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29 14:45:01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篇(1)

关键词: 矿产预测; 区域化探异常; 异常识别; 异常评价

区域化探勘查,作为一种区域性的矿产预测与勘查方式,最早兴起于五十年代初期,直至八十年代,区域化探勘查已经成为矿产预测、矿产取样、数据分析的重要依据。目前,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的表现尤为明显。为缓解能源紧张问题,扩充能源储备,我国积极推进矿产普查和矿产预测工作,尽最大的努力发现可能存在的矿点和化探异常区域,对找矿远景进行合理性的评价,测定矿产资源总量,为找矿、开矿等工作提供基本的信息支持。矿产预测中遇到化探异常情况,需进行化探异常识别和评价方能确定找矿远景的具体数据。化探异常识别和评价作为是矿产预测中的重要工作,必须做好相关的研究工作,为矿产预测提供基本的勘查数据。

1. 矿产预测目的和区域化探异常识别、评价的作用

1.1 矿产预测目的

矿产预测,是在研究和认识矿产成矿规律基础上,利用地质理论和一些技术方法,如遥感技术、物化探技术等,找到潜在的矿产资源或矿点,对它的质、量做出合理评价,推测它的开发与利用价值。可以看出,矿产预测目的主要是找到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或矿点,合理确定找矿远景,缩小矿产勘查目标区域,提高找矿的预见性,减少找矿的风险性,确保找矿成效。

1.2 区域化探异常识别与评价的作用

区域化探是针对找矿异常的一种专项技术,可以为找矿异常提供有力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区域化探利用相关的技术方法圈定地质矿藏的化学异常范围,将异常化学特征与无矿背景区进行对比,确定异常区域成矿类型,建立化探找矿异常模式,为矿产预测提供需要的勘查数据。建立化探找矿异常模式是识别与评价区域化探异常的重要步骤,是达到矿产预测目的主要手段。工作人员建立化探找矿异常模式时,以区域化探异常识别与评价为基础,从这一点看区域化探异常识别与评价在矿产预测中有着重要作用,是实现矿产预测的关键。其中,化探异常识别是化探异常评价的基础,其根本工作是从背景场中找出异常场。

2. 区域化探异常的识别与评价

2.1 区域化探异常识别

2.1.1 衬值异常

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按照一定的计算原则对衬值处理进行处理,可以识别出低缓异常。目前,衬值处理所采用的计算方法是比较多的,但所有方法的计算原理基本一致。以子区中位数相应衬值滤波法为例,计算原理是:将地球化学背景视作为一个不断起伏变化的曲面,用窗口代替子区,其中通过大窗口模拟地球化学背景的起伏变化曲面,小窗口做具备噪音之用。大窗口与小窗口的平均值的比值就是衬值,可借助此衬值识别低缓异常。

对低缓异常有效识别情况下,从标型元素组合中挑选出能代表异常区矿床的具体标型元素组合,根据衬值异常绘制元素组合图和综合异常图。其中,综合性异常图不仅用于低缓异常识别,还能为矿产预测和定量评价提供可靠的勘察数据。

2.1.2 比值异常

在区域化探异常识别过程中,利用不同的特征指示元素建立元素对比值,或利用元素组合建立元素组合对比值,根据对比值区分成矿元素之间的主次关系,以及不同矿化类型的差异,达到识别化探异常的目的。

如,九瑞矿田有武山矿山、城门山矿床、丰山洞矿床、曾家垅矿床等,成矿元素主要有Cu、Mo。其中,武山矿山的成矿元素Cu、Mo之间的比值约为5.8,Cu的矿化程度远远高于Mo的矿化程度。城门山矿床、丰山洞矿床的成矿元素Cu、Mo之间的比值虽然低于5.8,但是成矿元素组合一致,表示武山矿山与城门山矿床、丰山洞矿床的矿化类型是相同的。反观曾家垅矿床的成矿元素是W、Sn、Cu、Mo等,与前三个矿床的成矿条件、成矿元素不相同,表示曾家垅矿床是不同于前三个矿化类型的矿床。

2.2 区域化探异常评价

2.2.1 评价原则

化探异常评价以化探异常识别为条件,根据化探异常识别结果对化探异常进行相关的分析与评价,合理确定找矿前景,为接下来的找矿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为保证化探异常评价合理,其评价工作应当遵守以下原则:第一,深度挖掘地球化学数据中的全部成矿信息,特别是隐藏信息,强调成矿条件与地球化学数据之间的关联性;第二,遵循原生异常和次生异常之间的继承性。

2.2.2 指标参数

(1)规格化面金属量

从以往工作实践和经验看,异常规模是异常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一般通过面金属量衡量。但是根据地球化学勘查术语和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符号中的相关内容,可以知道面金属量与异常规模的术语是不同的。化探异常规模是化探异常面积、化探异常强度的综合表征,符号为Ad。但是,面金属量不属于异常范围内的概念,且它们的计算方法也有很大区别,所以不能单纯地用面金属量衡量化探异常规模,需采用一定的数据变换法,才能用规格化的面金属量衡量化探异常规划。

数据变换法主要有均匀化、标准化、极差化三种方法。其中,均匀化数据变换法常被应用,可以采用中位数、背景值等方式进行变换。规格化异常规模进行计算时,一定要列清楚公式,明确标记各符号代表的参数含义,以免出现计算失误,影响正确的化探异常规模计算。

(2)相似系数

事实上,化探异常评价是一个求异过程,不仅要根据区域化探勘查数据进行定性分析评价,确定异常类型,还要统计成矿元素、划分组合元素、进行关联性分析,对化探异常进行定量评价,方能确定成矿规模。地球化学相似系数是表示“观测样本”和“标准样本”之间的矿化信息相似度的一个参数。当地球化学相似系数较大时,“观测样本”和“标准样本”之间的矿化信息相似度^高,反之较低。所以,通过分析评价地球化学相似系数可以比较准确的确定矿化类型。

地球化学相似系数计算方式:首先,将典型矿床所在的空间位置设置成一个“标准样本”,准确描述其矿化信息;然后,通过距离公式计算“观测样本”与“标准样本”之间的距离值;之后,利用数据变换法使之换成[0,1]区间内的数值,这一数值就是地球化学相似系数。得到地球化学相似系数后,利用它绘制地球化学图,作为化探异常评价的基本资料。

