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基金的投资策略

基金的投资策略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1 15:29:05

基金的投资策略

基金的投资策略篇(1)

基金定投就是一种精选投资品种,通过忍耐市场低迷和下跌,坚守投资策略,最终获得投资成果的一种投资方式。由于基金定投的特殊投资方式,投资者在定投的基金品种选择和投资策略制定等方面与一般的开放式基金投资应当有所区别。

一、基金定投的基本投资原理

基金定投是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的简称,指的是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金额投资于指定的开放式基金的业务,投资者可以通过基金销售机构提交申请,约定每期扣款时间、扣款金额及扣款方式,由指定的销售机构于每期约定扣款日在投资者指定银行账户内自动完成扣款及基金申购申请。基金定投具有逢低加码、逢高减码的自动调节功能,使得投资者可以有效降低基金份额的平均买入成本,分散单笔投资的择时风险。

市场总是波动的,而波动具有周期性特征,这种周期性规律具有延续性。最理想的资产配置策略是在市场最高位满仓低风险资产,在市场下跌周期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在市场最低位满仓高风险资产,在市场上涨周期最大程度增加收益。这种理想化的投资很难做到,但无疑是所有投资人的梦想。“基金定投”实际上是对理想资产配置策略妥协的产物,通过牺牲时间平滑风险,加大对市场波动的利用,向投资“梦想”靠近。

基金定投获得投资收益的根本原理是只要在结束定投时基金净值大于定投期间该基金净值的平均值,那么投资者的一定会取得正的投资收益。

对于那些相信基金净值最终能从底部反弹至净值的平均值之上的长期投资者来说,即使暂时处于亏损状态,仍应在目前的低成本时期继续定投,为未来市场反弹打好基础,同时紧密跟踪市场及基金净值的走势,在基金净值探底回升之后,选择适当的退出时点择机退出,获取投资收益。

象所有的投资模式一样,基金定投也并非完全不会亏钱,而是与选择的投资标的,采用何种投资策略,在何时退出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基金定投的投资者适配原则

投资很大程度是心理游戏。贪婪和恐惧是人类的天性,也是投资的常态,无论过去、现在、将来,证券市场总是波动的,在市场中追涨杀跌,在追涨中套牢,在杀跌中踏空,并不鲜见。

基金定投是一种有效利用“贪婪与恐惧”,具有纪律性的投资方法。对投资者来说,基金定投通过自动投资有效屏蔽了“贪婪与恐惧”带来的过度行为,“旁观”市场波动,同时还能利用市场波动,是一种很不错的投资工具选择。但从实践上看,基金定投方法的效果并不像期望的那么强,主要原因在于基金定投有着一定的投资者适配原则,即只有具有一些特征适合定投的投资者才能够坚持定投,并最终从中获益。

1.定投适合有定期固定收入的投资者。这部分投资者的固定收入在扣除日常生活开销后,常常有所剩余,此时定期定额投资方式就最为适合。若是收入不固定,定期的扣款有可能影响资金的的使用,这样的投资往往难以持续。另外,对于大多数有定期收入的投资者来说,并非本身就有大量原始资本累计,个人的可投资资产通常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积累的,在初始时点能够一次性投入的金额往往有限,因此这类投资者更适合基金定投这种分批投入的理财方式。

2.定投适合有长远资金规划的投资者。在已知未来将有大额资金需要时,提早开始定投的小额投资,不但不会造成经济上的负担,还能让每月的小积累在未来变成大钱。

3.定投适合愿意忽略短期市场风险的投资者。在基金定投实践中,很可能市场处于长期不断下跌过程,此时投资者的所有投资均暂时表现为亏损,因此,对于短期风险敏感的投资者往往很难坚持定投。

4.定投适合对投资操作偏好小的投资者。定投的强制性投资特性让投资者失去操作主动权,特别是在投资者认为趋势确定的时候。定投的自动投资特性让客户远离“贪婪与恐惧”的同时,也割舍了主动投资的乐趣。定投在满足投资者部分心理需求的同时冷落了另一部分心理需求。

5.定投适合对风险和收益都有所“妥协”的人。收益与风险之间永远是正比关系,高收益的背后是高风险。定投在平滑风险的同时,也平滑了收益,因此,只有具有明确风险和收益要求的投资者才能在波动的市场中坚持定投策略。

6.定投适合那些对市场抱有“敬畏感”的投资者。准确判断市场底部、市场拐点和市场趋势,通常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如果不能较准确判定市场走势,选择定投方式进行投资更为稳妥。对于具有出众的市场判断能力或者对市场“自命不凡”的投资者,定投并不一定是适合的投资策略。

三、基金定投的产品选择策略

从投资期限出发,若是希望短期达成储蓄的目的,可以选择固定收益类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若是希望在市场低迷中累计投资,在市场高涨中获益,则需要选择股票类基金,尤其是指数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在定投中主要体现了储蓄的效果,但是从发挥定投优势,最能够体现投资效果的角度来看,股票类指数基金是天然的定投品种。

1.指数成份股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具有市场代表性。投资指数基金实际上是投资能代表市场走势的上市公司组合,在一个经济稳步增长的经济中,指数基金一般来说体现了超越平均的选股能力。

2.指数基金最大的缺憾是没有资产配置灵活性,但这对基金定投来说则是优点。资产配置的理想效果就是市场高位减少高风险资产,市场低位增加高风险资产。定投高点少买、低点多买,客观上起到了资产配置的功能。

3.对于投资期限长的定投宜选择波动大的基金。指数基金通过复制市场或者行业,跟市场走势的拟合度远远超过主动管理的基金产品,其在股市下跌和股市上涨中都具有更大的波动性,因此更加适合作为定投的标的。

四、基金定投的投资策略

1.定投与单笔投资

选择基金定投是既操作简单又能分散风险的策略之一。在单边上扬、单边下跌、震荡上扬、震荡下跌4种典型的市场类型中,在单边上涨市场中定投的回报率比单笔投资差外,在震荡下跌市场中定投和单一投资回报难以确定,在单边下跌和震荡上扬市场中定投的收益高过一次性投资。

2.定投的进入时机

投资的收益主要来源于投资成本和基于该成本上的收益率,定投的进入时机决定了定投基金的平均成本。定投最适合的时机是在市场低点时开始投资,此时市场的特点包括平均市盈率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市场交易低迷,市场中投资者大范围处于亏损状态等。定投的进入时机往往不是一个时点,而是一段时间,甚至可能是非常长期的一段时间,只要长线前景看好,短期处于空头行情的市场具有长线投资价值。

3.智能定投优化策略

智能定投是建立在传统定投基础上,进行适当择时优化操作的投资方式。它一方面保留了普通定投降低主观操作风险的优点,另一方面又通过数量分析方法进行模糊择时,优化投资成本。

(1)基本面智能定投

通过对市场基本面的研究,确定定投的加码和减码策略。比如可以根据历史市场市盈率的变动区间,判断目前市场PE是相对高估还是低估,从而指导进行较低金额还是较高金额的定投,或者停止定投甚至赎回。从股市历史走势来看,点位的走势与市盈率的高低具有较高的拟合度。秉承价值投资的理念,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在市场低估时提高定投金额,在市场高估时减少定投金额,能够在中长期优化投资成本,提升投资收益。从中长期来看,这是最本质最有效的智能定投方法。

(2)均线法智能定投

采用均线法确定定投增量的金额,主要原理是认为股价走势中长期来看将回归均线。在股价偏离均线较大时,应相应地调整定投金额。在股价大幅高于均线时,减少定投金额;在股价大幅低于均线时,增加定投金额。均线法可以选定不同周期的目标均线,选择不同的偏离度,设定不同的定投金额。均线法主要基于投资者根据对市场的认识,对指标的设定不同而效果不同,并非一定能够战胜普通定投。

(3)人工智能定投

人工智能定投法借助于基本面和技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判断市场未来的趋势,确定应该投资的基金类型,并将所持有的基金存量全部分批转换至相应的基金类型中。趋势智能定投的策略是在市场基本面良好且趋势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坚持定投。当估值水平逐步恶化,但是趋势依然未发生变化时,减少定投,并持有全部定投仓位。当估值水平恶化到一定程度,且市场趋势有发生改变的明显迹象时,停止定投并赎回全部定投。人工智能定投是以定投方法进行投资,但是需要做大量的宏观分析、估值分析和趋势分析,实质上是一种优化后的主动投资。

4.定投退出的策略

基金定投由于其投资的特点,退出时机远比进入时机更加重要。基金定投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对时机的选择,从其投资方法上仅仅是放弃了“小时机”,保留了“大时机”。因此,正确选择基金定投的退出时机,对定投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

定投退出策略从根本上取决于三个因素:

