结构关系。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结构缺乏合理性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此项专业飞速发展,但其间缺乏师资队伍。这时许多教学质量低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刚一毕业就被派入高校展开教学工作,但此类学生多是书本知识,自身实践经验缺乏,这时的素描教学水平偏低。

2、教学模式单一化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艺术设计类专业千变万化,其间专业更是精细化发展。其中所包含的设计门类及设计专业却还是以传统单一化设计素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但这根本适应不了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此类教学方式并不注重设计学科不同专业指向性,其所采用的教学形式更不适合各个设计专业。3、教学方式滞后设计素描教学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客观现象再现,其主要强调发现与展现对象。应该说所有设计师均应具备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比十分熟练的技艺还要重要。但是尽管我国国内某些院校已为此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且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素描命题,不过其教学方式均是传统方式,此类教学方式并未注重学生自身设计思维的开发,这也使得教学水平及其有效率偏低。

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对策

1、加强通识性基础素描课程构建

设计素描教学应注重自然素描,之后再将其融入设计,使得设计连续成整体。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自然和素描型与设计因素进行全方位探究,同时强调学生精确造型能力的培养,从而丰富学生自身的空间思维能力,确保其间各种基础和专业充分接轨,以此方式由浅至深,从而形成递进式教学。

2、加强多元化专业素描教学体系及环境构建

不同类型的艺术设计专业均应构建适当的专业设计素描,强调学生自身基础的训练,促使学生注重自身专业的基础性内容。尽管此类专业素描训练会与某些课程重合,但其相应的专业素描体系构建则十分关键。现代化社会环境中的艺术早已是多元化,这时也更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且强调各个艺术实践教学。比如各种产品造型设计,此类专业设计素描应以相应的结构造型进行素描训练形式;再是视觉传达与广告设计专业,此专业应采用创意素描主题,以此类训练形式加强学生基础能力;还有室内空间设计可研究诸多透视与装饰性设计素描为其具体的教学方向。此类教学亦可将课堂置于大自然中,以此方式加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且确保其人文景观更应贴切,引导学生更全面的探析物体构成结构及其结构充分结合。

3、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设计素描教学应强调为设计服务和为人民服务,且应充分结合不同的艺术设计专业,着眼于其所需的具体思维及其观察能力和表现方式,再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针对性训练,以各种方式及其思维,把教学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的融进训练。具体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全方位了解相应的形体结构和空间与材料等,这些均属素描训练的基本特征,可更好的培养学生自身的探索能力,使其更深层的传达自身感受,这样素描也能极具视觉特征及传达效果。再是构建各种实践活动,以此方式更好的开发学生自身的设计思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其创造能力。

4、加强抽象形式设计表达

素描写生时大都是具体现象的认知,以此全面了解设计对象具体概念和表象等,最后对其进行相应的抽象归纳,从而更深层的感受和感知设计对象具体本质和其内涵,这样也能促使其对设计对象的感性认知而上升为理性认知,再就是相应的抽象认识,应着眼于设计对象的某个对象进行创意设计。要全面控制设计对象的根本,促使学生的写生作品极具事物本质,但却具备十分独特的风格。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将相应的结构打散重构,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在此期间,亦可将更多的新元素融于设计作品,确保设计作品的素描极具视觉形象,且极具想象力。

5、加强各种材料媒介应用

更多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务必合理加强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这时教师可采用各种媒介和材料,以此拓展学生的视觉形式,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创新,且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更适宜的创作环境。素描写生教学时,教师可采用诸多材料和工艺,从而制造出各种新奇的对象,以此吸引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度与注意力,这样也能快速提高学生对素描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亦可将各种材料有效结合,更好的开拓学生视野,促使学生自主创新,这样也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结束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亦随之提升,人们更加注重孩子自身的整体发展,这使得各大院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飞速发展,此项专业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就是设计素描。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推动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其间设计素描课程更是出现诸多新型特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各门基础课程教学均十分重要,其间素描更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其属于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点,对造型活动的成功与否有着极大现实意义。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中存在的几方面问题,包括师资队伍结构缺乏合理性和教学模式单一化及其教学方式滞后等问题,并提出了实用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对策,其对策强调通识性基础素描课程构建的加强和多元化专业素描教学体系及环境构建的加强,再是快速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加强抽象形式设计表达以及加强各种材料媒介应用,教师可采用文中提出的几项对策进行教学改革,以确保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育教学有效性快速提升。

