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31 15:11:18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篇(1)

一、课前预习和师生互动策略

做作业的效果取决于课堂学习的效果,而课堂学习的效果取决于课前预习的效果。经常预习的学生数学成绩较好,因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老师将要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疑问,了解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合作交流的时候更有针对性,从而把被动接受的过程转化成主动求知的过程。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信息的传输不是双向的,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没有互动,结果整堂课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采取策略,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想象力。

二、创设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情境的策略

教师要把数学学习引入丰富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创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给学生留有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能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趣味化,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在很多情况下,正是由于问题或困难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学习显得更为必要,每节新课前教师都应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案提纲预习本节内容,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做好标记,课前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解决,课堂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课后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真正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没有问题就寻找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在同桌、临桌之间相互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并鼓励学生独立审题,合作探讨,把问题分析留给自己,这种做法的出发点就是避免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当然,若学生在归纳定理和公理时遇到困难,教师则应适当点拨和强调。

三、营造良好氛围,扩大学生参与面策略

“主体参与”应当是学生的一种积极自觉的自然行为,“强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创设情趣盎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活动中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既不担心“张扬冒尖”,又不害怕“失败丢丑”,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从误入歧途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

数学课堂应该是群言堂,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少数“高材生”的“才艺表演”,教师必须发动学生群体展开对课题的研讨,对优秀学生固然要让他们“吃好穿暖”,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但对所谓的“后进生”也绝不能让他们“饿着冻着”,而要量体裁衣,提出适合他们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群体参与互相启发所产生的互补、互促效应是个人单打独斗无法比拟的。

四、优化教学内容,促课堂教学增效策略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教学的内容是否与课程标准吻合,是否能够体现事先制定的课程教学目标。我们说的教学内容优化,不能只是停留在教学内容是否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层面上,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吻合是对课堂内容优化的最基本标准。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关注的教学内容的“量”不单是知识、方法的多少,还要关注难度带给学生思维量的多少。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过难或者过容易或者不适合,对于我们的教学对象将是无益的,教学将是无效的。教学效果的强弱不取决于教学内容知识、方法的多少和教学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有效知识量的大小。学生已习得的知识,或者是他们听不懂和无法接受的内容,都是无效的教学内容,因此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学生的智力发展、思想水平提高都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内容的“量”与“度”的把握是教学内容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五、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加大感情投入策略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篇(2)

【主题词】课堂教学 实效性 教学策略

2007年3月,我校在北师大教授楚江亭的指导下,开展了《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经过几年来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加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得到增强。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新形势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体现师生主导和主体地位的主战场。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向教育领域的全面渗透,社会对教育日益重视并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各个国家都将知识创新、自主创新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并摆在突出的位置。科技创新之路,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在这种形势下研究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二)我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使用,再加上广大教师的改革热情,我校课堂教学也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但仔细审视就会发现,满堂灌、填鸭式、高耗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2007年初通过座谈、问卷、分析研究,发现造成我校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备课不充分

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但有些教师,备课草草了事,不深入研究,没有针对性,既不针对知识点的特点,又不针对学生的实际,课堂上泛泛而谈,面面俱到,没有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习题设计的没有梯度。

2.教师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现在实行的是新课标,教学目标是一个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很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容易陷入以往的教学方法中去,只考虑一个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而忽略了一些科学方法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照顾到学生的情感、态度,结果造成学生被动的听,教师仅为教学生的知识而教。

3.教学方式的形式主义严重

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但是现实中的一些课堂教学,尤其是公开课和评优课,场面上轰轰烈烈,学生配合默契,发言时抑扬顿挫,回答问题争先恐后,讨论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表演的惟妙惟肖……假如我们一味追求课堂教学场面的热烈,而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变成了形式主义,那将是教育的悲哀。

因此,我们要正视现在的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正视某些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方式的不足,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二、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 课堂教学:主要指小学的课堂教学,即中小学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实践活动。

2.实效性:是指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问题。

3.策略:指的是达到一个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途径。教学策略:指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取得预定的效果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