(1)从资产使用的角度来看,累计的资金到了需要使用的时候,此时应当忽略其它因素,赎回定投的基金。

(2)从估值的层面来看,市场估值水平已经明显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市场风险在不断累计,此时宜做出定投退出的决定。

(3)当定投已累计较大收益,累计收益率达到了设定目标,此时可退出该定投。

五、基金定投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设定理财目标。根据养老、教育、买房等不同目标确定每个月定投扣款金额。

2.量力而行。定期定额投资一定要做得轻松、没负担,投资者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每月收支状况,计算出固定能省下来的闲置资金,同时根据家庭资产状况动态调整投资金额。

3.投资期限决定投资对象。基金定投长期投资的效果分散了基金净值波动的短期风险,只要能遵守长期投资原则,选择波动幅度较大的基金其实更能提高收益,而且风险较高的基金的长期收益应该胜过风险较低的基金。如果理财目标是5年以上至10年、20年,不妨选择波动较大的基金,而如果是5年内的目标,还是选择绩效较平稳的基金为宜。

基金的投资策略篇(2)

一、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理论关于投资问题的修正

传统的金融理论大多隐含完全信息的假设,但实际上即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对于特定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来说,信息也是不完备的。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据已有的信息,而是参照其他投资者的行为表现来确定的,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羊群效应。同时传统金融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基础上的,其核心内容是有效市场假说。理性人假设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二是市场主体能够对一切信息进行正确的加工和处理。然而实证研究的结果却一再表明:理性人假设只能作为一种理论上的抽象,并不能涵盖人类复杂的行为特点,金融市场中存在着许多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现象。赞同这种结论的金融学家认为,投资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金融学研究应当吸纳不同于理性行为模型的其他人类行为模型,吸收其他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行为研究方法引进到金融学研究中来,以研究金融市场参与者非理性行为的行为金融学就是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行为金融学属于金融学与心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把金融市场上的投资和决策纳入心理分析的视野。同时基于心理学的原则,把金融投资过程视为一个心理过程,包括对市场的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往往会产生系统性的认知偏差;情绪过程可能会导致系统性或非系统性的情绪偏差;意志过程既可能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又可能受到情绪偏差的影响,这些个体偏差加上金融市场上的群体偏差或羊群效应,可能导致投资或投资组合中的决策偏差。投资决策偏差就会使资产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导致资产定价的偏差。而资产定价偏差又会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资产价值的判断,进一步产生认知偏差与情绪偏差,从而形成一种反馈机制。

行为金融学主要讨论心理行为因素引起的投资者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与反常,它试图通过投资心理因素来解释金融领域中观察到的反常情况,着重解释投资者在判断决策时为何会产生系统性错误。它不仅研究心理因素所导致的交易者在金融市场上表现出来的非理性行为,而且由此上升到反思传统投资理论的交易范式,探析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为什么会犯系统性的错误,并指导交易者认清自身的行为特点,避免和合理修正金融交易中的非理性行为,从而实现科学的投资决策。由于心理因素的作用,投资决策人常常会主观判断失误,基于其失误的判断,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也会改变,这种判断失误导致的结果就是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的交易中往往会反应过度或者是反应不足。据此,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向就是要找出投资者这些非理性行为的行为动因,进而努力使投资人的投资行为趋于合理。

作为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行为金融学为解决传统金融学在解释现实经济世界中所遇到的难题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价值在于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投资者理性的简单假设,确立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操作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于投资者而言,其指导意义在于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目标。行为金融学在研究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因素的重视,无疑为研究投资问题开拓了一片新的领域。

二、行为金融学与投资决策中的心理分析法

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上,最通用的投资分析方法有两种: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面分析法。基本面分析法是以基本的宏观经济数据及微观财务数据作为投资分析资料,主要分析经济形势走向同投资对象的经营业绩。这是一种相对稳健的投资分析方法,其有效性是建立在投资者对宏、微观经济局面进行全面、真实地把握的基础上的,这种分析方法特别适用于信奉价值投资理念的中、长期投资者。技术面分析法是根据市场走势所形成的统计规律和图形对未来的投资前景做出分析预测,它是以市场运行的客观技术特征以及各类技术指标作为分析的基础,特别重视经验判断以及对市场运行规律的总结,这种分析方法要求投资者对于市场变化更为敏感。相比之下,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投资分析方法则更为侧重于心理因素的分析,着重分析投资者的心理状况对投资决策的影响,认为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经常受到心理因素的支配,其分析思路是:心理状况影响投资行为,投资行为决定投资收益。

依照行为金融学看来,在市场交易行为中,投资者做出交易决策的依据无非就是自身的主观判断或是市场的客观走势,而市场走势的变化也是由无数市场参与者行为选择所导致的。由此出发,行为金融学特别重视心理分析法在投资决策中的运用。具体来说,心理分析法以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心理变化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为分析基础,通过分析多数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方向、行为习惯及市场主流资金的流向,来推测市场未来的走向。心理分析法的长处在于顾及到了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因素,强调了投资行为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但过分强调人的能动因素而忽略市场发展的客观性,交易行为易于受到投资者性格弱点的干扰。较之已经比较成熟的的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面分析法,心理分析法的理论支撑和实证资料都还相对比较薄弱,但行为金融学研究表明,心理分析法在对某些市场重大转折点的心理把握以及弥补其他分析方法的不足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按照行为金融学的观点,在参与市场的过程中,投资者总会在综合各种客观因素的基础上,按照他们的主观判断来做出投资决定,亦即投资者同时在用感性和理性两种方式来把握市场,弥补了基本面分析法与技术面分析法的各自缺陷。这不仅拓宽了传统金融学的研究领域,也对传统的投资决策范式进行了修正和完善。

三、健康的心理范式有助于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行为金融学的崛起给人们提供了投资分析的新思路,引发了人们对于投资者深层次心态的分析,启发人们重视投资过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行为金融学提供了一些可以预见的投资心理误区,提醒人们防范心理偏差导致的投资失误,从而能够启发投资者改善心理范式,培养良好的投资习惯。其正面指导作用就在于引导投资者确立健全的心理范式,进而提高投资行为的成功概率。

1、培养优良的情商

投资心理按照深层或浅层能够划分为非理性层面和理性层面,前者可称为投资者的情商,主要包含投资行为人对于自身情绪的体验深度、把握力度,判断和控制他人情绪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及自我激励与自我调整能力;后者则可称为投资者的智商,更多地是考察投资行为人智力程度的高低,主要涉及投资者在投资方面的知识及理解深度,对经济状况的把握以及对投资对象走势分析预测的能力。总体来看,行为金融学更多地还是从情商的角度看待投资,认为情商比智商重要。在行为金融学看来,既然投资更是投资者心理素质的角逐,那么投资者若想强化和提升自己的投资管理能力,首先就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情商,培育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思维方式,克服自身的性格弱点。从情绪管理方面入手,设法控制甚至驾驭自己的情绪,这也是走向投资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投资实践中,投资者可以通过不间断的情商培育来弱化自身固有的负面性格特征,养成优秀投资者所需要的若干良好操作习惯。

2、培养规避错误信息的能力

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就需要培养规避错误信息的能力,以避免被各类错误的信息所误导。在投资的场合里,各种虚假不实的信息无所不在,为了避免受其影响,投资者要尽量做到全面理解经济数据,学会分析鉴别信息真伪。首先,要避免偏听偏信,避免以偏概全,避免根据自己的偏好对客观信息做出主观色彩过浓的判断。其次,要避免盲目从众的心理,时刻注意自己的投资行为是否被投资大众的力量所左右,即避免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所谓羊群效应就是指行为方式上的盲从现象),避免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在投资市场中,虚假的信息、主观上的偏执和浮躁的市场情绪可能会同时发生作用,这就要求投资者一定要冷静地独立思考。再者,对待投资的态度要平和,避免对市场变化反应失当,否则很容易做出欠理性的投资决策。投资者怎样看待损失和收益对其投资决策有很大的影响,故而对投资收益要抱有合理的期望值,要善于等待,避免急于求成。另外应学会比较正面的和负面的消息,努力摒弃对市场形势过于乐观或者过于悲观的判断,因为从长远来看,市场价值总不会偏离均值太远。另外,面对同样一组数据,可以做出不同的解读。要养成对所有的问题同时看到利弊方面的良好习惯,避免单向思维,应当刻意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及表述方式去分析问题,善于通过自己的正反两方面思考去得出结论。要学会从各种角度来衡量问题,在做出投资决定的时候,全面权衡得失,切忌孤注一掷。最后,还要学会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和处理问题,善于把握市场发展的走向与节奏,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修订原来做出的投资决定。因为正像人们常说的,市场永远是正确的,投资者自身的主观判断只有与市场上的客观现实相吻合时才是有价值的,不能削足适履地用既定的框框去硬套变化着的现实,而应当尽可能地不断根据事态的变化对原先的判断进行修正。