(3)剥蚀系数

矿体产出状态对找矿方法制定和矿产预测成效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进行化探异常评价时,一定要对矿体的实际剥蚀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判别,以便确定成矿情况。然后,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找矿方法,降低找矿工作的风险性。

进行剥蚀程度判别时,应当以原生晕的原生异常分带理论为基础。当矿床剥蚀程度达到一定数值后,其次生异常特征将表现出原生异常相应特征的组合元素,之所以这样主要因为次生异常与原生异常之间存在一定的继承性。所以,勘查矿床次生异常特征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矿床的原生异常特征,能比较清楚的判别矿床剥蚀程度。如果矿床剥落程度较浅,表示矿头晕在地表占优势;如果矿床剥落程度为中等,表示矿体晕异常强,且面积较大;如矿床剥落程度为深剥蚀,表示矿尾晕异常强。剥蚀程度通过剥蚀系数表示,一般通过原生异常特征元素组合的比值求得。

3. 结论

综上所述,区域化探异常识别与评价是矿产预测中的主要环节,是提高矿产预测成效的关键。为达到矿产预测目的,必须合理地运用区域化探技术,准确地从地球背景场找出异常场,并对异常场进行识别和评价,确定矿化类型、成矿元素及条件,预测成矿规模和成矿质量,为日后的开矿设计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降低找矿风险,使测矿、找矿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龚鹏, 马振东. 矿产预测中区域化探异常的识别和评价[J]. 地球科学, 2013(S1):113-125.

[2] 龚鹏, 马振东. 矿产预测中区域化探异常的识别和评价[J]. 地球科学, 2013(S1):113-125.

[3] 刘桂阁, 李艳秋, 常春郊,等. 区域化探数据处理的综合异常法研究[J]. 黄金科学技术, 2012, 20(4):67-70.

[4] 潘德群, 赵九峰. 探讨综合物化探技术在区域化探异常查证工作中的作用[J]. 企业技术开发, 2015, 34(31):70-71.

[5] 韩启迪, 王功文, 陈守余,等. 基于Gocad件的区域化探异常三维模拟分析――以云南个旧东部矿区为例[J]. 矿床地质, 2014(s1):795-796.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篇(2)

关键词:“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差异;中原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057-03

引言

2012年8月,国家发改委在郑州启动了《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并明确指出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中原经济区规划》的核心和主线,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走具有中原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中原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为全国同类地区创造经验。相关学者也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但主要局限在定性研究[1-7],个别定量研究也局限在一个省[8],整个中原经济区范围内的三化协调发展定量研究的文献还未见发表。本文拟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以地级市为研究单元,以2011年中原经济区各地级市统计年鉴为基础,试图就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差异问题进行定量研究,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促进“三化”协调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一、协调与“三化”协调发展测度

(一)协调与“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协调为实现系统总体演进的目标,各子系统或各元素之间一种良性的相互关联,是系统之间或系统内要素之间配合得当、和谐一致,良性循环的关系,是多个系统或要素保持健康发展的保证[9,10]。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三个具有高度复杂性、不确定性、多层次性的开放系统,三个系统存在多重关联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关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既有积极的正面影响,又有消极的负面影响。

(二)“三化”协调发展测度

“三化”协调发展可以通过计算“三化”协调发展协调度加以测度。协调度是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体现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协调度可分为发展协调度和对比协调度两种,前者用于度量一个城市或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各子系统的协调状况;后者则度量同一发展阶段或同一时期不同城市或区域之间各子系统的协调状况[1]。由协调内涵可知,协调度是一个时间概念,表现为某一状态的值[11]。“三化”协调发展协调度作为度量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大系统间状况好坏的定量指标,反映出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范围内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程度。参照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协调度模型的研究成果,本文用下述公式测度“三化”协调发展协调度:

式中,C表示“三化”协调发展协调度,I表示新型工业化综合发展指数,U代表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指数,A表示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不难证明,C理论值介于-1.732和1.732之间。当I+U+A>0,则C>0,表明“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较高,C值越大表明“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越高;当I+U+A

二、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采集

利用“三化”协调发展协调度公式对“三化”协调发展进行测度,首先要先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未将泰安市东平县、淮南市凤台县列入研究范围,依据2011年河南、安徽、山东、山西、河北五省统计年鉴及30地市统计年鉴,注重指标的科学性、全面性、可比性,力求综合反映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构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表1)。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原经济区“三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利用SPSS19.0软件,分别对中原经济区各地市级行政单元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要素成分特征值大于1及累积贡献率达到80%的原则,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变量信息的前提下,考虑因子的合理解释性问题,各提取4个主成分,分别命名为工业化规模、工业化效率、工业化程度、工业化投入因子,综合实力、人居环境、基础市政、交通出行因子,基础条件、经济水平、电气化水平、机械化水平因子。

以各因子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分别构建新型工业化综合得分函数、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函数、农业现代化综合得分函数。即:

式中,Ix、Ux、Ax分别代表第x个城市的新型工业化综合指数得分、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得分、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得分,系数为各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30个地市“三化”综合发展指数(见表2)。

协调发展协调度系数

三、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差异分析

由表2可知,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差异明显,根据三化”协调发展协调度系数的大小,结合各地市的实际情况,将中原经济区30个地市划分为六种类型:协调型、基本协调型、濒临失调型、初级失调型、中级失调型、严重失调型(图1)。

图1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差异示意图

(一)协调型

包括洛阳、郑州、蚌埠、许昌、聊城5市,协调度系数均在1.50以上。其中洛阳的“三化”协调性最好,协调度系数达到了1.7232,郑州“三化”综合指数均排在第一位,可见郑州在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地位,协调度系数排在第二位,也说明郑州“三化”协调性也处于较高发展阶段的协调。比较而言,蚌埠、许昌、聊城的协调度系数也比较高,但是“三化”综合指数却有不同的特征:蚌埠、许昌的新型工业化指数与农业现代化指数排名较为靠前,而新型城镇化指数排名较为靠后,表明新型城镇化进程落后于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聊城的“三化”综合指数系数均较低,表明聊城“三化”协调属于较低阶段的协调。

(二)基本协调型

包括邯郸和新乡2市,协调度系数分别为1.3873和1.2102。邯郸“三化”综合指数排名均比较靠前,但由于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过高,导致“三化”协调性稍差,刚好与许昌、蚌埠相反,表现为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落后于新型城镇化进程。新乡新型城镇化指数与农业现代化指数均排在第十位,而新型工业化指数仅排在第十六位,新型工业化进程落后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从各因子得分情况看,影响新乡新型工业化综合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化效率因子和工业化投入因子得分较低,均排名第二十位。

