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3 16:26:20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篇(1)

关键字: 新课改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语文作为自古以来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担当着新课改的先锋作用。那么怎样的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是科学的,是切合新时代学生需求并与时俱进的呢?在新课改下,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反思。

结合新时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一、转变教学观念

语文学科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而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和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更为突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的重点是在重视学生语文知识基础的同时,更注重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学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基。现代教育要求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同时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条件。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牢固树立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思想,这是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应着眼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转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是应试教育,语文是升学的必考科目,它重视的是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背诵、反复的习题演练、按标准答案去答题的一个强化储存的教学过程,学生是被动的吸收者,没有主体的体验。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都在焦灼于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机械化,学生从根本上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成了知识的容器,出现了高分低能的教育状况和学生学得好却考不好的现象。沐浴着新课改的阳光,教师不是“统治者”,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去发现问题、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过程。

三、科学化教学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该把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以系统论的方法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科学化。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体系的科学化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和方向。所谓语文教学体系科学化,就是从实际出发,以素质教育为根本指导思想,促进语文教学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协调发展。科学化的教学体系是保证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到实处的关键。在科学的教学体系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都会增强,从而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那么具体到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系统改进:

1.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现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学校教育而言,小学语文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语文领域的新思想、新发现和新方法等,从而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文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才能成为生命生长与健康成长的沃土,创新教育才能在教学中得以落实和正确实施。

2.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小学生的学习语文过程中,动机性强的前提下,学生就会学得轻松,不怕困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如有的学生为了获得父母的肯定或奖励而学习,这种动机是外在的动机。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用激励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奖励小红花,对前几名的学生奖励作业本、文具等。有的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活动本身就是学生所追求的需要,这种动机是内在动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进行不同的教学。如角色扮演,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明星的表演,如果让他们自己进行表演会更加喜欢。值得注意的是,外在动机是可以转化为内在动力的。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受教师的表扬或批评、肯定或否定态度所影响;伴随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更多的意识到学习的意义或乐趣,这时,学生学习的动力就由外在动机为主转化为以内在动机为主。

3.通过阅读诗歌,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

诗歌来源于生活,但是已经和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生活经过了诗人的加工,便成了的一个具体的产品。所以阅读一个诗人的诗,就是和这个诗人进行沟通,就是和这个诗人进行情感交流,就是要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仔细阅读的结果,就是在整个阅读的过程当中,能够完美地让诗人的情感再现,让诗人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这就要求阅读诗歌的人,不仅仅要有一定的鉴赏水平,而且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再加上有一定的心理感知,才能感悟到诗歌的内涵,品味出高层次的、优美的诗情画意。说到这里就涉及一个关键的环节:想象和联想。这就要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质,使其进行丰富的想象,甚至是创造,通过头脑中形成的画面,来感受诗歌的文字。通过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随着感悟的加深,创造力也得到了增强。

4.抓住小学阶段学生的文学的美学特质和文体特征进行语文教学

小学生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与相比,小学生文学最为独特的美学特质是儿童情趣。处于人生黎明时期的小学生,生命呈现出最本真最自然的状态,他们思维独特、想象丰富、思想单纯、感情纯真,这种情趣就是儿童的“想象、思想、感情等心理状态及与之相应的行为、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反映。”小学生文学作品中的儿童情趣对学生读者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对学生的身心成长能产生积极作用。

结束语:

我们语文教师肩负着语文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责任,因此我们应该不遗余力的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创新和改善,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使我们的教学改革顺利进行下去,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摆脱低效、无效的教学问题,真正实现有效有质量的教学。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篇(2)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创新

21世纪以来,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对知识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投入。小学语文教育是一个学生开始学习语文生涯的开端和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直接关系到孩子在以后的人生成长中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抓住小学语文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不同于幼儿园的学习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具有更系统,更规范,更科学,更合理的特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要切实结合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而不应该一味的追求成绩的提高。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相比较与传统教育从国家到家长都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能保证学生的成绩又能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1新课改形式下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大家都知道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以及基础学习阶段,同时也是其它学科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对语文的深造方向,在新课程改革形式下,教师逐步的从之前课堂的主宰者到现在的主导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虽然有了诸多方面的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1.1语文教师的课堂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低年级,教师不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教师习惯性的教学生一些识字、认字的能力,完全忽略了对学生关于阅读以及写作方面的能力培养,这也就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合理的安排提问,也不能合理安排朗读,这也就严重限制了学生语言逻辑能力的提高。

