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应急管理和安全工程

应急管理和安全工程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7 16:10:22

应急管理和安全工程

应急管理和安全工程篇(1)

【关键词】建筑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突发安全事件

突发安全事件是生产或活动进程中发生与人们愿望和意志相反的使进程停止或受到干扰的意外事件,同时可能伴随着人体伤害和物质损坏。建筑施工企业突发安全事件界定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房屋建筑施工企业重特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或活动主要是组织人员、材料、设备和机具等,按照施工计划、客观规律和条件、作业标准等,通过一系列的组织和管理手段,完成建筑产品的建设工作。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使施工停止或受到干扰的突发安全事件很多类,产生这些突发安全事件的根源涉及到该项目的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各参与方,同时,还有自然力等因素。人的因素是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突发安全事件的重要原因。管理方式不当,工人操作问题等可能引起突发安全事件。当安全事件发生时,人的处理能力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将危害减少到最低。

1.建筑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1.1 建筑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构建

在现代建筑施工企业中,通常采用两级管理的组织机构形式和三级管理的组织机构形式。其中,采用两级管理的建筑施工企业,设置公司一项目经理部两个管理层次,建筑施工企业应急反应组织机构也相应地分为一、二级编制,公司总部层面上设置一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工程项目经理部层面上设置二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应对突发安全事件时,这两级应急机构呈联动状态,以达到积极有效的配合、信息的及时沟通、资源的科学配置、人员的落实到位[1]。

由于突发安全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危害性和连锁性等特性,二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是最先直接应对突发安全事件,其设置是否合理科学,对控制事态发展和及时展开自救、减少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直接应对突发安全事件,并兼顾组织的总体稳定性和灵活性,二级应急反应组织需要选择一些能够适应这种变化要求的组织单元,如:伤员营救组、现场临时医疗组、后勤供给组等应急救援小组。其实,应急救援小组是一种临时性的组织,用来完成特定、明确规定的复杂任务。

1.2 建筑企业应急管理组织的职责分解

指挥主体的职责分解。指挥主体分为场外指挥和事故现场副总指挥。场外指挥由应急反应总指挥和反应操作副总指挥组成,常态下,他们的职责是定期检查各应急反应组织和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应急反应准备情况。还有根据各施工场区的实际条件,努力与周边有条件的企业达成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的应急救援协议、建立共同应急救援网络。这种网络式结构的联动组织几乎是一种没有边界的组织形态,极大地提高了组织的弹性和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并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彼此沟通与协调的桥梁,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又促使组织突破地域的界限。应急状态下,他们的职责主要是启动应急反应组织;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他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组织公司总部的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施工场区生产全过程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升高或降低应急普报级别;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通报外部机构和决定请求外部援助。事故现场副总指挥是在现场最高级的应急反应组织指挥,其主要职责:指挥和协调所有事故现场操作:现场事故的评估;保证现场人员和应急反应行动的执行;控制紧急情况;现场应急反应行动的指挥,与在应急指挥中心的反应操作副总指挥进行协调;做好应急救援处理现场指挥权转化后的移交和应急救援处理协助工作:做好消防、医疗、交通管制、抢险救灾等各公共救援部门联系工作[2]。

应急职能部门的职责分解及其人员构成。应急职能部门,如危险源风险评估部、应急反应工程技术部,是从公司原有职能部门中抽调所需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的,这些抽调的人员拥有两个上级。由于双重领导权责不清,容易造成混乱,所以要避免这种情况。公司应规定:在平常工作中,各类工作人员归其隶属的原职能部门所领导,但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应该优先其他工作完成;在应急状态下,所有抽调的各类专业人员归其所在的应急职能部门所领导,对其负责,原部门领导无权干预其应急工作。应急部门的职能和职责在正常状态下和应急状态下是不同的。常态下,应急部门的职能和职责主要是为应对突发安全事件做一些准备工作。应急状态下,各应急职能部门的职能和职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按应急总指挥的部署,有效地组织应急反应物资资源和应急反应人力资源,及时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应急救援,提供科学的工程技术方案和技术支持、后勤服务,协助组织事故现场的保卫工作等。

2.建筑企业应急管理原则

时间原则:在应急管理进程中,必须反应迅速,立即采取有效积极的应对措施,切不可延误时机。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应急管理人员的应急能力,面对突发安全事故不可以手足无措。

生命安全第一位原则:建筑施工企业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的核心理念在于保护和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员工生命安全,这一原则也表明了建筑施工企业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保护员工生命安全。

