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标准农业灌溉

高标准农业灌溉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3 17:06:58

高标准农业灌溉

高标准农业灌溉篇(1)

当前农村灌渠的水利建设仍跟不上大农业发展,部分重点任务推进缓慢,农田灌区渠道改扩建、节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明显落后于大江大河的治理,不具备抵御常遇洪水的能力,依然是水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的主要薄弱环节。乡村灌渠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毁和待建工程信息资料缺乏,农村水利统计工作建设明显滞后。大型灌溉水工设施续建配套未补全和渠道渗漏严重,工程项目建设投入与需求差距大,灌区的病险水库数量多、分布广、问题复杂,除险加固任务依然繁重。农业灌溉统计调查制度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基层统计力量比较薄弱,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基层统计部门灌溉水况统计分析往往仅以同期数据相比较为主,未进行有针对性、倾向性、建议性的深入分析,缺乏参考价值。不重视统计指标的准确性、严肃性,也不根据考评或其他需要随意变动资料的口径、时间。对档案资料的建设和管理没有充分考虑信息数据库建设,灌溉统计数据未能建立统计信息的软件设计开发,统计方法单一,管理目标简单。

灌溉经济信息缺漏,统计指标陈旧基层呈报的农田灌溉统计报表中,发现与灌溉项目相关的文件和图表资料不齐全。例如:工程概况、水工建筑物投资规模及构成、项目前期及审批工程统计信息、灌溉计划投资安排和项目完成进度等统计信息缺漏。另外,拟建农田灌溉项目的审批信息和资料尚未整理建库,前期工作的统计管理台账尚未建立,优化整合规划管理的信息资源也未完成。灌溉基层统计管理人员缺乏,兼职多,统计队伍建设不完善。农水统计方法大多采用层层上报的统计报表制,基层的统计报送则是由农水供灌单位向各级水利部门报送统计数据。目前,许多农村小型水库基本上没有水管单位,水管员的工作也无法到位,涉及灌溉运行及乡镇水利设施供水运行的统计指标数据,基本上是在多年前的统计资料中,由灌溉部门统计人员根据掌握的情况,根据阶段内的变化相对估算,进行增减或推测,造成统计数据准确性较低。灌溉统计信息服务同大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表现为农业灌溉水利信息产业和农村信息市场的不发达,未能认识农村经济统计的重要性[2]。

标准化、规范化的统计计划和管理系统亟待建立农业资料统计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系统欠缺,导致统计信息管理与监测不准,统计基础不强同样反映在农水灌溉工作上。例如:规划计划处掌握的节水灌溉、蓄雨节水灌溉面积和灌溉农水处掌握的不一样,同从灌区报上来的各数据也不一致。工程统计指标概念不清。比如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与实际建成的耕地灌溉能力不符,灌溉统计数据反映的仅仅是有效灌溉面积,实际灌溉面积远大于此数据。再如农田地小尾渠供水数据缺乏,仅按实际田亩推测估算,或直接按一定田亩上交水费数评估灌溉供水效率。指标设计不完整,农田灌溉统计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具体统计调查停留在原有基础上,数据抽样率太低,造成灌溉统计调查单位的数量急剧增加,特别是自负盈亏的水管基层单位,难以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且对统计的支持和配合程度下降,虚报、瞒报现象时有发生,主管农业水利统计部门获取真实统计信息资料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在对灌溉统计报表的规范上,还需不时核对校正。

统计信息管理人员缺乏,业务素质不高灌溉统计机构缺乏,给统计信息建设与管理带来一定难度。统计工作人员更换频繁,具体管理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灌区有关统计人员对统计指标不能认真理解、严格掌握,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一些业务员没有较强的统计理论知识,不懂科学的统计方法,更不知道怎样搞好统计分析,只能从数字上进行一些简单的、粗浅的对比,对统计信息处理重视不够,更谈不上统计信息的建设管理。农业水利统计工作人员专业结构比较单一,大多数由只熟悉一般统计知识业务的财会专业人员充当统计工作,或由一般的工程技术人员临时统计,人员的知识面窄[1],既满足不了各地对统计信息资源的要求,也不利于统计工作向纵深方面发展。

