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6 10:31:05

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篇(1)

关键词 发散思维 初中语文 教学运用

发散思维的培养,其目的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扩展知识视野。在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教师通过不断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逻辑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成发散思维培养。

1发散思维指导学生审题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想意识发展不成熟、缺少判断力和思考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不管是阅读理解还是写作教学,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多问问什么、应该怎样等问题,进而学会审题。语文这门课程内容并非通过灌输、死记硬背就能够掌握。学生想要学好语文,首先需要自身积极进取、努力。教师方面,有必要科学合理的根据教材安排,做好单元规划、教学设计、由简入难、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审题。比如: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多数学生将“道”写成“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道”为什么是这个字?一些学生说是“到”的通假字,一些学生说是道路的含义;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全诗,联系全文,发散思维;最后引导学生“道”为讲、说,进而避免出现错字现象,引导学生学会审题。

2发散思维指导学生立意

语文教学中,语文是一种思维转化。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从学生思维模式上入手。发散思维是知识内容的扩展。所以,发散思维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立意内容入手。发散思维从概念上理解为:由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多个方面、内容、角度等。通过一定推理、思考形成客观的认识,而后选择最佳解决问题方法。笔者以作文教学为例进行分析。

2.1多项思维发散

多项思维发散主要通过多种事物的融合,立足于眼前空间现象,将其进行思维转换;分为纵向思维发散与横向发散。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立意思维发散。首先,引导学生围绕题目中心,从点到面,由简到难的展开思维想象、深化思维,选择具有创新意义的文章立意。比如:作文题目《我的时间》。从标题立意上想到的是珍惜时间。但是进行发散思维后,学生可以联想到时间与生活、时间感悟、人生等方面立意,进而想到多种素材进行思维拓展。

横向思维主要打破文章结构形式,从有关事物中得到启迪进而创新思维意识。横向发散思维没有固定的要求顺序,不受限制。比如:在“玫瑰与刺”作文题目中,通常提及玫瑰人们都会想到一些美好事物;而通过发散思维可以联想到改革开放的积极与消极、想到发达国家生活形式、侵犯等问题。这样一来,使文章立意更加具体。

2.2逆向思维发散

逆向思维主要是通过反常规想法,综合思考文章题材,寻找文章新的立意点、突破创新。从题目中进行选择逆向思维。例如:以诚信为题。一些学生将落脚点放在孙子兵法中兵不厌诈;在某种条件下,兵不厌诈是一种不守诚信的做法,但并没有脱离主题。因此,也是一种正确的逆向思维的发散。或是在“规则”为话题作文中,学生以“出规则为立意”,也是一种逆向思维的发散、想象、打破常规、实现创新,追求新的立意。

3发散思维指导学生选材

曾有学者提出:在确定题目后,拿出一张纸条围绕题目扩散,没有任何条件约束、没有主次之分,想到多少就在纸条上写多少。就这样一直想象,直至将想到的含义全部记下来。从这句话中我们得出:从写作题目入手,多角度想象,从相同方向、相反方向进行想象,选择所写内容。这种写作手法就是发散思维的体现,扩展学生知识视角,进而选择最佳方向进行写作。

以写作教学为例,通过发散思维能够引导选择最佳写作方向,选择最佳写作内容,围绕主题写作。针对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立足于人、事、物上入手,选择写作题材写作。例如:“我爱故乡”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从故乡旅游、环境上入手发散思维,进而完成写作。

4发散思维指导学生构思

4.1阅读理解,发散化解

当看到作文题目后,第一,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材料中的关键词,而后选择思维导向关键词。第二,以关键词为核心,从材料中筛选可用信息进而形成纵向、横向思维。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构思。

例如:以期待成长为题目进行写作,通过题目学生确定关键词为“成长”,而“期待”也是较为重要的信息内容,就此发散思维构思,联想到未来成长发展、现在成长发展等,成长感悟、意义等,进行直观的构思写作。

