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诚信档案

企业诚信档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6 16:26:08

企业诚信档案

企业诚信档案篇(1)

【关键词】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建设;对策

一、引言

诚信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支柱,坚持诚信理念,营造诚信环境,建设诚信体系,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以此为背景,加强社会诚信档案及其管理体系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我国已经建立了至少有12个诚信档案网站,49个省级以上信用网站或相关网站。越来越多的部门、企业、个人已经开始重视诚信(信用)档案建设。

二、社会诚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诚信意识淡薄,普遍存在失信现象

诚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中的诚信缺失现象正逐渐向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蔓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诸多不诚信现象纷纷浮出水面。根据中国诚信网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2年9月,中国诚信网上公布的失信企业一共有3158家,其中山东省多达925家、广东省有522家企业失信。

2.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各部门又各自为政,缺乏信息沟通、交流与共享等原因,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一个公民要查询自己的信用信息,就不得不逐一在税务、金融、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各个单位设立的诚信管理系统中查询,这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由于各个部门的查询系统要求、进入方式、系统检索功能和分区不同,给查询者带来了很大的不变。

3.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位

目前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与诚信有关的主要有《刑法》、《民法通则》、《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担保法》、《票据法》等。上海、深圳等地也先后出台了诚信管理的地方法规,但全国性的,专门性的与诚信管理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存在缺位。相比之下,发达国家此方面的法律法规则比较健全。如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制定与诚信管理相关的法律,迄今为止已有十多部。这些法律主要包括:《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用机会法》、《诚实租借法》等,其中首推《公平信用报告法》。同时,对不同方面、不同环节,美国的法律都有具体的规定,并且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如对于造假,在美国可以最高处罚500万美金,判处10年有期徒刑,而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造假的赔偿却只有两倍。

三、完善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的对策

1.加强诚信建设,打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社会诚信档案的建立,可以使政府、企业和个人积累自己的诚信记录,营造社会整体诚信氛围。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倡导社会诚信,提高公众诚信意识。通过宣传、表彰典型诚信企业,促进企业诚信建设。这样,以政府宣传带动企业诚信建设,以企业诚信建设促进个人诚信发展。

2.建立与完善管理机构及标准,科学整合诚信档案信息资源

首先,我国的诚信档案管理体系建设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根据不同的对象建立专门的诚信档案管理机构。比如,在政府部门和人民银行的引导下,成立独立的第三方商业征信公司,由第三方商业征信公司作为专门的社会诚信档案管理机构,建立社会诚信档案信息数据库,并在各省市成立分公司。政府部门则提供宏观指导及政策法律环境,人民银行负责监管和协调。

其次,应当完善社会诚信档案管理标准。第三方商业征信机构可以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档案局的指导下成立诚信档案标准制定小组,负责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并在各分支机构推广实行。诚信档案工作标准主要应在内容、整理方式已及存储方式等方面作出规定。

再次,应当科学整合社会诚信档案信息资源。积极培养和建设社会诚信档案的信息服务组织,通过电子网络将社会诚信档案信息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并对社会公众开放,形成有效的诚信信息公开和查询平台。

3.重视法制度建设,实现依法管理

首先,应当尽快制定并出台诚信档案法律法规,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诚信档案法制体系。在此方面,英国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英国政府每年都会出台新的法律来规范社会信用行为。

其次,应当重视政府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政府作为整个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参与方,其自身的诚信对公众起着示范和表率作用。政府推动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系统内部的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包括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和失信惩戒等措施;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社会诚信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政府应当制定市场准入、诚信奖惩机制,指导第三方商业征信机构建立社会诚信档案鉴定方法、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等符合市场规律的社会诚信档案体系的管理规则,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建设。

再次,应当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在美国,诚信监督系统(SSN)终生收藏个人诚信信息,每个美国国民或者在美国生活半年以上的人都须拥有一个伴随终生的社会安全号跟踪着这个人的信用记录,不良的信用将让这个人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信用管理的先进经验,由第三方商业征信机构联合人民银行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将个人诚信档案纳入社会诚信档案的管理体系,引导个人增强诚信观念,抵制失信行为。

最后,应当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奖惩机制。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中,失信惩罚机制能够有效地消除大部分失信现象,因此必须特别重视惩罚机制的建立。2012年2月13日,国务院制定并《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该《规划》指出,要建立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对严重违规和失信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将实行行业禁入。这一做法的实施将有力的消除药品企业和个人失信行为,也为我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实施失信惩罚机制提供了范例。可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失信行为进行惩戒和处罚并建立诚信档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成成.我国信用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世界,2010(8).

