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5 16:53:10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现状

每个人的体育教育往往是从小学开始的,小学阶段拥有良好的体育教育对我们的身体素质影响是很大的。在我校今年的调查中发现,我校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在普遍的下降。国家的未来在于青少年,青少年拥有良好的体质是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科学有效地发展小学体育教育,从青少年阶段养成终身体育教育的观念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校小学体育发展现状

在农村小学中,由于资金不足、师资力量差等原因使得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面临着重重的困难。这样的现状使得农村体育教育难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和实现增强青少年体质等目的。

1.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不受学校重视

由于受到一些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的教育重心是语数外等学科,而对于体育教育则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学校很少会开展一些体育项目的活动,没有为农村的学生们的体育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2.农村家长的重文轻体观念较深

由于农村的思想较为落后,小学生家长重文轻体的现象较为严重。农村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学好文化课就已经足够,对体育教育漠不关心。这样的观念使得学生失去了体育学习的原动力和兴趣,给教师的体育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

3.体育教育经费不足

在农村,政府在学校中发放的经费较少。学校在经费的使用中,除去一些学校的办公经费等就所剩无几。由于经费的不足,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十分的落后。例如,在一些农村的学校只有一个小操场,有的体育器材也年久失修,难以满足体育的教学要求。在这样的条件下,体育教学的开展都十分困难,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了。

4.体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在学校进行体育教育中,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是一个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首要前提。但是在农村的小学中,师资情况不好。单一的从教师的结构方面来看,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大多是非专业的体育教师,更有的是身兼数职。这样的体育教师的体育专业水平不高,严重地影响体育的教学质量。

5.体育教学模式枯燥单一

在农村的小学中由于体育教学的条件差,基础设施不足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例如,在上课时,老师讲完体育内容就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这样的活动没有系统的组织安排,缺乏目标性和组织性。这样单单凭借学生自己想法进行的体育活动,失去了原本的效果。更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如何提高农村体育教学质量

1.转变学校的教学观念

体育教学是学校组织开展的,只有提高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才能从源头做好体育教育工作。这就要求上级管理部门监督和管理农村小学的体育教育工作。学校要从学校本身出发,建立一套完善的体育教学模式,加大体育教学的管理力度。在进行体育教学工作中,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学生兴趣的培养。例如,学校在教学中采取一些评价机制,让学生评选优秀的体育教师。在每学期结束的时候,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并对老师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出评价。学校还可以评选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让学生自己选出喜爱的老师。这样有助于教师教学积极性和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相关部门加大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

学校拥有基本的教学设施才能良好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这也要求相关的部门合理安排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保证教学顺利开展。例如,学校可以开展相关活动,在企业中拉赞助从而用于学校的体育设施置办。相关部门可以合理的利用社会资源,鼓励企业公司捐献教学器材,从而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进而使得教学设备更加完善,教学项目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

3.开展体育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

学校不仅仅要在教学方面提高体育的教学质量。另外,在学习生活中,也可以开展一些体育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开展相关的运动会。学校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生活,在运动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参与热情。在运动会上,学校可以加上一些两人三足、踢毽子、夹气球等趣味运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4.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新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游戏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将当地的体育文化加入在课堂中。例如,踩高跷等传统文化体育项目,这样可以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发扬下去,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它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丰富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开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学校和体育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的体育与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篇(2)

摘要:农村地区因为存在差距,所以农民健身观念和意识不高,造成体育人口比例失调,体育设施严重不足与运动项目太单一,再加上原平市政府管理松散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原平市农村体育的发展日趋缓慢。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采取这些措施:首先应该迅速发展农村的经济,尽量缩小城市和乡村地区之间差距;加大宣传体育的锻炼力度,以增强农民健身意识。其次农村体育与学校体育形成统一的整体,实现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重视加强政府的领导,逐渐完善体育的法规和法制体系。最后加快农村体育资源的开发步伐,以促进农村体育发展。

关键词:农村体育现状发展对策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究其原因是因为科技的快速发展,这样使得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得到增强。但是随着人们经济的不断增长,必然使原平市城乡差距不断的扩大,致使原平市的体育人口也呈现较严重的两节分化趋势。原平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9.34%,而农村体育人口仅占5.87%。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的质量如何,最直接反映就是群众即大众体育的发展水平。而农村体育又正好是群众体育的主体,这样,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就显示出极其重要的位置。从而得知,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由于原平市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以及各种地理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开展原平市农村体育活动需要因势利导也就是实行因地制宜和区别对待原则。现在将开展原平市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划分为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加以比较加以分析。

