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0 14:46:19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篇(1)

【关键词】广告学;课程;网络;多媒体

一、广告学专业课程的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的发展现状

我国高校广告专业是80年代在厦门大学首先创立,进入90年代深圳大学和北京广播学院也相继成立广告专业,到了21世纪,我国有三百多所高校建立了广告专业,广告专业的急迅扩张与飞速发展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而广告学专业课程的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结合也已成为了目前每一个有广告学专业的学校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中最关键的问题。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湘潭大学等广告学专业教师都先后开展了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的运用研究,并有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由于这些成果大部分都是某门专业课程的教师独立开发并运用于教学的,所以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体系不明晰导致多媒体资源堆砌,教师多媒体技术能力不平衡导致课程效果差异大等等。

二、广告学专业课程的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的理论研究方向

第一,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了解释更高水平的学习,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概念。有机体必须首先表现出正确的行为,这个行为将产生强化。由于看到某个特殊行为之后出现了强化,有机体可能再一次去表现这种行为,以期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网络与多媒体组合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与认知学习理论。新的学习一定要适合学习者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因为以前的学习已经形成了认知结构,正是这个认知结构把输入的信息与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并且强有力地制约着输入的信息。这个加工过程包括发展一般知觉的概念的范畴,并且在相同、相似、不同等特点的基础上把当前的感觉纳入现有的相应的范畴。

第三,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与创造性学习理论。我们认为:多媒体组合教学可以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加生动、有效,特别是对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大学教育重要是教育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今后的一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学习的才能,真正做到活一生,学一世。

三、广告学专业课程的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的实践研究方向

第一,运用多种媒体组合课件。一般而言,像《广告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之类的概述性的理论课程,运用多种媒体组合课件,可以让教学过程更直观、生动,并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感兴趣,对知识点会理解记忆得更加深刻,并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提出问题。

第二,开发CAI课件。CAI课件是基于WORD、PPT、投影仪、录音机,以及SWF动画等手段而高于其的一体计算机辅助系统教学课件。

第三,开发网络版远程教学课程。因为广告学专业的市场性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在不断变换的市场中转变思维,接受新的市场信息和观念,因此大多数的课外生活都应该纳入到学习范畴。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广告传播要素都依托网络平台,从内容到媒体,以及受众等。这使得网络版远程教学课程更能满足学生不只是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业余时间学习的要求。并且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个别学习的机会。

第四,将课程的多媒体教学素材系统化,形成开放的,可以给使用者方便运用的资源库系统。广告学专业各科专业课程的关联性非常强,完整的包含了广告活动运作的整个流程,但是不同课程中很多教学内容和案例之间又难免重复。所以我们要建立的一个可交互的多媒体教学素材资源库,即不同专业课程的老师都可以采集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资源不断提供给资源库,以至于每个老师都能够准确把握学生专业学习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避免资料重复使用。

第五,运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资源库组合教学。当所有的细节性、阶段性教学课件和教学平台开发出来以后,如何将它们综合、有效地组合使用,这就需要所有专业教师根据整体的教学进程进行新的教学设计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养成学生活泼、大胆的习惯和讨论、争论的学术素养。因为学生只有在创意和策划过程中才能相互进行思想碰撞而产出良好的意念。

综上,广告学专业课程的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的未来发展既要有理论研究作为支撑,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理论深度,又要有实践研究作为保障,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并整合更多的网络和媒体资源运用于教学,保证教师之间、课程之间、学生和课堂之间、学生和专业教师之间多渠道的、高效率的沟通和衔接,节约大量教学时间,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开发。由于广告学专业对信息要求几乎是日新月益的,因此,我们应提供一个视野广阔、信息丰富,且随时可以更新的开放式学习平台和教学平台。对于学生而言,我们还应该提供一个新型的教学环境,一个宽容的思辩环境,一个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和一个自由发挥的创意天地。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布·鲁德斯,华生,李维译.行为主义.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篇(2)

关键词 新闻教育 网络媒体 专业实践

高校新闻系的许多课程,离开了专业实践不行。但大学生的专业实践,各高校一般安排在大四进行。他们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很少有机会到媒体参与新闻采编活动,这对于新闻教育极为不利。缺少专业实践活动的新闻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所以,有必要在他们大四之前,努力培养和强化他们的专业实践意识。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借助网络的现有条件。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

一、网络媒体与大学生实践的关系

1、通过网络转变学习方式。中国的中小学一直是应试教育,在这种背景成长起来的学生,读书的行为动机,就是老师的要求和课本的内容,很少涉及社会与专业实践,大部分学生无法检验自己的动手能力。即使考进了大学,他们也会依照惯性保持中学的学习状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对于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一种好的专业品质。记者的职业,需要深入生活与媒体,进行新闻采编活动;记者的个性必须有活跃的特点,哪里有新闻,就奔向哪里,及时将采访到的信息传播给受众。用白岩松的话来说,“不传播,毋宁死,”否则,记者就会在大众和困难面前怯步。而新闻专业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社会、参与新闻实践,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这种潜质,使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2、通过网络认识社会。网络是虚拟的世界,但它同时也是社会的折射,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在网上基本上都能读到;社会上的各种复杂矛盾,网上也能反映。所以,我们通过电脑屏幕,能触摸历史与现实。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结识社会的机会不多,时间也有限,但又必须对社会有一些了解。通过网络“和世界有个约会”,在最近的距离和最短的时间内,用鼠标键盘拉近自己与社会的距离,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就能为将来的新闻职业打一点基础。《红楼梦》里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网络,就是洞明世事的一个有效窗口。

