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3 17:06:57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篇(1)

今天,我们在这里专题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学校党政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下属学院党总支书记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这充分说明了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学校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近三年来,在学习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过程中,我们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紧紧抓住大学生成长成才主要目标,坚持“三贴近”原则,注重“三结合”方法,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努力构建“一体化育人”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科建设思路进一步明确,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成效显著,教学方式方法逐步改进,科研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满意率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省教育工委〔20*〕4号文件精神和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探讨新时期新阶段如何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全面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1.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20*年16号文件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列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其别强调了要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6文件精神,20*年初,、教育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20*年,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中央和省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等都提出了新思路、新要求。新课程方案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方案充分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对大学生理论武装工作的综合性、整体性要求。新课程方案的提出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我校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校“十五”规划的提前完成,我校教学型综合性大学的框架基本形成,全日制在校学生数已发展到约12500人,上课校区由1个扩大到3个,本科专业增加到41个。学生数、专业数的快速发展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教师队伍数量和水平都有提高但与学生人数的增长相比仍不能满足的条件下,在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特征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在课程和教材发生重大调整的状况下,在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继续保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优势,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就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3.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的灵魂,人才质量的好坏、理想信念的坚定与否都直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息息相关。因此,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以实施新课程方案和本科教学改革为契机,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着力解决学科建设比较薄弱、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课程建设不协调,教学发展水平不均衡,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水平不相称,理论教育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不够等问题,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把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求真务实,统筹资源,协调发展,重点建设,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实施新课程设置方案。要进一步提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新课程设置方案的认识,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5号)和《中共*省委宣传部中共*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教工委〔20*〕4号)文件的要求,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和学分。本科各专业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必修课,另外,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专科各专业开设“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门必修课。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对各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和检查,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学时安排等符合中央和省教育工委的要求。

要根据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中央的规定和学校的实际,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积极探索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保障机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把“形势与政策”课列入教学计划,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生以2学分、专科生以1学分计入学生学籍档案。宣传部、教务处等主管部门和各教学单位要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指导、组织和管理,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努力形成专兼职结合的、校内校外结合的教学队伍,分年级有计划地逐步推进。教学主管部门要合理计算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工作量,学校也将提供必要的经费,不断形成合力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

2.凝练方向,提升水平,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马克思主义,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学校批准建设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宣传部、科技处、法商学院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指导,规划和引导学科建设与发展。要不断总结学科发展经验,进一步整合资源,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进一步突出自身在省内外的比较优势,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探索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规律,努力建设一个定位科学、特色鲜明、结构合理、有所作为的在省内有地位在国内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学校将充分考虑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重点建设,优先发展,切实使马克思主义学科建在前列、建在实处、建出成效。

3.协调发展,重点推进,着力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建设工程。课程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和主要环节。要以省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重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建设成为省级品牌精品课程和部级精品课程,逐步将其它3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校级精品课程或校重点课程建设。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网络课程的辐射和影响作用,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要积极探索网络课程教育教学和发展的规律,努力形成资源共享、层次多样、主题鲜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网络体系。要以4门必修课程为主,以相关选修课程为辅,逐步完善课程设置,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4.以生为本,创新理念,切实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彻底改变“满堂灌”的说教式教学方式,积极采用能够增强师生互动的启发式、参与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使教学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

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教学手段。要进一步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建立资源共享的教学资料数据库,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要加强集体备课,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了解。要加强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项目要作为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定期评选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和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师制建设,充分发挥教学能力强、学生满意率高的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增强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整体上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水平。

要加强社会实践及基地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我们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大实践观,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包括实践经费在内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既要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又要密切结合学校的实际,大胆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形式,不断提高大学生明是非、知荣辱的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基地拓展机制,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广阔的社会实践空间和有效的社会实践基地,各学院要有一批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并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学实习基地、科研推广基地、就业创业基地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基地建设内涵,建立师生社会实践联动和考核机制,将师生参与情况作为评奖评优和业绩考核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逐步推进考教分离,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日常表现和应用能力的考核,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5.统筹建设,合理定位,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要按照专兼职结合的原则,建立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教师队伍。要按照学生人数以及教学任务,不断优化和充实队伍结构。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实行准入制度,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专任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和辅导员有条件的可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要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吸引和鼓励相关专业课的教师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促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要聘请理论研究单位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开设专题讲座。

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采取脱产进修、攻读学位、名师指导、社会考察、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措施,着力培养品牌教授、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学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要积极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要在职务聘任、职称评聘、科研立项、国内外学习进修和物质待遇等方面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的特点,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保证,真正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机制