预防制度化原则: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安全事件,在总结经验教训和吸取相关预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出综合预防和应对措施来,并使以应对突发安全事件为核心的整个紧急处置过程形成制度。

全局性原则:在进行应急管理时必须具有全局意识,绝不可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要加强对应急管理人员的全局意识的培训,要求其不能因为个人或者是部门的利益,而放弃全局利益。突发安全事件的处理遵循“利取其大,弊取其小”的决策准则,化大为小,化小为无,努力降低各类损失。

疏导原则: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危机造成的最大危害在于工程项目遭到破坏,并带来员工心理的脆弱。要重视员工心理的缓解和引导,尽早使工程项目恢复正常[3]。 [科]

【参考文献】

[1]李乐.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0,4.

应急管理和安全工程篇(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44-01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安全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建筑企业的应急管理方法,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以及应急管理措施的制定,可以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

0引言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突发安全事故,造成了员伤亡以及企业财产损失,对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加强针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尽可能的降低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是非常重要的。应急管理主要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预防突发安全事件的发生,降低突发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应急管理,对于确保安全作业以及救援的及时有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影响分析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繁琐的系统工程,土方施工、地下施工以及高层施工较多,属于高危行业,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影响因素较多,安全突发事件比较常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作业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施工作业强度较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人工操作,诸如模板支架的搭设、脚手架搭设、砌砖施工等均需人工作业,作业的劳动强度较高,工人体力消耗较多,因而容易因为疲惫或者疏忽导致突发安全事故。

1.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作业条件复杂多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从基础到上部结构以及安装工程施工,由于施工工艺以及施工工序的不同,现场作业条件千变万化,经常存在着不同班组交叉施工作业的现象,需要采取多种安全保障措施,因此容易出现安全突发事件。

1.3建筑工程高处以及露天作业较多。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以及模板的搭设、室内外的装修等均属高处作业,安全影响因素较多。此外,建筑工程施工大多在室外进行,安全施工受天气环境影响因素较大。

1.4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存在着片面追求工程进度与成本的现象,对于施工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不能定期开展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管理意识薄弱等,都容易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造成突发事件。

2建筑施工企业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方法

根据相关统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建筑施工现场的因工伤亡比例也较大,主要集中在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工程坍塌以及触电与机械伤害等方面,造成了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其后果十分严重社会影响巨大,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制定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尽可能地降低伤亡与财产损失。

2.1建筑工程施工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以人为本,把预防以及降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第一要务,提高施工作业人员自我防护的能力,提高施工企业的救援力量,减少人员的伤亡;科学实施,对于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当严格按照施救原则,遵循首先排除险情进而施救,提高救援装备以及救援技术水平,做到突发安全事件救援的及时有效;以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突发安全事件的预防工作;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按照应急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权限进行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以及应急处置工作。应急预案的编制的主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为依据进行编制工作。

2.2建筑工程施工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措施

2.2.1建筑工程施工应急保障队伍的建设。施工企业应当成立应急救援队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按照专业救援与施工人员参与相结合、应急救援与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组织部分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应急救援培训,成立以专业人员为救援骨干,兼职施工作业人员为辅助,以施工作业队伍为基础的建筑施工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建筑施工作为高危行业,施工单位应该做好应急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不断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以及作业人员的应急救援知识技能,提高自我防护与救援的能力。对于施工中安全责任较重要的岗位,不仅应该提高安全作业水平,同时更应该提高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到安全突发时间的快速反应处理。

2.2.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突发安全事件,应带首先及时向当地政府以及相关救援管理部门报告,并向突发安全事件可能影响到的单位或者群众发出警报信息,将安全事件可能影响到的区域做出警示标识,协助医疗消防等救援队伍开展救援。例如土方坍塌,结构倾斜等,应及时通知相邻建筑物人员撤离。要尽可能的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安全事故的进一步发展,将事故控制在萌芽中,从而尽可能的降低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2.2.3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急管理的投入。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当加大应急管理的投入,以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对于应急管理的投入,主要集中在人员配备、资金投入以及物资投入。对于人员配备,应当形成以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领导全面负责,各施工作业部门的分工负责体系,形成整体的协助配合,确保应急管理体系作用的发挥。同时,不断的提供施工作业水平,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为安全施工作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大应急物资的投入,对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品干衣机救援设备器材进行必要的储备。安全生产条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在卿.建筑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实务[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7:202-204

应急管理和安全工程篇(3)

