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

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9 16:12:53

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

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篇(1)

关键词:轻化工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方法;生产实践;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071-02

一、引言

随着高分子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子科学已渗透于各个学科与领域,形成了一个无法替代的交叉学科。对于江南大学轻化工程专业(染整方向)的本科生,要求掌握有关高分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开设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主要包括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两个部分,其中高分子化学部分侧重高分子合成的基本理论知识,高分子物理部分则侧重于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1-3]。该课程是轻化工程专业的学科平台课之一,课程的学时数为48学时,在这样少的学时条件下,要使那些对于高分子完全陌生的学生理解并掌握高分子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和讲授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教学实践,作者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方法尝试

(一)课堂教学与专业基础课相结合

虽然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的基础知识所涉及的面较广,理论性较强,但对于轻化工程专业(染整方向)的本科生来说,要求不很深,希望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和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地运用,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逐步聚合反应机理和特点时,通常会介绍聚氨酯的合成,概念很抽象,难于理解。可与后续专业课《纤维化学与物理》的内容进行有效结合,采用举例的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例如介绍聚氨酯弹性纤维(俗称“氨纶”),这种纤维织物具有很好的回弹性,穿着时伸缩自如,增强了舒适感,并能显现出优美的体型和曲线美,可制作各种内衣、游泳衣、紧身衣、弹力裤和丝袜等,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再如,在讲授自由基共聚合时,就可与《纤维化学与物理》和《染整工艺原理》课程中腈纶的染色进行结合,均聚聚丙烯腈制得的纤维不易染色,手感及弹性都较差,还常呈现脆性,不适应纺织加工和服用的要求,为此聚合时加入少量第二单体(结构单体,通常选用含酯基的乙烯基单体,可以减弱聚丙烯腈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改善纤维的手感和弹性,克服纤维脆性,有利于染料分子进入纤维内部)和第三单体(染色单体,使纤维引入具有染色性能的基团,改善纤维的染色性能,一般选用可离子化的乙烯基单体),一般成纤聚丙烯腈大多采用三元共聚物。从而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基共聚合的意义。

(二)课堂教学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贴近生活。通过大学生工业见习、实习提高轻化工程专业(染整方向)本科生理论知识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认识实习的目的在于认识与专业对口的相关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结构、原理等,促进学生在完成业务实习目的的基础上,实现劳动教育和认识社会教育相结合。因此,我们利用暑假安排学生参与高聚物合成和加工的相关工业见习。生产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将学习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体化并得到巩固提高,通过深入生产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参与生产劳动操作,充当生产一线工人,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这些工作扩大了轻化工程专业(染整方向)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基础知识的理论。

此外,高分子材料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所不可缺少的材料。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制品所用的原料很多都是高分子材料,为了帮助学生认知聚合物,在讲授聚合物的分类和应用时,将具体的生活制品用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更形象生动地记忆聚合物的名称和具体应用。例如可以讲解“限塑令”、保鲜膜的质量问题、汽车轮胎、电脑外壳、装修过程使用的涂料、油漆等,每一个都与高分子的基础知识息息相关,也是学生关心的话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量避免单纯讲授抽象的基本的概念和理论,而是从一些实际现象引出问题,再通过理论分析加以解释、归纳,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兴趣,重要的是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是学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形成了纺纱、织布、染整和服装设计与表演等完整的学科体系,尤其在纺织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依托科研背景和科研实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除了教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科研资源优势,结合学科的发展方向,引导优秀的学生参与前沿的科学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造力。如在国家、江苏省和江南大学等各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支持下,以大三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吸收他们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自主选题和实验方案设计,使得学生了解了相关领域的科研动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加深了基本概念的掌握与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了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有效建立了科研与教学协调发展、科研促进教学的机制与体制,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实现教学创新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