1 原平市农村体育的现状

1.1地区差距明显

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受教育科技、经济条件、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农村体育活动开展得稍微好些,贫困落后的地区的体育活动开展得相对来说就差些。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理论得知,贫困落后的地区农民由于受经济影响,直接导致生活水平低,甚至有的农民温饱还是个问题,至于安全、社交、心理和自我实现等等的需要,实在是一种奢望。农民只有疲于生计,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体育锻炼身体。

1.2 原平市农民体育健身意识

由于受文化素质低下的影响,思想观念相对落后,人穷就是因为思想穷,所以直接导致农民生活方式和质量差,保守的思维方式和落后的小农意识是他们思想上的特点,所以只能以落后的思维方式去评判新鲜事物和新时尚。又加上农村里体育指导员的严重缺乏,从而使他们对健身的知识以及科学健身知识的匮乏,致使他们盲目固执的认为“生产劳动代替体育活动,从事体力劳动与健身效果一样”,然而却根本不知道体育健身对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有着很明确的要求,没有一定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就根本不能谈健身。众所周知,最难以改变的就是人们的思想意识或陈旧观念。贫困落后的地区的农民,大部分人健康观念比较差,甚至根本不明白身体健康与从事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所以造成农民体育意识不好最重要的原因是受教育程度低和生活条件差。

1.3 原平市农村体育人口呈两端高、中间低的“马鞍型”分布

青少年与老年人在农村体育活动中占多数,中年人作为农村劳动的主力军,由于受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等限制和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所占比率较小或者几乎就没有。再者,由于中国是由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封建残余思想严重,如“男主外、女主内”的影响,即女性除了和男人一样的劳动时间外,其他时间还有更琐碎的事情,例如操持家务,辅导子女等等,很少有时间甚至几乎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这就是农村男女参加体育活动比例失调的原因。

1.4 体育场地、运动项目体育场地和场所设施不齐全,运动项目相对单一

经济是基础,原平市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有的地方比较差,当地政府又意识不够,造成对农民体育锻炼的不重视,所以出现了农村体育场地和设施的缺乏和体育健身项目单一。就是有场地和设施的地方,其活动场地和场所相对农村人口也小,设备也相对陈旧和不合时宜,加上很多场地都实行封闭式管理,实行有偿开放。在农民所参与体育运动项目中,无论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跑步是最受欢迎的项目,其次是、秧歌、散步、舞蹈、球类及其他具有传统的体育活动项目。由于原平市农民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的严重缺乏,运动项目单一,加上没有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直接导致农民体育锻炼缺乏趣味性和科学性,这就是造成原平市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放弃体育锻炼的客观原因。

1.5政府管理

在原平市很多农村中,政府管理的体育组织机构根本就没有或者说不完善,所以地方管理系统就更不可能合理了,在这种模式中,原平市这些地区的农村体育处于一种一盘散沙和自然的状态。1995年国家颁布和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随着《纲要》的不断落实,2000年大多数省以及城市都已经基本上建立了大众体育健身计划框架,也曾随着计划框架的建立,掀起过大众体育健身的阵阵热潮,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管理走形式和松散,又急于搞政绩,造就了开展的热热闹闹的体育健身运动随着健身计划的结束也就终止了,完结了,根本没有形成很好的体育健身氛围。在原平市农村更是这样,没有等到健身热潮起来就已经完全冷却了。在农村加上缺乏大众体育指导人员传授和指导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大众体育项目没能真正的让农民接受,从而进入农村生活空间。在贫困落后的地区即使有些地方设有运动健身人才培训中心和体育文化辅导站,也完全是一种骗人的摆设。

我国百分之八十是农村人口,也就是说我国的基础还在农村,如果身体素质不好那将直接影响到智力,健康等方面的畸形出现,不敢想象后果的严重。首先认识农村体育的重要性,然后理清思路搞好农村体育锻炼意识,加强健身基础知识的宣传。

