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校在线教学

高校在线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5 16:32:24

高校在线教学

高校在线教学篇(1)

“慕课”来了

所谓“慕课”(M0OCs),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据统计,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0”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

早在5月21日,被视为MOOCs“三驾马车”之一的edX宣布新增15所高校的在线课程项目,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6所亚洲名校赫然在列。短短几个月时间,中国大学与“慕课”的频繁互动,不难窥见这一全新教育模式带来的冲击。“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说。

张杰的提醒并非危言耸听。“慕课”的席卷,让各国的大学管理者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危机。Coursera与edX、udacity并称为“慕课”“三驾马车”,单看Coursera,短短一年多,全球共有81所成员高校或机构加入这一联盟,共享386门课程,注册学生超过400万。

“对于各国知名高校而言,‘慕课’平台是高等教育的新大陆,谁都不希望失去向全世界传播知识,提升国际地位的机会。在未确定‘慕课’对高等教育是否具备颠覆性影响的前提下,参与其中是最好的选择。”7月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如是说。

在“慕课”的世界里,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听课。不少“上瘾”的学生因此津津乐道,“你被课程内容吸引住,根本不可能开小差,一秒钟都不能。”而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提出,5分钟左右就会有师生提供解答。

“‘慕课’打破了大学的‘围墙’,未来大学将变得没有国界。”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说,在线课程模式无疑将引发“学习的革命”,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带来深刻变化。在他看来,“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将是,翻转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而这时,如果老师还以传统的讲授、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将用“眼睛和耳朵”投票。

在线教育前景广阔

7月8日北京的一次在线教育沙龙上,淘宝有关负责人透露,淘宝将加强教育培训电商发展,并有可能于近期推出“淘宝同学”教育频道。

据了解,2012年淘宝教育销售额3.3亿元,其中三分之一是教材教辅,另外2亿是课程销售。淘宝内部估算,目前在线教育在淘宝的交易额为300万元左右,今年能做到10亿元的规模。在“淘宝同学”启用之前,淘宝教育产品类交易主要归在淘宝本地生活-教育培训类目下。淘宝内部,教育培训去年在还是二级类目,今年被提升为一级。内部人士透露,“淘宝同学”主要是搭建平台,把优质的平台商、机构、教师、课程等资源都拢进来,走2B(to Business商家)+2C(to Customer顾客)的混合型平台模式:一方面,机构可在上面提供直播教学;另一方面任何用户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在“淘宝同学”课程,或者申请在线直播权限。

在线教育正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曾断言,在线教育行业将迎来颠覆式的变革,“线上占40%,线下占60%。这个情况的发生,就是未来3年至5年的事情”。

其实,在英语教育特别是口语教育方面,在线教育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在线教育便捷、实用、跨越时空界限、更接地气,更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它一诞生便具有网络的天然优势,直接面向大众,消除教师和学生之间地域的限制,网罗所有网络优质资源。”巴贝塔口语创始人刘洋正是看中了这样的机遇。

“学英语不代表就会说英语,很多人在学校时英语成绩很好,但你让他直接跟外国人面对面交流,便可能会遇到问题了,当时创办巴贝塔口语的最初动机就是想打破中国人学英语但不会说英语的僵局。从小学到大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英语,到头来却不会说英语,这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刘洋说。无法张口说英语是英语教学中的最大问题,在传统的中国式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不擅长于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而外教具有这种天然优势。“在线教育的教学模式中,外教与学员通过网络实时在线面对面交流,引导学员开口说英语,为学员创造纯正的英语氛围。外教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在加拿大、北京等地都设有教研中心,通过严苛的选拔条件选择外教。”

国内外高校尤其重视

斯坦福大学教授Andrew·NG说:“斯坦福大学致力于建立网上课程的社群(association),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那么无论你在什么时候思考问题,都会有人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想到了同样的问题,大家就可以在社区中实现交流讨论。有人说,如果斯坦福课程都放到了网上,进行免费学习,是不是就不会有人来斯坦福这样顶尖的大学了。但是我觉得你上斯坦福这样的顶尖大学,关键的不是你学习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是越来越免费的,关键是在于你上了一个知名的大学,在于你可以和老师以及其他的聪明学生一道进行学习。”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开放了很多计算机系的云计算课程。通过网上课程的提前学习,有了更充分的准备,来到课堂上时,同学们发言都很积极,比以往参与度更高。”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Candace·Thille说,更重要的一点是反馈。通过网络教育中学生的反馈以及系统自动收集的信息,老师更清楚地知道了如何对教学进行改进。

华中师范大学杨宗凯说:“今年有100多万学生注册了网络学院,69所网络学院提供了在线教学。华中师范大学要求每一学生必须有两门课通过在线学习完成。”华中师范大学正在着手制作自己的开放课程,惠及更多的学生。今年中国也有三所大学在以开放大学的形式进行教学,注册的学生约有359万人。教育部同时也批准了三家公共服务平台,把大会与社会连接起来,更好地进行对接。对于中国来讲,网络给教育改革带来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动是革命性的。

在华中师范大学,利用混合式学习的方式,就节省了课堂的时间,这个是对教学成本的降低。比如说40个学时的课程可能会降低到30个学时,甚至20个学时。这样的话,把学的问题都放在网上了,课堂内的时间大大减少了,这是一个可以降低成本的策略。现在师范大学共享课程,很多比较弱的课程不需要请老师,让学生去上北京师范大学的课程就可以。所以这样的课程共享和资源共享,对整个成本的节约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斯坦福大学也非常开放地接受大学的合作。不久前,斯坦福大学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就是做人机互动的课程。当时,Andrew· NG当时是在办公室里面研究怎么样来做更好的同行的评分。之后的5天时间,他把这样的评分标准应用到社会学的课程中,发现同行评分的机制是可以在不同的课程、不同的院系之间共享的。所以,Andrew· NG觉得,其实快速的、最佳实践的分享,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我国大学如何应对

“慕课”浪潮席卷之下,世界范围的名校、名师、名课“同台竞技”,中国大学如何立身?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认为,当前高等教育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资源共享,第二学习模式。利用“慕课”的平台,可以把全球的优质课程拿过来,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而大学如何运用这一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则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成为几所国内名校不约而同的探索方向。“慕课”不同于网络公开课,互动性更强,“慕课”的出现,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改革的可能——教师可以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真正实现“翻转课堂”。

“这一模式将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有助于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学习也将变得更加有效。”黄震介绍,从2001年开始,上海交大一直致力于在线课程建设。2006年建设国内首个课程中心,今年4月开通在线教育平台“南洋学堂”,打造移动课堂。

陆昉认为,现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以“慕课”为契机,中国大学要冷静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简单的赶热闹。“仅仅是在线教育,并不能解决高等教育的深层次问题,现在的小班化教育,大规模推动也遇到瓶颈。想办法把两者充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才能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留给中国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时间,已经不多。”

黄震认为,“慕课”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毕竟校园生活的经历、校园文化的熏陶都是在线课程难以替代的,以“慕课”冲击为契机,加快大学教学、管理的根本变革,实现两者的融合才是更好的姿态。与此同时,在这场汹涌的世界浪潮中,中国高水平大学强强联合,积极参与并且融入这场变革,方能化危为机。

高校在线教学篇(2)