4.2关系分类

找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归纳整理。其联系可以是多种的,可以是内在的、外在的、并列的。从“期待成长”中构思,可以联想到学生自身成长、国家成长发展等。例如:从过去的角度可以联想到人、事,过去发生的事与现在成长的变化、认识。通过关系分类进行构思,对语文学习具有帮作用。再如:以“水”为话题写作时,引导学生想到所有关于水的物体或事物:开水、酒水、糖水、流水等,进而进行归类划分,随后构思文章框架进行写作。

4.3确定导向,研究素材

从作文立意角度而言,发散思维并非只是单纯的阅读理解、关系分类,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掌握立意导向。在此条件下进行再次思维发散,即:研究素材。仍然以“期待成长为例”。在构思时,对人和事的归类全部有应的导向,即:成长的意义影响,与文章题目相关联,确定写作导向。随后进行素材挖掘,例如:在人与事中选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史故事为素材,进行构思,理清作文}络梳理。

5结语

总而言之,将发散思维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扩展、写作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让学生学会扩展思维、学会写作、善于写作,能够从不同方面展开写作。

参考文献:

[1] 刘笑霜.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OL].科技创新导报,2016(08).

[2] 李龙翔.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2).

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篇(2)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美和丑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是对立统一的。所以,如果仅仅教会学生具有审美的意识而没有审丑的能力,那么,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肯定是片面的,对文学作品也不可能有全面的分析和深刻的感悟。

审美活动是将生活理想化,审丑活动是将理想生活化。人类自身就蕴涵着许多丑的东西,丑比美更为普遍。对现实丑恶的揭露就是对于自身的丑恶的揭露。丑所暗含的是一种深刻的自嘲,审丑则是人对自身弱点的反省。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定的审丑思维能力,不仅是方法论的问题,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智慧。特别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高呼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社会日益变化多端的今天,多教会学生一种思维角度,一种考虑问题的方式,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许多哲学家在不同的方面探讨了丑的精神现象把审丑问题提到了学术思想的层面。而从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这一角度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进审丑思维,笔者认为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通过培养学生的审丑能力,能使他们摒弃“以丑为美”观念的片面性

“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是一种伪科学观点。“化丑为美”是不可能实现的,丑的形体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改变的,而只能是在丑形的基础上融进审美者的审美思想价值。莱辛在《拉奥孔》中说:“一个丑陋的身体和一个优美的心灵,正如油和醋,尽管尽量把它们拌和在一起,吃起来还是油是油味,醋是醋味。它们并不产生第三种东西;那身体讨人嫌,那心灵却引人喜爱,各走各的道。”因此,我们并不能“化丑为美”,也就不能“以丑为美”,而只能从“丑中寻美”。

二、通过培养学生的审丑能力,拓展学生欣赏作品的视野,构筑其写作的新思路

相对于美,丑总是意味着与某种期待中的完满状态不同的东西。它使人们习惯性的美学评价落空。而且,从丑向美的运动,从表面看是两极对立的,但实际上两者之间有着广阔的中间地带。这中间地带就是经过丑的消解后展开的现代的美学天地,学生的欣赏视野也由于审丑的介入而得以拓宽。这种欣赏视野的拓展必然带来观照社会生活视角的广泛和深入性,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活动提供一种构思的新思路、新观念。

三、通过培养学生的审丑能力,使他们获得一种特殊的美感体验

从形质兼美的对象中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是许多学生自觉追求的能力。但也许多作品通过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也可使读者从丑的形体中获得另一种美感体验。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如果我们仅有审美的眼光而没有审丑的思维,那么,“枯藤”“老树”“昏鸦”“瘦马”这些意象将很难进入我们的视野。单纯地看,这些意象都是丑的,但与“断肠人在天涯”相照应来看,诗人是要借此抒发一种天涯游子的孤寂、落寞、无奈的思绪。而这种愁绪通过“枯藤”“老树”“昏鸦”“瘦马”得到了进一步地渲染和强化,从而使欣赏者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美感体验。

