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化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化学探究的主要步骤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9 16:21:04

化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化学探究的主要步骤篇(1)

摘要:笔者结合中职学生现状和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特点,进行了“主体活动探究式”的教学尝试。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自主意识、课堂表现等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中职成本会计中开展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 :主体活动探究式;成本会计;平行结转分步法

成本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也是现代企业会计工作中一定用到的知识内容,它的专业性比较强,学习起来也不容易,因此,现代成本会计教学就要注重其教学方法和策略。笔者在教学中运用“主体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本文以成本会计教学为例,探讨和分析“主体活动探究式”教学法的涵义及其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用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主体活动探究式”的涵义

“主体活动探究式”是在探究式教学理论基础上,结合中职成本会计课程特点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主体在教师所创设的探究式教学环境下,通过阅读、观察、操作、信息搜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而获得知识、发展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与意识的过程,是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主体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途径,以主体性、活动性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全面和主动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指导者,要不断地引导、启发学生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从教材、从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老师要善于设疑,步步启发,谆谆善诱。这里需要老师极大的耐心,也许学生的思维及反应很慢,但是老师千万不能急,否则又变成“灌输———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多提问题,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多多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和新的见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达到了教学效果。

二、“主体活动探究式”在成本会计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及应用

(一)创设情境,提出课题

这是一堂课的引子。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通过创设真实情景,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其目的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出课题。在成本会计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用语言描述情境,用图片演示情境,还可以用多媒体技术综合各种素材再现情境。

例如在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教学时,可利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常见的儿童摇摇车创设情境。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纺织厂生产流程图,同时展示儿童摇摇车图片及简易生产流程图,演示“连续式生产”与“装配式生产”情境,提出问题:儿童摇摇车的生产特点和纺织厂的生产特点有何区别?如何计算一辆儿童摇摇车的成本?

通过对比及观察,学生既回顾了逐步结转分步法,又发现了儿童摇摇车属于装配式加工,各步骤半成品成本没有反映的意义,故可采用不同于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方法,引出本次课题———平行结转分步法。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大量大批多步骤装配式生产)转化为直观形象的情境(儿童摇摇车的生产),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又提出任务引发学生求知欲和挑战欲,激发起学习的内在动机。

(二)启发引导,假设质疑

这是一堂课的铺垫。这一教学环节是在教师引导和启发下,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假设方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放手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使其思维得到自由发挥,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展示。教师把发现的问题、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围绕探究目标进行观察、试探、验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思维和操作中产生灵感,体验“发现”的乐趣。

例如在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教学中,一辆儿童摇摇车的成本如何计算?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真正理解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各步骤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的计算公式。学生观察摇摇车的构造及生产过程,教师可作如下启发:一辆摇摇车的成本等于一个车身的成本加上六个轮子的成本和一个把手的成本,那么十辆、二十辆、甚至一百辆儿童摇摇车呢? 学生从一辆摇摇车成本的计算出发,进一步探究多辆摇摇车成本计算的规律,从特殊到一般,主动建构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意义,理解其作用。

(三)激励探索,发现规律

这是一堂课的高潮。解决问题的假设方案提出后,就要去检验它;用翔实的材料、严密的推理、直观的实验去支持或推翻它。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设想。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促进学生探究。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要给予暗示。

例如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中,学生经过讨论,自主探究,最终发现不管产成品有多少辆摇摇车,各个步骤应该计入产成品的成本的份额是等于产成品的产量乘于单位产成品耗用该步骤半成品的数量,再乘于该步骤单位半成品的单位成本。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各步骤完工产品费用实际是各步骤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那么各步骤在产品费用是什么?布置任务:给出三个步骤狭义在产品的数量、半成品库半成品数量及最终产成品数量,请确定各步骤的在产品数量?学生通过阅读广义在产品的涵义,观察儿童摇摇车的生产流程图,尝试确定第一步骤广义在产品数量,容易想到第一步骤的狭义在产品,想不到第一步骤入库的半成品,也想不到已转入第二步骤装配的在产品,更想不到已转入第三步骤装配中的在产品。这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其各步骤广义在产品的意义。

