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6:40:4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资产负债情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金融集团混业经营;资产负债管理;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一、概述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金融机构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纷纷从分业经营迈向混业经营,综合利用集团内资源,提升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并逐渐完善金融混业的经营管理。
我国金融业依据《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法律规定实行分业经营。2005年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启动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工作,标志着银行业开始探索混业经营。国务院2012年颁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积极稳妥开展综合经营试点,引导试点金融机构根据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和比较优势选择金融业综合经营模式,未来混业经营将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9家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7家设立投资保险公司、3家投资信托公司、6家持有境外投资银行牌照、2家持有境内投资银行牌照。
我国金融业的各个板块处于相对独立快速发展的阶段,集团层面的管理距离西方银行还有一定差距。在学习西方银行先进管理和监管经验的同时,更多的是根据自身情况摸索。我国加入WTO承诺要开放金融市场,因此银行业需要做长远规划,不断提高集团综合竞争力。本文以国内的工商银行 (总资产约3万亿美元)和英国的某金融集团B(总资产约2.2万亿美元)为例,比较分析国内外金融集团资产负债结构和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的异同并提出建议。
二、国内外金融集团架构和资产负债结构比较分析
本部分从以下三方面作以分析。
(一)架构
金融集团B设有集团控股公司,将下属机构分为商业零售银行业务集群及公司业务、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业务集群。商业零售银行、公司业务和财富管理等机构主要经营银行户业务,投资银行主要经营交易户业务。集团中心包括合规、财务、企划、司库、风险管理、公共关系、法律、投资者关系等部门。
国内平安、中信和光大集团的顶层架构是金融控股公司,工商银行虽然没有控股公司,但相关职能在银行总部,其集团管理职能架构与金融集团B基本一致,并日趋完善(见图1)。
(二)资产负债业务结构
本部分从以下两方面作以分析。
1.工商银行资产负债结构
工商银行以存贷款传统业务为主,资产负债结构比较稳定,规模稳步增长。
2013年底工商银行总资产为18.9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4%,主要构成见表1。
此外,衍生品名义本金余额2.2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货币衍生工具名义本金1.64万亿,利率衍生工具0.32万亿。
2013年底工行总负债为17.64万亿,同比增长7.47%。其中客户存款余额14.62万亿,占总负债的83%;金融机构往来(存放、拆入)1.27亿元;发债0.25亿元。
2.B金融集团资产负债结构及比较分析
与工商银行不同的是,B集团处于成熟的金融市场,其业务也处于相对成熟期,资产和负债规模步入了稳定期,各业务比例的变化由集团策略决定。
(1)传统业务和衍生交易业务结构
该集团的投行业务占有重要位置,衍生品业务规模远远高于传统存贷款业务,但公允价值变动对资负表影响较大,造成不稳定因素。2013年底,集团B交易性投资组合余额达1331亿英镑(用于流动性管理的可供出售类投资组合余额918亿),交易性衍生品名义本金达41.49万亿英镑。衍生品的公允价值,资产方为3243亿,负债方为3206亿。而2013年底该集团的客户贷款及垫款帐面余额仅为4304亿英镑,远远小于其持有的衍生品名义本金。
与之相反,工行的贷款及垫款余额是衍生品名义本金的4.4倍,是传统业务占主导的资负结构。
(2)筹资结构
集团B交易类投资业务(2013年底交易性投资组合1331亿)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买入返售类交易(1967亿);传统银行业务(2013年底贷款及垫款余额4304亿)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客户存款(4279亿)。同业存款(548亿)和证券发行(867亿)是集团资金来源的重要补充。
工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占比较小,2013年交易类投资余额为0.37万亿。因此,工行以传统银行业务为主,主要筹资方式为客户存款。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投资银行风险偏好较高,从事的交易性投资业务交易频繁,流动性较好,因此与之匹配的主要筹资方式为买入返售类负债产品。而传统商业银行风险偏好较低,从事的贷款业务平均期限偏长,筹资方式主要是规模较稳定的客户存款。
(三)收入结构分析
本部分从以下两方面作以分析。
1.工商银行收益结构
2013年工行营业收入5896亿元人民币,其中净利息收入4433亿元,同比增长6.10%;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22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5.38%,其中结算清算和现金管理、投资银行以及银行卡是主要来源。税后利润2630亿元。净利息差2.4%,比上年减少9bp。
2013年工行利息收入为7671亿元。其中,客户贷款及垫款收入5486亿元,同比增加5.5%;投资利息收入1485亿元,同比增加7.5%。由规模增长带来的收入增加约为735亿,由利率增减引起了收入减少约为278亿。
利息支出为3238亿元。其中,存款利息支出2738亿元,同比增加9.8%,占全部利息支出将近85%。由规模增长带来的支出增加约为264亿元,由利率增减引起了支出减少约为62亿元。