例如,在讲授高分子溶液时,就可与自身的研究方向进行有效的结合。我们知道生产实践中可分为浓溶液(如油漆、涂料、胶粘剂、纺丝液、制备复合材料用到的树脂溶液——电影胶片片基等)和稀溶液(如分子量测定及分子量分布)。而在科学研究中,正是利用高分子的浓溶液(纺丝液)经过静电纺丝就可制备直径小于1000nm的纤维(俗称“纳米纤维”),这种纤维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独特的网路结构和丰富的孔隙率等优异性能而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可望广泛应用于过滤和分离材料、防护服、固定酶、生物医学(如细胞支架、创伤敷料、组织工程、药物缓释和DNA传输)、电子器械(如传感器和晶体管)和能源应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生物燃料电池)等,在制作课堂幻灯片时引入直观的图片,并加以说明。这些知识的引入可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也拓展了学生对微观纳米材料的认识,提高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从事科研工作的兴趣。

三、结语

通过近几年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这些措施,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该专业的毕业生中有很多人从事与高分子相关的行业,学科交叉特色明显。本文简单介绍了江南大学轻化工程专业(染整方向)本科生课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教学改革的尝试,对其他开设轻化工程专业的高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晓冬.非高分子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高分子通报,2010,(5):74-78.

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篇(2)

关键词:电子工艺与品质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169-02

电子产品工艺与品质管理是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面向的岗位(群)之一,原课程体系中支撑该岗位的专业课程只有两门,即《电子产品质量检验》、《电子工艺》,其教学内容侧重于常规与基本知识的介绍,在品质管理与控制、质量统计分析方法、工厂3C认证程序,以及编制工艺文件、生产现场的工艺管理与生产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还较欠缺。而电子产品工艺与品质管理岗位(群)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除要求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理论知识与较强的动手能力外,还要求具备一定的生产工艺与质量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能正确地使用标准,熟悉电子产品的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会编制工艺文件等。很显然,原有两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容量,不能满足电子产品工艺与品质管理岗位(群)对从业人员在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为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于“一个公共平台+多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新增设电子产品工艺与品质管理方向。为了让学生拥有系统的电子产品工艺与品质管理职业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应适当调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原有的专业课程结构,重新设置电子产品工艺与品质管理方向的核心专业课程,同时应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电子工艺与品质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

(一)专业课程设计理念

本专业课程设置和建设的理念是:课程设计坚持以学生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任务为目标、以行动过程为导向,实行课堂与实习基地一体化,构建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养成并重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电子工艺管理及品质管理的系统知识与技术服务能力。

(二)专业课程设计思路

专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针对行业和地方企业对电子工艺与品质管理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校企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的设计,如图1所示。“分析职业工程过程转换配置学习领域”这个阶段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宏观设计过程,设计出专业课程体系,从“扩展描述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这个阶段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微观设计过程。

(三)专业课程设置

通过对四川长虹集团、四川九洲集团、广东步步高公司、四川电子军工集团等多家大中型企业进行调研,获取电子信息行业整机生产主要岗位的信息,与企业专家、教学管理专家一起,广泛分析相关的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与过程,确定了电子产品工艺与品质管理专业方向在对原有专业课程体系调整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其核心专业课程体系。

在调研、分析岗位群分布情况的基础上,获取电子工艺与品质管理专业方向的岗位(群)名称及其职业能力与任务分析表,如表1所示。

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一起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研讨、归纳与选择,确定行动领域。根据对完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依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的原则,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确定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归属课程,形成了电子工艺与品质管理方向核心专业课程,如表2所示。

我院2010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分为两个专业方向:一是原有的电子产品维修与制造方向,二是新增的电子产品工艺与品质管理方向。两者公共平台课程完全相同,只是在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上进行3~4门核心专业课程的重新设置,在专业方向课程上有所侧重,其余的专业方向课程都相同。教学团队主要是对专业课程名称的确定及其切实有效地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对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课程教学设计以数码电子产品整机产品为载体,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通过《电子产品质量检验》课程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教学模式由下列几个方面凝练而成:

第一,将学习活动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通过专业教育、工厂认知使学生明确自己将来可能面临的实际工作岗位将要干哪些工作,需要掌握哪些专业知识,具备哪些操作能力,使每一个环节的学习都与实际工作相联系,实现工学结合。