(四)归纳总结,应用迁移

这是一堂课的结尾。大胆假设和严谨的验证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提高,用专业术语、图表等形式加以系统化、简明化、概念化。要总结出规律,促使学生获得知识,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要精心设计练习,巩固知识促进迁移;还要引发深层思考,引出新的问题,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例如,在平行结转分步法教学中,学生建构了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广义产成品及广义在产品的意义后,教师鼓励学生归纳各步骤广义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的计算公式,从而理解约当产量法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中应用的计算原理,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接着,教师分别设置出一个半成品入库和半成品不入库的装配式多步骤的案例,要求学生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及在产品成本,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完成知识的应用迁移,进一步让学生巩固了本次学习的内容;最后通过老师点拨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引出新问题,为下节定额比例法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中的应用学习做好准备。

三、“主体活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教师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条件和根本性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自由度越大,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就越高。“探究式”的精华所在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们总会太急于追求发现其中的规律,也就是结果,给予学生太多的引导,而忽略了学生探究过程的主体性。这样一来学生减少了发现过程的新奇感、快乐感,也就让“探究式”教学模式失去了它本身的精华。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放手,大胆的让学生去实践探究。当学生们的探究欲被引导出来后,教师就已经不必更多的引导,他们也会本能、自主的去寻找答案了。

(二)把握好激励原则

引导而不强迫,师生关系才能融洽亲切;激励而不压抑,学生才会感到轻松愉快。对学生激励性评价,要具有真情实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之乐,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一句温和的鼓励和指正,一个亲切的微笑和手势,都能使学生变得勇敢、自信。

(三)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探究式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授受式学习也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在能激发学生思维和学习动力上具有独到之处;而接受性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理解,其效率之高是其他学习方法无法比拟的。而且有些知识内容,由于各种原因,难以设计成探究式学习活动去获取;或者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挑战性,只有少数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马红波“. 主体活动探究式”用于《企业财务会计》教学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4(03).

[2]马艳红.浅析探究式教学法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探索[J].时代金融,2011,(10).

[3]伍小玲.浅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01).

(作者单位:广东省增城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启事

化学探究的主要步骤篇(2)

本课以研究有机物一般步骤和方法的应用为主线,经历了五个环节。而这些环节的推进是按照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即应用定量分析及质谱图确定分子式———应用红外光谱图、核磁共振氢谱确定可能结构———实验探究,确定结构式———利用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学习有机物。这样以未知物为研究对象的设计,能让学生自然地遵循化学科学研究的步骤方法,以科学家的姿态,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的模块学习目标,也为后继学习有机合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实现了教材编者在选修5开篇《认识有机化合物》阐明的旨意,使科学方法的学习有的放矢,不流于形式,不空洞说教。

二、自然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理科教学中较难达成的课程目标。本课的第三个亮点正是较好地达成这一目标。这得益于本课伊始的情境创设,即选取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工作人员穿的T恤可降解的视频资料,产生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让学生从中提炼了高质量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合成类似这样的环保材料呢?怎么合成?”显然,能有这样强烈的愿望,达成“认识到有机化合物在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这一目标,围绕这一情感需求,全课的学习活动逐步展开,直至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借助网络学习聚乳酸的性质用途,结合第二个视频资料“我国聚乳酸材料应用”,学生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从容地升华为运用所学改善、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三、驱动性的问题设计是推动探究教学的灵魂

本课从实验式、分子式的确定到结构式的确定,从化学性质的验证到用途的网上查询,各环节都是按照探究教学必经的步骤展开的,探究的形式包括了讨论探究和实验探究。课上学生主动参与、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善于质疑、勇于发表个人见解、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即使从参与时间、参与人数两个指标来考量,参与度也是很高的。比如课堂伊始,教师结合视频资料提出本课的主要问题“:上海世博会德国馆工作人员的T恤有何神奇之处?它的材料是什么?如何研究未知有机物?一般方法与步骤如何?”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直指未知有机物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应用,为学生的探究定下了方法引领的基调。

化学探究的主要步骤篇(3)