[2]张跃铭.试论当前我国企业的诚信缺失及其规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2).

企业诚信档案篇(2)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档案失真的现象也普遍出现。企业缺乏内部控制制度、信息不对称、会计自身的局限性是会计信息档案失真的内部原因;社会道德秩序失衡、上市公司制度存在严重缺陷是会计信息档案失真的外部原因。政府诚信、企业诚信、社会诚信、制度建设是防范会计信息档案失真的措施。

会计信息档案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行状况的经济信息。真实的会计信息档案可以如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在过去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以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帮助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帮助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评估和预测未来的资金流动。所胃的会计信息档案失真,简单的说就是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档案严重偏离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现象。因此,真实的会计信息档案对于企业本身,甚至对于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找出会计信息档案失真的原因,研究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当前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造成会扛十信息档案失真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下面列举几个主要方面的原因:

一 会计信息档案失真的原因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我们应该从会计行业所处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和会计行业自身特点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会计信息档案失真的外部原因

1.社会道德秩序失衡

任何经济活动和经济模式里面总是渗透着某种道德文化观念。在逐利原则的驱动下,人们忽视了对道德的修养,出现了见利忘义等行为,侵蚀着会计领地,恶化会计环境,“真账假做,假账真做”,会计信息档案严重失真,会计诚信面临危机。

2.上市公司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①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现象普遍。在股东大会上,其他股东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对大股东形成约束。②董事会、监事会存在缺陷。表现为缺乏必要机制来保障全体董事严格遵守义务,维护股东和其他相关者的利益;董事不履行诚信义务、不勤勉尽责的现象时有发生;独立的非执行董事缺乏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能力与动力;董事长的地位与作用过分突出。③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机构、业务上没有实现真正分开,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不规范,导致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操纵,从而造成控股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其他股东利益。加之我国目前缺乏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而信息量又空前增大,且瞬息万变,这就为市场交易主体的不诚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能。④失信成本低且处罚不妥。导致会计信息档案失真的重要外部原因是直接的利益驱动。虽然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有风险,但会计造假带来的收益却是呈几何级数放大。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业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档案迎合企业负责人,骗取投资人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

(二)会计信息档案失真的内部原因

1.缺乏内部控制制度

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在很大程度上防范错误和舞弊,提高会计信息档案资料的可靠性。而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从总体上看多属于事后控制为主,这必然导致内控成本较高而收效甚微,无法有效防止会计造假事件的发生。

2.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经济活动主体具有不相同的信息,表现为会计信息档案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档案的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会计信息档案的制造者一般是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档案使用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档案制造者提供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这就使得会计信息档案制造者有可能为着自己机会主义的动机和欲望冒着“道德风险”进行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档案。

3.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

由于会计原则或会计标准的选择余地较大,而不同的选择又会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就为会计造假提供了条件,具体表现为:①业绩评价体系中会计指标设计的局限性为会计信息档案失真提供了可能。所谓会计信息档案失真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会计所提供的财务报告及相关的业绩评价指标不真实,虚报了企业实际情况。而我们的业绩评价指标大多数是针对特定目标完成状况的考核与衡量,如过去用的总产值、企业利润,现在用的利润率、企业价值等指标,无一不是侧重于对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考核,而不问产生这种结果的程序或过程是否合理。这种过分强调结果而忽视产生过程的指导思想,诱发了会计造假行为的不断产生。②会计原则为会计信息档案失真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费用,会计信息档案制造者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人,推迟确认费用等。③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了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会计信息档案制造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给会计信息档案使用者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二 会计信息档案失真的防范:实施五项“工程”

(一)建设会计信息档案的“龙头示范工程”:政府诚信

政府诚信,主要指政府在行政过程的诚信,包括政策的权威性、连续性和执行政策的公平、公正、公开性,特别是行政官员的言行一致性和诚心的人格的魅力fzl。就会计师行业来讲,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离不开政府提供的各种法律文件,如果这些不真实,会计师又奈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打造会计诚信信息档案,需要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坚持依法行政,把诚实守信贯穿于一切工作之中。财政部门是会计的主管部门,它是执行国家财经政策及财经法律的组织者,指挥者和监督者,是会计界的龙头。打造会计诚信信息档案无疑首先要建设好这一“龙头示范工程”。①加强行风建设,进一步提高财政部门对自己诚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②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存在的某些不诚信信息档案问题。③严格把握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发放、注册登记和年检制度,定期对批准设立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单位的培训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估。④切实监督检查各个单位会计情况。

