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效阅读方法

高效阅读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6:00

高效阅读方法

高效阅读方法篇(1)

【关键词】阅读;方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重视诵读

阅读教学应重视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读出掩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读出对作品的感悟,读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用意。

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些都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引领学生遵循 “文路”、体悟 “情路”去读课文,才能与作者合拍,与作者的交流、与教材编者的沟通就会感同身受。阅读,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才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品味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在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时,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做到了这些,再来指导学生诵读。把对文本主旨的把握、语言的品味、学生注意力的驱动、自主合作精神的鼓励、阅读态度和方法的指导都贯穿在“诵读”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师生在民主平等、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诵读、美读。告诉学生,诵读之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只有真正做到与作者同欢娱共悲切,才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从而完成一次愉悦的精神之旅。

实践证明,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中,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表达技巧,同时享受到语言的节奏美,感觉到结构的匀称美,又体会到课文的情感美,受到美的熏陶。

二、重视形象思维

阅读教学要提高阅读效率,就要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在文本描绘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语言和文字再次创造这个形象。

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会想象,使文中的人“活脱”、事“活现”、物“活化”,使语言文字变成活的画面,为感受理解奠定基础。以《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为例:首先,在熟读成诵中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画面,关注景物特征,学生很容易就说出整个画面给人以“凄凉”之感。接着,为了让学生深入诗歌意境,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为画面着色,调动学生展开联想,身临其境,进一步体会“凄凉”之感。最后,关注“断肠人”,引导学生想象作者的身份、遭遇、此时此刻的感受以及心理活动,让学生动手各抒己见,完成对“断肠人”的感性塑造。相信通过“描画”“着色”“塑造”这三部曲,学生会对本课学习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生的形象思维是可以培养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通过不断的深化拓展,学生能够感受到形象思维所带给他们的巨大的审美感受,久而久之,就会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积极地主动地去学习,真正“乐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重视细节品味

“尊重细节就是真爱生命;生命的质量,取决于对细节的尊重” 因此我总是在酸涩中发现真谛,在感动后有所领悟。杜甫的《兵车行》中有这样的描写:“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一描写细腻生动,真实再现了送别亲人出征的凄惨场景。诗人抓住了送别瞬间的场面:“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中连续出现四个动词――“牵”“顿”“拦”“哭”,把送行者那种不舍、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的细腻入微。在诗人笔下,道路上灰尘弥漫,车马人流,令人目眩;哭声遍野,直冲云天,震耳欲聋!这样的细节,从视觉、听觉上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让读者如见其人,如听其声,集中展现了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社会悲剧,令人怵目惊心。

四、重视拓展与创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的教学应该使全体学生能根据课文所学去主动地学习课文以外的东西,若没有这一点,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难以形成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把课文当作传授语文知识的载体,更应该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提供给学生学习方法、方式上的启迪和教益。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创新,这样有助于扩充语文课堂的容量,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提升,不仅能让学生更扎实的理解文本,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文学科,教师也应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构建“向生活学习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尝试续写和改写,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可以语文活动为载体,表演课本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重视体悟

高效阅读方法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有效阅读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长期以来都没能让学生明白自己才是真正的读者,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的传授甚至于灌输,无法自主学习,甚至不知道掌握“过程与方法”也是一种学习并且是最重要的学习。为此,我们在教学第一线开展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应该是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的重中之重。本人在一线教学中经过实践,总结出了“五步阅读法”,与同行商榷。

一、有效阅读方法探讨的内容

1.关于“有效阅读”

有效阅读是指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阅读效果。阅读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①有效果,指对阅读活动结果与预期阅读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②有效率,阅读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③有效益,指阅读活动收益、阅读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阅读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阅读需求吻合程度的评价。

2.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方法――“五步阅读法”

一读求通识,即通读文字,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在阅读时要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

二读梳篇章,即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现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写文章是有一定思路的,阅读时要细加探究,只有遵循这条思路才能把握文章的要义。

三读悟真意,即尽可能通过作者对写作对象的描写去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以及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或作用。