1.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体师生员工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校共同关心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强大合力。各党总支(直属支部),各部门、下属学院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并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

2.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估体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体系。要严格按照《*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建立和完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估体系。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重在激励的原则,认真执行《*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指导性意见》,分层次和分类别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业绩进行科学全面的考核,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健康和谐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篇(2)

对思想政治课来说,怎样看待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这个问题,主管的领导和广大教师都在讨论、探索。这里就几个主要的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特点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教育的统称。前者侧重于理论观点、思想认识的教育;后者侧重于政治立尝政治方向、政治观点和态度的教育。

两者虽各有侧重,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最重要的部分。素质教育,本质上就是全面发展教育,就是党的教育方针所要求的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轻视、淡化甚至排斥这一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就失去了推动力,其结果只能片面发展。当然,尽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作用很重要,却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不能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代替或等同于全面发展教育。

在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他方面的教育。

第二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为一 定的政治服务的。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这就是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最重大的政治就是贸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教育学生懂得我国当代最大的政治,坚持这一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决心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可以说,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对这一点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国内国际形势对我们具有许多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要看到,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也不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还需要进行艰巨复杂的斗争。以往那种教条式、口号式的政治是不可取的,但绝不能否定政治,不能淡化、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只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才能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三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既是相对于智育、体育而言,又渗透于智育、体育之中,覆责着广阔的领域,包括提高思想认识,启发思想觉悟,培养道德品质,锻炼健康心理,养成良好行为等诸多方面。贯彻于这一广阔领域的则是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矛盾。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鲜明的思想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辨别美丑,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任何时候,尤其在假、恶、丑的现象肆虐的时候,更要坚持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鲜明的思想性。一定要旗帜鲜明,而不能清浊不分,模糊是非、善恶和美丑,随波逐流。可以说,旗帜鲜明足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生命。如果旗帜不鲜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便只剩下说教和口号,就没有任何活力了。

第四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特定的知识性。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并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融和的。这种一致和融和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内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大量的科学知识;其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需要以科学知识为载体。主要基于这两点,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当然也应该看到,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知识性与一般文化科学知识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这种区别也有两个方面:其一,它只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一部分,因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不可能代替其他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其二,它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相融和,起着服务于政治性、思想性的作用。离开了政治性、思想性的“纯粹”的知识性,对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便是无意义的了。

二、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基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特点,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尤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精心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一,育人和升学的关系。要以育人为本,而不能以升学为本。育人和升学并不是对立的,既然是学校教育,当然既要育人,又要考虑升学,而且要认真研究升学,尤其是普通高中,应为高等学校输送更多更好的学生。不研究升学问题,在这方面没有切实可靠的措施是不应该的。然而,认真研究升学和“以升学为本”有着原则区别。所谓“以升学为本”,有三方面的表现:一是违背党的教育方针,造成学生片面发展;二是淡化、削弱甚至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片面突出甚至只是突出文化知识教育,造成学生政治方向不明,思想认识不清;三是以升学率作为评估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对家庭、社会和学校自身造成误导,后果十分严重。学校教育应该以育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更应以育人为本。而这些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课也有一种以升学为本的倾向,甚至感到难于自拔。

对于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来说,陷入“以升学为本”的泥潭,就是忘记了根本,忘记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因而既失去了这门课程的特有竟人功能,也造成自毁形象、自毁荣誉的不良后果。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我们只能用改革教学内容和数学方法来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而不能靠“以升学为本”来维持自身的存在。

第二,明理和分数的关系。这一对关系是和第一对关系相伴生的。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要以明理为本,而不能以分数为本。这里说的明理,是广义而言,包括懂、信、用这三个依次递进的主要环节。思想政治课和其他课程一样,首先要求学生懂得所学的内容,包括必要的识记、理解和融汇贯通,到这一步均属于知的范畴。在懂(知)的基础上,思想政治课还进一步要求信和用。在这两个环节,思想政治课和其他课便有了一些不同的特点。其他文化知识课,一般说来学生的懂和信是相通的,懂了也就信了。而对思想政治课来说,学生的懂和信,并不都是自然相通的,还要有一个转化、飞跃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多种教育因素的影响。至于用,就是将已经懂得的知识化为方法和德性。这个环节要求更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多。要求学生倩和用是个难点,而这个难点恰恰是思想政治课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看明理和分数的关系。学校教育,特别学习各门功课,当然需要分数。所谓“分数”,是衡量学习状况的一种工具和尺度。这个工具和尺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很大,功能很强。忽视分数的作用和功能是不应该的。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同样也需要发挥这个工具的作用。然而,重视分数的作用和“以分数为本”有严格区别。在思想政治课中,“以分数为本”的主要表现也有三点:一是把分数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二是以分数作为检查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标准;三是用分数作为维持正常教学的主要手段。应当看到,分数虽然对于明理有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毕竟有限。在懂与不懂、懂的程度上,分数作为检查的尺度,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在信与不信、信的程度上,分数就难于发挥作用了。在用与不用、用的程度上,分数也只能发挥部分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衡量将已懂的理论知识化为方法的程度,而对于将已懂的理论知识化为德性,分数也就无能为力了。这就是当前思想政治课研究记分改革的一个关节 点。许多教师提出的将分数与评语合成作为检查标准的方案是很有价值的。这表明,许多教师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以明理为本,而不以分数为本的具体途径。