关键词:建设工程;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响应

中图分类号: TU973+.2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各工程建设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部门,由于它具有生产流动性、施工多样性、综合协调性和劳动密集性等特征,所以一直是高风险、高危险、安全事故高发的行业。近年来,有关建筑企业的重大、特大恶性事故频发,严重制约了劳动生产率与产品质量的提高,对建筑业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各建筑企业必须认真重视和加强项目应急管理。

1、突发事件概念

突发事件(Emergency):是对出乎意料之外突然发生的、具有很大破坏性的事件的总称。

2、事故分析

2.1建设工程事故分类

建设工程全事故分两大类型,即职业伤害事故与职业病。

2.2建设工程事故产生的原因

2.2.1原因之一:人的行为因素。由于主观上的不重视和无知,造成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引发事故。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施工现场,由于施工者本人和现场管理人员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职业技能低下、行为不规范等,导致在安全设施完备的情况下发生了安全事故。

2.2.2原因之二:物的状态因素。第一,主观上不重视,造成客观上不安全,形成安全隐患。主要表现是施工现场的防护设施设置不到位。第二,各利益方为了降低成本,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投入严重不足。第三,在进行规划、图纸的设计、图纸的审查、施工方案的制订、材料的选用等环节上,排斥新的技术、材料、设备、工艺的推广和应用,使得技术装备水平陈旧不规范,安全技术措施不能完全到位。第四,很多工程项目低价中标之后,中标的企业将工程转包给低资质的企业,或者中标的企业虽然成立项目班子,但施工仍然由分包单位自行组织,从而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有的工程项目即使有施工组织设计也只是为投标而编制的,根本不用于指导施工。

2.3建设工程事故原因评价

应及时对危险场所和部位进行重大事故危险源的评估。预测重大事故发生后的状态、人员伤亡情况、房屋及设备破坏和损失程度,以及由于物料的泄漏可能引起的爆炸、火灾、有毒有害物质扩散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周边地区可能造成危害程度。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至少每半年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一次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的实施情况。

3、应急系统的建立

3.1应急与响应的文件体系

应急与响应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应急行动的有效工具。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是包括总预案、程序、说明书、记录的一个四级文体体系。

3.1.1一级文件――总预案。它包含了对紧急情况的管理政策、预案的目标,应急组织和责任等内容。

3.1.2二级文件――程序。它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程序内容十分具体,例如该做什么、由谁去做、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等等。它的目的是为应急行动提供指南,但同时要求程序和格式简洁明了,以确保应急人员在执行应急步骤时不会产生误解,格式可以是文字叙述、流程图表或是两者的组合等,应根据每个应急组织的具体情况选用最适合本组织的程序格式。

3.1.3三级文件――说明书。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某些行动细节进行说明,供应急组织内部人员或其他个人使用,例如应急队员职责说明书、应急监测设备使用说明书等。

3.1.4四级文件――对应急行动的记录。包括在应急行动期间所做的通讯记录、每一步应急行动的记录等。

从记录到预案,层层递进,组成了一个完善的预案文件体系,从管理角度而言,可以根据这四类预案文件等级分别进行归类管理,既保持了预案文件的完整性,又因其清晰的条理性便于查阅和调用,保证应急预案能有效得到运用。

3.2项目应急管理动态过程分析

(1)项目应急管理动态模式。针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多阶段性,将项目进行的全过程(项目定义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实行动态管理,将应急管理化分为:检测、确认、决策、执行、反馈、恢复和评价七个阶段,由这七个阶段的相互关联和逻辑性组建了动态突发事件管理模式,这个模式对建筑工程整个全过程和全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均实行动态管理。

(2)影响应急管理过程的重要因素。影响应急管理过程的四个重要因素分别为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应急管理组织以及组织行动。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和应急管理组织三者结成网络,共同决定组织行动的实施。

3.2应急系统目标、指标

系统应建立明确的目标、指标,以数字化的指标来确定应急系统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3应急管理系统的建立及措施

3.3.1项目应急管理系统的组成。项目应急管理系统包括预警系统、识别系统、实施系统以及评估系统。首先要建立应急预警系统,就是对潜在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预测和预控,争取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3.3.2应急预警系统的建立及措施。建立应急预警系统,即预防和消除危机源。危机源是指有可能导致突发事件最终出现的事件。应急预防必须从这一阶段就开始,加强对人为危机源的防止、发现和处理,加强对各种非人为危机源(自然灾害)的预测。