关键词:自主探究;生物教学;备课

检测生物组织的糖类和蛋白质是《分子与细胞》分册中一个重要的学生活动,该实验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整体实验操作难度不高,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以往生物实验课教学侧重于实验的知识功能,实验多为验证性的实验,先由老师详细讲授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然后学生“按方抓药”完成实验,并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符合新课标的“倡导探究性”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明确提出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有效地、自主、科学地进行学习。在课例研究和改进过程中,我们也就紧紧围绕如何引导学生更好进行自主探究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我按照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动手实验和展示讨论的基本思路进行了第一稿的教学设计。为了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在课前预习中围绕实验整体操作布置了3道思考题:(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什么?(2)生活中哪些食物中含有还原性糖、淀粉和蛋白质,如何对实验材料进行处理?(3)在实验操作中哪些实验步骤值得你注意?思考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能理解实验材料的选择问题,以及对沸水浴的使用和双缩脲试剂添加顺序等操作引起注意,从而完成实验的预习。在课堂讨论环节,将课本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对三种实验材料的检测就不再局限于每种只检测一次,这样仅梨汁一种样液的检测就包含三个小实验:梨汁中有没有还原性糖,有没有蛋白质,有没有淀粉。为了引导学生用探究性的思路进行实验,又将实验步骤用探究性实验方法设计好后以填空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实验分组和实验中的注意步骤也一并提示出来。实验结果以表格的形式要求学生填写,方便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在和备课组教师的讨论中,就有老师提出意见。将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并通过相互讨论完成实验,能够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意图,又能落实高中阶段对于探究性实验设计的要求。但是为了能让学生在限定的40分钟时间内把实验顺利完成,就把实验设计思路用填空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其实是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尤其在分组上的提示等于暗示了本实验的设计思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不能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学活动是一项具有高度“情境特定性”的活动,可用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来概括,必须因人、因事、因地、因时而制宜。教师更应尊重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多样化。换言之,实验课的重心不能只放在结果上,应更关注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方法的过程,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于是我对教学原有的实验设计过程进行了更改,删除了填空式的实验步骤,并对预习思考题进行简化。

第一节课上,由我引课后,学生回答预习的思考题。然后学生以2人为一组,针对预习时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讨论,并动手做实验。在这个环节中,为了实验的开放性,老师不加以任何的限制,让学生自己做,并请2组学生上台演示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结果学生出现的问题有:实验步骤讨论阶段“有些小组根本不知道如何做这个实验”“不能正确区分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不同,不能正确分组”“实验原理不清,设计步骤错误或者只能按照课本依样画葫芦”。在实验实施阶段,绝大多数学生“添加的试剂量随意,各试管不一”“加了试剂之后的试管相互混淆了,不知道原来加的是什么材料”。在实验结果展示阶段,上台发言的同学“不能完整描述今天他所作的实验分组理由和实验结果分析”。

课后,备课组进行了讨论,我对自己的课不满意而且困惑:这堂课学生学得比较被动,课堂讨论也不活跃。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很多学生兴趣不高,预习作业中的实验设计基本没有做。那有什么办法能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起来并自主进行探究?如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落实实验操作的规范呢?

经过备课组老师讨论,我对教学设计进行第二次修改,尤其注意如何引导学生有序开展探究性实验的细节。首先删除了复杂的课前预习,而采用在黑板布置2个简明的问题:(1)阅读课本及实验册,简述实验原理。(2)尝试设计实验步骤,并能用画图法表示。然后调整了实验室的座位,由原来的2人一组改为4~5人一组,既能够增加实验讨论的方案种类,又能够提升学生相互交流探究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规范实验操作,如试剂的量和实验操作顺序,在晚自修布置预习要求时,向学生简要介绍了利用标签进行注释操作的方法。这样既能防止学生对试剂使用的错误,又方便在结果展示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述。

化学探究的主要步骤篇(4)

关键词:案例分析;图片材料激活;比较法;原因探究法;透过现象看本质

一、导入新课

师:看到这一张张发黄的旧照片,过去的人物,逝去的风情迎面而来。那个时候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呢?古今衣食住行有何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们的社会生活。

二、师生互动

1.近代社会中国人的服饰变化及原因

步骤一:观察、比较近代服饰的变化。师:近代社会中国人的服饰发生了哪些变化?呈现何特点?生:中国人原来的服饰主要是长袍马褂和旧式的旗装,后来出现了西装、中山装和旗袍。生:近代服饰体现了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的特点。

步骤二:分析服饰特点以及变化的社会意义。师:清代旗装和民国时期的旗袍各有什么特点?生:清代旗装宽松肥大,民国旗袍美观舒适。师:反映了中国妇女的精神面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生:清代旗装有着繁复的等级规定,反映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民国旗袍是比较普遍的女装,体现了平民化的特征;生:清朝旗装体现了女子在封建伦理道德下拘谨、保守的精神面貌;民国旗袍体现了当时女子摆脱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步骤三:探究原因。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生:因为西方文明的影响;辛亥革命封建君主专制。