第二,专业知识教学实物化、现场化,职业岗位操作能力培养以任务驱动方式工位化、任务化。介绍专业知识时充分利用实物、图片、Flas、工作现场情境,启发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培养职业岗位操作能力时则以实战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分配的任务,保持训练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校内教学时,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形式展开,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作业活动是对实际工作过程的模拟,既融汇了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又有助于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形成。而在校外实训部分,则以各工作岗位要完成的生产任务为内容,同时了解企业文化,在兼职教师或师傅的指导下,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目的。

第三,课程教学目标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接轨。随着电子技术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与新产品等的快速出现,电子产品元件、整机产品的检验技术和手段也将不断更新。在把握“够用、实用”的原则方面,本课程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采用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音视频设备检验员(中级)”考核标准和国家“注册质量工程师(初级)”职业资格考试标准。

第四,课堂教学实习化,实习教学课堂化,实现教学场所的一体化。教学场所配备设施齐全,除实践操作的工作台、实物等外,还配置有多媒体设备、视频展示台、视频资料等,实现了专业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场所的一体化,为行动导向教学创造了条件。

第五,开放式教学。通过到工厂企业参观、生产实习等,把课堂延伸到社会,把学生学习、训练活动融于社会实践中。

教学效果

专业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创新,加强了面向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的针对性、实践性、可操作性,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问题。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方式设计,将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式用学中做、做中学、学用结合的方式取代,加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教学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戴四新,陈绍敏.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

[2]喻文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17).

[3]包华林,刘良华.“校企深度融合,全程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

[4]胡斌,俞玮.示范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5]程玲云,李旭.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篇(3)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 2名、岩土工程 2名、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2名、矿产普查与勘探 2名、建筑与土木工程 2名。

3S与数字矿山研究所 :部分专业

理学院:有机化学 1名、系统理论 1名、系统分析与集成 2名、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2名、材料物理与化学 8名、化学工程 5名(专业型)。

体育部:体育人文社会学2名、体育教学2名(专业型)。

人文学院:外国哲学3名、伦理学 3名、政治经济学2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1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名、科学技术史1名。

中南大学

航空航天学院:报考专业为工学门类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含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力学、机械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隆平分院:作物学杂交水稻方向 2名。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 (专业型)。

深圳研究院:MBA。

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

中国海洋大学

学术型:

海洋环境学院: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物理海洋学、应用海洋学、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凝聚态物理、光学、自然地理学、海洋信息探测与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摄影测量与遥感、软件工程、光学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测绘工程。

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化工、化学工程。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

水产学院:动物学、增殖养殖工程、渔业。

海洋生命学院: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工程。

医药学院:制药工程。

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热物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控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环境工程。

数学科学学院: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管理学院: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财政学。

外国语学院:法语语言文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

法政学院: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材料工程。

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专业学位:

法律硕士教育中心: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

旅游管理硕士教育中心:旅游管理硕士。

金融硕士教育中心:金融硕士。

保险硕士教育中心:保险硕士。

国际商务硕士教育中心:国际商务硕士。

湖南大学

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数学。

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教育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均为专业学位),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岳麓书院: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

华东师范大学

生命医学研究所: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物理系:凝聚态物理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光学,14名。

化学系:无机化学 7名。

深圳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工学硕士 4名。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4名(工学、理学各2名) 、生物学11名(含威海校区4名)。

食品学院:食品科学 2名。

威海校区:船舶与海洋工程 4名、海洋科学 3名、微生物学 2名、车辆工程3名(专业型)。

人文学院:世界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科技史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史1名。

航天学院:人机与环境工程学科。

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 3名。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23名(专业学位)、 北京教学中心管理软件应用顾问方向(单证)。

厦门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不少于11名。

物理学院: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器设计、电子与通信工程。

电子工程系: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光学工程。

航空系: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系统、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法学院:法律硕士(法学)。

知识产权研究院:法律硕士(非法学)。

能源研究院:共9人 ,核科学与工程、光伏工程、能源化学。

药学院: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药理学。

材料学院:固体力学专业 2名,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8名。

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智能科学与技术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

软件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共8名、移动云计算。

中山大学

深圳研究院:计算机技术专业 32名。

重庆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型、专业型。

数学统计学院:学术型和应用统计专业硕士。

农学及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学。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光电工程学院:各专业。

通信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信息与通信工程(含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兰州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3名、卫生毒理学2名、公共卫生 2名(专业型)。