(二)建设会计信息档案的“主体工程”:企业诚信

会计信息档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主导会计行为的是单位负责人,会计信息档案的主体应是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个人道德修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单位的整体信息诚信水平。事实证明:绝大多数会计信息档案造假,虽经会计人员之手,但却是长官意志所为。因此,领导要带头开展“讲诚信”。为此,企业及企业负责人在经营理念上,须牢牢坚持诚信信息原则,在经营活动中,加大对单位员工的诚信教育力度。

(三)建设会计信息档案的“环境工程”:社会诚信

从会计信息与社会信息关联性看,构筑社会诚信信息这一“会计工程”最重要的是加强社会各行业人员规则意识的培养。要建立起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诚信信息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全方位、多形式地对会计人员开展持久、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法律意识。会计职业道德即“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具体包括:①正直客观立场;②公正平等意识;③独立自主人格;④会计职业判断与责任能力;⑤廉洁奉公作风。

(四)建设会计信息档案的“防御工程”:制度建设

1.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以提高经营效益和工作效益、防止因混乱而导致经济数据严重失实为目的,用于行政和业务管理方面的方法、措施和程序[3]。为了确保会计信息档案的真实完整,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要贯穿于生产经营与销售的各个环节。如对资产的账实核对,对成本费用的指标控制,对购销业务的监督考核,更是需要通过实施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来保证其数据的真实完整,这不仅仅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事情,它更与企事业的整体管理环境和程序密切相关,与生产、销售、储运等部门密切相关,是一个系统工程。①建立责权控制制度及业务凭据流转规程。建立责权控制制度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使各部门之间既合理分工,相互制约;又协调配合,相互联系。建立业务凭据流转规程就是规定各项经济业务凭据的传递程序。经济业务凭据的传递程序既能体现各部门和人员应负的责任,又能使各部门在凭据的传递中相互监督。有了健全的凭据传递程序,经济业务就能迅速地有条不紊地得到处理。如:材料采购业务要经过申请、批准、采购、验收、人库、付款、入账等手续;产成品销售要经过签订合同、开单、收款(现销)、发货、委托收款(赊销)、人账手续;成本费用的发生要经过申请、批准、付款、签字、报销、人账等手续。这些手续由谁签字、由谁负责,要有明确规定。②建立信息档案系统管理制度。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档案系统,并制定相应的信息档案系统管理制度,将有效地加强对生产、销售、财务各环节的管理,确保企业各环节经济业务的信息和数据真实完整。③建立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制度。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制度就是重大经济业务事项要有科学合理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像巨额投资、大额成本支出、资产处理、资金调度等重大经济业务事项决策,如果存在盲目决策、程序混乱、管理失误的现象,将给国家、单位和社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新修订的会计法对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做到制度化、规范法;在决策和执行程序中,决策人员与执行人员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④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建立成本控制制度不仅能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也是确保成本管理中成本数据真实完整的重要手段。成本控制制度是包括成本决策、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等环节构成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管理不是一项单纯的财务工作,而是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的综合成果。真实完整的产品成本数据应是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事后核算出来的。⑤建立业绩考评分析制度。建立业绩考评分析制度,就是要对企业的人员工资、财产规模、生产进度、成本控制、产品销售等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地考评分析,以便于及时全面地反映生产经营状况,检查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各项经济数据的准确完整,为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企业诚信档案篇(3)

关键词:档案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档案工作属于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有机组成。企业档案工作的主要职责是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合法权益和历史真实面貌,同时也要为企业的正常运转提供信息保障。”[1]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都是企业基础管理的一部分,虽然分属不同的管理范畴,但二者之间既存在区别,又有着不可割裂的内在联系。企业文化建设对档案工作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加强档案工作,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一、档案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客观的原始记录,是通过有意识的创造性劳动,逐步积累和保存下来的,它记录了人类发展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财富,是人类文化传承和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生俱来的文化内涵和特性。“档案属于一种文化现象,因为档案既反映了上层建筑观念形态,又反映了经济基础物质成果中凝聚的精神价值。”[2]企业档案具有文化特性,企业文化又通过企业档案记载的内容体现出来。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必然联系,决定了二者对企业的成长发展起着保障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由表及里,从物质到意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就是文化的建设过程。企业档案和企业文化均产生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一)档案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动力