关键词:在线文库;高校;教学资源库

1 引言

资源的在线查看是高校教学资源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文档类的资源查看占了很大的比例,如:Word、PPT、PDF等。传统的查看模式在用户体验、资源保护、资源控制上效果较差,难以满足日益庞大的教学资源库需求。在线文库是文档类资源在线查看的一种解决方案,对资源的保护和控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本文对在线文库在高校教学资源库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与研究。

2 在线文库实现方案研究

在线文库的技术难点在于如何实现文档的在线查看,浏览器对于大部份文档类资源无法支持在线查看或体验不好,但对Flash却有着良好的支持,因此,如何将文档类资源转换为Flash类型资源并最终实现资源的在线查看、保护、控制,是实现在线文库的一个重要思路。

2.1 利用FlashPaper实现在线文库

借助FlashPaper的虚拟打印机,我们可以把doc、xls、ppt、pdf等类型的文档资源转换成支持在线查看的Flash资源。FlashPaper支持本地转换,也可以在服务器端以编程方式实现在线转换,编程方式需要在服务器端安装FlashPaper,并使用程序中通过编码来调用FlashPaper进程,从而实现文件类型的转换工作。

FlashPaper的优点:把flash播放功能与所转换成的swf文件容为了一体,在展示文档的时候操作十分简便。自带播放功能可以很灵活的操作内容,适用于简单的文档在线阅读应用。

FlashPaper的缺点:由于把播放器与内容生成为了一个整体,并且一个文档资源只能生成一个对应的swf文件,当文件较大时容易导致客户端加载慢的问题,由于无法实现资源部分加载,也就无法对资源的开放程序进行控制,无法适应业务逻辑较复杂的应用。

2.2 利用FlexPaper实现在线文库

FlexPaper同样也是以Flash方式实现文档在线查看,同样也需要对用户所上传文档资源进行转换,与之配套的转换工具有pdf2swf,pdf2swf用来将pdf文件转换成swf文件,其它类型的文档资源,如:doc、xls、ppt等,需要借助其它的工具来完成到pdf的转换过程,可选择工具有:FlashPaper、PdfFactory等。

相比FlashPaper而言,使用FlexPaper实现在线文库具备如下优点:

(1)FlexPaper是开源代码,可以根据项目功能需求进行二次开发。

(2)支持界面定制,展示方面理为灵活。

(3)由于pdf2swf可以将一个文档资源转换为多个SWF文件,为实现在线文库的文档预加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4)由于可以实现文档资源的部份加载,便可以根据用户权限进行资源开放程度的控制。

3 在线文库应用于高校教学资源库

高校教学资源库面对教师、在校生、社会培训者、未注册用户进行不同程度的开放。根据用户的权限,可进行资源的查看、部分查看、下载等操作,其逻辑业务较复杂,使用FlashPaper方案虽然简单,但难以满足高校教学资源库的需求。

由于利用FlexPaper实现在线文库可支持二次开发、界面定制、预加载、开放控制,因此,利用FlexPaper实现在线文库并应用于高校教学资源库中的文档资源在线查看,是解决高校教学资源库中文档类资源开放的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

3.1 PDF文件转换至SWF文件

3.2 FlexPaper的具体应用

FlexPaper以角本的形式进行调用(具体代码在此不列出),在高校教学资源中,可以根据访问用户的权限,在服务器端生成不同的角本,比如:针对教师和在校生加载完整的文档,支持在线查看和下载,而普通用户则加载文档的部分页面并不可下载。再结合系统文件访问控件,拒绝文件直接访问,便可实现文档的在线查看与开放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4 结语

文档资源是高校教学资源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FlexPaper实现的在线文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高校教学资源库中文档资源的在线查看、开放控制,只要不断深入研究与二次开发,其在高校教学资源库中所起到的作用将会得到更大的强化。

[参考文献]

[1]梁斌,巫玉斌.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中知识管理工具的设计与应用.中国远程教育,2007-2-6.

高校在线教学篇(3)

[关键词]学习分析;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在线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4)01-0056-07

一、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可佩带”式计算设备的逐渐普及和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人们的行为、位置甚至身体生理数据的每一点变化,都成为可被记录和分析的数据。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大数据时代”正在到来。在这个以数据为核心的时代。一股在线教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的教育领域,据MIT斯基商学院报告:从2002年到2012年。美国参与至少一门在线课程学习的人数由57万激增到670万。新型的智能网络学习平台,正在成为高科技领域创新和投资的重点。如。著名的在线教育公司Cours-era已经和普林斯顿、宾夕法尼亚大学等30多所大学合作,在互联网上免费开放大学课程。2012年,可汗用一台电脑创建了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招募了一千万学生,创造了教育神话,被公认为全球教师界的超级巨星。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凤凰城大学等著名高校花巨资开始投资建设自己的智能网络学习平台,并向全世界免费开放,EDUCASUSE将2012年誉为“颠覆性改变高等教育年”。

诚然,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学习管理系统(LMS)和虚拟学习环境(VLE)是很常用的一种教学工具,这预示着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历史性变革,以往一直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数字化革命,正在逐渐改变着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每一个细胞。高校教师传统的教学和研究模式趋向颠覆。学生在在线学习时,会留下关于行为、利益和偏好等方面的大量“面包屑”似的数据。教师合理分析并理解这些数据,不仅对大规模在线课程还是其他类型的学习都有裨益。高校要取得较好的发展,高校教师的数字化变革是核心要素,但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在线教学的必要教学策略,因此,教师需要学习在线教学中新的教学、交流和工作方式。美国EDUCAUSE学习计划2012年会将学习分析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列为研讨的专题之一。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在线学习系统和环境。挖掘、分析并理解这些数据,进而为学生设计出更具应用性的学习环境、开发适应性课程、改进自身教学实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是当今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旨在以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变革为背景,探索高校教师如何利用学习分析,来掌握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二、学习分析在高等教育中悄然兴起

学习分析技术是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有关学生及其学习环境的数据,其目的是理解和优化学习及其产生的环境。学习分析的发展源于商业分析、教育数据挖掘和学术分析等概念,它整合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心理学、学习科学等多学科的概念和技术。美国NMC《2011年地平线报告》提出,学习分析在高等教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之后在全世界掀起了学习分析的研究热潮。NMC《2013地平线报告(高教版)》(预览版)提出“大数据和学习分析”将在未来2-3年成为主流技术。对全球的高等教育而言,学习分析具有能觉察和应对21世纪教育和学习的复杂景观的能力,是一个迅速发展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已经引起了全球各国政府、教育基金会和学习机构的关注。EDUCAUSE副主席Susan Graiek指出:使用分析来支持关键机构的产出(效果):通过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和分析支持研究任务。分别是美国2012年十大高等教育中IT应用热点问题之一。

从商业到高等教育机构,几乎所有的机构都在分享相同的应用分析的业务,如在商业领域已经率先发展并从大量数据中获得见解的技术,可以识别产品的忠实和潜在客户,提炼产品对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从而调整他们的市场并获取用户使用产品的经验。企业在思考“谁是我的忠实客户”,高校在考虑“谁会钟情于我们的学校”,通过解决有关招生、融资和运作效率,高校正在践行以确保办学成功。如企业为消费者量身定做广告一样,分析学生学习相关数据,需要能够处理这些非结构化的文本和图像等来自多方面的大数据的新技术。高校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开始开发模拟技术以洞悉在线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如,利用分析软件使教学过程变得有效而准确,训练学生高效行为和习惯:捕获学习者在线行为的大数据可以推断其知识、意图和利益,创建预测未来行为和兴趣的模型,特定学生的数据可用于定制在线学习平台和推荐学习资源,这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如。美国在线教学系统Knewton、马里兰大学的“检查我的活动”等项目成功地分析学生需求,评价学生学习绩效。