生命学院:植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动物学、生物物理、生态学。

中国农业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移动互联技术方向。

工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机械工程类硕士。

应用力学系:力学。

山东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设计艺术学。

环境学院:学术型3名。

药学院:部分专业。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韩国语)、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医学院:临床医学。

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

西北工业大学

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工程 7名、细胞生物学 4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学院: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软件学院:移动云计算、RIA交互设计、互联网营销与管理。

四川大学

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硕士(MTA)。

电子信息学院: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无线电物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信息安全。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专业。

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型)。

数学学院:部分专业。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学院: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开大学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物流工程专业学位。

吉林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学术型), 水利工程(专业型)。

哲学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2名)、外国哲学(6名)、宗教学(2名)、伦理学(3名)、名类学(3名)、应用心理硕士(1名专硕)、 社会保障(4名)。

东南大学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术型

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6名、作物遗传育种8名、植物资源学5名、种子工程5名。

植保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22名、农药学2名、植保资源利用2名、有害生物治理生态工程2名。

资环学院:环境科学4名、土壤学15名、植物营养学2名、农业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11名、土地资源与空间信息技术7名、肥料学4名、资源环境生物学5名。

园艺学院:果树学2名、设施园艺工程2名、茶学3名、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14名。

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学4名、特种经济动物饲养5名、水产养殖1名、渔业资源2名、草学11名。

经管学院:区域经济学5名、会计学4名、企业管理7名、农业经济管理1名、林业经济管理4名、农业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4名、农村金融2名、土地资源管理4名。

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哲学4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5名、社会学18名、职业技术教育学 2名、中国史5名、科学技术史4名。

机电学院:机械工程3名、农业机械化工程10名、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2名、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10名、木材科学与技术4名。

水建学院:岩土工程7名、结构工程3名、水文学及水资源19名、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7名、水工结构工程7名、水利水电工程9名、农业水土工程3名。

生命学院:植物学16名、遗传学15名、微生物学2名、生物信息学2名、细胞生物学1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3名、药用植物学2名、中药学3名。

林学院:生态学10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4名、林木遗传育种7名、森林培育5名、森林保护学17名、森林经理学5名、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8名。

信息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3名、计算机应用技术9名。

理学院:应用数学13名、生物物理学6名、化学生物学13名、应用化学26名。

外语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名。

动物医学学院:生理学5名、神经生物学3名、发育生物学7名、基础兽医学6名、预防兽医学2名、临床兽医学2名、动物生物技术2名。

思政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名、思想政治教育5名。

专业学位

农学院:作物9名。

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13名。

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15名。

园艺学院:园艺16名。

动物科技学院:养殖 18名。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工程21名。

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19名、工商管理硕士83名。

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硕士19名、公共管理硕士 94名。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水利工程13名、农业工程12名。

生命学院:生物工程19名、中药学19名。

林学院:林学硕士14名。

信息工程学院:农业信息化23名。

动物医学学院:兽医硕士18名。

北京师范大学

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计算机应用技术。

数学科学学院: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

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

珠海分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软件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

数学科学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

历史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

信息科学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术型)、软件工程(专业型)。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公共管理硕士 (只接收报考清华北大MPA生源)。

电子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MBA。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MPA。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

神经信息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数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化学系:部分专业。

信息学院:工程硕士软件工程专业。

物理系:17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浙江大学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单证,专业学位)。

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篇(4)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群优化建设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055-03

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群现状

课程群建设是近年来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确保专业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近年来,由于国家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作,并形成5年一轮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各高职院校都加强了专业及课程教学质量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对于专业课群的建设工作,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基本还处在课群中各课程分别建设的阶段,重点还放在各门课程独立建设上面,而对课群中各课程间教学内容的统筹、协调还未能高度重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随着现代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及社会发展成为各院校热门专业,如何建设好该专业,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电子技术人才,是我们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渗透、联系密切,从而容易造成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出现重复或遗漏的现象。在教材建设中,由于缺乏有机联系,开设的课程不配套,不能很好揭示出该专业知识的内在有机联系,形成学生的知识盲点,并且造成教学各方面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些将严重影响专业教学质量提高。因此,认真进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群的优化整合研究及实践,使专业的教学内容和专业知识结构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成为建设应用电子技术优质专业的前提条件。