新的档案记载了企业的新动向,认真研究和挖掘蕴藏在企业档案中的文化思想,积极收集与企业文化建设相关的企业档案,使档案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大显身手,并使档案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档案是企业的文化财富

企业文化的传播与记载依赖于企业档案,没有企业档案,企业文化建设就难于持久和有生命力。企业档案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企业文化现象,档案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依托,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两部分。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一)企业文化建设影响档案的收集范围

企业档案的收集内容和范围,从根本上说是由企业各项工作的需求决定的。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成长、发展历程的真实记载,需要有关企业经营哲学和企业精神文化宣传的记载,而企业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企业文化建设所需的全部资料,它为能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材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

1982年1月1日,中国烟草总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烟草行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通过30年来的档案可以看出,全国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从实行专卖前1981年的7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7500亿元,增长到100倍;上交国家财政从1981年的6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6001亿元,增长到89倍;总资产由形成经济实体后1984年的10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1165亿元,增长到103倍;所有者权益由1984年的3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9315亿元,增长到252倍。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整体竞争实力显著增强,为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维护消费者利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30年来,中国烟草坚持了中式卷烟发展方向,培育了一批具有很强竞争实力的卷烟大品牌。截至2011年,全行业卷烟牌号由过去2000余个调整到 124个,有9 个品牌商业批发销售收入超过 400亿元,其中3 个超过600 亿元、1 个超过1000亿元;5个品牌产销量超过200 万箱,其中3个超过300 万箱。“532 ”品牌发展目标在加快推进,“461 ”品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重点品牌竞争力明显增强,中式卷烟品牌牢牢占据了国内市场。

(二)企业文化建设影响档案的价值和鉴定工作

档案价值,是指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企业档案的价值表现为企业档案客体对企业主体的需求和满足程度。企业档案价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呈现出大小不一的价值体现,对企业经营决策有用的企业档案,其档案价值要大于对企业经营决策没用的档案。企业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通常都制定有适合企业自身的档案价值鉴定标准和办法,以确保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能被长期保存,实现隐性的档案信息价值给企业带来的显性的经济价值。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企业档案信息收集的重点,同时它也影响着企业档案信息价值的鉴定工作。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文件材料不仅可以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查考利用凭证,也可以升华为具备企业特征、能反映企业文化精神理念的依据。企业档案信息中,能反映企业的成长、发展历程、形象宣传、经营哲学和理念等内容的档案信息,都可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素材,因此,在进行企业档案信息

价值鉴定时,这些档案都将和具有重要价值的档案信息被长期保存。在企业档案价值鉴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使企业档案价值表现出多重价值,赋予企业档案更为丰富的价值内涵。

三、加强企业档案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一)完善企业档案工作制度,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建立现代企业档案工作制度,是企业基础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只有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企业档案工作制度,才能使企业档案管理各项内容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企业应当把档案工作制度纳入企业管理的各项制度中,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确保企业档案资源齐全完整、有效利用和权属专有。

企业档案记载了企业的成长、发展历史,记载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记载了企业科学技术的全部内容,贯穿于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真实地反映着企业的历史和现状。它作为真实、准确在记载企业全部发展历程的载体,蕴含着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部分,也理所当然地作为企业全部活动的见证记录在企业档案中。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有效的企业档案工作制度,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档案管理运作框架,研究企业档案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企业档案管理办法,形成完善的企业档案工作制度。同时,企业档案作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的文献资料来源,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素材,即企业档案也必然蕴含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因此,加强企业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作为加强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体现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企业人事档案工作改革,实现以人为本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人事档案作为企业选用人才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是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离不开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支持,与人事档案工作制度的不断完善有着密切关系。企业人事档案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基本的重要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在企业内部最优化地配置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在选聘考察员工的时候,不仅要看他现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还要了解每个员工的全部历史和工作情况。人事档案是个人社会经历和实践活动的全部记载,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个人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和素质等基本内容。健全企业人事档案制度,优化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完善健全人事档案内容制度,适应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时展的要求;结合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体系,对人事档案工作进行评估,形成切合企业实际的人才评价体系;企业人事档案实行社会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