统计信息网络管理尚未建立一体化的协同管理模式灌溉信息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系统的管理,统计信息建设和监管缺位,与国家经济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极不适应。信息管理技术创新滞后,安全性和风险性较大。未认真梳理、整合水利灌溉统计网站各服务事项,登载与农田灌溉事项、办理统计信息流程相关的农村服务内容,不能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路径和办理流程。

灌溉统计信息管理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农业基层统计单位的工作经费本身就紧,不能满足平时各方面需要。加上现有灌溉工程设施不很齐全,水工程配套设备和更新改造、扩建的经费缺口大,资金需求量大,统计工作管理上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未能得到根本重视。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灌溉统计管理信息软实力农业统计信息化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尽早建立农业灌溉信息管理系统和应用配合模式,建设农业经济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管理系统和信息沟通系统[2]。具体拟采用Microsoft平台数据统计管理软件实用模型,数据交换编辑监测、查询、分析评价农业灌溉新技术,运用Passport信息管理服务的统计新方法完善基层的统计服务体系,并尽量采取SPSS统计应用软件对灌溉数据统计分析、均值比较。最近一些省份农科统计人员结合农业水利实际,会同信息技术人员创新研制开发了一种SIMS(SeamlessIntegrationofMultisourceSpatialdata)———数据格式集成转换系统的统计软件,服务于农业灌溉领域数据库建设。SIMS实际上是一套运行于网络环境下,基于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系统,融合C/S、B/S结构于一体,以科学、规范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方法为核心,支撑统计信息运行全过程的统计数据管理、处理、保存和开发利用的工作平台。它是基于统计系统现有的软/硬件及网络环境,开发支持各级统计机构统计业务数据处理工作,该软件包同时集报表数据处理的设计(定制/布置)、数据采集(输入/审核)、整理(汇总/计算/查询/输出)等功能为一体,并将逐步成为统一规范的统计工作信息化平台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统计数据传输、分析、处理、监测中,对推动农村灌溉统计信息建设与管理工作起到很大作用。农业灌溉统计信息智能化是一种发展趋势。开发适应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灌溉统计信息服务的硬件和软件,引进和普及高科技的信息设备是我国农业灌溉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加大统计信息建设项目申报,增加资金投入,解决好统计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为农业灌溉统计信息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p#分页标题#e#

开发创新,保障灌溉统计信息服务质量统计信息的管理是统计工作的生命[3]。统计信息质量建设与科学管理,体现在统计数据的搜集、加工整理、保存、分析和开发研究全过程,因此资料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有用性和简便性应成一体,用以综合衡量灌溉统计信息是否满足用户需求[4]。从农业灌溉统计信息的形成过程看,高质量的原始统计信息资料,通过高水平的加工整理,才能形成高质量的统计信息,农田灌溉部门统计信息的服务态度、服务观念、服务体系、服务质量也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创新,紧跟农业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整合和完善农村水利灌溉统计程序[2]。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农业水管单位要以农村灌溉信息模式创新为核心,着力推进农业重点领域的农田灌溉技术创新,开发科学适用的统计产品。

加强统计信息数字化建设,提高统计数据管理规范标准统计数字化建设是实现灌溉统计信息管理现代化中的关键核心技术[4],通过数字化建设,各类统计信息得以规范化、标准化,这有利于统计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并要求灌溉统计部门将各类信息的开发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通过建立以高科技数字方式存储的农业水利统计数据库,也有利于统计信息查询、管理及统计信息的传输和处理,使灌溉基层单位各级统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夯实灌溉统计基础,健全基层统计工作统计信息能否适应我国农业发展变化要求,关键看农村基层统计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专业统计管理人才队伍,必须加强农水部门统计人员各种管理技能和各种素质的培训,不断提高农业灌区统计分析能力[5]。要对统计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提高统计效率。针对当前灌溉基层单位统计队伍力量薄弱的状况,要着力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加大管理统计工作的支持力度,稳定基层统计队伍,提高对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的认识。

