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小学补习教育

中小学补习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30 14:35:45

中小学补习教育

中小学补习教育篇(1)

[关键词]影子教育 补习 对策

一、补习教育之所以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越来越富裕,又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小孩,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投入越来越高,只要能让孩子进步,家长愿意倾其所有。孩子的教育影响到一生的命运,家长对其重视程度可想而知,除了在校教育外,给孩子“开小灶”成了家长的一种最优选择。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一问题已引起了教育界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如此沉重的课业负担之下,补习教育却依然能够“欣欣向荣”,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第一,国家经济繁荣及国家政策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发政策的实行,以及国家采取一系列鼓励经济发展的开发政策,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人民有机会更好的培养孩子。自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一个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小孩。

第二,应试教育的压力。由于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选拔学生的标准依然是以分数为主,所以通过一切途径来提高学习成绩成为了中小学生在此大背景下惟一的选择。家长们形成一种普遍的共识,即除了完成学校教育规定的内容之外,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入补习学校或聘请家庭教师,以此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第三,中国人高度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从古代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到现在的“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观点不难看出中国人对待教育的态度。

第四,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使得大多数家庭承担得起补习教育得费用。有关数据表明,从相对比重看,学费占家庭教育支出的比例接近60%,补习教育费用占家庭教育支出的比例大约是11%。可见,补习教育费用是家庭教育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还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家庭参加补习教育的可能性更大,而经济不发达地区家庭则更希望通过教育改变自身的不利境地。

二、主要形式

课外补习班按其经营方式可分为两大类:规模较小的,常冠以诸如“某某培训班”“某某补习班”“某某辅导班”等名称;规模较大的,一般叫“某某学校”“某某教育”等。课外补习班根据参与学生的特点、需求和其本身的规模分为托管、一对几(十个学生以内)辅导、老师上门一对一家教,或大班(超过50个学生)授课。这些课外补习班,有的具有合法的“身份”;另有一部分是私人开办无任何办学资质的小型“作坊式”机构。课外补习班有其不同于学校的三大特点,即补充性、私人性和有偿性,参与这些课外补习班的师资主要是在职教师、大学生和离退休老教师。课外补习,主要是“补差”和“培优”,前一种是针对学生在校内没有掌握透彻的重、难点知识的再学习,补习对象多为学习成绩一般或偏低的学生;后一种是在学校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特训、拔高,补习的对象多为学科成绩较好的学生,如一些竞赛班级的开设。课外补习的科目依据考试的类型而定,一是文化类,包含各种考试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二是艺术类,绝大多数以要参加高考为目的的美术、音乐、舞蹈为主。

三、利弊分析

课外补习班有其存在的空间,得到一些家长和学生的青睐。但由于办学水平良莠不齐,暴露了不少问题,有利有弊,对于利弊要客观分析。由于其商业盈利性质,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课外补习班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招生广告失真。一些课外补习班为了招揽更多的生源,多会采用广告等方式提升知名度,与一些媒体合作,进行商业化包装宣传。但在利益的驱动下,宣传失真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有的在广告用语上夸大其词,多数机构打着保证质量等口号以及各种不现实的承诺,进行大肆宣传。如经常会听到类似于“只要参加补习,保证一定考上某某学校”。一些补习班则会说自己有绝密信息,能押准中、高考试题等,神乎其神,让不明底细的家长和孩子误认为找到了提高考试分数的捷径及救命草。

第二,学生不堪重负。学生接受校外教育的时间主要是学校学习以外的时间,时间段集中在晚上和双休日及节假日。学生们白天在学校进行了一天的学习,课后还有大量作业要完成,而到了晚上和双休日又得在校外补课,并且通常一个科目就得花掉两个小时,几乎没有休息、娱乐的时间。这种做法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初衷。

第三,补习效果存疑。补习的时间与学习效果不成正比,参与补习的时间越多,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成绩。由于校外补习是学校外的额外学习,补习花费过多的时间,学生身心俱疲,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兴趣的下降甚至是厌恶,使得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第四,影响学校教学。有资料显示,这些课外补习班的师资约70%是在职中小学教师,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在校教师参与课外补习”,可是很多教师为了经济利益,在课外补习班兼职,有的甚至受聘于多个补习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自然无法在学校的教学中全身心投入,日常备课、批改作业、与学生交流等教学活动都受到影响。导致这些教师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不作为,势必会对正规学校教育产生冲击。

四、对策建议

第一,要规范补习教育市场的监督管理,加强对补习学校、补习班的审批和监管工作,制定可行的补习学校审查制度,培植健康的补习教育卖方市场。

第二,可以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供优质低廉的网络补习教育平台,让一般家庭的孩子可以接受到优质补习教育,通过建设质优价廉的补习教育卖方市场减少补习教育带来的教育公平方面的负面问题。