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群分析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面向现代电子技术行业,应适应高科技电子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培养具有现代电子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可从事现代电子产品开发、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电子工艺与质量管理、技术支持、工程施工、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在进行大量、细致的电子行业企业相关工作岗位及人才需求调研基础上,结合本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为:能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电子产品设计、装调、管理、服务领域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通过进一步分析典型工作岗位的分布特点,经过实践专家、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专业骨干教师的共同座谈、探讨,明确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五大核心能力是: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实践能力、PCB板设计与装调能力、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力、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能力、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能力。从而制定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五大核心能力的工作任务。

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群优化设计

针对目前我国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设置与企业职业设置不一一对应的现状,对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分析,转换配置出“校本化”的学习课程。综合考虑“由易到难”的教育规律和“由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合理设置课程并排序,最终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的专业课程、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专业拓展课程等。新课程体系来源于整体化的职业分析,与传统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相比发生颠覆性变化。

为了确保核心能力的建设,对课群体系、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对外服务等方面分别进行研讨并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确定该专业相应的核心课程为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电气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共5门。

其中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相当于整合了旧课程体系中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电子设备装接工艺、电子CAD、电子技术实验、电子技术实训等课程与教学环节。单片机应用技术及c编程课程相当于整合了旧课程体系中的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和C编程课程与教学环节。

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群优化教学实践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广泛开展对桂林科威电路板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申能达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广西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市拓华电子设备厂、南宁市捷安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等调研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获取广西的电子信息主要岗位信息,与企业专家、教学管理专家一起,广泛分析相关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确定专业要培养的基础知识、专业核心能力、岗位素质等,重构行动领域,建立强化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1.典型工作岗位与工作任务分析。通过电子信息企业生产线实地参观、和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座谈、对历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与企业人事主管座谈等方式进行大量调研,完成了行业、企业统计信息,拟定调研10多家电子信息类相关企业,确定专业面向的典型工作岗位。

2.典型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对具有代表性的电子生产企业职业岗位设置与工作任务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聘请职业岗位群所对应企业的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与高职教育专家、课程开发专家和专业教师一起,采用问卷、访谈、研讨等方式,对专业主要面向的典型工作岗位实施职业能力分析。

3.行动领域归纳和学习领域转换。组织典型电子生产企业的技术工人、技术员或工程师、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一起,采用研讨(头脑风暴)等方式,根据复杂程度整合工作任务形成职业能力领域,再经过归纳与选择,确定行动领域。然后,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的原则,由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一起采用研讨等方式,重构行动领域并转化为学习领域。

4.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构建。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特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5.根据课程方案构建多功能教学资源库。以工作过程分解得出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建设,联合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整个课程资源库建设过程。通过实施多位一体的课程建设,完成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电力电子技术等5门系列专业核心资源库建设,构建多级网络课程资源,承接课堂教学、企业岗前培训、社会考证培训等多样功能。

(二)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课程

1.项目课程的开发思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企业实践专家共同进行岗位分析和课程目标定位,结合职业能力要求,参照相关职业标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和实训项目,将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与企业人员合作开发课程标准和教材,企业专家参与整个开发过程。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将企业的工程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以项目组形式运作,删减内容陈旧和重复的课程,整合内容交叉的课程,进一步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专业特色课程。

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篇(5)

关键词:机械电子 教学方式 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133-02

机械电子工程简称机电一体化,表示机械学和电子学两门学科的综合。机械电子工程以机电设备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应用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设备功能最佳化[1]。高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若要培养优秀的机电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并且能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积极探索和实践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从事生产一线的机电一体化的高级应用型人才[2]。

1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等院校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侧重于理论课程体系的改革和部分实践教学的强化,没能以系统化的角度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3]。结果造成这个新兴专业失去应有的特色,达不到培养的预期目标[4]。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人才的教育,在培养规格方面,以培养具有一定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工程师基本技术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培养模式方面,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优化能够体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方案,以“工程应用”为特征和主旨构建课程体系,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2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构建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构建应围绕两个点、四个方向。两个点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四个方向是数控、工业机器人、流控和测控。课程包括机、电、液(气)、控、算等方向的相关课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构建定位在机械工程领域,突出各学科方向的有机融合,主要对机械设计、自动控制、设备故障诊断及状态检测等方面开展研究和设计。