3.3.3应急管理组织的实施对策。在系统资源中,应急管理组织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因而应急管理组织平时要进行应急模拟训练,并加强培训员工的应急意识,学会识别项目潜在突发事件。处理突发事件的关键在于首先尽量控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应及时启动应变方案。应变方案是平时根据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而制定的方案。

3.3.4组织行动的沟通任务。组织行动的首要任务是要明确沟通对象,主要包括:被突发事件所影响的群体和组织、影响项目实施的单位、被卷入到突发事件里的群众或组织、必须被告知的群众和组织等。企业平时应注意累积项目沟通资源,与公众和媒体建立良好关系,要在平时资助一些公益活动,积极建构公益形象,在客户和社会大众以及政府中树立正面的形象,以便项目发生突发事件时取得公众同情和支持,占据有利地位。

3.4应急管理组织的防范突发事故的措施

3.4.1措施一:控制人的行为。在建筑事故防范诸多措施中,这是最基本的。企业要严格执行三级教育制度,使人的行为符合安全规范。根据不同层次和对象,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措施,提高施工者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对全体从业人员要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学习安全方面的有关标准及常用知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人的行为的不安全因素,保证生产安全,降低事故的发生。

3.4.2措施二: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保障体系。只有建筑施工企业拥有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才能保证物的安全状态。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的目的,是保护施工现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强调按规定的标准去管理,逐步建立起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3.4.3措施三:加强法制管理。要强化政府部门安全监管,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从根本上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检查和监管的力度,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企业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企业要实行严肃查处,并落实到主要负责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设计单位必须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以防由于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

3.4.4措施四:成立建筑安全研究机构。把科技进步纳入到安全工作的范畴之中,全面提升施工安全的现代化水平。针对有关安全生产的关键性、综合性的科技问题开展科技攻关,研究并开发新的安全用具、施工工艺、方法等,推广科技成果,对研发、推广新的安全技术、新的工艺、新的材料、新的设备的单位,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最终使得主管部门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施工企业的安全操作水平全面提高,从而全面提升施工安全的技术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结束语

当代各型工程建设项目需直接面对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多变与不确定性,其中项目应急管理相对于企业生存与长期稳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描述和应急管理的动态循环过程的分析,初步提出了如何建立项目应急管理系统方案,为项目应急管理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同时也为项目应急管理研究拓展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ISO 9001 ISO 14001 OHSAS 18001一体化管理体系及内审员培训教程》(修订版) 杨德生,光耀华编著 中国标准出版社

应急管理和安全工程篇(4)

建筑施工应急管理,则是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其实质是要用最低的成本,采用组织、计划、控制等措施来降低突发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大程度地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

2建筑施工应急管理的原则

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繁多,触发因素复杂,而应急管理的管理对象又是突发事件,响应时间短,危险性大,极容易造成重大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所以为了避免和降低突发事件的损失,在进行应急管理工作时需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2.1预防为主的原则

应急管理虽然是针对即将发生或己经发生的突发事件,但是仍然要把应急管理的工作重点放到事前预防上。一方面要在平时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对那些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及其触发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防止突发事件的产生;另一方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事故损失进一步扩大。

2.2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筑施工应急管理应该八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

2.3快速反应的原则

突发事件的发展速度快,破坏性强,不仅容易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容易引发衍生事故,所以在应急管理中时间非常宝贵,要求决策者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决定。

2.4有效组织的原则

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当建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组成高效灵敏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2.5规范管理的原则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应急管理制度,针对应急管理的工作内容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文件。

3建筑施工应急管理组织

施工单位的应急管理组织应当负责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水平。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协调各部门的开展应急控制工作,并做好对外宣传与事故通报工作。当突发事件消除后,应急管理组织还要负责恢复施工、总结经验教训等工作。不同的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其规模大小、项目情况以及自身的特点等实际情况,合理组建自己的应急管理组织。

建筑企业应急管理组织通常采用两级组织架构,即企业总部应急指挥中心(企业级)和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项目级)。企业总部应急指挥中心的主要成员由各部门抽调担当,负责协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期间各部门的工作,并统筹安排应急行动,负责对外联络,保障应急工作的有序进行。项目部应急小组由项目部管理人员组成,负责事故现场的现场维护,应急救援,医疗救助和物资保障等。在应急管理工作中,两级应急组织呈联动状态,要做到积极有效的配合,及时沟通信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实施有效合理的控制措施。

4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它是企业为降低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以对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为依据而事先制定的事故控制和抢险救灾方案,是事故应急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一般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l)项目场景描述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项目的基本情况、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及环境等各方面进行描述。这部分内容应尽可能详细,它决定了应急预案的制定依据和背景,决定了应急预案是否具备能够顺利有效实施的条件。