第三,从事补习教育的教育者要充分挖掘和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以保证其教学质量和效率。严把教师质量关,确保从事补习教育的是一批热爱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团体,在教学过程中应竭尽全力,各显其能,避免补习教育成为一种重复劳动,从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失去补习教育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有升.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J]上海教育科研,1997(6)

中小学补习教育篇(2)

〔中图分类号〕 G62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6—0064—01

一、小学生课外补习的现状

素质教育倡导学生要身心和谐发展,即小学生的学校生活及课外生活应该丰富多彩并享受适当的自由与快乐,不应该有超过其接受能力的要求。然而,现实却让我们感到诧异,尤其是城市的周末,满街都是背着书包的小学生,不言而喻,他们正体验着“学海”,逐渐无缘于自由和轻松。

1.补习的低龄化。多项调查显示,学生课外补习的对象已经不局限于毕业班学生了,一二年级的学生也加入到文化课补习的行列。一年级学生开始补习作文、奥数、英语口语等,学生课外补习对象已经形成了低龄化的特点。

2.补习的边缘化。一般来说,课外补习是一种主动选择行为,然而小学生很难具有明确持久的目标,所以课外补习往往是家长的意见与决定。许多家长是根据自己的期望及功利的目的代替孩子进行选择,导致孩子在补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有的孩子甚至因为畏惧家长的权威而应付了事,作为补习的小学生被边缘化。

3.补习规模不断扩大。调查显示,近十年来小学生课外补习规模逐年扩大,大约一半的学生都参加过或正在参加课外补习,课外补习已经成为庞大的教育市场。当然社会的多元化、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家长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学校教育的缺失都是影响课外补习市场规模的可能因素。

4.补习课教师队伍参差不齐。补习课的教师队伍分为两种:在职教师和不在学校工作的补习教师。不在学校工作的补习教师来源广泛、教学水平差异较大,他们中有在校大学生,有退休老师,有兼职教师。有的教师专攻某一科目或只教某一科目的一部分,有的则教多个学科。其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不尽相同,面对大量的补习需求,甚至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也加入到了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工作。

二、小学生课外补习发展壮大的成因

1.家长的急功近利和盲目攀比。家长的急功近利是小学生课外补习发生的心理诱因。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家长普遍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好,考上好大学,就有好前程,所以不会轻易放过能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机会。家长是教育的“门外汉”,许多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补课,心态就会发生变化,觉得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补课可能在竞争中会处于劣势,盲目攀比促成小学生课外补习班的发展壮大。

2.教育制度的诱惑。长期以来,在以“应试教育”为特征的教育体制中,我国基础教育筛选功能的一个重大弊端就是标准单一,即主要以文化课成绩为标准,这就导致了学生对文化课成绩的过度追求,小学生也被迫走上了这条背离教育理想的路子。此时家长和学生通过选择课外补习来提高文化课成绩就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三、小学生课外补习的弊端

学生进行课外补习,会造成很多弊端。首先,一些学生觉得课外补习班的教学更有效果,所以认为课堂上听不听都无所谓,无视课堂,消极怠课。其次,一些学生在课外补习班超前学习,对学校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没有兴趣,教师基于学生学习的状态往往会加快教学进度或加深难度,使得没有参加补习的学生学习效果更差。再次,小学生可塑性强、容易受暗示,如果经常参加课外补习,他们可能不会理性对待补习老师和学校老师在教学风格和为人处事方式上的差异,可能会厌倦学校教师的教育行为,不能领会教育的真正价值,最终导致素质教育难以推进。

四、解决小学生课外补习问题的对策

1.引导学生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尽管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否参加补习或补习什么方面,都是家长决定的。社会应形成完善的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帮助家长解决面临的教育选择与困惑,引导他们的教育行为。

中小学补习教育篇(3)

【关键词】影子教育;课外补习;问题与对策

一、我国“影子教育”发展现状

“影子教育”在中国也被称为课外补习。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中国教育和人力资源研究”课题组称课外补习为“择教”,并认为是与“择校”并列的教育选择的形式之一。国内关于“影子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界定:作为我国最早提出课外补习概念的研究者,王有升认为“补习教育是指中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之外所参加的针对其文化课或艺术方面进行的辅导、补习。主要形式有聘请家庭教师、参加假期或周末学校、参加日常补习班。”作为我国最早的课外补习实证研究者,雷万鹏认为“教育补习类似于英文中‘private tutoring’。它指除正常学校教育外,家庭购买的、额外的教育服务形式。包括聘请家庭教师为子女授课或送子女到补习班就读等。”而最早对课外补习做比较研究的澎湃认为“课外补习是由私人支付的主流教育之外的补充性教育,它以学术性课程为内容,以正在接受正规教育的中小学生为对象。”