学习分析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具有众多优势,在解决目前高校有关学习和教育经验的众多问题时具有巨大潜力。如。预测确定学生额外学习支持的需求模型、减少学生自然流失、测量学生特质、构建能够提升教学实践的弹性模式等。学习分析利用数据密集和数据基础,支持正式和非正式学习以扩展当前学习环境过程中的理解能力。学习分析具有支持元认知学习的潜能,能鼓励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习分析能利用大量的数据和先进的技术增强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业发展。

学习分析不仅具有有益于学生学习的潜能,而且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帮助。对学生学习生成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实时和基于数据决策的工具可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并增强相关学习服务。探索监控学生的学习活动并预测学生的学习结果的方法。能使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干预和决策。学习分析还能提升教师对学生绩效的可视化分析能力,教师从分析视角得出可视化结论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进而为学生开发适应性的学习资料。

学习分析是一个破译来自教育大数据、学生相关系列数据的趋势和模式等领域,其目的是进一步发展个性化的、支持性的高等教育系统。学习分析可以帮助高校领导削减成本和促进教学和学习,使用预测分析可以提高效率、节省费用、提高学生成就、规划课程,招募和留住大学生,优化教室的调度以及获得校友的资助。高等学校开始使用学习分析促进其服务并改善学生的学业,营造数据分析文化。这对高校资金的科学预算、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重复建设或者投资效益评价和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呼唤具有数据分析能力的教师

(一)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的变革

大数据(big dma),或称巨量资料,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进入2012年,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2012年3月,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投入2亿多美元启动大数据的研发任务,并把大数据定义为和历史上的互联网、超级计算同等重要的国家战略。并采取了如下主要举措:鼓励研究型大学设立跨学科的研究生专业课程,以培养新一代数据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才:向一个研究培训小组发放200万美元的奖金,用于支持大学生培训计划,教授他们如何利用图形和可视化工具解析复杂数据:召集各个学科和领域的研究人员,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转变教育与学习模式。这充分体现了美国政府对大数据时代教育领域的足够重视。

大数据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种商业模式。大数据风暴正在变革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并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大数据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海量的数据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教育部门、商业部门还是政府。几乎所有领域都将卷入这种进程,高校也身在其中。”据统计。全球结构化数据增长速度约为32%,而非结构化数据增速高达63%,这个趋势在高校亦然。目前,高校数据库里的内容不仅多,而且结构也发生了极大改变,大量的数据是非结构化数据。

大数据引发了全球在线教育的热潮,MOOC的出现真正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Coursera、edX、U-dacity等智能平台面向全世界提供知名高校的优质课程。2013年5月,edX发展了首批亚洲成员。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清华大学创建了“大规模在线教育研究中心”,近期将开发30门新一代在线课程。这些平台因为能收集、分析、使用大量数据而强大,众多学习者在此平台中学习时留下重要的学习行为数据,当数据累集到一定程度,就能够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得出学习者对哪些知识点比较感兴趣、哪些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料使用频率最高等规律,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研究全球学习者的行为模式,进而打造出更具适应性的智能学习平台,并强化其学校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学习者注册本课程。

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的这场革命,缘于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人类收集、存贮、分析、使用数据的能力的大幅度增强。不难想象。这种以智能化学习平台为先导的大数据时代,无论对学习者、教师、学校、整个教育产业,甚至是在线教育。都将催生革命性的变化。这将使传统高等教育模式面临新挑战,原有的高等教育生态甚至会被打破,利益将重新分配。这股正在兴起的在线教育浪潮,已经造就了一批教育明星和通过教育致富的高收入群体。这将使教师这个职业的吸引力逐渐提高,教师这个行业的竞争性增强,新的人才可能涌入,旧的格局必将打破。

针对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的变革,我国教育部已经将发展在线教育作为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在不远的将来,名校将人人可上,普通大学的发展会受到什么影响?既然最好的视频资源可以免费获得。教师的角色又需不需要调整?也许发展到最后,可能会让一些教师成为助教,甚至会被淘汰。一方面,知识的贡献使得优秀的教师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另外一部分教师也有可能转行。也有可能做辅导教师。这些变革必将对教师提出严峻挑战。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

美国面向教师的“教育技术标准”(2008版)规定,数字化时代的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有:理解在线学习如何支持大学发展,理解教师在在线教学中的职责,应用在线教育教学法开发高质量的课程,解读在线学习者独特的需求,适应关注以学为主的在线课程的传递方法。利用学习管理系统创建关键的学习内容,理解有效的学习社区组件并将其整合在在线课程中,构建基于在线学生的个别化和协作性的任务和评价,高效地与在线学生交流并提供及时反馈,展示最新的有关在线资源的理解,认识到教师参与在线教学的挑战,参与专业发展、提升领导力。

但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只具备基本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以适应数据支持的决策文化。据报道。大数据时代具有分析技能的人员将十分走俏,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2011年5月估计,仅美国就需要19万“熟练掌握分析技能的人员”,以及150万“能够分析大数据、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决策的经理人和分析师。美国联邦政府2012年的大数据研发任务中明确提出:召集各个学科和领域的研究人员,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转变教育与学习模式。相关专业的高校教师要率先学数据分析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肩负起培养专业数据分析的重任,其他学科的教师应该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数据化发展,理解数据支持的教学决策文化,提升分析数据的能力,并清楚地认识到大数据时代高校课程变化对自己专业发展提出的严峻挑战,意识到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美国高品质在线专业发展提供商PBS TeacherLine。从一开始就收集了学习者、教学和课程方面的数据,该公司认为。在线教师发展除了要注重在线发展的一般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适应数据驱动的文化。提升教师数据分析能力。

四、学习分析在高校教师在线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在线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在线学习、在线教学和在线研究实现专业提高的活动,使高校教师获得并增强他们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专业活动的能力。高校教师的在线专业发展。从时间维度来讲,经历了职前学习、职中实践、反思以及面向未来幸福的教师等阶段。从空间维度来讲,高校教师在线专业发展在传统环境和数字化虚拟化环境中共同发展。高校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专业内涵包括: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专业知识与精神,要求教师能在教学、学术、服务和行政四个方面都有所建树。高校教师作为当今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是一个多角色的整合体,在专业发展的历程中,会在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学习者、教学者、研究者和管理者等。新技术已经改变教学,同样可能改变教师专业发展。在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时代,学习分析如何改进教师在线教学实践。促进高校教师在线专业发展?

