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4 15:13:16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篇(1)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程改革 困境 对策

我国的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推行,对于我国的高中音乐的新课程改革来说是一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事情,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十分先进,受到了广大教育界的同仁们的广泛好评。但是,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对于新课程标准如何进行落实,使得高中的音乐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加地脚踏实地,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当前我国的高中音乐课程改革面临着困境,本文对于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处境进行了分析,对于我国的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措施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当前面临的困境

1、高中音乐新课改的推行的困难。我国最早实行新课程标准改革是2004年,随着我国的改革范围的逐渐扩大,我国的音乐课程改革当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使得音乐新课改的发展受到了挑战。最先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高中的音乐教师,在进行国家及培训的时候,普遍提出新课程改革需要进行重基础、有层次、多样化、综合性的课程结构的调整,这样才能够适应多样化、个性化的学生的发展以及社会多层次的需求。与此同时,老师们普遍认为,高中的音乐新课程改革的过程比较复杂,在进行的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的,如果对于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对于整个高中音乐的教育改革都会造成影响,使得音乐新课改失败。

2、音乐教师面临的困境。高中的音乐教师要进行新教育理念的学习,对于教育的实质性理念的把握水平还不够,音乐新课程标准对于教育理念的要求不能在课堂的教学当中完全体现出来。像是在进行学生主体性的强调的时候,要求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支配时间。所以,很多教师就将少讲或是不讲作为进行音乐教学的原则,而且逐渐教师不是不讲,是不敢讲,一些需要进行讲解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钻研,这样使得新课程标准的本意被曲解,使得学习效率反而下降了,学生们表面上获得了自,其实并没有真正地进行自主,反而使得课堂上的效率下降,此外,音乐教师对于教育理念理解的不够到位,在课堂教学当中比较注重形式,对于教学的本质并不追求,只是单方面追求课堂的热闹,没有让学生得到什么知识,这样华而不实,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标准本来的精神,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能满足课程结构的多样化。

二、高中音乐课程改革脱离困境的措施

1、对于音乐教师对于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的认识要加强。对于教育的振兴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而且所有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以及行政管理人员都要将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的巨大使命负责起来,对于每个学生的高中音乐培养都要尽职尽责,要能够踏实地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工作,为高中音乐课程改革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2、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学校,要从专业的音乐师范学校或是音乐专业聘请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要能够从音乐院校或是音乐专业聘请一些不同音乐专修方向的音乐教师,这样,学校在进行音乐新课程的设置过程当中,就能够开设不同类型的选修课,这样学校的音乐教学的发展能够更加地全面,这样还能够形成特色,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的就是,学校即使有能力能够聘请兼职老师,但是也不能进行大量聘请,所以对于学校里的音乐教师,要进行教师的培训,使得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再单一,使得自身的音乐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提高,使得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还能够形成学习的意识。在一些农村高中进行音乐新课程的开设,因为学校的数量少,条件比较差,而且比较分散,相互之间距离也比较远,这样学校进行资源的交流比较不现实,并且是因为资金问题,农村的音乐教师也比较少,条件比较艰苦。所以,我们要将城市的音乐教师定期送下乡进行锻炼,还可以聘请一些民间艺人,使得学校的其他学科的教师参与到音乐课程的教学当中。而且,这些方法对于所有的高中音乐新课程的进行都是能够进行借鉴的,我们要对于身边存在的各种资源进行充分地挖掘、利用。

3、音乐教师对于音乐教学理念要有正确的认识。进行音乐教学的本质还是进行审美观的锻炼和音乐品味的提升,对于音乐教学的价值1要进行正确的理解,音乐教育不是对音乐家进行教育,而是一般学生,所以教育的重点是人,而不是音乐,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对于自身从事的音乐教育事业和音乐教学的基本观念有正确的理解。而且为了能够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求,音乐教师要学会将自身的角色进行转变,要将过去的管理者的身份除去,变成课堂的组织者,要将教授者变为课堂的参与者,由课堂的控制者变为课堂的帮助者,由学生的主导者变为学生的引导者,由决定的仲裁者变为知识的促进者,由一个简单的教书匠变为知识的研究者,由课堂知识的实施者变为音乐知识的开发者,由课堂的执行者变为知识的决策者,同时还要能够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关爱、学会激励、学会给予、学会选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还要学会一些高新技术,还要能够学会创新。而且音乐教师要做到能够坚持进行自我的创新,要进行自我的发展和提高,这样才能够随着音乐的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和进步。