从上述观点看来,有几点是一样的,一是这是一种与正规教育并存的教育形式;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三是有偿的。从资料中也可以看出目前对于课外补习,也就是“影子教育”,国内还没有形成一个定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至于我国“影子教育”的成因,主要有历史原因、教育原因、经济原因和个人原因。历史原因主要是我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学而优则仕”、“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观点深深的影响了中国人民。而教育原因主要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为了升学,家长和学生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课外补习上。为了赶上进度甚至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课外补习便逐渐兴盛。至于经济原因主要是居民收入的提高导致了消费水平的提高,教育投资逐渐增加,也促使课外补习繁荣发展起来。同时,由于教师的待遇偏低,也导致为了经济利益开办补习机构的行为越来越普遍。最后是个人原因,为了个人能力的提高,也使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课外补习。而家长为了子女的未来发展也大量投入金钱在课外补习上,也有少部分家长出于攀比的心态,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女比别人差或为了显示出自身的财富与地位,花钱为子女报各式补习机构或聘请家庭教师,从而促进了课外补习的兴盛发展。

我国“影子教育”发展的情况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1)发展规模。根据《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有关的数据显示,在所有调查的城镇在校生中,有55.5%的学生参加了课外补习。小学阶段参加课外补习的比例达到了73.8%,普通初中阶段比例为65.6%,普通高中比例为53.5%。(2)教育支出。雷万鹏通过研究发现:2002~2003学年度,高三学生教育补习费为317元,占家庭教育支出的比例约为11%。而《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的数据显示,幼儿园或学前班学生每周花在教育补习的支出约为165.35元,而在此项支出上小学生约为173.22元,初中生约为177.60元,高中生则约为238.98元。影响课外补习支出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收入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规模、地区发达程度、城乡背景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3)补习科目与强度。我国课外补习的科目分为两类:一种是文化类,以语、数、外三大主科和物理、化学为主的理科类;另一种是艺术类,以音乐、美术、舞蹈等为主。课外补习强度主要是看学生每周参加课外补习的时间和科目数量。(4)课外补习的供给和需求。课外补习的供给方主要有学校、在职教师及非在职教师三类。学校的课外补习主要是各种形式的补课,比如兴趣班、实验班、特长班等;在职教师主要是一对多的小班辅导或上课;非在职教师主要是一种“家教”。课外补习的需求方是家长和学生。主要目的是培优补差。学生的来源中城市学生比例大大超过农村地区。(5)政策法规。我国政府的课外补习政策是针对不同性质(由“谁”供给)的课外补习采取不同的政策: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对学校举办特长班、兴趣班、实验班等行为,持“不准”或“报经批准”的态度。在职学校教师提供课外补习也一直是争议不断。但政府对非在职教师尤其是大学生“家教”持认可态度,甚至积极鼓励。

二、我国“影子教育”存在的问题

“影子教育”在我国普遍存在,当然有它的一些优点:一是影子教育可以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可以为考试做好准备。二是影子教育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几率进入更好的学校。三是提高了学生的水平,也就是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四是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投资。会获得一定的收益。但是它同样存在很多问题:(1)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所有家庭的孩子提供教育机会,学习共同的课程,获得更加专业化的训练从而都能有机会去竞争稀缺的位置。而影子教育是和个人经济条件密切相关的,这样会导致机会的分配不均。(2)成绩与自我评价密切相关。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获得竞争机会也较少,这样就会有导致有些人自卑,产生敌对和叛逆的思想。(3)私人补习教育的规章不同于公立学校,学习风气可能与公立学校中的有很大不同,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学校的心理。(4)影子教育中社会经济地位是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反过来,影子教育同样会影响社会地位,导致社会阶层分化更严重,导致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5)个人花钱去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观念是不正确的。会造成一种钱可以解决一切学业问题的错误观念。(6)教育会影响社会凝聚力。上述影子教育对公平、自我评定、弱势群体的影响,就会使得影子教育成为社会凝聚力的一个障碍。因为人们都有一种攀比的心理存在,这种心理会导致一种恶性竞争,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会降低团体的凝聚力。

三、对策

针对以上的一些问题,可以采取如下的一些方法来解决:(1)考试制度的变革。政府管理部门可将单纯素质考试制度改变为“素质+社会服务”的选拔制度,考试制度的转变有利于转变家庭对课外补习的态度,使之对社会有利。在义务教育阶段,政府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而家庭之间对教育资源是竞争关系,这两者之间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脱颖而出,这是人之常情,试图改变家长的行为动机是不现实的,因此,制度设计要变革。在各种升学考试中,将学生的社会服务经历作为考核内容,引导家长和学生转变对补习教育的热情,激起社会服务的热情。(2)在正规教育和补习教育体系之间作出清晰界定,严格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将在教育实践中公众对中小学的假期补习的客观要求,交给市场去满足,政府只需监督和管理补习教育市场,引导民众教育需要。如果政府公办中小学从事补习教育,不仅会带来一些现实问题,更重要是混淆了“真身”和“影子”之间的界限,不利于规范办学行为。(3)政府为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偿教育服务。为了减少市场化补习教育体系带来的阶层差距扩大,长远看,需要推进城市化发展、减少贫困;从短期看,一些志愿性组织为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提供贫困生帮扶项目等,能够起到很好的社会示范作用,也有助于引导市场化的补习机构履行一些帮扶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4)开展对补习教育效果的专项调查,帮助家长认识补习教育的局限性,引导家长理性消费。补习教育是家庭的选择行为,以有关部门颁布禁令的方式制止某些非理性消费,是不合适的,可能会因为实施成本较大,而影响政策或者禁令的严肃性。通过提供数据和介绍情况,帮助家长认识补习教育的局限性,从而减少问题的产生。