四读赏精华,即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表达技巧,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能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效果。

五读学写作,即“读写两相宜”环节,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训练。

五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知识点和阅读的能力点分解到各个步骤,一目了然,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了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3.从阅读教学角度出发,形成文体教学序列

根据高中学生认知水平与阅读能力的发展梯度,我们可以按文体分类,划分高一、高二、高三不同学段阅读教学不同的侧重点。高一侧重现代散文,高二侧重古诗文,高三侧重科学论文。要努力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做到教学有选择、教学有重点、教学有突破,避免面面俱到、流于表面、不得要领、没有方法的低效、无效教学。我们还应形成古诗文阅读方法的研究小组、诗歌小说阅读方法的研究小组、科学论文阅读方法的研究小组、现代散文阅读方法的研究小组,由备课组长领衔,组织对文体知识和文体写作规律的梳理,从文体特点出发,总结不同文体的教学要点与阅读方法。

4.从阅读主体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体验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能力提升也更明显。整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根据五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求通识,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梳篇章,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练;悟真意、赏精华,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学写作,可以让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当堂给以点评。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过程与方法”是一种最重要的学习。

二、有效阅读教学方法的反思

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有效的阅读必须是方法正确、思维对路的阅读。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重点就在过程的突破上要从文体特点入手,根据写作的规律,归纳出阅读的思路,让我们找到把握文章的“穴位”,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巧力。

阅读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课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使有了阅读的方法,如果没有阅读量的储备,还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方法的来源是阅读,方法的掌握还是阅读,方法不能替代阅读,因此,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足量的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高效阅读方法篇(3)

一、聚焦重点,含英咀华

经典书籍如同一座知识宝库,里面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并受用一生的东西。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积累,迁移运用呢?与其面面俱到,浅尝辄止,不如聚焦重点,仔细赏析,从中品其味、悟其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美文之时,可引领学生及时把文中的精彩片段、精美语句和精妙的描写方法记录下来,鼓励他们多品读,多积累,多模仿,多运用。

譬如指导学生阅读《绿野仙踪》,广州市永曜北小学董小移老师便采用了“聚焦片段,赏析激趣”的方法。《绿野仙踪》是美国作家弗兰克・鲍姆写的一部充满奇异色彩的童话作品,书中的一句话――我的书是为那些心灵永远年轻的人写的,无论他们年纪有多大――深深地触动了董小移老师,使她想起孩童时的记忆与梦想、童稚与天真。她相信孩子们也会喜欢这本书,可是怎样指导阅读才更有效呢?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董老师首先出示书中的一段文字,并简述道:“老师想和大家分享自己读到的一段话:‘美丽可爱的小女孩多萝茜住在堪萨斯大草原上,她是个孤儿,现在和她的亨利叔叔、艾姆婶婶住在一起。’你们猜猜,她生活得快乐吗?为什么?”待学生说完原因后顺势追问:“她为什么不快乐呢?”在学生迷惘的眼神中,董老师请大家打开书,重点聚焦描写多萝茜外貌的两个片断,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让学生在感受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接着让学生谈谈“享利叔叔和艾姆婶婶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写呢?”。最后让学生把思考的内容整理后写在作业本上,形成自己的读书笔记。如此,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整个阅读指导过程虽平实但有序、有效,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带来的无限乐趣,加深了“好读书、读好书”的意念,为“会读书”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二、方法渗透,学思同构

仅凭兴趣很难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有效阅读之门,教师还应本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理念,教会学生各种阅读的技巧,帮助他们在“我要读”的基础上实现“我会读”。读书之道,因人而异。就小学生而言,在课内外阅读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速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课外书时,先引导学生运用浏览的方法阅读,学会关注“前言”和“目录”。因为前言囊括了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目录则提挈了各章节的中心概念;读过前言和目录,学生就能迅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整本书的内容梗概,为进一步阅读全文、综述大意打好基础。需要说明的是,速读不是马马虎虎地读,而是利用有限的时间快速读书、高效读书。