3、远离市场上的投资氛围

金融市场的环境以及特定人群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投资经验等,都会影响投资者心理范式的形成,进而影响其对市场的看法和投资决策。为了避免受投资市场上众人情绪的影响而扰乱自身的心态,干扰自己的投资决策,投资者应当学会与投资市场保持距离,养成远离投资群体静处独思的习惯,这对于防范投资中的从众心理(这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是一处致命的死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建议投资者应该设法与投资的情境保持距离。远离投资情境可以分为两大类,首先是在一定时期内远离所投资产品,在确信应当刻意等待的时段内,竭力让自己不知道手中所投资产品的即时价格,避免受到投资对象价格一时波动的影响而改变原先正确的决定;其次是要远离市场,也就是离开投资大众,避免因受到市场气氛的影响,一时冲动,盲目从众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4、用严谨的投资规则和周密的投资计划约束自身的投资行为

正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人要想克服自身的固有习惯是相当难的。故此从事投资的人往往需要制定严格的规则或计划来限制自己,用铁的纪律来约束自身的投资行为,以免让主观情绪影响投资决策。避免被一时的市场氛围所影响,冲动之下做出不理性的投资行为。有经验的投资者往往都是以价值投资理念作为信条,不太过于关注频繁的市场波动。投资者的情绪之所以非常容易波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投资市场上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若想避免情绪的波动,首要的方法就是学会控制和管理好投资风险。只有降低了投资风险,才能够保持平和的投资心态,避免因冲动操作造成投资失误。国内外指数基金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在一轮中长期的景气行情中,主动操作型的基金囿于频繁操作、过分关注市场短期波动等原因,常常难以跑赢大市;而被动配置型的指数基金则因为无为而治式的被动管理战术,往往既可以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又能降低交易成本,因而能够在经济形势的总体上升趋势中获得稳健的长期收益。应当强调的是,投资者的秉性不同,其心理范式往往也会有明显的区别,因而投资习惯肯定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对于个性有差异的投资者来说,制定的投资计划也要有所差别,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需要制定不同的情绪控制计划。而一旦制定了适合自己的投资计划,就要认真遵守,严格执行。

四、把握趋势,相机操作

按照行为金融学所揭示的观点,人的秉性特征对于投资习惯的决定作用远大于传统投资理论所体现的认知深度,人性可以超越经济因素成为决定人们市场行为乃至市场走向的重要动因。这里以投资者对信息反应的往复摇摆为例来进行说明。倘若投资者依照有限的信息做出了过分自信的预计,则他们会根据新信息的属性支持或否定其先前的判断而做出过度反应或不足反应。譬如,倘若投资者对一家公司的前景看好,而新披露的信息似乎也支持这一看法,则他们就会对该信息产生过度反应,变得更加看好该公司并且更加自信,从而把投资于该公司的投资工具的价格推升到某种过高的水准;反之,倘若新披露的信息对原先乐观的看法具有否定性的意味,那么它通常就会被打折扣,投资者就会对该信息做出不足反应,并且不能对所投资产品的价格预期做出适当调整,体现出一种价格粘性。

在面临复杂的投资选择时,投资者难免会举棋不定。那就应当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自身的投资战略和自身的性格特征、风险偏好等,分析自身所属的投资类型,选用不同的操作方式,以获取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机会。行为金融学所揭示的投资策略,主要包括逆向投资策略和顺势投资策略。逆向投资策略乃是针对投资市场上的集体非理性现象而设计出来的一种反市场操作方式,它要求投资者注意观察市场上大多数人的表现,倘若大家的意见过于一致,便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效果往往不错。顺势投资策略(又称惯性投资策略)与逆向投资策略相反,它要求投资者充分顺应市场走向,紧跟趋势操作。最好在市场刚刚启动,但大众对信息表现出谨慎和迟疑时,及时抢进。其内在逻辑是,投资者需要一段时间对市场反转进行消化,稳健一些的投资者可以在趋势形成以后再及时跟进,顺势而为。但要防止犹豫再三,迟迟不采取行动,错过最佳时机,或者介入过晚,反而造成损失。

从总体上看,逆向投资策略属于一种长期的,且风险小、投资收益高的交易策略,但在短期内并不排除具有极大的投资风险逆向操作者不免经常过早行动,短期的逆向震撼会让投资者痛不欲生。所谓短期逆向震撼是指,当各种迹象显示可以采取逆向投资策略时,由于投资者不可能刚好抓住反转点,所以一旦采取逆向投资后,市场走势可能和投资者选择的方向相反,而且有时候持续很久,这个时候投资者会承受很大的压力。投资者必须了解,当投资人群的意见趋于一致时,它在短期内推波助澜的力量是极为快速而且巨大的,某些具有市场支配力的投资主体也会趁机打压市场以获取廉价的筹码,此乃投资市场上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逆向投资者就必须经常承受这种短期震撼,一旦无法承受,很可能又会随众人趋势而行,做出否定原先正确决策的举动,从而丧失盈利机会、增加交易成本、搞乱投资心态,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进一步做出不理性的投资决策,造成亏损或者减少盈利机会和盈利幅度。因此若想成为真正的逆向投资者,就必须有能力承受这种短期震撼的压力。另一方面,相对于逆向投资策略,顺势投资策略属于一种短期策略,风险很高,仅适合于有丰富投资经验的投资者。

最后需要强调出一点:无论具体采用哪一种投资形式,规避投资风险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判断失误总是难免的。为此,投资者一定要采取严谨的风险控制措施,比如:分散投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学会及时止损等等,并且要立说立行,坚决果断地执行既定决策。

【参考文献】

[1] 王帅林:行为金融学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2(12).

[2] 特维德: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李国平:行为金融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郝什舍夫林:超越恐惧和贪婪行为金融学与投资心理诠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 陆剑清:投资心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6] 刘力等:信念、偏好与行为金融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基金的投资策略篇(3)

关键词:行为金融;投资策略;主板市场;选股标准

JEL分类号:G1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10-0107-05

一、行为金融理论概述及A股市场投资行为

传统现代金融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Arrow-Debreu一般均衡理论和Von Neumann&Mor-genstem建立的预期效用函数理论分析范式下,1952年Markwitz提出了资产组合理论,1958年Modigiani&Miller提出了资本结构理论,上世纪八十年代Sharpe、Lintner等人在资产组合理论基础上发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Ross在1976年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Black&Scholes于1972年发明了期权定价模型.上述理论统一于Fama等在1970年代建立的有效市场假说,它们共同构筑起了近乎完美的现代金融理论大厦,被广泛地应用于金融理论与实务中,定量指导人们的金融投资行为。

然而,上述金融理论模型在现实统计检验中出现了很多异常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传统金融理论一般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但是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行为会出现系统性的偏差,如过度自信、后悔规避、心理账户、锚定效应等,从而导致投资者行为的非理性;其次,传统金融学理论一般认为市场是有效的,价格反映一切,但由于上述投资者行为偏差及一些制度因素,价格经常并不能反映真实信息,市场常常是非有效的。人们开始日益注重投资者行为在金融理论中的特殊作用,从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关系出发研究金融投资活动,由此开创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

Burrel&Bauman教授在1951年发表的《投资研究实验方法的可能性》中首次明确提出将心理学和金融学研究结合起来,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投资理论,并认为将行为方法和定量投资模型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1979年,斯坦福大学的Tversky和普林斯顿大学的Kahneman教授提出了著名的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该理论是行为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和代表学说.为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Kah-neman本人也因此荣获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1985年,Bondt&Thaler发表的《股票市场过度反应了吗?》一文引发了对行为金融理论的关注,开启了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新阶段,此后,Shleifer对“噪声交易者”和“套利限制”的研究、Odean对“处置效应”的研究、Shiller对股价异常和股市羊群效应的研究等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行为金融理论的影响日渐扩大。

传统金融理论把金融投资过程看作一个动态均衡过程,有效市场假说是传统金融理论的核心。Shleiferf2000)总结有效市场假说建立在三个逐渐弱化的假设上:第一,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可以理性评估资产价值;第二,即使有些投资者不是理性的,由于他们交易的随机性,可以抵消彼此对资产价格的影响;第三,即使投资者的非理并非随机而是具有相关性,市场可以利用“套利”消除其对资产价格的影响。行为金融学以前景理论为基础,针对上述三个假设分别质疑,形成了相对应的三个层次研究:有限理性的投资者个体行为;投资者的群体行为;有限套利的非有效市场。