3、通过网络结识媒体。如今大学教材上讲解的媒体,绝大多数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所占的比例很小。即使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理论,也都从传统媒体上取证,涉及网络等新媒介的内容并不多,这就容易使新闻教育在内容和理念上有所偏废。众所周知,每一种传统媒体都有它自身的局限。报纸只能依赖文字传播信息,广播通过声音报道新闻,电视虽然综合了文字与声画,却不能双向互动,仍属于“一面倒”的单向传播媒体。网络则不然,它能涵盖其他媒体的功能,在网上既能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也能进行双向互动传播,及时反馈来自受众的信息。所以网络的内容非常丰富,网络的传播手段也较先进。对大学的新闻教育来说,网络既是一种媒体,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它的内容用不尽,它的形态学不完。网络的现代传播理念与规律,又是新闻教育的最好内容。大学生通过它了解现代新闻传媒的运作规则,可以深化新闻学习的内涵。

4、通过网络进行新闻采编活动。网络传播的双向互动特点,能让每一个网民发出自己的声音,也便于成为大学生新闻实践活动的一个平台。学生们可以在网上做一回记者与编辑;把网上的电子信箱、qq、博客等,当作沟通世界的桥梁与纽带;学会在网上采访新闻、编辑版面、信息、制作网媒。用这样的平台锻炼新闻采编的专业技能,将课堂学来的新闻理论,通过网络转化成实践的成果,可以使新闻教育事半功倍。新闻大学生的这种实践过程,既是对课堂知识学习的检验与补充,也等于通过网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而这正是我们新闻教育的预期效果。

二、老师要成为是网络实践的先行者

1、课堂教学中的网络示范。新闻去学生是否了解网络,是否喜爱网络,怎样使用网络,如何利用网络为自己的专业学习服务,从某种角度说,与老师的影响和引导有关。目前,中国的大学教育基本实现了网络化,老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利用网络为学生讲解知识,用网上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网络的有效使用,既是一种示范,也能无形中产生一种影响,使大学生有兴趣接近和了解它,并学会利用它为学习和实践服务。老师用网络展示自己的成果与形象,也能以提升学生对网络的认知与兴趣。老师对学生在网上开展的专业与社会活动的及时表扬和支持,同样会激发学生的网络实践的积极性。

2、课后交流中的网络沟通。大学和其他层次的学校不同。师生之间极少沟通。因为大学教师不坐班,教学时间也没有中小学老师多,所以在学校待的时间相当有限,基本上与学生不接触。这是大学教师教学科研双重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师生不能缺少双向互动沟通,否则缺少信息反馈,教师便无法“因材施教”。而网络可以改变这种现状,网络的互动性是大学师生沟通的有效媒介。网络上的电子信箱、qq、个人空间、博客等,都可以成为师生之间沟通的纽带。一旦这种沟通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内容,便可在网上进行。比如提交和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教学问题的探时,基本不用再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了。这样可以带动学生的网络实践兴趣。

3、实践活动中的网络指导。新闻专业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般都要在业余时间参加新闻采编活动。因为课程多时间紧,他们只能借助网络与媒体发生联系,以此参与媒体的新闻报道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便可在网上对他们进行业务指导。此外,大四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辅导,而不必拘泥传统的师生面对面的方式。课题的确定、资料的选择、任务的分解与实施、文稿的结构与写作、方案的落实与结题,乃至课题总结或向刊物投稿,老师均可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遥控指挥。网上指导的最大好处,就是便利,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老师在网上进行教学指导,单独看可能与教学无异,长期坚持下去会影响学生对网络的认识,让新闻大学生自觉地把网络当成学习实践的工具。

三、学生参与网络实践的途径与手段

1、利用网络学习新闻采编。网络对新闻专业学习的作用,一般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学习优秀的新闻作品。我们打开网络读到最多的作品,就是记者们采写的新闻,新闻大学生通过它,学习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各种形式的报道,可谓得心应手。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的是,在网上学习新闻作品,可以留言的方式与作者直接对话,这种学习更为生动,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二是锻炼写作和投稿。报刊杂志在网上都有自己的窗口,各种新闻网站也是琳琅满目,我们可以试着为它们做一些新闻采编工作,并将写出的稿子投寄给报刊,这或许就是大学生被社会认可和接受的开始。

2、利用网络创办个人媒体。许多新闻大学生在网上都有一个空间。有的还有自己的博客。博客是私人化的网络日记,但博客的内容一旦突出了社会化,并以传播公众信息为主,那么你的博客也就成了一种大众媒体。从这个角度说,在大学新闻教育中,应鼓励学生建一个能够向公众传播信息的博客,这其实就是在鼓励他们经营自己的媒体。“媒体经营”是大学新闻教育的薄弱环节,即使大学生真正到媒体实习,也不会有管理的岗位让大学生去体验。而博客一旦成为媒体,采编什么内容、怎样编辑网页、使用什么图片和文字、怎样明确受众定位、怎样与受众进行互动等等,这一切都由我说了算,等于在行使一个媒体主编的职责了,说大一点等于在培养自己经营媒体的能力。在新闻大学生的专业实践中,这是网络得天独厚的地方,其他传统媒体均无这样便利的条件。

3、利用网上信息扩大社交范围。每一个记者都知道,新闻采编的资源非常重要。有的记者信息不断,采访起来左右逢源,有的记者却信息渠道不通,要采访的时候往往两眼一抹黑。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各人获取新闻资源的途径(即人际网络)有差异。新闻记者只有结识各种人,广交社会朋友,才能解决信息来源问题。这种能力,在大学埋头读书学不到。只有通过网络沟通世界,这个难题才能迎刃而解。许多媒体在网上都有窗口,媒体的记者编辑在网上也有个人信息。这就给有志采写新闻并积极投稿的大学生带来了便利,也为同学们锻炼社交才能提供了方便。多认识几个记者编辑,就等于多交了几个良师益友,新闻大学生欲进行专业实践,这是一个很好的资源。

4、利用网络平台展示个人形象。大学生的进步需要激励,而经常利用网络展示他们的学习和实践成果,有利于鼓励和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专业实践中来。学生的成果可以自己展示,大家在自己的网络空间(包括博客)里,将拍摄的图片、采写的新闻或文章粘贴出来,可以在同学中形成相互促进和竞争的氛围;学生的成果也可以在系里的网站上展示,如能将学生们在媒体发表的新闻作品及文章、科研成果及时公示出来,理应会激励更多大学生参与专业实践活动。这其实也是新闻大学生在网上展示的整体形象,这种形象能够成为大学生投身专业实践的目标。

