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网络经济学特征

网络经济学特征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2 09:08:40

网络经济学特征

网络经济学特征篇(1)

把握网络经济时代特征

要建构与网络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必须对网络经济时代的特征进行科学概括和总结,总结起来其主要特征有:

第一,全球化特征。网络经济时代,比起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富有全球化的进程和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地理空间上,互联网可进行全球信息传播,全球性的交易没有地理位置的障碍限制,人们之间的距离被缩小到了咫尺,使网络经济的市场具有全球化特点。二是在信息资源上,互联网体系因适应无限制的信息存储空间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全球各地的网上信息可以便捷地检索和迅速地传播,使不同地域的经济联系更加便利。三是网络经济没有工作时间的限制,可以全天候服务,24小时随便上网。

第二,整合性特征。网络经济的竞争是高层次的竞争。超时间性和地域性,使竞争广度大为拓展,企业着眼于全球市场,面对全球性竞争。这种高层次、全球性竞争极为复杂,竞争需要包括技术、营销、管理、知识、文化、信息、法律等各个方面合力的作用才能取胜。

第三,变异性特征。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网络经济的竞争中,竞争方式花样翻新、各种各样,往往是所料不及。因此,谁能有前瞻意识,超前把握趋势的能力,谁才有可能在突然事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高风险性特征。网络经济在发展中极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黑客入侵、网络犯罪、病毒侵入等都会造成风险。据统计,全球近年来的电脑黑客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犯罪,每年以30%的惊人速度递增,其中金融业的发案率占61%。利用网络犯罪形式也多种多样,诸如利用系统缺陷、采用截取信息、使用网络窥探器等等。因此网络经济是一种风险极大的经济运作形式,必须有对各种风险的防范措施和足够的承受能力。

第五,高注意力特征。网络经济具有直接性、快速性、信息量大等特点。直接性是指使用网络,企业可以绕过经销商直接与需求方沟通,客户也可以直接订货甚至指令生产。这种供求双方直接的关系,取消了中间环节。快速性是指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纤传输信息,可以高速度传播、收集、整理、利用信息。在直接、快速、大量信息面前,最引人注意的信息才有时效性,因此,高度的注意力是网络经济的一种客观要求。

第六,互动性特征。与传统经济相比较,网络经济强化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性,从而使消费者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动性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这种互动的方式更加以消费者为中心,甚至是消费者积极参与生产的全过程,其结果当然产生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企业通过和顾客的不断交往,也能了解每个顾客个性需求进行生产。

第七,虚拟性特征。网络经济不同于传统的实物经济,它的基本表现方式是以虚拟化形式出现的。这种网上虚拟经济不是与网外物理空间中的现实经济相脱离,而是相互并存,相互促进,培育和发展虚拟经济的成长,己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第八,创新性特征。网络经济是创新性经济,这源于现代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经济需要强调研究开发和不断创新。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还需要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等等的配合。

网络经济时代思维方式的变革

针对网络经济时代特征建构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球化思考。经济全球化要求人们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发生相应的变化,全球化策略思考是网络经济时代每个人都必需接受的事实,我们的任何行为都有可能受全球化的影响。

第二,整合性思考。网络经济整合性特征要求人们必需具有系统性的观念,将各行各业各门学科结合起来,而不再是独立的在自己的行业和学科中自我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从思维方式上着手改变人们的经济观念,使其真正意识到整合性思考的意义。

第三,前瞻性思考。由于网络经济的变异性,决定了在这一时代,必须将把握趋势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来做。如果说农业经济时代重过去的经验,工业经济时代重当前的实际,信息经济时代重未来发展的话,那么作为信息时代的延伸,网络经济时代只有把握趋势,才能获得发展。因此加强超前意识,提高前瞻性思维的能力,就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的重要使命。

第四,风险性思考。网络经济中所蕴含的风险比起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大,人们必须具有对待风险的正确态度,做好对风险的预测、预防、回避以及承受等等,这也同样需要首先在思维方式上的调整,真正使人们对风险性高度重视。

第五,互动式思考。网络上的交流使人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改变,那就是把封闭的单向思维变为开放的互动式思维。因为只有互相的沟通才可以真正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就需要从自己的圈子里走出来,进入到对方的世界中,把握对方的真实信息,才可以使双方互相信任。所以互动式思考必然成为网络经济条件下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方式。

第六,个性化思考。网络经济一改传统销售方式,而采用网上与消费者直接销售的方式,从而使每个人的特殊需求得到满足,这就是网络经济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企业经营者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用个性化的思考去面对每一位消费者,个性化思考将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

第七,创新性思考。网络经济是以不断创新为动力的,创新是人们时时努力的方向。在网络经济时代,任何阻碍创新的旧的

思维方式都将被淘汰,创新性思考是网络经济的时代精神。

建构网络经济时代思维方式的途径

第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为建构网络经济时代思维方式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建构网络经济时代的思维方式,离不开科学思想的指导,这就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网络经济的实际出发,分析研究网络经济运行的规律,冲破传统思想的框框,大胆创新,这是建构网络经济时代思维方式的前提和基础。同时,网络经济属于高科技,高速发展的经济,其运行情况复杂多变,且体现的是高层次的竞争,这就要求思考问题必须坚持辩证法,全面系统的、多角度的看问题。特别是网络经济是新型的、复杂的经济,要建构其思维方式必须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只有理论思维提高了,才能正确概括和总结网络经济的概念和特征;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经济运行方式的规律;科学的适合网络经济时代的思维方式才能建立起来。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反映时代的特点,以其特定的方式,概括地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对建构网络经济时代思维方式理念有指导作用。

第二,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网络经济思维方式具有时代性,它必须跟随时代的脉博,随时代的变化而更新。因此,网络经济时代思维方式的建构,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这样可以为其注入活力,提供动力。

网络经济学特征篇(2)

【关键词】网络经济;网上购物;网络直播;消费特征;消费心理

一、前言

网络经济是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就是网络经济作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表现。从网络经济的作用机理来看,对传统经济形态的信息化改良,是这种经济模式所表现出的主要特点。从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网络经济领域的消费活动主要涉及到了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网络直播产业、网络文学和网络游戏等多个产业领域的消费活动。由于目前网络直播产业中出现的一些负面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对网络经济的消费特征和消费心理等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笔者主要从电子商务领域中的购物经济和网络直播产业中的粉丝经济两方面入手,对这种消费形式中的消费特征和消费心理等问题进行探究。