2.金融集团B收益结构及比较分析
B集团2013年净利息收入为116亿英镑,税前利润28.68亿,税后利润12.97亿。自2009年以来,B集团的净利息收入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集团自身的信用风险升/贴水(own credit gain/charge)导致利润波动较大,具体见图2所示。
国内银行利润贡献最大的是传统存贷款业务,投资银行利润贡献约为其十分之一。而金融集团B的投资银行利润贡献最大(税前利润占比为88%)。银行卡业务受益于集团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支持,利润增长最大。
从客户净利息差指标上看,B集团银行账户业务的资产方利息收入比率为2.19%(2012年2.09%),负债方利息支出比率为1.00%(2012年1.12%),由此得到B集团客户业务净利息差为1.19%。
B集团结构性对冲交易对净利息收入贡献约10.51亿英镑。加上这部分非客户业务的净利息收入,该净利息差为1.76%。
西方投资银行是在一套较为成熟的激励机制下发展起来的,然而其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也导致了集团经营风险加大,对内部控制和管理提出较高要求。
三、资产负债管理情况比较分析
本部分从以下三方面作以分析。
(一)混业经营监管和内部交易中心
本部分从以下两方面作以分析。
1.监管环境
混业经营监管比分业经营更具有挑战性,尤其是监管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管理。而且,交易的手段不仅是借贷和股权交易,还有衍生工具等,交易方式更加隐蔽。英国实行由FSA单一监管的模式,2000年曾颁布《金融服务和市场法》(FSMA)巩固FSA地位。目前英国央行正在筹划合并FSA,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力度。
2.内部交易中心
西方金融集团在开展内部交易时,通常要确认不会触犯违规关联交易的。在监管的规范下,集团能够更有效的发挥协同优势。例如,金融集团通过司库搭建各类业务机构在筹资、流动性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协同发展的平台,集中管理内部交易。其中最重要的是,司库在运营过程中运用市场价格进行交易。
工行等部分金融集团已成立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并完成相关制度,正在开发建设系统,在关联交易管理方面待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集团司库
资产负债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最初是针对利率风险发展而来的。随着1979年利率市场化后,金融产品价格有了较大的波动,因此金融机构更加关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此后资负管理从狭义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扩展为经营管理和资源配置中心。
1.国外银行集团司库架构
国外成熟的金融集团通常采用的集团司库职能架构如图3所示。
2.集团司库运作模式
集团司库是经营管理和资源配置中心。司库为资产方业务配置资源。先是通过资产负债表计划与预测,管理资负表增速;在既定风险偏好下,平衡风险与收益,制 定利润目标并分配;再根据业务需要、风险偏好和资源约束进行资本分配和管理,并制定增资计划;同时,对于具体业务条线,按照业务发展计划和资负管理需要调节FTP。其中,集团司库FTP给分支机构的价格,是按照无差别原则定价的,即集团内拆入价格等于拆出价格。
司库为负债方业务统筹协调管理,匹配资产负债结构,制定筹资计划,经营市场风险,保证运营。一是制定筹资计划和策略,根据筹资需求,分期限、品种等做筹资安排,定期检查进度,更新计划安排;二是制定对冲计划和策略,根据风险限额和业务情况做对冲计划,用系统测算对冲效果,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更新对冲后相关资负指标。三是将筹资、流动性管理、资负匹配的结果最终反映在FTP上,FTP第一时间传递市场价格,为资产业务提供准确定价。
3.目前我国金融集团司库情况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基本已搭建银行层面的司库管理框架,在流动性风险管理、FTP和银行账户市场风险计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还不能完全达到在集团层面集中管理资负业务,制定计划,配置资源的程度。
(三)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
本部分从以下两方面作以分析。
1.工商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
根据利率增减对工行净利息收入的影响,可估算出工行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规模约200亿元人民币,占监管口径总资本净额的1.3%(2013年底总资本净额15723亿元人民币)左右。
根据年报,工行利用缺口法和情景分析法管理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具体见表2和表3。
2.金融集团B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
本部分从以下三方面作以分析。
(1)风险计量
B集团主要应用经济资本(Economic Capital)进行银行账户风险管理(主要应用VaR来计量)。该指标涵盖三种风险:提前还款风险、承诺未签风险(由提前对冲引起)和剩余风险。
2013年底,B集团银行账户市场风险占用的经济资本为2.1亿英镑(总资产1.3万亿),B集团市场风险占用的经济资本为32亿英镑。
(2)风险转移
通常,国外金融集团银行账户利率风险集中转移的过程是,各业务部门根据敞口和限额的情况,发起与集团司库进行的内部交易(例如利率互换交易),集团司库集中梳理交易后再与投资银行进行内部交易,交易价格均根据市场价格确定,由此将非交易性市场风险转变为交易性市场风险,将风险由商业银行转移给投资银行。在结构化对冲交易项目中,司库根据风险收益配比的原则将综合收益分配给业务机构和投行,自身不留任何收益和成本(见图4)。
(3)风险对冲交易
B集团基于风险管理持有的衍生品名义本金为3036亿英镑,其中用于现金流套期的衍生品名义本金为1608亿,用于公允价值套期的名义本金为1235亿,用于投资套期的名义本金为194亿。与贷款及垫款余额(4304亿)、存款和证券发行余额(5694亿)规模相比,B集团对相当一部分银行账户资产负债产品进行了风险对冲管理,并用套期会计进行管理核算。
由表4可见,2013年B集团风险对冲收益大于损失。
