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可持续建筑设计

可持续建筑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1 16:50:00

可持续建筑设计

可持续建筑设计篇(1)

关键字:建筑设计可持续性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和意义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准确的概念,是由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在其1981年出版的《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社会》一书中提出来的。1983年,在联合国主持下,成立了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会成立后,就有关环境污染、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于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该报告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报告的关键概念使用,并明确地将其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范畴,包括经济、生态、社会、人才、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可持续性,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健康增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的现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目标,三者应相互协同。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理论、一种运动,具有持续性、整体性、协调性、选择性等多方面的特征。

1.1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即有萌芽,我国传统哲学一直强调“天人合一”、“天人和谐”,力求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一直强调要有长远眼光,为子孙后代着想,即含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

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以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发展,虽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维持了较高的消费水平,带来了财富和文明,但却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使人类处于能源匮乏、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艰难境地。至20世纪70年代初,资源对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体现了出来,西方发达国家也出现了人口剧增、资源危机、环境污染三大问题,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些问题迫使人们从更广泛的视角重新认识发展问题。

“技术悲观论”和“技术乐观论”两派关于资源与发展关系的激烈争论,使更多人在“发展不能以破坏资源环境质量为代价”、“为保护资源环境应当控制人口增长”等问题上达成了共识。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使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急剧尖锐起来,不少学者深切地感受到,不论是从实现全球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还是从维护本国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都必须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在这种现实背景下,1972年的世界环境大会提出了“连续的或持续的发展”的概念;1980年联合国制定的《世界资源保护大纲》提出了“持续不断发展”的概念。

1.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首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新型的发展道路。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面临着日益突出的矛盾和巨大的压力。尤其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综合国力还不强,科技水平明显落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因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地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从体制、制度、管理、科技进步等方面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大力开发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新科技、新能源、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就是要使经济的发展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而是要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

其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战略性调整。这种调整已经不是那种“今年瓜好卖,明年多种瓜”式的临时的、分散的、局部的适应性调整,而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整体协调性的重大调整。

2、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

2.1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建筑的自然采光、通风,注重建筑节能

目前,在建筑业中,空调的滥用是造成环境和能源问题的重要原因。我们一方面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太阳能进行转化,为建筑提供取暖、制冷和生活热水;另一方面必须强调自然通风,因为自然通风可以不消耗不可再生的能源,且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因此,建筑设计时,应将建筑尽可能地与周围气候条件和周围地形,地质状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自然采光与通风, 减少人工照明与机械通风, 从而减少物质与能量的消耗。

2.2 采用新材料,发展钢结构

建筑设计师要以生态学的理论为基础,首先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力,树立建筑材料循环使用的意识,避免使用破坏环境的建筑材料,以维护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环境。

2.3减少建筑的能耗,注重对自然能源的充分利用

除了传统的墙体内保温做法外,还可以对外墙采用外保温的方法,以减弱热桥的影响,提高外墙的保温性能。墙体外侧用玻璃覆盖, 两者之间有空隙,透过玻璃进入的太阳能被储存在墙体中,冷空气流经墙体时,被加热后引入室内。这种方法在热带和寒带都有保温隔热作用。

3、生态建筑的发展

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性,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人类聚居环境可持续性建设的研究。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即我们今天的发展应该是“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建筑及其建筑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从而使其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

生态建筑所包含的生态观,有机结合观,地域与本土观,回归自然观等等,都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理论建构部分,也是环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建筑其实也是绿色建筑,生态技术手段也属于绿色技术的范畴。

4、结语

建筑的发展不能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而应将生态环境优先考虑。建筑设计时,建筑师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形体美,还必须注重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从生态学的角度探索建筑的美,在努力创造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同时,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

参考文献:

可持续建筑设计篇(2)