二、网络经济领域的消费者概况

网络经济领域的消费者状况可以被看作是我国网民群体的现状的一种表现。在对网络经济中的消费特征和消费心理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消费者在这一领域的概况问题进行探究。在对互联网的发展情况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网络经济领域的消费群体呈现出了一种不断发展的趋势,截止到今年,我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达到了近8亿人,从网民结构来看,年龄在35岁以下的网民群体成为了网民结构的主体力量,从网民群体所涉及到的领域来看,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涵盖了制造业、教育行业、商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学生群体也是网民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对网民群体的概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网络经济领域的消费者概况就是网民群体现状的一种表现。从我国网络消费群体的人数不断上升的原因来看,电子竞技、电子金融服务和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是让网络消费群体数量得以扩充的重要原因。是对网络直播产业的发展,对网民人数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消费者在网络经济领域的消费特征

1.女性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网上购物是网民参与网络经济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对与网上购物有关的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电子商务领域,女性消费群体可以被看作是电子销售领域的重要消费群体。坊间所流传的“剁手党”群体中,女性消费者往往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2.年轻群体在网络粉丝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在对网络经济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年轻人在网络消费领域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这就使得年轻人群体在网络消费群体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在网络文学、网络直播产业领域、网络游戏消费,服饰消费和食品消费领域,这种年轻化趋势表现的更为明显。

3.中低收入者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

在对经济领域的消费特征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从这一问题的产生原因来看,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所带来的上网途径多样化和上网费用合理化的发展趋势,让中低收入群体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满足自己的上网需求。这就为中低收入者参与网络经济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四、消费者在网络经济领域所表现出来的消费心理

1.理性务实心理

在参与网络购物的过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售后服务问题经常会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在对自己所需的商品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对商品的互相比较,对商品价值的理性思考,也可以被看做是人们在参与网络购物的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因此,我们可以将理性务实的心理看作是消费者在网络经济领域表现出的购物心理。

2.物美价廉心理

在对网络经济中的网络购物的发展原因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低廉的商品价格是让网络购物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网上购物的特点来看,在参与网络购物的过程中,消费者无法从真实产品入手,对商品的质量问题进行判断,这样,在网络购物消费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商品的价格因素就成为了人们选择某一商品的主要参考因素。在参与网络购物的过程中,追求商品的物美价廉的消费心理,就成为了人们在网络经济领域表现出的消费心理的一种表现。

3.时髦求异心理

受到网络潮流的影响,消费者在商品选购过程中表现出了对商品款式等问题的关注,说明时髦求异心理也对网络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消费心理的出现,与年轻人的自身特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年轻消费者对新鲜事物所表现出的好奇心,就是这种消费心理的主要产生原因。

4.省时便捷心理

在对网络购物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便捷性是网络购物所表现出的一种新特点,在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图书馆、地铁站和公共交通工具都可以成为消费者进行购物活动的场所。在这种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所限制的购物形式的影响下,省时便捷心理就成为了消费者在网络经济领域所表现出的一种消费心理。网络购物使消费者参与电子商务领域的经营活动的一种表现。从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一商务模式是建立在发达的物流交通体系之上的。送货上门的服务形式,也会让人们感受到网络购物的便捷性。因此,省时便捷心理也成为了人们参与网络经济的一种动力因素。

5.网络直播产业影响下的粉丝经济消费心理

“粉丝经济”是网络经济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与网络直播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在网络经济模式下,这种经济形式只作用在与网络直播有关的领域之中。从粉丝经济影响下的消费心理来看,年轻人对网络直播产业的好奇心理,可以被看作是引发消费行为的一种因素。从这种新兴消费心理与传统消费心理之间的差异性因素来看,观众对网络主播的欣赏,是这种特殊的消费心理的主要表现。从网络直播产业的发展模式来看,这种模式可以被看作将旧时期在戏院茶楼观看艺人表演的消费形式应用在了网络之中,在旧时代,人们在这些场所对表演艺人的打赏行为,多半是出于对艺人表演的赞赏。网络时代下的这种粉丝经济亦是如此。在对自己对视频表演者的喜爱之情进行展示的过程中,虚荣心理也成为了这种消费心理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消费心理,在对表演者进行打赏的过程中,大量的资金投入,可以让自己获得表演者的关注。特别是在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事业、爱情等方面屡屡碰壁的情况下,网络主播对观众的青睐,会成为这一群体在网络直播领域中进行再次消费的一种动力。对于网络主播而言,这种高额打赏的行为也会间接让自己吸引到更多的观众。这种双赢效应的出现,也可以让自己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因素成为粉丝经济的一种作用机理。因此,虚荣心理和关注对网络主播的表演行为的赞赏,就成为了网络直播产业影响下的粉丝经济消费心理的主要特点。

五、结论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让网络经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一种较为重要的角色,对消费群体的特征和消费心理等因素的了解,可以让网络经济更好地顺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葛幼康.网络经济中消费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J].消费导刊,2008,06:6-7.

[2]高晖.网络消费者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J].镇江高专学报,2006,04:90-92.

[3]傅瑶.网络消费者特征及消费心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0:25-26.

网络经济学特征篇(3)

关键词:产业系统;复杂网络;演化;北京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2090

一、引言

产业系统是由各个不同的产业和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该系统内,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与产出、供给与需求的数量关系表现为产业系统的静态内容;各个产业在中间生产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则表现为产业系统的动态内容。分析这一系统的静态与动态联系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国民经济体系中各产业之间的技术关系与产业发展水平,为产业政策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利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产业系统内部关联是较为普遍的一种研究方式,即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Leontief,W,1936)。七十多年来,产业关联领域一直是技术经济领域的研究重点(Hayter,S,2015; Fang,LCB,2014; Morris,H,2011 etc)。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国民经济部类逐步增多,产业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传统的投入产出分析遇到了技术瓶颈:传统的投入产出分析主要采用线性代数等理论,难以描述产业关联中的整体情况,也难以分析产业关联内部的集群关系、多元流向关系等。随着跨学科理论的引入,学术界开始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对产业系统进行研究,形成了产业系统复杂网络理论。产业系统复杂网络理论应用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首先,有助于研究者对产业关联系统内部结构和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产业关联中存在的社团结构;其次,有助于探究不同生产部类之间的联系,发现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并将产业关联中的部门联系情况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最后,有助于拓宽学术界对产业关联的认识范围,为更加深刻地理解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联系,同时也为区域产业升级、产业转移以及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采用历时态的分析方法对北京产业系统复杂网络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产业系统复杂性演化情况,并对产业系统复杂性演化的内在涵义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对于北京市各产业间的结构调整与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文献述评