高标准农业灌溉篇(2)

关键词:污水灌溉 农产品质量 对策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的紧张和水污染的加剧,世界各国都普遍采用污水农业灌溉的措施来开辟一条城市和工业污水的处理途径,我国也十分重视污水的农业灌溉,尤其北方缺水地区,污灌较为普遍。

污水灌溉是综合利用水肥资源的一项有效措施,它在促进农业生产,降低农业成本上起着良好的作用。随着工业和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农业水资源短缺状况进一步加剧,全国污水灌溉面积仍在扩大,加之污水排放超标准较多,致使大部分农业灌溉的地表水不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农产品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解决污水灌溉对农产品的危害问题迫在眉睫。

2污水灌溉对农产品的危害

2.1 污水灌溉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污水中尤其是某些工业废水常含有大量的有毒污染物,如汞、镉等有毒重金属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使农产品不符合食用和饲料卫生标准,若未经处理和处理不当灌入农田,必然会伤害农作物,影响作物产量,直接造成农业生产的经济损失。

2.2 污水灌溉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2.2.1 污灌区与清灌区大米营养品质比较

通过从不同的清灌区和污灌区采样分析调查,其中大米中的淀粉、粗蛋白和粗脂肪等含量如表1所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污水灌溉对苹果的重金属含量具有明显增加,直接影响苹果品质。

3 解决农田污水灌溉危害的对策

3.1 加强领导,提高环境意识

各级人民政府应充分重视污水灌溉,设立污水灌溉管理机构,对各区的污水灌区要认真地进行全面规划,灌溉要有防渗措施,各灌区要设立水质监测站。同时要求排污单位,尤其是工矿企业,要重视节约用水,更新设备,采取新的工艺,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从而减少污水中污染物的排放量。

3.2 全面调查、科学规划

为弄清污水灌溉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对污灌水源、水质、污灌面积、灌溉作物及污水灌溉方式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从总体上保证污灌区水土环境平衡。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要严格控制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超标排放,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3.3 积极处理、清污分流

防治灌溉区污染的根本在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规,严格管理和限制排污,有关的排污部门要认真处理好各种污水,使灌溉农田的污水符合农田水质标准,如在污水灌溉之前,先通过氧化塘(氧化沟)处理或污水土地处理、污水生态处理等,使污染物明显低于不经处理的同类污水。

3.4 加强污灌水质监测

污灌水质监测,是掌握水污染和预防水污染的根本依据,对灌区的水质要进行定期监测,超过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污水要限制灌溉,各级环保监测应经常重点厂矿排放至灌渠的水质,杜绝污染源。

3.5 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

在进行污水灌溉时,要做到合理施用污水,加强污灌管理,进行总量控制,对不同的土壤污灌要加以区别,如对沙质漏水地要严禁污灌;对污染严重的耕地,适当采用清污轮灌;污灌应以大田作物为主,在作物扬花期,果树结果期要停止浇灌污水,对污水敏感的蔬菜,要禁止或少用污水灌溉,以防影响品质。

3.6加强污水灌溉的科学研究

污水灌溉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积累型的,其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积累的机理十分复杂,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期对污水中的有用物质的吸收情况不同,给灌溉制度的制定带来难度,因此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积极开展污水灌溉对土壤肥力、作物生理生长、农产品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研究不同类型的污水,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土壤肥力的变化、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变化。

3.7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

要整合现有检验检测资源,进一步优化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资源配置,认真规划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明确职责,合理分工,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4 结语

在中国这样一个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从国情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和科学的态度,努力探索经济有效、技术可行的污水灌溉方法和污水处理与利用系统,科学合理地进行农田污水灌溉,对缓解我国日益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对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光商:水稻生态学,农业出版社

高标准农业灌溉篇(3)