4.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是指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依托新的课程标准,教师引导学生为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手段或方式方法,生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上半叶对“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的论争。随着20世纪科学思潮的兴起,人们将争论的焦点关注在“教学是否是科学”这一问题上,即教学有没有规则、程序可遵循的问题。探索中人们逐渐发现,教学不仅有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学质量平庸的问题,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尤其对教师的有效教学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到90年代美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课程标准运动,这次运动的思想内核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的课程标准推动下,他们形成了最佳实践的课堂建构策略是:内容整合的教学单元策略,小组活动策略,表现学习策略,真实性体验策略,发展性评价策略。(见《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胡庆芳、程可拉的文章《美国新课程标准推动下,最佳实践的课堂建构》)。

2.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对有效教学及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较晚,主要还是以借鉴和吸收西方的研究成果为主。尽管如此,我国学术界已在构建我们的课堂教学策略,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崔允榔在《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一文中阐述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从教学过程的角度探讨了有效教学的教学准备策略、实施策略和评价策略。而湖南大学教授姚利明在其博士论文中,对有效教学的策略从讲授、组织课堂谈论、提问、适应性教学、创设课堂环境、激励、运用非言语手段、管理课堂、管理教学时间、管理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等十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探讨。

这些专著和论文从不同侧面为我们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但针对新课程目标下如何开展实效性策略的研究是有欠缺的。这些欠缺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大多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关注教师教学行为改变方面的论述和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将“三维”课堂教学目标整合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关注的很不够。二是这些研究大多是针对教师教的角度即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来研究,很少针对学生学的角度即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来研究。对于通过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研究有所忽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加强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旨在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其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校内调查

调查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形成调查报告。

(二)探索策略

探索适合我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包括教学设计策略和教学实施策略,力争达到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资源多样化、习惯培养系列化。

(三)探寻方案

通过对我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综合评价及教师教学行为综合评价等评价策略研究,为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探寻适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四、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为辅

(二)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于2007年初启动前期研究, 2008年4月在北师大教授楚江亭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和规范,2008年10月开始结题。主要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3— 2007.7)

通过随访、座谈及调查问卷等了解、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研究内容,并对课题进行论证。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9 — 2011.7)

依据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制定出我校的评价细则。通过备课、研究课、教学案例分析等活动边研究边发现问题。建立行动研究档案,每位教师要有教学研究反思日记。通过案例、课例分析,初步形成有针对性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第三阶段结题验收(2011.9 — 2012.2)

整理行动研究报告、论文集、课例、反思日记集等相关资料。形成“现阶段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的可行性实践方案,写出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过程及形成的策略

(一)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的过程

1.问卷调查,把握现状

研究初期,学校对11名教学干部、26名骨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情况、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状况、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等”几方面设计了问卷内容。在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后,我们的总体感受是:教师们的确在努力地贯彻新的课程标准,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取得了成绩。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新的问题会影响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问卷中有69%认为备课时不能准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确立教学目标;有85%认为教师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处理不够恰当,即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与实际效果差距较大;有69%认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单一;有85%的干部教师认为学生学的知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不能举一反三,教学效率较低;有78%认为我中心小学外地生源占三分之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也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2.理论学习,专业研究

一支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的研究人员队伍,是课题研究工作的关键。我们坚持把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提高放在首位,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着力提高课题研究人员整体素质。课题组在课题实施的前期阶段专门组织了几次理论学习,关注“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和外延,丰富相关的理论底蕴。

3.实践体验,转变观念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学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价值。因此,各科教师都应以学习者的角色去体验学习,从学习者的立场来发现问题、反思问题,注意学生的意义建构,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体”、“全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交流研讨,分析对话

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深入人心,我们将学校的原有的教研组和科研组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以校为单位的教科研课题组,就其中某一主题、某一教学环节或某一教学细节有效与否进行教学研究和研讨活动。既总结成功的案例,从而揭示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规律。也分析不成功的案例,共同寻求解决课堂低效或无效问题的方法途径。

(二)初步形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施策略

1.教学目标明确化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尺度,因此,要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如: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2、技能目标: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推理、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数意义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在学生探究、评价、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效果。

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来看,教师要在教学“分数意义”的同时,达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可以说,教师确定的目标是比较准确的,目标陈述的也比较清晰,而且,在教学的时候,让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理解、探索、体验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而且从主动探究、积极的情感交流中体会到了快乐,整体推进,促进了学生的和谐进步与发展。

2.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在《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通过课前调查你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了吗?能举例说说你对分数的了解吗?