(一)学习分析可以提升高校教师作为在线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激发其自主专业发展意识

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教师自学并获得能力提高的过程。专业知识每天都有新发展,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来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并通过不断的在线学习来体验动态的专业实践价值。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教师提出了终身学习的切实要求,要求他们必须掌握数据经济时代到来的必备知识与技能,如。新的在线教学设计技能、数据分析技术和学习分析技能等。

高质量的在线专业发展机会,对新手和经验丰富的在线教师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和技术的综合训练、学习对教师顺利进入在线课堂是很有必要的。要经过训练学会使用WebCT和Blackboard等课程管理系统。学会设计课程内容。创建网络化学习环境。从学习的自由度和规模来看,教师的第一种在线学习方式为结构化、有组织的在线学习。如。美国EMSS教师在线学习项目和中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在线培训。另一种是教师自发的、以教师自身专业需要和兴趣而选择的在线学习,如,参加系统专业课程学习网站、参与网络学习共同体。国外大学颇为重视新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工作,美国印地安那大学、普渡大学和迈阿密大学等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建有学习与教学促进中心,如,迈阿密大学教学促进中心主任米尔顿,D,克斯(Milton D,COX)创建了全校性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个体提供一个学习、寻求帮助、宣泄情感、建立关系和信任、获取专业发展支持的场所。英国伯明翰大学针对新教师岗前培养提供了内容丰富、材料翔实的网页,涉及岗前培养的活动安排、课程设置、培训考核等多个方面。

在在线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学习分析及相关工具诊断自己的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目标,利用学习分析评价自身的学习效果。如,利用类似于SNNAP等学习分析工具,分析教师在线学习或培训课程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能为合理有效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学习分析得来的数据,不仅有利于教师自我评价,更重要的是通过数据。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规划自我。教师在线学习是一种相对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会增强教师的学习体验、提升教师教学创新的自信心,通过学习逐渐形成专业发展意识,形成自身的职业发展定向。

(二)学习分析可以提高高校教师作为在线教学者的教学效率,发展其在线教学实践智慧

教学是大学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教学能力的发展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内容,提高在线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不懈追求,这需要促进高校教师在线教学发展、提高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教师通过学习分析和相关工具得到关于学生学习绩效、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对课程教学的信息,这些信息从数据决策的角度,可以为教师的教学角度的课程设置、教学改进以及从教师学习者角度的终身发展定向,这些信息是教师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线数据,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面镜子。

其一,分析教学需求。有助于科学决策。学习分析可以使教师给予实时数据的教学决策,提供个性化学习内容和学习支持。可汗学院利用TeacherTookit获取学生观看视频和实践练习的数据,分析报告能决定那些学生在努力学习,此报告不仅供师生检视学习进步,也有助于决定如何为特定领域需要帮助的学生创建个性化的学习。为了探测教师如何应用数据进行决策,美国纽约市教育委员会雇用一家名为“the Grow Network”评估报告公司,利用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的相关技术,分析在线教学的数据,针对教师的报告关注拥有各种技能水平的学生,因此。可以确定教学需要:使用此工具的教师能够考虑自己在某领域内教学实践的背景下做出决策:确定教学日程、每周安排、分组、个别化学习计划,以便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以及与学生家长就学生学习问题进行交流:通过审视自己的教学以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

其二。合理设计课程,促进学生成功。在线课程的质量是网络教育质量的核心部分,课程设计能力是高校教师教学专业能力与知识的核心要素。美国在线学习平台“Knewton”采用自适应学习算法来判断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为其提供适应性课程指导。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10000余位学生的反馈来看,Knewton确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不少学生都在原定计划前完成了学习任务。美国ELl2012年年会讨论实时分析对学习者在活动课程中是否有效时,与会者一致认为教学设计者具有重要作用,如。萨斯喀彻温大学的克里斯,布鲁克斯提出了一个快速的教学设计过程:通过课程设计解决最新问题或不足。为了特定课程中的学生,他提出了一个利用教学设计师和使用描述性课程仪表板在内的人员配备模型。实践证明:快速部署、小规模的干预措施是易测量、更可取的。第二个例子来自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研究者为了使数据挖掘技术能被教师灵活应用并分析他们的课程,开发了整合了基于Moodle的实验数据挖掘工具。此工具自建一个开源框架,允许课程设计师去做一系列的课程分析或课程集合。目前,数据挖掘技术已经用于根据性格和学习策略的反应来进行学生组别、检测学生失误、识别不良学习动机的学生和预测可能的学生学习结果。

其三,监控教学实况。促进反思性实践。美国学者珀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只是一种狭隘的经验,决不能上升到教师的系统理论及规律。体验与反思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环节,理想的课程要变成高校教师的教学实践知识,上升到实践智慧的层次,必须经过自己教学实践的亲身参与、理解、体验与感悟。高校教师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追问教学生活经验的意义与价值。学习分析可以帮助高校教师监视网络教学的实时情况,为其教学反思提供有力的实时数据支持。美国加州大学评估和学生测试研究中心开发了在线的决策支持工具——OSP(theQuality School Portfolio),OSP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使用数据的能力,教师可以用OSP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单独的纵向的成长记录,其包括个人信息和评价信息,该记录还包括与学生观念、兴趣、习惯和学习机会相关的数据。在QSP的报告表里,教师可以轻松快速地创建个性化的学生进步报告,密切监视学生在达到报告的目标过程中所取得进步,并且能显示哪些目标已达到,哪些还没有实现。研究发现,OSP能促进教师合作和分享计划,经过此项目中的数据应用,教师已经很看重数据应用在确定学生需求中的重要价值。还有一个例子是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的教学分析项目,旨在向教师提供课堂中的实时分析信息。目标是为持续的学习活动现场提供及时的、有意义的和可操作的形成性评估。

(三)学习分析可以提高高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研究绩效,提升其对学生在线学习的服务能力

高校是知识生产的主要场所,科学研究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内容。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大学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大学教师要指导、激励学生刻苦钻研,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因此,高校教师要树立“教学即教研”、“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利用学习分析对与学习者学习过程相关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与阐释,能够发现隐藏在每个学习者学习数据背后的学习偏好和学习模式,教师利用学习分析分析汇集于在线学习系统中的学习者相关数据。发现隐藏在网络学习中的学习规律。从而更好地设计适应性在线课程。提高教学绩效。体现专业发展的价值。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分析67名学生在Moodle平台中发表的日志来聚焦学习活动,以检验这些活动是否能预测学生的社区意识,在课程结束时,所有学生参加了课堂社区规模(CSS)测试,测试分数与每个学生的累计用户日志匹配,研究人员认为记录用户事件的总数是一个在课程里有效的社区意识的预测。通过进一步地研究,最终可以帮助教师客观地为自己的学生建立一个更精确的和定制的内容。另一个例子来自美国普渡大学。为了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成功率,约翰,坎贝尔教授研究团队开发了“学术警报系统”(Sig-nals),把它集成到Blackboard的CMS中,该课程信号是通过三种独特的方式使用和工作:它提供了实时反馈和早期干预,一般在课程开始的第二周就开始干预。提供了频繁和持续的反馈。学生登录系统之后会在一个简易的面板上显示红色、黄色或绿色指示灯。直观地显示学生是否做得很好。该系统挖掘并分析学生学术成绩的数据。如。测验和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努力的证据,数年的研究表明。早期的频繁评价不仅是最佳实践,也是改变了在课程学习中表现不佳学生的研究习惯的一种有效方法。