四、我国银行业经营管理相关建议
本部分从以下三方面作以分析。
(一)以监管促进金融业混业经营健康发展
我国银行资负表结构变化趋势以及混业经营的发展主要受利率市场化进程、国内外经济发展以及监管等因素影响,其中监管者起到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1.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监管
目前,除了澳大利亚监管局(APRA)之外,美国、英国、中国等国家的监管部门尚未明确要求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计提监管资本,但巴塞尔委员会将考虑要求全球银行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计提监管资本,这对大部分西方银行影响较小。
由于我国存贷款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银行业资负表中相当一部分存贷款业务的市场化程度较低,若用西方银行首选的VaR方法计量我国银行业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则将夸大风险。若监管当局能够考虑到中国银行业的特点,允许用收益法进行计量,则能够较为实际的反映我国金融机构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若考虑到该指标具有短视等缺陷,则可以考虑先用VaR方法计量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账户资负业务的利率风险,例如投资、回购等业务,待计量和风险转移管理成熟后再计提资本。
2.混业经营监管
英国的单一监管模式与当地的金融业发展特点和当时的监管需要紧密联系。未来我国混业经营监管可参考美国多头模式。美国混业经营是以1999年颁布《金融服务现代化法》为标志开始的,但仍然采取“功能性监管”(多头监管),同时由央行职能的联邦储备委员会(FED)牵头监管,形成“伞形监管”模式。
目前,我国银行业主要由银监会发起集团并表的监管要求。当混业经营发展到盈利模式发生实质性转变,银行不再独大,金融集团多数设立集团控股公司的情况下,则可采用伞形监管结构。无论哪种监管结构,都需要注重各个功能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避免监管重复和监管真空,以期有效解决金融业关联交易等混业经营监管难题。
在金融机构向混业经营转型的过程中,监管当局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既引导金融业的市场化运作,又保证政策性渠道的畅通;既推动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转型,又创造公平规范的环境促进其它类型的银行健康发展;既推动监管更加全面的覆盖金融业务,又以更加灵活的监管来营造促进创新的金融生态多样化的环境。以这样的顶层设计,不仅发挥金融业对经济的贡献,还要尽可能减小金融业的波动对实体经济和社会的冲击。
(二)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业经营管理水平
本部分从以下三方面作以分析。
1.混业经营趋势
从中长期趋势来看,我国金融集团的资负结构可能向国外逐步靠拢。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若净利息差在5年内降到2%左右,国内银行将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若继续下降至2%以下,则多数银行将会采取重大战略调整,重点发展盈利能力更高的业务领域,如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而传统银行业务的利润可能逐渐降至占集团利润的一半,这种趋势将对集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带来较大的挑战,因此需要抓紧时间进一步提高集团管理水平。
2.全面风险管理和资负管理均不可忽视
全面风险管理更侧重于风险管理和监控,而资负管理更注重于业务运营和市场风险运营管理。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银行普遍加强了风险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资负管理,但是西方银行并没有忽视加强资负管理水平。B集团两个业务条线的资负管理部门在不断的互相学习和整合,并开发了集客户行为模型、业务行为模型、市场数据和业务数据为一体的系统,能够更全面有效的支持日常业务需要,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水平。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我国金融集团需要进一步了解全面风险管理和资负管理的差异,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和加强资负管理两手抓。
3.集团集中管理银行账户市场风险
若司库的经营管理和资源配置中心职能充分发挥作用,则集中管理银行账户市场风险将具有明显优势:将各业务机构与筹资、交易等部门连接起来,在这些部门各司其职,专注于主业发展的同时,争取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
随着市场化的深入,若传统银行业无法忍受市场波动对利润的影响,则可考虑剥离高风险资产和负债,或借鉴国际银行经验,转移、对冲风险。在司库的统筹协调下,由风险偏好较高的相关机构或部门专门管理。
(三)激励机制建设与风险防控、企业文化建设齐头并进
在混业经营模式下,集团内各业务机构之间的有效协同需要强有力的市场化的激励机制进行推动。同时,国内金融机构,尤其是大型金融机构不可能将追求利润作为其唯一的经营目标。因此,在向集团化的混业经营转型过程中,金融机构一方面需要根据具体业务的风险与收益特点,积极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需要不断加强风险防控,包括加强关联交易管理及系统建设,设立防火墙和相关奖惩制度,并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持续推动社会责任、职业修养等企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巴曙松,牛播坤,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新进展.金融时报[N].2004-7-13.
[2]张瑞霞.从关联方交易的管理提升集团企业内部控制[J].电子财会,2009(11).
[3]王子立,罗莹,杨洁.金融混业监管模式比较研究[J].财会月刊,2011(6).
