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5 16:53:24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篇(1)

 

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体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上,教师善于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采莲》一文时,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贴上采莲小船、采莲人,教室墙壁四周挂了一些荷叶、荷花、莲蓬,给学生营造了置身满湖荷花中的情境。课一开始, 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莲》,并投影了课文的插图。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 很快把学生的心给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快下课时,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感受荷花和莲子“香”的气息,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人,自由畅想湖中的情境和采莲人采莲时的神情、动作、语言,由此体会人们采莲时欢快、喜悦的心情。这样教学,小学生就会生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同时有能效地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2.将生活情境融入课堂,提高小学生的交际能力

 

当前有一种提法“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也曾强调教师应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生活内容与“时代信息”,这给我们培养小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在课堂上直接呈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例如日常会话、打电话、购物、采访等生活情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际交流的空间。请看下例:在教学完《矛与盾》之后,教师利用学生对农贸市场生活较熟悉的情况,增设了兜售矛与盾的表演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有的组充当推销员,有的组表演顾客。这一环节可让学生在小组内部交流,语言能力进行了第一次整合。随后是正式表演。这时,有的学生大逞舌辩之能,成功地推销出了手中的矛与盾;也有的学生巧妙指出推销者的语言漏洞,让推销者尴尬而回。这一环节是一次全方位的交流,有语言的,有动作的,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心灵的碰撞。在学生尽情投人表演之后,教师让学生与前来听课的老师们交流。

 

当有一位老师问道:“最锋利的矛刺向最坚固的盾会怎样?”时,有位学生巧妙地回答:“那样就两败俱伤了,矛遇上了最坚固的盾,折断了。而盾碰上了最锋利的矛,也给刺穿了。”他的回答赢来了满堂掌声,他居然替古人想出了解决的“办法”。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课堂形式,而要善于寻找让学生交际的源头,并散发开来,将交流的内容、范围进行活化,拓宽交际渠道.使学生积极思维,在富有个性的生活情境中交际,激发出智慧的火花。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生活与教学融为一体的情境中,学生常常会忘记是在上课,从而不知不觉地进人到真实的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交际能力的提高。[2]

 

3.鼓励质疑,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少年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课堂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充分显示灵性,展现个性,这是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应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改正、允许保留。这实质上反映出教师对小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鼓励。想让小学生学会质疑,先要让学生了解教师每次是怎样设疑的。如让学生明白学课文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进行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品析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这样的步骤,是提问的根本,应让学生反复体会教师是怎么设问的,从而为今后的自主提问提供基础。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小学生学会质疑,必须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如在教学浅显易懂的课文时,可让小学生做小老师,模仿教师的样子备课、上课,使他们的问题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当我们把目光重新放回“过程”上时,学生将会拥有更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全面的能力,更开阔的视野和更灵活的创造性。学生崇拜书本和教师,往往会认为书上写的、教师说的“结果”就一定是正确的。我们应鼓励和培养学生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每篇课文学完了,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会对所学的“结果”有疑问之处。我们应鼓励学生勇敢地挑战教师,挑战书本,把自己的不同见解或疑问说出来,交流讨论,或查阅资料,去寻求答案。既拓宽了知识面,又提高了质疑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理的品质。

 

4、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小学生自主作文

 

笔者曾在《“叶老教子作文”启示》中看到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先生讲他父亲是如何教他们作文的, 我同作者一样有深刻的体会, 受益匪浅, 感觉到这正是我们目前作文教学的改革的方向。叶至善先生介绍说, 叶老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其子女每天要读些书, 至于读点什么, 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 读懂了什么, 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 叶老还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写点东西, 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 喜欢什么就写什么, 纳凉时叶老让孩子们把当天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叶老倾听着孩子们朗读, 从不轻易说“写得好”与“写的不好”之类的话,比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懂”。如叶老说“这是什么意思, 我不懂”。其子女就重新用词组织句子, 尽力让父亲听得明白, 直至叶老说:“噢,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我懂了”时再继续读下去。读罢此文,我想: 叶老这样教子作文, 实在是值得称颂、借鉴的好经验、好办法,体现了他多年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篇(2)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53-02

引言

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深入导致语文教学面临着一定的考验,开展有效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日益显露,学生的主体地位迫切地需要提升。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只有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突显,才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保证教学的效果。

一、优化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开展教学

教学观念对于教学的方式和效果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新课标实施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对于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有了不同的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书育人”,同时还应该注重紧跟时展潮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一定要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仅仅局限于书本开展教学是难以保证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教师应该注重开展素质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只有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才能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注重经验积累,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观念发生变化,促使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就是进行简单的知识传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但是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更加应该注重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和诱导,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积累,在知识形成了一定的量的时候,就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从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既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的激发,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对于各种事物的好奇心理,注重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保证语文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把蟋蟀的样子和其“住宅”的样子以图片的方式展现出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加深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新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更好地开展语文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例如在学习《颐和园》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颐和园的3D效果图中,使学生“亲身进入到颐和园”中,通过创设这种仿真的情境,能够使学生对于颐和园有更好的认识,对于文章能够有更好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想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不断优化语文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保证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贵忠,任京民.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向[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01:38-42.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篇(3)

1.教学目标依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一环,在教学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进行,从以往单纯关注学生语文知识接受到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价值观、态度等的养成,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以及评价方式仍没有得到很好的扭转,不少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仍然按照传统语文教学目标来进行设计,教学目标片面狭隘,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价值观、情感的养成,使得三维的语文教学目标难以有效实现。