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需要针对建筑施工当地的气候、地形进行灵活的设计,从而有效减少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能源与资源消耗。在建筑材料的选址上,工作人员应当注重传统材料的有效利用和新型环保材料、可再生材料的有效选择。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当具有环保意识和公众意识,从而在工业建筑功能设计时可以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除此之外,在工业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努力减少建筑施工给当地环境带来的损害和影响并通过采取先进的工业建筑施工手段促使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现象的减少。

2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解析

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性是一个整体性概念,在工业建筑的运输、施工、设计、维修中都有所体现,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以下从三个方面出发,对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进行了解析。

2.1注重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理念的优化

建筑功能的优化是工业建筑可持续设计的重要体现。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进步,建筑设计对于工业建筑功能的实现有着越来重要的影响。在生产环节越来越紧密的现代,促进工业建筑设计时设计理念的优化就会对工业建筑整体性能带来极大的提升。例如建筑设计者可以通过将传统的水平布置厂房方式改变为垂直布置,从而做到有效地节约厂房用地并减少工业建筑的道路长度和外墙长度。除此之外,现代工业促使了大型工业建筑、高层工业建筑的不断出现,在这些建筑的设计中通过优化设计的实现可以使整个楼层的全部或大部分连成一片,这对于工业建筑通风散热效率的提升、减少工业建筑设计资金负担、促进节约能耗的实现都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随着可持续理念的有效优化,工业建筑的相关能耗也在不断减少,从而对工业建筑的整体优化起到了极大的贡献。

2.2通过新型能源技术的利用提升可持续设计理念

新能源又被称非常规能源,通常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新被开发和利用的各式能源。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对于工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理念应用都有着重要影响。一般而言新能源相比传统能源性能具有更强的优越性,与此同时采集消耗与利用消耗也更少。新型能源在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设计试验等方面都具有传统能源所不具备的优势。例如在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热、保温、密封等设计指标上新型能源、新型材料就具有很强的优势。新型能源技术的利用在可持续理念的贯彻与提升中始终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通过良好的散热材料的采用、太阳能的合理使用、风能与水能的合理利用对于建筑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减少传统能源消耗、促进环境的改善、气候变暖的有效缓解都有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工业建筑设计人员通过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对新型保温隔热材料的使用,对于建筑外墙保温效果的提升、寒冷地带工业建筑运营效率的提升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提升工业建筑能源利用的规模效益并减少在工业制冷和工业取暖中的能源消耗。

2.3促进可持续发展精神的体现

可持续发展精神的体现主要在工业建筑设计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通常而言物质的发展和精神的发展应当是同步进行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工业建筑的设计中也是如此。工业建筑设计人员通过在设计过程中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的精神,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整个工业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工业建筑中人文性的体现。这同时也符合现代建筑学理念,通过在工业建筑创作中引入人文因素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精神的体现。与此同时工业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工业建筑的设计时应当注重创新并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的合理转型。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工业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设计的创新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在工业建筑的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创新思想的利用可以有效解决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同时也能得到更好的设计理念。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严格控制自然资源的滥用、促进自然资源使用的长期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还能避免传统工业建筑特有的产能落后、重复建设等缺陷,从而促使工业建筑可持续性设计的更好执行。

3结语

可持续建筑设计篇(3)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世博会;启迪

中图分类号:TM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295-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进步,城市化发展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制约了城市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而这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在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倡导下,做好城市建筑给排水的设计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世博会场馆和案例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到反思和启迪,以指导城市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希望可以提高城市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水平,促进可持续城市的建设。

一、 因地制宜,坚持本土化的发展战略

在世博会,展出的很多建筑都体现了因地制宜、强调本土化发展的理念。如杭州“五水共导”案例馆。建筑给排水技术包括很多,不同的地区适合不同的技术,因此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和本土化发展的理念。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本文得出如下反思和启迪:

(一) 兼收并蓄,积极吸收合适的理论和技术方法

在我国,对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建筑给排水的设计更是处于尴尬的地位。本文建议坚持兼收并蓄的原则,积极的选择和吸收合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理论和技术方法,从而建立起适合当地地域和气候等特点的建筑给排水设计体系。并且还要认真的对传统民居的绿色技术进行研究,在保护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对给排水系统进行更新。