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考虑,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在确保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业经济的高效快速发展。随着技术革命的不断更新和换代,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也逐步提升,其中,农村水利灌溉工程的相关施工技术及其应用也取得了快速高效的发展和进步。该文主要基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介绍和研究了现代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并通过水闸、小型排灌站、农桥等工程实现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旨在提升我国农村水利灌溉施工技术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农村经济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促进了农业灌溉状况的改变,有效提高了整个水利灌溉技术的质量和水平。由此可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农村水利灌溉工程能够有效保障农业生产和灌溉用水,该工程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灌溉效率,从另一个角度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收入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因此,作为水利工程施工方,要转变施工观念,重视水利施工技术。

1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的概述

基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即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现状,不难发现,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农业经济也不断强化,农村灌溉用水量成增长趋势。在农村水利灌溉工程中,要积极引进和应用施工新技术,以此来确保农村生产中对灌溉的多元化需求,一定程度上满足现代农村灌溉水利工程中的疏导需求,进一步实现农村灌溉工程的施工目标。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国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通过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对农业生产中水利灌溉的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明确工程施工的技术和目标,作为整个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指导方针,并进行管理和控制。由于传统农村环境、条件等特殊现状以及水利灌溉习惯的影响,农村水利灌溉工程在具体应用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严重阻碍了水利工程施工的发展和进程。为了实现对农村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对相关的施工技术不断改进和研究,并制定好有效的解决手段和措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农村水利灌溉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水平。

2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和方法

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机械化生产的逐步普及,广大农民的灌溉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转变。基于现代农村水利灌溉的特点和方法,从根本上改进和优化传统水利灌溉方法,提高节水意识,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推进农村水利灌溉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水平。

2.1水利灌溉工程施工的具体特点由于水利工程较为特殊,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多样,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利工程的施工难度,也提高了施工工作量。就水利灌溉工程而言,主要用于防洪、发电、挡水以及农业灌溉等方面。因此,该工程对于对施工质量的要求和标准也更高、更严格,施工结构建设较为完整和复杂。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建设在河流枯水期进行施工,并对采取截流手段,对于技术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同时,施工环境会被地质环境以及季节变化等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对于水利施工工程质量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2.2水利灌溉工程施工的技术方法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深入,水利灌溉方式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农业生产和灌溉提供了多种实现途径,如水闸、小型排灌站,农桥等施工技术工程。在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地地区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手段,从根本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农业经济的繁荣。在我国农业水利灌溉工程中,采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种,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主要通过机泵和管道系统的配合,并形成低压水,引入田间进行灌溉,有效避免输水中出现蒸发及渗漏等异常,为农田灌溉节约了渠道占地,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相关的不利影响,在提高灌溉效率的同时,节约了水资源。该技术主要适用于我国北方井灌区,应用较为广泛。第二种,喷灌,也被称为人工降雨。该技术手段不受地形大小的限制,但受风力的影响较大,存在容易蒸发的缺点。该技术手段不适宜干旱严重且风力大的地区。第三种,微灌。该技术主要通过专门的设备将内含压力的水送入农田,特点是流量较小,适合于局部灌溉,一般分为滴灌、微喷灌、小管出流灌以及渗灌这四类,该技术的灌溉成本较高,目前只是应用于较为特殊的经济作物。

3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农村水利灌溉工程的相关质量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水利灌溉施工技术已经不再适用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标准,因此,水利工程施工方需要大力加强现代水利灌溉技术的改进和优化,在不增加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施工环境和地质状况,恰当地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手段,从根本上满足农村水利灌溉的现代化需求。

3.1建立健全水利灌溉施工技术监管体系基于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施工方需要建立健全水利灌溉施工技术监管体系,从而强化和保障施工技术的管理,确保水利灌溉工程的施工质量。一方面,要结合施工技术的特点,建立和完善施工技术管理数据库的同时,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此外,还要对组织内部的结构进行优化,明确岗位职责,确保水利工程顺利完成。另一方面,面对施工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要全面了解和认识到施工中存在的不足,并制定好应对问题的措施和手段,从根本上提高水利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