这种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从丑中寻美的能力,它是通过创作者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而欣赏者能领悟这种意境的佳处妙处而实现的。

四、通过培养学生的审丑能力,使他们更进一步地体验文学作品的悲剧意味

社会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如《药》中旧民主主义革命者惨遭反动派杀害,但却不能被人民群众所理解的悲剧……这都是使阅读者心灵颤动的悲剧作品,在抒写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时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而阅读者可以从审丑的视角来深入观照英雄人物生存的历史背景,从而理解英雄人物的悲剧命运的必然性,认识黑暗势力的残暴。

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篇(3)

关键词 语文 比较法教学 思维

* * *

比较,是思维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人们认识事物往往始于比较。昆仑、岱宗同为名山,昆仑雄奇而岱宗 俊秀;华山、青城均为奇岳,但华山险,而青城幽。《西厢记》为王实甫所作,《牡丹亭》出于汤显祖之手, 比较而知异曲同工,共为绝唱。即便是论证、演绎、运算,也离不开比较方法的运用。通过比较可以鉴别异同 ,从而找出事物间的联系。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思维与理解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 来了解世界上一切的。如果我们面前出现某种新东西,我们既不能拿它去同什么东西比较,又不能对他同什么 区别开来,……那么,我们就不能对他形成一种思想,也不能说出一句话来。”人们正是在实践中通过各种认 识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在头脑中不仅保留着对当前可感知的事物的辨认,而且仍保持着过去曾感知过的事物 印象,并推想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则感觉、知觉、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一切心理活动总是离不 开“比较”与“鉴别”——比较是开拓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所以比较法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运用比较可以使中国学习联盟大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从而更加明确其意义。

如同样是描写中国妇女的作品,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被政权、神权、夫权、族权四大绳索下的牺牲 品形象;叶圣陶《夜》中的老妇人,则是一个经历了由悲痛到愤怒、迷惘到觉醒、胆怯至勇敢的过程,终于成 为一个主动承担抚养革命后代重任的勇敢反抗者;而孙犁笔下的水生嫂(《荷花淀》)是一个勤劳纯朴、真挚 多情、机智勇敢、奋发向上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劳动妇女的命运是怎样 与革命的形势、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再如同属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笔下的人物,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和里戈理《死魂灵》 中的泼溜希金,虽有其共同性:爱财如命、贪婪、吝啬。但却又各具特色:一个是凶狠、虚伪、狡诈,十九世 纪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暴发户的典型形象;一个是无耻的吝啬鬼,惊人的浪费者,迂腐透项的怪物——十九世纪 俄国没落时期的地主阶级的典型形象。

又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中的范进,两人都是备受封建文化、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腐蚀 的知识分子,孔乙己不善经营,好吃懒做、酸气十足,迂腐可笑,一生穷途潦倒,始终没能爬上去,但还有值 得同情的一面;而范进的遭遇不会使人同情,只能引起人们的嘲笑和唾弃。

鲁迅笔下的闰土、祥林嫂、阿Q、华老栓虽然身份不同,遭遇不一,性格各异。但却有惊人的共同点:都是 愚昧、落后、麻木,都被压在社会最低层,受尽压榨,最终一个个被旧社会吞噬。通过比较分析,能使学生加 深理解作者塑造这些人物的良苦用心:为的是唤醒民众,以期对吃人的旧制度引起“疗救的注意”。

运用比较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作法”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明确“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例如可以对《芙蕖》和《爱莲说》作多层次多角度的比较,两篇都是写莲,行文都很简朴,都是文言文。 不同之点是:首先表现角度不同。《芙蕖》重在写“形”,《爱莲说》却重在写“神”,李渔写荷花从“荷钱 出水”、“菡萏成花”、“蓬中结实”写到败叶零落。尤详列荷花的许多好处:花叶之形可悦目怡情,花叶之 香可驱署生凉,荷藕荷籽可芬齿爽口,荷叶经年可以“裹物”,全文多为客观的叙述,爱荷之情洋溢字里行间 ,他爱的是荷的实用价值。周敦颐写莲是从莲的内涵着眼的。莲“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看似写其形 ,实则写其神,显其品格和精神。其次是表现手法不同,周敦颐作为哲学家,采用的是“说”这种文体,借莲 以发高论,托物寄情,表现一种内在的品格;李渔写的是说明文,他要说明的是荷的花、叶、根、实带给人的 实际好处,注重的是莲的外在形态和实用价值。通过上述比较,可让学生体味到:同是一物,从不同的角度去 看,可以发现不同的意义,表现不同的旨意和情趣。真正领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哲理。