(二)精读。对文章重点词句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要边读边想,甚至反复阅读、品味玩赏,同时做到“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可在文章中感受最深处圈画勾点重点词句,批注阅读心得,小到一个词、一句话,大到一段话、几段话。高年级学生还可以立足全篇,从表达形式、表达效果等角度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借鉴。

(三)摘记。把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分门别类地摘记在专门设置的课外阅读记录本上,浓缩精华,熟读成诵。

综上所述,当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想从中获得什么,接着快速浏览目录,获取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想要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自得,在有疑问之处标上记号;待阅读完全书后再理清条理,聚焦和探究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学习写法。老师在给学生介绍这些阅读方法的时候,尽量少一点“方法教条牵引”,多一点“实例渗透指导”;至于学生采用哪种方法,可由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习惯或喜好灵活选用。

三、善于动笔,读思共进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说过:“读书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常常读出自我。”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研读、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惑,使他们形成多阅读、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学生可以在自己的书上划横线或波浪线,标出着重号(“”或“”),打上问号,注写眉批;又可以边读边思考,在专门设置的课外读书笔记本上写读后感,及时对文章的内容或写作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书本上圈、点、勾、画、批,并交流批注的内容,可使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以下教学方法可供参考:(一)引导学生设置摘抄本,专门摘抄课内或课外的好词佳句。让学生自行创意,给摘抄本命名;学生的想象可谓丰富奇特,如《朝花夕拾》《书海宝珠》《笔下生花》《我和美文有个约会》《与好书共舞》《“笔”写人生》等,可见孩子们思维的广度不可估量。(二)鼓励学生为摘抄的内容配上图画,涂上鲜艳美丽的色彩;当学生做完摘抄本,老师将及时进行小结,表扬优秀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复印后张贴展示,鼓励大家进行个性化的创作。(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定期展示阅读成果并进行交流分享,定期评出优秀作品和优秀读者,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积极性。(四)每逢课外阅读时间,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做笔记,编抄报;每次开展读书展示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各自写下的读后感,分享共同编写的课外阅读小报。通过这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读书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爱上课外阅读,学会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从“有趣”走向“有效”,从“有效”走向“高效”。

四、科学规划,落实执行

高效阅读方法篇(4)

一、自主泛读,掌握相关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提倡自主阅读,其根本用意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但语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能有效监控,量化测试,及时反馈,落实效果也就不会等同。为此,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在自主泛读中,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出发,积累生字词、文体、作者、写作背景等内容。

教材中的《边城》是小说节选片段,在自主泛读环节,不妨让学生粗读整部小说,了解大致情节及人物形象。当然,学生的自主泛读,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为了优化阅读效果,教师不妨以问题、图文等多元化的情境,来推动阅读活动。对“喁喁”“黑黝黝”“焖菜”“竹篁”“傩送”“涎皮”“胡诌”“茨滩”等字词,可以问题形式呈现,激发学生对生字词的征服欲,对小说涉及的茶峒边城风景,可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展示,吸引学生阅读,丰富学生对小说文本的感性把握。

二、宏观通读,梳理文章思路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对文本有了粗略的认知。教师要以目标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宏观通读。这是有效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贯通教材与考试的有效途径。在《边城》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从小说文体角度预设文本阅读目标:提炼概括,整体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并分析小说中翠翠、爷爷及其他人物形象及典型环境描写;体会文白夹杂、古朴而秀美、浑厚而灵动的语言风格,感受小说中的淳朴人生和理想人生情态。

在宏观通读中,教师既要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又要通过问题引导、技法点拨、情境创设等形式让学生对文本思路有全面把握。从整部小说来看,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和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迷恋上了听歌构成了故事的外在线索,而内在的爱与忧伤、人性美等主题的思考与表达,则构成了小说的审美张力。在节选部分的通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浏览全文,给各部分拟定小标题,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为接下来的解读做了有效准备。