第三,活学与考试的关系。要以活学为本,而不能以考试为本。活学,是泛指,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以及整个教学过程。活学为本,就教而言,就是要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艺术,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学而言,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注重明理,逐步向懂、信、用三者融和的方向努力。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就是要按照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组织教学,贯彻启发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总之,活学为本就是要教活、学活,使整个教学过程既符合规律,又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研究活学与考试的关系。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各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有考试这个环节。考试,广泛他说就是评估,不仅可以检查办学和教学的结果,还可以成为推动、改进办学和教学的一种力量。

轻视考试(评估)这个环节是不应该的。然而,重视考试与考试为本有原则区别。

在思想政治课中,以考试为本的主要表现,一是以考试为中心来组织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二是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考试的“战略”和“策略”,更有甚者,猜题押宝,而忽视育人和教改;三是误导学生,将应试作为主要学习目的,而忽视了明理和做人。这样,考试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便会丧失。思想政治课需要有科学的、有效的考试;但是,以考试为本,将思想政治课的存在建筑在考试的基础上,是短视的,不明智的。事实说明,这样做,思想政治课反受其害。各地正在探索的考试改革,本质上就是察坚持以活学为本,寻求科学有效的考试制度和方法,废除以考试为本。

三、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受到客观的、主观的多种因素的制约。

从宏观上看,主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课发挥育人作用的重要客观条件。现在,精神文明建设愈来愈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改善党风、民风、社会风气成为普遍的要求,这样,就会为思想政治课营造比较好的客观条件。认我们思想政治课来说,不能只是哀叹世风,坐待客观条件的改善。应当看到,制约思想政治课有效性的还有重要的主观条件。最为直接的是三个方面。

第一,要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领导。中共中央自从1985年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以来,又连续发出了《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特别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国家教委根据中央的精神,颁发了《中学德育大纲》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年前国家教委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中央和国家教委颁发的这些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思想政治课的高度重视,文件所提出的许多重要政策、要求和措施,对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质量将产生重要作用。我们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党政领导,坚决贯彻中央和国家教委的要求,从大局、从长远、从政治上看问题,把思想真正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有效地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课的领导。缺乏有效的具体领导,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就会步履维艰。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领导,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指导和督促思想政治课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为己任,这是对思想政治课最大的关心、爱护和支持。

第二,要有比较完善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标准可以说是课程建设的“宪法”,有了比较完善的课程标准,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工作、考试方法等,才有一个可以遵循的正确根据。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就会对思想政治课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产生巨大的影响。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有了比较完善的教材,就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思想政治课的教材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同样也会对思想政治课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产生巨大的影响。多年来,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虽然在不断改革,不断探索,有所前进,但是距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程。国家教委制定并即将颁布实施的高、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按课程标准组织编写的教材,上海初中开设的公民课程,高中进行的课改实验,都在探索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我们要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

第三,要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素质教育从一定意义说,最终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的高素质,是素质教育最直接、最切实的保证。现在我们提出高质量的师资,大体上包括思想好、水平高、作风硬三个方面。政治教师要以育人为天职,懂得党的教育方针,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作为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要懂得党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有坚实的马克主义理论基础,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科学和有关方面的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和育人艺术;要既会顺水行舟,更会逆水行舟,条件好的时候,能获得出色成绩,条件差的时候,更能显示政治教师不辱使命的本色,始终坚守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篇(3)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网络教学 加强措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学生必修课之一。它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实践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目标定位于价值导向问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既可衡量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又可检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社会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具和手段向现代媒体的演变,它使人们对教学媒体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在给我们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挑战。我们要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教学,认真总结经验,以便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大学生网络教学的内涵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形式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在新的形势下开展起来。大学生网络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阵地和一种新形式。什么是网络教学呢?它是依托计算机网络且在网络空间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地说,网络教学是指教师利用网络平台等现代网络技术,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学习的知识,包括教学资源的调度、教学信息的掌握、学生成绩管理等。网络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现代性、交互性、共享性等特点和优点,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丰富的媒体呈现,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很快得到普及,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同,网络教学克服了高校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创造性不强,教学形式单一等缺点,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许多高校建立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形式有三种。