2.近代中国人的饮食变化及原因

步骤一:初步认知近代饮食现状以及向勇的特定人群。师:我们再来看看近代中国人饮食发生了什么变化?生:由中国传统菜肴到出现西餐,蛋糕、咖啡等。师:这些美味的西餐19世纪中后期在什么地方什么样的中国人才可以享受到?生:主要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中的有钱人才可能享受到。

步骤二:分析特点、探究原因。师:这体现了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什么特点?地区的不平衡性。师:为什么近代农村的社会习俗变化较小呢?根本原因是什么?生:因为小农经济的封闭和落后。

设计意图:特殊群体是分析习俗变化的一个特殊切口,通过比较,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地域的不平衡性”的特点就一目了然。

3.近代中国建筑变化以及时代背景

步骤一:介绍建筑变化。师:(多媒体呈现幻灯片)谁来介绍近代中国建筑的变化?图片略。生:由传统的四合院到出现西式的洋楼和中西合璧的楼房。

步骤二:四合院的特点、成因。师:这是一个普通的四合院,如果把一个四合院扩大很多,布置奢侈,那就是一座皇宫,中国的皇宫也是一座庞大而壮丽的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的典型建筑。那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四合院”具有哪些特点?造成这一建筑风格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分别是什么?生:封闭性强,外观规矩,中线对称;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生:政治基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基础:小农经济。

步骤三:概括近代建筑的总特点并分析产生背景。师:中国近代建筑从总体上看呈现出哪些特征?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背景?生:近代中国建筑呈现出新旧并存、土洋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反映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除了了解近代建筑变化特点,更重要的历史价值是分析其产生背景,而为了避免空洞分析,这里采用特殊案例分析法,增强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4.近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师: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近代中国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生:近代中国出现了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近代交通工具。

5.探究社会习俗变化之因

步骤一:材料分析

“……第二天便动手剪辫子,听说邻村的航船七斤便着了道儿,弄得不像人样子了……”――摘自《阿Q正传》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中国褒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之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也。”

――康有为

三、课堂总结

师:社会生活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等共同构成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社会生活的变迁还是一种文明,它深刻地镌刻在一代代人的记忆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特点,而且还学会了比较阅读图片,盘活历史旧知,掌握了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其本质以及由果索因的能力。

四、教学后记

本课涉及的一般知识学生通过看、听、想都能自主掌握,所以教学设计力求凸显两条主线:一是中国近现代的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特点是什么?二是通过比较历史现象,归纳历史变化,探究背后的因素。

化学探究的主要步骤篇(5)

1.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避免传统教学方式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分组实验教学模式的协调。

这需要教师进行实验目的的讲授,再进行实验仪器、实验原理等的讲说,最后再进行实验步骤及其注意情况的讲解。在日常实验实践中,很多学生仅仅是死套模式进行实验,难以进行其实验积极性及其主动性的激发,很多学生都是抱着一种应付了事的心态去实验,而不是其实验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化学实验方法制定中,那些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其思维开拓发展的实验,称之为探究性的实验。其具体实验可以放在知识教学前。比如,在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的含量分析实验,这种实验是一种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在亲身实验过程中,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保证其积极的探究,进行其测量方法的得出,解决其仪器问题,设备误差等问题,积极地训练学生进行仪器类的实验,保证学生对其基本原理及其基本使用方法的深入了解,保证其能够利用这些仪器进行有效的测量实验。

2.实验题在化学试卷中的分数比例是比较大的,如果学生不能掌握良好的实验理论知识,是很难得到高分的,这就又凸显了高中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及其分组实验,积极做好相关的实验训练工作,保证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其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这就离不开自主式探究实验的教学,解决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问题,解决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想学的问题,更好地深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提升日常教学效益。为了满足上述实验工作的需要,需要进行预习、实验、实验报告等三个步骤的协调。在实验的开始,首先要保证学生具备基础的实验基础英语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预习工作的开展,从而保证其积极做好实验报告,保证其积极进行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需要在试管内进行,我们可以进行模拟实验,用箭头表示每一步的实验步骤。让学生做好相关的阅读思考、讨论及其笔写工作,保证其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的形象化、具体化,避免其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