沪、深证券交易所相继在1990年和1991年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形成。作为一个新兴资本市场,我国股市存在着严重的非理性投资行为:1、证券投资主要以投机行为为主,股票价格严重偏离股票的基础价值。具体表现为:波动性较大,市盈率过高,换手率过高。2、投资理念不成熟。具体表现为:第一,暴富心理波段操作频繁过度;第二,羊群行为十分明显。3、强烈的政策依赖性。我国股市一直以“政策市”饱受诟病,政治、经济政策及证券市场政策、法规常常直接干预市场,对市场造成巨大影响。4、机构投资者对股市操纵现象时有发生,中小投资者存在“跟庄”情结。这些非理都制约了证券市场自身功能的发挥,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借鉴行为金融理论,研究适合我国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显得十分必要。

二、A股市场量化投资策略盈利性研究

根据行为金融理论,由于投资者存在各种认知偏差,容易产生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从而导致非理性的投资行为,而且这种非理会长期存在,证券市场上将出现系统性偏差,资产也会错误定价,可以藉此制定有效的投资策略获取稳定的投资回报,即行为金融投资策略。可将行为金融投资策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积极型的投资策略,即寻求由于投资者系统性的行为和认知偏差所引起的证券定价偏差,在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些偏差之前投资这些证券,并随着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这些偏差并投资它们时卖出这些证券。例如:反向投资策略、动量交易策略、小盘股投资策略和ST投资策略等;另一类是保守型的投资策略,即为了尽量规避人们的系统和认知偏差而制定的投资策略,如价值投资策略、资金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等。

行为金融投资策略中最典型的是反向投资策略和动量投资策略,两者可能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获得正的收益。其盈利性研究方法可分为两类:l、利用股票收益率实证分析,代表性方法是Jegadeesh&Titmanf1993)提出的,他们考察了1962-1989年间美国股市数据,将样本股票按照过去一段时间(即形成期)收益率排序等分为10个组合,排名最差的一组为输家组合,排名最好的一组为赢家组合,然后考察未来一段时间(即持有期1内买入赢家组合和卖出输家组合的超额收益率(与该时期的市场收益率相比较),重复此过程,对上述超额收益率t检验,发现在3-12月的较短时间,存在显著的股票收益动量效应。2、基金投资行为实证分析,Gfinbl~t、Titman&Wermer(fl995)设计了一个基金投资行为衡量指标ITM计算基金重仓股数据,研究了美国155只共同基金10年内的投资策略以及相应的绩效,结果显示76.8%的基金采取“动量”投资策略。

我们参考Jegadeesh&Titman(1993)方法,结合Lakonishok&Shleifer(1996)、Chan、Jegadeesh&Lakonishokfl996)和Lee&Swaminathan(2000)的思想,考虑到投资者对指标使用的习惯性,利用A股数据按股票收益率、换手率(代表交易量)、PE(市盈率)三大最

主流指标在形成期选择大值(赢家)组合和小值(输家)组合,考察其在持有期的超额收益率,分析各种投资策略的盈利性.以期寻找适用于我国A股市场的量化投资策略。具体方法如下:

(1)我国证券市场目前有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三类,考虑到主板市场成立时间较长,投资行为相对较为成熟,对主板市场的研究基本就可以对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行为全貌有较清晰认识:

(2)选定一个时间长度作为股票业绩评价期.称为股票投资组合的形成期,计算各样本股票在形成期的平均超额收益率:

(3)根据上述收益率对样本股票进行升序和降序排列,其中收益率数值最大的数只股票组成赢家组合,最小的数只股票组成输家组合,选择换手率、PE等指标时作类似处理:

(4)再选一个时间长度作为持有期,计算组合在持有期的平均超额收益率:

(5)移动一个检验周期,连续重复上述步骤.得到一系列持有期超额收益率,取平均值为对应投资策略的超额收益率,并对该结果做t检验:

(6)结合超额收益率和t检验结果,比较不同的投资策略,得到适用的量化投资策略。这K个期间的平均超额收益率;然后再在时刻T+2重复这一过程,一直持续下去,得到平均超额收益率时间序列,求平均值,在股票超额收益率为正态分布假设下进行t检验。

对上述方法说明如下:

(1)由于目前我国A股市场除少量的融券业务外.并不存在完善的股票卖空机制,所以我们不构造卖空股票的组合,尽管也计算赢家和输家组合的收益率之差并进行统计分析,但目的是比较动量投资策略和反向投资策略的相对优劣:

(2)与经典Jegadeesh&Titman(1993)方法不同,我们参考朱战宇等(2003)的方法,以周为检验周期单位,这是因为我国股市交易相比国外频繁得多,月度检验期过长,会遗漏很多相关信息:

(3)根据目标市场的大小,选择投资10、5、3等不同只股票计算平均收益率。

投资者行为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太过久远的交易数据对研究新市场环境下的交易策略显然没有多大意义,所以本研究选取样本期间为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研究数据来自天软(nysoft)金融分析软件。考虑到只有14个月数据,我们取形成期和持有期分别为一、二、四、八和十三周。收盘价数据采用比例复权,基准为“最后一个交易日”,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如股票在某个周五没有开市,就依次用本周四、三、二、一的可比收盘价代替。我们用Matlab(R2010b)编程处理数据,超额收益率是指个股收益率减去同期相应的市场收益率,考虑到广大投资者一般将上证综合指数作为判断大盘走势的标准,我们以其为基准计算超额收益率。

主板市场取我国A股市场中所有在2009年10月1日前上市的公司,剔除掉其中的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ST公司,共1156家上市公司,截取2009年9月30日至2010年11月30日的周交易数据,选择投资10只股票,结果如下:

1、以收益率为选股标准。

我们发现,共有5个“买涨”策略的平均超额收益在5%水平下显著,形成期均为1周,且均为正,随着持有期的增加而减少,(1-1)策略超额收益率最大,超过1%:15个“买跌”策略的平均超额收益在5%水平下显著为正,形成期主要集中在8和13周,持有期为2和4周的收益率较大;10个“买涨一卖跌”策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在5%水平下显著,且持有期为1和2周时,为正值,持有期为8和13周时,收益率为负值。这说明,选择购买前期较短时期(1周,最多2周)收益率高的股票,或购买前期较长时期(8周或13周)收益率低的股票,持有期较短(1或2周)能取得明显的超额收益。

2、以换手率为选股标准。

共有4个“买高换手率”策略的平均超额收益在5%水平下显著,持有期均为13周,均为正且较小;23个“买低换手率”策略的平均超额收益在5%水平下显著为正,且均在1%以上;19个“买高一卖低”策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在5%水平下显著,且为负。这说明,选择购买前期换手率低的股票可获得明显的较高超额收益率。

3、以市盈率为选股标准。

共有19个“买高市盈率”策略的平均超额收益在5%水平下显著,均为正且较小;18个“买低市盈率”策略的平均超额收益在5%水平下显著为正,且形成期越短,收益率越大,1和2周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基本上在1%以上,和持有期无关;9个“买高一卖低”策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在5%水平下显著,有正有负。这说明.选择购买过去短期(1或2周)动态市盈率低的股票。可取得明显的较高超额收益。

三、总结与展望

在对行为金融理论发展介绍的基础上,我们对我国A股主板市场发展现状和投资行为作了简要分析.总结各种行为投资策略后,揭示出对于不断完善但非理时有发生的我国证券市场,借鉴行为金融理论进行投资操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接着参考Jegadeesh&Titman(1993)等的方法,利用主板市场数据按股票收益率、换手率、市盈率等指标在形成期选择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考察其在持有期的超额收益率,实证研究发现对于主板市场来说,换手率、动态市盈率都是较好的选股指标,收益率的有效性相对较弱,我们可以购买前期换手率低的股票、短期动态市盈率低的股票来提高股票投资的盈利性。

基金的投资策略篇(4)

如果按照传统的金融理论指导金融投资,很难起到对投资者正确指导,使投资者更为理性地进行投资活动。所以,传统金融理论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亟待对传统金融学进行其他学科知识理论的补充,积极研究并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不断地拓展金融学研究范围。目前,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关于投资的诸多问题。行为金融学是集心理学和金融学于一体的相互融合的学科。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是金融市场中交易者非理性投资行为。具体分析,行为金融学是借助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投资者的心理活动,以此为基础评价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也就是说行为金融学主要研究投资者心理因素导致在金融市场上的非理性投资行为。结合传统投资理论在金融市场的投资范式,分析评估交易者在金融市场中投资决策时犯系统性错误的原因,指导投资者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投资行为,进而对非理性投资行为进行修正,达到科学理性投资,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行为金融学融合了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知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金融市场上投资决策可得出如下结论:基于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投资者在金融市场投资时容易犯下主观判断失误,使得投资者在金融市场投资行为活动变得反应过度或者反应不足,严重影响投资者的预期收益。所以,行为金融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行为的动因,结合金融学的有关知识,建立完善的金融投资理论体系,为投资者在金融投资活动中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使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趋于理性化、科学化。