三、微观解读,领会阅读技法

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既要宏观通读,又要微观解读,以促进学生对阅读技法的领会,提高理性思考能力。不同文体类型的教学,其解读侧重点也不同。《边城》是诗性小说,要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三要素出发,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解读。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从翠翠的心理活动入手分析其形象。设问:小说写翠翠内心,翠翠为什么看到天上的红云,听着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凄凉?(一方面内心寂寞惆怅,一方面又渴望爱情。)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到底缺少了什么?(爱情。)翠翠真的想逃走吗?她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翠翠未必是想逃走,而是内心的孤独、凄凉的折射。)

在微观解读环节,教师可以预设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祖父不理会她”真是她“觉得悲伤”的原因吗?翠翠为什么对母亲的爱情故事那么感兴趣?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段,分析其作用。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小说的主题的理解,从而明白:翠翠的内心的荒凉,对父母爱情的追忆,对爷爷及对当前生活的困惑,源于自己内心对爱情的朦朦胧胧的期盼与失落。环境描写作用不尽相同,既有烘托夜幕降临时的气氛,又有烘托人物内心的孤寂与惆怅,烘托人物内心的骚动难安,还有构织浓厚的乡土气息,不一而足。

四、个性悟读,灵活鉴赏文本

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习得技法、体味审美,更是以阅读来激活内在生命,从而有益于成长。这就要求学生在知识性阅读的基础上,积极融入个人体验,丰富自身情志,最大程度地个性悟读。

《边城》中主要人物形象翠翠与高中生的年龄相当,其青春萌动、苦闷等情思也与高中生尤为相通。翠翠坐在溪边,就“忽然哭起来了”,在小说中她无来由地多次“哭”,深入读来,不难发现处于青春期的翠翠,内心渴望朦胧的爱情,渴望有人理解,而又无人能解,无人能说。她的心事,与热闹的渡船构成了强烈的冲突。渡船上的人悠闲自在,翠翠内心凄凉躁动,一动一静,表现出翠翠看似无来由的哭的深意。

高效阅读方法篇(5)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英语 教学思路 有效建议

引言

英语阅读一直是高中英语的重点内容之一。新课改使得教师教学计划被打乱,原有的阅读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改对学生的要求。为了帮助教师明确新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当前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结合新课改目标进行考量,旨在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改进和调整意见。

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背景

阅读教学一直在整个英语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大多数教师虽然非常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等,使得学生普遍没有真正掌握英语阅读的学习要点,整个阅读教学流程过于简单和按部就班。从本质上说,这种现象都是因为有不适当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而产生的。所以,为了解决当前英语阅读教学的普遍问题,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并让学生拥有充分活跃思维的阅读课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作出一定的改变和努力。

2.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

2.1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

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点,需要借助相关文本。通过文本内容的学习,挖掘出这些知识点,并进行加深和巩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选材非常重要。尽管多数教材中的内容设计基本相同和相似,教师没有权利进行教材的选取。但是,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状态的情形下,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并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文本填充和删减。譬如,当教师某一阶段的教学计划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速度时,可以将文本进行适当扩充或选择相对较多的文本内容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或者当某老师需要提高学生口语能力时,可以选择英语演讲稿或者一些情景对话较多的文本。

2.2完善教学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事先做好教学设计,明确应该传授学生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并从该课程中获取哪些重要的学习方法和价值取向,运用怎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掌握和理解,这些问题都应该被考虑。一个完善的教学设计需要具备各方面的内容,通过系统化的课程构造,结合丰富多彩的讲解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2.3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直接进行知识点讲解,而是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整体把握文章构架,然后概述和讲解文本内容的背景及其主要故事内容,不漏过每一个疑难点。通过整个过程的讲解进行词汇教学,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理解词汇并加深印象,从而牢记词汇。最后可以开展讨论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动学生大脑进行文本内容和评价,提出个人观点,从而提高整个阅读教学深度。因此,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掌握重要知识点。

2.4丰富课堂教学

从一定程度上说,英语阅读十分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常在英语阅读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分享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文本,使得整个课程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通过共同探索,掌握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视听语言相结合的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同时,可以适当进行问题提问和鼓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行思维活动,强化学习欲望。教师还可以通过英语沙龙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主动投入阅读学习。