3.在具体实验中,学生需要进行规范化的操作,积极做好相关的现场观察工作,保证对实验现象的积极记录。

进行实验室的规章的严格遵守,保证实验过程的秩序良好性,充分重视实验课的学习。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药品的积极节约,保证其仪器的爱惜,要保证仪器的整体清洁性,更要保证自身及其周边同学的安全性。实验做完之后,就需要学生写好相关的实验报告,这需要学生明确到几个实验步骤,落实好实验的目的分析,进行实验原理的分析,进行实验用品的分析,进行其现象及其原因的积极解释,进行相关实验理论数据信息及其结果的处理,积极做好相关的实验讨论工作,更有利于其进行基础知识的加深及其巩固,保证其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强调学生在实验时自主探究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因为弱化了学生具体知识点的落实,就会削弱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让探究的过程和双基的落实和谐进行,在探究的过程中落实双基,以扎实的双基指导探究的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标中三维目标的要求。

二、结语

化学探究的主要步骤篇(6)

一、精讲步骤,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实践

我觉得,高中生是具备一定的自我探究能力的,在一些操作过程中,教师只要先简单说一下过程,告诉学生哪个软件可以实现,怎么打开一些应用的窗口,接下来把制作的过程和步骤交给学生去完成,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可以互相借鉴,做到自主探究,举一反三,从实现自主探究创新的目的,往往学生会给教师不少的惊喜。例如,在高一的编程信息加工一节,编程的讲授,如果将编程的各种算法、步骤,各种语言使用的规则一步步讲到位,再去上机实践,深奥难懂,效果很差。所以,我尝试少讲步骤的方法。先简单介绍了算法,什么是程序等,然后就给了学生一段小程序,让学生用VB实现两个数相加的界面和程序。我没有详细讲步骤,只给了学生一个完好的界面,然后简单介绍了VB可以做到这个效果的几个窗口,程序语句写在电子屏上,学生有点难以置信的同时,半信半疑动手做。很快,有一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做出了效果,点击“计算”按钮可以自动算出结果了。做出的学生很自豪,其他学生特别羡慕,纷纷询问,接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实现了计算效果。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学生都觉得编程就这样自己一步步做出来了,没那么神秘和艰涩,动手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接着我就抛出稍难一点的程序设计,要是计算圆周长呢?计算圆面积呢?1加到100呢?学生动手修改以后,发现刚才的没有变量的简单程序语句已经不适用了,于是纷纷询问我该写什么语句能实现。我很欣喜,因为学生触摸到了核心,知道了不同的执行结果在于执行不同的编程语句。于是我就趁机引导他们,探索变量,三种语句结构的应用,几节课下来,学生已经能像模像样地编写出一段能真正运行的VB语句了,更有极少数学生能举一反三,自己研究怎么编程打印图形,实现字体颜色变换,人机交互等,给我不少惊喜。学生很自豪地觉得自己成了“小小编程高手”。

二、精讲功能,放手学生自主扩展探究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打造高效课堂必须观念先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个素养其实体现在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各方面。我觉得,每节课得到的实践结果,只是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某块学习内容提炼的一小点。而整个信息技术的学习,是由无数个小点联系组合起来的。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每节课学的小点,自主探究未知的领域。比如,在教使用Lash时,先对窗口各部分名称大致介绍,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画时,我就放手让学生亲自在画图区画一画,去发现它们的用法、作用。但是到这里还只是Flash学习的开始,因为Flash的最大功能是实现动画效果。我设计只先讲两个小球相遇再分开的运动动画效果,精炼地讲Flash运动起来需要用到的几个基本功能。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实现,小球变成正方形再变成三角形的形状变化,这里有些新的功能,需要学生在第一个例子的基础上自己去探索发现。第三个例子就是三个不同的形状先变成文字,再旋转缩放,这里又有几个功能是前面两个例子都没用到的,这样教会学生,在学习探索过程中,不断发现运用新的功能,不断拓展自己的探究空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的基础教育课程。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操作性、综合性、创造性、人文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我觉得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法,才能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韩杨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

化学探究的主要步骤篇(7)

(一)教材分析

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前一节学生已经根据椭圆的几何条件建立起椭圆的标准方程,因而本节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来研究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这种根据曲线的方程去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的研究(思想)方法,学生还没有深刻的领悟,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研究过程,形成研究体验,领会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为后继学习双曲线及抛物线时学生的自主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教学的基本设想及研究问题

基本设想:从学生的现实出发,通过适当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究,理解并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领会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

研究问题:(1)基于学生现实,设计有价值的启发性问题,能否成功地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2)对课前预设实践性检验,为今后处理预设与生成问题积累经验.

二、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研究过程,理解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及离心率.(2)会利用椭圆的几何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引导学生领会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的解析几何思想.

教学重点: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出问题

步骤一:复习提问.

问1:椭圆是怎么定义的?