三、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人民对于孩子教育水平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逐渐由单一的数理化学习变成对于孩子的全方位的综合教育,随之而来的就是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改革。本文对于高中音乐新课改的困境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建议,具有很积极地意义。

参考文献:

[1] 梁靓.高中音乐课程改革走出困境的对策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11,(1)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篇(2)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音乐教学;创新发展;措施

新课程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推向全国,素质教育也被广泛认可,音乐课已经不再是过去人们所说的“副科”,它正以独有的艺术性、欣赏性和娱乐性丰富着学生们的自身素质。在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不能够像过去那样只是教师一味的教,高中生所具有的特质与灵感,完全可以主导音乐课堂。《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应以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为主要依据,同时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审美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提高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高中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对高中音乐教学进行改变和创新。

一、新课改下对高中音乐教学要求的创新

1.要求教师正确理解新课改高中音乐教学的理念

在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理念是:教学的重点是音乐审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个性发挥。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这一理念,更多地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和进行音乐欣赏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要求教师给学生更多的音乐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要求教师明确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利用鉴赏的形式使学生了解音乐艺术,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丰富个人情感。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使学生可以通过创作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出来,提升自信力。教师还应让学生多欣赏民族音乐,通过音乐了解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魅力。

3.要求教师得当地引导学生发挥其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新课改追求的是学生在教学上的主体地位,提倡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要从教学的主导者,变为一个引导者,通过引导,使学生完全参与到教学中来。自主、创新性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习环境变得轻松愉快,而且会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更加利于融会贯通,使学习真正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二、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

1.注重在音乐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那么,角色的转变就势在必行,从过去的教师讲授,转变为学生自主欣赏、学习、创作。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对音乐的灵感和领悟;而学生自身,也要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积极、大胆地进行创作和演绎,在教师的引导下,配合教师与伙伴进行教学。

2.注重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性

音乐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表现能力,让性格变得更加开朗,气质得到提升。而这种改变,需要的是很多实践,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鉴赏,不断地思考、理解,再不断地演绎,才能够得到音乐带给你的本质的改变和提高。所以,教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必须注重实践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中来。

3.注重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音乐带给人们的除了一种气氛,还有作者要传达的心情和要表达的意境。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不光要体会到音乐的氛围,还要理解音乐所表现出的意境,对感受到的内容要有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有创新的源泉。教师可以通过对音乐的鉴赏,让学生领悟情感,再让学生自己来演绎鉴赏后的领悟,最终提高自主学习和创作的能力。

4.注重多种音乐形式的教学

不同的音乐形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性格,甚至培养出不同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各种音乐形式的表达方法,能够将民族音乐、经典音乐、流行音乐等音乐形式的表达方法和演绎形式连贯地穿插在音乐教学中。

5.注重应用新的教学方式

过去的高中音乐教学中,为了能够仔细地欣赏音乐,必须保持特别安静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只是静静地听,音乐带来的兴奋和感想无法释放,很大程度地掩埋了学生的创作灵感,所以,教师应适当改变这一方式,从“静”到“动”,和学生互动起来。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环境下,高中音乐教学所面临的挑战有很多,不仅要从音乐教学的要求、内容、方式以及辅方面进行创新,还有很多在教学中才能发现的需要改进创新的地方,需要更多的创新因素。教师要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引领教学的创新,促使教学模式迈向现代化。但要使所有教师都达到这一要求,尚且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参考文献:

[1]陶惠清.高中音乐教学创新刍议[J].科学大众,2009(2).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篇(3)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课程;备课