(二) 雨水的综合控制和利用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面临的压力也逐渐加大,因此本文建议对雨水进行综合的控制和利用,在相关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与当地相适应的雨水控制和综合利用的策略,这样既可以提高城市的防汛能力,又可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约大量水资源。另外,还要倡导采用生态途径来控制雨水径流的污染,以降低对城市的冲击和影响[1]。

(三) 建筑中水的回收和简易净化

一般来说,对建筑中水的回收和净化经济效益偏低,以此,在回收建筑重视时要做好相关的技术分析工作,并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的采用简易的净化措施进行中水的净化工作。

二、 和国情相符合,提倡简约化设计

坚持简约化的设计理念,主要是为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世博会中汉堡的“新耐久性建筑项目”案例馆得出如下启迪:一是大力倡导建筑绿色,限制机械绿色。这主要是说积极采用价格适中、简洁方便推广性较强的绿色节能技术,而不是过度的追求“高新”。二是坚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原则。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因此切记盲目求成,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三是注重建筑的性价比,提高建筑的生命力。在对给排水方案进行设计时,要提前对所用系统和技术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免出现投资和产出不相符合的情况。另外,注意点和面的结合,关注对城市化的影响。首先,注意建筑给排水设计要和城市微环境协调统一。其次,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2]。

三、 效益评估,加强精细化分析

可持续发展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应该要充分的考虑技术、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同时加强精细化的分析。通过分析,本文给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增量成本和增量利润的分析。二是对原有建筑的绿色更新。三是加强对效能的监管。另外,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标准化的建设。在对可持续发展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有适度超前和科学完善的规范和标准来提供技术支持。一是国家要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标准。二是不断的修订地方特色标准[3]。

四、 注意均衡发展,重视系统化的集成

坚持均衡发展的理念主要是为了适应建筑给排水工程已经从传统单一的技术向多系统集成、复合技术发展的情况。因此在设计和施工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设计集成。二是模块化施工。同时,政府应该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产业化发展。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在政府的引导下,将全生命周期理念融入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全过程之中。本文建议政府针对从事可持续发展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建设等单位出台一些优惠的政策,用以鼓励可持续技术的发展[4]。

五、 绿色人文,积极推动普及化教育

通过绿色人文可以有效的改变人们的行为以及意识,从而促使绿色、健康高效的建筑给排水理念和系统进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去。要想尽快实现这一点,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充分发挥示范型绿色建筑的引领作用。二是加强对全民的可持续理念的教育。另外,还需要加强交流和沟通,注意跨界化的发展趋势。所谓的加强沟通和交流,就是指积极的关注新的建筑形式以及新的建筑技术,从而不断的更新和丰富可持续发展城市建筑给排水的设计技术和方法。面对新建筑形式和新技术的冲击,有关人员要积极的研究和引进有关的先进技术,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制定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给排水设计方法[5]。

结语

2010年在中国上海举行世博会,其中展示的许多建筑都特别符合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理念,并且显现了比较前沿和先进的建筑给排水设计技术,有效的体现了人、自然和城市的和谐发展。探寻并借鉴世博会给我们的启迪,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城市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伯仑.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后世博反思与启迪[J].给水排水,2010,36(7):95-99.

[2] 张佳杰.浅析大连腾飞软件园6#楼广场水景给水排水设计[J].中华民居,2014,(3):81-82.

[3] 方晓深.浅谈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优化对策[J].城市建筑,2014,(30):137.