生:(略)

师:我们把圆形纸片和小正方体作为学具,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合作,研究怎样才能得到分数。

生:自主探究后,汇报。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归纳、理解分数的意义。

从这个课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能够结合学生及所教内容的特点,精心而巧妙地预设各个环节。课前老师铺路搭桥,让学生领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确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老师逐层启发,耐心引导学生探究概念中的“单位1”“平均分”、“若干份”……的含义,同时老师还结合学生层次水平,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及探究内容,如:有的学生探究的是单个的物体,从中理解意义,而能力较强的同学则是探究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从而理解意义。反馈环节,老师则结合学生课堂的随机生成,灵活运用《分层测试卡》巧妙地进行引导评价。本节课老师采用动手操作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教学资源多样化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为教师提供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我们发现,教师善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就能被深深地吸引,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但要适时灵活运用,真正发挥其直观、生动、形象的作用。

在写字教学《卧钩的写法》一课时,教师通过flash课件动态演示16种钩的书写过程,让学生在空中描摹,再从中点击“卧钩”的图片引入教学重点,投影中配合着优美的古筝音乐,缓慢动态地演示着卧钩的书写过程,教师再板书课题,学生对本课的重点有了充分的感知与了解。课中王老师利用实物投影由坐姿、执笔、运笔、收笔、填墨……等各环节都进行比较规范临写指导。课结束时,教师把在网络词典的二级字库中,查找的将近100多个带有卧钩的字,通过课件在投影上展示给学生,学生非常惊讶,从他们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汉字的无穷魅力,具有了较为深刻的感知。由一个笔画引伸出这么多的汉字,不仅提高了教学实效,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4.习惯培养系列化

让学生会学,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掌握各科学习的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从以下四个方面积极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加以批注,就可以加深影响,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预习、练习、听教师讲解时都能积极思考,大胆参与,能有机会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如果所提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会产生满足感和成功感,同时也会有更大的兴趣和动力投入到学习中;三是培养学生主动使用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使所学知识更加深刻准确;四是抓住各学科的特点,掌握学习的步骤和方法。

六、研究的成效

(一)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本课题研究,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提高了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表达的能力、质疑创新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等。我校学生参加市、县级各级各类比赛共有200多人次获奖;在密云县教委、教研中心组织的抽测活动中,我校各科成绩均在全县平均水平之上,2009年五年级语文和三年级科学位居全县第一。

(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教科研能力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强化了教师带题上课的意识,他们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子,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

课题组的教师参加县级以上论文评比荣获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0余篇;参加密云县教师异地评优、录像评优和基本功大赛活动中有7人一等、5人二等、11人三等;参加部级课题《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科教学影响的研究》录像评优课活动中2人一等、2人二等、5人三等。学校多次被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师德先进集体、学习型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七、研究中的问题与讨论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首先,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其次,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再有,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教学行为的策划,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的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地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实效性往往受条件的影响,在操作上也应有一定的规范,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强师资培训,加强理论实践。使课堂教学从实效教学进一步走向优质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原理》 胡德海 2001年5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2002年3月 浙江教育出版社。

[3]《新课程标准》 2001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这样的学习最有效》 戴维斯 2004年1月 南海出版社。

[5]《多元智能与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欧阳芬 2004年1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6] 《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乔建中 陶丽萍 张丽敏 史瑞瑞《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1月。

[7]《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孙传远 上海师范大学 2007

[8]《差异教学——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 《管理研究》 2008.10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篇(3)

一、师生互动策略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信息的传输不是双向的,只有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师生没有互动。结果整堂课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时,就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采取策略,实现师生互动;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方能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策略

三、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教师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然而学生普遍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如求过点P(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有两个:x+y=5或3x-2y=0。如果按常规思维方式去解决的话,学生就会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如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等,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现代教学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策略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数学的整合,是解决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多媒体可以提供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能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形象化。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从而大大增加课时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很多,而这些内容往往很抽象,学生学起来很枯燥,难以接受。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如通过投影,可以将物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生动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进行点、线、面投影规律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形体上的几何元素在三面投影中的位置和三维几何元素与二维投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观察当几何元素的空间位置改变时,投影图上的对应投影又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其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记忆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再如,在讲到三垂线定理时,教师可以制作一组幻灯片,以立方体为模型,使之从不同方位转动,得到不同位置的垂线。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定理中各种情况的理解,增强对该定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篇(4)