2 原平市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

2.1 原平市应增强健身基础知识的宣传

因为健身知识的匮乏局限了农村农民的健身意识,另外农民的健身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那么是不是经济水平低的地方就没有办法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呢?不是。根据调查,经济条件固然是决定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条件,但绝对不是唯一条件。在一些地区,例如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以及一些边远山区,农村农民的体育健身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所以我们说“意识是先导”。在原平市农村,我们应该发挥政府职能,借助政府充分发挥媒体以及舆论的宣传作用,广泛宣传体育健身运动和锻炼好处以及重要性,并且把体育健身运动与传统的养生之道、医疗保健等等紧密的结合起来。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定期指派专业体育指导员和聘请专家下乡指导及讲授健康卫生知识这些健身锻炼的益处,更重要的是合适的健身养生的方法,培养原平市农民的兴趣,达到全民锻炼的积极性。在小区及村中心也可结合电影、广播和聚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和引导,使农民在体验健康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健康第一”的健康理念。

2.2原平市应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尽量缩小“二元化”差距

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并且取得相对理想的效果。譬如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原平市农村经济已经大幅度发展了,尤其是加大了对一些贫困地区的投资和政策倾斜力度,收效明显。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在农民经济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经济也相对稳定了许多,农民就会逐步意识到体育健身锻炼的重要性并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参加体育锻炼,最终使农村体育活动得到最广泛和最有效的开展。

2.3原平市农村体育和学校体育形成统一体

2.3.1原平市农村体育应和中小学校体育有机合作。一,学校的教师资源可以作为农村的第一资源,在当地的体育文化站和文化大院等地方定期对农民进行体育健身锻炼基础知识的指导;二,在学生的体育课上,除了完成学校的任务以外,同时安排一些大众体育,娱乐和趣味性比较强的健身锻炼的课目,如体育舞蹈、健美操、摔跤以及健身操等有氧运动,这样既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学习内容,又逐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以便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2.3.2原平市负责农村体育的有关政府职能部门与本地区学校达成协议,尤其要与注重体育专业的学校密切沟通和关注。一方面,把农村作为一个为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和体验农村生活的天地,使他们通过参加劳动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他们更清楚“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理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我,也才能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奋斗终生;另一方面,前去参加实践的学生不仅可以更好的掌握传统体育也可以让农民学习到新的科学的体育健身方法,还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弥补农村地区人才资源的严重匮乏,还会随之带来一些创新和时尚的新的体育理念,既开阔了农民的视野,又丰富农村乏味的生活,从而改变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使其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

2.4原平市应在加快经济建设基础的同时在农村体育事业上再跨越,实现国富民强

2.4.1原平市农村体育的主要管理部门应根据长远发展集合实际情况培养一批经过专门的体育教育和健身训练的骨干,并且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锻炼健身的体育业务水平,而且能热心为农民服务的体育骨干分子和社会体育专业指导员。政府还应根据需要调动一些退役运动员积极参与到农村,再鼓励体育院校学生往农村进行支教活动。

2.4.2 原平市应多方筹集资金,用来确保农村体育健身事业稳步前进。观念是基础。但资金作为开展农村体育事业的最基本物质保障,所以用于发展农村体育的资金来源应根据地区特点做出不同的计划。在经济条件好的地区,除政府出资作为主要支持外,还要大力动员社会各届力量出资来用于筹建。但是在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除了主要依靠政策和政府拨款,其次引导和拉动其他社会力量来发展农村体育,来达到解决资金的问题。

2.4.3原平市农村应该重视扩建活动场地和增加健身设施,为原平市农村体育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场地和设施是开展农村体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先决条件,政府拨款建造场所是重要的措施,那么采取有偿抵偿或无偿的形式以及动员和鼓励一些有名望和爱好体育健身的单位、个人投资,从而进行多方面的集资来达到扩建的目的。此外,农村体育管理部门也应该采取各种办法,因地制宜的利用本地特色和有利条件,积极开发具有原平市农村特点的自然资源和绝对的天然优势,搞出具有原平市农村特色的农村体育健身活动的新形式。

2.5原平市应重视加强政府领导,逐渐完善和规范农村体育法制体系,尤其是在原平市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开展和普及。

只有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才能切实实行和具体实施。各个乡镇政府应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利用地理优势和特色,把原平市农村体育的持续发展和实行大的飞跃纳入农村的总体规划。在农村的体育组织管理和实施体系上,原平市政府应采取“责任制”的方案,而不能只看形式,不看效果。此外,政府也可尽可能使用政府职能出台有关体育健身锻炼的法律条文,从而规范农村体育的组织管理,达到农村体育的持续发展。如果有违背或虚于表面而不切实实施政府政策的各个乡镇政府以及负责人,根据法律和法规,追究其责任,给予必要的处罚。