(四)学习分析可以提高高校教师作为管理者的管理效率,提升其在线教学领导力

在网络环境中,教师面对当前复杂的在线课堂情境以及更加复杂的教育对象,教师的在线管理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作为管理者的角色不容忽视。在线教学中高校教师作为管理者的角色需要管理课程内容、管理在线学习者、管理学生作业、管理在线学习活动以及管理学习管理系统等。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的“学术早期报警系统(GPS)”项目。在GPS系统中学生和老师使用同一网页,这使学习者更容易成功。该项目使用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分析学生在在线学习系统中学习的情况。重点分析学生的考勤、成绩、学术等方面。学生可以在系统里或者在邮件里收到教师关于自己成绩、考勤和学术关注等方面的信息。诊断性管理工具——“SNAPP”是从学习管理系统中获取学生参与讨论、鼠标点击、在同一页面停留的时间等在线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实时的社交网络和可视化分析,此工具不仅以可视化的方式显示在同一学习系统中最活跃的学习者,还可以显示学习者之间的在线网络关系等,从而诊断哪些学生在此课程中投入度最小,这样使教学人员评估学生的行为模式,对学习活动的设计目标和干预需要,能为学生合理有效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提供数据支持。

五、结束语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自主性或主体性发展,一方面,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教师教育应十分关注教师的精神存在。精神教育。概括地说是对旨在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的总称。精神教育在教育的价值取向主张教育目的在于提高人(学生)的内在精神素养。然而,要通过教育来充盈人(学生、教师)的精神空间,其首要前提是重视教师的精神处境,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只有教师的精神生长空间不断得到滋养,才能通过自身的精神魅力与学生进行精神对话。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精神追求,实现对学生真正有效的精神教育。因此。在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化在线教学热潮中,各种学习平台是预测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数据源。学习分析不仅能造就优秀学生,而且能使教师了解优秀学生如何使用在线学习系统。

学习分析在教育领域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是高校教师在线专业发展的优秀工具,可以帮助教师科学决策教学、合理安排教学策略和设计课程,进行教学反思。体验在线教学的意蕴,使高校教师走上更科学、更幸福的专业发展道路。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简单理解为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我们更应当关注教师精神存在的提升过程。

[作者简介]

高校在线教学篇(4)

关键词:幸福感指数;民办高职院校;一线教师

作者简介:燕春友(1983-),男,山东广饶人,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助教;邓素美(1985-),女,江西新余人,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助教。(江西 新余 338029)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校级课题“民办院校教师幸福指数测评与分析”(课题编号:YGJG-11-GG-02)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80-02

民办高职院校一线教师,尤其是一线青年教师,作为游离于政府、国有企业等具有正式事业单位编制群体之外的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沦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生存现状令人担忧,已经引起政府、社会、网络媒体等的大力关注。在民办高职院校生源日益萎缩、招生成本日益提高、学校收益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民办高职院校一线教师的生存压力日益加大。部分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纷纷离岗、离职改变就业方向,如一边从事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一边准备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考试,以期尽快进入银行、国有企业等相对稳定的行业或者部门工作。对于民办高职院校而言,一线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能力与员工的稳定性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口碑和社会信誉的优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民办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大小;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相对稳定的、优秀的一线教师团队是保障能够为国家、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毕业生的前提。基于此,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为研究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幸福感指数问题,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做了大量工作,收获颇丰,如文献[1]主要分析了民办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指数的影响因素,并就如何提高民办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指数问题提出几点策略;文献[2]在分析民办高职教师压力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民办高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同样提出了几点对策;文献[3]以学院为单位,运用整群取样法采用综合幸福问卷的方式对江西省内4所高职院校258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上述文献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对帮助分析、提高教师的幸福感指数,进而增强其对学校的归属感、激发他们的教学和科研热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本文的研究与上述文献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与公办院校教师薪酬福利待遇、工作环境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效分析。分析表明一线教师幸福感指数偏低的原因主要有:薪酬福利待遇普遍较低,一线教师生存压力比较大;一线教师工作不稳定,危机感强烈,教师离职率比较高;一线教师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失望情绪在部分一线教师中确实存在;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园氛围存在缺陷,导致部分一线青年教师不适应的现象出现。为此,学校主要领导人、二级分院的负责人等需要采取的措施有:提高一线教师的薪酬福利待遇,降低其生存压力;采取多元化措施切实解决一线教师工作不稳定问题,减少一线教师非正常离职现象出现;逐步扭转一线教师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局面,树立一线教师的从教信心;大力加强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体系,尤其对一线青年教师进行人性化管理。

一、民办高职院校一线教师幸福感指数偏低的成因分析

1.民办高职院校一线教师的薪酬福利待遇普遍较低,生存压力日益增大,大大降低了其幸福感指数

民办高职院校一线教师的薪酬福利待遇与公办院校教师的薪酬福利待遇相比差距甚远,如后者具有五险一金与正式的事业单位编制,待遇丰厚,工作稳定,而前者既无五险一金(通常是三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也无正式的事业单位编制。当然,这与民办高职院校自身缺乏雄厚的财力支持有关,也与政府对民办高职院校扶持力度不够有关,极大地降低了民办高职院校一线教师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幸福感指数普遍反映较低。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而言,工资的上涨幅度远远跟不上主要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生活压力太大。以商品房购买支出为例,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所在的工作单位没有为他们购买住房公积金,导致他们的购房压力太大,以其目前的工资水平来说,房奴生活将维持15~20年的时间,从而让他们对幸福感的追求变成了一种奢望。

2.民办高职院校一线教师的工作不稳定,危机感强烈,离职率较高,导致其幸福感指数进一步降低

目前,在民办高职院校部分一线教师中存在着一种焦虑、不安,甚至恐慌的情绪,相当一部分一线教师为工作的不稳定而整日忧心忡忡,在进行日常教学与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寻求出路,极大挫伤了其工作的热情,也不能完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众所周知,民办高职院校一线教师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其招生规模的大小,招生规模大则需要的一线教师的数量就多,反之则少。而在生源日益萎缩的今天,民办高职院校生源的数量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民办高职院校的创办人基于节约办学成本的需要,在生源萎缩的情况下往往会做出裁员的决定,一线教师首当其冲,从而导致一线教师的离职率偏高,这会直接导致相当一部分一线教师的幸福感指数进一步降低。

3.民办高职院校一线教师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失望情绪在部分一线教师中存在,挫伤了其幸福感

民办高职院校的创办人或者主要领导基于节约办学成本、加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等目的的需要,相当一部分开支如针对一线教师的奖励被缩减,正式书面承诺也无法得到全面兑现,容易导致一线教师心理失衡。为了完成正常教学与科研考核任务,一线教师需要付出更多心血与精力。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大部分都是“90后”大学生,一方面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部分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当优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成长环境让他们更加叛逆;另一方面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学费相对较高,学生对一线教师的要求等也会更高,一线教师需要付出更多地心血和精力来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即一线教师既要教授学生各专业基本的理论知识,也要教授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为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踏入社会实现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奠定扎实的基础。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现状让部分一线教师与学校之间离心离德,幸福感不强烈。

4.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园氛围存在缺陷,容易导致部分一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不适应,导致其幸福感指数进一步降低

在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二级分院中存在着基础课较多,而高职学生亟需的专业课程安排较少的情况,导致过多的基础课课程挤占了专业课教师的生存空间,专业课教师得不到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的机会,不满情绪在一线专业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同时产生。