(三)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开发企业诚信文化

企业诚信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经营哲学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文化精神层面的直接体现。企业应该树立“诚信第一,品格第一”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使诚实守信、公平合法的经营理念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企业信用档案,就是指在企业和有关管理机关中形成的,反映企业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时的有关信誉和行为规范状况的原始记录,它可以纸质或其他存储载体的形式出现,具有一定的保存备查价值。不同企业的经营范围不同,因此其信用档案记录的内容也各有不同。但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企业的信誉、诚信记录,具备查考利用的价值。

企业信用档案是企业诚信文化的载体,企业诚信文化则是企业信用档案的表现形式。二者相互依存,构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企业信用档案是建立企业诚信文化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企业诚信文化的建立依赖于管理规范化的企业信用档案。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信用档案凭证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实现程度。因为,我们必须做好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加强企业信用档案的鉴定、开发利用工作,为企业信用档案发挥凭证价值和利用价值创造条件。

(四)建立企业形象系统,实现企业档案的文化价值

企业档案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真实可靠的原始记录。它反映了企业在其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全部活动,蕴含着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囊括了企业丰富的信息资源。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及其行为产生的各种感知、看法、认识、感情的综合印象,是企业以体貌特征等图像形式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企业档案与企业形象宣传,是企业管理文化的不同层面,它们都对企业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企业档案与企业形象宣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档案与企业形象宣传都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档案是企业形象宣传的前提和基础,为开展企业形象宣传提供条件;企业形象宣传内容来源于档案,档案为企业形象宣传提供了具有原始性、权威性与可靠的资料来源;企业形象宣传丰富了档案内容,增加了档案类型,为企业积累了新的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企业诚信档案篇(4)

一、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立的必要性

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是严格市场准入的有效形式,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创新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的需要,是建设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助于维护一个安全、稳定的食品市场。

1. 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诚信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但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很多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导致“诚信缺失”,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破产就是前车之鉴。企业的诚信缺失不仅破坏了自身的企业形象,也损害了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长此以往,消费者就会怀疑商品的质量,进而抑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从而导致商品滞销、市场萎缩,流通环节不畅,甚至破产倒闭。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建立,为市场经济提供了最广泛、最精确以及最有说服力的书面依据,全面、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档案可以成为企业的品牌依据,成为企业顺利开展市场销售的重要保证。也为消费者及时准确的掌握企业质量信用状况提供了可靠依据,对信用档案记录优秀的企业而言,它是有力的宣传工作也是出奇制胜的法宝,是企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而对于那些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而言,则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让他们在档案面前付出代价,输得心服口服,从而增强企业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信用意识。

2. 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工具。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性、不完全性、不可溯源性。在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立之前,大多数消费者不了解企业、商品的信用情况,只能凭借自身认识或广告宣传购买,出了问题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投诉无门。而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建立则能最大程度地消除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性、不完全性。消费者通过查询档案可以获取食品安全信息,企业信用情况、商品流通环节等信息,这既有助于改善消费群体的弱势地位,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为群众参与保障食品安全创造了条件,提高了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还有助于树立消费者的合理消费、理性消费,减少非正规企业的损害行为以及对消费市场造成的全面恐慌,对平衡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有效调节市场失灵有积极作用。

3. 市场经济良性、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古语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成,市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诚信美德历史的文明古国,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一部分人在金钱与利益面前迷失了自己,完全扭曲了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利欲熏心,背离了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先富方针,为了短期的眼前利益,做出了有违诚信的勾当,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建立诚信档案也就是净化市场环境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诚信档案就是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与当事人诚信相关行为的历史记录。企业的失信行为,归根结底是人的失信行为,通过独立于企业的征信机构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将失信企业的行为记录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方式向社会公示,广而告之,让失信者无处藏身,起到有效抑制企业失信行为的作用。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企业起到了约束和警示作用,对消费者起到了提醒和引导作用。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只有唯一的选择――诚信,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够在全社会树立起诚信经营之风,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二、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特点

1. 来源的广泛性。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来源比较广泛,包括工商、税务、海关、贸易、交通、银行、证券、保险、法院、质检、环保等部门或资信中介机构,反映某一食品信用程度的信用信息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而其信用记录又往往产生于多个职能部门甚至同一部门的多个内设机构中。既包括基本特征和基本情况;又包括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流通活动情况。以农产品为例,食品安全信息就包括种子情况、土壤条件、施肥、农药记录、流通质检等过程,不但时间、地区跨度大,而且涉及部门多。