可持续建筑设计篇(4)

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发展,对人们的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在维系社会、人们之间关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另外,可持续发展建筑还能够兼顾每一个社会主体的利益,在建筑设计、使用等过程中都能够充分体现出这一点。因此,可持续发展建筑具有美学标准和社会公平性[1]。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高职建筑设计建筑课程教学设计策略

(一)知识方面

建筑设计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需要坚持完整性原则,将可持续发展思想渗透到教材中,侧重突出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引进新工艺等方法;另外,建筑课程设计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实际情况,由于高职学生基础较差,教师应立足于未来建筑发展趋势,丰富学生知识面,增加课程项目,例如:计算机应用、组织管理等内容,通过拓展学生基础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分析建筑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推动我国高职建筑设计专业教育进一步发展[2]。

(二)技术与情感方面

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影响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专业技能,例如:技术认知技能、社会情感技能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形成可持续生活能力。然而,由于高职学生生源广泛,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建筑课程设计过程中,课程设计应加强对学生技术认知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测量放线、材料鉴别等基础能力;社会情感技能够对社会行为以及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建筑设计专业设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过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等,从而提高学生管理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三)认知态度方面

学生认知态度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处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站在不同的立场思考问题,并作出准确的决策。因此,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应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可持续发展观点,认识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造的历史、未来等,培养学生能够从多方面考虑问题。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放,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人们本性、价值观之间的竞争的认知,引导学生树立奉献精神,在日后工作中,保持负责的行动态度[4]。

(四)价值观念方面

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一定影响,建筑课程设计价值观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一方面建筑材料的选择要以切实保护环境为前提,实现自然资源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平等;另一方面,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方要为所有人建立信任、理解的社会环境氛围。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这一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五)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教学课程实施的重要基础。因此,建筑设计专业在设计过程中要明确环境对教学的重要性,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将六大学习情境作为教学基础,加强实践训练,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教师还要认识到建筑设计专业的本质,将建筑基本构建过程作为基础,坚持实践原则,实施以学生参与为主,跨学科并面向行动互动的综合实训及生产的教学环境,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多媒体技术与建筑额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打造一个形象、生动的课堂氛围,创造立体化教学环境[5]。

三、结论

可持续建筑设计篇(5)

关键字:高层;建筑设计;可持续理念

高层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就是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和资源提供的条件,从而实现了高层建筑的可持续设计和发展,实现建筑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策略。高层建筑的可持续理念建立了与持续发展相关的建筑设计和措施,创造出符合相应建设规律持续发展的建设形态和形式,从而建立创新的、持续健康的、具有活力的办公和居住的建筑环境,实现建筑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和切实统一。

一、高层建筑的舒适设计理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高层建筑居住和办公的舒适程度日渐受到了关注,改善人们的居住生活环境、提高生活的质量日渐成为了高层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发展的趋势。高层的建筑设计应建立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建筑,创设优质的生活发展环境,由此建设可持续的建筑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高层的建筑设计应实现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学科的综合,相应学科的发展和综合实现了高层建筑设计的新理念和新发展。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概念是指:优良的空气质量,优良的温湿度环境,优良的光、视线环境,优良的声环境;针对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高层建筑应对应不同的设计方式: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减少 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使用,对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辐射、电波、气体的有效抑制,充足的空调换气,对环境温湿度的自动控制,充足合理的桌面照度,防止建筑间的对视以及室内尴尬通视,建筑防噪声干扰,吸声材料的应用等等。

二、高层建筑的自然设计理念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自然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多的利用自然的采光和通风,建立高层建筑的健康而舒适的生活和发展环境。阳光和空气始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随着照明和空调等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高层建筑的自然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忽视,同时也对建设自然而健康的舒适生活环境不利。高层建筑设计一般处于城市中,自然设计理念在高层建筑中的贯彻和使用使人们摆脱由于人工创造的环境而带来的 “病态建筑综合症”及“建筑关联症”,由于相应环境的人工制造而带来的疲劳、头痛、全身不适、皮肤及黏膜干燥等等。高层建筑设计中,应实现自然的采光和通风并与建筑设计的新技术发展。自然通风可利用现代空气动力学原理,采用风压与热压及二者结合等多种途径实现;在自然采光方面,保证良好的光环境同时,可采用多种创新的设计和建筑方式避免直射眩光和过量的辐射热。

