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开放式课堂教学

开放式课堂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3 15:49:34

开放式课堂教学

开放式课堂教学篇(1)

【关键词】 开放式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高效课堂

一、引 言

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此时的学生随着学习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能力,如分析、综合等都有显著提升,但难以均衡发展;其次,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于概念性的东西难弄清楚,形象思维能力远远超过抽象思维能力;最后,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严重,已有的存在于头脑中的知识常常会影响对新知识的认识及运用,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人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认为运用开放式教学来创建高效课堂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运用开放式教学有许多好处,它不仅尊重学生的天性,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同时它还充分发挥老师的导向、激发作用,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枯燥无味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放式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何谓“开放式教学”?它是指老师的教学内容、师生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等的开放. 教师不应把主要精力局限于所教的内容上,而应注意学习者的心态(即情感与动机)变化. 教育的目标是教师与学生共享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养育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心理健康的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是由封闭走向开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开放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条重要原则. 它要求课堂教学做到:一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 二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三是不拘泥于教材、教案,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各种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数学教学的目标不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增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数学智力的提升.

三、开放式教学的原则

1.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学生是老师教学的主体对象,这就要求作为教育主体的老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汲取更多更好的养分,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过的知识. 孩子是非常具有创造力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和主体地位.

2. 教学内容现实化原则

各门学科的学习,都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可以将所学知识熟练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热忱.

3. 合作互动原则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刻板,要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解深奥的知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同时,在课堂中,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让他们学会合作互动,相互交流,各抒己见,从而总结出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增加对彼此的了解,从而加深感情,课堂气氛也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

四、开放式教学创建高效课堂

1. 课前情景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十分集中,他们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比较新奇的事物常常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的情境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要求老师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地展示出来,将枯燥无味的东西以生动幽默的方式呈现.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数学老师要采取各种情景导入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编了一个猫妈妈分小鱼的故事. 一天,猫妈妈买回三个一样大小的鱼,并把它们分给三只小猫吃——小白、小黑和小灰吃. 它先把第一条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小白一块. 小黑见到说:“这也太少了,我要两块. ”猫妈妈就把第二条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小黑两块. 小灰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 ”于是,猫妈妈又把第三条鱼平均切成了十二块,分给小灰三块. 这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灰分得到底是多些还是少些吗?”这一问,学生们立即被故事吸引,注意力也得到了集中. 通过这一系列的展示,让学生对分数首先有了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且记忆深刻,然后开始讲解分数的性质特征就比较容易了.

2. 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习本身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有许多理论需要死记硬背,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让学生学起来痛苦不堪,毫无头绪. 而老师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开动脑筋,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解答他们的疑惑,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忱,使他们化被动为主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理解所学知识,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

老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对学习有用的素材,并适当地运用到课堂中去,如教数学直角时,就可以让同学们在教室或日常用具中去找,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使课堂气氛生动鲜活起来,而且所学内容和实际紧密结合,从而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又当老师讲到数量单位克、千克、斤时,我们就可以联系现实生活的例子,我们经常吃的徐福记饼干是42元/千克,而1千克=1000克,所以徐福记饼干是21元/500克(即一斤),这样就可以很清楚地让学生明白三个单位之间的换算,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

3.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取代,而传统的课堂上老师一人独大的局面也亟待改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就要求老师突破传统,打破常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除此之外,还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发挥他们的作用,各抒己见,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从而集思广益,取得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

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格局,改变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形式,可以把桌椅由原来的方形排列变成圆形,让老师坐在中间讲课,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也增加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

此外,老师在讲解应用题时,除了书上的例题和课后的习题外,可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力量,让他们开动脑筋,自己出题目,大家一起来解答,然后让同学们进行点评,最后老师做总评,并对题目出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热情,改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课堂质量.