四、效果与问题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篇(3)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广告;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097-02

近年来,一些新的传播媒介及传播形态正在改变整个媒体环境。以数字电视、网络广告、手机电视、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媒体通过其互动性、便捷性、个性化等特征吸引着更多受众的关注和使用。新媒体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广告主和广告公司竞相争夺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广告市场,所以新媒体广告势必成为广告主的新宠。然而,新媒体广告制作、投放和效果评估都与传统的广告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高校广告学专业为适应新媒体广告的人才需求,积极设置网络广告概述、网络广告设计、网络媒体等相关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设置在内容设置、目标定位以及与行业需求对接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从而造成高校广告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一定偏差。本文主要从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学专业网络广告课程的具体内容的创新设置,来探讨新媒体广告人才的培养。

一、新媒体环境下对广告人才的新要求

新媒体主要是指一种新的传播媒介或传播形态,比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微博、豆瓣等。马为公在《新媒体传播》一书中指出:“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通信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传播技术为基础,为用户提供资讯、内容和服务的新兴媒体。”新媒体广告正是依托这些新兴媒体为载体的广告。新媒体在传播信息的产生、传播技术、信息传播的模式、成本和收益的评估等方面都与传统的媒体存在差异,新媒体广告的运行与传统广告的运作也不一样。例如,新媒体交互性的特点使传统广告的单向传播成为双向传播,新媒体技术使得传统面向大众的广告变成分众传播,更加精准的击中目标受众。而且新媒体传播促进了富媒体广告的传播,不仅改变了人们接触到的信息,而且改变了新媒体受众的阅读信息的习惯。新媒体环境的大变化,给广告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新媒体广告人才除了应具备传统广告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网络受众的消费心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对最前沿的通信技术有所认识和了解。新媒体广告的运作需要具有一定新媒体理论素养,善于新媒体广告实务运作,对新媒体广告整体运作有把控管理能力的人才。

二、《网络广告》课程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现在各大高校广告学专业认识到新媒体广告的重要性,纷纷开设新媒体广告相关课程,如《网络广告》、《网络广告设计》等。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网络广告方向和互联网行业仍然优势甚微,这与高校的广告学专业的网络广告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有关。开设《网络广告》课程的学校,它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关于网络广告的概述、历史、经典案例和一些相关术语等理论,忽略了学生们对网络广告从制作到投放,再到效果评估以及数据分析一整套销售流程基本的认知。《网络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主要是着重于Flash、3Dmax、Dreamweaver等相关软件的学习与使用,如果高校广告学专业定位为培养营销传播类人才,显然这么课程内容偏重于后期制作,与培养有策划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广告学人才的定位有所偏差。

高校的广告学专业的网络广告课程设置并不能满足新媒体这个大环境的需求,网络广告的课程内容设置有待创新。完善广告人才在新媒体下的网络广告相关知识,以更好的满足新媒体环境下广告行业需求。

三、《网络广告》课程内容设置的几点创新

从新媒体环境下对广告人才的新要求可以看出,广告方面的人才必要要有以下两点素质:一是要注意新媒体技术与广告创意的融合,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来拓展广告创意的深度和广度;二是要注意网络用户行为特征与广告创意的融合,能够更加精准的抓住目标消费者。从新媒体环境下广告行业对新媒体人才素质和能力的需求来看,课程内容应根据市场需求,增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用户行为分析、数据分析、网络广告管理和最新前沿广告技术等知识。

首先,增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到《网络广告》课程中来。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基本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基本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TCP/IP协议及相关技术,Internet连接及其应用,WWW的工作方式和URL的信息定位、搜索引擎、网络与网站建设单元等。例如,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能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网络媒体环境,为更好认识前沿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如最近在业界和学界兴起的云计算云存储等;了解URL(网页)信息定位的功能,我们就可以用URL给投放在网络上的广告进行定位,这样系统就可以根据URL查找、更新、替换广告,也为统计广告位的收益提供便利。2012年艾瑞报告指出搜索引擎是中国网络广告的主要媒体,搜索引擎能够记录和保存很多用户行为,是研究网站用户行为的一个有效工具。认识和了解搜索引擎能让学生了解网络广告投放的主要媒体环境,并且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根据搜索引擎的分类或存储信息的特征更加精准的投放广告的方法。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现在网络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趋势,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媒介素养,为培养媒介创新能力和适应新媒体环境打下坚实的信息技术理论基础。

其次,增加网络用户行为分析的内容。网络用户行为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分析网络用户的构成、心理特点、活动上所表现出来的规律以及其研究方法等。如分析用户访问的行为,一般通过客户浏览过的网页和内容、浏览路径、频繁访问的页面、搜索或点击相关关键词来分析网络群体的构成、行为及其动态改变等一些特点。从顾客行为上的不同浏览内容和行径来发现不同的顾客群表现出的兴趣和偏好,从而进行用户分类,辨别核心客户群。准确定位每个用户或用户群体的需求和爱好不仅能够配置基于用户需求的广告形式和内容,而且极大的节约了广告费用,实现了广告效益最大化。现在新媒体下的网络用户行为呈现出知识含量高,更新速度快、隐蔽性强、互动性强等特征。网络用户及其行为特征更加复杂更为隐蔽,所以单独分析网络用户行为对网络广告的制作、投放有其必要性。