二、金融市场上的心理分析方法

长期以来,在金融市场上投资者最为常用的投资分析法有两种,即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面分析法。基本面分析法所采用的分析依据是投资对象的经营业绩以及经济发展形势;技术面分析法针对经济市场走势进性数据统计,并编制图表,根据图表定量分析未来投资的方向以及前景。而行为金融学的投资分析方法主要是对投资者心理因素的探究,依据心理学原理及相关知识分析投资者的心理状况对金融投资造成的正负面影响。从金融学角度分析,在金融市场交易行为活动中,投资者对金融决策的依据主要是基于主观判断和客观地对金融市场走势进行分析、估测。然而心理分析法是传统分析法的补充和改进,心理分析法是主要是以传统分析法为依据,将心理分析法融合到整个金融市场投资环境中,强调以分析投资者的心理因素,突出投资者的主观性为主要研究方向。然而过于强调投资者的主观能动因素而忽视机械交易的客观性,会导致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受到人性弱点的干扰。因此,基于金融市场上的心理分析法还应以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面分析法为依据。

三、健康的心理范式利于正确投资决策的形成

行为金融学强调的是提高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良好心理的形成,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金融投资决策,对规避投资风险和降低投资风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应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原理,加强对行为金融学中心理学科的探讨,建立健全正确的心理范式,帮助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形成良好的金融投资心态,确保金融投资者投资受益最大化。具体来讲健康的心理范式的建立需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1.提高情商。

按照投资心理层次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理性层面和非理性层面。理性层面我们可以理解为投资者的智商,而非理性层面可以理解为投资者的情商。投资心理理性层面主要考察的是投资者智力的高低,投资心理非理性层面主要考察的是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情绪的控制把握力度和体验深度。从金融市场投资行为分析,行为金融学更多的还是考察投资者的情商。这是因为心理因素对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影响远远大于理性层面的影响。所以,提高投资者情商是避免投资者在金融市场投资行为出现错误,降低投资风险的重要思路。应作为行为金融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2.培养规避错误信息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规避错误信息的能力是投资者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前提条件。在金融市场中有关投资的虚假信息无处不在,如果投资者不能正确地判断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而是盲目地、不理性地进行投资,很有可能会增加投资风险,收益受损。所以,作为投资者应具有良好的规避错误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投资的收益,得到较好的投资回报。第一,投资者对金融市场信息认真地主观客观地分析鉴定,甄别。避免偏听偏信,对客观的信息融入过多的主观色彩,导致对信息错误判断。不能因为信息同自己的主观思路相符就愿意相信,愿意接受,愿意投资,而对于那些同自己主观思路不相符的信息就不予理睬。第二,投资者不应有盲目从众的心理,就是我们常说的“羊群效应”;不能人云亦云,受别思想、意见左右,这主要是因为金融市场是个复杂的环境,同其他社会活动不同,具有较大的风险。其他人对金融投资的判断结果并不是完全正确的。第三,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要心态平和,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避免因反应不足或者反应过快做出缺乏理智的投资决策,进而增加投资风险;第四,投资者要对投资收益期望值保持平和的心态,要学会等待,从等待中获得应有的预期收益,而不是急于求成。对于各类利空或利好的信息投资者都需用辩证的角度去分析对待。这是因为投资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市场是动态的市场,随时都有可能产生新的变化,如利空向利好转化,利好向利空转化等。第五,投资者应学会用动态的眼光去分析投资问题,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实时对原来的决策做出调整。因为只有投资者的主观判断同市场的动态发展实际相符,其投资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3.学会远离市场上的投资氛围。

基金的投资策略篇(5)

股票对冲策略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标的,是目前国内阳光私募行业中最主流的投资策略,目前有近7成的阳光私募基金采用该种策略。

股票多头

纯股票多头策略是指基金经理基于对某些股票看好从而在低价买进股票,待股票上涨至某一价位时卖出以获取差额收益。该策略的投资盈利主要通过持有股票来实现,所持有股票组合的涨跌幅决定了基金的业绩。按选择股票的角度划分,主要分为价值投资、成长投资、趋势投资、行业投资。

截至2014年11月30日,采用股票多头策略的阳光私募基金共有2362只,涉及657家阳光私募管理人,占全部私募基金的56.71%,是运用最多的投资策略。2014年以来,股票多头策略基金平均收益22.22%,超越沪深300指数1.67%。

代表机构:

价值投资:重阳投资、景林资产、淡水泉投资

成长投资:鼎锋资产、汇利资产、明曜投资

趋势投资:展博投资、星石投资、源乐晟资产

行业投资:从容投资旗下医疗系列基金

股票多空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与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金融工具的推出,国内阳光私募基金正逐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对冲基金,在投资组合中加入对冲工具成为越来越多基金经理的选择。

截至2014年11月30日,采用股票多空策略的阳光私募基金共有472只,涉及129家阳光私募管理人,占全部私募基金的11.33%。其中,2014年新增股票多空基金275只,接近该类基金总量的60%,发行趋势迅猛。收益方面,2014年股票多空策略基金平均收益17.59%,跑输沪深300指数2.96%。

代表机构:

阿尔法策略:尊嘉资产、朱雀投资(阿尔法系列基金)

套期保值:博颐投资、世诚投资

趋势策略:重阳投资(对冲系列基金)

事件驱动型策略

事件驱动型的投资策略就是通过分析重大事件发生前后对投资标的影响不同而进行的套利。基金经理一般需要估算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对标的资产价格的影响,并提前介入等待事件的发生,然后择机退出。该策略在我国目前有效性偏弱的A股市场中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事件驱动型策略主要分为定向增发、并购重组、参与新股、热点题材与特殊事件。

截至2014年11月30日,采用事件驱动策略的阳光私募基金共有154只,涉及40家阳光私募管理人,占全部私募基金的3.70%。其中,定向增发类基金爆发式增长,有明确投资顾问的定向增发类基金今年新增35只,超过事件驱动基金历年总量的20%。由于事件驱动策略基金净值披露不完全,数据显示,在已披露净值的事件驱动类基金中,2014年以来平均收益59.04%,超越沪深300指数38.49%。

代表机构:

定向增发:博弘数据(后纳入双隆投资)、浙商控股

并购重组:千合资本

参与新股:证大投资(新股申购基金)

大宗交易:瑞安思考投资、世诚投资(大宗交易基金)

宏观策略

宏观策略可细分为大宗商品以及宏观对冲两种。

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是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铁矿石、煤炭等。该策略的基金通过研究大宗商品现实的供求关系,根据预判的价格走势做出多空仓的操作。按照决策对计算机程序的倚重程度,分为期货主观、期货量化。

目前市场上期货基金多以私密的单账户期货为主,业绩完整度及参考性欠佳。截至2014年11月30日,期货主观类公开产品共有328只,2014年以来平均收益20.62%,期货量化类公开产品共有107只,2014年以来平均收益38.92%。受益于自主发行及公募基金子公司、期货公司等发行通道的打通,期货基金2014年公开产品发行量大增,2014年新增期货公开产品321只,超过历年总量的70%。

代表机构:

期货主观:混沌投资、敦和投资

期货量化:富善投资、青骓投资

宏观对冲

宏观对冲策略主要是通过对国内以及全球宏观经济情况进行研究,当发现一国的宏观经济变量偏离均衡值,基金经理便集中资金对相关品种的预判趋势进行操作。宏观对冲策略是所有策略中涉及到投资品种最多的策略之一,包括股票、债券、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商品期货、利率衍生品等。操作上为多空仓结合,并在确定的时机使用一定的杠杆增强收益。目前受制于国内外汇管制以及利率市场尚不完善,宏观对冲基金参与外汇品种的较少,但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完善,宏观对冲策略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

截至2014年11月30日,采用宏观对冲策略的阳光私募基金共有36只,涉及21家阳光私募管理人。随着对冲品种及工具扩充,宏观对冲策略基金发行量也出现上扬趋势,2014年共发行22只宏观对冲新基金,占历年总量的61%。收益方面,宏观对冲基金2014年平均收益23.58%,超越沪深300指数3.03%。

代表机构:泓湖投资、梵基投资

相对价值策略

相对价值即我们通常所指的套利策略,套利的核心是利用证券资产的错误定价,即买入相对低估的品种、卖出相对高估的品种来获取无风险的收益。套利策略一般也会结合多空手段来实现市场中性,优点是净值波动小,不过当市场品种出现较大波动时套利基金容易亏损。套利策略主要有期现套利、跨市场套利、跨品种套利、ETF套利四种。

截至2014年11月30日,采用相对价值策略的阳光私募基金共有161只,涉及49家阳光私募管理人,占全部私募基金的3.87%。2014年新发行相对价值基金70只,较2014年略有上升。2014年以来,相对价值策略基金平均收益11.83%,跑输沪深300指数8.72%。

