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社会治理的作用

社会治理的作用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5 17:12:05

社会治理的作用

社会治理的作用篇(1)

关键词:调节;动员;管控;社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0-0222-03

社会管理为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现代转向、体现时代价值提供了广阔平台。认真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经验,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不仅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新时期社会管理工作实现人性化、现代化转向具有实践意义。

一、发挥社会调节作用,化解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引领社会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同时也为不和谐因素的激活提供了结构性条件[1]。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发展期,代表传统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不同思潮相互交织;传统社会结构经历着“去组织化”和“去集体化”趋势的不断冲击;传统经济方式的瓦解与现代市场机制的共生现状;利益分配现状对社会信念和价值认同带来的深度腐蚀等诸多因素为社会矛盾激化提供了“催化剂”。错综复杂、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障碍,推进社会管理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在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中发挥积极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典型示范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情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对人的情绪进行调控,实现对人际关系的有效调整,最终达到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的目的。化解社会矛盾,首先要对矛盾的性质作出准确判断。现阶段,虽然一些矛盾常常以直接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就其本质而言,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个人、群体间现实利益分配、享有方面的矛盾。准确判断了矛盾的性质基础上,就需要寻找正确的处理矛盾的方式。思想政治工作从人们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实践两个方面入手,协调社会成员个体之间的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克服价值取向偏差导致的人民内部矛盾。通过开展以正确的义利观、基本国情、形势政策、集体主义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不断教育群众对待问题、看待他人的过程中要有包容理解的心态,增强大局意识,在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他人合法权利享有的便利。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重要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多做为民谋利的实事,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用实际行动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真正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当前,干群矛盾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干群矛盾的激化直接对党的执政基础产生消极影响。如果不能解决目前日益显现的干群矛盾,党的群众基础就会削弱,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基就会被侵蚀。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们党和群众连接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权力观是指如何看待权力来源和权力运用的观点。马克思的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前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后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性质和归宿[2]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权力的使用上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正确观念。事业观是关于事业目标、事业精神和事业道路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看待政绩、看待群众、看待职位升迁的问题上要遵循现代政党执政的思维逻辑和行事准则,真正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执政成绩的考量标准,不负百姓重托,不辱历史使命。

二、发挥社会动员作用,凝聚多元分散的社会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是一部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各民族群众共同抗争侵略者和内战分子,从而取得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奋斗史。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同样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国家,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更为艰巨繁重,必须以各民族的团结和各阶层力量的凝聚为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以民主的方法,以协调、沟通、服务的方式增强整个社会的凝聚力。

第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多方力量。社会管理是执政党团结社会各种力量的“粘合剂”,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有效方式。曾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才能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新阶段我们党针对现实问题、总结国外发展规律得出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党团结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理想的现实路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为社会管理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二,要以党的执政方略的认同来凝聚群众[3]。党是各种战略方针的制定者,广大人民群众是落实战略方针的执行者。如何才能保证党的战略方针得以实现呢?只有人民群众认同党的战略方针,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拥护它,执行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政治工作要保证党的战略方针的实施,首先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党的执政方略来源于人民,是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的回应。有了各阶层群众的高度认同和积极拥护,社会管理就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此基础上,社会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有效配合。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创造性。通过全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共同努力,提高了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人民群众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进一步激发群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热情。

第三,要以服务群众的工作方式来凝聚群众。社会管理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社会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民的幸福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能否保障好群众的各项权益、解决好群众的生活问题、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各级党组织的服务功能,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服务群众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措施。思想政治工作要推动各级基层组织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增强群众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将群众的实际困难解决在基层、将群众的利益矛盾化解在基层,真正发挥社会各级组织凝聚群众的作用。

三、发挥社会管控作用,创设稳定和谐的发展氛围

社会稳定是指社会整体处于稳固、安定、和谐的状态。只有社会处于稳定、和谐的状态,社会成员间自觉按照各项法律、道德规范的要求有序运行,党的各项事业才能取得胜利。思想政治工作在创设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中的优势体现在它能够社会行为主体思想意识层面发挥积极的管控作用,对主体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将社会成员的错误偏激思想倾向消除在行为发生之前,防患于未然。

社会成员的错误行为通常存在着心理动因,并且心理动因的萌发、发展、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就是把握个体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通过外在的教育、感化、交流,促使个体思想认识的改变。社会管理工作中要想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状态,就必须深入把握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运动轨迹。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承担思想预警的任务。要善于通过个体的行为方式分析其行为动机、行为意愿,提前预判其行为指向。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透过个体行为的偶然性,分析其行为动机的来源,判断引起行为动机的现实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达到由表及里、见微知著的效果。通过对社会成员思想动态监测预警,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嗅探仪”,及时反映社会动态,通过深入群众、与群众交流的方式和途径,收集危害社会稳定、破坏社会和谐的信息,及时消解破坏稳定团结的不和谐因素,最终转化为实现和谐稳定的现实资源。