(2)施工部署及主要施工工艺

包括项目人员的组成及职责分工、施工总平面布置、主要的施工工艺等内容。对于那些危险性较大的施工工艺或可能产生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的施工工艺,应当详细分析工艺特点。

(3)可能发生的潜在事件和紧急情况

重点针对一紧急状态下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各种不同条件下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以及可能带来的危险,井对危险进行评价。

(4)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①组织和人员准备

②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机构

③应急小组成员和下设机构的组成及职责

④物资和设备准备

⑤检测设备的准备

(5)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①识别在什么条件下开始实行响应

②明确应急响应的程序

③现场救援

④事故调查和生产恢复

(6)应急预案的评估

应急预案的评估包括应急准备方面的评估、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评估和其他应考虑的方面的评估。

施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基于工程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的结果、企业应急资源的需求和现状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此外,预案编制时应充分收集和参考己有的应急预案,以减少工作量和避免应急预案的重复和交叉,并确保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的协调和一致。

5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是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进行的应急救援过程。应急响应的目标是尽可能的控制并消除安全事故,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减少到最小,同时避免衍生危害的发生。应急相应一般可以分为初级响应和扩大响应,其过程可分为接警、判断响应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开展救援、扩大应急、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过程。

突发事件发生后,项目部接到报警,应立即与企业应急指挥中心建立联系,根据事故报告的详细信息,对突发事件做出判断,由现场指挥人员初步确定响应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项目部二级应急机构人员应立即到位并开通信息与通信网络,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质、装备等),派出现场专家组等。救援应急小组及时进入事故现场,积极开展医疗救护、工程抢险等应急救援工作,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当事态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应及时向上级救援机构请求实施扩大应急响应。

救援行动完成后,进入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最后应急结束,总结经验和教训。

6结束语

总之,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不仅涉及整个施工周期,而且涉及施工过程的各个方面。在危险源控制中,要有重点有层次的进行控制,对重大危险源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项目,进行重点控制。同时要针对危险源的特性和施工项目的特点,采用合理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手段,努力降低安全管理成本,提高控制效果。另外,还要尽可能地采用危险源预防控制,使控制措施针对未来,而不是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努力做到事前控制。

参考文献:

[1] 黄宁强,郭进平. 建筑企业危险源辨识与评价[J]. 安全管理,2004,(4)

[2] 黄世友,徐向敏.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整治[J]. 建筑安全,2007,2

[3] 丁传波,关柯,李恩辕. 施工企业安全评价研究[J]. 建筑技术,2004(3)

[4] 陈连进,吴方靖,郭定国,等.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5] 张军. 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评价及管理的方法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应急管理和安全工程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应急管理;应急体系建设

1引言

公司党委的第十六次党代会报告对公司未来五年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面对未来向好的发展环境,公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提高,不确定的因素也会相应增加,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更好为企业稳步发展保驾护航,其中应急管理更是重要的一环,随着施工过程中各项安全风险的增加,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对提高企业隐性效益意义重大。作为一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时刻不忘培育做好本职工作的思想动能,从细小处着手,做好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公司应急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本文旨在通过对以下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探索解决方法,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2机制建立不完善,思想认识不到位

要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这不只是安全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集中企业全体人员的智慧和力量,由企业负责人牵头,各部门根据岗位职责进行分工,厘清层级,共同编制应急管理制度、确定应急职责、完善应急奖惩、配备应急物资,从而形成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虽然《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有组织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但是,仍然存在企业负责人对此不够重视,或者存在错误的观念,认为应急管理工作只是安全部门的事情,导致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由《安全生产法》中规定的“组织或者参与”者变成了“唯一”者。但是安全管理人员往往会受到本职工作的知识限制及调动资源的职权有限的影响,导致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低下,问题考虑不充分,体系建立不完善,职责分工不明确或职责分工不合理,并且应急预案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只是安全管理人员知道的现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会形成混乱的场面,在应急救援行动中人员和物资调动不协调,导致救援行动不及时,不能高效完成应急救援行动的目的。对策措施: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细化各级人员应急职责,制定相关考核标准。加强对全员尤其是企业负责人的应急培训,将各层级人员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提升到政治高度。成立以企业负责人为领导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统筹领导,从全局角度出发,协调各方资源,形成“各级参与,领导负责”的机制,建立完善高标准、高水平的应急管理体系。