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网站。从1999年清华大学建立第一个“红色网站”开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网络由固定互联网络向无线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现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都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网络的发展和运用,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手段,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变革。

二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它是基于多媒体教室,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事先制作的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在软件平台上开发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课堂内容包括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难点、授课内容、历史文献、课后思考等环节。由于课件中采用图片、声音、文字、视频等多媒体的介入,教学内容更加生动、鲜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虚拟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堂。这是基于网络条件下的虚拟课堂式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完善的校园网络环境下,师生利用网络建立起虚拟课堂,教师可进行授课、讲解、辅导与答疑,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影响他人。师生建立起一种新型授课关系,教师主要起引导、协助作用,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学习者,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充满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2]“虚拟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特点,但是这种虚拟并没有完全彻底地超越、脱离现实,它只是对现实生活本身进行加工、处理,甚至重新结构或建构后,形成的对现实生活本身直接、间接折射或变相的反映。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的延伸与发展。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网络教学形式。

二、网络化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的突破口

网络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以其功能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速度的快捷性、环境的开放性、使用的普及性和作用的双重性等特点,强烈地冲击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网络作为最具威力和活力的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自由表达思想和进行感情交流的主要场所,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个性心理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来说,网络的发展和运用,在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供现代化手段、扩展空间和渠道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网络化教学正逐步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首先,网络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素材。

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而推动其理论不断发展的是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上都是“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的单调呆板的教学载体,无法激发大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教学效果。而网络信息的广泛性及信息传播的即时性、立体性的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挑战。过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往往偏重理论推演、知识概括,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理解掌握。而现在多媒体网络技术使这些发生了改变。网络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全面和快速的信息,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课堂容量,又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从而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这对培养大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网络的发展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阵地,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是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演示,学生通过耳听、眼看、手记来完成知识的接受,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以教为主”的“灌输”式,教师具有高度的权威,处于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网络信息的广泛性,以及信息传播的立体性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网络使这些发生了改变,网络中的信息量大大超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播的信息量,如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组成,它信息量大,更新快,冲击力和感染力极强,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受到了挑战;网络又为学生提供了极为自由的信息空间,学生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还接受了其他不同的信息,有些可能与教学内容相悖,我们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变被动为主动。

最后,网络的发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突破时空限制,增强影响力。

网络技术的发展,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时间和重点向课外进行了延伸和转移,更方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的内容广泛,具有理论性、政治性、实践性的特点,网络资源库的建立,为教师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提供了支持。对教师来讲,信息高速公路带来的迅速而广泛的信息传播,使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更便捷、更丰富。教师可以及时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获取最新、最具典型性和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对学生来讲,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网络资源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约束,获取信息的数量和方式更多、更现代。[3]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措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増强实效性。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不断适应高科技的发展变化,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要善于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的新成果,推动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第一,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优势,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实践证明,过去传统的“一支笔、一块黑板、一份教案讲一年”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它形式呆板、手段单一、互动性差,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信息网络技术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为增进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过去,教师备课,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教材、报纸和文件,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效率低、速度慢,从而使教学内容滞后。现在教师只需借助网络,就可以获取有针对性的、最新的时事材料、理论成果、典型事例;还可以通过网上数据库,快速查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和政府历年来的文件政策。

第二,积极构建校园网络文化体系平台,建立大学生红色网站。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青年学生,如何吸引青年学生接受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现实而又实际的问题。总体上看,大学生知识层次高,理解能力强,思想进步,积极进取,但也有少数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信息网络已成为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阵地。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防范意识,对有害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消除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通过技术手段,如防火墙技术、安全认证技术、密码技术等来提高网络监控和管理水平,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

第三,要按照完善知识结构和提高网络素养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良好的道德修养、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还必须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素养,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技能,以及与计算机相关的法律知识,而且要具有能够应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软件制作能力和网络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网络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杜亮.3G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0,(1).