厄多斯与瑞伊(PErds & ARényi,1959)建立的随机图理论是现代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的滥觞。瓦茨和斯托加斯(DJWatts & SH.Strogatz,1998)提出的“小世界网络模型”,刻画了现实社会中网络关系的部分规则及部分随机特性。巴拉巴西和埃尔伯特(ALBarabasi & RAlbert,1999)提出的无标度模型,较好地描述了现实网络关系中的不均衡性、非平衡性和复杂性。这三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推进了学术界对于复杂网络的研究进程。埃尔伯特和巴拉巴西总结了学术界关于复杂网络结构统计特性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复杂网络的节点度、平均网络长度、聚类系数和度分布等基本网络拓扑特征,这些基本拓扑特征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在关于复杂网络的社团特征研究中,网络分割算法和层次聚类算法是两大主流算法,前者具有代表性的是柯尼汉―林算法和基于拉普拉斯图特征的平分法,后者具有代表性的是凝聚算法和GN算法。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术界开始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来分析产业间的关联状况。坎贝尔(JCampbell,1975)利用投入产出表构建了产业图,并依据最小分割子图的数量分析了产业集群水平。斯莱特(PBSlater,1977)改进了坎贝尔的方法,利用196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数据,以图论中的流模式识别了产业集群。方爱丽(2008)等提出了投入产出关联网络模型及其统计属性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思路,并从复杂网络的视角出发建立了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联复杂网络模型,利用国民经济核算司的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投入产出关联网络的边权分布、强度分布和聚集系数等主要网络属性,进而揭示了我国国民经济系统中各产业部门之间复杂的投入产出关联关系。刘刚和郭敏(2009)在复杂网络范式下,以部门为节点、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为连接边,建立了中国宏观经济多部门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宏观经济多部门网络的拓扑性质。邢李志(2012)通过投入产出理论建立了反映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复杂网络模型,利用“度分布”、“权分布”和“网络路径长度”等概念对产业结构的网络拓扑特征进行了分析。侯明和王茂军(2014)利用2010年北京市42个部门的投入产出数据,建立了前向产业关联模型和后向产业关联模型,分析了北京市产业关联网络的一些特征性质。李茂(2016)利用2012年北京市42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建立了有向无权的a业关联网络模型,分析了2012年产业关联网络的拓扑特征。

需要指出的是,已有研究也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仅仅分析了产业系统复杂网络的某些复杂性特征,但并没有揭示这些性质的产业经济学与国民经济学涵义;第二,有些研究以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模型作为产业系统复杂网络研究基础,但这种方法还不完善,有许多有待于改进的地方,主要原因是直接消耗系数不能反映出产业间技术联系的重要特征;第三,已有研究均为对静态时点产业系统的考察,没有进行动态时点的分析,而本文将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上的北京产业系统复杂网络布局特点、拓扑特征与社团结构,深入分析产业系统的动态变化和社团结构。

三、研究思路、模型及数据

本部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基础是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分为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和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两种,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是以国民经济同类产品的集合为产业进行编制,用统一的货币单位反映各产业之间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表格。本文建立的模型所使用的产出表均为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其一般形式见表1。

投入产出表的左上部分(也称为第一象限)Xij矩阵为中间产品象限,它是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象限,它反映了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总体的经济技术联系。对于矩阵Xij中具体的元素xij,它有特定的含义:从矩阵Xij的横行来看,xij表示的是i产品分配给j产业做生产使用的价值量;从矩阵Xij的纵列看,xij表示的是j产业生产中消耗的i产品的价值量。由于Xij是一个n×n的矩阵,如果将不同的产业视为节点的话,那么对Xij矩阵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可以构建起反映节点之间联系的邻接矩阵(Adjacency Matrix)。以这个邻接矩阵为基础,剔除节点中的不显著联系,就可以建立起一个以不同产业为节点,以它们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为连边的产业系统复杂网络。

(二)模型建构

以下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节点的构造

本文以数据来源投入产出表中的第一象限为基础,将投入产出表中的42个不同部门视为复杂网络的节点(见表2)。为了研究方便起见,按照字母顺序对这42个节点进行命名。

2连边类型的选择

考虑到产业系统中存在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两种联系方式,本文构造的产业系统复杂网络模型中的节点连边选择的是有向边,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产业系统产业技术联系的方向关系。在邻接矩阵Eij中(具体构造方法见下文),对于具体元素的eij,从横行看表示的是i产业产品提供给j产业生产使用的前向关联,从纵列看表示j产业生产中消耗的i产业产品的后向关联。由于节点之间是有向边连接,所以,Eij不是一个对称矩阵。

3连接规则

连接规则主要指的是邻接矩阵的构造。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利用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ij作为邻接矩阵构造的基础。之所以选择完全消耗系数矩阵,是因为在产业系统复杂网络中,各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除有直接的生产联系外,还存在间接联系;各种产品间的相互消耗除了直接消耗外,还存在间接消耗。完全消耗系数则是对这种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的全面反映。与直接消耗系数相比,完全消耗系数揭示了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因而它能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出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由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ij计算得出,而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由第一象限的Xij计算得出。

(三)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北京市投入产出调查网(http://wwwbjstatsgovcn/2012trcc/)。北京市投入产出数据最新截至2012年,该数据于2014年10月公布。本文利用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2012年五个年份的北京市各产业投入产出数据,建构北京市产业系统的网络模型,使用软件来绘制不同年份产业系统的网络连接情况,计算不同时间节点上北京市产业系统的网络拓扑特征和社团结构,并对这些特征和社团结构进行比较与分析,进而利用产业经济学理论解释和说明演化的内在原因,以弥补已有研究之不足。

四、复杂性指标描述

复杂网络具有规模庞大、连接结构复杂、时空演化过程多样、多重网络复杂性融合的特点,这些特点统称为复杂网络的拓扑特征,学术界主要采用统计描述的方式去刻画这些特征。依据埃尔伯特和巴拉巴西提出的思想,本文所要计算的拓扑特征主要有以下3类(见表3)。

在模型中,出度表示某个节点指向其他节点的边数,其“产业经济学”的含义指的是产业的前向关联,这一产业通过供给联系与其他产业发生关联,并且关联程度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入度表示从其他节点指向某个节点的边数,其“产业经济学”含义指的是产业后向关联,这一产业需要从其他产业活动投入品,并且关联程度显著。

从表4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北京市产业前向关联程度最大的产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转换到水的生产和供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再到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这些产业是北京市国民经济生产中间产品的主要提供行业,在产业系统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它们提供的中间产品直接影响到下游产业的生产与销售,对地区国民经济的驱动作用十分明显。

与此同时,北京市产业后向关联程度最大的产业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从仪器仪表行业转换到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再到其他制造产品业。这说明,这些产业容易受原材料和上游行业供给的影响,产业波动性比较明显,特别是针对价格的波动性更加明显。产业系统不显著的行业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开采产品业、纺织服装行业和木材加工品和家具业等⑤。这些产业基本上都是北京产业系统复杂网络中的边缘产业,产业系统程度较低。