如分析《松树的风格》一文写作特点时,可与陈毅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 化时”作比较。两者皆托物寄情,但在立意的角度上有所不同,《松树的风格》由松树的特点联想到共产主义 风格,从而赞美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陈毅诗主要赞美松树的正直高洁,以松喻人。如此进行比较就可让学 生领会,同一题材,可写出不同的文章,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多向思维。

另外,选进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但是愈是好文章便愈是顺情合理,天衣无缝,不露任何刀痕斧迹 。对此,学生反而不大容易领略其中妙处,怎样启发学生从那看似平淡之中体味到“妙在其中”呢?比较就能 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教材《土地》一文中就有这样一道思考题:如果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动词改成括号中的动 词好不好?为什么?“一个农民捧起(拿起)一把泥土,仔细端祥,想鉴定(决定)适宜于种植什么谷物和蔬 菜”,“捧起”显得郑重、珍惜,“拿起”就显得比较随便了,缺乏老农对土地的那种真挚、那份情感;“鉴 定”意味着仔细鉴别、辨析而后决定,显得十分慎重,而“决定”就表达不了那种深意。通过这样的比较和思 考,大大有利于培养学生词语的选择和运用能力。

再如在教《井冈翠竹》一文中可进行这样的比较:“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 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入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问“如果把这段话里的‘穿云钻 雾’改为‘腾云驾雾’,‘挤上’改为‘乘上’怎么样呢?这样就可让学生从反复推敲比较中体会到课文的精 妙:毛竹从高耸入云的山头上滑下来,其速之迅,其势之猛,只有用“穿”“钻”方能确切表达,而决不可能 有“腾云驾雾”这样悠哉悠哉。而“挤上”这个动词则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表达了毛竹也希望为社会主义建设 建功立业的急迫心情。

运用比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刻意求新能力。

在教鲁迅的小说《故乡》时,不妨启发学生去比较闰土的外貌变化,看看少年闰土是怎样一个可爱的形象 ,而中年闰土外貌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比较,使学生深深懂得闰土的外貌变化正深刻地表现了他的生活和思 想感情的变化,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和不幸遭遇,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读说教学 课堂教学 思维发展

一、引言

著名教育学者、文学家叶圣陶曾说:“语文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在现代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也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统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方向。传统语文教学重在知识的传统,忽视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能力的发展。现代教学理念则注重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知识只是语文教学的载体,语文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才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更重视学生的阅读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此外,语文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读说教学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二、通过读说教学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读说教学主要是通过阅读、探讨、口语交际等形式进行语文教学的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读说教学之所以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其实最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将视听结合,同时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传统语文教学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因此教师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往往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增加课堂教学内容,导致教学量剧增。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课堂学习,更无法让学生形成具有创造性的语文思维。而读说教学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读说教学激活了语文课堂,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课堂学习。读说教学这种模式把语文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感知语文,引导学生体验语文,融入语文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语文学科思维模式。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少年闰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读说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学生的自我阅读体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同学们,自由阅读课堂,然后分组讨论,想想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形象。”通过设置一些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有效的思考方向,同时用分组探讨的方式,激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阅读和交流中培养语文创造性思维。