近年来,突发性事件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破坏和谐氛围的重要因素。突发性事件既包括重大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短期社会秩序紊乱,也包括由于长期矛盾积聚所导致的。重大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海啸等非常规事件的发生,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大量及时的心理安抚工作,要进一步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社会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中。频发是当前社会矛盾激化的集中表现,的产生通常是由于社会矛盾的长期积聚而由典型事件引发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发生的全过程中都应该发挥应有作用。首先是事前的预防警示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预防作用体现在及时把握社会的思想动向和人们的心理动态,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时发现潜藏在社会生活中的暗流,超前预测,为政府部门提供舆情动态资料和对策建议的工作。其警示作用表现在准确把握群众中错误、偏激思想的积聚程度,善于运用现代媒体引导舆论风向,及时有效扑灭“燃火点”。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导火索”事件的共性特征,及时向党委和政府部门上报警情,提供政策制定依据。其次是事件中的疏导协调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用立场鲜明、简明扼要的语言,通过最便捷的传播途径,向群众讲明大是大非,站到群众的立场上讲清利害得失,抓住群体心理的特点,从参与人群内部进行瓦解。必须充分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利用新型媒体的宣传效应,讲清事件缘由、发展态势等,帮助群众了解事实真相。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爆发过程中要善于组织工作密切结合,做好实实在在的组织、宣传工作,引导群众与政府进行理性对话,尽早达成共识,提出解决方案。再次是引领导向作用,一方面,事件本身可能造成人们的心理创伤,需要加强对处置后的心理干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治愈群众心理创伤的层面,持续地对受害者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经验总结。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在鼓舞群众和心理安慰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慰问看望的方式,向群众传达党组织的关怀和希冀。必须进一步探索危机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通过对个案的记录和追踪工作,逐渐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从而为以后危机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四、发挥社会激励作用,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是在社会管理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创造力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社会管理不断创新、人民自觉参与管理的关键因素。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具有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开发人的创造潜力的功能,能够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破除各种思想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实践得到支持、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不断创新。多元主体的社会管理格局,更需要激发公众的参与意识,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社会管理的良好局面。随着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社会成员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提高,表现在社会管理方面就是人们的社会公民意识逐渐觉醒,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有效途径,鼓励、支持和保护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公民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责任感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提高公民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创新氛围。创新精神是创新实践和创造活力的思想先导,有没有创新精神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久生命力,关系到一个政党的执政能力水平。思想政治工作在促进人们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调动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积极倡导人们抢抓机遇,只争朝夕,坚决破除保守思想、僵化观念、惰性意识和安逸心理的束缚,支持改革者、鼓励干事者、褒奖成功者,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创新氛围。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尊重并疏导多样价值观。一个社会有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利益要求,社会和谐需要协调好这些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岗位人群的利益诉求,在社会内部形成合力。无论是在观念方面,还是在社会结构层面,“和谐”本身就包含着对不同意见和不同群体利益的尊重、宽容。当然,我们强调尊重多样价值观并不是要在社会中放任各种错误思潮、价值观恣意横行,而是要充分认识到不同价值观背后所代表的多样的群众需求,将上述“不同”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旗帜之下,在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积极倡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为没有一个权威的价值主导系统引领,社会便没有了基本道德规范,就会处在失序紊乱状态。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倡导给予新兴社会阶层精神激励。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间接地引起社会结构的变迁,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他们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而且是社会创造活力的重要来源。作为新兴社会阶层,他们在政治上、精神上及社会认同上有着强烈的内在需求。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出发,还是从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看,我们都需要从社会心理层面对他们给予激励,以保持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凝聚力。思想政治工作应以新兴社会阶层的利益需求为着眼点,从其多方面的需求入手,做好必要的思想宣传工作,运用多种宣传途径在全社会对他们的创新精神予以认可、鼓励,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骨干人员进行表彰、嘉奖,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在群众中形成“提倡创新、鼓励创新”的社会共识。

参考文献:

[1] 魏礼群.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3.

社会治理的作用篇(2)

关键词:预备役部队 全方位 立体化防治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搞好新时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是党和各级人民政府赋予预备役部队一项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老区跨越发展”的经济特征日益显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形势更加严峻,工作更为重要。

1.新时期综合治理工作的特点

新时期,陕北革命老区呈现出环境发展变化快、人员情况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等特点。

外部环境特点:在大区域谋化和加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前提条件下,陕北的开发区域更加广泛,开发和合作的形式更加开放和广泛;

人员成份特点:按工作性质来分,临时工、协议工、合同工增多;按身份来分,农民工、实习学生多;按文化程度分,高中以下人员多、技校生多、非正规院校的人员多;

按治安案件的性质分:偷盗现象增多、打架斗殴现象增多、吃喝嫖赌现象增多、扰乱公共秩序现象增多,等等。

治安案件形成的原因、背景:外出打工者多为家庭贫困的无业人员,文化程度低,道德修养差,伺机发不义之才;由于人员密集,吃饭住宿、待遇不公引发的争执闹事现象;由于工资发放不及时引发的上访、围堵、聚众闹事现象;由于个人问题、家庭困难得不到解决,使思想压力增大,引发的情绪冲动、酗酒、等现象。

2.搞好新时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重大

群众的利益无小事。期盼平安的工作生活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预备役部队责任重大、责无旁贷。