代表机构:淘利资产、倚天阁投资、筑金投资

债券策略

该策略的基金主要以债券为投资对象,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由于债券价格对利率变化较为敏感,基金经理需对债券组合的利率风险暴露进行调整,随着国债期货的推出,投资组合可结合国债期货来减少净值波动。固定收益基金通常收益空间较小,需配合杠杆操作来增大收益区间。

截至2014年11月30日,采用债券策略的阳光私募基金共有276只,涉及51家阳光私募管理人,债券型私募基金相对较少,但由于杠杆设计,单只产品的管理规模相对较大,多家债券型私募机构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过30亿。2014年以来,债券策略基金平均收益9.02%。

代表机构:佑瑞持投资、鹏扬投资

组合基金策略

组合基金分为FOF(Fund of Funds)、MOM(Manager of Manager)两种形式。FOF即基金中的基金,通常由专业机构筛选私募基金、构造合理的基金组合,从而实现基金间的配置。MOM是在FOF的基础上发展衍生出的新型组合基金投资策略,FOF是直接投向现有的基金产品,MOM则可以理解成把资金交给几位优秀的基金经理分仓管理,更具灵活性,但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存在一定局限。

截至2014年11月30日,阳光私募组合基金共有127只,涉及27家阳光私募管理人。2014年组合管理策略新发行79只新基金,是2014年组合基金发行量的10倍,占历史总量的62%。2014年以来,组合基金平均收益15.40%,行业前1/4组合基金平均收益31.55%,超越沪深300指数11%。

代表机构:

FOF:格上理财、华润信托(托付宝系列)、新方程、融智

MOM:万博兄弟、平安罗素

基金的投资策略篇(6)

由于衍生工具的高杠杆性及投资活动的复杂性,对冲基金开发出种类繁多的交易策略。不同的机构会根据投资风格或者投资理念的差异给对冲基金进行归类,如EACM、CSFB Tremont、HFR及CIsDM等数据供应商要跟踪搜集数千只私募基金的信息,并将它们分门别类归集到10―15种风格中。目前市场上对冲基金的分类并没有统一的口径,较普遍的分类是按照对冲基金投资风格的不同进行划分。我们以标准,普尔对冲基金索引基金类型为基准,并结合对冲基金研究公司(HFR)的策略划分,将对冲基金的交易策略分为方向性策略、事件驱动策略和相对价值策略三大类。(见图)

全球宏观策略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运用较多,占全部对冲基金资产额的80%以上,此后逐步下降,而股票多空头策略所管理的资产额逐步上升。截至2010年6月,全球共有149只对冲基金使用多空头策略,占全球对冲基金资产管理额的21.95%。其次为事件驱动策略,使用该策略的基金数量的资产管理额占比分别为69和13%。相对价值策略占比较小,它的股票市场中性、可转换套利和固定收益套利三个子策略的资产管理总额仅占所有对冲基金的13.3%,仅为多空头策略的三分之一左右。

接下来,我们将阐述一些应用较广的交易策略的特点、市场表现及如何运用股指期货等衍生工具方面的内容。

方向性策略

运用方向性策略的基金需要对相关市场的走势进行判断,这类策略在对冲基金的使用中相当普遍。股票多空头策略

世界上第一只对冲基金一琼斯对冲基金便采用此策略,即采用买低卖高的思路来获取超额收益。与国内单向做多的基金相比,多空头策略的优势在于利用了空头组合的风险对冲作用,使基金在享受指数上涨的好处的同时能够避免市场下跌的风险。该策略可在不同板块或市值的股票间灵活转换,如价值/成长,小盘股/大盘股,也可以纯粹做空或做多。基金经理也可以投资于与股票组合相关的期货,期权或其他股票和债券组合等。

全球宏观策略

全球宏观策略的投资理念在于预测经济指标的变动方向及其对股票,固定收益产品,货币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股票,货币,利率以及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进行杠杆押注,来尝试获得尽可能高的正投资收益。这个策略中的“宏观” 词来源于基金经理试图利用宏观经济的基本原理来识别金融资产价格的失衡错配现象,而“全球”则是指可以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寻找发现这种价格错配的现象。

从交易方向上看,全球宏观策略可分为直接的定向型交易和相对价值型交易。从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来看,全球宏策略可分为人为主导型和系统分散型。从投资模式来看,全球宏观策略可分为积极型和保守型。

管理期货策略

管理期货基金通常由专业的商品交易顾问CTA(CommoditvTradinq AdVisors)经营,用全球期货和期权市场作为投资媒介,交易对象包括实物商品和金融产品的期货,远期,期权合约。管理期货基金于1949年出现在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尤为迅猛。和其他对冲基金一样,管理期货基金也可以买空卖空,在操作策略上都可以采用特殊的多空组合机制,但它投资的对象是交易所的种类商品和金融期货期权而非传统的股票和债券。

从市场参与面来看,可分为多元化操作和专业化操作。从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来看,可分为系统化交易和非系统化交易,也有两者兼备的。从交易方向来看,可分为趋势交易策略和反趋势交易策略。

侧重做空策略

侧重做空策略持有的空头头寸往往大于多头头寸,通过净空头头寸盈利。基金经理比市场的一般参与者更专注于找出价值高估的公司,并在市场周期各个阶段都保持一个做空敞口,希望在股市下跌的时候盈利超过传统股票基金。运用这种子策略的基金在投资程度或者在市场周期不同阶段在投资程度和做空敞口上有一定的差别。

使用融资融券和衍生工具的情况

由于方向性策略涉及对市场走势的事前判断,因此该策略下的各类子策略都会根据判断运用股指期货期权等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或杠杆操作,但不同策略间使用衍生品的目的和额度都有差别:

股票多空头策略和侧重做空策略均做空股票,这两种策略使用股指期货的主要目的为代替现货进行资产配置和流动性管理,这与共同基金一致。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多空头策略一般持有净多头,侧重做空策略则一般持有净空头,因此多空头策略与大盘的相关性较高,而侧重做空策略与市场走势相反。

全球宏观和管理期货策略都在全球市场进行投资,二者对股指期货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前者投资衍生品往往是为了单边投机以获取暴利,并不进行风险对冲,后者则注重于各个期货市场的资产配置以降低风险。此外,全球宏观策略主要依靠投研团队的经验判断,如量子基金的乔治・索罗斯就擅长货币研究并直根据自己对汇率和货币政策的判断进行投资;管理期货基金主要通过程序化交易和对各个市场趋势和波幅的判断进行投资。

相对价值套利策略

相对价值套利策略则指投资者关注两组相互关联的证券的相对价值而不是绝对价值,通过对两组证券双边下注来博取相对价值变化所带来的收益。基金经理运用一系列的基本面和数理分析技巧去实现自己的投资理念,投资的资产也广泛到包括股票,固定收益资产,金融衍生品等证券形式。常见的相对价值套利策略为股票市场中性、可转换套利和固定收益套利三种形式。

股票市场中性策略

股票市场中性策略与前面介绍的多空策略在操作手段上相似,投资者会同时进行多头和空头方向的买卖活动,但与股票多空头的投资者不同的是,多空策略中多头和空头组合的建立是孤立的,而市场中性策略则要求多空头寸严格匹配,或是利用衍生品杠杆把组合的系统性风险完全对冲掉,使Beta值接近O以确保投资组合是中性,甚至是部门和行业中性的,因而基金的业绩完全取决于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

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寄托于通过复杂的计算,衍生品结构的设计和对未来波动性的预测,试图让业绩完全摆脱市场,从而获得稳定的增长。根据选股方式不同,市场中性策略可分为统计套利和基本面套利两类。

可转换套利

可转换套利实现的前提是可转债存在转换折价,投资者可持有债券的多头,同时卖出正股或持有对应的认沽权证或期权来对冲风险。该策略对以下因素很敏感发行人信用质量、隐含的或实现的相关证券的波动性、利率的高低、发行人的股票估价,以及一些通常或特有

的市场指标。固定收益套利

固定收益套利的投资理念是在于实现相关证券之间的利差,运用投资程序来分离出一系列的固定收益证券之间有利的利差投资机会,投资的债券包括资产抵押债券、公司债和政府债券等。

LTCM的案例说明衍生品的高杠杆和衍生品是一把双刃剑,产生巨额亏空的一个原因就是超高杠杆率形成的巨额仓盘产生高风险。他们持有最高至500多倍的高杠杆。

固定收益策略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不高,与债券基准指数的趋势保持一致。1998年以前该策略收益优于债券基准,此后表现平平,可见受LTCM事件的影响,固定收益策略一直未能有良好的表现。