三、优化读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创造性思维

教师要优化读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创造性思维。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学科学习中不断训练,在学习中自觉培养语文学习能力。语文学习能力体现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读说教学引导学生自觉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语文学科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追求教学速度,增加课堂教学内容,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虽然加快了教学的速度,但是教学质量没有达到要求,课程教学效率并没有提高,反而导致学生知识体系散乱,知识结构没有形成系统化。因此,优化小学语文读说教学方法要从增强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入手。语文知识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能力相结合,语文思维能力与语文学科问题相结合。在读说教学中要善于让学生把握语文文本的层次性,抓住语文文本的主要内容,善于提纲挈领,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及语文交际能力。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不要忙着让学生划分段落,分析文章的结构,归纳中心思想。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桂林山水》中优美的文字,通过分文本体验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朗诵大赛”,让学生把文章读出来,有感情地读出来。运用读说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语文文本的感知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要体现语文的学科知识,二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情感培养。读说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优化语文读说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在课程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系统的思维模式为目标。要将各种不同的语文知识形成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完善语文知识体系。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鉴赏方法。

四、语文读说教学要增强阅读的效果

语文教学将读说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读说教学就是将语文阅读与语文交流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新的思路,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不能简单地增加阅读数量,更要提高阅读质量。教师运用读说教学增强阅读效果。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拓宽阅读面,不能仅仅读课本中的文章,还要阅读课外的美文,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找到语文文本阅读的感觉,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形成有效的阅读思维。其次,要引导学生精读,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不仅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更是提升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良好机会。

五、结语

语文读说教学能够将读说相结合,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主要是学习基础语文知识,培养学生最基础的语文思维,为今后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读说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读说教学方法,同时要求语文读说教学增强阅读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李本友.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

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篇(5)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属于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时期,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但是随着初中英语难度的提高,某些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受到了限制。本文围绕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希望能给英语教师借鉴意义。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32-02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引入教学课堂,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一、思维导图概念

维导图作为当代社会教育环境里,能充分表达发射性思维的工具,属于英语教学过程中较为先进的图形技术,能不断培养初中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图文进行结合,重视体现英语中的层级图,这只较为重要的主题关键词,呈现出对应的图像,思维导图在运用过程中,能不断增强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左右脑机能,初中学生通过不断增强记忆力,能探索出阅读的规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1]。

二、思维导图引入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

1.文章难度适合

初中教师在运用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将其概念引入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具有的优势包括包括以下内容:不同于高中的英语教材,初中课文的篇章十分简单,学生通过采取几项阅读策略,能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初中课文十分简短的,英语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较为高效的方式,通过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2.学生易理解

由于某些学生在学习英语短文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只背诵英语短文中的生词、短语句型,不重视英语文章的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及时能背诵英语句子,也不能理解英语语法与全文的结构;某些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重视英语结构,忽视了对英语短语的记忆,导致学生未能充分了解英语单词的用法。由于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材料涉及领域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候会产生厌学心理。英语教师需要重视对相关题材的英语文本进行总结,通过采取思维导图模式,结合英语阅读问题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框架。通常情况下,英语教师需要从英语文章的格式进行讲解,随后,英语教师要求初中生们迅速找出文章的主题句,概括出文章大意,当学生在对英语全文进行深入理解后,能不断提高对文章主旨的归纳能力。另外,由于某些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不科学,涉及知识只适用于当时的时代环境,会不断降低学生的心理期待感,从很大成都市降低了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2]。

三、制作思维导图策略

初中英语教师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原则包括:教师提前进行课文阅读,推测出文章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推测成果的好坏对思维导图的制作具有重要影响。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英语教师必须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在提高英语教学趣味性基础上,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引入思维导图环节而言,英语教师通过创建科学英语情景,能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动机,当班级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通常情况下,初中英语阅读的课文类型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同的题材具有不同的阅读策略,英语教师需要结合英语题材的特征,进行科学的教学。