3应急预案体系层级不清,内容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明确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在这里可以简称为“三级预案”,并对“三级预案”的作用和主要内容给出了指导性意见:总体预案是本单位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原则、应急救援体系、预警机制等;专项预案是针对某一类事故的救援方案,必须遵守总体预案的基本框架;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施工现场事故类别编制的具体措施办法。很多企业并没有分清“三级预案”之间的层级关系,导致综合应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不衔接;或编制的应急预案未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更新;尤其是建筑施工单位岗位人员发生了调动,现场处置方案未结合现场人员调动情况进行及时修订,或者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过程中无现场一线作业及管理人员的参与,导致一线人员对自身应急职责不明确,发生事故后难以按照预案进行操作,导致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缺陷。对策措施:进一步规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严格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要求成立编制工作组,根据本单位风险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估结果,明确本单位应急管理层次、指挥体系、响应级别等,由企业负责人统筹组织,指定专业人员负责,从救援体系、预警、响应、应急救援技术、应急保障等方面提高应急预案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考虑与上级单位和当地政府应急预案的紧密衔接。现场处置方案是“三级预案”的“第一道防线”,建筑施工现场要严格执行区域管理制度,明确各区域应急责任人员,减少区域责任人员的流动,组织区域责任人及有应急救援职责的人员共同参与编制现场处置方案,确保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都能明晰本岗应急救援职责,筑牢应急预案的“第一道防线”。将应急预案职责落实到人而不只是停留在“纸”上。

4预警、响应机制不明确,缺乏系统的策划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根据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同一事故类型就编制了多个单独的应急预案,使应急预案中程序内容多次重复,未系统化建立预警、响应机制,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在响应过程中无法准确执行应急预案确定的应急职责,在救援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操作步骤或者应急程序,完全忘记了应急预案的本岗应急职责,对应急预案的执行发生较大的偏差,发生事故后造成应急响应级别不对应,尤其是应急响应级别不够,营救救援行动不及时,反而给应急处置带来负面的效果。对策措施: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特点和难点,排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型,由企业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系统策划,制定协调统一的各项应急预案。虽然施工现场潜在的事故类型多种多样,但一个单位的应急资源却是固定的,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充分利用本单位现有资源,针对本单位潜在事故类型、应急资源、应急救援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站在整体角度系统策划各个预案之间的关联,保证预案之间的协调性。同时各层级人员要做到自身职责认识到位、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程序,保证应急管理体系的正常开展;严格按照本单位应急救援能力科学建立响应分级机制,同时明确响应升级条件,各级响应接口要严密。同时在应急资源保障方面,除了需要了解自身软硬件条件外,还应该将上级及周边社会环境的各项资源统筹考虑,以自身资源为保障,社会资源为补充,更进一步的与上级及当地社会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进一步确保应急响应机制的完善、有效。

5应急预案教育培训不够

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缺少对内部人员的应急救援培训,缺乏专业的培训教材,多数情况下应急预案培训只是照本宣科,内容单调乏味;未针对不同层级和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应急培训;专业救援人员未接受过专门的应急处置技能培训,造成了专业应急救援人员的“不专业”;企业领导未参加过事故应急指挥能力的相关培训;种种情况最终造成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响应的应急救援能力,导致事故发生后无法高效、迅速地开展救援工作。对策措施:要积极开展应急教育培训工作。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科学制订培训大纲和计划,组织专业人员根据不同岗位编写各岗位的培训教材,制定应急培训计划,分批次对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开展应急培训,确保教育培训不漏一人。明确各层级应急响应程序和岗位职责分工,提高全员应急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技术水平。结合“安全生产月”、“应急演练周”、“全国防灾减灾日”等专题活动,采用互动、体验、模拟等方式开展贴近实际的应急宣教活动,有效增强培训效果。

6演练形式化,缺乏有效实施

应急演练前期准备工作较多,需要成立应急演练小组,明确演练科目并制定应急演练方案,进行职责分工和演练前的教育培训等,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实施。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开展的应急演练活动过于形式化,通常编制的应急演练方案只是一个剧本,并未按照应急预案中的职责分工明确演练程序,太过于注重可观摩性,只是“演”而不是“练”,忽略了应急演练的根本目的,无法起到提升应急能力的实际作用,更无法使应急演练成为完善应急预案的有效手段。对策措施:应急演练前需要了解企业存在的事故类型,根据目前阶段的需要确定演练科目。前期要成立应急演练领导小组,由组长统筹组织做好应急演练的策划工作,根据应急预案职责分工做好参练人员的前期交底,确保参练人员熟知演练中的应急响应、物资调动和救援流程,把每一次应急演练都当成事故救援来进行,不允许在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马虎,通过演练真正达到提高应急响应速度、提升应急救援水平的效果。演练结束后要根据演练情况,切实做好总结,针对问题和不足修订应急预案,真正达到完善应急体系的目的。

7结束语

应急管理工作是否到位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与否的重要体现,完善的应急体系,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危害。任何企业都要坚定“生产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为基本的准则,而应急救援作为挽救人员生命的最直接手段,需要企业负责人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各项应急工作,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

参考文献:

[1]何斌.加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立改废”[J].中国应急管理,2021(2):38~41.