一、“少教”的策略

1.为“少教”发展素质

教师“少教”的支撑点是必须具备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和评价教学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洞悉学生需求、策划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学法指导、关注习惯养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理论修养,才能真正推行“少教”且落实好“少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反思怎么少教,在哪些地方少教,少教到什么程度,少教有什么高效方法。

2.为“少教”制定要求

高效课堂要实现学生的“多学”,就要限定教师的“少教”。即杜绝我说你听的“满堂灌”;抛弃无思维碰撞的“满堂静”和没有思考留白的“满堂闹”;摒弃无思维价值的“满堂问”;减少过电影式的“满堂投影”。教师“少教”了,就可以促使教师“精讲”,即学生已经会的不讲;自主学习能弄懂的不讲;未经慎思的不讲;怎么学也不会的不讲。“少教”的主旨是为了学生“多学”,教师就要控制讲的时间,只需两分钟讲清楚的问题不用四分钟;不绕圈子引入主题;不挤占学生的自学、训练和思考时间。

3.为“少教”精设目标

高效课堂的首要目标就是高效,然而高效并不等于三维目标多,“欲速则不达”“贪多嚼不烂”,这是教学的大忌。为避免数学教学目标虚化,设计时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要能付诸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形成一个有层次结构的、整体的、动态的系统,以便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精设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师“少教”的前提,却是学生“多学”的保障。教师在教学目标指引下,从学生学情和认知规律出发,再合理设计出学生的学习目标,导向课堂教学活动,进行高效率教学。在教学活动前,必须把学习目标明确地告知学生,使教与学有的放矢。

4.为“少教”找好抓手

导学案是铺设高效课堂的快车道,更是教师“少教”的有效抓手。导学案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课堂“多学”的成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根据数学学科内容和课型特点,编制适合学生的学案,尽可能让学生多一些思考、活动、体验、展现,发挥“导学、导思、导做”的作用。

二、“多学”的策略

1.为“多学”提供问题情境

构建真实而复杂的数学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欲望,诱发思维的积极性,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对于教师来说,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教师呈现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具有新颖性、现实性和可解决性等特征,以便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数学价值,能激发自己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思维的品质。

2.为“多学”提供数学活动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就要设计感知的、操作的、表达的和思维的课堂活动形式,以活动承载“多学”内容,以活动推进“多学”过程,让学生动眼看数学、动耳听数学、动脑想数学、动口读数学、动手写数学、动手做数学,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爱学、会学,达成数学学习目标,促进生命成长。

3.为“多学”提供展示平台

课堂因展示而精彩,“多学”因展示而高效。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就要通过两两对话、两两检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全班辩论和板演等多种交流机制来实现。小组学习成果展示是高效课堂的“制高点”,教师要把问题的争论权、发言权还给学生,引导、鼓励学生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述问题,形成数学逻辑思维。

4.为“多学”提供时空保障

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和空间权还给学生,是“少教多学”提出的新理念。如果教师不放权,学生“多学”只是一句空话。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独立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数学建模,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知识建构,做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凸显“学在先、学为主、学而会、学为用”的意义。

5.为“多学”提供多元评价

建立“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和个人自评”的主体多元化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篇(5)

关键词:教学效率;策略;课堂教学;教师素质;教学媒体;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69-02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对数学课程教学活动进行合理性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质上表现为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数学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学思维训练、数学策略优化、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它在量上表现为数学课堂内实际教学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的比率。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我浅谈以下几点尝试。

一、增强效率意识

缺少必要的效率意识,常常导致许多不合理的教学现象的出现,不少数学教师过分迎合学生的浅层兴趣,过分追求外在的操作活动,脱离数学的本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形式化现象严重。要改变这些不合理的教学现象,亟需从数学教学的内容设计、数学教学的语言表述、数学教学的进度安排、数学课程的资源运用、师生互动的有效形式等维度强化效率意识。不过,这种效率意识的增强不应仅是数学教师和学生的事,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对数学教师而言,要能立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经常反思自己数学教学的活动,以寻找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最佳方法,要注意培养和训练自己的“反思意识”,积极探索适合自己个性的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以真正做到既教会又要会教。对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而言,要引导数学教师不断提高运用数学教育理论的意识和水平,引导数学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数学教育观念、数学课堂教学行为是否与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具有一致性,要考察数学教师是否真正运用数学课程教学理念指导自己设计教学并有效实施,引导数学教师在遵守正常课时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安排,真正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上狠下工夫。