[2]王以宁.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145-02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节不仅是贯彻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使命的主要渠道,而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依托。只有确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思路,才能协调好四门课关系,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真正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注度以及对理论教学内容的接受度。

一、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一体化

思想政治理论四门课是有机联系的思想教育课,四门课教学活动各自有侧重,又一脉相传。教师要集思广益谋划特色创新,发挥团队精神,凝练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限于课堂、书本,更要扩展到社会实践,通过四门课这四个点,辐射甚至延伸至整个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由点到面形成一体化,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1.实现教学方法要多元并用。教学中必须突出团队意识,加强团队合作。变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各自为战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联手攻关。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教学内容上必须环环相扣,教学活动上优势互补。培养学生从道德观、价值观的树立到思维能力的培养再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这方面黑龙江科技学院的做法非常好,实现教学内容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转变,改变过去一本教材从头讲末,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内容、教学时数、学生关心的问题把教材融会贯通,四门课分别采用专题式、3w式、全景式、问题式教学法。通过一个循环的教学实践,这四种方法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启发了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增加双边活动和双向交流,使学生在动态和创造中接受教育并得到理论提升和思想升华。

教师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与成才的过程,情感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是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中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同时探讨多元并用的方法,即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对比法、讨论法、对话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教学案例要贴近现实、贴近学生实际。实现一体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教师就必须在一起集体备课,使用的教学案例必须是学生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教学案例可从远到近,从全国的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到本校的考研代表、就业先进代表及航模、英语大赛获奖者。从没有看到的闻名全国的华西村、、到学生去过的黑龙江阿城红星村、黑龙江三精制药。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的教学案例必须反映各自课的教学内容,不能重复使用,既体现各自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又要对理论形象、恰如其分地说明。

3.教学课件、网站要凸显艺术性、科学性、现实性、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进行立项建设研究,建设目的是利用网络辅助课堂教学,在加强指导学生自学的同时,提供师生交流的新渠道,建成既能辅助教师课堂教学又能为学生课余自学提供大量参考资料,并能扩展学生学习兴趣的网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开发网络资源,提供师生互动平台,及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为学生自学提供保障。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网站,一个红字把四门课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的建设目标,实现网上师生互动,把四门课的课堂教学延伸到网络,拓展了教育教学空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占领网络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实现理论课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件要从静到动,从平面到立体,从单机板到网络版,由只有文字和图片到图、文、音、视频、动画并茂,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艺术性。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上课低头不听课都很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配合教学内容,提供整套教学课件,内容包括课堂教学演示、课后思考题、课后练习题、在线能力测试以及师生在线交流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网站要信息量大:有学习目的、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答疑、自学指导、学术交流、哲学家简介、名句分析、重要会议文件、趣味知识等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网站形式生动、新颖,有文字、图片、录像等。

4.教学活动要与学校多部门联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融入学校大德育建设之中,要积极与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宣传处、保卫处等多单位联合开展德育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可以与教务处、校团委联合指导大学生人文素质科研立项。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与学生处共同考核学生的德育践行情况,把学生处对学生的综合测评纳入基础课考核中。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可以与校团委、学生处共同申报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还可以与校团委共同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知识竟赛、开展举办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周,播放电影《辛亥革命》、《建党伟业》、《太行山上》、《建国大业》。还可以向保卫处索要本校学生违法案件,在课堂进行案例分析。向宣传部索要优秀毕业生采访的专辑,在课堂有选择的播放,这些是学生最关心的,也是他们看得见够得着的,很有激励作用。这些教学资源利用好了,也就实现了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

5.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意识形态传播与巩固的历史使命,教学中需要始终秉承“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的理念。理念指导行动,行动导向效果,教学中既要遵循普遍的教育规律,又要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尊重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客观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进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注意从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入手,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教学以它特有的直观、生动、感性等特点起到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这些年来,我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1)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融合历史、理论与价值观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的教学若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学生的思想疑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就一定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并使之终身受益。思想政治理论课每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都有实践教学安排,有实践教学的时间、地点、活动主题、学生人数并严格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

(2)建立稳固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为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必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不断开辟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例黑龙江科技学院与大庆铁人纪念馆、东北烈士纪念馆、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陈列馆、哈市三精制药厂、省新建监狱、黑龙江省博物馆等单位建立实践基地。目前,该院有比较稳定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15个。

(3)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新形式,四门课分别进行实践教学活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进行了哲学论坛,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进行了经济论坛,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织学生进行纪念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织学生法律知识辩论赛,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基础》课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原理》课组织学生参观阿城金上京博物馆、《纲要》课参观日军侵华731遗址;《概论》课组织学生参观了大庆铁人纪念馆。

(4)实践教学效果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生动真实,教育性强,深受学生欢迎。几年来,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上万人,行程上万里,足迹遍布工厂、乡村、要塞、边陲,学生受到的教育至深致远。实践证明,校外社会实践熏陶了学生思想感情,充实了学生精神生活,提高了学生道德境界,激发了学生时代的使命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老师在愉快的氛围中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黑龙江科技学院毕业生以“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的育人作用是分不开的。