“影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我国的教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我们对待这一事物,应该用全面客观的眼光来看待,既不以偏盖全,也不全盘接受,而应该审慎对待,了解全面的信息,及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正确处理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健康发展。最终起到推动教育大发展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中国教育和人力资源研究”课题组.2004年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5):75~82

[2]王有升.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J].上海教育科研.1997(6):18~24

中小学补习教育篇(4)

关键词: 补救教学 台湾地区 携手计划

基础教育是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与建立自信的踏脚石,因此学习落后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受到的补偿教育具有莫大意义。目前,补救教学还未在我国获得广泛理论关注,但是实施补救教学已成为现今社会的重要需求。首先,在宏观层面上,实施补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学习水平,确保我国基础教育整体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的理想。其次,在微观层面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考虑的是班级大多数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以学业中等成就学生的学情分析为教学设计基础,便容易忽略少数学业低成就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能力[1]。这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得不到足够关注,愈发脱离班级整体学习进度,学习上得不到成功的满足,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难以建立,长时间的学习挫败感更易使学生“破罐子破摔”,从而引发更大的行为问题。因此,在教育公平理念下,各国政府均开始积极推行各项补救教学计划,其中以我国台湾地区的“携手计划”非常具有代表性。

关于补救教学的定义,台湾学者张新仁、杜正治等均曾做过论述,笔者在此小做总结:补救教学指教师针对未实现教学目标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利用课堂或额外教学时间,透过诊断评量,依据个别需求设计一系列补救措施,协助其克服困难,实现有效的学习目标,提升学习成就的一种教学方式[2-4]。

目前我国台湾地区倡导的补救教学是通过补救教学评量系统,诊断和筛选出学习低成就学生,进行抽离式、个性化的补救教学,帮助提高学习能力。台湾的补救教学实施模式由五项主轴构成,分别为行政运作、教材教法、评量与个案管理系统、师资延聘与培养和资源引进。

行政运作方面,台湾“教育部”自民国82年(1993)起先后推行了“资源教学小组计划”、“教育优先区补助课后照顾计划”、“携手计划课后扶助方案”、“补助教学实施方案”及“国民小学及国民中学补救教学作业要点”等计划和方案,冀望通过为低成就学生提供免付费的课后补救教学,协助其提升学力。同时,政府通过完备的专业支持和督导系统,修订法规赋予权责,建立了补救教学三级督导与管理机制,中央、地方、学校分工落实相应任务,确保执行进度与成效。

教材教法方面,补救教学必须是对低成就学生的适性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听懂”,不强求“教完”,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了解真正的困难之处,给予最恰当的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转变迷思概念,真正理解课堂内容。另外,台湾“教育部”颁布了专门针对补救教学的“基本学习内容”及对应的“教学补充教材”,供国语、数学、英语三科教师使用,但学校、教师仍可自主选择、开发相应的教材,灵活性很强,满足了补救教学的个性化需求。

评量与个案管理系统方面,台湾地区采用“评量-教学-再评量”的循环历程,利用“补救教学科技化评量测验系统”对学生学力进行测验,诊断受辅学生的学习程度,判断其是否达到该年级的基本学力,了解其在各科目学习上的落后点,据此规划学生的个别化补救教学策略。该系统还可以长期追踪受辅学生的学习进展,随时掌控补救教学成效[5]。

师资延聘与培养方面,台湾“教育部”“鼓励并广纳补救教学多元人才”,教学人员包括现职教师、退休教师、储备教师、大学生等,其中仍以现职教师为主。对于现职教师而言,课后对学生进行补救教学无疑会加重教学负担,但如果由大学生或一般社会人员担任,则不仅无法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且由于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知识影响补救教学质量和成效。因此,台湾“教育部”推行了“补救教学18小时师资研习课程规划”和“种子教师培训”,并制定了较为完备的“补救教师师资研习课程”,对补救教师的师资进行全方面培训。