3.2基于现实情况开展水利灌溉施工技术运用根据现代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的特征和优势,分析灌溉工程的基本情况,综合运用不同的施工技术,并对该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和优化,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和水平。为了保证水利灌溉工程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需要河流特点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此来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我国农村水利工程技术的水平。

4结语

农村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对我国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大力加强水利灌溉工程的推进和应用,以此来确保对农村水资源在拦截、调控以及分配中的有效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我国农业的高速平稳发展。同时,还要与现代化发展趋势相匹配,积极引进县级的农业灌溉新技术,在提高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效率的基础上,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浩齐,王兰兰,张红正,等.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6):180.

[2]黄云.现代水利施工技术在我县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5):312-313.

[3]关仁辉,杨晓光.浅谈水利工程灌溉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科技展望,2015(3):61.

[4]胡志琴.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水利灌溉管理问题和策略初探[J].河南科技,2013(14):203.

高标准农业灌溉篇(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的战略性地位日渐重要。发展节水灌溉,已经成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矛盾的战略选择。面对新的形势,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紧完善节水灌溉规划和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尽快制定有关技术标准并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服务体系。

一、发展节水灌溉事业,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战略选择当前,节水灌溉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节水灌溉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还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乃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首先,发展节水灌溉,是保障国家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发展节水灌溉,是提高用水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需要。我国水资源紧缺,同时,农业用水浪费十分严重。一是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二是灌溉定额普遍偏高。三是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四是农业用水效率不高。五是用水效率在地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六是初步改造的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仅占全国灌溉面积的31%。农业节水潜力巨大。

第三,发展节水灌溉,是恢复和建设良好生态系统的需要。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发展,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节约农业用水量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用水。二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从源头节水,严格控制上游用水,可以缓解下游用水紧张矛盾,遏制下游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逐步恢复和保护生态提供支持。三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草原生态建设的根本保障。四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减少灌溉用水量,有利于水环境改善,有利于遏制地下水进一步超采和减少地质灾害。

第四,发展节水灌溉,是调整农业与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水利现代化的需要。节水灌溉,说到底就是科学灌溉、现代灌溉。推行节水灌溉的过程,就是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建立面向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的节水型种植业结构,优化各有关生产要素的时空配置,最大限度地挖掘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是持续增进我国农业生产力、保障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推动农业节水工作,也是服务于农业和农村中心工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措施。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对灌溉排水和耕作栽培技术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实行适时适量灌溉,还要保证作物的水、肥、气、热的综合要求,不仅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要保证作物的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设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发展节水灌溉在全局上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国民经济的很多行业和部门。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必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经济、宣传教育和管理等各种手段,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研究节水灌溉工作,关键是要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农业节水技术体系,研究如何调动广大农民节水的积极性。首先,节水灌溉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代表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把发展节水灌溉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的政策体系是大力推进节水灌溉的保障。当前首先要制定科学的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做到计划用水、计量收费、超定额累进加价,节约奖励,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水情的农业用水分配和管理机制。其次是建立稳定的节水灌溉投入机制。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应列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规划,并优先安排。第三是制定鼓励节水的优惠政策和补偿政策。进一步调动灌区和农民对节水的积极性。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大的节水工程,如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的节水改造、为解决流域上下游用水矛盾采取的工程措施、重点严重缺水地区的节水工程等,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以国家投入为主,因水费减少造成的管养费用不足由财政补贴。对经济效益较好的节水工程,如采用滴、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蔬菜、花卉等经济效益突出的“三高”农业、“特色”农业等,实行免征农林特产税的鼓励节水政策,并按“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确定产权,充分调动农民兴建节水灌溉工程的积极性。第四是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实施办法,逐步理顺水价,分步到位。第五是完善水费计收和管理办法,逐步引入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形式,做到水价和水费的公开透明。对一些高扬程提水灌区(特别是高扬程的引黄灌区)、机电井灌区,给予优惠电价或电费补贴政策,以降低运行成本,保障这些地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第六是加强对灌溉水源和灌排工程设施的管理和保护,落实占用补偿政策,以保障灌排面积的稳定和发展,维护国家、集体和农民管理经营灌排设施的合法权益。第七是深化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改革。在灌区支渠以下推广以用水户参与为主的改革,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要明确所有权,探索建立以各种形式农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的管理体制,因地制宜,采用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灌区斗渠以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政府管又管不好以及建设维修养护职责不明确、资金无来源、水费不公开透明、层层搭车、用水矛盾多等问题。其次,以提高用水效率和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和建立强制节水、效益节水两套指标为手段,建立科学的节水灌溉规划体系。规划是工作的基础,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发展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各级政府应从战略的高度认识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把节水灌溉作为水利建设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列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节水灌溉规划应充分考虑各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以供定需、以水定种植结构、以水定发展规模、以水定经济布局,统筹考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积极推进强制节水、效益节水两套指标体系建设;节水灌溉规划应与水资源规划、农业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相协调,以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目的,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雨水、灌溉回归水和城市污水等多种水源的综合利用;要充分考虑加入WTO农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大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推广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带动农田水利和农业现代化;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自然和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科学确定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的布局和模式;要突出重点,确定节水灌溉工程和旱作农业的重点发展区域以及节水技术研发的重点领域和生产的重点区域布局。规划还应充分体现节水灌溉的系统性,既要统筹考虑农业生产发展布局和水资源配置,工程节水和非工程节水,先进技术和常规技术,技术研发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效益节水和强制节水,建设和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还要明确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调,特别是提出系统性的政策保障措施。