3结束语

目前,原平市农村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发展,而农村体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普及和落实到位,即要搞好新农村建设,也要搞好农村体育普及和实施的目标,还需要全社会人们和全体农民共同付出一百万分的热情和努力。只要原平市农村体育健身一直坚持“小型、多样、自愿、分散”的原则,由国家政策和政府职能部门进行调控,依托大众社会,依托农民,完善培训的各项制度和具体实施,真正落实了各项制度和政策,才能积极的为农民服务,那么就一定会使农民成为农村体育的主体。

参考文献: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代永胜.当前原平市体育人口偏低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2):25.

[3]姚重军.贫困民族地区开展体育活动的制约的因素与发展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1):11-12.

[4]袁永峰,张永顺.原平市小城镇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3):48-50.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现状;发展;研究

前言: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随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农村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中学体育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1]。

1.周至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1.1周至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

调查显示:51岁以上年龄的占11.4%,41~50岁年龄段的体育教师占23.6%,30~40岁年龄段的占47.8%,30岁以下占17.2%。可以看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呈现老龄化,青年教师力量不足。

1.2周至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现状

周至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农村体育教师人数少,早操、课间操、体育课、课余体育训练分配到各个体育老师身上,人物显得比较繁重。调查中了解到,其它学科教师每周的课时,一般在10~15节之间,而体育教师的课平均在15节以上,其中部分体育教师还兼有其它职务,说明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在有些经济较落后的农村中学只有代课体育教师,没有正式体育教师,表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非常缺乏,但又不重视体育教师的引进。由于男、女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特点不同,不仅在安排教材和运用教法上加大了难度,而且学生体育达标的测试与评定也要消耗很多的时间。农村体育教师往往还要担任3个年级段的体育课,教案要编写3份,教学工作量就更大。

2.对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的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高,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也不断加大。由于教育经费的增长,近几年来,周至县农村中学教师工资经历了几次较大的调整,但因周至县农村中学的消费水平较高,比如房价过高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的工资还达不到高消费水平,仅有4.2%的体育教师认为收入水平较高,33.9%的体育教师给予一般的评价,58.5%的体育教师给予比较低的评价,6.4%的体育教师给予低的评价(表1)。

虽然,周至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工资收入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但是对自己社会地位的评价却有276%的体育教师给予一般的评定。原因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与其它行业相比,虽然体育教师的收入水平较低,但教师职业和收入比较稳定,因此也很具有吸引力。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多,分配制度的不断改革,使高校毕业生的求职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2002年前师范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因此周至县农村中学出现了“师范热”的现象;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国家重视教育和提高教师待遇,教师工资的不断提高,与其它行业收入的差距不断缩小;近年来推出的中考体育加试,使体育教师在中学中的地位有很大的提高。

3.结论与建议

3.1周至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趋于老龄化,缺乏青年教师,女性体育教师较少;周至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以专科为主,高学历人才偏少,总体上看体育教师学历的提高还有待发展;周至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称现状是高级较少、一级少、初级多,体育师资队伍的水平有待完善;周至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偏大,体育教师大都满课时或超课时上课,有关体育教师工作量计算的方案难以落到实处,教师待遇偏低。领导不够重视体育工作仍是影响教师体育工作的首要因素。

3.2转变中学主管体育领导的思想观念,真正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教育评估与教育督导的范围;在当前形势下必须积极转换思想观念,采取强而得力的措施,提高农村中学体育工作者的认识,端正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加强素质教育价值功能的思想宣传,使社会、教师、学生明白体育不仅仅能够促进身体健康,而且在促进学生智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周至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普遍不高,优化周至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强化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吸引更多优秀干练的青年教师,改善体育教师结构;加强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学校合理的工作业绩评价制度,关心和支持体育教师的工作,在获奖评优、职称晋升,各项福利、津贴发放上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参考文献:

[1] 叶瑛,陆玉林,高力翔.江苏省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8):88-90.

[2] 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18-28.

[3] 李婉芳.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现状调查和管理对策[J].体育与科学,1996,17(1):29-30.

[4] 曲宗湖,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52-155.