4. 全面评价学生,优化评价机制

以前评价学生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如何,其余的道德品质等都不予以考虑,而开放式的教学就是要改变这一机制,由仅仅看重成绩到看重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由仅仅由老师评价到师生互相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从而完善了这一评价机制.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可以重新认识自己,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并继续发扬自己的长处,从而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举一反三,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

数学老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让他们单纯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会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此期间,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 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等能力的全面发展,也推动开放式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五、总 结

开放式教学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数学潜能,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开放式教学的原则,从而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白先锋.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0.

开放式课堂教学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方法

Discussion on the “open”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chemistr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Guo Yueying

(Dunhua city of Jilinprovince Huangnihe second primary school, 133704)

Abstract: Chemistry, as the core of basic education, plays a special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basic qua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e desig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rt is the most basic part, chemistry teaching work therefor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en"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chemistry classroom,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ow to realize the open teaching mode in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Firs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information feedback to adjust teaching; two is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design of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the three is to master the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open" classroom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Open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化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在社会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公民教育的必需性基础文化素养。化学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深入学习掌握化学知识并应用于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

1.初中化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流程

要掌握初中化学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方法,需要明确这个系统流程,掌握课堂系统变化的要素。第一时间交流获取信息与学生的反馈,其基本流程呈现如下(如图1):

图1 初中化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图

2.开放式教学需具备的条件

2.1教育环境

不同类型的学校对学生学习习惯产生的影响是有差异性的,对于新的教学模式推广应用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营造开放的学校环境和班级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课堂内、外环境的开放对于课堂教学环境的开放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例如学校配备的有助于学生实践操作的实验平台设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引导学生亲自制作等。教学思维的开放都直接影响着课堂开放的程度。

2.2教育者主动开放教学

2.2.1开放式引导

作为知识教育行为的主导者,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行为负有主要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对新事物、新问题发生兴趣,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目的,选择一些较有趣的问题经过设计,吸引学生去寻求答案,追求知识。例如:在讲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时,可先质疑自然界中的物质是怎样构成的,然后用多媒体引入人类发现和认识原子构成过程开始讲解,如: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即原子构成的,到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再到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最后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原子核,从而认识了原子的构成,使学生带着一定的好奇心进入新知识的探究。

教师整理组织教材时,要做到层次分明、遵循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规律,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低级到高级逐渐提升,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例如:讲“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时,先从简单介绍氧气的由来及氧气和碳、硫、铁、镁等物质的反应实验,从而得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氧化性,最后讲到性质决定用途。运用简单准确的语言,带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不仅易于学生接受,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真正的开放式课堂教学一定是从教师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开始开放的,教师是决定者,W生是参与者。

2.2.2开放式直观教学方式运用

中学化学教学中,除运用传统的模型、挂图、板书外,还应运用现场试验操作以及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使化学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增强直观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化学概念,掌握微观世界中抽象的化学理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增强自主思维观察能力。如果在多媒体模拟氧化汞的分解过程,把各微粒涂上不同的颜色,进行对比可知,红色的氧化汞分子可分解为灰色的汞原子和黑色的氧原子,两个黑色的氧原子又可结合成蓝色的氧分子,这样从模拟图中就可形象地知道氧化汞在分解前它具有的特性,反应后生成了其他的分子和原子,它本身的性质已改变,难以理解的分子和原子概念便被直观显示出来。

化学中的直观教学方式是离不开实验的,通过实验使学生具体认识物质的外在特点、物质变化的条件、现象和变化规律。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完成演示实验的情况对学生实验具有指导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起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首先要操作规范,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产生好奇,提出疑问,然后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过程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指导学生亲手进行实验。最后,要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疑问认真地分析、解答、总结,进而阐明有关现象所揭示的化学变化的本质,完整的阐述化学实验的全过程。

2.3学生开放式思维的建立

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是教学行为的反馈者和教学效果的检验者。因此,学生学习视野的开放性可以有效的促进课堂开放。但是学生学习视野的开放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但教师作为引导者,需要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化学科学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而学生建立的开放式思维,更有助于教师发挥这一新颖的教学方法,形成良性循环,为新一代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春江,高中化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12-13.