高标准农业灌溉篇(5)

关键词 再生水;农业;灌溉

中图分类号S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8-0081-02

0 引言

水资源作为一种战略性的自然资源,越来越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瓶颈。农业缺水尤为突出,农业生产每年缺水达300亿m3。因此,寻求新的水源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城镇生活和生产会产生大量的污水,据专家预测,我国2030年、2050年城镇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将达到85亿m3~106亿m3、110亿m3~150亿m3。随着社会的发展,污水处理率也得到显著的提高。处理后的再生水是极其宝贵的资源,特别对解决北方缺水地区农田灌溉具有战略意义[1]。理论上经过严格处理后得到的再生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但是现实中的处理厂或许并没有达到这种要求。现阶段再生水基本上用于农业灌溉、城市绿化用水、城市公共用水等。

利用再生水进行农业灌溉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再生水灌溉不仅可以减少污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而且还能增加水资源量,同时污水中含有的养分和盐分比清水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再生水灌溉用水除了用于灌溉外,也有渗透到地下的部分,最终汇入到地下成为水循环的一部分。因此,研究再生水利用灌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国内外再生水农业灌溉利用的现状

1.1 国内再生水农业灌溉利用的现状

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历史悠久,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再生水利用就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许多学者[2-3]对再生水利用问题进行了研究:

黄冠华,查贵锋等人[2]于2001年9月22号到2002年6月10号期间在北京市水科所农业节水中心试验站进行了试验。该试验的研究对象为冬小麦,灌溉所用的清水为当地的地下水,再生水为二级处理出水,设置了高、中、低3个不同灌水水平。研究表明:再生水灌溉对株高的影响较轻,对叶面积有影响;再生水灌溉对小麦的累积耗水量有影响,且耗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马敏,黄占斌等人[3]进行了大棚试验,采用的水源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二级水、三级水,以纯灌、混灌、轮灌等灌溉方式设置了7种不同处理。研究表明:再生水灌溉对作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营养生长阶段,对作物的叶面积、株高等无显著影响,再生水可以用于农业灌溉。

1.2 国外再生水农业灌溉利用的现状

国外再生水利用于再生水已有很长的历史,尤其是一些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区和国家,再生水利用方面做的更好。如以色列、约旦、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约为65%,在一些干旱缺水地区,农业再生水利用率高达80%[4]。国外很多学者也做了很多再生水利用方面的研究,如B Sheikh,R C Cooper,K E Israel(1999)[5]、A Pollice,A Lopez[6]、O.Al-Lahaam,N M El Assi [7] 等。