经计算,可得北京市产业系统复杂网络模型的平均度(见表5)。

表7显示,模型度分布的Z值较小,对应的显著性水平较低,表明度的分布与泊松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可以认为度分布不服从于泊松分布,这表明产业系统复杂网络模型不同于同质性网络,属于异质性网络。根据复杂网络理论,异质性网络表明节点度分布存在着极端值的情况,即存在著度相对较小的节点,也存在着度相对较大的节点,进而推测其可能服从幂律分布,具有长尾特征,这表明北京市产业系统中存在着部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

2平均路径长度与直径的演化

经计算,可得模型的平均长度和直径值(见表8)。

北京市产业系统复杂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为2,表明任意两个产业之间通过两个产业就可以产生联系,呈现明显的“小世界”特性。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紧密联系程度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表8显示,北京市产业系统复杂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经历了一个“降低―增加―降低”的过程,表明这十年来北京市产业内部关联呈现“稀疏―紧凑―稀疏”的态势。

之所以出现这个现象,主要原因是北京经过承办2008年奥运会等活动之后,城市发展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经济增长方式大幅转变: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文化创意产业和生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总体经济实力又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在此进程中,许多传统行业如轻、重制造业等转移、转型,取而代之的是人力资本含量更高的生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这些产业在生产过程中要素流通更为频繁,产业间相互供给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间的“集聚―放大―影响”的作用逐步显现。但需要注意的是,北京市新兴的产业群还处在产业周期的初级阶段,产业集群雏形初现,但产业带动能力有限,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联动发展空间还比较大。

直径代表网络节点中最长的距离,一般发生在边缘产业间。从表8可以看出,石油天然气开采业(节点C)、纺织品业(节点G)、非金属矿开采业(节点E)、农业(节点A)、仪器仪表业(节点U)等行业都处在最大的路径上,说明它们在北京市产业系统复杂网络中的地位不高。

3聚类系数的演化

经计算,可得模型聚类系数值(见表9)。

聚类系数反映的是与某一个节点连接其他节点之间的连接程度,是考察节点之间集聚的重要指标。在产业系统复杂网络中,聚类系数反映的是环向关联的程度。聚类系数低说明产业系统复杂网络中的环向关联度较低,产业链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属于“直线型”;聚类系数高说明环向关联紧密,a业链通过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构成一个“环”,结构上趋于“环线形”。表9显示,北京市产业系统复杂网络中的聚类系数经历了一个“增加―降低”的过程,即在2005年聚类系数达到了最大值,随后下降。究其原因,北京经济逐步转向外向型经济,越来越多的生产要素和中间产品由外地供应,对区域内产业中间产品的依赖度逐渐降低,加上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日趋完善的口岸体系和涉外物流中心建设,流通成本大大降低,这些因素均促使北京区域内的产业逐步通过北京区域外的市场为自身提供中间产品,内部环向关联程度大大降低。

六、结论与建议

本部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北京市产业系统复杂网络的总体发展情况及复杂性演化情况见表10,据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总体上来看,北京市产业系统复杂网络呈现稀疏化的发展态势,节点之间的连边数量不断减少,网络密度逐步降低。其主要原因是,北京市产业经济的外向型程度不断加深,对本地产业生产的中间产品的依赖度越来越低。北京市产业前向关联程度最大的产业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转变为水的生产和供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再转变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北京市产业后向关联程度最大的产业从仪器仪表行业转变为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再转变为其他制造产品业。产业系统不显著的行业基本上是石油天然气开采产品业、纺织服装行业和木材加工品和家具业等。

第二,北京市产业系统复杂网络的平均度变化呈现倒“V”形变化。2002年北京市产业系统复杂网络中每个产业平均与22个产业有着显著的联系,2005年增至25个,但随后呈现了下降的趋势。到2012年,每个产业平均与18个产业有着显著的联系,这说明产业系统的关联程度正在下降,不同产业在中间生产过程中的联系程度正在降低。北京市产业系统复杂网络模型属于异质性网络,节点度分布存在着极端值的情况,即存在着度相对较小的节点,也存在着度相对非常大的节点。这表明,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中存在着部分产业占据重要主导地位的情况。

第三,北京市产业系统复杂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为2,且经历了一个“降低―增加―降低”的过程,表明这十年来北京市产业内部的关联状况呈现了“稀疏―紧凑―稀疏”的态势。数据表明,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纺织品业、非金属矿开采业、农业、仪器仪表业等行业均处在最大路径上,这说明它们在北京市产业系统复杂网络中的地位非常有限。

第四,北京市产业系统复杂网络中的环向关联度经历了倒“V”形的变化,且在2005年达到了最高点,这说明在北京市产业系统结构中,直线型的关联结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已成为其主要结构,环向结构越来越稀疏,北京市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外向型经济结构。

(二)对策性建议

第一,观察近年的北京产业系统复杂性演化情况:文化创意产业与生产业(如文化、体育与娱乐业,信息传输与信息服务业、科研与技术服务业等)还处在网络中边缘位置,在产业系统中的影响力有限。北京需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与生产业在产业系统复杂网络中的地位,发挥其价格信号传导作用,提高北京地区人才、技术、信息的使用效率,形成重点产业群,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实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第二,通过研究北京产业系统复杂网络布局演化可以发现,冶金、机械制造、服装加工、食品加工、印刷包装、木材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处在产业系统复杂网络边缘,产业拉动能力有限,对北京国民经济的影响力有限。因此应加大产业转移力度,进一步提示北京产业结构。同时,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提高和增强区域产业转移主体的市场运作能力,加强转移出去的企业的经营体制改革,培育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主体。

第三,在产业系统复杂网络布局演化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一直处在北京市产业系统复杂网络的拓扑中心位置,价格传导作用十分明显。因此,这些行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和清洁排放水平直接影响整个北京产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和绿色环保水平。应提高北京市电力、燃气和水生产供应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这是优化北京市产业能源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这对于提高北京市产业的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建设生态城市有着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 采用阈值化处理就是避免构造成一个全局耦合网络。对于不同时间点但节点数固定的全局耦合网络而言,其拓扑特征为固定不变常数,也就失去了分析比较的意义。

② 它代表了产业关联中完全消耗系数的平均水平,高于或等于平均水平则被视为显著联系。

③ 本文的总体联系图布局采用的是镰田―河合布局,下同。

④ 经过计算,模型中节点之间的连边数2002年为1212条,2005年为1059条,2007年为1204条,2010年为1273条,2012年为877条。

⑤ 出度入度较大的节点在总体联系图中居于中间位置。

参考文献:

[1]方爱丽,高齐圣,张嗣瀛投入产出关联网络模型及其统计属性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9):34-38.

[2]刘刚,郭敏中国宏观经济多部门网络及其性质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09(2):31-34.

[3]邢李志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区域产业结构网络模型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2(2):19-29.

