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应急处理管理

应急处理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2 09:50:49

应急处理管理

应急处理管理篇(1)

随着医院管理不断发展和需要,医院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应地,医院也对信息化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目前,从病人进入医院挂号开始,到病人就诊、收费取药,从住院、医嘱、手术、记帐、出院结算都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同时病人费用的结算直接与多个医保单位联网并实时结算,还有像检验科、B超图象等直接与医疗诊断相关的系统,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因此,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将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行,影响到病人的利益和人民的健康,必须高度重视。

但是,要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除了高度重视和必要的设备、资金投入外,还必须要有应急措施。首先,医院信息系统所使用的设备不是万无一失的,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打印机等都有可能出现故障;其次,目前的软件还是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软件故障;第三,存在受计算机病毒及黑客的攻击可能,引起系统故障甚至系统瘫痪;第四,火灾、停电等外界不可预见的问题;第五、关键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等)检修、更新。因此,迫切要求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医院信息系统应急措施,避免出现故障时措手不及,造成严重损失和影响。

1、应急措施制定原则

当系统出现故障时,为了尽快的作出响应,将损失减少到最少,通过应急措施,继续保证医院各项业务地顺利进行,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数据的安全可靠。

本应急措施制定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 重点部门原则。重点部门、关键业务必须得到重点保护,制定应急措施时,应合理安排人力资源、设备资源。

② 重点设备原则。对一些牵涉面较大的设备(如主服务器、主交换机、磁盘阵列等)必须得到重点保护,应该使用双份。

③ 风险优先原则。根据风险评估情况,对有可能造成损失的系统,优先制定应急措施,并在发生问题时优先启动、优先恢复。

④ 完整性原则。应急措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了预防防范性、应急处理措施、触发条件、启动、恢复措施等。在制定应急措施的同时,必须考虑到成本及可能遇到的风险(其中包括医院信誉、社会影响等风险),达到较好的性价比。

⑤ 有效性原则。必须保证应急措施的切实有效。

⑥ 可操作性原则。应急措施涉及到日常工作的各个部门,具体的应急措施要简单、准确。

⑦ 可恢复性原则。待故障排除或系统恢复后,对于启动应急措施后至恢复前的数据应该能够得到恢复,并与前后数据保持一致。

实施本应急措施时的基本原则:对外保证病人的正常就医,对内帐务不错,秩序不乱,业务不停,措施有效。

2、 发生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可能产生的后果风险对医院影响的严重性,我们用打分的形式来进行量化。

3、应急措施执行原则

为了确保医院业务的正常开展,本院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原则,认真履行网络信息安全职责。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要直接抓,层层抓落实。为进一步健全安全工作机制,做到领导到位,科室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实行专人专责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严格责任追究,特制定本措施。

二、应急类型

共分门急诊、住院、网站和其它系统四大块,门急诊应急启用前故障延时为25分钟,住院应急启用前故障延时为45分钟,即在以上两时间内无法排除故障的,须立即进入相应应急措施,以保障病人就医流程的正常运行。网站应急启用,何时发现何时启用应急。

三、信息科信息系统应急措施

信息科,风险等级:4级(灾难性)

1、接到应用科室故障电话,按如下方式进行排查:

1)、网络设备出现故障

1.1中心交换机采用2台H3C,互为备份。出现故障时,紧急采用备 用交换机。

1.2汇聚层交换机、接入层交换机出现故障时,更换交换机。

1.3光纤出现故障,确认如是物理故障,请公司融接光纤。

1.4双绞线故障,确认是物理故障,更换或重新布线。

2)、电力因素

2.1如停电(采用电力应急措施),对于没有UPS的终端,采用手工。

2.2定期检查UPS使用情况,保证供电正常,当中心服务器UPS供电超过1小时后仍无法正常供电,全院采用应急措施。

2.3当楼层交换机房停电,该楼层全部手工。

3)、服务器出现故障

HIS系统采用双服务器,双工,每二周相互切换主从服务器,保证发生一台服务器故障后,另一台能够切换,LIS、ERP服务器单机。

3.1 服务器硬件故障。启用备用服务器,保证医院关键业务的正常运行。

3.2 计算机病毒引起系统崩溃。查、杀每个工作站病毒,启用备用服务器,保证关键业务部门的正常运行。

3.3 LIS服务器出现故障时,信息中心紧急采用备用服务器。

4)、数据安全

建立一磁盘阵列,实行数据备份。备份策略为:备份服务器每10分钟做日志备份一次,每天全备份一次。主从服务器全备份1次。每日检查数据备份情况。

4.1磁盘阵列硬盘故障。更换热插拔硬盘。

4.2整个磁盘阵列故障。用普通交换机替代,保证关键业务。

4.3数据丢失。从备份硬盘中恢复最近的备份数据。组织人员补充备份数据之后至当前的丢失数据。(如是医保数据,可以从医保中心取得。)

5)、其它不可预知的因素

如(雷击、黑客等)造成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全部不能运行或部分科室不能使用时,则立即排查相关设备是否还可使用。

2、确定故障25分钟内无法解除的,立即电话上报门诊部负责人,由其通知相关科室负责人,确定是否进入门诊应急措施。

3、确定故障45分钟内无法解除的,立即电话上报应急小组副组长,由其通知相关科室负责人,确定是否进入住院应急措施。

应急处理管理篇(2)

关键词:应急资源;空间分析;数据采集

中图分类号:TU9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油气管道输送和储存的介质为易燃、易爆、有毒的石油、天然气,属于高风险行业。油气泄漏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和中毒等重大事故,需要及时、有效地抢险和救援,才能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就要求事先对危险源和危险目标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危害情况进行预测和评估,充分考虑管道系统实际条件,使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和有序地进行事故处理和救援。应急资源数据为应急决策提供参考,是油气管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依据。通过应急资源数据采集,调查油气管道周边的人口分布信息以及抢险救援力量,为人员疏散及抢维修工作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数据采集内容