再次,网络广告课程要增加数据分析的内容。数据分析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获取用户数据、相关术语的运用,网站分析和用户行为分析等。网络数据分析的基础是了解获取用户数据的方式。获取网络用户数据可以通过Web服务器日志,用户访问一次网站的网页,Web服务器就在日志文件中添加一条相应的记录,这个日志记录着用户在Web站点的访问行为和路径;服务器端存储的其他类型的使用信息,如Cookie以及用户的查询数据。熟练的理解和运用网络广告展现及其效果评估的相关术语是进行数据分析的必要条件,如PV(Page View)是指页面浏览量,CRT(Click Through Rate)点击率、网络广告的计费方式有CPC(Cost per Click)每次点击的计费、CPS(Cost per Sales)根据实际销售额付费、CPM(Cost Per Mille)每千次印象费用等计算广告费消耗的方式。学习数据分析是分析网站信息和用户行为的基础。例如网站分析主要依据一些基础指标:IP地址、浏览量、访问次数、访问者、页面停留时间、跳出率、访问时长和深度等。浏览量是衡量网站质量和热度的重要指标;跳出率是指只访问一个页面后离开网站的次数与总访问次数的比值,高跳出率可以通过调整广告渠道、优化登录页面的内容等方式解决;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分析,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数据的掌控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对新媒体市场的灵敏触觉和领悟能力。

最后,增加网络广告管理和最新前沿广告技术等知识。学习网络广告的管理不仅仅是对广告内容的把控,更多的是对网络广告整体投放的管理。如,管理广告位广告的投放和收益,协调技术部门改进或创新广告产品等。了解和认识行业内最新前沿通讯技术、互动技术,投放技术等,拓宽了创新空间。比如淘宝网的TANX广告投放平台,这个平台是一个实时竞价的广告交换市场,能帮助广告公司通过实时竞价(Real Time Bidding)的方式购买众多互联网站点的广告资源;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广告主以实时竞价的方式来获得广告展现的机会;Google的广告投放系统Double Click能帮助广告主在正确的网站和网站位置、正确的时间来投放更具针对性的广告。新媒体环境下市场需要有基本广告学知识基础的网络广告管理人才。了解和熟练的运用最新前沿广告技术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技术的先进之处,而且能够是广告人利用新技术实现创意的基础。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将新媒体下《网络广告》教学内容分为几大模块(见下表):

四、总结和思考

新媒体环境下广告行业对广告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广告人才的培养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的推陈出新。高校广告学专业也应该跟进新媒体的变化,在课程设置上,按照行业需求创新网络广告相关课程的教学设置及其内容,积极整合校内资源,比如广告学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管理学专业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等专业合作,共同开设更多选修课程;在师资上,实现跨院授课,比如网络广告计算机基础知识可以由计算机专业的相关教师来教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评估上也应该根据新媒体下的广告行业需求实现创新。只有根据新媒体市场和行业的变化不断的调整广告人才的培养,不断地提升广告人才的自身的综合素质,使之能更好适应业界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马为公,罗青.新媒体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2] 闫石,潘云华.新媒体广告发展对高校广告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对策[J].艺术与设计,2010(7).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篇(4)

 

网络新闻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受众要求的提高,网络新闻发展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我国网络新闻发展的主要问题

 

1.“标题党”现象泛滥

 

所谓“标题党”,就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论坛或媒体上,制作引人注目的标题来吸引受众注意力,但内容通常与标题联系不大或完全无关。由于当前生活节奏日渐加快,许多网友阅读网络新闻时,往往只看标题,无暇细读文章内容,因此很容易受到“标题党”的误导。据《中国青年报》万人调查的数据显示:受访者中20.1%的人平时只看新闻标题不看正文;66.3%的人在看完标题后会快速浏览正文;只有11.2%的人会详细阅读正文。媒体专业人士认为,这也是“标题党”泛滥的重要原因。如今,大量“标题党”新闻充斥着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对网络受众、网媒行业及新闻当事人带来种种危害。一个存在虚假信息的标题容易误导受众,影响读者对信息的正确认知及价值判断。另外,当公众惯见浮夸虚假的信息,形成慎信网媒的观念,网媒的活力将不复存在。

 

2.侵权问题严重

 

网络新闻侵权就是相关机构或个人利用互联网对他人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随着网络新闻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网络新闻侵权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并成为了社会的一大关注热点。主要表现在:(1)侵害名誉权。目前,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侵害名誉权的现象屡见不鲜,个别人利用网络捏造事实,诋毁他人声誉,甚至进行人身攻击,严重伤害了他人的身心将康和正常生活。(2)侵害隐私权。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有意或无意地泄露他人联系方式或私人生活等。(3)侵害著作权。在新闻传播中进行剽窃,在未经他人授权情况下将他人东西占为己有,就是典型的侵害他人著作权行为。

 

3.文字表现形态及结构失衡

 

目前,中国网络媒体的新闻基本都源于传统媒体,各大网络新闻网站对源于传统媒体的新闻通常的做法是原文转发,有时会对标题加以修改,有时会对原文进行简单删减,很少对其加以适当编改以适应网络新闻传播要求,最终造成新闻文字表现形态和布局结构的失衡,呈现出单一的平面媒体新闻表现形态及布局结构。这种完全忽视网络受众个性化需求,未能根据网络新闻的独特性进行新闻编写,严重影响了网络新闻的传播效果,降低了阅读效率,降低了查询效率,降低了媒体影响力。

 

二、我国网络新闻发展的走向

 

1.加强网络新闻的专业化建设

 

网络新闻专业化与网络受众需求个性化是未来网络媒体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传统网络新闻媒体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比如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它们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的、垂直的,而未来依托于互联网的细分,网络新闻综合化转向集中化,由普适化转向个性化,已经成为时展必然。专业新闻网站将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许多专业站点群将进一步丰富网络新闻传播体系。专业化新闻,就是信息产品与服务以某一特定领域为核心开展,结构纵深性特征显著,将特定领域的信息深入化、专业化,并做好多维度、立体化的诉求阐释与价值构建。在追求个性的时代语境下,为那些差异化显著的网络受众提供他们所需的信息,才能最终留住他们,这对于网络新闻媒体来讲尤为关键。专业网络新闻媒体与综合性门户网站所的新闻最大区别在于专业新闻具有较大规模的忠实受众群,这样能够集中为他们提供特定领域全方位、立体化、深入化的信息服务。