[5] 刘向东.提高当前中学体育教师素质的对策[J].内蒙古统计,2005(1):54-56.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农村;客家体育

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严重滞后,究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造成办学条件上的严重不足,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浅谈客家体育与农村社区体育的现状。

1.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原因

1.1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农村学校完全实施体育教学大纲率为54.6%;体育器材达标率为49.1%;而体育场地就更为缺乏,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根本没有符合规范的场地;由于上述原因造成农村学校中体育课正常开课率低,规范化教学水平低,课外活动率低。

1.2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严重滞后的原因

由于城乡差别的原因,部分农村学校的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还没有彻底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较为突出,对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认识不足,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可以说,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客家体育的含义、特色及功能

2.1客家体育的含义

客家体育是指广泛流传在客家民间约定俗成的体育活动事象。这种事象包括人们生产劳动与生活方式方法、思想情感、语言和物质条件以及人文环境等。客家人世代以农拼为主,聚集在山区之中繁衍生息,因此,客家体育活动具有浓郁的农村乡土特色。

2.2客家体育的特色

具有地方特色的客家体育活动以娱乐健身为本,游戏性与竞争性和谐统一;活动内容与方式多半是生产和生活能力的再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器具就地取材,并且与家庭生活用具密切相关,取材方便,灵活多变;活动地点在院坪晒谷场,屋前屋后附近,场地开阔、空气清新,易于组织;活动对象广泛,老少皆宜,有些项目还与民族传统体育交叉渗透。客家体育具有易学、易会、易传的特点,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对于增强农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移风易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

2.3客家体育的功能

客家体育具有显著的健身、教育、娱乐等功能。首先,客家体育走、跑、跳、投、丢、踢等项目多,锻炼形式多样,选择面广;室内室外不受场地器材限制,适合在农村学校开展;群体不受人数限制,练习方法灵活多样;源于生产生活,简单易学,不需专门训练,参与面广。其次,客家体育源于劳动,源于生活,每一个项目都包含着客家人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勤俭治家的传统美德,蕴含着客家人克服困难、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勇敢向上的民族精神。第三,客家体育以游戏为主,以娱乐为主,以少年儿童为主,趣味性与竞争性有机结合。客家体育不仅投人少,开展方便,深受农村少年儿童欢迎,而且有浓厚的乡土趣味性,生产生活的再现性,典型的体育民俗性,有明显的健康、教育、娱乐功能。

3.客家体育的实施及应用

客家体育项目生动活泼,新鲜有趣,教学形式多样。但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求学原则。如低年级学生基础差,应多以游戏的方式组织教学,主要是培养体育兴趣为主,对动作质量,难度不作具体要求;高年级学生则可相应提高要求,采用比赛方式组织教学,对动作质量、难度提出适当要求,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如(1)打石子。我国地域辽阔,北方冬季的大雪,南方春夏的雨季,都给上体育课带来诸多不便,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教室课桌进行打石子游戏,打石子在客家地区少年儿童中非常普及,尤其女孩更喜欢,可以两人一组,也可多人一组,用颜色相同、圆形光滑的石子(也可用小沙包或军棋子)进行比赛,看谁心灵手巧,看谁选的花样多,难度大,有单选、双选,也有多选,按规定,选得又快又好者为胜,同学之间担任裁判,既可相互监督,又培养了学生组织、裁判能力。

(2)跳房子。客家小朋友特别喜爱,跳之前,先在地上用有色石块画出连在一起的方格,有正方形、长方形、飞机形,也有长方形与半圆形相结合的,参加跳房子的人数不限,形式有两人轮换跳、多人分组轮换跳,根据学生人数分成若干组进行练习。

(3)踢毽子。踢毽子比赛方式很多,有规定时间、不规定时间踢毽子耐久赛,有规定动作和不规定动作的花样比赛,有个人和集体比赛,有原地踢毽子比赛,也有行进间接力赛。

(4)陀螺。比赛看谁的陀螺旋转时间长,两至三人一组同时旋放,规定只能抽2-3鞭,谁的陀螺先倒停转谁输。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客家体育项目因地制宜,简单易行,锻炼效果显着,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是广大农村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好内容; 客家体育进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的内容,有效促进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而且也弘扬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

4.2建议

4.2.1将客家体育列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每年定期举办客家体育运动会,并可逐步将客家体育推广普及。