1.1应急考察区

主要采集社会救援力量、敏感点或敏感目标,保证油气管道事故发生后能与当地政府、消防、公安以及医疗部门进行联络,寻求各方面的支援,由当地政府出面协助安定公众情绪,组织人员疏散;公安消防部门控制危险源,扑救火灾和维护现场,组织安全警戒;卫生部门进行医疗救护工作;交通部门组织人员、物资运输等。在各部门协调配合的支援下,可以使事故处理、抢险工作顺利进行。应急考察区数据采集类别见表1。

表1 应急考察区数据采集类别

应急考察区必须采集其名称、地址、联系电话、联系人、X坐标、Y坐标、Z坐标。数据采集范围为油气管道途经的地级市行政区划。

1.2人口分布信息

人口分布信息的数据采集是以油气管道周边的街坊或者自然村为调查对象。测量村委会的X坐标、Y坐标以及Z坐标,划分每个街坊或者自然村的辖区范围,采集每个街坊或者自然村的名称、常住人口及外来人口数量、联系人姓名及职务、应急联系电话等。

人口分布信息的数据采集范围为油气管道中心线两侧各300米。

2 数据采集与处理

应急资源数据制作是一项外业与内业相互制约的工作,开展外业数据采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内业准备,外业数据采集工作又影响内业数据整理进度及数据质量。做好缜密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案设计是保证应急资源数据采集工作成功的基础。应急资源数据采集与处理流程见图1。

图1 应急资源数据采集与处理流程

2.1基础地理数据准备

在油气管道途经的地级市行政区划1:2000数字线划图上叠加数字正射影像图、油气管道中线坐标数据以及油气管道途经的地级市行政区划界线。在ArcGIS软件里将油气管道中线坐标连接成线,形成油气管道中心线。

2.2接图表制作

接图表是表示各图幅间相互位置的图表,数据打印以及检查接边都需要用到接图表。在AutoCAD软件中绘制接图表,生成图幅编号,再将DWG格式的接图表转换成ArcGIS软件可以直接利用的SHP格式,作为应急考察区数据采集图纸打印以及内业数据接边检查的参考。

由于人口分布信息的数据采集范围为油气管道中心线两侧各300米,图纸范围呈现带状分布,应急考察区数据采集图纸分幅形式不适合人口分布信息的数据采集,所以必须单独制作接图表。制作接图表之前必须展示人口分布信息的数据采集范围,根据油气管道中心线,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建立人口分布信息的数据采集范围,然后根据数据采集范围内的街坊或者自然村分布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的接图表。

2.3打印数据采集图纸

检查数字线划图要素显示是否清晰,油气管道途经的地级市行政区划界线、人口分布信息数据采集范围的样式是否容易分辨,数据分幅显示是否美观等。在ArcGIS软件中根据图幅编号对数据进行批量打印,作为应急资源数据采集的基础图纸,打印完成后必须仔细检查图纸的打印质量以及遗漏情况。

2.4外业数据采集

应急资源数据采集工作开始之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理顺数据采集工作流程,理解数据采集技术规定。外业数据采集一般2人一组,数据采集调绘人员要带好相关工作证件、外业采集表、相机、红黑签字笔以及夹板。

应急考察区数据采集过程中,数据采集人员应该根据自己分到的图纸,结合应急考察区数据采集类别,在电脑上参照电子地图进行数据采集路线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开始实地调查采集,在图纸上标记应急考察区的位置以及编号,在外业采集表格上记录名称以及其他要求采集的信息,拍摄反映应急考察区周围环境的照片。

人口分布信息数据采集先在电子地图上查明采集范围内的街坊或者自然村信息,以村委会为调查采集切入点,协调对该村人口信息比较了解的村长或者其他工作人员辅助进行数据采集。

2.5内业数据整理

外业数据采集成果分为标注有信息点位置及编号的图纸、与图纸上编号对应的调查表信息以及与信息点一一对应的数码照片三部分。

内业数据整理就是要对这三部分外业采集数据进行编辑,使其成为符合要求的应急资源数据。根据数据采集类别利用ArcGIS软件新建SHP格式的点图层文件,在相应的点图层文件中添加应急资源数据信息点,并且录入对应的编号。把外业采集表格中的信息录入到Excel表格中,再把照相机里的数码照片导入到电脑里面。

根据点图层与Excel表格中相同的编号,利用ArcGIS软件的属性链接功能,把Excel表格中的信息链接到SHP格式的点图层文件中,并且提取每个信息点的坐标,然后用批量重命名工具把数码照片重命名为相应信息点的名称,利用ArcGIS软件的超链接功能对照片进行超链接。

2.6成果数据检查

内业数据整理完成后必须检查点图层中的信息点位置、Excel表格中的属性数据以及各数据类别中的照片与信息点的对应关系。结合数字线划图以及数字正射影像图在ArcGIS平台中对应急资源数据进行系统性检查,判断照片有没有链接错误,属性信息记录是否规范以及信息点位置是否正确等。

3 结语

油气管道事故应急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保证在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迅速反应,有效地指导抢险与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精确的应急资源数据获取是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建设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应急处理管理篇(3)

关键词:医院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应急处理 策略措施

中图分类号:TN9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2-0170-01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影响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就医院管理而言,从病人入院,一直到后续的挂号、就诊、收费、结账等一系列手续都需要经过计算机网络来进行。甚至很多大型医院已经开设网络病例查找等业务,通过计算机来核实和调查病人的病况,这些信息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也因此,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将受到特别严酷的考验,所以如何保证医院各项信息输入的正确性及可靠安全性是全民关注的焦点。当然,要保证此项工作的正常进行,不仅需要重视设备及技术的投入,还需要相关的应急措施作为辅助,只有这样此项工作才能比较完备,才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不过就目前的情况看,医院信息系统在运转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系统瘫痪、病毒感染等问题,有时甚至受到黑客的强烈攻击,类似于这样的问题,都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应急处理措施来保证医院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不受侵害。