[4]侯明,王茂军北京市产业网络结构的复杂性特征[J].世界地理研究,2014(2):123-132.

[5]李茂北京产业关网络的拓扑特征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6(5):57-67.

[6]Leontief W WQuantitative Input and Output Relations in the Economic Systems of the United States[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1936,18(3): 105-125.

[7] Erds,P,Rényi,et alOn Random Graphs I[J].Publicationes Mathematicae,1959(6):290-297.

[8]Campbell JApplication of Graph Theoretic Analysis to Inter-industry RelationshipsThe Example of Washington State[J].Regional Science & Urban Economics,1975(1):91-106.

[9] Slater PBThe Determination of Groups of Functionally Integrated Indust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Using a 1967 Inter-industry Flow Table[J].Empirical Economics,1977(2):1-9.

[10] Watts DJ,Strogatz S HCollective Dynamics of Small-world Networks[J].Nature,1998(6684):440-442.

[11] Barabasi AL,Albert R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J].Science,1999(5439):509-512.

[12] Albert R,Barabasi ALStatistical Mechanics of Complex Networks[J].Review of Modern Physics,2002(1):47-97.

[13]Morris HWhats the Point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Defence of Critical Social Science[J].British 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2011,49(49):404-406.

网络经济学特征篇(4)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员工关系; 测量模型

中图分类号: C9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055X(2012)06-0012-06

传统经济学的研究割裂了经济个体之间固有的社会联系, 单纯从经济因素出发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其结论存在局限。[1]嵌入性理论认为, 经济个体存在于社会网络中, 网络结构和关系对经济个体的行为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员工工作与交流所形成的员工关系会影响员工的个人行为, 而员工的个人行为也会影响员工之间的关系。把员工的关系特征纳入传统经济学模型解释员工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是当今的热点研究问题, 因此, 如何有效测量员工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认为行动者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关联的。他们之间所形成的关系纽带是信息和资源传递的渠道, 网络关系结构也决定着他们的行动机会和结果。 [2]因此, 在当今关系社会, 探讨员工关系如何影响员工和组织行为, 并最终如何形成组织的创造力和创新绩效成为近几年的热点研究问题, 此问题的科学解决又在于如何有效测量员工关系。

传统对企业员工关系测量方法有二种, 一种是通过问卷题项进行直接测量, 另外一种是通过调查构建不同情境下员工社会网络, 并对员工的社会网络特征进行提取来测量员工间的关系。两种方法各有自身的特点, 第一种方法学者们广泛应用, 其原因在于测量员工关系相对简单, 但通常测量精度相对较弱; 第二种方法是用社会网络方法即先构建员工关系网络, 然后提取员工网络关系特征, 虽然该方法能较好的测量员工关系, 但是测量员工关系相对复杂, 数据获取难度大, 同时需要专门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目前, 学者们就如何有效测量员工关系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虽然两种测量方法各有长处, 但后者的工作量相对较大。因此, 本研究希望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 探讨一种较为简便的测量方法以获得较优的员工关系测量效果, 为后续对员工关系如何影响员工行为和组织行为等管理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优的测量模型。

一、 文献综述

网络经济学特征篇(5)

【关键词】 网络交易; 网络交易税收; 行业生命周期

一、引言

电子商务在美国和欧洲被视为“21世纪经济增长的唯一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网上交易市场逐渐成为市场角逐的焦点。在我国,网络交易在近几年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10年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率为48.6%,网上购物交易总额已经超过5 000亿元,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5%,而在2009年底,我国网上购物交易总额仅为1 32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1%。可见,网络购物逐渐成为网民常态的消费方式,网络零售也成为流通市场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将电子商务列入“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子商务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到“十二五”末,网络零售额将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以上,达到18万亿元的规模。

由于网络交易不同于传统行业,其主体难以确认,交易过程具有隐秘性的特点决定了对其征税十分复杂,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善的网络交易税收制度,这使得网络交易成为了国家一个越来越大的税收“黑洞”,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相对于国外较成熟的研究,我国大部分学者建议我国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以税收中性、公平、效率和优先发展为原则的网络交易征税体系。

本文不同于以往仅从法学、经济学角度的研究,而是从管理学角度,基于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我国相关制度背景,对比国际网络交易税收的做法,对我国网络交易税收立法的时间及原则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希望能丰富现有文献并对我国网络交易税收立法与税收管理体系提供借鉴。

二、制度背景及理论分析

(一)制度背景

电子商务进入我国的时间相对于发达国家较短,我国目前对电子商务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国家税务总局《2002—2006年中国税收征收管理战略规划纲要》中指出“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贸易和结算方式,并具有无国界、数字化等特点,加大了税收征管的难度,产生了较大的税款流失风险和税款转移的可能。因此,还必须在传统的税收征管体系之外,建立一套依托于因特网的电子税收征管体系,对电子商务进行有效的监管,维护国家的利益。”2007年3月6日商务部了《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然而该意见对于税收问题却没有太多的涉及。国家工商总局于2010年6月1日正式公布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从2010年7月1日起,个人开网店将实行‘实名制’;网购平台和卖家需应买家要求,出具购货凭证或服务单据,也可在买家同意后,出具电子化版本,该版本可作为处理消费投诉的依据”。该办法并未涉及网络交易的税收问题,可见,我国对网络交易税收问题还处于探索阶段。

(二)理论分析

本文的研究引入行业生命周期理论(Industry Life Cycle),从行业所处发展阶段来分析网络交易税收的相关问题。行业的生命周期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以市场增长率较高,需求增长较快,技术变动较大为特点的引入期阶段;以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比较明朗为特点的成长期阶段;以市场增长率不高,需求增长率不高,技术上已经成熟,买方市场形成为特点的成熟期阶段,以及以市场增长率下降,需求下降,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目减少为特点的衰退期阶段。

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会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电子商务网络交易行业的发展又会影响税收政策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整个行业大的环境,行业所处生命周期会对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生命周期与行业生命周期是一致的。因此,在我国将电子商务列为“十二五”战略性新兴行业的导向下,基于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研究网络交易税收问题是可行及必要的。

三、国际经验比较

网络交易的兴起有别于传统方式交易,网络交易营业活动覆盖全球,交易双方匿名化,产品数字化等特点决定了传统税制要素的有关规定难以对其适用,使税收管理失去了法律依据。具体表现为纳税主体认定较为模糊、课税对象性质难以确定、纳税地点的确认失去基础、纳税环节游移不定、纳税时间定夺困难等。这些特点使得各个国家对于电子商务是否应该征税时要综合考虑其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状况及电子商务网络交易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等因素。下面主要以美国、欧盟、印度为例来介绍国际上对电子商务网络交易税收的一些做法。