关键词:企业资产 负债表 日后事项调整
一、相关概述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后,在企业财务报告批准之前所发生的一系列需要进行说明或者调整的经济事项。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日指的是每年的12月31号,但对于12月31号当天所发生的相关事项不属于企业日后事项的调整范围。并同时规定,母公司或者是相关子公司在国外时,不管他们执行的是什么会计年度,他们向国内提供的财务报告的会计年度都应当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执行,而不是按照其所在国家的会计年度提供财务报表。
在这其中,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涉及到企业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告日,它指的是公司的董事会批准企业财务报告的日期。一般情况下,企业财务报告的批准都是由对相关财务报告负法律责任的个人或者是单位来执行的,财务报告只有在批准之后才能够向外界,批准的执行者通常是企业的所有者、董事会等,对于上市公司来讲,财务报告的批准日就是企业董事会批准财务报告对外的日期。只有确定好企业的财务报告批准时间,才能明确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具体时间范围。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
对企业来讲,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也分为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两种。其中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资产负债表日之后发现的企业财务报告的差错或者是企业财务报表的舞弊现象;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后获得确切的证据,这些证据表明企业的某一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出现了减值情况或者是该项资产需要进一步调整其原先的减值金额;企业资产负债表日之后进一步确定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前所购买的资产的成本或者是企业销售的某项资产的收入等。非调整事项则是指资产负债表日之后发生巨额亏损,或者发生重大会计政策变更,或者发生资本公积转增公司资本,或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导致公司发生重大损失等。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的会计处理
对于企业来讲,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含了资产负债日后调整事项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这两部分内容。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指的是能够对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就已经存在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或者阐述的事项,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则指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后才发生的相关事项。这两者的发生时间存在着区别,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已经说明了持续经营这一假设不再适用,因此企业不应当再在这一假设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对于会计处理来讲,应当按照企业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内的会计处理一样来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并相应地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
在企业会计处理中,企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的会计账目都已经进行了结转,企业的损益类科目余额都应经变为零,因此,企业在进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处理时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进行科目调整时,通常会设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科目。
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来对所有的损益类调整事项进行会计调整,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来调整所有的利润相关调整科目,对于企业损益和利润分配都不涉及的科目,则可以直接对相关会计科目进行调整。
而对于企业年度财务报表来讲,企业只需要调整报表而不需要对账进行调整。即企业在进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时,只需要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以及相关报表附注中的会计数据和科目进行调整,而不需要对之前的账项记录进行调整,相关的账项调整可以在之后的会计年度账户中进行反映。
对于会计分录中可能存在的报表损益类会计科目调整与分录损益类科目调整出现的不一致情况,可以在编制调整分录时都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不过在调整利润表的时候,需要对主营业务收入、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以及企业的所得税等科目分别进行调整。
四、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的信息披露
按照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相关信息披露中应当提供企业财务报告的批准时间以及批准者,同时明确企业的所有者或者是其他相关权利人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修改,对于这一情况,企业也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信息披露中进行说明。
同时,企业还应当说明企业的每一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内容以及性质等,说明它们对于企业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并就关键信息进行说明。对于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后新取得的能够影响到企业资产负债表日相关财务状况的新的证据或者情况,要及时调整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披露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对于已经做出企业会计报表调整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要在企业的报表附注中说明其对于企业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影响,并说明其中的内容,以此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补充完善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数据。相应地,对于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难以准确评价估计其对企业财务状况造成影响的事项,应当在企业资产负债表附注中说明无法进行准确估计的原因。
总之,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对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当充分理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含义,明确所涉及的调整事项,准确把握调整范围,为信息使用者规避风险,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判断提供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周靖.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问题研究[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2)
[2]李水秋.浅议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J].中国外资,2010,(4).
[3]周素华.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2).
[4]由磊.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分析及对策[J].时代财贸,2007,(3).