(三)濒临失调型

只有一个城市,即焦作,协调度系数大于0但小于1,为0.6600,“三化”濒临失调。焦作是一个依靠煤炭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有较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工业化规模因子得分排在第五位,但是由于以能耗高、污染重、科技含量低的铝电、化工等重工业为主,所以导致工业化效率因子得分、工业化程度因子得分、工业化投入因子得分均较为靠后,分别排在第二十四、二十七、二十二位,导致新型工业化综合指数仅仅排在第十八位。同时,由于基础条件因子与电气化水平因子得分较低,导致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排名较为靠后。

(四)初级失调型

包括三门峡、晋城、南阳、平顶山、淮北、济源、开封、长治、菏泽、信阳、亳州、驻马店、周口、宿州,协调度系数介于0与-1之间,主要分为以下两类: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落后于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有三门峡、晋城、平顶山、淮北、济源、长治;新型城镇化晋城落后于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晋城的,有南阳、开封、菏泽、信阳、亳州、驻马店、周口、宿州。由此可见,初级失调型地市“三化”的主要矛盾体现在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协调。

(五)中级失调型

包括漯河、安阳、邢台、运城4市,协调度系数介于-1与-1.30之间。其中除漯河新型城镇化进程与农业现代化进程落后于新型工业化进程外,其他三个地市均属于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落后于新型城镇化进程。其中尤为特别的是运城,新型工业化指数与农业现代化指数排名均为30个地市倒数第一,其中工业化规模因子、工业化效率因子、农业经济水平因子、农业电气化水平因子全部为倒数第一。

(六)严重失调型

包括阜阳、商丘、鹤壁、濮阳4市,协调度系数均小于-1.30,且“三化”综合指数均小于0,表明“三化”综合发展指数均不及30个地市的平均水平,“三化”严重失调。阜阳的新型城镇化指数排名30个地市倒数第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严重落后于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商丘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分别排名第26和23位,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落后于农业现代化进程;鹤壁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指数分别排名第24和26位,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落后于新型城镇化进程;濮阳“三化”综合指数均排名后20位,协调度系数排名倒数第一。

四、结论与讨论

1.“三化”协调发展协调度是一个相对概念,“三化”协调发展协调性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相同的协调度所反映的信息并不一定相同,必须结合新型工业化系统、新型城镇化系统、农业现代化系统的实际状况作出判断。

2.“三化”协调发展协调度系数是根据结合新型工业化综合指数、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计算出来的一个无量纲数值,就某一地区来说,该系数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有在多地区的对比中才能体现出定量评价的实际价值。

3.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协调性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中原经济区的中部的几个城市,即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例如郑州、洛阳“三化”协调发展协调度系数较高,而中原经济区的城市“三化”协调发展协调度系数普遍较低,呈现出内高外低的态势。

4.所构建的中原经济区“三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由于资料的可获得性而放弃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同时只对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作了静态评价,不同时间序列的动态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君.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J].开放导报,2012,(2):98-101.

[2]薛白站.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2):89-91.

[3]蔡世忠.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6):1-4.

[4]闫雷.中原经济区农区三化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1,(27):139-140.

[5]宋伟.中部地区县域经济“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11,(5):58-62.

[6]喻新安,刘道兴,谷建全.在实践中探索区域科学发展之路——河南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认识与思考[J].中州学刊,2012,(3):1-9.

[7]关黎丽.河南“三化”关系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中国商界,2010,(9):192-193.

[8]杨迅周,黄剑波,邹涛.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2011,(12):1524-1527.

[9]杨士弘.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J].地理科学,1994,14(2):136-142.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篇(3)

从之前福建的铜酸水渗漏事故,云南曲靖的铬渣污染事故,蓬莱的海底漏油事件到今年山西长治的苯胺泄露事件,上海的黄浦江废油运输船只泄露事件和死猪漂流事件,北方大范围雾霾事件。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系列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触目惊心的后果以及十分惨痛的代价,因此,如何做好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成为目前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金山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门户沿杭州湾地域,区内有数条省际高速,便利的地理优势造就了现在特殊的产业格局。化工作为金山区主要产业定位,境内有已具规模的上海石化和上海化学工业区、上海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等重要化工产业园区,毗邻宁波北仑港、浙江独山港等石油化工集中区。特殊的产业特征和区位特色,造成环境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机率更高,预防性环境安全保障和风险控制的环境安全管理工作。

通过对数年来各种环境污染事故的分析,结合金山区环境安全监管中的问题,我们发现从污染的源头隐患开始识别、分析和预防,并构建区域特色的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对环境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更为重要。下面以金山区的环境安全管理为案例,从基本环境风险识别入手进行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初步构建工作探讨。

1 金山区主要环境安全问题的初步识别

根据金山区的区位特征、产业结构和环境特点等实际情况,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对存在的主要环境(含生态)安全风险和隐患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环境安全问题。

1.1 化工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含生产、储存、运输)

化工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行业特征,无论在其生产、物料储存和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发生风险事故,对环境造成安全危害。从金山区地域范围来讲,西南和东南分别有上海石化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石化”)和上海化学工业区(以下简称“上海化工区”)两大化工基地,这是对金山区环境安全最大的威胁和隐患。根据有关资料,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已建和在建生产工程五十余个、装置几百套;上海化工区已建和在建生产项目三十余个,生产装置一百余套。全区共有化工类企业包括各类生产、使用和处置危险化学品企业200多家,其中主要集中在以精细化工为产业导向的金山第二工业区(已建和在建化工类企业40余家)。这些企业存在非正常工况下可能导致物料泄漏扩散污染地表水、空气,以及发生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因处置不当引发环境污染风险事故。

1.2 饮用水源地安全

根据上海市和金山区统一规划,截止2013年,金山区已经关闭所有分散式饮用水取水口,统一从位于黄浦江断面的集中饮用水源地取水。2013年“1.10事件”和黄浦江大量死猪事件对金山区全区73.24万人饮用水安全造成严重冲击后,揭示了突发的环境污染风险已经成为现有环境安全的重要威胁。而这些突发事件背后又是海事运输和农业养殖等环境监管所无法触及的监管范围,也给我们的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监管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1.3 交通运输环境安全