1、医院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应急措施制定原则

为保证医院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作,其应急系统在建立的过程中必修遵循一定的原则,保证病人的安全性及系统数据的可靠性是基本事项。至于其具体原则,笔者认为可以包含以下几点:

首先,完整性及有效性原则。作为医院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应急措施也是个系统性的工程,它不仅包含应急处理措施、触发条件,还包含了启动该措施及进行相应的恢复措施等一系列步骤,在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时一定要保证该项措施的完整性,要考虑到这些措施所带来的风险,做到性价比做好;此外,必须保证该项措施的的切实有效,这点是制定措施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其次,重点部门、重点设备及风险优先原则。所谓重点部门,通常指一线的业务及相应的支持部门,要制定应急措施是要保证人力及设备资源的合理性。而重点设备原则主要体现在对于一些牵涉面积比较大,比如服务器及交换机等设备必须得到重点保护。风险优先原则则主要指应急措施必须根据风险评估报告下进行,遇到问题也必须有限恢复。

最后,可操作性及可恢复性原则。医院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应急措施的制定必须考虑照顾到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部门,所以必须具备相应的可操作性,具体的应急措施要保证简单准确。同时,当故障或系统恢复后,必须对之前的数据等进行系统恢复,保证其数据的前后一致性。

2、医院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应急措施制的执行原则

通常我们在进行医院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应急措施都是针对不同的应急类型而制定出相应的执行原则的。

一般应急类型共分门急诊、住院、网站和其它系统四大块,门急诊应急启用前故障延时为25分钟,住院应急启用前故障延时为45分钟,即在以上两时间内无法排除故障的,须立即进入相应应急措施,以保障病人就医流程的正常运行。

关于应急措施的执行原则,为了保证医院业务的正常开展,笔者认为医院可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原则,认真履行网络信息安全职责。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要直接抓,层层抓落实。

3、医院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应急处理措施具体意见

根据可能产生的后果风险对医院影响的严重性,我们用打分的形式来进行量化。

针对以上的风险评估,通常医院信息科的风险等级被评定为四级,所以其信息管理系统的应急措施的制定必须兼顾全面,实施速度高见效快。至于具体措施,笔者认为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3.1 接到故障电话后的处理措施

首先,排查网络设备。第一步,中心交换机采用2台H3C,互为备份。出现故障时,紧急采用备用交换机;第二步,汇聚层交换机、接入层交换机出现故障时,更换交换机;第三步,光纤出现故障,确认如是物理故障,请公司融接光纤;第四步,双绞线故障,确认是物理故障,更换或重新布线。

其次,排除电力因素。对于电力应急措施,如果停电,对于没有UPS的终端采用手工,要对改终端进行定期检查,保证供电正常。如果中心服务其UPS供电一小时了医院仍无法正常供电,要全面采用应急措施,一但楼层交换机房停电,一概采用手工进行相应工作。

第三,排查服务器故障。HIS系统采用双服务器,双工,每二周相互切换主从服务器,保证发生一台服务器故障后,另一台能够切换,如果是服务器硬件故障。启用备用服务器,保证医院关键业务的正常运行;当然如果是计算机病毒引起系统崩溃,查、杀每个工作站病毒,启用备用服务器,保证关键业务部门的正常运行。

第四,检测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医院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应急措施的主要内容。为保证这一方面工作的万无一失必须机建立磁盘阵列,备份数据。通常我们所采取的备份策略为服务其每十分钟备份一次,每日监测备份数据。所以当出现磁盘阵列硬盘故障时要更换热插拔硬盘,当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时,必须从备份盘中恢复数据,并组织工作人员及是补充丢失数据。

最后,对于很多不可预知因素,其应急措施主要体现在相关设备的及时保护上,比如发现黑客,必须第一时间检测系统的可运行性,不行就更换服务器等设备,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3.2 确定故障后的应急措施

当故障确定却无人解决时,必须立即上报门诊部门做好相关数据统计及预留工作,以备不时之需。当遭遇设备更换问题无人解决时,立即上报技术科相关负责人进行相应处理。

4、结语

综合全文,本文通过对医院信息系统应急措施的原则制定、执行及相应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相应的论述后,旨在让相关工作人员对此工作进行相应的重视和处理,保证该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当然,在论述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些许疏漏,望大家给予谅解。

参考文献

应急处理管理篇(4)

关键词:事故应急;交通事故;应急处理;手机终端

中图分类号:U271.9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交通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并以信息化的手段作为支撑,建立一个较为完善、实用、高效的交通事故应急处置系统,必将有助于提高高速公路的事故处理效率,提升道路畅通能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效并进的管理目标。[1]

一、交通事故应急处置管理系统简单引述

构建反应快速、综合管理能力强、科学辅助决策、事故分析直观明了、可远程管理的高速公路事故救援指挥系统,提高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的效率,减少因救援时间延误导致的事故伤亡,缩短道路拥堵的时间。[9]

二、系统功能架构

三、信息采集子系统

信息采集模块主要是与监控系统、GPS定位系统交互,采集交通事故应急处置管理系统所需情报板信息,视频信息、路况信息、路政车、救援车信息。实时采集,在GIS地图上进行展示。

四、交通事故应急处置管理系统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

是对整个监控系统的全局性资源进行统一的配置和管理的模块。具体包括建立用户权限、构建系统架构、配置系统设备、设定系统参数、记录系统事件和维护系统数据。交通事故应急处理系统的基础信息包括路段信息、道路基础设施信息、各参与单位信息、人员信息、设备仓库信息等。基础信息管理是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该功能只提供给系统管理员使用。[7]