[2] 巨广云,浅谈初中化学教学艺术[J].甘肃科技,2011,27(9):181-182.

[3] 徐大仁.浅谈化学教学语言能力的培养[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2(4):70-74.

[4] 朱玲琴.注重中学化学教学语言的锤炼[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1):69,79.

开放式课堂教学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开放式教学 实施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和国家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变化的需要。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放式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而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打造开放的课堂,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必然性分析

任何一种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因此在当前激烈竞争无比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已经不再适应时展变化的需求,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的素质教育,方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提高。

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最初运用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当前,开放式课堂教学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亦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适时实施开放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何为开放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所谓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采用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讨论,而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路,灵活教学,选择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内容,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开放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开放式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自主分析和自主思考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自主性学习模式也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因此,开放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是时展变化的需要,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呢?

1.营造良好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模式和开放的教学环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实施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可以通过营造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开放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当形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2.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应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摒弃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学生主体地位的塑造和形成,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形成创新和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式,形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听课,在不断思考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开放是一种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是要形成思想上的开放,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开放。

4.教学内容开放化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要想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小学数学知识向来都是严谨的,没有多少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开放化,可以通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化。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将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或者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在这种相互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生活化能力。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也是很重要的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从思想上彻底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有序推进。开放式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锋,董明华.基于开放式教育理念的成人教育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0(01).

[2]潘国奎.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之探索[J].甘肃教育,2010(01).

开放式课堂教学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师资;教育元素

开放式教学法的提出开放式的社会环境需要开放式的教育,而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更必须从不同层面打破封闭的“围墙”,主动走向开放,加速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然而,创新教育的实施和操作发展还不平衡,不少地方还显得表面化,尤其是在实践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的力度上,教师的教育理念仍陈旧、落后。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现象还较为突出,教师的教

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以及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还较为单一,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方面仍在一定程度上停留在形式上。缘于此,笔者进行了“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研究”。

一、开放式教学法的依据

(一)教育学依据

美籍匈牙利裔数学家乔治?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开放式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动态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要求是调整课堂活动过程的基本依据。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发现、尝试、总结、验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完美结合。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开放式教学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思维、启迪智慧、培养悟性、培育创新精神上下功夫,使课堂充满生趣,充满孜孜不倦的探索。

(二)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育部制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瞄。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实施开放式教学,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环境和空间期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强化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开放式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开放式教学,就是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改革传统封闭的课堂教学方式,努力创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教学关系和启发、导学的教学方法,着力于学生心灵的开放和教育空间的开放,运用多种载体和媒体,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开放式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与传统的封闭性课堂教学相对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含义面十分广泛,包括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环境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开放等。

开放式教学有五个基本特征:

(1)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撑者,确立资源分享的平等型师生关系。

(2)课堂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允许教学时空的延伸和发展。

(3)学习材料来源多样化,活动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4)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这种乐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积极的自我激励成为评价的主流。

(5)原有的课堂纪律受到挑战,学生参与学习规则的再制订等。

三、开放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人的特征,它具体表现为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积极创造性。实践证明,人的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们充分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放式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把学生定位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凸显。

(二)过程性原则

小学数学学习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和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能,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数学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建造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现成品。

(三)现实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他们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开放式数学教学应通过各种开放性活动,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其熟悉的生活中自己发现和得出结论,并逐渐形成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意识。

(四)合作性原则

开放式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现代科学的进步、知识的发展、问题的解决,已越来越不可能凭借单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来完成,而必须凭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在开放性的研究学习活动中实施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共同克服困难、获取知识和分享成功的喜悦,学会彼此尊重、理解和容忍以及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与合作的能力。

开放式课堂教学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性;创新意识

开放式教学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丰富活动和数学思维,即要求学生的活动和数学思维都得到最深刻的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每个学生有充分的自由,使其根据个人的能力、兴趣和爱好得到发展。这使得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展示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目的。