2.1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中,机为基础。机指机械专业的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工程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以及与课程相关的实践。学生在学习机械类课程的同时加强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接口技术等课程。合理调整机和电的关系,采用机电并重的培养原则,对原有覆盖较广的课程精简、优化,建立学生能够学好并掌握的课程体系,重点是将机械、控制、电子以及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应用于机电系统和产品制造过程。

2.2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整体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设置不仅要考虑到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还要考虑行业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分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工电子、流体控制、机械控制和计算机控制六大部分。

机械设计包括机械制图及CAD、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并为机械制造系列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机械制造包括金属工艺学、工程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这些课程为学生打下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并通过金工实习和课程设计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实践训练,从而能进行机械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

电工电子包括电工、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拖动等课程,强调电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为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设备设计打下基础。

流体控制包括流体力学、液压(启动)原理、液压控制系统等课程。

机械控制包括机械工程导论、机械振动学、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机械测试技术等课程。

计算机控制包括VB、C语言、VC++等课程。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工程能力、技术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课程组中,强调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以使单项技术或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断得到强化,减少课程内容上的重复,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加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

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在高校培养人才中占的比重较大,教学重点在于理论,这些理论是专业知识体系的根本,内容已经经过实践验证和沉淀,是学好其它专业技术课必需掌握的知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是建立在必备的专业基础课之上的。因此,在设置专业基础课时,要充分了解人才市场要求的专业知识并考虑学生今后的专业拓展能力。

2.4 加强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

机械电子工程培养方案加大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比重,实践教学必修学分约占该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的35%。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水平,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分类别、分层次、分模块的创新性设计。在人才培养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占有较大的比重。如产品生产过程机电一化设备设计、数控加工、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等。“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进行以启发性和创新性实验的研究性学习,逐步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个性,培养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课程设计、工艺实习、工程教育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作为载体,并尽量选择实际课题,以强化创新能力训练的力度,同时在这一系列的实践环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精神。

3 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加强实验室建设,整合共享实验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在原有硬件设施基础上,分层次、分模块地逐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引进实验室管理系统,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使其成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获取实践经验、形成应用能力的基地。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加强校企之间、校与校之间、学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联合,从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兼职教授、高工,定期举办学术报告、讲座以及指导学生实习、指导毕业设计等工作,积极开展合作培养,构建稳定的实习基地建设和发展的长效机制。

4 结论

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发展,只有培养出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制造、维护,并且熟悉控制技术、检测及监测技术、编程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高等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转变观念,不断探索适合于应用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黄筱调,吴玉国.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结构的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1997(4):31-33.

[2] 王亚静,周佑喜,何兆太.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系统化培养模式探讨[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0,6(2):139-141.

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篇(6)

数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论数学,另一类是应用数学,其专业包括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理基础科学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天气预报到股票涨落,到处都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用武之地。

物理学类

开设物理相关专业的高校很多,有160多所。物理学科水平往往能代表一个学校的理科水平,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学科实力的一种表现,良好的实验环境是物理学习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文章的情况也决定了物理水平的高低。

化学类

化学是科学技术里最基本的学科,它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和方法。在化工生产领域,凡是存在反应过程或传递过程值得重视的地方,几乎都可以找到化学类专业的用武之地。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化学类专业细分了很多专业,如材料化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

生物科学类

生物学属于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下设12个学科:植物学、动物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科学类专业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色盲、色弱和嗅觉丧失的学生都是被限制报考的。

地理科学类

地理科学类学科是一门文理交叉、偏重理科的专业。要学好地理科学,同学们首先要对这一学科本身有浓厚的兴趣,同时需要在数理统计和计算机应用方面打好扎实的基础。由于学习中要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如进行地区植物分布调查等,一定的挑战冒险精神和使用工具的本领是必不可少的。