2. 内容的动态性。食品从产地、加工到流通环节会不断有新的信息产生,其信用情况也是变化的, 相应的食品安全信用记录也是不断地增加的。只有不断更新数据,及时将食品安全方面的最新信用记录充实到原有的信用档案中去,才能保证信用档案内容的准确、完整和真实,才能保证信用评价的全面、真实,也才具有现实价值和意义。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动态性是它有别于其它档案而独具的特性。

3. 信息的可查询性。收集与保管档案的目的是为了为大众服务,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是社会信用信息的重要资源,是对食品企业状况、食品安全状况的客观评价,向社会公开并为社会服务是食品安全档案管理的必然选择,因此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信息必须是可以查询的,不能束之高阁。国家质检部门或者相关部门应该考虑通过某个接口,查询到关于某一食品安全或食品企业信用状况的相关信息,达到方便、迅捷、便民的目的。

4. 价值的社会效益性。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具有较高的信息开发价值和社会效益,它既可以为政府及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实施有效监管提供参考依据和工作的指导意见,也能为包括其他企业在内的所有社会公众服务。例如通过向社会公开食品安全的信用信息,特别是开放预警性公告,可以提高质监行政管理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权威性,也有利于建立公平、竞争、有序的信用环境。同时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建立也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维护,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构建策略

1. 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立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 78 条规定:“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监督检查记录经监督检查人员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签字后归档”。该法第79条规定:“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根据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记录,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增加监督检查频次”。 这是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档案化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

2. 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制度。食品安全信息要转化为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发挥其实用性价值就必须注意收集、整理、归档等程序及制度的建立。以收集环节为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企业填报的信用基础信息,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资信情况、企业良好信用记录、企业不良信用记录、企业产品信用信息;二是地方食品监管部门报送的有关食品安全工作信息,以及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情况;三是社会信用信息,包括行业协会的评价、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信息、消费者投诉情况等。[1]因此在收集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之时要做到及时全面采集、及时更新,才能体现出信用档案资料的客观性和权威性。整理时将收集的原始信息进行梳理归类,并与已登记注册的资料进行甄别对照,剔除不必要的水分,力求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广泛性和准确性。

3. 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信息记录。要确保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完整与准确,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及时记录每一环节的信息资料势在必行。首先是对进厂的原辅料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如产地、生产者、生长过程记录等。其次对原材料二次加工的过程及出厂质量控制体系进行记录。再次要建立完备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信息记录。例如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HACCP认证和QS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认证等方面资料。还有就是对食品流通过程进行记录。从食品企业原料进厂到生产加工,到成品运输,再到办事处暂存及办事处分销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信息记录。

4. 建立健全法律惩罚机制。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民身体健康和市场经济良性发展,而健全的惩罚机制是保证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价值实现的有力武器。据悉,目前,内蒙古已建立起违法食品企业“黑名单”制度。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查处一批食品生产违法案件,共有40家企业被责令停产整顿并列入“黑名单”,并全部公开曝光。建立档案不是目的,目的应是对损害食品安全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制裁和限制,以免危害公众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应该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对有不良信用记录、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生产经营者,除依法严惩、责令整改外,还要给予警示,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定期向社会公示;对拒不整改、整改不到位或再次违法违规的生产经营者,原发证部门可依法吊销许可证。

5.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档案意识。公众对食品安全信息的获得,渠道比较狭窄,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可以利用档案制作一些宣传片,宣传、传播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与知识。从而提高人们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健康知识以及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应通过电视、网络、广播、公告等媒体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信息,鼓励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发现的问题,建立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征信制度等,增强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信息的透明度,鼓励群众进行监督,提高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

6. 构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网络。将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电子化是网络时代的必然要求,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电子数据库,搭建全国性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平台,提供数字化的食品安全信息,以网络化的方式实现食品安全的全方位立体式监控,是保证食品安全档案顺利实现其价值的有效途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网站,网站上主要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食品安全现状、食品生产企业状况等信息。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应具有“网上咨询、网上受理、网上查办、网上调度指挥、网上应急处置、网上信息”等基本功能。[2]用户可以从网站上阅读所需的档案信息,并且根据需要下载所需的内容。网站上可以设立留言版,与公众交流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信息,方便社会力量的参与和监督。

本文是2012年锦州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廉红艳. 从食品安全法的实施 谈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黑龙江档案2010(3).