2.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评价依然没有明显转变

新课改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通过语文教学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良好态度的养成,同时,在教学评价上也要多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当前中小学语文教材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的程度并不高,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教学评价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过多关注学生知识的接受,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

二、加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较为突出存在的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应该积极寻求转变,努力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以不断地向新课改的精神靠拢。

1.广大一线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理念,尤其是要加强对新课改精神的学习,并在实际授课中积极实践

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其对语文课程改革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要积极接收新课改的理念,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从原有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新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发动者,不断以自身力量促进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前进。

2.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设计和实践语文教学目标时,广大一线教师要将三维目标结合起来,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充分关注三维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又不能机械死板,在设计有关三维目标时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情况综合考虑,做到有重点详略得当,难重点突出,以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快教学评价的改革力度和步伐

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紧密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也更能唤起中小学生的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认真选取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提炼合适的教学内容,突出特色;同时要进一步加快教学评价改革的步伐,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学习过程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养成。

三、总结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篇(4)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愈演愈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教育之中的语文课堂教学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影响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积极的面对新课程改革后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努力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知识储备以及语文教学能力。但是,小学语文教育活动是一个“树人”的过程,并非完善自身即可。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育工作者应当怎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各个教育因素的协调发展呢?

首先,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摆脱传统教育之中那些落后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其教育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学生,但是由于教育具有历史性特征,即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之中,往往会受到以前所受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影响,而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之中,“移植”该方法以及理念。例如,笔者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有时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过去在接受教育过程之中的许多教学方法,虽然有些方法具有着较强的学生成绩提升的操作性,但是,却与新课程改革格格不入。这样的方法我们在选择时则需要谨慎,而不能像我们当初接受教育时那样强迫学生接受。

其次,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要能够积极主动的促进学生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来。因为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即是“如何才能够真正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众所周知,一个活跃的课堂并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的课堂,一个“热闹”的课堂也并非一定能促进的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进步。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于小学语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提升之上,才是王道。因此,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小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来,需要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基本要求。在构建合理的教学氛围时,必须以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为指导,否则一方面会使小学语文课堂失控,另外,也容易养成小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

第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注重直观性的教学原则。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小学生由于身心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但未成熟。其对于直观的知识与技能的程呈现往往更容易接受。例如,色泽鲜艳的图片,可爱的动物与人物的形象。笔者还让学生自主制作一些卡片,加深学生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参与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小学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提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需要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媒介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能够对每个教育要素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篇(5)

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对这个大课题,面对新课改,让我们大胆地去实践,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吧!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篇(6)

一、采用多样的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促进人的智慧与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如果学生对于小学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会更加集中精力,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得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使得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习情境的设定,使得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体会语文学习的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突出语文性,尤其是对新课程中强调的新理念、新要求的渗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逐渐由主导向引导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对教材的分析上,要加强对教学课题的内容,编者的意图的分析,突出语文教学的新观念,新方法,新知识。对于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性,趣味性,教学设计简明扼要,加强语文课程特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加强对故事的引用,在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时,可以由一个小故事来引入,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趣味中加强对新知识的领悟与吸收,更好地将学生吸引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进入到语文学习状态之中。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在我国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中,一直强调着教师的主体地位,沿用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学生则处于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位置。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限制的学生思维力与想象力的发展,使得学生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新课改下,就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明确的确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观念的转变,加强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从而使得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给学习以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对所学知识进行尝试,让学生在对语文知识的探索中去对问题进行提出与解决,最大程度地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真正吸引到课堂教学之中,把教师与学生放在同一个平等的位置,努力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研究课本,一起讨论,老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而非主导的地位,让学生有大胆发言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应学的知识,在精神上也是一种愉悦地享受。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先进的教学设备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之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加强对先进的教学设备的运用,从而使得原本比较枯燥的语文知识,通过声音、图片、动漫的形式更好地表现出来,把较有难度的语文知识降低,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去吸收更多的知识,加强对学生认识能力与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同时,通过先进的教学设备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四、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教师评价机制的渗透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155-01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涉及到诸多方面。其中,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创新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创新教学的方法可以因对象,因时间,因内容,因目的而多种多样,这里谈的只是其中几种。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引导者、探索者。为了能促进新课改的实施,更好的实施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本文就根据课改要求,对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在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想实现这一理念,我们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而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只有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才可能培养孩子树立顽强的自信心,从而挖掘孩子各方面的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去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淋浴的都是阳光与雨露。

在新课程的实话中,教师是直接的参与者,老师一定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放下“架子”走向学生,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自觉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地活动,通过听故事、听录音、演课本剧、看录像、做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不是旁观者,要善于组织、引导,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掌握学习方法,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中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如何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交流与互动的机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自己质疑、解疑,增加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弹性,既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又实事求是地选择重点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了"优等生吃好,后进生吃饱"。在学生汇报交流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牵着学生走,而是由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学生讲,教师导,使学生能畅所欲言,尽情表达。

三、教学过程中互动式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我校的校本课程旨在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参与、实践、体验、感悟、创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关注个人的未来,关注社会的未来,学会有责任感地生活。我们采用了互动式教学,它强调了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交互”发展的过程。教师侧重于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和合作学习,把教学过程变成是师生与生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的学习过程。例如: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也要求小学阶段背诵70首古诗词,但是仅仅靠课堂中古诗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学校开设了文学欣赏课,给学生提供一个体味我国古诗词独有韵味美和意境美的机会。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老师利用图画、摄影、音乐等多种手段,再现文本的情境,给儿童提供一个鲜明、准确、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引导学生自定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