(一)美国

美国作为电子商务发展最好的国家(全球近80%的电子商务交易发生在美国),认为对电子商务征税将会严重阻碍这种贸易形式的发展,对网络交易应持免税态度。从1998年的《网络免税法》,到2001年和2004年的《网络平等征税法案》,直至2007年的《网络免税法修正案》,将免税政策延长至2014年11月1日,可见美国政府对网络交易在税收层面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不仅在国内,在国际方面美国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1998年2月向WTO提交的对电子商务实施“零关税”的提案;同日本联合签署的一项声明“尽量避免在电子商务方面制定不必要的规章与制度,为在全世界维护免税的电子商务环境共同努力。”

网络经济学特征篇(6)

交通运输是典型的网络型产业,与生物群落、社交关系和互联网等网络一样,具有复杂网络拓扑结构的共性,也与电力、通信和供水等网络一样,必须通过实体网络系统(或节点系统)才能实现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销售。但是,交通运输的网络构成和行业特征与上述各种网络存在很大区别,从而使其网络的复杂性特征展现出独特之处[5]。在复杂网络的理论研究中,交通运输网络对于地理空间的绝对依赖,构成了其结构演化和其上传播机制的研究复杂性基础。

1.1叠加性和延展性较弱

对于较少或几乎不依赖于固定设施的网络系统来说,在一定时间或一定空间上,若干网络的叠加是可能和经济的,如社交网络和电信行业网络,其网络增长受限较小,对网络稍加或几乎不进行改造,就可以实现能力的大幅调整。而从网络的物理特性上来说,交通运输服务则受制于其实体网络,即构筑于特定地理空间下的基础设施,网络结构和能力调整不能灵活变化。相对而言,民航网络按不同的飞行高度划分出若干空域,在一个立体的空间内也可实现不同航路一定程度的“叠加”,而铁路网络要形成多片叠加则几乎不可能。

1.2与地区经济社会的互馈作用较强

与生物群落、社交关系和互联网等网络相比,通信、电力和交通运输等网络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这种外部效应,即是这类网络与其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互馈作用的一种体现。网络型基础设施的经营与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需求普遍具有互馈效应,但程度和范围上也有所差异,如电网和公路网的建设往往有较强的地域性,这种互馈作用更多地局限在某一特定时段或特定地区。相对而言,铁路网络的建设和运用常常辐射和跨越更大的地区,与更大范围内的地区经济互馈作用更为显著。

1.3要素构成复杂且与地理空间具有全关联性

非实体或一般的网络型产业中,网络关系或传输物常具有无形、均质和稳定的特征,关系的接入较为简单,如电力网与通信网,其联通和运用相对简单,各地区网之间的切换可在瞬间完成,对传输过程的影响很小[5]。而交通运输网络的传输对象所要求的运输条件各异,需配备的装载设备也不同,其网络构成要素更多、更复杂,固定设施与移动设备的配合使用,要求进行统一的运输调度指挥或充分协调,多要素的地理关联性也给网络带来分析的不确定性。相对而言,铁路运输系统内部的技术联系更为密切,保持路网畅通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更为复杂,多因素与地理空间的全关联性为其网络分析增加了复杂性。

2铁路运输网络要素的高协同性与强相关性

铁路运输网络是依赖于实体网络系统进行活动的典型网络,和其他运输方式的网络一样,与虚拟网络有着显著的区别。根据大量实证研究结果,从度量网络复杂性的基本指标来看,铁路运输网络(含铁路线路网络与列车运行网络)与道路网络、航空网络和地铁网络具有基本拓扑结构及特性相关结论的相似性。但是,铁路运输网络因其独特的构成要素和技术特征,仍然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网络有较大区别。通过与其他运输方式对比,可以看出,在复杂网络的理论研究中,铁路运输网络关键要素的高协同性和强相关性,构成了其结构演化和其上传播机制的研究复杂性根源。

2.1道路运输网络复杂性

对于道路运输网络方面的研究,目前分为干线路网(含城市群路网)和城市内部路网两大部分,两类网络及其上的交通流各有其特征,但是在与铁路运输网络的比较中,其共性表现一致。道路运输的地理网络体系的突出特点是:网络密度很大,网络增长的灵活性较强,网络的功能层次明显。同时,由于路权专用性不强,其上的运输组织活动倾向于采用自组织(自驾车)或系统组织(公共交通)的方式,与地理网络的关联性不强。对于前者,出行者选择较为灵活,与作为普遍存在的地理网络相比,使用者行为对运输组织网络(或称服务网络)生成和变化的影响要大得多,因此相关研究常转化为出行者(或驾驶员)行为方面的复杂性研究。对于后者,线路走向选择较为灵活,与作为普遍存在的地理网络相比,城市土地利用和用地规划对服务网络生成和变化的影响要大得多,因此相关研究常转化为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拓扑结构的复杂性研究。

2.2民航运输网络复杂性

民航运输网络的空间尺度较大,且地理网络的构造较为特殊,机场(节点)是其网络结构的关键要素,航线(线路)无实物载体,受地理空间限制较小。这种地理网络的特殊构造,将民航网络的复杂性问题转化为机场的网络布局和航线的层次结构复杂性问题。因其内生的安全和技术管理要求,民航地理网络上的运输组织活动采用系统组织方式,但是其地理网络(机场分布网络)与服务网络(航线分布网络)仍然相对独立。同时,因为民航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其成熟的网络结构(含地理网络和服务网络)具有收敛性,呈现出稳定结构。

2.3远洋运输网络复杂性

远洋运输网络的空间尺度最大,与民航运输网络相似,其地理网络的构造也较为特殊,港口(节点)是其网络结构的关键要素,航线(线路)无实物载体,二者均受到地理空间的限制,特别是港口体系,一般分布在大陆边缘、航运通达条件较好的地区。远洋运输地理网络上的运输组织活动采用系统组织方式,其地理网络(港口分布网络)与服务网络(航线分布网络)不仅相对独立,更因受到国际贸易的影响,其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特定时空上的稳定性。

2.4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复杂性

虽与铁路运输网络同属轨道交通大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因其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的特殊性,其复杂性特征与铁路运输网络有所区别。从地理网络的构成上看,成网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一般点(车站)多线(站间距)短,网络密度较大,分布范围与城市发展和用地规划密切相关,但受工程和地理条件限制较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轮轨关系较为密切,其系统组织方式在所有运输方式中最为典型和完全,虽然其对网络固定设施与运载工具的协调性要求较高,但是,从服务对象来看,其运量构成简单、客流性质较为单一;从其服务方式和频率来看,其制式单一,运输调整便利,服务网络的构成比较简单,因此二者关联后的复杂程度并不高。与上述典型交通运输网络相比,铁路运输的地理网络一般空间尺度较大,网络密度分布不均,局域高密和长程低密兼而有之,受区域经济的影响明显,对经济的引导作用强。同时,路网专用性强,基础设施和移动设备均存在多样化制式,内部技术联系密切,存在互补资产和互补技术,服务网络的绩效对二者的协调性要求较高,二者作为铁路运输网络关键要素的高协同性和强相关性,更增加了对其进行复杂性分析的难度。