金山区境内公路纵横密布,总里程达775公里,公路密度网达到1.32公里/平方公里;区内河网密布,大都是通航河道,长度达到247公里(包括区水源保护区的紫石泾与张泾河)。由于金山区化工的产业定位,化工产品和物料的运输、装卸使得这些交通运输通道在运行时,会成为风险事故发生的场所,而且一旦对重要环境敏感目标(如水源地、农业生产场所、居民住宅等)造成污染影响,后果将十分严重。

2 金山区环境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历年来,金山区在环境安全管理及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的防范、应急等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但是从全面构建和谐金山、建设上海国际化工城的整体要求和金山区存在的环境安全问题来看,还有不少差距和不足,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2.1 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

实施应急计划是需要具备一个完善的协调机制的问题。金山区内化工片区多且较为集中,在管理体制上各成一体,分别有各自的应急预案,没有形成统一的沟通协调机制,当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会发生相互影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和损失。采取任何污染应对措施,都应有法律保障为前提,防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不是某个部门独立可以实施的,它需要协调区域内各部门的力量,从而把污染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2.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对能力不健全

各级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应急计划的实施是由各级的反应人员来完成的,尤其应急反应指挥人员的综合素质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应急反应的效果,金山区应对环境事故能力,在制度上还应有相应的执行标准,在人员和监测配备配置上需要进一步加强。

2.3 对潜在的环境安全问题重视不够

尽管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但所发生的污染事故大都与管理不当和预防措施缺乏有关。通常从事故发生到污染物进入环境有一段时间间隔如果能够建立有效的预防计划和措施就有可能防止污染物进入环境。金山区区域跨度广,化工企业众多,潜在的环境风险高,突发性环境事故极易发生,目前还重视不够,对于区域风险源监控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研究。

2.4 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重大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的巨大费用来源,主要由主管机关来垫付,而对于一个大型污染案件的索赔审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就给相关部门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压力,甚至可以使企业运营困难。如果在某一区域连续出现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则会由于资金问题大打折扣。

3 构建金山区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探讨

根据对金山区环境安全问题的初步识别,分别提出针对性的控制和监管对策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金山区的环境安全监管体系 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图1 金山区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基本框架结构

3.1 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

根据金山区环境安全问题的各种情况,分别进行科学的分析甄别,对这些问题隐患的控制、预警、应急、监测和善后等各方面加以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的规划,制定相应的环境安全管理规范性文件(规划或规定);同时,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组织制度、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责任制、问责制及考核制度,以保障各项管理措施得到贯彻落实。

3.2 预防优先于应急,坚持源头控制

对于环境安全问题,必须充分重视预防措施,坚持源头控制,掌握好环境安全管理的主动性。根据环境安全管理规划或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区可能存在的各类生态环境安全问题、风险和隐患进行全面彻底地排查,尽快及时地发现问题,落实针对性的防治对策措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3 做好环境安全防控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的石化、化工行业的防护控制距离标准调整环境敏感目标与上海石化、上海化工区以及金山第二工业区等化工类企业的距离,如没有标准则应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同时还应充分考虑风险事故发生时的扩散影响问题,尽快搬迁控制区内的现有居民住宅,建立绿化隔离带。应按照新项目严格控制,现状逐步改善优化的原则,从空间布局上主动预防化工行业环境安全隐患。

3.4 完善应急响应处置系统

按照国家的各种规定,针对金山区存在的环境安全风险事故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置(响应)预案或计划,务必做到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同时,按照应急预案或计划的要求,分别进行不同层面,不同范围、不同类别的演练和演习(包括定期或不定期),在演练中锻炼、考验并提高应急的能力和水平。

3.5 健全预警监测系统

为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将突发环境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预警监测能力建设的健全和提高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金山区环保局2006年引进开发了VOC在线监测车辆,开展本区域环境应急监测和巡查执法;从2011年起,针对金山区金山卫化工集中区环境污染问题,开展了对金山第二工业区环境质量监测的整治评估。为了准确预警和及时响应环境突发事件,弄清区域VOCs排放特点,建立区域环境空气VOC污染因子排放清单,开展相关化工企业的重点监管,区环保局投入约八百万在金山第二工业区边界建立了两个空气自动在线监测站,并联网上海石化边界的VOC自动监测站形成了金山区第一个化工集中区域敏感地段的监控子网络,专门针对化工区的污染排放日常监测、污染物排放溯源和环境污染的预处置。

3.6 加强环境安全宣传教育

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设置环境警示教育专栏,及时报导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面向社会、基层和青少年,做好环境保护知识的基础性教育和岗位培训,制作突发性环境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的教学片,传授“事故预防、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知识。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有奖举报、环境诚信等机制。保障新闻舆论对环境问题的监督权,以及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公众广泛参与、自觉投身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真正做到全民参与的“大环保”。

3.7 加强区域联动联防

从2012年的几次事件可以看出,环境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各个相关部门和单位联手起来,形成合力,才能把管理工作做好。金山区内化工片区多,企业集中,因此,要彻底解决金山区域内的化工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安全问题,在环境管理上必须相互沟通,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实现区域安全管理、预警、监控和应急等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实现区域环境风险控制管理的有效联动。同时,必须建立一整套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制度,长抓不懈,并且在工作中针对存在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不断研究,不断改善,使得整个管理体系充满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王金南,吴舜泽,曹东等. 环境安全管理评估与预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

[2] 付保荣,惠秀娟. 生态环境安全与管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

[3] 吴舜泽. 国家环境安全评估报告[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8.

[4] 张 勇. 环境安全论[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6.

[5] 王忠伟. 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是国家环境安全的需要[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4.