大气科学类

天为什么会下雨、雪是怎样形成的、台风是如何移动的、人怎样让天下雨、如何控制沙尘暴的发生、全球变暖、南极臭氧空洞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等等都是大气科学研究的对象。大气科学发展的目标是增进对大气现象的认识,发展和提高气象预测、天气预报、环境与气候变化预测、人工影响天气等技术来为社会为人类服务。

大气科学类包括大气科学和应用气象学两个本科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大气探测、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从生理学、数学、统计学、哲学、行为科学、管理学、教育学、医学等诸多学科中汲取营养,不断地完善自己。本科阶段的心理学学习以基础为主,会学习一些理论课,比如: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变态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营销心理学等等。在这些课中,学生会学到心理学应用各个方面的理论和研究结果。

海洋科学类

我国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科学利用和开发海洋资源是我国在21世纪实现国富民强目标的重要途径。就这点而言,海洋科学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急需人才。海洋科学是教育部指定的一级学科,在它下面有着许多不同的方向分类。同时,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越加广泛。因此,海洋科学自身也形成了一些学科分支。海洋科学专业在目前来说,属于相对冷门专业,国内开设这门专业的大学也不是很多,大都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的高校中。

力学类

力学类专业是连接工程科学(如土木建筑、机械、桥梁、铁路、化工机械、航空航天、造船、武器装备和仪器仪表等)与基础科学的纽带。在土木建筑方面,会研究高楼能建多高;在航空航天方面,会研究到火箭升空需要多大能量。不过,目前全国开设力学类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少,保留该专业的主要是一些名校,实力都比较强。

电子信息科学类

电子信息科学类主要包括四个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微电子学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分支,直接关系到信息产业、电子工业、航天工业、机械工业、自动化、国防工业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正成为一个国家是否是强国的标志之一。

地质学类

地质学科是一门传统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学科。由于地质科学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国家对地质类专业也做了一定的调整,以满足学科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一般情况下,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可以分为两类:基础分支学科(理学)和应用分支学科(工学)。理学的专业方向有矿物岩石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这些专业的本科学生主要学习与地质学主干学科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地质调查、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为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以及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大学门槛

华东交通大学

特色专业: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

录取分数:学校理科录取分一般均超二本线20分左右。

江西理工大学

特色专业:采矿工程、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广告学、统计学等。

录取分数:学校理科录取分一般均超二本线5分左右。

山东大学

特色专业:信息安全、朝鲜语、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考古学、英语、理科实验班类、图书馆学等。

录取分数:学校理科录取分一般均超一本线30分左右。

中国海洋大学

特色专业:海洋技术、化学(含海洋化学方向)、生物科学(含海洋生物学方向)、生态学、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等。

录取分数:该校理科录取分一般超一本线30分左右。

济南大学

特色专业: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社会工作、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等。

录取分数:学校理科录取分一般超二本线70分左右。

郑州大学

特色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图学与计算机图学、摩擦学及轴承技术、机械传动及应用技术等。

录取分数:学校理科录取分一般超一本线30分左右。

河南师范大学

特色专业: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物理、物理化学、基础数学等。

录取分数:学校理科录取分一般均超二本线10分左右。

华中农业大学

特色专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农林经济管理、生物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土地资源管理、风景园林、林学等。

录取分数:学校理科录取分一般均超一本线10分左右。

长江大学

特色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石油工程、石油科学与技术等。

录取分数:学校理科录取分一般均超二本线5分左右。

中南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篇(7)

电子工程类专业作为当今热门的IT行业,相比较其他行业具有需求量大、薪水高等优越性,成为理工科学生的首选专业,以及国外留学申请的热门专业。本文主要对电子工程技术的社会需求进行分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

电子工程技术;社会需求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我们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处于新一代的数字化时代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如手机、智能家电、互联网络、无线通电、航空航天、智能机器人等等均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对于电子工程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由此,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时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工科高校大学生面临毕业时也更多地选择去国外留学,学习国外更先进的电子工程技术。面对如此强烈的电子工程类专业的学习热潮,我们有必要对该专业的职业特点及社会需求做一个分析,方便指导该专业毕业生明确就业方向,作出正确的职业规划。