3铁路客运网络结构与增长的叠加复杂性

一般来说,旅客和货物运输条件差异巨大。与铁路货物运输相比,旅客运输通常对乘坐舒适度、运输安全性、换乘便捷性等要求较高。反映在运输网络方面,则体现出铁路客运网络应当保有较高的密度和覆盖性,网络接续条件好、通达能力强,网络的连通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其拓扑结构必然表现出一类典型的复杂性特征。同时,铁路客运地理网络(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阶梯性增长规律,与客运需求的持续性原发增长或突变性诱增规律之间,在特定时空条件下会存在较大差异,对服务网络的绩效可能产生较大影响,要尽可能规避这种长期存在的客观不利因素,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铁路服务网络对人口分布、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其网络结构必然表现出一类典型的流量变化与网络增长动态均衡的复杂性机制。另外,铁路旅客运输关于安全、快速、便捷的要求在客运网络中的反映,不仅体现在地理网络上直接连通所表现出的拓扑特征,更体现在其服务网络及所含层次和局域结构在各种运输条件下的适应性。特别地,作为与人的行为和活动发生直接关系的基础设施实体网络,网络上拥堵或故障的传播动力学及控制是关键问题,而铁路运输网络要素的高协同性,叠加在其与客运需求的强相关性之上,更增加了网络复杂程度,必然表现出对一类特殊的网络拥堵控制或故障规避的复杂性分析方法需求。

4我国铁路客运网络的复杂性

我国铁路客运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及部分网络静态特征指标,与国外典型国家或区域的铁路客运网络相比,具有相似性,究其原因,是由铁路客运内在的技术经济属性决定的。但由于铁路客运供需之间的紧密互馈关系,国内外国情、路情的巨大差异,反映在我国铁路客运供给上,则必使其体现出与国外典型国家或地区客运路网不同的结构和演化特征。

4.1需求数量变化的驱动

从我国客运需求规模和结构来看,我国地域广阔,人口基数大,作为旅客基数的人口数量总量大,加之近30年经济发展迅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公务商务出行稳定增长,而且消费性旅行需求增长迅速,导致客运需求的数量规模大、增速快。受社会文化风俗、工农业和服务业生产规律以及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人员流动在时间上趋于特定时期集中大量流动、一般时期正常波动的动态平衡状态。如春节前后在全国范围内的人员大量往返探亲和务工,在夏秋季节去往主要农业生产基地采收,节假日往返旅游度假地等。在这种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条件下,客运需求表现出突变性和常规性波动的叠加。

4.2需求结构调整的驱动

我国国土地理形势多样,且受地缘关系影响的经济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式不同,人口分布在地域上趋于局部集中、广域分散的动态平衡状态,在客运需求的空间结构上存在多样化、非均衡的特点以及点、线、面运输需求的相互转化问题。由于我国正处在居民出行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客运需求呈现出类型多样、特征交叉、持续分化等现象。客运需求类型极大丰富,规律性渐趋明显,需求结构开始逐渐趋于动态稳定,对长程运输能力强、中短距离运输服务水平高、安全性好、价格适中、便捷性强的运输方式需求仍将长期稳定存在。

4.3我国铁路客运网络构建的关键问题

从我国铁路客运供给的现状与发展来看,我国铁路网正处在加速成长期,还远未达到成熟期,不仅存在路网布局有待完善、网络覆盖程度仍需提高等情况,还存在线路衔接不甚合理、系统协调程度不高等问题。受长期建设滞后和能力制约的影响,运输需求的层次性在铁路客运供给的地理网络和服务网络中的体现并不十分显著。随着客运需求的进一步分化,铁路客运网络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就演变成如何在扩大硬件服务能力的同时,又能合理利用既有各类设施、设备和运输组织资源,既研究客运需求对网络演变的指导意义,又探讨网络结构变化对流的有效组织的关键影响的复杂网络结构演化问题。由于我国地理区域广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加之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社会文化习俗有差异,人口分布形式多样,旅客出行规律时空特征不同,铁路客运供给在交通运输体系宏观定位下的地区特征也很明显。因此,随着我国铁路客运服务逐渐进入能力扩张与质量提高并进的新阶段,对铁路客运网络的深入研究,也必须重点考虑路网成长规模、线路建设时机、运营技术标准匹配、服务组织与能力分布等时序与空间耦合问题,即网络的局域演化及动力学特征对整体网络构建的影响,以及路网承载能力变迁机制和规律的复杂网络结构演化问题。另外,作为承担国家安全功能的常规基础设施网络之一,为保障领土和经济安全,铁路运输具有无可替代的国防意义。处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的环境下,铁路客运网络除承担常规旅客输送任务外,还肩负着在系统面临巨大威胁或破坏时仍能保障一定通达要求的重要责任。在这一特殊前提下,铁路客运网络的通达性问题,又上升成为在遭受完整性威胁的情况下仍能保证特定的服务水平,即系统可靠性问题。

5结束语

网络经济学特征篇(7)

关键词 会计信息 网络经济 会计信息系统

1 引言

21世纪,人们进入了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实现会计信息处理网络化,全程电脑处理,使会计信息处理更方便、快捷,为会计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而且要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实现适时的远程数据传输,适应于会计的增值服务。

2 网络经济的特征

2.1 爆发性

网络经济是一种爆发式经济,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急剧扩大,也就是说终端与信息源之间单位时间的信息交换量巨大,信息量的巨增缩小了时间上的差距,使信息快速传播;利用网络进行的商业活动的交易额呈现爆发式特点;财富的爆发式增长。从事网络的企业和个人迅速积聚起来,从股市上批量生产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

2.2 技术性

网络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技术推动。网络经济是信息革命的产物,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为产品或服务的共享提供了可能。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快速推动,技术在各个地区和经济领域的快速扩散,是高度信息化和科技进步的今天必然出现的现象。

2.3 正的外部性

这种特征有时也称为边际效应递增。对新增加的这些消费者来说,它所得到的效用比在此之前的其他用户更大,从而该网站对新用户更有吸引力。这样,就进一步削弱了本来访问人数就少的网站的竞争力,导致了“强者恒强”的优势富集效应。

2.4 可发挥转换成本与绑定效应

网络经济中某一商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换用替代产品是要付出代价的。其一是购买、装配新产品的代价,但更多的是知识的学习成本。因此,用户一般是不愿意更换旧产品的。然而,当政府限定使用某种标准产品或用户使用的不是社会上流行的产品的时候,就不得不将使用的原有产品替换下来。这样,对用户来说就需要付出“换制成本”。而由政府限定使用的产品或社会上已经流行的产品,就具备了“绑定用户”的特性。因此,“转换成本”与“绑定用户”特征说明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前者指顾客的付出,后者则指服务商的收益。