[6] 雷 鸣.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贯彻实施与环境污染应急措施实用手册[M]. 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 2006.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篇(4)

关键词:大别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收稿日期:2011-05-23

作者简介:汤柔馨(1992―),女,湖北宜昌人,湖北省黄冈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地理专业大学生。

通讯作者:江 砥(1968―),女,湖北浠水人,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的教学及研究工作。.cn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6-0081-04

1 大别山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大别山旅游区是我国一个重要而独特的经济区域,整个大别山山脉被数10座全国性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环抱,它是我国中东部地区最大的一块绿地。脆弱的生态条件和“两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试验区的地位决定了可持续发展应成为大别山旅游业长期追求的目标,而经济落后、文化教育事业的不发达又决定了该区域的发展应打破常规,实现跨越式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2个最基本的方面,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是前提也是基础,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并以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可持续性是关键,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时空分布的有限性,决定了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式。发展大别山旅游业主要包含:要发展旅游业;要利用旅游业来带动大别山区的全面发展;要创造促进大别山旅游业发展。

1.1 发挥大别山区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

大别山横跨鄂豫皖,涉及3省6地市39县市区,其山雄水秀壑幽,被誉为“中原第一峰”,同时它也是一座红色的山、英雄的山,而且文化底蕴也极其深厚,人文优势独特。大别山可谓名山俊俏、名人辈出、名寺闻名、名泉珍贵、名产丰饶,是一座令人称奇的旅游资源富矿,蕴藏着巨大的竞争优势。

1.2 增强旅游经济的辐射作用,扩大旅游经济的覆盖面

(1)增强大别山旅游业的外部经济效应。旅游业在从分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应尽可能为该区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提供机会,为当地工农业产品打开销路。当然,其他产业部门本身也应适时加以调整以搭上旅游经济的“便车”。

(2)大别山旅游业的发展在促进大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应考虑适当调整扩大其服务范围,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在中部崛起这一大的发展环境下,应服务于中部地区旅游业。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大别山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机遇,大别山也应适时予以回报。

1.3 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大别山旅游业发展

要创造促进该区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政府应主要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来考量。一方面,应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使大别山旅游业发展有章可循。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利用企业的主体地位,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以吸引各大企业前来投资开发;另一方面,应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优化同行”的方针,参考国家环境资源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当地政府应积极为本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立法,坚决抵制和制裁各种破坏该区生态环境的行为,做好大别山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工作,促进大别山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 大别山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2.1 打造国际旅游品牌

大别山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以及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将这一些列资源进行包装形成各主要资源品牌,经过包装后的红色旅游资源应具有广泛的普适性,突出强调其革命精神的震撼力,生动而不失严肃,轻松而不失崇高,使革命文化更能深入人心;生态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形成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局面;民俗文化资源以一种人民群众喜文乐见的形式广泛传播,成为流行新风尚,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得到发扬;佛教文化得到弘扬,禅理精髓思想得到广泛的国内、国际认可;以东坡文化为首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传承,东坡文化成为黄冈市毫无争议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城市名片,同样也是大别山旅游区的精品名片之一。

此外,从市场定位的阶段目标来看,在该旅游区旅游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以大别山区所在的3省为主要客源地,当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以锁定3省所联系的几大经济区域为市场目标,例如,从湖北省的武汉经济圈向南到长江经济圈直至华南经济圈、向西到成渝经济圈,从河南省向北到环渤海经济圈,从安徽省向东到长三角经济圈以及沿海经济带。最后形成整体竞争力,打开国际市场。

2.2 形成可持续发展循环系统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最终目的,见图1。以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大别山区经济发展逐步走上这样的发展轨道。通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民脱贫致富,地区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大增加,旅游业成为该区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图1 可持续发展循环系统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大别山贫困区的人民脱贫致富,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并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地方政府以及当地人民有更多的资金和更大的热情投身于环境保护工作,各级政府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而生态环境的优化则会进一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人民增收,进而进入“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发展轨道,生态产业发展与经济建设融为一体,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区域统筹发展新目标。

当经济和生态效益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社会效益开始显现。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工作得到不断的完善,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催生了当地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的形成,也会对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优化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优化生态环境的同时对当地人文旅游资源的深度开采和挖掘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同时,以旅游业为发展龙头该区经济社会生态事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对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将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2.3 大别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布局

按旅游资源的性质来分,可以分为红色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保健养生旅游资源。3省6市,6个发展极:黄冈、孝感、随州、信阳、六安、安庆,在共享大别山品牌的基础上,各自拓展区域市场 。

以黄冈为例,按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以黄州为中心,以麻城、英山、黄梅为次一级中心,撑起黄冈大别山区旅游业“弓”形发展格局。黄州为“箭尾”,英山为“箭头”,直指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以及海外市场,凸显其巨大的客源市场及发展潜力。

其中,黄州是黄冈市所在地,是鄂东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同时黄州是东坡文化的聚集地,以东坡文化为首的古色文化呈现出黄州区旅游发展特色。麻城是武汉城市圈规划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其红色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均十分丰富,106国道是其与黄州区联系的主要干道。英山县通过武英高速与武汉城市圈紧密相连,并通过318国道与黄州区紧密联系,该县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以及保健养生旅游资源。黄梅县以京九铁路、055国道为纽带与黄州区和武汉城市圈连通,该县佛教文化资源尤为丰富,并且已经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3 大别山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3.1 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

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整个大别山区就旅游业的发展相比全国来说处于初级阶段,真正实现区域旅游合作的最大效果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 。走政府主导型旅游开发道路,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加快旅游发展的重要经验 。针对现阶段大别山旅游发展,政府主要应履行以下职责。

3.1.1 制定政策

(1)及时出台大别山整体旅游规划方案。行政壁垒的消除、区域政府间合作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应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2)各区政府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工作。在进行此项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区域合作,是入驻企业能在区域内各行政区间进行无障碍经营,扩大规模效益;另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也应渗入到此项工作中来,对于那些污染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的企业坚决不予引入,对于中度或轻度污染的企业相应提高其征税比例并督其整改,对于绿色污染企业给予相应的鼓励政策并积极扶持其发展。

(3)对于景区内原有企业,政府应对那些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及破坏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四项措施。对于那些有利于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鼓励它们在与景区特色相一致的基础上形成各自独特的发展特色,同时鼓励各中小企业联合成一个或多个大的企业集团,提高整体竞争力,带动本土企业发展。

(4)制定良好的发展规划,主动争取国家对大别山旅游资源投入以及社会各界对大别山旅游开发的资金物质等各方面的支持。

3.1.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对景区实行修复整合

(1)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旅游专用公路并设旅游专线车,以增强游客的可进入性,也为物资的流通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区域内资源与区域外资源的流通,盘活整个大别山区的经济。对于已建公路,应该照例改善路面状况,提高路面质量,加大现有道路的路面养护、增加安全设施和交通标志,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增强各景区之间的通达性。