在部分高职院校里面存在小团体现象制约了高校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新鲜血液无法注入到高校的发展过程中来,而高校发展不是非常需要或者干脆不需要的教师基于各种原因又无法让其离职。

民办高职院校一线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偏低,社会评价度也不高,这与其大学教师的身份明显不相符。

二、提高民办高职院校一线教师幸福感指数的对策分析

针对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一线教师幸福感指数偏低的现状,进一步结合民办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几个解决问题的措施:

1.提高民办高职院校一线教师的薪酬福利待遇,降低他们的生存压力,提高其幸福感指数

对于民办高职院校而言,需要不断提高广大一线教职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提高他们对学校的忠诚度,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为他们购买五险一金。众所周知,由于缺乏政府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存在生源萎缩、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基于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先,需要解决一线教师的三险一金问题,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与住房公积金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其次,要放宽对一线教师的工作限制,在不影响本单位正常教学、科研工作的情况下允许他们谋求兼职工作,如利用课余时间到其他院校、专业培训机构去兼课获取额外的收入等,院校的负责人不得对他们采取惩罚措施;最后,提高一线教师国家法定假日的奖励,如春节、中秋节等的额外收入。

2.采取多元化措施切实解决一线教师工作不稳定问题,减少一线教师非正常离职现象的出现

由于民办高职院校一线教师的数量与年度招生规模成正比,为了减少一线教师由于工作岗位减少带来的非正常离职问题,学校的主要领导需要切实采取多元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一线教师的工资由根据课时量的多寡来核定更改为教师工资实施年薪制,即一线教师的工资与年度招生规模相脱钩,解决其随时可能面临的离职离岗问题;其次,改变一线教师单一的工作方式,对于在科研方面有特长的一线教师可以加重其科研考核量,减少其教学任务量的考核,而对那些不擅长科研而擅长教学的一线教师可以加重其教学任务量的考核,减少其科研任务量的考核;最后,由于顶岗实习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擅长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教师鼓励他们走出去,带领学生进入专业相同或者相近企业从事学生带队实习工作。

3.逐步扭转一线教师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局面,树立一线教师的从教信心,提高其满意度

目前,在民办高职院校,甚至是某些公办大专院校里面确实存在一线教师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现象。一线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也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工作量较大而回报较少,这一方面挫伤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严重制约了民办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提高民办高职院校一线教师的物质与精神回报刻不容缓,应该实施多劳多得政策。结合“90后”学生的特点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一线教师与学生之间切实建立起一道彼此尊重、理解、包容的桥梁,减轻一线教师的心理压力,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线教师实现蜕变、达到质的飞跃的过程,心理压力的降低、负面情绪的释放也是一线教师树立从业信心的过程。

4.加强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体系,尤其对一线青年教师进行人性化管理

针对高职院校部分二级学院专业课程安排较少而基础课程安排过多的现状,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校教务处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减少基础课程的数量,增加专业课程的数量,满足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双向需求。

构建一个公平、有序的教学环境,减少小团体现象对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不利影响,加强一线教职员工的流动性,重点引进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教师。

采取人性化措施提高民办高职院校一线教职员工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帮助其实现要我工作到我要工作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田丽娜,卞艳丽,孔令杰,等.民办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指数影响因素及提高策略[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高校在线教学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正在引发高等教育领域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这对约占全国本科院校总数45%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是新的挑战。本文结合金陵科技学院慕课建设的实际,就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基本现状

从总体上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推进速度慢,建成的课程少。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模式固化,对“慕课”这一新生事物认识不足,准备不足

我国高校传统教学模式是面对特定群体,有着特定的时空限制。由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教师对高等教育新技术和新思想缺乏敏感度、关注度。对于“慕课”这种将传统课堂教学活动转移到互联网上,让学习者在虚拟教室里自由学习,能够通过互联网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新教学模式,相当一部分教师认识不足,关注甚少。更有一部分教师担心传统大学教育模式的主流地位由此将会受到挑战,他们固守原有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对慕课产生了一种天然的“抵触”情绪。

2.引进课程多,高水平、高质量、有特色的课程少

慕课建设需要很多条件来支撑:优质的课程资源,优秀的教师团队,数量可观的经费支持,较为复杂的制作过程和较高的技术条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还是持观望犹豫和甚至茫然的态度,自己动手建设的课程很少,大部分高校本着拿来主义的原则,引进其他重点高校建设推出的“慕课”。囿于不同层次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各不相同,课程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即使已经着手建设的高校,也基本采取各自为战,各自为营封闭的课程开发模式,高水平,高质量,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有特色的课程目前很少。目前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的课程共有近500门次,其中先期上线的大部分是“985工程”、“211工程”重点高校推出的课程,由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出的课程比例较小。

3.企业参与度高,在线课程商业化模式开始形成

众多互联网企业看到互联网教育产业的商机,纷纷加入在线教育行列,一些企业特别面向高校推出一些在线课程和平台,这些企业建设课程速度很快,他们以市场方式来运作慕课,但是各类课程与平台质量参差不齐,与学校人才培养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不相吻合,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4.地方高校成立高校联盟共同推进慕课建设

与重点高校之间的联合类似,地方高校也开始成立校际间的慕课建设联盟,如深圳大学牵头的全国地方高校“优课联盟”(UOOC)。但目前的联盟还是一种松散的形式,上线课程总量少,质量有待提高,选课率也有待提高。截至2015年6月,“优课联盟”(UOOC)加盟高校达87所,上线课程25门,累计选课人次仅2.5万。即使在已经上线的课程中符合应用本科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数量也很少。原因在于各校投入不均,课程建设的质量不均,联盟内高校的权利义务关系没有清晰界定,联盟内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互认学分的机制。

二、充分认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1.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

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出台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提出了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三个基本原则: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应用共享、加强规范管理。文件明确提出高校应切实承担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主体责任;将建设和使用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探索建立高校内部或高校之间具备考核标准的在线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机制,积极探索并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加强课程选用管理及学分管理,确保教学应用质量,具体提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七大重点建设任务。其中到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目前全国新建本科高校420所,作为全国高校学校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理当担负起建设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在线开放课程。

2.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线开放课程体系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家三部委最近联合发文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在这个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对照文件精神,再分析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有着较强的“地方性”和“应用型”办学特色,但本科办学历史普遍较短,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先进教学理念缺失、优质教学资源缺乏、师资队伍水平不高、实习实训条件不足等问题。而在线开放课程恰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以此为契机,结合自身实际和学校办学特色,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适应转型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建设一批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为师生服务、受师生欢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线课程体系。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考 1.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与特色

总体上来说,金陵科技学院在应用型办学思想上,经历了从新建本科院校向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的过程。作为新建本科高校,学校最初在人才培养上是在复制传统本科高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这种模仿和复制是没有出路,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体现自身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教育道路,2011年,学校党委及时提出了从新建本科院校向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形成与地方(行业)相融、相长、相促、相亲,形成共生共存的互利双赢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的“三地”指导思想,即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上始终坚持“地方性”,在发展路径上始终坚持“地方化”,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地方型”。在围绕服务面向的区域性与行业性、人才培养定位的职业适应性和规格多样性、专业设置的适切性和开放灵活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教育必然性、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等方面打造新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整体设计专业学科建设一体化和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路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实施“十个结合”,充分彰显“十化特点”,创造性地形成了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双十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以“应用型专业性教育”为逻辑起点,通过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相结合,模块化课程与特长性课程相结合,实践教学形式、平台、课程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实际结合,专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相结合等“十个结合”,有效地彰显出专业发展“行业化”,培养模式“多样化”,实践教学“系统化”,教育资源利用“多元化”,队伍建设“双师、双能化”,创业与创新教育“全程化”等“十化特点”,切实提高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培养了满足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高层次应用型或现代高端职业型人才,较好地实现了办学定位入地、使命定位实地、专业学科落地、培养过程接地、培养结果着地,系统体现了地方性、应用型大学从办学理念到办学实践的改革与创新。