4.2.2客家体育运动教学要注意运用科学教学方法,选择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选择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注意提高实际效果。

4.2.3客家体育教学应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力目的。

4.2.4客家体育作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要与民间体育文化活动相结合,与弘扬民族体育精神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樊庆斌.农村呼唤体育,农民需要体育[N].中国教育报,2004.03.08

[2]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国际大众体育现状与发展趋势[Z].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重庆;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对策

通过2012―2013两年期间,我对已经在“健康重庆”发展下的重庆农村学校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现今的农村学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分析其原因。并为该地区农村中学校体育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促进相关教育部门改革和建设“健康重庆”提供决策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分别调查了重庆地区的长寿区、武隆县、彭水县、黔江县、秀山县、忠县、开县、涪陵区、垫江县、丰都县八个区县农村学校58所(包括各级中学35所、各级小23所)。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查阅

通过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查阅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相关文件、查阅有关中小学校方面文件,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研读与分析。

1.2.2 问卷调查法

对重庆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所调查的58所各级学校体育教师共发放问卷300份,共收回273份,回收率91%,有效问卷262份,有效率96%。

2、结果分析

2.1 重庆市农村学校体育的教学现状

2.1.1 学校体育教育观念滞后

经过对多所农村中小学调查,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只要是中考、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许多农村中小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常常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被学校其他活动挪作他用,有些学校的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

2.1.2 体育场地、器材、经费严重短缺

对重庆农村58所学校进行调查发现,农村学校体育场地普遍狭窄,场地形状极其的不规则,学校活动范围小,没有标准的400米田径场,而且拥有非标准化的200米田径场都很少,达不到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人均占地面积的要求。据调查统计,体育器材达标率为38%,村小学和村教学点仅为35%,与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场地器材配备目录》相差普遍在60%以上。

2.2 重庆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2.2.1学校体育管理制度不完善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学表现尤为突出,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中学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许多问题。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给农村中学体育工作的开展与发展带来了阻力和消极因素。

2.2.2体育师资缺乏,业务素质低

重庆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配备非常不合理,而专业教师的配备不足则更为突出。据调查,近几年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进行统一文化课考试,对专业没有特殊要求,这就使得体育专业毕业生招考吃亏,绝大部分学生不能进入教师队伍。从现有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结构来看,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很少,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没有一定认识,更谈不上改革创新。这种情况在重庆的西部地区更为突出。其次,由于受时间、经济条件的制约,外出教研学习机会少,信息相对闭塞,体育教师不能及时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平。

2.2.3经济条件的制约

落后的经济,制约着重庆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在教育经费不足的今天,重庆市绝大部分农村学校体育设备简陋,设备的投入亦被削减殆尽。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钱就谈不上修建体育场地,买体育用品、教学器材,教师再有能耐,也很难完成一堂优质的体育课。

3、加强重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对策

3.1 制定规划,形成良好的学校管理体系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领导应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各地区域特点和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了解各地区实际情况,对农村中学学校体育进行宏观管理。在政府部门的宏观领导下,协调好教育部门、体卫处、群众体育和体育局等部门之间的关系,理顺各自职责,做好基础教育和体育教育及体育竞赛活动的管理。

3.2 提高思想认识,将体育工作列入学校的评估体系中

各级学校要将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估条件,进一步提高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特别是要提高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克服“智育第一”的思想。摆正学校体育的位置,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要把体育工作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常抓不懈。

3.3 大力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积极解决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为农村中学配备充足的专职体育教师。只有配备充足的专职体育教师,才能使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各级领导应多为在岗体育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如:组织进修、培训等,鼓励教师进高一级学校深造,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措施改善农村中学体育师资的知识、学历结构。

4、结语

农村学校体育建设事关青少年乃至全市民的体育素养的提高;事关中华东方体育思想与行为与西方体育思想与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事关重庆城乡体育的和谐统筹发展。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思考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就能真正落实好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强学生身体素质,有序做好农村学校体育建设宏观微观规划措施,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宁德强,何定军.“健康城市”发展模式视角下的健康重庆建设[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乐立新.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与改善[J].江西赣南教育学院,2010(5).