(2)修建宾馆、旅社、卫生所等基本生活服务场所,其中主要以农家乐为主,适当修建高档次的大宾馆,并对各农家旅社的卫生安全、设施安全等各项进行严格把关。加强景区供水、供电、通信、标牌、车场、公厕、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文化娱乐设施方面,一方面要注意引导一般现代娱乐场所和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红色旅游文化、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挖掘和开发,通过适当的改造和包装使其更具有参与性,能充分体现地方和民族特色,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3)对景区资源进行修复整合。对景区内的自然、人文等旅游资源进行修复。加大对水土流失地区的水土治理工作,加强对滑坡、泥石流多发地段实时监测与整治工作,提高游客游览过程中的安全性。对植被破坏严重的景区加大生态修复工作,做好林区的林木保护工作以及稀有生物资源的保护工作;在人文物质资源修复工作方面,对遭侵蚀建筑及重要雕塑实行大规模的维持原态的修复工作,尽量与景区生态原貌相协调;在人文精神文化资源上,对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资源、佛教文化资源进行统一包装,实施品牌战略。此外,对于一些分散的、小规模的、精致的小景点实行综合整治,整合开发,扩大规模效益。

3.1.3 确立区域核心,实施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

宏观上大别山旅游是一个综合概念、整体概念。从大别山旅游资源的种类上看,有革命的、宗教的、生态的、民俗的、历史的、养生的等等,可谓包罗万象。从大别山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来看,其雄踞鄂豫皖3省6地市39县市区。那么面对种类如此之多、分布如此之广的旅游资源确定区域“第一发展极”则成为一个现实性的问题。

通过对资源、交通、区位、旅游发展环境的综合分析比较,笔者发现,黄冈有条件成为大别山旅游品牌发展的“第一发展极”,走特色化路线优先发展,带动整个大别山的区域开发,这是大别山赋予黄冈的历史使命 。黄冈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大别山旅游资源的主体构成部分,而且黄冈市旅游业发展较早较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另外,其作为武汉“1+8”城市圈的成员之一并且位于长江经济带上,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

大别山的市场营销应与黄冈市的城市营销、区域营销整合为一体,树立“黄冈强则大别山强,大别山强则黄冈强”的一体化意识,实现形象一体化、行动一体化、甚至探索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机制 。整个大别山旅游业应以黄冈市为轴心,进行区域合作发展,六地在共享大别山旅游品牌、整体营销的基础上,要明确自身形象特色,差异化营销,以达到区域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

在具体营销过程中,各片区应成立专门的营销队伍、宣传部门,协调分工各部门的职能工作,各片区、各部门定时召开经验总结与交流大会,设立专项资金招纳贤才,建立人才的长久供应机制。设立大别山去旅游资源管理处和大别山旅游官方网站,适时展开民意调查,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开拓客源市场。

微观上在宣传策划中以红色旅游资源宣传为主体,多种精品特色资源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植入生态环保元素,向游客传达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大众的环保意识,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除此之外,景区纪念品也是向游客传达景区信息的“窗口”,依托大别山区特色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进茶叶、板栗、花生、刺绣等特色旅游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对景区资源特色进行有效宣传的同时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在纪念品所需材料的选择上,尽量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易降解的绿色环保材料,让游客把“绿色”带回家。

3.1.4 开展绿色行动

绿色行动是可持续思想在大别山旅游业发展中的具体运用,它可以分为绿色开发、绿色经营、绿色人力资源管理这3个部分。

(1)绿色开发。在大别山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从生态、高效、绿色、环保的理念出发。合理规划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建设,在开发中把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明确环境保护的目标的要求,提倡景区内游览景区外食宿,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旅游区内的各企业实行严格的控污减排力度,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实施。做好景区内村民的移民工作,将其迁入景区外,并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对当地村民进行环保教育,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构筑科学有效的生态产权保护机制,激发当地村民环保的积极性,减少生态破坏。

(2)绿色经营。在不影响游客旅游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安装节能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并大力推广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充分考虑到各景区的人口承载力和接待能力,适时通过价格机制对各景区实行“休养”政策,防止游客在某一景区过分集中而导致生态环境系统的崩溃。另外,用于旅游宣传的纸介质资料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做好可回收物品的回收再利用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防止景区的垃圾污染。

(3)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大别山旅游区的企业尽量聘用大别山区居民,对当地居民适度有些爱你考虑;用工惯例要为大别山民众所接受,还应培训员工对环保的重视及自觉参与绿色行动。并将大别山的绿色活动广泛推向社会,广泛征集“绿色使者”或“大别山绿色形象大使”,呼吁社会广泛参与,召集志愿者为大别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出贡献。

4 结语

发展旅游是解决“三农”与山区问题的最好结合点,保护环境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穿到大别山区旅游业发展过程的始终,不仅恢复和保护了生态环境,也可以增加大别山人民的收入,使大别山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使大别山地区经济、生态、社会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雪荣.建设大别山旅游经济带 促进湖北旅游经济发展[C].//韩宗杰.大别山旅游发展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 王洪滨.合纵连横,旅游与区域发展一体化[C].//韩宗杰.大别山旅游发展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44.

[3] 席建超.大别山地区旅游区域合作战略目标、模式与路径选择[C].//韩宗杰.大别山旅游发展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86.

[4] 蒋 芸.基于SWOT分析的城郊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考试周刊,2009(6):17~18.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篇(5)

多校区物业管理模式

高校物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高校直接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主要采取的就是这种由高校直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创建是为了便于政府和学校对其实施物业管理。一般而言,学校设置一个专门负责后勤建设和管理的机构,即后勤处,下设物业管理中心、水暖电管理中心、后勤服务维修中心等子单位。每个子单位再下设相应的部门,如绿化科、保洁科等,分别具体管理相对应的工作任务。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管理权力集中,便于上下管理;缺点在于管理人员容易固化,积极主动性不够高。(二)校企合作管理模式高校物业管理一般可分为核心管理部分和非核心管理部分。学校可直接参与核心管理工作,而将非核心部分通过采取社会竞争的办法,引入具有丰富经验、专业性强的管理公司参与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对比学习,提高整体管理水平。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引进社会企业,形成局部范围内的竞争,相互对比,从而提高和改善整个学校物业管理水平。缺点在于整个学校的物业管理权仍归学校,管理的本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同时,学校管理机构需分别对下属的机构和社会企业进行管理,如何确保两者和谐相处需要做大量工作。(三)完全社会化管理模式完全社会化管理模式,就是通过社会竞争的方式,例如招标,将学校的物业管理工作完全交付给符合学校各项要求的企业;同时学校内部的管理机构也进行相应的调整,成立对社会企业进行严格监管的部门。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学校仅仅负责企业的监管,大大降低了学校管理负荷,解决了学校管理人员和技术实力的不足;学校物业管理实行完全社会化,管理效率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足在于,学校对企业的管理仅限于监督,两者之间的约束依靠文本合同解决;企业参与管理,其根本目标仅为赢利,与学校的本质属性———为教育服务理念相违背;若两者达不到“双赢”,必将引起管理的混乱。(四)学校联合管理模式学校联合管理模式是指一个区域内的高校通过合作与联合,重新优化资源配置,借助优质资源实现联合体的跨越式发展,摆脱应对强大市场竞争对手,使其联合体在短时间里即可显示出合作与联合的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通过合作与联合,可以促进专业化、集约化、科技化、系统化的提高;更有条件降低成本,更能体现教育规律,更能有效地克服一校一户办后勤常存在的运行效率低、成本高、服务质量与现代化水平低的劣势。这种模式的实质是走规模经济的发展模式,但联合过程中产权界定问题仍很难解决,效益的最终分配问题增加了联合的难度。