2.电子工程技术的概述

电子工程类专业,究其字面意思,即电子和信息工程,它囊括了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应用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等方面。本专业主要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控制和处理各种电子信息,培养能熟练应用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高科技新型技术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着重培养学生对于电学方面的知识,要学习许多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讯原理等基本课程。引导学生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使用工具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不断发现问题、探索创新的能力。

3.电子工程技术的社会需求方向

该专业所学知识应用广泛,囊括网络软件开发、电话通讯、信息安全维护、物联网等多个领域。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科技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拥有向智能化、移动化、小型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它突破了各个传统或者朝阳行业的界限,形成了无数条新型的产业链,如电子商务、通讯、数码科技等。如今各大行业都需要电子工程类专业人才。由于该专业具有实用性强,社会需求面广,就业岗位多,薪水较高的特点,毕业生较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其发展空间大,与其他许多新兴学科行业关系日益密切,是目前我国高技术高科技的主要驱动力,对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作用。电子工程技术的社会需求方向:

3.1信息处理方面:用于各个行业的信息处理、管理、分析等工作,为医疗健康、新闻传媒、交通运输等涉及巨大信息处理工作的领域服务。比如将电子工程应用于医学领域,研发出CT扫描、MRI、ECT、PET-CT等一系列大型医疗设备,研发生物芯片、电子病历、便携式医疗电子检测仪、远程诊疗系统等促进了医院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音频视频的编码和解码、雷达信号的合成、车牌人脸指纹识别等等方面也均涉及到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一些新型技术如卫星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光传输技术给各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3.2电子系统方面:可用于导航、通讯等各种电子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比如工程设计、施工、基站机房的调试,路由器、交换机的开发。例如在国防军事领域,目前,许多国家获得情报优势的主要手段是机载、星载、舰载和陆基传感器,将武器系统与通信网络技术综合是实施军队转型和联合作战必要条件。

3.3空间电子技术方面:可用于空间科学联合航天电子信息系统工作。

3.4电力系统方面:可用于国家电网相关工作,如电厂和变电站的设计、线路的调试,电器设备的研发、技术支持、项目管理等。

3.5电磁场和微波技术方面:用于天线、电磁场的应用系统研究、设计管理。

3.6电子消费品方面:用于硬件和软件开发,集成电路、数据通信的设计与研发等。

3.7其他非电子行业:汽车、化学、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行业同样需要涉及电子工程技术。

3.8本专业同学还可以继续深造,成为高校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本专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是:新型通讯业务产业、软件开发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集成电路开发产业。本专业目前最为短缺的信息技术支持人才有:技术故障排除、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及配置更新、系统操作监视和维修等技术支持人才。

4.电子工程技术的社会需求现状及前景

中国的IT行业虽已经起步几十年,但仍旧属于朝阳产业,备受学生和家长的关注,近几年一直都是报考的热门专业。目前,涉及电子工程类专业的发展方向多,社会需求量广,薪酬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社会需求都非常可观。但是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大,同样存在不小的就业竞争压力。总观近几年来本专业的市场供求关系,普遍还是保持相对稳定,本专业毕业生在全国各地均有比较广阔的市场,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浙江、江苏、大连等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对于这些IT行业发达的城市,社会需求虽大,但是大多公司或企业都要求应聘者有出色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就业竞争非常激烈,毕业生需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才有可能被录用。

5.结语

通过对电子工程类专业的近几年的社会需求情况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本专业前景仍旧相当可观,但是就业竞争也越来越大,对专业性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本专业学生应当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扎实地学好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不断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应届毕业生应当理性分析电子工程技术的社会需求,清醒地判断出最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创新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及时关注专业动态,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各大高校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组织培训学生参加各种科技讲座和竞赛,指导学生完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实际性工程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实践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出新一代高科技人才。

作者:戚思远 李绪文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艳春,马驰,题原,等.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6,36(2):81-83

[2]肖钒,贺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通讯世界,2016(17):234-234

[3]张春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前景及职业发展情况分析[J].河南科技,2013(32):58-58

[4]魏小玲.电子工程类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4(20):144-144

[5]杨宏威,王静.电子工程师的摇篮——应用性极强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及就业方向[J].考试与招生,2012(5):42-43

[6]张晓东.浅论电子信息工程[J].科技风,2011(10):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