三、高层建筑的自我调节设计理念

高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应实现高层建筑的自我调节设计,建立高层建筑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使相应的高层建筑成为一个整体而有活力的发展整体。高层建筑应建立合理的调整周期,从高层建筑的决策到设计而后到建造、使用最后拆除的整个过程,建立了高层建筑的自我调节的生命体系,实现了高层建筑的产生、生长、成熟和衰亡的过程。如同有生命的个体一般,高层建筑应实现自我的调节和自我组织从而通过自我的调节实现自我功能的完善。高层建筑的自我调节一方面是指高层建筑具有系统调节自身采光、通风、温度和湿度等的能力,另一方面建筑又应具有自我净化能力,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包括污水、废气、噪音等。

四、高层建筑的生态组合设计理念

高层建筑的生态组合设计实际上建立了科学的高层建筑的空间,实现高层建筑空间的综合利用和发展。通过高层建筑的空间组合利用实现舒适而生态的高层建筑设计,同时建立更为经济健康的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生态组合设计同时也是贯彻节能和舒适的生态需求,实现了人们的健康设计和发展。高层建筑不同空间对温度、自然光和景观要求不同。如普通办公室对温度要求苛刻,其次是会议室和多功能厅,门厅、走道和楼梯交往空间等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交往空间可以作为高层建筑内外环境的缓冲地区,它的设定温度可以更接近室外,从而建立了建筑内外部设计的温度渐变梯度。从而建立了优化能源、减轻人们对室内外温度变化造成的不适应。生态设计对传统设计实践的发展是:从功能分区、动静分区进一步扩展到光、气、舒适度的环境缓冲分区。高层建筑的生态组合设计应在确定相应的相交组合位置,并出于高层建筑的经济性和结构性考虑,并且考虑到热力效益和环境的舒适程度考虑。最有效的平面空间布置是东西向双核,南北为主朝向的模式。从而建立了电梯厅、楼梯和卫生间有了自然的采光和通风及朝外的视野。

五、高层建筑的外表生态设计

“建筑表皮”是指具有改变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功能的建筑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面和底层架空的楼板以及与其共同作用改变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的附属构件,如遮阳设施、表面绿化等。建筑表皮作为内外空间的转换介质,通过室内外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流对物理环境因子具有反射、吸收、透射和转换等作用,不同程度地改变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的品质。建筑表皮所使用的材料及其构造方式不同,会对室内外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传统的建筑设计多关注表皮的装饰功能、视野以及表面视觉机理等的建筑学因素。而具有生态环境的建筑设计也会同时关注表皮的控制和支撑功能:关注太阳辐射热、自然光、风、人的生理舒适度、烟雾和有机化合物气体的污染等要素。

六、高层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

绿色生态型办公建筑的形体应该是有利节能的。建筑师熟悉建筑形体系数与能量损失的关系。球体的形体系数最小,其次是圆柱体,再次是方柱体。形体系数是影响建筑热量得失的重要因素,建筑形体系数越大,传热损失就越大。较小的形体系数不但有利节能,还意味着潜在的围护结构建材的节约和优化。超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是重点,主要包括: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低能耗的设备智能化的管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管理资源,使建筑和设备方面的寿命成本最小,减少污染并达到可持续发展。从建筑设计角度讲,群体布局单体设计、构造处理都是节能的关键。

4.4.1 运用建筑设计手法实现节能设计

可持续建筑设计篇(6)

随着现代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建筑室内设计也得到较快发展,并且在建筑整体设计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现代建筑室内设计过程中,为能够使社会发展需求及要求得到满足,应当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应用。在实际室内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应当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认识及理解,并且能够通过有效措施有效应用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更好进行室内设计。

关键词:

室内设计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

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在环境保护理念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现代化理念,在设计领域内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并且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现代建筑室内设计中,为能够使设计效果得以有效提升,设计人员应当在充分认识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使其能够与建筑室内设计有效融合,促进建筑室内设计能够得以进一步发展。