不同管理模式的选取原则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篇(6)

【关键词】特性 设计标准 防火安全间距

在当今工业科技快速发展中,精细化工成为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点项目,无论是在政策还是资金都是重中之重。但至今唯一的不足就是精细化企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善,还是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面对这些不足和缺陷,国家已经实施了三年计划来弥补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改革和防护,并进行精细化工列入研制目录之中。将《化学工业区精细化工项目消防安全技术咨询报告》作为一个模子,来完善细化工的特性与防火间距的首要标准。

1 精细化工与基本石油化工

精细化工产品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精细化工产品,第二类是基本石油化工产品。第一类精细化工产品首要是对于石油的特定功能和用途进行划分,多种技术密集,额外附加值,小量批量,较多品种的精细化工产品,这类精细化工产品为了不一样的工业区所大量应用的必要的消费产品和辅助产品,这类产品有医药及涂料、试剂等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内。基本石油化工产品这一类产品主要是原料经初级或者次级制作成大吨位重要化工产品,比如苯、乙烯、甲醇、丙烯、环氧乙烷、醋酸等等产品,是制作很多大吨位重要化工产品的中间体或者原料。精细化工产品和这些石油化工产品虽然都是化工产品,但不同的是一者是上游产品另外一者是下游深加工产品,两者相互依赖又有一定区别。精细化工和基本石油化工之间是延伸关系,精细化工和基本石油化工既有相同的部分,又有一定的区别所在。

2 火灾危险程度

在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或者副产物的成分或者原材料决定了火灾危险级别。在一些大的工园区精细化工项目中,例如上海化工园区精细化工项目,火灾的危险属性甲、乙类各占80%左右。有机精细化工产品基本是将石油化工进行深加工作为原材料,一些工业精细化工加工的原材料有五百种之多的划分,甚至一个产品原材料就多达十几种,主要是聚氨酯、醇、烯、酮、氯、烃、烷、醚、氟、等,有的产品还包含了一些试剂、助剂以及表面活性剂和抗氧化剂等等一些易燃的有机溶剂材料。还需要注意的一点事原料火灾危险类别即使不属于高级别,但是副产物归类为甲类或乙类,所以需要一视同仁。很多爆炸案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基本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都是易燃易爆的产品,这是制定探析精细化工的特性与防火间距的重要环节。

3 精细化工的特性

3.1 多品种

我国目前的精细化工产品已有十万多种,精细化工产品具有不同的特点,根据《关于精细化工产品分类的暂行规定》,精细化工产品包括了染料、农药、颜料、涂料(包括油漆和油墨) 及高纯物和试剂、磁性材料、感光材料等等)、日用化学品、化学药品和功能高分子材料、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等十一大类,两万至三万的品种合计三十多个类别划分,超过了我国的四万个化工行业产品品种一半之多。企业其精细化工产品包含农药、医药、涂料、表面活性剂、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粘胶剂、阻燃剂等六十多个品种,十四个大类。

3.2 小规模

(1) 当今的工业精细化产品的用量不大、专用性强、效能高,在市场中寿命比较短、有十分快的更新速度。较小批量的化工工业试剂较少,跟较大吨位规模基本化工相比较不一样,基本只是较大化工试剂的很少一部分,例如上海一家精细化工企业,这家小工业的试剂仅8t左右,却是数千吨级的大生产规模。

(2) 一些精细化工企业设置容量较小的可燃液体储罐,位于上海某地区的一家化工园区包含甲和乙两种类别液体储罐,甲、乙两种储量只有200m3左右,按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来区分,只相当于条例规范的装置储罐。但是根据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划分可燃液体的容质量。

(3)精细化工企业占地面积相对较小,据统计一般精细化企业占地面只有积2-3ha左右,更小的精细化工企业才1ha,大的精细化工企业不到5ha,场地都留有一定的发展用地。

3.3 操作条件温和

相比石油化工的高压高温的特点,精细化工企业操作条件更加温和。而且多为间歇式、复配型生产。大量采用不同剂型和复配技术及其商品化的物理过程,且精细化工企业多以封闭式厂(库) 房建筑形式为主,这几点特征是制定精细化工设计防火标准的基础方面。

4 精细化工防火安全间距的思考

4.1 目前状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这一类的规范没有十分清楚的区分精细化工企业之间的防火安全间距条例,留有一定的问题和漏洞,但是在《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对于石油化工企业与其他企业和相同企业间的防火间距划分了条文规定。不足的是只是对于石油化工厂、石油生产化纤厂或储运各种石油化工产品的炼油厂等等之类的工厂进行了区分。没有较明确规划出相关内容区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附近工厂之间的防火间距大于40m,相比占地少、较小规模的一些精细化工,太大的间距导致没有很好利用可用面积。《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中相关的投资力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等各项指标要求也没有达到标准,显现出制定精细化工设计防火安全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2 建议

(1)品种多,范围广,对精细化工企业定性明确的同时,还需要针对定量界定,如罐区总容量和单罐容量界定设置应该参考液化烃和可燃液体储罐的工厂。

(2)除了制定精细化工企业之间防火安全间距外。还应该制定出精细化工企业与园区外部公共设施的防火安全间距确保附近环境的安全,是我们义不容缓的责任。

(3)工厂平面布置应根据不同的生产建筑形式,即按厂房之间、厂房与开敞式生产建筑含半开敞式/全开敞式) 之间、开敞式生产建筑(含半开敞式/全开敞式) 之间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参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制定。对于甲类厂房的划分,不应该不小于12m。厂房与开敞式生产建筑之间,按照相关防火规定,之间距离不应小于15m。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产业结构处于整顿大好时机,精细化工产业也是大好发展前程。在发展精细化工同时处理好防火间距,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李鑫,顿文涛,郭延廷,李勉,谢黎霞,李伟,郭海燕,袁超.《精细化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01)