要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预备役部队就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作为建设平安社会、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推进;要充分发挥预备役部队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优势,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运行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增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手段、方法的整体优势,把打击与防范、惩治与教育,管理与服务、当前与长远、治标与治本更好地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优势,加强与地方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形成上下一体、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预备役部队为社会治安保驾护航的作用,夯实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为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就陕北的外部环境而言,当地的社会治安状态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与否。长期以来,当地政府的执法部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出台了多项决策,加强整顿社会治安秩序,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充分体现了当地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一贯宗旨,顺乎民意,深得人心,这些行动不仅得到了提倡,而且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的要求,已纳入法制建设的轨道。同时,预备役部队驻在当地,高度重视和协助当地司法部门搞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形成群防群治体系,切实为当地社会创造良好的稳定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责无旁贷。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坚持走“群防群治”路线

马克思指出:“违法行为通常是由不以立法者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因素造成的”。违法犯罪是一种“社会综合症”,因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也必须采取综合症综合治理”的方法。

一是走“群众路线”,这是预备役部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必由之路。根据近年来的工作经验,我认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深厚基础在人民群众中,力量之源在人民群众之中,获得成功的秘诀也在人民群众之中。因此,预备役部队的综合治理工作必须与群众路线相结合,预备役部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进行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秩序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依法行驶职权,又要放手发动群众,在预编区(或预编单位)成立治安联防巡逻队、在各个小区、街道办事处设立安全联防员,形成系统的群众防御体系,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天网诙诙,疏而不漏。

二是人防与技防相结合,随着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转变,经济群体之间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加深,安保工作面临的责任进一步增大;同时,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借助现代通讯技术作案的比例日益增多,靠单一的人防举措已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随着陕北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社会各群体、企业关键部位安装电子摄像头进行监控很有必要,不仅能加大监控的范围,还能有效填补人防力量的不足,增强社会治安工作的防范力度。

三是与当地派出所、预编单位建立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除定期邀请当地派出所对预备役部队进行当前的治安形势教育、治安防范技巧指导外,共同开展有针对性的治安防范活动,同时对所在辖区综合治安人员进行军事化管理,不断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保障综合治理队伍旺盛的战斗力,切实做到筑牢稳定平安防线,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好务。

四是以人为本,实施情绪化管理,积极营造安康快乐的情绪和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氛围;充分发挥部队的优良传统作用,积极开展习武练兵竞赛、文体活动,提高官兵福利待遇,帮助困难官兵解决子女就业、上学、住房、看病等实际困难,为官兵安排探亲假、婚育假、丧葬假以及定期体检、疗养等,让官兵充分享受国家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官兵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部队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细致的工作,只要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部队与地方职能部门联手协力,人防、技防、物防并重,制度管理与情绪管理相结合,就能使新时期的综合治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能确保社会平安、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惠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03.

[2]梁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现行法律法规实用手册.北京中软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

社会治理的作用篇(3)

>> 新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探析 非营利组织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角色及作用 老干部在社会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调查与思考 发挥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 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社会组织 激发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活力 让古建筑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策略研究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新社会组织的兴起与党的现代化的推进 论我国社会组织管理机制的现代化走向 发挥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意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浅谈科技类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使命与职能 社会运动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挥保险在国家灾害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竞技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意见领袖在农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筒论江苏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刘培峰.社团管理的许可与放任[J].法学研究,2004(4):149-151.

[4] 顾 昕,王 旭.从国家主义到法团主义―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中国家与专业团体关系的演变[J].社会学研究,2005(2).

[5] 杨光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世界政治意义[J].政治学研究,2014(2):6.

[6] 张风阳.科学认识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的几点方法论思考[J].政治学研究,2014(2):13.

[7] 张雅勤.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公共性价值诉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3.

[8] 吴家清.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构想[J].江西社会科学,2014(8):20.

[9] 唐皇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福建论坛,2014(2):22-24.

[10] 魏治勋.“善治”视野中的国家治理能力及其现代化[J].法学论坛,2014(2):33.

[11] 马克思・韦伯.韦伯政治著作选[M].阎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106.

[12] 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0.

[13] 张文显.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中国法学,2014(4):6.

[14] 何增科.理解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1):14-15.

[15]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M]//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8.

社会治理的作用篇(4)

 

1.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化教育的作用

 

1.1提高受教育者能力

 

在理论学习基础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化,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触角伸至日常生活和工作,引导我们如何树立正确思想和端正心态。譬如帮助学生强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种社会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独立思考,并在实践当中理解相对晦涩的理论知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均有可能在社会实践当中得到充分调动。

 

1.2端正教育思想观念

 

社会的动态发展,各种思想教育工作,均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因材施教。即便同一个历史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可能由于地区和受教育者身份的不同,存在差异性较大的教育背景。譬如医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偏向于医德医风,而文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偏向于人文道德等。思想政治的社会化教育,正是要求倡导紧扣具体的教育背景,区别性地对待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尚未接触社会之前,学生联系社会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无非从听闻、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间接渠道获取,譬如从有关大学生就业后不堪生活和工作压力自杀的新闻,学生联想到心理健康、人生观、价值观及意志力等。思想政治的社会化教育,将突破单一的教育方式,端正教育思想观点,引导学生掌握如何紧扣实际生活和工作,达到预期的实践化教育成效。

 