[2]季洪来.健全完善应急体系推进应急管理能力建设[N].黑龙江日报,2021-02-02(003).

[3]GB/T29639-2020.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

应急管理和安全工程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识别、评价

1.1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识别

建筑施工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是建立应急体系和编制应急预案所必需的基础信息,通过对建筑施工危险源进行识别,力争从小的危险源中发现大的危机,避免其发展演化为突发安全事件,并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价,对有可能演化为大的突发安全事件的危险源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加强重点检测,并制定应急预案。建筑施工危险源识别是指从施工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物质损失、施工作业环境破坏、相邻建筑物移位等意外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事故直接原因及其过程。在危险源识别过程中要借助于一些技术和工具,这不但会提高识别效率,而且可以规范操作、不易产生遗漏。危险源识别技术和工具主要有Delphi法、情景预测法、头脑风暴法、安全检查法、分解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图解法等方法。在危险源识别过程中,可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和工具[1]。

1.2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评价

建筑施工风险源被识别后,要进行脆弱性分析,以确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哪些地方容易受到破坏,最终提供这些信息:受事故严重影响的区域;预计位于脆弱带中的人员数量、工种以及可能波及的外部人员情况,如居民等;可能遭受的财产破坏,包括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等: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在进行脆弱性分析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评价事故发生时,对施工现场及周边造成破坏或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以确定风险源的严重性,否则无法为安全风险管理以及应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决策层要高度重视建筑施工危险源的分级评价。为了使分值尽量客观,减少主观方面的影响,参加评价的人员除项目决策人员、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现场操作人员,还应请项目外部人员参加,如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相关专家等。

1.3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信息库的建立

建立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信息库不仅有利于企业应用和分析信息,而且为今后的应急管理设立了良好的信息平台,使企业对项目的进展作出正确的预见。重大危险源信息库也是一种应急防范的良好方式,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对项目的内外环境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便于从危险源识别和评估分析的结果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组织的机制和施工人员的不良行为。通过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能力来消除突发安全事件生长的土壤,这也正是应急管理所要实现的最根本目标[2]。

2 建筑施工企业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政府和企业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及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质、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的应急基础,开展应急救援的“底线”。它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无据可依、无章可循,有利于培训和演习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3]。

建筑施工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基于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结果、企业应急资源的需求和现状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此外,预案编制时应充分收集和参阅己有的应急预案,以减少工作量和避免应急预案的重复和交叉,并确保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的协调和一致。通常,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成立预案编制小组。施工现场重大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行动涉及不同部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急各方,因此需要建筑施工企业组织一个专门的预案编制小组,统一组织施工现场有关部门和企业有关部门制定应急预案。第二,进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风险识别应分析本地区的地理、气象等自然条件,施工对象、施工方法等的具体情况,总结本地区、本企业以及建筑行业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故,将其分门别类,每种类型分成不同级别,分析这些事故灾难的机理,明确影响这些事故灾难的因素有哪些,最终识别出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灾难。施工现场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重大事故灾难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发生时对施工现场及周边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来确定是否要进行相应的应急准备。第三,具体措施的制定根据前面分析的结果,针对突发事件涉及具体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可以采用标准操作,也可以采用建议形式。第四,应急机构及其人员职责的确定预案编制过程中,人员职责的确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启动预案时,不同的环节或方面需要不同的人员去执行和实施。明确人员职责是成功实行应急救援活动的重要保证。第五,应急能力评估依据危险分析的结果,对己有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包括企业及施工现场应急资源的评估,明确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应急资源包括应急人员、应急设施和设备、装备和物资等;应急能力包括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的培训等。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将直接影响应急行动的快速有效性。预案制定时应当在评价与潜在危险相适应的应急能力的基础上,选择最现实、最有效的应急策略。第六,评审与为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施工现场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必须经过评审,可以由项目部及施工企业组织进行内部评审,专业性较强的应急预案还应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必要时请地方政府有关应急机构进行评审。应急预案经评审通过后,要履行批准手续,按有关程序进行正式和备案。第七,演练与调整应急预案经批准后,应急机构应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应急演习和训练,从中查找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预案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演习应急预案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应急预案的演习或实施过程中,通过参与者的信息反馈,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与修改是非常重要的,对演习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个小环节上出现的问题都要认真对待,因为小的失误也可能导致整个应急预案在实际运用中失败。施工现场在各个时期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危险源的状况会有所改变,人员也经常调整,因此也需要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定与修改[4]。