2.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标准

基于上述新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学校确定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即按照“请进来,走出去;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建设思路,逐步提升“慕课”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比例。“请进来”就是引入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00c等通识类和公共选修类课程,重点丰富通识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体系。“走出去”就是主动加入校际慕课建设联盟或者是校企慕课建设联盟,通过联盟平台,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试点先行”就是先行选择条件成熟的课程按慕课的要求进行建设。“全面推进”就是在总结试点建设的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地适当扩大慕课建设的数量,提高慕课使用的范围。从三个方面来确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标准:

一是课程选择标准。课程选择标准是围绕建设体现应用型大学特色的精品课程这个目标来确定。

(1)有利于学校发展:课程的选择既能够展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又可以提升社会影响力的课程,也就是要选择社会关注度高的课程。(2)课程立足共享使用(受众面):课程首先要立足于面向本校学生使用,同时也要满足同层次兄弟高校学生需求以及行业领域内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大众自身学习的需要。(3)课程应用性特色明显:选择专业基础好,专业的行业化特色明显,校企合作机制健全的课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4)课程教学团队实力强,素质高:教学团队整体实力较强,课程负责教师在行业领域内得到认可,教师要有较高的建设热情、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是课程的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主要是围绕学习者知识内化和持续学习来确定,就是既要让学习者学得进,又要让学习者持续学,不中途退出,完成率高。(1)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主讲者要有独特教学风格、教学设计方法科学合理。(2)课程知识点:对课程知识点既要重新梳理、重新设计,符合“碎片化”学习特点,更要体现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化学习本质。对知识点的选择既要精选又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杂乱无章。(3)课程资源:既要保证课程资源的高质量体现优质性又要注意利用多样性课程资源,既要注意吸取国外好的教学资源体现国际性又要注重采用来自真实生产环境的课程资源体现企业性。(4)课程呈现方式:要采取微视频+图片+多媒体动画等“富媒体化”呈现方式,在学习、交流和反馈场景中借鉴一些网络游戏体验方法和激励规则,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学习者学习中的问题,以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体现课程的独特性、趣味性,增加“人一机”交流的情感性。(5)课程学习操作:从课程学习者的角度来构建课程,使学习者能很快熟悉课程结构设计、教学活动实施设计,快速掌握课程使用方法,做到方便快捷,易学易用。(6)课程评价:既要注重评价角度多元化,即可以从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等多角度对课程建设和教学进行评价,更要注重对学习者采取多样化评价方式,包括机器评估,论坛讨论的同伴和教师的混合性评估及学习者的自我评估等。(7)课程技术指标:根据课程平台构建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课程界面设计简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课程展示界面色彩搭配合理、各类视觉元素组织恰当,视频流媒体文件分辨率、码流满足要求,播放顺畅。

三是保障标准。包括:(1)组织保障:学校制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划,明确归口建设与管理职能部门和协助部门,理顺各方面关系,切实保障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有序与高效。(2)经费保障:课程建设采取项目制方式进行立项管理并拨付专项建设经费,并切实保障课程上线运行后所需要的后续经费。(3)技术保障:由教育信息技术教师与课程教师组成课程技术保障组,并适当引入专业的制作团队,在从教师的课程设计到课程呈现整个过程中做好技术保障工作。(4)成果认可:课程建设完成开始上线运行后,学校认可老师的知识产权和劳动付出并根据上线的等级分别给予奖励。

四、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实践、建议与设想

高校在线教学篇(6)

关键词:“互联网+”;在线教育;高等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8日

一、美国高校在线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美国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现状。根据清华大学朱永海的研究,美国在线教育呈稳定发展态势,注册学生数持续增长,从2002~2003学年的160万人增加到2012~2013学年的710万人,已占全美高等教育注册人数的33.5%。在线教育的质量也逐渐得到认同。大多数院校已将在线教育纳入了长期发展战略。十年间,美国提供网络学位和网络课程的院校越来越多,近九成院校提供在线课程,近六成院校提供在线学位。没有提供任何形式在线教育的院校,大多数是学生数很少的小型院校。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美国的在线教育同时面对在职学生和全日制学生,选择的课程和最后获得的学位认证完全相同。

(二)美国高校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显示,教师群体对待网络教学的态度及认可度不容乐观,原因是制作视频课件需要投入比以往更大的精力,花费更多的时间,而院校并没有因此给予教师更多的补偿和激励。学生的自律能力受到质疑,在线课程的保持率低,学生随时可以自己终止一门课程的学习。

二、我国高校在线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现状。我国目前的在线教育有两种体制:一是普通高校所下属的在线教育学院,其招生、教学、考核甚至发放学位证书都独立于所属高校;二是普通高校开展的网络教学,是对传统面授教学的一种辅助和延伸。近些年,在线教育学院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办学和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相比之下,普通高校的网络教学仍然处于边缘状态,其作用和价值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网络教学并没有真正的进入高校课堂。虽然说一些院校已经走在了前列,比如华中科技大学使用“弹幕”技术,还有清华大学已经创建了“学堂在线”。2014年5月,由网易云课堂承接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与爱课程网合作推出“中国大学MOOC”在线教育平台。但是,大多数高校仍旧裹足不前。

(二)我国高校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显示,我国高校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基本上与美国类似。主要问题有:一是教师对开展网络教学积极性不高,开展网络教学的多是靠个人的兴趣或者是领导的强制要求;二是院校本身也没有重视网络教学的开展;三是网络教学平台有许多问题,教师需要花费时间去学习和研究如何使用,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只能在学校使用,家里和宿舍不能使用;四是学生能否适应面对电脑而不是老师学习,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学生能否自觉去学习;五是目前高校的职称晋升主要看科研成果,而非讲课质量,这也限制了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的积极性。

三、对我国高校在线教育的建议

鉴于我国高校在线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无论是校方还是教师都对在线教育的深远意义缺乏认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一)有关政策方面的支持。政策的支持包括国家和高校两个层面。2015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教育被明确提出来。那么下一步就要看高校的脚步了,高校是否愿意去开展在线教育,是否认识到在线教育的重要性,这是个问题,如果高校领导层不愿意开展,那么光靠教师是没有用的,因为没有平台,这个平台是要靠学校建设的。建设平台需要资金,这笔资金还要纳入到高校的预算当中去。教师在录制教学视频中还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教师的付出也要进行适度的经济补偿。职称评审也要与在线教学相挂钩,在线模式下,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变得相对容易,因为教学视频的点击率、好评差评可以一目了然的被看到。