 

2.对传统媒体信息资源进行深加工

 

网络新闻的发展需要传统媒体的支撑,但未来网络新闻将不仅仅是对传统媒体信息的复制转发,而是对传统媒体信息资源加以深加工,对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做深度挖掘。全面但不深入,综合但不专业是无法满足受众需求的,是最终会被淘汰的。由于在信息化时代语境下,信息资源十分丰富,一条新闻不是你有便是我有,但所有的新闻都是观点或事件的简单堆积,若是谁能提供专业化、深层化的信息服务,谁就能够获得网络受众认可,谁就能占领网络新闻市场制高点,网络新闻媒体要结合网络受众个性化信息需求建立相应数据库,对新闻信息资源加以整合优化,为受众提供定制化信息服务。个性与特色将成为未来网络受众在新闻阅读方面的一大关注点,此外,在新闻传播自由度方面,网络新闻媒体无疑具有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并对后者产生了巨大冲击与威胁。

 

3.网络新闻生产与经营的产品化

 

职业媒体、职业媒体人会永远存在,但未来网络新闻的标准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要把内容做成产品。信息化时代语境下,渠道和分发对于各大网络新闻媒体而言,显得非常重要,比如在手机上预装应用软件,覆盖量会很大。网络媒体还要加强受众行为习惯的研究,要明确其网络新闻传播效果核心影响因素的地位,要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责任心的注入”为理念,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如新浪的编辑部已经改叫产品运营部,强调产品思维应该大于内容、大于新闻的理念。产品的要求比较复杂,从初期设计如话题、稿子、作者的准备,到经过润色加工完成生产后,包装、推广渠道会越来越重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是并存的媒体形态,而中间区域还有诸多的形态。无论是什么媒体形态,都需要坚持传统媒体的严谨思维和报道,也需要借鉴新媒体在内容包装和产品运营上的优势。

 

在“标题党”现象泛滥、侵权问题严重文字表现形态及结构失衡等因素的制约下,网络新闻要想打破困局,突围而出,就必须要加强网络新闻专业化建设,要注重对传统媒体信息资源的深加工,要推动网络新闻生产与经营的产品化发展,这不仅是网络新闻时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网络新闻发展的历史走向,只有立足现状,不断创新,才能实现网络新闻的健康发展。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篇(5)

关键词 体育媒介的;发展策略;娱乐化;生活化;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1-0020-02

体育新闻的传播是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兴媒体等,在我国体育专业报纸的发展进程中,一直受各种因素影响,这其中包括体育环境、其他体育媒体的竞争以及专业体育报纸本身经营管理等。这些相互作用的因素一同决定了我国专业体育报纸的发展现状。专业体育报纸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就必须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经营领域,打造跨媒体经营。从2005年到2006年间国内的专业体育报纸面临着非常痛苦抉择,尽管当初创办时的的豪言壮语犹在耳畔回响,很多报纸就连自己的生计都无法维持下去,更遑论争当体育平面报刊的老大!在卷起铺盖卷儿离开这个圈子的时候,留恋是他们最好的注脚。

《体坛周报》《足球报》成为硕果仅存的出版发行的体育类报纸,剩下的象《中国体《体育晨报》《体育周报》《足球周报》等一众媒体,要么举步维艰艰难度日,要么偏离主流无奈的支撑着日渐凋零的门面。照目前情况看,仍然还会有一些无以为继的报纸,在某一天象他们之前的同行一样,不得不黯然下场。就算是曾经风靡一时《体坛周报》和《足球报》这样的行业“旗舰”,也辉煌不再,前者发行量从最高峰的182万,跌剩下1/3,后者去年亏损两千万的消息不胫而走更让整个行业深深的感到唇亡齿寒。

《球报》和《南方体育》在国内的体育媒体中,是两家颇有代表性的报社,也是一时的重要角色,见证了我国体育报纸发展的整个历程。作为分别地处北方和南方的体育报纸,它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专业性体育专业报纸的发展进程中,体育环境、来自其他体育媒体的有力竞争以及专业体育报纸本身经营理念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下,我国专业体育报纸举步维艰的发展现状也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包括新兴网络媒体在内的各种体育媒体的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专业体育报纸的市场空间,其中综合性报纸开辟的体育版面、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专业的体育网站所造成的冲击最大。目前,全国各地的各种日报、晚报、都市报,基本都会开辟体育版面,无论在哪里举行体育赛事,全国各地的记者都会蜂拥而至,十分敬业的把信息传回自己供职的媒体。

相对与专业体育报纸的发展,体育新闻在广播电台中的发展很缓慢。对于一场体育比赛,网络可以文字直播、报纸可以专题报道、电视可以现场直播。电台虽说能声音直播,但那似乎是很久以前电视还没有普及的事情。现在这样的听众已经越来越少,电台这样的声音直播节目也变得日久稀少。电视作为体育新闻的传播媒介其影响力比电台大的多,电视将声音文字图画结合在一起是体育报道更为真实化,目前还有了专业的体育频道,人们可以通过现场直播观看到顶级的各大国际赛事。

如果要问时下很多年轻人从哪里了解体育新闻,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一定是网络媒体。3G、4G手机的出现和普及应用,更让这种潮流变得势不可挡。纵观当今国内四大媒体(报纸、电视、电台和网络),体育新闻发展得最壮大、最成熟的毫无疑问当属网络。网络具有平台大、容量大、更新快等优势,同时实时的评论交流也能轻而易举的实现,在网络上,不但有传媒的声音,还有观众的声音,而且这种声音是实效性极强的,几乎就是在鼠标一点的同时就能。这种快捷的宣泄是其他任何媒体都不能相比的。所以网络媒体已成为时下很多年轻人了解体育新闻的第一选择是理所当然的。专门的体育报刊虽然很多,专门的体育电视频道也有很多但是在时效性方面都无法和网络相提并论。专门的体育广播电台在国内可能只有极个别的,由于广播信号问题,我还没成功地收听过。除此之外,传统的三大媒体的体育报道基本“镶嵌”在综合类报纸、综合新闻的“结尾”部分或报纸的一两个版面与电视少数时间的体育节目。