关键词: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比较分析
对于我国的财政部来说,制定和实施相关的会计准则需要在不断了解会计工作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我国目前实行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上的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趋同性。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融入到其中,主要是对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进行借鉴。可见会计理念出现了明显的改变。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对这两种形式的观念产生严重的差异,才能够从根本上做好会计准则的实施工作。
一、资产负债观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
从企业工作的主要内容上看,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都是对企业的收益进行计量的主要方式。这两种理论从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从某种情况上看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1.所谓的资产负债观就是在明确资产和负债两个因素的过程中,根据这两个方面的收益来进行计量,当资产价值增加或者是减少时都会存在着一定的收益。因此,对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考虑。首先,需要对交易、资产和负债的剂量进行规范。然后根据二者的变化情况来对收益情况进行确定。具体来说,就是收益的计量大小主要有资产和负债的情况来确定。另外,资产负债观则认为,企业的收益=(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投资者投入+向投资者分配。可见,在资产负债观下,损益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一种附属产物。
2.收入费用管主要是通过收入和费用二者之间的直接配比形式来对企业的收益进行计量。会计都是在产生收益之后再对相应的资产和负债的增加量和减少量了进行计量。根据收入费用观的相关标准可见,企业需要按照原有的原则来确定收入情况来费用情况。然后再通过配比原则来对收益情况进行确认,这时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收入费用法。在这种收益费用观的作用下,首先需要对相应的收入和费用进行确认,然后在来规定收益。可见,这种方式最终得到的是具有一定性质的收益明细。所以说,很明显,这种收入费用观主要是以损益表的形式为主,而资产负债表却是计量收益的中介,属于损益表的附属物。
3.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关的不同之处。相比较而言,资产的负债观比较容易对交易以及事项的实质进行明确,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对每一笔交易或者是事项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情况产生的影响进行确定。同时还能够保证资产负债情况的稳定性。另外,还要将某一交易或者是事项对企业财务运行情况以及经济状况产生影响的形式进行分析和把握。为某一阶段的收入和费用的提供奠定一定的基础。最终以财务报表的形式来对交易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在此过程中对企业的价值进行确定。不仅如此,还需要将受益总额相关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明确。
收入费用观主要是对配比原则进行运用,这种方式运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某一时期企业的受益进行明确,并不是对企业的价值进行确定。另外,资产的负债仅仅是对企业各种资源的真实性进行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资产负债表主要是被用来汇集相应的配比信息以及配比各种项目。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
在会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有些甚至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同时还会有损企业的形象。经历了大量的事实,人们对资产和负债的认识程度也有所提升。在以后的会计工作中也有所体现,对会计信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有所改进。
二、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准则中的体现
1.所得税的核算方式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可以看出,所得税的核算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以资产负债法为主。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在取得资产和负债的过程中,应该对计税基础进行确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应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明确的确定。
2.取消一定的利润分配表,增加了所有者权益也是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准则中的具体应用。同时也是根据我国现如今会计工作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制定的。这也是资产负债观相关理念的具体体现。
3.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资产负债观是对资产的价值进行明确和确定。对企业的收益来说,主要是以当期的净资产额为主。所以说,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因素,将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只差确认为具体的损益。具体涉及到的经济事项范围较广。
三、资产负债观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实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进行资产负债理念确立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将工作的重点放置到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上,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和机遇等同等对待。不仅如此,在对企业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进行关注的同时,还会在会计准则中对其进行明确地阐述。可见资产的质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这样一来,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得到了真实的反映。
2.促进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管理层所追求的目标,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负债情况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对于企业的资产负债信息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对传统的资产负债额以及利润等问题进行系统地考核。进而对企业资产负债管理工作进行高度完善。并且对资本的结构进行合理配置。做好眼前利益和最终受益的科学分配内,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资产负债观可以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得到高度地体现,并且逐渐和国际上的会计准则呈现出趋同的趋势。可见企业发展的透明度和真实性正在不断提升,我国的会计工作也和国际上的会计工作相互沟通和交流,实现了本国会计地位的高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红霞.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国际进展及其在中国应用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8(10).
能为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情况提供补充证据的事项,需据此对资产负债表日所反映的数据进行调整,这类事项属于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才发生或存在的事项,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但如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的估计和决策,这类事项则属于非调整事项。同一性质的事项可以是调整事项,也可以是非调整事项,这取决于所涉及的情况在该企业的特定环境下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下面举两个最常见的例子加以说明。
A公司1999年8月向B公司购买商品,货款未付,反映在B公司应收账款公司账上即有一笔应收A公司的货款。如果1999年11月,A公司财务状况不佳,到年末还未偿付,B公司已按应收账款的5%提取了坏账准备。2000年2月,B公司收到通知,A公司破产,无法偿还所欠货款,那么B公司应将此事项作为调整事项,调整1999年度的会计报表。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很容易理解的是,A公司的破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濒临破产可能已很久了,实际上在B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日,A公司已经无力偿还所欠货款,其后的破产只是间接证实了A公司的货款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是收不回来的。
另一个关于非调整事项的常见例子是自然灾害。例如,上述A公司在2000年2月发生了一场火灾,这一事件应在A公司本身的会计报表中作为非调整事项处理,因为火灾并未给A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情况提供任何新资料。如果将火灾和应收账款两个例子结合在一起,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同样是A公司1999年8月向B公司购买商品,货款至年末还未偿付,在1999年12月31日,B公司即有一笔应收A公司的货款。2000年2月,B公司收到A公司通知,A公司发生了一场火灾,烧毁了大部分厂房,已无力偿还所欠货款。由于发生火灾是不可预计的,在资产负债表日也不可能有任何迹象表明即将发生火灾,因而不能为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情况提供新的证据,B公司只能将这一事项作为非调整事项在1999年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同样是应收A公司账款这一事项,由于导致收不回来的原因不同,则在B公司1999年会计报表中反映的方式也不同。
二、与财务报告所属期间有关的利润分配的处理
国际会计准则第10号《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事项》指出,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财务报表批准之前提议和宣布发放的财务报表所属期间的股利,应该加以调整,或加以说明。也就是说,这一事项可以作为调整事项,也可以作为非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公司董事会制订的利润分配方案中,与财务报告所属期间有关的利润分配如何处理,各国的做法不太一致:在澳大利亚、英国、中国香港和日本,根据业内惯例,是将这一事项作为调整事项调整报告期间的会计报表;而美国则是将其作为非调整事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如果将利润分配方案中与财务报告所属期间有关的利润分配作为非调整事项,那么,报告期间利润分配表中有关利润分配这一部分内容将是一块空白,这不便于股东了解公司当年的利润分配情况,放在下一年度的会计报表中反映也无太大意义;虽然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董事会制订的利润分配方案还需经股东大会批准,但两者的差距不会很大,通过调整后的报告期间的会计报表,仍然可以大致反映公司的利润分配去向及金额。因此,在《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采用将这一事项作为调整事项的处理方法。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董事会制订的与财务报告所属期间有关的利润分配方案中的股票股利,应当作为非调整事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假设对股票股利采用与现金股利相同的处理方法,在董事会提出利润分配方案时则需作为负债处理,这势必对企业的负债权益比例产生影响,从而有可能导致一些股东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误解,所以对股票股利应采用与现金股利不同的处理方法。实际上,分配股票股利只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结构发生变动,并不对负债和权益比例产生影响。此外,按照现行规定,企业增加资本时必须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变更注册资本。一般情况下,应当是在股东大会批准股票股利分配方案后,才正式申请变更注册资本登记。因此,虽然股票股利与现金股利是在同一利润分配方案中提出并批准,但其中的股票股利不应作为调整事项调整报告年度的会计报表,而应作为非调整事项在报告年度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等到股东大会批准并且办理了增资手续后,再进行账务处理。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销售折扣和折让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销售退回,既包括报告年度销售的物资在报告年度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退回,也包括报告年度前销售的物资在资产负债表日后退回,都应作为调整事项处理。而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销售折扣和折让,由于这两种情况在企业发生得比较少,对企业的影响也不大,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作为非调整事项在报告年度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也可以在发生销售折扣和折让的年度会计报表中反映,而无需在报告年度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