1.3盘活理论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化教育,将继承传统教学的各种优势性方法,同时利用包括多媒体和电脑等各种技术性教学手段,尝试性地突破单向和封闭教学模式的桎梏,通过声音教学、视频教学、图片教学和文字教学等综合性方法,试图盘活相对枯燥的理论教学内容。期间,课堂中不仅有生动的实例案例,还会通过各种专题讲座,围绕讲座主题,为学生整体性地释疑解惑。譬如以“工作压力”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列举了社会上各种不堪工作压力做出负面行为的实际案例,然后针对案例分析产生工作压力的原因,进而引导学生如何在工作中卸下思想包裹,端正就业观、工作观和生活观。这种类型的专题讲座,能够更生动地诠释各种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点,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具思辨性。

 

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社会化教育的科学方法

 

在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内涵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化教育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因此,社会化教育的尝试有可能出现各种困难。对此,我们必须在做好社会化教育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1社会化教育准备工作

 

不同的教育方法,所需借助的教育资源可能有比较大的出入,尤其是思想政治这种对时代性要求比较高的教育工作,更需要贴近我们的实际学习、生活和工作。在开展社会化教育之前,我们所需作为铺垫的准备工作,要分为两步:

 

2.1.1教育规划的统一。即便是差异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最终也要回归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在教育工作开展期间,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实践化的教育工作无法结合受教育者在不同阶段的主客观情况。这样教育工作可能出现紊乱性问题。笔者认为,社会化教育工作,由于是针对学生而言,因此需要保证教育规划的统一性,以序列化的整体性教育,协同促进社会化教育工作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和工作同步。

 

2.1.2教育队伍的建设。为避免造成师资资源的浪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理论专业的教师,也将担任社会化教育的工作者。因此关于教育队伍的交涉,要考虑到师资的全方位原则,不仅不能够和理论课程造成冲突,反而在社会化的教育涵养方面,必须端正教育队伍的正确认识,在理清社会化教育的主流方向后,同步提高自身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的修养水平,特别是二者的协调开展,务必保证互相紧扣和相得益彰。

 

2.2社会化教育资源整合

 

思想政治社会化教育课程理论的内化,除了要与学生自身的领悟能力有关外,更多时候必须借助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社会化教育的平台,在共享和互补各种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社会化教育重要的物质条件。

 

2.2.1紧扣国内外社会发展情况。社会的发展,与全球化和国内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宏观事务息息相关,在宏观环境改变之后,细微至学生身边的工作和学习,也将随着调整。譬如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支持,学生从中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又如国家规定公司都要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学生在就业之后,必然能够获得更多待遇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随着国内外社会发展环境的改变,必须根据环境的改变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合理的思想政治社会化教育主题。比方说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梦”的社会发展理论,学校应该围绕“中国梦”开办思想政治社会化教育专题研究会议,通过对“中国梦”内涵的深刻认识,提炼出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有关的思想政治文化精髓。

 

2.2.2思想政治社会化教育课程活动的组织。所谓社会化教育,并不是要求学生亲身投入社会实践中,在学校内部各种社会化教育课程活动的组织,同样是思想政治社会化教育的重要形式。譬如某校邀请毕业后在社会上取得一定成就的学生,回校参加毕业生动员大会。这些毕业后的优秀学生,为即将毕业的学生讲述职场的真实情况,并引导后者如何端正心态和刻苦钻研,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打一剂奋斗拼搏的“强心针”。又如第二课堂的开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办各种类型的活动,要求学生撰写学术报告,以此检验自身的思想行为,并总结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样方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闭门造车”的桎梏。

 

2.3社会化实践活动开展

 

社会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亲身投入社会实践中,譬如专业实习、实践指导、社会实践调查等,这些都是教育成本较低,而且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

 

2.3.1专业实习。专业实习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学校在校内开设实习基地,由校外企事业单位与学校共同担任实习导师;另外一种是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由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种类型的实习岗位,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亲自领悟各种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内涵,实现理论知识到社会化学习的升华。

 

2.3.2实践指导。学生实习领域的差异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的社会化教育往往有诸多不同点。如果教育工作者未能紧扣实际情况,那么实践指导很有可能本末倒置,影响教育成效。对此,笔者建议思想政治社会化教育的实践指导,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合理安排时间进行统一指导,并由学生提出各种社会化实践的疑问,教师进行针对性的一一释疑解惑。

 

2.3.3社会实践调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众多,在短时间内,学生无法通过社会实践,对其进行一一领悟。在此,笔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必要选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与其自身生活、学习和工作最为密切的内容,设计社会实践调查问卷,以各种渠道进行实践调查,譬如某学生来自贫困地区,在校期间通过勤工俭学,并依靠奖学金勉强完成学业,但该学生在毕业之前陷入了迷惘状态,觉得自己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被勤工俭学代替,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围绕该问题,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对参与职业的动机、职业道德理解等,归纳成一份社会实践调查问卷,并亲自到各家企业面试。后来得到多家企业的肯定答复,并有数家企业向其抛出橄榄枝。

 

2.3.4职业道德素质提升。学生毕业后,一般都会选择到某个企事业单位就业,在此适合每个学生的思想政治社会化教育内容,职业道德素质可谓非常重要,譬如敬业、团结、守时、信用等,在没有参与社会工作的情况下,对这些概念的理解,通常会比较模糊。此时学校应该在专业实践指导时,列举各种生动的社会实践案例,让职业道德素质潜移默化地成为学生的习惯性意识。