网络和一些新兴电子的产生让传统媒介感到紧张,它弥补了传统媒介的不足,实现了各种媒介的综合,所以人们开始关注猜测网络对传统媒介的替代问题。网络的功能尽管十分强大,但它不是权威的媒介,信息的可靠性值得怀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也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谣言的制造者。良莠不齐甚至低级趣味,也让网络媒体的大家庭越发显得鱼龙混杂。这就显现的传统媒介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对于信息者的规范管理和纪律约束、业务培训,让传统媒介更具有公信力。传统媒介自身的优势的存在说明传统媒介还是有旺盛的生命力,加上网络天然具备的劣势,所以只能说在传播领域随着网络传播管理手段的完善,信息内容的充实及经验的积累,这股新兴的传播将更强有力地冲击着传统媒介,以目前的网络传统所具备的力量是无法替代传统媒介的,就如同广播电视的出现不能代替纸质传媒一样,各自由各自得有点,各自有各自得发展空间,从积极的角度上看,网络等一些新兴的传播媒介在未来的发展之路将与传统媒介相互促进,相互完善。

体育媒介本身就是媒介的一大组成部分,也是广义上的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西方竞技产业早已成型,但在国内起步时间还不算长,随着今后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体育波及的相关行业也会越来越多,受众的内在需求推动了体育媒介的变化与革新,同时也在无形中接受了其他媒体的影响。体育媒体专业化的趋势将会更加的明显,体育频道、专业体育报纸的出现,客观上将会对读者的市场细分。随着体育媒介的发展,体育媒介将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缩影。

参考文献

[1]杜骏飞.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管理.人民大学出版社.

[2]张志安,柳剑能.媒介营销案例分析.华夏出版社.

[3]中国体育报纸今夏遭遇寒流.中国新闻周刊.

[4]中国体育报纸的新生.中国新闻周刊.

[5]体育传媒生存现状调查.竞报.

[6]中国体育报纸今夏遭遇寒流.中国新闻周刊.

[7]中国体育报..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篇(6)

尚恒志:男,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河南工业大学传媒实验中心主任,河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委员会委员。社会职务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公共关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传播学暨网络与新媒体本科教育联盟副秘书长、河南省广告传媒业商会高校专家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时报“金犊奖”大陆地区评委、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评委等。主要从事媒介经营与管理、公共关系及品牌宣传策划、社交礼仪、新闻传播教育与管理等研究,近三年来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地厅级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获得省、市及学校等部门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多项。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尚院长,您好!非常荣幸采访您。贵院自2013年开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是国内首批、河南省内首个新媒体教育专业,请您谈谈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近几年的实践发展中,贵院在该专业实践教学中有哪些独特之处?

尚院长:您好,很高兴接受贵刊采访。河南工业大学于2001年开始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在十多年办学实践中,学院充分分析了全国及河南省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根据信息传播技术飞速发展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影响,确立了在影视与新媒体领域努力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与技能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现代传媒人才的目标定位,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思路与办学特色。

2001年,在广告学专业设置了网络广告方向,2002年在广播电视学专业设置了网络传播方向,2008年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设置了网络播音方向,自2003年起建设了以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与传播》为主干,相关课程为辅助的网络新媒介方向相关课程群,包含网络与传播、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新闻编辑、网络广告、网络播音主持、网络媒介运营实务等6门课程。由于前期的积淀,2012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作为特设专业列入,2013年我们当年申报当年获批,当年招生,成为国内首批、河南省内首个开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的高校。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具备较高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素养,扎实的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技能,善于综合运用多种媒介手段进行整合传播,能够胜任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基本工作及整合传播工作,具有媒介融合特色的复合应用型传媒人才。就业去向是能在各级党政机关、部队、院校、企业等从事网络新闻宣传与媒介传播优化等工作,在各级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网络平台、大中型网络媒体等从事媒介内容生产与媒介经营管理等工作。

为实现此目标,我院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通识平台、学科平台、专业平台、专业实践类平台。其中,专业课程按照新闻传播学科平台课程模块、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媒介融合与内容生产及媒介优化与整合传播两个方向模块逐次递升。

在培养路径上,建立具有网络媒体从业经验的教师队伍、结合人才培养需求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并重。

在实践环节,建立了校内外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建有高清级在线演播厅、网络直播平台、网络舆情分析室、网络编辑室,开办了新青年报纸、电子报、电子杂志、河南工业大学网络电视、河南工业大学网络广播、微博微信运营、网站一体化全景式全媒体的校内媒体信息传播平台等实习实践基地,校外已经在人民网河南频道、新华网河南频道、中国网河南频道、大河网、映象网、大豫网、新浪河南、凤凰河南、网易河南、工信部NPST河南分中心等重点网站的地方频道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

这些实训平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记者:进入21世纪,蓬勃发展的新闻事业为高校新闻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但从目前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现状来看,“育人”与“用人”脱节现象比较突出,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贵院又是如何规避这一问题的?