二、关注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忽视学生数学思维训练必然会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化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化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呢?从教师教的要素分析,我认为应当特别重视以下几点。

1.教学中应尽可能拉长学生有效数学思维的长度,并通过教师自身数学教学思维的张与弛不断激发并引导学生学会归纳与演绎,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数学思维,通过有效的思维活动过程优化数学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的数学学习过程,注意对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方法的有效分析,注意在学生数学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开展教学,注意合理运用“激趣”手段进行“启思”,注意教给学生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更要加强思维策略的训练(如复述策略、精制策略、组织策略的训练),并引导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学习反思。

3.教学中应关注数学学困生,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缩小个体差异除了要分析学困生知识与情感两方面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学困生的思维品质结构与大多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关注学困生的数学思考及影响数学思考的各种因素,要有效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给学困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并教给他们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切实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高效率的数学课堂呼唤高素质的数学教师,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要努力提高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素质,这在本质上要求从“集体”与“个人”两个方面衡量数学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职业情操”等方面的发展。特别应当对效率低下的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诊断、跟踪,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帮扶”、指导,引导他们积极开展数学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合理运用数学教学艺术,并夯实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1)数学教学要注重精益求精能力的培养。(2)数学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数学教师而言,课堂上哪些内容该教师讲,如何讲,哪些内容该学生自主性地学习,如何进行自主性学习,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清晰的数学教学思维,尤其是对那些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要通过数学教师清晰的教学思维,及时地重组信息、捕捉信息,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和精彩。

四、最优化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传输信息的重要手段,它沟通了教和学两个方面,最优化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为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中的作用,应注意如下几点。

1.要结合学校教学条件的实际,积极整合现代数学教学媒体与传统数学教学媒体的关系,要能通过必要的优化组合发挥已有各种数学教学媒体的内在功能。

2.要立足于学生有效数学思维发展的需要,适时适度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与技术,特别要能通过现代教学媒体与技术的运用,拓宽学生数学思维空间,营造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氛围,降低学生数学思维上行的梯度,创造学生形成系统性数学思维的条件,培养学生求异性数学思维的能力。

五、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心理基础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营造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329-01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有效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理论支撑。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么,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有哪些呢?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操作性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我在教学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安排了两个的操作情境。一是涂出教具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树叶、衣服、六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圆、长方形、正方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其他的分数来。

儿童往往是在操作中进行思考的,学生提高操作亲身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认识和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强实践探究的欲望,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变“学会”为“会学”。

二、营造“竞争”情境,激趣乐学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我经常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大多数学生,恰当地开展一些游戏竞赛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把新知识寓于游戏竞赛活动中,通过游戏竞赛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做到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后,我安排了这样的游戏环节:四人一组,每人出一张扑克牌,看谁先凑出24,谁算出来牌就归谁,最后谁的牌最多谁就获胜。这不仅让学生复习了表内乘除法和运算顺序,而且极大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领略了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实践环节

数学知识只有经过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的知识消化吸收,理解和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学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有趣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实践中。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节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各自做一些直径为3、4、5厘米的硬纸圆片,并指导学生用这些圆片在有刻度的厘米尺上滚动一周,依次记下得到的数据,让每个学生都自己动手操作,记录下每个圆片滚动一周的长度,用得到的数据除以圆的直径,得到3个数据,比较这3个数据,探寻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比较3个数据,自己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个3倍多一点的数据,就是圆周率,然后向学生演示推导圆的周长的公式。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把游戏引进课堂,使课堂动静结合,活泼有趣

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小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不长,而且不稳定,有趣的东西常常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于是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把游戏引进课堂,根据教材的内容,不断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兴奋与抑制的不断变换之中,使课堂里动静结合,即有节奏,又有乐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完1、2、4的乘法口诀后,学生对背口诀已经感觉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因此,我设计轮流让九个学生扮演青蛙,戴着头饰从座位上依次跳出来表演,全班同学边看表演边编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记住了口诀,学会了知识。小学生对故事、童话听得高兴,学得有劲,我就把枯燥无味的算式编成小故事、儿歌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法则。