二、实现科研、教学一体化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始终不可能是孤立的教学,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的理念是推动课程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必须把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把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认识体系和信仰体系。教师教学的同时研究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研究学生的思想实际及其对理论和教学的接受状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发挥集体力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专题研究: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摸式研究、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到课堂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等内容进行专题研究。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更进一步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三、实现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要想有一流的教学质量,必须有一流的师资作保障。通过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为人为师的道德修养,使教师从内心热爱理论课,从内心研究理论课,让理论课真正发挥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师资队伍的一体化建设主要是通过导师制、开学初开课答辩制、课前课中的集体备课制、公开课制、评课制活动提高了团队的整体素质。通过盯课制使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提高,方式可以是采取盯名校名师的课与盯校内骨干教师课结合起来的方法。要经常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领略优秀教师的风采。通过这些方式使新老教师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徐蓉,湖江东.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综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9)

2.常春红.提高“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思考.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5)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篇(5)

【基金项目】本文系衡阳师范学院教改课题“高校教学资源共享、整合与优化配置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YKT2015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6-0007-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配置问题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资源利用率低下,投入与产出之间不成比例,不仅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不利于人才培养,不利于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建设功能的发挥。目前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配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探讨教学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探讨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从供给侧改革视角探析高校教师资源配置对策;探析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同城联盟;阐述网络教学平台的新模式;分析影响教学资源配置的主要变量,比如资源信度、时空维度、开发力度及思想政治教育者整体素质等。本文从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出发,深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的结构功能,考察其资源运行绩效,从而提出高校教学资源的共享、整合与优化方案。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的结构功能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学资源主要由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学科与课程资源、政策资源以及经验资源等构成。这些教学资源在高校教学体系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与功能,并遵循着各自的运行逻辑,共同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构成高校教学生产力的主客观条件(如表1)。

1. 人力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行动主体

高校人力资源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党政管理人员与教辅人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党政管理人员与教辅人员代表教学管理者,带有强烈的利维坦特征和鲜明的党治色彩。另一类是教师群体。他们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正执行者,既要完成学院交付的教学任务,又要迎合大学生听课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作为行动主体,他们均承担着执行政治统治与满足社会需求的双重任务,并遵循官僚逻辑采取集体行动。

2. 物力资源提供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物质条件与技术手段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物力资源包括教室、图书馆、多媒体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等诸多因素。其中,教室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组织场地,多媒体、图书馆等教学基础设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得以取得更好效果的技术手段,网络教学平台是集先进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技术于一体的教学模式。物力资源的多寡优劣在很大程度上是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产力高低的硬指标。

3. 财力资源是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得以持续的物质基础

财力资源是构成教学生产力的诸多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与物力资源共同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功能“硬件”。财力资源在高校教学资源中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可转换性,即财力资源可转换为其他有价值的资源,比如聘请有关专业的专家和博士,设立科研经费支持青年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等。没有财力资源的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能是无米之炊。

4. 信息资源与其他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功能“软件”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党和政府的重要会议精神、文件指示、新闻报道等信息资源可以直接作为重要教学资料进入课堂,向学生宣讲和解释;学科与课程建设提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合法性基础;经验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分享了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技巧。

在教学活动安排中,教学资源的运行逻辑是:在服从党和政府指导性意见的前提下,遵循价值规律和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根据一定数量的学生情况,合理地配给一定数量的师资、教学基础设施,并确定教学内容和开展科研工作,同时要给师生提供较好的学习与工作环境以及生活条件。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的运行绩效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显示出不同的运作状况,产生了不同的配置绩效。

1. 人力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师生比、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等指标上显示出独有的特征。地方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师生比上在1:300~1:400之间;教师数目增长率小于学生增长率;师资十分缺乏;专职教师比重小,尤其是基础课,通常情况下,教学部只有两三位专职教师,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有二十多位,占了很高的比例。还有,在教学任务分配上,讲师、助教和教员是承担高校教学任务的主力军,而教师一旦晋升为教授或领导,其授课课时大大减少,造成优质资源闲置;教学型教师相对过剩,科研型教师明显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专业上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党史、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为主;在学历上,以硕士与本科为主体,博士数目较少;在年龄上,绝大多数教师年龄偏大,都在35岁以上,有明显老龄化趋势;在学缘上,大多数教师均是本省师范大学毕业,且专业类似或相同。此外,在高校队伍建设中,基层学术组织的学科队伍的经营,遵循着“利益—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不是学科的发展逻辑,构成了一个个带有强烈的人为封闭性和内部行为独断性的“壁垒”和“堡垒”。