2 再生水农业灌溉存在的问题

再生水毕竟是污水处理后的水,与清水相比,仍含有一定量的有害物质,因此利用再生水进行灌溉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危害,如:

1)再生水中可降解有机物质对地表与地下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8]。再生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氮和磷等),他们对作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如果长期进行灌溉可能造成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以及深层渗漏进入地下水而造成地下水体的潜在污染。因此,长期进行再生水灌溉的地区,可能会对当地的地表与地下水体造成污染,进而影响整个水分循环;

2)再生水中痕量元素(如硼B、铜Cu、锰Mn、钼Mo、锌Zn、镉Cd、铅Pb和汞Hg等)相较于清水来说含量也有所增加,特别是由工业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中重金属含量相对较大。这些痕量元素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在作物体内累积,也可能在土壤中进行累积进而造成地下水污染;

3)再生水中的病原体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和寄生虫(如原生动物、蠕虫等)等在灌溉时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影响[8]。

3 相应的处理措施

3.1 制定再生水利用的标准

目前很多国家为了缓解水危机,都把再生水作为灌溉水源来研究。然而再生水要达到怎样的水质标准才算合格,不同地区却有所差异。这是因为各地的再生水水质情况、气候条件、地形、土壤类型、灌溉区域、地下水、作物类型等自然条件有所差异,同时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关系。所以对其他国家的研究只能作为参考,任何地方的再生水农业利用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试验基础之上。要想在实际生产中把再生水作为农业灌溉水源而又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危害,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制定再生水农业水质标准。再生水农业利用水质标准应因地而异,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3.2 选择合适的水源

城镇污水包括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水,然而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中所含的成分却又很大的差异,生活污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含量较大,而生产污水中重金属的含量较大。营养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重金属元素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在作物体内累积,并对土壤、地下水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最好选用由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作为灌溉水源。

3.3 选择合适的再生水灌溉技术

常用的灌溉方式有地下滴灌(SDI)、地表滴灌(DI)和喷灌(PI)等。在灌水水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灌溉方式对作物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作物的受污染情况和水质情况及土壤情况有关,但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病菌传播的风险。污水回用对环境污染的风险可通过先进技术加以降低,例如通常的地表滴灌。即使污水有病菌污染的可能,地表滴灌及地下滴灌系统也比其他的灌溉方式要好,因为污水与植物和果实的接触少。所以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4 结论

综上所述,利用再生水进行灌溉是缓解用水危机的有效途径,然而再生水灌溉却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再生水灌溉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多年的实践证明,引用再生水灌溉,变废为宝,对缓解日益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净化污水、充分利用污水的水肥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要充分意识到再生水灌溉可能引起的危害。要制定相应的再生水灌溉标准,并对再生水灌溉要进行实时监测,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和科学的态度来应对可能引起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高标准农业灌溉篇(6)

作者:隋毓俭 单位:山西泽城西安水电有限公司

作物在生育期内吸收的水量主要来自降水和灌溉,故灌溉定额可用作物需水量与有效降雨量之差来计算,单产单产指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可由作物总产量和作物总种植面积的比值确定。影响作物单产高低的因素很多,如灌溉、复播、良种、化肥、农药等。灌区总经济效益灌区总经济效益指标可用灌区获得的净收益或益本比来表示。该指标适应于干旱缺水灌区,由于水资源量有限,不可能对灌区作物全部实行丰产灌溉,部分作物面积只能供给少量的水以维持非充分灌溉或只灌“关键水”。