2.5 全球化

网络经济是超行业、超地域、超国界的经济。网络使不同的信息主体之间的距离和时间都趋近于零。网络克服了信息传递上的物理距离,使不同地点之间的地理距离的远近变得无关紧要,把空间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网络又克服了信息传递上的时间约束,把远距离信息交流的时滞降到最低。这正是网络所具有的强大的信息传递能力的体现。另外,由于网络的强大信息容纳能力,可以把世界上所有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活动涵括进来,这样就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这种全球化趋势在前网络时代是不可能出现的。网络使整个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让分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使得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空前加强。网络是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全球化是网络技术推动(不是唯一推动)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网络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互为表现形式。网络经济形成后所带来的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你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发现你的客户、供应商、贸易伙伴以及雇员。

上述特征反映出网络经济中的“先者最优”效应。网络经济的存在是以网络交易费用的低廉为基础的。正如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一样,网络交易比市场交易节约了更多的交易费用。信息资源同物质资源具有“互补效应”:市场主体进入信息网络后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和分析工作,因而使两者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信息网络化可以让市场主体及时掌握最新信息,有助于改变依靠经验和预测的事前决策方式,转为依靠学习和适应的即时决策方式,从而产生“学习效应”。

3 网络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特征

网络经济条件下,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实时在线沟通成为现实,传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演变为虚拟的市场环境,会计信息的网络化特征越来越突出。

3.1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更加突出

信息需求者希望提供信息的安全管理来保障信息的可靠性。网络环境下,至少两种方式产生不可靠的财务信息,第一,在网上提供未经审计过的财务信息;第二,不稳定的网站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因此,需要有关各方采取措施确保网络信息披露的安全可靠。由于edi信息交换的安全性要求具有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不可抵赖性的特点,可借助edi传输会计信息。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edi工作组对edi的法律定义为:edi是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对结构化的、标准化的信息进行自动传送和自动处理的过程。

可将会计信息转换为国际公认的edi标准报文格式,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文件传输。edi的优势有:一是信息的发送、接收与处理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的,无需人工干预。通过对数据进行电子方式的记录可以减少错误,提高总体质量,降低数据对人的依赖性,以及减少无意义的处理时间;二是edi存储了完备的交易信息和审计记录,为管理决策提供了更好的信息,进而为商业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3.2 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日益重要

在互联网上传递的数字化信息,都需要进行加密。有了较强的加密技术,用户才不会担心会计数据的传输出现问题。比如电子货币问题,要想顺利地推进信用卡的应用,就一定要确实保证其安全性。电子货币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电子货币与纸币一样都是没有价值的,而且多数情况下连纸币所具有的实物形式也没有,一切都是凭着计算机里的记录。那么,一旦银行计算机系统由于本身故障,或遭人恶意破坏而造成数据错误,后果将是很严重的。而且,电子货币在传输过程中,也有被篡改的危险。

安全电子交易(set)协议是一种新型的安全交易模式,是实现在开放的网络

(internet或公众多媒体网)上使用付款卡(信用卡、借记卡和取款卡等)支付的安全事务处理协议。它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保证信用卡交易的安全性。安全电子交易使用的安全技术包括:加密、数字信封、数字签名、双重数字签名、认证等。它通过加密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通过数字签名保证交易各方的身份认证和数据的完整性,通过使用明确的交互协议和消息格式保证互操作性。

3.3 用系统的观点审视会计信息,建立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是以核心数据库为内核,以建立在数据库之上的企业管理系统为平台,以通过网络建立在企业与其供应链、客户及全方位市场需求之间的一系列系统为企业集成化的庞大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企业信息网络中的小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提供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用的辅助信息的系统。其组成要素为:计算机硬软件、数据文件、会计人员和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规程,其核心部分是功能完备的会计软件。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应服从于企业、信息系统、会计三者的目标。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应是:利用各种会计规则和方法,加工来自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中的数据,产生和反映会计信息(其中多数是价值信息),以辅助人们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环境的变化是必然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硬件软件技术的发展及更新换代,使用者新的会计信息要求的提出,都向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适应性的要求。

3.4 会计信息的集成性、动态性、扩展性

(1)集成性。“会计中心管理平台”可以实现会计信息资源高度集成,实现企业的业务与财务的协同,把企业各部门与财务部门、社会有关部门相通。

(2)动态性。网络的实时动态性,可使管理者了解最新的财务状况,投资者及相关利益主体也可以随时上网访问企业的主页,可以获得企业的历史资料和最新的财务信息,减少决策风险。

(3)扩展性。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资源更加开放和公开,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直接从企业的生产部门、证监会、银行等企业内外有关系统采集。而企业内外有关机构和部门也可根据授权在线访问企业数据库,通过网络直接获取企业会计信息,从而使企业信息实现高度共享。

3.5 会计信息需求个性化问题

信息时代由于信息需求的富有弹性及世界普遍的买方市场的形成,信息需求个性化实际上也体现了规模顾客化过程,信息提供的杠杆作用将日益显著,无视个性化意味着失败。因此这也就产生了一个会计信息服务的个性化问题,即针对不同需求者的独特会计信息需求进行独特的针对性提供。不能急于制订会计信息策略,而应以研究会计信息相关主体的需求和欲望为中心;不应将自己会计信息强行推销给信息需求者,而应设计满足需求者的会计提供方式,研究会计信息相关主体为满足其会计信息需求所愿支付的成本,着重考虑会计信息相关主体获得会计信息的方便性,加强与会计信息相关主体的沟通与交流。

3.6 会计信息取得成本经济化、会计信息输入输出模式双向互动

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信息交易成本主要包括:获得和处理市场信息的费用,搜寻有关价格分布、产品和劳动的投入,寻找潜在的买者和卖者并了解他们的行为和所处环境的费用。成本经济化表现在:通过网络节约了会计信息的搜寻成本,会计信息取得费用低廉。对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了优势,真正实现了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这正体现了成本收益分析原则。会计信息取得成本经济化为会计信息供给的宽泛性提供了可行性。基于互联网的商务应用,通信速度大大提高,国际范围内的双向互动信息交流更加快捷,克服了会计信息单项流动的封闭性,加快了会计信息反馈的速度,相应提高了会计信息服务的效率。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面临许多课题和挑战,要坚持用发展和创新的观点来审视会计信息,比如采用公司治理的理论将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的利益协调统一起来等。会计信息必将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家俊.网络经济的特征及其发展方略[j].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0(6)

友情链接