使用融资融券和衍生工具的情况

相对价值套利策略主要的投资理念在于寻求不同证券之间的利差或市场表现方面的差异。由于提前锁定利差,该策略中的所有子策略几乎都保持了市场中立的性质,与市场行情的相关性不大。股票市场中性和可转换套利策略需融券卖空以维持多空头寸;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偶尔还需卖出期指以对冲市场风险;固定收益套利策略则利用衍生品杠杆来放大收益。

事件驱动策略

事件驱动策略指基金经理持有公司股票并参与或将参与公司的各种交易,包括并购、重组、财务危机、收购报价、股票回购、债务调换、证券发行,或者其他资本结构调整。该策略的投资理念通常来自基本面的特点而不是数理分析,投资理念的实现取决于预测的独立于现有资本结构以外的事件的发展结果。根据HFR的划分,事件驱动策略可进一步分为六个子策略,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危机证券和并购套利两种策略。

并购套利策略

并购套利是最重要的事件驱动策略,它是指在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公布后,利用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目标公司)两种等量资产交换的价格差来获利。典型的并购套利策略基金在一定的市场周期中有超过75%的资金在投资于已公布的交易。

在全球很多大型的并购案中,都闪现着保尔森基金的身影,保尔森并购套利基金对趋势的把握能力相当强,且通常都单边建仓,并不像传统的对冲基金会以各种对>中手段控制风险和锁定利润。

与股票多空头策略相似,并购套利策略与市场的相关性较高,HFR并购套利策略指数与S&P500指数收益的相关系数为0.57。同样,该策略在基准收益为正时表现不如大盘,但在市场大幅下跌时受到的影响较小。

危机证券策略

危机证券策略多发生于陷入困境(财务状况恶化、无法履约等)的公司,通过持有困境公司的股票甚至债权来影响债务重组过程并获利。策略所投资的公司由于糟糕的历史业绩以及多次的市场冲击,其证券价格已经相当低,购入这些证券并加以对冲,能够打包成有着较低向下波动风险的稳健投资工具。该策略运用的大多数是债权(大于60%),但是也保持一些相关的股票风险。使用股指期货的情况

事件驱动策略的每个子策略都专注于某种特定的情形,如危机证券策略利用了危机证券定价的无效性,并购套利策略则寻求并购价差,二者都是非常专业化的投资,需要非常多的专业知识及业内关系才能获得投资的成功。策略的特殊目的决定了股指期货等衍生品在其中发挥的特定功能,如现金并购套利可使用期指以对冲被收购证券价格下跌或收购延迟等风险,危机证券套利则可以利用期指增加流动性和构建多空头寸等。值得注意的是,事件驱动策略只有在特定事件成功时才有利可图,如果套利事件失败(如并购不成功或危机公司破产等)将导致较大损失。

各策略运用股指期货等衍生工具的情况

由于对冲基金在操作上要求高度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它们多为私募性质,从而规避了美国法律对公募基金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众多知名对冲基金(包括JPMo rganAsset Management B ridgewaterAssecIates等)都没有公布年报等关于证券或衍生品投资的信息。由于多数对冲基金都利用了衍生工具的杠杆作用以节省配置资金或放大投资收益,因此我们可以从各个策略杠杆值的统计数据中窥探其利用衍生品的情况。

据CISDM2003年12月的杠杆值统计数据,固定收益套利的杠杆值远远高于其他策略,这是因为该策略往往会使用大量衍生品以放大投资收益,LTCM的案例就是很好的说明。其他策略的杠杆效应则主要通过卖空股票或操作衍生品来实现。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多数对冲基金都在衍生品头寸上损失惨重,全球对冲基金业自此开始了去杠杆化的大潮。BCG的统计表明最大且最成功的对冲基金都趋向于运用最低杠杆率战略,大部分基金都实施零杠杆或把杠杆率控制在2以下。由于全球宏观与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基金与市场的关联度较低,整体风险暴露度也低,此类基金都会在较大程度上使用杠杆,放大收益。

基金策略在国内的应用

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宣告了国内证券市场历经二十年发展却只能单边做多的局面即将终结,“做空机制”的引入使投资者在当面临市场系统性风险时可以采用卖空股票的方式对冲风险,这为对冲基金的个性化策略设计提供了金融工具基础。随着基金专户理财。券商集合理财和信托阳光私募的兴起,对冲基金也有了大展拳脚的空间。接下来将根据前面介绍的各个对冲策略,分析它们在国内的可行性。

国内可实现的对冲基金策略

在前文介绍的诸多对冲基金策略中,目前国内除固定收益套利外都可以实现,但是鉴于证监会对股指期货持仓规模、杠杆比例、日内交易和基金流动性和融资融券等方面的严格规定,这些策略在实施时仍受到诸多限制。(见表)方向性策略的操作

股票多空头策略:股票多空头策略以目前风靡全球的130/30基金为代表,其基本构建方法为基金份额全部投资于看涨的股票组合并使用少量期指增加流动性,同时融入占基金净值30%的证券,将其卖出,用卖空所得的现金建多仓,基金的实际投资组合变为多头130%(100%+30%),空头30%。但由于国内融券卖出的资金不能直接投资,上述操作目前在国内无法实施,可考虑多出30%的多头用股指期货来代替。

假设有一千万的初始资金,可用900万购买预期价格上涨的个股组合,用20万充当卖空股指期货的保证金,假设保证金率为20%,则可建立100万的期指空头头寸,剩余80万可投资于无风险资产以保证组合的流动性。按这样的操作,组合的构成为90%的股票多头和10%的指数空头。

全球宏观策略:目前国内可通过QDll基金的方式实现全球宏观策略,但当前几乎所有的QDII基金都与香港恒生指数或亚太指数挂钩,

这就造成了整个行业产品的单一性和同质化,也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例如华安国际配置基金,一开始就将几乎所有的资金都投资于雷曼兄弟所发行的结构化金融产品(StructuredNotes),以致随着雷曼兄弟宣布破产而不得不停盘至今,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相较于单一股票类指数挂钩模式而言,全球宏观策略需要更多的资源,在投资过程特别是风险管理体系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将资产配置模式从单一股票类指数挂钩改变成全球宏观策略,基金经理们就有充分的空间,用战术型资产配置来表达他们对全球宏观经济的理解和预测,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更为稳健和多样化的投资选择。

管理期货策略:前面提到过管理期货策略可分为多元化操作和专业化操作,目前这两种操作方式在国内都可以使用。投资者既可以在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市场上广泛投资以分散风险,也可以单纯针对股指期货设计日内的高频交易策略等。

侧重做空策略:国外对冲基金在实施该策略时既可做空股票,又有包括股票债券和信用等衍生品可以选择,而国内目前可用于融券卖空的股票受到限制,主要还是通过做空期货来实现,可用于设计反向杠杆ETF。

相对价值套利策略的操作

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和多空头策略一样,股票市场中性策略也既可以利用融券卖空,又可以利用股指期货来实现。如果利用融券进行配对交易,则关键在于多空头股票的选择,还需对)中组合的市场风险、部门风险甚至行业风险。同样由于可融券卖空的股票有限,这种方法可能无法顺利实施。

如果利用股指期货,则可以方便且有效地对冲市场风险,还可以利用股指期货来替代或部分替代某方向的股票头寸,提高交易的便利性准确性和减少交易费用。利用日内期货和现货之间的价差和到期日不同的期货合约价差之间的异常波动,也可以构建无风险的期现套利策略和和低风险跨期套利策略。此外,目前在国外兴起的Alpha基金也可以通过卖空股指期货以实现Beta中性的方法来构建。

可转换套利策略:现在市场上可转债的标的股票能够融券的有中行113001、工行转债(113002)、唐钢125709等。但国内转债溢价的现象较普遍,套利机会极少,具体操作的时候,还应考虑融券成本,转债流动性等因素。目前已发行的250亿中行、400亿工行及计划于年内发行的230亿中石化转债有望加速国内转债市场扩容和提升流动性,如果转债溢价现象得到改善,可转换套利就有了用武之地。

基金的投资策略篇(7)