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音乐课程一直不被学生所重视,并且传统的音乐课程还存在着重知识技能教学、轻音乐审美欣赏的问题,所以导致原本轻松、愉快的课程教学变得单板、乏味,使音乐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如今新课程改革为音乐教学树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明确了教学目标。如何在备课环节融入新课改的理念成为了音乐教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正确解读新课改,树立新音乐课

程观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应该先深入了解其改革的内容和更新的教学观念,把握课改的精神和方向。在音乐课改中,新教学大纲较传统的相比有很大不同,倡导“以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强调音乐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及对学生终身音乐教育奠定基础为教学宗旨。这也从根本上转变了原本以学习音乐知识技能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把音乐课程的功能定位为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审美。所以,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备课模式,重构在素质教育思想和音乐教学目标共同指导下的全新备课模式。

二、深入分析教材,创新使用教材

1.音乐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特点,了解编者的思想和意图。对于教材编入的音乐要仔细揣摩,查阅音乐作品的有关资料,编写课堂教学的解说词,并且设计好关于本堂课的讨论题。最重要的是体会和感悟音乐作品的审美要素,包括音乐的旋律、意境、情绪、曲调、配乐、乐器、歌词大意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根据这些音乐特性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材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

2.根据“源于教材,高于教学”的新课改理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在不改变教学整体目标的情况下,适当的对教材进行补充、替换和删节,这要求教师具备大胆创新使用教材的精神。在选择课程教学资源中,可以充分考虑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区域文化,把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丰富到教学设计中。

三、备好音乐教学资源

音乐课程备课不仅仅是针对教材单纯的讲解性备课,还要备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设备和辅助材料。例如学生这堂课应该用到的乐器、服装、道具,以及教师制作的课件、图片、音像资料、题板等,都要准备妥当。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展示音乐的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同时,教师自身还要做好示范的准备,包括对歌曲的演唱、乐曲的演奏、舞蹈及戏剧的表演等,这样能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音乐课程备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所以备课的核心思想就是要以学生为主。教师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他们感兴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优先考虑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解决问题为传授新知识的切入点。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班级的特点和学习进度设计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在对音乐进行鉴赏和理解的时候,教师要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做好沟通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不要用标准的答案去束缚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设计周全学生在课堂参与活动的方式和活动量,把师生之间的互动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积极推行音乐教师集体备课

所谓集体备课是指每位教师在自身认真准备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究、合作、讨论的一种有效的备课方式。学校的教研小组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同一课程不同种教学计划的研讨会,分析比较不同种备课方案的优缺点及实效性,使教学设计更符合新课改的理念。集体备课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优势,集思广益解决教学中的一般问题,取长补短完善自身教学中的不足,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在音乐课程备课中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拓宽和创新备课思路,使音乐课程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最终实现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形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玮.如何提高音乐教师集体备课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0.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篇(4)

关键词:改革;音乐教育;发展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这标志着这我国素质教育有了新的标准。新课程改革也给中学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为基本理念。探析新课程改革下的音乐教育专业如何发展成为中学音乐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对教育改革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为提升音乐教育专业提出几点建议。

一、音乐教育的改革重点

第一,改变了传统教育中传授知识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形成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新课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审美能力,使其获得音乐中的曲调美、意境美等,让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美好情绪方面发挥作用。

第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目前学生存在着喜欢音乐但是对音乐课并没有多大兴趣的问题,新课标要求提升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教师需要设计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体验音乐教育。

第三,让全体学生都能发挥音乐潜质。以往音乐教师在教育方面喜欢挑选心目中感觉较好的学生参与演出,使其得到锻炼。新课标要求音乐教育让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质都可以得到发挥,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得到应有的锻炼。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传统音乐教育注重的是标准化教育,而随着时展,我国文化也呈现多元化,发展学生个性成为音乐教育适应时代潮流的体现。

第五,更加注重弘扬民族文化。文化具有软实力,目前西方文化已经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流行在中学生中的西方爵士音乐、摇滚乐等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而婉约的传统音乐逐渐被淡忘。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民族传统文化的力量。

二、改革下,提升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几点建议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也成为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里程碑,这也给中学音乐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任务和挑战。

1、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提供新颖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