四、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与或有事项的区分
[关键词]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概念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期间自资产负债表起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止的一段时间。
二、资产负责表日后事项的分类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事项两种。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判断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主要看是否在资产负债表日或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前已经存在了,而在日后时期只是提供了补充的证据,关键要注重实质。调整事项通常包括:(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实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的确认的减值金额。(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和差错。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事项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虽然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事项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没有联系,但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要在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非调整事项事项包括:(1)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2)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3)资产负债表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行的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5)资产负债表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6)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7)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核算
(一)调整事项发生在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
例1:A公司2008年销售给B公司一批商品,销售收入为400万元,增值税发票注明增值税为68万元。A公司发出商品后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销售成本3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该笔货款尚未收到,该公司对此项应收帐款计提了10万元的坏账准备。2009年1月18日,由于该批商品出现了质量问题,该商品被退回。假设本年度除应收B公司帐款计提坏帐准备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A公司于2009年2月28日完成所得税汇算清缴,A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分析:
本例中A公司因售出的商品发生质量问题被要求退货,A公司销售退回发生在2009年1月18日,发生在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至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因此A公司在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扣除销售退回所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A公司应作如下的会计处理:
(1)2009年1月18日,调整商品销售收入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000000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0000
贷:应收账款—B公司4680000
(2)调整坏账准备余额
借:坏账准备1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000
(3)调整销售成本
借:库存商品30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000000
(4)调整应缴纳所得额=(4000000—3000000)×25%=250000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50000
(5)调整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100000×25%=25000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5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5000
(6)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余额转入利润分配:4000000—3000000—250000+25000=775000元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75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75000
(7)调整盈余公积:775000×10%=77500元
借:盈余公积775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7500
(二)调整事项发生在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
例2:承例1假设A公司销售商品退回发生是在2009年3月5日,而A公司于2009年2月28日完成所得税汇算清缴,销售商品退回发生在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A公司应作为本年度纳税调整。
A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1)2009年3月5日,调整商品销售收入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0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0000
贷:应收账款—B公司4680000
(2)调整坏账准备余额
借:坏账准备1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000
(3)调整销售成本
借:库存商品30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000000
(4)调整所得税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50000
贷:所得税费用250000
(5)调整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5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5000
(6)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75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75000
7)调整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775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7500
四、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披露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主要情况出现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时期,虽然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无关,但对企业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因此要在报表附注中进行充分披露。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下列信息:一是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者和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二是每项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性质、内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无法做出估计的,应当说明原因。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了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情况的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应当调整与之相关的披露信息。
五、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相关思考
(一)如何正确的划分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
区分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的关键是:该事项发生的时间。如果该事项发生或存在资产负债表之前,并日后获得新的证据证实,即事项的发生或出现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前,结果出现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后时期属于调整事项;如果事项发生和结果均出现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后,属于非调整事项。
(二)调整事项所涉及的项目应当完整
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应严格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规定,如果会计事项被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应调整与该事项所涉及的年度财务报告上的除(货币基金)以外的所有相关项目,而不是部分项目,尤其是利润分配和所得税费用项目,以免缺项漏项。
(三)日后调整事项的核算应以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之后为界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要考虑此调整事项发生在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还是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沿用例1,商品销售退回的调整事项发生在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应调整“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而在例2中,商品销售退回的调整事项发生在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则要调整调整递延所得税项目。