企业诚信档案篇(5)

关键词:建设行政相对人 诚信档案 操作与实施

近年来,建筑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其中诚信缺失的问题尤为突出。

建筑市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参与建设项目的任何主体都是构成建筑市场的一部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信行为,都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农民工的工资拖欠,从而引发民工和包工头之间的直接矛盾和冲突,甚至会产生很严重的恶性循环;一些建筑主体受利益驱动,缺乏自我约束,有的建设单位搞虚假招标、签订“阴阳合同”,建设行政相对人的失信行为也许能得到一时的利益,但从长远看,失信会使其信誉大大降低,人为造成经济纠纷增多,动摇其与社会之间的信用基础,最终导致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崩溃,严重影响了建设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诚信建设势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建立建设行政相对人诚信档案对于提高建设管理效能,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行政相对人诚信档案的主要内容

建设行政相对人是指在建设领域内从事各类有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建设行政相对人诚信档案,是指建设行政相对人在从事有关建设行为的档案资料。其档案的内容涉及立项审批、资质等级、承揽范围、合同订立、施工许可等多项原始信息。

我们借鉴一些有益的经验,建立一种开放式的诚信档案。建设行政相对人诚信档案可视为相对人的从事建筑活动的通行证,以个人或单位项目为单位,应包括名称、资质等级、执业证书号、涉及的具体行为等等一系列详细的记录。

二、建设行政相对人诚信档案的操作

1、首先成立相关部门,确定有执法职能的相关部门负责建设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记录的登记和管理工作,明确一名主管领导为部门负责人,明确档案收集整理及系统操作人员,配备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列出诚信档案记录范围,及时填写建设行政相对人诚信行为记录工作联系表。

2、制定和建设行政相对诚信档案权限目录。依法收集对建设行政相对人诚信行为认定的有关依据。专人负责管理诚信档案,及时收集、整理、补充和更新诚信档案信息,以保证诚信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建设行政相对人诚信档案的管理

1、建立健全信息采集、行为记录、数据传输、系统维护、行为证明、舆论宣传等各项工作机制,保证诚信体系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加强监督管理,定期对违法行为记录的登记、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档案随时产生,随时更改,存贮在计算机磁盘或光盘中。因此,它对计算机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归档,必须以磁盘或光盘的形式移交,归档范围也不能只是“办理完毕,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还应包括该文件的读取软件甚至操作系统。对纸质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分类、编号、装订后,进行打印目录,分门别类,妥善保管。采用“保管期限―年度―单位”三级分类方法。将归档文件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类,对每一类再按年度分类,每个年度按企业单位分类。

2、建立诚信档案数字化管理,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建筑市场的诚信行为,可以建立诚信记录数据库,然后再将不同的建筑市场、实施主体所建立的数据库进行连网,从而建立诚信数字档案,同时将各建筑主体的其他信息实行信息集成化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极大的提高建筑市场的运行效率。

四、建设行政相对人诚信档案的实施

1、制定统一的诚信标准体系。该体系要包括统一的信息收集、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并由此得出可利用的评价结果,建立这样的标准体系有利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诚信管理。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诚信档案作用切实落到实处。要充分认识建立诚信档案的重要性。诚信教育是深化建设行政相对人素质教育,加强建筑市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工程质量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要明确责任,统筹规划,协调配合。做好诚信档案的组织管理工作。

3、建立信用激励机制。有关部门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应当注意奖励守信行为,惩罚背信行为,鼓励企业和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制定一套诚信评价、诚信监督和诚信奖励制度,使监督和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市场准入、资质管理及招标投标过程中,建设系统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委托机构在开展业务工作之前,首先查阅建设行政相对人诚信档案,从事建设行业的企业和个人如果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不仅仅受到行政的处罚,其违法违规行为还将记入“建设行政相对诚信档案记录系统”,列入建设行业联网的“黑名单”,对以后参加工程项目竞标和资质升级等行为都将受到影响。

4、建立诚信信息制度。记录有关诚信的正面行为和负面行为,定期对建筑市场中的相关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加强诚信教育。加大监管力度,建设主管部门要定期联合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对建筑市场中各方主体进行信用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建设行政相对人一律上黑名单,并督促其及时改正失信行为(对其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另组成行政处罚案卷)。其信用信息各相关单位可以资源共享,并在以后工作中对这些主体予以重点监控。

总之,诚信档案是社会诚信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建设领域相对人的诚信教育,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时代风尚,是一个社会成熟和进步的标志。通过建立建设行政相对人诚信体系,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焦青,从高考考生电子档案谈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兰台世界,2006(3)

[2] 谭磊,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推动高校诚信教育,云梦学刊,2006(4)

企业诚信档案篇(6)