 

2.4其他社会化教育方法

 

除了以上的社会化教育方法外,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社会化教育方法。

 

2.4.1规章制度的学习,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荐素质教育的决定》,笔者认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应该在全方位学习有关法律知识之后,找到理解规章制度的切入口。规章制度是规范个人行为的重要微观型规范,对其学习,并非墨守成规地遵循,在发现规章制度存在漏洞时有必要提出个人疑问。至于学校,在设计规章制度时,要紧扣思想政治社会化教育的情况,完成组织、阶段、课表、教务分工、实践培训、总结交流和考核等的安排,同时明确社会化教育的各种相应责任。

 

2.4.2教育者的严格指导培训,包括社会化教育的目的、意义、要求和安排等,都要列为培训的重要内容,譬如某个学生选择了社会化实践的主题后,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学生分析选题的合理性,以协助找到选题中理论和社会化实践的契合点,这样社会化教育的思路才会更加清晰。在此笔者建议教育工作者合理设计指导培训工作文件,搜罗各种社会化教育的辅助教材,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化教育的主动性。

 

2.4.3思想政治社会化教育考核机制的设计,目的是检验学生参与社会化教育的成效,包括参与程度和综合表现等。适时可根据预期的考核标准,对思想政治社会化教育成效的评定,对于优秀的典型,应进行表扬和宣传,而对于成绩不优秀者,则要进行重新指导,必要时要求其重新参与社会实践,以此彰显社会化教育的真实性和公平性原则。

社会治理的作用篇(5)

一是以提升妇女素质为着力点,加强妇女教育培训。一方面,县妇联通过举办基层妇女干部能力提升班,对镇、街道妇联主席及各村(社区)妇代会主任、女大学生村官近进行业务培训。开展“学身边典型,做‘四自’新女性”宣讲活动,举办政务礼仪知识讲座、“永远的骄杨”红色大讲堂、不定期组织女干部座谈会,为女干部成长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开展送科技下乡、组织专家进村入户传授技术、现场观摩、配合人社等部门举办创业培训、家政服务培训,组织创业女性座谈会、开展创业女性评选、巾帼创业大讲坛等活动,激发妇女创业热情,提升妇女素质。

二是以“妇女之家”为依托,打造凝聚妇女的温暖家园。按照统一名称标识、统一规范要求、统一部署推进、统一检查考核的要求,推进“妇女之家”的规范化建设,努力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妇女吸引到“妇女之家”中来,鼓士气,聚人气。发挥“妇女之家”应有功能,积极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开展教育培训、文体健身、巾帼志愿服务、救助帮扶、妇女维权等服务,使“妇女之家”真正成为妇女心中常惦念、平时能找到、遇事能解决的温暖家园。目前全县21个镇(街道)264个村(社区)妇女组织全部建立“妇女之家”,有50个县直机关单位妇委会建立了妇女之家,创建1个省级示范妇女儿童之家、12个市级示范妇女儿童之家,倾力打造了如__社区的“家文化”、__社区的“时间银行”、“阳光驿站”、__社区“四点半课堂”、泉塘街道的工之友家园等妇女之家品牌活动。

三是以节庆文化建设为切入点,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策划“三八”节、母亲节、“5.15”国际家庭日、“六一”节等各类大型庆典活动,县妇联相继举办“学雷锋精神;做时代女性”事迹报告会、“五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传递爱心、共建和谐”结对活动、“三八红旗手”评选表彰、女职工趣味运动会、“践行四自精神,共建美丽家园”庆“三八”文艺汇演、“平安家庭”情境模拟大家谈、“两型家庭”创建评比等活动。各级妇联大力倡导健身理念,引导建立妇女腰鼓队、龙狮队、军乐队、广场舞队等文艺队伍1000余支,参与妇女近10万人,有力地推动了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建设。

一是参与“乐和乡村”建设。“乐和乡村”建设,是__县引入第三方社会公益组织北京地球村“乐和”理念,在全县48个村实施的一个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验项目。“乐和乡村”建设试点以来,各级妇联组织积极行动,围绕“乐和治理、乐和生计、乐和礼仪、乐和人居、乐和养生”五大目标,以“乐和大院”、“乐和学堂”为平台,组织妇女群众开展学习培训和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通过妇联组织的宣传发动,最大限度地将妇女群众组织起来,调动了妇女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妇女群众建设家园和投身公共事务热情迸发,呈现“民主议事、义务投劳、群策群力、互帮互助”的新风尚。

二是参与美丽乡村建设。__县今年成功晋级国家生态县,如今正向零碳县迈进,县妇联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生态县”、“零碳县”目标,广泛动员全县妇女参与城乡环境整洁暨生态文明建设,制订了工作方案,将城乡环境整治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对镇(街)妇联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举办基层干部环境整治培训班和工作推进会,组织妇女干部到示范村学习观摩,举办农村家庭主妇参加环境整治的培训班,向全县妇女发出“我爱我家”倡议书,签订家庭环保承诺书,组建妇女卫生保洁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带领妇女对重点区域、地段、部位进行集中整治,并倡导广大妇女和家庭开展节水、节电、拒绝白色污染等节能减排活动,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检查,坚持每季开展一次卫生评比检查活动,实行镇(街)妇联主席、村妇代会主任、妇女组长包村、包组、包户责任制,接受社会监督,广大妇女被有序组织起来,积极参与到城乡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中。