作者:佘文明 单位:三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军.关于现代素描教学的几点思考[J].美与时代(下半月),2012(8)

[2]宋协海.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探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

高校素描教学篇(7)

关键词 高校 素描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素描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1.1 师生同参与原则

在素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教学不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素描教师应该是一位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交流,相互评价,形成一个教学活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对话交流活动。素描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也没有完全规定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也是教师自由安排,师生共同参与原则可以使学生放松心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教师在教学要多鼓励学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告诉学生素描没有固定的答案,更没有规定什么是正确的、错误的。鼓励学生发现素描艺术的特色,例如像线的表现,有哀婉敏感的莫迪里阿尼,也有粗犷的坷勒惠支、雍容娴静的安格尔,还有凡·高神经质般线的旋转,不用角度都可以发现艺术的个性。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相对话,坚持师生同参与原则,共同感受素描艺术的冲突和融合,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还间接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1.2 注重文化原则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繁荣的家庭,56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文化,民族文化在艺术中的体现是淋漓尽致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乡间文化、民俗文化等在知名的素描作品中都是常见的,但是中国素描艺术中文化的并不是直观可见的,多数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例如在素描线条的运用中,艺术家们追求的是用线的归纳和提炼,素描线条中主要是通过浓墨、烘染等方式来展现艺术家如何进行造型,怀着哪种素描思想的。素描文化内涵的渗透是艺术效果的直接表现,也是艺术领域追求的较高目标。素描教学中合理运用注重文化原则,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

1.3 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素描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我国历史上的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学中运用启发性原则。如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素描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要以身示范,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只有学生自己想学知识,好学知识,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素描想象和思维推理,培养学生正确的素描思路,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1.4 人文关怀性原则

早在人类文明初期,美术就成为人类最早的传递信息的媒介,人类用绘画的形式进行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关于艺术的表现力契斯恰科夫这样评论:“艺术是充实的,完美的。不是自然的翻版,是心灵的产物,是人的精神,其本质是反映世间的崇高侧面……”这种艺术观念应用到素描教学改革中,拓宽和加深了人物展示的内涵,加强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艺术性和灵感性。目前,我国高校的现行素描教育教学中过分强调照本宣科、强制训练,学生学习素描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完全与艺术的本身特性相违背,艺术追求的是自由、创作、发挥、灵感,试想学生由于学习时间长,无比枯燥,还怎么能产生灵感呢?可能产生的只是厌倦乏味感!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强调人文关怀性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也有助于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的体验、学生的感受、学生的情感认知。

2 素描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2.1 把握好素描课的教学目标

高校素描课教学首先要明确开设素描课的教学目的,即知道怎样培养学生和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是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大学教育不可能让同学们都掌握所有的美术艺术技能,也是就说目标不是培养全能人才,而是培养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的理论、技巧和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实际生活中所需要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第二,素描课是一门较枯燥的课程,很多学生不喜欢素描课,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上课的时候甚至只是机械地拿着画笔生搬硬套。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同时素描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大学四年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大画家,主要是通过这门素描课程教学,让学生基本掌握一种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 素描课教学要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转换

素描教学过程是一项具体而复杂的过程,20世纪教学模式的主导是赫尔巴特提出的“四段式”教学模式以及其弟子实践和发展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如何学这一方面的重要内容,侧重教师如何教,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素描教学的内容丰富,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也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同时,在教学模式的选择过程中,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储备不同对教学模式的选择也不同,教师不能从主观出发武断地选择教学模式,素描课教学模式的选择应该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和学习规律。

2.3 素描课教学中加强文化理论知识的渗透

素描教学是在艺术思维的指导下进行的景物写生,艺术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从教学的角度来划分可以分成一般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美术院校的学生大多在高中阶段就已经接触了美术,这是一般思维形成的过程,也是造型打基础的过程。但是步入大学之后,一般思维已经明显不能满足大学教育的需要。其突出表现在:“不了解中外美术家的生平、作品、风格、人格,不会处理虚与实、曲与直、整体与局部关系,不会观察形体之间相互依存关系,不会夸张和衬托景物之间关系。”这些表现都说明对艺术的实质缺少文化理论知识。目前,高校素描课堂上往往是张张素描作业的完成,学生常常是完成任务为主,神情更是麻木,教师要加强文化理论知识的渗透,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新的视野,新事物的出现才能激发学的艺术思维,素描的灵感也才能不断地出现。

参考文献

[1] 颜铁良.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施良方.美术课程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