资源引进方面,台湾补救教学经费除来自教育部拨款、县市自筹款以外,很大一部分来自民间社会团体,不仅让更多弱势学生因此受惠,更唤起整个社会对弱势孩童的关怀。

我国台湾地区的补救教学实施模式对我国进一步开展和推广对低成就学生的补救教学具有很大借鉴意义。首先,政府教育部应重视和鼓励补救教学模式的推广,进一步关注低成就学生的学习能力,可通过相应法案或计划等,构建补救教学的实施机制。其次,教师对于低成就学生的关注和辅导不应流于形式化,应当深入探究学生的个性化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听懂”,而不仅是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但这同样需要政府教育部门给予教师更多专业自,对教师本身专业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接着,目前我国收费式课后辅导机构虽甚多,但是真正的补救教学机构却是良莠不齐。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唤起更大社会层面对这一部分学生群体的关怀和重视,引进更多社会资源。最后,台湾补救教学推广过程中最让笔者深受启迪的是它的教育理念:“教育有爱,学习无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样的教育理念虽谈之甚易,但如何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如何真正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值得每一个教育人思考。

参考文献:

[1]徐永军,张剑.台湾中小学英语补救教学述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8):53-57.

[2]张新仁.补救教学面面观[J].补救教学理论与实务:1-40.

[3]杜正治.补救教学的实施[M].台北,2001.

中小学补习教育篇(5)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补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

小学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懵懂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而且缺少社会经验,很容易受他人影响。为使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必须伴有良好的教育。在这一阶段,家庭对孩子影响较大,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凡的意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道德、修养、智力等方面有着深远影响。父母除了扮演抚养者的角色,还应发挥一个教育者的作用,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但由于诸多因素,许多父母并没有扮演好教育者这个角色,小学生之所以参加课外补习,很大一部分原因直接来自于家庭。

1 家庭因素

1.1竞争意识

当前社会复杂多变,经济和技术都在迅速发展,各种压力随之而来,学校教育的竞争也有所加剧。从当前的竞争状况来看,竞争压力已呈现出低龄化的发展趋势,许多家长都认为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长大后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社会竞争压力是其一,其二便是现行的教育制度。虽然国家呼吁实行素质教育,但多数学校还是以分数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并没有得到广泛实施,仍有些一流大学偏向精英化,家长都盼着自己的孩子成才,能够考上重点学校,以至于选择课外补习这一方法,使孩子能够获得更多知识,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出人头地,在竞争中为自己创造有利条件。

1.2从众心理

这种现象在乡村地区尤为严重,由于文化素质较低,许多家长对当前教育状况认识不清,也很少能把握住孩子的心理规律,对其兴趣更是缺乏了解。当看到有家长鼓励自己的孩子参加课外补习时,便认为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去,就会与其有很大的差距,会失去很多,所以也鼓励自己的孩子去报名参加。其实,有部分家长对课外补习都不了解,而且在教育学习方面并没有自己的主见,总是亦步亦趋,这是种从众心理。还有少数家长认为有比没有要好,参加补习班总会有收获,对孩子来说并不吃亏,多少能学点知识。

1.3代偿和虚荣心理

还有一种很现实的情况,即少数家长存在虚荣心理,到处都以自己的孩子为骄傲,常跟其他孩子比较,由于期待过高,只能给孩子施加压力,尽快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所以要借助课外补习来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成绩。此外,有些家长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延续到孩子身上,不管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天分、是否感兴趣,就将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了孩子,严重地忽视了孩子的独立人格。

1.4缺少看管时间

现在很多家长为了生计都要外出打工,或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几乎腾不出太多时间照看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逐渐减少,而小学生年龄过小,各方面都不成熟,若长时间呆在家里,很有可能会荒废学业,而且独自在家无人照顾,可能会出现意外,若去参加辅导班,人身安全有所保障,同时还能学习更多知识。

2 学生个人因素

2.1主动参加

凡事皆有利有弊,课外补习其实也有很多积极作用,对那些成绩优良的小学生来说,由于热爱学习,他们往往会主动参加课外补习,依靠补习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增长见识,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还能够培养交际能力,在选择补习时,他们对补习是热爱的,并且是有目的的,在补习中他们能够获得乐趣和自己想要的。此外,学校教育虽然比较正规,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育精英化等现象,而且学校也很难照顾到每一个人的喜好和心理,对一些有特殊爱好的学生可能无法满足其要求,在学校很是压抑,通过补习班能够做自己想做的,如歌舞等才艺补习等,有了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参加课外补习了。

2.2缺少主见

然而对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参加补习班都是被逼的,由于年龄尚小,思想不成熟,他们在很多问题上都没有自己的见解,许多事都是父母一手操办,自己只需要执行就够了。而且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认识和规划,也很少深入挖掘自己的兴趣所在,常常表现出的就是无可无不可的矛盾,认为参加也行,不参加也行,最终多半还是选择听从父母的安排。