尚院长:这其实是个老话题,而且我认为这个话题永远是学界与业界之间存在的话题。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教会学生思维方式、方法;业界提供岗位,让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能够在具体工作中融会贯通,从而比没有经过学校系统学习的人进入角色更快,飞得更高更远。但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用人单位招聘学生时都在强调工作经验,试问学生在学校还没有走上社会,大量的社会经验从何而来?一个成熟员工的培养应该是学校、社会在不同时间段内共同完成的。这样并不是说学校可以不考虑社会需求闭门造车,学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恰恰更需要密切关注业界的需求与变化,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为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问题,从2012年开始,学院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媒介融合的新形势,根据社会对传媒人才的新要求,根据努力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围绕着素质提升、能力锻炼,以实践技能训练为抓手,合理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分配实践课时、改革实践内容、完善实践环节,形成相对独立的、整体优化的、与理论教学有机统一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后,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时数,占总学时数已经达到了30%~40%。与此同时,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建立了富有特色的“一个中心,两个结合,三个层次,四个模块,五方面内容”的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科研训练相结合,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逐次提升,包含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网络与新媒体四个实验模块,实验、实习、毕业设计、专业竞赛、社会服务五方面内容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3.初步形成了一套成效显著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日常教学突破了重结果的传统模式,探索实行重过程的“小组作业”的教学模式;实验教学突破了课堂本位模式,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与管理体系;实习教学突破了学校本位模式,建立了广泛的校内外产学研相结合基地;毕业论文(设计)突破教师本位模式,建立了新的毕业论文(设计)评价体系。

4.积极搭建了各种实战平台。以专业素质为主的课程考核平台、以实战能力为主的专业竞赛平台、以创新能力为主的“产学研一体化”科研小组平台、以综合素质为主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结合的“传之梦”平台、以弥补校内不足为主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

5.形成了多形式的课程结业考核方式。课程论文、调研报告、团队项目、小组作业、专业竞赛、科研结项、汇报演出。

6.加强硬件建设,初步建成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设备价值3000余万元的省级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这些改革措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近五年学生就业率为98%以上,据第三方机构麦克思调查,河南工业大学新传院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上手快,后劲足。

记者:当今,互联网、手机媒体日益发达,我们进入了一个迅速变化且竞争激烈的媒介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人都在谈融合,您认为现如今新旧媒体之间应该怎样进行融合?

尚院长:媒体融合首先应该是思想观念的融合。融合是大势所趋,不管是否愿意,融合都是不可逆转的,谁积极谁就主动,谁消极谁被动。融合不是简单地将传统媒体的栏目或节目搬到网上,而是要研究用户的需求;其次,研究新媒体用户的消费特点,研究新媒体的产品生产方式,按照新媒体的特点生产产品;第三,发挥好传统媒体在体制机制、人才、平台以及市场上的优势。

记者: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您认为“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对我们高校的教育实践及改革会产生什么影响?

尚院长:“互联网+”行动计划,将对中国的产业形成新的发展模式,改变人们的一些消费习惯,改变企业的生产乃至经营模式,进而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提出新的要求。这些必然会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为此,高校必须紧密结合形势的发展,认真研究社会的需求,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记者:您对媒介经营与管理有很深入的研究,请您结合当前的媒介环境,谈谈当今传媒高校办学应有怎样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

尚院长:当前媒介融合与转型使舆论生态发生重大变化,媒体格局在进行深刻调整,媒介环境前所未有的复杂,作为传媒高校应当及时进行改革。

1.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要在媒体工作,必须适应传播业务流程中不同新闻岗位、不同工作环境的流动,既要掌握纸质媒体、又要掌握广播电视媒体乃至网络新媒体运作的基本技能,也就是说,在全媒体领域的各项技能,新闻传播人才要都能精通或掌握。

2.培养应用型人才。精通或掌握不仅是掌握理论,还要求动手能力要强。在媒体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大学生求职应聘时被普遍要求的一项就是要有实际工作经验,媒体更愿意招来的员工,立刻就能够用的上,而不是给你培训多长时间才上岗。上手快,实践经验丰富往往成为大学生就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3.培养创新型人才。在信息爆炸的现实社会,在媒体非常发达的今天,一旦有新闻事件发生,媒体往往会蜂拥而至,新闻工作者仅仅掌握采写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既能够描述变化的社会万象,更能解读万象变幻背后的本质,以富有新意的视角来解读发生在大众身边的事,才能在与其它媒体的竞争中占取先机。这就要求传媒工作者必须具备创新性思维、创新型方法。

4.优化培养方案。变化的业界需要能够适应业界全流程不同岗位的人才。新闻院系要与时俱进,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一是整合课程。要根据新闻传播的业务流程和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过时的要大胆的删减,对一些过去没有,而现时特别需要的理论知识或业务技能,如融合新闻业务、新媒体技术等,应努力想办法开设;二是增加实践课时;三是强化创新教育;四是加强实验条件建设。任何一个新闻节目都必须经过复杂的一系列流程才能制作出来,离开了实验室、没有相应的机器设备一切都是空谈。必须按照理工院校的要求来为新闻院系建立实验室;五是坚持开门办学。要加强与媒体及社会的互动,建设开放的传媒教育平台,要加强国际合作,不仅要加大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还要实现与国际一流高校新闻学院的接轨,扩大交换生规模,实行互认学分制度,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六是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一个院系,其专业师资应该包括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学校乃至不同国籍的学者,这种多样化的学缘,有利于学科交叉和彼此互补。专业师资中还要有一定数量的来自业界的精英,具有媒体从业经历,这对于业务课程的教学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篇(7)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人才供给;培养机制;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052-02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已经逐渐向各个行业和领域普及和推广,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方面的因素都加快促进了网络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对于这一新兴行业来说,如果想实现长效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有坚实的人才资源支持,因此加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是十分关键的,也是整个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一、网络新媒体概述

网络新媒体是在近几年快速诞生和发展的一种新兴行业,其基础主要是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与进步,又被称为“第四媒体”、“新媒体”或者是“网络媒体”,指的是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体之后,依据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通过卫星、网络等渠道传播,并以手机、电脑等数字接受设备为终端的实现信息数据传播的一种媒体形态。作为技术发展的一种产物,网络媒体以自身的超时空传播、数字化技术以及超大信息负载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极大促进了传播媒介的进一步发展[1]。

通过对媒介进化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为“新媒体”这一媒体形态来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逐渐发展和革新的多媒体技术和无线技术,当前的新媒体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即使是传统媒体也逐渐衍生出电子报纸、公共新闻视屏、数码杂志、手机报等各种新兴的形式。