问2:根据条件|MF1|+|MF2|=2a(2a>2c),我们求出了椭圆的标准方程,有几种形式?

(旨在激活学生有关椭圆的知识经验)

步骤二:明确研究问题.

引1:我们根据几何条件求椭圆标准方程的目的是什么?(提示:解析几何中我们研究的是哪两类问题?)

引2:我们已经根据椭圆的几何条件建立起椭圆的标准方程,下一步的任务是什么?

揭题: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引3:椭圆有两种形式的标准方程,我们是否需要一一加以研究呢?

(回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形成研究问题)

(二)引导探究

问题:请同学观察椭圆,你能发现椭圆有何性质吗?(若学生有反映,则按照学生的思路进行;若没有反映再由教师引导进入对称性的教学)

模块一:对称性.

步骤一:引导学生感知、欣赏椭圆的对称美.

引1: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椭圆,你发现椭圆的图形有何美妙之处?(美不美?)

引2:那它关于什么对称呢?

步骤二:启发学生从椭圆的标准方程理性地认识其对称美.

引1:我们从图像观察到椭圆的对称美.能否换个角度通过它的方程来观察椭圆的对称美呢?(引导学生观察图像)比如我们怎样通过方程说明椭圆是关于x轴对称呢?

(若学生不能做出回答)则提问:如果在椭圆上任取一点(x,y)那么它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什么?这个点在不在椭圆上呢?(追问)如何说明这个点在椭圆上?

引2:如何说明椭圆关于y轴对称呢?如何说明椭圆关于原点对称呢?

若前面学生未认识到椭圆关于原点对称,可提问:椭圆既关于x轴对称,也关于y轴对称,那么椭圆也关于什么对称?

得出结论:椭圆具有对称性,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简称为椭圆的中心.

(教学椭圆关于x轴对称时以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其余以学生为主)

步骤三:总结并迁移研究椭圆对称性的方法.

引:刚才是如何判断椭圆的对称性?这种方法能否运用到一般的曲线中去呢?如果能,请研究下列方程所表示的曲线:(1)x2=4y;(2)x2+2xy+y=0的对称性.

步骤四:引导学生利用椭圆对称性画椭圆.

引:我们借助于椭圆方程研究了椭圆的对称性,那么知道了椭圆的对称性有什么好处呢?利用椭圆的对称性可以干什么呢?(运用手势在椭圆图形上比画提示学生)

步骤五:引导学生对椭圆对称性的研究过程进行小结.

(旨在加强体验,突出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模块二:顶点.

步骤一:引导学生发现椭圆的顶点.

引:在研究椭圆对称时,它的曲线上有没有比较突出的对称的点?如果有,是哪些点?你能指出来吗?

步骤二:启发学生利用方程求顶点坐标.

引:那么它们的坐标是多少呢?怎么求的?

步骤三:引导学生定义椭圆顶点、长轴、短轴.

步骤四: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真、善、美的统一.

引1:三个参数a,b,c都有了各自的几何意义,它们是?

引2:椭圆方程中的b是怎么来的?

引3:三个参数a,b,c它们之间有何关系?在椭圆的图形上有反映吗?

步骤五: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步骤六:引导学生对椭圆的顶点的研究过程进行小结.

(意在强化解析几何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模块三:范围.

步骤一:引导学生感知椭圆的范围.

引1:椭圆有这样四个顶点,这四个点的位置有何特殊?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吗?

引2:你能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吗?

步骤二:启发学生理性地推导椭圆的范围.

引:那我们能否也通过椭圆方程对其加以验证呢?

步骤三:引导学生利用椭圆的范围作椭圆的草图.

根据范围,画出下列椭圆的草图:

(1)x216+y24=1;

(2)x216+y29=1.

步骤四:引导学生对椭圆范围的研究过程进行小结.

(再次强调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

模块四:离心率.

步骤一:引导学生感知椭圆存在扁圆程度不一.

引:请大家观察下列各图中的两个椭圆,它们有什么区别?

步骤二:引导学生寻求描述椭圆扁圆程度的量――离心率.

引导学生对3个图进行研究:影响这两个椭圆扁圆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来描述它们的扁圆程度呢?

启发学生:椭圆中一共有三个参数,共六个比值,选择哪一个来表示椭圆的扁圆程度呢?

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借助于直观手段,确定e=ca.

步骤三:运用椭圆的离心率比较其扁圆程度.

试比较下列椭圆的(1)y24+x2=1;(2)x2+3y2=1的扁圆程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