3 结束语

近些年来,小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已是司空见惯,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可能是孩子本身需要,可能是父母的强迫,但任何事情超过一定量都会出现负作用,因为课堂与补习课或补习班有很大不同,长此以往,课外补习会降低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同时补习费用往往是很高的,很容易带来家庭负担,最后,还有可能强化教育的不公平。

参考文献:

[1]张俊梅.义务教育阶段课外补习归因分析[J].青春岁月,2011,27(20):187-189

中小学补习教育篇(6)

[论文关键词]江问渔 职业教育 职业补习教育 师范教育

[论文摘要]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兴起了一场职业教育运动,作为中华职业教育社“三老”之一的江问渔也同样做出了他的贡献。江问渔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他对职业教育含义的理解、对职业补习教育的认识及其关于师范教育的论述。

一、对职业教育的理解

江问渔所理解的职业教育不仅指学校开展的一种职业技术培训,而是由“以职业学校教育、职业补习教育、

职业指导三件来构成的,可以说这三件是职业教育的三大骨干,如鼎有三足,缺一不可。以往一般人,多以为职业学校就是职业教育,职业学校以外,即无职业教育可言。对于职业教育是绝对看不起,对于职业指导更是漠不关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误解,一种偏见吧”。②除了这三大骨干之外,他还提出了职业教育的两大台柱。他说:“再说办职业教育的目的吧!有一技以谋生,可用解决个人生计问题,这一句话固然是不错的,但本社所主张的职业教育,决不是这样狭义的谋生主义”,“要青年训练好生产知能,同时也要青年训练好公民品格,服务道德,民族精神”,“可以说中华职业教育社对于全部职业教育,皆是以生产技能的训练和品行道德的修养为两大台柱,认为这两大台柱,恰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无论职业学校、职业补习学校、职业指导,任何种类;无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任何方式;无论都市、乡村,任何方面;无论青年男女老幼,任何对象,皆是一致如此。”③ 概括起来,江问渔所理解的职业教育就是三大骨干和两大台柱,这共同构成了他的职业教育观。他提出职业学校教育、职业补习教育、职业指导为职业教育的三大骨干,主要缘于当时社会普遍认为职业教育就是职业学校教育,存在把职业教育狭隘化的现象。同时,当时职业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在就业方面出现了“学职业不能就业”的问题,所以必须要把学校教育与职业补习教育及职业指导三者结合起来。同时,提倡职业补习教育也是当时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是突进教育普及化和识字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他强调“两大台柱”基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从教育来说,教育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才,还要关注学生的“成人”,把学生培养成有精神文化的、有鲜明的个性的人;另一方面,20世纪30年代东北沦陷,整个国家陷入了民族危亡的阶段,扩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就非常必要。

二、对职业补习教育的极大关注

江问渔对职业补习教育非常关注,认为职业补习教育在社会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他看来,职业补习教育具有十种重要性:

其一,“有了职业补习教育,便可来为一般受过小学教育(或初级或高级)预备入职业界或已入职业界的青年,供给他适宜的训练。”④

其二,主张把职业补习教育和识字教育结合起来。“在文字中加入之职业的材料,在文字处要有职业的练习。如此则大多数失业青年和成人如何教育的问题,皆可拿职业补习教育的方法来解决他了。”⑤"

其三,职业补习教育可以弥补学校教育昂贵,农民子弟无钱上学以及学后无业可就的问题。“子弟小学毕业,不必一定升学,尽可送入职业界。虽然农场、商店、工厂,学不到什么新知识,但是有了职业补习学校以应其需要,白天做事,早晨或晚上入学,所学的一部分是职业课程,一部分是文化课程,学一点,得一点,和升学所得的是一样,或者还要切实些,而父兄忙学费之苦,青年忧虑学费不给之苦,完全没有了。”⑥

其四,职业补习教育可以解决青少年继续深造的问题,通过职业补习学校分别入高一级的补校读书。这样“个人升学的目的达了,职业知能也特别增进了,同时职业的地位,也逐渐提高了,所有社会青年懑闷不平之气,也完全消灭了。” ⑦

其五,对于中学毕业和大学毕业的学生,如若没有工作,那么可以提供相应的职业补习教育,便可解决学生出路的问题。

其六,就教育政策来说,国家办教育,希望改良社会,而职业补习教育可以“使整个职业届的青年和成人,人人皆得着适当的训练,使他们增加生产知能啊!”⑧

其七,“就教育效用上说,固应认定职业补习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就是就改进全国产业,增加全国富力来说,也不能不特别谋职业补习教育的推广。”⑨