音乐教育长久以来只是作为教育的辅助,其被重视程度不足,也造成学生对其学习的积极性不强烈。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从教师抓起,改变传统的观念,尽量寻找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和内容,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爱学、好学。

在课堂中引进当前流行音乐,学生耳熟能详,学习兴趣大,学习效率也高;实现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有些学生比较爱好舞蹈,在授课过程中实现与动作的结合,不仅能提升学生兴趣,还发挥学生其他潜质;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音乐学习与现代化手段的结合。目前存在着众多的伴唱软件和曲目,还有打分功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提升学习兴趣。

2、将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

新课程改革要求音乐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需要弘扬民族文化,教师可通过将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形式,达到这两方面要求。比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关于这首曲目,教师不仅需要传递给学生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还需要讲述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3、举办小型音乐会,发挥每位学生才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部分形象好、功底强的学生,更要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通过举办小型音乐会的形式,从操办到正式开场,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比如有的学生可以进行单独表演,有的学生可以进行伴奏,有的学生可以对唱或者合唱。这种举办音乐会的形式满足学生的表演表现欲望,让每位成员参与其中,从整体上提升学生潜能。

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之路才刚刚开始,如何提升教学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教师在音乐教育教学的实践中需要不断的反思,用新思想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余音;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2] 姜兆启;音乐教学感悟点滴[J];职业;2011年18期

[3] 王莉;浅谈中学音乐教学评价[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篇(5)

关键词: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音乐教育是高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时代在发展的同时,音乐教师师资人才要根据岗位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研究与现状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用人单对基础音乐教育岗位具有较大的需求;针对这种巨大的需求变化,高师音乐人才培训体系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调整,满足不了岗位的需求;高师音乐传授课程和基础音乐教育改革课程不能有效衔接,使得绝大多数课程和教育观念无法更新。积极依照中央和各级领导对教育工作的指示,将课程改革作为切入点,积极需求改革方案,按照一定顺序开展课程改革工作。合理设置学科门类,调整课程结构,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减少学科门类,丰富音乐专业内容,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学术研究机构分析了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术研究讨论会指出,高等师范院校对人员音乐人才的培训体系并未形成正确的认识,也就不能突出前瞻性,缺乏音乐人才的系统化培养。对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首先是没有为基础音乐教育,担负起前瞻性教育服务的理念和责任。其次,依然使用以往的音乐学院培养目标,并没有制定适应当前教学和岗位需求的岗位。再次,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就业市场,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没有落实到位对学生在基础音乐教育岗位上综合技能的培养。四是并没有重视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导致培养的师资队伍无法适应实际岗位的需求。

二、剖析问题原因

高等师范院校对音乐人才培养主多是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分析市场中的供求关系:也即是“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在培养目标上,多重视技巧的演示和表演。然而,在课程教学中,学生总结撰写论文稿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让音乐人才了解演出,然而并不擅长总结,不能有效进行系统性思维。依据“两个决定”的指示精神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在课程改革调整中,凸显学生的个性,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使培养的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让他们有效施展自己的才能。依托基础音乐课标,定制专业培养方案;调整教学门类,满足岗位需求。在音乐课上,音乐教师最起码要具有一定的歌唱功底,让学生多欣赏经典性的片段,对演员的心理变化进行捕捉,同时掌握乐器伴奏技巧,强化艺术嗓音训练,结合歌唱技巧和理论实际,为后续音乐课的调整做准备。

三、改变音乐考试制度制定评价标准

改革工作务一定要根据学生教务管理系统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修改。调整后,变化体现在三个层面:不应将“音乐技巧课”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考试内容中,将其它方面的音乐知识添加进去。打破原来的只重视核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把握,还要纠错器乐演奏、声乐演唱和音乐鉴赏。将钢琴即兴弹唱划入考试的范畴。和基层学校挂钩,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磨练学生的教学能力。总之,要想让学生成为优秀的舞台表演者,强调课堂教学的理论水平,应善于总结理论经验。