对于说明文而言,时间发展顺序、与空间发展顺序属于文章的结构脉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英语阅读质量,学生在采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能不断提升思维理解能力。例如:在Do you like sports?的课文中,教学课程提供了对应的思维导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将图片中的文字与图片进行结合,从而增强对英语词汇的印象。词汇还包括:swimming、baseball、volleyball等。一旦学生不能灵活运用英语词汇使,学生难以进行英语造句,会导致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难以提高,降低了英语教学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思维导图的引入能清晰地呈现出来了。例如:在讲饮食的短文中,初中英语教师通过科学引入思维导图,能使学生较为清晰地了解到食物的特点,在加强英语单词的印象过程中,快速理解课文。对于记叙文而言,由于关键词包括:时间、地点、原因、结局等,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总结,及时将要求学生背诵关键词汇的工作落实到位,在英语阅读课程中,英语教师必须重视细节教学,学生在前面的环节中已经积累了关键词汇,初中英语教师通过建立语境,能使学生运用掌握的英语词汇进行造句。不断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更能了解英语材料的结构中。

对于议论文而言。如果文章涉及到较为鲜明的句子时,教师只需要根据文章的论点进行设置,选择论点持相反的句子进行对比,能使学生加深对英语句子的印象。在第二步的制作过程中:英语教师需要提前对文章进行熟悉,根据文章的文字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图形。采取:比喻、夸张等手法,值得注意的是,英语教师必须坚持高度浓缩的精练原则。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组织能力,英语教师需要要求学生们收集与课程有关的词汇,在课堂上进行定期词汇交流,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不断活跃英语课堂气氛。第三步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形象的图形转化为PPT形式。例如,在学习英语课程“color”中,英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采用“思维导图”学习的方式读完文章,用简练的词汇概括出段落的大致含义,即:red、blue、green。由于英语词汇与英语阅读具有紧密联系性,教师通过整理英语词汇,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在进行类似话题的英语写作过程中,能列好对应的提纲。值得注意的是,英语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包括:简单直观,英语教师不应设置难度较高、较为繁杂的英语思维导图,为了方便初中生进行记忆,英语教师必须保证其趣味性,英语教师还需要坚持衔接串联的原则,在保障单词连接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英语教师必须保证思维导图具有联想丰富的作用,在不断提高学生基础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空间。

四、思维导图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思维导图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应用的误区,导致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存在很多问题,某些英语教师十分依赖思维导图,并非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导致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在制作过程中,具有特别繁杂的特点,导致学生难以发现思维导图中,英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某些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的呈现思维导图,导致学生不了解教学内容,降低了教学效率[3]。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初中英语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能力,加深对英语词汇的印象,从而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Y芸.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5,(04):28-31.

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篇(6)

关键词:创新思维;英语教学;渗透;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41;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03-0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运用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运用英语思维表达能力,逐步渗透中外文化意识。

一、运用创新思维在备课时提前渗透中外文化意识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两者之间存在渗透与反渗透关系,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而语言对文化有促进作用。语言反映一个民族地域的特征、意识特征、文化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发展文化、语言文化,更包含人文文化、精神文化意识。因此,英语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备教法、备语法,还要备中外文化、历史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渗透中外文化的差异性,能激活英语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趣味性、时效性。语言是一种信息与文化载体。例如讲country、nation 这两个单词时,教师创造性地给学生渗透了管理文化。中国人把国与家联系起来,国就是家,家就是国,而西方人则认为country是country,nation 就是nation,更不用说国和家的关系。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单词的差异,又理解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文化性。

二、运用创新思维在上课时渗透英语国家文化与中国文化常见的文化意识的差异

由于地域背景不同、历史传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考虑以上几个不同,并逐步把这几个不同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意识。例如,教师在讲授“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时,可根据中西文化的差异,给学生逐步渗透以下知识:在中国,“知识分子”包括大学教授、在校大学生、医生等受过高等教育的各行各业的人才,但在西方发达国家,“intellectual”仅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人,这个词所指的人范围要小得多。这样渗透中西文化的差异、语言文化的差异,能让学生感觉到英语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运用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策略