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又称水分生产率,是指作物每消耗1m3水而生产的经济产品的数量。它是评价一个地区农业水管理水平和节水灌溉技术效果的重要指标。作物吸收利用的水分可以是降水、灌溉水、地下水或储存在土壤中的水分。经济产品因作物种类而变化,可能是块茎或块根(薯类等)、籽实(小麦等),也可能是果实(果树等)或整个地上部分(蔬菜等)。同一面积上收获的经济产品总量与消耗的总水量的比值即为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因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消耗的总水量有多种计算方法。水分利用效率分为灌溉水利用效率、降水利用效率、农田总供水利用效率和田间水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是指因灌溉而增加的经济产品数量与调用的灌溉水量之比,即单位灌溉水量所增加的经济产品的数量。降水利用效率是单位降水量所产出的经济产品的数量,主要适用于旱地,用来表示水分转化利用效率的高低。降水量可根据气象部门的规范测定,作物产量在收获时实测。农田总供水利用效率通常认为消耗的总水量为调用的灌溉水量与生育期降水量之和。降水的测量按气象部门的规定进行,灌水量按渠首的引水量计算,两者之和为农田总供水量。

农田总供水利用效率一般不考虑地下水补给量和土壤储水的影响。田间水利用效率是作物实际消耗单位水量所产出的经济产品数量。在灌溉水利用效率和农田总供水利用效率中,不考虑土壤储水和地下水补给的作用,这在地下水位较高以及土壤储水对当季作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消耗的总水量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输水过程中的渗漏、配水过程中的地面径流或深层渗漏的方式损失掉。因此,田间水利用效率能真正反映一个地区作物生产过程对有效水源的转化利用效率。环境质量指标环境质量指标用来衡量灌溉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严重程度,如地下水超采引起地下水位大面积大幅下降、地面下沉、泉水量减少、水质变差、水环境恶化等,污水和咸水灌溉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土壤次生盐碱化,灌水超量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的程度等。

节水农业技术与过去的单项节水灌溉技术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了农业节水技术的重要性。它是将节水灌溉技术、节水农业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有机组合而成的一项综合技术体系。因此,作为与之相对应的节水农业技术评价标准的一个指标体系,反映了上述技术体系在组合运用中的综合节水程度,节水农业技术评价的四个层次指标为一整体,不能只用一个指标来衡量。本文提出的节水农业技术评价标准仅是一个相对标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和人民群众对节水农业投入的增加,节水农业的技术评价标准也必将提高。

高标准农业灌溉篇(7)

关键词:农业;节水; 技术分析

Modern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al section water shallow noted

Li Chengyao

( Liaoning Province 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of Jinzhou City, Liaoning Jinzhou 121013 )

Abstract: Jinzhou city is serious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s quantity 454m3, about the per capita share of water resources is a little more than half, less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amount per capita 1/5, is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the serious deficient water, the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is very outstanding. Long—term since, the water—saving consciousness, extensive of the management that use water, water waste a phenomenon more serious. Farmland flood flooding phenomenon still exists, canal irrigation water loss is large, effective supply rate is low. So the research on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water—sav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becomes very important. Our city agriculture the problem of water shortage relies heavily on water saving to resolve, to strengthen our city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technology research,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establish and perfect for our city modern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technology system, will be the promo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saving agriculture in our city one of major strategy act. We mainly discuss the current Jinzhou water—sav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Water—saving Technique

1.农业节水技术基本情况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把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单方水的利用效率、水资源再生利用率作为研究重点和主要目标。在研究节水农业基础理论基础上,提升节水农业技术的高科技含量,建立适合我市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加快由传统的粗放农业向现代化的精准农业转型的进程。

1.1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可大致分布在四个基本环节中:

一是减少灌溉渠系(管道)输水过程中的水量蒸发与渗漏损失,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二是减少田间灌溉过程中的水分深层渗漏和地表流失,在改善灌水质量的同时减少单位灌溉面积的用水量;三是减少农田土壤的水分蒸发损失,有效地利用天然降水和灌溉水资源;四是提高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减少作物的水分奢侈性蒸腾消耗,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和用水效益。目前已经建立了以高标准的衬砌渠道和压力管道输水为主的完善的灌溉输水工程系统和采用了以喷(微)灌技术和改进的地面灌溉技术为主的先进的田间灌水技术,在一些地区已经得到了大力推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