(四)重点掌握日后调整事项特殊的会计处理
对报告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报表附注及相关附表的相关项目进行调整,但账项账薄记录不调整,实际上是只调表不调账。调整使用的会计科目比较特殊,涉及损益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涉及利润分配的事项,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既不涉及损益又不涉及利润分配的事项,直接调整各相关科目。
(五)将日后调整事项与其他会计准则的结合运用
日后调整事项在会计运用上应与其他会计准则结合运用,比如:调整事项中的商品销售退回业务应与《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结合运用;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结合运用;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企业存在财务报表舞弊和差错时,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结合运用。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可持续发展
为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对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课题探究工作的开展力度,全面熟悉我国自然资源的实际情况,为我国能够顺利实施经济社会发展监测工作提供重要保证。
一、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概述
自然资源具有很大的可开发价值,它是天然存在的,国家或者企业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指的是国家或者企业在某一时间段的财务发展状况,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相较于自然资产来说有很大的不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所揭示的是在某一时间段内相关自然资源的使用、收益和损害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就是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具体设计内容如下:(1)环境容量资产负债表:选择全国范围内的十大水域收集污染源、水质、排污口、水文等相关数据信息,然后对不同水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功能进行规范的核定;(2)大气环境容量平衡表:将不同城市的空气质量、气象变化、环境质量等数据信息集到一起;(3)环境质量产品效益核算表:主要是对环境质量产品所产生的效益进行精准核算,前提是保证水资源、土壤资源和空气质量等不受破坏的情况下;(4)环境产品的生产总值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首先要全面获取各种生态资源的相关信息,同时记录下资源的使用、破坏、消耗等信息。
二、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必要性和相关原则
1.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必要性
(1)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要想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经过市场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但是由于市场和政府没有对其权利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导致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十分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编制自然资产负债表,它可以让市场和政府更加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以便对各个区域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运用。在目前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使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之间的问题得到充分协调,利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可以全面反映出经济增长和环境之间的变化趋势。由此可见,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能够对经济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对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和不同代价进行综合的衡。
(2)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可以对领导干部的考核方式进行有效完善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可以对考核方法进行有效的完善,负债表中各种数据与领导干部的工作成效有着很大的关系,完善奖惩机制,为领导干部的奖罚原则提供明确有力的依据,同时也可以大幅度提高领导干部对自然资源的重视程度。
(3)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可以有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自然资源从根本上来讲属于一种公共财产,因此坚决不允许出现被个人或者个别企业随意使用和破坏的现象出现,自然资源的使用量时刻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增长。一般情况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关内容必须要保持一致,使其始终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一旦发生不协调现象,就会使经济增长水平受到严重影响,这种现象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由此得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可以对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有利基础。
2.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需要遵循的相关理论
(1)可持续发展理论
我国是目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总领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总人口数量高达13亿,因此,资源人均占有率根本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除此之外,最近几十年的来的发展都没有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导致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资源匮乏问题十分严峻,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在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时候,必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2)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公共受托责任主要是指社会公众把自身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权委托给了政府等有关部门,因此,受委托的相关部门必须要向社会公众全面解释每一个活动的开展情况。
(3)生态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
生态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英文缩写为SEEA,是一个专用来核算自然资源环境经济效益的理论方法,可以为数据的分析和决策以及评价提供充分的有力依据。从宏观上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加强力度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三方和谐发展,因此,资源环境核算体系是整个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依据的重要来源。单单从功能上来看,生态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作用主要就是揭示自然环境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所揭示的是在某一时间段内,自然资源的发展现状和后期的生态建设水平。由此可见,生态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之间完全是一种相互促进、补充的微妙关系。
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然资源设计的内容十分广泛,例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空气等。因此,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社会经济层次和自然资源层次。涵盖国土、环保等很多学科的研究工作和管辖内容,可见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目前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1)人们没有对自然资源树立良好的意识,认识不够全面;(2)没有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核算制度,技术法规和统计法规缺乏具体性;(3)没有建立规范的技术评估和资产核算体系,导致编制技术方法不够成熟;(4)统计数据体系不够完善,导致编制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
2.对于编制自然资产负债表过程中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
(1)建立统一的编制管理平台
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工作平台,首先由财政部门带头,同时组织水利局、林业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然后在不同的平台上以不同的资源环境要素为标准设立不同的编制小组。除此之外,还要组织其进行良好的合作,共同努力制定工作目标,完成工作方案。以便保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2)确定工作范围和编制重点
在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好编制重点和相关范围,具体内容如下:一是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一个理想型、国际型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理论框架与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框架;二是制定一个具有实物量和价值性的核算方案,因为价值量核算方案的制定在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中是一个重点内容,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明确的区分,从而进行分步开展,逐步突破。三是确定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内容和功能。
(3)构建科学完善的自然资源统计指标体系
构建科学完善的自然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其中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生态、环境、自然等等全部包括在内。单单一个生态环境涉及到的范围就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土壤资源、森林资源、空气资源、水资源等等,涵盖了生态环境效益以及生态环境的退化等两方面内容。其中,效益是一项具有一定客观性的内容,举个例子来说: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现象可以依靠森林生态环境的存在得到有效的解决,将这些客观存在的环境效益折合为环境的价值也就是所谓的生态环境的效益。生态环境的退化主要是指由于经济发展遭受到破坏时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编制科学合理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必须要组织各个部门一起行动起来,密切配合,适当的给予大力支持。与此同时各个部门一定要全面加强编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为高质量地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溶冰,赵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审计的探讨[J].审计研究,2015,(1).