四、改革措施

(一)创新教育观念

改变“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局面,实现音乐教育改革创新。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对旧教育观念的摒弃,构建新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满足时展的需要,也是满足创新理念的需要。高等音乐院校主要包括表演专业与理论作曲专业,专业知识结构和其他专业存在联系,音乐教育专业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如参加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专业教学观摩课等,以此来强化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论水平。当前,高等音乐院校设置的音乐教育专业在教学内容和引导方向上,还停留在培养专职演员的教学模式上,围绕继承性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单项的专业教学模式,这就使得专业划分趋于精细,专业口径变得更为狭窄,无法拓宽人才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培养的人才便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要适应社会将变得十分困难,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要制定新的目标,在发挥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增强师范性,教学和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教育事业,产生了厚重的情感体验,陶冶情操,较好地胜任学校的晋升工作,具备教学和指导其它中等专业学校音乐的能力。

(二)创新课程体系

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斗争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21世纪,社会要想发展必须以人才为保障,所以,要使培养的人才有明确的理想,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素质,具备学习知识的能力,满足创新人才的需求,使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这就对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课程体系的建构要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进行。为了使培养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具有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建立基础雄厚、相互支撑的“金字塔”型课程框架体系。金字塔最顶端是专业主科课程;接着是专业主干课程;第三层是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最底层是选修课程;两侧是实践教学。在“金字塔”型的课程体系中,教学要处理好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关系,知识的传授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主要的方式。教学要重视实践,把学生的知识转变成他们的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得。

(三)革新教学模式

高等音乐教育教学中原有的单一、僵化的教育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需要改革,要结合培养目标的多元化、音乐教育的个性化,结合刚性和柔性制定教学计划,有效落实“学分制”,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音乐教育教学本身具有特殊性,和其它教学门类相比自身具有特殊性,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和所学内容的实际,表现为下述特征:实践性与开放性。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教育应在做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学习不仅是单向知识传授的过程,更为主要的是教授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发散他们的思维,集互动性和娱乐性为一体,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构建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快乐学习,快乐探究,勤于操作,分享创新经验,调动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改变单一的教学,所以,活跃课堂气氛能保障教学具有较高的的娱乐性和艺术性,展现学生的认知和探究心理,体验快乐,有助于音乐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

高等音乐院校普遍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如多媒体教室、视听教室和录音棚等。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的配置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十分有利。由于音乐教学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技术,促使音乐专业教学运用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学生学习先进的现代知识,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教学使用“Autorware”,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这些年多媒体教学来看,许多歌曲环节的展示,因为一些音乐作品网上都有下载,获取比较方便;此外,结合大量与音乐作品内容相关的图片应用到音乐教学中,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直观,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时间,多媒体教学就好像是营造一个氛围的工具。教学使用“Au-torware”软件制作两条反复标记性的符号和反复跳跃记号的旋律,随着旋律的变化,乐谱会有序的变换颜色,“Autorware”的动画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这种符号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使“易意会,难言传”的音乐理论知识通过动静结合的形式变得更加理解。“Autorware”的应用使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快了教学节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音乐大师”软件,带动二声部训练,让学生大胆地进行音乐的创设,在往期的音乐授课中,二声部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学生因音准的差异性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会表现出不同的困难。一般情况下,教师只有通过录音机进行声部带隅。有了“音乐大师”后,作品修改变得十分简单,修改前后作品的对比将音乐的审美较好地体现出来。“音乐大师”使音乐创作不仅生动而且形象,又直接及时。因为能得到反馈,修改也变得十分及时,学生提升了参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敢于创作作品了。音乐网页的制作,延伸了校外音乐学习,让学生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学校音乐教育并不局限于音乐课堂中。教学不能依靠每周两节音乐课,更需要在音乐课堂教学展现广阔的应用前景。音乐教师需要逐渐提升自己相关素养,了解并积累多媒体教学信息,尝试使用新软件的教学,希望学校也能在这方面做出一些成就。