[2] 许秋塘.我国精细化工的现状与发展展望(下)[J].上海化工,2009(09)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篇(7)

一、提高市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意义

城市化既是农业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也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产业结构演进、生产布局更加合理、经济发展形成新的格局的过程。不论是侧重哪一方面,都离不开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有赖于各级各类人才的支撑。如果城市化只是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空间意义上的搬迁的话,那么不仅发挥城镇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辐射作用是一句空话,而且社会结构的转型、思想观念的更新、现代文明的普及更是不可能实现。市民素质又可细分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诸多方面。在这些素质中,科学文化素质既是决定其它素质高低的基础,更是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因此,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把提高市民科技文化素质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

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志还多次强调,“全党都要重视科学工作,尤其是要在全国干部队伍中普及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加速我国的科学进步,一定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素质”。

科学普及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乃至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只有把普及科技知识搞上去,并为生产者和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掌握,普遍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才能彻底改变愚昧落后面貌,实现现代化。在今年的市人代会上,代表们形成共识:一定要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而且,*“科教兴市”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在基层。

二、近年来*区科普工作的进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在市科协的指导帮助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各级各类学校的积极参与下,我区的科普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区、镇、居委会(村)、街道各级科普网络已基本形成,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的“*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已经成立;各镇都建立了镇科协;5个民营科技型企业建立了厂科协;组建区级学会(协会)23个,会员2950人;54个中、小学校设立科技辅导员120名;建立了包含科普工作在内的31个村级“为农综合服务站”;组建了185个村科普小组;组织了由325人参加的科普志愿者队伍。

这个科普网络通过大量的工作,为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科普进农村、科普进小区、科普进军营、科普进学校的“四进”活动;通过“科技活动周、*科技节、科技教育主题月、科技下乡、科普展板巡展、区级学会与社区居委结对子”等科普活动;通过举办“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讲座”和举办各行各业的多种实用技术培训;通过组织开展青少年学生科技活动;通过发动各种宣传媒体参与科普知识宣传;通过开通“*科技网”,并在网上专门开设*科普专栏和组织市民参与“*百万家庭网上行”活动,拓展了广大市民提高科技文化素质的知识信息来源,使全区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市民现有科技文化素质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差距

虽然我区市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加速推进我区城市化进程中,下述几个问题十分值得注意,必须通过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予以解决。

(一)新市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区地处*的远郊,历史上曾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地区,目前的城市化率约30%,农村人口仍然占70%,要在今后的五年中使城市化率达到65%以上,现在分散在农村居住的绝大部分人口将集中到城镇居住,成为新的市民。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总人口的文盲比例仍高达10.4%,列全市各区县的第二多;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有16.9%,本科以上的仅有1%,分别在*9个郊县中排第七、第八位。不提高这些新市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要说他们一时将无法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他们的新要求,甚至“飞沫”、烟头满地的现象也将难以避免。而据有关部门调查的资料,*区的成人教育中参与“市民化教育”的并不多,仅占需参训总人次的2~5%左右。

(二)市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跟不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新的知识不断增加,现有市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跟不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加之我们的教育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因此,即使是具有较高学历的人,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外,其它行业的知识也十分贫乏。如赵巷经济城是我区近年来发展非常快的经济区,其管理人才构成已属上乘,但现有人员中仍然没有一个电脑操作达到中级水平。有关部门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测算,在我区在业的人口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0.4%,大专以上的比例仅为3.7%,在业人口文化程度只相当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业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仅为6.6%,而且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据对*年在职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科技功臣、成功企业家36人统计,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2.6%,且部分对象存在功能性文盲或半文盲,如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者仅占10%,能熟练掌握应用电脑技术的人才也不多。因此,不管是什么人,都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技文化素质。

(三)外来常住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

*本来就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开放型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区的外来人口也大幅上升,据*年的统计资料,外省市在*的常住人口有13.6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22.8%。他们有不少人在城镇服务行业、各类工厂打工,不少在园艺场、农场务农,这些人的科技文化素质也同样影响着整个*区市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影响着*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据对这些外来常住人口的调查,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1.8%,受过高中教育的仅占11%,明显低于全区的平均水平。科普工作要以人为本,在开展科普工作时,我们同样要把提高这些人的科技文化素质纳入科普工作的计划。

四、提高市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几点建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因此,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旺和民族强盛的战略高度来重视和开展科普工作”。使之成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实现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的重要途径,成为实现决策科学化的有力保障,成为培养新一代人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切实加强党对科普工作的领导

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区委、区政府要把科普工作摆上议事日程,通过政策引导、加强管理和增加投入等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科普工作的领导。要发挥区人大的执法督导作用,以宣传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为前提,积极为科普事业创造法律环境,使科普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适当修订科普工作的长期规划和切实制定好年度计划,并将其纳入本区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区科协要主动大力开展日常性和群众性的科普活动。

(二)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工作

要从提高市民素质和培育下一代的高度,认识科普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在继续运用以往科普方法做好科普工作的基础上,特别要注重利用广播、电视、因特网传播面广,大众喜闻乐见的特点,在*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区政府网、*科技网等网络中,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要继续组织实施好“*百万家庭网上行”活动,并把现有各镇村的“为农综合服务站”办成科普宣传的重要阵地。要把科普工作与*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尽早使因特网成为科学普及的重要手段。

办好科普传媒首先应提高节目主持人和编辑人员的科技素质。要掌握自然科学基础,不断学习科技知识,不但对高新技术、新知识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还要提高识别反科学、伪科学的能力。要抵制封建迷信,对尚无科学定论、违背科学原则的猎奇报道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宣传要予以甄别。宣传和文化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大众传媒中科技内容的管理,创造科学、文明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

(三)进一步明确科普工作的重点对象

科学普及工作不是一件个人的事情,它是一项民族的事业,是一项国家的事业,它是关系到我区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我区科普工作的重点对象应该是青少年、农村党员干部和外来常住人口。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特别是要“增强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和对科学技术的理解能力,帮助他们不断扩大知识面,了解科技发展动态,认识科学技术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

(四)增加对科普宣传教育经费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