1.2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导着小学语文教学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也存在着“填鸭式”教学的现象。很多的情况下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存在超龄的情况。由于现代社会的就业压力比较大,社会对学生的学历看得越来越重。这也就间接的导致了小升初的压力。如今社会学历是一块找工作的敲门砖,考上好的大学接受好的教育是每个学生和老师的愿望。很多的学校和老师在学生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通常都会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这样的语文教育教学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样会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兴趣,是一种事倍功半的“揠苗助长”式的教学模式,不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1.3教学理念和师资力量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首先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普遍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评定一个学生的标准,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的培养。不能够因材施教,这样往往会阻碍一部分对某一方面有着天赋的学生的发展。其次,一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水平达不到新课改教育教学的要求,尤其是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缺乏教学热情、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热爱、学术的热忱。

2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创新举措

2.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要将学生置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要以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学校不能只注重简单的知识传授,更应该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思维,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教师还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源于教材也要高于教材,设置一些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的差异,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性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合适的年龄阶段能够最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最终能够灵活的掌握运用。

2.2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素质教育注重的是以人为本,改变以前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主体,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创新,要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中得到进步,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各种尝试中得到教训,让学生从教训中学到知识,吸取经验,像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选取各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记忆,出现错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错,怎样做就是正确的,如何避免错误,教师还要民主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课堂上和课下都可以开展语文教学,拉近师生的距离,便于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增加教学方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学生可以主动地加入到学习当中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2.3相关教育部门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针对性的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师资力量,比如选拔专业的特长教师针对特长生的能够很好的得到教育,还可以引进一些高科技的教学设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在通过生动的图片提高记忆,提高学习,帮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师素质也是一项教育投入,教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则,加大教育建设项目的投入,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的成长。

3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改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指明了方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牢牢抓住这个机遇,加大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力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大化的利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时间,是对语文教学效率的保障。还有学校和教师要对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再有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要注重语文教师的培养,增强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从而有力的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黄少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11,(06):41-79.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篇(3)

关键词:新课改;学习兴趣;课堂氛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一些看似热闹无比的“新招”“创新”层出不穷:走马观花式的检查一下字词,丝毫没有落到实处;“课件满堂飞”,有用没用地让学生沉浸在色彩绚丽的画面中,而忽略了对语言文字本身的理解和感悟;“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跟着感觉走,迷失了基本的教学目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抓训练”似乎成了一件十分遥远的事。如何开展新课程改革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课堂的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课堂的策略

学习积极性从心理学上讲,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认真与勤奋、主动与顽强的能动心理状态。所谓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基于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而产生的认真态度、积极情绪、顽强毅力和主动进取精神。学生在学习中才会表现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通常体现在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态、情绪倾向和毅力等方面。它由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方面组成。教师如何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巧借兴趣,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总之,我们教师的主战场在课堂,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也在课堂。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我们教师去调动才能得到提高。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是教师主导的教和学生主体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表现在满堂讲,教师讲什么学生就收什么,而是要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要让学生这个主体活跃起来,嘴动起来,手动起来,思维动起来。课程改革后,教师由单一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到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只需要“传授”,学生只需要“接受”,而事实上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智力、能力的不同,给予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具体帮助。如果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就无法承担新课程政策下的使命,也就无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减少低效无效环节。

三、探索新型的教学策略,形成高效的课堂氛围

1.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转换师生角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还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更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由知识的持有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础是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的转变。教师的定位不再是主宰,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保护好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到长久保持,做到乐意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教师要积极探求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同时,教师还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到导有目标、导有方法、导有学法。

2.开展“小组”学习,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让师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师生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为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原动力。小组学习是班级授课制中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师一定要运用好这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要讨论的问题,为合作学习打好基础。在指导互助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合作学习的扎实有效,做到分组要灵活、分工要明确、指点要巧妙。

3.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条件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究、创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探究精神:教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教学生学会求异思维、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拥有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拥有探究的自。只有这样,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品质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总之,随着新一轮课程的不断深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诸如此类的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课堂中我们要采用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实现语文教师期待的高效课堂梦!