预案管理模块

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预案在交通事故处置上由交通诱导预案,消防预案,医疗预案、拯救预案等组成。划分预案进行分段管理,每个区段再建立管理单元,再在管理单元内建立预案。分段管理:将路段进行分段管理,以互通立交为界划分预案区段,每相邻互通立交之间的距离作为一个预案区段,基于该原则将高速公路划分为相互联动的若干预案区段。管理单元:每一个区段内,以隧道为界,沿行车方向将互通立交到隧道之间的路段、隧道、隧道到隧道之间的路段以及隧道到互通立交之间的路段作为预案单元。基于该原则将预案区段划分为相互联动的若干预案单元。预案通过单元内的监控系统实施高速公路突发交通事件时的整体联动控制。预案单元分为路段单元和隧道单元。相邻间的预案单元可以相互影响。预案管理:建立管理单元内的预案管理,配置交通监控预案、消防预案,医疗预案、拯救预案。[2]

日常监控(GIS平台)

利用平面地图或GIS平台实现对所辖路段路况信息的综合展现,实现路段信息(路况信息、事件信息、情报板信息、视频信息等)集中、即时、直观展示,实现信息的有机融合、信息互通、协调联动。

施工信息登记

对路段施工信息进行管理,包括施工信息的新增、修改、删除、作废、手机终端采集现场图片信息,登记完成后可以在地图上进行标注。路段监控员直接在交通事故应急处置管理系统中录入施工信息,施工信息内容有计划施工时间,桩号、施工详情等在施工信息录入以后,在交通事故应急处置系统产生新的编号,可跟踪事件状态并进行编辑修改。监控员将编号通过手机终端软件发送至现场处理的路政人员手机上,路政人员根据编号,拍摄系列图片上传至系统数据库,监控员进行整理。施工进度图跟踪:可根据不同时期施工图片进行横向对比,对施工进度情况进行跟踪。[3]

事故接警与响应

事故接警:监控中心通过各种方式接警,包括:路段服务电话、集团监控中心转接警、110中心转接警、路政上报、收费员内线电话上报、监控视频发现等。监控员接警完成后,将简单录入事故情况(事发地点桩号、方向、伤亡情况、拥堵情况、危化品泄露情况等),系统将根据设定条件,初步判断事故等级。

事故确认:监控员一旦输入事故桩号系统将自动向视频监控系统发送视频切换信号,将事故点附近多个摄像枪切换到大屏幕上显示以供监控员确认事故。并在事故信息录入完成后发送短信给路政大队值班领导,请求派人员到现场进一步查看实情。[4]

事故信息展示:系统在GIS地图上全面展示事故点各种信息。包括:视频图像(固定摄像机、车载移动视频、手机拍摄图片)、车流量情况、附近收费站车流量情况、周边救援、交警、政府、医疗、消防等机构信息、气象信息、国省道交互信息、应急物资存放点信息、可变情报板信息、隧道监控设备信息、工作车辆GPS定位等等。[8]

培训与演练

在系统中事先制定事故救援预案,应急处置人员要做到事故突发时能准确、及时地采用应急处理程序和方法,快速反应、处理事故或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还必须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培训和演练,使各级应急机构的指挥人员、抢险队伍、企业职工了解和熟悉事故应急的要求和自己的职责。只有做到这一步,才能在紧急状况时采用预案中制定的抢险和救援方式,及时、有效、正确地实施现场抢险和救援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统计分析

情报板查询:根据情报板时间段,查询在此时间段内情报板内容,内容有人,时间、内容、字体、字体颜色、字体大小等信息。

施工信息查询:根据施工信息申报的时间段,查询在此时间段内施工信息情况,生成施工信息发生情况列表,内容有编号,人,时间,施工桩号、方同、施工详情等内容。

交通事故信息查询:根据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段,查询在此时间段事件类型的发生情况,生成事件发生情况列表,内容有编号、时间、桩号、方向、事故详情等内容。

交通事故统计:根据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段,分别以位置,时间等信息,对事件进行统计数量。可生成交通事故位置统计、交通事故时间统计报表。[5]

值班管理

值班管理主要为突发交通应急处置提供值班人员信息。监控中心可以随时现场值班人员信息以及联系方式,方便紧急突况下的任务下达。

五、手机终端

信息提示:由交通事故应急处置管理系统后台推送,手机终端以自动图文声音方式提示需要处置的工作。根据不同的角色,手机终端工作内容不同,路政人员收到事件信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确认,并拍照上传到监控中心。领导收到推送的事件信息后,可以浏览事件信息包括照片信息。

当事件发生后,监控人员将事件的情况分别发给领导、路政人员现场处置。由后台直接推送。路政人员收到信息后,将去现场确认事故。现将图文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事件信息模块主要是跟踪事件全过程,并对事件进行处置。领导可通过手机浏览事件详细情况(现场照片信息)及处理全过程。

拍照、语音上传。监控员录入事件信息号,将事件信息推送给路政人员,路政人员收到监控员推送事件信息后,到现场进行事故确认。将事故现场进行拍照、录音,并上传监控中心。[6]

事件预案执行情况:领导可以浏览事件全过程信息,资料包含基本事件信息,还有路政人员从现场拍照的图片信息,以及交通事件预案的执行情况。

参考文献

[1]GB8566-88: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2]GB8567-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3]GB9385: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4]GB/12504: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5]GB/T12505: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6]GA216.1-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7]GB/T8566-1995: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

应急处理管理篇(5)

安全生产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之一,受到全党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党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指出:“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贯彻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对于我们应急管理部门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特别是如何全面、客观、准确、及时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生产安全事故,尽而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关系重大。笔者做为长期从事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执法人员谈几点看法:

一、目前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虽然我国在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方面出台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这项工作明显好转。但是再好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也要人去落实,相应就存在一定的随机性。现实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问题相当突出。一是有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执法人员法制观念不强,事故处理中重实体、轻程序,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比较突出。个别地方存在行政处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规范不够准确等现象。有些执法人员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界定不清,有的害怕突破死亡控制指标丢掉乌纱帽,把本属于生产安全事故的推委而不予处理,事故迟报、瞒报现象严重;有些执法人员没有按法定程序调查处理事故,借“贫穷”践踏法律,打着维护“集体利益”的帽子,中饱私囊;有的为了讨好上级,干着“非法中介”的勾当,对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讨价还价”,无票据收罚款,以身试法;有的只要交罚款,一切就合法,法盲执法,执法犯法,没有严格落实“四不放过”的事故处理原则;有的打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幌子,为非法生产企业充当保护伞,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重大的事故隐患纵容包庇,将“事故隐患” 货币化,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视“生命”当儿戏,安全成摆设,导致发生恶性死亡事故后,竟然公开以“正式文件”为非法“黑心”老板说情,减免处罚,纵容违法犯罪,结果导致又发生新的责任死亡事故;有的执法人员用价格弹性大的实物代替罚款,为自己寻租;有的领导干部对事故处理横加干预,对责任死亡事故只调查不处理,和执法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对非法、冒险生产熟视无睹,成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有的在事故处理中,擅自处分法律、法规,出卖“政治资源”,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商品化”,“四不放过”的事故处理原则成为“装饰品”,“营养品” 导致有个别安监局成了单纯死亡事故的“统计局”,死亡事故的“瞒报局”,对上摆平生产安全事故的“公关局”,死亡通行证的“发放局”。二是有的事故责任单位认识错位,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有些企业发生事故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逃避处罚,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事故受害者的赔偿。没有主动从自身上找问题,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安全投入是否到位?现场管理是否到位?技术措施是否到位?应急救援是否到位?细化量化整改措施,教育培训员工,汲取教训。而是通过种种途径拉弄腐蚀意志薄弱的执法人员,减免处罚。有的企业老板和受害者家属私了,逃避应有的处罚,有钱买棺材,没钱买安全,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并且把两者对立起来。有的企业对提出的整改措施不是全面、认真的加以落实,而是采用“突击生产,弥补损失”,导致又发生新的事故,恶性循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即企业层面,没有把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企业生命和发展的根本,最大限度地做到责任到位,培训到位,管理到位,技术到位,投入到位。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不是出于怜悯和同情,不是出于压力和督促,不是出于经济效益,而是崇高的责任,神圣的使命。仁者爱人,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自己的血液中,在灵魂深处惦记着每一位矿工、每一位一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才能在行动上恪尽职守,毫不懈怠。这就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坚持科技兴安,开展安全科技攻关,加大投入,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和纠正盲目乐观、麻痹松懈等情绪,做到警钟长鸣,居安思危,言危求进,实现本质安全。

二、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主要是,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践行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发展要求,全面、客观、准确、及时的处理生产安全事故必须做到:一是首先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准确的界定。生产安全事故的认定应遵循依法严格认定,从实际出发,有利于保护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落实,消灭监管“盲点”,促进安全生产形势好转的原则。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所称的生产经营单位,是指从事生产活动或者经营活动的基本单元,既包括企业法人,也包括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经营单位、个人合伙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等其他生产经营主体;既包括合法的基本单元,也包括非法的基本单元。生产经营活动,既包括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非法的经营活动。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属于生产安全事故。既不能盲目扩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范围,更不能因死亡控制指标的超额而推委扯皮,把本属于生产安全事故的事故借故不去处理,纵容违法犯罪。二是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夯实公正处理事故的基础。安全培训既要培训执法对象,更要培训执法主体;既要培训职工,又要培训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使职业培训和资格培训有机结合。对特殊群体(劳教人员)和弱势群体(农民工和伤残人员)要零成本培训。既要扩大培训范围和数量,更要注重培训质量。特别是应通过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实行持资格上岗制度,市、县(区)安监机构分管业务的领导及全体执法人员逐步凭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上岗,根本上杜绝“法盲执法”、执法犯法现象,使安全培训工作由量的扩张达到质的飞跃。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宽领域的安全宣传、培训提高全民素质,调动事故责任单位和受害者及家属配合事故处理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依法处理事故的能力和水平,预防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从而夯实依法办案的基础。三是事故处理应做到四个公开,坚持“四不放过”。对每起事故的处理,要做到四公开,即事故的基本情况要公开(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当事人的情况),事故的调查处理执法人员要公开,事故的处理决定(批复)要公开,事故的处理决定的落实情况要公开。使事故的处理过程在阳光下操作。建立事故台帐,做到立案审批,案件处理备案审查。在具体的事故处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职责,法定时限,准确、灵活运用有关法律法规,做到程序合法,实体合法。事故查处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布,起到警示教育和振慑非法和违法的作用。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是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四是应注重社会效益,严格责任追究。安全生产的本质决定了安监执法人员执法的价值取向必须是注重社会效益。因为只有端正执法态度,明确执法目的,才能真正落实“四不放过”的事故处理原则。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应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对劳动者生命和健康的尊重,应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和良心底线。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应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不仅要实体合法,更要程序合法。因为事故的处理不仅关系到当事人的利益的重新调整和分配,而且关系到惩罚违法犯罪分子,捍卫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教育周围群众。做为事故处理的执法人员手中掌握着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应在合法的前提下,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公开、公平的处理事故。安监执法人员渎职是赤裸裸的犯罪,是名目张胆的“杀人”。因此,应当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严格监督管理,严格行政执法,严格责任追究,切实提高依法办案能力。特别是应从严、从快加大对失职、渎职导致发生责任事故人员和造成冤假错案的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彰显法律尊严,以儆效尤,引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五是应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执法队伍。再好的法律,制度,政策要人去落实。所以执法人员的态度和能力至关重要,德才兼备是执法人员的基本要求。应急管理执法人员应树立四种意识:

(一)勤奋好学,换位思考的意识。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知识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作为应急执法人员要不断学习各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以随时分析、处理各种突发事故;同时要更新自己的综合法律知识,用法律、法规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生命、财产安全和职业健康,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只有学习,才能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只有学习,才能增强为人民服务本领。应该利用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不断变化的实践,反复换位思考,用良心和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为“弱失群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为依法办案奠定基础。

应急处理管理篇(6)

关键词:铁路运输管理;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应急处置能力

中图分类号:U298 文献标识码:A

在新的形势下,铁路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减员增效、资源整合势在必行,在确保人员定额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要完成更多更复杂的任务,提高铁路职工的思想认识、安全意识、业务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在此,以兰州铁路局固原车务段职工教育工作实践为例,分析目前铁路运输站段在职工教育上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提出对策。

1.现阶段职工教育的形式、内容及组织方式

1.1班组学习、职工自学。由站段统一下达月度学习计划,并规定班组学习时间,由班组长集中组织职工学习或安排职工自学,职工在学习中抄写学习笔记,各级管理人员采取“班前试问”或“逢检必问”来加以督促。

1.2月度抽考、季度抽考。即每月由单位对重点人员(如新职、改职、提职学习人员,班组长、管理干部)命题考试,以学习计划内容为主;每季度在季度安全评估时对各车间、班组职工进行较大比例的抽考。

1.3各种专门的培训和考试。在调图、新设备、新技术实施前及作业方法、要求有重大变化时,有针对性制定培训内容,由站段统一或委托车间组织培训学习,并出题考试。

1.4非正常情况处理培训。以电务设备故障、列尾故障等为主要内容,聘请专职或兼职教师对相关岗位职工、管理人员进行一次性培训。

1.5送外培训。按照上级(铁路局、总公司)的培训安排,送职工参加上一级或委托院校举办的培训班。

2.职工教育的现状

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涉及内容不全,考察覆盖不到;不能有效解决职工个性化的业务知识、实作技能及应急处置方面的短板问题;学习环境差,缺乏氛围;没有互动,“有学无问”;与工作、休息时间存在冲突,学习有名无实;缺乏方法指导,学习事倍功半;与工作实际结合不紧密,学用脱节。

3.现阶段职工培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3.1硬件设施十分缺乏、简陋,直接限制集中培训的开展。目前,固原车务段6个车间所在地教室普遍太小,桌椅陈旧、破烂且数量严重不足,26个中间站普遍没有固定的学习室,配套的桌椅不足。视频系统只在车站站长室设置,学习室无网络视频设备。全段管内无专门的网络视频教学设施。

3.2业务干部、兼职教师长时间得不到高一级的专业知识培训,业务能力、培训授课水平不能适应职工培训发展的需求。以固原车务段2016年为例,聘用的26名兼职教师中,只有10名参加过局级及以上与本人业务相关的培训,占38.5%,参加过针对培训授课的专门知识培训的仅5人,占19%。

3.3没有建立兼职教师、现场技能骨干人才(技师)统一抽调使用,参与职工培训的制度、办法,使有业务专长的职工、车间管理人员、班组长不能有效地为全段范围内职工培训所用,在职工培训中发挥应有作用。

在固原车务段聘用的26名兼职教师中,7名为段业务干部,直接参与了车务段组织的各级职工培训;10名为各车间管理人员,只参与本车间的职工培训;两名为班组长,只参与本班组的职工业务培训;其余7名为行车、调车、客运工种的技师(现场技能骨干人才),截止目前,只有个别在车间范围内的职工培训中使用过。

3.4车间、班组对职工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逐级弱化”现象。车间管理人员、班组长存在重生产、轻职工素质的思想,对于职工的培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落实职工培训任务的过程中,容易存在减任务、降标准、“以考代培”等弱化职工培训的问题。

3.5各级培训中不能照顾到参培个体的素质差异,培训只注重规定内容的教授,而不能结合基础薄弱者做好相关知识的补强,结合素质优异者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导致业务素质处于两头的职工培训效果不好。

4.解决培训针对性不强问题的相关对策

针对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摸索、改进和完善,车务段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并在职工培训工作实践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4.1分类施教,培训中兼顾不同层次职工的需求。在制定培训方案、组织培训前,对参培对象做深入研究,了解不同素质层次职工对培训的不同需求,从而在确定培训内容的难度、广度及教学重点、互动问题设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照顾到每一个培训对象,这样会最大程度地调动参培者的积极性,提升培训效果。

4.2定时定量,实施日常培训学习的过程控制。我段根据管内32个车站,共计37个管理班组的班制情况,对各班组日常培训学习的时间、任务量、组织方式及记录格式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以便于各级检查和督促日常培训的开展,确保培训落到实处。

4.3积少成多,坚持班前试问和“逢检必问”。我段规定班组实行“班后留题,班前试问”,每次接班前都对每个职工提问一个业务问题;各级检查人员在完成其他检查、监控任务的同时,必须对职工进行业务抽问。通过“天天问业务,人人抓业务”的手段,日积月累地提高职工业务素质。

4.4视频培训,打破地域局限。从2014年起,在路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段的网络视频系统得到迅速普及和完善,截止目前,视频网络已覆盖所有车站及客运班组。车务段积极探索和改进网络视频设备在职工培训中的运用,车务段对车间、班组,车间对班组的网络视频培训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网络视频培训打破了地域的局限,节约了成本,很好地弥补了集中办班困难的培训工作“瓶颈”,在职工培训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5“送教到门”,发挥干部作用。为解决一线职工定员紧张,集中培训必须牺牲职工休班时间的矛盾,我段积极推行“送教到门”的培训办法,利用业务干部到车站(客运班组)“走图”、检查或监控作业的机会,带着一定的培训任务,现场面对面对职工进行培训,并随时对职工“答疑解惑”。特别是在新设备新技术使用前培训等专题培训中,送教到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5.确保职工培训工作良性发展的措施