二、网络新媒体人才供给现状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媒体产业正处于新整合和大分化的重要时期,飞速发展的新媒体行业,其产业增长规模和技术革新的快速性都极大提高了对行业内专业人才的需求。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和供给平台,为了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就需要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当前的供给现状。

(一)高校规模方面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的各个企事业单位、政府、报刊社以及广播电台都逐步建立自身的独立门户网站,这充分的引起了国内教育机构和媒体研究的广泛关注,各高等院校逐渐开始尝试网络媒体的专业教育。1995―2003年间,其整体的数量还是处于平稳增长的状态中,而在这之后出现急剧的上升。相关调查统计结果表示,在1996年,我国仅有一所高等院校即华中科技大学开始招收网络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共22名本科生;而到了2005年,全国已经有110多所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网络新闻传播专业,并且到目前为止都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表明,一方面社会上对专业的网络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具有较大的供需缺口;另一方面是,随着急剧增加的院校数量,培养出的人才数量不断增加,而且教育市场也逐渐呈现出泛化的趋势。事实表明,教育市场的泛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市场具有负面的影响,导致整个市场环境逐渐恶化,降低人才的整体素质与质量,造成现实需求c所学技能之间具有一定的差距,形成虽然市场中还存在着较大的空缺,而人才却相对过剩的现象。

(二)高校新媒体专业办学模式方面

虽然从20世纪末我国就逐渐开始了新媒体人才的培养,但是总的来说,目前在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方面还是处于探究阶段。对于专业的院系设置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和顾虑,在办学资源方面多是依据学校原本的媒体院系,实施挂靠的方式来办学。一般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采用逐渐增设的方式。首先采用试设的方式,如果可行的话,才会设立相关的系所和研究中心,比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都是采用这种途径来设立的;第二种途径是先设立相关的研究中心,然后开设相应的研究生研究方向,当发展到一定成熟状态的时候,再设立相应的专业,比如中国美术学院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设立的[2]。

(三)新媒体人才培养层次方面

就目前来说,高校中培养的网络新媒体人才主要还是集中在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层面,博士研究生所占的比重较小。另外,有些院校还通过专业挂靠的形式,注重对技术性专科人才的培养。这也就表示,在目前的网络新媒体人才培养中,需要加强对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新媒体未来发展、新媒体产业运营、新媒体技术等领域中的技术创新型以及研究型的人才。

三、网络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

(一)加强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实行层级模块管理

针对目前的新媒体专业设置的课程来说,开发规范程度不高,而且种类繁多、专业性不强,因此各高校,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加强对相关专业教材的进一步开发,提高课程设置的规范性。可以通过举办新媒体论坛、研讨会等专业活动来实现成功办学经验的相关学习和交流,并广泛讨论和研究教学方式、核心课程以及课程体系设置等各个领域中的有效创新,进一步提升新媒体课程的规范性。以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其网络传播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媒介经营管理、新闻出版理论与法规、世界新闻传播史、中国新闻传播史、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其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网络经营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传播实务、网络传播概论、摄影造型技巧、摄影技术、图片编辑、摄影概论、新闻摄影、新闻评论、新闻编辑、新闻写作、新闻采访[3]。为了实现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在构建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综合能力塑造、新媒体专业课程、基础素养课程这三个方面,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二)人才培养过程创新

对于新媒体人才培养来说,一般主要分为三个过程,即基础理论教育学习过程、再学习与研究过程以及实践教育过程。基础理论教育学习过程指的是能够系统性完成本科教育或者是研究生教育,在这一阶段中最主要的是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其创新点主要是对新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并在这一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新媒体教育中,也会涉及到相关的法律、媒体管理、软件技术以及网络等非专业性的课程。为了做好教育工作,还应该注重对教师资源的协调和调配,比如举办跨系研讨会等活动。实践教育主要包括实习活动、创新竞技活动、协助科研活动、实验室教学等方面,学校可以根据新媒体专业的特征来举办相关的推介、成果展览、设计、竞技等方面的活动,通过对学习氛围的营造,加快对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提升。再学习与研究主要指的是在后期工作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教育活动的参加以及对前沿理论的自我研习,能够有效实现从业技能的提升、知识的更新。但是这一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可以当做是创新重点加强重视。

(三)加强对实践平台的拓展,重视实践教学

对于新媒体行业来说,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具有较快的变化速度和较强的技术性,对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其实践能力,在这当中最关键的就是加强对实践创新方法的探究,以及实践平台的构建,以至对实践教学的效果以及空间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需要加强对这两个方面的重视。就目前的实践教学来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实践平台的缺失。如果将新媒体的实践教学简单等同于学术活动和实验实习课程的话,是难以全面涵盖所有教学内容的。为了构建出更加合理的实践平台,应该实现内外部的共同构建。内部实践平台主要指的是专业实验室建设、校园竞技实践、课堂仿真教学、校办产业基地等,外部实践平台主要指的是与科研培训机构合作、校际合作、校企实训基地合作等[4]。

(四)构建再学习和教育的机制

在会计行业中,由于财务管理技术和相关的会计准则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使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知识技能更加符合变化需求,国家每年都会对从业人员进行资质年检和综合素质继续教育。c会计行业相似的新媒体,也是处于持续不断的变化当中,如果想让从业人员能够满足行业内不断变换的需求,就必须建立相应的资质定期审查以及继续教育机制。就实际的情况来看,目前很多新媒体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都难以满足时展的要求。

结语

新媒体行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在持续变化的市场需求下,加强对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针对当前的人才供给现状,实现网络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比较迫切。如果想实现培养模式的创新,首先就需要加强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实行层级模块管理;其次应该实现人才培养过程创新;再次需要加强对实践平台的拓展,重视实践教学;最后是加强构建再学习和教育的机制。这样就能够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促进网络新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雅文,张语,冯湛,任庆军.我国高校传媒人才培养质量分析与模式研究――以天津市高校为例[J].新闻大学,2013,(6):139-149.

[2] 卢迪.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及高校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6):14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