五、拓展训练

让学生在巩固、应用认知成果的同时,促进愉悦检验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将巩固、应用和拓展、延伸相结合。适当融入一些与之密切联系,有利于扎实基础、开阔视野、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把活动与课外活动、社会生活衔接起来,打破封闭的教学格局。如:在教学 “确定方位”时,课后我布置学生分小组观察了解学校四周围的建筑物,并以学校为观测点,说一说这些建筑物在学校的所在位置。这样,让学生在实际应用、拓展和延伸过程中进一步尝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知识的丰富性、趣味性和价值性,使愉悦情感检验得到升华。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篇(7)

关键词:杜郎口教学模式;轻负;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060-01

在日常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中心,而老师更多的体现出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老师首先是要做到激发学生的高昂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是要向学生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机会,从而在和学生合作交流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中,指点他们真正学到数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为更深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轻负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

1、轻负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其一是轻负。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不再是灌输和死记硬背的舞台,而是培养学生学会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终身发展能力的途径。其二是高效,经过有效的课堂探索,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将学生从盲目学习和努力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 课堂45分中的教学潜力,让学生在这45分钟内以最佳的状态,最积极的态度,实现学习的高效。

2、轻负高效课堂的特征

主动性,主动就是强调学生的学习态度,要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索取。生动性,生动更多的体现为课堂上的内容和形式上,也就是说一定要将课堂的情感价值体现出来,学生既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乐于学习,不再有任何的厌学情绪。生成性,课堂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脑海中的问号,让学生对课堂上的问题都能够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让不同的思维实现激情碰撞,从而实现不同学习方法间的相互启迪,充分实现课堂价值。

二、实论轻负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目标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知识和技能是基础,过程和方法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情感和态度及价值观这是个人精神需求的升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获取知识和成功体验,还要得到老师给予的情感和价值目标上的重视。老师首先要合理的制定教学的总体目标,防止出现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的超纲行为。

2、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营造课堂气氛

“教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可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要求,但是无论何种教学方法都要落实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上。在杜郎口教学模式中,“预习—展示—反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拆分为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就是通过同学间的交流预习情况,来明确本章节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就是老师要将本课堂的教学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内,每个小组要完成其中一项任务;展示提升就是要小组内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将小组任务进行分析;穿插巩固就是小组在其他小组进行展示时要对展示内容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试就是要求老师以各种方式比如试卷、纸条等检查学生的课堂目标达成情况。

3、用杜郎口教学模式进行轻负高效课堂建设的个案展示

课堂任务: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一环节:预习

首先分组并分配预习任务。然后小组成员预习课本,交流讨论。在预习完成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

第二环节:展示

老师在控制课堂进度时,结合各个小组的实际进展情况,要求每个小组都要派出代表进行本组的成果展示。

第一小组代表:我们小组首先进行本组展示,然后读题。

问题1当xay,则a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A)a=0 (B)-a=0 (C)a>0 (D)a

在我们思考这道题目时,发现当不等式的两边乘a之后不等号的方向变了,所以结合不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判断a

第二小组代表:这也就是说解决这道题目的关键在于发现“ax>ay”的不等号发生了变向,所以解决这类题目首先就要观察不等号的变化。

老师:对的,这位同学所理解的很对,所以请大家再次看一下不等式的几条性质。之后开始第二小组的展示。

在展示这个阶段,通过交流,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想法进不断的吸收和反思,然后进行辩论和交流,发现问题的不同的侧面和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以新的角度认识原有问题,这样就可以将知识掌握的更牢固,也培养了创新精神。

第三环节:反馈

老师通过观察同学在讨论中出现的争议和遗留问题,来进行分类指导。老师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注意对学习困难的学习进行特别指导,达到“优等生吃饱,学困生吃好”的目的。

三、结语

进行轻负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我们老师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交给学生,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进行高密度的重难点知识重复,以自主参与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手段,经老师课堂的宏观指导,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建设之路也就会越走越顺。

参考文献:

[1] 罗展明.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考试·教研,2009.9.

[2] 文闻待,杜郎口“高效课堂“的效率性特征[J].教学新论,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