3.英语阅读教学的深度思考

在高中英语课堂里,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并不是进行基础语言的学习,而是让学生通过英语文本学习增强英语思维能力。因此,培养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是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将全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围绕思维培养进行综合考量。然后辅助学生理解文本,通过知识点学习和文本探究,让学生学会鉴赏文本,从而发挥学生的个人想象空间,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取更多的思想价值观并学会活学活用。所以,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教师不能仅仅将教学目标停留在知识点的传授上,而是要从更深程度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为强化学生思维能力而进行课堂教学改良。

结语

英语阅读教学并不简单,它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设计教学,选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开展英语阅读学习。通过基础内容的传授,结合各种问题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高效阅读方法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效果

一、主导与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教师指导学生研究方向,引导学生探究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吃透教学大纲,掌握本册语文的学习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对于教学当中的各种问题,理顺教学思路和巧妙应对课堂生成资源,指导学生拓展研究范围,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如在五年级语文《将相合》教学中,学生常常只关注事情的发展,不能准确把握课文的深层含义,针对这种现状,我首先围绕“蔺相如舍身护玉”来做文章,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再引导学生研究作者关于课文的设计意义,使学生明白:这篇课文不只是简单地叙述事情发生的经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为了显现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大局为重,识大体,顾大局的可贵品质,然后在课文三个故事的讲解过程中,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作者的思想当中予以研究,大多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智勇双全,“渑池之会”的维护国家尊严,“负荆请罪”当中的顾全大局。感受蔺相如的爱国主义思想,根据以上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帮学生找准学习方向,使学生有目的研究课文。

2、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探究的积极性

教学当中应该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积极运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去研究新的课文,重视实践理论学习,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要求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模式应该是课前略读课文、准备有关学习资料、课堂主动研究掌握、课后拓展知识等,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理解掌握课堂内容,有利于以后学习方式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形成。

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阅读探究

1、指导阅读方向,树立探究信心

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课文体裁形式多样,也不乏存在类似方面,如课文构成方式、中心思想、写作方式等均会有所相似。对于这种情况,教学当中应该注重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特性和以前的学习方式,予以自行学习研究,处理学习过程中的一切问题,使得学习过程充满自信。

2、明确思考目标,置疑引导探究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确定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要求,根据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特点,运用不同的阅读训练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出关于学习内容的许多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如在《再见了,亲人》教学中,教师提出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亲人”来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出课文要表现的中心内容,使学生具有充足的自,指出要解决的问题:(1)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详细讲了哪件事?这件事叙述了几个内容?(2)抓住“亲人”来理解课文,课文当中写了哪些亲人?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3)“大娘”、“小金花”、“大嫂”分别为志愿军做了什么事?在什么情况下做的?这三个例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文章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什么?(5)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使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自己在课文当中寻找答案,教师在旁加以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理解时间充足,提高探究兴趣

在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条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认真阅读,努力研究。教师在安排了研究任务以后,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阅读,如果学生的阅读时间过少,教师就讲解,那么学生的印象就会不深刻,不能有效理解课文内容,不利于以后的阅读学习。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使学生边读边思考,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有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随时解决,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可以在以后的讲解过程中予以处理,关注学困生的阅读学习,经常鼓励他们,对于阅读当中有创意的想法,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三、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讨论研究问题,及时交换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团队意识,把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如在学习《白杨》时,因为学生对于“借物喻人、喻理”的课文不容易理解,可以叫学生在课前搜集关于白杨的材料和图片,首先要了解白杨的外部特征,然后在实际学习中,把人的性格和追求与白杨的特征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认识,使学生体会到边疆建设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白杨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对以“白杨”作为课文题目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再就是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具备集体意识,这些都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思维方式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教学任务,要对学生从严要求,坚持不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当中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创新行为,并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都会对学生的独立阅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高效阅读方法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师生互动;具体措施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小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学科。说到底,小学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 读、写、用的必然工具。其中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面临和关注的课题。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我们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培养措施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1、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 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2、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评鉴阶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