(五)创新评价标准

在音乐作品审美品格和接受者的多重层次的基础上,音乐作品评价标准也是不断发展的历史概念而无论古今中外。美国现代教育家布鲁姆认为:“评价为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获取提供依据。多年实践发现,音乐教育专业要想在短期内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是十分困难的,此外,一定要将培养的方向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轨道上来。依照国家比赛模式,设置五项全能,也就是钢琴、声乐、理论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每学期的期中添加一句有关班风和学风的评语,此外,还能确保学生具有更高的艺术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转变传统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只看重成绩而忽视能力。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要求学生敢于实践,以创新为目标,应改革学生的评价方式。在评价内容上,综合评价学生的素质,着重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在评价主体上,教师要明确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把学生互评作为辅助手段;在评价的手段上,主要使用笔测的方式,同时结合动手和动口的方式;在评价的依据上,主要是学生的成绩和成长记录等,将主观评价作为辅助手段,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的功能上,重在突出激励,消弱等级和分数。

五、结语

师范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配比,将切入点定位在教材选编与课程修订等,重视总结理论并探索实际,逐渐完善,汇集各种层面的知识信息,利用生源素质的优势,提升教学思维理念,实现21世纪对音乐人才的培养需求。基础音乐人才岗位发展的需求,面临工作挑战。今后的一段时间将是高校音乐教师,提升音乐人才教育改革,部署并研究课题。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还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因为受限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还需有效开展起来,方能构成较好的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张刚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蒋薇.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王雪峰.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创新教育理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篇(6)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音乐鉴赏课 改进 实践 策略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在中学开展音乐鉴赏课是进行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新课标下,中学音乐鉴赏课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感悟、体验以及鉴赏音乐美感的能力,教师工作者要认真研究新课标的要求,对传统的课程开展方式进行改进,那么如何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下面本文就重点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析。

一、新课标下中学音乐鉴赏课开展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音乐鉴赏课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有效开展中学音乐鉴赏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音乐鉴赏课上,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祖国的音乐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爱国情怀。第二,通过学习世界上各种音乐,让学生认识到世界音乐的多样性,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并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第三,增强学生感悟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课标下中学音乐鉴赏课改进和实践的策略

(一) 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要想对中学音乐鉴赏课进行改进,实现中学音乐鉴赏课开展的目标,关键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是因为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音乐教学的质量,进而影响着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基本功和综合素质,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讲解和示范,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贝多芬》这一课时,教师要重点对这位音乐家的生平和作品进行介绍,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贝多芬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教师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贝多芬的作品进行现场弹奏,让学生崇拜你,对你刮目相看,这样更有利于和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新课标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中学音乐鉴赏课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加重视音乐的实践性和创造性,不仅要提高学生对知识技巧的学习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若想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法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被提出,我们一直都在倡导因材施教,但是真正实施的情况却非常不乐观,音乐教师要改变这种情况,全面掌握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这门课程。首先,在选择音乐时,要注意选择难易适中的题材,既要保证学生可以听懂,又要保证旋律的优美性。例如:在学习中国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如果直接让学生演奏这首曲子,会显得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就要从故事开始讲起,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全面了解这个故事之后,再让学生去理解作品的含义,体会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就变得比较容易。其次,教师要尽量避免照本宣科,用通俗易懂有具有艺术性的语言来讲解音乐知识;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将抽象的音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第三,实施“互动式”教学方法,明确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因为兴趣是学生学好音乐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要向学生讲述学习音乐的重要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音乐可以对自己产生积极地影响,从而让学生对音乐鉴赏课感兴趣。另外,教师要注重讲授学生音乐鉴赏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为音乐文化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学习中外音乐鉴赏时,要让学生了解各种音乐形式的发展史,从而扩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增强对音乐文化多元化的包容和尊重,并且在学习民族音乐时,要注重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增强民族自豪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中学音乐鉴赏课开展的目标发生了变化,因此教师也应该转变观念,对中学音乐鉴赏课开展的模式进行改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做好课后总结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实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淑娴.新课标下中学音乐鉴赏课的实践[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4).