中西文化的差异不仅有历史原因、地域原因,还有形成与发展的原因等。教师通过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区域比较等各种方法,能让学生体会和领略到各种不同文化都有其产生的土壤。这样,学生就会比较中外文化的差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播放英语科技、历史等方面的纪录片,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领略了外国文化,激发了学生对世界不同文化的兴趣,使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高效。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创新思维渗透中外文化,一般要有两个层面的教学。第一个层面是通过学习范文了解中外文化。英语教材中所选的范文是渗透中外文化意识的切入点,教师可以准确而适当地展开,但不要刻意去分析、讨论这种文化现象,要把这种文化的灵魂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第二个层面是通过课外阅读、看英语语言电视、看英语语言的电影、网络资源等来营造一个英语语言文化氛围,逐步渗透英语文化意识。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科学准确而有意识地渗透文化意识,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同时,教师要做文化意识的认知者、倡导者、传播者。

四、运用创新思维渗透文化意识对英语教师的基本要求

首先,教师只有具有广博的语言文化知识,其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才能驾驭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其次,教师要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措施渗透文化意识。再次,教师必须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使文化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最后,教师要有处理整合教材和教学资源的能力,在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同时,逐步而有效地渗透文化意识。

五、结束语

总之,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每个45分钟,利用学校良好的教学环境,把课本知识及外界的现实世界,与世界各个领域的文化知识联系起来,把文化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灵魂。同时,英语教师作为一门语言知识的传播者、语言语法的教导者,更要运用创新思维将学生培养成文化意识的感知者,让他们用英语进行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邱玲.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设计[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04).

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篇(7)

一.英语教育可以促进发展的思维品质

想要研究英语教育中学生思维的发展,首先要讨论基本的思维和思维品质。思维是一种神经活动,只要是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都会有思维能力,像人类,动物。但是从狭义的方面来说,思维被发现以来只是代表人类对神经系统认知活动,是人类最高级的人知活动。我们从出生到学习英语之前,都拥有汉语思维,而当我们接触到英语时,我们就该发展英文思维。我们思维原本的准确性,深刻性以及敏捷性等等,也需要通过语言学科的教育来提升,例如语文学科以及英语学科。就英语学科具有的优势而言,英语思维的理性,逻辑性以及批判性与汉语所以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有助于学生转换思维角度,综合均衡发展。

二.英?Z教育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可能性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解答,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提问作为所以课堂中的核心教学活动,合理的运用提问环节使学生思维敏捷度和广度大大提高。英语教师要合理的设计提问的问题,控制难易程度,让学生充分开发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刚刚接触到英语学科时,学生往往对一些词汇和语法理解不透彻,教师的解答和分析的过程也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课堂小组讨论是最有效的,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方式,更好的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集思广益。英语课堂形式一直以来都处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中,英语教师要合理的设计教学活动方案,适当开展英文小游戏帮助提升学生的英文水平,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英文教材是课堂发展的基础,英语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分析教材的思维特点,还要结合学生的思维认知形式设计教学方案。基于英语课本中的活动场景,英语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英文素养。教材中的一些案例可以很好的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补充相应的活动设计。

在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师可以将单词设计成生活常见的形式,运用奇特的想象和鲜艳的色彩引导学生发现单词,对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单词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一种可以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方法,在一个字母框中,巧妙的将每一个单词横竖穿插叠加在一起,看看谁找出来的单词最多。英语学习离不开课外活动,但是就我国现在的教育形态,课外学习一旦开始,稍有不慎就难以控制。中国的学生最常见的姿势就是坐在课桌前,而不是到教室外面去学习知识,课外学习活动很容易让学生们释放天性,忘记了课外活动的根本目的。英语教师想要开展课外学习,就必须选择有效的学习材料,设计可以培养思维品质发展的活动。开展一些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小游戏,可以让同学们自行的表演一个英文情景剧,通过英语的语气语调和语速展现不同国度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英语教育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需要克服的困难

在学校教育方面,要想促进学生所以品质均衡发展,老师的基本素养以及思维品德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对教师的基本素养和思维品德发展进行定期考核,严格考察教师上课的情况,详细的审批每一位老师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