三是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12338”维权窗口的作用,去年来全县各级妇联系统共接待受理群众来电和来访约300多件,做到了件件有登记,事事有回音结处率达100%。县妇

联积极发挥妇联人民陪审员作用,联合县法院对全县女性陪审员开展庭审观摩、参与庭审等培训,去年以来全县女性陪审员共陪审了侵害妇女儿童权益案件100多件,有力地维护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各级妇联还利用“三八”维权周、“6.26”禁毒宣传日,加强妇女普法宣传。组建妈妈禁毒联盟,组织禁毒知识抢答赛,今年“6.26”国际禁毒日,县妇联在《星沙时报》上刊发《妇女同胞齐行动,不让进我家》倡议书,号召全县广大妇女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远离,珍爱生命。一是打造社区儿童保护机制建设项目品牌。2013年9月,我县被国务院妇儿工委和国际计划联合确定为实施社区儿童保护机制建设项目县,确定金井镇为我县的项目点,镇内的金龙村、九溪源村、蒲塘村和西山村被确定为家园点。项目工作开展以来,共组织积极教育方法、儿童自我保护、家长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等10多期专题培训,聘请专家开展了多期家园巡讲活动,共计组织主题活动270次,开放563次,服务儿童12000余人次,服务家长4200余人次。开通了__县儿童权益咨询热线,印制了5500份国际计划2014年年历画发放到村民家中,开发《学生自我保护手册》印制16000册,《积极教育方法》家长学习图册5000册,《假如我犯了错》家长学习资料5500份。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国际计划项目各项既定目标均已实现,得到国务院妇儿工委好评。

二是打造“伴随成长”公益项目品牌。去年6月,我县成为全国29个“伴随成长”公益项目试点县之一。该公益项目在我县正式启动后,通过每周一信,为县域内62000余名0-6岁孩子家长发送网信,提供量身定制的板块家庭教育知识。以打造没有围墙的家长学校为目标,精心谋划、做到信息即时采集,强化宣传,做好群体覆盖,加强督导,做好意见反馈,项目实施工作得到服务对象、项目办和全国妇联儿童部、省妇联的高度评价。今年七月初,该项目公益期即将结束,为了使该项目能够在我县得到延续,形成长效机制,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家长和儿童,经过努力争取,在2015年财政预算一般性支出只减不增的情况下,目前我们已经争取到了60万元的“伴随成长”专项资金进入财政预算,“伴随成长”项目在我县将实现政府购买。

三是打造家庭教育工作品牌。我县是“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是全国20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之一。县妇联积极整合资源,夯实全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基础。组织县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开展精品课程交流展示活动,依托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创办处境不利儿童家庭教育特色项目,在“工之友”率先成立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打造“家有儿女周五有约”活动品牌,依托农家书屋和文体活动中心,开展特色家教活动。深入实施“母亲素质工程”,去年以来,全县各级妇联组织累计举办各类培训950余次,受训近5万余人次。创建村(社区)家庭教育示范基地78个,连续开展五届“优秀家长”评选活动,由县妇联开办的“星沙家长课堂”定期面向社会开班,到目前为止已举办了15期。去年9月份,我县代表中部六省在全国妇联召开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__县推动处境不利儿童家庭教育实现零盲区的做法得到全国妇联、省妇联领导及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1、农村妇女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村妇女自身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部分妇女心理和认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心理和安于现状的心态,主要精力放在维持生计,围着田头、灶头转的现象严重,妇女参政意识不强,妇女的主体意识、觉醒程度较低,这些因素,制约了她们顺应时展的脚步,在参与经济发展中处于劣势。

2、基层妇联组织服务能力与妇女需求多元化发展不相适应。妇女群众对服务的需求十分多样,但受基层妇联干部人员少、且兼职较多、妇联干部变动频繁、活动经费不足等因素制约,妇联组织服务水平相对滞后。

3、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仍需加大力度。因流动人口、黄赌毒等诸多社会问题而引发的妇女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在家庭中妇女遭受暴力侵害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外嫁女”失地现象比较严重。

1、要进一步补齐妇女群众工作“短板”,强化妇联队伍建设。要善于发现和团结那些在群众中有威信有影响、热心为妇女服务的各方面女性骨干,积极借助她们的力量,把不同层面的妇女群众凝聚在妇联组织周围;要广泛联系女党代表、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把她们培养成妇联组织的代言人,积极反映广大妇女的诉求和需求;要加大对农村女性致富带头人、女能人和女大学生村官的重点培养力度,积极推荐优秀妇女进入支村两委班子,扩充优秀农村妇干成长的空间;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妇女、关心和支持妇女工作的良好局面。