其八,职业补习教育可以弥补职业教育不足之处,促进教育的普及。

其九,职业补习教育可以给一般职工中有天才出众的人接受更进一步的选练的机会,使他们“蔚成大器”。

其十,就教育经费来说,职业补习学校可以借用已有的校舍、仪器标本,不必另有设备,而教育目的已达,这样便可以节约教育经费。江问渔关于职业补习教育重要性的论述实际上更多的是强调职业教育的作用,确立补习教育具有正确合理性,可以解决很多学校教育和职业学校教育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他的论述也把职业补习教育的功能扩大化了,是不是职业补习教育真的能解决那么多的问题,这值得商榷。但是他的这些观点在我们提倡职业教育的今天,给我们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职业教育中关于师范教育的论述

江问渔关于师范教育的论述,也与他的职业教育思想有很大关系。首先,开展职业教育要有师资准备,而师资从哪里来,这就需要师范教育。其次,在江问渔看来,任何教育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说是一种职业教育,“无论何种教育都是职业的预备”⑩,那么师范教育自然也就纳入了职业教育的范畴。江问渔在《关于师范教育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中,认为师范教育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一)师范生实习问题

“师范生在终了一学期,一定要带小学实习,实习时间大约一千分到二千分钟,为期不过数星期。所实习的有国文、算术、史地、自然等科。同时并实习教务、训育、事务等。实习时有本校各教师批判指导。如国文教师指导教国文;算术教师指导教算术;而附小或实小的主任、校长、教员指导实习教务、训育及事务。”但是他在调查的基础上认为此种实习不但牺牲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也使学校蒙受了经济损失。针对解决的方案,江问渔认为,“就是把高中师范分作两段,前二年为修养时期,后一年为实习时期。在实习时期内,让他们实地去办小学教育。假定一班四十人,便可分二十组,每组二人,在学校周围附近,择定古庙或商店民屋为施教地点,由此两人亲到各地调查学龄儿童多少,拟定办学计划。学校如何设备,如何编制,如何教育,请学校当局加以指导。”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实地去做,可以得着真经验,养成真能力。因为这样做去,不是纸上谈兵,乃是躬行实践,可说是真正的实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帮助普及教育”。 但是他也提醒大家这样办实习必须注意两个问题,那就是必须联络当地的县教育局,另定课程。

(二)师范生毕业后的指导和待遇问题 2.待遇问题。“师范生初入社会,对于小学教育都是兴高采烈。隔了几年以后,往往冷淡起来,竟至改换职业。这是因为小学教员的月薪,不过三十元左右,不能和其他职业相比。起初对于教育事业兴趣尚有自己研究学问的志向;后来这兴趣和志向则渐渐地消失了,就不免有责任很重、酬报很轻的感想,因此就灰心起来。在这种情形之下,我想出了几个办法:(1)精神方面。师范生毕业以后,学校方面宜随时随地和他们联络,用赞助的方式,鼓励他们的精神,使他们勇于进取,毫不灰心,这就是我上面所提出的指导教师的办法。(2)物质方面。我们有一个建议,最好由省每年提出十万元,做奖励小学教师的款子,优良的教员,到学期终了的时候,酌量奖给。当局应当提出一笔款子,做他们(小学教师)子女入中学大学的费用。如此不是对于他们很大的安慰吗?在养老金和年功加俸外,同时还应奖励储蓄。其奖励办法,可用私九公一,即每人能月储九元,公家则添储一元。每年能储九十元,公家则添助十元。如此便可安心乐业了。”江问渔关于师范教育的论述还是比较全面的,他关于师范生实习的见解可谓立意颇新,为师范生实习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其关于师范毕业生的指导问题和待遇问题,对我们今天的师范毕业生以及非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都有莫大的启示。他主张对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这样可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他的针对提高教师待遇的几项主张在今天都可以看到其痕迹,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双向鼓励都给师范生就业提供了一定的动力和帮助。

四、江问渔职业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江问渔的教育思想虽然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但他的观点和主张对我国今天的职业教育仍具有借鉴价值。

(一)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职业技术,更要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

江问渔关于职业教育的两大台柱问题,即“成才”和“成人”的观点,给今天的职业教育敲响了警钟。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追求一种绩效主义,在教育层面上一味追求职业技术的培养,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关注不够,致使职业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才无德”或者道德水准低下。因此,职业教育要想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必须在关注学生技术培养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教育者不仅要传授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公德教育以及起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理论知识,还应当在教育实践中让学生充分感受道德教育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在“成人”中“成才”。

(二)职业补习教育和职业指导对职业教育的补充作用

江问渔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解具有全面性和创新性。职业教育不仅是学校层面的职业技术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包括在职的补习教育和职业指导。而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还是一种单纯的学校教育,对职业补习教育和职业指导关注不够。特别是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和就业日趋紧张化的今天,单独一种职业技术知识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这就要求人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职业所需的技术,为谋得新的职业做准备。职业补习教育和职业指导的辅助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两者机构的设置是我国职业教育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各个地区应当设立职业补习所性质的教育机构以及职业指导服务中心,为缺乏职业技术知识的人们提供一种再就业所需的生存本领,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特点,指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三)师范职业的实习、指导和待遇对我国当前师范教育的借鉴意义