(二)有关在线教学平台建设。在线教育最重要的在于平台的建设,教师的教学视频要上传到这个平台,学生要在这个平台学习,所以这个平台是核心。那么平台如何建设,目前有这两种模式:第一种是教师自己录制视频,然后上传;第二种是将平台的建设外包,请专业公司制作。第一种模式显然比较粗浅,而且问题较多,不仅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录制的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录制的形式也会因不同的教师而千变万化。第二种模式避免了这个问题,外包公司会帮助高校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平台,然后像录制电影一样为教师拍摄教学视频,专业的设备、统一划一的界面,让学生看起来更加的舒适。但是这种模式有个缺点,那就是不能为高校提供持续的服务。要知道在线教育是个持续的过程,不仅有平台的维护,还有视频课程的更新,那么后期外包公司会不会为高校提供更好的服务呢?通过目前的一些迹象表明,不太可能。这些公司一开始为高校安装软件的时候服务都比较好,但是一旦安装完毕,若要再请教问题,他们便有很多理由推辞。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提出第三种模式:由高校招聘专业人士自行建设平台。如果有的高校有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也可以聘请这方面的教师,还会省去不少费用。如果没有,则自行招聘,纳入编制。这些人员常驻学校,对教学也会越来越熟悉,与教师的关系也会更融洽,对网络教学也会提出更好的建议,而外包公司的人员显然缺乏这方面经验。

(三)有关视频课件的制作

1、画面清晰。目前各大平台的视频课件有几种模式,有教师出镜的、有不出镜的,本文认为极客学院的模式最好。极客学院号称是国内IT职业教育第一品牌,课件中看不到教师,只能看到教学内容,画面颜色搭配协调,使教学内容非常的清晰明了。为什么要推崇这种模式?因为教学无非听、看、做。对于“听”来说,只要听到老师的声音即可,无需看到老师本人。对于“看”,没有教师露面的视频,学习内容显示得更加清晰,文字更大,有利于学生学习。当然,如果有的教师长相比较美观,露一下脸也是可以的,毕竟“美女教师”、“帅哥教师”会更有吸引力。如果这样的教师不给露脸的机会,估计也会招来不少的吐槽。

2、必要的“强迫”功能。因为无人监督,无法确认学生是否已经学完了整个课程。所以应该有学习记录功能,学完前面一章才能进行下一章,学习中不能快进,避免学生根本不看,直接从头拖到尾。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听完所有的课程。但是这也并非完全可靠,因为只要学生打开电脑,任凭课件自己播放,自己去干别的,也不能保证学生观看了课件。所以,还需要设置“暂停”功能,视频播放一定时间后自动暂停,如果学生不点继续,则视频就会停止播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逃课”。

3、答题部分。每一节听完都有课后题,不做题也不能听下一节,这样可以起到巩固学习内容的效果。大连会计网有这种功能,但还是太“仁慈”,当提交后,页面会出现正确答案。这样的话,有些学生可能根本不认真答题,随便选几个选项,直接看正确答案,然后再重新答一遍提交,很容易就会通过,这也是一个漏洞。所以,本文建议不给出正确答案,让学生自己找答案,直到全部答对为止。而且,大连会计网要求60分以上就可以通过,本文建议要全部答对才可通过,以保证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点。

(四)有关在哪儿听课的问题。在线教育模式下,学生在哪儿听课?反正都是自己看视频,还有必要去教室吗?那么,干脆在家看好了,学校也没有必要来,还可以省去住宿费、生活费等许多费用,何乐而不为。如果这样,大学这个“实体”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本文认为,在学生自律性、主动性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前,大学都有存在的必要,教室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仍需要学校的监督来完成学业,但方式会有所不同。一种方式就是目前流行的“翻转课堂”,学生在课外通过自行观看视频课件学习,到了课堂,再与老师、学生互动,加深对课程内容的了解。这种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的氛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但是,这种方式不能保证所有学生事先都观看了课程,如果一个班级人数太多,有效的讨论也难以展开。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学生依然到教室学习,只不过携带的不再是书本,而是笔记本电脑,在教室内各自观看视频课件。学校依然监督学生是否出席,只不过不一定是任课老师。以上两种方式到底哪种好,就需要实践来检验了。

集中学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这种氛围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向上。除了学习之外,学生还有恋爱、交友的需求,大学提供了很好的场所。在大学,学生还能形成团队意识,进行团队合作,而这是学生步入社会所必要的一项技能。因此,大学远非仅仅为学生提供知识那么简单,大学依然有存在的必要。

主要参考文献:

[1]梁林梅,罗智慧,赵建民.大学教师网络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南京高校为对象[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2]朱永海,韩锡斌,杨娟,程建钢.高等教育借助在线发展已成不可逆转――美国在线教育11年系列报告的综合分析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4.

[3]梁林梅,李逢庆.如何激励和支持高校教师从事网络教学:国际经验与对策[J].开放教育研究,2014.6.

高校在线教学篇(7)

利用有线网络管理建设校园网络,会受到布线的影响,布线的工程实施起来工程量较大。现在很多的高校只在校园内部部分区域接入了网络,并没有在校园全部区域接入网络,还有的高校经费不足,也影响了高校校园网络建设。还有的高校校园内的建筑历史悠久,不适合网络布线钻孔等。还有的高校分校区,校区与校区地理位置相隔较远,如果想在校区与校区之间建立起网络联系,采用传统网络建设联系,光缆建设费时费力。这个时候就需要采用无线网络将校区与校区之间联系起来。面临现阶段的这些问题,如何完美的解决掉,成为了各高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面对传统网络建设中的缺陷,要采用适合的网络建设方式,无线网络虽然没有完全脱离有线网络,但是相比较有线网络更具备良好的优势,在高校网络建设过程中更是要注重发挥无线网络的重要作用。

二、无线网络技术在高校网络建设应用中的规划设计

高校校园网络建设要考虑到室内和室外两方面。在室内,网络建设过程中要将原先没有安装网络的教师办公室、教室等地方安装网络,争取让学校的每一处没能让无线网络覆盖到的地方覆盖了网络。无线网络覆盖了校园内,能够及时的让教师和学生共享网络资源,促进学习、工作的进步。网络安装人员要根据高校校园内室内安排分布合理的安装网络设备,合理的设置无线终端接入点。在室外网络设备建设中,要注重操场和公共设施中的网络建设,要能够保障网络信号设备的良好。在室外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如无线的接入点更加复杂。要考虑到覆盖到室外的每一个角落。在进行实际操作时,高校网络建设还要根据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如,教学楼与教学楼的实际距离等因素都需要考虑进去,教学楼设置的无线网络信号要能够根据教学楼依次传递下去,也要考虑到宿舍楼和宿舍楼的距离。所以,无线网络要想应用到高校网络建设中就需要考虑到室内外等多种因素。

三、合理规划应用校园网络

利用无线网络构建高校校园网络,会将高校校园整体联系起来,面对如此关联紧密的网络系统,高校院校要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进行管理和网络系统升级,能够保障给教师及学生带来最好的网络体验。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及时进行管理,也能够防止恶意的网络伤害给院校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将整体院校构建成一个整体的同时,也为院校网络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要做好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确保高校校园内的教师工作人员和学生享受到安全、快捷的网络体验。因此,在以无线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高校网络建设要合理规划应用校园网络,能够带给高校人员最好的网络体验,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也能够通过网络及时分享工作经验和学习资源等。

四、总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