2、要进一步拓宽工作活动载体,凝聚妇女群众工作合力。不断加强妇联组织阵地建设,依托工作阵地广泛开展文体文化文艺活动,丰富妇女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大力开展“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活动,切实帮助广大妇女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要重点关注城市失业妇女、进城务工妇女、农村留守儿童、失学女童等弱势群体的切实利益,积极开展就业帮助、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多样化、分层次、有特色的帮扶活动,真正把妇女工作做到妇女群众心中,让妇联组织成为广大妇女儿童信赖和依靠的“娘家人”。

社会治理的作用篇(6)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6-0131-1.5

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和作用方式当前世界正处在信息时代。继续发展自然科学和热衷于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并不排斥,而是互为犄角。就重要性而言,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亳不逊色。社会同人一样,也会有“病”。有“社会焦虑症”,这就是整个社会飘散着不安定的浮躁;有“社会抑郁症”,这就是社会弥漫着的悲观主义,自杀者数量增加和有神论者的人数膨胀;社会也会有“溃疡”,这就是腐败、失业、犯罪;有“伤口”,这就是社会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对抗和仇恨。分析和治理这些“毛病”不能依靠自然科学,而必须有赖于社会科学的研究。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我们指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疾病所在和根治的方法,而且他们首先是革命者,以其毕生精力直接领导和参加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肌体健康朝气蓬勃的社会,但同样会有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自然科学面对的是自然,它的任务是单一的——发现自然规律;而社会科学不仅要研究社会,而且要研究由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应用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要研究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所引发的问题超出了自然科学范围,绝大部分属于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何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传统的理论解释主要定义为三点:一是马克思主义有一个科学的研究对象,实现了研究对象的革命;二是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彻底的唯物主义与彻底的辩证法;三是有一个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由此马克思主义被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根据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化的实践,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仅仅由其理论的内在逻辑特性决定是抽象的不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必须在实践中获得历史性的具体化的证明、充实与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是被给予的,而是在人类的文明长河中和永恒的实践中被历史性建构的,不是相对于我们的经验而先验存在的,而是本身向根源于这种理论指导的实践经验无限开放的包括我们的经验以及后来者的经验在内的与时俱进。不仅直接观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实践经验,而且涵融整个人类的包括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文明与经验。除了以上所述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解释模式外,以“中国化”的实践审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其科学性的内涵在当代具体化至少蕴含着以下几点:自觉吸取和改造人类每一个时代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实现文化的历史性融合,化为自身的文化生命力。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原则的直接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文化的开放与包容的气势,使马克思主义在每一个时代具有文化的优势与亲近感,能与受众的文化心理与情感交融和谐,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掌握群众,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文化规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吸收和改铸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构成了现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主体。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吸取和创造性转化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中国化真正掌握了群众,化为自觉的革命实践,极大地促进了革命的成功,这本身就是被建构和实现了的科学性。中国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海纳百川的气概和文化特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现实和全局出发,借鉴世界法治经验,对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它既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划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执政党对中国法治经验的理论追求和升华。

在中国的历史上,居于指导思想的往往是一种实用主义、经验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很少在精神层面上思考问题。由于欠缺高远的理念指导,在制度建构和改革过程中,往往显得理念准备不足、甚至完全没有经过理念上的论证。纵观中国的法律,历代法律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立法技巧、编纂体例、实施方法等经验实用性领域,而无法朝着法的价值的高层次发展。任何法律都包含着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只有制度层面的法律,而没有精神理念层面上的法律,这样的法律必然是残缺的。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起了各种各样的法律制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制度建设在量上有了惊人积累后,法律权威的缺失却构成了目前制约法治进展与水平的关键性问题。制度的构建必须要有理念支撑。推进现代法治,既要重视制度构建与制度创新,更要注意发掘、培植与发展法治理念。理念是推动法治进步的一种内在的、隐性的但非常巨大的动力。法治的实现与否,关键不在于法律制度表层的建构,而是依赖于人们的自然习性和逐步养成的法治理念。如今我国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讲实质上就是对司法理念进行变革。理念似乎是看不见的,但它却决定了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以及以后将要进行的司法工作的效果和成败,没有正确的理念指导或支配,司法改革就难以深化或推进。树立法治理念必将对我国法治建设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法治理念?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检察干警作为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中的司法力量,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运用这一理念指导执法行为。如何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并自觉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实践呢?笔者认为:

第一,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准确把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基本内涵。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市场经济利益法则也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司法队伍难免受到影响。司法干警思想上的任何偏差和动摇,都可能使执法目标和方向发生错误,手中的执法权力都可能被错用和扭曲,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检察干警应该努力提高法律素养,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把监督制约作为推动和改进工作的动力,保证和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第二,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检察干警要立足实际,扎实勤奋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人民谋利益,对人民群众最具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要求,要给予最及时、最方便、最大程度的实现和满足。作为人民的公仆,在工作中要树立和强化服务意识,妥善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清正廉洁,确保权为民所用,做到文明执法。

第三,树立公平正义理念,做到平等对待、及时高效、程序公正合法。检察干警在工作中要出于公心,态度公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把证据关、法律关,排除私利,坚持秉公执法,同时在执法中应努力追求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结合,实现公正与效率并重。