[3]谢晓丹,王世良.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08(1).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甘肃省西北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一、农村体育的概念

农村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农村和城市共同构成我国的地理概念。农村体育的概念是体育的下位概念,农村体育的参与者包括住在农村的农村人口,还包括住在城市而锻炼地点在农村的居民。所以农村体育的概念应是在农村地理范围内,以农村人口为参与主体所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包括在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与我国体育的分类相对应,农村体育由农村竞技体育、农村学校体育、农村群众体育三部分组成。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农民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是指农民,包括其中男、女、老、幼及伤病残者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养生、医疗、游戏为手段,达到健美、健康、康复、娱乐和休闲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二、农村体育的作用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村体育相对落后已成不争的事实。研究农村体育,从而更好地开展农村体育活动、丰富农村体育文化生活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有助于焕发现代新型农民的面貌和活力,有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表征体育战线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行动方向。我国目前处于社会快速转型时期,农民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本研究使用的是最广义的农民概念,即指农村总人口。

三、正确认识农民体育

农民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是指农民,包括其中男、女、老、幼及伤病残者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养生、医疗、游戏为手段,达到健美、健康、康复、娱乐和休闲为目的的体育活动。而甘肃省西北地区农村体育现状是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教育和科技不发达的国情相关联的。但农村体育也有其自身优势;中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城市也是从农村中分离出来的;在农村,新年的龙灯狮舞、端阳的龙舟竞渡、重阳的登山活动、和少数民族的木球、射箭、摔跤、秧、荡千秋、珍珠球等都有着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说农民体育项目形式多样、绚丽多彩;农村空气污染较城市空气污染低。开展农民体育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四、锻炼项目和时间

我国农民体育活动开展地区差异很大,锻炼项目因不同地方、不同年龄而异。锻炼时间多集中于春节、集会等节日、季节性强。在《我国西北地区农民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得知:甘肃省西北地区农民体育活动项目比较单一,在参与调查的208人中,喜欢和参与篮球活动者占33.7%,爱好棋类者占35.6%,爱好和参与跑步者占27.9%,喜欢和进行气功锻炼者占10.6%,在田间散步者占6.7%,爱好和从事武术者占3.8%;参加体育活动者基本是年轻人,尤其是体育锻炼,像篮球、足球、广场舞等活动全是中青年,以青年为主;棋类活动中,青年、中年、老年均有;田间散步则以中老年为主;近两年村子搞过篮球或者拔河、棋类等比赛一次以上者只占13%。

五、农民体育保障支持系统

农民体育既是国民体育的主体,更是难点。当前,甘肃省西北地区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体育差异、区域体育差异,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收入不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固有特征,社会贫富差异悬殊不会因为市场经济的成熟与完善而自行消亡,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甘肃省西北地区的有关机构应当建立农民体育保障(支持)系统,包括体育政府部门保障(支持)系统,体育团体保障(支持)系统,个体保障(支持)系统,给予法制化和规范道德行为,并纳入整个社会保障(支持)系统,作为我国体育发展有益的、不可缺少的补充。这个系统主要面对农村非体育人口,在体育政府部门、体育工作者和体育爱好者共同参与下运转。

六、发展对策

(1)更好地开展农村体育活动、丰富农村体育文化生活,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农村体育的作用以及农村体育所带来的乐趣。

(2)正确认识农村体育中的传统项目,进一步传承并发扬光大甘肃省西北地区农村的传统项目。

(3)丰富甘肃省西北地区农村体育活动项目,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季节差异举行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竞赛,以丰富甘肃社会西北地区农村体育活动。

(4)甘肃省西北地区的有关机构应当建立农民体育保障(支持)系统,这个系统主要面对甘肃社会西北地区农村非体育人口,并保证此系统在体育政府部门、体育工作者和体育爱好者共同参与下运转。

参考文献:

[1]肖桂云,张蓉.农村社会学[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2]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M].北京上海联合出版,1982:349-350.

[3]李季芳,周西宽,徐永昌.中国古代体育史简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

[4]刘树青,张元河.论全民健身与生产力的发展[M].生产力研究,1997,(1):36-41.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篇(7)

[摘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体育的开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传统思想牢固、体育意识淡薄、体育文化资源较为匮乏、体育文化活动较为单一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村社区体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064-02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是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体现农村地方特点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1]。随着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加强,文化建设也在逐步改善。农村社区体育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满足农村人群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精神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

(一)农民传统思想牢固,致使农民体育意识淡薄

体育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少农民认为“劳动就是体育锻炼”“没病就是健康,没必要锻炼”。农民即使在得病时很少能和缺乏必要的身体锻炼联系起来,甚至有部分老年人认为自己身体不好,不适宜体育锻炼,这些思想都显露出农民对体育知识的缺乏。