近年来,证券市场中的惯性与反转现象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所谓惯性现象,是指过去的赢 (输)家组合持续成为赢(输)家组合,而反转现象是指过去的赢 (输)家组合成为未来的输(赢)家组合。惯性交易策略是以股票过去的表现作为买卖判断的基础,即买入近来的强势股,卖出近来的弱势股;而反转策略则卖出近来的强势股,买入近来的弱势股。一般认为,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股票价格对过去或公开的信息发生具有规律性反应。惯性与反转现象的发现,被视为“市场异象”。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这些能给投资者带来超常收益的规律性现象是对传统资本市场理论,特别是“有效市场假说”(emh)的极大挑战,冲击着当代金融理论的基石。从投资实践的角度看,把握资产价格的这些规律性变动,可以给投资者带来超常收益,增加获利空间。关于惯性与反转现象以及相应投资策略的研究,无疑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目前,比较成熟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国外市场发达的交易机制和成熟的投资环境基础之上。本文以中国偏股型封闭式基金和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行为为研究对象,这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因为基金的投资决策是市场发展趋势的方向标;二是从1998年3月中国发行第一支基金至今,证券投资基金资产总规模达5008.2亿元,沪深两市上市的封闭式基金共有54家,开放式基金102家,发行基金单位6551.13亿份,基金资产净值 1050亿元,可见中国基金业取得了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加强对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投资理念,发展壮大投资基金,而且有利于推动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和金融体制的健全完善。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根据中国证监会1999年3月10日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准则第五号 {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指引)》的规定,基金管理人应该在每个季度的公告截至日后15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整的投资组合公告,并经基金托管人复核后予以公告。基金公告的内容包括按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10名股票明细,即股票名称、数量、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本文将上述的前10名股票定义为“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并以其作为研究样本,样本以一个季度为间隔,时间跨度从1999年3月31日至 2006年3月31日。为使样本数目尽可能达到统计检验中大样本数目的经验要求,本文选择了投资组合公告在5年以上的偏股型封闭式基金,共49支;投资组合公告在两年半以上的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共24支,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天软数据库、深圳国泰君安数据库(csmar)和金融界网站(http://),采用matlab和microfit统计软件。

(二)模型定义

本文根据gtm模型,做出如下改进:

首先,gtm模型对惯性反转现象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先对整个市场的股票按照某一标志,如超常收益率进行排序,选择高低两端的股票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并分析这两种组合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超常收益率情况。本文认为,由于资产价格对不同的信息将发生不同的反应,并且不同的资产其价格对同类信息也将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选择了24支开放式基金和49支封闭式基金为研究对象,以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为样本,基于这些股票过去一段时期相对于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进行分组,分别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之所以选择上证综合指数,一是因为其作为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衡量中国证券市场表现的权威统计指标,是一个包括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上证综合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分类指数、债券指数、基金指数等的指数系列;二是因为基金持股的偏好受到行为、心理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较大,以上证综合指数来构筑赢家、输家组合,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科学、统一的分析参照系。

其次,gtm模型并没有区分基金在买卖股票时所采用的交易策略的差异性,比如:投资组合中的某只股票的权重变化为负值,有可能是因为相对于通过持仓调整而将权重维持在当前水平的投资策略而言,投入到该支股票的新资金所占比例较小。然而,本文希望测量的是增加的交易量本身,而不是由价格变动或由新股票进入、退出所引发的权重变化带来的惯性估计值的改变。

如图1(以股票进退投资组合和市值为研究对象)和图2(以股票进退基金投资组合的支数为研究对象)所示,中国基金进出股票相当频繁,持股仍以中短期为主。因此,本文将基金买卖股票的行为分为三类:完全退出、新进去和持仓调整。分别考虑有股票进入或退出时对基金投资组合的影响,并检验未来一段时期超额收益的变化趋势和惯性反转的程度。这样一来,权重变化在有新资金进入(退出)的情况下总是正值(负值),并且,在没有惯性(或反转)交易的零假设下,每一个组成部分的惯性值应趋近于零。

综合以上内容,本文提出用以检测基金投资策略的衡量指标的模型为:

其中,t表示股票j在基金投资组合中出现的次数;n表示基金投资组合中所考察的股票支数,因本文以基金投资组合中前10位的重仓股为研究样本,所以 n的最大取值为10;rj,t-k为股票j在t—k期间的收益率,按照复利方式根据股票的日收益率计算出股票的季度收益率:表示基金投资组合中股票j的权重,pjt表示t季度股票j的季末价格,hjt表明t季度投资组合中股票j的股数。

本文采用复数表示惯性估计值m,其中实部为

用来衡量基金在考察期内所采取的投资策略的综合效果。当rj,t-k>rm,t-k时,即股票i在t—k期的收益率大于同期的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若wj,t>wj,t-1即基金增加股票j的持有市值比例,则m>0,表明基金采取追涨的惯性策略;当rj,t-k<rm,t-k时,若wj,t<wj,t-1,则m>0,表明基金采取了杀跌的惯性策略。表明基金采取了卖高的反转策略;当rj,t-k<rm,t-k时,若wj,t<wj,t-1,则m<0表明基金采取了买低的反转策略。总之,m衡量的是基金在考察期内所采取的投资策略的综合效果,如果m>0,表明基金采取的是追涨杀跌的惯性策略;如果m<0,表明基金采取的是买低卖高的反转策略。虚部数值的变化可将基金交易行为区分为新进入、完全退出和持仓调整三类。imm(i)>0,表明本期增持了股票j;imm(i)<0,表明本期减持了股票j;imm(i)=0,表明本期股票,j退出基金的投资组合;imm(i) =∞,表明新股票i进入该基金的投资组合。1表示对基金投资组合权重变化进行检验的时间跨度,当1等于1时,是对连续季度的投资权重变化进行检验;当1等于2或4时,检验的时间间隔分别为6个月或1年。本文对1分别取1、2、4时的惯性值 m进行检验。k表示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是根据本季度或前k季度的股票价格波动所做的反映。当k=o时,m值反映基金经理基于本季度股票收益率所采取的交易策略;当k=1时,m值衡量的是基金经理根据上一季度股票收益率所采取的交易策略。

三、实证结果分析

grinblatt,titman和wermers (1995)用gtm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时,采用的是t—统计检验,本文考虑到每个季度的估计值不一定独立,采用fama-macbeth方法,对各个季度的横截面数据进行基金持股比例、收益率和m值的统计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实证结果表明,全体股票、新进入股票这两列m值,其均值和中位数,不论是t—检验还是符号检验,都大于零,表明基金投资行为的惯性交易倾向显著。基金在有新进入股票时的m值,无论是均值还是中位数,都远远大于全体股票、退出股票的相应度量值,这表明基金在买入股票时,追涨现象十分显著;在只考虑完全退出股票时,m的均值和中位数都为负,即存在反转交易行为,这表明基金在卖出股票时,高卖的现象十分显著。

表3为基金持仓调整时的 m值,本文将它作为衡量基金投资综合效果的参照。从表3中可见,对于持仓调整策略而言,虽然其惯性估计值的均值和中位数都非常小,但均为正值。例如,对于一个季度(k=1,l=1)的滞后回报,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均值分别为0.2116和0.1974,中位数分别为0.2066和 0.1574。以封闭式基金为例, 0.2116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季度末持有的股票在该季度的回报率仅比上个季度开始时持有股票的相应回报率高0.2个百分点。这和grinblatt,titman和 wermers(1995)0.3个百分点的惯性估计值非常接近。随着滞后期的拉长,均值的估计值上升,而中数却仍然很小。此外,所有m估计值的分布都是偏斜的,中位数比均值小。在持仓调整的情况下,所有m值的滞后平均惯性估计值都为正数,并且在统计上显著,虽然显著值非常小。可见,不论以本季度股票回报率的变动(k=0)还是以上一季度股票回报率(l=1)作为决策依据,基金明显倾向于采取追涨的惯性投资策略。 

从投资的综合效果来看,当 k=0时,m值的均值大多大于 k=1时的均值。可见,绝大部分基金管理人倾向根据本季度股票收益率的变动同向调整持股结构,即采取追涨的惯性投资策略。其中的原因,一是因为中国证券市场属于资金推动型的幼稚市场,当大盘开始启动后,个股存在着较大的上涨惯性;当大盘开始下跌,无论是绩优股、成长股还是垃圾股都同步下跌,基金只有采取趋势投资策略顺势、借势、甚至造势,才能赚取超额利润。二是中国基金业绩评价标准粗糙。目前,对于多种风格、不同风险收益目标的基金,各基金管理公司都采用基金净值对基金绩效进行评价。由于基金经理采用同一股票研究分析平台,又为了获取市场认同,在业绩上不输给同业,不得不采取谋求短期盈利的行为,导致选股和投资决策雷同和基金投资风格趋同。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偏股型证券投资基金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基金是否存在收益的惯性反转现象。实证结果表明:在交易策略上,证券投资基金整体采用惯性交易策略,但倾向于买过去表现好的股票,尤其是收益率高于同期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的股票;不倾向于卖出过去表现差的股票,即采用高买高卖的策略。m值在考虑有新股票进退时,显著大于其他各种情况,这表明基金经理在选择新股进入投资组合时倾向追涨。并且选择股票时偏好收益率高于上证综合指数的股票。m值在考虑股票完全退出的情况下,所有的m值均为负值,说明基金在进行投资组合调整时,都倾向采用完全退出并投资新股的策略。可见在偏股型证券投资基金中,基金投资跟风、同质现象依旧存在。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增加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数量;另一方面也应使基金的投资风格向多元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