江问渔的职业教育观包含的范围很大。在他看来,师范也是一种职业,这类似于黄炎培的“大职业主义”。师范生就业前必须要有一个实习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准教师们初步感受教师这个职业的工作状态,掌握做好教师所必须的一些知识和技能,为以后从事教育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在实习和就业的过程中又需要学校的指导,给学生一个指引,为他们就业起到一个方向标的作用。此外,教师待遇问题也是师范教育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从整体上来看,教师职业的待遇与其他职业相比处于中等水平,如何防止教师的职业倦怠,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关心和解决的问题。江问渔认为从物质和精神两个纬度来鼓励教师比较合理,可以为教师全心投入教育事业提供一种内在的动力源泉。

总之,江问渔的职业教育思想和主张比较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他关于职业教育含义、职业补习教育的论述都是在当时整个乡村教育运动背景下提出的,有其合理性。他关于师范教育的论述切合当时的实际状况,也为当时的师范教育提供了理论的建设性贡献,即便在当今也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作为中华职业教育社“三老”之一的江问渔对当时的职业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缺少的一页。

[注释]

中小学补习教育篇(7)

(一)学习组织。集中学习分为局党委成员集中学习、各党支部和全体党员为单位的三种集中学习形式。党委成员的集中学习由党委书记主持,同时,局领导还要按时参加各党支部的集中学习;各党支部的集中学习要根据《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计划具体安排》;全体党员集中学习由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统一时间,统一学时,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确保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40学时。

(二)学习计时。每次集中学习要进行学习计时,每位党员详细记录学习时间、地点、内容。

(三)学习要求。党员要积极参加集中学习活动,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旷课。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督促检查,注意发现学习典型。

(四)学习考评。集中学习的考勤情况以党支部为单位上报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汇总,作为党员个人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

二、作笔记制度

(一)学习笔记由局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购置,统一标准。

(二)凡有书写能力的党员,根据学习进度和内容要求,认真作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三)读书笔记要字迹清楚,内容充实,认识到位,体会深刻,每学时不少于300字,切实达到提高理论水平、夯实理论基础的目的。

(四)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组织检查一次,并组织不定期抽查,定期组织读书笔记展览和评定,对书写认真、质量较好的党员予以通报表扬,对态度不端正、敷衍潦草的党员予以通报批评。

(五)笔记情况作为对党员个人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

三、考勤制度

(一)建立集中学习、集体活动考勤制度。各党支部确定一名考勤员,对党员出勤情况进行统计。每次集中学习、集体活动都要进行认真考勤,并按照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要求填写《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考勤表》,由各党支部书记签字后,报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各党支部严格请销假制度,一般情况不能请假。凡有特殊情况,党委成员、党支部书记要向党委书记请假,一般党员要向党支部书记请假,并办理有关证明手续。事后,按照程序及时销假,按规定进行补课。党支部人员缺课三分之一以上的必须集体补课。

(三)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通报各党支部的考勤情况。对党员个人无故、多次缺勤者,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出勤情况作为对党员个人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

四、补课制度

(一)缺课党员要自觉主动地向支部报告缺课的时间和内容,接受补课。

(二)对因故缺课的党员,各党支部要指定专人,安排适当时间进行补课

(三)各党支部负责对缺课党员进行补课的同志要认真履行职责,耐心详细讲解补课内容,并进行补课登记。

(四)各党支部要将缺课及补课情况报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各党支部落实补课制度的情况进行抽查,防止走过场。

(五)补课情况作为对党员个人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

五、督查制度

(一)各党支部每周进行一次自评,找出存在问题,认真加以改进。党支部书记要切实加强对每名党员的督促检查。

(二)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检查各支部的学习、活动、工作情况,对照《实施方案》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计划具体安排》中的规定,按照时间限度和进度要求,进行全面的检查,指出存在的问题,督促各党支部提高工作水平。

(三)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一阶段召开一次由各党支部书记参加的总结督促会议,总结本阶段的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的措施,指出工作努力方向。

(四)督查情况作为评选先进党支部的重要依据。

六、学习交流制度

(一)各党支部要建立学习交流制度。各党支部要对照《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计划具体安排》,每学完一个专题,进行一次学习交流活动。每一阶段结束,进行一次学习交流活动。

(二)各党支部的每位党员要根据专题内容、阶段性任务目标,准备好发言稿件,认真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学习收获。

(三)各党支部党员的学习交流情况以及发言稿件,要及时报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不定期地抽查发言稿件。

(四)学习交流情况将作为先进党支部评选和党员个人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

七、责任制度

(一)党委书记、局长任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对先进性教育活动负总责。

(二)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和党支部书记负责日常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组织协调。

(三)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