5.1重视硬件投资,逐步建立并完善各级培训基地:(1)充分利用路局职工教育培训建设项目投资,逐步建立以车间为单位的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基地应逐步达到教室容量充足、内部环境优美,桌椅配套、齐全,具有投影教学及网络视频教学硬件支持的要求。(2)使用好路局划拨的教育经费,满足各级对教学书籍、学习软件、教具的需求。及时按照职工培训的现实需求,使用路局教育经费为车间、班组提供必要的培训书籍、学习软件及实作训练的教具。(3)车务段利用“三线建设”资金,逐步完善班组的培训设施,建立专门的学习室,配足课座椅,改善班组职工培训学习条件。

5.2重视人才培养,提高干部职工参加路局及以上脱产培训的人员比例及频次:(1)努力克服现场一线职工定员紧张的困难,坚决完成路局及以上各种培训班人员送培任务。(2)根据现场需求,争取为兼职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升造机会。

5.3建立兼职教师在全段范围内统一调用的制度,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为职工培训服务。该制度应明确车务段职工教育科、车间及其他职能科室的职责,职工培训中选择教师的办法,以及任教期间待遇、生活保障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兼职教师,尤其是职工技师在职工培训中能“抽得开、用得好”。

5.4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强化车间、班组在职工培训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不断提升职工培训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水平。良好的组织和管理是一切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职工培训工作离不开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各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离不开车间、班组的严格贯彻落实。因此,要不断摸索和改进职工培训管理办法,充分整合人才、管理资源,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落实体系,才能最终确保职工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结语

为解决铁路站段职工培训受工作地分散、一线职工定员紧张、培训硬件设施有限、师资队伍深造机会缺乏等因素制约,在脱产培训班质量、集中培训目标的兑现、兼职教师作用发挥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职工培训稳步推进中既要有制度办法又要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建立科学的培训管理体系,以进一步提高铁路站段职工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锋.铁路运输管理中如何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5):5.

应急处理管理篇(7)

【关键词】 应急管理 科技支撑体系 建设 研究

近年来,随着突发事件发生日益复杂化和频繁化,世界各主要国家不断加强对应急管理高端科技支撑体系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应急管理实践,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美国多年来一直深化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研究,加强了突发事件预警与防范系统、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建设,还在应急法制建设、应急资源保障、应急教育和培训等很多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保障了全球领先的应急管理能力;德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也加强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研究,建立了较完善地紧急事态专业处置机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应急平台体系,不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在国内,湖北省危机与灾害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武汉大学防灾减灾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安全预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一直自立于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研究,在应急管理科技支撑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湖北省危机与灾害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应急管理专家宋英华博士的《应急管理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研究》、《湖北省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研究》等相关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研究成果,丰富并深化了应急管理科技支撑领域的研究。虽然近年来国内已越来越重视高端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但是,总体上讲,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的技术含量不高,缺乏先进高端应急管理技术体系支撑,应急管理整体能力不强,应急管理效率不高,目前国内外的应急技术与管理的研究已远远滞后于应急管理实际发展的需要,应急管理已对高端科技支撑体系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本文从应急管理过程论的角度来研究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以期进一步构建与完善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提高应急管理整体能力。

一、基于应急管理过程论的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概述

1、应急管理过程论概述

应急管理过程论是关于在应急管理过程中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实施的应急预防、应急预警、应急决策与处置、事后恢复全过程行为的应急管理理论,应急管理过程包括应四大活动,囊括了应急管理的全过程。

应急预防是防止、控制和消除事故、自然灾害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对人类生命、财产的长期危害所采取的行动,目的是减少事故、灾害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应急预警是在事故、自然灾害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之前采取的行动,目的是提高应对事故、自然灾害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行动的能力及其应急响应的效果;应急决策与处置是事故、自然灾害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即将发生或发生期间采取的行动,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并有利于灾后恢复工作;事后恢复是使生产、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或进一步改善的行动,事后恢复的目的是尽快创造人们生产、生活的物品,减轻灾害的损失。

2、基于应急管理过程论的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内涵

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指的是为了给政府应急管理体系提供坚实可靠的科技支撑,全面增强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而运用先进的应急管理技术手段,构建紧急事态预警与防范科技体系、信息监控科技体系、决策指挥科技体系、紧急事态专业处置科技体系和事后恢复支撑体系等五大体系组成的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

基于应急管理过程论的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是运用应急管理过程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将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按照应急管理流程划分为应急预防科技体系、应急预警科技体系、应急决策与处置科技体系、事后恢复科技体系四大应急管理科技支撑子系统,通过四大科技支撑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及有机运行,增强应急管理整体能力,提升应急管理效率,有效地预防各种突发事件发生或减少各种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3、基于应急管理过程论的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要素构成

通过上述基于应急管理过程论的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内涵分析,本文认为基于应急管理过程论的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是由应急预防科技体系、应急预警科技体系、应急决策与处置科技体系、事后恢复科技体系四大应急管理科技支撑子系统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见图2所示)。