一、开放课堂教学必须确立的几个观念

1.正确的人才观。

帮助少数学生升学还是帮助全体学生发展,培养少数数学尖子还是使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有所提高,这是实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分水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也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开放的课堂教学正是力图改变旧的人才观,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2.正确的教学观。

教与学是存在于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对矛盾。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而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作出自我控制和调整,是能动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又影响着教师的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开放的课堂教学十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是教师打开数学大门,让学生被动储存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有用的钥匙,学会开启数学知识的大门,自己获取知识。

3.正确的教材观。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凭借,又是学生获取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载体。教材内容虽精心编制,但与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仍有差距,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教师、不同层次的学生,它也缺乏针对性,因此师生绝不能成为教材的工具。开放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用好、用活教材,在数学课堂里更多地进行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研讨,使学生体验做数学的乐趣。

二、开放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1.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关注学生的三维目标,其中“过程性目标”强调的是感受、体验、探索这三个层次的要求,而实现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很重要的前提是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过去的课堂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教师牵着走,谈不上自主的去感受、体验。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一种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空间,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为了有利于学生多向、主动的探索知识,培养其创新意识,在学生座位的编排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座,这样可以打破传统的学习形式,方便展开小组协作交流。新的教育历年呼唤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敢想敢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教态自然、亲切,眼神机敏、宽容,语言和蔼幽默,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作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这样学生才对老师有感情,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

2. 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心理特征。

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年龄出发制定教学目标是开放性课堂的基本要求。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大多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课堂充满情趣的开头,可以激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强烈愿望。因此,在新课引入阶段如能“设疑激趣,聚焦注意力”,将会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其次要关注学生的“能力起点”。它包括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学习需求,它们是目标确定的重要来源和依据,又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确定学习目标时,可以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目前的状况与理想常模之间存在的共性差异,并据此提出一般的学习起点、向理想常模逼近的体验程序以及可达到的学习成果要求;二是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并据此对学习起点、向理想常模的体验型程序及可达到的学习成果要求等作出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差异性处理。学生是一个“小社会”人,已有的生活经历使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体验,如果把学生的学习置于丰富的日常生活情景中,则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积极性的激发,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把握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开放式课堂教学篇(6)

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个开放的系统。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过分注重分数,强调"以本为本",割断了语文课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成长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按照大纲精神和教材特点,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进行小学语文

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研究。

1.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内涵及其意义

扬弃封闭式课堂教学,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开拓广阔视野在语文学科中实行开放式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积极开展有效的开放式语文教学活动,如:根据课文拓展延伸;根据兴趣选择补充、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使学生不仅对课本语文知识有了清楚正确的掌握,更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无形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这是灌输式的传统语文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第二: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培养创造能力开放式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填鸭式地教、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索,在现实生活中去实践,去交际,把"教"建立在"学"上,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更有利于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

第三: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善于抓住课内、课外知识的情感点,以自己饱含的激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在学生心灵上引起共鸣,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受到美的熏陶,在情感体验中得到升华,从而使人格得到发展和完善。

2.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几项措施

2.1活用教材,重组教学内容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灵活选用教材内容,根据自己的教学所需,可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工作。新课程标准下的汉语拼音教学,每一课都配有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图",提供学习字母的情境,用以指导学生观察,同时配有相应的"语境歌",帮助识记。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侧重之分,不能把过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教学生看图说话或背诵儿歌中,而要将声母、韵母和拼读练习作为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看懂情境图的过程中相机学习语境歌,灵活运用生动形象的儿歌,切忌死记硬套,教师更应提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编语境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2渗透教材,加强校内外沟通作为教材的语文课本虽然大部分都是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生动形象,但也有少数课文中人物的背景或生平事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孩子缺乏那个时代的体验,很难理解和接受课本内容。因此,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教学内容不能停留在教材上,不能受课本知识的限制,而应不断补充拓展一些学生感兴趣和喜欢的内容,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

2.3融合教材,加强学科间联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言文字是载体,教材或具有道德认识的价值,或含着科学启蒙的因素,这使语文学科和思想品德、自然、社会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这又使语文学科和音乐、美术息息相通。传统的课堂教学割裂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制造了人为的分科教学。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是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改革的必然趋势。