体育意识是参与体育健身者经过长时间锻炼、潜移默化下形成的一种自我健身意识[2]。一部分农民虽然对体育有一点了解,但是仅限于空闲时间的一种娱乐,而并非是当作一种能够带来身心健康的运动,无法认识体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更何谈体育对自己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二)地方政府对体育认识不足,制约着农村体育的发展

多数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经济发展、生产发展和一些社会事务上,严重忽视了农村第一生产力――农民的身体健康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4次政府机构改革,但在文化、体育部门等机构的合并重组上仍然存在着重大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村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对农村社区体育发展政策法规的制定层次较低,对于新农村地方性法规文件很少,专门性农村体育发展文件几乎没有。在基层公共体育事业仍需要以国家和政府部门投入为主的今天,由于专职部门的缺失和基层体育管理部门职能的弱化将直接导致对包括农村体育在内的公共体育事业投入力度的减弱。

(三)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农村体育区域发展不平衡

首先,丰富的地理自然资源开发不足,农民对身边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例如:农村一到雨天,村中除了水泥路可以通行外,其他多数是泥泞路,导致村民根本无法外出,取而代之的是农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打打牌、下下棋和搓麻将,社区外面的体育器材设施也都成了摆设。其次,新农村建设的全力推进下,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让农村环境面临严重威胁,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出现。环境气候的恶化对农民参与体育锻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将大大降低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四)受经济因素影响,阻碍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

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来看,其特点是社会化程度低、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占用大量时间、劳动强度大,这使得农民在体力、精力和财力的投入大、回报小,除面对再生产和改善生活外,还需要面对教育和疾病,这种紧凑的生活状态下,让农民无精力,更无财力投入到体育文化活动中去。农村从业环境较差,工资待遇偏低,体育基础设施也相对落后,这就限制了一些专业社区体育指导员走进农村的步伐[3]。虽然近年来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整体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但就广大农村地区而言,体育消费水平还是偏低,而且农村健身器材和场地还得不到保障。国家对体育,尤其是农村体育所需要的器材和场地的资金投入有限。2009年我国政府对竞技体育的投入为4.8亿元,而对群众体育投入为2.7亿元,其中城市群众体育就占去一大半,相对于人口面积占大多数的农村来说,资金投入还远远达不到农民群众对体育文化生活的追求[4]。

(五)农村体育文化资源匮乏、活动单一,不利于农村社区体育的开展

首先,农民适宜的体育文化信息资源缺乏。通常农民获得体育信息都是通过电视渠道获得,而大部分的电视节目都是关于旅游、美容等,忽视了农村体育文化这一方面。其次,基层乡镇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文化产品较少或不提供,直接影响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再次,由于农村体育文化活动逐渐趋向于现代化,致使传统的农村体育文化资源开始萎缩,已经发展起来的舞龙、舞狮等传统项目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类、台球等,但这些个体性活动项目形式上较为单一。最后,农村集体性体育文化生活也表现出明显不足。在集体性活动中,参与率相对较高的是广场集会活动和农家乐式自发集体活动,但从农村的参与角度来讲,参与其中的也只是少数体育爱好者,多数人只是观望而已。

二、我国新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设立专门的农村体育文化发展部门

加大农村体育的宣传力度,把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去,确保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得以实现[5]。加强各级政府、分管领导和部门的专管力度,由国家和基层政府设立专门的农村体育文化部门,不断提高建设农村体育文化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性。

(二)加强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对体育的参与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农村体育活动也是与时俱进,并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6]。农村体育设施数量少且较为分散,政府应借助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这一良好时机,将公共体育文化服务场所建设纳入村舍整体规划中去,构建农村体育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使有限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提高农民的参与率,体育比赛和活动开展必不可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贴切、小型活泼的体育比赛,能够充分吸引和调动广大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三)根据农村自然环境的优势,开展各具特色的新型体育活动

随着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农民的闲暇时间也越来越多,农民对休闲娱乐的体育需求也越来越多,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积极参与。当地体育管理部门要根据农村体育在组织形式上的灵活性,既可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群体为单位,既可以村、乡(镇)组织,亦可由参与者个人或几个人自由组织,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多样、简单易操作的体育活动[7]。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