参考文献:

[1]陈大超.研究性学习[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5.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程 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多发面的基本能力。可见课程标准的理念包含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含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及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和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课程的提出是社会的需求、社会进步的表现。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无论在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开辟了新的视野。

1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在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培养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但人是有差异的,从现实上讲,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扬长避短,发展优势,人才能成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外,还要在传授基本知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2 教师也应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尤其是要重视形成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对于成绩较差但希望进步的学生,要在语文教学中多鼓励。这种学生缺少的是老师的肯定。学生的差并不是他一个人造成的,往往是家庭和学校共同造成的,因为种子只有在合适的土壤、水分、阳光和温度等等这些条件具备时才会发芽。所以,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只从学生本人找原因,不能只批评学生,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给予他适当的关爱,让他感觉到自己没有被遗忘。例如,我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的家庭条件非常好,这样的家庭往往对孩子会溺爱,而一个孩子十二岁之前的行为可以从他母亲身上找到答案。长期的懒惰加上家长的溺爱,孩子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可以想见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成绩当然好不到哪里去。当我教他们班语文时开始关注他。他不完成作业在以前是家常便饭,于是,我就给他“开小灶”:别人写十个词语,我只要求他写三个,完成这三个词语的书写任务,我就表扬他。慢慢的,他能每天完成我布置的作业了,当有一次他写的词语非常认真而且没有一个错误时,我让全班同学看了他的作业,当时正是上自习时间,每个人轮流看,连学习最好的学生都对他的作业赞叹不已!这次“作业展览”也促进了他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在于他的良好表现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对于一个后进生来说,还有比这更让他幸福的事吗?所以说,教师应对于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注,更多的鼓励,使后进生感到被老师关心、被同学接纳,使他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改革学习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是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小组学习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并自尊,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提高与辈群体变往的能力,使学生学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交往技能,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小组学习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小组成员不但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通过小组的自主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学台接纳、赞赏、争辩和互助。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应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教师在实施小组学习策略时,必须树立课堂教学交往观,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要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在交往中寻找各自恰当的位置。

在学习方式方法上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授受习得的传统学习方式,还注重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主题放在首要地位,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要求老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也把教材内容变为学习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处于主角地位,教师是组织者。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篇(5)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6.089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培养小学生与人表达交流、沟通的基本能力及搜集信息能力、分析判断处理能力。因此,为适应时展的需求,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更新、改进,笔者从事语文教学活动多年,结合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简单讨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应注意的几点内容:

一、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1.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授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朗读教材内容,“从文章中读出了什么内容”,学生带着疑问听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读的重点,又没有限定固定范围,让学生有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在授课时不应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应改变思维,设计开放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思维不再固定。学习自主阅读也应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不然既浪费了时间、精力,又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阅读大致可分为四步:首先是初读,快速朗读文章,对文章内容有大致了解;再读,逐词句阅读,记录难理解的词语与短句;研读,温故而知新,读出感情;练读,用心去读,积累词句,提高个人素材。阅读很重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通过阅读,提高小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鉴赏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之间多交流、沟通,彼此了解对于文章的理解方式。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认知阶段,对于文章中很多细节可能会存有疑问,对于有共通性的问题,教师应组织学生共同参与讨论,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于好的文学作品,教师还可组织学生排练剧目,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增长了见识,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2.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个人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它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此时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很关键,教师应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听说读写这几项基本功的严格要求。例如,在课堂上,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应注意听,及时纠正个别同学抢答,完全不理会别人的现象。有问题要举手示意。还应注意小学生的字体,此时应严格要求,培养他们拥有较好的语文素养。3.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花费时间、精力研究文本,充分利用文本,把握故事整体的脉络,讲解时突出重点,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提高阅读的品质。4.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说读写的训练,把握文章中优美词句对学生精心朗读、感悟的训练,充分体现出阅读为主,在阅读中感悟的特点。