1建筑室内设计中应用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原则

首先,生态可持续发展设计中的生态环保原则。在现代建筑室内设计而言,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应当使实际设计将生态功效以及环保功能得以一定体现,对于生态无毒害材料选择应当加强重视,同时应当注重应用生态装饰技术,在使这些条件能够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室内设计中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设计得以较好实现,使室内环境更加符合人们生活需求及当前设计要求。其次,生态可持续发展设计中的结合自然原则。在现代建筑室内设计中,对于生态可持续发展设计而言,应当使融入自然及回归自然特点得以充分体现,应当较好体现出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可再生性资源以及能源。对于大自然中的很多能源而言,其均属于可再生资源,储量十分丰富,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及能源基础上,可使其它非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得以有效减少,可使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得以更好实现。第三,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现代化科技原则。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实行建筑室内设计,其更加注重对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应用,主要包括智能化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在合理运用这些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可使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得以有效减少,并且能够使人与自然之间更好实现和谐发展,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1-2]。

2建筑室内设计中应用生态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要求

2.1积极营造室内绿色空间

在建筑室内设计过程中,对于营造绿色空间而言,其所指的就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自然生态景观引入,从而使所创造出的室内环境能够与人们居住条件及要求更加适合,使整个室内环境空间均能够体现出生机与活力,从而使人们在居住中能够达到身心愉悦目的。具体而言,在建筑室内设计中应当对有关自然景观有目的且有针对性引入,在设计人员合理设计基础上,将其放置于适当位置,从而使室内设计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2.2注重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是在传统美学、现代美学及生态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现代化美学观点。对于生态美学而言,其侧重于人与自然之间能够实现和谐统一,注重人文美与自然美之间实现有机结合,在这种美学观点中的审美情趣就是崇尚自然,通过对一些比较形象的仿生材料及天然材料进行运用,从而更好进行室内装饰,从而使人们能够产生清新自然之感。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而言,应当遵循自然美原则,使设计作品能够与生态系统发展需求更加符合;另一方面而言,应当使设计人员创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相结合,对人们生态美进行创造,从而使人工环境及生态环境两者之间实现有效结合,从而使室内设计更好体现出生态美学特点。

2.3绿色材料的应用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室内设计过程中,绿色材料的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求。通过对绿色材料进行应用,不但能够实现能源节约,使资源浪费情况得以减少,并且还能够对人们生命健康及室内环境更好进行保护,可使绿色植物生长提供更好空间,可提供更好技术支持。在室内设计过程中,通过对这些绿色材料进行利用,可使室内绿化得以多角度、多层次及多维度实现,使建筑物及大自然之间实现有效融合,使室内环境得以较好改善,可更好提升人们生活质量[2-3]。

3建筑室内设计中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应用

3.1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实际建筑室内设计过程中,应当将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对设计理念进行合理开发,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多地选择清洁无污染的一些资源及能源,应当对一些自然资源及能源进行利用,可尽量多应用风能及太阳能等相关绿色资源及能源,对太阳能及风能等新型设备应当开发利用,从而将煤及石油等一些资源代替。对于太阳能及风能等这些能源而言,其属于清洁能源,不会产生污染,通过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不但不会污染室内环境,同时还能够使室内环境与室内环境之间实现良性融合,从而可实现节能环保目的。比如,在实际设计可选择太阳能热水器,其能够使太阳能转换为热能,从而可满足人们需求,使煤炭资源得以节约,使人们消费成本降低,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

3.2合理应用植物绿化技术

在建筑室内设计过程中,为能够使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得以更好应用,植物绿化技术的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主要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还能够减轻噪音污染,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及作用。在室内装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有毒化学物质产生,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们身体健康会产生较严重危害,为能够将这些化学物质有效清除,有效减轻其所产生危害,则在建筑室内设计中应当积极引入绿色植物,使室内绿色面积能够得以不断扩展。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腐殖土生长技术以及无土栽培等相关绿化已经已经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这为室内绿色植物较好提供很多的技术支持。