1 高校诚信档案的现状

1.1 诚信档案的观念比较淡薄,失信现象比较严重。“诚信”是社会发展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基础,由于缺乏诚信意识和道德素质,已经从太多方面暴露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即诚信缺失、信用低下。

1.2 缺乏与诚信档案有关的法律法规。全国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指出:“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信用档案,使有不良记录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其宗旨是要求加强社会信用建设,逐步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2 高校诚信档案的内容

2.1 高校教师诚信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教师个人的基本资料;②教师个人诚实守信承诺;③获奖情况;④不良信用记录(不良行为基本事实、处理结果及审核情况)等。

2.2 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应包括以下五项内容:①学生诚信承诺书;②学生个人基本情况信息表;③学习诚信评价,主要记载着学生入学以来参加各种学习、考试、借阅等活动中相关情况的诚信评价;④经济诚信评价,主要记载着学生入学以来缴费注册、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费、医疗保险等情况的诚信评价,包括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⑤社会实践诚信评价(主要记载学生入学以来参加的社区活动、学业实践活动)等。

3 建立高校诚信档案管理的思路、方法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高校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整体水平,取决于高校师生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推进教育信用体制建设,提升师生诚信道德品质是时代赋予的主题。因此,高校档案部门有资质、潜力和义务,利用建立的“诚信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整合,为教育事业发展需求提供服务。

3.1 注重诚信档案价值鉴定工作。高校诚信档案价值鉴定不同于其他类型档案价值鉴定工作。高校诚信档案价值鉴定,直接关系到师生个人的信誉问题,是项严肃认真的工作。对高校诚信档案的鉴定,要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认真的工作作风。

3.1.1 应遵守档案的原始性、凭证性、广泛性和现实性进行鉴定。以事实为准绳,根据事实判定其留存还是销毁。

3.1.2 诚信档案材料的形成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如,教师、学生个人在某一特定时期的不良记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痛改前非,且能保持长期的良好信用记录,组织人事部门可根据情况删除其不良信用记录,随时添加新的信息。

3.1.3 制定严密的鉴定工作流程。规定由校长负责制下的层层签字制度。

3.1.4 严格遵循高校诚信档案的鉴定程序。判断其材料的真实范围,确定是否留存。

3.2 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完善诚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我国诚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已经起步,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银行、金融系统在探索诚信档案的建立、管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不少的信用网站,如,中国企业信息网等,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将诚信档案向有关机构和人员提供。建立内容全面、方便快捷、查阅简单,“诚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企业诚信档案篇(7)

一、信用档案是构建信用体系的核心内容

在推进市场化进程中,信用意识的淡漠、信用体系的脆弱,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信用危机的产生,这就提高了经济运行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诚信,必须构建一个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而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信用记录体系,为企业和个人建立“信用档案”,使诚实守信者受到社会的信任和尊重,不讲信用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建好用好信用档案对于丰富信用体系的信息内容、强化信用体系的功能、维护信用体系的信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信用档案的建立与信息共享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二、信用档案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目前,我国正在加强市场秩序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工商、司法、税务、技监等部门正在抓紧制定和完善各项市场规则并加强执法力度;银行、保险以及中介机构等部门正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化规则,提供良好的征信服务。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可以帮助工商部门提高管理效能,协助银行规避信贷等经济活动中的风险。从企业和个人自身角度看,建立科学的信用档案是解决企业和个人信用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能让信用体现其应有价值,能让企业和个人更加珍惜信用。同时,可以向社会提供信用档案信息,使“讲道德、守诚信”的企业和个人得到社会的赞赏并获得回报;也使不讲道德、不讲信用的企业和个人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惩罚,从而推动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道德风尚,为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三、信用档案为规范经济秩序提供有效服务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从根本上讲是信用经济,信用档案是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经济通行证”。思想家老子说:“信不足,安有他信。”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信用已经成为每个企业和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信用的失缺将使经济运行的摩擦力加大,以致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都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信用体系的建立与监督和惩罚机制密不可分,不同的信用主体有不同的评价、监控方法。政府部门运作如何,可以由服务对象加以评价,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对其执政水平的重要考核指标,对企业和个人则要建立一套信用档案和惩罚体系,让守信者与失信者接受不同的“待遇”和生存空间。美国对职业经理人都建有档案,有劣迹者将不会被其它企业录用。让失信者“失信一次,刻骨铭心”。没有信用档案这个“经济通行证”,无论哪家企业都将寸步难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