2. 物力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通常都会占用比较好的教室资源,一般是大教室,并配备有多媒体,但是高校普遍没有激励采用更先进教学手段与教学设备;有些地方高校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图书资源比较缺乏;还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缺乏实践教学条件,包括场地、设备以及爱国主义基地等。

3. 财力资源

高校大多资金被消耗在行政管理系统和重点院系或重点专业上,投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经费比重偏小;有限的经费被用于实施其他项目,投入在教学科研上资金相对不足,因此资金利用效率不高。由于受有限经费约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条件,取得预期教学效果,而且常常陷入内无前进动力、外无竞争压力的尴尬境地。

4. 信息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资源主要包括以教材为载体的信息和教材之外的各类信息。这些信息主要以网络媒体、报纸以及手机等为载体,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为存在形式,具有普遍性、共享性、时效性、真伪性、载体依附性、可传递性、可加工性等特征。教师应该做到的是不但要灌输教材精神,而且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需要,从海量信息中选取有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转化成可以进入课堂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在这一点上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教师一旦有了教案和PPT,就会走向路径依赖,不思进取。

5. 学科与课程资源

在课程设置上,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通识课程,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不能形成与专业教育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互为促进的关系,不能发挥课程体系的互补功能和整体效应。在教研关系上,“重科研、轻教学”成为大学发展的主导政策倾向,即使地方院校也不例外。大学的科研功能日益彰显,而以人才培养为大学最初使命的教学功能却日趋弱化。在具体实践中,科研活动自成一体,与本科教学活动分离,不可避免地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下降,教学内容单一,知识结构老化,不能针对学生思想困惑与精神迷茫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现有体制下,最新的科研成果不能直接转化为教学资源,形成现实的教学生产力。

6. 政策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政策资源有两方面:一是党和政府阐述和的重大理论、会议精神以及重要指示或文件,它们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包含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包含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二是党和政府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支持力量。比如总书记多次发表讲话,表示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和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要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意识形态宣传。2016年12月8日,讲话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配置总体上是科学合理的,但是在局部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人力资源供给不足,使用不当;财力和物力投入不当,浪费严重;信息资源利用不充分,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主观认识存在误区,学科与课程配置错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遭受冷落;政策支持力度时强时弱,前后缺乏延续性和连贯性;教学资源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等等。归根到底,当前最大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对落后的教学供给与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不断消减的求知需求之间的矛盾。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的配置方案

作为一种社会活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是要消耗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各种资源在不但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应该保持相互匹配关系,即要遵循经济学中所说的“木桶原理”。“木桶原理”是借木桶盛水的道理来形象地比喻资源配置的基本准则,即一个木桶的盛水量是由木桶的最短木板决定,并非由其最长木板或木板的平均长度决定。同样,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学生产力不是由优势资源决定,而是由短板资源决定。因此,本文从供给侧改革视角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的共享、整合与优化方案。

1. 整合人力资源,大力培养引进人才

在管理上,学院决策层应该重视选用专家、教授、优秀研究生乃至社会精英与成功人士来承担教学任务;学院党委要切实肩负政治责任,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同时要给予用人自主权;团委、学生处要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比如大学生军训、勤工助学、“三下乡”、参观考察、就业培训等;教务处要加强对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定时检查、督导、协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要切实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在师资上,要不断提高人格素养,强化职业道德;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和研究先进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知识观、教学观等;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掌握学术前沿,应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要深入调查社会,掌握实际情况,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制度上,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和聘用制。

2. 优化财物资源,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高校教学物力财力资源配置应该既要突出中心,发展重点专业,又要统筹兼顾,遵循“木桶原理”,努力修补短板。一是要保证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到位,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顺利开展,同时注意采用先进技术设备;二是适当调整资金投入方向,加大教学科研投入力度,同时改善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三是确定教学与科研的适当比例,充分发挥教学与科研的各自最佳效应,以形成教学与科研的叠加效应。

3. 共享信息资源,建立多种合作机制

高校在教学资料与视频、教学项目以及网络平台上应该建立共享机制,发挥比较优势,节省成本。一是搭建网络共享平台。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共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国家、省级和学校相关部门可以组建网络平台,展示教研成果,传播教学资源,扩大社会效益;出版机构、学术机构、文化团体等社会力量也可以建立商业性网站,遵循价值规律,运用市场手段,为各个高校提供教学资源交流和共享服务。二是鼓励参与开放课堂和各学科年会。省教育厅和高校应该大力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省内一年一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放课堂,交流经验教训,总结心得体会,激发头脑灵感,碰撞思想火花。三是开展集体备课。可以以教研室或课程为基础成立备课小组,通过分工合作,让任课教师一起备课,撰写教案,制作PPT,彼此之间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教学合力,避免任课教师各自为教。四是设立教研共享项目。国家有关部门和高校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科研资金,设立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项目,鼓励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项目设立要向基层教师倾斜,考虑到教学实际,鼓励教师申报应用型项目,特别是教学资源共享项目,围绕教学资料、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方法等范围广泛的命题展开研究,并借助公众平台及时公布研究成果,扩大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冬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其对策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8,(10):13-17.