[2]陈红蕊,黄卫果.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意义及探索[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1).
[3]姚霖,余振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基本理论问题管窥[J].管理现代化,2015,(2).
[4]高红海.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倒逼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会计报,2014,(03)14.
[5]李春瑜.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几个技术问题[N].中国会计报,2014,(05)09.
[6]李春瑜.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几点思考[N].中国财经报,2014,(07)03.
一、资产负债观
资产负债观是一种与权责发生制不同的从其他角度反映企业的运营情况的理论,主要目的就是克服利润表带来的困境,从而实现全面为报表使用者服务。财务报表成了评估企业利润的唯一指标,这就造成很多企业为了融资进行会计造假的行为,危害了社会利益。资产负债观则可以有效的避免企业的会计造假,因为资产负债观没有将企业的运营情况全部反映在企业利润上。透过企业的资产的增加或者减少以及企业的发债的增加或者减少这两个方面来确定企业的收入配比。从资产负债观来确定企业运营的过程,变动,这样就会影响了原本的财务报表中的利润以及利润分配过程。
二、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
在财务报表中,最先出现的是资产负债表,因为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直接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的因素,这是企业财务报表中最直接的数据。但是财务报表的作用就是向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资产负债表不能直观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这时候企业的利润表应运而生。但是利润表是权责发生制下的产物,只是能够提供目前企业的盈利能力,不能将企业质量与潜在风险也表现出来,这就需要现金流量表进行支撑。
从资产负债观看企业的收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已经实现和确认的收益,这部分收益已经在企业中有表现。第二个部分则是企业没有实现和确认的收益,一方面展现在企业的利润表的净利润中,另一方面则展现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公积金中。因此,对于企业中的利润,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那就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的权益变动。
三、资产负债表与财务报表勾稽关系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
现金流量表是一种能够体现出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内部现金以及现金有关的等价物之间的流入与流出状态的报表,这个报表可以反映企业的当期净利润质量的补充说明,也能够在部分水平上代表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能力和竞争状态。
在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中,所有的业务都是围绕企业的现金来进行的,这部分现金主要包括两个两个部分的现金,第一个现金指的是发挥支付功能的货币现金,第二个则是与现金等价的等价物品。这个范围是比资产负债表中的含义要广泛,从理论方面来讲,现金流量表中发生的现金的纯上升的数量与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的期末数量减去期初的数据,但是在实际中,两者之间的数额并不相等,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定期存款的支付。不论企业实际的运营情况如何,企业都存在一定额度的定期存款,这些存款是企业用来防止风险的发生,要根据企业的规定确定这部分资金是否属于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要看企业是否能够将其用于随时支付。
2.估算方式。现金流量表中的金额通常按照资产负债表进行估计与计算的,并没有实际账户发生的金额。
3.企业的汇率升降也会对其现金流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为在企业实际运营中,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表对外币的计算采用的是即期汇率方式,而企业的现金流量表采用的是发生这笔交易的汇率,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差额,这个差额的大小则为企业的汇率对企业的现金的影响。
(二)资产负债表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勾稽关系分析
根据新出台的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观的出现对所有者权益发生了变化,它的变化影响了企业的利益支配,主要反映在“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这一变化影响了所有者从期初到期末的全过程。表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则是所有者权益表格的变动影响企业的利润表,这也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观。
(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分析
企业的现金流量表是对企业的一段时间的净利润以及企业的潜在风险的补充说明,代表了企业在遭遇风险以后的应变能力。资产负债表中的记录表明了企业的资产与外债情况,现金流量表则是基于权责发生制下的记录会计业务的方式。目前,在三张财务报表通过净利润结合起来,结合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大的步骤,第一个步骤是使得净利润完全表现为经营活动的利润,将不是营利性质活动产生的利润调出净利润。第二个步骤则是将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已经实现收取(付出)的但是还没有确认经营损益的调入企业的经营活动,同时要将没有收取(付出)的经营损益调出这一活动,这样所有的收入和成本都终将变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形成的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是三个财务报表中的主要表格,现金流量中与其他两个表格中最重要的联系就是销售商品以及购买商品。在这些盈利项目中,下一个季度的经营通常都是以利润表格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点,使得利润在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之间进行转换。但是要排除增值税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