参考文献

[1]王兰宇.常见建筑风险的防范 [J].科技资讯, 2006,14

[2]王红星.建设工程风险管理[J].安徽建筑, 2007,6

应急管理和安全工程篇(7)

一、基本原则

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抗结合,切实提高应对雨雪冰冻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处置能力,严格落实职责和岗位责任,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重点抓好“一抗三保”工作,即:抗灾害、保畅通、保运输、保安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以刘德英局长为组长,陈贤康、俞之伟副局长为副组长,局办公室、局工程科、局行业科、公管所、公路段、港航处、质监站、各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公路运输有限公司、公交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交通运输工作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行业科。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指导交通运输系统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情况下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

三、应急处置职责分工

局办公室:负责局机关的安全保卫工作,收集整理交通运输系统应对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相关情况,及时通报应急措施和工作开展情况,做好宣传报道和维稳工作。

局工程科:及时掌握全市公路通行及交通在建工程应急情况,加强对公路、桥梁、隧道、在建工程应急工作的指导和监管,确保重点路段安全畅通,并将辖区内道路通行情况及时通报相关单位和部门。

局行业科:根据上级和有关部门要求,全面掌握天气变化、道路畅通及运输车辆通行等情况,及时通报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道路畅通交通运输工作各类信息,制定工作预案,指挥协调交通运输行业运输和安全工作,加强督促检查,积极协调处置各种应急事项。

公路运输管理所:跟踪了解雨雪、冰冻严重地区公路通断情况,督促运输企业及时调整行车计划,加强在途车辆的安全监管和信息预警,确保安全行车,必要时停运或中途停车休息;准备应急车辆,做好应急运力储备,科学合理调度,及时疏运因雪阻造成的滞留旅客;指导、教育各运输单位驾驶员开好安全车;及时向运输企业公告封道线路。

公路管理段:加强全市公路特别是公路桥梁、隧道、涵洞、高边坡、高挡墙和高路堤等冰雪灾害易发地段的巡查力度,加强公路应急物资、装备的储备和应急队伍建设,加强积雪、冰冻严重路段交通疏导,全力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准备铲雪车、装载机、挖掘机、自卸车、高空作业车、安全设施抢修车、洒水车、应急照明灯、铁锹、草包、防滑沙等应急抢险设备和物资,并保证车辆、机械性能完好。一旦发现雪堵、塌方,及时报告,并迅速组织人员抢修,设立警示标志牌;必要时进行封道,并及时通报封道情况。

港航管理处:加强恶劣气象条件下水路运输、渡口、渡运的安全监管,督促水运企业加强应急值守,严格运输船舶安全操作和恶劣天气应急管理;及时将大风、大雾等情况通知各水运单位和渡口;督促港口生产经营单位做好装卸作业处理,必要时停运、停渡。

质监站:加强在建工程的安全监管,督促各建设指挥部采取必要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交通建设工程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各交通工程指挥部:加大对在建工程的安全监管,督促建设单位,特别是施工单位,采取必要措施,加强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物、简易宿舍等的安全管理,严格防范因灾致人伤亡事故;对无法保证安全的工地应暂停施工;确因工期、质量因素需要施工的,应督促加强安全防范。

各运输公司:根据天气和道路畅通状况,及时调整行车计划;加强在途车辆的安全监管和信息预警,必要时采取停运等措施,确保安全行车;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配备防滑链等应急物资,全力保证运输安全。

公交公司:加强在途车辆的安全监管和信息预警,及时调整行车计划;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加强城区道路巡查,组织人员及时除雪,保证公交线路畅通,公交运行安全。

四、应急工作要求

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防范雨雪冰冻灾害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应对处置工作。

一是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好天气状况的中长期预报,宣传防范应对措施,增强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

二是要对因雨雪冰冻影响可能造成的道路堵塞封闭情况制定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和责任,明确应急人员,储备应急物资。

三是要抓好各类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密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