3.3有效应用引导式建筑解构技术

对于建筑室内设计而言,其是以为人们营造良好生活环境为根本目的的。通常情况下,在室内设计中通过进行人工照明系统设计及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能够使这一目的实现,然而通过对自然通风及采光进行充分利用也能够实现这一目的,并且能够使室内整体空间舒适度得以更好提升。因此,在实际建筑室内设计过程中,为能够使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得以更好体现,设计人员可对建筑解构技术进行利用,通过对自然阳光及通风进行利用,从而为人们营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比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通过对玻璃屋顶及石屋顶进行利用,可达到较好节能效果。对于引导式建筑解构技术而言,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与室内设计美学原则比较符合,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可在优化室内环境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可保证建筑室内设计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3-5]。

4结语

在现代建筑室内设计中,传统设计理念及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及社会发展要求,因此,应当对现代化设计理念进行应用。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属于应用比较广泛的现代化设计理念,在实际室内设计操作中,通过对这一设计理念进行较好应用,可使室内设计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对这一设计理念加强认识及了解,并且要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从而使室内设计能够实现生态化,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己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按照人们的需求设计出相关的产品,逐渐完善和提高建筑中的消防系统,在设计中以先进、高效及安全作为基本原则,设计出安全可靠的建筑消防系统,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瞿雅 单位: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可持续建筑设计篇(7)

关键词:工业建筑;可持续性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趋势

1.1生态化趋势

未来的新世纪是一个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自然、科技整体协调发展的社会。传统的粗放型工业生产对城市和自然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的得到遏制。目前对工业建筑的各种生态化建筑的探讨,已从建筑物理论的研究深人到建筑设计的创作中来,并与新建筑形式创造性结合在一起。对于工业建筑的城市环境设计、节能、节地、环境保护、防止污染等问题给予了极大重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面向新世纪,运用生态学中的共生与再生原则,结合自然并具有良好生态循环面,将是工业建筑的发展方向之一。

1.2节能化趋势

节能是可持续发展工业建筑的一个最普遍、最明显的特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建筑营运的低能耗;二是指建造工业建筑(包括建筑材料)过程本身的低能耗,要做到这两点,首先要求参与建设的各方面有较强烈的节能意识,还需要认识到工业建筑节能设计是包括工艺、建筑、暖通、电力、给排水等多个专业的综合性课题,这就要求各有关专业密切配合,运用整体的设计力量来获取节能的成果。同时还可以利用太阳能、自然采光及新产品来实现工业建筑的节能。

1.3洁净化趋势

工业建筑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废弃污染物,我们需要通过合理设计尽量减少废弃污染物的排放并设置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系统,以实现无污染,从而保护环境,达到可持续化发展的目的。如在发达国家已对工业建筑实施了被称为“3 R”,指标的措施,“3R”是英文中Reduce(节能与减少环境负面影响)、Reuse(重新使用)、Recycle(循环)的缩写。采取“3R”指标,是工业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它强调对建设用地、建筑材料采暖空调等资源、能源的节约、循环使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循环、再生使用。

1.4与环境的和谐化趋势

当今是个追求和谐发展的时代,工业建筑在进行设计时应考虑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因素,超越单一的节能或纯技术的概念,寻求工业建筑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平衡。

2、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

工业建筑要想达到可持续发展,主要还是通过技术手法(如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等)和设计手法(如合理的用地、建筑布局等)来实现。