3.开放课堂要注意"度"的把握

3.1在教学目标的开放上,不能因为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而忽视"工具性"的作用。所谓"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者要辩证和谐的存在于课堂。我们不能因为要改变原来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为了体现人文性和开放性,而在教学中对涉及到基础知识的内容便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必须通过语文学习和语言实践来体现。

开放式课堂教学篇(7)

我深知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过于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教育。课堂组织形式过于严密、封闭,约束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阻碍了学生的创新,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我进行了“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所谓“开放式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改变传统教学的统一模式,打破固定的格局,老师少设一些限制,多给一些自由,使学生在尽可能多的时间内,尽可能大的空间内,发挥人的潜质,获得成功与满足。

一、“开放式”的学习内容

我们所教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个个有头脑、有思想、有个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以他们为主体,根据他们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老师不再提出问题,学生也不再只等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是老师以亲切的口吻或商量的语调试问学生:你们想知道什么;你们对那些问题感……?从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文,理解课文。

如《语言的魅力》一课,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后,理解课文时,请同学说出他们最想知道的问题。有的提出 :盲老人在木牌上写上“我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没有人给他钱,而诗人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以后给他钱的人多极了?有的提出:语言的魅力是指谁的语言有魅力,魅力在哪儿?怎样才能写出有魅力的语言?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讨论,交流,最终问题得到解决,学生获得成功与满足。

以学生的问题做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提高了他们对事物的积极态度,增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程度。

在课堂教学中 ,要解放学生的嘴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凡是他们不懂的、不会的都可以提出来,与同学和老师一起探讨。质疑的过程就是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可能。“会提问的学生会学习”也说明了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如《欧阳海舍身救列车》一课,学生在读课文后就提出:课文开头是清风扑面,细雨沾衣,为什么到了课文后就变成了风听了,雨住了,天空搭起了美丽的彩虹?学生能提出这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既体现了学生读书细致能发现问题,又体现了学生能认真动脑思考问题。课堂上对于能发现问题、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对于不能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的学生要不断的启发、指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量使每个学生成为问题“专家”,从而进行创新活动。

“开放式”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关注了人自身的发展,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素质。

二、“开放式”学习形式

老师站讲台,学生一人一位的学习形式整齐而有序,但是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形式也需“开放式”。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全班自由学习等。改变传统的单行单列,把学生座位摆成四人一组、五人一组、六人一组,摆成方形、圆形、花形……,平时根据男女差异分成几个小组,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自由结组,结成“问题小组”,即研究相同问题的同学一组;结成“伙伴小组”,即研究问题最为默契的同学一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与他人合作学习,说说自己的意见、观点,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观点,集他人之长补给之短。老师作为课堂学习中的重要一员,也参与到学生小组中去,与他们一起思考、讨论、交流。学习形式的开放,给学生创造了自由活动的空间,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人民大会堂各个地方的特点,我把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分别写在小纸牌上,放在教室事先摆好的桌子上,每一处代表人民大会堂的一个地点,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参观”,也就是学生自愿到任何一个地方,与那里的同学交流参观的感受。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极高,纷纷行动起来,走到教室各个角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宛如同学们真的来到了人民大会堂。这节课,学生在自主的意识下,在自由的形式下,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了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感受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创造力,感受到了北京人的自豪。

“开放式”的学习形式使学生获得了自由,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的活起来、动起来,让语文课堂充满了青春活力。同时,增强了学生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性格。

三、“开放式”的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中只是让学生作为应答者,作为练习者,显然是把学生放在了客体的位置上,不利于对人的培养。在教学中,老师灵活多变的运用教学手段,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语文课文大多是精选一些文质兼美的名家名作,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美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感悟理解。学生可以用读的方式体会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深刻内涵,可以用演的方式表现语言文字的神情意韵,可以动手实践,可以配乐演唱,可以着色绘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学习语文,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习语文,学生自然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