第四,树立服务大局理念,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司法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检察干警要把本职工作干好,把各自的职责履行好,把职能作用发挥好,自觉主动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社会治理的作用篇(7)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 D92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8-0078-02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坚持通过创新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切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及其后续性影响,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国家籍强势经济传递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观,并以不同方式实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企图。我国深化对外开放的大背景,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本土观念,树立国际化、全球化观念,掌握相关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知识,具有国际交往能力,大学生置身于多元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同时又要求他们能够甄别各种思想文化的本质区别,正确对待西方文化。我国高校所培养的高素质人才,首先应该是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能够自觉抵御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影响、自觉地将所学知识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何达到这一培养目标,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其次,我国经济社会的新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由过去的相对单一向多样化发展。这些变化使得思想领域伴生一些消极现象,如理想信念虚无化、政治观念淡漠化、行为习惯功利化、人际关系庸俗化、个人生活物欲化,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严重,等等,这些问题在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行为中也有所体现。面对各种不同思想文化的交互影响,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处理好思想观念一元导向与多元存在、适应性和超越性的关系,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

再次,网络时代的到来迫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有新的思路。在当代,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宣告了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传输的速度、广度、深度前所未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接受和传递信息、了解社会、进行社会交往,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基本需要和基本存在方式。网络对大学生思想价值、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还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一步增强。由于科技发达,西方社会在网络上具有先天优势,他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传播资本主义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这些思想已经或正在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面对新兴信息传播渠道带来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及时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迅速跟进网络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积极探讨对策,防止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利用网络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早在1878年5月的《反杜林论》第一版序言中,恩格斯就曾断言“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一个半世纪以来,没有哪一种理论体系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密切地贴近人类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和生活发展的实际,深刻地反映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强有力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坚持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才能在曲折中奋进,在奋进中持续发展。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大指导。

第一,世界观教导功能。世界观教导功能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作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帮助学生确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直接规定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影响着他的人生态度,左右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并通过行为反映其特定的价值取向。世界观问题是关于人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一系列重大事件“带来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演变十分深刻复杂”,“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 [3],各种新思想、新观点不断涌现,不同的价值体系和精神信仰冲突交汇,少数大学生出现了世界观模糊、人生观扭曲、价值观倾斜的问题。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观念变化和精神状态,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教育人,通过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持续宣传、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帮助学生以彻底的唯物史观的立场去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新变化,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走向,正确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新趋势,如实反映并自觉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思想上明辨是非,在行动上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侵蚀。

第二,政治教育功能。从意识形态的高度、从国家利益的高度,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是其政治教育功能。当今世界仍然存在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存在着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作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葆有正确的政治观点、保持明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邓小平同志曾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4]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对新的时代课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分析能力、识别能力,培养他们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第三,道德教育功能。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对大学生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应当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同志曾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包含无产阶级的革命道德,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地包含了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所传承的优秀民族精神,也包含着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它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依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但也有一些消极思想与之善恶混杂,良莠共生,比如功利意识可能走向以追求个人利益为目的的狭隘功利主义,效率意识可能导致以追求金钱为唯一目的的拜金主义,自我意识也可能膨胀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对此特别需要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地反映出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核心和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以及一系列无产阶级道德规范的必然性、科学性、正义性,它一方面为我国公民的社会主义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为反对资产阶级道德的腐蚀和抵制封建残余道德的影响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通过加强宣传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化理论为德性”,提高大学生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能力,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讲求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崇尚家庭美德,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第四,方法论功能。这里所说的方法论功能包括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整合先进的思想文化资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方法论功能也包括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对社会的奉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是辩证统一的。大学生只有将自己的选择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只有将个人价值融入到集体价值之中,个人价值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方法论功能还包括科学地认识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是具有最革命和最富有批判精神的方法体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充分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方法体系的理论成果,掌握这些认识、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相关理论,对于帮助青年学生冷静审视二十一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正确评价社会主义社会的曲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性地位,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卓有成效的,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性地位,需要观念上、内容上和形式上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观念要“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善于解放思想,推陈出新,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其身心状况、知识结构、智力水平、人身经验、社会身份与其他社会群体不同,他们在行为方式上追求特立独行,喜欢标新立异,但心理上对家庭、学校仍有较大的依赖性;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但缺乏相应的分辨能力;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他们更加务实,重视追求个人的幸福和成功,不愿空谈理想,但往往遭遇自我预期和社会评价之间的矛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出“新”,就是要积极探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对大学生在的心理、思想上的新变化保持敏锐地洞察力,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对他们进行精神引导,在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和尊重个人理想之间搭建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平台。

二是内容要“精”。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要在办实事、求实效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神实质。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弘扬主旋律,高唱正气歌,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也是整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要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尽人意之处,加强针对性,提高说服力和吸引力。要深入社会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专业学习结合起来,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与勤工助学结合起来,与择业就业和创新创业结合起来,在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各个环节中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形式要“活”。所谓形式“活”,就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发挥各级组织、各类团体、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协同努力、齐抓共管,使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取得良好效果。为此,需要改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陈旧、手段单一的不足,建立起全方位、立体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继续巩固和发挥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利用党团组织的思想和政治优势,开发高校人力、智力资源,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的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各种具体问题,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以网络为依托,及时掌握大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占领高校思想教育阵地,通过网络直接快捷、方便迅速地积极宣传先进文化、宣传党的政策,有效地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