2.1技术手法

未来工业建筑发展的主流是“大”(大跨度、大面积、大空间、大体量),“高”(多层,高层空间),“轻”(轻型结构,轻质材料,轻巧造型),这将对可持续性设计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建材的选用上,可采用钢材、金属装饰板、金属吊顶、玻璃等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同时不断发掘新材料。在技术上,利用太阳能和地热以及工艺产生的余热,收集雨水净化处理循环使用,处理工艺废水等技术手段,防止环境污染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多种材料与技术手段综合运用,实现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满足技术的有效性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造“负责任的”,具有生态环境意识的工业建筑。如上海大众有限公司汽车工厂的设计中。厂房大门选用保温的提升门,窗选用密闭性高的铝合金窗。质控中心及大餐厅的玻璃幕墙,采光顶均设置了现代而美观的遮阳帘,遮阳帘不仅降低了夏日的能耗,并为室内环境增添了美感,夏冬二季带来了不同的内外空间视觉效果。质控中心大空间内不同功能的区域选用了不同空调系统,有的小空间封闭起来以降低能耗,有特殊需要恒温恒湿的生产部位,如车间内的三坐标测量室,采用了新型保温材料挤塑聚乙烯泡沫板进行保温处理。因清洁要求,车间内开窗面积较少,但在屋面上设置了采光带及排烟窗。由于顶部采光效率远大于侧窗,所以车间大环境不感灰暗压抑,人工照明主要针对局部照明即可,因而降低了照明的能耗。

2.2设计手法

这里的设计手法主要指采用合理的用地、建筑布局,与绿化相结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厂区建设与城市规划

工业建筑与城市环境是建立在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社会系统和景观系统之中,所以在进行工业建筑设计中不应忽视与城市在气象环境、景观环境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的方面的协调关系。应做到规划选址合理,顺应气候条件等。现代城市规划已有了明确的工业区划分,也是考虑到了生态因素。与创建生态城市相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厂区内部建筑与环境设计

厂区内部可以看成一个小的系统,其中公共设施应合理布置,集中管理,降低发生危害环境的可能性。同时利用自然条件,合理布置,通过集中绿化和散落植被的消毒、降尘、消音作用,减少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利用建筑群落的屏障距离,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绿化,设置防护距离,减轻危害程度。除丰富主体厂房建筑外,在经济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借助厂前区广场、雕塑小品、纪念标志、水景、喷泉、绿化等环境艺术处理手法,结合自然地形,综合运用,营造人性化的生产环境,提升整个厂区的环境品质。

(3)建筑内部空间与环境设计

工业建筑内部是工作人员直接活动的场所,而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散发的各种有害物,如粉尘、有害蒸汽和气体以及余热和余湿等,如果不加控制,会使室内和室外的空气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另外,空气中悬浮污染物包括粉尘、烟雾、微生物及花粉,在危害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会影响正常的生产过程。国外当代工业建筑已有将部分绿化引人室内(甚至水景),调节空气的同时也能美化环境,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

同时要综合考虑节能、生态、今后改扩建的要求,尽量采用模数、经济合理的柱网尺寸,减少施工建造中的三材用量和控制混凝上中CO2等不良物质的排放,提高室内环境品质。

3、旧工业建筑的改造

建筑并不是一次性的易耗品,某些建筑往往因为经济发展、技术更新等原因,落后于时代需求,成为“旧工业建筑”,但这些“旧工业建筑”的建筑质量还能满足其他用途。建筑材料的生产耗费了大量能源,这些能源大部分以另一种形式转移到建筑材料中去,所以建筑材料蕴含能量且应当得到再利用,使其真正达到实际使用周期。因此,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对待因时代变迁而出现的众多旧工业建筑,重视对其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已成为现代建筑师的一个基本观点。HHS规划与建筑事务所设计改建的哈姆创业中心位于德国北部的鲁尔工业区,是在已废弃的工业基地上建造的。工业区中,原来被重工业污染的地面采用有组织的大面积排水设施加以清洗,使新建筑不受被废气、废液污染的土壤的影响,新建筑中还使用了大量拆卸留下的旧建筑材料。屋顶的构造也充分体现了生态和经济的原则,木结构体系的筒型屋顶采用了简单模式化加工、系列化建造,屋顶防水层上种植绿色植被,大量的雨水可以渗透入植被层,多余的雨水可以引用作卫生间用水。

结语

可持续性建筑将成为21世纪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于工业建筑设计,我们同样应沿此思路发展下去,在改变以往工业建筑单调形式的同时,创造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建筑,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曦,李湛东.生态设计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