在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中,应急预防科技体系、应急预警科技体系、应急决策与处置科技体系、事后恢复科技体系依次贯穿应急管理流程始终。其中,应急预防科技体系是有效支撑并增强应急管理预防能力,提升应急管理预防效率的科技基础,并为应急预警科技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预防科技支撑;应急预警科技体系是实现应急管理预警能力高效实施的科技支撑,并为应急决策与处置科技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预警科技支撑;应急决策与处置科技体系实现应急管理科学决策、高效处置、迅速救援等一系列应急决策与处置活动的科技支撑,并为事后恢复科技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决策与处置的科技支撑;事后恢复科技体系是实现科学高效实施事后恢复一系列活动的科技保障。通过应急预防科技体系、应急预警科技体系、应急决策与处置科技体系、事后恢复科技体系的有效地运行,实现了高端先进科技技术支撑应急管理体系,增加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应急管理效率,将有效地预防各种突发事件发生或减少各种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高端科技支撑体系的需求分析

1、突发事件日益复杂性和国际化增加了对高端科技支撑体系的需求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促使突发事件发生的诱导因素有了国际化关联性,造成了突发事件发生的日益复杂,并连带有国际化因素,对整个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要求不断地加强高端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来支撑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应急管理能力,以有效应对日益复杂性、国际化的突发事件之需要。

2、应急管理高效化增强了对高端科技支撑体系的需求

目前,面对复杂性和国际化的突发事件,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不是重在加强应急管理中的“管理”职能建设,而是侧重在加强应急管理中的“应急”职能建设,就是说要不断提升应急管理高效化,以便减少社会损失,维护社会稳定,这就要不断运用高端科技,建设高端科技支撑体系来增强应急管理高效化,实现对复杂化突发事件的高效应对。

3、应急管理科学性强化了对高端科技支撑体系的需求

目前,除了要求应急管理高效化外,还要求要实现应急管理科学化,就是说应急管理活动中的每个活动过程要求尽可能的实现科学化,尽量避免经验主义造成的应急管理资源的浪费,这就需要建设高端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支撑应急管理活动,在应急管理活动不断运用高端应急管理先进技术,努力实现应急管理科学化,实现应急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当前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一案三制”的保障下,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基本形成,应急预防科技体系、应急预警科技体系、应急决策与处置科技体系、事后恢复科技体系基本建成,有效地支撑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预防各种突发事件发生或减少各种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虽然,我们在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应急预防科技体系技术落后,没有完善的安全监测与控制体系,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技术系统不科学;应急预警科技体系不完善,高科技含量的综合性公用信息平台尚未建立,应急预警的信息报告与体系不科学,应急监测预警机制不完善;高端决策与处置技术支撑的应急决策与处置科技体系缺失,造成应急决策与处置能力系统低效化;事后恢复科技体系的科技含量不高,缺乏高端恢复技术支持和先进的善后处设备支撑,事后恢复能力不强。

四、基于应急管理过程论的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构建与完善

针对当前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要应用应急管理过程论,构建由科学高效的应急预防科技体系、应急预警科技体系、应急决策与处置科技体系、事后恢复科技体系组成的四位一体的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如图3所示)支撑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应急管理整体能力。

1、建立与完善高效、综合的预防科技支撑体系

要依托科研院所,建立应急技术与管理综合研究基地和各类突发事件专业研究中心,加强预测分析模型、方法与预防技术的研究,并将技术研究成果运用于预防活动中,增强预防活动科技支撑程度;要建设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加强应急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培训;要建设以应急信息平台,应急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公众与专用、保密与非保密相结合的应急通信保障网络体系,应急管理的数字化智能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信息预防监控科技支撑体系;要运用风管理管理理论,建设科学的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技术支撑系统。

2、建立与完善先进高效的应急预警科技体系

要建立自然灾害预警综合系统、重大事故灾难灾害隐患源监测预警体系、和金融风险等社会安全事件信息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和重点工程的反恐体系等重点紧急事态领域的预警系统工程建设,增加监测点密度和监测覆盖面,改进和提高监测预警与防范技术和手段的科技含量和水平,完成网络化的风险隐患自动识别与排查,构建综合预警系统,提高各类紧急事态预警防范和综合分析能力。要完善突发事件预警的信息报告与体系。建立健全情报信息汇总和研判机制,实现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预警信息共享,提高对预警的反应能力;建设完善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公众媒体的信息传播渠道,重点完善偏远高风险地区广播、电视、报警器、宣传车、手机短信等紧急事态预警与防范信息手段建设。要建立立体化的突发事件监测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监测预警机制。

3、建立与完善先进高效的应急决策与处置科技体系

要培养决策指挥专业人才,提升政府和各专业职能部门的决策指挥能力;要构建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平台,实现职守应急、信息集成、事态跟踪、指挥协调、专家研判和视频会商等功能;要以军、警、消防、医疗、民间救难组织等为主体,整合现有专业救助力量,研究建立复合型、多功能的专业应急救助队伍以及队伍组织运作体制、应急处置协同机制等,完善专业应急救助队伍装备体系,健全队伍人员的培训机制与模式,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以加快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救助队伍;要建立易管理、易扩展、可控性强、安全性强的应急管理专家队伍信息数据库;要加强应急管理的综合应急技术集成、系统平台研究与建设、应急能力评价体系建设。

4、建立与完善先进高效的事后恢复科技体系

要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遥测系统等技术对灾后损失开展图像化绘制工作,为决策层提供第一手真实灾后损失的图像;要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建立科学高效的灾后评估技术系统,加强对灾后损失的评估,为灾后重建提供依据;要在科学的处理方法的指导下,运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开展灾后救援、处理、恢复等各项工作;要通过电视、广播、电台、报纸、网络等渠道,加强与大众社会权威媒体良好合作关系,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参与灾后重建工作;要运用先进的公共医学卫生技术,对个人开展心理援助,弥补灾害对人性造成的心理创伤。

五、结语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突发事件“突发期”,突发事件发生日益频繁化和复杂化,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加强基于应急管理过程论的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来支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运用先进高端应急管理技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增强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应急管理效率,有效预防各种突发事件发生或减少各种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宋英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导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 庄越:安全事故应急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 宋英华:应急管理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