[2] 朱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探讨——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69-71.

[3] 陈清森.供给侧改革中的高校教师资源配置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46-48.

[4] 罗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研究——以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为例[J].学理论,2015,(11):109-111.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篇(6)

【关键词】医学院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中的作用,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等文件,来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和学习。笔者作为医学院校学生管理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结合所在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践,提出医学院校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作用

作为向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系统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素质大学生培养中也肩负着重要职责,是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问题,提高大学生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是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职责。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助于增强思政课教师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和教学科研的积极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有助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掌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必须明确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指导原则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必须坚持的原则: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第二,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牢记育人宗旨,以服务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为根本目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培养大学生思想素质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生动的教材和例子来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艺术,做到与时俱进;第四,统筹安排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其他层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做到全面覆盖,同等重视,不能有所偏废。

三、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一)建设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作为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他们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教学科研组织建设为平台,建设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增强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合理核定专职教师编制,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聘请学校行政干部和校外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适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或者教学授课,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稳定。

(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基础上,而马克思主义学科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在当前的形式下,这个学科也只能进一步加强,而不能疏忽或者削弱。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学科支撑,逐步建立完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支撑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

(三)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工作。要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文件要求,不断充实完善教学内容,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充分吸纳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要求,做好课程教学、教案课件、实习实践、考核考试的统一,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四)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专家听课评课制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制度,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扎实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尽快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

参考文献:

[1]孙德占.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现状与革新策略[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

[2]刘苍劲:现代素质教育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沈炜,宋来: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科学发展观视角[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作者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课件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实践;影响

中图分类号:[G40-012.9]

1.研究背景及意义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是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我们应当立足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中学思想政治的课程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吸收了当前教育理论工作者关于课程整合模式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课程整合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将课程整合的理念进一步具体到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通过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形式两个方面改革,开展网络道德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辅助思想政治课教学、网络思想政治课教学、思想政治课网络研究性学习,不断增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和教育性,不断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2.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课程整合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储存、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体系。信息技术教育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意识、知识、能力和信息道德)为目标的教育。在高中阶段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当代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课程整合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什么是整合、为什么要整合、如何整合的问题上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这必然也反映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中来,具体表现在:

课程整合的形式化、表面化。整合即溶合,课程整合不是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的简单相加。

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课程整合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认识不足,课程整合尚未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为。

在整合的途径、方式上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由于有的教师把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计算机课程,因而在整合实践中少数教师主张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给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一般知识。

3.整合条件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改革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实施课程整合的关键。许多一线教师为此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总结了很多的经验。然而改革是全方位的,仅仅改革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都不利于课程整合的实施,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强调内容上与形式上的统一,包括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形式的改革。

4.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改革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情感、思想与心理。我们必须调整和优化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将符合新时代社会生活的价值观来教育广大的高中学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

1、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提高政治课德育的针对性。

2、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政治课教学内容。

5.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思想政治课是系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其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中学生正确政治方向的确立,以及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关系到中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近几年来,在教研人员和部分教师的努力下,初中思想政治课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总结了许多好的经验。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很大一部分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然十分落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运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课程整合的基础层次。首先,它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具有一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教师都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其次,对硬件技术要求不高,无须完善的网络设备和技术支持。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式在课程整合中起步最早,开展范围最广,效率高、适应性强,己经在我国许多中小学中得到应用。

制作多媒体课件,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关键环节。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要防止简单翻版教材或过于追求画面精美却忽略其教学价值的倾向。如何制作一个具有丰富表现力,有较好的交互性能并能够真正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课件,就成政治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

网络教学以网络应用为核心,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对学校网络软硬件设施及教师的计算机素养都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学校除了要有与WWW互联的校园局域网络平台外,还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网络应用知识与技能。

网络政治课教学,除了上述网络课的共同特点之外,还具有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性的特点。思想政治的教学必须坚持"教书育人"的方针,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强调德育的渗透性。在网络氛围下进行政治课教学,可以利用网络优势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如图像以及视频画面可以尽量采用德育方面的材料,联网进行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