[2]谭连花.刍议新课标下中学音乐鉴赏课的实践与思考[J].速读(上旬),2014,(05).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篇(7)

关键词:高师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 改革建议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对学前音乐方面的人才需求更是不可小觑。这是因为由于受传统音乐思想与观念的影响,学前音乐教学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能很好的为社会服务,其发展不能与时俱进。下面笔者就新形势下高师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设置做了一些探索,力求取得一定成效,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一、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衍变

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衍变分为四个阶段。

1、培养幼儿心理学教师。这个阶段是自建国以来到上世纪60年代,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一直以“培养幼师或者说是幼儿心理学教师”为主。

2、培养幼师兼培养幼教行政和管理人员。这个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末后增加了“兼培养幼教行政和管理人员”。这样的培养目标使我国高师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无一例外地都培养幼儿师范学校的专业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和幼教科研人员,当时从社会需求来看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但随着全国幼儿音乐事业的迅速发展,幼儿园所数和幼儿逐年增加,需要补充大量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可是在一些管理部门的领导观念中,对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及幼儿音乐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幼儿园不需要大学生,一般中专生就足够用的了,大学生进幼儿园是大材小用。这就使得难以从师资素质和能力上保证幼儿音乐质量。

3、中师(大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我们国家为了保证基础音乐的质量,提高师资素质,国家教委从1985年起进行了中师毕业生再读两年大专的试点,并在师范院校开设了小教专科和学前专科,逐步使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学历提高到大学专科以上的层次。

4、高师设置学教育专业前音乐课程阶段。这个阶段是进入21世纪后,国家面向新世纪,结合社会需求,将重心下移,在高师设学前音乐教育专业,并定位在培养幼儿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上。至于幼师和高师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课教师,则应当由更高层次的硕十生或博十生来补充。

二、高师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的特点

21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高科技和音乐现代化的时代,为此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特点的需求,在学习期间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掌握的知识面要宽,要有能力适应新时期儿童个性强,形态各异的个性特点;同时要表现出高风亮节素质高的特点。真正能够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须有一桶水的水平。不仅掌握学前专业的基础与专业知识,还应加强人文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的培养;不仅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知道如何学习,更要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这既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应用科学特点的需要。音乐思想与观念更新还体现在高师学前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学前专业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三、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高师学前专业的设置虽然有几十年时间了,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没能与时俱进,不能够很好应对当前的学前儿童。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前专业课程的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缺乏上下一体的整体意识,设计人员和科研人员缺乏实地考察的经验积累,依然沿袭外国现成的经验或者已经失去“时过境迁”的人群;任课教师有经验但是不能够广泛推广。为此曾经改革过,但是过去的改革,往往各自为政,并没有从整体上考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是高师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计人员对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一直未能真正转移到为基层幼教机构培养专业人员上来,即使有部分转移,但也不是很彻底。二是高师在课程设置上也没把学前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合理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比率摆正,仍然以培养幼师专业课教师的目标去设置课程,其结果是重学科专业理论课程,轻实际能力培养的课程,致使高师学生到幼儿园工作的时候在观念上、音乐技能上有很大的不适应。三是科研人员开展的科研往往只注重对具体的某一课程进行研究,对学前专业整体改革研究探索不够。四是教师更关心的是把自己这门课程教好,关心的是本学科的教材建设与改革。其最终结果是学前各科课程之间内容重复复、交叉、陈旧、不能充分体现最新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因而高师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由课程设计人员、科研人员、教师相互协作,将目标、内容、方法等多层面、全方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行整体改革。

四、高师学前专业音乐课程体系改革方向

1、培养目标的定位必须与时代同步。学前音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说到底应适合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展对人才培养的基础需要。为此高师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的确定应当从过去狭窄的、需求量较少的幼师教师转移到为幼儿音乐机构和音乐行政部门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上来,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学前专业,其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能够熟练掌握从事学前儿童保育与音乐技能,能够胜任托幼机构的音乐工作和研究。这一目标的定位,是符合21世纪人才培养音乐需求。

2、围绕高师为基层幼教机构培养音乐人才的目标进行课程设置。根据高师课程设置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学前专业课程体系包括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分析、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实证性研究、基础音乐师资建设情况、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中的问题等内容,从而为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明确了方向,使之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