二、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往往是停留在读课文、讲课文的层面上,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有的学生则开小差,面对这样的课堂现状,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将课堂内容丰富起来,进行一定的拓展延伸,从而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新课改的语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求知,还要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及竞争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善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在兴趣的指引下,丰收语文课堂知识。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要通过多方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的心理。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将“玩”的内容引入到语文课堂上去,让学生在玩中学到语文知识,从而享受语文带给自己的快乐。例如,我们可以采用课件对学生进行展示教学内容,让这些形象、易于理解的知识在课堂上发挥其作用,让小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多媒体的应用受到广大小学生的喜爱,教学内容在这先进的教学技术下呈现得更加清晰、准确、有条理。

三、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所要承担的主要任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知识的主人,语文教师要熟悉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关注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内在需求,对学生的好奇心理要给予支持和鼓励,爱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倡导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综合性的学习,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问题中让学生进一步提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欣赏学生,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资助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过程、交往状态,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语文应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注重语文教学知识的拓宽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方面来教学,才能培养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沙金洪.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8).

[2]裴亚臣,王若东.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J].好家长,2014(11).

[3]高喜燕.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生活情境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3(10).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103-01

自主、合作、探究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三大基本理念。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新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良好,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与合作、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课改研究的主要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所以在小学语文改革方面主要从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运用着手。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摒弃以往只看重文化知识的思想,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和观念,让语文课堂变得精彩灵活,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这门课程中学到更多。

一、语文教师要善于转变角色和教学观念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放下权威,积极组织、引导学生思考,大胆展开想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究、去创新。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转变角色,实际就是要教师营造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教师不但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

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其核心就是把过去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自主地学习,帮助他们自主地建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促进他们不断向新的知识领域发起挑战。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创建一种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并通过阅读、思考,让全班懂得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全班一齐思考,一齐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一些好的方法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能看懂的教师就不要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就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三、发挥作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新课标在写作教学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自古就有“文以载道”之说,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即对语文课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在以后各部分中都有相关阐述。作文也是小学生表露自己思想和个性的窗口。俗话说“文如其人”,教学生作文,同时也是教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在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在训练学生作文技能的同时,都可以把世界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热爱劳动的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内容贯穿、渗透进去。

四、开展第二语文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仅仅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语文知识,帮助学生组建魅力阅读、写作文苑等兴趣小组,让他们充分利用大课间和假日时间,积极开展课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通过讨论、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活动,提高其写作能力,再将其文章在刊物上发表。写得特别好的可推荐给指定刊物。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在校刊上发表,尤其是在权威的刊物上发表,那成功的喜悦自不必说,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写作热情。在这样的天地里,学生们可以放飞自己、充满想象、愉快合作,既收获学识又锻炼能力,在探究学习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注重现代教育与技术的结合

语文新课标曾清晰地表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流、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为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思维,带来了新能量。学生也可以在媒体播放中理解深一层含义,因为电脑、幻灯片的运用,可让学生身临其境,身处其中进行体会。学生在学习描述景色的文章中更能领悟到其中的精妙,从而拓宽了教学的思路,使语文教学更生动、更快乐。

总之,语文教师必须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实质,提出具有符合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并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篇(7)

关键词:课改背景;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细细品味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偏颇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有的课堂教学盲目追求热闹,有的“动”所张扬的是肢体的“运动”;有的为了体现“合作、探究”而不断转身子,换位置;有的一节课现代教学技术无所不用,师生忙得不可开交。

2.浅显

语言文字理解、品读、训练不到位,语文课不抠词品句,不了解表达方式精妙,缺乏语文能力训练和培养。有的课,文本还没弄清楚,就塞进了一些课外的东西,美其名曰开拓延伸;有的课“表演”充斥了课堂,课堂中没有独特的感悟。

3.单一

“问答式”教学在课堂上用得多,看起来学生参与了学习过程,其实,语言训练并没有得到落实。这是因为这种教学所提的问题大量占用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问题一提出,尖子生答对了,大部分学生还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问题就过去了,参与学习的只是少数学生。

二、解决的对策

1.给学生一个真实交流的课堂

真实的课堂追求的是一种自然天成的境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感悟和体验形成语感,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得到认识的提升。

2.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情感经历,还是一种审美体验。

3.给学生一个夯实基础的课堂

任长松在《走进新课程》中指出:“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众多创新之处,教师一定不要忘记中小学是‘基础教育’。无论课程怎样改,打牢基础始终是中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学生的一切!

课堂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健康成长的地方,课堂上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价值,激发起学生生命行为的涌动,促进学生有灵性、有人性、有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